首页范文大全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十篇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十篇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8:02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1

【关键词】主观;客观;因素;途径;方法

一、新课程的理论与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进我们学校好几年了,通过深入学习和精心探究知道: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各个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将使我们国家的教师队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作为教师的我,要想成为一名符合课改的优秀教师,必须和各位教育第一线的所有同行一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样就必须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刻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理论;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迎春来”。因此,我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研究。

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的必要性

新课程是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1)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讲授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新课程标准提倡科学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教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缺乏;(3)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过程、合作研究总结。为了尽快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能力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三、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是主观原因:现任农村小学的教师和校长,大多数都是从原来民请教师转正而立,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和正规教育教学学习,并且文化程度比较低,都是凭着经历和经验工作的,陈旧和守旧思想十分严重;虽然陆续分配来了一小部分年轻教师,有知识没经验,时时刻刻受到老教师们的束缚,或者因为农村小学条件过差、信息闭塞、局限发展而在一两年之内千方百计调离,造成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是客观原因:虽然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新课改强有力的推动,长期工作的实践证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教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2)教学督查过程流于形式;(3)奖励惩罚经过落实不力;所有这些,影响着农村教师课改能力的提高和运用、影响着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影响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进。

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能力的影响途径和方法

1.选拔优秀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什么样的教师属于优秀教师呢?平庸的教师是叙述、一般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要让每一位教师由平庸到一般、到优秀、到伟大的最好途径是让教师走专业化的路子。好的学校、品牌学校都是具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他们是一个学校的教育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选拔优秀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权利和责任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源头上把握好选拔的原则和渠道,就是重视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把这样的教师按照学科和教学需要比例分配在农村小学任教,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

2.任用优秀校长,加强学校教育管理

教育理论家认为“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话不假,校长是一面旗帜、校长是一位统帅、校长更应该是一个教育教学理论专家。校长的素质影响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又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在一所学校里,校长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这所学校思想和文化的整体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把培养优秀校长的思路放在重要位置,要求校长应该专业化,具有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因此,任用优秀校长,加强学校管理提升、领导教师教书育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重视的教育责任。

3.加强师资培训,实现课改能力提高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2

>>提高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新探小学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微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和有效途径探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初探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新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探究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阅读教学法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阅读教学学法的有效途径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探述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探述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龄段划分,分别开展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应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它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途径策略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前预案准备充分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课前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到生活中去收集材料,比如书籍、网络、电视、媒体、游戏和了解学生的喜爱、家访、请教骨干教师或跨学科教师,集思广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触动学生的心灵,应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如Unit5Storytime.我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首先出示了一张“Zoom’auntisdancing.”的图片,提出“who’sshe?”“whatdoesshedo?”“Howdoesshegotowork?”“whatdoesshelike?”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复习这个单元所学的主要句型。学生通过图片,发挥想象,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热身活动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三、阅读教学途径与策略

1.领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3

【关键词】高职生;协调创新;法律素质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高职生法律素质的质量水平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同时也对周围人群起到辐射和示范效用。但是,近年来关于高职生犯罪的事件在社会中影响恶劣,在高职院校中还普遍存在高职生违规违纪现象,高职生法律素质现状不容乐观。2012年11月教育部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因此,加强高职生法律素质教育,改善并提高高职生的法律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任。

一、高职生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途径不足

(一)未能准确把握时展的步伐,未能结合职高生群体的不同特征,灵活调整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查阅高职生法律素质教育相关文献,法律素质教育方法大致包括了独立地位的认可、师资队伍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完善以及教学内容的调整等。对此,笔者认为这些现象传达了两个危险讯号:一是反映出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途径“流于形式”、难起实效,二是折射出有关法律素质教育途径的探索视野受限,有机械化操作的嫌疑。因此,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途径的创新必须紧紧跟上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还必须结合职高生群体的不断变换加以区别对待。

(二)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现有途径实效发挥的障碍在于各种途径均自成门派,未能共同发力,自然难成大势。从众多有关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现状讨论来看,法律素质教育展开的途径虽多,却往往效果欠佳。法律素质教育现有途径发挥实效的范围有限,如独立地位的认可解决的是政策定位问题,但师资队伍的优化针对的则是高职院校内部结构问题。虽说大小范围结合能够得到一定效果,但是缺乏主线引导的途径就难以共同出力,难以实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法律素质教育的现有途径虽说面面俱到,但是能够自上而下、持之以恒地落到实处的高职院校,屈指可数。这也是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现有途径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取得成就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与其说把握时展的脉搏进行法律素质教育途径的创新探索,不如说是在主线牵引下,想法设法将法律素质教育关涉的种种途径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的持久实践。

二、协调理念下高职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一)协同校内各个部门,营造法治氛围促使高职生法律素质提高。法律素质教育不单是思政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而应该是校内各个部门共同的任务。营造法治文化氛围,需要学校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场合或者条件,尽职地充当好“搭桥”角色,而法治文化氛围的营造则是自上而下、坚持不懈推行法律素质教育的效果见证,其中自然少不了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充分体现法治文化气息的法制宣传月,定期举行的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都是在各个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才能够得以长存并不断发展的成果。

(二)协同其他学校,开展校际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开展高职生法律素质培养。要想实现校际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必须加强各大高职院校对于法律素质教育的统一认识。众所周知,如今“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又因为“能力是素质的外显,素质是能力的保证”换句话来说就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最为重要的法律素质。在我国逐步融入法治社会的进程中,高职生群体法律素质的塑造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而且各大高职院校高职生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唯有努力形成共同的法治文化大环境,高职院校法律素质教育的任务才算得上见其效。因此,只有各大高职院校对此有着深刻而一致的认识,才能够积极地展开校际合作,才能够坦诚布公地接受资源共享的无私结果。

(三)协同社会,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针,拓展法律素质教育的载体和方式,增强培养的实效性。聘请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和行政执法部门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专家或人员到学校讲座、培训、辅导等,不但能够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办案实践经验的缺憾,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教材理论的感性认识。建立多种形式的法律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接受现场教育,通过工作人员的以案说法、违法犯罪人员的悔改表现,反面的警示教育与学校正面的灌输教育相辅相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加强家校联手教育。学校要与家长保持经常的沟通联系,以利于及早发现、及早教育、及早纠正苗头性问题,尽全力将违法犯罪行为消灭于思想萌芽状态或违法初始阶段。开辟网络课堂。高校应重视利用互联网快捷灵活的优势进行法律素质教育,如开设论坛、辩论、咨询等方式,指派专人以QQ、博客、邮箱、短信、在线交流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关注法制时事,牢固确立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n].北京日报,2011-40-25(1).

[2]肖文淦.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李珂.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

[4]曲丽娟.试论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及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4

关键词 兴趣 开放性教学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改变原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模式,变知识传统者由教师成为其他各种途径,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加工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开放性教学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对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的环节中提高学习兴趣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初中历史课堂上一般仍然采取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近几年,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际运用的却比较少。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对此,要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从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们创造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如导读探学法、网络探学法、课题探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对于取得的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要一方面敢于尝试,敢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要依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究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法。

二是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去。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还能够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要在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去,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找学生分别扮演光绪皇帝、慈溪太后、谭嗣同等人,让学生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自己编台词,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某些情节进行教学。或者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采取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应该说,能够尝试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

2开拓信息传播新途径,让学生在多种环境中获取信息,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第一,拓宽信息传播途径。信息传播途径宽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从初中生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个别初中生自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不够,他们不愿意去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再加上个别学生由于对历史不感兴趣导致不愿意认真听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能真正获取的知识就非常少了。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的途径,不仅要在坚持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47页)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QQ等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这样就使得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变宽了,学生可以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相关的信息,因而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真正发挥出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为了搞好历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都建立了网络组织,如QQ群等。还有少数学校建立了历史学科的网站,以供学生学习。应该说,这些尝试和努力都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各种历史信息,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对QQ群的关注程度较低,或者很少浏览关于历史学科的网站。对此,学校和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醒学生这些途径的存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途径的自我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学校或历史教师要注意在信息传播途径上下功夫,比如可以有针对性的美化历史知识的网站,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的努力之后,学生就会去观看这些网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的提升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了。

3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身临境感受的历史氛围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要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方面,历史知识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历史虽然是发生在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但是历史中的人和事都是确实存在的。对此,历史教师可以把历史中的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迹进行有效的宣传和介绍,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认为学习了历史知识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也就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时,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大革命的失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力量较少,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没有军队。对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能消灭自己。这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是把历史事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听起来会觉得津津有味,因而也就会慢慢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5

>>浅谈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与方法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谈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浅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资本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社会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西部农村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西部农村地区3497名小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现状浅谈西部农村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浅谈落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新途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浅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途径分析浅谈西部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浅谈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浅谈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加大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的投入,统筹各方资源并进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的教育方法是目前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途径西部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的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本身往往忽略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培养。教室是唯一的语文阅读训练场所,教材是学生唯一的阅读内容。而且,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教师只重视单纯的阅读任务的完成,而轻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之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为了考试分数,为学校排名,采用的多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抹杀了学生享受阅读的权利。因此,如何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加大西部地区农村小学图书室建设投入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图书室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经费持续增长。但是西部地区面积大,农村小学相对分散,图书室建设非常落后,经费投入也明显不足。因此,西部地区农村小学的图书室建设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可通过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机制,同时,可积极利用社会公益资金捐资助学,以此确保图书室建设经费足额、及时到位。

2.加强图书室管理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增加相应教师编制数,从数量上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强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3.推进数字化图书室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化图书室,通过网络来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料来源和渠道。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引进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1.允许课外阅读,鼓励课外阅读。作为老师,首先要大度,要能理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能担心学生因阅读而“误入歧途”,老师和学生对阅读的偏好显然是不同的,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实,作为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我们有知之多少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只要书的内容不属于违禁的,我们都可以允许学生们阅读。

2.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老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书目的选择、读书笔记的写作、批判思想的形成等方面的指导,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目的。比如,开展漫画读书周,历史名人阅读活动周等等,对学生的阅读做好相关记录,每个月可以举行一次学生阅读感想交流会,请每个学生把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介绍给其他同学,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想法。

3.注重课堂教学,把握主阵地。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我们老师不能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毕竟很多孩子在课外很少能够阅读。因此,课堂阅读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或者以一定的时间向孩子推荐自己喜欢读的读物。其实,孩子们天生对阅读是充满兴趣的,做过父母的人都有小时候被孩子缠着讲故事的情况,上学以后之所以有的孩子沉迷于电视或电子游戏,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孩子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加以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提高教师引导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1.教师应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并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如边读边记法、边读边想法、联系上下文法、联想回忆法、默读法、圈画批注法、精读法、略读法、摘抄评价法等等。

教师要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的意识。在备课的时候,把指导阅读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的写进教案,并且设计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上课的时候,要把阅读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做法是读前提出要求,读中相机指导,读后引导学生回忆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小结阅读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6

【关键词】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认知;调查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发病率较高,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群聚性,是乙肝的高发群体[1]。为了解我市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知识情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于2010年8月对我市10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3所高校共11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40份。排除项目填写不完整及存在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1124份,有效回收率为98.6%。其中男656人,女468人,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8±1.4)岁。农村生465名,城镇生659名。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大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获取乙肝防治知识的途径、对乙肝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调查员为高校医务室工作人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向被调查的大学生说明调查的保密性以及调查目的。调查时将问卷发至参加调查的学生,当场回收问卷,调查后及时查错补漏。由专人将问卷内容录至数据库。

1.3数据处理方法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2.1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知识获取途径为:经广播电视472人(42.0%),经报刊杂志191人(17.0%),经网络308人(27.4%),经医务人员56人(5.0%),经课堂教育68人(6.1%),经其它途径29人(2.6%)。

2.2乙肝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由表1可见,大学生中对乙肝总体流行情况的认知程度较高(94.84%),对乙肝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治疗方法的认知程度较低。

3讨论

3.1乙肝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乙肝的总体流行情况较为了解,回答正确率达94.84%,这与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等的积极宣传有一定的关系。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学生知道乙肝病毒感染是乙肝发病的原因,但仅有55.96%的学生知道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乙肝传染源。从传播途径来看,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母婴传播等,一般的生活接触不会引起乙肝传播,仅当皮肤粘膜受损,并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引起感染。有76.79%的大学生知道血液及血液制品是乙肝病毒传染的重要途径,有62.99%知道空气传播不是乙肝病毒传染的途径。但大学生对母婴传播、共同进餐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仅为33.27%,有27.94%的大学生对共同进餐是否引起乙肝传播不了解,误认为与患有乙肝的同学一起吃饭一定会感染乙肝病毒,造成不必要的恐惧等心理压力,对同学间的关系也造成一定影响。这与国内其它学者的报道结果类似[2]。

3.2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教育孙连桃等报道,男性大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HBsag的阳性率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这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与健康教育的力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关系。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和个体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以外,还应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定期开展健康宣传和咨询,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其整体乙肝知识水平,改善其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对男生和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应加强健康教育力度,鼓励同班级同寝室的同学间交流乙肝防治知识,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乙肝的防治知识总体偏低,对各项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所掌握的防治知识不健全、不系统,这说明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宣传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表1大学生对乙肝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

参考文献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途径;方法

【分类号】G711

引言:众所周知,技术型人才,分为两种一种是研发技术型,这种人才需要将强的思考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另外一种是具有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对于他们,其动手能力要更强,高职院校就是以培养后者为主要目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体现,受到国家的倡导,以及政策的扶持,不仅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对于介绍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是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一)加强了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中国在教育中强调的重点建设项目。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国家的发展动力离不开大学生思想道德两方面的双重建设。社会公德作为道德建设中的首要德行,关乎着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幸福中国的实现。

(二)提高了大学生个人的政治觉悟和三观建设

政治觉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短板,政治道路是关乎民生的根本道路,但路途步履维艰,这也是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偏离政治道路的原因。但是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亲眼看到民生,感受民情,体会其中深意,政治觉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于三观也会有一个更深入的改善[1]。

(三)增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十分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加强道德建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一)目前存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

志愿活动本身包含四种基本形式,自助与互助,慈善和为他人提供服务,参与,倡导与运动。我们所说的志愿服务活动一般指的是慈善和为他人提供服务,以及参与。

慈善和为他人提供服务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通过个人的善举包括捐钱或者捐物,从而帮助一些无法解决温饱的贫困人民使其生活中的温饱问题可以得以解决,维持生存。另一方面是通过提供服务或其它志愿活动来解决他人的疾苦和苦难,提高其生活的幸福感。一般的参与也是指本身不是带头组织者,但参与到其中,尽一己之力[2]。

目前存在的一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官方报名,官方报名一般是指一些官方机构例如中国大学生公益联盟、中国或地方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团等进行的官方发起的志愿者活动,可以通过在这些组织的官方网站上,或者到地方组织处进行申报,经过一定的流程之后,最终参与到其中。

参与到这样的组织中,在某种意义上其存在着一定的隐形福利待遇,因为这样的志愿组织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以及认可。参与到这样的志愿活动之后,在工作中或者学习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重视。

自愿参与则一般是由身边人发起的自愿支扶活动,以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为集合,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这种方式一般参与的服务地点包括养老院、残疾人保障协会、乡村支教等。通过这样的志愿活动,发起者主要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主观上非常渴望帮助别人,一般来说这样的方式更有意义。

其次还会有学校发起的假期志愿服务活动,以实践为主要目的,使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中。一般情况下,不会硬性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但是也会涉及到学分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强制性,无法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志愿服务的真谛。

最后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一个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志愿服务者主要是进行山村的支教活动,并且在时间上也是足够持久。这样的人具有较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三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责任意识。

(二)高职院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发展的途径

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改善,但是贫富差距较大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国情。所以帮扶是国家一直要坚持的策略,帮助便是学生应该坚持的道德准则。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人,主宰着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命运,因此更应该心系天下,心系人民,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因此开辟新的参与志愿服务路径是必要的[3]。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普及,一些贫困的山村也逐渐引入了互联网,但是因为落后、贫困,所以即使有网络渐入,也无人懂得使用,因此无法实现与外部联系。因此,引入技术型人才实现贫困山区的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计算机人才进入到引入互联网的贫困山区,帮助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学好互联网。

这样就可以引入网络志愿服务对贫困地区进行帮助,例如引入网络视频支教,通过网络发起爱心捐款平台等,这些都对贫困山区的帮助具有直接性和针对性。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与建议

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本身娇气太重,吃苦耐劳的品质较弱,由此展开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时间上较短、在质量上也不如意。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强身健体,匡扶正义[4]。

其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一定要从主观上有强烈的参与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参与其中的意义,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并且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意志和动手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以及当下对大学生的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因此,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一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拓展参与途径和方法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付立平.高职院校思政课志愿服务实践教学途径探析[J].黑河学刊,2014,04:75-76.

[2]蒋少容,吴小波.志愿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127+144.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8

 

一、引言

 

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以下简称CLt)引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CLt模式,对国内英语基础教学方法与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上,CLt自提出起就引发了多种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各派并不能达成共识。但实际上CLt是由多种不同的教学途径共同组成的整体。由于地域的不同方法自然不尽相同。现阶段国内英语教学在界定CLt时并不能理清教学目标与过程的区别。本文首先简述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发展现状,进而主要讨论两种不同教学途径的适应对象和环境,并提出一种与中国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交际语言教学途径。

 

二、现状

 

英语教学对提高民族素质和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国内小学英语有些课程的开设具有随意性与盲目性,对英语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母语尚未掌握扎实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英语与汉语拼音相混淆,进而产生排斥情绪,不利于以后的英语学习。另外就是国内英语基础教学重点将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作为教学目标,往往采用强制性教学,而忽略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较少关注,这也使对于学生兴趣要求较高的交际语言教学处于被动,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CLt的两种途径

 

1.“英本主义”途径。语言的学习目的是交流,CLt理念的倡导者提出了语言学习的基本原则,但对于教学内容与目标却各执己见。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同化主义语言教学”理念,主要针对在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和移民。该理念的倡导者认为CLt有利于学生完成“真实世界”如打印信件、填写表格、分拣邮件、预定旅店等实际生活的交流任务。而其将目标定位在英语国家,学生所处环境有利于自身英语的学习。但对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因为各自英语课程标准主要针对词汇、语法、句式、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并不能显现“英本主义”的优越性。在我国如果以“英本主义”作为英语基础教育的目标三种问题:其一,文化和政治上的正确性;其二,与现实社会的适用性;其三,英语教学与基础教育目标的匹配性。首先是正确性。“英本主义”途径所倡导的“真实世界任务”所传递的均为西方社会与政治信息,而并不能被多元化的亚洲世界完全理解与接受。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度和自身的价值理念都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适得其反;其次是适用性。国际学者对“英本主义”途径的适用性持有怀疑态度。其所应用的教材内容主要以英语国家文化作为基础,与学生生活相脱节,不能被语言学习者所理解。并且,非英语国家不能提供与英语为本族语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学生不能真正发展自身语言能力。基础教育的目标不但有语言的运用,还要有利于素质培养的目的。因此问题的重点是该途径不能体现国内的教学目标。

 

2.学科取向途径。在CLt运动之初,widdowson认为“交际语言运用”主要是应用英语来学习知识,语言只是作为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也就是说“交际”与“语言运用”是学习和使用不同只是交流,语言知识学科知识学习的途径。他认为,只有将与读者相关,能和其产生共鸣的学习材料才能使其具有“真实性”,才能更好地应用于英语教学。这是一种“学科取向途径”(Subject-orientedapproach,以下简称Soa)。它是一种将科学、地理、艺术等与英语教学间接地建立起联系,使得英语和母语一样具有交际功能。国内英语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努力提升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意识、动机与创造性,以及自身的交际能力,让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认知与内心情感都能健康发展才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科学取向途径虽然不能完全应用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但可以予以借鉴,根据国内教学环境制定出自身基础教育的CLt途径。

 

四、中国交际语言教学途径

 

综上所述,关于CLt的主张多样,途径各异,但并不影响其在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地位。它将外语教学引向思考教学内容的方向,英语教学逐步考虑到学生语言学习的方法问题。以中国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建设国内CLt概念。培养适用于我国英语教学环境的CLt途径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将本地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促进学生自身的认知、思维与学习方法,培养相对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本国国情,将英语教学内容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其英语学习的意识和兴趣,避免与学生无关内容的介入;

 

3.构建适合本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能力模型,避免照搬西方为留学生准备的交际能力培养模型。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中交际语言教学要以本国教学环境为基础,将“语言运用”作为目标之一,促进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构建适合我国的“基础教育途径“。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9

关键词:生物科学史;教学方法;教学途径

生物科学史中的发现都是众多科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周密的试验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是高中生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生物知识学会,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了解生物知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取合理的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进行生物课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生物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生物教学受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高度重视。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局限于"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阻碍了生物教学的进步。生物科学史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生物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整个高中教育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1、坚持利用生物科学史教学的原则。首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生物科学史要适当引入,但是教学的重心还要放在生物知识的教学上;其次,要对生物科学史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筛选,选用的生物科学史部分要能够给学生多方面的教学;第三,高中生物老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只45分钟,老师不能把课堂时间都用来满堂灌的教学,要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而且要对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第四,高中生物教师要选取合适的科学史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而且要与学生的高中生物课本内容紧密相连,不能把教学内容复杂化,影响实际的教学内容。

2、加强过程式教学。生物学知识是人类长时间研究与精心积累的知识,在各类知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物科学家进行生物知识研究的全过程,而且能够将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探究精神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而且在了解生物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生物探究的方法,明白生物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了生物知识,而且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讲述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地选取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讲述,把科学家的事迹适时的渗透到生物知识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科学家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不畏艰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入科学家事迹的讲述,势必会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在了解科研的基础上,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4、增加生物科学史的故事性教学。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生物知识,枯燥的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厌倦学习。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物科学史不仅能够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进行"酶的作用"的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述科学家斯帕兰札尼的实验设计,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酶的作用的学习,而且还学会了科学家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

5、增加学习生物知识的途径

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生物教师要给学生适当地提供一些其他的学习途径,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物知识学习的网站,让学生利用对科学史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生物知识。生物科学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各种有益的科学史料数不胜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无法实现史料的完全呈现的,因此给学生提供其他的学习途径是非常有益的,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物科学史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和各种学习方法。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物成绩,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当前,比较全面、受欢迎的网站比如http:///ebook/biology;http://cyborg.bokee.cpm/等。

总结:

生物科学史展示了生物学科发展的过程,呈现了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它能够将生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高中学生在对生物科学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而且还认识了生物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作用,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丽萍.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教育[J].生物学教学

[2]王锦红.浅谈科学史在生物课堂探究性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

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计算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应该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直接联系的运算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理解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去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因此,运算过程中就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运算思维能力的几种因素———运算的理解能力、运用法则,掌握规律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创造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前,我们在计算教学时、重结果、轻思维、现在,我们应该重视思维过程,数学教师要设法把过去的方法模仿转移到解题时的思维模仿上来,搞好思维训练。

在进行小学生数学运算思维训练时,我认为要把着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启发学生考虑计算方法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来的知识圈,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多种解决方法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在教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很快算出“9+4=?”的结果,经过思考学生各自提出自已的算法,有的说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说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有的说先从4里拿出1给9凑10,再用10加3等于13,得出结果,显然学生提出多种设想,突破了原知识圈,通过启发学生对提出的几种方法作分析、比较、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即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又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

二、计算时,培养学生科学的程序性思考途径

科学的程序性思考途径是什么?看到题目先审题,然后根据已掌握的数学概念,法则有序地提问题,想算法,并作多头思考,其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把思维的发散过渡到集中,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使计算省时间,算得准,科学的程序性思考途径的形成依赖数学的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也是程序性思考问题的直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时师生要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教师就要重视揭示在计算时的思考途径和思维过程,要让学生多讲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生口述计算时的思考途径,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思维模仿的全过程公布于众,让大家来评议是否合理,其优点是:一人讲、大家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进而达到大家都能学会正确的思维模仿,学会良好的计算思维方法。

应注意的是:进行口述思考过程的训练时要慎重考虑几个方面的情况:⒈要有针对性。⒉要面向全体学生。⒊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口述练习活动,如同桌互述,分小组练等多种形式。

三、组织重点练习和“变式”练习

在重点题熟练的基础上,要组织“变式”练习,这类题目的思考性强,且富有创造性,通过练习,一方面巩固新学的计算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练好题的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练的得当,练的精、练在关键处,教学实践证明,仅靠多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善练”才会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