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8:26

大气环境规划篇1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乡村、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政策何去何从?文章首先分析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接着从环境政策体系及个别具体的环境政策两个方面对环境政策在农村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最后从移植成功的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立法、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移及建立“谁受益、谁补偿”的环保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之路。

摘自《新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

首页农村研究人口问题伦理道德社会相关网站地图RSS订阅

当前位置:主页>社会>社会相关>-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规划与大气环境研究来源:

大气环境规划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决策在“十二五”期间的具体安排,规划的实施顺利与否,将直接体现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进展与成效。评估《规划》中期实施情况,是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的需要,是落实规划“编制-调度-评估-考核”机制的需要,也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实现规划目标的需要。

1.推进规划实施的主要做法

1.1积极构建重庆市“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有力推动国家规划实施

为贯彻落实《规划》,重庆市组织编制并印发了《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涵盖了国家规划在目标、任务、工程、保障措施等方面对重庆市的要求,并结合重庆市实际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重庆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等19个子规划,编制印发了各区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重庆市实施方案》、《成渝地区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专项规划;为推动未来五年环保工作,编制了《重庆市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这些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重庆市“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有力推动了国家《规划》的实施。

1.2建立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和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全力保障规划实施。

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在国家《规划》和重庆市《规划》印发后,第一时间起草并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将环保规划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和区县,确定各相关部门和区县为第一责任人;将环保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年初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和区县;根据国家《规划》的重点任务,市政府和相关区县、部门分别签订了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了年度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

强化督查考核。每年将规划目标、任务纳入年终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每年年初将国家《规划》指标纳入重庆市环保局系统目标考核。

1.3建立完善重庆市环保规划的“编制-调度-评估-考核”机制,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规划下一步实施的重点和思路。

2012年底,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印发了《关于评估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年度实施情况的通知》,对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了《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工作;2014年1月,重庆市环境保护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工作,并开办全市规划中期评估培训班,对区县环保局进行了技术培训。

2.规划实施总体进展分析

“十二五”以来,重庆市坚持将环境保护作为服务和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生态文明建设、总量减排和环保“五大行动”为抓手,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和重庆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展顺利,削减进度超过规划预期;二是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三是基本建立了环境风险防控全过程管理体系,未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四是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五是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得到较好实施并发挥环境效益;六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制、体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经评估,重庆市总体上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中期目标,7项约束性指标中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外(受评价标准提高影响),其余6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中期进度要求。

3.规划实施问题原因分析

3.1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

2013年,重庆市主城九区开始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新增了pm2.5、o3、Co三项评价指标,严格了pm10浓度限值,评价结果不容乐观:颗粒物污染仍然较重,主城空气中pm10、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超标0.51倍、1.00倍和0.01倍。重庆市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着污染物存量削减和增量控制的双重压力,区域性雾霾、酸雨、臭氧超标问题短期难以解决,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

原因分析: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给空气质量改善带来更大压力。火电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13年,重庆市燃煤火电装机较“十一五”末增加18%以上,且耗煤量持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增大、交通拥堵、油品品质较差等原因导致重庆市机动车污染呈加重趋势,“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近三年年增长率达21%。重庆市正处于城市建设期,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交错混杂,主城区各类施工工地多达3000余个,尘污染源量大面广。二是单一行政区大气环境管理模式尚未转变,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尚未建立完善,输入性污染控制难度较大,而重庆市周边城市群工业化发展势头迅猛,周边省市火电、水泥企业排污等均对重庆市空气质量有不利影响。三是重庆市重型化特征明显的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低品质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等不利形势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四是重庆山区河谷地形特征明显,地面风场受河谷地形影响,先天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扩散;重庆夏秋季特有的高温、高压、强辐射、低风速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臭氧超标。

3.2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任务艰巨

重庆市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库区水质保持稳定压力大,重庆部分湖库和次级河流污染较重。原因分析:一是上游来水输入污染和流域水电开发等对重庆市水质影响较大,上游来水水质下降已成常态。二是“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但因地方财力有限,污水管网、基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已建基础设施,因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不完善,运行效率较低,部分基层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等治理不到位,导致“三江”重庆段污染强度加大,部分断面出现总磷浓度增长现象。三是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尚未建立。

3.3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环境改革试点省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致力于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但因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欠债多,地方财力有限,重庆大部分行政村还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未建立完善,已开展治理行政村的部分治理设施后续运行困难;农村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缺乏基层环保机构和专职环保人员,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工作实际需要。

3.4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重庆现行环境政策仍以命令控制型为主,经济激励型政策尚未建立完善。排污收费费率和环境违法处罚标准过低,对企业起不到充分的减排激励作用和环境违法行为约束作用。排污权交易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摸索中尚未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污染治理方式主要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市场治理”模式尚未推行。长期以来靠财政转移支付所形成的单一补偿机制已不能适应重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五大功能区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不同功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补偿机制亟需建立完善。

4.推进规划实施的后续工作

4.1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扎实推进“蓝天行动”,强化燃煤及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和餐饮油烟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开展污染预警和联防联控,增强大气污染监管手段,组织开展pm2.5来源解析、臭氧形成及消除机理研究、大气复合型污染研究和区域污染源影响研究等空气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使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4.2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全力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项目实施,扎实推进“碧水行动”,加快推进主城区建成区56个重点湖库、9条重点次级河流整治,巩固已完成治理河流整治成果。推进小城镇、撤乡并镇环境基础设施设建设,加快管网建设及改造。完善污水、垃圾基础设施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推进污水、垃圾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运营经费,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已建成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率。推进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及工业园区废水集中治理工程建设,加强工业企业日常环境监管。继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4.3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编制并实施《重庆市2013-2015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实施方案》,2014-2015年,力争完成纳入规划行政村的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对已建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强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已建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4.4加快建立完善环境市场机制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重庆环保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环境保护领域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环境基金,健全资源环境交易市场,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和绿色信贷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运营,完善环境经济激励约束政策,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环境市场机制。

5.结语

两年多来,重庆市《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较好,基本符合规划中期进度安排。但是全市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空气质量新标准达标任重道远,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如期完成,重庆市应继续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抓铁有痕的行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规划任务和工程的落实,全面提升全市环境保护水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重庆市四项总量指标、两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一项空气质量指标能顺利完成,《规划》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能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李建娜.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中期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5):38-41

[2]华建伟,聂志强.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J].江苏地质,2006,30(2):142-147.

[3]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框架,2013

大气环境规划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原来城市边缘的气象台站与中心城区距离逐渐拉近,气象探测环境受到的威胁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气候变化分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分析研究的正常开展,给相关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安全隐患。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气象勘测工作又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现阶段气象探测环境存在的普遍问题

 

1、气象探测环境遭破坏日趋严重

 

由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城市规划中,不重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甚至以牺牲气象探测环境为代价,造成气象探测环境遭破坏日趋严重。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456个,现址观测场的气象观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有231个,占气象站总数的9.4%[1]。2008年以来,湖北宜昌、江西婺源、湖南常德、重庆沙坪坝、河北石家庄、吉林靖宇等地相继发生多起建设项目严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事件,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对气象观测资料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从而也对防灾减灾工作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严重影响。

 

2、城市建设现实利益严重威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成区范围逐步向外扩展,一些原本建在城郊的气象台站纳入了中心城区范围,有的甚至成为重点发展区域,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对气象探测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部分台站被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包围。以涿州市气象局观测场为例,该局地处涿州市边缘的气象站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已进入城市发展的次中心区域,城市规划控制高度超过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限高,气象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3、气象基本数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受到威胁较大的气象台站,大部分是运行50年以上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以及实时参加国际气象资料交换的台站。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观测要素(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严重影响到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2],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气象预报的准确度降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分析与判断也因此受到严重干扰。此外,部分台站由于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而被迫迁移,使得长期积累的气象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延续性受到很大影响。

 

本文以涿州市为例,对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二、以涿州市气象站为例

 

涿州市38.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气象探测设施,主要集中在涿州市城东开发区康庄路与神农街交叉口西南角,即涿州市气象局院内。主要设施包括一座国家一般气象站,一座GpS气象探测站,拥有气象专用频道、频率、线路和网络。

 

其中涿州市气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行业管理、大气探测、天气气候预测、气象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减灾、气象行政执法等。国家一般气象站主要是按省(区、市)行政区划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获取的观测资料主要用于本省(区、市)和当地的气象服务,也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的补充。GpS气象探测站利用GpS理论和技术来遥感地球大气,进行气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测定大气温度及水汽含量,监测气候变化等。

 

2009年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协同涿州市气象局,组织编制了《涿州市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这是涿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第一次尝试以此种方式将专业性较强且对城市建设有诸多要求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社会事业纳入到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中来,并作为强制性内容落实到城市规划管理中去。

 

1、规划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办法,落实专项规划控制内容

 

气象探测设施对周边地块的城市建设有着特殊要求。该规划尝试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手段,对半径1000米范围内的空间管制要求进行落实,利用总图则加分图则的控制方式,将需要管制的内容准确无误的落实到具体的地块中。从总图则中可以方便的查到地块所处的位置,分图则主要标识了该地块相关位置对各种影响要素及障碍物的控制要求。这样做出的成果既符合气象部门的专业要求,又方便规划管理部门的实际操作需要,对今后气象设施周边地块的规划编制以及城市建设都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规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增加规划成果科学性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是两种不同专业的有机结合。尝试将气象专业中抽象的控制要求,转换成具象的规划图纸;将复杂的数字要求,转换成为简单的公式。用定量的方法结合方便查阅的图纸,使规划成果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成果的科学性。

 

3、规划实施效果显著

 

规划实施后,原本拟建的紧邻气象局东侧的住宅项目被叫停,避免了该项目对于气象探测环境的不良影响,为国家和政府挽回了巨大损失,有效确保了涿州市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了该气象站获取的气象探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涿州市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是一次具有实践意义的有效尝试,为今后城市发展中更多涉及公共安全、又对周边探测环境有严格要求的各项社会事业,如何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来得到有效的保护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大气环境规划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但今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没有跟上城市规划建设,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关题:

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河流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碳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的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1.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配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部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的燃烧方式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例用气体燃料、型煤、大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手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2.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规划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大气环境规划篇5

[关键字]城市规划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3-177-1

0引言

城市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把“双刃剑”,既给予了人类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心灵关怀,又给人类的幸福生活带来了众多问题。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落实环境保护,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遭受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重创,环境问题的发展也随之步入恶性轨道。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表面现象主要有居住环境狭小、远离自然环境,而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阻碍了城市的发展,甚至导致城市的衰落。此外,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畸形的生活消费方式、工业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等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产生不良的影响。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我国在创建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没有意识到环境价值的属性,往往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这是引起环境问题的物质原因。众多学者研究发现,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环境污染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开发强度成正比。从环境污染上看,大城市比小城市污染严重,工业城市比旅游城市污染严重。

1.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这是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目前人口、环境、资源并列为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从人口数量上,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为直接,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1.3政策引导缺陷

目前,环境问题已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但环境问题主要依附于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决策机制。政府部门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政策缺陷视环境保护为软指标,使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4技术手段落后

防治和清楚环境污染的技术手段落后是环境污染的技术原因,有些技术由于费用昂贵难以推广,有些关键技术仍没有办法公关。

2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被看做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2.1水污染严重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和工业化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经过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导致整个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近几年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影响严重的事件就是农夫山泉由于根源水受污染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年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几万亿元。

2.2空气质量低下

工业废气和运输业排放的尾气中包含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这些物质极易造成雾霾天气,在加上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空气质量低下,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我国部分城市空气中悬浮微粒浓度严重超过国际标准,造成一些城市由于空气污染严重而不能在卫星上显示。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温室效应等空气问题直接威胁这人类的生存。

2.3城市垃圾成灾

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产生了许多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大量垃圾运到城郊堆放,全国近2/3的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同时,工业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使得有害物质经过风吹日晒、地表径流渗入土壤、空气、水体,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3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重视的程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深入人心。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权衡利弊。

3.1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做法

传统的城市规划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有两个手段:第一个手段是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eia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当的建设项目对城市环境的破换,但在随后的后续的城市发展中显示出局限性。第二个手段是通过建设同步配套的道路交通、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减少城市中表面的污染源;通过识别污染源,提出各个污染源治理或者搬迁方案。该方案避免了城市公害的发生,但是忽略了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局限性。传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缺陷已决定了改革势在必行。

3.2城市规划中应该注意的内容

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现状,不仅要充分利用传统的eia和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还应具有以下内容:(1)在做某一地区的规划前,应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实情,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2)在城市规划的逐一阶段,增加相应的环境规划指标,从根源杜绝污染的发生。

3.3城市环境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综合考虑。环境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也十分明显,与城市布局息息相关。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水资源综合治理规划、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规划、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和噪音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一般有七个步骤:调查评价、污染趋势预测、功能区划、制定目标、拟定方案和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编写规划文本。运用现代环境的科学理论,控制污染,预防污染的恶化,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4总结

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时至今日,统一的标准已被政府各个部门基本明确。事实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环境效益的最大化,重视有序开发自然资源和强化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创造出不同凡响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25-228.

大气环境规划篇6

关键词:环境影响;分析工作;基本流程

环境影响预测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参照行业中所属环境的标准,并结合预测与环境分析工作的重要内容,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分析,评价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从我国环境角度出发,能源的使用、环境的管理等都要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检疫等与解决对策联系在一起,在环境评价中展开提供的参考依据。

1实施环境影响与预测分析工作的必要性

进行环境的评价与预测分析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目的的。从整体的环境因素出发,对社会生产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是实现环境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实施这项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以及破坏,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项工作,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发现区域性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建设特点等方面,都进行可行性研究。有助于了解环境以及区域发展带来的问题,帮助环境工作者监理评价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区域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当单个项目进入某个地区进行规划发展的时候,进行环境影响与评价工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缩短工期,为评价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2实施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

区域性经济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标准上升一个层次等级。环境影响与分析工作的实施,是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对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评价。第二、规划环境评价方案,对地区环境进行污染分析。第三、检验地区空气质量,并对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第四、对该地区的水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第五、对所属地区的固体废物等进行管理与处理。第六、对该地区的环境容量以及污染总量进行控制。第七、评价地区的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第八、开发环境的总体规划,加强该地区环境保护。第九,争取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监督区域发展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第十、进行环境的检测与管理规划,减少不合理规划项目的实施。其中分析流程见图1。

图1环境评价的分析流程

3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工作的基本流程分析

总结分析环境规划的流程,还要明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对环境评价的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区域性环境评价的内容,分析评价地区中污染物排放的成分。其次,分析环境影响与识别因素,确定整体的评价指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性分析。最后,制定评价分析方案,总结优化调整的措施。

3.1预测与分析工作的基本简介

环境的预测与分析工作需要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规划的内容结合起来。结合区域自身规划的特点以及现行环境评价的技术要求,对工作展开细致的评价分析。具体见图2。

图2环境评价与分析因素的工作流程图

在规划流程图中可以发现,大气的环境评价方法,链接宏观评价的内容,总结项目流程的桥梁。在标准的评价流程中,可以与大气质量标准结合在一起,评价方式上需要借鉴大气的评价方式,结合具体的评价内容进行改善。在分析分析方式中,需要与行为规划的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其中大气环境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污染指数、评级方法、经济学评价方式、专家评价方式的内容。评价的工作内容与常规的项目建设相比,规划包括基础性数据的建设,以及大气承载内容的分析。基础性资料需要与获取信息的可信度结合,收集相关的资料与内容,注意收集资料与重点控制污染物等结合规划的性质。另外,规划方案与承载方案等内容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结合污染物的特征;分析大气承载能力,规划治理方案。在大气承载能力这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区域性大气污染调查中,一方面要与大气污染的情况结合,将调查的与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合在一起。在环境后期影响评估中,加强落实环保评价工作的目的,总结环境影响工作的教训提升评价水平。所有预测工作都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对提升环境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环境影响与预测分析工作,对区域的规划期限、产业定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规划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存在不足的地方。文章只是简短的总结了规划的方法,有些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工作还需要细致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蔡玉梅,谢俊奇,杜官印等.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3-8.

[2]赵书新,欧国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3):47-49.

[3]刘晶晶,李小敏,海热提?涂尔逊等.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2):136-140.

[4]王琦,孙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9):297-297.

大气环境规划篇7

关键词:气象探测;探测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p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又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是气象观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的重要保证,是确保气象部门取得正确观测数据、得出科学预测结论的重要前提,并且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产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工作环境的逐步改善,气象探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也变的至关重要。

一、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

仁怀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典型的山地地带,据统计分析仁怀市近年来土地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总比例已超过60%。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建设项目的增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越显重要,但由于各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环境较复杂,仍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建项目扩展至郊区,往往由于建设项目实施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缺陷,因而也未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气象探测环境的影响,致使一些新建自动站逐渐处于城市中心区;一方面是由于设置的气象执法队伍受编制的限制,绝大多数执法人员均为兼职,因而缺乏执法经验,与专门从事社会管理的行政机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执法力量相对薄弱,还有一方面是探测环境中的污染源较多,气象探测工作受到影响。

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分析

对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要大力加强,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支持气象部门依法对探测环境和设施履行监管、保护职责,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查处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违法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违法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探测专业规划、保护标准,在制定、审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气象观测场周围半径2km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时,都应将有关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以书面形式送交气象部门征求意见;当气象部门在接到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书面通知后,应在一周内给予书面答复,如有异议,应提供具体意见,并说明理由,对于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部门应按照气象部门的意见进行批复,避免因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导致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影响和破坏;一方面是建立健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巡查、报告和预警制度,气象部门应加强巡查,密切关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变化动态,如果一旦发现有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苗头及倾向,应及时报告市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并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制止破坏行为,对于不按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联合审批意见进行施工的项目,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启动执法程序予以制止,并依法拆除有关建筑,所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或个人自行负责;一方面是严格气象台站及设施建址迁移审批程序,如果未经批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迁移气象台站和设施,如果确实因实施城市规划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含提升观测点高度)国家布点的气象台站的,应报经中国气象局批准;需迁移设置在各乡镇和其他地方的区域自动站的应报经气象部门批准,并由气象部门报政府确定新址后实施迁移;并且迁移气象台站(含区域自动站)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而对于因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工程等造成台站探测环境不能达到基本环境要求的,确需通过搬迁观测场改善探测环境的,应由当地政府向市气象局提出,并经市气象局进行站址初步勘察后,报省气象局,再由省气象局实地勘察后,按照审批权限上报中国气象局审批,新建气象台站所需的费用由当地政府或建设单位承担。

三、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气象法的宣传工作,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法律法规的认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册等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气象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真正使广大群众,特别是从事城乡建设活动的单位与个人充分了解气象法规,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破坏气象探测环境,损毁气象探测设施。

2、严格执法力度。执法不严也是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加大对破坏气象探测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执意违法的建设项目应立即启动法律程序,与建设规划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并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查处不力的不作为行为,且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与当地人大及地方政府的监督、领导及建设规划部门相互合作,对违法行为做到依法惩处,严格执法力度。

3、制定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专项规划。各级人民政府都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关于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有关规定,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尽快组织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该地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作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保持长期稳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还应密切配合当地城乡规划部门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机构,做好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4、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相关的备案制度和沟通机制。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发扬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的优良传统,建立完善协作沟通机制和相应的工作程序;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建设规划部门联系,并及时将该单位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报当地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备案,及时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最新信息传递到当地建设规划部门,同时,还要以台站名称变更为契机,进一步细化探测环境保护的备案工作,重新到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备案,并在当地政府网站公示备案内容。

5、合理选择气象探测场地。在选择气象探测场地时,一定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和城市发展的规律,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气象观测场地的选址不应单纯考虑目前的影响状况,还要有前瞻性的看到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尽可能选择受干扰较小的地点,降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提高气象探测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只有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气象观测的准确性,从而使得气象探测资料更加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地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服务,为我国气象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服务,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希望本文能对各同行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规划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环保节能 道路设计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保节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何在城市规划时考虑环保节能意识?本文从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基础设施的管线布置,建筑新楼及城市道路设计现况谈起,讨论城市规划当中环保节能应注意的问题。

   1、我国城市现状

   1.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1.3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

   1.2城市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现状

   1.2.1遍布公路下面的管线交叉纵横

   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控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各种管线所用材质不环保,不经济,经常出现跑冒滴漏,不得己对道路面进行破坏。

   1.2.2建筑住宅节能几乎没有纳入建筑考虑

   只关注房屋外观和结构,不注意节能,使居住用能极为浪费。有关专家统计,通讯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三个方面的改进,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耗能至少可降低60%一70%。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消耗性物品,是资金含量高的持久性资本品或家庭耐用消费品,其宏观调控需要从长远着手,从规划着手,注重实施。

   1.2.3道路设计的盲目性

   道路设计时只注重道路的拓宽,不考虑道路其它综合配套设施及环境设计。例如,现在城市在拓宽道路时,把原有道路旁的树木通通砍掉,拓宽后不进行重新栽种,原有的雨水排污填死等情况。

   2、城市规划如何体现环保节能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能耗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保护节能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大气环境规划篇9

关键词:城市环境规划,存在问题,反思,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einnovationoftheoverallplanningofcityenvironmentneedthoroughthoughtandreflectionontheenvironmentalproblemsofourcity,andfindthecommongroundsoftheoverallplanningofconstruction,cityplanningandcityenvironmentalplanning,whichalsoshouldbaseonpastenvironmentalplanning.thus,theinnovationdevelopmentmodeisfeasibletosolvetheenvironmentalproblemsintheprocessofthecity.theinnovativecityenvironmentalplanningshouldguidebythecirculareconomyconceptandrelyonthedevelopmentofourcityandtheactualconditions.then,tothedevelopmentofanewmodeandwayofthinking,changethecurrentcitydevelopmenthasbrought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destruction,developmentofthewholecityuncoordinated;promotetheCitytaketheroadof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Cityenvironmentalplanning;problems;introspection;circular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环境规划的地位等同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者之间的有利衔接之下,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但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环境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过去。我国沿海城市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每年不断得加强城市化建设,拓展建成区范围,促使人口急剧增多,显然每年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在变化,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城市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安全与环境问题。不少城市城镇化进程过快,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超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主要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率虚高,水土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承载力达到饱和。这些问题给城市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城市环境规划,应改变以往的规划思路,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近年来循环经济理念始终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贯穿,同时结合城市环境规划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借鉴其发展理念在城市环境规划中进一步创新环境保护思路,促进城市真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城市规划当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的发展,同时受到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由此带来的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各类城市在发展中不断的建设和升级。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环境污染正以相同的速度不断的朝着城市蔓延,造成了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也城市埋下了诸多环境安全隐患。同时目前在社会发展中,我国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统计部门在城市建设上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管理较为欠缺,导致在城市建设中对于整体规划的环境保护相对滞后,促使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水体、固废和噪声这四方面的污染。

三、城市环境问题整治的基本思路与措施

1、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方法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同广、危害大的污染物,其次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特点利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建立、环境空气质量的模拟和区域的环境影响分析等几种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特征分析的技术方法,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分布及浓度分布特征、行业排放分担率及浓度贡献、地区排放分担率及浓度贡献以及区域污染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等多方面特征,最终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方案,城市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主要治理方法有:一、工业合理布局: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此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厂集中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二、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三、改变燃料构成:实行燃煤向燃气的转化,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资源等。

2、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城市水环境治理应着重研究河网水系的通、流问题,即水体进出流动、补水办法和措施;强化治污措施,通过纳污能力分析,提出治污要求,最终消除污水直排水体、使水质达标。主要措施:一、对水污染重要行业及产污大户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二、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三、在根治排污的基础上,辅以生物、生态等环保措施,改善水体水质,治理水环境。

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在城市固废的多种处理处置方案和综合管理的复杂体系中,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是非常必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珲的重要手段。

大气环境规划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落实;环境保护

引言

城市规划不仅是对于城市建设实施的综合性的布置,还是合理管理城市建设的有效依据。当前,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进程中,和其有关联的学科有很多,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科学的理论和实际的环境问题相结合,从而使得城市规划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并且让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严重,最终导致了整体的城市环境步入到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1城市发展所存在的环境问题

1.1水资源遭受污染

因为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数的工业、生活污水在没有经过处理之后就排放到相关的水系之中,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并且污染的现象呈现出持续上升的状态。目前,在我国有效检测的多条河流之中,其中有90%以上的河流区域都受到了不等程度的污染,而接近80%的河流区域都不能作为城市当中的饮用水源,因此,有一半的城市地下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多数的一线城市则会陆续的出现缺水的危机。

1.2固体废物过多,产生垃圾围城现象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如果对这些废物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就会使得城市生活的垃圾不断增加,同时,垃圾的占地面积也会逐渐的增加。我国当前每年都会产生上亿吨的固体废物,在这其中,存在大量的有害物体,这些固体废物不仅会侵占有限的土地资源,还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1.3城市的大气系统受到严重污染

伴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燃料化石的使用量也逐渐的增加,相对的,空气的质量也在逐渐的变差。我国当前的空气污染已属于煤烟类型,多数城市空气中所存在的悬浮微粒浓度基本都是超过一定指标,约在309μg/m3左右。这些严重的大气污染导致的部分地区不断的出现了酸雨,不仅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还给工农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城市规划中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2.1完善城市规划的准备工作

城市规划前期的准备工作作为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其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经济的现状、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城市的环境现状。要想做好前期的规划,必须做好其所包含的方方面面。如,城市环境中的城市气象、位置、水文等;或环境现状中的大气、水体、噪声等相关的监测资料以及社会经济现状中的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国民的生产总值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城市的区域功能划分和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做出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2.2规划综合整治水污染

对于水污染进行规划综合整治,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分析城市中的水资源污染情况。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七大水系被污染的程度正在日益的增加,范围也在相继的扩大。在这其中,生活废水点的排放量中总污染指数的30%,这些废水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机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依据这种情况而言,本文认为,相关人员必须要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尽可能地要运用少废或者无废清洁生产工艺,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同时,要努力地创建一些科学的处理污水的工业设施,在政策方面加强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

2.3规划综合整治大气污染

在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的时候,必须要对城市的能源实际结构状况和交通情况作出严谨的分析,通过科学的分析之后,才能更好地确定大气污染的范围,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当前,我国的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汽车尾气的排放和运用气、煤的方式较为落后而导致的。因此,要想对大气进行科学的规划整治,就必须要改进气、煤的燃烧方式。同时,运用好硬性的防治污染的政策和控制污染的技术有效地控制好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有效地调节工业区的布局,运用大气自净规律科学的设置好大气环境最大容量;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绿化程度,选择抗污性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努力发展利用植物净化大气的工程。

结语

总之,在城市化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若不能有效地对环境问题进行规划,则会使得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对的,城市环境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最终城市环境会呈现出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因此,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高度重视好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以科学化的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发兰,杨红云.浅谈生态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7).11-13

[2]卢秋生.生态园林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论[J].价值工程.2010(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