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十篇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十篇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30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1

【关键词】数学思维;幼儿思维;数学能力

三到六岁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和思维特征有着很大联系,幼儿阶段是孩子培养锻炼逻辑思维的主要时期,要针对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培养和锻炼。借助科学有效的手段全面锻炼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成幼儿能够轻松领会的具象知识。合理地锻炼和培养三到六岁儿童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掌握这方面思维能力的有关概念和理论。

一、锻炼三到六岁幼儿数学思维的意义

1.提高幼儿智力发育

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可以有效地帮助其促进智力水平的发育。幼儿阶段是智力发育的初期,如果这个阶段能够合理地开发幼儿的智力,那么对于成长和未来的学习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这一年龄段孩童的综合智力构成中,数学方面的智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幼儿能够熟练使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一个前提。在三到六岁孩童有关数学思维的能力开发方面,要加强幼儿在数学方面的智力水准需要着重注意开发其大脑中所蕴藏的潜能。培养和锻炼幼儿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时还是智力开发的一个过程,孩子通过反复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会有各自独特的理解,继而开动脑筋想象和创造。

2.加强幼儿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三到六岁的小朋友来说,数学理论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幼儿并不易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小朋友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和家长需要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把这些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变成小朋友可以轻松领会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小朋友理解原本抽象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培养,小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入地理解,运用自身对于数学的理解进行问题的回答。锻炼和培养小朋友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其领会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抽象知识的合理转变也是培养和锻炼小朋友这一能力的重要技巧[1]。

3.提升幼儿数学兴趣

兴趣在小朋友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兴趣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合理激发出三到六岁孩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和锻炼气数学思维的首要目标。老师和家长应当充分了解这一年龄段孩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制定出最合适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学习规划。只有全面激起了幼儿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才能推动和促进小朋友主动思考的能力,数学思维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小朋友会对数学产生喜欢的感情,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收获自信和满足,继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2]。

二、锻炼三到六岁幼儿数学思维的方法

1.锻炼幼儿创新能力

三到六岁的孩童普遍具备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在授课期间为其播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趣味视频或歌曲,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合理地激发出小朋友的潜能和创新创造能力,在老师和父母的正确指导下把这些兴趣转变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2.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在培养和锻炼三到六岁儿童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素材资源,根据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展开教学的扩展,提升幼儿的思维空间。通过选择小朋友能够随时接触并熟知的生活素材进行训练,让小朋友对数学和生活之间密切关联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加强数学思维的锻炼。

3.激发幼儿数学意识

三到六岁的小朋友普遍爱玩,老师和家长在对孩童进行数学思维的锻炼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游戏式教学,在学习期间展开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选择与数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游戏内容,帮助幼儿提高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水平[3]。游戏式教学模式可以轻松地调动起三到六岁这一年龄段孩童的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可以帮助小朋友拓宽知识面和想象空间,其思维意识也能够得到加强。

三、结论

针对三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智力水平的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该抓住这一年龄段孩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科学地制定数学思维锻炼的教学方案,重点关注幼儿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合理地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宏.借鉴蒙氏教育理念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232-234.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行教材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大动手操作的分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发思维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性基础上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中,只要你想去揭开知识的神秘面纱,那么你就必须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长此以往。逐步形成思维意向。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意注意占有一定的地位,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有意注意,并能使之保持较长的时间,就能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和思维的最近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得学生自己想去探求问题的根源。从而积极主动地把知识融入自己的思维进行提炼。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敢于自由的想,大胆的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使学生的思维意向品质逐步得到培养。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开始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趣味性设问。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有趣有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悬念性设问。设计有悬念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思,能够深思,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拓宽思路,才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启蒙教育。应用设问制造一些悬念,无疑像离弦之箭,可射向学生思维的深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在形象思维的平台上开展逻辑思维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初始阶段是从动作开始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事物为依托而逐步发展过渡到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思维的起点。作为小学阶段,形象思维还是占主体地位,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方式训练的一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以教具、学具(实物、图形、课件等)的演示或情境的展示等手段通过具体形象思维这个平台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要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比如,我们在教学计算中的简便运算时,在学生获得数据信息后不要忙着让学生动笔计算。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个体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五、巧设练习。强化思维

数学练习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练习中突出关键

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和充分的讲解,但也有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善于根据疑难问题,抓住关键,专项设计练习,突破学生遇到的思维障碍。

2 练习中抓本质

数学知识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的,而学生辨别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知识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应针对情况进行进行归纳整理,揭示本质。

3 练习要因人而异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3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61-03

一、引言

教育游戏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教育与游戏相结合的产物,将游戏和教育结合,寓教育于游戏,寓学于乐,一方面得到娱乐,一方面又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当前的教育游戏大多数都是专门为训练某一技能或针对于某一特定学科而设计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且游戏和知识内容是完全分离的,知识内容大多是以题目的形式出现的,都是一些较为独立的游戏,游戏与游戏之间关系不大,没有较好的连贯性。

笔者开发的教育游戏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的特点,使用Flash软件制作的二维教育类游戏。制作时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激发儿童潜在的多元智力,把知识和游戏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儿童多方面智力的发展;其次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让儿童知识学习与娱乐有效结合,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令其对学习更加感兴趣。最终目的是让儿童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智能,并且在自己比较有优势的智能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其智能发展。

二、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

1.儿童言语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言语―语言智能是指使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突出特征为能利用语言与周围的事物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智力马拉松”游戏是用识字游戏来体现言语智能,先后会出现十个简单的汉字,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一方面测试了他是否认识这些最基本的独体字,另一方面对认错的字会出现一个正确的读音,儿童可以根据正确的提示拼音自己去读,来加深巩固印象。

2.儿童视觉空间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辨认距离判断方向。在关卡二中,首先是一个对图形、颜色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儿童在后面的草丛中数一数三角形的个数,如果正确了就到下一个场景中,如果错误了,就会提示红颜色的部分为三角形,这样就对儿童的形状、色彩的视觉感进行了锻炼。之后进入下一个场景,是儿童对空间位置和方向感的一个体验,用方向键去操作,根据闪烁的方向指示和键盘指示,让儿童从中辨认距离判断方向。

3.儿童逻辑数理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逻辑数理智能包括数学运算的一些能力,还可以处理一些逻辑关系等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在“智力马拉松”的游戏中,通过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算数题,判断正确与否,整合了数学知识,从而逐步训练儿童的逻辑数理智能。

4.儿童自然观察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在此智能的表现上,游戏中通过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展示,让小朋友们猜猜动物的名字,更加直观贴切地了解身边的小动物,提高对自然观察的敏锐度,对大自然的生物有了观察的能力。

5.儿童音乐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音乐智能是指一个人对音乐的欣赏,对乐谱的辨识度与敏感度,对于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感受,具有音乐天赋。本游戏对儿童音乐智力的激发是通过几个歌曲片段的播放,然后与舞台中的图片进行匹配,这样对儿童的视觉和听觉都进行了锻炼,将音乐智力与言语智力结合起来。挑选的歌曲都是儿童们常听的儿歌,比较具有吸引力,同时歌曲还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令儿童在听的过程中也感化了他们的心灵,是一种社交智力的体现。儿童们能够身临其境,去感知去欣赏音乐,他们听到自己喜欢的儿歌,可以一边跟着唱一边享受着节奏,使其对音乐的辨识度更高了,从而发展了儿童的音乐智能。

6.其他智能与游戏的结合

肢体―动作智能是指人调节身体进行运动,比如跑步等一些的锻炼;或者用手去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等。儿童能利用良好的动作技能进行交流,解决问题。在R字游戏中的小动物们的跳跃就是一个运动智力的体现,鼠标点击下去,小动物就会跳一下,还有大果蜀黍一路的行走、乌龟的爬行,都是儿童对外界的物体运动的一个视觉感受。

自我反省智力的锻炼,是在每个关卡中如果错误会有错误的提示部分,是对儿童自我反省智力的一个激发。在识字游戏中,如果选择错误,则会出现no的提示音,然后会有正确读音的展现,这个过程中儿童就会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认识,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还有灯泡的提示也相应地进行了错误的归正。

社交智力通过观察他人的意向、心情等情绪来揣摩他人的感觉与动机,是一种交往能力的体现。整个游戏是带有故事情节的教育类游戏,其中“大果蜀黍”多次与小朋友们的互动就是激发和发展儿童们社交智力的一个很好体现。还有算数中凯蒂猫笑的情绪与哭的情绪,在玩的过程中使儿童能识别他人的情绪,从而锻炼了儿童的社交智力。

三、“智力马拉松”游戏的设计

1.角色设计

游戏中的人物角色都是根据游戏的剧本、游戏的情节等一些体现出来的思想设计的。

在笔者所做的游戏角色当中,需要一个幽默诙谐但不失稳重的卡通形象角色去引领儿童玩这场游戏,通过将苹果拟人化,给一个绿色的苹果加上四肢、画上五官,使其更加形象生动,具有亲和力。苹果有着修长的腿,这样给可爱的角色增添了一份成熟稳重的神气,并且在整个游戏中是串联整个场景的引线,其走路的姿势和一些神态也是肢体动作智能的体现,所以起名“大果蜀黍”,如图1。

2.关卡设计

⑴识字游戏

逻辑数理智能包括数学运算的一些能力,还可以处理一些逻辑关系等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在“智力马拉松”的游戏中,通过10道10以内的加、减法算数题,判断正确与否,整合了数学知识,从而逐步训练儿童的逻辑数理智能。

⑵龟兔赛跑游戏

在这个关卡中,首先出现3、2、1的倒计时,儿童通过计算机上的方向键控制乌龟的行走来和兔子进行赛跑,并且在乌龟跑的过程中,场景中的方向键会闪烁,以对玩者进行提示,同时左上方的方向键随着乌龟的跑动方向进行闪烁,以帮助儿童辨识东南西北的方向。当兔子跑到三个拐角处的时候就开始呼呼大睡,乌龟一直在玩者的控制下不断前行,当乌龟跑到红旗的地方游戏就结束了。然后“大果蜀黍”走向下一个场景。在整个游戏中,如果玩者所玩的时间在100秒以内,则在屏幕右下方出现钥匙。

⑶凯蒂猫算术游戏

在此关当中,是10道算数题的判断正误,黑板上十道题会依次出现,题号根据题的变化而变化。对错是两个按钮,通过点击按钮来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7个或7个以上则能出现钥匙,否则不会出现。

⑷猜小动物游戏

在这个关卡中会有十个图片出现,在下面的三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选项,如果选择正确会出现红色的对勾在正确的选项上,如果选择错误,则在正确的选项上出现红色的对勾。如果点击正确率在7个以上则出现钥匙,否则不出现。

⑸音乐与图片匹配游戏

在音乐游戏的关卡中,场景中的棒棒糖不断地转圈摇曳,图片也在摆动,会有音乐轮番播放,儿童在听音乐的过程中,点击匹配的图片。玩者点击一次,歌曲就会播放下一首歌曲,如果匹配正确率在3个以上,则会显示一把钥匙。

3.“智力马拉松”游戏设计特色

⑴“马拉松”式游戏关卡的设计

该游戏的设计并不是与网络上大多数的游戏关卡那样通过每个小关卡来解锁下一关,整个游戏就是一个大的关卡,玩者需要全程集中注意力。

⑵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游戏的角色设计与动漫人物相结合,游戏情境与儿童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故事情节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关卡,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为游戏增添了趣味性。

⑶锻炼儿童的耐心

由于整个游戏是一个大的关卡,儿童需要在“大果蜀黍”的指引下完成从识字游戏到音乐游戏一系列游戏任务,使儿童的各种智力得到激发与发展,需要儿童们有耐心地完成。

四、u价

在本文Flash教育游戏的制作中,由于软件本身的局限以及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游戏、动画制作中遇到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以致于完成的作品还不是很完善。在游戏设计中,对于儿童多元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力度还不够,可以说是一个终结性评价的过程,还需适当地对关卡的设计进行改进,以促进游戏的完整性。

五、总结

人的智力发展程度制约着人的成败,多元智力理论具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启示。教育游戏的研究仍是一个发展中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教育游戏的现状,通过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并以此为依据,为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1-230.

[2]陶力源.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育网络游戏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冯义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3):232-233.

[4]范良辰.从多元智能理论看游戏学习环境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39-41.

[5]向筠,费广正,徐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游戏关卡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4):68-69.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4

我儿子今年10岁,学习成绩属于严重偏科,文科类都在班级中上等,就是数学一直不太好。近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很理想,孩子心情很低落,我们做家长的也很着急。他的数学老师说要我们加强他数学思维的培养,可我们不知如何做起,请老师指点。

皓月妈

皓月家长:

老师提到的数学思维源于心理学,人类智力分为类,其中逻辑智能的水平决定了人的数学思维。逻辑智能较强的孩子,对计算、数量、推理关系等方面尤其擅长,数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所以,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应该与孩子的逻辑智能较弱有很大的关系。既然逻辑智能如此重要,是否有人为的方法锻炼这项智能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孩子逻辑智能的训练方法,家长不妨让孩子试试

玩用谋略和逻辑完成的游戏。像一些棋类游戏,想获胜都取决于制定谋略和理解对手的意图。

练习简单的数学心算。不使用计算器或纸笔,如果简单的没问题,那就尝试更难一些的。

探索科学问题。经常参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儿童博物馆或其他机构,通过交互式展览,孩子能探索各种科学和数学概念。

练习估算。例如,估算一个碗中的葡萄数目,一堆石块中的石子数目,然后再一个个实际计数,检验估算的准确程度。

挑战智力难题。寻找一本这方面的书或找一个包含各种趣味数学难题的网站,独自挑战,或和朋友、同学一起挑战。

让孩子写下想知道答案的10个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问题,例如“彩虹是怎么产生的”。通过查询百科全书、上网、询问父母或老师,或者自己设计实验来寻找答案。

参加学校或其它数学机构的数学、科学俱乐部。也许孩子愿意和朋友或家人组织一个不那么正式的俱乐部,集中进行某项特别的活动,例如观察星星。

寻找能帮助孩子利用周围东西来做科学实验的书籍和网站。注意一定要在家长适当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这可能会使孩子开始一个科学项目并让他进入学校或社区的科学集会。

鼓励孩子把学到的数学或科学知识与同学分享。他会发现,给同学讲解越多,自己理解也更深刻。

注意新闻中数字的使用。这些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空间探测器飞行了4300万英里来到火星,让孩子尝试着用自己能把握的方式来理解这到底有多么遥远。例如,要做多少次环绕中国的旅行才能等于到火星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更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还有神奇的大自然中。家长要注意利用各种数量关系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多动手实践,在点滴中提升逻辑智能,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老师:您好!

我的孩子文文上小学三年级。他喜欢做数学题,可每次做语文题时兴趣都不大,在课堂上也不愿意发言。我们一直鼓励他,但都没起作用。请问我该如何让他既想写又敢说呢?

文文家长

文文家长:

您孩子的情况很普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智能中,语言智能对人类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校里,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倾听、阅读、书写及演说的能力强,语文成绩普遍好。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先要培养他的语言思维,锻炼他的语言智能。以下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博士总结的一些方法,您不妨借鉴一下:

随时记录想法。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以便记录下浮现于脑海中和各种想法。

让孩子阅读感兴趣的读物。不需要限定内容,各种读物都会起作用。

培养孩子记日记的好习惯。每天让孩子就他感兴趣的事情用不少于250字记下来。

去图书馆。把孩子带入一个图书的世界,让他找到感兴趣的书籍和喜爱的作家。列出重要的图书书目,包括:10本最喜欢的书;想在几个月中阅读的书;想在一生中阅读的书。如果可能,还可以写信给自己喜爱的作家,询问如何开始写作以及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对不认识的词要查词典。让孩子把不认识的词列出来,通过查词典认识理解,坚持这么做,词汇量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在家里设定一个讲故事的时间。让孩子讲述他喜欢的任何事情。

口头语言表达的游戏。家长收集一些喜欢的笑话、双关语等与孩子共享。

学习一门外语。学习外语是发展语言文字才能的一种方法。

参与戏剧演出。鼓励孩子经常在学校参与排演小话剧、音乐剧等。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立体纸模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活动,有利于全面开发孩子大脑,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立体纸模制作帮助孩子达到“智力全能”。这种全能表现为:第一,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思考,锻炼手的协调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第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立体纸模都是特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制作时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剪、折、贴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第三,制作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做立体纸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按规则进行制作。要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顺序一步步地来进行,否则就会失败。在各种各样的制作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第四,享受到自己的动手成果,增强自信心。孩子们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并且特别喜欢在成人和小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成果,孩子自己制作纸膜有利于培养自信心。

折纸,最经济、简易可行的全能动手游戏

玩纸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折纸是最经济、简易可行的一种儿童动手游戏。通过折纸活动可使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物体的概念,发展手的动作,培养目测能力,所以,折纸活动是一项有利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折纸简单但是作用全方位。第一,折纸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能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第二,它能培养我们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第三,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第四,由于折纸的可塑性极强、千变万化,可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第五,好的折纸作品造型优美生动,折叠过程中孩子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第六,折纸辅助孩子理解抽象的分数、几何图形等,空间想象能力也在一次次地折叠过程中得到提高。第七,折纸时常常需要交流,交流中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增进孩子之间和亲子之间的交往,协作中增强感情。

贴纸,动手性认知益智游戏

贴纸是一种以认知为主、培养孩子动手的益智性游戏,适合年龄较小的幼儿,孩子在玩贴纸的过程中能达到对事物认知、看图思考、手脑配合等目的。玩贴纸游戏对孩子的五大好处:一,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三,贴纸融入了日常生活的认知内容,能够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四,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五,激发孩子的创意神经元,提高孩子的创造性。

在家中创造新鲜有趣、构思巧妙的场景,让孩子在玩粘贴纸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简单有趣的知识,将快乐游戏和轻松学习完美结合。

涂色,促进孩子的美感发育

3~4岁孩子的眼球已经发育完整,他们对美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阶段开始通过玩涂色来训练孩子的审美是最好不过的方法了。“妈妈,青蛙是什么颜色的?”“花朵都有什么颜色?”等一连串的问题,看似幼稚,其实都是孩子观察平常生活所思考的。世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光。

对于初接触涂色的孩子,家长要给孩子选择内容丰富、动手简单的材料,循序渐进让孩子能够很轻松地掌握技巧,很快地完成作品,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走迷宫,培养孩子的逻辑判断能力

3岁及3岁以上的孩子,常常对迷宫游戏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为此时孩子已经具备了分析、辨别能力,善于发现新事物,且能注意到事物的微妙变化,并能对事物的不同反应做出很好的判断。迷宫游戏能很好地益智健脑、提高多种能力的游戏。父母可以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走迷宫游戏,培养、提高孩子运笔、观察、思考等各方面的能力。简单的迷宫探索游戏作用不简单,培养孩子的方向感、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空间能力。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将得到快速提升。

认知卡片,熟能生巧的益智游戏

从学会认知身边常见的灯、花、猫、狗等物名开始,鼓励孩子在听到物名后用眼睛看,用手去指、用嘴说、用笔画,要经过逐件反复温习物品孩子才能记牢学过的东西。

认知卡片要从孩子熟悉的物品开始,从孩子喜欢的东西开始,让孩子听、说、读、写、画多种动作共同应用,达到熟能生巧的记忆。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6

思维与感知一样都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思维做为一种人脑的反应活动与感知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思维必须以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基础。它是借助于语言这一工具,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实现的。因此,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基本的一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各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等思维活动,并不断地反复操练、提高,从而形成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

思维与感知是有根本区别的:它是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概括性、间接性这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正是由于思维的这种特征,才使它无论在广度上、深度上、效果上都不是感知所能达到的,才使它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数学课对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必须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些必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别智力高低的一个标志。在小学阶段应注意学生以下这些品质:

1.思维的敏捷性。这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也就是说能够比较迅速地做出反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运算(口头的、书面的)既要向他们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开展速算比赛,又要教给学生提高速度的要领,养成他们快速运算的习惯。

2.思维的灵活性。这是指思维的活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随机应变。在说学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这些都有助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要防止学生机械地模仿,死搬硬套,墨守成规。

3.思维的深刻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有关的各种内容做到融会贯通,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对思维深刻性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教师应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内容,使其系统化、深刻化。

4.思维的逻辑性。小学数学课是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初步训练。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应是正确的,所作的判断应是明确的,解题的过程应是条理清楚、有根据、富有说服力的,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5.思维的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大胆设想和各种独创之见、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

思维品质的形成虽与脑的先天特性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学校的教学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只要有意识、有计划、认真地去训练学生,上述这些思维品质都能够逐步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把读过的东西记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发展。”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教学;意义

小学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承担着诸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基础能力等多种影响人一生的学习环节,如何夯实基础,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性、持续的学习热情和扎实的数学功底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这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是有局限性的,不能满足当下教学的要求。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健全,学习有自己的特点,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进行学习。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采取更直观、更形象、更互动的学习方式。本文意在讨论操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所谓的操作教学是指通过数、量、摆、剪、拼、拆、画等各种动手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形象化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学习规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定理的理解和识记。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来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背景来设计教学,为小学生提供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调动学生眼、手、脑、口等各种感官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形象化感官感知的过程中建立对数学定理的印象和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宝库。

一、操作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往往脱节。理性认识要远远滞后于感性认识,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学习数数的时候口里数的是一套,而实际所指的又是一套,而最终很难指出具体数目的原因。他们所看到的和大脑反应出来的和嘴巴表达出来的不能统一在一起。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逐渐协调,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也需要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采用操作教学,就可以通过手、脑、眼的配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在手和脑的协调动作中下意识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各种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仅如此,操作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数学是思维的舞蹈,凭借抽象思维能力来进行各种想象和推演,而小学生更多地凭借感性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依靠感性认识的积累形成抽象的思维,他们需要更多的实物演示、动手实践来获得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的积累,为实现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做好基础和前奏。如初接触数字的孩子就是在不断地对珠子、小球、糖果等个数的认识中形成了数字的概念和认识的。

另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远远的不够,不能形成对定理公式的理性认识,只有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在不断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数学定理和公式的基本逻辑推演能力。教材中涉及到的大多数运算定理和公式都是用不完全归纳法推理出来的,让小学生动手操作,能重现这些定理的推理过程,这能帮助他们提高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二、操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布鲁斯曾经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对于数学来说更是如此,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并不是要记住数学知识,而是要模仿定理和公式的获得过程。重复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并从本源上理解数学定理的获得。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去获得新知,这样,学生就不仅获得了一个概念,还获得了求知的方法和习惯,锻炼了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计算能力。动手操作是直观的思维,是小学生思维的形象化表现,学生可以通过外部的、形象的、感性的操作活动将感性认识内化为思维的抽象认知,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对数字的抽象认识。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于眼前的形象,对于文字表述的还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所以,他们在解决那些由文字描述的应用题时经常手足无措。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更直观的感性教材和动手模拟来再现题目的要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的要求。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8

第一,用爱心温暖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目前所任教的农村初中班级中有“两多”: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这些孩子非常缺少关爱,也不懂得如何去爱他人,尊重他人。而作为教师,我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语言、细微的动作、关爱的眼神等,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懂得会听是在尊重他人,尤其对他人的发言是认同还是质疑,一定得有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如果有疑问,等发言的同学把话说完再举手发表见解。

第二,用表扬激励学生,强化“听”的意识。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我积极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跷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肯定,这种无声的表扬已让我与学生间达成一种默契,学生听课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另外,我还收集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在课堂上搞些小插曲。有时也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听来的有趣的新闻,要求他们听清楚对方的意思。这样,也极大地培养了他们听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用合作带动学生,提供倾听的平台。我班现在实行的是小班化小组合作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每节课中他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听的注意力更持久。

二、鼓励学生“敢说”,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第一,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语言尤为重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但目前在农村初中,很多学生“金口难开”。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说清楚”,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中充满着符号、图形和图像,这些符号、图形和图像就是数学语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加强数学课堂的口头语言训练,特别是要让学生说清楚,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好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从“说图”过渡到“说句”,并能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前后联系,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最后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三、教会学生阅读,获取有效数学信息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数学文本不太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数学课本中的一些阅读:如分类、归纳等,一些数学活动:如算24点、月历中的数学等都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喜欢上数学的学习。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阅读促进兴趣,阅读锻炼思维,阅读提高能力,同样阅读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二,优化数学阅读,确保阅读质量。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性地读一些健康有益的书,如一些数学名人故事、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典型例题等。现在我们有些中学生喜欢读书,但是他们读的一些书是不健康的。其次,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抓住关键字、词,同时做好标记。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题目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慢慢找出解题的思路,增强解题的能力。

四、多让学生动笔,做好知识反馈总结

第一,严抓学生书写,培养其严密的逻辑思维。除了说的表达方式外,写是人类表达的另一主要方法。写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艺术性和手法。在某种程度上,写也体现了听、说、读的能力,它更是听、说、读文字化的过程。写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有其特别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平时写解题过程时,就应抓得严、抓得紧,让学生养成眼到、心到、手到的书写习惯。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9

调查显示,95%的人仅用了大脑的一半,即左脑,这主要与人类习惯用右手有关。语言中枢、逻辑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加之许多学校和家庭不重视右脑的开发,不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家长要想打破左右脑开发不平衡的状态,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训练,对孩子的右脑实施一些特殊的教育:

学音乐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尤其古典音乐对孩子右脑的开发有很大影响。听钢琴曲时让孩子用左手模仿按琴健的姿势、听小提琴曲时让孩子模仿压琴弦的样子。此外,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它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

培养绘画感觉能力

右脑具有绘画感觉能力。让孩子练习绘画,能培养其观察能力。尽情欣赏绘画作品、自然风景,陶醉其中。带孩子参观花展、盆景展,直观整体地欣赏作品。涂鸦也是一种综合训练,包括视觉感受、动手能力、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能力,对右脑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干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先有意把房间弄乱,然后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间。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种类、不知怎样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长要耐心地指导,教几遍后孩子就会做好。

体育运动

右脑在运动中对形象的感知及细胞的激发比静止状态更快更强。每天跳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

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是右脑形象思维能力开发的最佳方法。童话富于幻想,听童话故事,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的发展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场面和情景,这对右脑的图形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促进。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这时右脑呈现最佳状态,开发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紧张时要好得多。

训练空间识别能力

经常变化孩子的环境,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有意改变路线;玩玩捉迷藏游戏;只给孩子看小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让他想象整个小动物是什么样子;将一幅画的一部分遮起来,让他猜其他部分是什么样等;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训练他用目测法判断糖果的数量;下棋也会对孩子的右脑产生很好的刺激。

带孩子逛商场

带孩子一同去商场是开发孩子右脑的另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孩子综合各种知识及判断的能力。可以教孩子独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据价格来挑选面包或水果等。

手指训练

用左手剪东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可以增强手指的柔韧性;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活动,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玩积木、橡皮泥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经常让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爬行和梳头

平时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给孩子梳理头发,特别是多梳右侧头发,强化对右侧头皮的刺激,加快头皮血液循环。从小训练爬行,对孩子的平衡感及运动细胞都有帮助。

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工具。主要以拼插、组装、游戏等活动形式为主。电脑游戏机也是锻炼孩子右脑的好工具,要为孩子选择一个以图形为主的游戏,如想象游戏、猜图游戏等。买新玩具后,父母没有必要按说明书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玩,放手让他们去摸索。

学外语

研究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儿童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篇10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的意义

1.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思维能力建设的前提

从时间上说,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启蒙成型和培养拔高的阶段。数学作为一门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其中的分析、比较等具有发散性和严密性的特质,对人的思维水平的塑造极有帮助,毫无疑问也对今后更高水平的智力开发、科研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2.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发散思维培育的有利途径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在于对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因数学本身的思维学科特质,其学习研究本身就是提高思维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利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

1.做好思?S训练的基础教育

这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讨论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进行更高级的发散思维锻炼,必须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打好思维培训的基础。学生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数学练习,通过反复强化基础性数学知识,构建起数学思维网络。那些一味的拔高和培优是不适宜的,只有在普遍建立起发散思维根基之后才有可能谈论高水平的逻辑培训。对教师而言,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的上述需求进行教学准备和设计,有序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是保证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关键。

2.提高数学学习热情,建立发散思维定式

由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本身就是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系和数学现象,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体现。留心生活中的各类数理现象结构,也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3.结合教学实际,改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组织时必须关注小学生的接受过程和心理状态。首先,要注意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避免小学生战战兢兢听数学课的场景出现。这样的心理放松状态有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其次,要多借助“一题多解”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调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并养成习惯。小学数学中的知识性问题虽然不深奥,但是却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解决同一个问题,使他们学会调动多种思维感官,训练思维的宽阔性和自由性,从而更加协调和高效地处理难题。“转化思想”“变式引申”都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广阔性、联想性、活跃度的好办法。最后,教师要自己先锻炼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个难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寻找多层次的方法进行试验,这也是对培养发散思维的一种考验。

三、关于新课改与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