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5:46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1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85-02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各高校的招生规模正在有序扩大。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又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他们是建设国家的未来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力资源。所以,大学生的健康与否不仅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不可预期的影响。2008年10月,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范畴,覆盖所有大学生,以期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使困扰高校多年的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将得到解决。虽然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改革已有雏形,但具体的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并完善,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若干问题分析

1.高校对基本医疗保险和风险意识教育的宣传不够。虽然大学生的参保率高,但通过我们调查,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法的了解也不多,很多学生仅限于知道自己通过学校组织参加了医疗保险,缴纳了保费,因而导致许多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意愿不高,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不高。

2.保险制度的原则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强制性原则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采用自愿原则,这无疑是矛盾的。关于政策的落实方面,社会保障部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同时这项工作又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这些矛盾都不利于政策的真正落实。中国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对家庭存在严重依赖。因此,在医保政策的推行上采用自愿的原则很难有较好的执行力。二是不重复购买保险的原则与重复购买保险行为之间的矛盾。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围,为了避免道德风险,一般不得重复购买。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重复购买保险的行为。例如:来自农村的同学有一部分已经在家乡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而这一部分同学在同一保险年度内又被要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些重复购买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保险不重复购买的基本原则,且重复投保并不能使学生同时享受双重保险,反而加重了学生和政府的经济负担。

3.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问题。不少新入学的学生已经在生源地购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新农合,进入新学校后可能又会被要求参加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就面临着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寒暑假和专业实习等原因,常会在多地居住、停留,发生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地域不再局限于学校所在地。此外,大学生毕业后在及时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医疗保险的转接;如果未能及时找到工作,是否能继续在高校所在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否回到生源地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怎样做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延续,这些都是尚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4.筹资笼统化,缺乏灵活性。政府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各大高校具体也以此为实施的准则。我们在实地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细则存在不满。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缴费标准单一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灵活性较差;二是相当一部分家庭极度贫困的大学生并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没有政策上的照顾,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处于经济原因考虑,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他们恰恰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这样便会产生“逆选择”。由此可见这样的单一性缴费标准,并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缴费标准和细则的制定仍需要改进。

5.医疗保障范围有限。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并且大多数大学生身体健康,很少患病,大学生的就医类型一般以门诊为主。然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这类比较普通的小病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或报销很少,就实际而言,门诊费用对于大学生这一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充分考虑大学生就医类型的特殊性,做到大病与小病兼顾,减轻学生医疗就诊的经济负担。另外,现行城镇攻保对于重大疾病的保障能力有限。当大学生遭遇重大疾病时,个人一般要负担40%~50%的医疗费用[1],再考虑到很多检查项目和药品不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因此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往往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费用。除此之外,目前大学中存在的15%~20%的贫困生[2],这部分大学生经济、健康状况都较差,遭遇重大疾病的风险更大。因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样统一的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偿付比例,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种种特殊情况,在贫困学生遇到重大疾患时,捐款仍旧会成为唯一途径。

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2

论文关键词:全民医保大学生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

 

医疗保障事业的好坏事关亿万人民的健康与幸福,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人人享有医疗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保障工程。因此,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始终是各国、各地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09年以来,中央文件多次明确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全民医保成为新时期医疗改革的方向,我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如何改革高校医疗体制并改善医疗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已经达到了将近2300所,在校本专科学生突破2000万人,在校研究生达到130万人,对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实施适宜的医疗保障尤为必要。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近年来一直也受到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高校公费医疗保障的支付危机,使政府、高校和学生的利益受损,社会矛盾激化(高金娥,2007)。第二,介绍国外高校医疗保障模式,力主改革和创新我国高校医疗保障制度,并在实践中推动了五种模式的发展,其中主要的举措是引入了商业保险模式(李国柱,2009)。第三,对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行批评,建议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范畴,政府主导并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辅以商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构建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郑功成,2006;彭美华、朱才华,2010)。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不难发现,对高校学生医疗保障模式的研究和争论推动了制度变革的进程,但是研究的局限性也逐渐的显露出来。第一,注重对制度变迁的定性研究,缺乏相关理论和经验数据的支持,因而得到的结论和建议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实践部门的参考价值有限。第二,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热衷于某一地区或某一高校的问卷调查,虽然反映了一些问题,但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第三,从当前实践的进程和阶段来看,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进入全民医保的框架,那么对大学生新旧制度间的平稳过渡、新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衔接和融合、新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矛盾以及高校校医院激励机制设计等进行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相关文献不多。

二、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演变脉络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单一的公费医疗阶段,二是逐渐多样化的医疗保障模式阶段,三是逐步走向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阶段。

(一)单一公费医疗阶段

我国的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于建国初期,当时政务院了《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该指示所涵盖的公费医疗范围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党派、人民团体及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同时也包括由国家和地方公办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等。公费医疗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统筹拨付,财政部门根据各公办高校学生人数实行每年40元或60元的定额拨款(部委所属院校每人每年60元,省属院校每人每年40元),而财政部门对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和计划外扩招的学生则没有拨款。公立学校学生在校医院就诊自付比例在10%左右,学生负担很少,这种公费医疗制度在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迅速上升和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财政负担越来越重,高校医院亏损也越来越多,同时对非公立学校也不公平,并且一些患大病的学生单靠学校一方的力量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改革完全公费的医疗模式势在必行。

(二)多元化医疗保障体制模式阶段

由于早期传统公费医疗模式弊端明显,很多高校纷纷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传统公费医疗与现代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模式,这种模式除了继续原有的公费医疗模式外,同时向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以便弥补重大疾病情况下公费医疗基金不足的缺陷。

二是用纯商业保险模式取代传统的公费医疗模式,这种纯商业保险模式通过学校和学生个人每年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来进行运作,保险公司按规定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对学生的医疗费用进行赔付。这种医保模式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投保意识不够,投保不积极,或者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保费,而且理赔手续复杂,理赔周期漫长等等。

三是完全依靠医疗救助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筹集各方面的资金来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作为在校学生医疗费用弥补的重要来源。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筹集资金不足,而且数额也不稳定,弊端同样明显。

(三)逐步走向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阶段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9号),提出“坚持自愿原则,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试点地区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大学生实行属地管理”;2009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也明确提出“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至此,我国向全民医保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逐步纳入到了社会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模式当中。

三、当前大学生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有其合理性、必要性和现实性,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政府部门和高校没有尽到将制度宣传到位的责任。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新制度自2009年才开始陆续实行,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将社保卡发给各学校,学校再将社保卡发给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这种医保改革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给学生带来的益处都缺乏充分的宣传和告知,导致部分学生对这项制度的迷惑和不解,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认同感。根据对安徽和江苏八所高校400位学生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对现行大学生医保政策完全了解的只占到5%,而完全不了解的占到55%,了解一点的占到40%,这种状况显然不尽人意。

其次是新医保制度与大学生的实际医保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目前的大学生年龄大约在18至28岁之间,绝大部分都是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患病,而且也不严重,一般门诊就能很快解决,费用也就几十元,而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后,设有一定的起付线,各地不完全相同,存在差异,有100、200、300元不等,而且只针对住院和门诊大病,对普通门诊的小病治疗费用却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这种制度实施的结果就是占患病学生的不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新医保制度带来的好处,因此,参保并不积极。

四、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一个由高校自身、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及商业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

首先是高校要承担起在校学生日常小病治疗的责任,增加对校医院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投入;其次是政府要提高极少数患大疾病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保障;再次是民政部门、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要设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慈善基金,专门用于资助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最后还要有商业保险公司提供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的补充医疗保险。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形成一个覆盖全体学生、满足全体学生需求的全方位的医疗保险体系。

(二)加大新医保制度宣传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参保意识

都说新医保制度比过去的老医保制度要好,但实际运行中却存在一定的阻力,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政府部门和各个学校要加强新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保意识。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宣传不能停留在一年当中的某一天或某一个时段,而应将新医保政策的宣传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长期做下去,尤其是在目前新医保实施的初期就更有必要。各个学校也应该将新医保的宣传常态化、多样化,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学校网站、校报媒体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大力宣传,让大学生对参加医疗保险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快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法制建设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为更好的让大学生享受到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好处,应该在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试点阶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大学生医疗保障法》,使政府部门、各个高校、社会团体、商业保险机构以及大学生个人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责明确、规范,让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实施在一个法律完善、制度健全的框架内有序运行,让大学生真正享受更多的公共财政多带来的利益和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国恩.全民医疗保障与保民生促增长[J].理论前沿,2009(8).

2.陈钊、刘小峰.服务价格市场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未尽之路[J].管理世界,2008(8).

3.张奇林.制度的逻辑与悖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学术研究,2009(2).

4.《安徽省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试行)》,教办[2008]6号

5.《关于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劳社[2009]1号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3

【英文摘要】Howtopromotethereformofmedicalcaresystemforcollegestudentstoestablishanewsystemisanewsubjectarisingintheprocessofreformanddevelopment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nthemacroscopiccontextofthedevelopmentofsocialistmarketeconomyanditssuccessiveextensionintofreemedicalcaresystemandreforms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thepaperattemptstoprobeintothisnewfieldbymeansofexamples.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

Collegestudents/Safetymedicalcaresystem

【正文】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公费医疗、公费不足”,也可以说是“透支医疗”。每生每年40元的医疗费用,在医药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远不能满足学生治病就医的正常需要,势必挤占其他事业经费,制约高校的发展。第二,学生中的意外伤亡和严重疾病的发生是高校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对此,目前尚无可供操作的有效机制,更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学生中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或患严重疾病,不但加重学校的医疗费负担,而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完成学业。第三,在医疗实践中,很难杜绝无病拿药,拿贵重、保健药的现象,造成医药费增加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一种规范的、安全可靠的保障制度。

二、“学生团体平安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改革——

一种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模式

所谓“学生团体平安医疗保险”,即“学生团体平安保险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其实施办法是:根据学制,每个学生每年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30元,其中主险平安险保费20元,附加险住院医疗险保费10元。当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患病住院治疗时,在保险期内,保险公司按分级累进办法赔付最高平安保险金5000元、住院医疗保险金60000元,赔付剩余的部分,再由学校负责支付。实行这种制度,学校和学生个人的费用支出大大降低,学生的安全医疗保障更加可靠有力。以山东财政学院为例,自1994年起,学校即与山东人寿保险公司试办了“学平险”。最初的两年间,共发生保险赔案37起,保险公司共赔付14万余元住院医疗保险金,全校每年可获保险赔偿7万多元,占整个学生公费医疗经费的40%左右。从实践来看,保险效益是明显的,不但保障了住院医疗学生的治病就医的需要,而且也保障了非住院医疗学生的正常医疗。在实行“学平险”的同时,学校对原来的学生公费医疗制度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即将每生每年40元的医疗费返还学生60%,用于非住院医疗,40%留学校集中掌握使用,对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公司赔付后的医疗费支出,从学校掌握的部分再付80%,学生个人承担20%。即使学生患病支出上万元的医疗费,学校只有上千元的支出,学生个人则只有几百元的支出,同时避免了学生无病拿药、拿好药的现象,解决了学校医疗费超支现象,保证了学校其他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第一,理论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的风险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而风险与竞争相伴随。在竞争中,企业的兴衰及破产,职工收入的变化及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高等院校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事业的发展,也必须学会如何规避风险。学生及学生家庭在市场竞争和风险面前,也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建立一种社会、学校和学生家庭相结合的安全医疗保障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事业发展、学生就诊医疗和学生家庭降低风险的矛盾。“学平险”可以说是目前的一种有效模式。

第二,实践依据。(1)应试教育在高中时代的摧残式智力投资,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身体潜在的疾病,在进入大学阶段后集中爆发出来。脱离家庭的大学生饮食起居的随意性,不卫生饮食增多,致病机率提高,社会交往活动增多,不安全因素增加。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2)公费医疗的弊端。如前所述,在学生患重病时,医疗费用资不抵出,捉襟见肘,使学校陷于被动应付的困境。如1994年本校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患尿毒症,当时全院学生的医疗费用为12万元,仅他一人的医疗费就支出6万多元,要做肾移植手术及术后营养维护需要15万元,全校学生一年的医疗费也不能满足他一个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唯一能做的事是号召师生捐款,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共捐款8万多元,捐款之多创该校建校以来最高记录,但还欠7万多元,最终也未能挽救这名学生的生命。鉴此说明,公费医疗和捐款都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办法,必须依靠社会保险与保障,才能有效预防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才能保证大学生“小病小医”、“大病大医”,不因经济问题影响学生就诊医疗。(3)保险费较低,每生每年30元,一般家庭经济条件都可承受,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免费参加保险。

四、建立学生安全医疗保障机制的意义

1.实行新的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医疗的新形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克服了公费医疗的缺陷;体现了合作友爱、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为这种精神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拓宽了学生保障制度的领域,由原来单纯的医疗保障拓展为安全医疗保障;为学校解决学生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和大病医疗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操作办法。

2.实现了利益与目标的统一,既保障了学生就诊医疗的需要,实现了小病能医、大病能治的目标,又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4

1.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1医疗保障制度概述

医疗保障是国家保障社会成员医疗及健康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制度,是保证公民健康生活并获得必要医疗服务的保障制度,同时,它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障由医疗保险、互助保险、社区医疗、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等内容组成,其中,由于医疗社会保险具备以政府为主体,覆盖广泛的优势,因此,它在整个医疗保障制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2]。

1.2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弊端

首先,供求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浪费严重[3]。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费用绝大部分由政府和企业承担,职工个人既不缴纳医疗保险金,又基本上不负担医疗费用。但是,随着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待遇的人数不断增多,医疗费用再由国家全包下来,医疗费用的总支出开始不断增加,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国家在医疗保障方面的经费可以说是年年超支,情况极其严重。

其次,缺乏合理的筹资机制和稳定的经济来源[3]。由于劳保医疗的费用都是有企业自己筹集,自己管理和使用的,那么,一些弱小的企业的资金总量很小,一旦碰上职工患大病,常常企业是厂垮人散或者是患者人才两空。

2.针对福州淮安新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行论述

2.1淮安新村现行的医保制度及对居民的影响

福州淮安新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社区,新村里的居民原本是农村户口,在1996年才实施了农转非,因此,淮安新村也由最初的村委会改为现在的居委会,才成为城镇社区。在2006年,福州淮安新村开始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新村里的居民是没有任何政府医疗补助的。

2007年11月,淮安新村进行了第一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入了福州市新出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社区内较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

首先,从制度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在个人(家庭)缴费的基础上,政府给予补助,个人(家庭)缴费不多;城镇居民不需要健康体检,都可自愿参保,部分门诊大病病种也可享受补偿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部用于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的支出,经办机构不从中提取管理费用。

其次,在资金筹集和财政补助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确定了筹资标准:第一,“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费为每人每年300元,其中政府补助150元,这样,参保个人只需缴纳150元;第二,“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费为每人每年80元,其中政府补助40元,参保个人只需缴纳40元;第三,对于重度残疾人和低保人员,参保个人缴纳部分由政府再给予全额补助。

福州淮安新村自从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后,整个社区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慢慢建立起来,居民的基本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从医疗救助点上来看,在医改之前,淮安新村只有一个设备不齐全的小卫生站,现在小区内有两个规模教大、条件较完善的医疗服务站,一个是建安新卫生院淮安门诊部,一个是福州仓山区淮安社区卫生服务站;其次,从整个医疗保障制度上来看,在医改之前,小区的居民是没有任何医疗补助,所有的医疗费用都是个人承担。

2.2淮安新村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以下规定可以看出,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人群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福州淮安新村现在实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规定,在本市管辖区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以外的城镇居民,必须符合四种情形的才可以参加医保:第一,具有本市城镇居民户籍,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二,具有本市城镇居民户籍,18周岁以上劳动年龄段内非从业人员;第三,具有本市城镇居民户籍,18周岁以下非在校学生、学龄前儿童;第四,在本市的中小学、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在校学生。

3.由淮安新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得到的启示

3.1当今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覆盖人群还不够广、覆盖人数还不够多[5]。就目前来说,我国医疗保障覆盖面还是很有限的,这不仅因为我国的人口繁多,也因为我国的经济还没有达到发达的阶段。第二,实行医疗保险所需的法律手段不健全[5]。由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尚未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整个保障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碍,有些企业拒绝不参保、拖欠保险费等,没有相应的法律手段来解决。第三,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建立[5]。现在的医保虽然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了,但是,还是有部分人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2建立多层次的医保制度

建立这种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基本一了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要讲究平等与制衡,这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郑功成,贝克尔.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9.

[2]郭士征.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58-159.

[3]吕学静.现代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76,79.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5

关键词:高职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开展

一、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实行大学生公费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89年国家了《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将公办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纳入公费医疗体系。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当前大学生实行公费医疗制度面临诸多问题,而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缺陷,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是大学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的现状

1.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现状,作者于2011年4月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医疗保险工作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参保率、保险知识、门诊报销和对医疗保险工作的评价等13项指标。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6份,其中有效问卷980份。通过回收的问卷分析,我校医疗保险工作整体较好,但学生医疗保险知识缺乏、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不高、现行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较为突出。

2.根据调查问卷综合分析

(1)学生的保险意识不强,参保率不高。目前在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不了解,保险意识不强,普遍对医疗保险不完全信任,不能确信当意外发生时所买的保险能给自己提供保障,参保率只达到89.7%。一是一些大学生及家长对医保制度存在轻视、侥幸心理,不想参加医疗保险;二是个别学生因其他因素未能及时办理参保手续;三是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政策了解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够。

(2)学生生病率高,所支付的门诊医疗费用较高。现在在校大学生基本是90年代的独生子女,以往长期都有父母的呵护和精心照料,现在离开父母来到异乡,生活一时不能自理,因水土不服,很容易生病。据调查结果来看,一年生病1~3次的学生占55.4%,多于三次的占16.5%,非常频繁的占5.6%;学生平均每次所支付的医疗费用较高,每次支付低于20元的占27.3%;每次支付20~50元的占34.5%;每次支付50~100元的占26.1%;每次支付100~150元的占16%。

(3)学生医疗保险知识相对缺乏。2009年长沙市正式启动了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大力宣传发动,我院参保学生有3603人,当年参保率不到50%。《医疗保险宣传手册》是人手一册,2010年的参保学生7052人,医疗保险宣传单是人手一张。学院学生工作处网站为学生提供《长沙市医保制度》解读、长沙市医保报销定点医院、住院报销程序、门诊报销程序等相关知识。据调查统计,一知半解的学生占47.3%,完全不知道的学生占42.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医疗保险知识是非常缺乏的。

(4)大学生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学生对医疗保险工作整体评价不高。学生对医疗保险整体评价不高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医疗费用偏高、医疗服务态度不好等,据调查统计,不满意学生占29.5%,很不满意的学生占5.9%;据调查,学生认为报销以后医疗费用偏高占41.6%,医疗服务态度差占16.3%。

三、高职学院加强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

1.将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纳入法制轨道

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了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实施,而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上,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法律规范,从制度上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利益。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医疗保健方面的规章制度,更好地明确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2.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结合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及结构,对全国不同区域的高校进行调研,制定相对统一的医疗保障标准,扩大大学生医疗保障范围。提高大学生医疗门诊“总额包干,定点门诊”经费标准,在高职学院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由政府制定有关规定,从收取的医疗保险金中提取3%~5%作为医疗救助基金。

(2)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大学生大病保险,积极引导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大学以扩充医疗保险市场,构建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针对大学生中不同群体的医疗需求、消费及身体素质,同时考虑疾病轻重缓急的差异,应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坚持以“大学生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大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参加补充医疗保险。

(3)建立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尽管我国的医保覆盖率越来越高,但目前国情决定我们的社会医疗保障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目前的医保制度都规定了报销和救助的比例或最高限额,同时规定一些情形下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享受医疗救助。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重大疾病病情严重、治疗周期长,花费高,从治疗到死亡的平均医药费为20万元到30万元左右。很多家庭为给病人治病花尽所有积蓄,甚至债台高筑。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大学生纳入社会医疗救助的范畴;另一方面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加大慈善机构对大学生的援助。

3.增强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提高参保率

(1)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宣传栏、校园网、校内广播、发放宣传资料或开设保险知识讲座,大力宣传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增强风险意识、健康意识和保障意识。让学生明白风险的不确定性,谁都有可能遭遇风险,从而调动其参保的积极性,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2)早部署、早谋划、精心组织,特别是做好入学新生的参保宣传动员和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秋季开学后在校大学生应保尽保、全面覆盖的工作目标。

4.规范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

(1)做好大学生个人承担部分的保费代收代缴工作。以学校为单位整体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由学校在收取学费时一并收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通过资助体系和社会捐助等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使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参保。

(2)加强同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定点机构的协调与配合,切实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后的服务与保障工作,保障大学生参保后的医疗保障权益。

(3)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简化报销程序;降低药品价格;改善医疗设施等。

参考文献: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6

[关键词]医疗保障;立法;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一、我国医疗保障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一)创立时期(1950-1965年)。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1952年《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1953年又了《关于公费医疗的几项规定》,确立了公费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

(二)停滞时期(1966-1977年)。“文化大革命”使新

(二)缺乏统一立法,立法发展不平衡。由于中央集中立法严重缺乏,中央鼓励地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各级权力机关及地方政府部门都有一定的立法权,从而出现了地方医疗保障立法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影响,医疗保障立法在通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地方化倾向与部门化倾向;而且不同法规之间也缺少必要衔接。与此同时,医疗保障立法不平衡。以基本医疗保险立法为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得到高度重视,而农村医疗保险却仍受到忽视,《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中明确“在经济发达地区,筹资数额和报销比例可以高一些,使农村合作医疗具有较高的保障水平并可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另外,城镇企业职工与公务员之间、城镇劳动者与农村劳动者之间乃至不同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之间的医疗保险待遇不平衡,例如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不同,各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同,最高支付限额不同。这些状况既表明了社会保障立法的严重不足,也反映了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对健全的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意识到,不能因为注重于局部而忽视了全局的协调和统一,否则,不利于全社会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立法体系不健全,立法内容不完备。由于我国医疗保障立法相对滞后,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相应的立法仍然相当欠缺。至今没有一部完善的医疗保障基本法律,并且医疗保障领域还有许多立法空白地带,没有专门针对补充医疗保险的法律。所以非常需要加强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和立法体系的研究。另外,实践中许多问题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例如各项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备,国务院的决定中没有责任追究的规定,地方立法的法律责任大多仅规定了行政责任,且涉及面很小,无法解决现实中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对制度的运行形成了阻碍③。社会医疗保障的实施涉及到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但相关法律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模糊。对于特殊群体的医疗救助的资格、功能、范围、条件、措施等方面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校大学生是否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其缴费办法、个人账户、医疗保险待遇如何尚无明文规定,而这些都急需立法进行规范。

(四)法律规范强制力低,缺乏有效监督。目前只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强制参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自愿参保;城乡医疗救助的非义务性探索式发展;以及医疗保障法律中缺乏责任规范和制裁办法的现状,决定了医疗保障法律规范强制力低的特点。由于政府本身也是医疗保障法律关系中的参与者,未能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同时我国医疗保障立法层次较低,又缺乏必要的公布与宣传,导致社会大众的认知程度相当有限,老百姓虽然关心基本医疗,但对于地方具体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清楚。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就在这种缺乏社会大众监督和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的情形下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而在诸如民法、劳动法、行政法和刑法等法律部门之中,对违反社会保障法的法律责任方面也无具体的规定,如我国在修改后的刑法中并没有对严重危害社会保险制度的各类违法行为予以明确规定,而只是混同于普通刑事犯罪行为之中。在少数的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中,制裁力度也较弱。所以对违法者很难追究法律责任,以至于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都得不到及时惩处。

三、我国医疗保障立法完善建议

(一)重视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医疗保障法律体系

我国医疗保障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在实践中已经初步构建了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正在分别、逐步地推进城市和农村的医疗救助制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那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的社会保障措施,有必要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才能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对民众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另外,纵观世界各国,虽然国情各不相同,但是都通过立法来推动改革,这证明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必须以健全的法律作为坚强后盾。只有通过国家立法,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更趋于完善与合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建设,更好地推动各项医疗保障工作。

我国医疗保障法体系应当如何构造,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我国医疗保障法律体系应当由医疗保障基本法、医疗保障单行法(基本医疗保险法、补充医疗保险法和医疗救助法等)和医疗保障专项法(医疗保障基金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办法等)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如劳动法、刑法等有关法律条文)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障法律体系。其中医疗保障基本法是制定各单行法和专项法的根据。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区域经济差距较大,医疗保障涉及面广,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制定一部完善的医疗保障基本法的条件,但可以先制定某些单行法。根据我国医疗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具备条件的法律先出台,不具备条件的尽快修订和补充有关内容,尽快完善我国医疗保障法律体系。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养老、工伤、残疾、社会救助等有关法规的衔接,提高立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统一立法,提高法律效力

由于目前医疗保障立法中缺少人大立法,而行政立法过多,导致医疗保障工作多靠行政手段推行,严重削弱了我国医疗保障法的地位。因此应注重提高医疗保障法的立法层次,适时进入全国人大立法的阶段,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立法,确保其应有的法律地位。而且由于现行的过于分散的立法局面,容易导致立法之间的矛盾和重叠,或者导致立法空白,不利于法律适用。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集中统一立法。例如基本医疗领域,已过《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行政法规规章和大量的地方性法规等,可以在此法律实践的基础上由全国人大研究制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法》。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医疗救助法》,从而改变我国医疗保障没有权力机关立法的局面,切实提高我国医疗保障法律效力。同时还要加强地方性的统一立法。当然,统一立法需要解决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难题,但这正是医疗保障发展的目标,促进医疗公平。只有坚持中央集中立法和地方分散立法相结合,才能既注重了法律的适应性,又兼顾了全局的协调和统一,从而有利于社会保障法公平有效地实施。

(三)强化医疗保障法律关系中的政府责任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构,既享有有关医疗保障的立法权,同时也是医疗保障法律关系中的管理者,权限很大,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在国务院的决定和大部分地方政府规章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政府对公民的医疗保障责任,甚至有强化个人责任、弱化政府责任的倾向。政府对公民的医疗保障责任不能仅仅体现在政策文件上,必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因此在制定修改各项有关法律时必须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并强化政府责任。首先就是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④例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太低,资金筹集困难,需要提高政府的出资比例。还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直接的服务补贴或其他方式履行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责任,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其次加强政府在规划、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例如加强协调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异问题,设置专项税收用于公民基本医疗保障;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⑤

(四)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法的强制性

目前我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自愿参保,门诊报销比例低,政府补助比较少,部分有参保能力的城乡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同时我国有一定数量的城乡贫困人口由于经济负担能力不够无力缴纳相关费用而没有参保,甚至可能由于医疗救助制度的不够完善而被抛于体制之外,完全丧失了基本医疗保障。这种现状显然违背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广泛覆盖的基本原则,症结在哪里呢?就是自愿参保。医疗保障立法是对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与家庭利益的规范和调整,必然带有法律的强制性。在完全自愿的原则下难以实现风险共担的作用和筹资的稳定增长。⑥例如有居民第一年参保,第二年不再续保,如何能保证覆盖率的稳步增长?所以基本医疗保险应实施强制性原则,不仅可以扩充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能更好地体现疾病风险在健康和非健康人群之间、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之间的横向转移。当然这需要政府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倾斜政策,根据个人收入确定费用分担的比例,减免低收入人群的自付费用。

[注释]

①“新医改”解读点评集锦——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三大关键词(新华网2009-04-10)ss.cn/yjpt/shgz/yilbx/2

00904/t20090414_208119.html.

②李雅琴刘瑞琴《医疗保障改革的法律制度反思》,《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③李雅琴刘瑞琴《医疗保障改革的法律制度反思》,《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期.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华社2009年4月7日.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华社2009年4月7日.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7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中国医疗保障;日本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7-90-02

一、中日社会背景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中国雄踞亚洲大陆东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位居世界总人口数的第一位,邻国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本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国土狭长,面积约为3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28亿。而且,中国和日本同时面临老年化问题,如何解决好老年化问题,直接关系到将来医疗保险改革的成败。

日本经济从1955年开始持续高速增长了20年,20年中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的年增长率达10%以上,经济规模扩大到原来的4.4倍,曾一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加了国库和个人的收入,为全民医保的构建和进一步充实、完善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1955年以后医疗保障制度加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于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快速时期,可以说,日本这一时期的医疗保险改革政策对中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二、中日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认为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改革和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

(一)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比较相似

二战后,日本开始着手建立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当时,日本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打击,日本的社会秩序也处于混乱状态,日本要解决大量无业人员以及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物质匮乏、人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同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处于贫困状态,通货膨胀,还要面对大量的无业和失业人口。显然,两国在建立近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低下,大量的无业和失业人员,社会问题、社会矛盾非常突出。

(二)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不一样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直处于较快的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此外,日本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国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及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以有效地利用社会保障资源。同时,吸收借鉴欧美福利国家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其社会保障体系。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阶段明显有一个断层面,主要从1978年,由于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为扭转社会保障制度领域的混乱状态创造了较好的政治条件和社会条件,在十七大召开之后,政府确立的社会保障发展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两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范围不一样

日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候几乎在短时间内就确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把参保人的家属囊括进来。虽然农民刚开始并没有被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当中,但到20世纪50年代时,就专门为农民建立了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后实现制度一体化,达到“国民皆年金、国民皆保险”的程度。而中国从一开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只是覆盖了很少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扩大覆盖范围。中国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但一直发展缓慢,到2003年才开始试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于1998年开始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建立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立了中国的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三、中日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

(一)中日医疗保险制度构成的比较

从整体框架上来看,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由被用者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组成,被用者保险又包括针对不同被用者群体的医疗保险;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大致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成。

从医疗保险保障的人群来看,日本的被用者保险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和,如表1所示。此外,日本的被用者保险被细分为针对不同被用者群体的医疗保险,根据不同职业特点设立不同的医疗保险,有利于医疗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二)中日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比较

在覆盖范围上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广泛,日本的所有国民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这也是“国民皆保险”的意义所在。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日本政府强制规定所有国民都要加入医疗保险。日本的医疗保险的两大支柱被用者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国民。被用者保险的覆盖范围是各个企业的从业人员和在职职工,而且还包括参保人的家属、子女。其保障内容涉及广泛,从生病补贴到子女抚养补贴,再到分娩补贴等。国民健康保险又叫地域医疗保险,用于被用者保险未覆盖的人群,比如,农民、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无业人员等,这些都是国民健康保险的参保对象。而且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同样根据一定的条件也可以加入国民健康保险。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从两个方面几乎可以覆盖到所有国民,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是把所有人按照单位和居民身份不同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分别适用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国的医疗保险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只覆盖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即在职职工和公务员,而且保障水平不高。而且可以注意到,中国的农村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情况才慢慢有所改善。同时,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使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向覆盖全体国民的方向发展,重点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三)中日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的比较

日本医疗保险中被用者保险的资金来源是由参保人自己和所在的单位双方承担,被用者保险把参保人的月收入分成不同等级,参保人按自己所属的等级来缴纳保险费。国民健康保险是由当地政府提供的补贴,所以患者只负担1/5的医疗费用,即可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只要花费其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便能享受一个月的住院医疗服务。而对于个体户和从事农业的人来说,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和国家财政拨款两方面。对于其他企业单位雇佣的职员和从业人员来说,其资金来源是由职员和雇主分别缴纳的保险费加上国家拨款的补贴。

中国的医疗保险费用都是需要国家、单位、个人共同承担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求雇主缴纳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纳本人工资的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同样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其交费水平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医疗水平来确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需要交纳的费用。政府每年进行调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每年最少要缴纳多少元,根据当地具体经济情况由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缴纳标准。另外,有条件的乡村有集体扶持,国家每年每人补贴不少于120元。

(四)中日医疗保险在服务项目的比较

在医疗保险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情况存在很多差异(见表2)。总体上来说,与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相比,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受限较多;医疗费用报销过程相对复杂;医疗报酬没有严格规定;公共性质的医院占大多数,私人医院较少;120救护车不仅付费使用而且到达现场及送达医院的时间较长;紧急救护医疗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小结

中国和日本同为东亚国家,不仅文化较为接近,而且都经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都面临老年化问题,如何解决老年化问题,直接关系到将来医疗保险改革的成败。在作为医疗保险制度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中日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经济状、社会环境比较相似,但是两国社保制度的发展速度不一样且其覆盖范围也不一致,这就导致两国医保制度必然存在差异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医保制度的构成存在差异,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存在差异,医保制度的运行机制存在差异以及医保制度在服务项目上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熊菲.日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D].武汉科技大学,2009.

[2]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邹宝玉,吕汝泉.中日医疗保险体系的对照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4,(06):131-132.

[4]赵曼.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9,(07):60-63.

[5]嵯峨座晴夫,武川正吾・白波佐和子,『格差社会の福祉と意R,|学出版会,2012,(a5),viii+214p.2013(49):97-98.

[6]梁雨晴.日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

[7]贾嘉.中日医疗保险法制度差异比较的法理分析[D].山西大学,2008.

[8]梁鸿,赵德余.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解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123-131.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8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体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中图分类号:F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45-01

引言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特殊群体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却没有单独建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被纳入不同的保障体系来解决。这些正式或非正式的保障政策,对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减轻大学生的就医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现行大学生医保的几种模式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国务院颁布和印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后,目前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地区将大学生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文件和规定,从而使不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的大学生都能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险待遇,这在充分保障大学生享受医疗保障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2.商业保险模式。这是未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医保地区的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医疗保险模式,特别是停止公费医疗制度的地方,学校为了缓解大学生医疗保险给学校自身带来的压力,纷纷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引进学生团体平安保险,将学生医疗保险推向社会,在保障学生生病能够获得医保理赔的同时也减轻了学校自身的负担。

3.服务外包模式。南方一些高校特别是广东一些没有校医院的高校将学生的医疗服务包给就近的一家医院,学校不再直接参与学生的医疗保障服务,从而减轻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压力,也为学生医疗改革的社会化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不过,该模式下学生自身要缴纳的投保费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

4.医保基金模式。目前,一些社会团体也参与到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中,以基金的形式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难题。

二、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医保的意义

1.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宽了医保的覆盖面,且城镇医保没有像商业保险那样的投保资格的审核,这对已经患病或有病史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同时,城镇医保比公费医疗和商业保险支付额度要高,这对患有严重疾病的学生来说如同是救命的甘泉。

2.减少了探索新制度的时间。一个新制度的产生、发展、成熟、完善,需要花费极其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嫁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减少了国家和社会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的负担,节约了大量的人财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在新机制探索阶段生命质量受到的影响。

3.是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城镇居民医保在保障形式上除了重点保障学生的住院和大病外,也兼顾了学生门诊治疗的报销。并且,与之前的公费医疗相比,学生参加城镇医保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更高的保障,加之每年国家对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投入不断加大,学生报销的比例和最高支付也会随之相应提高,能有效减轻学生家庭因学生患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三、大学生参加城镇医保存在的问题

1.各省份政策差异较大,统筹程度不高。国务院办公厅虽然在2008年就已公布《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各省也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大学生参保意见,但在具体细则上各省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度上,各省从几万到20万元不等,数额差异较大;一些省份学生在校期间联系参保的,毕业后可转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包括在校期间的参保年限,但有些省份没有此项政策;大学生参保的社保基金基本上都是省级统筹,学生跨省流动后医保转移接续困难。

2.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府在政策宣传方面途径不多、形式单一,很多学生包括一些老师对大学生参加城镇医保的入保程序、缴费标准、政策规定等不甚了解,不少大学生甚至不知道大学生医保是什么,感到“参保很遥远”。

3.学生参保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正处于身体健康最佳时期,很少有人患病,即使得病也是一些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大学生这类比较普通的门诊医疗的小病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或报销很少,与其去医保定点医院治疗,学生宁可花几十块钱在一般诊所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保的积极性。

四、完善大学生医保制度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真正了解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我国大学生普遍对社会医保知识了解不多,所以,政府在完善医保制度的同时,应加强宣传,对保险金的缴纳、赔付范围、赔付流程及特殊照顾范围等问题向学校和学生传达清楚,提高学校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参保主动性。

2.加大政府承担责任比例。学校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生作为无经济收入者,新的医保制度的资金投入主要还在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社会的经济消费水平,提高政府投入标准,这样既可以减轻学校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水平。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9

关键词:中国;日本;医疗保障制度;对比;启示

一、引言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国策,在现实生活当中,长期以来,中国人面临着就医难的问题而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社会公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并不是十分的发达而且人口基数比较大,面临着这一基本的国情,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阻碍。日本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曾经面临着与中国同样的问题,从本质上来看也就是政府的财务危机,导致政府无力负担庞大的医疗保障财政,但是日本最终解决了财政问题,也构建起了相对完善且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通过对于日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分析,对比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能够进一步地得出构建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

当今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最早是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后,我国便构建起相对比较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参与人数过少、公共医疗资源浪费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这样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时展的需求,也不能够很好的兼顾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随后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进一步的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随后我国构建起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体系,国家也开始对医疗保险进行更加全方位的监督。构建起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基础的全方位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并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医疗保险开始纳入这个体系当中,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固有医疗保障制度当中的弊端。这种医疗保障制度所针对的对象更多的是将参保者的工作单位作为单元,并且缴纳与其待遇相关的费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立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合作缴费以及费用共担的原则,便于国家对于这部分的费用进行管理和使用,能够更好地兼顾社会公平,这种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体现了个人与国家共同承担医疗费用的原则,也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国家管理的公正性。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构建是为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因为相对于城镇职工来说乡村居民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而且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程度都不是很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民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所以国务院在2002年就明确指出,要构建与我国农村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制度的构建是一个大病统筹制度为主的,更多地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农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由政府单位统筹组织,农民个人集体参保,其资金来源通过个人或者地方政府来进行多方筹资。其他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所能够给公民提供的医疗保障是相对有限的,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也就衍生出其它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具体来说包括商业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商业医疗保险,这些保险一般来说都是需要公民自主投保参加的,一旦投保人遇到了一些重大病患,保险公司会帮助患者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给予救助的对象更多的是经济困难的病人,给予这些病人适当的经济补偿。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构建现在已经趋于完善,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已经逐步开始走向成熟,社会医疗保障已经在我国开始全面普及开来。这种新的社保制度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国家与个人费用的共担,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减缓了国家的财政压力,也能够解决社会公民的就医问题并且很好地控制了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这样的一种新的运作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营。

三、日本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

当前日本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和介护保险制度。日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法定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所有的医疗保障服务都是由政府单位提供,所提供医疗保障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种保险的方式更多的是由政府掌管。由各种经济组合共同承担费用。日本国民健康保险的资金来源更多的是来自于税收、政府单位补贴以及受保人缴纳。这样的医疗保障制度就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首先强制参保,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是强制每一个公民必须参加的,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一些低收入者也能够顺利地参加保险,在缴纳费用方面是按照个人收入所得比例缴纳的原则,不同收入的人所缴纳的保险费用也不是相同的;其次,个人所支付的保险费用相对较少,从一般的角度来看,病患所支付的医疗费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个人就诊时所需要支付的部分医疗费用,第二是参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用,第三是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所补助的医疗费用。一个人在参加国民健康保险之后,就诊时所花费的费用个人只承担30%,其余的70%由国家承担,但是如果个人没有加入国民健康保险,那么所有的费用都应当由个人承担;最后,国家公共机关负责医疗保险的运营和管理,在日本医疗保险的运营和管理,更多的是由政府和地方共同运营的,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避免对于保险市场的冲击,而这样的一种运营模式,也保证了运营的权威性以及公正性。日本介护医疗保障制度,日本的介护医疗保障制度,所规定的参保对象更多的也就是一些年龄大于四十岁的日本国民,这种保险制度会更多的类似于养老服务,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服务,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的晚年生活,但是这样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却有着不同的服务内容,其收费的标准也会根据服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在日本介护保险的费用支付方式,更多的按照服务项目来进行支付,不同的地区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个人所支付的实际费用也有标准的限制。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也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就服务内容来看,介护医疗保障制度更多的是针对于一些老年人,其服务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不仅仅包括基本的医疗,也包括居家护理等方面,实际上是对于医疗服务的进一步细化;其次,保险基金的筹集更多的是依照日本的法案,总费用采取三方共担的方法,包括介护保险的利用者、被保险人以及各级政府。最后,对于介护对象的管理,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相对科学且合理的动态管理方式,被保险人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调查,经历了这些程序之后,按照相应的等级来确定介护的内容以及费用,这样一来,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公民的实际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四、中日医疗保障制度的对比分析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整个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体系已经基本构成,已经拥有将近四五十年的运营经验,在运作过程当中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还处在探索时期,在这一定程度的不足,有待完善。这些制度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医疗保障的覆盖程度比较低,现实的情况来看,国家并不强制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参与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是仍然还有部分公民是没有参与医疗保险的。相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所参与的群体更加多样化,在日本几乎人人参加医疗保险,机普及率能够达到99%以上。其次,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水平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参保者的住院手术等费用的报销都相对比较低,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基金十分有限,所以报销的上限也就是2到3万元,这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公民看大病的需求,而日本则是按照患者实际支付的费用承担70%,也是上不封顶的;最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还相对比较差,伴随着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了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所受到的医疗待遇相差很大。尤其是建国以来保障体系并不是十分的健全,这就与日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日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当中十分的兼顾公平,根据居民不同的收入,居民所缴纳的费用是不一样的这就很好的兼顾了社会公平,而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能够接受同等的医疗待遇和服务。

五、日本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结合对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和日本医疗保障制度分析,可以看出,医疗保障制度在构建的过程当中应当向日本学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政府定位,医疗保障制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因此政府单位则必须要承担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以及运营公共服务产品的重大责任。由于医疗保险行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很大,因此政府单位不能够将医疗保险行业完全交由市场来运作,更多的要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于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监管和运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由于当前我国公共行政部门的职能划分越来越小,所以在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卫生资源浪费。所以在构建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按照区域来分配公共卫生资源,从而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最后,要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扩大,但是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我国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过程当中,应当全方位的不知道我国的偏远地区,农村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界限,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除此之外,政府单位还需要加强老年医疗保障相关制度的构建,因为我国是人口老龄化相对比较严重的国家,所以在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当中,要尝试构建老年护理服务,这样一来才能够让我国的老龄人口安度晚年。

结语

从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构建现状来看,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相对以前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就是先进的完善的。在现实生活当中,中国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而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整个中国的现实情况以及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所确定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分析日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之上,就有必要汲取发达国家构建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经验,来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国家政府单位以及社会公民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只有中国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能够为我国公民提供的社保制度才能够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二木立.公的医療制度下の民間保険の国際比較[m].勁草書房,2007:11.

[2]文蓓.城乡并举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J].农村实用技术,2008(5):48.

[3]张雪峰.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5(1):89-91.

[4]郭宝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38(2):171-173.

[5]熊先军.医改不能二缺一[J].中国社会保障,2008(2):73.

[6]赵曼,吕国营.关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7(7):17-21.

[7]远藤久夫.患者負担の国際比較[m].勁草書房,2007:27.

[8]栄畑潤.医療保険の構造改革—平成18年改革の軌跡とポイント[m].株式会社法研,2007.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篇10

文/毕艳秋郜亮

【摘要】农民工的工作状况决定了他们是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需要医疗保险来保障他们的利益。国外在医疗保险理论、医疗保险需求与供给、医疗保险收入弹性方面可供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借鉴的有三大模式。国内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现状、问题及原因、解决对策三个领域。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乌市外来农民工异地基本医疗保险情况调查与分析”的阶段性成果,由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毕艳秋、郜亮,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由于没有城乡二元户籍体系,所以不存在农民工这一说法。20世纪后期,一些东欧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劳动大军中几乎有一半来自农民,印度、德国、巴西等国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现象。纵观国外对于医疗保险的理论研究,基本集中在基本理论、需求与供给以及医疗保险收入弹性研究三个方面。

(一)医疗保险基本理论研究

John.maynard.Keynes(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之后,KennethJ.arrow(1963)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奠基了健康经济学基础,也为Keynes的国家主办医疗保险和提供医疗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pauly.m.V(1968)通过研究道德风险对医疗保险的影响,提出应该建立一种由政府和患者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并建立保险起付和保险免赔标准的制度,该思想为医疗保险支付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医疗保险需求与供给研究

evans.R.G(1974)研究了病人与医生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认知差异,认为医疗保险需求是一种由供给方医生诱导产生的需求,政府应该建立相关机制对医生行为进行约束进而保护病人的利益。Grossman(1972)提出健康是一种特殊消费品和“健康存量”,他认为“健康”这种特殊消费品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贬值,因为发生疾病而损失,但通过医疗保险可帮助其得到恢复。他研究了健康这种特殊消费品的需求曲线,建立了健康消费品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在Grossman的理论基础上,actonJ.p(1975)和nathansonC.a(1977)分别分析了性别等非经济因素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需求模型。

(三)医疗保险收入弹性研究

newhouuse.J.p(1977)分析了医疗保险消费对收入的弹性,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医疗保险消费对收入的弹性大于1,因此他认为应该将医疗保险消费视为奢侈品。而parkinD.m(1987)以相似的数据为研究基础,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milne.R&molana.H(1991)通过实证分析,同样得出了医疗保险消费对收入的弹性大于1的结论,但考虑到医疗保险消费品与其他类型消费品相对价格变化因素,所以认为医疗保险消费对收入的弹性应该在1左右,相对价格显著上升是导致这种过高弹性产生的因素。Saez.m&murillo.C(1994)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消费进行研究,发现中低层次人群的医疗保健消费与其收入的弹性成反比,层次越低,弹性就越大,而高层次的医疗保健消费对收入的弹性会因不同人群和不同服务类型而相差悬殊。

二、国外医疗保障模式

(一)免费医疗保障模式

免费医疗保障模式又称国家医疗保障模式,是指医疗保障资金全部由国家来承担,政府通过预算方式将医疗保障基金划拨给有关部门或医院,医疗保障对象在看病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实行这种医疗模式要求医院由国家开办,医疗健康服务由政府提供。目前,加拿大、英国、瑞典、丹麦等国家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都属于这种模式。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指的是以社会保险为组织形式,由国家向医疗保障对象提供所需要的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在社会医疗保险中,资金由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共同分担,其中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相对较少。日本、韩国、法国实行的就是这种保险模式。其中,法国是实行这种医疗保险制度的典范,它的医疗保险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最佳制度”行列。法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很完善,考虑到了个人的特殊情况,保证了国人不分城乡、贫富以及是否就业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

(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是指按照市场原则将医疗保险当作一种商品,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以及参保者个人所缴纳的保险费,一般情况下政府财政不进行补贴或出资,但根据其是否盈利享受不同税收,非赢利性的在税收上享受优惠,而盈利性的不享受。在实行这种保险模式的国家中,美国最具代表性。

三、国内研究概况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李慧等(2011)指出,绝大部分农民工未参加甚至不知道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参保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受访对象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张建霞(2012)指出,现行的社会保障存在有效供给不足,保障不充分,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效果差等问题。

2.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成因。国内学者认为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外部因素有户籍制度(许经勇,2011),城镇化、工业化(何平,汪泽英,2010),城乡二元结构(张恩泽,2008;杨影,孙明慧,2011),土地制度(汪阳红,2011)等。谢小青,冯桂林(2009)认为农民工受到流入地政府和居民的歧视,其内部因素则是农民工的流动性(高岩,2011),农民工自身观念障碍(郭青,2011)等。

3.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理论界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具有广泛共识。赵若彤(2011)认为,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王珏叶(2012)认为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4.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及解决对策。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分歧,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更没有为大家所基本接受的成熟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将农民工纳入到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内(张启春,2003);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专门建立农民工单独的社会保障体系(李迎生,2003);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将农民工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杨立雄,2004)。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1.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农民工健康状况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农民工的年龄层次决定了农民工主体为青壮年,大部分体质较好,健康状况较好(梁维萍等2008)。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由于相对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健康意识差等原因,农民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有较高的疾病风险(姜晓兵2008)。在农民工就医行为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工存在着较大的疾病风险,原因在于农民工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不高。而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不高则是由于农民工医疗服务购买能力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十分普遍(常友善,张瑶,2011)。就农民工的参保状况,根据数年来学者们对农民参保情况的调查,农民工参保率偏低,截止到2009年农民工的参保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张国英,吴少龙,2012)。

2.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的成因。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实际运作,从户籍制度的限制(高金登、李林太,2004),农民工流动性灵活性特征(魏洁、周绿林,2010),政府执行力不强(房莉杰,2006;彭兴庭,2007),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姜晓兵,2008),农民工医疗保险意识弱(王岚,赫宝祺,2006)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国内学者对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成因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农民工自身角度来看,缺乏保险意识、流动性的工作性质是其参保意愿低和参保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其次,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管理成本过高造成了企业主动投保的意愿和能力不强;再次,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户籍制度的障碍、监督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健全、责任意识较薄弱是导致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一直未能有效建立的原因。

3.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的解决对策。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因为研究角度、关注点的不同,我国学术界还存在很多争论和分歧,并未形成一致意见。杨福忠,兰建勇,窦竹君(2004)等认为,保障农民工权益首先需要解决有关部门的“不作为”问题。龚万琼(2006)提出,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分别参保的方式。曹笑辉、孙淑云(2008)认为,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应该制定和实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法。邹超(2009)认为,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需要政府、医院、单位、农民工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胡务(2006)认为应将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衔接起来。邵念,陈爱云(2011)认为农民工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突破户籍制度限制,以劳动关系为基础建立医疗保险关系。曾益、孙莉(2012)提出了分步解决的方案,即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构建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Rossmacky.SocialprotectionthroughSocialassistance[J].SocialSeeudtyattheDawnofthe21stcentury,2001.

[2]JohnB.williamson,CatherineDeitelbaum,Socialsecurityreform:DoespartialprivatizationmakesenseforChina?JouFilalofagingStudies,2005.

[3]Li.L.Familyinsuranceorsocialinsurance:policyoptionsforChina´ssocialsecurityreform.intemationalJournalofeconomicDevelopment,1999.

[4]p.m.wright.DesegretatingHRm:areviewandsynthesisofmicroandmacro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search[J].Journalofmanagement,2002,(3).

[5]李慧,利爱娟,延立夫.内蒙古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调查研究——以包头市为例[J].前沿,2011,(15):132-135.

[6]张建霞.浙江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2.

[7]赵若彤.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8]王珏叶.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2.

[9]梁维萍,赵惠梅,贺鹭,张雪芬,孟琴琴,张娟,张海金.太原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5):443-446.

[10]张国英,吴少龙.珠三角外来工的社会保险:非正规就业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2,(4):88-94.

[11]高金登,李林太.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52-54.

[12]魏洁,周绿林.农民工医疗保险现状及模式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31.

[13]房莉杰.农村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6,(12):52-55.

[14]邵念,陈爱云.浅析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J].农民工医保,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