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十篇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十篇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7:47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1

表达能力教学活动提问方式数学信息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学校数学语言的教学”。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说是学习数学语言的过程,是数学语言不断形成和运用的过程。语言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水平的高低。

数学语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数学思想的掌握和应用,乃至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很重要。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二、教学现状

教师们能意识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因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锻炼孩子数学语言能力。小学低段学生因识字量少,理解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弱,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数学语言能力的锻炼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从小学低段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给他们创造各种机会。

三、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阵营。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及活动。

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安排合作交流,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同伴的想法和思路,在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的同时,使得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思维拓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以及优势互补。更能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与表现自我的机会。

2.开展多种提问方式

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提问是任何教学中或不可缺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更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问也是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主要形式。课堂中的提问可以分为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类。

(1)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年龄特点设计问题

面对低龄段学生,所提的问题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语言应是简洁、生动且通俗易懂。

(2)提问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有引导、质疑、反驳以及补充性的提问。如“李云、王刚、赵江站在一排。李云站在王刚的右边,王刚站在李云和赵江的中间,请在图中标出各自的姓名。”这一类题的学生讲解过程,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先判断出谁?为什么?再判断谁?为什么?通过一问一答,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抓住时机,及时发问

抓住学生思路出错的机会,有针对性地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许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

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也相当重要。在低段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独立思考、不断反思的能力。学生在提问中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魄,更能锻炼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锻炼学生处理各类数学信息的能力

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解题以及数学语言表达等能力。

文字通俗易懂,符号简洁明了,图表直观形象,各有优势。但低龄段学生更喜欢直观生动的信息。因此,学会信息的转化能力很重要。

低龄段学生理解能力弱,读题时容易被无关文字干扰,如“黄气球有11个,比红气球多5个,一共有几个气球”,有很多学生分不清谁多谁少,倘若养成提取信息的习惯,圈出“黄”“比”“红”“多5个”以及“一共”这些字词,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4.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资源

校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校内教育因场地、资源以及时间的局限性,每个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够多。而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刚好能弥补这点。校外教育不仅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专项课程,也有多种实践活动。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学生喜欢的活动,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处理好活动与培训、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在专项培训中,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予每个学生充分表达、阐述、修正和完善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校外教育轻松的氛围、活泼的活动中去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效果定能事半功倍。

5.亲子教育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家长是孩子主要的语言模仿和诉说对象。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多创造说数学的机会。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难题”,甚至可以多跟孩子“请教”题目。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有意识地激发和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引导孩子将解题思路讲完整。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孩子理清思路,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并要适时给予鼓励。

四、总结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从小学低段开始重视和培养,我们要不断改进和丰富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内容以及形式,充分利用各界资源,使得学生能够能用数学语言去分析社会生活,体会数学语言的正确、严谨、简洁和富有逻辑性。感受数学的价值和独特魅力,增强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语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明.如何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J\].科学咨询,2011,(2).

\[2\]徐清湘.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1,(3).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直觉思维;创造性

引言: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一直是数学教师钻研和努力的方向,教师多强调严密论证,多偏向于演绎推理,有些教师甚至认为逻辑思维便是数学思维的全部。这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仅仅让学生对过去的数学有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它仅仅再现了过去的精华,学生的直觉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禁锢,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诚如外国学者所说,预感及直觉思维的培训是日常生活和正式的学术学科中创新性思维十分重要但又非常容易忽视的特征。我们面对的团体是小学生,他们处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既具有儿童时期活泼好动的生理特征,又具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直觉思维的重要性概述

从思维活动中分析,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其思维活动大致分为三类: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及直觉思维。小学教师进行日常教学时,很容易发现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但反观我国传统初中教学,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依旧霸占着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不管孩子、家长,学校、教学,分数永远排在第一位,一切努力的原因皆为取得高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题海战术一直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青睐,殊不知此举不仅让数学学习变得无聊和枯燥,还极大的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老套的教学方法,无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没有亮点和新意,特别的,一般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不注重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而偏重于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计算技巧的锻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答对一道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蒙对了”。但,换个角度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学生直觉思维的体现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不要在不经意间抹杀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教师需给学生充足的机会和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种方法

1.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学生产生直觉的源泉。

不得不说直觉的存在或者获得是具备一定的偶然因素的,但绝不能简简单单认为那是一个“蒙”字可以概括的,绝不是一种无端的臆断,它建立在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天才是靠99%的汗水和1%的灵感。还有人曾说,当你真正对一样东西有了足够的了解,并且通过与其他东西的联系和大量的例子取得足够丰富的经验,对此你会产生一种直觉,一种对正在研究和发展的事情应该是怎样以及会有怎样的结论的直觉,而且这个直觉在最后验证时往往是正确的。

2.强烈的自信心是培养直觉的动力所在。

强烈的自信是直觉思维强力的后盾。由于结论的得出并不依靠逻辑思维推算、具体例子或者实际可触的东西得到,它仅仅依靠一种直觉,这种直觉的培养需要学生拥有对所学知识有刻苦钻研的强大动力和自信心。在对学生的直觉思维进行培养时,传统的教学观念应有所改变,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的鼓励那些有大胆猜想的学生,在不断推动和鼓励学生中,发展学生的自觉思维,在积极的鼓励中让学生树立自信,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

3.合理\用各种教学工具,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问题和现象,还能引导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去学习知识。各种教学工具的运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知识和事物,进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借助一些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场景,因为在一定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逐渐训练自己的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需要适时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摄取一些场景,从而通过感知上升到理论的认识,发现数学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在教导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按照书面上的进行讲解,说长方体有多少个边,有多少个面,每个面有着怎样的特点,这些抽象的理论可能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拼拼搭搭真有趣”这样的一节实践课,给学生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几何体,让学生看图形图案或者借助记忆来摆图案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多向性,培养其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结: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老师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积极地引导他们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训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偏重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况且,在发明创造中,一个不起眼的直觉可能起到无法预料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让学生未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东凡.现代教育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3

关键词:文化;教育;发展

课程改革如今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出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深层的改变,只有教师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并通过教学实践体现出来,新课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本文就小学数学老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转换进行了探讨。

一、数学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每一位老师都不仅仅只是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孩子认知的方法,做人的道理,俗话说:“教书育人”,教书乃教习知识,而育人则指培育学生美好品德,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数学老师在教育学生道理方面更显不足,数学老师一贯的角色是教学生如何做题,而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更加不会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了。

二、数学老师教给学生逻辑思维方法

我们自幼已经熟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小学数学知识非常重要,今天仍有许多富豪仅仅是小学文化水平,他们凭借小学知识走遍天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且很多商人承认给予他们最大帮助的便是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小学数学教会了他们简单算术,而是小学数学教会了他们如何进行逻辑思考,一个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那么他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

三、数学老师帮助学生获取自信

数学这一学科在学生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位与语文、英语并举。学生多以数学成绩出色而更加自信,数学逻辑可以益智,小学阶段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大脑需要得到很好的锻炼,优秀的数学成绩足以成为孩子内心的骄傲。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老师的角色急需改变,小学数学老师已不仅仅只是教会小学生做题,而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在了解学生心理之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教导,如此才可能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优点,并扬长补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提升成绩,更能够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保持这份自信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数学知识、数学逻辑、数学骄傲心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清这些事实,从而在新课程改革制度下,积极贯彻新课程的思想理念,实现从唯一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对下一代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4

直观教学,培养分析问题素养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说:“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经验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很重要。如在讲商不变的性质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猴妈妈给小猴子分香蕉,猴妈妈拿来8只香蕉分给4只猴子,小猴说不够,不够。猴妈妈又拿来16只香蕉分给8只猴子,小猴说不够。猴妈妈再拿来32只香蕉分给16只猴子,小猴总说不够。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猴妈妈拿的香蕉越来越多,猴子们还说不够呢?一个学生说:“香蕉虽然在增加,可是猴子的个数也在增加。每个猴子得到香蕉的个数没有改变。”

学生通过故事,读出了故事中的信息,在上课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设计了通过移多补少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学生在操作中,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锻炼手又锻炼了脑,但是最后的结果每排都是5个方块,然后笔者再讲5是6、4、3、7的平均数。使学生从感官上意识到:原来不相等的数,通过移补少,使他们变成相等的数。使学生于抽象的“平均数”增加了直观可操作的认识,由直观走向了抽象的思维认识,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加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

引导学生提高探索数学的素养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朱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学生猜测对数学学习很重要。

比如,在讲比的基本性质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小学生对数的认识从低年级的整数扩大到中、高年级的小数、分数。在复习比、除法、分数及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基础上,笔者让孩子们猜测比的基本性质,学生猜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整数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一个分数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一个小数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一个整数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减去一个整数比值不变。笔者接着问,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正确与否,你该怎样办。学生迫不急待得告诉笔者,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对还是错。这时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学生通过自己的验证否定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减去一个整数比值不变这个猜想,进一步也否定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比值不变这个猜想。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验证、推理、理解了比的基本性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的数学素养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推理素养

观察是小学生推理的一种基本训练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升学生观察问题的数学素养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是这样教学的: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可以得到下面等式:===。

①整体观察:可以发现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起了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面可能存在某种规律。②部分观察:从左到右看分子、分母怎样变化;从右到左看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学生很快得出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的倍数,分数值不变。③整体观察出结论。④推理如果同时乘以小数或分数会怎样,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的观察推理中进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数学素养。

发现数学问题规律的能力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5

走上陶艺路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玩法。

3岁孩子的脑与手未能协调得很好,做陶艺时还不能双手做配合,只能用单手在桌上团泥粒,搓泥条。此阶段,家长可在旁边提醒孩子,泥饼、泥条、泥粒和生活中的食物大饼、面条、豆子非常相像,孩子凭直观就能感觉到,也很容易做到。在玩中令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得到锻炼,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

4~5岁的孩子手与眼的协调性有了较大飞跃,注意力较为稳定。他们已能学习运用工具进行切割、压粘,均匀地用力,有了这些泥形就可以玩许多有趣的游戏。此时家长可以提醒他多观察水果、食物等,让他制作与水果点心形体相似的泥塑,引起孩子仿造的兴趣,在模仿游戏中进行想像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6~7岁孩子的小肌肉群发育日渐结实,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在制作陶艺过程中,家长应注重孩子愉快参与的情绪。在无拘无束的制陶活动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将进一步得到拓展,手眼配合的协调性得到更多的锻炼。作品制作出来后,家长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家长的担心

玩泥巴太脏

心理学家认为,手、眼、脑三者的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心智发展,但手的触觉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由于卫生和安全理由,不少家长限制孩子触摸泥巴。其实,孩子见到新鲜东西都想摸一摸,这是触觉饥渴的一种表现。一件粗糙的东西孩子看到又摸到了,他就会把这种感觉记在脑里。现在孩子大多玩的是毛公仔、塑料玩具,而泥巴是更接近自然的物质,并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陶艺制作是孩子用手眼配合认知事物的最适合的游戏。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6

关键词:馆校结合;科普活动;青少年;创造力

1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青少年成长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和小学的基础教育,是培养智力发展的最重要阶段。观察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与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共同构成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1]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校的课堂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为主,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体现,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2]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创造力往往体现为独立思考,它也是促成思维成熟的关键所在。[3]音乐、绘画等技能只能给孩子们基础的竞争力,但若拥有创造力,则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人生。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发明,我们或许还活在黑暗之中,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创造,人类就无法飞向梦想的高空。创造力不仅在科学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它对我们生活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希望。

2馆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在诸多领域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公民素质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4]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使他们从小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尤其重要。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科技馆这个社会大课堂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做了关键的补充。

茅以升曾说过:“科技馆与传统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教育思想上一改学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的状态,而是把观众置于主动学习探索的地位上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创造性;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现象本身做启示,让观众从特殊的现象中自觉探索总结出一般规律来。”[5]我认为,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科技馆科普教育寓教于乐,能最大程度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科技馆还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实物、标本、体验设施、多媒体设施等来传播科技知识,还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强调个体参与和互动体验,在科学普及与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如何策划馆校活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馆校结合能加强校外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加快学校创新教育。同时让科普知识走进校园,为广大青少年科普活动提供社会大课堂,对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而通过“科技馆进校园”及“学生进科技馆”这两大主题来策划活动,则是馆校教育相结合最重要的体现。那么,如何策划馆校活动实现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目的呢?

3.1“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是指与学校的活动周、课外实践活动及科技艺术节等相结合,把科普展板、机器人及益智玩具等送进校园,同时还提供科普图册阅读、科普知识咨询与培训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以下渠道来实现:一是设计有吸引力的科普图片及小礼物。当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这是由吸引定律决定的。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讲到: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脑电波),而这种频率就好比杜鹃用于求爱的信号、蝙蝠用来探路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展板设计主题可以结合世界气象日、知识产权日等国际主题日,外观设计上可以加入卡通人物、历史故事人物等,通过把各种类的科普知识用青少年感兴趣的“灵魂人物”聚集起来,吸引他们的目光。观看过程当中可以发放一些科普小礼品,例如记事本、笔筒、小扇子、鼠标垫等细小物品,通过这些带有科普知识的小礼物,一方面可以学习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从科普图片的设计、科普小礼物的制作当中发现吸引规律的作用。因为吸引力在某种程度而言就相当于创造力,当你相信吸引力,你认为有吸引力的东西就会转化为创造力。二是学校艺术节增加科普剧表演。科普剧又称科普互动剧,是一种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社会性于一体的、新颖独特的科普活动或科普表现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将科学融于剧本创作之中,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以舞台短剧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获取对科学知识的体验。科普剧突破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体现出了主动性学习和趣味性两大特点,是一种创新的科普形式。创新是指应用前所未有的事务获取效益的动力,也就是说,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产生有效益的成果的活动就是创新,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新”,科普剧从台下到台上,经历了剧本创作、编排、表演等环节,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寓教于乐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思维,还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创新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创造力。

3.2“学生进科技馆”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科技馆来参观学习,感受科技的魅力,提高科学素质。一是“科技馆一日游”活动。学校每年拟定计划并发函给科技馆,分批次组织学生统一到科技馆参观,在双休日、寒暑假、重大节日等鼓励学生到科技馆当“小小讲解员”,为游客解说展品展项的科学原理等。这能为孩子们创造集体活动的环境,当进入集体环境后,有些存在的问题会在同伴及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到改善,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活动还能锻炼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提高语言、动作、思维的发展水平。人是社会的一员,任何事情也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提高创造的能力。二是举办征文与绘画比赛。以“我心目中的科技馆”为主题,通过观察、想象及创新来发挥创造。征文比赛可以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绘画比赛可以促进青少年美学素养的形成,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明家爱迪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并通过思维把想象变成创造发明。科技馆的展品有240余件,每一件都蕴含了不同的科学原理,基于每个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不同,有的喜欢这个展品,有的中意那个展项,写作、绘画的角度自然不同,而观察力、想象力的迥异导致对同一件展品的描绘也不尽相同。青少年的想象力无限大,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固定的“答案”,创造出来的作品也无限宽广、自由多样。三是举办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机器人竞技挑战赛、拼装赛等。机器人主题活动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教育与兴趣相结合,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在机械、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高新科技领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更多的还是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了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后就能更好地进行设计与发明。四是定期举办亲子互动活动。父母创造出来的快乐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想让孩子不断地充实快乐资源,就要密切亲子关系,营造快乐的情感空间。科技馆会定期举办一些亲子互动活动,比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亲子沟通密码讲座、冬夏令营活动等。讲座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结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提供一些心理咨询及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冬夏令营活动还会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通过“让孩子学会吃苦”来锻炼他们的独立性与心理承受能力。让家长清楚:在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必然要吃苦。小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事事顺从,其实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或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时候,让孩子吃苦,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及心理承受力。在艰苦的环境里,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校因为高考失败有人跳楼、某某因失恋自杀等新闻,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是有缺失的,对于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文化课教给孩子的更多的是智力的提升,而创造力的培养与许多因素有关,智力只占一部分。我们不能说,谁上了重点大学以后就一定会有大作为,生活当中不乏这样一些人:小时候读书成绩不怎么优秀但后来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不少。往往这些人都具备有良好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及心理素质,还有一定的创新与吃苦精神。而这些都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离不开家长、学校及社会大课堂的共同作用,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阵地及社会大课堂。科技馆通过策划“馆校活动”,凝聚各方共同力量,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阳.好妈妈的教子心经[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4.

[2]李敏.父母要懂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

[3]巴文丽.培养积极的孩子50招[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8.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第一章我国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英语越来越是世界所接受,英语最终是要走向世界的。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也投了很大力度去做调整,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改革过后,去了很大成绩,同时还要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毕竟英语是门外语,当我们听到或者想说出来时,都要经过大脑过滤一下,同时我们的逻辑思维较匮乏,组织语言需要调理一下。当我们听到英语时,因为英语的顺序和我们不一样,这样就要重新组织,否则就可能变成事物的对立面想法。当我们和老外对话时,同时要考虑语法、语序的问题,要不然会让老外觉得我们的英语实在是烂的不行。总之,我国的英语学习还基本上是哑巴英语,对于口语非常好的同学,实在是少了又少。

第二章引起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往往从四个方面来努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听说读写。说是口头表达的问题,在这个方面锻炼的较少,特别是部分英语成绩较差,在平时的交流活动中也很少使用英语,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就有这较强的依赖性,感觉自己不是为自己学的。在课下留的交流中,学生们更不会去练习。在课堂中,采用比较简单的就是,没有深入进去,知识面较为狭窄,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是老师方面:现在的课堂已不是老师是主体,二是学生是主体。所以老师在教学方面稍微有些懈怠。从高中说起,高中老师就是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纯属应试教育。学生们天天背单词、背短语、背作文、刷题目。却很少把英语讲出来。老师只注重填鸭式教育,没有切实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给孩子们出题目时,答案都是直接给出,也不会让孩子们思考一下,这个选项是否是最佳选项,还有没有别的可能。这样长期下来,孩子们不会发散思维,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太过简单,也没有太多相应的活动让大家练习口语。比如辩论赛,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大家的口语,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是学校方面:学校是个控制大局的,所以学校要整体控制教学模式。学校应想一些办法,怎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群体活动,有利于大家的思辨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就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分析辨别。在教学工程中,不能单一的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东西,还有就是对于学生遇到了问题,首先要让他们自己试著解决,同学之间还可以讨论,实在大家都解决不了再来和老师一起商讨。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强调记忆的重要性,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能够逻辑思维。如果过分注重机械记忆,忽视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定向思维,而没有了创新能力。不能让学生一味的注重听说读写,当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面对新的情况。所以要让他们主动解决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如遇到语法问题,可以把语法给学生讲透彻,会随机应变,语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会灵活使用。这样经常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有创新的思想。

还要让学生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协调发展,有些事情只靠理性往往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样只有感性而没有理性会使问题偏得更多。遇到问题教会他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问题。要对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遇到问题就向着多个方面发散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解决的质变。有着清醒的思维逻辑,遇到问题沉着冷静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问学生为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讲实际应用作为教学重点,英语是一种语言,而不是一种其他科目。它的最大功能就是交流,没有很强的交流水平,英语就失去了他作为语言的意义。在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交流。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交流习惯。学校可以组建engliishClub等相类似的英语活动中心,提高学生交流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优化英语课堂设置。

为了督促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应创新课程评价体系,让学生们把思辨能力的培养看重起来,在最后英语成绩综合评估时,要把思辨能力以一定的权重算进来,这样学生们就会不同程度的重视起来。

结语

总的来说,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模式的培养是为后来创新型人才做铺垫,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学生自己要多多注意培养,教师也应不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欲。学校也要制定一定的计划,逐步改善教学环境,建立有利于学生发挥英语思辨能力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一步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8

陈 亮 妈妈

语言思维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您的孩子应该是在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时,您可以先培养他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然后在正确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把信息按照逻辑连接起来,再经过语言的组织,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试试下面的游戏吧!

3~4岁:考考你的眼睛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的能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看三组图片(图1)。首先,我们一起看第一组,一共是四张图,图画上面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玩小汽车……可以引导孩子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观察一――卡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周围环境。然后,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比如:这个小女孩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小汽车是什么颜色?她正在做什么呢?她在什么地方?她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每个单一图片有个基本的理解和判断,如果孩子能够知道图片的故事情节,并且能把任何两张(甚至两张以上)的情节互相连贯,进行简单描述.那就很不错了。

爱心提醒:

在这个游戏中,对于3~4岁的孩子,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图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让孩子理解图片的内容,然后再引导他发现四张图片的变化,寻找关系,将图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4~5岁:排序说故事

游戏目标:在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将图片排序,并说出故事的情节。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引导:你看看,这个小女孩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第一张图片(图1)上,她在栏杆边玩小汽车玩具,很开心的样子,到了第二张呢?我们可以问孩子:图片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张图片是有一个情节连贯性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图片打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重新排序,讲一个不同的故事。比如,第一张图可以是小女孩的汽车玩具跑到了栏杆外面,经过了叔叔的帮助,最后她又很高兴地玩汽车了。

爱心提醒:

对于4~5岁的孩子,在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他将图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同时,鼓励他按照顺序,清楚地讲出一个故事来,包括谁(人物),在什么地方(地点),做什么(事件)。如果孩子能够变换图片的顺序,来讲出不同情节的故事,并且加上一些自己的形容词,比如,表达情绪的高兴、伤心等,那就更好了。

5~6岁:故事大王

游戏目标:按要求将图片自由排序,编出多个故事。

我们引导孩子一起来看第二张大图片(图2):上面每一行都有数字“1”在不同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每一组里,“1”是永远排第一的图片,而剩下的三张图片可以自由排序,请孩子自己来变换顺序,编出不一样的故事来。

比如第一组的四张图片,第一张是小男孩看到妈妈买回来很多好吃的东西,而第二张呢,就可以是小男孩先爬上椅子,第三张就是他踩在椅子上去拿柜子上的东西,最后一张就是他不小心把面包、糖都碰掉到地上了。这里面,除了第一张是固定不变的,其他都可以变换顺序,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力,讲出很多个小故事。

爱心提醒:

“看图片讲故事”,对5~6岁的孩子来说,是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游戏中,他不仅可以把故事按照不同排序来进行交叉讲述,而且在讲故事时,需要用到许多形容词,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流畅完整。另外,也会用到身体语言:比如四肢的动作、面部的表情,这些都可以表现出孩子是否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比如生气、哭泣、兴奋、高兴、害怕等。同时,妈妈也可以做出一些行为和表情示范给孩子看,让他来学习、模仿。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9

以“右”为主的生活习惯,已经给人的肢体带来了差异性变化,如左手不如右手有力,应变能力也不及右手,左腿不如右腿的肌肉发达和灵活等。大脑的脑神经是左右交叉的,即左脑支配身体的右半身,右脑支配身体的左半身。由于人们右侧肢体的活动多,结果右脑的锻炼机会要比左脑少得多。这样,在大脑两半球中,右脑成了弱者。

美国科学家早在20年前就发现人的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并证实:左脑擅长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和细节的逻辑分析,具有语言的、分析的、计算的能力;而右脑擅长综合的整体性思维,能够鉴别音乐、绘画作品,能分辨空间的、几何的形象和特点,具有想象的、直觉的、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左右脑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双方是互补和沟通的,而复杂的精神活动通常由两者共同完成。例如在音乐方面,左脑负责旋律和声音,右脑负责构图。因此可以这样说,正因为右脑的功能,导致了艺术创造性的产生。

行“左右开弓”协调全脑功能

人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必须挖掘自己的能力潜能。把两个脑半球同时发动起来。这总比用一个脑半球要好,何况长期被忽略的右脑,正是擅长于整合创新的中枢。因此,要特别注意从儿童开始开发右脑,使左右脑的能力平衡协调发展。

开发孩子的右脑,让左右脑协调发展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让儿童多听音乐,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可以让儿童进行图形变化和组合训练,也可以让儿童弹拨简单的乐曲,训练右脑反应的灵敏性。此外,让儿童自由地折纸、拼板、设计房间和布置花园等,有利于培养儿童右脑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用左手、左腿和左半身非常重要,做到“左右开弓”,如做左侧身体的单侧体操,多做左手握拳并松开,及屈伸、旋转、摆动等动作,尽可能地用左手拿东西、写字等,这样使右脑也得到积极的锻炼,使右脑的功能也发达起来,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近年来,医学家还发现,约有70%以上的脑溢血患者的溢血部位发生在右脑。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与长期习惯于身体右侧的活动,使右脑的血管神经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也有关系。对婴幼儿来说,就是要让孩子的左右手、左右脚都得到平衡的锻炼。从小练就“左右开弓”的本领,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开发,而且也有益于他们的形体健美。

做左侧运动开发右脑潜力

人的左半脑主要进行抽象思维,右半脑主要进行形象思维。孩子到了学龄前或进入学龄期,忙于各种科目学习,让大脑尽可能多地接受知识,这样左脑容易疲劳,不利于学习和思维。这时如果进行一些加强右脑的锻炼,就会使左脑得到休息和调节,充分发挥右半脑的作用。下面介绍的单侧健脑操即为此而设置,通过专注左半侧肢体的运动,加强对右脑的锻炼,来提高大脑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实践证明,这种以左侧为主的运动确有较好的益智功效。而且动作简单,儿童完全可以学会。

举臂让孩子站立,平视前方,双上肢自然下垂,右手轻握拳,左腕用力,使前臂弯曲在90°,并慢慢上举,举至上肢伸直,然后慢慢弯曲左前臂,经同侧缓缓放下,恢复垂手直立姿势(图1)。注意:运动时左臂要一直使劲,适当用力;动作要平稳,呼吸自然。连续做5~10遍。

划弧让孩子站立不动,左臂手平举于身体左侧,然后慢慢上举,直至左臂直立,再以相反的次序回到垂手站立的姿势(图2)。注意:运动时身体要保持平衡,头部直立,两眼平视,头部不要侧向右侧,也不要靠向左臂,动作要连贯,不要中断。连续做5~10遍。

如何锻炼孩子逻辑思维篇10

孩子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并没有严格的一条线,有些妈妈甚至把阅读纳入胎教计划,在孩子尚未出生时就开始给他读书听。腹中的胎儿虽然听不懂读书的内容,但妈妈柔和的读书声,优美的韵律感,就和音乐一样,可以给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妈妈读书时愉悦宁静的心态,对胎儿的身心发育自然也有促进作用。

因此,阅读越早开始越好。但不同年龄孩子的阅读有不同特点,不可操之过急。

0~2岁: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

孩子两岁以前还不能独立阅读,只是前阅读期。这个阶段的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件玩具,他很难理解书所承载的内容,而更关注书的外在形式,譬如形状、质地、色彩,甚至味道。他会撕书、摔书、咬书,即使捧着一本书认真地看,也只是学着大人看书的动作,是对动作感兴趣,而不是对书的内容感兴趣,很可能把书拿反了自己还不知道。

这个年龄的孩子受心智的成熟度限制,还理解不了复杂的事情,他听故事都可能没有耐心从头听到尾,更何况阅读。他读一本书是没有逻辑性的,可能从后面往前面翻,也可能从中间开始看,更可能只关注自己喜欢的某个形象,譬如喜欢小熊,他就只把书里有小熊的页面翻一下就算读完了。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苛求,更不要斥责和嘲笑,只要孩子愿意玩书,家长择机给他讲讲,让他在愉悦的心情下亲近书、接受一些书中的内容,就已经达到目的。

这时的孩子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玩书,所以给孩子买书也要选择好玩的书。譬如,书的内容要简单有趣,图画鲜艳吸引孩子。材质也要考虑,塑料书可以在洗澡时边洗边玩;布书可以让孩子折叠、撕咬;立体书可以让孩子摆弄、把玩……总之,要好玩,还要注意书的清洁卫生。

家里最好有一个专门供孩子阅读和存放书的地方,读完的书要及时归位,整理书的过程也是养成秩序感、锻炼逻辑性的好机会。

另外,阅读还是亲子沟通的重要桥梁。父母平时都很忙,难以静下来和孩子进行深度交流,而阅读时间恰恰能弥补这一点,让孩子既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更能体会到与父母共读时的情感温暖。

所以,和孩子共读并不是简单地读,最好把孩子抱在怀里,边读边交谈,伴以愉快的肢体语言,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对书的亲近感也在这种幸福中养成。

2~3岁:进入正式阅读期

到了两三岁,孩子就进入正式的阅读期了,书的内容对他有了更大的意义。

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喜欢带有情节的书,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同时对知识类的书也如饥似渴,这是因为孩子天然对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记得儿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本介绍动物的书,书里把不同的动物画在与其皮毛色彩相近的自然环境中,让孩子去找隐藏于其中的动物。儿子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找动物,很长时间都乐此不疲,也从中自然而然认识了很多动物以及它们的习性等。

反复读一本书,反复听一个故事,这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在儿子小时候,我给他讲一个日本桃太郎的故事,不知讲了多少遍,那本书都翻烂了,他还会缠着我讲。到最后,他自己翻开书就能一页一页非常清楚地复述这个故事,然后到了某一天,突然就再也不感兴趣,再也不碰这本书了。

这就是孩子思维的特点,对于一个感兴趣的事物,他会一遍又一遍地探索,直到彻底理解、彻底掌握为止。所以不要催促孩子,急急忙忙灌输给他太多的东西,要允许他慢慢去吸收,形成他自己的认识。

3岁以后:创造性阅读阶段

3岁以后,孩子会在阅读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会复述书中的内容,但又有自己的想象和补充,甚至脱离书本天马行空地幻想和改编,有时候还会在书上乱涂乱画,这些都是孩子在吸收书中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这正是锻炼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复述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