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13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基业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工作。

其实,研究性学习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在做着研究性学习工作。例如:我校高一•九班的王立国和王金石同学进行培养胆矾晶体的实验,他们经过找数据、列仪器、制溶液、选晶种的活动,一天几遍地观察晶体生成情况,精心操作,终于得到了标准的平行六面体晶体。作为化学教师,我及时指导,提供仪器药品,让他们科学操作、大胆实验,使他们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大大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久,王立国同学又主动提出做na2o2与水反应后溶液中化学成分分析实验,并顺利地完成。虽然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学反应,但毕竟是他自己提出并在第一次实验后提出的实验要求,是其今后不断探索的良好开端。

我觉得,一名学生完成一两次实验很简单,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主动实验,并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研究问题的乐趣,找到了自信,激发他们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后来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学习no分子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no分子对植物体影响的调查,经过查资料、访问专家学者、实践操作、记录、总结的过程,写出了完整的调查报告,已经具备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科学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课中不断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如:硝酸与铜反应只生成no的最大浓度是多少?怎样才能制出

n2o?n2o助燃吗?怎样验证?为什么nano2会致癌?白磷为什么会有毒?有感于患者输液时看护之苦,他们想设计自动止液、自动退针的装置。可以说,在学习

过程中,学生们有数不清的问题在激励他们,都需要我们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制止、去扼杀、去伤害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尽一切努力为学生提供研究的便利条件,促使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绩。

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提出的研究性课题也不一样。对此,我们要一视同仁,都要满腔热忱地帮助,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理由剥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权利;要让学生都增强自信,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是跨学科进行的。在其中有很多知识是教师不能解决的,即使是本学科的知识教师也有很多不知或不懂的问题。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相长。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知识上、心理上能够健康地成长。

研究性学习与我们正常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促进我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近几年,我所教的班级在研究性学习气氛中,化学科成绩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2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3

下面谈谈在“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就高中数学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学习环境是开放的,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呼应,小组内与小组外互补;这种思维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在知识获取的思维过程中,不再仅仅是跟随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思维设计,学而是建立在自己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又接触到其他小组对问题的不同感性认识和不同的理性思维,也有老师的思维启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环境。例如,学习集合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在教学中要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以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逐渐熟悉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图形语言各自的特点,进行相互转换并掌握集合语言。在关于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教学中,使用Venn图是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集合语言和其他数学语言。“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能力,学得积极主动,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新教材的编写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能力。1.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促进学生产生自学课本的欲望。如在教函数的单调性时,即怎样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要求说出理由,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进入一种心欲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简单,又不知原因的矛盾心理状态。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态阅读课本,老师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做实验、画图,让学生用画不同的函数图象观察思考归纳出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方法。2.要学生尝试解例题。新教材中给学生留有大量的自由发展空间,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应留下学生学习的足迹。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心情舒畅时,让学生做题,教室里只听到唰唰的笔响,对外界的刺激学生视而不见,说明学生感觉良好,已经真正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如学生慢腾腾、懒洋洋地拿出笔和纸,说明学生此时学习情绪不高,要求不迫切,这就要求老师想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如:把例题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解题,同时让几个学生板演。此时,可能有的学生做不出来,虽然没有解出来,但能使学生较深刻理解题意,也可以让学生讲解解题的过程,然后看课本与例题的解法进行对比,对不同的解法找出哪种解法更简便独特。让学生归纳解题步骤。解完例题后,还可以让学生改编例题为变式题,并写出求解过程。3.让学生阅读课本。这是因为每章前的序言,精心设计,简洁、明了、科学,都是由很强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画龙点睛般的点明课题,悬念式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每章之后的“本章小结”,以:“一、主要内容;二、应该注意的问题”;或知识结构框图,清晰地归纳了本章中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研究过程,是一种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有效举措。通过阅读,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改变重教法而轻学法的状况,使学生真正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本应该教师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改为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给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校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决心。首先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比如说较难理解的函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变量的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经验与实践的联系等,让学生从中感到与生活很近,从函数中有时可以预知一些未知的事情,从中找到乐趣。其次还可以从做题中找乐趣,让学生会做一道题方法较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当然也可以师生互动,相互验证,把枯燥的解题变成一种游戏,学生自然高兴了。有了乐趣兴趣更高了。

四、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防止两极分化

受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不同。同时,研究课题的选择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防止两极分化。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加之学生个体差异,到了高年级,差距渐渐明显,教师若不对“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差距就会急剧拉大。我认为,实施“班内分层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分层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本着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从而喜欢数学,注重学生学法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后进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要做到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全体参与、各得其所。“分合有致”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异组问的教学活动有分有合,协调统一。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一般布置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做到面批、面改;优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外作业亦分类要求,差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多做课外钻研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以上只是本人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感受,在以后的实践中将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可能有片面之处,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4

苏联的科学技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是为人民服务的

首先,我们认识到苏联的科学技术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总结和丰富起来的,因此是具有伟大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我们随时都感到,苏联科学“真解决问题”。苏联的科学文献则是深入浅出,简洁明确,抓住关键问题。

例如,无机极谱组在分析阳极泥杂质时,要求在一次极谱图中定出铜、铋、铅和镉。在英、美方法中始终不能分开其中铜及铋的波,该组在工作中发现如果溶液中酸度维持八点二到正点六度时则可达到要求,但经过多次试验总找不到一个有效的缓冲溶液。后来他们从苏联“工厂实验室”杂志上找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缓冲溶液配方,问题才解决。以后,从苏联书籍中,还给他们小组工作指示了方向,使极谱分析在地质勘察工作上的应用,有可能变为现实。

又如物理光谱组在学习苏联后,使他们的工作离开了“为研究而研究”,而对现场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往他们总以为一定要大型光谱仪才能做铁金属

的光谱定量分析,但根据苏联的经验,用中型光谱傍也可以去做,这样便解决了球墨铸铁含镁量的分析问题。

从一次又一次的事实,我们也无可置疑地认识到:因为苏联先进的科学理论是广泛地紧密地联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的,因此,它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在广大范围内达到了现代科学成就的最高峰。

例如,我们对大豆根瘤菌的研究工作,起初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是自发的,并不是自觉地认识其理论根据。后来在学习米丘林生物学原览砗螅哦宰约骸熬偷厝〔摹钡墓ぷ鞣椒ㄋ>玫某尚В业搅死砺凵系慕馐停懒硕箍谱魑铩⑼寥馈⒏鼍种涞谋缰す叵怠e辛俗什准堆д吖铝⒌匮瘛坝帕肌本值姆强蒲У姆椒ā?

又如,无机硫酸触媒组同志在现厂推广工作中,该厂第二化成器去年发生了一次完全不转化的重大事故,该厂专责工程师说,过去他在其他厂内也遇到同样事故,然而多少年来不明白是何道理,也无法预防。后来根据苏联马林教授的教科书中对温度和转化速度的说明,研究出了这件事故的原因。原来钒触媒在温度四百二十五度到四百七十五度间,构成一个特殊区域,在温度降低时,转化速度的减少,沿一条不连续的曲线,在某一温度下,转化速度的减小是突然的,可以差到几十倍之多。掌握了这个理论,便使现厂对于这种事放可以有效地加以预防,也使接触硫酸工业由神秘的经验道路逐步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无可辩驳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英、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书籍,往往洋洋数万言,但是在要花招,空泛不解决实际问题,在关键问题上来一个“技术保密”;而苏联科学技术文献精简而实际,在关键性问题上周密具体,深入浅出,切实可用。资产阶级的学者曾经诽谤苏联说:“苏联不要实验室中的纯粹科学家,而宁取一个园丁”。在这种”学者“们看来,科学家越“纯粹”就是越能搬弄空洞的“理论”。然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苏联那样紧密地联系实际,从人民群众丰富的创造的劳动中得出的理论。也只有这些理论,才能很好地指导科学实践。

其次,我们体会到苏联科学技术,真正“是不与人民隔绝,是不远远离开人民,而是决意服务于人民,决意把自己的一切成果交给人民的那个科学”(斯大林),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服务的科学。这是我们从苏联专家处理科学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上,即使是在许多细小的事情中随时都体会到的。

如硫酸纸浆组同志从苏联专家威烈基金关于稻草半化学纸浆的研究报告中,体会到苏联专家研究工作首先是从当前人民的需要和国家资源可能供给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形式上去追求什么“高贵”的“世界水平”。因此,他们的研究越是平凡地为人民解决不平凡的问题。从这一点,该组同志联系批判了自己过去好高骛远的错误思想,更加明确了科学的研究,必须从人民的需要和国家具体情况出发,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于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该组同志根据这一正确的观点,来处理纸浆发展方面问题,利用板皮、枝材、腐朽材作洋灰袋纸,就获得很大成绩。

苏联的科学技术是处处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所以许多苏联方法是具有装备简便、操作容易、原料节省、质量准确,并且处处照顾工作者本身安全的特点的。如高斯脱水泥分析方法,一个徒工在一两个月内即可学会掌握;在高斯脱分析法中通疏化氢一项操作,凡能用硫化钠代替的都不用硫化氢,因为硫化氢对工作者健康有害。又如苏联专家到氯丁工厂参观时、细致地指导该厂同志们如何注意技术保安,避免易燃气体的爆炸,连马达的安置和金工工作的地方都注意到了,因此同志们这样说:苏联是由人来支配方法,不是方法来支配人的。

苏联科学技术是一支广阔的、雄伟的科学大军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意味着知识、信息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知识创新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研究性学习正是这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教育改革的一场革命。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教育部的两个文件里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二是作为课程类型。

1.作为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迫使人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一种既适合教会学生知识,而又更适合培养学生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法,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围绕各门课程确定的教育目标,以问题探索形式为主,让学生追溯与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对问题的兴趣与生成意识,掌握对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增强对开放性作业的理解与参与,从而学会质疑、学会深究、学会学习。因此,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即探究的过程,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而不重在结果,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知识并不很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题目的设计,自己收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当然,“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也并非完全对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合理掌握两种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研究性学习”课程因此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2.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类型

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类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限定学生研究课题或项目的选择范围,其主要目的是凸显这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研究内容不仅包括学生从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选择的实践性课题或项目,还包括基于校内或校外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而对这些知识经验的可靠性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的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和学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问题性、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

1、问题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性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没有研究还谈什么研究性学习呢?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财富,对孩子来讲没有问题正是最大的问题。

2、主体性

如果说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那么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征。自主性的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研究性学习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表现在:学生是课题研究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

3、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观点的表达等都没有现成的结论,是一系列以“探究”为核心的活动,他们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试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这种探究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应具备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只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过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4、实践性

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组织调查,也可以到大学、科研机构访问请教,还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和教师讨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间接经验,同时也积累了直接经验,而间接经验又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者通过实践亲自获得的感悟和体验,更好地被学习者所掌握,并内化为个人经验体系的一部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强调学生参与,强调过程,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接触社会,为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合作性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研究的过程而非重结果。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单独学习所难以达到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中培养的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都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从而限制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的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6、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首先表现在课题内容的开放。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没有特别的知识体系,通过调查、访问、自己查文献、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资料,即大部分学习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可在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寻找到适当的课题,范围很广泛,这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极具开放性。其次,学习时空的开放。研究性学习在主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手段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给学生和指导教师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课内外,可以在校内外和家庭内外,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实践知识。再次,组织形式的开放。研究性学习可以是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分组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只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为终极。最后,研究结果的开放。研究性学习反对结论的唯一化和标准化,允许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把学习看作是简单的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认为学习就是要把这些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教学就是要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理解了,记忆下来,从而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即便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传递知识。它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在以往的学习中所形成的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忽视了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理解。

2、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大都要回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型的生产劳动。有关资料显示,当今中国许多工矿、企业缺少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如技工、技师等。现代企业要求技术人才能适应现代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探索来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它有利于造就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四个内容中,研究性学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因此,课程的改革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教材为中心,它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探索未知能力的发展,因为能力是产生知识的知识,是产生技能的技能。传统语文教学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法,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教学方式,它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实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4、教师成长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它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与我们现行的教学体制与教法是有矛盾的,尽管两者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把研究性学习当做一种学习活动来推广,而又不想改变现有的课程、教材体制,必将给我们本来已经足够沉重的基础教育、给我们的学生添加新的负担。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观念指导现行的教育,它必将会给教育带来根本性的革命。同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更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悟和总结。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多数教师而言,研究性学习不是轻车熟路,可以说是很陌生,因为他们所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脑子里根深蒂固,一时间很难改变,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研究性学习这一场教育的革命在蓬勃发展,这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教师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如知识和观念更新的能力、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适应时代的步伐,为国家、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历史赋予的重任。

5、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6

梁柏明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信箱)524048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网络技术为媒介和手段,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拟通过论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如何在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讨适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新的教学模式。[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社会、生活中的信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1]研究课题的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3]研究课题的评价: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字数:3600字)【参考文献】[1]张健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2]程智,《网络教育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3]刘婉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4]陆宏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6]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7]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8]毕作勤刘强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9]童光慧,《研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10]陆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cn教育科研网)。作者真实姓名:梁柏明通联: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2012信箱(邮编:524048)e—mail: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7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学生;角色

0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课程形式(或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专题,在开放情境中,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展,我们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和焦点在教师。在研究型课程中,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角色理解模糊,会严重阻碍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无法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功能。因此,本文着重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角色的认识与转变进行探讨。

1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1.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正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的规定,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也是“学生在较为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目前学术界更倾向于把研究性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把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在所有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才是研究型课程开设的意义。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特征,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1.2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特点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目标的全面性与多元性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涵盖了创新与实践、科研能力与科研态度、科研习惯、研究技能与责任感等德、智、体、美各个层面的内容,因此其目标具有全面性。学习目标的多元性体现学生在选定的课题下,依据自己的兴趣、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等条件设定各自的研究目标上。

(2)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而不是一类学科课程。它强调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是对分科教学中割裂各类知识的重大改进。面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种复杂的课题,学生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其次,研究性学习内容具有开发性。这种学习内容超越了一般传统课程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针对具体问题,除了学校能够提供一部分现成的内容外,绝大多数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在社会资源中寻找,包括资料、设备、信息、专家等。

(3)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从课题的选择、确定、到资料的收集、分析,到报告的撰写、答辩,到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往往只起到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学生要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完成各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并达到自己选定的学习目标。

(4)学习形式灵活性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或个人独立研究,或组成研究小组集体攻关;或实践调查,或实验验证,或理论探索;或撰写研究论文,或撰写调查报告……。总之,学生和老师都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学习形式。

(5)学习结果具有创造性

研究性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结果不是过去盲从书本、老师的现成结果,它是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的一种实践结果,因此对学生个体具有创造性。

2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从过去的学习过程中的客体提升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地位的提升并不意味教师地位的下降,它表示教师的传统作用必须改变,教师角色必须转化。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与教材、学生、同行的传统关系的改变中。

2.1 教师与教材

教师由教材内容的搬用者、沿袭者转变为开发者、设计者。因为教材总是比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慢一拍,所以需要教师对教材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和设计。因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学内容选择必需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取师生平等交流方式,选择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乐于探讨的问题。同时,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研究性课题:一是校内,主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图书资料、视听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室、校园环境和校内有专长的教师。二是校外,社区教育科技文化中心,科技馆、图书馆等。三是网络资源。

2.2 教师与学生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8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启人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北京教育学院女博士季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研究性学习使教育的基本观念在转变,过去我们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而现在我们看到,知识只有在热爱中、在探索中才能有活力,有生命。”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教学学习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考虑而做出的富有时代意义的选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手段。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把研究性学习提到理论和实践并举这一层面加以研究,使其成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亮点。

新的人教版实验本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写在前面》中有这样的描述:将有一片神奇的天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段话道出了现阶段语文学习所涉及的范畴。正因如此,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更有必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即主动学习,主动学习,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主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体系。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但研究性学习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规律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本文意在以实践领域里的一些思考,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观念,求窥语文研究性学习之一斑。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一是自主性,二是开放性,三是重过程,四是实践性,五是探究性。由此延伸出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重自主。

自主性表现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的问题均是学生自主解决或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充分地“参政议政”,充分地“当家作主”。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决策者,又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者。例如:在上完的《鲁提辖权打镇关西》后学生想研究《水浒传》的人物,有这一爱好的学生可以组成一组,开展研究。对服装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到各方收集素材,积累资料。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可以说整个研究小课题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表现形式等都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努力。

2.重开放。

21世纪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时代,知识信息、经济信息正走向网络化、全球化。开放的时代必将摒弃传统落伍的封闭式教学,呼唤一个开放的教育以适应其发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性活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思维活动呈双向暴露态势,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等等都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引发学生进人积极研究和自由探索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指在问题设计和讨论中保留开放状态,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从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局限于语文能力的某个方面,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整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因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更多地表现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

3.重过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一个方案设计,一个广告创意,提出一种新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具体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学习过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结果。比如说,《鸿门宴》第六自然段中当刘邦逃脱,张良入谢献璧时,愤怒的范增接过玉斗扔到地上,拨剑击破玉斗,说:“唉!竖子,不足以谋!”教材的注释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和项伯”如果说学生能提出问题,认为这种说法不妥,通过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小论文。

4.重实践。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以社会的文化雨露滋润基础教育的语文之树;二是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和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语文的熏陶感染。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解语文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实践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指要将语文教育与当前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其关键在于体现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作调查,可以向校外专家咨询请教,也可以在学校中通过上网等形式查阅资料,和同学老师讨论等等。

5.重探究。

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研究”一词与真正意义上“科学研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甚至与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也不相同,但在强调形式、过程的完整性上却非常相近,它只是强调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研究性课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相对比较完整而且周期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到两年。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探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方法,既可以搞长时间的专题研究,又可以直接整合到日常教学中去。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研究的对象不只是比较宏观的大问题,还可以有对细节问题的深入探寻。

6.重情感。

社会性、人文性学科本身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再加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语文教育中要发挥楷模作用,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运用激励评价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研究性学习,体验创新的乐趣。

7.重人文。

《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语文学科的实际情况,课程标准把“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另外,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切都向我们表明,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8.重体验。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在语文教育实践中体验语文的内容和形式。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从语言和文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和信息的角度,都要求学生去体验、感受,进入研究的状态,感受所学内容的存在。只有让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对语言的那种敏感,才有可能得到对语文某一领域有更深层次的领悟,甚至将之升华。

9.重综合。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综合性体现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从“母语教育”大语文教育“文化教育”等大的系统中整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形式,要把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积淀性、信息的传递性融合起来考虑,要打破知识的章节、学科的界限,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要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从整体上考虑发挥综合的效益。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指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好一个度。

1.指导研究方法。

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指导。指导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方法讲座、参观学习、个别指导、提供文字资料和网站等等。在指导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就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产生也想试一试的迫切愿望。

2.指导选题过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往往会圈定范围,甚至给学生指定一些课题,这样就束缚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脚,有时还会挫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的情况来看,限范围选题时学生的局限性很大,重题特别多,而无范围选题,学生的选题内容丰富,有许多选题往往超越了教师的想象,创新性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时不要受到自己所授学科的影响,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本身就已打破了学科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选题尽管十分丰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科学性、合理性、意义性、可行性、合作性以及选题的大小等。因此,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在选题论证时不能像批改作业一样,直接对选题做出正误判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选题加以论证,发现问题时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完善,从而达到选题论证的目的。

3.指导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会研究。由于选题的不同,研究的难度和时间也不相同,有些课题可能会花费学生不少精力。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在选题及研究的开始阶段,往往热情很高,十分主动。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于会停止研究,凭想象得出一个结果敷衍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l)定期深入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或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

(2)定期举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做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同时引入组际间适度的竞争,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3)进行组际间互查,相互督促,相勾.启发;

(4)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四)指导结题过程

尽管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但课题的结题仍然十分必要,写好规范的结题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一项内容。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鉴于他们缺少去粗取精的方法和归类分析的能力.不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不会写给题报告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注重在结题形式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选择结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并对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指导学生明确结题应递交的材料、如开题报告、研究活动记录、收集的资料、总结性成果和个人的体会等。通过集体辅导或提供必要的结题样式等方式,对每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如有关建议,调查报告等上报有关部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产权意识。

四、语文研究的性学习成效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更新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实行《标准》后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资源丰富的母语环境中深化对母语及母语文化的学习,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丰厚的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成为语文科教学的主旋律。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让学生走出了教室,在校园、社区及社会中以积极的姿态学习和运用语文,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实验课本的安排,进行了“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等三个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和“介绍我自己”、“我爱我家”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能结合作文和口语训练,迅速地提升了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应用

世界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在新世纪新挑战下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掌握“关键能力”,也就是如何利用新技术获得和掌握信息,培养主动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改革关注的焦点和出发点。依靠传统的学科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培养能力,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应运而生了“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模式。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英语教师对于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于重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1.研究性学习的涵义及特点

1.1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和确定要研究的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动地搜索、应用、分析处理知识解决问题。其根本出发点是将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从狭义看是指在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研究类似的情境和途径,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与传统学科相比,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2.1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是“问题或课题”,通过一个情景引出一个需要学习和探究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2.2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在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大部分来自于学生或者老师的实践生活,内容包括上课使用教材、网络、报纸等各种教育资源,学生以不同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必须突破原有封闭状态的学科教学模式,最后形成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研究结果。

1.2.3学生自己负责完成是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设计和实施某一项研究课题,他主要负责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决定最后的表现形态。

1.2.4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综合性就是提出的问题是多方面或跨学科的,这样思考问题就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融会贯通知识;社会性即关注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时,应注意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2.1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多样化。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英语基础知识、学生热爱程度等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以情景为切入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现场模仿等。这些活动为学生自己体验、感知、实践、参与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通过交流形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2.2重视小组合作研究,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在一个平等和和谐的氛围下,变传统的被动式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互相帮助,组员的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不断增强。

2.3不断开发和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加强学校与社会或社区发展的联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目标,学生了解、接触和关注社会,使学校和社会的人力、自然、财力、物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研究内容的主题应是促进社会发展及人类自身发展,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设计的英语问题与英国或美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相互联系。

3.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在遵循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特点,教师以问题为载体,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相互讨论、探究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罗仁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对策探究[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0(6):4-6.

[2]阮靖娴.初探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4):99-100.

研究性学习的体会篇10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性学习培养目标机制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37-02

当前社会环境急速变化,面对大学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体系的变革,在校大学生体会到了教育、学习和社会带来的多重压力,他们不仅要迅速掌握日新月异的知识技能,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而那些能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外,还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今后高等教育一面新的旗帜。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实施的教育实践模式。

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发展、实现自我的人生态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有相通之处,比如“探究性学习”“项目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等。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理念一直广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不同层面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而在当前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和选择的十字路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着力方向,结合研究性学习,探索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机制,将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打破传统围墙式教育,加快实现开放式、自由化、尊重个性的高等教育环境。

一、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营造环境,体验学习经历

研究性学习其过程与实践特点就是营造有益的学习经历,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技能和经验,还强化了学生探索、分析、决策以及自主运用综合知识的水平。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经历下感受知识重构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坚持科学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一次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经历,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认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可能产生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发现”相互割裂的局面。

与传统课堂学习不同的是研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其方式、内容、时间、空间和评价指标是具有差异化和可变性的,内容不只是局限于单独的学科理论,而是以某一问题或现象为学习源,运用各种方法、知识、技能去认知、探索、解释,从中实现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探索为基础进行,学生的学习组织方式是呈现多样性的,可以是独立研究也可以是集体研究,可以是网络讨论也可以是现场交流。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经验接受的被动者转变为渴求知识的自我指导者和发现者。

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为学生营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从有助于激发学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的理念出发,通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经历及学习完成的创造性作品的评价与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养成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创新方法,塑造创新人格

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就是大学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形成创新人格的最佳时期。研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非常适合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和开展,打破了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惯性思维,以模块、知识点为学习启动点,强调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过程,这种非绝对智力因素导向的教育模式对塑造大学生创新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是追求纯粹的知识传承,强调经验的间接获取和知识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具有多样、开放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主动、自信的意识,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更加注重学习个体的全面发展。(2)促进高校革新大学生学习评价。传统教学把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注重学习结果量化指标的考核,无法准确描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因此必须要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和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于一体的多角度立体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专长,提高学习信心和学习质量,进而更加有效的进行创新学习。(3)推动高校转变大学教育模式。研究性学习强调情景创造和知识重构,注重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促进者,知识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方式存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去获取,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三)改革模式,强化能力培养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导传授、自主认知、知识获取、综合评价。每个阶段都是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将学生置于开放的认知情景中,围绕具体的知识点、问题或项目,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将获取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并以实践结果为依据重新认知、整合和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与素质。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而这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探索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1)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就是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目标要求,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让研究性学习更具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进行资料搜集、信息整理,主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领悟思想,完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强化。(2)自主研究探索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的完善不能仅靠拿来主义,学生以专题知识讨论、项目研究、课题设计等为契机,根据研究的目标、程序以及预期效果为蓝图,运用独立思维、协同创造的方式去研究、探索、论证知识存在的唯一性和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实现自主研究探索能力的提升。(3)自主创新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探索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创新,使得学生个体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得到发展,创新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可以是发明创造、重大发现、决策制订、知识更新,也可以是认知否定、方案完善、知识应用等,创新不在于大小,任何对知识、方法、成果的重新认识、完善或否定都是体现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体现。

二、研究性学习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综合性、探索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为保障,进而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一目标。

(一)知识发现、成果形成机制,实现知识创造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了方向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协助者,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主角,他们需要通过自主自发的学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而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思路的不同,最后获得的知识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知识发现机制:他以某一知识点、问题或论点为导向,鼓励、引导学生独立设计研究方法和思路,以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去选择知识、建立结论假设,然后再以学习的知识去确认或者否定这一假设,最后发现、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和知识体系,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和技术专利等。这种通过知识拓展获得知识创造的过程可能会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并同时对探究新问题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无限的勇气。

(二)个体激励、集体约束机制,实现主体成长

美国哈佛大学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除了从教师处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通过自身努力从图书馆、网络和其他同学那里获取各种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思想。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集体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师生、学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学生之间合作学习,通过互动的过程,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加快知识学习的速度,使大学生能及时分享知识发现、经验获得与发明创造的,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洞察、价值澄清和自主实践的方式,激励自己发现新问题、接受新知识,而当学生理解现实生活的问题,发现自己知识构建和发明创造的潜能时,研究性学习就能真正实现主体成长。

(三)社会认知、社会认同机制,实现对象融合

社会认知是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综合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估解决结果,打破原有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从而认识社会的过程。而社会认同则是学生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通过知识发现和经验发明实现社会价值,得到社会认同感的过程。社会认知和社会认同机制营造了平等、宽容、开放的社会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学生融入社会的速度,增强了学生面对社会的勇气。其所倡导的平等交流、大胆假设和自由抒发,对培养学生理性怀疑和科学求证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当前时期正处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推进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化、应用型人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恰巧顺应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会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开展过程中必须以强化机制为保障,以为传统教育模式提供有益补充为使命,才能真正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

2003(05):71-76.

[2]李建军.研究性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和实现机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78-81.

[3]王涛.研究性学习中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