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18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1

关键词:素质培养;逻辑学;教育;应用

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逻辑学泛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规律的科学;狭义的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又可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真理,人们的真理性认识归根结底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真理有两条基本途径:

(1)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分析,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本质转变,应当掌握丰富的、切合实际的感性材料,同时还要有分析这些材料的能力,即能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从感性材料中准确地提炼概念,作出判断,得到正确推理。

(2)根据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认识,通过正确地推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能否推出真实的结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①前提条件是真实的;②推理形式正确(即符合逻辑学的推理要求)。学习和掌握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有助于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根据已有的真理性认识推出新的真理性认识。

逻辑学的意义、作用和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通过学习逻辑,掌握逻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意识,使这种逻辑思维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

上述三者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若能达到这三个方面,说明逻辑学已经成为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你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国民素质强的一种表现。

二、逻辑学与素质教育

人的素质分为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生来就有的素质,包括人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等。先天素质是人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后天素质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后天素质。人的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非常广,更为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及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分析和判断等,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术,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在实际生活中,最早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我们从学说话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对于我们来说,日常应用,司空见惯而不讨论其本质。在实践中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容易。这是因为数学与逻辑学之间有联系,数学教学中,有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因如此,我们在逻辑学的教学中应按照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

逻辑学与数学相比较,它更抽象,这点与大家的认识可能有误差,下面我们对比分析一下:(1)数学用数学语言(字母、符号等)表示,逻辑学用逻辑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具体含义,所以,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含义,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关系,还要理解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2)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是文字符号,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基于这一点,我们的逻辑学是以语言为主、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

狭义的逻辑学分为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是现在高等专科学校逻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形式逻辑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形式逻辑。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继承与发扬,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还可以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这已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

因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形式逻辑的要求上,应当是两者共同发展的要求。现代形式逻辑的意义、性质和作用可以作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三、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展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前,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就能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作出贡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永远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愿望,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素质教育,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则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学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基础学科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大家应高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推动和加快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波.逻辑哲学引论[m].人民出版社,1990:289.

[2]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m].江天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1.

[3]陈学明.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论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

[4]沈剑英.因明学简论[a].全国逻辑学讨论会论文选[C],1979.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2

【关键词】逻辑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素质优化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其特殊性,素质的综合化和能力的全面化是其发展方向。逻辑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和提升人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对师范生开展和加强逻辑教育教学,为学生形成适应新时期未来教师发展要求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目标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新时期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结构要求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三维结合的统一整体。

(一)专而博的知识素质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课程界限,走向“综合化”;在课程内容上不断拓展,呈现出现代化、生活化等特点,重视人文、社科前沿的动态,增加了许多生活知识。此外,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活泼好动,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师性”特别突出。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应当成为“能唱会跳、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学会教、能思会研”的综合性、全能型人才。在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拓展和培育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作为今后支撑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与时代密切相关的广泛而博大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不仅体现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现代化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二)多而广的能力素质

1.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职业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教育的效果如何,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幼稚状态,在知识、生活经验等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尤其是在新时期,小学生以他们稚嫩的眼光接触着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发现、辨别真善美,在这张白纸上打好底色,描绘美图,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能做到能言善辩,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从而使教育对象能够听师之言,感师之心,信师之道,健康成长。

2.主动积极的教育科研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新时期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把教育科学理论运用于教育科研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查阅收集文献的能力、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整理分析资料和撰写文章的能力等。通过大学的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当不能仅满足于做一名教学者,同时还必须做一名研究者,应该形成浓厚的科研意识,确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基本的教研方法,为今后进行主动积极的教育教学研究,以教学实践推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学方法手段、教育效果等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分析和调整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面对着各种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面对“教什么”“怎么教”,尤其是“为什么教”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作出思考和选择,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改进,以实现育人的终极目的。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有助于其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一种批判的精神和态度不断自省,改变落后理念,摒弃不良行为,优化教育策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教学要求,从而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的双赢结果。

4.持续的教育创新能力

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小学教师由传统的单纯的教育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现代教育过程的设计、开发和创新的参与者、引导者。[1]这样的角色转型,必须以持续的教育创新精神与能力为依托。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应当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创新精神来自教育。创新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对学生起着榜样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才会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才会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创造的人。

5.不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已深入人心。站在知识和信息前沿的教师,特别要具有不断发展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能力和素质结构,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基础教育改革也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建构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法和学法在新课程中被加以要求和强调,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既是当前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的教育者,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并教会教育对象,“授之以渔”,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三)真而恒的思想道德素质

1.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表现在:一方面要求真务实,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避免主观臆断,保持一颗客观、公正之心对待教育中所发生的一切;另一方面要怀有理智好奇心和批判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单凭感性的或经验性的认识,而是具有不断探究的精神,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升华。

2.坚定正直的个性修养

小学教师往往成为小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对小学生的影响极大。小学教师必须养成良好的个性修养,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对小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修养主要体现在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耐心细致的心理品质、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独立清晰的自我意识、正直宽容的人格特质等方面。

3.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

教育是以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以情感赢得情感的实践活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提出了“师德为先”的理念。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以特别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二、逻辑教育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优化的助推器

逻辑学是系统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思维的逻辑形式及规律是人类理性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类文化传承的有效工具和手段,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逻辑教育,将有助于师范生认识和掌握这些逻辑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在思维实践中主动自觉地遵守逻辑规律,从而提高思维的精确性、严密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不断开拓自我发展的空间,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为未来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良好的逻辑素养是他们当前学业和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

(一)有助于改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总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的运用。逻辑学为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提供了正确思维的方法和逻辑分析的工具。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逻辑这一工具,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技巧,在认识活动中运用一系列逻辑方法,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应用到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上去,得出新的结论;也可以由已知的个别的、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从而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这正如列宁所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2]

此外,逻辑学与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或逻辑的各科应用,可见,进行较系统的逻辑学学习还能接受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的教育。[3]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以逻辑为原则,掌握扎实的系统化的教育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儿童教育专家”和人文涵养丰厚的“通才”。

(二)有助于培养和强化多种能力

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规律和规则以及逻辑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正确思维的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逻辑,“读者可以得到一种训练”。[4]这种训练能够增强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由50个国家的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被列在第二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塑造其他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些能力恰恰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能力都是以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

1.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逻辑素养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练就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语言表达有“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性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准确性就是逻辑问题,也就是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人们在语言表达中如果缺乏了准确性这个前提,说话、写文章就会毫无依据,或者语无伦次,或者自相矛盾,即使用词再怎么华丽,滔滔不绝,也只会引起思维的混乱,有害无利。“逻辑是语言表达的骨架,逻辑思维素质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和核心。”[5]通过逻辑教育,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素质,其思维才能敏捷严谨,在教学、与学生交流、做科研和写文章时才会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产生不可抗拒的威力。

2.增强教育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的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认为,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即以培根为代表的归纳逻辑)。[6]冯友兰也指出:“逻辑分析方法就是西方的手指头,中国人要的是手指头,这里的‘手指头’是指点石成金,即发展科学技术的手指。”[7]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逻辑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开启智慧宝库的钥匙”。创新思维的培养与锻炼,无不依赖于逻辑。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加强逻辑教育教学,有助于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培育其思维品质和提升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提高认知自学能力

在当前信息大爆炸、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认知自学能力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促进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认知自学能力的获得和提高的基础。因为任何科学知识都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要素。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系统的掌握,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有批判地选择,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有效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逻辑是人们摒弃谬误、正确思维的工具,但它又是形式化、符号化的。如果学习缺乏认真、务实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则很难达到熟练掌握和熟练运用。在逻辑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这些思想品质产生积极的作用。

1.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是探寻客观事物规律,以追求客观真理为目的的理性精神。逻辑是规范性科学,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人的正确思维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用以保持求真思维的确定性和前后一贯性,反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上,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小学教育乃国民教育基础的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性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通过逻辑的学习,可以促使其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做到思维更加严密,形成实证精神、分析精神、批判精神等科学精神。有益于他们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保持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培养其严谨准确、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

2.提升道德修养

逻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形式化、公理化的学科,逻辑中的推理和论证等需要人的耐心和细致,需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可以说学习逻辑的过程本身就是考验和培养学习者毅力和恒心的过程。同时,道德学习和养成也须仰赖逻辑工具。良好的逻辑素养,有助于个人进行清晰的道德思考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进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形成道德自觉。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耐心细致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正确的道德行为恰恰是他们未来从事教育工作所特别要具备的道德修养。一方面,身正示范,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以理服人,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

总之,逻辑学对培养和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素养,优化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特别是在培育其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逻辑教育,进行适应其专业特色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其良好的逻辑素养,将极大地推进高素质小学教师的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00)

参考文献:

[1]谢培松.“三维一体”:新型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刘邦凡.论逻辑与教育[J].教学研究,2001(6).

[4]金岳霖.逻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5]何向东,张绍友.试论逻辑学与素质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6]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范岱年,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逻辑思维 德育功能 教学实用性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重要任务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对学生实行全面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青少年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最佳年龄阶段,因此,应当注重逻辑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逻辑思维训练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思维能力的训练。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有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思维习惯。因此逻辑具有思维教育的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抽象形式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发展创新思维需要逻辑思维来引导或纠正青少年的形式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从而更好地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必然成正比,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逻辑思维做支撑。逻辑对创新思维的帮助在于它为思维提供了创新的方式、方法及规律。比如:(1)演绎。在创新方面表现为从我们已知的事物或规律中去发现其本身所蕴涵的我们未知的部分。例如:罗素的集合论悖论等就是运用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发现的。(2)归纳。它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结论超出前提的一种创新。近现代各种发明创造及新发现有许多都运用归纳推理。(3)类比。从一般到一般或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能够启发人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鲁班发明了锯就是利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得以实现的。(4)逻辑中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人们长期思维活动中约定俗成的,是人类思维的客观规律和规则,任何思维都需遵守它。创新思维是合逻辑的思维,离不开逻辑思维做支撑。

2 逻辑品德教育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

青少年素质教育也体现在品德教育中。逻辑的品德教育功能并不是为学生提供品德规范内容,而是以一种外力作用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

在我国,青少年的学校德育内容包括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等。这些德育的内容都需要青少年有一定的耐心与自控能力去遵守去实行,逻辑则为德育增加了保障。

逻辑能培养人的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坚持真理和科学的品质。逻辑培养耐心细致的品质在青少年的德育中尤为重要。逻辑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化、形式化、公理化的科学,具有高度的严密精确性,学习逻辑本身就需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所以它能培养人们的毅力,增强自信心。这对于青少年的耐力、自控能力都有很大扩展,使它们更好地在德育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

3 逻辑知识实用功能对素质教育的提高

青少年学习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逻辑在知识层面的实用性体现在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3.1 逻辑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

各门学科内容依赖于运用词项、命题、推理等逻辑要素来构建,教学内容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推理方式的过程;任何教学理论都要以逻辑为原则;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外归为两类:一类是说明式教学法,指把学科知识或理论在力求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论证讲解。教学注重论证知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二是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认知的逻辑过程。在“教”的实现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知识,反过来说,逻辑促进了知识“教”的实现,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3.2 逻辑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工具性

逻辑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都能运用到,利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起来会相对轻松。例如: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证明题就可以借助逻辑证明方法,如,反证法,肯定原命题题设,由否定原命题的结论出发,推出不合理或荒谬的命题来肯定原命题的结论。例:在aBC中∠B=∠C则aB=aC。借助逻辑中的反证法,证明∠B=∠C则aB≠aC不成立,从而证明aB=aC。逻辑知识的运用具有工具性,因此青少年利用逻辑这一工具能够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知识。

4 逻辑语言表达功能对素质教育的拓展

逻辑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推动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如认知、思维及语言表达方面。逻辑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辅助工具,引导着学生的认知方向。正确的推理能够获得新的认知,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知客观世界。逻辑就是帮助人们自觉遵守思维规律,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发现问题。思维内容的表达则需要运用逻辑思维中的概念和语言中的词、词组,思维中的简单判断、论证与篇章来表现,主要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来组合。因此,逻辑作为认识、思维、表达的工具是青少年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逻辑是基础学科,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也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比如教育逻辑,直接或间接地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

[2] 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m].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创新

逻辑思维是合理、正确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对相关事务进行比较、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通过科学的逻辑方法,能够有条理、准确的展现思维过程。它和形象思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特征,从培养思维能力出发,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一、逻辑思维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不只是数学教育的实施,同时也是灌输知识,增强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教学方法上,通过逻辑思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当前的教育方法来看,它能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并且生成综合性人格。在初中学生思维培养中,思维方式作为领导组织以及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素质教学不断深化的环境下,我国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逻辑思维培养对提升教学水平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逻辑思维作为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训练思维是各个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逻辑作为想象与联想的守护神,虽然它不能事先告诉人们,但是只要众多表象显现,就会拒绝和已经确立的科目相对立的运动。也正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生成统一的变化图形,并且得到科学的结论。从中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来看,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完成统一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训练的途径

(一)强化各环节相扣

历来,数学都被作为高度抽象的学科,它含有大量定理、公式、概念,所以很多学生都将数学视为晦涩、枯燥的学科。新旧知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为了教好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老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内在联系,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个步骤,在知识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方法和规律,进而生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在新知识出现时,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就能找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并且转换、改组,生成对应的知识,确保各个知识点顺利完成。

例如:在“冥的乘方”法则教学中,可以从冥的意义入手,掌握冥的乘法法则;在旧的知识体重,得出冥的底,并且由此得出推理过程和乘方法则。又如:在正方形面积公式中,通过矩形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得出三角形与梯形面积公式,最后得出梯形面积公式。这种知识点延伸的方式,就能很自然的将各个知识点构成知识网,并且扩展原有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

另外,在教学中必须整合学生思维方式,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各个知识点。例如:在一次式同类项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环环相扣的方式帮助学生分解,巩固加法和同类项法则,在有目的的教学与顺序思考中,帮助学生发展逻辑记忆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引导和启发

从对逻辑思维构成影响的因素来看,老师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教学中,老师只注重结论,忽略了思考,那么学生在解题中大多数都会是机械模仿,缺少解决问题和旁通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会学,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努力启发学生推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且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进行探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活用逻辑思维,精心设计相关提醒,从各方面启发学生逻辑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综合、比较、概括、分析,学生就能从一般的演绎、归纳中,推进逻辑顺序实施,同时学生还能在学习中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三)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在初中数学训练中,逻辑思维作为长期性工作,它需要老师不断加强训练,并且将其贯穿到各个环节中。不仅新知识、新概念要学,在复习、练习、考试中也必须培养。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就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为了推动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进程,在逻辑思维不断变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工具进行教学;通过操作、观看,让学生在综合分析中,生成清晰的空间概念,减小培养坡度,促进逻辑思维稳步发展。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培养作为一项系统、艰难的工作,对提高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符合学生发展的层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考方式,是指人们在理性认识过程中,根据定义、判断对认识的事物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只有运用逻辑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不仅能指导学生学好物理,还能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学生成为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自然学科,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只是按照课本讲解概念、规律,方式简单枯燥,课堂呆板压抑。近年来,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教师提出将物理与实验结合,通过有趣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物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还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教学方案,从物理学的各个角度入手,探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最佳年龄段是10?20岁,这一阶段人的大脑发育速度快,如果正确培养训练,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效率,对个人综合素质及适应社会能力的增强都大有益处。物理由逻辑推理知识组成的学科,在教学中的反复应用逻辑思维方式,可以增强初中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是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之一,积极探索优化的教学途径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优化策略

1.设立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学生需要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加强合作学习品质。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对物理产生兴趣,再通过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阶段,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讲内容,运用比喻或实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重力的存在和方向时,将皮球从高处自然落下,皮球竖直下落,说明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竖直下落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教师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题,学生积极考虑问题,也可以自己动手试验,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重视物理实验,将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培养具有严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理人才是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程讲解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物理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现象,锻炼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导体和绝缘体的问题,将铅笔两端削好,先将铅笔芯和灯泡连入电路,铅笔芯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导体;将外部木材与灯泡连入电路时,灯泡不亮,说明木材是绝缘体。还有液体遇热蒸发、鸡蛋在盐水中漂浮、光的折射现象等生活现象,都需要用严密的物理逻辑思维来解释,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3.学生是物理课堂的真正主体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前依据大纲准备教案,在课堂上根据所讲内容设计问题,提供实验材料,组织、帮助学生分组讨论,边实验边探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想法说出来,师生共同质疑、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实验现象及生活常识才会主动思索、探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状态下,怀着对知识的向往和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获得知识。所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桥梁,是掌握物理学科知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月.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5.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6

摘要: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思维严谨性的科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开始了解数学逻辑思维的开端,从这个角度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基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重要性的同时,总结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素质

1、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1.1强化学生能力,提升综合人格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及习惯的重要时期,锻炼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正确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随着我国新课标课程改革思想的不断渗透,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深入,教师和家长逐渐认识到强化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一定数学运算技巧的同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数学运算水平是表达数学思维的载体,也是学生数学思想的主要表现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这一阶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于学生的整体人格素养的培养将会是一个质的的提升,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是学生未来面向社会的客观要求

数学逻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还能培养学生对既定规则的遵守度和执行力,而思维灵活度以及事物规则的遵守度都是现代社会活动中重要的处事原则。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数学逻辑性以及规律性的开始,因此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中强化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展开职业生涯,更容易适应社会对当代人才的要求。

2、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分析

2.1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要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作用。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是否高。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由两方面组成,其中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和学习内容展开的形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因素,其余的是间接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利用教材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挖掘教材潜在的兴趣内容。比如对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出较为常见的立体几何物体,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其相关几何特点来展开教学。

2.2合理设置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题目的要求,任课教师有目的的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从而实现初中数学的模拟展示,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初中数学学习由传统的机械学习转向积极自然的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情景教学法对于初中生的情感培养和思路启发有着不可比拟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有理数乘方有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拿普通的作业纸进行对折,对折次数为四次,在每次对折后都要计算作业纸折叠后的厚度变化,教师这时候要提出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其厚度的变化,普通作业纸的厚度大约在0.1mm左右,对折一次就变成了0.2mm,对折四次就变成了0.1*2*2*2*2=1.6mm,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连续进行对折15次后,高度会超过姚明么?连续对折30次后会超过珠穆朗玛峰么?对折15次后大概厚度能够达到3米多,而进行对折30次后厚度超过一万米,通过与现实中学生常见的事物进行对比,在学生惊叹之余加深学生对于乘方运算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3强化逻辑推理的示范性教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逐步开始接触较多的定理,教师在讲授这些定理时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定理的使用范围,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定理推理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常情况下证明一个定理正确与否时,要先从已知条件推导出正确的命题,逐步深入的进行推理,最后得出需要证明的定理,这种推理的方式我们通常叫做综合分析法,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内容时经常会遇到证明两条线段是否相等,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然后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者图形本身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出对应边相等。这里包含的分析思路主要是通过找出对应边相等来证明线段相等,对应边相等必须要借助三角形全等或则是在平行四边形内,而图形具体应用哪种方式要从题干出发,也就是从题目中找寻已知条件。

2.4利用课堂练习来稳固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侧重于脱离教师后的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逻辑培养的同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方程方面的内容时,(0.01+0.02X)/0.04-(1-0.3X)/0.2=2,这道题目看似很难,出现了许多小数,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锻炼学生先观察方程特点的能力,方程的分子和分母都可以先同时扩大一定的倍数来进行化简,这样就能把看似复杂的方程式化为整式,从而实现轻松解答。

总结语:

初中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重要时期,对数学课堂教育新方案不断探索能够在初中数学教育已有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深入及实践探究等各方面发展加以促进,通过对数学课堂教育方案不断改进与探索,结合自身教育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为原则,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创新方法,使初中数学教育会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满足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继胜.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1.2.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是指离开具体的形象,在一定的逻辑法则中进行思维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它具有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结论确定等多方面特点,每一个数学的概念与定理,只有在逻辑上被严格证明以后,才能最终在数学理论体系中成立。正是由于数学教育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当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更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数学基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开展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得以有效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学生如果没有正确地掌握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将概念、定理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并通过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充分揭示数学原理的内涵与外延,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在课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讨、教师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通过观察、概括、类比与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解的相关概念;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趣味性和逻辑性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总而言之,基础知识教育与逻辑思维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在向学生教导概念、定理等知识的同时,可以良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在形成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引导自主探索,参与逻辑思维活动

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通过多让学生亲自观察与思考,多让学生实践练习与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自主抽象概括出数学公式与法则,这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逻辑思维活动当中,在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形成与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a、b∈R+,a≠b,求证:a3+b3>a2b+ab2。为了使学生在顺利解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是向学生讲述如何利用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来证明该不等式;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得出该不等式证明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三是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索能否通过此题的证明,得出相关不等式证明的推广应用,例如可得出:a4+b4>a3b+ab3,a5+b5>a4b+ab4,…an+bn>an-1b+abn-1。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亲自进行观察与思考,并自主概括出相p不等式证明的推广应用,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始终处于主动运转的状态,有效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导思维方法,探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是应教导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解题与推理的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积极选择适宜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各种方法的思维过程与逻辑推理格式,例如归纳法(三步格式)、反证法(三步格式)、分析法(逆推格式)、综合法(顺证格式)等等,而且还能熟练地用于数学知识论证与解题优化,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课程中,笔者就积极结合了归纳法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在正式教学之前,分别向学生展示四个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特点,并计算出各三角形边长的平方,这些图形和计算数据都是基本的教学材料,既方便了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又为下一步勾股定理结论的归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教师不要急于讲述结论,可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如“直角三角形各边长的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等,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与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与公式。总而言之,通过将归纳法融入教学环节中,既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实现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积极通过夯实数学基础、引导自主探索、教导思维方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康华明,章宏.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58.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8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数学离不开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所有结论都是思维的结果。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提出,“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这表明,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

(一)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具体地说,10―11岁学生开始能逐步分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能初步掌握比较科学的定义,能领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能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分析,并进行间接的推理(即由几个判断推出新的判断)。因此可以说,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1、精心设计练习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的。在课堂练习中要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发学生去思考,所以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防止单调重复。解答问题时不要死盯着一处想,一处不通另找一处,这方面不行另找一方面,否则习惯于从单一方向思考问题就会导致思想僵化,丧失变通的机敏性。

设计练习题是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的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这些练习题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2、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狠抓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进行说意练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9

摘要:逻辑学是我国高校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逻辑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强调实用性,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关键词:逻辑学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考

逻辑学主要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以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逻辑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赫钦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年轻人在今后一生中能自己教育自己。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不再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钱伟长教授在谈到21世纪人才时的话语令人深醒:“不是学好一门课就能像这门课所教的那样工作就是了。因为这门课的知识隔几年或几十年就可能没用。如果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学生通过这门课所学到的逻辑思维能力永远有用。”[1]爱因斯坦也主张:“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而不是把专业知识,始终放在首位。”[2]逻辑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科学。它的基本功能是训练人们的思维。我们知道,人们不是学了逻辑学后才能思考的,所以,逻辑学的作用不在于教人们思维,而是在于训练人们的思维。www.133229.Com如列宁所言:“逻辑学的有用与否,取决于它对学习的人能给予多少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3]通过逻辑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还可以自觉运用这些知识来正确表述、论证思想、揭露与驳斥谬误和诡辩、分析和解决问题。再者,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和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学在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探求新知识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工具。逻辑学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逻辑学具有思维教育功能,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与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它的作用十分显着,它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把握思维规律,提高思维效率,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逻辑学具有品德教育功能,学习逻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的品质。学习逻辑学能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和运用逻辑规则的意识的形成,使他们的言行更具规范性。

逻辑学具有人文教育功能,逻辑与语言密不可分,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是间接地学习、应用和研究语言,使人们的思想更加严密,语言更有逻辑性。另外,逻辑学与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各种应用逻辑学,因此,学习逻辑学,也有助于学习相应的人文科学。

二、传统逻辑学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4]

三、逻辑学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一)更新教育观念

目前中国高校教育的定位是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将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意创造师生交往的机会,创设学生创新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每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由度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个性。

(二)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数学生反映,他们

编辑整理本文。

学习逻辑学主要面临两大困难:一是逻辑学内容比较抽象,常常运用符号、公式,十分枯燥乏味,又难于理解与记忆,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学习逻辑学缺乏兴趣,产生了畏难情绪;二是学生运用逻辑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跟随教师的思路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由哪里切入。

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把逻辑理论与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

逻辑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概念多,规则多,公式多,符号也多,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逻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根据这些特点,逻辑教师应注意逻辑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用生动的实例去进行教学,而不应单纯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从符号到符号进行推演。如果这样,就会使逻辑教学拘泥于符号化、形式化,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厌恶逻辑学,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培训学生的逻辑技巧和运用逻辑知识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鉴于此,逻辑教师可以根据每部分逻辑知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辩论、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强化记忆、讨论启发、专题讲座等。这样,教学既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越加积极,兴趣也会越大。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尝试,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多方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大量的事例和文案进行分析,教师选择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尝试,动脑思考,给学生创造发挥见解的机会,使其达到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设置疑问的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要提供问题或提供含有问题的材料,这些材料或问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最后,教师要做好问题总结,讲透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提问式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

提问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务求达到学生被穷追猛问,难以招架的地步。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通常不会问问题的人,也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因此,要在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主要的是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

在个案分析中不断提问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们积极思索,互相反馈信息,并与教师沟通,在提问、反问、自问自答、互问互答中,探求解决问题、难题的路径与方法。

(3)适当课堂辩论,引用典故事例,设计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逻辑学是在“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我国古代,逻辑学也称为“辩学”。故辩论对于学好逻辑学而言,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辩论的题目可以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热门话题。辩论要求语言流畅,有的放矢,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以理服人,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辩论的一个作用。此外,辩论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了,逻辑问题也出来了。如:概念的内涵外延不明确,机械类比、循环论证、诉诸无知等等。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学好它对于我们学习其他学科大有裨益;同时,它又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概念多、规则多、符号多、公式多,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鉴于课程的抽象性,有必要设计一些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易实现教学目标

在逻辑学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目标,还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逻辑故事、教学案例和一些符号、公式等,所以,可以把它们制成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形象化、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既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又有启发性。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逻辑学的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备课、讲课的速度和效率,使教师有更多时间讲解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也便于学生能下载或复

编辑整理本文。

印讲义,节省课堂上做笔记的时间,从而更专心于听讲和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5)逻辑学教学内容必须强调实用性,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5]

逻辑学教学要体现理论教学的实用性,要沿着现代逻辑的发展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贴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实际,将理论内容最大限度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教学中既要坚持传统逻辑的理论框架,又要适当吸收现代逻辑的科研成果。教学体系上,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论证、思维规律的理论框架要保持,但对相对抽象的不太结合工作实际的现代逻辑演算则需做一定的取舍。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感到太吃力。

逻辑学的基本特点是内容高度抽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逻辑学时的最大感受就是枯燥乏味,对它缺乏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时要力求把逻辑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逻辑教学趣味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在系统讲授逻辑学原理的同时,可以穿插许多有趣的逻辑故事、逻辑典故,努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

如果不注意用生动的实例去教学,而是单纯地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地进行推导,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就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教师要在课前精心挑选适合的逻辑故事,逻辑故事要与所讲的内容具有相关性,不能为追求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性。在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针对该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倾向认真分析,对所教内容如何切入,怎样激发学生兴趣,需要补充哪些内容,按照怎样的程序进行教学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游刃有余。[6]

参考文献:

[1]秦玉彬.我国当前法学教育困境探微.http://www.dffy.com,2004-2-2620:45:34

[2]王洪.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3]王明辉主编.何谓逻辑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4]訾其伦.我国高校文科专业的逻辑教学情况探析.职业圈.2007(11)电子杂志.

[5]杜继艳.谈逻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探索.2007(8).

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篇10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1)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其它解法,并对比哪一种最优,怎样分析的,有没有不足之处,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2)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3)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识起铺垫,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的巩固、加深。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之后的练习应进一步加深、拓展、发散。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