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的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1:22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1

关键词:市场营销绿色转向生态哲学绿色文明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绿色的世纪,综观当前全球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状,不难看出,绿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世界与时代的主导颜色,“绿色经济”正成为各国政府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政治”正在被各国的“绿党”人士积极付诸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已经成为被公认的主流“绿色文化”。就在这样一个“绿色文明”盛及全球的时代,市场营销自然也要顺应潮流,换句话说,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也成就为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选择,企业要进行“绿色生产”,公众要进行“绿色消费”,市场要倡导“绿色营销”。那么,何谓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何以可能?其哲学基础何在?面对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我们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何谓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

要想了解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首先必须从“市场营销”这一概念谈起。具体而言,“市”是一个时间概念,因为《系辞》有言曰:日中为市。“场”即场所、地点,这就是说,“场”是一个空间概念。“营”是指复杂的、整体的、持续性力量。“销”则与之相对,是一种简单的、局部的、断断续续的力量。“市场营销”的字面意思就是,在时间与空间中,综合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其最大的合力,引申意为企业运用各种策略在市场上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绿色”是象征生命的颜色,代表着生机和活力,在当代语境中,特指尊重生态规律,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和谐发展。“转向”则表征着一种不同以往的趋势,呈现一种断裂和异质性。总起来说,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是指面对当代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和个别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在总结传统营销方式之弊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绿色科学技术,以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哲学为指导,力图实现企业利益、社会效益、生态权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量减少企业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转型。

市场营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前后经历了生产营销、产品营销、推销营销与市场营销等阶段,进入新世纪,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和挑战,市场营销实现了新一次的转型――迈入了“绿色营销”阶段,即实现了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当然,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始终贯穿于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经济活动链条之中,必须拥有一种宏观的视野,才能准确理解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深层内涵。

二、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何以可能?

首先,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是应对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日益恶化的必然选择。自从人类社会步入现代化的大门,在充分享用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带来的进步果实的同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在追求生产扩大化的同时不断破坏自然环境,危害生物多样性,造成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稀有生物物种濒临灭绝、资源浪费严重、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区扩大、pm2.5威胁人类生活环境,以及土地盐碱化与荒漠化、疯牛病、SaRS、H1n1禽流感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而这些全球性问题的发生与人们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上述诸多问题都是人类片面追逐经济利益的产物。有鉴于此,市场营销的转向势在必行,就是说,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把生态这一重要维度纳入考量范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务必兼顾生态效益,力图实现企业利益、社会效益、生态权益相统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其次,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是反思传统营销方式弊端之后的自觉明智之举。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然而,总体来看,以往的营销方式要么片面地以生产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产品,要么片面地以市场为中心,只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归根结底还是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不可否认,这是企业得以发展、国家得以强盛、人民得以生活的保障,然而,就在企业获得了高额利润之后,它并没有回过头来为其破坏的生态环境承担任何责任,或者反思其导致的资源浪费的事实,而是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继续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利润增长的短视行为。可以说,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片面的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与自身的利润为最高目标,而忽视了经济社会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片面的只重视短期利益的满足,而忽视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有鉴于此,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必须转变,否则不仅后代人难以继续发展,就是当代人的生存都将受到威胁。实现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是任何负责任企业在自觉反思上述弊端后的明智选择。

再次,绿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绿色运动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实现。一方面,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已然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科学技术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故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当代中国的流行口号。与此同时,绿色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使那些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高效与合理的利用,而且为企业开发、运用绿色资源创造了条件,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另一方面,正如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所言,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消费社会”,消费取代劳动成为人类确证自身存在的方式,由此导致了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乃至人的生存意义的虚无化,在这种情形下,全球绿色运动的兴起不仅能够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而且能更新企业的营销理念,实现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即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意义的寻求。

三、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果社会存在发生变化,那么社会意识也会随之而变化。所以,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是对特定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反映。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诸如生产营销、产品营销、推销营销等都是对以往历史时期的经济实践活动的反映,现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经济活动日趋规范,在此情景下,市场营销观念的变革就成为必然。“绿色营销”正是对当前倡导“绿色经济”的一种积极回应。

一方面,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市场营销不仅仅牵涉到营销这一个环节,而且是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不仅牵涉到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生存,不仅是企业“钱”途的问题,更是人类前途的问题。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兼顾了企业、社会与人类等各方利益,遍及生产与消费等诸多环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

另一方面,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企业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类更要发展,市场营销不应仅仅关注前者,而应该树立全局观念,以企业之发展推动社会与人类的进步。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满足当代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和能力,既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也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身体与心灵的内在和谐。

四、如何应对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

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不是一个孤立的、断裂的环节,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这就决定了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具体而言,需要从政府、企业与公众三方面着手,协力应对这一“绿色转向”。

从政府方面来讲,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实现需要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理应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是有益于人民的选择,因此,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理应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对“绿色营销”予以鼎力相助。其一,加强市场营销的法制化进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对于已有的相关法律要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必依。同时加强与之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结合实际案例不断的加以完善,规范市场营销主体的市场行为。执行法律要秉公处置,不徇私情,做到执法必严。对于违背市场秩序的非法行为,要予以严惩,做到违法必究。其二,加强有关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宣传和教育,让企业经营者充分领会“绿色营销”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向公众宣传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绿色生活的健康理念,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其三,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政府要对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予以严格监督,对于污染环境的行为予以严重处罚,从而促进企业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

从企业方面来讲,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实现需要企业的自觉自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更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为了早日实现企业经营模式的“绿色转向”,各个企业主体必须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所谓“宏观着眼”是说,企业在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时,必须把生态效益作为重要的一维纳入其中,把环境投资作为成本计入产品的价值,坚决树立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所谓“微观着手”是说,企业要主动寻找环保与营销活动的结合点,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开发绿色产品、研制绿色包装、开通绿色渠道、制定绿色价格、进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服务、加强绿色管理、促进绿色销售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的“绿色化转型”。

从公众方面来讲,市场营销之“绿色转向”的实现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绿色营销”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一方面,公众可以从自身做起,树立环保理念,提升环保意识,时刻注意绿色生活习惯的培养,调整不利于环保的行为,争当绿色环保的典型模范;另一方面,公众还可以对企业污染环境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对于政府、的行为进行举报,以促进绿色环保社会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郭艳华.《走向绿色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沈根荣.《绿色销学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2

一、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八十年代后绿色食品逐渐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逐步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最畅销食品。现在全国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已达28个,有近300家企业进行着630余种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

绿色产品的出现和普及成为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的源动力,我国企业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数十家绿色商店相继建立,并且程度不同地承担着绿色产品的批发、零售、储存、运输等多项功能,有的还负责绿色产品生产的物资供应、技术培训等服务项目。1997年我国第一部《绿色营销》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绿色营销理论的形成。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实施是合乎潮流的顺理成章之举,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必将成为本世纪营销的主流。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实施中的障碍

绿色营销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面临着公众环保意识淡薄、企业技术薄弱、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问题。

(一)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外在阻力。从目前来看,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还相当薄弱,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甚至还不知道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绿色营销的概念。

(二)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发展薄弱是限制绿色产业发展的内在原因。发展绿色营销意味着要控制污染、开发新型原材料,而这些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绿色营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化解这个“两难选择”的唯一现实的途径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实行技术创新。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规模小,还处于脱贫阶段,投入不多,经营方式以粗放经营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廉的要素费用。企业普遍尚未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且主体地位经常倒置,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及扩散严重不足,生态工艺应用较少,技术选择环境较差,特别是对一般中小型企业而言,低技术能力是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

(三)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滞后。绿色营销的前提是要生产出绿色产品,解决消费环节污染的根本方法需要通过改善生产环节来实现。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社会就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普遍推广,清洁生产的实质是追求物耗和能耗的最小。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四)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与绿色营销不相适应。绿色营销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一是绿色产品必将取代非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而我们的企业却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二是产品的包装至今仍是一味追求坚固、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三是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入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四是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仍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还没有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五是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宣传绿色消费、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三、企业绿色营销的实现

针对企业营销发展中的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绿色宣传,增强民众绿色意识。目前,我国企业绿色营销未能全面推行,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舆论宣传和教育,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与此同时,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利用先进技术节能降耗,减少资源浪费。将环保意识寓含于生产经营决策之中,努力谋求企业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技术开发。为了加速绿色产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大绿色技术开发,建立一套绿色技术的支持体系,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总体的开发和经营战略中。绿色技术体系包括: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以及使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要密切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清洁生产实现增产减污。

(三)企业生产中的绿色管理。要想实现企业生产中的绿色管理,必须进行生产创新,这里所说的生产创新就是把环境保护寓于产品生产当中,实施绿色生产。所谓绿色生产,又称清洁生产,是指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少化的一种综合措施。

企业通过利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来寻求节约成本的方法;采用反向物流法来适时灵活地制造成品及半成品,减少原材料及半成品的积压,减少废弃物;采取柔性工艺,从生产到再利用的物流体系,创造耐用产品。

(四)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组合观念,实施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创新。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并且企业必须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的基础上,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一要抓好绿色产品的开发;二要采用绿色包装;三要合理制定绿色价格;四要选好绿色分销渠道;五要开展绿色促销;六要完善绿色销售服务。总之,企业要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使绿色产品与绿色包装、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和绿色销售服务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需求与日俱增、绿色营销永葆青春。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3

一、绿色电力营销的意义

1•它是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市场营销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近100年以来,它经历传统市场营销、现代市场营销、社会市场营销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市场营销宣传以企业为中心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与推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宣传以市场需求与竞争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整体市场营销观念,包括产前营销、过渡营销、销后营销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市场营销在现代市场营销的基础上,强调顾客、企业、社会三者利益应相互协调,实质是强调顾客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应相统一,企业利益代表顾客的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代表顾客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处理三者利益的一致性与矛盾性,促使三者利益的紧密结合,这是社会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部分。人们在研究这一核心理论的同时,提出了顾客是企业合作伙伴与绿色市场营销的新观念。前者是指企业在重视顾客利益的同时,应使顾客理解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应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后者是指企业在重视顾客与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社会利益,不能带来环境污染的社会公害。所谓绿色市场营销是指维护人、企业、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营销。随着绿色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产生了绿色电力,提出了绿色电力营销。可见,绿色电力营销来源于绿色市场营销,它是绿色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现代市场营销新的发展趋势。

2•它对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电力工业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发、输、配电过程。它是一种通过把化石电能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电力经济数量型增长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形成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低效益的生产格局,严重制约电力工业的发展。与此相反,电力工业实施绿色市场营销战略,开展绿色电力营销,其经济活动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循环流动与综合利用的发、输、配电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可再生能源逐渐代替化石能源发电,并与化石能源并存,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效益的生产格局,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可调整电源结构,实现化石能源的低开采。传统电力工业的发展,形成以火电为主的较为单一的电源结构,造成对电媒、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高开采,带来电能资源短缺,制约电力工业的发展。实施绿色电力营销,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降低以燃媒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发电比重,逐渐形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发电的多种电源的协调发展,变过去对化石能源的高开采为低开采;二是反复利用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同时,对化石能源发电的废旧物及公共场所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实现高利用;三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电力生产中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低污染;四是实现低消耗与高效益。无论电源与电网,在建设与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或消耗包括土地、水资源、各种原材料等资源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绿色电力营销的实质,就是不断追求用最少的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它对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保持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人类面临四大环境问题:大气烟尘、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1]。传统电力工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与上述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电力工业发展以煤电为主。目前,煤电装机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1%,其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9%。发电供热消耗原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3•7%,产生灰渣约占全国的70%,二氧化硫排放约占工业排放量的63%,烟尘排放占工业排放的33%[2]。常规燃煤发电排放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固体(灰渣、粉尘、重金属等)和液体(工业污水等)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热点及难点。我国是世界上第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3500万吨,比环境容量分别超出1600万吨和1900万吨。实施绿色电力营销战略,逐步提高绿色电力产品的比重,降低煤电产品比重,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有利于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电力营销的障碍

随着人们对资源与环境的关注,绿色电力生产与销售已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丹麦,仅风电已占其发电总量的13%,而在中国,仍以煤电为主,风电的比例尚不到1%,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所提供的绿色电能也仅占全国发电总量的5•8%。我国绿色电力营销为何步履蹒跚?其主要障碍如下:

1•资源大都分布在边远的落后地区,市场需求与开发能力不足。我国绿色电力资源丰富,可开发的风电装机容量约为10亿Kw,水电资源3•9亿Kw,其中小水电资源约1•25亿Kw,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能发电、生物质能汽化发电等资源均很丰富。据有关统计,这些资源的80%至90%均分布在经济落后、交通与通讯不方便的西部省份[3],如内蒙古、新疆、等省的绿电资料很丰富,但由于当地较低的市场需求与支付能力,当地电力公司的开发能力不足,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大,缺乏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和供应商,限制了绿色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绿色电力资源开发率低,绿色电力在整个电力中的比重还很低。

2•相对统一的绿色电力市场尚未形成,行政分割依然存在。由于绿色电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较贫困、落后地区生产的绿色电力产品很难在本地市场完全消化,这就需要建立跨省交易的相对统一的绿色电力市场,但当前这一市场尚未形成。例如,内蒙古的风电资源很丰富,目前已建成五个风电场,即辉腾锡勒风电场、朱日河风电场、商都风电场、锡林风电场和达里风电场,年发电总量已达到1亿KwH,这些电量全是在内蒙电网内消化,内蒙风电市场需求已饱和,但内蒙地区的风电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更大的市场。内蒙古是电力输出省区,也是风电大省,完全有能力向北京及东北地区输送风电,但由于目前风电价格偏高,北京与东北地区受该区利益驱动的影响,只愿接受内蒙输入的价低的煤电,而不愿接受风电。这种市场的局限性制约了内蒙古风电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平等竞争机制与规模效益,价格偏高。目前,绿色电力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平等竞争机制。由于电力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国家虽开始有了一些向绿色电力产业倾斜的政策,但还不完善,尚未真正实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绿色电力与煤电的比价仍不合理。煤电实际享受的优惠待遇更多,如煤电造成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未计入煤电本身成本;煤电站需使用大量的水去生产蒸气,用来洗煤和冷却,就中国面临严重缺水而言,无疑存在较大的机会成本,这也未计入煤电成本;在西欧诸国,都要对煤电等矿物能源发电厂征收能源税或生态税,而我国目前暂未征收能源税或生态税,这也未计入煤电成本之中。绿色电力并未享受到这么多的优惠,而且目前交纳的增值税仍然偏高,因此,在竞争机制不平等条件下,绿色电价相对煤电等传统矿物能源来说,其成本与价格偏高。二是绿色电力开发刚起步,缺乏规模效益。一些分散的规模较小的地方性绿色电厂,不仅生产与交易成本较高,而且造价成本也较高,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大部分不能本地化,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增加了成本费用,造成上网电价、购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均偏高,制约了市场需求,这是绿色电力发展的又一障碍。

4•营销方式单一,绩效尚不显著。由于绿色电力营销刚起步,其营销方式还在探讨过程中。现有的一般做法,吸引客户参与绿色电力项目,由开发商或供应商与输电公司、供电公司或最终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实现绿色电力的生产与销售。它允许那些愿意为绿色电力多支付一些费用的客户自愿选择购买绿色电力,并有相应的制度保证用户多支付的费用真正用于绿色电能的发展。这一方式虽有效,但营销方式单一,客户自愿参与绿色电力项目与自愿选购绿色电力的人数增长并不快,就全国来说,绿色电力需求增长缓慢,制约了绿色电力生产与销售的发展。

5•电网建设滞后,绿色电力上网营销困难。电网是绿色电力营销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全国联网的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的状况,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绿色电力开发后,仍然面临着有电送不出,或有电不能送的格局。有电送不出是指电网延伸不到的地方,有电不能送是指电网行政分割严重,不属于我这一电网管辖范围,就不能通过我这一电网输送。

6•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绿色电力营销制度不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电力产业发展迅速,与各国政府加大力度扶植是分不开的,尽管各国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国家大致相同的作法有:一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澳大利亚早在1999年底宣布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到255亿KwH,相当于全国总发电量的12%;二是加大力度投入研究与开发费用。德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市场之一,200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10%左右,德国风电装机居世界第一,政府投入约20亿美元的风能技术研发费用,使德国风电研发技术居世界先进行列;三是实施激励与优惠政策。许多国家在土地占用、财政税收等方面为绿色电力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措施,同时向投资开发商进行低息贷款,激励更多企业进入绿色电力及绿色电力生产有关的行业;四是完善绿色电力营销制度。各国政府通常采用的有固定电价制度、强制配额制度、绿色电价项目与认证制度、招投标制度等。固定电价制度偏重于政府作用。强制配额制度是将政府推动与市场作用有机结合。绿色电价项目与认证制度偏重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意识的作用。招投标制度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期,以较低的成本推动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各国政策的变化,体现与各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变化相适应,也体现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我国政府虽也将绿色电力发展提到议事日程,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要求通过制定总量目标,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其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政府扶植的力度还不够大,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或还不够配套,诸如绿色电力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效益,相对统一的绿色电力市场还未形成之前,如何增强绿色电力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实施绿色电力的跨省交易或西电东送,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扶植其发展,还不够明确,或已明确的优惠政策,优惠的力度还不够大。这些均是制约绿色电力营销与发展的障碍。

三、绿色电力营销的对策

现代市场营销不等同于推销,现代市场营销应包括产前营销、过渡营销、销后营销全过程。探讨绿色电力营销的对策,从整体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其主要措施如下: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电力产品

1•调整政策思路,明确绿色电力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大力发展水电,积极优化煤电,推进核电建设,协调气电发展,依法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步伐。各地区应根据这一基本思路,明确该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战略目标,将过去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只是解决边缘地方缺电的政策思路转变到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来大力开发绿色电力产品的政策思路上来。

2•做好基础工作,积极开发绿色电力产品。完善各地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运行机制,真正摸清各地可再生能源分布状况与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作出因地制宜开发的科学决策。同时,采取多渠道、多种营销手段筹集开发资金。还要做好选址、可行性论证、设计、招投标、工程建设中的监管等基础性工作,做到多、快、好、省、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选址、可行性论证、确定建设规模与设计均要以顾客利益为中心来进行,可采取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与客户代表相结合来落实科学决策,积极开发新能源发电。

(二)培育相对统一的绿色电力市场,逐步消除行政壁垒

1•进一步加强电网建设,做到已开发生产出来的绿色电力能输送出。这主要指绿色电力资源丰富、电网建设落后的边远地区,电源开发与电网建设应同时进行,做到绿色电力产品投产后,绿色电力能通过电网输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形成相对统一的绿色电力市场的网络物质技术基础。

2•进一步淡化电网的行政区划,为绿色电能上网营销开绿灯。各省或大区电网应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有计划地确保绿色电力上网销售。不管是否我这一行政区划的绿色电力,都应提供上网的有偿服务,为跨省交易提供网络物质技术基础。或由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规划,形成绿色电力跨省交易、西电东送的网络服务格局。

3•强制实施配额制,拓展绿电市场。根据各省、各地区可开发绿电资源的状况,强行规定其发电配额制,即发电供应商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占一定的比例。资源丰富的省与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应高于资源少的省与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同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规定其销售的市场配额制,即配售电公司应确保电能销售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一定的比例,经济发达地区,用户支付水平高,绿色电力的销售比例应高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促使资源少的经济发达地区,向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购买绿色电力,开拓绿色电力市场,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场配额。

4•建立绿色证书交易系统,促进绿色电力的跨省交易。西方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绿色证书交易系统,由中央登记数据库、中央监督机构和发证机关组成。绿色电力生产商向电网每输送10兆瓦将获得一个绿色证书,绿色证书可以在电力公司之间以及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进行交易。中央数据库用于记录绿色证书的发放、转让、登记及其他用途。绿色证书使可再生电力的物理属性与其环境效益分开来。并使得可再生电力无须物理连接和交换便可以实现交易。比如甲省用户想要购买绿色电力,但甲省电力公司没有绿色电力,甲省可向乙省电力公司购买绿色证书,转卖给本省用户,实现跨省交易。我国也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绿色证书交易系统,促进跨省交易,拓展绿色电力市场。

(三)实施绿色电力产业化,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规模效益

1•绿色电力产业化应明确列为国家5年发展规划或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应有计划扶植其发展;

2•国家在绿电资源丰富的地方,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开发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发具有一定规模与大型装机容量的

绿色能源发电厂,也可多个开发商联合进行开发,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发电厂。在市场准入方面,既要从国情、省情出发,有利于中小开发商也能开发,也要有一定的规模标准;3•各地对生产同一绿电产品的中小型发电厂,可实现横向联合,形成产业集群,也可象德国那样,可再生能源电力与热电联产,形成混合企业,生产绿电的混合产品,也可跨行业联合,构造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规模效益。例如,世界上最有名的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其主体企业是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发电,形成良性循环的规模效益。

(四)营销方式与促销策略多样化、现代化绿色电力营销应以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与4C(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理论相结合,构造现代市场营销方式与策略促销。其主要点如下:

1•降价促销。价格是调节生产、流通与消费的最有效的营销杠杆。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对绿电采取固定电价制度,即由政府规定高于一般电能价格的绿色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这对保障绿色电厂稳定的收入,调动开发商与生产者的积极性是有作用的。但电价高,动员消费者作出贡献来接受,毕竟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政府转移支付,向用户进行补贴来实现用户购买绿色电力。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扶植绿电产业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但笔者认为,从长期来看,绿电的产业化必须依赖于市场化来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及规模与管理效益来降低成本与电价。这里所说的成本与电价,是相对于占我国发电主体地位的煤电来说的。如果国家落实有关的政策法规,在煤电中加上生态税与治理因煤电造成的污染的费用,煤电成本可能并不比绿电低,绿电在国家政策扶植下,完全可以主要利用自身的潜能降低成本与电价,扩大市场份额。

2•服务促销。服务营销是从产品营销中解脱出来的全新概念,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与新的营销方式。现代企业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逐步转变为服务竞争,并从单纯的售后服务竞争转变为整体服务流程的优质服务的竞争,这是21世纪企业竞争的新格局与市场营销变革出现的新概念[4]。绿电企业必须接受这一全新的理念,必须认识到:服务营销不仅是本身的职责,而且是电力经济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在电力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电力产品质量的差异性将逐步缩小,而电力企业为客户服务的差异性却是永恒存在。客户以服务的优劣来选择供电企业,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服务营销将决定绿电企业市场竞争的胜负,成为绿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绿电企业服务营销应主要做到:一是树立以绿色电力客户为中心的全员绿色服务观念;二是建立绿色电力客户电子档案库,追踪了解每位客户的服务需求。同时,在电子服务网络上设立绿色电力客户意见专栏和自我设计区,了解客户的意见、建议与抱怨;三是对绿色电力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提供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四是实施整体服务流程的优质服务,含绿色发电企业与输配售电企业如何有机结合向绿色电力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及如何提前、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服务;五是围绕绿色电力客户关心的核心问题,如绿色电力的电压是否稳定、频率是否合格、供电是否及时可靠、以及停电事先通知,事故解除、抢修时限、用电的安全性等方面作出服务承诺,年底公布承诺兑现的情况;六是完善绿色电力服务机构,含建立与完善绿色电力客户服务中心、110绿色电力事故抢修中心、绿色电力客户经理制等组织机构。同时,强化对绿色电力服务人员的规范管理、含招聘、选拔、晋升、约束与激励等管理。通过上述多种措施,确保优质服务,从而在绿色电力客户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服务促销。

3•品牌促销。21世纪人类在经济发展中,面临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两大问题。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绿色电力产品,借以带动其他绿色产品的发展,并对绿色电力产品进行绿色认证。例如,德国现有3种认证模式,即GrunerStrom、ok-power和tUV。GrunerStrom标志系统只对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进行认证。这种认证得到了环境组织和太阳能组织的支持。ok-power认证系统是最近由德国应用生态研究所、消费者组织和Bremerenergie-Konsens论坛联合建立的。这一系统认证的绿色电力产品至多可以包含50%的可再生能源与热电联产的电力。第三种认证系统实际上由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UV)制订的6种不同的标准进行认证。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绿色电力产品的认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绿色品牌的形象,以提高消费者对绿色电力的信誉度。我国绿电企业为适应消费者绿色心理与绿色消费的需求,应与国际接轨,争取有关部门进行绿色认证,提供绿色认证标志,以建立企业的绿色品牌,实现品牌促销。

4•公关促销。公关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在公关的基础上产生的关系营销,是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与新的营销方式。绿电企业应接受这一新的理念,采取公关与关系营销促销。其主要点有:一是充分认识公关与关系营销在稳定绿色电力营销环境、拓展绿电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全员公关意识;二是应与顾客、其它相关企业、媒体、环保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公众等建立并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关系促销;三是探讨公关规律,运用公关技巧,实现高效率的公关促销。

5•广告宣传与双向沟通促销。广告促销、记者的宣传报道与4C中主张的双向信息沟通三者虽有区别,但三者宣传的中心内容与促销目的是一致的,因此都可以采用。其主要要点有:一是通过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宣传绿色电力产品的环保效益及独特的优势,宣传绿电企业服务的承诺及优质服务的典型事例,将绿色产品、绿色概念、绿色企业良好的行为规范展现在顾客与社会公众眼前,树立绿电企业的绿色形象;二是结合社会热点宣传,效果更好。例如,北京提出2008年的绿色奥运,上海提出要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生态城市。绿电企业可以紧密配合宣传,同时提出我为绿色奥运与建设生态城市作贡献,突出绿电产品在绿色奥运与建设生态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扩大绿色电力产品的影响,促进销售;三是利用国际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环保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从能源发展战略研讨、优化生态环境研讨等角度宣传绿色电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同时,采用政府职能部门、环保部门、社会团体的示范销售与宣传其优越性相结合,可以起到更好的促销效果;四是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举办新闻会、客户座谈会、有奖问答或答客户提问会、酬谢客户会、绿色电能研讨会等活动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同时,还可开展网上对话、智能议价、网上竞买等手段与客户沟通,实现互动营销,拓展绿色电力市场。

(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绿色电力营销制度及相关法规

1•运用政府本身的职能加快绿电发展。政府的主要职能为:一是规划。政府应从能源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绿电的发展,明确列为国家五年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协调。根据规划,协调与调整电源结构,加快提高绿电在电力工业中的比例。三是监督。主要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国家检测认证体系的绿色认证,给绿电提供绿色标志,防止化石能源电力假冒绿电,确保绿电拓展电力市场;四是服务。通过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等为绿电的发展创造宏观经济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4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营销绿色品牌绿色营销渠道

一、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

近年来,洛阳市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比重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洛阳市农业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4.6%,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其中,绿色农产品比重增长3.2%,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从总体上来看,洛阳市各类绿色农产品的产量都取得明显增长。

洛阳市大力推进农业绿色产业基地化和规模化,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培育形成了现代烟草、畜牧养殖、花卉果蔬、油料作物、黑色杂粮、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668家,农业加工企业580余家,产品1500余种。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0件,省著名商标51个,农产品原产地认证7个,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106个,无公害生产基地73个,面积达116万亩;经省、市级认定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达35个。

缘于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美的特色农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近年来,洛阳市已形成了以主食、奶业、食用菌、畜禽、果品、中药材、花卉等为主的七大绿色农产品加工体系。

1.以农户和个体经营户为营销主体

洛阳市的一项调查表明,集体运销组织运销的绿色蔬菜只占蔬菜总量的7.8%,加上农户联合运销的也只有12.9%,农民自己运销的占70.1%。目前洛阳市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地分散、品种有限、结构单一、档次不高,难于保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绿色消费市场尚且处于发育阶段,存在着多头经销、分散经营的自然发展状态。非企业化经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低,承担经济风险的能力低。洛阳市农户众多,他们难以根据市场营销理论的要求开展市场营销活动,难以履行市场营销主体的职能。

2.绿色农产品市场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洛阳市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逐渐形成,绿色食品需求增加,绿色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人们喜欢购买未施农药和化肥的蔬菜、粮食,崇尚不破坏食物营养成分、没有污染的烹饪方式,关心居室的装饰是否会排放有害气体或辐射,愿意购买无氟冰箱以及使用纸制饭盒代替塑料包装等。同时消费者从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责任。

3.品牌和包装策略逐渐被人们认识

随着绿色产品需求增加,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品牌的消费意识逐渐觉醒,生产经营者注重对绿色农产品的视觉形元素如色彩装饰等进行包装,这些绿色农产品的包装往往健康简洁并尽可能说明包装废弃物处理方法,有效推广商品及其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促进销售的包装,实现现代包装的价值。绿色农产品生产者设计了美观实用的包装,消费者舍不得扔掉,挪作他用,用来盛放杂物、装饰、收藏、养花等。只要包装上的标示存在,就会让消费者时常想到该种品牌的产品,从而强化其品牌形象。

二、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假冒伪劣的绿色农产品充斥市场

由于绿色农产品市场不规范,商户的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不法生产经销商假冒伪劣或者采取掺假混杂、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欺骗消费者,把“绿色食品”商标直接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包装使用,造成市场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从而导致绿色营销常常受到来自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激烈冲击,严重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例如,2012年洛阳市的土鸡蛋价格在每千克18元左右,而有些商户把普通鸡蛋当作土鸡蛋卖,从中牟利,他们的售价只有11元左右,这不但伤害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而且严重扰乱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秩序。

2.绿色意识未被充分唤醒

绿色农产品要求每个生产环节都是绿色的,而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人员主要为农民,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提高产量来获取经济利益,忽略了由于农药、化肥、杀虫剂等物质的使用对环境及消费者健康带来的危害。总体上,农产品绿色消费未被充分唤醒,绿色消费需求未被充分挖掘出来。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上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地区消费水平较高一点,绿色消费的需求相对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需求较低,绿色消费市场有限。二是绿色消费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不规范导致绿色消费需求不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如绿色产品检验、绿色产品标志使用不规范、执法不力,引起绿色产品市场管理混乱,鱼目混珠,最终导致绿色消费意愿下降和消费市场萎缩。

3.绿色农产品价格定位过高

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价格、口味、营养等,不同消费者在购买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不同。影响绿色农产品市场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绿色农产品的价格。但是,许多商户对绿色农产品的定位不准确,将绿色农产品视为高端食品,面对的消费者是高收入人群,从而制定高昂的价格,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价格敏感程度,导致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阻碍了绿色农产品的普及。

一般来说,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一般农产品高出约30%,有的甚至高出1倍以上。若其流通环节成本再增加,则其最终价格很可能会高出普通产品3倍以上。在洛阳市大张盛德美超市里,0.5元/斤的普通大白菜成堆摆在蔬菜销售区;在旁边的有机食品专柜里,用保鲜膜包装好的有机大白菜售价为3.58元/斤。

4.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

由于销售渠道不畅通,绿色农产品滞销严重。以土鸡蛋为例,2011年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曾因信息不畅,再加上多数养殖户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土鸡“养热销冷”。在栾川、嵩县、伊川、汝阳、洛宁等县,“养热销冷”的土鸡养殖户也为数不少。土鸡含脂率低、蛋白质含量高且绿色无公害,而且土鸡蛋也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价格逐年走高。多数养殖户从购种、饲养到销售都是各自为战,这种分散的养殖方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也不利于打造品牌效应。至于销售,大多数养殖户仍采取四处推销的“摆地摊”模式,各自为战,很难有多少卖多少,有些则把希望寄托在主动上门收购的商贩身上。另外,很多养殖户并未进行市场规划,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帮助养殖户进行销售渠道拓展,这都是造成养殖户养鸡容易卖鸡难的原因。

三、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绿色管理,完善绿色标准体系

发展农产品绿色营销,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少不了政府的监管。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履行各自职责,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建立绿色农产品管理法规,为规范绿色农产品市场秩序提供法律依据。严厉打击违法商贩,维护绿色农产品市场的秩序。洛阳市的农产品绿色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大力推动其发展,政府应通过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农民特别是农业企业的积极性。

(2)加强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厂家的抽检、监控,对产品质量不会格的厂家应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加强打假工作力度,对造假者要严惩,通过取缔生产、重罚款等手段来维护“绿色尊严”。

(3)加快完善绿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在我国19118项国家标准中,只有45%达到国际标准。因此应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加大认证认可体系建设,积极向HaCCp、Gmp、Gap、欧盟注册认证、iSo9000、iSo14000系列等质量认证和环境体系靠拢,提高检测检疫手段。根据有关“办法”和“规定”,进一步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无农药残留放心农产品”等的认定工作。

2.采用清洁生产,绿色包装。(1)农产品绿色制造,即清洁生产。农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是否注意清洁、卫生、环保,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要以有关国家和国际标准为指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易分解的农药,科学施肥。研发人员要不断加紧对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用有机肥料取代农药化肥,进而开发生产出绿色农产品。

(2)农产品绿色包装。农产品包装设计时考虑残留物对环境的影响,做到易降解、易回收、易处理。目前,塑料包装及一次性饭盒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世界性关注,纸质包装及可降解性塑料对其代替顺应了绿色包装这一时代潮流。产品包装应做到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降解处理。洛阳市应积极了解国内甚至国际最新包装技术,并致力于运用到本市绿色农产品的包装上,推动产品包装技术新变革。包装图案要充分体现绿色概念,让消费者联想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

3.加强绿色宣传,培养绿色品牌

广告是绿色农产品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应摒弃传统的墙体广告的宣传方式,加大现代广告的投入和宣传,利用新兴的广告模式,如微博广告、视频植入广告等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农业企业要积极开展绿色促销活动,通过绿色广告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例如销售展示、店内演示、品尝、上网宣传等,扩大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在对绿色农产品品牌促销时,除了宣传其核心产品和使用价值之外,应着力强调其绿色环保的一面,突出与一般产品的区别和优势。另外,企业应积极参与绿色环保事业,着力培养自己的绿色形象。

4.选择绿色农产品营销渠道

针对不同绿色农产品的特性,采用科学、卫生、环保的保鲜仓储技术,保证绿色农产品的储藏质量,减少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由于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以企业应该缩短渠道,以免因渠道过长而增加销售价格,减少销量,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由于洛阳市农产品绿色营销起步较晚,且中间商的绿色意识薄弱,因此有经济实力的农产品企业可以自行建立绿色销售渠道,或者着力培养中间商的绿色意识,使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经过的是一条绿色渠道,保证绿色农产品能尽快尽早的到达消费者手中。具体而言,洛阳市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多寡,选择以下营销渠道策略:

(1)直接分销策略。自己设立绿色农产品专营店,或者在超市设立专卖柜,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招徕顾客,提高销售覆盖面。

(2)特许加盟经营的分销策略。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的企业名称或品牌开设专卖店,销售生产者的绿色农产品。专卖店的资本全部由他人投资,但所有专卖店的名称统一按生产企业的名称或品牌命名,统一价格。

参考文献:

[1]刘昌勇.绿色营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长安大学学报,2002(2):24-25.

[2]施海智.绿色消费及其法制化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0(2):12-14.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5

论文摘要:绿色营销是21世纪营销发展的主流,是追求消费者、企业和社会三者利益和谐而统一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企业实施绿色市场营销战略是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在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整个生产、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营销观念是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利润、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特别是环境利益的统一,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上世纪}o年代初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拉开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以来,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席卷全球,将把21世纪变成一个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带来绿色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世界绿色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增至12000亿美元。绿色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各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1绿色营销是新世纪营销发展的主流

1.1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唤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长远战略。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80年代是逐步树立环保意识的年代,被称为“环保崛起的十年”。90年代则将环保付诸于行动,称为“环境行动的十年”。至今,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掀起了制定“环保标志”,实施“环保意识”的战略及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从宏观上要求政府重视制定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方针及具体办法,又要从微观上要求各类企业将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使企业营销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也就是说,要求企业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开展绿色营销。

1.2绿色消费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消费者趋向于绿色消费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经济发展在为社会及广大消费者谋福利的同时,造成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已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迫切要求治理环境污染,要求企业停止生产有害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的产品。二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他们迫切要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及高质量的消费,亦即要求绿色消费。

1.3政府更加重视制定和严格实施规范企业营销行为的立法

政府对企业立法调控行为日趋严厉,既囿于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及保护生态平衡运动的压力。同时,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亦促使政府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成熟。

1.4传统经济为现代经济所替代,为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奠定了基础

传统经济只重视劳动力和资本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土地等自然资源的重要作用。过去,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价值的。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甚至掠夺式开发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现代经济已取代传统经济,现代经济不仅重视劳动力、资本,而且同样重视自然资源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环境相协调,从而为企业从传统营销转化为绿色营销提供了理论基础。

2绿色营销的功能1绿色营销能够倡导绿色文明

通过绿色营销活动,协调了企业利益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至于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销路

随着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成为时尚和明智之举。特别是在国外,绿色消费占有很大的市场,我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2.3绿色营销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优化企业行为

绿色营销促使企业采取防治和防止污染技术或使用无污染技术,在企业内部营造清洁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在企业外部通过绿色营销,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促进产品销售和企业发展。

3绿色营销组合实施要点分析1制定绿色计划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和生产真正绿色产品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适宜的绿色计划。在企业绿色计划中,应明确企业的环境事务的方针和方向,不仅要阐明企业自身应当承担的研制和营销绿色产品的义务,还要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以及如何尝试,并用以指导日常决策。此外,企业绿色计划还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计划相组合,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

3,2绿色产品策略

开发绿色产品,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造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环境的影响。绿色设计是本阶段的关键,它强调对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在产品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材料选择、产品制造品牌、功能、包装、回收安全无污染等。3绿色价格策吟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6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营销机制与对策

一、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环保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民众所关心的议题。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产生了绿色营销思想。绿色营销观念的兴起,对社会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营销方式。而农产品绿色营销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趋势。

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指农产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下,把自身利益同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因素,引导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绿色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其一,节约原材料,保护地球资源,以保证农产品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其二,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和方便,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其三,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机制分析

1.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外部驱动因素

(1)生态环境恶化呼唤绿色营销。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热带雨林地区每年丧失1130万公顷森林,300亿吨土壤因为侵蚀损失,1200万公顷土地失去肥力,慢慢变成沙漠。我国近来酸雨危害日益严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元,受影响面积占国土的三分之一。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调查的3518.8万吨农畜产品中,有650万吨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占监测总量的18.5%,其中受污染最重的是蛋类、蔬菜,水果、肉类、粮食也在其中。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开展绿色营销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绿色消费兴起引领绿色营销。严峻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原来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步抛弃原来的高消费、高污染的生活方式。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大大增强,崇尚自然、关注环保、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思想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渐渐成为世界消费主流。据资料调查,77%的美国民众认为其消费选择受到公司环境信誉的影响,82%的德国人和67%的荷兰人购买行为考虑环境污染因素,40%的欧洲民众喜欢购买绿色食品。而2001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对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调查就表明,近5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近38%的人曾经购买过绿色食品。面对市场需求的绿色转变,农产品企业只有实施绿色营销,开发生产绿色农产品,才能够占领市场。

(3)政府环境管制迫使绿色营销。全球经济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因而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愈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各种环保法规,通过立法强制企业的行为。我国政府近十年来也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除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严禁使用对农产品、食品造成残留、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农药、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等。在政府环境管制的强大压力下,农产品企业要使自己的行为不受法律惩罚,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实施绿色营销。

2.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内部驱动因素

(1)开拓绿色市场促动绿色营销。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群体的扩大,促进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快速壮大,预示着企业可能获得极佳的市场机会及丰厚的利润回报。据国外专家预测,全球绿色食品产值到2010年将增至1000亿美元,绿色食品市场2008年将达到800亿美元。目前美国42%超市经营有机食品,年增长率20%以上,日本300万~400万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欧美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超过其本国生产供应能力。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2006年末食物总量已达7200万吨,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5676个,产品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区,出口19.6亿美元,已经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面对快速崛起的庞大绿色食品市场,农产品企业应该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开展绿色营销,以抢占新的消费领域。

(2)增强竞争优势推动绿色营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有没有竞争优势,是关系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价值的能力。而企业为消费者所提供的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目前,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营养、安全、卫生、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绿色环保要素将成为继质量、成本、时效、服务后新的竞争优势要素。开发绿色农产品,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可以使企业与政府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关系,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好感,从而,树立和提升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使自己区别于竞争对手,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先机。

(3)突破绿色壁垒驱动绿色营销。在wto环境下,关税,以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起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和强制性的环保标准,树立“绿色壁垒”。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较差,因绿色壁垒而造成的贸易损失十分严重。如发达国家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使我国冻鸡、双壳贝类产品退出欧盟市场,使我国大部分蔬菜、瓜果产品对日本市场出口受到极大影响。严格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使我国牛肉不能进入欧盟市场,猪肉和牛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龙眼、柑橘、苹果、香梨均不能出口美国。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及包装的苛刻要求,使我国不少农产品出口受到影响。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发绿色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成为农产品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分析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1)培育绿色意识。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包括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农产品的绿色消费观念,使消费者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自觉地接受既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农产品,积极抵制非绿色农产品;对生产者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观念,使生产者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自觉地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极力推行农产品清洁生产;对管理者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管理观念,农产品绿色信息,提供农产品绿色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扶持激励、监控管理。

(2)加大扶持力度。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组织程度低,规模偏小,经营分散。政府必须在资金、税收上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合作,提高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外资进入农业领域,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及绿色营销运作能力;加大财政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建设支持力度;优先给予绿色农产品生产所需资金支持;开辟绿色农产品的运输通道,支持建立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服务体系,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业生态建设与传统农业绿色改造,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开辟绿色农产品市场、专卖店、专柜、生态商场等。

(3)完善绿色法规。绿色营销法规就是指保障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活动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与政策,再加上众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初步形成了绿色营销法规体系和框架。但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具体立法尚待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仍存在。因此,当务之急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行的绿色营销法律规范,为规范绿色营销行为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者,以强制手段规范企业营销行为,促进农产品绿色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4)规范认证体系。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是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参照国际标准制订各种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残留物标准等),尽可能地与国际标准相一致,使标准国际化,并得到其他国家与组织的认可;建立和完善国家统一的、规范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使之法制化和制度化,提高认证的权威性,并以此提高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的信誉与竞争力;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以确保标准、管理的统一化,并迅速将标准、管理手段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争取其他国家的认可。

2.强化企业自律行为

(1)开发绿色产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开发绿色农产品,必须从农产品的生产、包装、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应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使用后易回收处理、重复使用;在包装方面应选用无毒、无害、易分解处理的材料,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在废弃物处理上,应考虑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便利性。

(2)实施绿色价格。绿色价格的主要特征是反映环境成本。在农产品定价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农产品生产成本以外,还必须根据目标市场购买者的消费心理、承受能力、产品进入市场的难易和竞争强度,以及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国家法规政策和国际市场价格等因素来选择农产品的定价策略,如利用农产品季节差、区域差和消费者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可定高的价格,但在国内市场上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定价就不宜过高。

(3)选择绿色渠道。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保证。农产品分销渠道包括:“农户+销售商”的形式,即农户根据销售商的要求,组织绿色农产品生产,由销售商负责销售;“农户+龙头加工企业”的形式,即农户按绿色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为其生产绿色产品的加工原材料;选择性分销策略,即在某一个地区选择几家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良好口碑、良好形象的销售商负责销售其绿色农产品;零层分销渠道策略,即生产者自己设立绿色农产品的专卖店或在大型商场设立经营专柜;特许加盟连销经营的分销策略,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允许他人使用企业名称或品牌开设专卖店,销售其绿色产品。

(4)开展绿色促销。绿色促销的主要形式有:举办绿色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扩大绿色农产品与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接触面,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促进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制作pop绿色广告,宣传绿色农产品,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把绿色农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刺激消费需求;开展绿色农产品讲座、散发绿色农产品宣传册,搞好绿色公共关系,显示自己在绿色领域的积极表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阳光营销、口碑营销、关系营销等技巧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谢华兴:农产品企业绿色营销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07,(1)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7

关键词:办公家具;绿色营销;环保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204-02

一、办公家具行业开展绿色营销的背景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中国也是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而且能耗强度是日本的5倍。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六点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在国家出台政策拉动内需的同时,办公家具企业如何开展绿色营销,已经成为突破绿色壁垒乃至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按使用场合的不同家具可分为民用家具和办公家具。民用家具主要用在住宅和酒店等起居场所;办公家具主要用于办公室、学校和医院等公共场所。与民用家具相比,办公家具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现代风格以及人体工程学等科技的运用,是了解整个家具行业特点的最佳窗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生产和出口国,然而现代市场营销模式在中国家具企业中的普及和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家具企业如何突破旧的营销模式,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实施绿色营销,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亡发展以及能否在国际家具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二、绿色营销的基本理论

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企业的营销观念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最开始的以产品为导向的阶段而逐步演变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阶段。传统营销的研究中心是由企业、顾客与竞争者构成的“魔术三角”,研究方法是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获取最大利润。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传统营销方式往往把生态需要置于人类需求的体系之外,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绿色营销探讨的则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企业营销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魔鬼三角”关系的进一步补充和扩展。绿色营销的主要理论基础不仅包括传统营销学,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它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也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传统经济活动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流动过程(即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正是这个线性过程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难以协调,造成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循环经济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即所谓从摇篮到摇篮的过程)的循环发展模式替代了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使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循环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所遵循的是3R原则,其中减量化原则(Reduce)属于输入端方法,其宗旨在于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以预防废物的生产而不是在废物产生后治理;再利用原则(Reuse)属于过程性方法,其宗旨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原则(Recycling)属于输出端方法,其宗旨是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中国于2009年1月开始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这标志着中国的循环经济,已经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和试点实践状态,进入到了制度化的全面推进阶段。

三、中国办公家具行业的营销现状

最早把现代办公家具引入中国的是香港美时(Lamex)家具公司。美时于1977年在香港成立,并从1985年开始进入大陆市场。美时改变了国内办公家具厂商坐店经营――“坐着等”的单一销售模式,开创了“走出去”的直接分销模式:销售员通过走访客户、办公楼宇开发商、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和他们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销售。继美时之后进入国内办公家具市场的首先是港资和台资企业,其中另外一家港资公司“励致”与两家台资公司“震旦”和“优比”就曾经与美时一同被戏称为中国办公家具行业的“四大名旦”。后起的中小型市场追随者纷纷效仿“四大名旦”的生产经营模式并加以改进,逐渐形成国内办公家具行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006年,美时被全球第二大办公家具制造商美国Hni公司全资收购,成为办公家具行业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第一宗大型横向整体并购。2007年底,全球最大的办公家具制造商美国Steelcase公司采用了和Hni同样的方式完成了对香港欧美办公家具公司(Ultra)的横向整体并购,并运用整体并购的优势把Ultra整合为Steelcase旗下的一个产品系列。2011年3月,全球第三大办公家具制造商美国Hermanmiller公司宣布已达成收购香港poSH家具公司的协议。至此,全球三大办公家具公司Steelcase、Hni和Hermanmiller都选择了以并购的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三大巨头之所以都选择了并购的方式,其目的在于快速获得新的经营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和开拓新的市场。

四、中国办公家具企业市场营销的必由之路

中国办公家具企业具有的内部优势是国内市场广阔、劳动力成本较低,内部劣势是很低的劳动生产率与设计能力;外部机会是绿色消费需求的增加、加入wto带来的新机会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外部威胁是加入wto不利方面的影响、环保压力和设计能力不足。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办公家具企业必须珍惜低价劳动力成本这一难以长期维持的优势,充分了解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创新设计能力,科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善用加入wto带来的有利因素,响应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的号召,通过开展绿色营销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绿色消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办公家具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组合

绿色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从绿色营销战略出发,通过市场的细分和定位、产品定位,综合运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4p组合,满足顾客需求,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市场份额的方法。

1.绿色产品策略。市场营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产品,所以绿色产品策略是绿色营销的首要策略。绿色产品策略的内容由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标志三个方面组成。(1)绿色设计。传统设计方法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关注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绿色设计是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技术,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设计、成本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设计和制造方案的决策,将面向不同阶段的现代设计方法统一成为有机整体。在办公家具绿色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原材料的绿色化。2)设计面向制造与装配。3)设计面向拆卸。4)生命周期评估技术。(2)绿色包装也被称作包装绿色化,是指无害少污染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类包装物品,包括环保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含义。包装绿色化起到宣传、引导绿色需求的作用,是强有力的一种绿色化营销手段,绿色包装运用得当,就能够增强企业产品的吸引力,并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3)绿色标志的颁发部门是政府机构或者社会公共团体。绿色标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社会认可企业并证明企业的行为符合环保标准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企业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绿色通行证”。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实施,其目的是控制产品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再到废弃处理以至最后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的环境行为。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颁布了关于办公家具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它制定的基本宗旨是把办公家具在生产使用过程以及后阶段的处理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2.绿色定价策略。“绿色价格”对中国办公家具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务和物质投入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对产品绿色价格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是社会成本,它同产品的企业成本(产品的自身成本)一起,成为绿色办公家具制定产品价格的最低限度,也是办公家具企业能够进行日常经济活动的基础。决定办公家具产品绿色价格高低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的商品效用,也即绿色办公家具能够从多大程度上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偏好。影响办公家具绿色定价的因素主要包括绿色需求和绿色成本,绿色竞争以及营销目标、其他营销组合因素。通常说来,有绿色需求的消费者一般比较认可绿色产品具备更高的价值,对绿色办公家具的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心理上能够接受相对较高的价格。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总是希望能够买到更加便宜的产品,所以对绿色办公家具的价格控制显得十分重要。绿色价格机制在中国办公家具企业中的构建,对于办公家具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这一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价格的绿色化是促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基本动力;第二,价格的绿色化可以合理配置原料等资源,并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价格的绿色化还能够加强企业的绿色形象建设,有利于办公家具企业对绿色壁垒的突破。

3.绿色分销策略。绿色营销渠道的畅通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办公家具企业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产销一体化的原则。(2)强调个性和共性的结合。(3)层次化和针对性。

4.绿色办公家具的传播策略。营销传播是吸引并促成潜在的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的过程。在营销过程的最后环节上,怎样顺利地传播绿色产品及其所包含的价值,成为决定整个绿色营销成败的关键步骤。绿色传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绿色营销的传播目标。(2)确定绿色营销传播所需资金。(3)识别和确认目标受众。(4)搜集和整理信息。(5)选择营销信息的传播方法。(6)营销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

参考文献: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8

关键词:绿色营销;市场;营销策略

一、绿色营销概述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以此为中心,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

二、绿色营销的迫切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开始觉醒,人们对市场营销有了初步的认识,提到市场营销,人们都不会感到很新鲜。现今超前消费的倡导和分期付款的实施,使购车也成为广大消费者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准的提高,将促使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的变化,也使得未来的市场营销将发生许多重大的变革。经营观念滞后,营销理念不明使得传统的营销方式在一定时期也将发生许多重大的改革。

此外,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汽车营销模式的建立还需从全局出发,社会和汽车厂商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所提出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三、绿色营销策略

1、收集绿色信息,定位于绿色市场

汽车厂商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收集各种绿色消费信息、绿色资源,调查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市场的动态发展,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战略决策,制定绿色发展计划,引进和开发绿色科技,对现有的企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造,为绿色生产经营做准备。

2、开发绿色产品,实行清洁生产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开发绿色产品。这就需要汽车厂商在生产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行的是一种清洁生产,使用清洁技术使各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技术、生产原料、制造过程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时,尽量降低产品包装或产品使用剩余物。

3、实行绿色营销组合

汽车经销商将绿色产品与绿色价格、绿色销售渠道、绿色促销相结合,实行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汽车经销商事先就考虑到绿色产品一定要高于传统产品价格,因为它含有绿色价值。消费者也普遍愿意为绿色产品多支付一定比例的价钱。各汽车制造商利用精心挑选有信誉、有良好公众形象,并利用各种促销手段,通过举办绿色产品展销会、洽谈会,扩大绿色产品的销售市场。

4、绿色产品定价

面对一个拥有绿色消费意识的市场,利用“绿色工艺”的有利条件,充分突出产品的鲜明特色,同时汽车厂商通过对市场的调查,采取相应的定价策略,以适应企业的营销目标。

5、绿色推广

通过绿色营销人员的绿色推广和营业推广,从销售现场到推销实地,直接向消费者宣传、推广产品绿色信息,讲解、示范,激励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6、选择绿色渠道

选择恰当的绿色渠道是拓展市场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创建产品销售中心,建立绿色产品营销点,建立对绿色产品有共识的商、批发商、零售商,设立绿色产品专柜,建立绿色流通网络,来拓展绿色经营。

总结发展绿色的经济,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需要绿色的生产环境和绿色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思想,树立和谐可持续的思想,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提高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绿色的产品、绿色的空间让我们的后代时刻拥抱绿色。

尽管绿色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延伸和扩展,,但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他与传统营销相比,无论是营销观念还是营销组合策略,都显示出自身独特的、崭新的内涵,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绿色营销必将成为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

参考文献: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9

年月清晨,风和日丽,光阳明媚。我们管理系专业的64位同学在张主任和廖主任等系领导的极力联系和带领下来到了市县镇的各个村进行了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半小时路途就到了达目的地,下车后受到了县领导助理,镇长,村委书记,等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还对当地的情况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县地处粤北部,市南端。是一个地广山多人少、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宜采的具开发性的山区县;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该县25℃以下可开发的坡地60万亩,特别是有众多海拔400-600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源、昼夜温差大,在这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该县人民开发山区资源,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加强品牌建设,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丰绿”牌蔬菜商标。该县先后被省批准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其中奶白菜、佛手瓜、四季肉豆角和尖椒四种蔬菜经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小正镇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是奶白菜。

短短的10实习生活中,让我感受到了很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这里也是我美丽的家乡。乡亲们都十分善良,勤劳、纯朴、真诚、到处充满了客家人好客的风俗。我们三三两两的分配到生活条件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各个村的农户家去,跟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受他们的艰辛,使我了解民情,对蔬菜知识有了一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感悟和深思。

二、采割:

在奶白菜在采割方面我觉得有些浪费,他们割菜时那些脱落的鲜嫩的绿叶片都是扔在田地里由它发霉,腐烂的。而不收集回来晒干、腌酸菜,喂鱼、喂牛猪牛等用。

三、包装和销售:

我认为在包装和销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打包装比较随意,而不分等级包装,把优品和次品分开。应充分的利用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设一个绿色食品包装厂,把蔬菜分好等级,打好小包装。最好有包装标志和统一规格,同时产品还要有质量标准认证。利用该县交通方便的优势(105国道纵贯县境,距广州150公里,距深圳180公里,其中小正镇就在国道旁边,离这从化广州一带最),可设立绿色食品专买市场,进行订单,再有目的的送货上门,而不要盲目性的大量的运往广州越秀市场、江南市场和东莞长坪,然后整车批发给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太单一化了,这样成品高费用大,可是在销售中价格又会低很多。

这里的绿色食品营销方式还是比较跟一般蔬菜营销方式没什么两样的,过于传统。可是当今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绿色食品最终面对的是消费者,他们都喜欢选择最好的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营销,推广绿色包装。“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绿色营销”则突出其消费过程的“绿色化”;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但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在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应用绿色营销来适应绿色需求,推广绿色消费,拓展市场空间已时不我待。因此应该大量投资在销售上,逐步的向绿色营销这条好的渠道发展。

四、信息传递:

由于这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令人值得深思的。虽然他们都会尽量的想点子,动脑筋,订了些南方农村农民报,看电视的农业新闻中得到一些的有用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渠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他们对市场需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告诉我,蔬菜价格有时候波动的很大,有时候本钱都挣不回来的,有一阵都没有心情去打理了。所以我觉得农业部门应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完整的市场农业信息,改变农民的农业信息弱势。这样绿色食品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快的提高。还有农村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更应该花多些心思把他们教育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绿色营销的总结篇10

黑龙江省2015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350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往年年底,黑龙江干部每每提及增粮之事,总是沾沾自喜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第一”“全国商品粮输出量第一”等。对此,黑龙江省向重产轻销等传统观念发起挑战,创新经济发展理念,重点推进绿色食品产业营销模式创新,向质量效益转型。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全省干部大会上曾举例说,同样一斤大豆,黑龙江农民赔本卖到了南方,而南方的企业把它加工成大豆卵磷脂等高附加值产品再卖回黑龙江。这一出一进,差价就可以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对此,全省迅速开展上百次对标找差距市场调研活动,促使各级干部增强服务客户意识、市场价值取向理念。

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府加大推进《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全省在创新绿色食品营销方面投入近5亿元,各级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推介黑龙江绿色食品。在香港的推介会上,一斤绿色大米卖到15元,而有机大米更是高达36元。过去以量取胜、以多为荣的旧观念,正不断被高品质、品牌化的新观念所替代。

黑龙江创新绿色食品营销一大亮点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省内知名品牌,推动绿色食品销售体系建设。北大荒、完达山、黑森等一批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正向叫好又叫座转型升级。

2015年,黑龙江省又以“地理标识保护”、“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可追溯体系”等方式,依法保护“五常大米”等上百个名优绿色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