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0:47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1

关键词: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十”报告指出,新型“四化”发展要与生态化发展相协调;绿色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的新型城镇发展道路。

一、绿色城镇化发展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绿色城镇化发展,绿色城镇化是城镇集约开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应在城镇化发展中贯穿绿色,集中体现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李明泽(2014)认为绿色城镇化将绿色与城镇发展相统一,在基于生态平衡下协调资源环境经济,以科技创新力为支撑,走清洁、绿色、环保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1]。邱江(2013)认为绿色城镇化是指城镇发展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城镇经济发展与资源供应与生态环境协调,具有生态的可持续性、人的文明性、发展健康性等特征的发展模式与路径[2]。

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特征表现在生态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健康方面。生态发展特征是以生态文明为理念趋向,利用多样化手段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促进城镇化中各方面协调,最终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黄安胜(2013)认为在城镇化发展中经济发展是主要任务,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发展生态生产力,实现人口适度增加,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经济,优化生产和生活环境[3]。汪成(2014)认为绿色城镇化发展必须以生态为本,做到绿色化、生态化,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以发展生态优先为原则的绿色经济建设为中心[4]。以人为本特征是绿色城镇化的最基本内容,即让城镇化惠及所有人,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高红贵(2013)认为绿色城镇化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是人的城镇化,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提高个人素质与生活质量,全面共享城镇化的成果[5]。和谐健康特征是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和谐健康发展,并为人们提供和谐、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5]。沈清基、顾贤荣(2013)认为健康性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谐性是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结果,绿色城镇化发展要为城市及周边地区、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人与其他生物等创造共生共存的和谐环境和机制[6]。

二、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

国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侧重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性、新型城镇化人文环境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生态城镇化等方面。绿色城镇化是新的城镇发展趋向,与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与方向一致,是必需的发展道路,因此,围绕绿色城镇化发展基本特征进一步研究绿色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生态发展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

围绕生态发展特征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表现是:发展生态生产力和产业绿色化发展,绿色城镇化要实现发展就需要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发展生态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黄安胜(2013)认为要实现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以生态生产力为带动,重点发展现代工业、服务业、农业、绿色建筑业等关键性产业,利用生态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循环转型,发展新型产业,促进产业和经济向城镇集聚,带动人口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吸引优质劳动者向城镇聚集,提高土地利用率[3]。沈清基(2013)认为绿色城镇化发展应符合生态发展规律,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兼顾宏观与微观发展,充分利用资源环境,通过循环可再生发展提高生态环境发展质量,通过节约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补偿,不超过资源环境的承载力[6]。张百霞、康爱荣等(2015)指出要在城镇化发展中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以生态文明思维指导城镇化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打造双赢的城镇产业支撑体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7]。孙久文、闫吴生(2015)通过对城镇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研究指出城镇化发展是产业推动的结果,绿色城镇化要以绿色产业化为基础,要注重在城镇化发展中产业体系、城镇体系、产业结构和产业创新的发展,依据城镇的实际要素禀赋与优势条件,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体系,以新兴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8]。蔡梦晗、李江涛(2015)认为在绿色城镇化中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建以循环经济为导向的产业族群,实现产业集中化、大型化与基地化,带动产业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污染排放[9]。

(二)围绕以人为本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

绿色城镇化必须坚持民本原则,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发展民生导向性的新型绿色城镇化发展,体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城人融合”,围绕以人为本特征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色化,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方面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城市垃圾污染、城市建筑、公共教育方面绿色化发展。岳文海(2013)认为要走民生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农民工创业就业,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城乡社保制度障碍,推进城乡社保制度的整合与衔接,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发展;加强供水、供热、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道路体系,推行绿色公共交通的发展,完善垃圾收集收运体系,共享绿色城镇化发展成果[10]。罗勇(2014)认为绿色城镇化发展应该回馈于民生领域,全方位发展社会功能,增加绿色发展底气,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设施的均等化,鼓励与支持绿色就业[11]。叶连松(2012)认为应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升城镇建筑绿色化,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保健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质,铸造城市文化品牌,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和城市文明程度,还要注重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参与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善交通出行,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使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共享绿色化发展成果[12]。田文富(2015)认为人的城镇化是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要想实现绿色城镇化发展就要科学有序推进人口城镇化,推进农转市进程,通过城乡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使发展成果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水平,充分考虑城镇居民的精神需求与审美追求,彰显城镇的人文关怀,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城镇,满足人们精神的高级需求[13]。

(三)围绕和谐健康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

围绕和谐健康特征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和谐性,绿色城镇化既要实现城镇的绿色发展又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绿色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还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健康发展。田文富(2015)认为要实现和谐健康的绿色城镇化发展,要创新规划理念,把尊重自然与绿色低碳融入城市规划中,科学定位,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构建空间结构,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城镇统筹的结合点,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现代城镇体系[14]。蔡梦晗、李江涛(2015)认为强化规划管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是推进绿色城镇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生态智慧规划,选择与城镇要素禀赋相适宜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发展体系,促进各区域可持续发展[10]。张波(2015)指出绿色城镇化要实现城镇体系与自然生态和谐,两者同相适应,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实现城镇与农村发展的和谐,绿色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互为依托、不可分离的,城镇化发展必须保持和提升农村发展;实现城镇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城镇化建设要融入自然环境[14]。曹方超(2015)认为绿色城镇化发展要实现绿色与城镇开发相协调,以绿色空间为核心进行建设,要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15]。饶毅(2015)通过绿色城镇化发展研究指出要实现和谐健康的绿色城市化建设就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融合,注重和谐发展,在总体规划基础上挖掘中小城镇发展潜力,优化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16]。

三、结束语

绿色城镇化发展是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绿色城镇化发展应以生态文明为统领,以建设生态、低碳、智能、和谐的特色绿色城镇化为目标,充分发挥绿色城镇化生态发展、以人为本和和谐健康的特征,并围绕其发展特征下呈现出多方面绿色化发展,具体表现在生态生产力、绿色产业、创业就业绿色化、社会保障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空间布局和谐性等方面,实现绿色城镇化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前中国整体经济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泽.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研究――以中证绿色城镇化指数为视角[J].社科纵横,2014,(11):49-51.

[2]邱江.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探讨[J].商界论坛,2013(13):260.

[3]黄安胜.基于“两型社会”的城镇化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高红贵,汪成.生态文明绿色村庄进程中的困境及对策[J].统计与角色,2014(24):64-66.

[5]高红贵,汪成.略论生态文明的绿色城镇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5.

[6]沈清基,顾贤荣.绿色城镇化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思考[J].建设科技,2013.

[7]张百霞等.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北新型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5(3):11-14.

[8]孙久文,闫吴生.城镇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5(6):24-26.

[9]蔡梦晗等.“十三五”推进绿色城镇化亟待完善五大支撑点[n].2015(5):1-2.

[10]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1]罗勇.城镇化的绿色路径与生态指向[J].辽宁大学学报,2014(6):84-89.

[12]叶连松.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趋势[J].环渤海经济t望,2012(1):3-13.

[13]田文富.马克思城市观视野下“多维融合”绿色人本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5(3):288-297.

[14]张波.绿色――坚守城镇化的命脉[J].城乡建设,2015.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特征;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讲究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下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环保型建筑工业的日益发展,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效益,促进环境的改善。

1.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没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没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薰浩.绿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4]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36)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低碳”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的

关键词。本文阐述了在低碳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的税收发展问题,也提出了我国建设绿色税收制度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税;绿色税收制度;启示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和税收

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这个说法在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UKGovernment,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中首次被提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低碳经济这一理念始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随着实践的进展,国际上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研究也愈发深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三大特征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环境发展模式。

当今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以高度工业化为重要标志的现代经济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为严峻的是,其对人类的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一些企业不惜以浪费资源和损害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和盲目的发展生产,政府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税收作为对市场经济活动施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施展空间的有效的调节经济调节措施和调节手段。

二、我国目前绿色税收的现状

(一)国内学者关于绿色税制的研究概述

中国在环境税方面的立法非常薄弱,在环保方面采取的税收措施很少。中国目前尚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我国的绿色环境税制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早提出的是“排污费”这一概念。在早起阶段,我国对于绿色税收的研究文献很少。即使是出现在杂志报刊上的研究文献也多以介绍国外绿色税收的概况为主。

直到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于绿色税收的研究开始大幅增加。虽然我国绿色税收研究时间较短,发展较为薄弱,但还是在短短十来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通过了解,我国针对绿色税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绿色税收的比较、我国征收绿色税收的理论基础以及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一些构想。于1996年在《环境保护》中发表的《发达国家环境能源特征与我国征收碳税的可能性》中深入探讨了绿色税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程度。于2006年发表的《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绿色税收体系》中则明确的提出了我国应当在完善资源税、流转税的基础上开展绿色环境税的征收。

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环境税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绿色税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目前国内绿色税收相关的税收概况及其缺陷

1.资源税

资源税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为了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而征收的一种税。目前我国的资源税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煤炭、石油等重工业用到的碳排放量较高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其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一,在课税对象的范围太狭小,对于海洋、森林等更多的自然资源没有制定相关的税;第二,资源税在征收额度上并没有高于普通税种表现,因此对于促使企业节约资源并没有起到足够的牵制作用。

2.消费税

消费税是我国推行的一种在商品流转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商品增收消费税的税种。主要的征税对象是汽车、摩托、游艇、烟酒等消费品。消费税的税额一般较高,体现出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意图。但是消费税存在的缺陷也很明显:课税范围较窄,一些容易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商品如电池、氟利昂并没有列出征税的范围。

3.车船费

我国目前的车船税主要包括对于车船的使用税以及车船的牌照税。车船的动力来源于化石燃料,易于产生温室气体。征收车船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问题在于车船税的征收标准是针对车船的吨位数或者固定的税额,而与环境关联最明显的使用度却不在征收标准当中。

4.车辆购置税

国家鼓励购买小排量的车辆,对于小排量车辆的购买设置较低的税,而对大排量的车辆设置较高的税款。这种措施很有效的控制住车辆废弃的排放,但对于环境保护而言却不是直接的作用。

5.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是针对在我国缴纳增值税、所得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费用。在某种层面上具有绿色税收的理念。但起作用有限。

除了以上5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与绿色税收有关的税种之外,我国还有一些如土地使用税等一些具有保护环境作用的税种。总的来说,虽然我国目前尚且没有统一、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但是在环境保护和绿色税收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三、国外目前绿色税收的现状

(一)国外学者关于环境税制的研究历程

国外的绿色税收理念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庇谷提出的环境外部性理论。经过国外经济学家和环境学家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国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征了排污税和费。初步形成了国外绿色税收体系的基础。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低碳经济在国外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生态税、绿色环境保护税等一系列税。这形成了现金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绿色税收体制的核心。

目前国外的绿色税收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税的设计与实施、环境税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国外绿色税收体系的研究相比较与中国而言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国外现在部分国家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绿色税收体系。其中以瑞典、荷兰、美国和日本的绿色税收体系为主要代表。他们提出了能源税和环境税这样的独立性绿色税种。国外的绿色税种相对于中国而言具有独立性强,概念清晰以及课税范围广的优势。

(二)国外现行的绿色税收制度

1.能源税

以丹麦、荷兰为代表的绿色税收制度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而言,能源税是较早开始实行的一种绿色税种。其主要是针对矿物燃料和电等能源征收税款。尤其是丹麦更是率先提出了独立的碳税。与我国的资源税相比,国外的能源税在征收对象的范围上更加广泛。能够更加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环境税

这一税种主要是针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征收税款。在生产和生活中,涉及到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活环境污染就会征收环境税。其中对于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生产工业会征收高额的二氧化碳排放税。

3.税收优惠

相对于以上两种具有鲜明的绿色税收特征的税种而言,税收优惠更像是绿色税收体系中的机制调节者。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为追求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的竞争力纷纷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国家和政府通过税收的手段促进鼓励企业加快向地毯经济转型的步伐。

通过对企业购买节能减排的设备和产品给予减税政策,对于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相关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所得税的税收减免以及节能减排设备抵减税款等手段和措施起到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作用。这一措施对于绿色税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特点

把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研究发展历程以及国外现行的绿色税收制度的情况与我国的相关绿色税收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的绿色税收具有以下的特点:

1.征税范围广

我国的绿色税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一些与绿色税收相关的税种还比较狭窄,征税的范围有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起到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相反,国外的绿色税收具有广泛的征税对象,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上能起到更加全面的促进作用。

2.环境税收、能源税等绿色税收在整个税收制度中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资料得知,我国的资源税等一些与绿色税相关的税收在整个税收体系中占有的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发达国家的环境税在税收中占有的比例平均水平达到了8%。占GDp的比例在3%到5%不等。环境税在整个税收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更有利于绿色税收制度的发展。

四、国外绿色税收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和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研究历程和目前的绿色税收状况经行了初步的阐述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绿色税收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税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更好建设我国绿色税收制度需要借鉴一下国外先进的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1.完善现有的绿色税种

我国目前已经设有的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以及城市建设维护税等税种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现阶段的绿色税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些税种的自身都存在局限性,征收范围狭窄,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起到的促进作用有限,故而我国第一步就需要完善目前现有的绿色税种。

2.建设单独的环境税种

结合国外绿色税收制度建立的过程来看,无不是先是在适当的时机推行独立的环境税这一绿色税种,我国虽然存在一些与绿色税收相关的税种,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绿色税种存在的税却是没有。因此,要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首先就需要开设环境税。

3.尽快建立起绿色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

国家和政府需要尽快的建立起绿色税收制度,出台相关的准则和规范。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遵循环境保护原则提供统一的指导。先要确立绿色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然后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横看国外那些绿色税收制度建设较好的国家无不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4.政府要发挥监督者的角色

在绿色税收推行期间,政府要发挥监督者的角色,监督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监督企业绿色税的认缴。只有让绿色税收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制性,才能保证其平稳的发展。

五、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绿色税收尽管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我国要在不断埋头建设自身的同时借鉴国外绿色税收制度的成功经验,更好的建设适合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

参考文献:

[1]葛察忠.中国环境税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环境科学,2001,(8).

[2]王金南.中国的税收与环境[J].实践与展望,1994:72~74.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4

[关键词]城市绿道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5-0129-01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化水平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城市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过分重视经济和政治效益而忽略了“城市特色”,导致城市出现假特色、无特色或特色混乱的现象,可以说是“千城一面”。未来三十到五十年依然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应该抓住这次历史机遇,结合城市全面转型建设,努力构建城市绿道网络系统,以城市绿道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1城市绿道的概念

绿道(greenway)一词在1987年首次被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官方认可,将其定义为提供人们接近居住地的开放空间,连接乡村和城市空间并将其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绿道及其规划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可被划分为“区域-城市-场所”三个层面。其中在城市层面,绿道是城市绿地的重要形态模型。“绿道”内涵很广,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特尔、罗伯特、杰克?埃亨等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根据各位学者理解,在结合绿道能够对城市环境产生的意义以及城市本身对绿道的诉求,笔者认为应该将城市绿道理解为,在一个特定的城市空间环境中,把各类自然或人工要素串联起来进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绿色廊道网络。这个多功能绿色廊道网络对城市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城市特色的内涵

所谓特色,就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具体到城市特色而言,就是指这个城市所体现出的独特的风格形态,这种独特的风格形态是城市物质特征、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的综合的集中的体现和反映,当然同时也是为广大市民所认同的。既然是特色,那就一定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同时城市是一个整体的空间,而且这个整体空间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类的建设,所以城市特色的特点还有整体性、时空特征和主客观两面性。笔者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两面性,客观上,城市的特色需要有一定的载体,这种载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主观上,城市的特色必须是能够被感知的,是具象的而非抽象的。城市特色的前提是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的前提下,城市人文活动所反映出的地方气质是城市物质空间所体现的形象特征以及这种形象美。总之,构成城市特色的基础就是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

3以城市绿道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从城市特色的含义我们可以知道,它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方面是显性的物质要素,即城市的自然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的人文要素,即城市的人文、历史、传统等。因此,想要塑造城市的特色,在规划城市绿道的过程中,就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辅以必要的人工开发,以城市绿道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3.1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自然与城市相依共生,塑造城市特色必须以城市自然环境为依托。在科学组织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城市特色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措施。因此,在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中,应该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同时人工与自然环境应该合理搭配和谐共处,从而打造一个城市的特色。所以,在城市绿道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抓住自然环境的特色,充分发挥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势,在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开发和创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整个城市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城市绿道规划要根据城市不同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江、河、海、山、湖泊等自然资源,要让这些自然资源从城市的背面走向城市的正面,将这些自然资源与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结合形成体系,使之成为城市形态的“骨架”、城市的绿色走廊和市民的共享场所。

3.2以人文环境为背景

在过去的一段时里,城市的发展偏重经济和政治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但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需要经济更需要文化,文化的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城市经济高速发展,那么,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一个城市的文化形态,保存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营造适合本城市特色的文化特征,无疑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资产,实质上就是保护城市的地方特色、场所精神和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产与现代城市环境相结合不但能构筑城市亮丽的风景,而且能够发挥出文化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效益,进而实现一种城市双赢。不同空间位置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差别,它们之间风格各异,特色分明。保护城市文化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保护城市人文精神、注重历史文态保护、注重建筑、街道、绿色文化。城市形态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历史发展的文化积淀,同时结合城市发展本身的需要,最后经过形式艺术处理而形成的。实际上,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功实践就是注重城市的文化建设,以城市浓郁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凝聚城市居民,从而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一定要注入城市的文化内涵,塑造城市个性特色。

3.3以人工环境为切点

从本质上说,城市的人工环境必须能够体现和发展城市的文化特色。同时城市的建筑物、市民的行为又反作用于城市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规划和建设好城市的人工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城市文化有着紧密的的联系。城市人工环境能够传承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得以发展。

综上所诉,塑造城市特色就必须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要注重传承当地地的历史文化。在城市绿道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结合其历史文化遗产,在绿道系统设计中提倡生态设计,最终串联起这个城市的绿脉、文脉,进而形成一个强大的绿色文化系统,以这个绿色文化系统激发和推动这个城市的文化生产力。总之就是以城市绿道系统塑造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方睿.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特色与风貌的塑造[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6,14(3):40-43.

[2]周年兴等.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5

关键词:Vi;色彩情感;地域性;时代感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形象识别设计即Vi设计对企业的形象树立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Vi设计是以单纯化的图案来表现意义的符号体系,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形象这种非可视的内容转化为视觉识别符号,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现代主义Vi设计是以标志设计、标准字的设计、标准色的设计以及辅助图像的设计这四个方面构成,核心是企业的标志设计。标志是一种包含特殊含义的图形,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达到的标准都要有形有色有含义。但对于受众而言,看到一个图形,最先接受的信息是图形的色彩信息。由此可见,色彩在Vi设计中的地位非同小可。在Vi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借助于形式来表达设计者独特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企业自身的特色。色彩也是一种载体,在帮助形式去传递信息的时候,其本身也是具有独特的识别性,使企业形象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色彩总是能在图形设计中先声夺人,由此让我们来讨论色彩在Vi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Vi设计中的色彩情感

毕加索说:“色彩和形式一样,与我们的感情形影不离。”色彩是最富有表情作用的艺术语言,它能引起受众不同的感觉和联想,产生不同的情感。色彩可以说是最能让艺术家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它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愤怒、绝望等各种情感变化。不同的色彩语言,会唤起不同的情感应者,其中包容着个人富于自由的审美情趣和爱好。马克思曾把“色彩的感觉”视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人对于相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和反应,视觉的感知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色彩也是这样,它通过眼睛,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色彩能给人带来各种想象、联想和印象与回忆。色彩在人的心理活动是有生命的,是无声的音乐,是视觉传达中的特殊语言。色彩疗法专家,苏兹•奇阿查瑞详细地说明了情感与特定色相之间的关系。例如:红色能让人感到活力、力量、温暖、坚持。粉色能让人联想到冷静、关怀、善意。黄色能让人感到快乐、乐观;青绿色能让人感到思维镇定、集中、自信;蓝色能让人感到和平、宽广、希望和忠诚。这种由色彩刺激而使人联想到与该颜色有关的事物的现象,在色彩心理学上称为色彩联想。色彩的联想与人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色彩联想既受到观察色彩人的经验、记忆、知识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民族、年龄、性别有关,还要涉及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修养、职业和嗜好等方面因素。色彩联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色彩联想也有相当大的共同性。利用色彩联系能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理念、产品、服务产生印象与共鸣,在识别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区分与强调企业形象的差异与个性。

二、Vi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地域性

由于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宗教、传统习惯等差异,色彩的象征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在Vi设计中,了解和研究色彩在不同地域的象征意义,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是非常有帮助的。设计师在Vi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力,将所希望表达的色彩语言和视觉信息准确地传递给人们,使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内含更为合理地展现。在不同的地区,相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古代中国,黄色象征权力和高贵,最明亮的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彩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罗马,黄色也是作为帝王的颜色而受到尊重;在马来西亚、苏丹等国家黄色是王室家族色彩;黄色又是佛教的象征色,有一种超脱的情味。然而黄色在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国家中,由于黄色是叛徒犹大的衣服色彩而被认为是卑劣的象征;在南美洲的巴西,黄色是表示绝望的颜色,在伊斯兰教中,黄色是死神的象征;在中国和日本,黄色还表达一种不成熟的意思,如称还未成年的女孩为“黄毛丫头”,日本的新生婴儿衣服使用黄色。黄色在交通信号中为停止行驶的信号,是安全的象征。绿色,在宇宙中是植物、树林和湖泊的色彩。在大自然的色彩中绿色约占50%,人的眼睛最适于绿色光。绿色是生命之色,是自然和生命力的象征,绿色充满青春的活力。绿色还表达和平、安全和环保等意念。例如,世界性的“绿色和平组织”,交通安全信号的“绿灯”表达可以畅通行驶,无公害的环保类食品称为“绿色食品”。在印度,绿色象征和平与希望;在伊斯兰教国家中,由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因素,在茫茫的沙漠中看到绿色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绿色是最受欢迎的色彩。埃及把绿色作为国家颜色。正是因为这一点,可口可乐公司在进入中东地区的国家时将其标准色修改成了绿色。但在欧美西方国家,绿色含有嫉妒的意思。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色彩,是星空万里、广阔无际宇宙的象征色。蓝色含有神秘感,还意味着幸福和希望。在基督教中,还把蓝色作为到达天国的象征色彩。在葡萄牙君主时代,蓝色和白色一起象征着君主国王;在瑞典,蓝色和黄色代表国家,在古代中国蓝色象征东方。由此可见,当设计师进行设计前,对其国家或者本国的地区差异的深入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设计是情报的建筑,当设计师在掌握大量的设计对象的信息时,才能够量体裁衣,作出更精确的合适的设计作品来。

三、Vi设计的色彩要具有时代感

在视觉传达环境中,基于人对色彩的生理机制、生活经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色彩象征能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理念、产品、服务产生印象与共鸣,在识别系统中能够有效地区分与强调企业形象的差异与个性。作为一个设计作品而言,作品的色彩应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性,这样不仅仅能体现企业的活力,而且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给受众以美的感受。有时候大胆的用色,更能突出企业的个性和朝气。醒目而富有现代气息的标志色彩,能够给人以享受,容易被人们识别记忆,从而能更好地起到宣传作用。例如许多传媒的Vi设计,其标准彩丰富而鲜艳,运用多种色彩的搭配,更能体现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精彩。所以,设计师们在用色时也需要能突破自我,冲破传统用色的束缚,设计出更富时代感和潮流感的作品。

总之,在Vi设计中,设计者要对设计作品中的色彩进行理性分析,以符合国家地区的民族习惯、符合人们对于色彩的正常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应注意色彩的发展流行状态,从而设计出不仅能让企业满意并且更具人文关怀和时代感的Vi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陈澜.插图的世界[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08月

[2]云双庆编著.Ci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5月

[3]周钧.色彩设计与色彩心理[J].江苏纺织,2009年3月

[4]/kns50/scdbsearch/cdbindex.aspx2010.9.6

[5]刘少辉,王长征编著.标志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6

一、色彩的味觉联想和内涵

色彩引起的感觉,有冷暖感、重量感、距离感、运动感、胀缩感。味感是其中的一种色彩与味的联觉作用,在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中认为青色的相应味觉是酸味,赤是苦味,黄是甘味,白是辣味,黑是咸味。现代心理学家也做了广泛的调查试验,如美国一家色彩研究所的实验报告是:将同样浓度的咖啡分盛在红、黄、绿3种颜色的玻璃杯中,人们品尝后报告的味觉印象是,黄杯中的味淡,绿杯中的味酸,红杯中的味美而浓。由此可以看出,色彩对味觉作用是重要因素,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这一种色彩就一定代表着某种味觉,但是大量生活经验的积累,又使人们对很多具体食品的色彩与味觉联系起来形成了带有共性的认识。再加上有些色彩又注入社会因素,具有某些象征意义,也形成特定的本质含义。

1.红色:红色通常被称为火色,它色性最暖,容易使人产生热烈兴奋的感觉,是与味觉极为密切的颜色。红色系列的冷菜原料有很多,如:熟火腿、盐水大虾、香肠、红枣、番茄、胡萝卜、红辣椒等。它们使人感觉到鲜明浓厚的香醇、甜美、温蕴、成熟、有营养够刺激的。红色是我国民间婚姻喜事、寿辰、重大节日等喜庆场面的代表色,象征着幸福、喜庆吉祥、友谊真诚。

2.黄色:黄色光度很高,色性变暖具有光明、高贵豪华、神秘超然的意味。黄色系列的冷菜原料有:熟鲍鱼、蛋黄糕、各种油炸品、嫩姜、菠萝、老南瓜等。它们给人以明快清新、甘美、香酥、娇嫩的感觉。在我国象征着富贵华丽。

3.绿色:绿色是生命色,是大自然的主宰色。自古以来,人类便生活并渴求永远生活在绿色的怀抱中。在绿色食品当中有的呈嫩绿色,有的呈浓绿色,有的呈葱绿色,有的呈青竹色,还有的呈墨绿色、橄榄绿等。如:香菜、青菜松、熟嫩豌豆苗、黄瓜等。它们给人以清鲜爽口、淡雅平和的感觉。特别在炎热的夏季能给人凉爽,解心中烦躁闷塞。错杂在暖色浓厚、油腻的菜肴中,给人以清爽、醒目、宁静、舒坦的感觉。绿色象征着春天、新生、青春、希望、茂盛,它和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对于绿色的认识与感觉也是尤为深刻的。

4.紫色:紫色中既含青色又含红色,因而具有双重性格,用之不当,令人忧郁,厌烦不安,损害味感;用之恰当,使人有幽雅脱俗,神圣之感,增益于味觉。其系列的原料有:紫茄子、紫包菜、紫菜、紫葡萄等。紫色夹于他色之中,色彩效果尤佳,如紫菜蛋卷。用紫葡萄作“硕果累累”冷盘造型的构成部分,有自然果味的体验和妙趣天成的感觉。

5.褐色:又称茶色、咖啡色,其冷菜原料有:酱牛肉、卤香菇、拌石花菜。褐色给人以浓郁、芬芳、香酥的味感。褐色象征着温暖、朴实、庄重、刚劲、健康。

6.白色:白色是极色之一,它属于明、阳、近、轻的极端色。其冷菜的原料有:蛋白糕、熟净鱼肉、豆腐、白木耳、茭白、猪里脊肉等。白色给人的味感大多是清鲜、明快、本味突出,清洁卫生是白色类冷菜留给人的特别印象。它象征着光明、纯洁、高雅、脱俗。

7.黑色:它是白色相对的极色,属于冷、阴、暗、远、重的极端。黑色多被看作消极色,代表着悲哀、不幸、阴郁、恐怖的意义。其冷菜的原料有:黑木耳、松花蛋、海带、冬菇、水发海参等。黑色的味觉有味浓、干香、耐寻味的特点。在生活中象征着健康、庄重、坚实、刚毅,所以在冷盘色彩应用中是一种很可贵的色彩,使用得当效果极佳。

二、冷盘造型的色彩应用――色彩组合

冷盘造型色彩是烹饪师根据外界所获得的丰富深刻的感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激情熔铸一起,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的手法,根据冷盘造型制作的实际需要,将各种原料固有的色相进行优化组合。正如罗丹所言:“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不美的组合”,使色彩及其被赋予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更为理想的食赏两利的效果。

1.对比色的组合:对比色、花色是由两种或多种色彩因色相不同而产生的色彩对比现象,对比色运用得当,能以其鲜明的对照、浓郁的气氛、强烈的刺激赋予冷盘造型独特的效果。艺术冷盘多数采用对比色的艺术效果,如:彩蝶恋花、龙凤呈祥等。在冷盘某一部位的对比色中,运用得好能给人以亮丽的色彩效果,如动物的眼睛,多用黑白对比;花卉的花蕊,多用红、黄、白,给人以清晰醒目之感。

2.同一色组合:又称顺色与调和色,它是将色彩、相同、相近的原料组合在一起。调和色在某种属性方面具有较强的共同因素。组合恰当具有素雅简朴、柔和统一协调的效果。如:春笋在拼摆一些动物时,色彩比较协调,具有浑厚古朴、雄伟、凝练的感觉。又如:长城、雄鹰类动物造型,所用原料的色彩就是相近的。

三、冷盘造型色彩组合的特点

色彩的组合虽然只有前面两大类,但现实的运用中,原料能千变万化,使冷盘的造型有百菜百格的效果。

1.实用性:这是冷盘不可改变的根本特征。在服从和服务于实用的前提下,冷盘造型应该使色彩的感情象征意义和实用意义紧密结合起来,取得高度统一的效果。所以在实际运用时不能以牺牲原料的品质特性、美味为代价,不能损害人的健康,如滥用人工合成色素,即使是最美艳的色彩,也会令人不舒服。

2.抽象性:冷盘造型的色彩不是对自然物的写实和逼真,也不是以自然色彩的美为满足,而是一种抽象化、理想化的表现。在自然界中的荷叶是绿的,而冷盘“荷叶”却是五颜六色的,它化单调贫乏为生动活泼,丰富色彩。自然界中许多禽鸟、蝴蝶的色彩纷繁,而冷盘中它们的色彩却化繁为简了,特征也突出了。当然,抽象性不是随意性,而是以自然色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以对理想色彩效果的向往为依据,通过合理大胆夸张,创造出更富有张力的理想化色彩。

3.本色性:冷盘造型色彩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料本身的固有色彩,获得设计思想与材料特性的高度统一,由材料得到设计的启发,由设计而使材料的美感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相得益彰。很多冷盘原料色彩本来就有天然美,如:红色的火腿、碧绿的西芹、黄色的蛋黄糕、洁白的鱼片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尽量发挥它们各自的美感特征,结合其质感恰到好处地扬长避短,以显“巧夺天工”之美。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7

一、颜色词与情感情绪

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能使人产生各种感觉,并可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起人的心境发生变化。颜色词作为颜色的记录符号,同样可以使人们产生许多联想意义,也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有一些颜色词与心境的变化相匹配。

绿色象征和平、生机、青春与希望。绿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生机盎然和恬静和谐,因此,现代汉语中大量关于绿的派生词与此有关。如“绿油油”“绿荫”“绿意”“绿洲”“绿色食品”等等。古人也用绿色来比喻青春韶光,如“红男绿女”,用绿字来形容年轻美貌的女子;“绿窗”来指代年轻女子的闺房。在英语词汇中,绿色(green)也与大自然紧密联系,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如greenfingers(园艺才能),greenhouse(暖房),livetoagreenoldage(老当益壮),greenpower(强大的力量),greenrevolution(农业改革),keepaperson’smemorygreen(使记忆不忘),inagreen(血气方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象征沮丧、悲哀。今天,在中国人的葬礼上,死者的亲朋好友通常还臂挽黑纱,胸襟上别着白色的小花,以此来表达对死去亲人的哀悼和敬意。由此可见,中国人在相当多的场合表现出对黑色的厌恶甚至畏惧,以至避讳它们。而在英语词汇中,黑色除象征邪恶、不祥之外,同时也象征着庄重、尊严和尊贵,“blacksuit”和“blackdress”是西方人最崇尚的传统服装。在庄重场合,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着黑色,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礼服,以显示尊严和肃穆。在酒店餐饮服务业中,黑色西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着装。“Black—ball”是盛装舞会,有别于穿着随意的“Disco”舞会。

蓝色给人一种宁静纯净的感觉。蓝色在中国文化中没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一般由此联想到大海或天空。相对来说,蓝色(blue)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要丰富得多。首先,它代表忧郁、黯淡和沮丧。如inabluemood(情绪低落),blueevils(绝望),lookblue或blueinaface(面有忧色),singtheblues(忧郁、沮丧不乐),abluemonday(不快乐的星期一,因刚度过周末不得不开始工作或学习而得名)。

灰色(grey)在中西文化中都包含着阴郁、暗淡和低落的寓意。比如“灰色收入”“灰色地带”。Helooksgreyandtired.(他看上去又累又憔悴。)theprospectofthemarketisgrey.(市场的前景很暗淡。)

颜色词与人的心态和行为有关联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心理学家认为,色彩对人的视觉影响很大,人的许多行为都会受到色彩的影响。这也可能是不同地域、不同国度和民族以及不同性格的人对一些颜色具有共同感觉体验和不同情感寄托的原因。

二、民族心理上的差异

中西方人们的心理因素及看待问题的方式,又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在英汉民族中,不同的颜色词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种物质的客观表象。英语说“blacktea”,汉语说“红茶”。为什么同样的一种茶被描述成了不同的颜色?是因为英国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称其为“黑”,而中国人却着眼于茶水的颜色,称其为“红”,这是由于两民族之间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似矛盾的东西,其实并不矛盾。我们都知道英语中blackandwhite的意思是白纸黑字。白色代表着轻的颜色,而黑色是代表重的颜色。中国人喜欢将轻的放在前面,重的放在后面,成正三角模式,稳当、踏实。而英国人则喜欢重的放在前面,轻的放在后面,成倒三角模式。再如“yellow”黄色一词,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法定的尊色,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宋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云:“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黄色乃是“帝王之色”是古老中国的象征。具有这种文化心理的汉族人便很难想象,在英语文化里,黄色往往有忧郁、病态、令人讨厌、胆小的涵义。如:yellow-bellied(贬)/胆怯的;ayellowstreak/生性怯懦;yellowcard(足球等运动中的黄牌.黄卡由裁判员出示,用以向某运动员提出警告);theyellowpress(贬)/低级报刊(故作耸人听闻的必报道以哗众取宠的报纸)等等。

三、生活习俗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崇尚“purple”紫色,古希腊、古罗马皇帝、执政官以及将军都身着紫色,紫色象征着显贵和尊严,象征着王位和王权,紫袍加身意味着上升到显赫的地位。而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地位显赫者所穿的是黄袍,它是帝王君主的象征。同时习俗也是影响服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常识是热天穿白色或淡色服装以反射阳光,冷天穿深色吸收热量。各国人穿衣有各自的喜好与习俗,如在中国夏天一般穿白色或淡色的衣服,黑色很少人穿。英国约克市的女子穿不同颜色的紧身衣向求婚男子示意;黄色表示有一半希望,绿色表同意,红色表不同意。又如,我们中国人习惯用“米”色来描写淡黄色,皆因米是我们的主食,而英国人则以cream(奶油色)及butter-yellow(黄油色)来表示。这是由于汉英民族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8

一、绿色采购的特征

绿色采购除了具有一般采购所具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学科交叉性、多目标性、多层次性、时域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1)学科交叉性特征。绿色采购是采购学结合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学而提出的采购理念。由于采购活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在研究采购活动时要考虑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又由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生态系统也必然会对经济系统的子系统――采购系统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必须结合环境科学、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决策,这也正是绿色采购研究方法复杂、研究内容广泛的原因所在。

(2)多目标性特征。绿色采购的多目标性特征体现在采购活动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注重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四个目标的统一。系统论告诉我们,绿色采购的多目标之间通常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一个目标的增长通常以另一个或几个目标的下降为代价。因此,如何取得多目标之间的平衡,是绿色采购理论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来看,生态效益目标是前三个目标的保证。

(3)时域性和地域性特征。时域性指的是绿色采购活动贯穿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采取的物流手段到采购程序的确定、购后服务以及报废产品的回购等全部过程。地域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采购活动早已突破地域限制,呈现跨地域、跨国界的发展趋势,相应地,对物流采购活动的管理也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二是指绿色采购的实施需要采购业务管理机构、采购机构、供应商的共同参与和响应。

二、推行绿色采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推行绿色采购的必要性

(1)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党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总目标。“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和谐体系,包括大自然本身的和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和大自然等各个子系统内部的有序和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配套,使之共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和谐”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调和建设重点。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采购活动又是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采购的物资、工程和服务与其活动的环境有直接的联系,推行绿色采购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2)顺应世界各国政府及采购发展趋势的需要。我国政府在《政府采购法》、《节能产品采购规定》、《环境质量保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对采购活动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本早在1994年就实行绿色采购活动计划,并于2000年颁布了《绿色采购法》;美国《政府采购法》第23章专门就采购环保产品和服务作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详细的绿色采购计划。美国国防部于2004年9月出台了绿色采购的相关政策,把“100%采购到绿色产品和服务”作为采购的最终目标。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就购买绿色产品做出了明确规定。推行绿色采购已成为必然趋势。

2、推行绿色采购的可行性

(1)国家采购法规的完善、采购规章制度的健全,为推行绿色采购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其中首要的就是保护环境的目标。政府采购应当优先采购高科技和环保产品,促进环保企业的发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采购也符合国际法和wto规则。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的声明中也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目前这份声明内容已被各国政府视为实施绿色采购的重要依据。

(2)绿色供应商的增多,为推行绿色采购奠定了市场基础。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产品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国家法规环保节能法制的日益完备,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绿色供应商会越来越多,为推行绿色采购奠定了市场基础。

(3)政府绿色采购取得的成果,为推行绿色采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自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就着手探索新的采购理念,特别是2003年《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对绿色采购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据资料显示,政府采购已取得的经验有:立法先行,以法律促进和规范绿色采购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绿色采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政府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收费政策、规定供应商回收利用负责制等;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有这些成熟的经验,将使推行绿色采购事半功倍。

三、推进绿色采购的几点构想

笔者认为,绿色采购应稳步推进,注重效果,要结合当前采购改革的实际,将绿色采购理念贯穿其中,实现采购理念上的飞跃。

1、发挥采购业务主管部门的导向和管理作用。绿色采购的实施必须发挥采购业务主管部门引领和导向作用,把采购绿色化作为提高其管理绩效的基本方针,并在采购改革的实践中灌输绿色采购理念,逐步建立绿色采购的有关配套措施。

首先要运用法律工具和环保政策,实施绿色采购工程。通过制订规则,将购买节约型资源、环保型产品的要求制度化;动用舆论工具进行环境伦理、绿色观念、绿色意识的宣传;赋予采购机构一定的权力,使他们有权利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用以激励供应商进行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一般情况下,应利用惩罚手段对引起环境问题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在采购中,要督促采购机构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其次要强化对现有采购体制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一是采购机构在采购活动中对采购产品质量、环保、节能的关注程度,即对采购机构绿色采购意识的规范和管理;二是加强对采购程序的管理,既看具体采购有没有体现绿色的理念;三是加强对绿色供应商市场的调查,为采购机构提供指导。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综合

1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综合

绿色建筑技术当中最为关键的是最大限度上促使自然资源与环境得到有效的运用,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实现。可以说,绿色建筑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存在非常紧密联系性,通常情况下,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综合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具体体现。

1.1地域环境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作用

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的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技术,它的形成会受到来自外界社会经济因素、地区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市场化经济发展环境当中,在最短时间内,市场主体怎样能够更好地接受来自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重点在于此项科学技术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为此,经济性成为绿色建筑技术最需要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绿色建筑技术能够最大限度上促使当地的自然条件得到充分的运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但促使工程造价大大降低,并且可形成独具地区特色的建筑文化,促使建筑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因受到来自当地自然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往的传统建筑所具备的地域性特征更为显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历史潮流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文化的继承性特征则赋予了建筑物的地域性特征。

1.2柯里亚的地域建筑理论

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中分析,绿色建筑并不只是单一的高新技术产物,其包含着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对环境有益的材料,所以其实用区域是非常大的,无论在城市或是郊区都是可以顺利实现的,能够为人们创造优质的生活氛围及生产条件。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对地域建筑理论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柯里亚分析:建筑设计需注重概念性与象征性,在掌握本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前提下,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站在印度当地气候客观状况的角度,柯里亚获得了印度建筑所需具备的良好隔热与通风性能,所以,在选用建筑材料上需要注重的问题是:房间与庭院的有效组合,需确保整个建筑物的基本通风性能。其中“管式住宅”理论是柯里亚最为著名的一种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当中运用烟囱的拔风基本原理,把建筑设计划分为夏季形式、冬季形式,夏季形式是将最大限度上缩减太阳辐射为基本前提,将三角形剖面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形式,减少开口;冬季方式是将倒三角形作为剖面,最大限度上得到太阳的照射。柯里亚建筑设计运用的混凝土、砂石、砖数量是非常大的,此与印度的气候条件相吻合,促使建筑工程造价得到较为显著的降低,促使整体的建筑性能得到十分显著的提高。

2绿色建筑技术中地域性原则的应用

2.1建筑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应对性措施

(1)地域性绿色建筑具备稳定性的长久风格。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气候状况入手,继承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及精神特质,与此同时,发扬传统建筑的成功经验,促使整体的绿色建筑技术独具魅力。(2)地域性绿色建筑需具备适用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地域性绿色建筑,从本地区的交通经济、政治情况各方面因素入手,逐渐发展成朴素的世界观,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这样,可再生物质的应用降低了对各类能源的损耗,达到绿色建筑的经济可持续性。(3)绿色建筑技术对地形地势要因势利导。通常优秀的地域性绿色建筑一般是按照各地区地形地貌的不同,为能够不对良田进行占有,确保整个生态、水土资源的平衡状态,要因地就势,逐渐形成丰富多样化的空间状态。

2.2细部表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地域性

建筑细部特别是一些非常关键的建筑结构细部,通常需要利用门窗等关键部件展现出地域性文化的具体特征及基本性能,同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地域文化的显著特点。绿色建筑墙面的构建属于一种建筑语言,承载着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准与社会文化,向人们传输了地域性的精神信息。

2.3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绿色建筑技术的地域性

地域性绿色建筑的形成来自各地区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状态、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创建的建筑,建筑材料是源于当地,通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演变为地域性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构成单元。建筑材料逐渐受到地域性文化的不断影响,与此同时,绿色建筑技术也会对地域性文化带来不同程度的作用,各建筑材料所具备的质感、色彩、透明度等都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被人们赋予了多样化的文化内涵。

2.4坚持地域性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1)选址绿色建筑选址是采用建筑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建筑选址上一定要严格按照“争取日照避风建宅”这一基本准则,在进行选址的时候需要综合本地的地形地貌、城市主导风向等对建筑物做出科学合理的布局设置。(2)朝向在南方比较炎热的地区,建筑物的朝向需要保持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小于45°的朝向上,这样才能够促使建筑物内在炎热的夏季得到穿堂风;北方寒冷地区,冬天为了能够促使整个建筑物起到防寒的功效。为了避免大损耗室内较多的温度,为此需要把屋子的朝向定于北部偏东60°到南偏西60°的区域。(3)窗户节能措施在整个维护结构当中,窗户是非常关键的构成单元,是进行热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可以促使能耗得到有效地降低,促使使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建筑技术节能措施包含:夏季空调制冷的过程当中,外窗玻璃的辐射获得热量将会成为空调冷负荷的关键部分,为此需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到寒冷冬季受到室内外温度差异性显著的影响,窗框的气密性较差,从而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流出,此时则需选择密封性的双层玻璃,以达到保温的目的。(4)建筑形体设计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当中,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是绿色建筑地域性特征的内在展现。建筑形体与室内空间热能损耗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建筑热工性能作为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在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过程中对建筑形体系数进行有效的合理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绿色建筑技术地域性综合引发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地形状况非常复杂且气候多样化的国家,在建筑文化的表现上亦是如此。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历史长河当中,怎样把与每个地区当地的地域性科学技术广泛的传播,则需针对各个地区的地域经济客观状况、自然情况、生活生产方式、地方文化及建设资金、建筑资源及材料的可利用情况开展系统化的浅析,把握好每个地域的建筑文化特征,对自然资源、材料做出科学合理的利用,在尊重不同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前提下,推动我国多样化建筑文化的快速发展。从柯里亚地域性建筑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我国建筑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需从我国目前建筑技术的具体状况入手,最大限度上促使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得到广泛的运用,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地域建筑技术得到技术的更新,做到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效综合,注重各地区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自然-建筑-人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渐发展独具中国地域性的建筑。

4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地域性特征,最大限度上运用各地自然资源就材料,逐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需要站在传统建筑技术基本前提下,综合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尊重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的有效综合是现代化建筑发展的基本准求。在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柯里亚的地域性建筑基本理论带来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地形复杂的国家,各个国家及民族间的交流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地域性建筑文化,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在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前提下,综合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性特征,做好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及科学保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朝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尹杨.四川地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周世春.浅谈绿色建筑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6):42-44.

绿色化学的特征篇10

thisarticlediscussesthecausesofcolorandthecolorsymbolmeaningofdifferentnationality'sfromtheearlyhumanartactivities,anditisintrinsiccolourqualityimportantperformancethatwillbeappliedtopracticaladornmentcoloursymbolicactivitiesofthenatureofthetable.indifferentperiodanddifferentnationalities,theadornmentofthecolourhasobviouscolourformanddirection.

装饰艺术中,除图案外,色彩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色彩随着人类生命产生,又永远与人的生命活动同在,人的色彩本能升华到以生命直观为特征的色彩艺术创造,也正因为人的自发性色彩艺术形式随着生命活力自然而发,所以色彩反映的只能是人类的内在生命产生的色彩本能及这种色彩本能对外在色彩环境的基本需要。

一.色彩象征

古代中西装饰色彩的主要精神内涵和最突出的方向是色彩象征,象征色彩的内在依据是原始色彩本性。各民族采用的象征色彩,一方面表现出该民族延续至今的象征色彩的积淀,另一方面,每一个民族象征色彩的选择,又为原始色彩本性的某一倾向性树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纪念碑。色彩象征的本质特性是人以外在色彩环境的普遍性存在,反映人的内在色彩生命本能需要,生命本能需要是世界各民族的色彩象征得以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人类不同种族的色彩象征,选择的结果大都与原始色彩本性和该种族生命攸关的色彩普遍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色彩象征是古代东西方各民族运用色彩的主要精神内容和依据。古埃及人奉行太阳崇拜,把白色看作是神圣的色彩,象征着神圣的太阳神。在壁画中诸神衣服的颜色多为白色;在葬礼仪式中,白色作为神圣的颜色经常用来包裹遗骸或陪葬品。黑色象征着冥府之色,认为黑色是再生之色,是希望与可能之色。绿色象征着生命轮回和再生,为古埃及黄褐色沙漠带来生命的绿洲。现代埃及人把绿色视为永恒的色彩,阿拉伯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大多把绿色视为“色中之色”,把绿色作为国旗的底色,可见绿色的象征意义是多么地深入人心。蓝色象征着神圣的天界,是古埃及人敬畏的色彩,神圣的蓝色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后在拜占庭、哥特式建筑彩色玻璃和镶嵌壁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图一)。

罗马帝国时期使用的主要色彩是在白与黑色基础上有节制地使用红、黄、绿、淡紫等几种颜色。在镶嵌壁画中,广泛地运用象征性色彩。象征性色彩随着基督教在罗马时代后期和拜占庭时期发展起来,赋予了色彩全新的象征意义。

宗教精神成为色彩象征性主题,并对后来欧洲人的色彩感知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时西方色彩艺术的主流。基督教的教典——《圣经》把色彩作为传达缔造万物的上帝旨意的神性象征。大量使用金色象征着天国的光明和上帝的智慧,将金光和白色象征着天国和上帝的光彩。白色是基督教上帝的色彩象征,意味着光明、灵魂和纯洁,白色也是升天时圣母玛利亚的服色。红色在基督教中表示圣爱的符号性色彩属性,中世纪的欧洲人认为红色是最美的颜色。蓝色被基督教象征着宁静,精神高洁。紫色象征着极色是至高无上的上帝圣服色彩,是主教衣服的色彩。黑色象征着邪恶与阴暗,在葬礼中使用表示庄重和哀悼。色彩象征是基督教传播宗教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中世纪,象征色彩成为西方色彩艺术的主要形式,在装饰品和绘画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如图二)。

古老的中国是最早使用象征色彩的国家之一,并且一直持续久远。彩陶时期色彩象征并不明显,历经数展起来的“阴阳五行”学说开始崇尚青、白、红、黑、黄,以整个宇宙的大象来确立色彩象征。“五行”中的色彩象征,表现出中国古人以自发性哲理,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基本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倾向性色彩把握。色彩象征性是中国先民把握季节和方位的主要依据,把四季冠以色名和方向。春为青阳,方向主东,守护神为青龙;夏为朱明,方向主南,守护神为朱雀;秋为素白,方向主西,守护神为白虎;冬为玄冬,方向主北,守护神为玄武。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将红、黄、青(绿、蓝)、白、黑视为正色。在蕴涵玄机的太极图中用黑白表示阴阳,阴阳生五行

(五色)。

黑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是最原始的颜色,“天玄地黄”把天用黑色来象征,是众色之主。白色象征着光明、纯洁、充盈,往往象征着与红色相反的含义。红色在中国倍受喜爱甚至超过了西方,是吉祥喜庆的色彩。黄色是中国人的肤色,在五行中位于中心,象征着大地的颜色。在汉代以后,黄色成为皇室专用色彩象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青色或绿色象征着春天。紫色是唐代五品以上官服的颜色,是高雅之色(如图三)。

古代色彩象征虽然反映出人的原始色彩本能最重要的色彩需要,但是人类随着精神和感色机能的发展,不断地在外在对象中肯定和充实象征色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涵义。象征色彩由远古的简朴性逐渐发展到近代的多义性,由单色发展到多色。

二.色彩装饰

古代中西色彩象征性是随着人类社会交流融合而趋于互补,将象征性色彩应用到实际的装饰活动中是色彩本质的重要表现。古代中西色彩的内涵主要是其象征性,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色彩的装饰性。色彩装饰的特征是以色彩结构和秩序建立美的色彩形式,最初人类的色彩装饰并非出于单纯追求美的目的,从用天然矿物质颜料涂绘自身开始,转化到与生存有关的器物和环境,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装饰范围和能力充分显示出高度自发的状态时,有意识的古代色彩装饰才渐渐使装饰色彩具有明显色彩形式和方向性。

新石器时代后期,彩陶的色彩装饰呈现出明显的装饰意味,在不同的纹样上并置红、黑、白或黄,简单的色彩运用开始了古代人生命色彩之外的美的色彩形式创造。古埃及人的色彩装饰是彩陶装饰色彩的强化,随着古埃及艺术规整的几何形造型以及普遍地用于墓室装饰,色彩外在形式的装饰性变得明确起来,经常在规则的纹样上施以单纯的颜色,形成不同性质的色彩装饰。色彩结构显示出原始色彩形式的单纯性,在其基础上,安排对比鲜明的小面积颜色,小面积的黄、绿、青色多由宝石直接嵌入,所以,古埃及的色彩装饰显得光辉灿烂,金碧辉煌(如图四)。

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帝国出现了以宏伟的宫殿建筑为中心的艺术创造。这一时期的迈锡尼艺术形式倾向于奢华的装饰,常用铜和黄金制造盔甲和饰品,在彩陶上采用黑白相间的色彩装饰。在青铜时代中期克里特宫殿的陶器,色彩装饰特点是“以深衬浅”——在深色光滑的瓶子表面上涂上浅色。早期陶器的装饰多用简单的白色花纹,后来才在白色外加上红色,然后又使用调和色。

古希腊时期,随着人类几何形的创造,色彩装饰性更趋明显,色彩装饰方面开始吸收了来自东方的色彩元素。陶器在几何纹样的基础上,施以金黄色和纯粹的绿色,这种黄绿色调与雅典传统的白、黑、红、黄色明显存在调性的区别,更接近东方民族色彩装饰风格。古希腊时代的建筑,装饰色彩明朗,多在大理石的白色之上点缀色彩对比强烈的红色与黄色。古希腊的黑绘式和红绘式,以庄重鲜艳的色泽和丰富的人物、花草、动物及生活劳动场面形成整体的色彩装饰风,以绘画性和工艺性相结合的特色,发展变化了远古色彩的单纯性(如图五)。

拜占庭的装饰色彩接近伊斯兰色彩。公元965年,哈干王二世时期建筑的寇多巴大清真寺,内部墙面和圆顶为布满枝叶涡旋纹的玻璃马赛克装饰,被认为是全回教最辉煌的“米哈拉布”,其设计师也是来自不同民族,是民族间相互交流的产物。耶路撒冷清真寺岩石圆顶的内部色彩装饰,采用彩色藤蔓和涡旋纹与伊斯兰书法合为一体,创造出辉煌的色彩效果(如图六)。

中国远古时代的色彩装饰起源于“皇帝染衣裳,虞舜画衣冠‘五彩兼施’”之前。在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国先民已制造出具有明显装饰性色彩倾向的彩陶。通常在原始单色基础上,并置黑、白、红色,纯色彩装饰反映出人类长期运用纯色的稳重性色彩倾向。秦汉时期,装饰色彩集中表现在陶瓷、木雕髹漆、服饰和装饰性绘画四个方面,其陶造型庄重,色彩更加艳丽。西汉后期,低温彩釉瓷器,蓝、绿色较为突出。唐代的三彩釉陶器,早期以黄、绿、褐红色为主,后来发展为白、黑、深绿、浅绿、赭黄、紫色等色相。唐三彩以华贵斑斓的色彩和典雅丰满的造型,创造出中国古代色彩造型艺术的典范,其色彩艺术成就随着当时中西文化和商业交流为世界人民所瞩目(如图七)。宋代被人称为“瓷的时代”,色彩除青、白、黑,还出现各种花釉,及“窑变”后精美的紫红色、青绿色。宋釉体现出色釉无限丰富的光色变化(如图八)。

中国建筑,无论是自然木雕设色、宫墙纹饰,甚至是建筑地面的装饰色彩都是精心设计而成。唐代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那时宫殿顶部大都施以绿色琉璃瓦,大门施以朱色,宫墙以红、青、绿、黄、白、黑等重彩进行装饰。外部装饰用的彩度超过了西方建筑用色,显示出古代东方建筑色彩装饰内外统一的特点。

古代服饰,将染、绘、画、印并用,色彩趋向精美华丽。汉以后,中西贸易往来频繁,带来了不同地域色彩,服饰设色更加丰富。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以文字表示的颜色达到39种。唐代织锦色彩设计高雅富丽,用色更加丰富多彩,史料中提到的色彩有57种,各地织锦各有特色,再现了东方色彩艳而不俗的艺术风格(如图九)。

总体比较这一时期的中西色彩装饰,双方都使用大量的黑、白、红、黄、蓝(青、绿),融合了更多中西之间近东民族多彩的色彩文化。西方色彩随着起源于东方的基督教兴起受到东方华丽的装饰色彩风格影响;而中国在汉代随着佛教和后来的伊斯兰教色彩文化从西方传入,也吸收包括蓝、紫色在内的西来色彩装饰风格。在色彩装饰过程中,明显带有各地民族区域色彩,保留着色彩的自发性和追寻色彩的丰富性,使各民族之间相互取己所无,共同促进人类装饰色彩不断向前发展,呈现出异彩斑斓之美。

参考文献:

《图案设计原理》诸葛铠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色彩艺术学》李广元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色彩艺术》伊顿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张道一文集》张道一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装饰之道》李砚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造物之美》李砚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装饰图案集成》回顾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世界装饰图案概述》回顾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