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十篇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十篇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14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1

关键词: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才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95-0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我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离不开我国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日后的发展。所以,如今的高校所背负的责任和压力很大,不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而且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实现育人的真正目的。

1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含义及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入学率比较重视;在80年代,如何才能体现出教学质量,主要观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在90年代,主要是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来衡量教育质量,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校在教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效益当做教育质量的实现标准。由此得知,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教育质量观的认识有所不同,现如今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创新,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前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体现出来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全面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首先,要重视人的价值。以人为是教育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和学习作为教育的标准。其次,教育具有整体性,同时又具备着差异性,二者不可分割。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必须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目标,然而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每所高校所制定的目标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对于层次不同的学校来说,所制定的目标也存在着差异性。再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社会要想得到发展,就要长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大量的努力,在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都对他们的终身有很大的影响,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尊重学生的发展,并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后,特色鲜明,与多样化的发展相结合。不同的学校对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要求也不同,同时对教育质量观的看法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学校应该抓住学校发展的优质,将学校所具有的特色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学校向着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努力,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大舞台中,进而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主要是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需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人才培养意识。在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者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常常出现教育偏差现象,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这就加深了大学生的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育人为前提,在各方面完善学生的思想品质。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且为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塑造大学生优秀的思想行为品质。

3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等。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自身价值,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方面入手,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科学制定教育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同时还要将过去比较单一的固定的思想摒弃,通过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应该根据现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主张,从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方面出发,使其道德品质得以提升。

(3)开拓当代大学生视野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他们主张个性张扬,追求新鲜事物,一些思想观念也在左右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不知道向左还是向右。面临着这种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安排上面就要求紧跟时展的脚步,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学生一些旧知识,就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学习的耐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和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才能将我国的优良品德传承下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必须具备时展的特色,利用教育的本质来突出教育内容的新颖,进而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摒弃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增强自身的体验感,通过参加丰富的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增进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出来,以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我国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学校真正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在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影响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得以完善自己,科学合理设计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整体性和多样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光,田丽娜.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实践与探索,2012(12).

[2]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

[3]郑永延.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8).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2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3

【关键词】广西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科学质量观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93-03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历史使命。提高质量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质量观,要明确什么是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质量。对广西民办本科院校而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树立科学质量观,努力践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科学的本科人才观、科学的学科专业观、科学的学术科技观等,为促进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树立并践行办学定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教育质量观

树立并践行办学定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这是按教育规律办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要求。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最本质的涵义就是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对广西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就是要把培养适应广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集中体现于办学定位。办学定位决定和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办学行为的基本依据,在学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处于基础和逻辑起点地位。办学定位不准,办学行为必然发生偏斜,从根本上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广西目前有24所本科院校,其中民办本科院校3所。除广西大学等8所带“大”字的综合型老本科院校外,其余新建的16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都存在一个发展转型问题,即由传统的理论学术研究型大学之办学定位转变为应用技术型大学。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教育部和广西教育厅均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列入2014年度工作要点。广西3所民办本科院校分别是2011、2013、2014年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上新建起来的,确定其发展方式上的转型显得更加重要、尤为迫切。实现发展转型最根本的要求和体现就是确立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

关于地方性。由于3所民办本科院校都是广西的高校,所以服务广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是3所民办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的共性。但服务广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切合点和重点应有所侧重:广西外国语学院宜侧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学院宜侧重南宁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宜侧重北海市。

关于行业性。广西3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行业性应有明显的差异。广西外国语学院,1个“外”字,便决定其服务领域宜定位于外语外文、外经外贸,尤其是在东盟语种的人才培养方面应做特做优、做大做强。南宁学院的办学定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南宁市的城市定位,在服务南宁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方面做特做优、做大做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4个字便决定了其办学的行业性宜定位于“艺术设计”行业,要在服务北海乃至全广西、全国的艺术设计行业和文化产业方面做特做优、做大做强。

关于应用型。首先,3所民办本科院校都要转变观念,要摆脱“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束缚,实现人才培养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牢固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教育理念,高度认可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学术研究型人才只是人才类型不同,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但在应用的具体类型上要有差异性。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应用型宜定位于教育和培养适合广西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语外文、外经外贸领域的翻译师、经纪师等高素质职业人才;南宁学院的应用型宜定位于教育和培养适合南宁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应用型宜定位于教育和培养适合北海乃至全广西、全国艺术设计行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设计师、工艺师等高素质职业人才。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4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学。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习。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网。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5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一、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首先就要以教师为本,尊重信任教师,让管理充满人性。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个特性,在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靠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和人的极强的事业心来实现,即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培养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此这样,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管理。

二、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思想。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而以学生为本不是一般步骤、程序的方法问题,更不是应付某种需要暂时采取顺应时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主导行为规律,指导行为规范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目标的原则问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着重点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

三、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育创新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最好的发展。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健康、稳步的发展。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四、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的校风

学校的管理,说白了就是要想办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人,引导人,激励人,有利于管理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科学。要切实建立完善必要的制度,首先是“五定”制度,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岗位职责,切实精减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定管理、教学、服务三大类型岗位的相对比例;根据岗位性质和人的思想觉悟、能力高低、性格特点等择优上岗,做到知人善用、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工作数量要相对平衡和达标,工作质量要高标准;岗位职责要具体且易操作和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主管和分管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奖惩制,建立规范的用人制度,因为用什么样的人就是树什么样的旗帜。再次,要建立以工、青、妇工作制度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发扬民主,提高学校依法民主管理水平和效能。

五、学校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教育创新。改革是发展的源动力。要继续实施教育先导发展和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通过吸引民间资金,引进民办机制,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发展的课程观和辩证的教学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建设校本文化。三是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岗位管理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建立健全符合学校特点,以贡献、绩效为主的薪酬制度。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6

关键词:教育观念素质人才

我军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军事人才及其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跟上时展步伐,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新时代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军事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素质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专业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核心是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军事领域历来是充满革新与创造的领域,尤其是高技术战争更是新招迭出、变化莫测,这就要求军事人才既要有熟练的技能,更要善于运用新战法战胜敌人。素质是军事人才创造力的基础,只有素质过硬,全面创造力的生成才有不竭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军军事教育一直沿用“应急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过很大作用,但存在着重应用、轻素质,重当前需要、轻发展潜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弊端。实践证明,知识、技能教育只能让培养对象掌握人类已知的东西,而素质教育才是交给培养对象打开未知领域的“钥匙”。当前,我们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军事人才的素质,就必须从传统的应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发展的需要。

二、树立科技育才观念,适应现代化武警部队的需要

年初,军委主席视察武警部队时提出了要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要建设现代化武警警察部队就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指挥员,这对我军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技育才观念,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为此,一要加大科技教育的力度。在教育内容上要及时吸收和反映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突出新技术、新装备、新知识的学习,使军事人才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同时还要注重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对未来作战的影响,把学习高科技与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创新战法、训法紧密结合起来。二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营造科技育才环境。过去,军事科学的许多规律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里模拟和验证,而当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和模拟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一传统观念,日益成为科技育才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注重使用先进技术,开发模拟器材,改革教学手段,营造科技育才的良好环境。三要紧紧跟踪科技发展,不断加强高科技知识的继续教育。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更新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如短期培训、离职进修、开设高学历班等,切实抓好高科技知识的继续教育,努力使知识和观念的更新跟上科技发展的进程。

三、树立长远发展观念,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实践证明:军事人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培养层次成正比。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重点应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要提高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层次,把人才的基础教育基点放在大学教育上,使军事人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基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这也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军事人才培养的普遍做法。如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采取的就是大学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其科学文化教育与军事教育之比为4:1,毕业的学员将获得与地方院校同等的工程学学士学位。二要积极发展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大批高层次专家型军事指挥人才。高层次军事人才,一般有宽厚的科学文化和专业基础、较强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能发挥带头和长效作用。研究生教育是我军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主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军研究生教育已初具规模,但需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加大培养力度,以满足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富有远见地建议,要逐步让军以上指挥员具有博士学位。这就需要从现在的中级和基层指挥员中选拔和培养。树立大教育观念,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大教育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其着眼点在于用系统的观点全盘筹划教育,开阔教育视野,综合利用多种资源,提高培养对象的整体素质。当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正在促使军队武器装备和未来战争形态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各类军事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差别日趋缩小,培养融指挥、管理、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已势在必行。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仅靠某所院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充分利用军内外院校和部队的教育资源,走开放办学、合力育才的路子。要开拓军队院校共育人才的路子。通过试办指技合一的综合性院校、军政后与诸兵种合一的合成院校,区域性联合办学,军兵种院校交叉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院校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要开拓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路子。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两个方面。院校育才要贴近部队实际需要,尽量创造近似部队的教育训练环境;部队则要向院校选送优秀的人才苗子,提供人才实践基地,反馈人才培养信息。通过建立人才共育、训用共管机制,把人才的阶段性培养转变为全过程培养的终身教育。

要开拓军地共育人才的路子。许多地方院校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良好环境,而且在许多方面与军队院校有兼容性。借助地方院校的办学优势,有利于提高军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效益。军地共育,可采取委托地方院校培养、聘请客座教师等方式进行。有条件的还应积极扩大与外军院校的交流,采取互训学员、互派教官等形式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7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哭,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8

但鄂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者们从来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更不惧怕任何艰难困苦。全院教职员工站在从中等职业技术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变的新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鼓足干劲,与时间赛跑,与兄弟院校赛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历史性的新跨越。

一、更新办学理念,准确把握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办学思路、办学方略的高度概括,是办学思想的精髓。追求高水平的办学必然需要一流的办学理念作为指导和办学的灵魂。

我们在确立鄂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的时候,一方面回顾了原黄冈工业学校近三十年的办学历程,总结、吸取和光大过去成功的办学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提出了有鄂东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办学理念,即继续坚持“一名两特”的办学思路,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培育“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确立“严谨务实,敬业奉献”的优良教风;严格遵循“重德强能,严谨拓新”的校训,形成“勤学苦练、成人成才”的优良学风;确立“以人为本,事业留人”,“人才兴院,质量强院”的办院方略。

与此同时,我们对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进行了新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规模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努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共识。

我们从现阶段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职业教育方向,在四个方面正确定位。一是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办学主体,在一段时间内坚持高职和中职并举的格局;二是在办学特色定位上突出工科,多学科并举,力争把数控、机电、计算机办成全省同类学校的品牌专业;三是在发展规模定位上,在坚持把办学质量作为发展核心的前提下科学地确定不同时期的最佳办学规模,实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针,做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四是在发展目标定位上,把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做大、做强、做特、做优,向湖北省重点高职学院的目标奋斗。

二、作好新的发展规划,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我们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从新办学定位出发,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办学资源等现状,制订出科学、前瞻,既鼓舞人心又能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的办学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使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早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早日依靠自身实力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用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在反复论证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10年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分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以及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个阶段是转型、跨越、扩大规模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2004年到2006年,办学层次要从高职和中职并举逐步过渡到以高职层次为主,完成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和跨越,主要的奋斗目标是要把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做大。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创新特色兴院阶段。我们设想从2006年到2008年,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我们的办学水平达到国家教育部办学评估的合格标准,力争达到优良等级。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办出特色。

第三阶段是争创质量和打造精品阶段。从2008年到2010年,概括地说,就是要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即:“十大基地”、“百名教授”、“千亩校园”、“万名学生”。

三、开拓新的办学思路,强化新的办学举措

(一)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是在学院管理体制上由原来的学校一级管理向院系(部)二级管理转变;二是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工作上由办中专向办高职转变,从领导到职工都要迅速自觉地适应这一转变;三是在办学机制上由单纯从事教学向产学研相结合转变;四是在培养目标上由培养高规格技术人才向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饭碗”教育的认识转变;五是在教育观念上由单纯的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的观念转变;六是在办学效益上由规模效益逐步向质量效益转变。

为此,我们要树立“十大”观念:即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观念;树立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观念;树立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树立办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的质量观念;树立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人才观念;树立提高办学质量是一个需要全院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的全局战略观念。

(二)坚持把招生和就业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努力在全国各地建成关系密切的招生和就业网络。

(三)坚持深化教学改革,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既要拉开与中职毕业生的层次差距,又不能成为压缩型本科教育的人才“次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上深化改革,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和技术应用的特色,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的两大体系,保持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之间的合理比例,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性。通过强化训练,使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学生,都能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能够“零适应期”上岗。

(四)坚持艰苦创业,科学发展,努力完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条件。

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安排,滚动发展”的方针,将有限的办学经费投向校园的建设和改善教学、实训科研和生活环境,大幅度增强培养实践技能的实习条件,营造适应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

(五)继续开展“三师工程”建设,着力培养、提高和引进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德高业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六)是要根据精简高效的机构设置原则,建立与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学院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管理体系。

(七)是要坚持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建成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用人激励机制。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9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家园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二、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四、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我校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1、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德育方面,我校多渠道、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及道德文明教育。我们以爱心为出发点,根据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年龄特点,创建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式”,使德育教育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我校建立了教职员工参与型的管理机制。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周星期五下午的全校教师学习制度,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学校行政议事制度。

通过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使得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都变得有章可循,为教师的全面育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日益科学。

2、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既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也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学校的价值观、传统、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作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以校风建设为中心,打造“学校”精神,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同时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可以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我校通过狠抓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精神风貌来确保优良校风的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总体思路已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

3、以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师生形象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校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教风建设。一方面以校务公开为基点,在领导干部中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对教师的管理,我校始终坚持严格而不苛刻,宽容而不纵容,让教师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打造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学风建设方面,真正做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以“人本”为宗旨,营造和谐氛围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篇10

把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作为基本保障。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抓、抓系统,这是由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决定,也是由德育工作的规律决定。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德育工作专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各校基本实现了工作部门专门化、队伍配备序列化、课程设置专业化,但“教书”与“育人”渐成两个领域,相互间的整合渗透越来越少,协同不足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立德树人丰富的内涵。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系统推进。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协同、五个统筹”:一是要推进各学段协同,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和研究生五个学段,使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和教育内容有机衔接,对不同学段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出不同要求;二是要推进各学科协同,统筹品德、语文、历史、艺术和体育五个学科,使各学科相辅相成,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多学科支撑;三是要推进各环节协同,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五个环节,使各环节有效配合,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充分体现“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全部活动与交往都有德育价值”,从而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要推进各类教育力量的协同,统筹教育专家、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社会人士五支力量,形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整体育人合力,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智力支持;五是要推进校内外的协同,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和社会五个阵地,形成互动互促、相互渗透的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环境。从而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一体,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德”的科学内涵,确立了立德树人的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路径方向。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工程,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当前,要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用梦想支撑信念,坚定人生目标。要认真实施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立足实际,制定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科教学指导纲要,渗透到各类文化课和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劳动习惯”坚定爱国信念。要以学雷锋志愿服务、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为切入点,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认真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启动名师名家示范课工程。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仁义礼智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无不传递出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格修养、行为规范和家国情怀,是今天道德教育的重要源头活水。要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区别对待,做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重点。要开展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高校做好《中国文化概论》的推广使用,在中小学校要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文化人,育之于心、体之于身。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社团文化,以及校歌、校训等当中来,在校园环境上加强传统文化的育人氛围。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中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寓教育于文体活动的功效。要挖掘本校发展历史中具有德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学校的发展史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