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14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加强策略

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水平普遍有所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为国内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1.当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简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依然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没有将实验室管理工作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实验室还发生了一些意外,比如,温度计或玻璃管要塞入橡皮塞时,没有垫抹布或未戴手套,用力不当导致温度计或玻璃管破裂,伤及虎口;添加酒精灯时,酒精不慎沾到外缘,点火时烫伤;做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在水中放入小粒钠时,溅起的液体从眼镜框旁喷入眼内。这些典型的案例,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疏忽具有直接的关系。

(2)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

实践可知,当前国内部分中小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加之人员匮乏,管理队伍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中小学校因专职人员非常匮乏,多由代课老师轮流兼管,不仅难以有效管理实验室,而且可能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滞后。国内很多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实验室管理与实际教学之间、管理人员与代课老师之间,以及教务处与实验室管理部门之间,都存在“分家”现象,各司其职的现象导致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步履维艰,各种矛盾突出问题屡见不鲜,管理效率和质量明显受到影响,甚至很多实验仪器设备长期闲置。

(3)缺乏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具体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健全。

通过对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不断加大教学力度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今天,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断健全,但相应的管理机制却始终跟不上速度。虽然部分学校对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难见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管不了,而学校又不管的真空地带,由于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因此管理工作难见成效。比如,一些代课教师为了避免管理实验室方面的麻烦和问题发生,宁可省略做实验的环节,或者即便做了实验,也不照实写通知单、不及时做记录,长此以往,实验仪器和相关设备缺乏保养、维修,加速了损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实验室形同虚设,既浪费教育教学资源,又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重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国内中小学校对实验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片面认识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与实验教学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实践中应当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将其有效地落到实处。在笔者认为,一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制定和存在的价值,因此有效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应成为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重要基础的保障。同时,只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既要科学管理实验室,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对实验室中的师生加强保护。

(2)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日常管理,对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其作用的正常发挥。这对于有效提高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应当做细工作,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日常保养与维修,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仪器设备的损耗度、延长仪器设备的应用期限,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仪器的实际利用率。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

(3)强化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对于中小学而言,实验室属于学校财产中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因此实验室管理工作属于学校财产管理工作的范畴。对于小学校而言,规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自喻的,如果固定财产管理不善,即使配备再多的设备仪器,也只能产生更大的损失。基于此,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管好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产生,成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责任。强化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3.结语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质量,才能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改善,产品质量问题已摆在一个空前突出的位置。检测实验室必须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把关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市场经济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和消费,实现实验室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有些实验室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实验室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个别实验室法制意识差、主观性强、为完成检测而检测;保证检测公正性的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不落实、或落实的不到位;走形式,或为应付监管需要随时应付,更有极个别实验室在利益的驱动下存在违规检验的行为。

二、人员覆职不到位。近年来,由于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工作的强化,促进了各单位提高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认识,并主动维护资质认定工作的严肃性,建立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可是在工作运行中,各部门负责人、各关键支持岗位的人员工作职责意识不强,态度不积极,推脱责任避重就轻的现象时有存在,相互间不能搞好密切沟通和通力协作,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佳。

三、内审质量不高。少数实验室的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未按要求开展内审工作,内审无计划,内容不全面。不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工作场所,不能包括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内审记录无签字,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分析原因,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跟踪验证,编制的内审资料只是应付各项评审或监督检查。

四、文件控制做的不好,尤其是标准资料不能全部保证现行有效,不能及时更新,标识不规范,受控不严谨,部分实验室未建立对在用标准不间断跟踪和定期查新的制度。有的实验室有制度不执行,对检测中偏离标准或规范的行为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样品管理环节欠缺。样品交接登记不签字,核对不仔细,记录不完整,缺少样品状态描述,接收后的样品不及时全面规范标识,缺少样品流转过程记录,样品的存放处理存在随意性,给管理带来不利。

六、人员配备不能满足要求。专业领域人员配备不足,业务量与检测人员不匹配,或不能完全胜任该领域的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或虽经过培训,但没有经过资格确认,难以保证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否具备上岗资格。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一人多职或更换频繁。

七、仪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室设备老化,仪器设备达不到标准要求。少数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有的超过检定周期使用,设备得不到严格管理和控制,使用维护不随时规范记录或不记录。

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员工法制意识,加强思想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法》《产品质量法》《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执行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检测的法制性、公正性,同时要通过开展坚强有力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更新理念,增强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意识,为提高工作质量打牢思想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要严格奖惩,狠抓落实,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保证检测优质高效,提高实验室员工的战斗力。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07-02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和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越来越成为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办学实力,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入量也在逐年增加,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仪器设备,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形成了巨大的支撑。如何更好地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最大极度地提高实验的作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落实规章制度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一整套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使用规定;仪器设备的报废程序、报废的条件;仪器设备的丢失、损坏赔偿规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以及维修保养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往往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如实验中有仪器损坏的,没有人员监管、督促,甚至没人照章赔偿;仪器设备不能再使用或用不上,没有及时报废或没有调配到需要的院系使用,只好占用实验室闲置着;仪器设备制定有相应的操作规范,但一些老师或学生认为时间紧迫,没按操作规定操作,致使仪器设备过早地出现问题,影响使用寿命。

(二)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长期以来,实验室是以系部为单位,以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验证。这种管理,使实验室分散于各系,难以形成学校实验室的统计管理;学校许多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采取系部申请、学校投入购置的方式进行购置,由于各系实验室仪器设备在购置前缺乏充分的论证,不能站在学校整体资源去思考去调研,只考虑个人或本系的实验实习、课题研究需要,或者仅凭经销商的推荐,就匆忙购置,往往导致多个系购买相同的设备或购了无用的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或造成无用购置,影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

(三)缺乏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由于各系实验室各自管理、相对独立的使用,往往造成一些系实验仪器设备资源紧缺,而另一些系出现实验仪器设备闲置;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本系的教学科研工作,不对外校和外系的开放或开放不够,造成利用率低、使用效益低下,进而造成维修保养费及正常运行费用不足等问题。因此,建立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是高职院校实验管理必须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四)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随着实验经费的增加,仪器设备购置的数量日渐增多,但各系往往存在“小而全”的思想,只要感觉自己需要就购买,造成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仪器设备的潜在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再加上购置时没有经过论证,或者因购置时没有配套,造成科研与教学实验都用不上。仪器设备的闲置,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

(五)未能及时处理淘汰的仪器设备。随着仪器设备使用次数的增加,使用年限的延长,一些原件出现老化或其他因素造成损坏,从而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能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或者由于采购招标时,中标商为了有利可图,私自更改厂家和型号,结果购回的仪器用不了几次就坏了;由于实验教材、实验项目的更新,一些仪器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验需要;由于没有完善管理监督机制或者执行力度不够,造成部分不再使用但又未损毁的仪器设备长期在实验室搁置,既占空间,又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用仪器设备的及时处理是高职院校实验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六)管理制度不健全。仪器设备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工具,只有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的机制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不少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约束使用人爱护仪器设备和自觉维护设备,责任心不强的使用者,在没有认真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详细的操作规程前,就盲目操作,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仪器设备;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没有规定使用范围、使用权限,往往因为谁想用谁用、学生教师混用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从而影响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七)没有定期维护、保养实验室仪器设备。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次数越来越多,一台设备连续超时工作或开关次数增多,从而缩短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再由于高职院校实验室部分仪器设备缺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缩短;仪器使用人员普遍存在只要会使用就行的思想,忽视了对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有些院校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购回的设备没按要求放置,放置环境不符合要求,造成设备过早损坏;随着实验室投入的增加,先进的仪器设备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多,新进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较高,一般的维修人员很难解决这些先进仪器设备出现的故障,阻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八)实验技术人员团队不稳定。实验技术人员平时要负责正常的实训、实验教学工作,包括实验材料、物品、器械等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辅导学生做实验,实验结束后做好相应处理工作,又要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和维护,有时还要应付来人参观、领导检查、评估等工作,工作量很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加大实验室建设方面,只是增加了许多仪器设备,在人员的配备方面还没有落实到位,团队人员明显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数高职院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在人力资源建设中被划为教学辅助人员甚至行政管理人员,收入分配上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同职级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的重要性,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导致了高学历、高职称的老师不愿从事实验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团队不稳定。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中忽略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外出学习和参加技能培训,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造成实验室团队整体水平偏低,实验室团队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而阻碍了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对策

(一)仪器设备购置前进行调研和论证。在请购仪器设备时,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学校领导进行分析研究,从学校整体考虑,同时要考虑各系的需要,了解同类仪器设备在整个学校的分布和使用情况,论证要采购的先进的大型的仪器设备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制订出合理的购置计划,落实购买的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生产厂家和型号规格,尽可能地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购置。

(二)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在采购仪器设备时要严格招标制度,确保买回的仪器设备性价比相符。在招标前组织一次用过相应设备的院校和单位的专家参与的评审会,认真听取意见,确定哪些是诚信厂家,哪些是售后服务好的厂家,以确保购置仪器的质量。在招标中要严格监督,实行奖惩制度,防止出现形式化,防止腐败,才能做到招标公正公平,保证购回的设备符合实验教学和科研要求。

(三)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管理程序。定期组织人员督促检查各系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加大对闲置和利用次数不高的仪器设备调控力度,鼓励教师多申报科研课题,使仪器设备在相应的科研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创新课题,既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又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要做好预约登记,使管理者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人事管理体制,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提高管理效率。

(四)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团队的建设。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实验室拥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数量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验室是要建立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教学团队。

一是加强团队的素质教育,重视团队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过硬、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创业精神、求实精神的实验团队,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以及边缘学科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应该构建实验教学人员业务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手段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二是要注重团队的稳定,促使团队结构合理化。组建一支适应以教学为主、结构合理的高职院校实验团队,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有序进行、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力求团队的年龄结构和职称层次合理,同时吸引理论修养及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高质量、高素质人员充实到实验团队中,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学术水平带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是要引入新型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潜能,使每个人都切实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所有这些机制和措施都必须围绕着有利于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培训;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智慧才能的发挥。

(五)重视维修团队的建设。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是科研、实验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先进的仪器设备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多,新进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较高,一般的维修人员很难解决这些先进仪器设备出现的故障。因此,要提高思想认识,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重购置轻维修的局面,组建一支事业心强、富有责任感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的维修团队,以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使用。

定期组织维修团队到仪器设备相应的厂家、高校去学习和交流,学习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同时尽量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各地举办实验装置改进、实给技术革新等到培训班,让他们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确保仪器设备长期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和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田福珍,陈雷.高等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4)

[2]曹威,姚湘娥.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3)

[3]张群.加强化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广西轻工业,2007(102)

[4]刘宇.加强高等学校仪器设备报废的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7(5)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试验的基本场所,高等院校实验室是教师教学、师生科研的重要场所。项目组在对调研的杭州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及其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我们通过分析实验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以切实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分析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目前,我国国内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绝大部分为财政拨款,在分析数据中显示,在一段时期中,我国部分高校合并升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等原因,高校实验室建设中会存在重复购置实验仪器设备问题,或者存在计划外采购设备的情况。此外,高校发展大踏步跃进的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体制显的较为落后,设备购置和使用缺乏与相关专业建设配套的长期性整体规划,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也需亟待加强。

1.专业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设备采购缺少前期论证和调研。目前在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过程中,有出现一定比例的实验室设备闲置;特别是金额较大的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很低。这主要和实验室建设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实验室对设备的需求量较大,高校内各系相对独立,建设实验室一般以系或是教研室为单位,各系、专业教研室缺乏必要交流和沟通,不同专业实验室建设中都存在一些相同品牌、型号设备的购置需求。在具体的实验室设备采购中,许多系部、教研室只考虑到本部门仪器设备的全面性,缺少了和其他系部、教研室之间的联系和论证,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严重。此外,很多实验室还在部分设备利用率低下而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因为缺乏校内、校际之间的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有些高校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耗损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而这些设备在使用中却闲置没能发挥作用,另一些系却因需要而在不断的申请经费准备购置。“分别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高校中还是存在的。

2.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中,许多高校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致使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环节相脱节,对实验老师和学生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使用人在实验使用过程中无任何责任压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想在哪里用就拿到哪里用,导致仪器实验设备放置地点混乱,设备完好率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影响着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3.设备采购与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相对偏低。部分高校由于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重视,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普遍偏低,随着高校的规模增长,实验室管理队伍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影响,管理人员在高校人员结构中的地位不高,以及对新进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不够高,造成部分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人员普遍综合素质较低。缺少合理、必要的奖惩激励机制,收入处于平均线以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能完全调动起来,造成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设备管理不严,设备使用损耗严重,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

二、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

从上述的几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根据项目组对多所在杭高校以上工作的分析和研究,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1.依据实验室建设的功能需求,切实落实实验室设备购置的前期调研和实验室建设相关论证制度。在高校实验室设备采购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成立由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及管理方面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调研和论证中应充分考虑学校各院系(专业)的设备使用需求,结合高线已有设备的分布和数量情况,确定采购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预算,尽可能地减少设备的重复购置,减少使用中闲置设备出现;在调研分析中,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与经济性,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方案,让建设的实验室能在一定时限内具有领先性。

2.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场所管理制度。每个高校都应重视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可以通过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学习,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组织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维护维修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有规范制度约束,并组织专人进行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间校际合作,增强对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互补和调控,实现对仪器设备使用的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专业实验室多部门使用的高校,还应对日常实验室运作进行规范登记和管理,分布式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绩效。

3.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技术资料档案规范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资料档案是实验室建设中关键的档案资料,从设备购置、施工、验收、维护、使用与改造等各阶段资料记录。在实验室管理中,我们将实验设备从采购到使用过程各个环节的运行数据整合归档,对实验设备维护和维修等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建议高校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信息平台,对设备资料进行规范管理。

4.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学校人事部门应提高对管理人才的重视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业务学习等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从目前各高校存在的该类人员的现状,可以对人员的定岗定编制度改革,明确岗位职责,完善技术考核体系,制定激励政策,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需要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结合本校的实际共同研究和调研,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新的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之能有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5.

[2]姜守哲.提高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10):70-72.

[3]林婷,范哲意.高校科研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62-64.

[4]尹立苹,刘雁红.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计量与测试技术[J].2007,34(12):63-64.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75-02

一、引言

教育部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管理、队伍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这不仅使我国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实验教学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教学的手段来实现培养高技术实用型人才。另外,实验教学模式是从理论学习到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深到浅、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实验教学设备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与时代的发展出现脱节现象,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仪器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高等院校只有具备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这样也有利于其更好的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然而,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还处于未完善阶段,并不能约束不爱惜实验设备的操作者,他们几乎不具备爱护仪器的责任心;还有一些使用者根本没有认真了解仪器设备的详细操作规程和性能,就开始盲目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会减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会损坏仪器。

2.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大农业高等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都会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1)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和管理制度;(2)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赔偿制度;(3)仪器设备的报废条件和报废程序;(4)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等。事实上,在工作中,这些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比如,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损坏仪器的现象,但是由于缺乏管理人员的监督,很少有人进行赔偿;有些学生或者老师由于时间紧迫,在实验操作时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仪器出现问题,减少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系统瘫痪。

3.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业高校的实验经费不足、缺乏高技术操作人员,实验室基本上只为必要的实验教学服务,基本上很少对全校师生开放。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农业高等院校的实验设备出现老化和陈旧现象,不能为外来的高技术人才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无法及时获取实验教学方面的最新信息。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多,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仪器的使用效率低,由于实验技术方面的缺陷,使仪器设备无法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仪器设备只对本院校或者本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制度,不对外服务,造成资源浪费。

4.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缺乏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一方面,由于农业高等院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很低,并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有些技术人员通过再学习转为教师,这种现象造成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影响学校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同时使实验教学的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学校没有进行合理的效益分析和成本预算,这些主要表现在缺乏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的制度,没有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只重视使用,并不注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造成他们缺乏对工作的上进心。

5.农业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模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国家越来越素质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所谓的提高素质教育,是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农业高等院校依然采用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验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操作技能,只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真理名言在农业高校中并未得到实用。

6.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买问题。大多数的农业高等院校都是以系为单位,建立各自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而实验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这种管理方式,使实验室分散在各系,很难让学校做到统一管理;然而,大多数高校购买仪器设备主要通过系部向学校申请、由学校出资购买的方式,由于各系实验室只考虑本系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而进行匆忙购置,这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系别购买相同仪器设备的现象,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最终使仪器设备利用率降低,造成高校大量资金浪费。

7.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没有做到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随着农业高等院校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增加大量的学生,实验室仪器设备被使用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有的时候,一台仪器可能会持续工作很长时间,从而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短;再者,农业高等院校对实验室的一些重要仪器缺乏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也会缩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一些高等院校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将购买的仪器设备进行妥善放置,造成仪器设备的过早损坏;随着农业高等院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增加,大部分高校实验都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很高的综合性,但是由于一般的维修者对先进仪器的了解不全面,很难查出其中的故障,对正常的实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室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运作潜力的关键。首先,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工作有极度的责任心并且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工作的难度系数有多大,大家都应该齐心协力的去完成;其次,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地探讨学习、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过程顺利地完成。

2.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网络现代化管理系统。各大农业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这一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现代化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教学的工作效率。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与老师进行实验交流;实验中心也可以将有用的实验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使学生需要时自己动手进行查询,这样不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业高等院校将实验室仅仅作为上实验课的教室,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的积极性。由于学校不注重实验室的开放性,学生想去做实验时却常常遇到实验室大门紧闭的情况,又或者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找不到技术人员进行询问,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必须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管理,这样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实验的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加强操作技能锻炼。

4.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农业高等院校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合,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线路,主要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加强他们的技能操作训练,以此来划分模块进行学习。学校应该加强整合教学资源,使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充分调动起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真正的整合统一。进一步落实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实行绩效考核,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5.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应该重视仪器设备维修团队的建设。完好的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农业高等院校中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维修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富有责任心强和具有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维修队伍和购买仪器的厂家以及其他高校的维修人员进行学习交流,不断更新维修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校维修队伍参加技术革新培训班,使他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提高他们的维修效率,保证实验仪器设备能够长期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的地位不可小觑。随着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在未来的道路中,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研究和实践,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发挥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努力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农业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玉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4):96-97.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方案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以生物学为必修或选修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物实验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的重要实验之一[1]。生物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的重要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地方高校现代生物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基本途径。目前,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LtD实验资金及设施有限公司

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药物,如taq聚合酶、连接酶和载体等,都比较贵,由于资金的大量实验,甚至无法进行。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设备都是先进的,昂贵的,如pCR扩增、移液枪、高压灭菌锅、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电泳系统的毛细管,transblot系统、冷冻柜、超净工作台和凝胶成像系统等,这些设备的数量是有限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对仪器的使用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不能仪器的基本操作,要求他们熟练地使用仪器是有点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更为僵化

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通常在教师准备实验、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上,学生模仿老师的演示或根据董事会的步骤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操作前,教师要实验过程,虽然它有良好的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教师管理,但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思维和过程已被省略。从脑开始,开始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考虑问题能力做实验。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被动成分大于实验中的有效成分。虽然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但仍对实验内容不熟悉。一些学生不听老师讲课堂上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结果往往在实验过程中犯错误,但不知道如何解决。实验材料、实验药品、实验设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也通过老师的运行时间和具体实施步骤,学生只有主动做实验,没有时间思考的机会,或者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尝试有替代的手段或方法?只是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能独立思考,结果原因。有趣的是,其他学生回答,操作结果的实验实验是高度熟练的。一些学生组织纪律意识不强,经常迟到。有些学生是这样的,在实验后是否操作规范,结果是正确的,甚至有些看别人操作本身不开始,最后复制的结果[2]。

(四)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

现代生物学实验涉及一系列相关试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实验一般都有很强的连续性,如Dna提取、pCR扩增、Dna检测、Dna与载体连接,细胞的生产,如转化实验。由于学校安排的班级相对比较小,而且比较固定。因此,许多实验过程中只有教师,学生不能操作,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整个实验过程,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整个实验过程。

(五)教学要求低,课程考核不合理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普遍较低,对学生的基本操作不严格,但大多数地方的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基本是两种方式之一:一是书面形式,学生评价或实验结果证明理论的掌握;二是观察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3]。培养学生投机取巧的单一的评价,不踏实的坏习惯,做实验,评价实验操作往往是侵入性的,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生机械地训练技能的反复,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现代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见解都来自于实践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应该提高以下几点:

(一)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投资

学校应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设备配置和设备配置,确保实验教学经费。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实验人员管理和考试系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采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感到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企业意识。教师认真备课,完成制备实验,实验过程中身体力行,亲自示范,对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示范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后总结,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虽然学校实验室设备有限,空间有限,但学生可以分为几组,每组轮流做实验的顺序依次依次进行。这不仅有利于管理和指导教师,也避免了实验装置的浪费,充分利用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开放实验室在业余时间,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仪器的使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提高教学要求,培养科研意识

严格的实验过程中的学生,基本操作专门的测试,包括使用各种仪器,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本实验涉及到分子水平的操作,接触更多的药物,这也是有毒的试剂,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除了更严格的无菌操作,所有这些都不能马虎。随着时间流逝,在学生的意识,将设置现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意识,追求科学真理不懈精神和创新精神等。

由于今天的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如何确保学生有较强的科学素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通讯作者:王桂丽)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试验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项目不断增加,施工企业也越来越多。鉴于工地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公路施工的质量,因此,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应当获得公路施工企业的尤其重视。除此之外,我国公路建设招标的参考之一就是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仍然存在着诸如试验人员缺乏,实验仪器质量不过关疏于管理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公路工程的施工。

1.当前工地试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人员配备少、素质差

现如今,道路施工工地实验室的人员较少,而且部分实验室人员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大多数施工企业不能定期培训实验室人员,也缺乏工作的考核。而且由于施工企业都不重视,部分工地的实验室人员时常变化,这样一来,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就会有很大的不同,频繁更换人员,也会对公路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1.2管理意识欠缺

在当前,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工地实验室的重要性,缺乏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一方面,监督考核机制的设立不够完善,对于实验室人员的约束力较小。这就导致了一些实验室人员在进行实验时缺乏责任心。譬如,在一些工地的实验室检测报告中,试验台帐以及原始记录并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填写,甚至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缺乏管理意识的实验室没有注意到对原始资料的保存,使得部分试验检测资料丢失。另外,一些实验室甚至没有经过实验就按照之前的数据填写,与实际情况不符,也给工程质量的评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1.3实验仪器质量较差、缺乏保养

虽然我国公路的建设十分迅速,但是公路工程工地实验室使用的仪器却缺乏管理。在实验仪器的生产层面上,由于目前应用在公路实验室的检测仪器,从生产到销售的环节,整个过程管理标准并不统一。再加上一些公路工程使用的实验检测仪器缺乏技术含量,导致了大量仿造仪器的出现。许多仪器都是小厂家生产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精确度也很低。使用这样的仪器进行实验,很容易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此外,在实验室中,许多工地疏忽了对实验器材的管理。,一方面缺少对器材进行统一的编号;另一方面,没有注意到将器材的资料填写齐全,这就直接导致了工地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出现问题后不经尽快恢复使用,也会对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增强公路工程工地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2.1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培训、考核

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确定工地实验室的实验人数,确保实验人员数量满足实验要求。另外,管理人员还应当注意重视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一方面,可以定时组织对试验人员的技术培训,或者是开展交流,让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都获得有效的提高,最终实现工地实验室实验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增设奖惩制度,制定相关的条例对实验室实验人员进行约束。一旦发现实验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验,就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另外,由于在工地施工中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可能会出现实验室实验人员被调到其他部门的情况。应对这种情况,应当及时的对实验室内部人员的数量进行确定,尽可能的保证实验室内部人员稳定。

2.2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实验工作的效率,就必须增强实验室的管理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首先,由于实验室工作的性质,进行实验的相关数据必须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应当将工地实验室的相关台账进行准确无误的记录。而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当及时地与上级部门沟通反映,确保施工负责人能够了解实验的情况。其次,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在取样时,应当将不同材料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取样。如果试样需要保存,就应当取相同的两份试样,将其中的一份用于实验,另一份作为保存。另外,在取样时还需要对样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这记录保存一定时间。最后,实验室内部人员的管理,应当进行严格的分工,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将整个实验工作的各个环节分派到各个人员头上,并建立审核机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3增强对实验检测仪器的管理,

实验检测仪器进行管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首先,在实验仪器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实验仪器的质量问题。不能因为资金紧张等问题,购买质量不过关的检测仪器。其次,相关部门也应该对试验检测仪器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把关。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对试验检测仪器的制造厂家进行规范,确保监测仪器的生产和销,都有相关条例可以遵循。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源头处保障实验仪器的质量,降低不合格的试验仪器流入市场的可能性。最后,工地实验室应当加强对于实验仪器的投入通过购买技术水平更加优良的仪器,来提高实验结果对准确性。同时还应当健全实验仪器的管理制度,减少试验仪器的损坏,延长实验仪器的使用寿命。

2.4重视对实验资料文件保存

在实验的检测工作过程中,会有一些资料和文件的出现。这些资料和文件,不仅仅是实验室的实验结果,还真实反映了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为整个工程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应当对实验资料文件的管理提起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应当保存好相关部门对于各项检测工作的详细要求,并对其中涉及到相关工作的流程、规范进行研究,保证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另一方面,无论是计量检定证书、维修记录,还是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自检校准记录,都应当归类保存,保证以后随时查验的方便。

结束语

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工地实验室的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工地实验室的实验结果,直接关系到了整个施工的质量评价。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工地实验室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无论是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还是缺乏对实验室的管理意识,抑或是实验器材多质量问题,都会对实验室的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提高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视,需要对试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还要加强对仪器的管理以及对实验资料文件的保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公路工程工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毅.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2(22)

[2]郭琪琳.浅谈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2012(03)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实验室是科研人员的培养基地,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必备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逐渐被高校所重视,因此加大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具有现实意义。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加强事故防范意识,营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1、仪器涉及内容较为复杂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专业面涉及较为广泛,加上高校理工类的科研项目、高校实验室的转型和发展、以及科研人员的培养等教育需求。大多数高校都陆续开展了相应的教学及实验,实验室是高校实验研究以及科研的重要阵地,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对于高校实验室安全极其重要。高校实验室仪器较多,种类复杂,实验室的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都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检查需要全面,才能真正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2、仪器种类繁多危险性大

高校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种类非常多,相对来说危险系数也就越高。加上许多的外在因素影响,高校实验室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隐患中包括机械设备、危险化学用品、电气压力以及军用科研材料等较多类型,且个别设备安全隐患极大,不容许有一点操作失误或疏忽。例如机械设备隐患,焊工、机械加工等实验,存在刺伤、高温、飞物等安全隐患。

3、教学与科研存安全隐患

由于许多外国高校长期以来重视科研实验,科研仿佛成为高校的主要职能,我国大部分高校也开始了教学科研的路程。此时,实验室安全管理成为了科研顺利进行的保障。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验时,多数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但仍有许多学生,不顾危险擅自操作实验仪器。教师对此有很大的责任,教师在实验前,就理应为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促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因为实验事故的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疏忽,往往是高校的领导层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到其下级的系或院中往往重视度不够,而到了实验的操作人员,往往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实验安全没有强烈的意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导致学生认为实验是安全的,不会存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一心专注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隐患。高校实验室的大多数实验人员为学生、青少年,对于安全隐患认知较为浅薄,始终对事故抱侥幸心理,在事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甚至对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安全问题是实验过程中相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安全管理不容小觑。

2、实验室安全机制不完善

许多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实验室安全问题上的细则较为科学规范,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健全。我国的整体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而言有待完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验室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高校的二级院校中许多教师和领导对于安全管理构架体系不清晰,导致了在完善制度时无从下手。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落实管理到个人,明确管理人员负责的区域,注重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管理者应严格要求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首先进行登记,其次检查携带物品是否存在危险隐患,最后佩戴好实验室专用手套、服装等进入实验室操作。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忽略了这些小事所带来的无穷后患,安全机制必须进一步完善。

3、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匮乏

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严格规范的执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则成为了主要应注重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并未严格遵守,很多高校仅仅是挂在墙上展示,并未真正的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碍于情面,导致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对于实验事故的处罚力度也没有实施,导致了制度成为了形式化的摆设,对于事故的处理方式,也多是进行批评教育结束。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实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实验室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管理人员缺乏执行力度,对于规章制度的模式,对于安全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安全隐患的几率。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1、严格实施准入机制

大部分的高校实验室都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在实验人员首次进入实验室之前,都会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及严格考核,但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为实验者灌输的都是安全教育意识,缺少专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应针对培训以及考核制度,只有通过培训及考核的实验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根据实验室不同的物品的危险系数,进而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其中应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化学及物理物品的安全、仪器设备使用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发生安全事故时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同时,高校在实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设立安全教育课堂,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详细的为学生讲述实验安全常识以及应对安全问题时的具体措施,加强学生自身事故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观念。

2、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高校实验室的主要管理人员为资产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实验室以及保卫科等,管理的部门人员多数为高校二级行政管理人员。相对而言,这些人员对于化学药品、辐射、物理知识以及机械设备方面缺乏认识,在安全检查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无误的发现设备的问题,为学校实验室加大了安全隐患。若想高校实验室规范科学严谨的运行,离不开专业的管理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实验室器材设备以及药品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安全隐患,学校需要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在安全方面具有极高的防范意识。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不仅能够维护实验室的安全,还能在高校师生进行实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告知,做到实验室安全防患于未然。

3、完善安全检查制度

无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有多专业,安全管理制度有多完善,如若没有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这些起到的作用将微乎其微,不足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实践,最终安全管理制度将会流于形式。安全检查制度需要具备三方面素养,一是严谨、二是具有权威性、三是跟随问题导向。高校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高校实验室进行安全排查,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完备、化学药品是否保存完整等多项内容。安全检查制度必须落实到个人,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整改,若因检查不到位而发生隐患,则免除该检查人员一年评职称、评奖资格,并对造成的问题负全部责任。安全检查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所以对检察人员应给予较高的福利待遇并进行严格筛选,通过检查监督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维护实验室以及校园安全。

4、规范管理高危实验用品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最大隐患之一,便来自于实验室的高危实验用品。所以,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在规范严格的管理下,使高危用品能够发挥积极地实验效果,同时避免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高危实验用品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对其与其他实验用品进行分别管理,挑选专人负责检查和管理。对高危物品进行单独存放,进行双门双锁以及双人保管和领用的制度,此外,应彻底排查高危用品数量和领用记录,保证高危物品只能在实验室进行专门存放。高危物品在进入实验时,应有严格的领取、实验以及用后销毁制度,做到高危用品的严格规范科学的使用,使用、归还或销毁都应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操作,不允许师生在实验后私自处理,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从根本上排除最大的安全隐患。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是科研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体现高校整体水平的标志。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也是一项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工作。伴随高校实验事故频发,高校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与管理,制止一切不安全不规范的行为在实验中发生。实验室安全关系着学校科研成果,为高校科研能够顺利开展,师生实验安全得到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被学校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徐红岩,曾令宇,陆召军.地方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12).

[2]谭棉,冯夫健.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而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实验室安全存在不少隐患,其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欠佳。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加不定期安全检查的频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无风险的实验环境。因此,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总结管理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环境监测机构纷纷开展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然而,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很多工作尚在不断的摸索之中,还普遍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例如:有不少单位还没有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部门,很多都是由单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极为不重视。此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

1.2安全硬件设施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单位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非常大。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由于资金不足,相关设备仪器陈旧;例如:一些单位在配置硬件设施时,忽视了洗眼器、应急喷淋装置、灭火器、通风管道、通气线路等设施的良好配备。此外,调查发现,有很多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消防设施配备严重不足,按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又因维护不到位,致使其功能丧失,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当前,少数实验室不注重抓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之中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难以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安全意识,导致安全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例如:在监测实验室,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自觉性差。在实验室内随手将废弃的有毒有害试剂倒进下水道;生物安全柜内实验用品过多,堵住通气格栅;戴污染的实验手套直接接听公用的办公电话;在实验区内进食;将防护服穿出实验区域等。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2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2.1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

毋庸置疑,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建立安全的实验室环境的重要基础,为此,相关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各监测站还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工作人员管理、菌(毒)种及样本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努力使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此外,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后,还有落实责任制,严格按照规章执行,进一步明确职责,防止出现责任不清的现象。

2.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并减少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危害。为此,环境监测实验室要依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在工作间内,各种仪器和样本的分布要合理,防止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对于环境监测必须要用到的各类器皿与试剂一定要分类存放,含有剧毒的试剂必须存储在指定的保险柜中,并交由两个及以上的人分别保管。此外,我们各级领导应高度关注监测站实验室建设,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添置一些必备的安全设施,更换一些过于陈旧的设备,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降低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3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构建单位、实验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大监测工作的监督、检查、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执行层面上要运作规范,依法按章办事,工作落实到点到位。最后,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里是十分重要、必不可缺少的。随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任务的日益繁重,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内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求环境监测站的各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瑶.实验室环境管理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S1).

[2]乔晋忠,张丽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9(1).

[3]方淑琴.加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探讨[J].才智,2010(5).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0

近年来,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场所已逐渐深入各大高校,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见,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当前计算机实验室应用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保障计算机实验室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计算机实验教学。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现状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与发展旨在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其面向广大学生开放,具有使用人数多、频率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是成批购买计算机,其内部配置较低,往往会出现运行速度慢、卡机等不良现象,不利于教学课程的顺利完成。其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需要稳定的电压作为保障,但是高校计算机往往都是同时运行的,用电量相对较大,加上错综复杂的电路设置,给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实验室人员位置的不固定性,增加了设备丢失的可能性,这也是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计算机网络病毒问题。在使用高校计算机时,学生往往会自带U盘等外接设备连接至计算机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而学校计算机都是通过局域网连接至internet上,一旦一台计算机感染病毒,便很快传播至其他计算机上,使得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从而破坏计算机系统,甚至有造成系统瘫痪的可能。

最后,是学生错误操作问题。虽然已步入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已逐渐普及,但是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学生错误操作而删除了计算机的某些必备应用程序或相关系统文件的现象大有存在。甚至还有学生故意将系统程序删除或破坏系统软件,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成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难题。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对策

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有效解决对策,以不断提高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维护质量。

首先,建立健全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机制。健全的管理机制是管理与维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有效对策之一,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适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机房管理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科学合理使用计算机;另一方面,建立监督管理制度,由学校领导担任督导组长,加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检查和监督,并实施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并维护计算机。

其次,提高实验室使用的安全性。提高实验室使用的安全性是管理与维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另一有效对策,一方面,需要保证机房电压的持续稳定性,如果出现问题,应立即予以修复,保障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学生使用计算机,根据桌号安排座位,要求学生每节课都在制定的位置上使用计算机,以便于保障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其中的恶意删除或破坏软件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

最后,控制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控制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传播是管理与维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又一有效对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其一,使用硬盘保护卡保护计算机系统,硬盘保护卡不仅可以在计算机重启后还原系统,还可以同时兼有多个系统的存在,满足部分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要求特殊的软件。但是由于病毒的破坏力极强,硬盘保护卡也无法完全避免病毒的入侵和破坏。所以,需要尽可能减少病毒入侵的可能性,禁止学生使用U盘等设备连接实验室计算机,当然可以设置一个临时网络存储区域存放必要的学习资料便于学生拷贝,也可以要求学生发送至邮箱下载。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和传播,从而保证实验室计算机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