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资源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5:36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管理问题

我国的森林资源,一直都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出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经济发展初期,我国的森林资源曾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性资源出现,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于森林资源的控制才相对严格。这种严格的控制,一方面将我国的森林资源放置于严格的保护之中,另一方面也使其更长久的处于计划经济的模式当中,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从客观上要求着林业的加入,而长久对于林业的控制,也从一定层面上限制了林业自身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唯有将林业推向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其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是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方面。

一、森林资源资产特征

森林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有着不可动摇的国有性。但是想要让林业彻底投入市场环境中深入发展,就必须将其资产化,资产化不仅仅有利于经济活动中的诸多操作方便,对于保持国有资产,在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其发展的同时确保其保值增值,明确操作权责等方面更加意义重大。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而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又指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加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规范评估行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林业相关资源管理的重视以及做出的努力。

就目前的形势看,想要有效实现森林资源资产管理,首先应当对森林资源本身进行深入的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在接下来的评估等相关工作中明确方向。首先从概念上看,森林资源即指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其构成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而森林资源资产则是以森林资源作为物质内涵的资产,其重点在于森林资源中具有能资产性质的一部分经济资源。从内容上看,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包括林地资源资产、生物资源资产、环境资源资产,并且在生物资源资产中,还可以根据其收获形式的不同而分用材型、经济型、能源型资产,在环境资源资产中还可以分景观型、生态型资产。

从森林资源资产的内容和分类上看,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特点。首先是可再生性,森林中的相关资源,除了土地以外,其他基本都处于一种可再生的状态,这种特征直接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森林资源不断的生长,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投放市场。其次就是综合性,从上述对森林资源内容的总结和分类中可以看出,森林资源不仅仅包括林地和林木,其中更是蕴含着丰富多态资源。林地之上的众多物种构成的整个生态群落,以及其构成的相应景观,主要和社会经济相关,都属于森林资源资产的一部分,这种多物种立体化的资源体系,期综合性更是可想而知。最后则是分布的广域性,森林资源资产分布在相对较大范围的林地之上,鉴于森林生态群落的构成和生长特征,其分布必然横跨较大地域,这也造成了对于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困难。基于如上特征,对于森林资源资产管理需要格外重视。

二、森林资源资产的认定

在执行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森林资源资产的认定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森林资产体系的各个内容以及其边界,才有可能开展更深一步的管理工作,这一环节的工作,是让森林资源以资产形式走入经济社会的必要保障,它的成功展开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安全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

在对森林资源资产认定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眼:

首先是对于林地资源资产的认定。根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之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在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有了这一条明确规则,对林地的认定增强了很大的可执行性,虽然如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有一定量不能确定为林地资产的林地,针对此种情况,在确定的过程中应当对其保持关注,在经营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转入资产认定。

其次是对于林业生物资源资产的认定。主要包括林木资产的认定以及在林地范围内的其他动植物资源的认定。对于林木资产认定而言,相对比较明确,只要是生长在林地之上的任何林木都可以进行认定,具体可以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类,商品林涵盖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园林,公益林涵盖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特种用途林。对于兼有二者性质的林木,可以当做潜在资产不进行直接认定,但是随着林木的成长和经营需求,可以对其实施认定。此外对于一些有明确产权但不能进行认定的资产,诸如国防林货自然保护区等,都应与上述资产一同以保护为主要目的,可以暂不采取认定。对于林地上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认定而言,传统认为当做资源处理,而不做资产认定,但是对于仿野生养殖行业而言,还是需要做相应的资产认定,而对于其他固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则只能作为潜在性资产。

最后则是对于环境资源资产认定。包括景观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两个部分。其中景观资源资产包括林区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组合,通常以发展旅游经济为目的,建立在林地的整体环境之上的开发工作。对于景观资源资产的认定,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对环境资产进行认定,除了要查看林地区域综合环境以外,对于景观的经济价值,诸如交通状况等方面也需要予以考虑。而对于生态资源资产的认定而言,则需要重点考察相应的林地在改造自然、繁衍物种、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对于能够发挥此类作用的林地应当坚决予以保护,并加以认定。

三、结论

对于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工作而言,首先要深入了解其自身特征和内涵,而后进行资产认定,在资产认定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管理,最终推动林业综合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2

森林资源在社会生产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自然森林在人类破坏后很难进行有效的恢复。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提升,森林资源被大规模的破坏和利用,已经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危机。对此,科学的使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重点。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成就。其中大量的工作由政府部门进行统筹和进行,已经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初步有效保护,恢复了部分森林资源。但是在营林造林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大量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完善相关的保护措施。

1营林造林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营林造林工作依然困难且严峻,林业管理部门的内外问题,限制了营林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必须对目前林业管理部门面对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找到合理的改革和发展路径。1)经济发展造成了林业资源的破坏。林业资源本身木材是社会必须品,其次,森林所占的土地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料。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导致林业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失衡,最终导致林业资源被永久性的破坏。2)营林造林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营林造林工作是相对复杂的技术工作,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森林生态平生状况进行调查,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同时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和经验总结,以实现深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多样性。3)人们在造林的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导致森林资源永久性的破坏。森林是多种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如果将原有的植被破坏,重新种植单一的树木品种,则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生态危机,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将会受到永久性的损失。4)林业管理局的管辖能力有限。一般来说林业资源的管辖范围较大,但是实际的护林人员数量较少。导致林业管理局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范围有限,无法对非法活动进行充分的监督和管理。5)营林造林工作缺乏长期的规划。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难以恢复,就需要在森林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多进行监督和规划。然而实际的森林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难以有效的制定和执行,非法的滥采滥伐和破坏情况也导致工作难度加大。

2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营林造林工作是恢复森林资源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使营林造林工作能够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1)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营林造林工作是防止生态环境失衡,而必须采取的措施。营林造林工作是人类有计划开发林业资源的产物,有助于提升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性,使林业资源能够保持开发和恢复的平衡,达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使用。2)促进当地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发展其他类型的产业和经济。营林造林工作能够恢复部分当地生态平衡,恢复当地自然环境的绿水青山。有助于林业资源区其它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和种植业等。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能够有机结合。3)营林造林工作有助于相关人才的培养,促进林业资源保护科学技术的提升。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现代科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升人类对森林系统的认识,并提升维护森林多样性的经验,促进林业保护的全方位发展。

3促进营林造林工作的一些措施

1)相关部门加强调查工作部署,提升营林造林规划的科学性。林业资源的营造和开发,需要正确的科学观念引导,并对当地的生态特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进而制定相对科学的造林营林计划。对此相关的林业管理单位需要提升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当地生物多样新的调查和分析,使营林造林规划更加合理,使营林造林能够逐步的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2)加强对当地林业资源保护的监管工作,减少非法活动对林业资源的破坏。经济利益是森林资源受到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林业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对当地森林资源的监管,减少非法活动的发生。在监管问题上,林业管理局虽然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尝试一些其它措施。例如发动当地的人民群众对森林保护进行监督、对林业资源保护观念进行广泛的宣传、利用一些电子技术对重要地区进行电子监控、执行定期的巡逻护林工作等。3)加强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技术恢复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在营林造造林的过程中,林业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对当地林业资源的调查,使森林的恢复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对此农业管理单位需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促进薪酬制度的加速改革,使高技术人才愿意留在工作单位中工作。此外需要加强对新型技术的研究,加速新型技术在林业保护中的应用。4)商业性质的资源开发加强监管,实现林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合理营收。林业管理部门的长期监管和营林造林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大量的资金除了上级政府的划拨外,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经济合作开发项目,满足市场的木材供给,同时可以获取一定数量营林造林资金。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对森林资源开发制定严格的要求和监管制度,保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减少对原生森林生态的破坏。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p61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78-01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当前森林资源及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和供求矛盾突出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森林资源的多种需求。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虽然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但是全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l%,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1/8左右。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8.0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8.5%,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则只有35立方米。森林平均郁闭度为0.54,其中郁闭度在0.2~0.3的林分面积占林分总面积的20.1%。林木平均生长率为3.98%,每公顷林分平均生长量为3.36立方米,仅为林业发达国家的50%。总之,我们要用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来满足占世界22%的人口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森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森林资源面临的这种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是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模式单一、监管不到位和基础建设落后的状况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特别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森林资源名为国家所有,实为企业自管自用,产权虚置、政企不分、责权不清,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利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单一,分类指导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管严的没有管严,该放活的没有放活;少数地方对保护森林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监督管理不力,致使乱砍滥伐、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在局部地区仍时有发生;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薄弱、执法手段落后,一些地方二类调查严重滞后,森林资源家底不清,多数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不健全,没有适应工作要求的交通、通讯工具,现代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管理、监测中应用水平还很低,原始的工作方式,简单的手工操作依然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所有这些,与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不仅严重制约了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在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有效发挥。

2.努力完成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的各项任务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按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林业历史性转变的总体要求,新时期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构筑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这个中心,坚持“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为方针,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加快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为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和林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指导思想,确保为实现我国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19%以上、到2020年达到23%以上、到2050年达到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人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林地林权保护管理,严防林地资源非法流失。林地是森林资源的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必须把林地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严加保护。要进一步明晰森林资源产权,建立规范的森林资源权属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林权登记发证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的确权发证工作,切实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健全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规范,坚决杜绝征占用林地审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抓紧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真正把发展林业的用地落实到山头地块,依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要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行为,进一步完善林地保护法规,尽快出台《刑法》修正案有关破坏林地的量刑标准,为依法打击乱垦、滥占林地违法犯罪提供依据。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实行分区施策、分类管理。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强调生态保护,决不意味着全部管死;强调森林利用,也决不意味着不加限制、随意利用。要严格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不动摇,把住采伐“源头”消耗关,对一些生态区位重要和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地区,要坚决将木材产量调减下来,确保森林资源休养生息;对商品林。特别是商品林中的人工林、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等,要依法放活,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各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步伐,摸清森林资源家底。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性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改革力度,不断增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活力。要积极推进家庭承包、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招标、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要坚持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对分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要抓紧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着重抓好重点公益林的区划落实和保护管理,落实公益林补偿政策,完善公益林管理法规,真正把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一体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保证森林资源管理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必须建立健全以资源行政管理为主体,以资源综合监测和资源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努力保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的稳定,并不断充实人员力量,同时,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稽查队、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基层林业执法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执法环境,确保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总之,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是我们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纳入日程,只有加强了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4

关健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建设

abstract:thearticlediscussestheforestresourcesevaluationinof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andlongnanmunicipalforestresourcesbasedonthebrief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evaluationinthelawsandregulations,institutionsan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personnel,putsforwardtheevaluationsysteminforestresources,establishandperfectappraisalinstitution,withtheemployeesofthetrainingrequirements;andtointensifytheforestresourcesasset-likemanagementandsoon.

Keywords:forestresources;assetappraisal;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森林资源产评估是社会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包括了一般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而且包括了森林资源性资产本身特殊的生长变化规律及经营技术、调查技术等,既涉及到林学的知识,又涉及到经济学和法学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具有政策性、规范性,综合性、专业技术性,时效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责任性和风险性。

陇南市是甘肃省的重点林区之一,境内近40%的土地为森林所覆盖,林地面积广阔,林种资源丰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对象的转让、抵押贷款以及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等经济行为越来越多,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要求也日益迫切。

2、陇南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

随着林业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趋完善,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陇南市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体系还没有建立,还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2.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规程制定相对滞后。全市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无相应的政策和技术规范可以指导。全市也还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经济参数,相关的林业经营数表也不能完全适应评估工作的需要。

2.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机构缺乏。依据陇南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自身需要,部分县成立了改革试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但尚未作资质认定,仅能从事一些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咨询性工作,其组建方式和运行模式是林改产物,很不规范,且不具有专业独立性。

2.3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根据评估对象和目的不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除具备一般的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要系统的林业基础知识,如对立地条件、地理因素等的把握,同时要熟悉林业生产经营过程,掌握林业的方针政策,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目前在陇南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业务人员之中之又少,成为了制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重要因素。

2.4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尚未完善,资产化管理不健全

陇南市的林业改革发展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相对滞后,造成了森林资源资产市场规模小,发展不完善,资产化管理不健全。森林资源市场存在着一些违反“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的行为,导致有关的民事、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3、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建设的建议

3.1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法规政策

当前,我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采取政府监管下的行业管理模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要依法依规,根据产权变动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遵循的原则、管理部门的权限以及评估机构等进行规范。应尽快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评估体系,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规范性的制度平台。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维护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商品化经营的发展。为规范陇南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促进林业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议尽快出台《陇南市集体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草案)》、《陇南市林地管理办法(草案)》,与农村信用联合社衔接出台《关于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陇南市农村信用社农户林权低押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草案)》等相关法规。

3.2建立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目前,陇南市仅有部分县成立了改革试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尚未作资质认定。因此,理顺和规范当前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其资质十分必要。另外,应尽快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纳入评估工作体系,按规范重新审核或设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机构资质可分为甲、乙、丙、丁4级,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评定,并确定每一级的评估业务范围。全市应有1个甲级评估单位,2个乙级评估单位,县(市)应有丙级评估单位和若干丁级评估单位,形成覆盖全省的评估网络。

3.3加强培训,积极培养评估从来人员

要尽快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资质认定纳入管理范畴,逐步清理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资格工作,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林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注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以及大批评估员。同时,结合林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评估人员分期、分批、分层次地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针对部分评估人员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建议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从业人员诚信档案,记录其所受奖罚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3.4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周期性长,需要长期、连续地投入生产经营资金,这些投资不能随时变现,而且通常在很长的时间后才能得到回报,因此,要使林农手中的森林资源能及时变现,必须组建森林资源交易市场。建议政府加强引导,在《森林法》规定的范围内,尽快出台有关森林资源市场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的市场秩序,并引导林农自愿结成新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市场交易。

当前,摆脱林业资源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对国有林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即森林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和有偿使用、会计核算、资产转让及评估管理。对森林资源资产从价值上进行评定估算,有利于对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从而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的存量,科学地经营利用森林资源资产,维护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

(1)张秋虹,张绪成,对当前我国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认定考量[eb/oL],经济时评,2009,

(2)霍振彬,王宏伟,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07(6):23-26

(3)王宏伟,霍振彬,赵建平,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2):31―34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5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意义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林木育种中必不可少的繁殖材料,是森林得以延续发展的基础,在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念

林木种质资源,特指以物种为单元的遗传多样性载体资源,包括物种天然的资源与为挖掘新品种、新类型所收集的育种原始材料。前者是指森林树种的“种性”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包括物种基因载体的(综合体的)群体、家系、个体和决定特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后者包括用于遗传改良的各类种质材料,如选择的、杂交的、引进的、诱变的及生物工程创新的种质资源材料。有关物种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的定义广泛用于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测定、评价和利用。

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意义

1、保持生态平衡

大自然中的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与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水分、大气、日光、温度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这就是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种质资源,负载着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是陆地生物(包括农作物野生种及近缘种)基因的载体“避护所”和“主基因库”,森林植物物种及种质丢失,将引起邻舍生物种及其种质以4~13倍的速率丢失。因此,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不仅制约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而且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

2、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

林木种质资源是决定森林植物各种性状的遗传信息载体的总和,保护林木种质资源就是防止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丢失和物种灭绝,并为培育林木良种提供广泛的选择条件。保护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就是保护了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拓宽了林木育种的渠道,培育具有高经济效益、某一特定形状以及较强抗性(抗旱、抗风、抗盐碱、抗病虫害等)的优良林木品种,为林业的“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提供可靠的保障,维持森林资源多样性和林业持续发展。

3、保护遗传多样性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是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林木良种工程的充分必要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使目前和今后的育种获得更大的林木遗传增益。随着人为干预的选育活动层次的提高,加上目前林木育种工作中存在的单纯追求生长性状,而忽视其它潜在有用的树种和性状的局限性,结果是经过选育的树种木材“产量”虽有所增加,而森林群体中的“变异性”却在递减。显然这种良种选育所获得的增益是以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为代价的,随之而来必然会导致森林物种的纯化和退化。因为遗传均一性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虽短期内不明显表现出来,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弊大于利。在林业生产中,只用少数无性系或单一物种大面积造林常会带来难以抵御的病虫害。林木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对立地条件要求差异大,应具有对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正是出于这种对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要求出发,保护目前或将来有用的树种或目的性状个体,增加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提高遗传变异性,才能为目前或今后的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4、保护森林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收集和保存经自然界长期进化而来的林木物种资源,对于保护森林物种及其林内动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其它动植物的生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生物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战略需求

由于人口负荷增大,地球气候变迁,环境污染加重等诸多因素,森林和林业用地退化或减缩,林木种质资源损失和侵蚀日趋严重。在近期内如不紧急抢救保存,丢失的基因将一去而不复返,目前与未来的可利用的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会受到严重损失。

三、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则

依据“有效保护、抢救保存、增强国力、服务社会”的宗旨,全面实施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重要的乔木、灌木、草、花卉的种质资源保存,最大限度地保存种内多样性,贯彻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使全国林木种质资源基本得到保护。具体有:林木种质保存应直接为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需求的优良种质;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应以中央保护为主体。中央主管全局性、跨区域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地方重点保护局部性和地区特色的种质;优先对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覆盖面广、现实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大林木种质,及具有遗传多样性和代表性的核心种质群体/家系进行勘察、收集和保存;实施林木种质的原地、异地和设施3种保存方式的优化配置;按照生态地理系统实行分层的保存原则;根据树种遗传变异现状,最大限度地保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种质保存优先考虑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需要,直接为国家生态建设服务。

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

1、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

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国家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应以国家保护为主体。建立起国家主管全局性、跨区域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和地方重点保护局部性和地区特色的种质资源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提高种质资源管理者素质,树立管理者种质资源是国家资源的意识,加强种质资源的管理。

2、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库及信息平台

林木种质资源规范化、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是林木种质资源科学保护、管理利用的需要。它表征国家的科技水平,数量化反应林木种质保存与利用水平。该计划将为国家决策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育种机构提供重要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已有林木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和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中国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体系及信息平台,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现种质数据规范,建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强化二级保存体制

林木种质资源是野生生物资源的主体,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属于基础性工作范畴,应以国家保护为主。实行“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两级保护”的建制。中央主管全局性、跨地区性的重要物种的种质及核心种质;地方重点保护具有地区特色的种质。国家统一规划,中央与地方优势互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储备国家种质资源的最终目的。今后20年内,中央建成不同气候带典型植物区系的15个各具特色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及种质低温保存库;地方(省)分别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中国西部等特色森林地区,设置34个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并与该地方的各类自然保护工程相结合。

结语

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丰富,但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系统地开展工作也就近几年的事情。对林木种质资源概念及其认识还不完善,甚至还有许多误区,因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并统一认识。保存林木遗传资源就是保存基因多样性,绝不仅仅是眼前认为的优良种质的保存。目前,已有的种源试验林中群体(种源)样本代表性差,以各树种育种材料与良种繁殖材料为主,虽兼有林木种质部分保存功能,但不能实现完整地保存遗传多样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2012(5):3-11.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6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工作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国策,并且作为我国的战略方针,在林业建设中,同样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为林业资源采伐后,需要重新抚育才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做好防护措施。火灾是威胁林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对森林的日常维护管理中,要加强对火灾的防范,做好火灾预防工作。林业资源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对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现状

1.1国外关于林业资源管理的理念研究

林业资源不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木材资源,同时也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林业资源的相关企业在其生产原木材料与木制品等具备尖锐排他性能与竞争性能私有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的具备正外部性的木质产品。若是林业资源担当着一种个人的财产,因此该拥有者假如不能由其其所提供的正外部性的服务品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林业资源相应的企业就对这种的服务品失去了信心,也就会相应地减少生产公共服务品的林业产品。为保证不同类别用途的林业资源产品数量地平衡,保证各种不同类别林业资源公共服务品的正常提供环节,政府就一定要制定出一些相应的政策了。

1.2林权管理不严

在现有的林权支配方面还比较混乱,政府在对林业的管理方面还停留在宏观调控上,不会参与到具体的管理中。有些林区直接将部分区域交给采伐者管理,而这些采伐者在对森林的经营方面缺乏一定的知识,只是片面的认为森林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来源,而没有认识到森林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所以过度的开采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再生。对于这种现象就应该加强对林权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对森林采伐的过程中,注重树木的抚育,采取采育结合的经营方式,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强林权管理,在保证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会产生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日常维护不到位

我国过去在对林业资源的管理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保护制度不够健全,所以对于森林的乱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致使树木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更新不及时,林业发展一度出现了断档,不仅影响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风扬沙,水土流失等现象频发,为社会造成较大的困扰。所以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应该建立合理的护林制度,组建护林队,防止乱砍滥伐,一经发现,严格惩处。并且还要做好宣传工作,说明森林防护的重要性,防止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更要加强管理。

1.4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中国林业资源管理将获新生

我国在森林资源国有或者集体拥有的大背景下,国有或者集体所有的林业局虽说只是采取了委托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将国家或者集体作为了其资源的委托人,企业的经理作为其委托人,然而在这种独裁体制的形势下,相关委托人的监督工作通常是无力的,就导致人可通过虚假的信息与违法行为的滥砍乱伐,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成为了垄断企业,在林业资源经济发展极差的时期,人的角色也就不存在了,致使公有财产被掠夺,资源被人们随意浪费。

2林业资源的防火管理措施

森林发生火灾是危害森林的最大威胁。一场森林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够将很大一片的森林烧为灰烬。因为森林资源被毁,因此林地也就失去了覆盖,引起相应的水土流失现象,殃及周围的水利和农业的正常运转。一场森林大火不仅能够烧毁大片林木资源,并且还能够烧毁林区的房屋以及珍贵的动植物;为了能够快速扑救森林大火,就一定要耗费大批的人力和物力。总而言之,发生森林大火就一定给我国与人民带来重大的损失。所以,应该严格加强森林的防火措施,这将关系到相应的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关键性工作,同时也将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性人物,一定要认真抓好并抓实。

2.1森林大火的预防手段和管理工作

森林大火是森林资源面临毁灭性伤害主要威胁。能够引起森林大火主要有三个原因:可燃物、氧气与火源。在森林中的可燃物与氧气是任何时候都具备的,因此是导致森林大火的关键原因就是火源。发生森林大火的火源通常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的火源两大类。因此管理人员要认真地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与“打早、打小、打了”的管理方针。从建章建制的环节入手,也要严格其管理工作的纪律要求,广泛地开展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周边群众的防火意识,健全相关林火的预报和扑救机制,有效加强防火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尽量实现不发生或者减少发生森林大火;与此同时,一旦发生了森林大火,就要立即组织扑救工作,使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火险的预报也需要在防火期之内,对于森林的火险状况要进行预测、预报的工作,这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管理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2.2采取有效手段,加强野外火源的管理

野外火源对森林火灾的防范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要加强对野外火源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在火灾的高险期,更要加强监管力度,布置专业巡查队进行巡查,绝对不可以放松。对护林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防火重要性的思想意识,一定要杜绝野外火源的隐患,保证森林的安全。

2.3做好防火安全的宣传工作

利用各种媒体做好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讲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森林安全关系到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与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很重要的关系。发动群众积极的参与到森林防火中来,自觉组建护林小队,做好森林防火的基础工作。

3结束语

森林资源是宝贵的资源,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林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火灾是威胁森林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防火管理,保证林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7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资源型地区;生态效应

作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林改)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一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林改实践的深入推进,林改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学界关于林改的研究大都基于非资源型地区,很少关注资源型地区。在这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背景下推行集体林权改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注重林业的生态效应,激发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民护林防火的责任和能力,不能盲目照搬南方林改中的“确权到户”。否则,花费巨大行政成本推行的林权改革,不仅解决不了农民增收的问题,还会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埋下隐患,最终为社会灾难和自然灾难的泛滥提供条件。

1资源型地区林业应注重生态效应

煤矿开采必然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因此,造林绿山是煤矿开采首先需要支付的成本。这就是说,林业是决定资源型地区生存环境和人民命运的关键因素,是矿区居民在煤矿资源开采中应该共享的最基本的公共福利之一,没有了林业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国家在审批煤矿资源开采资格的同时,必须附带一个造林计划,从煤矿开采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从事造林事业,以保持生态平衡。鉴于以上分析,资源型地区的林改应特别注重林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需要采取最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办法和措施进行林改。所以,资源型地区的林改采取什么方式,是农村集体产权?还是分山到户?或是农民经济合作?要取决于生态保护的需要,而不是农民物质利益的需求。也就是说,资源型地区林改重在解决生态保护的问题,而非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这是资源型地区林改与非资源型地区林改最大的区别。因此,从生态保护的视角来看,花费巨大行政成本进行以林地承包到户为主的林改,未必能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林改目标。因为林地承包到户的目标就像当年的土地承包一样,注重农民对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与自由经营权,其目的在于提高林木和林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生态保护是一种公益事业,需要依靠人们的公共意识和公益精神去完成,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增强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当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之间发生冲突时,理所当然是从大局出发,保护生态环境。按照国家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分类,立地条件好、采伐和经营利用不会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区域的森林和林木属商品林,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区域的森林和林木属公益林。适合于南方的集体林地分山到户或承包到户的林改办法,并不一定会适合资源型地区,还可能给资源型地区生态安全带来威胁。弄清这个问题,资源型地区林改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行政成本,加快林改进程,提高林改效益。

2资源型地区应注重植树造林

南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树木的生长和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形成林业产业链,所以,林地是南方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中与耕地发挥着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农民不可能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到林地和林木的经营中,这是和南方林改的又一个区别。

3资源型地区应注重护林防火

从目前来看,森林管护工作依靠农民自觉难以达到,依靠国家监管成本太高,因此给护林工作造成很多困难。以禁止放牧和乱砍滥伐为例,农户在自家林地放牧损害的是生态林,毁坏的是公共生态资源,这家的羊啃了邻居的林木,造成的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邻里纠纷;乱砍滥伐就更难阻止。改革开放初期的分山到户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导致山林资源遭受巨大损失。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8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分析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的命根子。在生态建设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基础作用;在产业发展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支撑作用;在生态文化培育中,森林资源管理具有突出作用。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是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当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森林资源管理队伍薄弱

各级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编制普遍偏少。队伍不健全,人手不足,有些林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偏底,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管理正常工作的完成。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资金投入不足,装备设施落后,也导致了当前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难以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1.2木材采伐运输管理形势严峻

经过多年的严格规范的管理,无证采伐和运输木材现象虽然得到初步遏制,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特别是一些涉及到政府行为和法人行为造成的乱砍滥伐、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等问题突出,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一些林业部门在执法管理工作不扎实,有执法不严格,怕这怕那,有畏难情绪。

1.3林地保护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林地保护管理已上升为当前林政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矛盾日益显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不到位;林地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保护林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非法使用林地时有发生,移交司法部门的林业案件长久得不到合法的查处;异地恢复森林植被措施不力,一些地方还存在森林植被恢复费被挪用、被挤占现象。林地管理缺乏预审制度和先行用地制度,林业部门在占用征收林地中往往被政府领导所批,处于被动状态。造成了企业违法用地,查处也十分困难。

1.4林业管理和经营体制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林业产权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未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进展缓慢,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经营和合理利用缺乏科学依据。不同经营模式的林木采伐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细化搞活。林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推动难度较大。林权登记发证及流转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林权发证面积和实际林地面积有差距。二是林权权属单位申领林权证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林业管理机构体制和资金不足。四是森林资源评估制度不健全。五是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2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管理的策略

2.1依法加强林地管理工作

首先要依法强化林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其一,提升林地保护意识。基层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应将林地放于与耕地同等重要的地位,将林地管理提升到森林资源管理的首位,并以严格的制度予以保护。其二,做好林地用途及利用规划。各地林业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区、林区实际,以“分区管理、分类保护”为指导原则,确定林地等级,明确林地各区域用途及利用方向,进而对林地进行用途管理。在林地利用管理方面,应对林地利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与监控,明确林地实际利用情况,对依法批准的征用占用林地的,要第一时间核定占用范围、选址情况等,并在建筑过程中对建筑行为、林地利用情况进行检查,争取杜绝超范围使用林地、未批就建等行为的发生。

2.2强化林权管理

为切实保护好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给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权属明确无争议的及时核发林权证,保护广大林权所有者的利益。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及时进行调查、调解,尽快确定其权属予以发证,保护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抓好林权交易流转工作,特别要做好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发生流转的档案管理,同时要制定有效措施,掌握流转动态,监管服务到位,确保林权登记手续完备,发证程序合法。

2.3加大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力度

一是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认真处理,坚持森林资源的发展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以保护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二是在培育及经营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到适地适树,选择良种壮苗进行栽植,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应对现有林加强抚育管理,改造低产林和残次林,合理地对其林种、树种及林龄结构进行调整,促使森林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尤其是采伐利用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进行严格控制。四是对现有森林资源加大管护力度。

2.4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监测管理

一方面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应积极增加监测经费,加强基础管理设施、监测设备建设,为综合性监测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要积极引进先进管理人才、经验及技术,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森林资源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森林安全素质等,创建高素质管理队伍,为基层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件与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适时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情况进行记录,完善森林管理档案,为本地域林区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2.5稳定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壮大管理队伍

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森林资源管理队伍肩负着贯彻党林业方针政策,依法对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保护、管理、监督的重大责任。我们要保持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的稳定,不断引进人才充实力量,加强上岗、在岗培训,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政策熟、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森林资源管理队伍。

2.6建立森林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森林资源管理情况的评定影响管理的落实度,要保证基层森林资源管理收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可行、可靠的森林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机制。首先,评价机制必须公正、公平。评价机制要涉及到绝大数人的利益,适应绝大数人的要求,评价必须严格依照相应的标准,以提升评价机制的有效性。评价机制必须全面,应涉及到森林管理工作绩效、森林状况、员工表现等。评价机制必须实用,不能偏离本林区、工作人员实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森林的各项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森林资源保护的紧迫性,确保对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9

根据管理局《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的通知》的要求,我驻局专员高度重视,迅速组成调研小组,严格按照文件精神,采用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了对内蒙古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重新梳理满归地区实情实况,带领调研人员深入基层同一线干部职工进行了多次座谈和交流。围绕着破解林区改革难题发展困境针对林区资源监督管理方面开展研究,目前,森林资源监督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创新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共同的发展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森林资源监督是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加快创新森林资源监督体制、加大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现状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体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内蒙古国有重点林区开始分别向其辖区派驻监督机构,在国有重点林区基本建立起由林业(森工)主管部门垂直领导、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森林资源监督体系。

《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管理办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具有:监督驻在地区、单位的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监督驻在地区、单位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并负责审核有关执行情况的报告;这就决定了森林资源监督工作具有广泛性、复杂陡、长期性、时效性的特点,其主体职能可以概括为监督资源管理、督查督办案件、提交监督报告、依法行政许可。

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实施,为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森林资源监督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各派驻监督机构总体力量薄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够起到“灭火队”的作用,工作很难做到科学定位、统筹布局、全面有效地实施监督。

林业局的森林资源监督者的人事任免、调配、管理权分别掌握在被监督者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同时,驻林业局监督机构人员的工资、办公经费、设施设备均由驻在地的林业局承担,致使监督机构长期面临“端着人家的碗,吃着人家的饭,又挑着人家毛病”的尴尬境地。

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

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特殊性,决定着其机构和人员的有限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国家都不可能组织一个庞大的监督队伍来完成艰巨的监督工作任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尖锐性、复杂性、时效性将不断提高,监督任务量将不断加大,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监督工作思路、办法、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目前还存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尤其是林地资源的行为依然突出,森林资源监督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实现上述林业发展目标,森林资源监督机构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以创新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为如期加快实现森林资源增长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创新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思路与建议

(一)紧紧抓住当前林区改革的契机,从根本上解决好监督机构编制偏少、各级监督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强主体”,积极向编办申请增加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编制;同时,要不等不靠,注重向内挖潜,强化主体机构的监督力量。重塑重组森林资源监督体系,由国家出钱、林业出编制出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在重点国有林区设立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局,监督局下设若干监督分局,隶属监督局垂直管理。进一步理顺人员经费渠道,在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助资金中专项列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经费。重点国有林区设置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监管分离,工作业务接受林草局派驻专员办领导和指导,人事管理权由自治区负责,尽快建立森林资源监督体制,之后再逐步完善。

(二)明规矩建机制硬约束

林地资源重要性篇10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又是发展林业,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在生态建设中,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采取有力措施,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做到依法治林,从严管理,全面护林。

二、明确责任,加强对林地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林场(所)一把手作为保护林地资源的第一责任人,各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负有同样的管理责任,要高度重视林地资源的保护工作,把制止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列入重要议程。要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所辖施业区进行巡护,发现有非法占用林地现象有权制止和扣押设备,以防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进一步发生,并及时上报县资源局。对发生的林地案件隐瞒不报、推诿拖办,以及监管不力,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县资源局视情节及时上报行署资源局。

三、广泛宣传,营造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媒体、广播等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多形式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依法管理和依法征占用林地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主动参与林地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森林法》的宣传力度,强化依法治林,使各级干部和群众知法、守法,提高保护林地资源的自觉性。

四、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