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43

科技发展建议篇1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是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和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科技发展方面均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辽宁省紧紧围绕“科技兴农”的主题,农业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有出现了问题和障碍。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脆弱,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对基础设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是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二、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学生产观念不强,较难适应现代化农业;三、科技资源配置不均衡,重复性研究多;四、科研服务体系机制不活、管理缺位,难以承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实际示范工作。五、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研究经费不足,制约了科技资源的研究利用,从而影响了科技创新效率;六、科技创新领军人物严重不足,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紧密,能够形成科技产业的成果数量少,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2]。

   2加速辽宁农业科技发展建议

   2.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全面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进程中,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旧是制约农业共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从整个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来看,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或没有排水设施,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刻不容缓。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民生关键问题,从农民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入手,择优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带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

   2.2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要致富,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素质提高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就不是问题了。各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完善农民教育的培养内容和方向。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科研院所也要做好示范引导作用,鼓励、激励农民主动学习新技术,开展全方位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方式。

   2.3加强政府对科技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

   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区域科技的整体布局能力,集成省、市、地方的科技资源,进行汇总再分配。加强下级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的基础上,政府应重点针对各地方资源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定位扶持。增强县市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健全县市科技机构机制,推动基层科技队伍的建设。建立地区间区域性科技合作机制。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地区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4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建立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技型企业、中介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立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农业科技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成果转化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积极推广科技特派、科技下乡、专家入户、“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等推广新模式,形成科技产业化的新格局,提高农业科技的快速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通过媒体广泛宣传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有效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的带头作用,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供广大农民培训学习。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该组织在农村社区中的组织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推广应用范围。

   2.5建立以政府为主体持续稳定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长效机制

   政府应建立对农业科研机构的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力度,增加基础性、经常性科研经费,支持从事农业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公益性研究。优化政府科研投入结构,有效提高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完善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设计预算标准。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鼓励科研院所之间、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逐步形成政府、地方、企业相结合的多渠道的投入环境,进而建构一个多元化、高效率产出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资体系[4]。

科技发展建议篇2

[关键词]科技中介创新规范提升发展

科技中介是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之间,为实现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流通及其科技产业化,提供知识性、智力性和居间的桥梁和纽带。目前我国科技中介业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科技创新过程的“参与创新类”,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二是直接为科技市场服务、直接参与科技资源流通与配置的“市场服务类”,包括技术市场、人才中介市场、风险资本市场、科技市场及市场监督机构等;三是提供知识性及其他业务服务的“综合服务类”,包括行业组织、科技评估、科技投招标、科技咨询、情报信息、知识产权服务等。

科技中介机构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我国科技市场化与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中介机构迅速发展,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中介机构正在兴起,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在一些地方已开始形成,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由此,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适应福州市行(企)业特点的福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适应当代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更好地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福州市的科技市场化与产业化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所以,科技中介机构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一些部门尚未给予足够重视,缺乏工作思路和有效措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人才队伍滞后,发展环境还不完备等问题。根据我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现状,为推进该事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领导,创新管理

科技中介机构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各级各部门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科技中介在加速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强做大省会中心城市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把此项工作列入日常工作的议程。

要改革、创新现有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科技管理体制,逐步向“政务、事务、服务”相分离方向改革,政府行政部门主要实施宏观指导和监督、制定科技中介机构的准入制度、考核标准和扶植政策。培育具有行业协会自律和协调管理功能的中介协会,由协会承担制定行业规范、管理制度、科技咨询机构和咨询师资格等级认定、从业人员服务准则以及自律公约和信誉评价体系制定等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既作为独立的企事业法人,享有市场化中的独立经营权,又作为“协会”下属的成员,接受行业自律、规范经营、服务质量标准的行业约束,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来不断开拓业务,拓展发展空间。

要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使福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形成“公有制为先导,多种体制共存,相互促进、竞争发展”的良好态势。进而使每一个科技中介机构形成“一手抓技术源头,一手抓技术需求,中间抓管理运作”的市场化经营模式。

2科学规划,规范发展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把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列入全市(区、县)科技发展计划和政府工作目标,统一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抓住政府办公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aSp服务平台建设等有利时机,完善已有的电子政务平台(并与全国权威机构知名院校实行联网),形成网络化协作机制,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试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的资质认证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所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的宏观指导;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活动的执法检查,查处假冒伪劣,打击违法行为,净化服务市场;加强其监管力度,对不能履行合同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或从业人员,应予公示,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资质;定期对各级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组织进行检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每两年组织一次表彰活动,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经评审通过,可由行业协会授予“福州市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奖或个人奖;重点扶植一批在推动区域或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带头、示范、增效作用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并结合机构调整,采取合并、调整、重组等多种方式,综合优势、集成功能,形成一批区域性或行业性的技术交流交易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咨询评估中心及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

3与时俱进,完善政策

要按照近几年国家和省政府的最新精神、条例、政策,结合福州市当前经济工作的实际,对福州市现有有关科技中介服务的规章与政策进行统一清理;并选派由企业、院校、科技中介机构、科技管理、工商、税务职能部门等单位组成的学习团,到国内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针对科技中介服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对为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作出积极贡献的科技中介机构给予本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4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深化改革,把政府投入、市场运作中可以下放的职能和项目征集等事务性工作采取委托制或公开招标等方式,交由科技中介机构组织实施和跟踪管理,政府行政部门可对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优胜劣汰。以“放开、搞活、扶植、引导”方针为指导,继续鼓励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科技人员兴办各具特色、各种所有制的科技中介机构和组织;各级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为科技中介机构和组织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公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5加大投入,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要根据中央、省、市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当前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加大投入力度,以政府公共投资为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主体,以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水科所、菜科所等科研所为技术依托,以各县(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各乡镇农技站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成福州市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为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基础技术平台,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实行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样化推广形式,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生产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推广工作,重点抓好公益性、关键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支持农业创新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将科研成果通过中试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6完善功能,提升水平

充分发挥海峡信息网等省级资源,依托福州农业服务信息网、福州技术联播网等已有设施,扶持行业协会和一些条件较好的骨干中介机构建立数据库,建设全市科技中介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争取与省内外数据库市场以及国际数据库市场接轨,鼓励科技中介机构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咨询、远程服务,逐步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及其他网上科技中介业务,努力形成以技术产权交易、技术经纪、技术咨询、科技评估、风险资本市场、人才和信息沟通为主要内容的福州市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并积极组织科技中介机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与国外知名的科技中介机构联合开展中介业务,加快福州市科技中介机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能力与水平,加快适应加入wto后面临的竞争新态势。

7实施人才战略,保障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保证。公办科技中介机构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计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发展行列;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拔创新和服务意识强、富有敬业精神的优秀人才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各种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改革预算、分配和人事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中介人员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福州市多年来形成的开放的人才大市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智力资源,鼓励他们创办科技中介机构。

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结合,把科技中介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提到重要工作议程,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科技中介人员培训中心等形式,建立科技中介人才培训基地,定期分批加强科技中介骨干人员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能不断适应科技中介服务提升和满足日益激烈竞争需要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法律保护和行为监督,保障其合法地位,使科技中介服务的智力服务获得社会承认,取得相应报酬。

参考文献:

[1]王声平.中小科技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需求的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05,(3).

[2]关于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意见[J].科技促进发展,2006,(3).

科技发展建议篇3

关键词:农业科技;现状;发展对策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振兴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农民致富都离不开科技。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撑,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在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后,农业突破制约瓶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三化/同步的根本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1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丰城市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是发展较快、为现代农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推广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3个特点。

1.1科技推广硕果累累,已基本覆盖主导产业生产全过程

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20项,市农科教结合项目7项。全市获宜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这些成果涵盖丰城市从品种选育到示范推广,从病害防治到技术集成,达到全省或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提升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1.2科技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已形成三级产业科技推广梯队

目前,全市共有245名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11人,占7.6。。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人被省政府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人被市政府授予科技创新推动奖。

1.3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科技应用、成果推广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近几年,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推广累计1.67万hm2,667m2均产量800kg(两季);已占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的20。左右;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个,总面积达到1.07万hm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33万hm2#次,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以上。

2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

2.1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缺乏统筹,配置效率不高。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相对独立运行,科技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立项方面过于强调竞争,选题偏离生产需要,弱化协作,农业科技的整体合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科技研发存在着.头重脚轻/现象,即研究强推广弱,上面强基层弱,农业生产得不到科技的有力支撑现象较为普遍。

2.2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强

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少,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明显不足,以节水、节能、节肥、节本技术为主的成套系统的栽培技术还未得到普遍应用。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薄弱,力量不足、基础不稳,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仍不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培训对象老龄化,培训内容教条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影响科技应用。

2.4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力量不足

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多元专业人才的需求。农业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一流的团队和领军人才,在技术研究推广领域难有新突破。农业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但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发挥不了作用的现象。

3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与发展

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灵魂。充分认识丰城市生态屏障地位,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注重生态涵养的改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园区规划的制定,明确特色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经过专家论证和市政府审批,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并切实把农业园区规划好、建设好。进一步加强地力提升,选择良种良法,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农业网络信息化,培训新型农民。

3.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型创新园区,使之成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机制创新。按照农业发展的布局板块、产业重点和产品结构,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调整扶持政策,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支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应。三是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示范园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3.3创新发展思路,建设多功能园区

科技发展建议篇4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双创新动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19;G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29(2016)10-0127-05

科技服务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产业,它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是创新驱动的战略支撑[1]。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对我国大力扶持科技服务业提出具体要求和部署[2]。2014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了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而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双创”的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动力。对于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从以往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将是解决产能过剩等产业结构问题、细化服务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要举措[3]。

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等需求也在不断汇聚和碰撞,科技服务业的科技引领作用凸显[3]。甘肃省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老、少、边、穷”区域较多,GDp、人均GDp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甘肃省要想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①、“1236”扶贫攻坚行动②和精准扶贫,推动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就必须发展科技服务业[4]。在“十二五”发展期内,甘肃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服务业已成甘肃经济增长主引擎。2015年9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了《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就本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作出了重要部署。

当前,如何在科技资源支撑下,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助推甘肃省经济新动能,是甘肃省经济解决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5]。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行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行业的战略与行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威胁t(threats)等。运用Swot分析法阐明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的现状,提出发展、解决的办法,有利于以双创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一、甘肃省科技服务业Swot法分析

(一)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优势

一方面,甘肃省拥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航空集团空间技术研究所为代表的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700多家,拥有以兰州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5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科技企业孵化器16个[6]。由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创新基地较多,科技服务业平台优势明显。201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指数为47.06,位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19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较强。

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点行业的发展,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美国硅谷,依托信息业;印度,依托软件业;德国,选择高端制造业[7]。而在甘肃省,已有部级兰州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为主导。兰白(兰州-白银)经济圈,主要产业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新能源装备、生物制品、重离子辐射应用等极具产业竞争力;生物产业汇聚了2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了30多个市场潜力大的高技术产品,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信息产业、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数字出版等产业在西部具有竞争优势。还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覆盖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果业、畜牧业及航天育种等产业发展迅猛,科技服务业局域特色明显[9]。虽然甘肃省在经济、人才、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但其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科技服务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

(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劣势

甘肃省处于中国的西北部内陆,科技信息获取途径有限,2014年以前科技服务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人均GDp在全国排位靠后,科技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2015年,甘肃省科技服务业才在政府引导下兴起,与国外及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起步较晚。2008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为614.6亿元,上海为322.61亿元,分别占GDp比重为5.8%、2.36%,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按年均GDp8%的增速算,到那时所占比重才为8.5%左右。二是科技服务机构人员素质偏低。2014年,甘肃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为41135人,占甘肃省总人口(2591.00万)的1.59%。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偏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服务业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服务业资源配置不合理[7]。四是公共信息资源少,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科技服务机构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成本高、效率低、途径少。虽然甘肃省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510航空航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但科技资源的分享、利用等衔接不到位。五是缺少品牌优势。还有,相关科技服务的法规政策体系、酬金分配政策等不健全。

(三)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机会

首先,甘肃省拥有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及政策的倾斜。国家中长期西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甘肃省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地方政策的出台,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其次,甘肃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甘肃省虽然在2015年8月21日才开始启动10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工作,但随后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3%。同时,甘肃省政府结合实际,提出到2020年,甘肃省将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的目标[2]。再次,甘肃省有足够实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开展“富民”行动优势明显。甘肃省的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固体、生物制品、重离子治癌、有色金属材料、冰川冻土、荒漠化防治、制种等领域在全国拥有领先水平,可以利用一系列创新平台、基地及全国领先领域的科技成果,并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措施,发展科技服务业。

(四)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威胁

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前景乐观,但威胁及挑战依然存在。从表2、表3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方面,甘肃省都远远低于陕西省,陕西自然条件优于甘肃省,虽然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地区,但发展机遇、发展步伐、发展背景及发展规模都好于甘肃省;还有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虽然其科技市场成交额及全社会固定投资都没甘肃省高,但人均水平都高于甘肃省。

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

甘肃省地域辽阔、特色明显,应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这需要发挥西部特色优势,做好并对接好相关城市规划,以科技服务业作为城市及产业园区规划的主要推动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第一,以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公司、玉门油田公司等能源公司为依托,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兰石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第二,推动科技普及服务,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成立甘肃大数据公司,组建大数据研究院。第三,进一步拓宽科技资源利用渠道,降低科技资源获取成本,使其能为大众有效供给,提供科技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服务。第四,推进质量强省与标准化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优势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服务。第五,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成果共享平台为契机,推动北大“中国芯”,发展智库建设。第六,发展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生物制药,发展河西走廊农业基地航天制种、葡萄酿酒等。

[参考文献]

[1]王海龙,丁遥沈喜玲.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

[2]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Z].中国甘肃网,2015-10-12.

[3]张正清,李国平.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30,(7).

[4]刘伟平.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n].甘肃日报,2016-01-23.

[5]徐黎丽,王悦.“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黄金段”作用的发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2).

[6]赵炳权,常小莉.兰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Swot分析[J].甘肃科技,2014,30,(8).

[7]刁伍钧,扈文秀,张根能.科技服务业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

科技发展建议篇5

关键词: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39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87-03

我国科技金融创新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进步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更快地促进了科技进步。科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为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科技企业融资渠道较少,融资条件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研究如何使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科技金融创新

(一)定义

“科技金融”是指能促进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等,是将科研机构、大学、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体制机制融为一体的复杂体系。[1]“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它是各种金融要素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新的事物。金融创新包括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科技金融创新”可以定义为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新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从而促进高科技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金融机构通过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尤其是对中小科技企业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同时也增加了对科技金融的需求。

(二)目标

科技金融创新的目标是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提升金融的驱动力,创新多样化金融产品,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完美结合。科技金融创新,既是金融企业的使命,又是中小科技企业经营转型的迫切要求,银行应抓住机遇,努力打造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二、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一)科技进步促进了金融业的现代化

1、科技进步促进了金融业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的进步改变了科技企业的经营思维和模式,因为科技企业要进步,要发展,就避免不了会遇到融资的问题。传统的金融工具主要是针对传统企业的融资进行设计,而科技企业由于其本身存在前景不确定,风险较高等特点,因此在融资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对新型融资手段的强烈需求,导致金融机构创新出各种针对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使高科技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融资,并从事相关的科技产品创新和研发工作,进而获得利润。二是由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金融业间的通讯及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引入计算机技术之前,交易的进行只能在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面对面的进行,引入计算机技术之后,由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使得交易自动化可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进行。

2、科技进步影响金融机构变革,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由于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对科技企业的投入,金融机构内部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比例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市场秩序方面,引入互联网之前,金融市场的交易只能以区域为单位,并分散化地进行,而引入互联网之后,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连为一体,交易不间断进行。

3、科技进步会加速新型金融产品的创新。由于市场上的竞争愈发激烈,就需要金融机构时刻把握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解读第一手信息,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这种需求提供了解决办法。随着金融机构创新的条件和手段不断发展和变化,为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获取收益,金融机构就必须开发出符合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为了更快满足客户需求,有效规避风险,需要金融机构缩短新型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周期。

(二)金融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需求更多金融产品的创新,但随着更多适合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的出现,科技企业会以更加容易的方式获得资金,并且有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来进行科技产品的创新。可以说每一种金融产品,如股票、期权、期货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极大的科技进步。所以说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使资金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流入科技企业,使其具有更加充足和新鲜的血液,金融产品的创新反过来对科技的进步有着必要的支撑作用。

三、我国科技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科技金融创新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对于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融资方面还面临较大的问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金融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由于科技企业产品前景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科技企业在国内融资门槛较高,并且国内多层资本市场并不完善,因此科技企业在发展初期,很难获得足够的启动和发展资金。

二是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并不完善。我国近年来担保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主要是针对传统企业,由于科技企业大多是无形资产,较难提供担保抵押物,并且能够对科技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较少,且担保要求较高,因此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是无形资产的估值发展滞后。科技企业中不仅有着传统企业中的有形资产,如资金。而更多的是诸如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我国目前无形资产估值发展较为滞后,没有权威并且取得银行信任的估值机构对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估值,也导致银行在对科技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时变得谨慎,使科技企业的融资更困难。

(二)银行信贷支持方面

一是现行金融分业经营使科技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银行的分业经营导致科技方向的信贷业务较少,即使是大型综合性银行也仅支持有现金流、有市场且前景发展明朗的科技企业,因此刚刚起步的科技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

二是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认知能力使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由于向科技企业放款需要对企业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评估,金融机构缺少较为专业的评估人才,评估主要还是针对传统企业。

三是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使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银行资金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安全,目前银行的放款管理主要是针对传统企业,对于科技企业的审批、放款流程并不完善,导致银行不愿意进行信贷投入。

(三)科技企业自身方面

一是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不够明朗。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由于本身资金有限,缺少可以抵押的资产,导致资产主要从政府获得,银行难以大规模介入。并且中小科技企业在起步时,是处于刚刚完成新产品的研发,或者是新的科技成果的实施阶段,新产品的市场效果还未显现,前景还不明朗。

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科技企业在前期的主要精力是投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放上,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重视还不够,因此在获得发展资金的渠道上变得较少,其内部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银行的规定,特别是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上达不到银行的要求,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

三是科技企业自身宣传不够。一方面,科技企业更加重视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并希望在较短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自身品牌重视不够,缺少对自身的宣传。另一方面,中小科技企业对金融政策了解的不够,和银行缺乏沟通交流,导致相互之间缺乏深入了解。

四、我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1、稳定金融基础。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建立一个金融和科技发展的稳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调动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着力完善政府金融监管,把握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安全、政府监管和金融自由的平衡。

2、政府补贴与担保。科技企业本身就存在融资较难的问题,所以对于发展前景好,或是能为社会带来正的外部效益的科技企业,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考虑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贷款贴息。可以对这些科技企业提供合理的担保,鼓励银行有信心向这样的科技企业投资,引导银行资金在科技企业的合理配置。

3、搭建交流平台。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某种程度上是缺乏沟通的,且信息存在不对称,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建立企业征信平台的责任,在平台上高科技企业信息,建立科技金融信息数据库,并缩短数据更新速度,保证内容及时有效,进一步增进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之间的了解,并形成政府、银行和科技企业之间稳固的关系,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利的条件。

4、加快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科技信息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不同类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参差不齐,要加快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档案规范,使银行在信用评级时,有据可依。

(二)融资渠道的金融创新

1、银行信贷的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占着主导地位,全国80%以上的金融资产都在商业银行手中,商业银行贷款的投放是解决我国大部分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科技企业的大部分企业要获得融资主要都是通过商业银行实现的。但为科技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会给银行带来收益,银行要抓住科技与金融结合这一机遇,大力发展金融创新,不仅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也要加快金融业务和管理方式的创新。

(1)金融产品的创新。如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可以比较理想地解决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目前我国少数银行试点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业务,但只限于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商标专利权等少数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范围较窄,应着力扩大抵押物范围,丰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的品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形成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的流程规范,使无形资产的价值有据可查。

(2)金融业务的创新。一方面银行提供金融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应该提供金融创新业务,诸如投资理财。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配套使用,既可以深化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企业科技创新,同时为银行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

(3)管理方式的创新。由于高科技企业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应设立专门部门为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分设若干组处理高新技术不同行业的业务。在管理方式上,应出台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政策,改革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业务流程,建立有效适用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机制。

2、银行担保的金融创新。近年来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也为科技企业融资带来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企业融资的压力,如果担保公司能够进行更多更好的金融创新,给科技企业融资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担保公司的创新主要是担保机制和担保模式方面的创新。

担保机制的创新。由于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创业,有着风险高,产品前景不明确,并且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等特点,担保公司应该创新抵押担保机制,也就是说,进一步提高担保的风险,并规范无形资产的担保机制和担保流程。

担保模式的创新。目前担保公司的担保模式比较单一,但是针对科技企业高风险的特点,可以在担保公司和科技企业间采取多对一的担保模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科技企业的融资有着更为宽广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分散科技企业和担保公司的风险。

(三)加强科技企业管理

1、加强科技企业建设。科技企业要抓住机遇、深入分析,调整结构,制定科技企业创新的新项目,新领域。要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建设先进的研发机构,更多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增强科技企业内部管理。现代科技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强大而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维护企业资金财产安全。要保证财务部门所做的会计记录精确完整,并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准确性,从而保证管理层决策的有效进行。

3、重视科技企业品牌与合作。重视企业形象和信用形象,积极进行自我推介,实施品牌战略,科技企业要把品牌建设放在首位,以营销带动品牌发展,以品牌赢得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科技企业要主动了解金融政策,明确政府动向,并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良好的银企互信、互惠、互利关系,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带来利润,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玉明.金融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金融,2006,(04):9-10.

[2]陈迅、吴相俊.科技进步与金融创新互动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9,(06).

科技发展建议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6-0068-02

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部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包括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核心区位于长沙至望城主干道雷锋大道两旁3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面积1.45万亩;示范区为环绕核心区周围的6个乡镇,面积9万亩;辐射区为示范区周边的13个乡镇,面积45万亩。园区现有示范基地1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个。

一、基本情况

㈠示范基地

从2002年至今,园区先后批复13个示范基地,其中长沙天歌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故取消,我们对园区12个示范基地进行了调查统计:面积9953亩,完成投资3870万元,年产值2990万元,年纯收入497万元,带动周边5000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辐射总面积达50000亩,带动农民人平增收近200元,各示范基地已成为了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园区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望城县雷锋镇真人桥村建立了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村,突出抓好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修村网公路15.5公里,修建沼气池120多个,新建敬老院1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600余亩,其中实现连片种植苦瓜1000亩、无公害蔬菜1000亩和葡萄(红提)300亩。

㈢试验示范基地

为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迅速向示范区和辐射区推广,园区把县农业技术中心设立为园区试验示范基地,凭借其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完善的技术推广网络,有效地将引进的名、特、优、新品种、技术和设施向周边推广。2007年,县农业技术中心工作重点是:一是推广以红晚籼3号、岳优360等品种(组合)为主的优质稻45万亩,其中在大众院推广以红晚籼3号为主的优质晚稻10万亩;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万亩,复合肥、复混肥施用面积50万亩;三是推广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和高效适用药械,推广应用1000台新式喷雾器。

二、示范取得的效果

㈠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加速了农业科技的进步

几年来,示范基地共引进示范新品种67个、新技术31项、新设施37项,推广应用新品种52个、新技术22项、新设施25项,推广面积25万亩。如推广了白毫早、株叶齐、碧湘早等无性系良种茶叶500亩,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技术5200亩,畜牧无公害化处理技术3.5万头,花卉蔬菜设施栽培技术1100亩,水果无公害专用袋套果技术550亩等。由于技术应用到位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得以提升,示范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处于全县领先水平。

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几年来,示范基地共举办技术培训118期,培训人员1.1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8万份,播放农业科技影像220场次、观看人数达15000人次,举办技术讲座咨询22期,参与人数达5000人次。示范基地周边群众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㈢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示范基地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增产增收效果实实在在地展示在农民面前,激发了农民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示范基地向农民提供优良种苗、农资、信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如乔口示范基地,成立了乔口特种水产养殖协会,现有会员71户,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使珍珠养殖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仅此一项,项目区内人均增收400多元。

㈣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示范基地在开展科技示范,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的同时,向农民反馈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有的示范基地与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联合起来,共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如真人桥村蔬菜板块基地与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稳定了2600余亩的蔬菜种植,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现正在寻求合作伙伴,建立一个蔬菜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示范基地建设特色

㈠形成以科研、科教、试验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种养科普基地

县农业技术中心基地每年承担上级农业部门、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农业种子公司等单位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开发、试验、示范与推广,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我县科技贡献率。望城县原种场是农业部确定的长沙良种繁育基地,一直担负着我县水稻良种繁育和科研工作,保证了全县乃至长沙地区的水稻良种供应。近年来,该场着力内部资源开发,积极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2005年,争取上级主管部门良种繁育项目资金400多万元,对场部进行了田园化改造,仓储软硬件设施升级,水利、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同时,引进高等院校、大公司合作开发,先后引进湖南农大、农丰种业、湘农种业、德农种业等单位的合作项目,盘活了场部闲置土地和房屋设施,提高了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2007年,生产早稻优质原种500亩,计划生产晚稻原种400亩(其中多本繁殖湘晚籼13号200亩),计划生产原种30万公斤。并承接了长沙市种子公司22个中稻品种的品比试验和湘农种业6个晚稻品种的比较试验。

㈡以长沙百里水产走廊为重点,形成一批以水产养殖为主体的垂钓、休闲、观光都市休闲生态种养农业基地

东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乔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千龙湖都市农业示范基地、新康金城水乡生态种养基地、乌山枫树生态养殖示范场、中华城养殖基地等6个示范基地都是以水产养殖为主体,大部分基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垂钓、休闲、观光等休闲生态农业项目。千龙湖都市农业示范基地以广阔的水面,开发高档旅游休闲业,特点是档次高、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基地开发大量闲置土地和水面,全面提升其效益,吸纳300多名劳动力就业,并进行精深加工;新康金城水乡生态种养基地特点是交通便利、生态环保,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西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和乔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特点是特色养殖、带动辐射功能强,两基地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做活“水”字文章,大力开发珍珠、闸蟹、鳜鱼、南美白对虾等特种水产养殖,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㈢形成一批高档次、高品质种养基地

西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基地、雷锋建明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长沙中崛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乌山高桥茶场和长沙天锦茶业生态园等基地都是走生态、无公害、高档次、高品质的种养道路。西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瘦肉型生猪养殖企业,实现自繁自养,年出栏生猪600头以上、出售仔猪1000头以上。雷锋建明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成立蔬菜种植协会,统一技术、统一配送,打造品牌,具有特色,效益可观。长沙中崛果业有限公司开发高档水果红提,去年栽种红提280亩,今年就开始挂果,预计可采摘红提20万公斤,产值400万元。乌山高桥茶场和长沙天锦茶业生态园把更新改造茶园为重点,开发高档优质茶叶,为茶园生产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存在的问题

㈠示范基地的项目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了解,部分示范基地在新品种、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引进方面加强了投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中崛果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示范基地在项目的选择上没有注重科技含量,大部分开发的是大路品种,也没有进行技术开发,导致科技含量不高,示范带动作用不大,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㈡示范带动功能不够强

东城养殖基地、乔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雷锋建明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示范基地都以基地为基础成立了种养协会或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配送等手段,做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打消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带动作用大,辐射功能强。但部分基地由于项目的科技含量不高,没有成立协会组织,加上宣传发动力度不大,有的甚至实行封闭式管理,有的效益不明显,农民了解不多,参与积极性不强,这样造成辐射功能不强,示范带动不够。

㈢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园区及当地政府对示范基地的支持有限,示范基地业主又受多方因素影响,发展资金筹集困难导致投入不足,难以做大做强。

五、建议

㈠巩固现有基地,适当增加特色项目

对于园区而言,在巩固现有基地的基础上,每年适当增加1-2个有特色优势项目基地,增强农业产业多元化示范效果。就每个示范基地而言,要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增加示范内容,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影响,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提高辐射能力,要把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农民科技培训的学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摇篮,城镇居民度假休闲的乐园。

㈡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研究工作,广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培育农村乡土人才带领农民致富,在实践中造就出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基地持续创新能力,提升基地科技支撑水准。

㈢创新融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

各示范基地要解放思想,提升思路,扩大视野,开拓创新,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融资。既要多向上级争取支持,又要多利用信用、入股、外资等渠道扩大经营资本,当地政府要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技术协会,增加基地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营造优美宽松的发展环境。

科技发展建议篇7

关键词:孵化器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239-01

科技企业孵化器业态包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本功能是为入孵企业提供综合性基础设施、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核心功能是搞好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

1现状特点

“十五”以来,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按照有场地、有队伍、有机制、有政策的“四有”要求,“十一五”期间采取了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的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模不断扩张

孵化器数量不断增加。各县(市)区建设孵化器的意识明显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有64家,其中,部级7家、省级18家,遍布全市所有县(市)区。成立了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营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良好氛围。

孵化器面积快速增长。全市孵化总面积从2003年的1.19万m2增加到2011年的300万m2。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依托本地产业特色和产业条件,兼顾地方产业引导政策,采取增量投资和盘活存量资产的建设原则,综合性孵化器建设与专业孵化器建设相结合,为南通科技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1.2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逐渐增强

基础设施基本俱全。据统计,我市64家企业孵化器总孵化总面积达300万m2,其中企业用房250万m2,占比为%;办公、服务用房等配套设施2万m2。

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调查表明,我市100%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都能为在孵企业提供物业管理、商务行政、生活配套等基础服务。60%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能为在孵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支持、市场营销支持、会计服务、政策法律支持、人事、培训咨询等增值服务。

1.3科技企业孵化器产出效益开始显现

孵化器的最终“产品”是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创业企业的成长和毕业企业的质量体现着创业中心孵化服务效果。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孵化了一批高科技项目。

2主要问题

发展速度滞后。早在1993年市开发区就成立了创业中心,之后1999年和2000年海安、如皋分别创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但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从2003年才从面上推开,跟苏南地区相比,发展相对滞后。

建设规模偏小。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区域发展和建设水平上都极不平衡,总体规模偏小,还未能满足创业孵化需求。我市平均每家孵化器的孵化面积为2万m2,平均在孵企业数为27.3家,我市的孵化器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大批初创企业还被挡在孵化器的政策覆盖与服务辐射之外。

服务能力不强。我市各级孵化器建设目前尚处在注重硬件投入的阶段,在服务上以提供场地设施、物业管理、日常行政服务等常规服务为主,而在孵企业所急需的政策法律支持、财务与融资服务、技术及人才服务、经营管理支持等增值服务方面做得不够。

孵化效益不高。各类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都制订了入孵条件、毕业标准和企业淘汰机制。但大多数孵化器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按既定的运行机制严格执行,部分技术创新能力弱、市场前景差的企业入驻,影响了孵化资源的配置效率,混淆了孵化器与产业园的功能,降低了孵化产出效益。原因有四点:一是孵化器本身招商条件与手段较弱;二是有些地方片面追求孵化器产出规模;三是民营孵化器追求自身盈利;四是缺乏孵化器毕业企业落户扶持政策。

3对策建议

明确目标,推进规模提升。按照我市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产业发展特点,从我市孵化器建设起步晚、发展快的现状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利用我市进入桥港新时代的机遇,进一步扩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规模,使全市科技产业孵化规模和产出水平在苏中领先,打造长三角及华东地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国际产业孵化基地,实现提升我市科技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标。

突出重点,推进层次提升。对已建设运行的各类孵化器,要对照高一层级孵化器的认定标准提高建设质量,争取早日认定为上一层次的孵化器,不断提升规模层次。聚焦市区,集成资源,做大做强市区企业孵化器,并由此发挥示范效应,引导和带动各县、市的孵化器建设。做强做大一批,重点扶持一批,加快建设一批,规划布局一批,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和层次。

科技发展建议篇8

一、我国红枣产业存在的问题

1.历史上老枣区品种退化、质量下降

近几年来,一些老枣区枣农想生产好枣不尽人意,枣商和消费者想买好枣又难以买到,枣农年年看着枣商提着钱袋子来,再提着钱袋子走,与南方鲜枣40元/千克的高效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红枣优良品种占有率低

目前,红枣产区制干品种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栽种的根蘖苗,多是良莠不齐的杂劣品种,个头大小不均,果形多样,品质差异也较大。品种落后,即使管理水平再高也难以产出优质红枣。目前,各地虽然也选出一些枣树优良品种,但由于大树改接费用较高且接后两年无产量,损失太大,枣农不愿改接。据调查,在冀鲁金丝小枣主产区,优良品种率不足30%,并且这些品种抗病能力较差,遇连续阴雨还会发生大量裂果(只能制干)。鲜食品种主要是以冬枣为主的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的在当地市场1千克仅售4元,由于包装差,保鲜运到外地损耗较大。

3.制干技术落后

北方枣区传统制干方法靠自然晾晒,但由于前些年枣树面积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选择自然晾晒场地受到很大限制。采收后若遇连续阴雨会造成大量烂果。因此,不少农户兴建了人工烘干设施,但由于设备和技术落后,烘干后的红枣色泽和质量均较差。

4.历史上老枣区红枣面积逐年减少

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和打工者的工资不断上涨,很多枣农觉得种枣不合算,不仅辛苦而且风险大,因此有的枣农干脆将枣树弃之不管甚至砍掉。《齐鲁晚报》曾对红枣树被大量砍伐事件进行过图文并茂的报道。据调查,全国老枣区滥伐枣树现象非常普遍,而近几年红枣新区发展较快,最快的是新疆,已达675万亩,我国南方亦超过百万亩。

二、造成我国老枣区红枣产业陷入低谷的原因

1.枣树病虫害日趋严重

前些年,由于有机磷等剧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害虫天敌大量减少,枣树病虫害越来越严重。2003年以来,绿盲椿的暴发给红枣生产增加了很大难度,该害虫从枣树发芽到成熟几乎为害整个生长季,且为害程度非常严重。另外,枣细菌性落叶病、枣锈病、缩果病、炭疽病、轮纹病和裂果等病害近年来也日趋严重,尤其是多雨年份常常大暴发,给防治带来很大难度。

2.滥施激素导致红枣品质下降

枣农盲目追求产量和果个,滥施赤霉素、膨大素等激素,造成了红枣品质的严重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膨大素是从日本进口的,但日本现在已经禁止使用。人们大都知道瘦肉精、速成鸡等激素食品的危害,却不知道激素也已危害到了红枣。

三、以科技创新振兴我国红枣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产业化规模经营管理

小规模家庭经营很难实现标准化和无公害管理,红枣生产必须走产业化营业的路子。具体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参考:

①企业带动式。企业做龙头,把枣园作为基地,统一指导枣农按标准化生产。企业和枣农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

②建立红枣农业生产合作社或红枣协会。可以村或联村为基础,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提供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目前,海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已有七百多个此类专业合作社。

③专业大户承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枣树卖给或租给一个或几个大户经营,签订长期合同。

2.大力推广红枣优良品种

近几年南方培育的桂台1~4号、郭裕新教授培育的金丝新四号等都是适宜推广的枣树优良品种。各枣区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最适宜的枣树优良品种,进行良种化改造。桂台1号在四川、海南、广西、湖南等省区均可做一年两熟反季节生产。

3.实行适宜的枣树栽培新技术

夏树让教授发明的“鲜枣一年多熟高产技术”使南方八省区栽培的枣树硕果累累、品质优良。云南元谋县、广西柳州市每千克售价均达40元左右。李秀营发明的“优质枣超前成熟丰产方法”生产的金丝枣不仅超甜、超大且红枣魁王级率由过去的5%提高到了95%以上,不开甲、不打激素能使产量翻番,还能在露地栽培条件下提前20~30天成熟。倡导在枣树树液流动前对树干采取斑驳锤击和用铁丝捆扎等保花促果措施;淘汰枣树开甲,喷施赤霉素、膨大素等管理技术。

4.制定科学的行业标准

科技发展建议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9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技26条》,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一年。今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经过一天紧张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期间,代表们本着高度负责、严谨务实的态度,认真听取会议报告,积极参加分组讨论,踊跃提出意见建议。在此,我谨代表省科技厅党组,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这次会议作一个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成效

本次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全国地方科技厅长会议精神,学习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全面部署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也是全省科技战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全省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成效有四点:

一是会议明确了2009年科技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今天上午,**省长的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从支持重点领域项目研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以及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强省战略等四个方面,对全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今年科技工作的方向,对2009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会议明确了2009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全省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赵敏厅长代表省科技厅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08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安排部署了2009年的科技工作。明确了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科技工作,强力贯彻落实《科技26条》,以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实施科教人才富省强省工程为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要突出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即:强化资源整合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项目启动、努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省市共商机制、联手推动科技园区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服务职能;强化对外开放,创造浓厚学术氛围;继续争取各方支持,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方向,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重点工作,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推动全省科技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四是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本次会议认真分析了金融危机给科技工作带来的影响,全面总结回顾了2008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取得了共识。我们相信,有前一阶段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地、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一定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迎难而上,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对于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作好全年科技工作,提三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要在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上取得新突破。各地市、各有关单位,要认真传达学习**省长重要讲话和赵敏厅长的工作报告以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尽快研究和提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具体安排,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基层,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对于各位代表在分组讨论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省科技厅也会认真归纳整理并把好的意见建议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去。

第二,要在形成合力、实现全年既定目标上取得新突破。要充分借鉴部省会商的机制和经验,实施好科技工作的省市共商机制,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从科技厅的部门职能提升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形成推进科技工作的合力,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不断提升全省科技工作水平,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26%增长速度提供保障,全面完成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科技发展建议篇10

进展。

薛延忠、金道铭、李小鹏、胡苏平、高建民、汤涛、陈川平、王建明、杜善学、申联彬、牛仁亮、张建欣、任润厚、郭迎光、曾广超、左世忠、刘建华等省领导,也分别在北京主会场或山西分会场参加了会议。11个市的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各地分会场收听收看大会。

会议指出,这次大会是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史上一件大事,对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特别是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办好“两件大事”、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技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把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作为转型跨越的基础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重大举措的落实,打造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引进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出了一批科技体制改革举措,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