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7:20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1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高校教师;问卷调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此次研究对象为长沙市部分在职教师,总共为50人,其中男性教师为24人,女性教师为26人;其中年龄小于30的有7个人、占14%,年龄在30-39之间的有24个、占48%,年龄在40-49之间的有14个人、占28%,年龄大于50的有5个、占10%;职称是正高的有5人、占10%,副高有10人、占20%,中级有31人、占62%,初级有4人、占8%;本科学历的有9人、占18%,硕士有35人、占70%,博士有6人、占12%。

(二)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人完全了解亚健康状况,42%的人听说过亚健康但不能正确描述,18%的教师还不知道亚健康。这表明长沙市高校大部分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亚健康状况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教师中呈现重度亚健康状态的有8%,中度亚健康状态的有18%,轻度亚健康状态的有50%,24%的人是完全健康的状态。(见表1)

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蓝毓营在《广西高校教师亚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中显示:广西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7%,本研究发现长沙市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6%,与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相差不大。

(三)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问题职称间的分布

亚健康的发生率与职称也有一定关系,副高和中级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正高与初级、初级的亚健康发生率又低于正高,这种现象可能是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造成的,中级和副高比初级、正高面临的职称晋升压力大。(见表2)

初级和中级教师的年龄大多在25-40岁之间,由此可见,青年高校教师已然成为亚健康的“主力军”,这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现代亚健康多发人群在20-45岁之间是基本相符合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亚健康高发人群正在年轻化,另一方面说明职称对教师的重要性。

(四)长沙市高校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对比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与非体育教师的健康状况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具体情况见表3:

根据调查分析所知,学历在本科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25%、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40%;硕士阶段的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57%、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为67%;博士阶段体育教与非体育教师亚健康发生率均为50%。(见表4)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不科学,包括饮食不规律、膳食不均衡、睡得太晚、烟酒等不良习惯。

2、30~49岁是长沙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高发年龄,其中青年教师是亚健康的“主力军”如果不重视亚健康的问题,将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成为亚健康的主要人群。

3、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等对长沙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亚健康的形成的主要心理因素是职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压力。

(二)建议

1、心理健康普查广泛面对高校教师实施,使教师正确面对工作压力,正确处理压力。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症状的,应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恰当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2、高校相关行政部门应该探索科学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改善教师生存条件,改革管理体制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

3、合理膳食,注意饮食的营养平衡。要注意酸碱平衡、粗细平衡、颜色平衡、味觉平衡、生熟平衡,改善机体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燕子.山西医科大学教工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山西医科大学,2010;1-11

[2]陈瑞玲、王蕾、刘玉霞、朱凤林、于春涛.沧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2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健康患病膳食运动健身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1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1.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1.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1.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可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2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2.1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种危害:

①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②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

③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④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2.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亚健康的危害

①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②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③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④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⑤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4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①生理性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②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③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5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①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三餐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样化,减少脂肪、盐的摄入。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②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③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

[2]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冯理达.健康健美长寿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3

【关键词】亚健康预防措施抗病能力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1-03

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早在20世纪80年期苏联学者Berkman就首次提出人的一般状态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subHealth)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医界称之为“神经症、半健康”。许多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了研究,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下降的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机能或代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高校教师以伏案工作、脑力劳动为主,常废寝忘食,体育运动较少。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

1高校教师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1高校教师人员的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高校教师健康状况,笔者对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发放问卷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91.2%,其中男性84名,女性144名。问卷调查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有关文献中亚健康的表现,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除一般人口资料外,主要包括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及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对亚健康的认知等。调查结果显示,健康者24名,占10.5%;亚健康者175名,占74.6%,其中男性62名,女性108名(男女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73.8%和75%);患病者17名,占14.9%。

1.1.1不同性别的亚健康状况。

表1显示,高校教师人员中男性健康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其中男性6名(14.3%),女性6名(8.3%);而女性的亚健康和疾病人数高于男性,亚健康者男性31名(73.8%),女性54名(75%);疾病男性5名(11.9%),女性12名(16.7%)。

表1不同性别亚健康状况分布[n(%)]

1.1.2不同年龄的亚健康状况

表2显示,40~49岁组的高校教师人员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39岁组,50~60岁组最低,但50~60岁组疾病发生率最高,30~39岁组疾发生率最低,但经x2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

表2不同年龄亚健康状况的分布[n(%)]表

1.2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形式

1.2.1生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感觉症状进行统计,生理亚健康症状中的用脑易疲劳最为多见,其次为易疲倦,记忆力减退等,有的人几种生理亚健康症状都出现(见表3)。

表3高校教师人员生理亚健康主要感觉症状的发生情况

1.2.2心理亚健康的主要症状

对高校教师人员心理上经常出现的亚健康自觉症状进行统计,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自觉症状以烦恼最为多见,其次为压抑感、情绪不稳定、焦虑感等(见表4)。

表4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主要症状的发生情况

1.2.3不同性格的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同性格的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不同,性格内向者明显高于性格外向者。这可能是内向性格者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平时与人交流比较少,孤独、不爱交际、不善言谈,当面对事业、生活中的巨大压力,往往不是通过与人沟通的方式来释放缓解压力,而是把压力强压心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内向性格与外向性格者的人相比较,前者更容易发生心理障碍。这也是内向性格者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2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因素

2.1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

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高校教师人员患消化系统疾病及出现困倦、失眠和头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中有偏食习惯者占有36.35%;偶尔有熬夜习惯者占51.18%,经常有熬夜习惯者占23.47%;偶尔及经常吸烟者占43.8%;偶尔及经常喝酒者占28.1%。长期的不良饮食和无规律的起居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整功能,降低人体的抵抗力。据统计,我国人口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其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占全部死因的44.7%。

2.2心理压力过重

调查结果显示,造成高校教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工作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生活环境。高校教务人员在社会及学校中的地位、负担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必须一直承受着高压,一方面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来自工作环境、晋升、职称、家庭负担等的压力和影响,诸如晋升、职称、单位上下级关系、家庭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赡养问题、子女升学就业问题等,导致身心疲惫负担严重,久而久之就会使身体、心理经常处于疲劳,造成躯体、心理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亚健康状态。

2.3缺乏运动

除了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外,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样是生命健康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良好的健康效果,使人体各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功能关系得到全面锻炼,是促进人体健康的最佳手段。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人体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务人员中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7%,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者占36.8%,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46.5%。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每周3~4次为最佳。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务人员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工作任务重、闲暇时间少等(见表5)

表5高校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2.4过度疲劳

高校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长期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生活无规律(经常加班)甚至生病时还要坚持上班,这些都会引起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紧张的心理刺激还会影响人体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

3提高高校教师健康质量的对策

3.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1)组织各类专题讲座。高校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巨大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体育、医学、保健、心理学、管理学的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让教师明白参与体育锻炼非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会起到强身健体、缓解精神疲劳、促进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改变教师对体育锻炼的片面认识,转变态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2)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和锻炼意识。坚持长期、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锻炼,直观感受锻炼带来的积极效益的同时,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逐步提高锻炼意识和健康意识。(3)制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身心特点,请专家为个人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使锻炼更有针对性。(4)正视工作压力,提高自我管理。要提高在体育锻炼与其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时的自我管理和调节能力。(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要改变生活中的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无规律、逆时而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不过度疲劳。(6)应尽可能多建设一些方便教职工健身的设备和场地;经常组织丰富多采的大众文体活动,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减缓压力,自我放松;开展教职工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与化解心理问题。

3.2发挥校医院的预防作用

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病情。注重体检后有针对性的健康护理,追踪随访,及时获得信息回馈,建立并逐步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库,及时掌握动态变化,针对不同症状和人群开出个性化的健康处方。医疗机构应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充分发挥个人及其家庭的主观能动性,让病人自己承担起维护健康的责任,同时加强医患互动,并且每两年进行一次有规律的健康体检,从而大大减少教职工慢性病的发生,减低教职工患病的治疗费用,以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和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3.3对于常见的疾病进行积极科学的预防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4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2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3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5

【摘要】【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入分析的838例亚健康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364%)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92%),亚健康状态中以疲劳、失眠、疼痛为3大常见症状(占523%)。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613例,732%),而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13%)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43%)与阴虚质82例(97%)。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在社会应对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亚健康;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称“第三状态”。随着社会压力明显加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头号问题。根据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结果,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6年度公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本课题组根据以上标准,制定了检测亚健康人群的《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并采用此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以期分析其中医体质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受检人群筛选流程(1)排除患病人群:应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根据受检者不适症状,筛选出可能的亚健康人群。(2)排除性诊断:通过进行B超、生化、影像等检查,排除明确有疾病的人群,如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可疑问题,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疾病状态。(3)在初步筛检、排除性诊断的基础上,依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标准(存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持续3个月或以上,对个体造成明显影响者;或并发其他疾病,但对机体无明显影响,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没有因果关系),确定受检人群。如不适状态达到一定影响程度,超过1个月但未达3个月者判断为可疑亚健康状态[2-3]。

12研究对象受检者为2007年8月20日至2008年3月15日体检人群,包括广州市1039例、成都市148例、杭州市18例、上海市96例,共1301例。

13调查方法由经培训的医师及研究生发放已编号的《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受检者需填写知情同意书,个人信息,疾病状态、不适状态自评,《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评测表[4],特质应对量表(tCSQ)[5],生活质量量表(SF36)[6]等。量表计分标准按照各量表测评规则计算。《中医特征表》(以中医十问歌为基础,由本课题组筛选相关文献条目而设置)由主治职称以上医师现场填写并即时给予症候判断。

问卷均需独立填写,当场自填收回,对无能力填写者则由调查员询问填写。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1份,有效回收率为925%。收集资料,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13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人群分布概况参加本研究共有1301人,其中98例(占总人数的75%)填写不全或怀疑其他疾病建议进一步体检者均不纳入统计。纳入者1203人(占总人数925%),其中健康人群为199例(165%),疾病人群166例(138%),亚健康人群838例(697%,包含可疑亚健康人群208例)。

22一般资料

221亚健康各分型分布情况依据《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各分型对应症状条目的均分值,以最高分值者作为受检者的分型。亚健康各分型中以心理亚健康最为常见(479例,572%),其次为社会适应性亚健康228例(272%)及躯体亚健康131例(156%)。

222年龄分布情况在受检人群的各个年龄段中,20~29岁年龄段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245/296,828%),在确定为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构成比最高(305/838,364%)。结合亚健康分型观察,20~39岁年龄段人群中属心理亚健康分型所占人数比例高于躯体及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人群,提示在青年人群中心理压力可能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年龄段亚健康状态人群各分型构成比比较n(p/%)

年龄段(岁)受检者亚健康人群躯体亚健康型心理亚健康型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型18~1923(19)15(18)6(46)8(17)1(04)20~29296(246)245(292)26(198)155(324)64(281)30~39456(379)305(364)30(229)190(397)85(373)40~49285(237)178(212)37(282)84(175)57(250)50~59143(119)95(113)32(244)42(88)21(92)合计1203838131479228

223学历分布情况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92%,其中大专学历人群共243例(29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共253例(302%),提示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组成部分。

224职业分布情况亚健康人群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商业与服务业人群(273例,326%)、专业技术人员(246例,294%)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225例,268%)为主。职业分布调查结果提示以脑力工作为主的人群,特别是服务业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225亚健康各状态的分布情况在亚健康人群中,其他类是指不能分辨自己最不适状态的人,共283例,占338%。在可分辨的不适状态中,疲劳(252例)、失眠(214例)、疼痛(164例)为最常出现的状态(见图1)。其中疲劳状态人群以精神不振易疲劳(161例),记忆力减退(73例),体虚无力(70例),颈肩酸痛(60例)为主要伴随症状;失眠状态人群以睡得不深(108例),多梦(78例),难以入睡(65例),精神不振易疲劳(55例),记忆力减退(55例),颈肩酸痛(47例)为主要伴随症状;疼痛状态人群以颈肩酸痛(71例),腰腿酸痛(55例),精神不振易疲劳(38例),记忆力减退(36例)为主要伴随症状。

在这3种状态中,精神不振易疲劳、颈肩酸痛、记忆力减退3个症状反复伴随出现,提示这3个症状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的核心症状。

图1亚健康各状态分布情况

23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社会应对与生存质量分布情况

231体质分布情况比较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方法[4]判断,健康人群中,以平和质人群为主,共120例(603%),偏颇质合计78例(392%)。在亚健康人群中以偏颇质人群为主,共613例(73%),平和质有225例(268%)。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人群的偏颇质以阳虚质(178例,290%)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质(120例,196%)与阴虚质(82例,134%)。

232社会应对方式比较按照特质应对方式问卷[5](tCSQ)对双向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进行评分,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人群与健康人群社会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2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

社会应对方式评分比较(±s)s/分

人群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健康人群(n=199)2165±6643847±742亚健康人群(n=838)2685±800①3612±754①统计方法:单样本t检验;①p

233生存质量比较运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6]评分规则进行测量计算,健康状态者与亚健康状态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3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s/分条目健康人群(n=198)亚健康人群(n=838)生理机能922±128878±162①生理职能921±199799±317①躯体疼痛855±136758±192①一般健康状况757±169602±194①精力776±127658±167①社会功能904±135832±174①情感职能916±212734±367①精神健康808±121703±156①健康变化610±177571±181①统计方法:单样本t检验;①p

3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增强,人们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首要问题。随着健康新理念的传播,更多的人群已经开始关注并重视检测自身的健康状态。在本次调研中,《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的回收率达到925%,可见亚健康状态已在人群中逐渐被引起重视。本次调研的结果提示,亚健康人群以青年为主,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同时应对方式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明显差异,提示干预亚健康势在必行。

31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心身失调的失衡状态亚健康状态因不适症状持续时间持久已经影响到工作生活而逐渐被重视。不适症状从属于躯体生理的不健康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亚健康状态的分型中,心理亚健康状态所占比例最高,且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20~40岁年龄段处于机体功能全盛时期的年青人明显较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说明在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中,心理因素占据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医学所言“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神立不正,形亦难恃,亚健康状态归根结底是机体心身失调的结果。《黄帝内经》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亚健康人群正是因为平素紧张与高压的工作生活导致心理环境出现了偏倚,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躯体化的不适症状。中医强调“不妄作劳”,而现代人动辄熬夜加班,通宵达旦,加之竞争激烈,致劳心忧思,精神俱疲,“精神内伤,身必败亡”。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高比例的出现也提示了干预亚健康状态刻不容缓。

32亚健康人群以虚性体质为主亚健康人群中以偏颇质人群为主,其中阳虚质、气虚质占据一半以上,这个结果与目前中医学术界提出的亚健康以虚性体质为主的观念吻合[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该人群长期在室内工作,缺乏必要的运动,加之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脾气不旺,正气渐虚,遂使原来的平和体质逐步向气虚体质转化。气虚日久则损及阳,加之长期熬夜,常在空调环境工作,日益耗损阳气,体质容易向阳虚质转变。气虚与阳虚所表现出来的疲倦乏力、易感冒、畏寒肢冷也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不适症状吻合。

亚健康状态症状繁多,中医体质是系统化的一系列症状的有效组合。对于个体而言,每一个个体倾向于某一种体质,而以体质为中心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辨识分类,可掌握亚健康人群的整体体质分布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本的原则,并为有效、系统化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指引。

33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因亚健康人群出现社会适应性减退所致。亚健康人群躯体、心理甚至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必然影响了这个人群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说明亚健康人群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等方面的生存质量评估低于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下降提示亚健康状态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

亚健康状态症状的错综复杂以及干预措施的不确定性和缺乏针对性,是亚健康状态调查存在困难的原因之一。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从亚健康主要状态、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出发,结合心理及应对方式进行综合测评,可较系统地研究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这将为系统化干预亚健康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

[3]裴雯.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C].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学分类与评测标准(试行)[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5]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6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在医学上讲,“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在心理上的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抑郁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的不足20%,其余75%以上的人群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头号大敌。

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人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极度紧张,心理压抑及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各项检查无异常,一般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往往辗转各科室之间,得不到治疗。但是功能的紊乱若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器质性病变,那时就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了。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晓铎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人们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盛行,疾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仍然不够,在亚健康的诊断上还没有正式标准,在经费安排上严重不足;缺乏保障健康教育持续、规范开展的方法。所以,探讨应对措施已刻不容缓。

中医治“未病”

让你远离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不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脱发、黄褐斑,也就是很多人提过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面对这些异常的状况,一般西医的建议都是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达到缓解症状目的,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依赖个人的自律。中医的特色在于可以不依赖西方医学的检测,只根据症状来治疗。它的理念是“整体观念,辨症施治”,随着被治疗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更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许多传统中医的技术比如:针灸、按摩、足疗、拔罐、刮痧都可以应用进来。

中医按摩阻击亚健康不可低估

来自总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认为,传统的中医保健对阻击亚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功效可能会超过保健食品,且只要方法得当,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其中又以足底保健按摩为佳,其不仅可以舒经活血、消除疲劳,还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黄建军介绍说:“在中国传统医学保健理念中,足底保健按摩占有重要地位。足底保健按摩符合中医理论。”

卫生部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常务秘书长周华兵介绍说,足部按摩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实验证明,对足部按摩15分钟,血液流速会从12cm/s增加到24~25cm/s,脚尖的温度会由20~22度上升到26~28度,脚掌由28度上升到34度,同时足部的沉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二是神经反射作用。在足部皮下,分布着许多由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压觉、痛觉感应器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在足部的按压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传出神经会传递出相关脏器的反应;三是心理治疗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身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得到放松、调整,从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智敏说,足部按摩的机理包括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生物全息原理,其效果是疏通经络、解除疲劳、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在阻止亚健康方面,足部按摩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广阔

前苏联布赫曼教授研究后提出:人体存在着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而处在一种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的概念已广泛被各国医学界接受并纷纷展开相应研究。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亚健康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且极具潜力。

亚健康产业存在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是防治亚健康状态。

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n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这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消费群体,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陕西亚健康诊治中心总经理助理陈东认为,首先,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退行性疾病,就是长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长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会应运而生,而且会快速发展。

其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脱颖而出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第三,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的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7

【关键词】亚健康;发展趋势;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53-02至今亚健康的分型诊断,还没有明确制定一致模式的干预标准,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对亚健康一系列的干预表现很不专业,并且没有系统规范,也显得不是那么对症。[1]通常说来,防治亚健康,是汇总人体在亚健康常态下的一系列表现,通过观察和判断研究帮助诊断是问题的关键。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干预措施。1理想状态

对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身体疾病和导致身体疲虚的状态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对亚健康状态的构成有一个明确的确立,对亚健康的症状有一个明确的分析和归类。也就是说,对于亚健康的研究,要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才能深处探索。2课题理念

2.1第一次出现“亚健康”这一说法,是在九十年代中。这是一种对于人体来说另外的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两者之间的灰色状态。同期,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的政府也就这一医学新说法有了提议。这种关系,将健康可以划分3种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从先后顺序来看,即能看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不可否认的状态。[2]此时的人体器官尚未发生病变,但是在功能上已经有了改变。亚健康是具有向疾病或者是健康两个方面转化的双向性的。其成因是与社会现状、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生物科学等方面息息相关的。亚健康这一影响生活质量的话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并引起全球医学界广泛关注。

2.2亚健康是成为了一种常态。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涉及全球性的调查有分析表明,根据健康、亚健康、非健康来统计,我国总人口属于健康的比例不足4.5%,非健康的人群占15.5%,骇人听闻的是亚健康的人群竟有70%之多,总人数过九亿!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一个比例的问题,而是亚健康这一说法甚至是这一形态,引起高度重视并可控可治的长远打算。然后,在早期防治过程中,如果想对亚健康状况有转机,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止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任其发展,则会严重的向疾病方向转变。3解决途径

3.1对于亚健康的形态,首先要有一个判断,到底是因为存在疾病或者本身就是病体疲虚状态,还是明确的亚健康状态。[3]构成亚健康有几个要素,第一种是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属于病前状态;第二种是有潜在的疾病状态和信号的缺乏临床证实的中间状态;第三种是与自身无论是器官生理功能还是身体年龄都不相符的衰退状态;第四种是适应力和道德判断在心里和生理等状态体现出自身或者周遭人不满意的欠完美状态;第五种则是身体或生理机能出现衰退或发挥失衡即失常状态。

3.2亚健康状态,是表现在身体上的如头晕脑胀,胸闷气短等不适,而在常规的物理检查,如Ct、心电等是无法体现的。如果这种状态不及时改变,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下的人群,除了疲惫不适,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然后如果遇到过激的刺激,很容易猝死。这是一种综合的疾病,是指在不适正常生理疾病状态下的劳动形态,生活规律的破坏威胁生命。而与亚健康状态相类似的,是亚临床状态。亚临床状态是跟疾病有关的多种病态潜伏症状,是可以检查出来异常,但没有明显表现。而亚健康状态时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亚临床状态是通过检查种种迹象有表现。

3.3亚健康症状的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亚健康问题有心理生理等各种角度的分析,但是个体健康有如下几种表现需要引起重视:第一身心不适,身体和数据均无异样;第二潜伏症状,即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潜伏;第三不明原因,查不出任何原因和病理,就像神经衰弱这样的症状;第四心理正常,身体正常,但携带病原体,类似乙肝丙肝携带者;第五身体异常,如超重、高血脂、酗酒等。

更有调查发现:居住在北京市的人,亚健康率达78%,高居榜首;广东和上海都将近75%,形势堪忧。在北上广这种人口密集、节奏快速的城市,亚健康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情况。而另一项调查则显示:亚健康情况在企业高管、高级知识分子的发生率最高,近80%。中国的居民在40岁之后,身体机能就有明显的下降,这也就不乏高血压、糖尿病骤增。中国占半数以上的中老年有健康隐患,失眠多梦等状况,更是成为了普遍现象。4症状分型

为适应现代化的科学模式,更新观念和要求,把人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所表现出的症状分为六种类型:第一失衡基体性亚健康。表现在不明原因的体质疲虚,身体不适等状况;第二是心理和精神上亚健康。表现在不明原因的思维慌乱,情绪失控,暴躁冷漠等甚至有轻生念头等情况;第三因环境污染导致亚健康。环境污染影响,水、氧、空气等污染,以及人际关系不和谐,适应环境能力差等情况;第四因不良生活状态导致的饮食、起居等不良习惯的亚健康;第五有家族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或败血症等病原亚健康;第六愤世嫉俗,拜金攀比,畸形心理等三观存在扭曲的道德判断型亚健康。5结束语

亚健康状态,是一直处于不断变化跟发展中的,因其界定与健康与疾病质检,任其发展的话必然会导致向下一发展阶段疾病转化,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查清亚健康状态的各种分型特征,并且进行一定的干预,才能使得亚健康往好的方向发展为健康状态。亚健康携带人群很多,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体现在一定时期或是长期压力过大,维生素摄入不足,心情压抑等。为了避免出现亚健康,我们需要很注意生活习惯和多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亚健康。本文首次提出对健康和亚健康的区分,定位亚健康的诊断标准,通过行业发展模式分型,探索分析因素,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防治政策。参考文献

[1]李晓静,徐国和.中国亚健康研究及干预对策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224.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8

【关键词】飞行人员;健康;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oundthebasiccontent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methodsBasedonouraviationhealthpracticeexperienceandrelevantarticles,thispaperintroducedtheconceptionandprinciple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analyzedthepresentstatus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inourarmy,andexpoundedthemainmode,technologyandimplementationstep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Resultstheessentialelements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includedprocessmanagement,statusmanagement,riskmanagementandobjectivemanagement.theprincipleofhealthmanagementofflyingpersonnelincludedsystematicandlevelprinciple,informationfeedbackprinciple,individualprinciple,andsocializationandaccessibilityprinciple,aswellaseffectivityandcontinuityprinciple.atpresent,theresearchontheoryandtechnologyofhealthmanagementinourarmywererelativelybackward;theservicepatternwassimple;themethodwasbehindhandandthenewservicesystemandoperationmodelofhealthmanagement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ofhadnotbeenestablished.inthreemodessuchastheory,technologyandservice,informationmanagementofpersonalhealth,assessmentofhealthandchronicdiseaserisk,andhealthplanandimprovedinstructionofflyingpersonnelwereimplementedbyhealthdetectionandmonitoringtechnique,healthassessmentandillnessriskearlywarningtechniqueandhealthinformationtechnique.Conclusionitisimportanttoimprovehealthmanagementlevelforpromotinghealthandextendingworkinglifetimeofflyingpersonnel,andincreasingcombatpowerofairunit.

【Keywords】Flyingpersonnel;Health;management

飞行人员是特殊的健康群体,对他们的健康进行系统决策和管理,可以促进飞行人员群体和个体健康,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提升航空作业能力,达到延长飞行工作年限、提高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水平的目的。

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1.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概念[1]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是按照现代健康理念与医学模式要求,采用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和经验,结合运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手段,调动各部门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对飞行人员群体和个体的身心负荷状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警和跟踪管理,以达到维护、巩固、促进飞行人员群体和个体健康,提高健康生活质量,提升航空作业能力,延长飞行工作年限的目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包括以下要素。

1.1.1过程管理对飞行人员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和风险进行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管理。

1.1.2状态管理对飞行人员个体身心负荷状态和专项素质能力实行有效监视和控制管理。

1.1.3风险管理对慢病高危飞行人员或亚临床飞行人员的致病危险因子进行跟踪监测及干预管理。

1.1.4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健康风险因子及风险度分级,如飞行人员在飞行中受到低气压和加速度、缺氧、高低温、噪声、震动、座舱有害气体、长时间飞行、仪器辐射、狭窄封闭的环境等不良健康风险因子的影响,实施综合干预及目标管理。

1.2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原则[1-2]

1.2.1系统、层次原则由行人员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是多因子、多层次、多结构互相交织,多功能综合协调,众多子系统互生、互克、互转、互为复合对称,不仅结构、生理有不同的层次和系统,而且还时刻与外环境及航空作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因此对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必须有整体观念,要进行系统决策,注意系统、层次差别的原则。系统、层次原则在战略上要求决策人员、医务工作者对飞行人员健康管理进行总体设计,统筹安排,作出最佳决策。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系统决策在战术上要求决策人员、医务工作者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全面综合的信息选择、谨慎冷静的方案确定、大刀阔斧的果断行动、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细密周到的监督控制,从而确保飞行人员健康。

系统的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强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要求统观飞行人员的过去、现在及将来;要求统观装备的发展,如我军飞机及装备已由第一代、第二代战斗机向第三代、第四代高性能战斗机发展变化;空战战场的跨度和装备负荷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统观军队由单一的军兵种向诸兵种联勤作战系统模式的改革,军队的组成和编制也发生了改变,减少了数量、提高了质量,建立高度机动部队,发展特勤部队、数字化部队、航天部队等;要求统观战争观念的更新,目前已出现了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以高新技术武器部分取代核武器战略、地区防务战略、从地区性迅速发展至全球性的反恐怖主义战略等变化格局;战争形态已改变为大纵深立体战,陆、海、空、天、电磁一体化战争,信息战。

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在空间上强调状态中的普遍联系,要求分析航空内外环境和纵横联系。要求航卫工作者历史地、全面地对待飞行人员,把飞行人员看成一个特定的时空系统,在全面了解他们过去和现在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做好健康管理的全面系统决策。从内环境看,飞行人员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自稳系统;从外环境看,飞行人员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实体,是处于人-环境、人-机及人-人界面的实体,是含有一定物质、能量和力场、磁场的空间;从内外环境的关系看,飞行人员是一个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克服混乱维持稳定。因此,在对飞行人员进行健康管理系统决策时必须重视每个飞行人员的背景条件,如要重视社会环境(包括家庭、人事关系等)、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外环境因素、所操纵的机种、机型、飞行小时、职务及至每次任务的具体数据和参数等方面因素,才能制定出全面优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1.2.2个性化的原则健康管理需要技术和服务的完美结合,要实现和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的需求。只有充分调动飞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各级组织和航卫工作者的作用,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才能使健康管理有效进行。必须增强飞行人员的自我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才能达到提升航空作业能力、促进健康的目的。

1.2.3社会化和可及性原则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由于健康管理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机关和首长的支持,各系统共同参与和协作,走进部队、走近飞行人员的家庭和个人的生活。通过板报、编发健康教育手册、手机短信、局域网等途径,保证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交流通畅,以取得最大效益,达到维护、增强飞行人员健康的目的。

1.2.4有效性、连续性原则飞行人员健康管理是在有限的健康资源、经费和条件下,通过周密的计划、精心的组织与认真细致的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追踪健康状况、提供健康预警、及时更新健康档案等服务,以使在维护、巩固、增进飞行人员健康上取得有效、连续的效果。

2飞行人员健康管理主要模式与技术

2.1理论模式健康管理的理论模式主要有四点要素:一是生命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必须经历健康态―亚健康态―亚临床态―临床疾病态4个过程,而健康管理就是要研究生命全过程中的健康风险与管理控制问题。因此,它是一项系统管理、过程管理的工程,其目的是维护健康状态,改善亚健康状态,诊治亚临床和临床疾病态,是使健康的飞行人员人群基数增大,亚健康向健康状态转化,使亚临床状态得到早期有效治疗,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亚临床向疾病临床期的转化风险,从而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二是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处于不同慢病危险分层下的亚健康及亚临床飞行人员,医疗管理的重点是临床患者和生命终末期患者及严重伤残者,医疗管理多采用药物(或手术)为主的医疗手段,而健康管理则主要采用非药物结合干预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手段;三是健康管理强调的是状态、风险、过程及目标管理,向管理要效果,而医疗管理则更强调药物、手术或器械为主的疾病分期治疗或阶段控制,是从医疗求效益;四是健康管理更强调个人主动性的自我管理及飞行人员群体、家庭的健康促进作用,而医疗管理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生命控制管理。

2.2技术模式健康管理技术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健康管理技术模式是一个可变模式,因时、因人、因地、因航空作业环境条件可以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实践与模板;二是技术模式主要有健康管理的采集和注册、健康信息的分析评估与管理、健康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健康风险的跟踪干预与医疗决策服务,以及健康风险管理评定的反馈与循环管理;三是技术模式强调信息采集客观、全面、准确、可信,健康评估科学、可靠,健康风险分层和健康等级划分有依据,健康走向预测、预警有循证医学支持。特别是健康解决方案针对性强、个体化程度高、可持续性好,并有很好的实践顺从性。健康信息管理体现管理者(专家与技术服务)的全程管控和被管理者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四是调动飞行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实践健康管理模式的关键,也是整个技术模式的核心所在,要求健康管理者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调动飞行人员的自我健康风险管理与自我保健意识。飞行人员要主动参与并与管理者形成合力,以取得健康管理的最佳效果。

2.3服务模式依据健康管理内涵和理论体系及技术模式的要求,制定出体现健康管理技术模式的主要原则和流程规范,以满足飞行人员健康需求来构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因此服务模式是理论模式的实践化,是技术模式的具体化。解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有4个方面必须强调:一是必须满足健康管理实践模式的三大环节要求,即了解飞行人员的健康(健康检测与监测)、管理飞行人员的健康(健康评估与干预方案)、改善或促进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实施与信息追踪);二是必须体现针对飞行人员个体、家庭和群体不同需求层面的解决方案及具体内容要求;三是必须体现飞行人员群体和要求的针对性措施。如健康飞行人员的重点应是健康状态的维护与管理,亚健康飞行人员则主要是健康改善和促进管理,亚临床飞行人员主要是临件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慢性早期或康复期飞行人员则主要是综合干预与治疗达标管理;四是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性别、部别、机种、职务、家庭、生活方式、习惯等,制定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使服务模式多样化、规范化和具体化。

2.4健康管理的主要技术

2.4.1健康状态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2.4.1.1健康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理信号检测技术,心理健康测量技术(心理Ct),身心负荷状态检测技术(生理心理综合测评技术),健康风险因子检测评估技术(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不良心理因子等),社会适应性测评技术,传统中医健康辨识技术(望、闻、问、切等),检测结果科学有效性评判技术(重复性、有效性验证),数字化健康在健康检测中的应用,亚健康检测技术。

2.4.1.2健康监测技术主要有便携式健康监测技术,可穿戴式健康监测技术,信息化健康监测技术,健康检测与监测技术整合一体化健康信息采集系统,亚健康状态监测技术,健康风险因子监测跟踪技术[1]。

2.4.2健康评估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健康评估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当前状态的分析与评价),健康预测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健康未来走向的预测),健康预警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健康风险的分层警示),亚健康综合评测技术及指标体系(用于亚健康状态的分析与测评),传统中医在三级健康评价系统中的应用。

2.4.3健康信息技术(Hit)健康信息技术包括健康信息采集技术,健康信息的挖取、挖潜与评估技术,健康信息传媒,健康信息库与网络化服务技术及健康评估软件等。常用健康信息的服务载体:随身病情卡(急救卡)、健康信息卡、电子病历及档案、家庭数字化健康管理单元、群体健康信息管理“港”、“站”[3]。

3飞行人员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方面。

3.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行人员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主要包括:①网络安全的信息化管理。②标准的信息管理格式。③永久的个人电子病历及健康管理账户。

3.2个人健康与慢病危险性评估当完成飞行人员健康信息收集后,通过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式分析计算,得出按病种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健康管理者及飞行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患病的危险性。第一步: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即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二步:健康状况评价和预测,即认识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第三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指导,即解决健康危险因素的过程。健康管理服务就是遵照上述的步骤不断循环,解决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实现走上健康之路的目的。

3.3健康计划及改善的指导一旦明确了患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飞行人员个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由于每位飞行人员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会针对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体化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4-5]。

此外,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作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飞行部队提供飞行人员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孙涛,王天芳,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7-167.

[2]张荣健,李爱民.空勤人员健康教育的系统决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347-348.

[3]张作明.航空航天临床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1-12.

[4]张荣健,孟繁忠.健康教育是预防航空病的保证[J].中国健康教育,1995,11(4):21-22.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9

您知道什么是亚健康吗?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警报响起,您注意到了吗?

“我们应学会与身体对话,重视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尹艳教授曾提醒大众,如原本健康的您出现了乏力、心慌、便秘、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低下、情绪低落、不愿与外界接触等表现,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应高度重视,这些可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的警报。

另外,她还指出,人的身体可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巨大的压力是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通过积极的调治可以回归到健康状态,如果不理会,则会发展成疾病状态。因此,高压力一族应重视生活中身体所发出的异常信号,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亚健康需要治,怎么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随着医学发展而逐渐深入,认识到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不再是有了病再求医,开始有了“治未病”一说。

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篇10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中医学认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而调和阴阳治则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脏腑不和、气血紊乱、寒热失调、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等所致的病证,对防治亚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学虽无亚健康状态这一称谓,但对亚健康的认识则早有论述,《内经》提出“治未病”思想,其后形成中医的未病学理论,涉及亚健康状态。《伤寒杂病论》对少阳病、百合病、脏躁、虚劳等病的论述中,有关病因、病机乃至证候的描述亦类似于亚健康。根据相关论述,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等因素均可以使患者机体阴阳平衡失调,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紊乱,出现诸多身体不适症状,是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如心失阴血滋养,故见健忘,情绪低落,失眠多梦;肝血不足,清窍失养,则见两眼干涩,视物模糊,头昏头晕;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食欲不振,故倦怠乏力;肺气不足则会出现自汗,动则汗出尤甚,平素易于感冒,畏风或时发咳嗽,气短乏力,皮毛憔悴枯槁;肾阴亏虚,则见腰膝酸软,口干盗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

总之,亚健康和疾病一样,都属于人体的阴阳失衡,调整阴阳失衡状态,这是中医治疗亚健康的指导原则。

2 中医学对调和阴阳治则的认识

调和阴阳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它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大法。其概念起源于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他指出:“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剂也。”明确提出半表半里证应以小柴胡汤和解为主。从临证实践看,调和阴阳的涵义十分广泛。如戴北山所云:“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凡阴阳不和之证,均可用此法调之,适用于治疗脏腑不和、气血紊乱、寒热失调、虚实夹杂、表里同病等所致的病证。

3 调和阴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3.1 躯体的亚健康:多表现为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易感冒,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泻,便秘,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含糊的胸痛,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等,多属于中医学虚劳及现代医学慢性疲劳综合征范畴,多从肺卫、肝脾、肝胃、气血调治。

对虚劳的论治,《金匮要略》颇有代表性,王氏认为其十分注重人体阴阳(如脏腑、气血、经络、内外)的平衡并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人体自趋平衡的调适机制。虚劳外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虚劳内结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纯虚劳者反不着眼于补,而着眼于调其阴阳,使之回复平衡。补泻兼施,补阳不忘补阴,补阴不忘补阳。曹颖甫以桂枝汤调和阴阳,谓之“功能疏肝补脾”,在其《经方实验录》中,有用桂枝汤治疗王姓妇人血运迟滞,脾胃虚弱之案。验之《金匮要略》,也有用桂枝汤治疗妇人妊娠,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之证。

另一经方小柴胡汤,其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中,一半表现为脾胃病症状。临床上对邪人少阳并见脾胃失和、胆气不和、肝气不舒而致胃失和降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均可获得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