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市场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35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贝塔系数Capm模型最小二乘估计单指数模型检验

一、引言

贝塔系数是衡量证券或证券组合系统性风险大小的指标。它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著名的“单一指数模型”就要求事先估计出贝塔系数。但是,贝塔系数必须要用历史数据进行估计。因此,贝塔系数的稳定性就成为投资实践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对上海股票市场的5大行业板块的贝塔系数的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

威廉夏普提出了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可导出如下模型:

其中为股票i的期望收益率;为无风险收益率;为股票i的贝塔系数;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

其中为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为风险资产i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之间的协方差,为风险资产i的收益率,为市场组合的收益率。

由于之前的Capm模型本身是无法进行实证检验,必须对它进行变形。假设每一种证券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将Capm模型转化为Capm可检验的形式,即单指数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所有参数都是以预期形式表示,而贝塔系数无法确定预期值,所以大多数Capm模型的检验都要用历史数据来代替。因此必须假设贝塔系数在检验期间是完全稳定的。如果用历史数据检验得到的贝塔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那它就无法作为未来贝塔系数的无偏差估计。所以,贝塔系数稳定性检验问题的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的沈艺峰和洪锡熙通过CHow检验方法对深圳证券交易所1996年度所有上市股票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无论单个股票或是股票组合,贝塔系数都不具有稳定性。2007年,袁皓用沪、深两市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计96个月的月度收益率数据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贝塔系数的稳定性。他的研究以单一指数模型(Sim)为基础,分别使用oLS,prais-winsten叠代技术,以及Vasieek(1973)方法估计了贝塔系数。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的单只股票的贝塔系数:不具有稳定性,而随着证券投资组合中股票数目的增加,贝塔系数的稳定性呈上升趋势。2006年,申隆,戴志辉的研究认为,贝塔系数是反映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相对于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变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单一指数模型对贝塔系数的计算,投资者可以得出单个证券或证券组合未来将面临的市场风险状况。通常贝塔系数是用历史数据来计算的,而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贝塔系数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贝塔系数的应用效果。他们利用CH0w检验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实现股份全流通的上市,公司进行检验后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在实现股份全流通后,其贝塔系数并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用贝塔系数进行系统风险的预测可靠性还是相当高的。2005年,周少甫,杜福林应用engle提出的一种多元DCC―GaRCH模型,选取了上海股市五支股票进行研究,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时变贝塔系数,并给出了贝塔系数的预测公式。同年,曾德军在对上海证券市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贝塔系数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中长期贝塔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上升贝塔和长期贝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一年期短期贝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性。2003年,马喜德,郑振龙和王保合利用上海股票市场9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对Capm中的贝塔系数的波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股票的贝塔系数波动率都显著异于零,贝塔系数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实证分析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必将导致对Capm检验的失效。

本文采用2006年1月4号到2010年1月4号共972个交易日的上证板块样本数据,应用最小二乘估计法,以每12天为一个时间段,用matlab编程计算了上证综合、商业、工业、地产、公用5大板块的贝塔系数。分析比较了5个行业板块之间的贝塔系数有无显著差异,并用检验对各板块间的贝塔系数的显著性差异进行了检验。实证表明,大市趋于上升时(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各板块贝塔系数相对稳定,围绕着0值上下波动。大市趋于下跌时,贝塔系数明显不稳定,甚至有个别时段的贝塔系数达到-10以上,基本在负区间波动。贝塔系数的波动与股市发生的重大事件没有明显联系。

二、计算5个行业板块贝塔系数

单指数模型:

其中、分别是第t天相应的第i个板块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

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第t天的相应指数。

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单指数模型里的贝塔系数,得到:

其中。

数据采用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共972个交易日的上证指数()和5大行业板块指数(),每12天为一个时间段得到一个贝塔系数的估计值,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到:

图1工业板块贝塔系数图2商业板块贝塔系数

图3公用板块贝塔系数图4综合板块贝塔系数

图5地产板块贝塔系数

由上面5幅图可以看出,五个板块的贝塔系数明显是不稳定的。大市趋于上升时(06年下半年至07年),各板块贝塔系数明显稳定,围绕着0值上下波动。大市趋于下跌时,贝塔系数明显不稳定,甚至有个别交易日的贝塔系数达到-10以上,基本在负区间波动。板块之间的贝塔系数的联系相当明显,同一时期的振动趋势基本一致。工业板块、商业板块、地产板块、公用板块贝塔系数最小值-15.1651、-15.5764、-20.7519、-16.6298都出现在2007年3月5号到3月20号(央行首度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综合板块最小值-18.4336出现在2006年11月29号到2006年12月14号。工业板块最大值1.077出现在2006年2月16号到2006年3月3号。商业板块最大值2.4087出现在2006年10月9号到2006年10月24号。地产指数最大值2.8633出现在2006年3月22号到4月6号。公用指数最大值1.5015出现在2007年9月12号到2007年9月27号。综合指数最大值1.4012出现在2006年12月15号到2007年1月4号。而股市几次重大调整(例如2007年5月30号和2007年12月),贝塔系数的波动并不大。

三、检验

使用t检验来检验各大板块之间的贝塔系数的稳定性。

假设检验:(两个样本贝塔系数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个样本贝塔系数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

检验计算公式:

其中,为样本1的贝塔系数,为样本2的贝塔系数,为样本1贝塔系数的期望,为样本2贝塔系数的期望。为样本1贝塔系数的个数,为样本2贝塔系数的个数。

样本数为81个,自由度,

查表得。

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

其中,为工业板块与商业板块之间的差异,为工业板块与地产板块,为商业与地产,为工业与公用,为工业与综合,为商业与公用,为商业与综合,为地产与公用,为地产与综合,为公用与综合。

由于即为差异非常显著,反之即为差异不显著。从而可知差异非常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即综合板块与其他四个板块的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综合板块贝塔系数的变化受其他四个板块贝塔系数变化的影响不大,而其他四个板块的贝塔系数之间互相影响。

参考文献:

[1]沈艺峰洪锡熙:我国股票市场贝塔系数的稳定性检验[J],厦门大学学报,1994.4

[2]袁皓:中国证券市场β系数稳定性:一个大样本的检验[J],中大管理研究,2007,2(2):111-124.

[3]申隆戴志辉:全球流通股票的贝塔系数稳定性研究[J],商业时代,2006(35):61-62.

[4]周少甫杜福林:上海股市时变贝塔系数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05(11):17-19.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2

本人2004年3月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其三在投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股民将出现意识觉醒,也将极大增强对证券资讯的认同和依赖心理。所以说,证券业市场越规范,对承担着行业责任的证券资讯行业来说越有利。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1994年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94年同日而语。短短9年时间,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90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个趋势,各证券资讯厂商大多开始走证券信息资讯即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和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证券资讯平台开发,外包财经网站的建设齐步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公司涉足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咨询业务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市场化选择中的一个良性的产物,资讯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继续的发扬投资咨询领域的一种实证化的投资分析的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策略。

在证券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对证券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重要侧面。在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形成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与早期市场高投机特征相对应,早期证券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成份较为复杂、鱼龙混杂,联手操纵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证券咨询行业的这一状况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这一状况直到97年主管部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之后才有所好转,至98年《证券咨询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行业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步入正轨。也正是这一阶段、在市场投资理念渐趋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及研究内涵不断扩大中进入发展壮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4年正在进行的证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关证券咨询行业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范围之中,证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将大大的扩大,相关的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也将可能由地下转到桌面上来。证券咨询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的机遇.在行业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上更加规范的完善市场。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本人2004年3月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其三在投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股民将出现意识觉醒,也将极大增强对证券资讯的认同和依赖心理。所以说,证券业市场越规范,对承担着行业责任的证券资讯行业来说越有利。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1994年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94年同日而语。短短9年时间,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90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个趋势,各证券资讯厂商大多开始走证券信息资讯即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和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证券资讯平台开发,外包财经网站的建设齐步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公司涉足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咨询业务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市场化选择中的一个良性的产物,资讯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继续的发扬投资咨询领域的一种实证化的投资分析的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策略。

在证券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对证券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重要侧面。在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形成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与早期市场高投机特征相对应,早期证券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成份较为复杂、鱼龙混杂,联手操纵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证券咨询行业的这一状况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这一状况直到97年主管部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之后才有所好转,至98年《证券咨询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行业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步入正轨。也正是这一阶段、在市场投资理念渐趋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及研究内涵不断扩大中进入发展壮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4年正在进行的证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关证券咨询行业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范围之中,证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将大大的扩大,相关的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也将可能由地下转到桌面上来。证券咨询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的机遇.在行业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上更加规范的完善市场。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和感触。

1、坚定的走证券资讯咨询化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简单的F10资料为主的低端的资讯信息内容的竞争只会陷入资讯产业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中,要从产品的技术构成、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机制、产品的信息质量、营销策略及手段从根本上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才能从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的竞争中走出来,作到控制市场走向和价格的目的。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新一代产品、延续产品、后续产品和可替代产品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投放市场,形成多套产品立体交叉竞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市场混战中走出来按自己的步伐发展自己。资讯咨询化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也是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的最重要的筹码。

2、加强和国内做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厂商比如说乾隆高科,通达信等的技术上的合作,以行情交易系统和资讯平台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资讯行业未来的资讯平台的搭建方向。建立全新的基于证券行业电子资讯架构(e-infostructure)和现代的资讯有效集成(informationintegration)创新技术构建起来的的统一证券资讯平台的运作模式。要是自己的资讯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和模型能够紧跟住资讯行业的潮流,只有领潮流之先才可以完整的拥有对市场的话语权。资讯信息模块与证券交易模式的合理有机嫁接以及技术上驻留程序的改进更新是保持这种领潮流之先的技术上的关键。

3、加强全国统一规划的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销略。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和促销手段的完善是产品成功的保证。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营销战略、营销手段,没有精良的营销队伍去组织实施,就根本无从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更无从实现第一民族品牌和获取最大创业利润的目标。产品品牌的树立,在质地优良的情况下,除借助宣传工具外,最终还将依靠我们营销人员的自身高素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良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让消费者去感受我们的员工、感觉我们的产品、感觉我们的服务,确实让他们从中受益。

4、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的建设,形成创业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同步发展的激励模式。有计划的引入股权认购期权奖励的企业激励模式为团队精神的营造服务。甚至可以试探企业实现mBo来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体系和绝对控制权。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团队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对组织的最大贡献率,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它强调一种实战技巧,强调一个组织如何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通过协调和规划,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

5、拓宽融资渠道,改变过去的靠自我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模式。在国内主板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门槛提高、二板市场推出遥遥无期、美国纳斯达克不复往日威风的情况下,选择在香港上创业板进而发展向主板市场转变是最好的ipo融资方式。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从乾隆高科在香港创业板上不错的融资业绩就可以看出。此外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充公司股本结构的方式来发展自己。QFii之后外资购并的放开之后资讯领域肯定的将是其感兴趣的产业之一。博弈选择将是引导资讯厂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6、在融资问题解决的前提下,扩展业务范围,以官方的巨潮资讯为发展发展,有计划的涉足传统的资讯传媒领域比如说将有声无影语音股评业务扩展到有声有色的财经电视节目。将投资研究中心的传真版本的股评作成传统的纸质传媒的形式,待政策放开后作到全国公开发行,比如说象巨潮资讯旗下的《新财富》。将投资咨询业务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扩大为私募基金形式,同时发展自己的自营业务。总之,在融资问题解决的背景下,提升自我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低成本的购并或股权置换重组整合出已财经证券信息为主,多元媒体构建起来的全新的证券信息传播体系。形成财经数据库,手机短信业务,电视财经节目,纸质财经媒体,财经网站建设等几个现金流。

证券资讯行业作为证券市场中的一个年轻的行业在短短的不到10年的过程中已经显示了起朝阳产业的一种趋势,在证券市场继续向前发展和理性化的同时,资讯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化回归的投资策略必将更加的受到各种机构投资者和广大股民的认同。证券财经资讯行业的未来发展将随着证券市场的完善而更加的蓬勃发展而展示出美好的前景的一面。也需要我们更加的努力的跟上行业发展的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研究分析

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高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一是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要对研究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要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力量对一个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把研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不是把研究部门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只有证券公司高管人员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部门的地位提升时,研究力量对证券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才会体现。此外,应该考虑适当提高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上,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二是强化危机意识,增加证券公司的创新力。证券公司从高管到员工都要意识到,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必须增强这种危机意识,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随着外资券商的进入,中国券商传统的业务收入将出现逐渐减少的态势,这就需要开拓新的业务范围,利用目前管理层对券商创新业务的支持,在创新业务上多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像QDii之类的业务,中国部分券商已经拿出自己成熟的投资方案,这就需要证券公司的员工不要将目光仅局限于当前的国内市场,还要重视对国际证券市场的研究,学会用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资本市场。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明确证券公司的服务特点,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尽快完成理念确定、理念渗透到理念外化为品牌的过程。其次,建立长期导向的公司文化,使公司能够在一个共同思想平台上发展。第三要通过制度与规则的执行,强化内部人力资源团队的行为规范,让这种规范逐步变成员工的工作习惯,从而使公司理念和精神通过公司员工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鑫.wto后过渡期: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维[J].商业经济,2007,(5).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服务定位利益冲突管理

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对证券商(投资银行)的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而且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引导理性投资理念、促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增加市场透明度和效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证券分析师的作用与日俱增,但负面报道和质疑之声也在增多,迫切需要理清各方对证券分析师服务定位及行为管理等方面的若干模糊认识。

证券分析师角色的界定

(一)“卖方”分析师与“买方”分析师的区分

基于所在金融机构的性质和类别,一般分为“卖方分析师”和“买方分析师”。典型“卖方”是指向市场提供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证券商(投资银行);典型“买方”是指买入投资产品的共同基金、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卖方分析师”一般指证券商(投资银行)所雇用的分析师,“买方分析师”指共同基金等买方机构所雇用的分析师。

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成果体现为研究报告,由所在机构提供或给客户使用;而买方分析师的研究成果由所在机构自用、不与他人分享,不涉及其他投资者的利益问题。这种功能差异导致卖方分析师的市场影响力要远大于买方分析师。市场所称“证券分析师”一般指“卖方分析师”。

(二)监管规则对证券分析师的关注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规则中使用了“投资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投资研究”、“证券研究报告”等多种称谓,但各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监管规则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不约而同地关注卖方分析师及研究报告行为,其界定的角色和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均是规范“卖方分析师”及其“卖方研究活动”。其中,英国和中国境内市场相关监管规则中提出“研究成果向客户”,中国香港地区相关行为准则排除“公司内部使用但不分发给客户情形”,明确排除了买方分析师和买方研究活动。具体地说:

美国相关监管规则将“研究分析师”界定为“准备研究报告实质内容的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将“研究报告”界定为“包含对具体公司或权益证券的分析意见以及支持某一投资结论的合理信息的任何书面或电子交流文件”。

英国相关监管细则将“投资研究”定义为“以明示或暗示方式对金融工具及其发行人提出投资策略建议,并向客户的行为”,相关从业人员称为“研究分析师”。

中国香港地区相关行为准则将“投资分析师”界定为,“一家公司所雇用的准备或投资研究的人,但不包括证券交易或经纪服务中附带提供投资建议或观点的人、研究目的仅为公司内部使用但不分发给客户的人以及一对一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将“投资研究”界定为,包含证券投资分析结论、对影响未来证券价格走势因素作出的分析(但不包括对宏观经济或战略问题的分析)或者基于有关投资分析提出的建议或观点内容的文件。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相关行为准则将“卖方分析师”界定为“全方位服务投资公司(如证券经纪交易商和投资银行)的研究部门雇用的分析师”。

中国证监会《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将“证券研究报告”界定为,“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客户的行为”。“在的证券研究报告上署名的人员,应当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

证券分析师的服务定位

证券分析师及研究报告是服务和维护机构投资者的基本手段和内容。证券分析师通过搜集和整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经营和财务数据等信息,分析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因素,对上市公司盈利状况进行预测,提出证券估值和投资分析意见,为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这种服务定位是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和机构投资者成长而自发形成的。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5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其三在投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股民将出现意识觉醒,也将极大增强对证券资讯的认同和依赖心理。所以说,证券业市场越规范,对承担着行业责任的证券资讯行业来说越有利。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过去同日而语。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个趋势,各证券资讯厂商大多开始走证券信息资讯即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和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证券资讯平台开发,外包财经网站的建设齐步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公司涉足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咨询业务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市场化选择中的一个良性的产物,资讯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继续的发扬投资咨询领域的一种实证化的投资分析的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策略。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

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在证券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对证券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重要侧面。在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形成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与早期市场高投机特征相对应,早期证券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成份较为复杂、鱼龙混杂,联手操纵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证券咨询行业的这一状况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这一状况直到**年主管部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之后才有所好转,至**年《证券咨询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行业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步入正轨。也正是这一阶段、在市场投资理念渐趋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及研究内涵不断扩大中进入发展壮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现在正在进行的证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关证券咨询行业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范围之中,证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将大大的扩大,相关的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也将可能由地下转到桌面上来。证券咨询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的机遇.在行业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上更加规范的完善市场。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和感触。

1、坚定的走证券资讯咨询化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简单的F10资料为主的低端的资讯信息内容的竞争只会陷入资讯产业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中,要从产品的技术构成、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机制、产品的信息质量、营销策略及手段从根本上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才能从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的竞争中走出来,作到控制市场走向和价格的目的。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新一代产品、延续产品、后续产品和可替代产品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投放市场,形成多套产品立体交叉竞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市场混战中走出来按自己的步伐发展自己。资讯咨询化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也是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的最重要的筹码。

2、拓宽融资渠道,改变过去的靠自我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模式。在国内主板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门槛提高、二板市场推出遥遥无期、美国纳斯达克不复往日威风的情况下,选择在香港上创业板进而发展向主板市场转变是最好的ipo融资方式。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从乾隆高科在香港创业板上不错的融资业绩就可以看出。此外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充公司股本结构的方式来发展自己。QFii之后外资购并的放开之后资讯领域肯定的将是其感兴趣的产业之一。博弈选择将是引导资讯厂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3、加强全国统一规划的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销略。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和促销手段的完善是产品成功的保证。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营销战略、营销手段,没有精良的营销队伍去组织实施,就根本无从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更无从实现第一民族品牌和获取最大创业利润的目标。产品品牌的树立,在质地优良的情况下,除借助宣传工具外,最终还将依靠我们营销人员的自身高素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良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让消费者去感受我们的员工、感觉我们的产品、感觉我们的服务,确实让他们从中受益。

4、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的建设,形成创业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同步发展的激励模式。有计划的引入股权认购期权奖励的企业激励模式为团队精神的营造服务。甚至可以试探企业实现mBo来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体系和绝对控制权。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团队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对组织的最大贡献率,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它强调一种实战技巧,强调一个组织如何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通过协调和规划,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

5、加强和国内做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厂商比如说乾隆高科,通达信等的技术上的合作,以行情交易系统和资讯平台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资讯行业未来的资讯平台的搭建方向。建立全新的基于证券行业电子资讯架构(e-infostructure)和现代的资讯有效集成(informationintegration)创新技术构建起来的的统一证券资讯平台的运作模式。要是自己的资讯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和模型能够紧跟住资讯行业的潮流,只有领潮流之先才可以完整的拥有对市场的话语权。资讯信息模块与证券交易模式的合理有机嫁接以及技术上驻留程序的改进更新是保持这种领潮流之先的技术上的关键。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6

我国证券市场在蓬勃发展的初期,券商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制度、背景等非市场方面的因素。1998年底《证券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实施分类管理后,券商各项业务在逐步走向规范、理性和有序的同时,竞争将更为激烈,券商自身的实力将成为竞争中最主要的因素。为此,一些综合性券商在证券市场低迷而纷纷缩减其他部门时,却加强了研究机构的力量。这是因为,在新的竞争格局下,研究实力将成为综合性券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

加强证券研究,促进研究与业务的共同发展

一、证券研究是综合性券商各项业务深入发展的基石

(一)承销业务风险加大、责任加强,研究实力决定承销的成败

我国股票的承销业务自股票市场开业以来,基本上是在低层次上竞争,加之非市场经济因素的干扰,大多数投行人员的精力主要放在争项目上,真正做好项目的较少,以致过度包装成为公开的秘密。根据《证券法》中证券发行权利、责任的规定,券商承销将承担连带责任风险。同时,根据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今后股票的发行价格将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协商确定。这条规定意味着承销商没有发行失败的风险、一级市场没有投资风险的“新股不败”将成为神话。股票发行改为协商定价后,不同发行的市场定价将区别开来,一级市场发行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将大大接近,一级市场风险上升。这就要求券商必须对发行人的行业前景、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判断,在判定企业真正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方案。一旦发行失败,一级市场的股票被套,或承担其他连带责任风险,将可能引发公司财务危机。因此,作为券商研究最基本的公司和定价,将直接关系到发行的成败甚至券商自身的存亡。

(二)自营业务理性化、规范化,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凸现

自营业务一直是券商重要的利润来源。在二级市场较好时,自营业务利润占券商利润的50%左右,行情较差时其比例也在20%左右。我国券商自营曾经存在很多违规行为,如挪用客户保证金、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散布谣言、操纵股价、对倒、内幕交易等。《证券法》出台后,监管将更加严格,违规行为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同时,券商有限的资金将在承销、经纪和自营中分配,因此,券商的自营业务将更加理性,注重规避风险,整个投资理念将发生变化。

首先,加强宏观研究,掌握政策导向,有利于券商降低系统风险。虽然系统风险来源于宏观因素变化对市场整体的,而且不以单个券商的意志为转移,但这并不等于说券商就无法降低系统风险对自身经营产生的不确定性。正因为系统风险来源于宏观因素,即来源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经济指标的波动、经济周期的影响等,所以这些系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例如,经济周期的波动有一定,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整个经济更健康地发展。因此,加强宏观研究,把握住政策导向,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风险。

其次,券商自营将更加依赖于对行业的研究和公司分析。在一个投机性很强的证券市场中,券商自营主要依赖于资金优势、内幕消息或成功的做庄,研究部门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往往难以得到投资管理部门的认同。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公司股票的价格将越来越体现其实际价值,这要求券商研究部门必须深入理解上市公司及其所处的行业。具体内容包括:跟踪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动向,充分认识我国产业政策未来变化的趋势及其行业经济的结构,准确分析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周期及其在行业中的竞争态势,并加强对企业的销售收入、行业的成本结构、市场条件、企业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与变化、公司的长远规划,了解公司的资产重组状况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公司的市场范围、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部的管理体制;研究公司未来投资的回收期限、资金的时间价值;研究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财务指标,准确地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和公司的业绩增长状况,分析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操作;对企业进行真正有成效的实地考察,提供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和资产管理操作建议。所有这些工作,都不是一般的股评人士所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的,它需要真正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方面的专家。

(三)购并业务作为新的利润来源,行业特长将成为竞争要素

随着国有的战略性重组和购并浪潮的展开,上市公司和国有对券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券商还仅仅依靠自身背景或通过走后门、拉关系、吃吃喝喝争取业务,不提高业务档次和水平,将会越来越受到依靠专业优势进行全方位服务的券商的威胁。以购并策划、资金债务管理、项目贷款和投资咨询为主要的真正的商人银行业务必将成为21世纪券商竞争的主战场。这要求券商在提供传统的承销服务的同时,还需协助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提供投资咨询和管理、企业诊断、项目融资等全方位的高智能服务。

1998年的证券市场购并活动如火如荼,沪深两市共有476家公司进行过或大或小的资本运作,重组事件达925起,但其中却鲜见投资银行家的身影。其中与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购并活动本身的非市场经济因素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券商缺乏专业的人才储备,特别是缺乏对一些行业特别精通的专家,大部分投资银行的并购顾问都只是狭义并购专家,即只对并购业务本身十分了解,但对涉及并购公司所在行业却知之甚少,因此写出来的建议和方案难以引起企业的强烈兴趣。

美林证券购并业务迅速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和吸引行业专家对形成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人们一般都认为人际关系在并购业务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但美林证券在经过调研后发现,客户对并购顾问的最终要求是提供可以真正帮助他们拓展业务的建议和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创新建议,如何种产业和产品应被重视,购买什么企业能加强他们的主营业务等。因此,美林证券以重金充实了行业力量,行业专家横跨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业。正是基于他们行业方面的特长,他们提供的建议往往高人一筹,因此赢得了像百事可乐、卡特彼乐这样的大公司的业务。1993年美林的并购业务只列在全美排行榜第八名。经过5年的努力,它终于在1997年成为全美第一。

观察我国现时的投资银行业务,同当地政府官员的人际关系是业务成败的关键。随着企业并购的规范化和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观念转换,资产重组将从单一追求二级市场效应或为应付某些地方政府不切实际的“长官意志”到真正从实际出发,从公司发展角度来考虑;而企业对现有投资银行业务的要求也不仅停留在熟悉一般投行业务上,行业方面的实力将成为衡量券商投行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经纪业务软扩张,研发力量是支撑

经纪业务利润是稳定的利润来源,在形势较好的情况下,经纪业务产生的利润占券商利润的30%左右,而在大势低迷时,经纪业务产生的利润占券商利润的50%,因此该业务不仅是经纪类券商生存发展的支柱,而且也是综合性券商不可忽视的利润源泉。今后券商经纪业务的扩张不应再像以前一样单纯通过收购营业部的方式,而应走一条软扩张之路。“在经营客户资本的基础上经营客户”,将成为今后经纪业务应当坚持的经营方针。

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和投资理念的改变及投资实力的增强,个体投资者对信息咨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预测大盘或个股短期动态走势、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信息服务,而会更加注重宏观基本面、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基本面的服务。通过咨询服务或投资理财服务,使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就是所谓“经营客户资本”。在经营客户资本成功的基础上,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加盟,从而达到“经营客户”的目的。“经营客户资本”必须以实力雄厚的研发力量作支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强大的研究机构将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借助综合性大型券商的雄厚实力,紧密结合各项业务,证券研究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券商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就像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一样,资源的投入比例是衡量公司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承销业务、自营业务、购并业务和经纪业务是券商的核心业务,证券研究应紧紧围绕这四大业务进行,依托这些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证券法》出台后,券商将分为经纪类和综合类。作为经纪类券商,由于不能开展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单一的经纪业务将难以支撑起实力雄厚的研究力量,证券研究不能与承销业务、自营业务和购并业务相结合,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对于中小型的经纪类券商而言,在设立信息部门的同时,更多地借助外界的研究力量可能更加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三、加强公司规划,成为公司长远的战略性参谋

研发部门作为券商的人才基地和公司各项业务的参谋,也应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如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研究,为公司的风险控制、业务监管等提供框架性建议,从而为公司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依托研究力量,树立券商品牌

在条件下,有信誉的公司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公司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品牌的价值来源于品牌所代表的公司的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等无形因素。它是公司形象、声誉的最简洁的代表,体现了公司经营的组合效益。公司要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在经营公司的同时经营自己的品牌,而且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困惑,树立长期经营公司品牌的思想。,一些券商在经营中短期行为严重。如在承销业务中,采取做一次就跑的方式,而不管公司上市后是否能够发展,使得一些经过券商过分包装的公司上市后不到一年即出现大幅亏损。这种短期行为既有害于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也会极大地损害券商本身的信誉。因此,长期经营公司的品牌与公司的其他资产的经营一样重要,这对我国正在迅速成长的券商来说尤其重要。

对券商而言,研究部门和其他追求利润的业务部门不一样,没有利润指标的制约和职业道德的困扰,因此是最容易和适合包装的。同时研发部门集中了大量行业、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方面的人才,他们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容易获得各界的认可,有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因此研究部门是容易出成果和树立品牌的。同时不论投行业务或经纪业务,如果借助名副其实的研究力量,将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如国内有些著名券商就非常注重研究工作并发挥研究部门在业务开展中的作用,效果显著。

加强证券研究,促进券商营销

一、协助券商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主办券商制

主办券商制是指券商和上市公司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股权参与等形式,形成稳定的利益关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双方的交易和运营成本,促进券商和的合理分工和共同发展。企业专注于产品经营,券商则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开展资本经营。

当前与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主要是券商的投行部门,由于投行部门业务繁忙,投行人员精力有限,对行业的了解也难如研究机构的行业员一样深刻,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的联系难度较大。因此,仅仅依赖投行部门与上市公司建立主办券商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研究人员的力量,将使良好的愿望变得切实可行,并在业务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业务洽谈时,由投行业务人员和研究所的行业专家一起出面,先由研究员同客户探讨客户所代表公司的产品、市场状况、行业发展地位及存在的问题,向客户提交权威、详实的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再探讨企业发股前后的股权运作和长期发展。客户对专家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心悦诚服后,再由投行业务人员为主与客户进行谈判,开展业务。在一阶段的业务完成后,由研究人员与公司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研究人员可以随时提供行业方面的咨询服务,也便于及时了解公司和行业方面的动态。这样,可以促进研究和业务的共同发展,便于券商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金信证券研究所曾为海尔策划200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长期资本运作方案、大唐电信职工持股会方案以及充当津港储运、强生股份、大众出租的财务顾问,取得了企业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投行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研究部门与政府机构建立良好关系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是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筹资者,政府业绩又往往取决于当地经济或行业经济的发展(虽然常常是短期的),而这又与政府官员的个人业绩联系在一起。无论现在或不远的将来,政府部门在投行业务方面仍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是券商营销面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在一些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利用好政府资源,力所能及地为政府部门发展地方经济出谋划策,将有力地推动投行业务乃至券商整体业务的开展。

三、与投资者交流,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今后经纪业务将更加注重软扩张,这需要有雄厚的力量做支撑。现在有一些券商借助研究所的力量,由研究所举办“股民学校”,向投资者讲解宏观基本面和公司的财务、经营,有的还由研发人员充当某些投资者的“高级秘书”,为投资者提供“个性”服务和“定向”服务,获得普遍欢迎。这是国外经纪业务的方向,也是我们倾听投资者心声,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吸引长期客户的重要举措。

保持证券研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树立研究品牌

证券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与发达市场证券研究机构相比,我国证券研究机构从研究、研究方式到发展模式上也许都还处于较为幼稚的阶段,加上自身定位不明,在公司中的地位随行情和业务的开展而摇摆不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证券研究部门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功能定位不明确,研究方向不确定,日常工作脱离基础研究,以致许多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普遍变成公司的秘书部、股评部,难以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或投资建议,基本上对整个公司的除经纪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不起任何作用,从而造成研究部门在公司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必须保持证券研究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才能在证券研究和自身业务的开拓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1998年初,金信证券研究发展部改制成为金信证券研究所。1999年8月又经上海市工商局批准,改制为完全独立的“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保持证券研究机构的独立性有以下好处:

一、有利于稳定队伍和经费,以形成的研究机制、研究方法、激励机制和发展模式。成立研究所后,我们根据研究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内部设置了七大职能部门,即行业与上市公司部、宏观研究部、市场研究部、国际业务部、信息部、编辑部、综合管理部以及跨部门设立的宏观预警小组和基金小组,在管理上实行部主任负责制,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二、促进证券研究工作的发展,提高研究工作的权威性。同公司其他的部门一样,研究工作能够并且应当服务和服从于整个公司的发展。但券商研究同任何研究一样,只有独立的研究才能保持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也只有这样,研究才具有生命力,研究人员才能潜心研究并提供权威性的公正客观的研究报告。应着重克服这样的误区,即忽视研究工作的独立性,把研究部门视作业务部门的附属,为公司自营坐庄、发行配股承销进行所谓的“股票推荐”,或为二级市场客户短期炒作提供信息和“股评”,或把其视为“点缀”、“宣传部门”。应该说,这些工作多少带有急功近利的味道,多少有些偏离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而最终不利于研究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声誉与整体发展。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7

鄙人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趋向等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入世的之后的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处于调整和规范之中,这一规范的过程将对证券资讯业造成三大影响:其一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就越大,二者关系将更加紧密。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将尽可能扼杀投机,加快证券中介业回归,即主力从事投资服务,而这无疑将扩大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其二证券市场越规范,证券业对证券资讯的需求层次将越来越高。券商没有了投机利润,就只能从两块加强力量,一是完善对投资者的服务手段,二是加大自身研究力度,从事正常自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券商的收入。而这两者都召唤市场上强大证券资讯阵容的出现。其三在投机越来越少,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股民将出现意识觉醒,也将极大增强对证券资讯的认同和依赖心理。

从目前的证券资讯行业的发展来看,1994年深圳巨灵推出第一套证券资讯系统是证券资讯行业的萌芽的标志,但今天的证券资讯市场已非94年同日而语。短短9年时间,证券资讯业内异军突起,掀起一场日新月异的竞争潮。港澳资讯、巨灵、新兰德、万德、新德利、博经闻、维赛特、海融、万国等等,此起彼伏,你追我赶,好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喜剧。成熟的证券资讯行业市场也开始在这种专业化的竞争中开始成熟完善起来。

证券资讯行业从萌芽开始阶段就是一个以证券财经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内容提供商的面貌出现,是在90年代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证券交易以及资讯信息提供方式的转变提高的过程中漫漫的发展起来的,但直到今日大多数类似的资讯公司的产品层次还是停留在简单的公开数据的采集为主的局面。其中的原因有中国股民的素质层次需要和机构市场需求的原因也有证券资讯行业本身在中国证券市场序列体系中地位的原因。从信息质量及服务水平上讲,目前国内证券资讯业市场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质量不高,缺乏深层次的内容;以大量转载各种公开媒体信息为主,缺乏自己的东西和能反映上市公司情况及市场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各类投资分析、投资咨询缺乏连贯性和指导性,为庄家投机服务的投资信息占驻了主导,各类小道消息和传闻满天飞;市场上同类产品竞相削价,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市场上的产品还没有出现占主导优势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大多数企业满足于低投入,追求前期收益,缺乏行业责任。在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市场中,一批低投入、满足于初级信息服务的企业也能占据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前期收益。

另外的一个趋势,各证券资讯厂商大多开始走证券信息资讯即专业化的信息提供和投资咨询业务以及证券资讯平台开发,外包财经网站的建设齐步发展的发展方向。其中资讯公司涉足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咨询业务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都是一种市场化选择中的一个良性的产物,资讯公司可以在充分的整合自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下继续的发扬投资咨询领域的一种实证化的投资分析的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策略。

在证券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发展进程中,对证券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重要侧面。在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形成发展的最初几年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与早期市场高投机特征相对应,早期证券咨询行业从业人员成份较为复杂、鱼龙混杂,联手操纵市场的行为屡见不鲜,证券咨询行业的这一状况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这一状况直到97年主管部门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之后才有所好转,至98年《证券咨询业务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行业管理才真正有例可循,有章可依,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发展步入正轨。也正是这一阶段、在市场投资理念渐趋理性回归的背景下,证券研究咨询行业在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及研究内涵不断扩大中进入发展壮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2003年正在进行的证券法的修改工作中一些相关证券咨询行业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讨论范围之中,证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将大大的扩大,相关的自营业务和委托理财业务也将可能由地下转到桌面上来。证券咨询行业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的机遇.在行业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上更加规范的完善市场。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和感触。

1、坚定的走证券资讯咨询化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简单的F10资料为主的低端的资讯信息内容的竞争只会陷入资讯产业低水平价格战的泥潭中,要从产品的技术构成、新产品的开发、推广机制、产品的信息质量、营销策略及手段从根本上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才能从低端市场的价格战的竞争中走出来,作到控制市场走向和价格的目的。在公司内部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新产品设计、开发和推广的运行机制,保证高质量的新一代产品、延续产品、后续产品和可替代产品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投放市场,形成多套产品立体交叉竞争。唯有如此,才能从市场混战中走出来按自己的步伐发展自己。资讯咨询化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也是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的最重要的筹码。

2、加强和国内做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厂商比如说乾隆高科,通达信等的技术上的合作,以行情交易系统和资讯平台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资讯行业未来的资讯平台的搭建方向。建立全新的基于证券行业电子资讯架构(e-infostructure)和现代的资讯有效集成(informationintegration)创新技术构建起来的的统一证券资讯平台的运作模式。要是自己的资讯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和模型能够紧跟住资讯行业的潮流,只有领潮流之先才可以完整的拥有对市场的话语权。资讯信息模块与证券交易模式的合理有机嫁接以及技术上驻留程序的改进更新是保持这种领潮流之先的技术上的关键。

3、加强全国统一规划的的市场营销策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销略。营销策略的正确性和促销手段的完善是产品成功的保证。产品再好,如果没有正确的营销战略、营销手段,没有精良的营销队伍去组织实施,就根本无从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更无从实现第一民族品牌和获取最大创业利润的目标。产品品牌的树立,在质地优良的情况下,除借助宣传工具外,最终还将依靠我们营销人员的自身高素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技巧、良好的口才及应变能力,让消费者去感受我们的员工、感觉我们的产品、感觉我们的服务,确实让他们从中受益。

4、加强公司内部团队精神的建设,形成创业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同步发展的激励模式。有计划的引入股权认购期权奖励的企业激励模式为团队精神的营造服务。甚至可以试探企业实现mBo来改变企业的法人治理体系和绝对控制权。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公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团队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组织的有效性和员工对组织的最大贡献率,它既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它强调一种实战技巧,强调一个组织如何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力,通过协调和规划,最终促成目标的达成。

5、拓宽融资渠道,改变过去的靠自我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模式。在国内主板市场监管力度加大门槛提高、二板市场推出遥遥无期、美国纳斯达克不复往日威风的情况下,选择在香港上创业板进而发展向主板市场转变是最好的ipo融资方式。外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从乾隆高科在香港创业板上不错的融资业绩就可以看出。此外还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充公司股本结构的方式来发展自己。QFii之后外资购并的放开之后资讯领域肯定的将是其感兴趣的产业之一。博弈选择将是引导资讯厂商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6、在融资问题解决的前提下,扩展业务范围,以官方的巨潮资讯为发展发展,有计划的涉足传统的资讯传媒领域比如说将有声无影语音股评业务扩展到有声有色的财经电视节目。将投资研究中心的传真版本的股评作成传统的纸质传媒的形式,待政策放开后作到全国公开发行,比如说象巨潮资讯旗下的《新财富》。将投资咨询业务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扩大为私募基金形式,同时发展自己的自营业务。总之,在融资问题解决的背景下,提升自我的资本运作能力通过低成本的购并或股权置换重组整合出已财经证券信息为主,多元媒体构建起来的全新的证券信息传播体系。形成财经数据库,手机短信业务,电视财经节目,纸质财经媒体,财经网站建设等几个现金流。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8

“好分析师”:英雄也问出处

分析师的江湖:参评“选手”来自基层,最佳分布广泛。十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共从近7500余位候选分析师(含各年度重复报名者)中评出了872位最佳分析师(剔除重复获奖者)。

他们分别来自33家证券公司(以分析师获奖当年所在证券公司为统计基础):安信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德意志银行、东方证券、方正证券、高盛、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成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宏源证券、华创证券、华泰联合证券(联合证券)、华泰证券、民生证券、南方证券、平安证券、齐鲁证券、瑞银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天相投资、湘财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国中投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华夏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

872位上榜者中,70.8%的人得奖次数在2次以下,显示“最佳分析师”分布广,集中度低(表1)。

十年“好分析师”排定座次。十年来,共有3位分析师因蝉联7届第一名,受封“新财富白金分析师”,他们是首位白金分析师、申银万国证券的赵金厚,以及中信证券的胡雅丽和赵雪芹。但以证券从业时间论,赵金厚以14年雄踞榜首,勇夺十年“好分析师”头名。

5人获封“新财富功勋分析师”。有7位分析师上榜10次以上,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的魏兴耘上榜15次,是上榜次数最多分析师(表2)。这7位分析师的证券从业时间均在10年以上,且任职于现机构的年限均在8年以上,其中,魏兴耘、赵金厚、郭海燕、徐小庆效力现机构已超过10年。研究出成绩并非朝夕之事,潜心持之以恒的态度将换来市场长期的肯定。以积极参加了十年的历届评选,且成绩优异来衡量,魏兴耘、赵金厚、郭海燕、徐小庆、郑东等5人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财富功勋分析师”。

“好分析师”过半留守江湖。872位得奖分析师今何在?《新财富》对其中140余位历届获得第一名的分析师进行多方调研,发现其中57%依然致力于卖方研究,37%成为买方机构投资者,另近6%投身实体行业。

“好团队”:

偶像派?实力派!

“好分析师”的成长离不开“好团队”,而历数十年成绩单,具有“好团队”气质的研究机构绝非一朝一夕的“偶像派”,而是具有雄厚积淀的“实力派”,它们凭借出色的选材、育材和留材机制,成为真正称霸江湖的“好团队”。

十届评选中,共有20家机构获得过“本土最佳研究团队”前10名,它们是:安信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成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联合证券)、南方证券、平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天相投资、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华夏证券)、中信证券。

17家机构获得过“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前10名,它们是:安信证券、长江证券、高盛高华、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联合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天相投资、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研究部自2006年起7届稳坐“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宝座。10年间,其培养的分析师曾夺得75次第一名、38次第二名、30次第三名、15次第四名、8次第五名(表3)。这些奖项涉及30个研究领域,其中金融工程领域以获奖8次拔得头筹。

获得最多次“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一名的是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除2003和2008年外,其包揽了其余8届的第一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也是迄今为止旗下分析师获奖次数最多的研究机构,十年来,供职其中的分析师共上榜179次,包括47次第一名、49次第二名、57次第三名、10次第四名、16次第五名,涉及所有31个研究领域。在策略研究领域,申银万国也是成绩最好的研究机构,十年共上榜8次,包括6次的第一名。

获得3次“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的国泰君安证券,旗下分析师共上榜149次,其中63次获得第一名,是中信证券之外获得第一名次数最多的机构。

2003、2008年“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第一名中金公司,旗下分析师共上榜105次,其中28次获得第一名。同时,中金公司是获得最多次“宏观经济”奖项的研究机构,10届评选共上榜8次。

在销售交易类奖项中,18家机构曾获得“最佳销售服务团队”前10名,它们分别是: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华泰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其中,中金公司销售交易部是获得最多次第一名的团队,他们于2005年、2007-2009年4次拿下第一名。

共有99位销售人员获得“最佳销售服务经理”奖项。其中,华创证券李涛是获得最多第一名的“最佳销售”,他在2010-2012年连续3届获得广深地区第一名。而上榜最多次的“最佳销售”是中金公司刘蔓,她在2005-2009年连续5年榜上有名,包括2007年的广深区域第一名。

“好导师”:笑傲江湖,业绩为本

带领“好团队”和“好分析师”需要一流的导师。每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如同各路武林好手云集的华山论剑大会,固然比拼分析师个人的实力,也考较各研究团队掌门人的排兵布阵与教习能力。2006年,《新财富》首次颁出“杰出研究领袖”奖,该奖项授予带领所在研究机构获得“本土最佳研究团队”或“最具影响力研究团队”前五名3次或以上者。至今,已有7位研究机构负责人获此殊荣。

李迅雷关键词:思想者

2006年,李迅雷成为首位获奖的“杰出研究领袖”。李迅雷2000-2011年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早在就任之初即前瞻性地提出“让客户改变我们的研究模式”,在他的带领下,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一直保持国内证券研究行业的领先地位。2011年,他加入海通证券,任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在其带领下,海通证券勇夺2012年度“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一名,“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七名。

十年寄语:“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历经十年,提升了资本市场分析师的行业地位,其客观性、公正性和广大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决定了评选的权威性。20年来发展至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非常年轻且多波折,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会进入这个市场,祝愿《新财富》今后能让更多可以精准把脉中国经济走势和行业发展机会的能人被推选出来,为我们的投资者理性投资、为资本市场的规范和繁荣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徐刚关键词:七冠豪门

2008年成为“杰出研究领袖”的徐刚,2003年起任中信证券研究部负责人,现任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在上任后积极推动研究从对内服务向对外服务的战略转型和品质提升,中信证券研究部在其领导下汇聚了大批业内一流分析师,阵容豪华且团队稳定,已7届蝉联“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堪称国内研究领域翘楚。

十年寄语:十年来,《新财富》评选推动了中国卖方证券研究的发展和壮大,证券研究已经成为证券公司业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国证券研究的影响力已扩大到国内外的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各类客户、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大众,虽然能力和水平需要改进和提升,但证券研究的前景一片光明。

陈晓升关键词:研究常青树

2007年,陈晓升成为第二届“杰出研究领袖”奖得主。陈晓升2004年起主持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各项工作,现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战略总监、机构客户总部总经理,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总经理。他以“培养中国资本市场最优秀的百年研究团队”为目标,提倡增值、独立、全面、严谨、前瞻、务实的研究理念,坚持“基于本土的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其带领下,申银万国研究团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成绩稳定的中坚力量。

十年寄语:祝《新财富》的评选成为百年品牌。十年,《新财富》开创了一个关于评选的中国市场,为证券研究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十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成为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申万研究在评选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感谢新财富杂志社,希望《新财富》继续沿着市场化和独立、客观、公正的思路做好评选,发展成为一个百年品牌。

邱劲关键词:国际范儿

2009年的“杰出研究领袖”邱劲,严谨客观、理性专注。他2004年起担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工作,在其领导下,中金公司研究部不仅在本土研究方面成绩卓越,在海外市场上亦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同,蝉联首届(2011年)和第二届(2012年)新财富海外市场研究机构第一名。

十年寄语:开创优秀分析师评选先河,激励证券行业高水平竞争。

纪路关键词:夺冠奇兵

2010年获得第五届“杰出研究领袖”奖的纪路所带领的国金证券研究所,以差异化发展道路赢得了机构投资者的信赖,自2006年异军突起,获得当届“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十名,并稳定在本土研究的第一梯队中。纪路现任国金证券副总裁,正谋划以研究带动券商各项业务发展。

十年寄语:本着服务本土投资机构,引领本土卖方研究导向的理念,在不断丰富评比触角、推进评比科学化的同时,历经十年,《新财富》自身也逐渐成为行业巨擘,成绩喜人且来之不易;寄望未来,希望《新财富》再接再厉,继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致力于行业环境的优化,引领卖方研究机构回归研究本身,为国内出现世界知名的一流投研机构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晔关键词:再造优势

2011年获奖的“杰出研究领袖”杨晔,2008年起担任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现任研发中心总经理。其主张拓展研究范围和深度,应对客户细分与服务定价挑战,在其领导下的招商证券研究团队建立了人才孵化器,注重自主培育新秀,2009-2011年连续获得“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三名。

十年寄语:对卖方证券研究行业而言,“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可以说是一面如影随形的镜子,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本土卖方研究渐渐崛起的进程,也能够看到其对业内最优秀分析师的表彰,有力促进了本土研究的市场地位与影响的提升,以及证券分析师群体追求卓越、专业和规范执业的风气渐成。经过多年实践,“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越来越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其合理性就在于评选的规则与卖方证券研究的客户导向本质相符合,以及评选过程较好地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相信“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在未来仍能坚持这两个关键所在,越办越好,不仅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分析师评选活动,也能够紧跟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脚步,推动证券研究行业的国际化与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姚伟关键词:从士兵到将军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9

我国券商国际业务能力分析国内券商开展国际业务从目前水平看仍属初级阶段,从海外机构设置看,一是在海外设立机构的证券公司只占证券公司的极小部分。二是在海外设立的机构数量少。三是布点地域窄,目前主要集中于香港特区和新加坡。对于海外上市股票承销业务以及发债融资业务,由于国内券商缺乏分销网络、缺少经验、缺乏人才以及实力不济,大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券商尚缺乏开展国际业务的整体规划,所开展的国际业务主要是资金的单项交流、项目融资和企业的海外上市等,业务开展处于相对被动状态和探索性阶段。从券商的国际业务部看,数量在萎缩,从业人员在减少,新增盈利点明显匮乏。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业务目前的主营业务是b股,而b股市场长期低迷。国内券商国际业务的长足发展必须依赖国内业务的充分发展和我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国内券商开拓国际业务的真正优势在国内,即充分依托国内资源,在现有的项目上开拓新的金融品种,迅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业务增长点。国内券商的海外业务要以国内客户为中心,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发展到哪里,券商的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只有我国出现一大批重量级的世界性企业,国内券商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券商。

经过连续数年的高速发展,国内券商的研究工作整体上了一个台阶,证券研究对证券公司的支持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证券研究部门日益成为券商的战略性部门。未来券商的几乎所有业务领域都必须有强大的研究力量的介入才能顺利开展,研究品牌在开展业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新崛起的券商,往往是证券研究力量较强的券商,即能够通过研究力量对业务部门的渗透来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券商。但与国外券商相比,国内券商的研究质量、研究水平相距甚远。国外大券商从拓展业务的初期对目标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状况的调研,以及其后的产品设计、业务创新,无不以强大的研究实力做后盾,可以说研究能力无论在开展国内业务还是国际业务都已成为第一竞争力。

从加强产品创新与业务创新看,目前我国券商的产品大同小异,没有形成差异化服务,而争取客户的关键是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中外合资合作证券公司我国券商可以开展新业务,诸如为境内客户的外币资产做投资顾问,结合为境外客户境内投资,进行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或是加强对全球证券市场发展的最新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设计开发注重实务性的金融新品等等,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创立自己的特色服务。国外券商开展国际业务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全面出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低效率的,券商应当宏观判断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各项业务的进入成本和投资回报,相应调整向不同业务领域的投入,力求达到最佳的业务构成,突出自己的经营特色。

外资进军我国证券市场模式综观国外大券商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些显著特点:

(1)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国外券商首先在本国金融中心确立地位,通过内部发展和外部战略性收购建立起强大的服务能力,增强公司综合实力;然后以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性金融中心为重点,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

(2)拓展国际业务,研究先行。上述各大券商成功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都拥有一支强大的研究队伍,并以某个领域独具一格的研究特色而知名。美林证券在全美证券公司研究力量的排名中位居首位;投资研究则是高盛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来自证券分析师、经济学家、战略家的意见赋予了公司巨大的销售力;摩根斯坦利同样具有独立和优秀的研究力量。券商的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券商的专业水准。这些券商在开拓国外业务之前,广泛收集有关目标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状况与产业前景等方面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派遣相关专家前往当地进行调查研究。

(3)创新贯穿始终。各大券商在拓展国际业务时,无论在初期还是后期,无论是开展业务的方式、策略,还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都渗透着业务创新与产品创新;而业务创新与产品创新提高了服务客户的质量,扩大了服务客户群体,也就往往导致国际业务范围的扩大与程度的加深。

(4)从开展国际业务的方式看,收购兼并起着主要作用。开展国际业务有两种形式,一种在国内开展国际业务,另一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随着金融服务业全球化的推进,各大券商认识到,公司不但应具有强大的跨国服务能力,同时也必须在全球各地直接设立分支公司,以减少环节,降低成本。综观国外大券商设立分支机构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设立分支机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进行购并。

(5)拓展国际业务服从全球战略。券商在拓展国际业务时,首先制定了一个合理可行的全球发展战略。以公司的长远利益为目标,以业务拓展为导向,加强对国外资源的购并整合。各大券商拓展国际业务并非单单为了扩大规模,其每一次扩张、每一次购并都服务与服从于其全球发展战略。而公司的各业务机构和各业务层次也都服从于该战略,相互配合与协调,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

(6)在拓展国际业务的同时,保持自身的鲜明特色。国外大券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经营风格,重点发展特色业务。这些老牌的投资银行尽管大力进行国内外的兼并活动,以便扩大经营范围,增强服务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出售部分非核心资产,使主要业务更加突出,重点业务领域仍然十分明确。

(7)在扩展国际业务时密切注意防范风险。券商业务国际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加速成为“金融百货公司”的过程,业务的多元化导致了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与分散化,有利于券商风险的分散。但是,经营的国际化与业务的多元化本身也导致新的风险。

根据外资拓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故外资进入我国证券行业可能采取两种策略:一方面与大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券商进行技术性合作,广泛收集我国的宏观经济、市场状况与产业前景等方面的资料,并派遣相关专家参与合作研究,对我国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我国的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情况,制定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与中小券商进行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物色目标进行战略性收购。外资券商设立分支机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进行购并,但目前由于我国政策上有所限制,故国外大券商在正式开放前,先物色目标进行前期合作,一旦机会成熟,即加强控股,进行兼并收购。

外资进入带来的发展契机外资进入后虽然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但同样给国内证券商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外资的加入必将导致证券服务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资源重新优化配置,这就为国内证券公司拓展业务和进行各种创新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国内证券公司进行兼并、重组的机会大大增加。外资进入后,国内券商行业的竞争将会加剧,经济实力差、风险管理能力弱的证券公司将可能被淘汰,证券业重新洗牌,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国内证券公司经过新一轮兼并、重组之后,无论在规模、专业化经营或是风险管理能力上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对它们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加入到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中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国内券商和境外金融机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进一步增加。国内券商和境外金融机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加,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联手组建中外合作基金、境外金融机构参股国内证券公司,将有助于加强国内券商的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后者更好地借鉴和掌握国际金融业先进的经营方式和风险管理经验,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和金融创新情况,加快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可以提高国内证券公司的总体业务经营水平;提供国内证券公司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增强国内证券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外资进入为国内券商进入国际证券市场提供了契机。根据对等互利原则,我国证券业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外国证券市场也将对中国证券机构开放。将根据对等互利原则,我国证券业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外国证券市场也将对中国证券机构开放。对我国而言,证券业的市场规则、金融品种、公司运作、信息披露、股权结构等逐步将要依照国际市场的惯例和规则进行,这有利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证券业将向着市场化、规范化和多功能化的国际证券发展大趋势挺进。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市场对我国股票需求的迅速提高,预托凭证业务得以进一步拓展,这就为国内证券经纪业务提供了一个走出国门的机会;同时,加入wto后,国内企业筹资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宽,证券境外发行业务也越来越多,也为国内券商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国内证券公司面临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的大好机会。我国证券业在组织体系上将直接定位于“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从而彻底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呵护的传统行业模式,有利于国内券商管理体制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高,券商技术手段、业务方式和服务品种的创新以及券商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促使国内券商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直接取向,不断优化重组,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国际发展轨道。同时,入世将促使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因而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可以选择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而国外的企业和国内的外资企业也可以选择到国内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和债券筹资,再者,国内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也将得到发展,为国内券商拓展业务提供了大好机遇。从长期来看,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后,证券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大大促进各类创新业务的发展。

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在合资中注意控制权和品牌由于有关政策限制和国内市场成熟度不够,“入世”后外资机构将首先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进入证券市场,短期内海外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可能性很小。海外券商进入我国市场后,有的无偿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有的赞助国内各类证券研讨活动,有的积极与国内券商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有的则以纽约、香港等国际和地区性金融中心为基地,积极争取国内企业的并购和上市项目。国外券商在中国的这些活动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利益回报,但长期看,每一项活动都是有目的并且具备潜在商业价值的。因此,在将来合资证券公司当中,控制权问题将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焦点,谁拥有更多的控制权,谁的积极性就越高。在合资的初期,中方拥有控制权,但三、五年以后,外方肯定会要求增加管理控制权。到时,中方可根据合资企业的运行状况、双方合作的和谐程度、国家的产业政策、证券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审慎作出决定,也可以在初始的合资合同中对这一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另外品牌也非常重要。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即品牌优势,而且要不断对其品牌赋予新的内容。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亦要走品牌之路。世界著名的券商,尽管经营广泛,但都有一项或几项独具特色的业务,在业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慎重选择合作对象按照区域划分,境内券商选择合作的外资券商可分为三类,即欧美券商、日本券商和港台券商(包括中银国际等有中资背景的券商)。

欧美券商,特别是大券商,数量多、规模大、实力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商品和服务,并且有全球的客户来源和销售网络,还具备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对金融衍生产品及金融工程的运用非常成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务。选择欧美券商合作,可以学习国际资本市场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合资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境内券商的市场竞争力。但在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上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摩擦和冲突,合资公司的内部整合相当困难。

日本券商的规模和实力与欧美券商相当,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也容易沟通,但日本的主要证券业务长期被野村证券、大和证券、日兴证券等几大券商垄断。大券商通过集团化(如野村的相模会,大和的七星会,日兴的亲兴会),将中小券商纳入自己的系列内,大多数的中小券商业务空间十分狭窄。境内券商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只有野村、大和、日兴三家,选择的余地比较小。

大陆券商与港台券商合作,双方易于沟通,在合资公司的内部整合上相对比较容易。港台券商与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券商相比,实力仍然相当弱小,台湾所有券商的资产总额,尚赶不上美林证券一家。证券市场上的新金融产品也只有认股权证、股指期货、可转换债券、开放式基金等品种,与欧美和日本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港台券商的业务范围以台湾、香港为主,兼顾大陆(大陆业务主要是b股和大陆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业务网络很小,国际金融操作经验不足,知名度不高。因此,对于国内的一些大券商,由于他们积累了相当的国际化经营经验,在海外已经设立了一些业务网点,他们应该选择欧美和日本的大券商进行合作,对于大量的国内中小券商来说,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可以选择港台券商进行合作,也可以选择有单项业务(如经纪、承销、基金管理等)优势的欧美证券经营机构进行合作。注意合作方式的选择可能的合作方式有三类:一是技术合作,包括信息技术、业务指导、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等内容。二是管理合作,中方让出部分或全部管理权,直接聘用外方职业经理人员,建立新的管理和经营机制,聘请外方代为经营各项业务。三是股权合作。股权合作就是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是一种更加紧密的、深层次的合作。

根据合资层次的不同,股权合作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方式:①总公司层面的合资,②单项业务层面的合资,③组建全业务合资子公司。总公司层面的合资是在总公司层次引进外资股东,这样有利于增加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和资金实力;或者总公司原有股东出让部分股权给外方,这只是股东结构的调整,不会增加资金实力。单项业务层面的合资是券商分拆一部分业务及相关资产,与外资共同组建一家新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证券公司。全业务合资子公司是国内券商和外方各出一部分资金组建一新的可开展全面证券业务的子公司。

一般而言,先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合作后进行股权合作较为合适。因为一是需要待政策明朗;二是双方了解与磨合需要一个较长时间。

进行单项业务合资更为可行和有利。目前我国券商的股权较为分散,不少券商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一般都不超过20%,因而,如果在总公司层面上引进股权比例超过25%的外资股东,很难获得中方股东的认可。如果组建单项业务子公司,则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如果组建全业务合资子公司又必将导致母公司与合资公司之间同业竞争,而且所需投入的资金量较大。

合作的重点可放在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咨询和基金管理业务。投行业务、证券咨询是最具有国际性的业务,且除证券发行承销以外,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均没有发展起来,通过与实力较强的外资券商合作可开拓这一领域的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刚刚兴起,也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目前,我国尚没有开放a股的经纪业务,组建合资经纪业务公司的可行性不大。

合资方数量不宜太多。引入较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资方,有可能实现多方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开拓多方市场,但过多必然会大大增加管理、协调和磨合的难度。不同券商根据自身条件,确立不同的发展策略(1)经纪类券商重点发展专业化业务、网上业务证券经纪业务目前由买方市场全面进入卖方市场,随着佣金自由化的趋势、证券监管的加强、长期投资理念的确立、机构投资者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混业经营的趋势和it行业的介入的一系列变化,传统证券经纪业务运作模式面临挑战。经纪类券商的业务模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从粗放式经营向专业化、细分化经营的业务模式过渡。在服务对象上以面向特定客户为主,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特定客户群实现专业化服务,重点发展乡镇等市场。在交易方式上以采取现场和非现场交易结合,交易手段上重点发展网上交易,从有形化向虚拟化转变。在服务方式上以满足客户资产增值为目标,使客户获得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投资回报。在这种市场细分、服务专业化的业务模式下,针对性服务成为券商经纪业务生存的基础,交易手段多样化成为生存的手段。

证券行业市场研究篇10

(一)承销业务风险加大、责任加强,研究实力决定承销的成败

我国股票的承销业务自股票市场开业以来,基本上是在低层次上竞争,加之非市场经济因素的干扰,大多数投行人员的精力主要放在争项目上,真正做好项目的较少,以致过度包装成为公开的秘密。根据《证券法》中证券发行权利、责任的规定,券商承销将承担连带责任风险。同时,根据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今后股票的发行价格将由发行人和承销商协商确定。这条规定意味着承销商没有发行失败的风险、一级市场没有投资风险的“新股不败”将成为神话。股票发行改为协商定价后,不同发行企业的市场定价将区别开来,一级市场发行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将大大接近,一级市场风险上升。这就要求券商必须对发行人的行业前景、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判断,在判定企业真正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方案。一旦发行失败,一级市场的股票被套,或承担其他连带责任风险,将可能引发公司财务危机。因此,作为券商研究最基本内容的公司分析和定价,将直接关系到发行的成败甚至券商自身的存亡。

(二)自营业务理性化、规范化,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凸现

自营业务一直是券商重要的利润来源。在二级市场较好时,自营业务利润占券商利润的50%左右,行情较差时其比例也在20%左右。我国券商自营曾经存在很多违规行为,如挪用客户保证金、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散布谣言、操纵股价、对倒、内幕交易等。《证券法》出台后,监管将更加严格,违规行为将承担更大的法律风险。同时,券商有限的资金将在承销、经纪和自营中分配,因此,券商的自营业务将更加理性,注重规避风险,整个投资理念将发生变化。

首先,加强宏观研究,掌握政策导向,有利于券商降低系统风险。虽然系统风险来源于宏观因素变化对市场整体的影响,而且不以单个券商的意志为转移,但这并不等于说券商就无法降低系统风险对自身经营产生的不确定性。正因为系统风险来源于宏观因素,即来源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经济指标的波动、经济周期的影响等,所以这些系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例如,经济周期的波动有一定规律,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整个社会经济更健康地发展。因此,加强宏观研究,把握住政策导向,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风险。

其次,券商自营将更加依赖于对行业的研究和公司分析。在一个投机性很强的证券市场中,券商自营主要依赖于资金优势、内幕消息或成功的做庄,研究部门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往往难以得到投资管理部门的认同。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公司股票的价格将越来越体现其实际价值,这要求券商研究部门必须深入理解上市公司及其所处的行业。具体内容包括:跟踪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动向,充分认识我国产业政策未来变化的趋势及其行业经济的结构,准确分析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周期及其在行业中的竞争态势,并加强对企业的销售收入、行业的成本结构、市场条件、企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与变化、公司的长远规划,了解公司的资产重组状况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上市公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公司的市场范围、产品的质量与服务、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部的管理体制;研究公司未来投资的回收期限、资金的时间价值;研究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财务指标,准确地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和公司的业绩增长状况,分析公司的股利政策与操作;对企业进行真正有成效的实地考察,提供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和资产管理操作建议。所有这些工作,都不是一般的股评人士所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的,它需要真正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方面的专家。

(三)购并业务作为新的利润来源,行业特长将成为竞争要素

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购并浪潮的展开,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对券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券商还仅仅依靠自身背景或通过走后门、拉关系、吃吃喝喝争取业务,不提高业务档次和水平,将会越来越受到依靠专业优势进行全方位服务的券商的威胁。以购并策划、资金债务管理、项目贷款和投资咨询为主要内容的真正的商人银行业务必将成为21世纪券商竞争的主战场。这要求券商在提供传统的承销服务的同时,还需协助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提供投资咨询和管理、企业诊断、项目融资等全方位的高智能服务。

1998年的证券市场购并活动如火如荼,沪深两市共有476家公司进行过或大或小的资本运作,重组事件达925起,但其中却鲜见投资银行家的身影。其中自然与我国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购并活动本身的非市场经济因素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券商缺乏专业的人才储备,特别是缺乏对一些行业特别精通的专家,大部分投资银行的并购顾问都只是狭义并购专家,即只对并购业务本身十分了解,但对涉及并购公司所在行业却知之甚少,因此写出来的建议和方案难以引起企业的强烈兴趣。

美林证券购并业务迅速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和吸引行业专家对形成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人们一般都认为人际关系在并购业务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但美林证券在经过调研后发现,客户对并购顾问的最终要求是提供可以真正帮助他们拓展业务的建议和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创新建议,如何种产业和产品应被重视,购买什么企业能加强他们的主营业务等。因此,美林证券以重金充实了行业研究力量,行业专家横跨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业。正是基于他们行业方面的特长,他们提供的建议往往高人一筹,因此赢得了像百事可乐、卡特彼乐这样的大公司的业务。1993年美林的并购业务只列在全美排行榜第八名。经过5年的努力,它终于在1997年成为全美第一。

观察我国现时的投资银行业务,同当地政府官员的人际关系是业务成败的关键。随着企业并购的规范化和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观念转换,资产重组将从单一追求二级市场效应或为应付某些地方政府不切实际的“长官意志”发展到真正从实际出发,从公司发展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企业对现有投资银行业务的要求也不仅停留在熟悉一般投行业务上,行业方面的实力将成为衡量券商投行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经纪业务软扩张,研发力量是支撑

经纪业务利润是稳定的利润来源,在形势较好的情况下,经纪业务产生的利润占券商利润的30%左右,而在大势低迷时,经纪业务产生的利润占券商利润的50%,因此该业务不仅是经纪类券商生存发展的支柱,而且也是综合性券商不可忽视的利润源泉。今后券商经纪业务的扩张不应再像以前一样单纯通过收购营业部的方式,而应走一条软扩张之路。“在经营客户资本的基础上经营客户”,将成为今后经纪业务应当坚持的经营方针。

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和投资理念的改变及投资实力的增强,个体投资者对信息咨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预测大盘或个股短期动态走势、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信息服务,而会更加注重宏观基本面、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基本面的分析服务。通过咨询服务或投资理财服务,使客户的资产保值增值,就是所谓“经营客户资本”。在经营客户资本成功的基础上,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客户加盟,从而达到“经营客户”的目的。“经营客户资本”必须以实力雄厚的研发力量作支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强大的研究机构将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借助综合性大型券商的雄厚实力,紧密结合各项业务,证券研究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券商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就像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入一样,资源的投入比例是衡量公司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承销业务、自营业务、购并业务和经纪业务是券商的核心业务,证券研究应紧紧围绕这四大业务进行,依托这些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证券法》出台后,券商将分为经纪类和综合类。作为经纪类券商,由于不能开展投行业务和自营业务,单一的经纪业务将难以支撑起实力雄厚的研究力量,证券研究不能与承销业务、自营业务和购并业务相结合,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对于中小型的经纪类券商而言,在设立信息部门的同时,更多地借助外界的研究力量可能更加符合经济效益原则。

三、加强公司规划研究,成为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参谋

研发部门作为券商的人才基地和公司各项业务的参谋,也应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如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研究,为公司的风险控制、业务监管等提供框架性建议,从而为公司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依托研究力量,树立券商品牌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有信誉的公司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公司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品牌的价值来源于品牌所代表的公司的服务、对客户的吸引力等无形因素。它是公司形象、声誉的最简洁的代表,体现了公司经营的组合效益。公司要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在经营公司的同时经营自己的品牌,而且不为暂时的利益所困惑,树立长期经营公司品牌的思想。目前,一些券商在经营中短期行为严重。如在承销业务中,采取做一次就跑的方式,而不管公司上市后是否能够发展,使得一些经过券商过分包装的公司上市后不到一年即出现大幅亏损。这种短期行为既有害于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也会极大地损害券商本身的信誉。因此,长期经营公司的品牌与公司的其他资产的经营一样重要,这对我国正在迅速成长的券商来说尤其重要。

对券商而言,研究部门和其他追求利润的业务部门不一样,没有利润指标的制约和职业道德问题的困扰,因此是最容易和适合包装的。同时研发部门集中了大量行业、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理论方面的人才,他们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有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研究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因此研究部门是容易出成果和树立品牌的。同时不论投行业务或经纪业务,如果借助名副其实的研究力量,将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如国内有些著名券商就非常注重研究工作并发挥研究部门在业务开展中的作用,效果显著。

加强证券研究,促进券商营销

一、协助券商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主办券商制

主办券商制是指券商和上市公司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股权参与等形式,形成稳定的利益关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双方的交易和运营成本,促进券商和企业的合理分工和共同发展。企业专注于产品经营,券商则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开展资本经营。

当前与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主要是券商的投行部门,由于投行部门业务繁忙,投行人员精力有限,对行业的了解也难如研究机构的行业分析员一样深刻,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的联系难度较大。因此,仅仅依赖投行部门与上市公司建立主办券商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研究人员的力量,将使良好的愿望变得切实可行,并在业务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业务洽谈时,由投行业务人员和研究所的行业专家一起出面,先由研究员同客户探讨客户所代表公司的产品、市场状况、行业发展地位及存在的问题,向客户提交权威、详实的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再探讨企业发股前后的股权运作和长期发展。客户对专家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心悦诚服后,再由投行业务人员为主与客户进行谈判,开展业务。在一阶段的业务完成后,由研究人员与公司继续保持密切的联系,研究人员可以随时提供行业方面的咨询服务,也便于及时了解公司和行业方面的动态。这样,可以促进研究和业务的共同发展,便于券商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金信证券研究所曾为海尔策划200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长期资本运作方案、大唐电信职工持股会方案以及充当津港储运、强生股份、大众出租的财务顾问,取得了企业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投行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研究部门与政府机构建立良好关系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是我国资本市场上最主要的筹资者,政府业绩又往往取决于当地经济或行业经济的发展(虽然常常是短期的),而这又与政府官员的个人业绩联系在一起。无论现在或不远的将来,政府部门在投行业务方面仍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是券商营销面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在一些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利用好政府资源,力所能及地为政府部门发展地方经济出谋划策,将有力地推动投行业务乃至券商整体业务的开展。

三、与投资者交流,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今后经纪业务将更加注重软扩张,这需要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做支撑。现在有一些券商借助研究所的力量,由研究所举办“股民学校”,向投资者讲解宏观基本面和公司的财务、经营分析方法,有的还由研发人员充当某些投资者的“高级秘书”,为投资者提供“个性”服务和“定向”服务,获得普遍欢迎。这是国外经纪业务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倾听投资者心声,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吸引长期客户的重要举措。

保持证券研究机构的相对独立性,树立研究品牌

证券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与发达市场证券研究机构相比,我国证券研究机构从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到发展模式上也许都还处于较为幼稚的阶段,加上自身定位不明,在公司中的地位随行情和业务的开展而摇摆不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证券研究部门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功能定位不明确,研究方向不确定,日常工作脱离基础研究,以致许多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普遍变成公司的秘书部、股评部,难以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或投资建议,基本上对整个公司的除经纪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不起任何作用,从而造成研究部门在公司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深刻意识到,必须保持证券研究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才能在证券研究和自身业务的开拓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1998年初,金信证券研究发展部改制成为金信证券研究所。1999年8月又经上海市工商局批准,改制为完全独立的“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保持证券研究机构的独立性有以下好处:

一、有利于稳定队伍和经费,以形成科学的研究机制、研究方法、激励机制和发展模式。成立研究所后,我们根据研究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内部设置了七大职能部门,即行业与上市公司部、宏观经济研究部、市场研究部、国际业务部、信息部、编辑部、综合管理部以及跨部门设立的宏观预警小组和基金小组,在管理上实行部主任负责制,统一管理、分工负责。

二、促进证券研究工作的发展,提高研究工作的权威性。同公司其他的部门一样,研究工作能够并且应当服务和服从于整个公司的发展。但券商研究同任何研究一样,只有独立的研究才能保持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也只有这样,研究才具有生命力,研究人员才能潜心研究并提供权威性的公正客观的研究报告。目前应着重克服这样的误区,即忽视研究工作的独立性,把研究部门视作业务部门的附属,为公司自营坐庄、发行配股承销进行所谓的“股票推荐”,或为二级市场客户短期炒作提供信息和“股评”,或把其视为“点缀”、“宣传部门”。应该说,这些工作多少带有急功近利的味道,多少有些偏离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而最终不利于研究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声誉与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