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十篇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十篇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40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1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只是单纯片面地向小学生教学体育技术动作,而轻视对于学生心理、生理及欣慰情感上的正确指导。情境教学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幽默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笔者对当前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产生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正式教学活动前,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布置教学场地,将体育教学器材合理地布置在显眼的位置,并运用语言引入,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深入探究问题,以此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体育实际学习能力。

二、小学教育阶段中体育学科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

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自身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并没有彻底将情景教学法精准地把握和灵活地运用。这导致体育教师无法保证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实施。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严重忽略需要全面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年龄成长规律等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学习情境,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充分配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展开学习,必然会降低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育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设游戏学习情境

“接龙游戏”作为当前阶段中非常流行的体育小游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体能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接龙游戏”主要是指由班级中的两个小队排成二路纵队,从队尾开始,由班级中一名学生仰面挺直身体倒下,纵队的人集体蹲下用双手将其托起,接着朝前进行移动,移至排头后慢慢落下。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依次体验两次当龙和被传递搬运的滋味。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游戏与学生的体能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情景中切实有效地学习到体育知识[1]。由于游戏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运用此特点,将其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在全面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合作学习意识。

(二)教师需要为班级中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法,实质就是情境教学法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班级学生的反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利用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引发班级中的学生进行思考[2],进而不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教材内容中的学习知识、体育技巧的全面掌握。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跨步跳”的公开课时,为了充分发挥班级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兴趣,对中小学生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教师,在进行跨步跳过程中什么样的姿势是最正确的,什么样的动作是最规范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选择最佳的姿势。在训练活动中班级学生努力学习正确的跨步跳姿势。体育教师简单设置几个优质的学习问题,不仅可以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小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进行训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运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体育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进而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全面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一、引言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基础。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在巨野县章缝镇一学期的支教经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县居于前列,但体育课程的开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本研究旨在发现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巨野县章缝镇8所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学院图书馆等查阅室查阅有关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有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调查目标和项目。针对当地小学领导、体育教师及六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共216份。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巨野县农村小学师生对学校体育课的态度分析

1.男生与女生对体育课喜爱程度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课在学生群体里面是非常受欢迎的。但男生喜欢体育课的程度79.5%远远超过了女生的51.2%,这一数据表明性别因素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体育课要多考虑到适合女生的体育项目与教学方法。

2.体育课的重要性及对待体育成绩的态度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高达56.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或不太重要,这说明学生对作为教育一部分的体育认识还不够,态度也不够端正。在对待体育成绩这一态度方面说明现在学生只是片面的追求好的成绩,而忽略了体育运动过程的真正价值。在这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引导纠正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态度。

(二)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课运行情况

1.教师编写教案及使用教案情况分析

教案的使用情况和编写情况的拟合程度较低,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编写教案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应急使用,教案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授课时要加强教案的编写程序进行授课。

2.学校编写体育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经过调查,访谈等,可以看出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案、教学计划的书写都不够重视,只有少部分人对于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进行书写,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编写。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章缝镇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比较令人满意,但是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普遍。教师编写教案与使用教案的拟合程度过低,大多教师编写教案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紧急检查;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展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缺乏规范,随意性强。

2.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短缺、不符合标准或无法正常使用,不能满足体育基本教学。

(二)建议

1.加强农村小学体育课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

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切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体育的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将学校体育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及时传递给每一位体育老师。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更好的为农村小学体育工作服务。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体育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平时体育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各级运动队,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或兴趣参加运动项目。既达到强调体育运动知识,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可满足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多元化的需要,为培养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体育资金投入改进体育场地,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小学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应培培.德州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存在问题

一、引言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小学生内在的需要,将小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出来。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操场上,在动态中进行的。除了存在学生年龄、性别、体质与活动能力的差异外,还要考虑器材、场地、安全和周围环境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而这种特性给小学体育老师带来了许多教学上的困难。所以,为了取得尽可能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小学体育老师一定要与小学生构建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使课堂氛围轻松而愉快。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能够使小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得到激发,小学生也会主动学习、自觉参与以及积极锻炼。

二、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分析认识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动机产生的主要因素。人的兴趣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关。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和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在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论等著作中都谈到兴趣的问题。

三、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前不久的一份对小学生“你希望小学体育教学从哪些方面改进更能提高你的学习兴趣”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希望体育课要结合学生特点,多安排游戏和比赛的占47.2%;希望教师组织教学、处理问题时间不要过长,应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时间的占32.5%;希望教师不要有偏爱和偏见的占29.1%;希望增加活动器材,增多每节课教学内容的占26.6%;希望教师不要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要给小学生主动权的占22.7%;教师不要教训学生和挖苦学生的占16.6%。以上虽然只是学生的期望,却恰恰反映出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学生的这些建议和意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改进体育教学现状,以便能尽快与新课程接轨。

2.学生喜欢与不喜欢体育课的具体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本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兴趣不高的状况依然存在。在上述调查中,了解到学生上体育课能进行各种活动和比赛并感到有趣味的占67.3%;认为有利于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占65%;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艺术性强,能吸引学生参加的占75.8%;认识到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将来终身受益的占51.8%;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又能严格要求学生的占68.5%。由此可见,学生除重视个人身体的全面发展外,也希望教师能严格要求并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及组织管理能力。

对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分析中了解到,认为体育课上得枯燥乏味教法陈旧占55%;教师态度不好,训人占37%,学生不会做动作,看不到自己进步占47.5%;教师管得太多学生没有主动权占43%。可见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观念和言行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应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3.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喜欢体育,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情绪、兴趣消退的呢?如果从教学过程来分析就不难看出,每一种原因都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着,而且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个性特征及现代教育理念缺乏了解,造成教学中“学生为本、学为主体”的根本宗旨不能落实,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应该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否则体育教学不是束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这势必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不良影响。长此下去,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小学体育课中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达到有目的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精心导入激发思维。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激励他们潜在的创造智能,才会引发出他们的深刻领悟,才会有创造。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在学习活动中让小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强烈的表现欲得到激发。

2.处理好与小学生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老师要密切注意师生的感情互动,尽量多的与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直接交流,让小学生把老师作为知心的朋友。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体育教师教学的生动性和启发性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来一些游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只采用单一的教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容易分散,而且会降低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导致整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4.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训练变成为小学生乐意去做的行为。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技术教学,更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让小学生真正明白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以及体育知识的重要性,使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得到充分的激励,让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加强,提升小学生的运动爱好,增强小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得到激发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并通过公开课的展示交流,才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关颖.我国大城市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陈佑清.教育活动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4

关键词:学习评价;学习态度;多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3.014

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体育学习评价的应用与改革研究对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激励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培养未来小教师们的先进评价理念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借助《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系统》及体现的全新的评价理念,初步构建体育学习多元评价模型,然后通过实验学校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学校的评价方法进行多元评价研究,最后构建出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并建议在全省推广应用,使我省体育学习评价步入一个全新阶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三年级(1)、(2)班学生,(1)班实验班,(2)对照班(同一教师任教)。

1.2研究方法

对实验学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试对比法、访谈与案例法、数理统计法、行动研究等方法。

1.3研究工具

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季浏研发的《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系统》软件。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学习态度分析

将我校的实验前后测得的学生学习态度评分作为变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实验前两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处于同一水平,实验后两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远远高于对照班。(详见表1)

由表1可知,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01>0.05),说明实验前两个班级的学习态度在同一个水平上,完全符合实验条件,故需对实验后两班的学习态度水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后两班在学习态度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分析

将我校的实验前后测得的学生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评分作为变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实验前两班学生体育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处于同一水平,实验后两班学生体育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远远高于对照班。(详见表2)

由表2可知,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在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方面不存显著性差异(p=0.050),说明实验前两个班级的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在同一个水平上,符合实验条件,故需对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水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后两班在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

2.3健康行为分析

将我校的实验前和实验后测得的学生健康行为评分作为变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实验前两班学生健康行为成绩处于不同水平,实验后两班学生健康行为成绩进步幅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对照班学生的健康行为进步幅度较实验班要低很多。(详见表3)

由表3可知,实验前两个班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0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两班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体育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处于同一水平,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此三项成绩远高于对照班学生成绩;实验前两班学生健康行为成绩处于不同水平,这与五年制师范的办学机制相关,而实验后两班此两项成绩的进步幅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对照班学生的健康行为进步幅度较实验班要低很多,以上结果差异说明: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比,我校对实验班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运用的实验干预手段起了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在我省推广应用。

3.1.2《中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系统》具体落实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实现了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1.3充分利用《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系统》构建多元的体育学习评价新体系:(1)评价内容内容的多元化;(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3)评价方法的多元化;(4)评价主体不再采用单一的教师评价,而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

3.1.4通过研究,我校体育教师更能以主人翁精神面对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加深了对此的认识和理解,说明多元的体育学习评价研究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

3.2建议

3.2.1在评价软件的应用上,除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外,还需多与其它研究学校交流借鉴,与研发单位及时沟通请教,寻求预防与解决的办法。体育教师要加强电脑技术的学习,掌握好体育学习评价系统工具的运用,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3.2.2及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并有效地运用。由于客观因素,有时软件不能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准备小字条在每次小测试后把对学生的成绩等各方面的评价反馈给学生,同样,学生也可以准备好小字条随时把对教师的建议与评价反馈给老师,预防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

3.2.3充分利用学生的假期,将家长、师生组织起来,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如可以在放假前准备好如“家长对体育学习评价认识的调查表”让学生带回去让家长填写,并将问卷的填写情况作为平时的评价尺度等,减少体育学习评价系统不能在家中使用、不能及时上机自评、互评和调课上机等存在的弊端和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效果。

3.2.4体育学习评价系统中量表问卷设置可多变,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可设置包含五个领域的评价表,让学生可直接在系统中评价;进行完每个学生的健康评价后可制定一套适合的锻炼指导方案;评语库中的评语可再丰富些,减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等,改进该系统。

3.2.5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同进步幅度的比较,重视女生的进步幅度分析,关注他们的体育感兴趣项目,从而使相对于不太喜欢上体育课的女生愿意并喜欢上体育课,提高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季浏编著.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丁兆雄主编.高等师范公共课教材《体育与健康(上、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季浏等编著.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5

【关键词】pBL教学方法;妇产科教学;教学运用

在医学教育中妇产科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科目,妇产科教学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还具有专业学术性特点,其中不仅包含对于妇产科疾病的教育与学习,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积累妇产科实践经验,更好的实现知识的积累。因为妇产科自身在服务属性上比较特殊,并且服务的群体也非常特殊,不管是在观摩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存在很多不便,因此学生在实习等方面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期的效果。针对当下妇产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开始运用pBL教学方式,更好的推动与完善妇产科教学发展。

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设计理念是根据学习过程中问题学习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非常重视学习主体的确立,坚持以学生为主要学习主体,是教学中非常显著的教学方式[1]。在教育改革基础上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成为焦点,在具体教学应用中pBL教学法非常重视学习环境的设置,强调将知识点放在情境教学中展开,利用学生之间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相互之间的分析与讨论将问题中的复杂点与真实性等进行探索,深入探讨其中隐藏的问题与知识,为讨论结果建立坚实的后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的能力。网络知识发展与多媒体教学形式基础上,对于pBL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且在教学程序上进行科学规划与整理,从整体上来讲pBL教学法具体教学手段与程序主要保护以下内容:首先,问题的提出与确定。提出问题与明确问题是pBL教学法的着入点,也是教学的开始,在实际教育中对于问题的提出条件与主体没有限制,可以是教师通过学生需要提出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主动提出,在不断学习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有意义能够解决实际现状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的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同样对于学习内容以及各种知识等能够更好的巩固。同时教师还能清晰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等,更明确的展开教育。其次,丰富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丰富是当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网络化形式的实现,对于教学资源的查找与使用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pBL教学法应用中丰富教学资源是顺利教学的重要保障[2]。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等手段不断扩大学习资源范围,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下提升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最后,制定教学目标与学习指标。科学合理的教学指标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讲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教学指标的要求下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程序与手段,更好的实现教学的进步。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学习指标期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将其分成小组形式,小组之间制定清晰明了学习规划,每个学生都需要明确自己学习责任,相互之间尽职尽责共同完成学习规划。教师在教育期间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教学问题,教学情境对于pBL教学法来讲是关键所在,利用适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光,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的推动教育。实现pBL教学法教学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教育的执行者与接受者之间的配合,教师作为教学方法的执行者,需要将教学知识点进行有层次的划分,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教育,同时教师在展开教育期间还需要注意,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渐进行知识的深入教育,提高对自身的教学要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3]。学生作为教学的接受者,在学习期间需要集中精神,保证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配合的教育执行者制定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更好的消化知识点,两者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pBL教学法的运用。

2pBL教学法具体应用过程

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教育意义,其中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2.1设置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是pBL教学法这一教学方式重要手段,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期间需要根据相关的需要明确教学问题,利用明确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从中清楚分析出问题中隐含的学习思路与知识点,在根据知识点解决提出的问题。例如在进行正常分娩课程教育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情境设置,首先需要明确整个课程教育的中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分娩的整体过程,清晰掌握正确的产程进展与分期,了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熟练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分娩事项。在此期间设计的教学情境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正常分娩的决定因素,同时还能正确分辨出枕先露期间的分娩机转,并且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分娩处理,清晰掌握临床过程与分娩过程。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分别包含8名学生,每名学生在学习上都负责一项知识点,其中讨论的重点在于影响分娩中的四个重要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母体精神因素,同时还需要学生具体阐述相互的关系;其次根据枕先露为探讨主题分析胎儿在产道中所产生连续动作期间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正确分辨出相关的临床征兆以及生产过程。怎样对其进行分析与阐述,怎样正确辨认其中的各个过程等,都需要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分析与总结。

2.2自主分析与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8名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学生之间需要形成一种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更好的完成[4]。学生在观察实验期间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资料查询,其中可以通过网络或是图书等进行详细查询,分析各种妇产科疾病的具体特点与相应的解决方式,小组成员需要根据调查的资料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制作成整齐的报告形式交由教师,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与沟通的方式完成。例如在学习流产课程期间,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小组形式展开学习,首先需要从病因入手进行分析与讨论,清晰掌握其中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探讨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根据相关治疗原则怎样进行及时救治。根据流产的不同阶段应该做出怎样的处理,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资料对知识点等一系列流程进行学习与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与掌握流产的含义,并且全面分析在流产阶段胎儿以及孕妇的身体变化等,根据相关的临床病例做出处理与总结。在其中包含知识点中的习惯性流产及流产合并感染,同时对于过期流产、稽留流产等非常特殊的流产分类的症状能够做出很好的鉴别,学生小组之间怎样更好的实现全面分析与讨论,是自主学习实施的关键,同时也是pBL教学方法中的关键,只有学生之间实现相互配合,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2.3课堂教育与讨论环节

在进行妇产科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讨论,教师的教育环节以及讨论环节都非常重要,教师提出教育性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详细讲述,描述其中的逻辑,这样方便学生以后的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导进行深入讨论,每个小组中选择适当的人选作为发言人,根据教师制定的规定对问题展开讨论,各自阐述自己小组的意见,同小组人员需要对其他小组发言做出分析,分析为什么与自己小组的总结不同,这样详细分析与讨论之后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同时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需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一些观点存在疑惑,其中的科学理论依据等,保证学生的讨论能够正常进行。例如:教师针对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与治疗等进行教学,其中学生根据阴道炎是否具有传播性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阴道炎极易传播,但是一部分学生认为并不会,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详细解释,解除学生之间存在的疑惑。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因为加特纳菌原因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症,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进行传播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加特纳菌以及厌氧菌增多,导致其中的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影响到阴道本身的生态平衡,出现一系列症状与体征。教师利用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之间讨论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会更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更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讨论环节与pBL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不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还能更好的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导地位,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对知识进行寻找与探索,并且在教师与同伴的指导下做出正确分析与总结,加深学习印象。利用合作与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知识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当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学生思想上的束缚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更好的实施pBL教学方式还需要在不断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3pBL教学方法问题与发展

文章中也提到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育中会遇到不同问题,其中主要包含教学内容上不够理想,还处于比较单一的状态中,不仅在基本概念以及理论上不够丰富,教学内容上同时过于片面,其次在教学机械方面不够强大与先进,学生很多方面还是只能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充实,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妇产科教学上不断进行创新与完善,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充实,经过专家调查与分析显示,未来的妇产科教育中,在pBL教学法推动下,我国妇产科教学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4结语

综上所述,妇产科教学实施pBL教学方式,通过相关教学环节的完善与实施,针对具体问题作出适当的改进与完善,积极丰富教学内容引进先进教学设备等,更好的推动妇产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彭凌湘,李琦,马维红,陈思羽,秦秀妹,张晨.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27~129,133.

[2]何毛毛,张晓薇,孙红.pBL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9):93~94.

[3]林敏,周敏,卢秀清.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4(16):68~70,73.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6

1.1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是一种真善美统一的教学境界。体育舞蹈教学在师生关系、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教学过程中的诸种方法、手段的运用各要素之间都应该呈现出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从而使大学生产生愉悦、热爱,从而自觉、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生动、和谐的发展,使大学生充满自信,主动投入,自主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体育舞蹈学习方法,发展方向,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优化发展。

1.2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

它是指在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力求使体育舞蹈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的综合体育舞蹈教学法。实施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体育舞蹈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大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形成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案

从××大学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名男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50人,对照班50人。采用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分别进行和谐教学和传统教学。教学前对所有受试对象技术基础水平进行诊断性测试,并进行差异性比较。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和谐教学法对高校体育舞蹈课产生的效果。

2.2数据处理方法

将教学实验前测、后测数据(大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认知水平等)输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使实验结果得以量化,保证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

3.1.1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技评成绩的差异性比较

体育舞蹈动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很强,掌握正确的体育舞蹈技能对于他们今后从事体育舞蹈运动,树立终身体育舞蹈意识很有必要。为了研究和谐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动作技能的影响,在教学实验结束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大学生进行技术评定并进行了体育舞蹈教学差异性比较。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技评成绩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和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更有利于掌握体育舞蹈技术动作。

3.1.2对不同层次大学生技评成绩的影响

实验班后测技评的标准差0.323比前侧技评的标准差0.358变小了,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比较明显。一般来讲,标准差的变化,反映着分数离散程度的变化,标准差变小,分数的离散程度变小,分数趋于集中。若在平均分数也提高的前提下,标准差的变小,则意味着低分的提高程度更高一些。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和后测技评成绩中标准差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因此,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体育舞蹈动作技术,并且对体育舞蹈动作技能掌握比较熟练长久。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教学观

和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与素质教育的提法不谋而合。在体育舞蹈课堂学练法上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中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教互学,在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并且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换意见,使小组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提高,使大学生练的时间多了,更有利于了大学生的技能掌握和熟练。

(2)从教育信息理论分析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进程采用多样的纲要信号信息交流传输手段,避免了信息的繁杂和无关信息的干扰。大学生感知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通过多教学图表和教学录像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明确的重点信息。教学图表卡片的应用利用了大学生的多感官交替刺激,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大学生在上课之前处于兴奋激活状态,使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的信息传输状态,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形象、生动、高效率的特点可以弥补书本和教师的讲解单调、抽象的缺陷。同时运用图片和视频录像,配合文字描述使大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结构系统,形成对技术动作的正确认识。这样可以使在上课之前大学生就在头脑中形成更为明确的动作表象,更加明确在下一步学习中“做什么、怎么做”,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学习时精力更集中。在练习中,用摄像机对大学生部分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进行录像,使大学生在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练习之后观看自己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录像,通过分析自己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找到自己体育舞蹈动作的错误或差距,并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目的。尤其对于掌握体育舞蹈技能差的大学生,马上进行暗示教学,提高它对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增强自信心。通过组内互评以及录像自我分析将自己所看到的同伴所完成的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说出其所做技术动作的质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能使大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系统认识和结构分析,有利于技术动作的记忆保持量。最后,体育舞蹈动作掌握的熟练阶段并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练习而实现的,而是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暗示自己,提高目标与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利用肯定性信息源,提高大学生的信心,促进技术的巩固。

(3)有效学习的合理评价理论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大学生与他人的比较,在对比中往往是在产生一名优生的同时,相应的产生了一名差生。大学生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差生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效应。而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理论的教学效果评价主张的是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由于大学生所给自己评价的同时,也能给别人进行评价,这样大学生就不会在相互的攀比竞争中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而且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环境中,同学和老师之间气氛融洽、愉快,更有利于吸收和消化。同时班级集体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结合老师的暗示教学,每个小组内,互相帮助,提高自我内心成就感,小组之间每个人都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小组内达到目标,个人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体验。因此,差生不再只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帮助别人成功而学习。这样就加大了差生自觉转化的力度。

3.2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的达标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都使大学生的达标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和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对大学生达标成绩提高不显著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达标成绩的高低与其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高低有关。而训练水平受身体素质水平、技术训练水平、战术训练水平、心理训练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非通过一阶段的学习训练就可以有显著提高的,而是要通过长期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有成效。

3.3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

体育舞蹈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掌握技术的重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舞蹈动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战术,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学期末体育舞蹈教学实验后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教学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先进的教学手段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教学调整了技术课与理论课的比例,适当的增加了理论课学内容。教师在传统的讲述、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的系统结构图呈现给大学生,使大学生对要学习的技术动作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同时运用图表课件和录像教学手段,将体育舞蹈的标准技术动作的演示给大学生,使其建立标准动作的视觉表象。并且将在实践课中对大学生的技术动作录像放映出来,让大学生观察自己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自己分析自己技术动作中的不足,然后分组讨论,大家一起提问题,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在实践课的练习中加以实施。因此,有利于大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深层理解和系统掌握。

(2)重视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中,大学生容易对反复的基本技战术练习内容感到枯燥,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容易忽视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可以用纲要信号施加,由于大学生通过观摩、模仿后进行自主学习,初期他们还能凭着对练习方法的探究的新鲜感,对项目的自然兴趣进行练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他们没能重视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也没有将外部的兴趣转化为认知兴趣,对于大量的重复练习兴趣不高,练习质量也较差。通过对13位从事教学与训练工作的专家进行调查(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人),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关键技术或重点技术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方式。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技术动作录像分析等方式,通过组内讨论以及录像自我评价将自己所看到的同伴所完成的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能使大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关键技术的理解和结构分析,而且将大学生的外部兴趣转化为认知兴趣,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和谐教学方法注重了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4和谐教学法应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将有目的的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却容易忽略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体育舞蹈运动技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增强,同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却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使大学生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都提高,对于经常出现错误动作、动作间的连接不协调等问题,这时经常需要教师进行细心观察大学生的动作,指出其不规范的地方,并帮助其改正动作,在小组中,小组内的同学及时纠正对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理论考试中进行了测试,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体育舞蹈动作的技术重难点分析、易犯错误与纠正措施等问题的笔试。统计结果如下:纠正措施等问题的笔试。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大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差异非常显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适宜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验前通过前测结果,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技能等情况将大学生进行分组,遵循各组间水平相当,便于组间竞争。在练习中,要求小组内的大学生相互观察,并在分组讨论时,提出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或由教师就体育舞蹈练习中出现较多、较重要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由大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每个大学生在其所在的小组内都可以以指导者的身份来分析同伴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使大学生提前感受“教师”角色,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大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分析讨论,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大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卡片的自学记忆理解,加之教师在每次布置练习内容之前给予大学生明确的观察目标,使大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观察,提高了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的教学过程

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理论要求大学生分析并掌握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要点。不仅要明确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结构,而且要对动作环节之间的联接及核心环节进行分析,使大学生对技术动作形成深刻的理解,对于大学生提高上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舞蹈的和谐教学法中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学习的小组分析讨论环节,大学生间的相互观察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相互评价使自己在向对方说明自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推理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通过组内互评以及录像评价将自己所看到的同伴所完成的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经过系统的分析,说出其所做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质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能使大学生加深了对所学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系统认识和结构分析,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高。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7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地说,即是: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思品课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思品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化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励、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在《讲信用》一文结束时,我回扣开题,让学生再资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错误,概述巩固了观点,提出希望。我的结束是这样的:师:老师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讲信用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生:好!师:你们答应老师就该怎样做?生:讲信用!(指:课题板书)师:好!老师相信你们。三言二语,言简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激励是创造的灵魂,这样的课堂结束语才具有其深层次的力度。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低效行为;解决方案

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低效行为的情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的情况不仅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对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有不良影响。为此,我们需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行为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策略。下面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行为进行分析。

一、课前准备不足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课前准备不足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例如,经常有小学生在已经开始上课的情况下,才向教师说明自己没有篮球。而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行活动,自己到器材室去取篮球,然后才能够顺利开展投篮训练。体育课程的学习,常常需要借助各种体育器材或者体育场地。上述这种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体育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此,教师应该着眼于教学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备课。例如,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并确保体育器材满足学生要求的数量。同时,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正确而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和环节,确定体育器材的数量。当然,体育教师需要注意的不仅是体育器材的数量,还有体育器材的质量,只重数量而不关心质量,也是很容易发生问题的。所以,体育教师需要在课前检查好体育器材的质量,不要让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影响到上课质量或者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教学重点不明

在教师教学生学习篮球时,经常会出现教学重点不明的情况。例如,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投球、传球、接球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训练自己的球技。然而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只注重了传球和接球,而忽略了教师所教导的传球和接球的技巧。这样教师的目的就达不到了。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安排好课堂学习的重点。平淡而没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需要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明这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自己参悟这堂课的目的,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重点设置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三、内容选择不当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根据体育内容安排一些小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广泛存在着内容选择不当的情况。例如,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篮球的相关技能,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喊数抱团”的游戏。这个游戏是指在教师报出数字后,学生根据数字抱在一起。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传球、接球的训练。仔细分析传球、接球的技巧,其实和“喊数抱团”这个游戏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个“喊数抱团”的游戏也不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篮球的相应技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做一些教学游戏。但是,像上述这种教学游戏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情况,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教师所选定的教学游戏需要与教学内容具有紧密的联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定合理的游戏,并使游戏与教学内容之间很好地衔接。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低效行为,我们需要对这些低效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这些低效行为主要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教学重点不明和内容选择的不当。针对这些,我们也应做好课前准备,明确教学重点,进行正确而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足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初中体育学情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还要考虑他们的认知情感、身体状况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等。初中生基本上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此时,他们的骨骼机体和肌肉韧度等机体技能亟待完善,学习锻炼中敢于尝试,但往往急于求成不注意细节而造成伤害……等等都是初中体育课堂的主观背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积极认知和注意的学生实情,如果我们熟视无睹,那体育教学就不接地气,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锻炼需要,就无法有效提升同学们的体育技能。因此,笔者特此对初中体育学情进行简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一、初中体育普化学情简析

目前诸多一线体育老师只遵照教学大纲来一章一节地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如此体育课堂,貌似整体划一,其实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又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呢?普化学情就是当前初中体育普遍存在的实际学情,囿于篇幅,笔者不针对细节问题一一讨论,暂对一些共性的学情进行探索:①没有根据学生机体机能和运动协调能力进行分层设计;②照本宣科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情趣;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合作训练的积极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实际学情,就不能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技能锻炼需要,就不能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帮学生克服畏惧心理,进行实现打造阳关体育,增强技能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定要参研学情

教学目标不是教育部门的统一指挥,而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的契合点统筹设定。教学活动是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没有目标的体育课堂不能保障有序完成教学内容,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当前多数孩子都来自独子家庭,从小没有进行过吃苦锻炼,对于比较艰苦和坚韧度要求比较大的初中体育锻炼本身就有畏惧心理,再加上许多技能本身就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是不小的挑战。鉴于此,我们就不能一刀切地讲解和训练,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根据往常的运动成绩和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学习层次划分;第二,通过沟通,摸清大家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情况,找到大家喜欢接受的引导方式;最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制层次内小目标。只有这样设置,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让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促进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活动设计一点要立足学情

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所以教学活动更要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教学内容的结合节点。我们可以在课下随机约访几位不同层次的同学,根据他们的运动需求和认知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例如:教学《篮球原地运球》的过程中,笔者就先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同学们都希望设置技能扎实跑跳基本功又能又能提升控球技能的灵活的课堂形式。于是,笔者就根据有针对地进行了如下设置:①运动游戏夯实跑跳基本功。围绕篮球场端线绕篮球场由跑圆转变成跑篮球场内线再转变成蛇形跑。②传球游戏提升控球能力。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编好号,中间站一名学生,进行原地运球5次后报出一个数字,将球抛起,该数字的同学迅速接球,并继续进行游戏。

四、合作学习是学生积极的认知情趣

以学情为基准分析学生的合作需求能够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具体的做法:①分析学生的合作伙伴选择。进行运动分组的过程中尽量要采取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组成小组。而对于需要调整的小组成员教师则要重视对组长进行德育教育,让组长能够接纳弱者,帮助同学尽快进步。②分析学生的合作活动需求。教师要利用访谈、课中观察等手段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合作活动,这样能够让教师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合作活动。比如:我们在学习《侧手翻》时,为了安全起见,练习者需要有人帮护,就需要多人或者双人相互协作来完成练习,但是常常对保护者不放心,因此我们就可以安排臂力比较大的多位同学来做“保护者”,从心理上破除学生的不安全感。这过程中,要求保护者的右手务必跟紧练习者的体前与左髋部屈等,然后左手在右手的下方紧跟练习者的右髋,这样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让练习者放心完成训练。

五、承认学生差异,设置分层教学

同学们在客观上存在学习和认知上的差异。因此,我们一定在教学实践中实现通过问卷和以往的课堂表现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归类,诸如:学生身体状况差异,运动技能、知识和学习能力、学习及兴趣爱好等状况都要进行综合参考,通常我们可以将学生成a、B、C三个能力及认知层次,然后我们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目标设置。

比如在教学篮球时,笔者进行的如下分层设置。

总体目标:了解和熟悉运球动作要领和禁忌,学习和掌握篮球的运球、投篮等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练习能基本掌握并完成运球、投球一气呵成,并有一定的成功率,同时在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a组目标:熟练掌握运球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运球规范禁忌及投篮技巧有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练习能基本掌握运球到投篮的基本技术动作,在实践中深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逐步提升命中率。能在接下来的教学比赛中,完成基本比赛流程和任务;

B组目标:除了掌握以上基本技能外,还要有能在实际练习中,灵活处理突况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组目标:熟练掌握篮球运动的各个流程动作要领,具有处理各种应急反应,有团队精神,能打一场精彩的篮球对抗赛。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如何立足学情,有针对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总之,实际学情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前提基础,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情感和身体机能,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完善体育教学,达成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学情分析篇10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目标亲切亲近

1.引言

目前,情感教育的观念和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情感教育的深化正逐步推进,但整体地看,情感教育还只是一种教育思想,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2.情感教育的思考

2.1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和关键

学生是情感教育的主体。“情感教育的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由此可知,情感教育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自然也是这样。

2.2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情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但这并非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别要求、分层教学、发挥特长、发掘潜力、发展个性等因材施教的措施,使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

2.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目标

情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情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应有以下广泛的目标。

2.3.1人格教育

其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情操品质、道德观、价值观、劳动观、审美观、爱国主义、责任感……这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情感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前提。

2.3.2数学情感

其内容包括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能,数学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继续学习、研究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科研的必要情感。

2.3.3三大能力

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显然,这三大能力是人的综合情感的核心,是区分人的情感高低的主要标准.在当今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社会,这三大能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3.4非智力因素

指人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个性、勤奋精神等等,由此产生了一个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因此,非智力因素是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情感。

从以上多项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则是中心任务。

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尝试

3.1教学案例片断呈现

课题:小球下滑的时间

3.1.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主要内容、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②教材的取材分析与处理

③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价值观

④教学重点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1.2教学对象分析

①已有认知结构方面

②心理特征方面

3.1.3教法分析

根据上面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法”。

3.1.4教学程序设计

①教具与学具准备:小球、V型槽滑板、计算器、刻度尺、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支架、多媒体教学平台。

②设计流程:创设情境,以境激情指导实验,引导探索归纳概念,形成认知情境迁移,优化认知自主小结布置作业。

3.2情感教育的尝试关键点

3.2.1创设情境,以境激情

情境中设置了一个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故事。主要是讲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促销冰淇淋,结果销路很好,每到一处都有很多人来购买。由于购买的个数不同,造成费用不同,账难算,结果大头儿子手忙脚乱。

问题一: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算账的繁琐,你能帮大头儿子想个办法吗?此问题的设置就是为引入表格做准备的,做到开门见山。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想到使用计算器、列价格表等,教师都应当适时的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点滴创新。

问题二:①你从大头儿子的价格表上能发现什么样的信息?②表格中哪些量在变化?怎么变?②小芳身上带了10元钱,她想买6个冰淇淋带回家。请你帮小芳算一算,她的钱够吗?如不够,还缺多少?

3.2.2指导实验,引导探索.

此时学生对用表格来表示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借用教材中的素材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实验分四步:①实验准备:由于有10组不同情况的数据需要测量,所以将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各组分别测不同情况的数据,然后汇总,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这样也节省了实验时间。实验前,各小组将实验器材安装好;②实验布置:设置滑板的初始高度(1组,2组,3组…10组所测小球的初始高度分别是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③实验操作:将小球从滑板最高处顺槽轻轻放下,测量其滑到滑板底端所用的时间(每个小组重复实验三次,记下每一次测量的时间,最后取平均值);在分工上,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操作小球,一人负责读数,一人负责电脑,一人负责记录。如再有一人则负责应急;④实验报告:将每个小组测得的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中。

3.3.3探索讨论

问题三:为什么各个小组所测得的数据不一样?引导学生探索影响小球下滑时间的因素,从而获得小球高度与下滑时间这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各小组分别将测得的小球高度的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表中。

问题四:①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②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③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④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这里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由常量到变量,再由变到怎么变,最后由怎么变而产生初步预测,构成合情推理。

(4)归纳概念,形成认知.

这里是学习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采用递进式设问.

4.结论

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实践情感培养实施一次特色化的课程在设计上体现了两点:亲切、亲近①在内容上体现了人性化,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②过程的活动化,利用实验、动画等来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近数学。不仅能培养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39

2.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

3.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9

4.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