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9:54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个人,他不同于农民等主要依靠体力获得劳动成果,而是脑体兼有并且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涵义及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作为一般的“主体”和特定的“主体”的统合。作为一般的主体,它是指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显示地确证自身对客体的主体地位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这个主体指向思想政治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与实施者。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年龄来分,可分为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教育主体;按性别结构来分,可分为女性教育主体和男性教育主体;按行业来分,可分为学校、企业、军队、党政机关的教育主体等。按级别来分,可分为高级政工干部、中级政工干部、初级政工干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劳动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合法性和奉献型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合法性劳动特点,亦称方向性。这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正常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以服务于该国的思想意识的统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必须符合阶级社会统治的意志。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必须是沿着这个大方向进行的,否则一切教育活动的举行都是没有实际的社会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奉献性劳动特点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序运行的本质要求。我们都知道思想决定行动,那么作为一个大的国家来讲,必须做好国民的思想工作,以使其能够主动地自愿地奉献于国家。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奉献性的劳动显得格外重要。

(二)综合性和塑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性劳动特点又可以称之为全面性或多样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由众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性劳动。这边面的众多因素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他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觉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性劳动特点要求各教育机构必须严格把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各项指标,从而筛选出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同时也要求各界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努力加强学习训练各项基本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塑造性劳动特点又可称为纠正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塑造性劳动特点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正常有序运行的本体功能。塑造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教育活动帮助教育客体接受科学理论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并进一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规范行为。这里谈到的塑造性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宏观方面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微观方面包括个人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努力改变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精神世界使之完满。第一,通过引导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本来的错误思想改变为正确思想。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要求的。第二,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较低的理论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和高度。这一点不带有阶级性特征。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潜在性和创新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性劳动特点又可称为隐蔽性。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特征。潜在性,是指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后,教育客体已经形成的正确思想在未外化为行为创造出财富之前,教育主体的劳动仍潜在地存在于教育客体的头脑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不同于纯粹的体力劳动会有明显的完成任务的标志,而是一个缓缓延续的过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特别重视这一特征,以确保教育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不能实行“半截子”主义。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专教育开始发展起来,中专主要是职业教育,是为劳动力市场增添人才的,在中等专科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要注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到底,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中专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中专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专;体育教学;学生;素质教育

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融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等专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深化中专体育教学改革,明确中专体育教学的方向,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的概述

“素质”是一个生理学名词,是对人体的先天性生理解剖特点进行描述[1],主要包括了个体的神经系统、大脑的特征、感觉器官的特征、运动器官的特征等方面的内容,“素质”是个体发生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心理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素质”的具体含义,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看法,相关概念并不统一,但是有一点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就是“素质”既包含了生理特点,又包含了思想品德内涵,既包含了心理特点,又包含了智能特征。其中,个体的生理特点主要是指有几个体具有遗传基因的解剖生理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各项机能部分之间的构造等方面的内容;个体的思想品德内涵主要是指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个体的人格等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个体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个体的心理内涵主要是指个体所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智能内涵主要是指个体在后天的教育学习中所获得知识、文化、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对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自身技能、智能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2]多个方面进行教育,从而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品德高尚等全面发展,在中专教育中,主要是培养技术型、技能操作型的人才,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更多具备高素质的劳动力。中专体育课程教学具备动手动脑、身心共同发展的特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从学生的心理、品德、智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中专体育教学施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2.1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专体育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才能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深度[3],给学生实施具有强度性和深度性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从体育教学的总目标出发,深入学习和掌握现代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要掌握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中专体育教学的经验,更新体育教学的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制定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规划

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和体育认知水平进行有效调查和研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教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理解还处于一个概念模糊期[4],有超过一半的中专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和素质教育的含义理解不清,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中专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都普遍重视学生的数、理、化、语等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再加上“读书是改变命运根本”等观念的影响,学生在中专教育学习期间,就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自己也忽略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中专教育阶段,学生普遍处于青春发育期,心智还不成熟,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的自控能力差、环境适应差,社会责任感缺失、意志力不坚定等缺点,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性,但是,学生同时又具备着很强的可塑性,在中专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3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的类型比较丰富,每一种体育运动项目都具备着不同的运动强度,在实际体育运动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心理等方面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每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深入了解每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对人体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素质教育[5]。例如:在“耐久跑的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耐久跑”体育运动项目的枯燥性,单调性,这样在实际的体育运用项目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意志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还可以对运动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说明,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在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学属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特点,体育教学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等特征,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抓住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准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每一个运动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逐渐提升全民的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董顺波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舒林.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科技资讯,2014(18):165.

[2]杨永亮.浅谈现代中专体育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2(18):54-55.

[3]岳建新.谈职业中专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J].现代教育,2012(Z2):91-92.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3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职业特点;学情;技能型人才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也在起步。在最近召开的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改革创新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然而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按照新《纲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改革却脱离了中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成效并不明显。本文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

1.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合理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些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处理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与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关系,经常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忽视终身教育的培养或轻视体育技能的学习都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需求。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1.2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很多学生对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基本规则或动作了解甚少。部分体育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这就违背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逃课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有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继续实施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1.3中职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滞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传授式”的旧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部分体育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但也进入了另一种误区:有的老师用放羊式教学误当成自主学习教学:有的老师只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却没有其真正内涵。这种出现偏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中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2.结合职业特色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编和搭配

由于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的专业特点,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

另外,由于伏案型工作者长期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以后从事此类工作的中职学生学会工间操、伸展脊柱、眼保健操、全身运动项目,如球类、健身跑、游泳等。对于以后从事护理、售货、烹调、纺织、建筑等站立型工作的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站立。很容易下肢肿胀酸痛、易患内脏下垂和腰肌劳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工问操、下蹲起立、太极拳、健美操、按摩、健身跑、跳绳、游泳等下肢节律性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对于以后从事诸如机器维修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综合型工作的学生需要身体各部位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专业的体育课程可以多增添球类、健身跑、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身体畸形。结合专业选编和搭配体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各专业的中职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工种的要求,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另外,选择或者编写教材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和学情为出发点。中职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实用技能项目和娱乐、休闲、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不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比如跆拳道、网球、街舞、滑板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改编学生们的教材,教材的改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

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主项选修,配项必修”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将其选择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已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确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教育学角度讲,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这种评定方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在具体实践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比如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学生互评。阶段考核、个别考核、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等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以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5.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中职体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中职体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培养渠道也不顺畅,严重影响了职业体育教育的质量。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参考国外职业院校建设教师队伍的做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积极从社会上聘请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渠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观念的更新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不断进步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从观念上根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营造一种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氛围,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专业方面,教师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知识,尤其是多增加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职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式教学、分层式教学、自主学习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除此之外,中职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科研能力.进行科研活动。科研活动是中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教学科研仍然是中职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体育教师应多组织学术报告、讨论会等活动来进行体育科研。

6.结论与建议

6.1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改变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甚明确的情况。

6.2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特点价值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纷繁复杂,我党新时期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了解教育主体的特点、性质对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满足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含义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主体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种解释:“(1)事物的主要部分;(2)哲学上是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3)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从哲学认识论引申过来的,这里的主体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什么?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单一主体说,还有双主体说。我们从施教过程来看,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本文的教育者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是对一定的客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主导作用。

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思潮兴起,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要有一支优秀的专职和兼职的政工队伍。所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性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性质是指脑体兼有的以脑力为主的奉献性的劳动。

1、教育主体的劳动是奉献性的而不是商业性质的劳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塑造人、教育人、高尚的奉献性的复杂劳动。教育主体工作性质需要奉献精神,有较高工作能力和较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执政阶级的代表,应该具有奉献精神,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

其次,教育主体榜样示范作用很重要。教育主体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作风、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主体的榜样示范才会对受教育者有信服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再次,教育主体工作特点,其工作教育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思想容易出现反复,需要进行多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是立马就能显现出来,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甘于奉献乐于奉献,但需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体健康和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2、教育主体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

首先,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越来越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教育对象思想内容在日益丰富的同时,思想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教育主体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

其次,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宽广,通过电视、收音机、报纸等老传媒,通过网络等新的载体来获取信息。那么如何选择正反面信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让受教育者鉴别错误思想。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性质决定了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潜在性和周期性

潜在性是指教育主体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后,教育对象已形成的正确思想在未外化为行为之前,他的劳动具有存在于教育对象头脑内的属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成果是精神产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成果是合格的社会公民,是拥有正确的政治信念,崇高的道德品质等的公民。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外化出来需要条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外化为行为的因素很多,实践活动的难易程度、教育主体的指导和教育主体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外化。

周期性是指教育主体的工作具有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在教育客体的身上逐渐产生出来效果的属性。

第一,开展教育活动思想工作需要一个周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一个周期。

第二,正确思想的形成,正确思想的形成转变成行为也需要周期。正确思想的形成关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必须传达的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受教育者选择和筛选、接纳这些观念,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其次,正确思想的形成转变为行为也需要周期,在正确的思想形成之后,受教育者要选择行为途径和方式,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外化为行为。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综合性和间接性

综合性是指教育主体的劳动具有由众多因素构成的属性。包括劳动性质、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的综合性。

第一,劳动性质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公民的主力军,他们承担着教授理论课程以及课外实践活动、还有繁重的科研项目,每一项的完成无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体力。

第二,劳动成果的综合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精神形态的劳动成果。提高思想素质之后,间接地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物质形态的劳动成果。

间接性是指教育主体的劳动具有能通过中间环节创造出成果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成果需要受教育者认同接受传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外化为行为。通过受教育者的学习、工作、生活来反映劳动成果的成效。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的塑造性和奉献性

塑造性,是指教育主体在帮助受教育者接受科学理论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具有的创新属性。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塑造出各种类型的人才。

奉献性:是指教育主体在把自己的知识、理念贡献给教育客体时具有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劳动不是商业性质的劳动,而是奉献性质的劳动。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5

王红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时时抓,处处抓,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文明习惯,大力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

5、围绕体卫艺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姓名

于玲

职务

副校长

所教学科

年级

分管教学的年段

主抓的工作

德育、体卫艺

上学期完成工作情况: (重点工作、常规工作、特色工作) 

   一、重点工作:

1、重点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师生理解和掌握其内涵。

3、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4、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教育。

5、利用“庆国庆”举办大型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6、加强和完善了体卫艺的“三化三高工程”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常抓不懈,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寓管理之中。

2、主题德育活动有序开展。

3、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文体活动全面开展。

4、加强全体导师的培训和学习。

三、特色工作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工作。

3、“庆国庆”大型艺术活动的举办

上学期工作业绩: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实现了全体任课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局面。德育工作围绕着学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各项主题教育,做到了管理有序,活动有效。

2、体卫艺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始有终。

上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2017年牙克石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安排好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特别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和推进。

2、根据教育局督导反馈意见,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德育、体卫艺工作。

3、特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抓实,活动要突出专项活动的特色。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6

【关键词】个性;气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体育文化教育下,要将青少年塑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文明现代人,使受教育者成为今后与社会所需要相结合的成员。具有智能与体能,意志力各自律能力的个性特征。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和挖掘体育教学过程个人效能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优良个性的特征。

二、研究目的

根据党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应从宏观上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体育的个性特征。在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从微观上分析了解学生个性差异,更好地教育人,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查阅整理资料方法:查阅积累加工的中外心理学资料、学校体育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对比研究。

四、分析讨论

研究本题个性特征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世界上每个个体事物都含着个性和共性。个性是事物具有自己的特征,是世界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共性使事物相互联结,使世界成为有机的整体。在个性与中,个性是相对的,共性是绝对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我车车体育个性教育的特点,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科学为理论基础,所以说我国学校体育表现的形态特征无不带有特定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印记,形成为个性本质特征,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每个人个性性格差异,总会打上自己的心理特征的烙印。

1.研究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个性的分析:

(一)我国学校体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人体素质的个性特征,因为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由几十个兄弟民族汇合起来的。我们民族勤劳、勇敢,具有光荣的传统,在体育文化教育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身体经营活动习的实效,在练身中非常注重个人修养的民族品德,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动静结合养身之道,延年益寿。

(二)我国学校体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受教育者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的个性特征,在体育教育中奠定坚实的共产主义思想,以“体”为中介,以“育”为目的,把增强体质作为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批判西方的体育不注意社会体育的道德,以残忍、暴力的方式竞争,以冒险精神为崇高的个性。

(三)我国学校体育具有改革开放的体育个性特征。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新世纪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教育也要改革传统教育中不符合远大目标的以及运动讲究快节奏实效,把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研究学校体育教学主体修改牲的新理念。

(一)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在学校体育上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制,这个体制也是一个纵向系列高功能立体式的结构,它一方面增加了学校体育内容的运动自由度,另一方面激发家庭,社会对每个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选择。这就充分体现出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能为自己设计终生体育锻炼观点,承担社会责任的体育能力。

(二)在国家教育法规上也述明:学校体育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日制九年制度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提出:“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创造性”。这是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而提出来的,这任务充分展现出青少年在体育课堂活动的广阔天地里尽情地欢尔,在各种活动项目的身体练习和竞争中能充分地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地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上都得到展现和发展。

(三)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导向中,将教学的主体指向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社会心理认为:学校体育运动必须通过学生独立的行为来完成。研究学生体育修改离不开运动、修改是在体育运动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青少年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他们在较为广阔的运动场上,尽情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把思维与体力、知识与技能、负荷与体质紧密相联、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这充分说明体育教学过程中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受到社会教化个性运动发展。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特点:它是在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老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个教学特点,也正是教学中进入社会教化系统的过程。

个性的社会化,是靠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在两个方面共同作用进行的。社会教化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社会教化过程的主流是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之中,教育学生个性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进行个性的社会化教育不仅是以个体意志为转移,而带有强制性。在学校体育教育制度下,在老教师教导下,逐步形成社会化的个性自觉化和个体能动性,并具有体育中的社会的运动机能和精神文明的特征。

学校体育活动有较广泛的个性社会化和人际关系,体育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性,较强的对抗性,竞争性和密切的协作性,他们的个性特征(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都能在体育运动的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社会负荷中展示出来。

(五)体育教育教学对气质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修改在体育教学中心理活动的动力就是气质,气质是心理一种类型,它具有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表现在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行为活动的一种方式,在体育教育的长期训练下气质是可塑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发展。

五、结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是具有民族的传统体育,向学生进行热爱党、热受社会主义祖国和为新世纪建设的教学进行不断开放的体育个性。

2.我国学校体育的法规中明确规定: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3.学校体育教学在主体上具有创造性的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

4.创建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修改资料体系,积累体育修改教育科学参考资料库。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范安平.教育基础心理学[m].航空工业出版社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7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

研究高职体育教育就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体育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是高职教学的独特性。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高职教学的特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正是在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也是高职教育规律的反应和教学的必然要求。要正确认识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应明确高职教育的以下特点:

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4.“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5.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高职体育的发展必须立足素质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都在全方位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了构筑新世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蓝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把传授知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则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就必须从体育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仅仅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生理学的范畴之内的模式,把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身心潜力和智能水平上。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的“教”“灌”以及肤浅的引导等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乐”“思”“会”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身探索体验,培养创作的热情,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再把体育课认为是一种负担。高职的体育教育要发展,要立足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高职体育的发展必须明确教学目的(或学习目的)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确定高职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高职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要求是完成或达到一定标准,它不同于竞技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要求。不论从教育方针的角度,还是作为一个学科出发,其教育教学目的一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第二,高职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学科特点。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他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比如:对完成动作质量目的的表述,既不可能像科学类课程那样追求公式化的规整与数字的准确,也不可能像人文类课程那样要求论述的严密与概念的准确界定,而且它还可以是因人而异的。第三,高职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学生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应抓住育人的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特殊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在身体的活动和锻炼的过程,达到改进学生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在校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还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职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使学生经常地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乃至终生坚持锻炼,其关键是能否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靠体育教师的教导,还要靠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才能逐渐实现。由上可见,仅仅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消化课”(指复习体育课的内容)、体育课的继续与延伸是很不够的。尽管在工作中有的学校尚面临着诸如缺乏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不足等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是实现高职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结论

1.高职体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2.高职体育工作的发展必须立足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8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的高校艺术类学生为研究个案,分析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结合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提出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笔者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13所高校的近3000名在校艺术类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次调研科学、全面,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讨提高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高校对于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滞后的情况,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更多的是采用固有的课堂理论灌输等形式将相关理念传授给学生;教育内容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所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什么方法”的时候,选择“理论课堂知识灌输”的占66%,选择“专题讲座教育”的占15%,选择“实践教育”或“其他形式”的分别占15%和4%(图1)。当问及“您所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内容如何?”的时候,选择“内容新颖,针对性一般”和“内容不新颖,针对性不强”分别占了46%和33%(图2)。由此可见,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均有待增强。

(二)教育方式老化,教育形式灵活性不足。

一些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艺术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和性格特点出发,采用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没有注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到学生身上,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有效的形式,教育效果不佳。

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您认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有67%的学生认为“教育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切合学生思想特点”(图3)。在关于“您觉得在您所在的学校中,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哪些?”的调查中,有69%的同学认为需要“创新教育形式”(图4)。可见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效性都有待提高。

(三)教育效果欠佳,教育成效不明显。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育效果并不显著,特别在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育成效不足。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学生都认为其所在学校在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方面存在不足,教育效果欠佳,有提高工作成效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所在的学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如何”的时候,只有22%的学生认为“非常规范,效果良好”,有30%的学生认为“基本规范,效果一般”,有45%的学生认为“不规范,没有成效”(图5)。当问及“您认为您所在学校有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要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有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一共占72%(图6)。可见,目前不少高校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效不太显著,要注重工作成效的提升。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教育理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因素。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标,有效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根本,只有在教育理念上加以重视,加大教育的重视力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开展。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平时工作开展过程中把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到重要的日程上,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在相关制度安排、人员配置、教育工作开展等方面加以落实,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教育内容作为传递教育思想的载体,其是否丰富,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比较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注重结合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选取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

(三)教育形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是否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的形式承担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使命,是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方法。教育形式是否灵活有效,是否得以展现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受教育者的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形式,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重专业实践,轻理论学习。

艺术类学生有着自身专业的特点,艺术类学生一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实践能力,但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平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上。一方面,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由于高考录取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具体而言,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包括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其中文化课成绩要求比其他非艺术类考生低,因而高校艺术类学生中大部分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艺术专业能力较强的高中学生群体。另一方面,由于自身专业的兴趣和发展特点,艺术类学生更喜欢参加专业实践,喜欢参加各种比赛,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文化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不足。高校中有一些艺术类学生在追求专业学习的同时放松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更重视专业实践。

(二)个体意识强,集体观念薄。

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明显、个体意识强。一些人在思想行为上力图打破陈规,不受世俗^念的拘束,在日常生活中敢想敢干,善于求新求变。艺术类学生更喜欢展现个性、强调自我,喜欢标新立异、引人关注。一些艺术类学生由于更多地倾向于自我意识,在平时生活中,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相对缺乏,不太注重协力合作,不大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团队意识比较薄弱,集体责任感不强。

(三)约束难度大,纪律性不强。

艺术类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思维要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同其他非艺术类专业相比,艺术类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艺术类的特点,更重视个体和个性,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个性鲜明、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特殊的艺术专业学习模式容易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能力弱,做事比较随意,缺乏自律,自由散漫。艺术类学生在外表打扮上、行为表现上都体现出相对的自由与个性,纪律性不强。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的常规管理约束表示反感。

(四)自我荣誉感强,参赛积极度高。

艺术类学生自我荣誉意识强烈,热衷参赛、竞赛。相对于坐在课堂上听取理论讲授,他们更乐于在宿舍里完成各种专业作品。同时,艺术类学生喜欢通过各种专业赛事的参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所学通过作品展示体现出来,通过参赛发展自身的专业,获得相关知识,在参赛中获得荣誉感。

四、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标,有效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高校在进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和开展力度。要通过相关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工作活动的开展重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专业特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改变课堂知识灌输、专题讲座教授等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大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实质性内化,提高教育成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为艺术类大学生接纳,教育成效难以显著,要有针对性地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选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内容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为更好地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注意从时展要求和艺术类学生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地丰富教育内容,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选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陈旧,丰富性不足,针对性不强,教育成效欠佳。新时代,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丰富教育内容。比如,可通过主题活动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据了解,广东不少高校都会在每年的三月、五月、七月、十月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主题教育的契机,从艺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出发,选取丰富的教育内容,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主题活动中。可通过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雷锋题材动漫设计大赛、雷锋精神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学习雷锋的精神;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健康心理漫画大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结合“五四青年节活动月”举办团员风采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青年精神;结合“七一党建”举办红歌比赛,培养学生知党史、爱国家的情怀;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月”开展“尊师爱师”主题书签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精神等,通过教育活动月,选取丰富的教育内容,并从艺术类学生特点出发,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教育形式,增强专业实践性。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否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显得十分重要。有些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教育成效不佳。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打造“专业特点凸显,学生乐于参与”的模式,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成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切实提高,要立足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乐于参与,真正在活动中善于展现自身的特点优势,寓教育于专业展示中,才能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基于艺术类专业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艺术类大学生希望结合专业比赛、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育方式,结合多媒体时代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开展工作。要注意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特长参加各类艺术竞赛,找准学生兴趣点。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专业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各种专业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形式融入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才能提高实效性。

比如,在平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学生专业实际出发,立足专业优势,应时应景地开展相应的主题专业比赛。比如可结合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廉政文化进校园”动漫设计大赛、“廉洁―诚信”广告设计大赛、“廉洁―诚信”书签设计大赛、“美丽中国―美丽校园”摄影大赛等主题比赛培养学生廉洁、诚信等方面的思想素养;结合服装设计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校园服装设计大赛、校园服装文化秀等活动发挥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长,加强学生文明、自信、友善等意识的培养;结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校园“红”歌手大赛、校园民族文化服饰展示等歌唱、表演比赛,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奉献意识。通过各种比赛的举行,在比赛中既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凸显专业特色,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晓威.浅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6(01).

[2]张春梅,陈佳.试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3]陆墨.高校美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

[4]姜思哲.谈艺术教育中如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J].艺术教育,2014(08).

[5]李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初探[J].大学教育,2013(12).

[6]李岩.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

[7]张英.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9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独立判断、自立自理、自尊自信等独立个性特点,具备竞争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小学道德教育进行改革。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相应道德教育方式、内容、途径的设计、规划、实施,深入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把发展个性和实现人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培养学生良好和完善的道德能力与素质。

一、施行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发展目标:

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必须要熟悉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同时还要确立德育教育的目标,然后从各个类型学生的特点出发分别设计和实施的不同教育方法。

(一)、小学生个性化道德教育的前提

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对小学生个性特点的进行全方位了解,组建由家长、学校和社会参与的各类道德教育活动,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二)、实施个性化道德教育需要确立正确的目标。

挖掘和发挥每一个小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个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性格、年龄特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正确确立德育微观具体目标,为具体的教育过程指明方向,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二、在小学道德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小学道德教育如何顾及学生个性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础,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道德教育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这就需要在个性化道德教育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小学生的教育个性化道德教育,要坚持针对性原则。

个性化道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发扬其优良个性,鼓励和提倡特长,修正自身缺点,养成良好习惯,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取开放的态度,让小学生获取尽可能多的行为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现特长,培养特长。

(二)、小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所具有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外在道德观念必须为道德主体所认同,才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启发小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主动地参与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发展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实践的主人。

体育教育的主要特点篇10

【关键词】: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培养人为本质特征的社会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在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对人的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在我院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正不断研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方式,研究他们创造性学习的特点,做出科学的分析并加以改进。这是我们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

        一、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社会正在迅速变革,尤其在科学、信息等方面。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竞争实际上就是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而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从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同步的认识出发,现代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1]:

        教育先行。所谓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注意首先发展教育。

        教育民主化。民主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育民主化也是现代社会教育政策和教育思想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教育终身化。第一,通过一体化的教育组织,提供给人足够的教育机会,使人的一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第二,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应相互交流和联系。

        就以上现代教育的特征深入分析,不难明白其含义。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要经历大约20多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这也就是说,今天社会所用的各种人才,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着手培养了,所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早于经济建设。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先行。教育的终身化是说人的一生都应当受教育,不只是局限在学校教育中的一、二十年里,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人终身学习的愿望、自学的能力和方法以及为后续学习做准备的知识、技能,应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民主化就是教育要民主、自由、平等。其基本内涵是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这样才能说教育是民主的。

        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到十几年后才能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而当今社会的变革又日新月异,所以现代教育就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在十几年后才不至于落后,不至于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能停止不前,应当不失时机地继续学习,教育要终身化。所以,社会应尽量给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上符合以上几个特征。但是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时候,就会发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高分低能”,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创造性的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革。针对这一问题,现代教育强调注重学生和教师双方的特点,特别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

        二、现代教育理念

        (一)现代教育与人的培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而文化传统则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规范、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的这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背景的。要想真正弄清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必须弄清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因为现代社会是文明的社会,社会的高度发展需要文化,文化与教育又是紧密相连的,没有文化就不会有教育。

        一般来说,在相对稳定的社会中,社会的文化传统与教育大致保持着相互适应的状态。一定社会特定的文化传统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人们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文化传统只有在教育的合理组织和利用下,才能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对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教育有了文化底蕴做背景,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在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上,人们一般都充分肯定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因此,要使现代教育真正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者首先必须研究学生,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育活动的实施又要以作为受教育者的人的身心发展变化为前提。教育任务的要求高低,教学内容的多少和深浅,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都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全面教育、和谐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更要知道经济建设要为人服务。为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服务,首先要为培养人服务,要为人本身的发展服务。从教育价值取向来看,我国当前教育价值观的一个显著的偏差是忽视教育在培养个性、促进人的发展方面的价值。特别是当前要求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点,使人们看不到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

        (二)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无疑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落脚点。这是由人的价值和地位以及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从人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规律和人的需要制约着教育;另一方面,促进人的发展,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属性和功能[2]。

        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教育应当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这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由此可见,培养人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三、对创新和创造教育的认识

        认识这个问题,可以从创造性的本质说起。创造性是人在创造活动中的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人特有的创造活动的特性。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生产、生活是创造生命的生活。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而自由自在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 [3]。

        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人就是在客观面前拥有主动权和自由的人。现代教育的方向是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和发挥教育过程和教育系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我们以往的教育所培养的人缺少的是一种创造的精神、自主的精神,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发展不够。教育改革最深层的问题是改革教育思想;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基本方向。

        (一)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在这里我们只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做简要分析。学生的主体性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培育、弘扬、规范、定型,从而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但是,并非任何一种教育实践都能最佳地培育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才富有这种功能。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这些主体性的发挥要靠老师的主导作用,我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做到热情热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和需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潜能得到开发,得到发展;教师努力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我国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创造性教育模式旨在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发展,使其创造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达到具有创造性素质的目标。创造性教育模式不仅体现探索性、自主性、思维的批判性与非逻辑性等特点,而且体现超前认识和突破创新的特点。随着人们对创造力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而创造性人格在创造性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动力和监控作用。心理实验业已证明,个体创造成就的大小主要不是取决他的思维能力这一智力因素,而是取决于他的意志、志向、毅力,特别是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等创造性人格因素 。

        创造教育以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它着力要解决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创造素质问题。在教育价值观上,我院老师注重创造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为目标,这意味着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即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在教学观上,创造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的教学的转变;实现由灌输式、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造教育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有一定的理念做支撑。在大学高等教育阶段,我们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惟权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为培养各级创造性人才打下深厚的基础。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施创造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学习,一般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我们今天强调创造性学习,则必须以创造性教育为基础,创造性学习则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创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创造能力。虽然各国提法不同,但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如美国的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协调发展的人,其核心都是培养创新和创造能力。

        四、结论

        从以上对现代教育理念及创造教育本质的分析出发,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就是:学习贵在创新。有人认为,学习只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什么创造发明,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现代教育理念则认为,学习固然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但也要求学生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东西。学生在学校里固然是以再现思维为主要学习方法,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思维的创造性或创造性思维,不应该理解为仅仅局限于少数创造发明者身上所具有的思维形态,它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特、发散和新颖的特点,这应该说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要培养创造者,就必须使受教育者从一开始就像一个思想家一样独立而自由地思考问题,使他的思想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生机勃勃的状态,使他的精神自然地生长起来,进而始终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 1 ] 郑信军.现代教育理论[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