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十篇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0:21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乡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乡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所辖村居集体“三资”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现将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X个村民小组。截止到本次清产核资工作结束,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一是资产负债类情况汇总,全乡16个村(居)资产总计X元,这次清产核资共清查货币资金X元,应收款项X元。固定资产核实金额X元,二是资源性资产情况汇总,乡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X亩,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面积X亩,组集体组织所有土地面积X亩,其中耕地面积X亩,水利设施用地X亩,养殖水面X亩,其他农用地X亩,林地面积X亩,建设用地X亩。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为了营造良好清核工作的氛围,提高对清产核资工作的认识,按市、区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核工作的部署,我乡党委政府于2018年7月25日专题召开了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此次清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开展村集体“三资”清核工作的实施方案,扩大了清核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成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加强对清核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此次清核工作有序进行,我乡专门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清核工作领导小组,以乡长为组长,纪委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各村(居)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清核办公室在乡农经站,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指导,做到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政策和分工协作的原则,对各村(居)委会的“三资”存量、结构、分布与效益情况进行拉网式的盘查清理。

(三)组织实施,全面清查。各村(居)自查,全面摸清本村“三资”情况,两委会成员全面参与,推进本次清查工作更好的进行。成立了清产核资核实小组,对清理登记的资产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实,提交党员代表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核实后的资产达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公示清核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举报,防止村集体资产流失。

在清核工作开展期间,乡清核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不断到各村(居)巡查督导,指导各村整理资料、提供数据,参与债权债务核实、资产盘点,核实和确认盘盈盘亏资产,组织村业务人员检查各阶段清核工作,使清核工作扎实推进。

我乡用近半年时间,按市、区农委的统一部署,在全乡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清核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居)对本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清产核资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性集体资产管理存在不足,有贬值或被占有现象。

(2)债权债务因长期挂账不清理,存在债权债务冲抵不及时或者因时间长有不知不详等情况。

(3)由于农村集体资产评估机构不够正规,集体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不健全,评估手段十分落后,价格估计有时存在不合理,无形中造成资产损失。

(4)部分村干部对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认识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等因素和怕承担责任的意识。

四、对农村清产核资的工作建议

(一)加大村集体资产透明度,彻底改变以往只对资金管理公开,而对资产、资源管理暗箱操作的情况,把“公开”、“透明”作为抓好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在处置村集体资产时,均要履行民主讨论,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把最终结果向上一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报告。

(二)界定好集体资产产权和登记工作,在所有权界定中要本着“谁投资谁所有”原则,界定集体资产所有权,在此基础上

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同时,加强村级的业务培训力度,尽量稳定报账员队伍,搞好登记工作,发挥好报账员的业务监督作用。

(三)严格实行资产保值、增值制度。村集体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产、经营项目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时,要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进行,签订承包合同,时刻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中,实行村财乡管,突出抓好财务开支申报审批、审计制度,堵塞漏洞,拒绝不合理开支,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单据涂改不付款。

(五)这次村级“三资”清查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界定好资产资源界限,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应核销的债权债务和不存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通过合法程序予以核销。把这次全面清查后的集体资产作为今后村干部任职期间廉洁自律考核和离任村干部审计的重要依据。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2

一、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一是加强对街、村两级干部的政策培训。《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区里组织街、村两级干部认真学习该办法以及《区村帐街道暂行办法》、《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并将文件内容汇编印发到人手一册,由有关职能部门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实际分别授课,深入浅出地开展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加强这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力地提高了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对村民主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年村委会换届后,民主理财人员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了提高民主理财的业务水平,我区及时举办了农村民主理财业务培训班,全区8个街道(除仙林街道)56个村近320名村民主理财人员和村报帐员分三期参加了培训,重点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领取了民主理财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二)认真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组织各街道经管站及村委会,对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进行了逐一清查核实。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清查前各街道相继成立了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村级集体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报帐员和村民理财小组人员参加的资产清查工作小组。清查时全区统一制作了集体资产清查盘点表、债权债务清查表,清查核实清楚后,清查人员、村支部书记、街道经管站负责人都要在清查表上签字以示负责,村委会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清产核资结果做出书面承诺,确保做到不重不漏。最后把清产核资结果逐项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一星期后如群众无异议再逐级上报。经过清查核实,全区56个村(涉农社区)实有村级集体资产总额42967万元,其中村级债权总额11728万元、长期投资53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392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9222万元。核销无效债权644万元,核减债务856万元,盘盈固定资产1758万元,盘亏固定资产844万元。清查土地面积13.33万亩,其中工业用地4302亩、商业用地2290亩、农业用地109260亩。

(三)突出管理民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针对村集体资产经营、处置中存在的独断专行、暗箱操作、资产流失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操作程序,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资产评估。凡涉及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出售等资产处置行为的,由村(社区)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否则不允许处置,从而有效避免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公开招标。对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实行阳光操作,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租赁经营者或资产受让方,防止街、村干部利用职权干预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三是集体讨论。对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处置等由村(社区)召开两委会全体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并进行会议记录,所有参会人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应参加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后方可通过。四是民主审议。由村(社区)召开有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和有关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专题审议,并进行会议记录,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人员同意后报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五是街道审核。村(社区)将集体讨论的结果及资产处置合同(协议)草案报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街道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重大资产处置事项还经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集体研究审核。六是村务公开。村(社区)定期或不定期将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投资和资产处置结果在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并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四)建立健全制度,实现规范管理运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各街道认真贯彻《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资产台帐制度。村委会对集体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并建立资产台帐。迈皋桥街道还对村级所有资源性资产现状进行实地摄影,并刻录到光盘,建立了图片档案资料。二是建立产权登记、年检制度。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各街道统一组织村(社)到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资产产权登记(没有办理过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村)和产权登记年检(已经办理过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村)。全区56个村(社)共核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35份、办理资产产权登记年检21份。三是建立合同协议审核制度。村委会所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协议都由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有些街道还聘请法律顾问对合同协议的每条条款进行审核把关。每份合同协议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都要备份存档,并及时对合同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督查,尤其是对合同协议执行不力的要督促其履行合同。年共清理各类经济合同937份,合同金额3.17亿元,其中通过法律顾问修改完善合同300份。四是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加强审计监督是防止资产流失、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对全区56个村(涉农社区)和占用集体资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被审计单位资金总额达4.17亿元,出具审计报告91份。迈皋桥街道还专门开展节支增效专项审计,节支增效金额达43万元。

(五)明确工作职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把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全街道范围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资产的处置负总责。把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作为本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村(社区)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资产处置,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和审计监督。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等重大经营行为的审核及合同内容的审定,督促村(社区)认真履行合同,指导村(社区)开展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产权登记以及对街、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在落实责任制的同时,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牵头,会同区监察、审计、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各街道贯彻《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通过检查监督来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规范。

二、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群众监督集体资产处置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把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处置的决策权通过一定形式交给群众,这从根本上保证了群众真正拥有集体资产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了群众的民利和合法权益。

(二)增强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根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实行阳光操作,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彻底改变过去村书记、村长主要领导说了算、随意性较大、操作不透明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由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招待费、汽车使用费、福利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明显下降。推动了村级财务公开,增强了村级经济的透明度,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机构改革中,我区街道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被撤销,集体资产管理职能并入到经济科,因为缺乏专人专职负责,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监管力度有所欠缺。二是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由于受到市场风险大、发展空间小等因素影响,某些村干部怕失误,不敢投资,群众怕风险,不想投资,近郊农村大量货币资金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工作面临较大瓶颈。三是农民群众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参与度不高。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分配机制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村级集体的利益主要通过公益、福利形式来体现,农民群众直接得到的收益较少,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四、对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是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建议在街道一级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监管队伍,实现专人专职,从而保证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稳定。

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对集体净资产总量较大、经济收入稳定的村,可以通过资产量化折股到个人的办法,把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产权明晰,集体共同占有”的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制经营实体。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运行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方式,做到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产权主体明晰,股权量化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经营机制灵活,保障措施完备。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3

abstractthesystemreformofruralcollectivepropertyrightshasgreatsignificancetomaintainthepropertyrightsandinterestsoffarmers,strengthentheruralcollectiveeconomy,promoteth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andrealizetheurbanandruralintegration.takingShandongexperimentalunitasresearchobject,thepracticeexperiencewassummarizedfromthe4aspects,liquidationofruralcollectiveassets,natureof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andmanagement,setupandtransferofstock-ownership,thenthepracticaleffectwasevaluated.Basedontheaboveanalysis,topromotethereformofcollectivepropertyrightssystem,theaspectssuchastheestablishmentofcollectivemembershipcriteria,thescientificandreasonable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of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theestablishmentofruralcollectivepropertyrightstradingplatformandthestrengtheningandperfectingof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shouldbespeededupinexperimentalunit.itcouldpromotethehealthyandrapid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

KeywordsRuralcollectivepropertyrights;Systemreform;practiceexperience;effectassessment

?r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法治建设层面,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的核心切入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部署“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对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对非经营性资产,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2015年11月《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进一步确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总而言之,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设计还是制度变革的内生需求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紧迫而必然。

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多数学者从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的集体产权改革与创新展开理论研究。巴泽尔利用产权博弈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提出产权细分是寻求有效产权结构的重要途径[1]。对于如何构造中国农村的产权制度,朱希刚等[2]提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最优的制度重构,其本质内容是将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规则量化“入股”,以实现“效率”与“共同富裕”的双重标准。然而集体产权是一种中国化的产权形式,并非是主流经济学的概念,它是一种“社区共有产权,同时具有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的双重特征[3-6]。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是中国资源禀赋决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源(土地、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盘活了农村生产要素[7,8]。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集体资产(土地、集体所有企业、固定资产、资金等)进一步明晰产权、确定权属关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9]。诚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变迁来调整原有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是要在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效率之间取得平衡[10]。实际上,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在政府、集体和农户的反复博弈的动态过程中寻求均衡的结果[1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最常见的一种制度模式。

从实践探索来看,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进行实地调研,王宾等(2012)[12]研究发现集体产权改革后村民生活水平、集体分红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11]。分别对成都市、武汉市、温州市的集体产权试点区的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得出集体成员资格的界定、股权的管理方式、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仍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13-15]。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为例,旨在总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评价其现实效果,从而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山东试点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股份化改革实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和资源的组织载体,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释放农村各生产要素,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活力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层面上来说,从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的产权制度安排到改革开放时期“两权分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当前阶段“三权分置”的产权制度设计,旨在不断调整产权结构,协调与均衡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集体资产的配置效率[16]。

1.1山东省试点区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已率先探索与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2007年农业部颁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省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在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改方面比较滞后。自2012年,山东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a市做为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首批改革试点区,2012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积极支持和保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5年全市15个镇(街、区)225个村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审核报批工作,71个村完成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报批工作,其中有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新城街道大桥股份经济合作社2014年分配红利27.6万元。据统计,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的225个行政村总户数58498户,总人口197832口人,村集体总资产159381万元;量化总股数518183,其中个人股308052,集体股210131,已发放股权证10787份。

1.2改革的实践经验

为了总结山东省试点区改革中存在困境以及经验借鉴,本课题组对a市的5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与座谈,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一是a市有关负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府管理机构;二是镇(街道、社区)产权改革的主要负责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三是实行产权改革的村“两委”主要领导及成员代表。调研的实践做法如下:

1.2.1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算该市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主要是在镇(街区)经管站的指导下由各村具体负责,根据《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方案》(鲁纪发〔2012〕3号)要求,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登记表》表式对固定资产、存货、在建工程等实物性资产须进行实地勘察和清点,对往来款项须经当事人(单位)证实,清查核实村集体签订的合同协议,对集体所有非发包到户的山林、机动田等资源性资产进行丈量登记,对盘盈盘亏财产、物资登记造册,做出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清产核资结果应经村民(代表)大会确认后,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并报镇(街区)备案。清产核资时,如村民(代表)大会要求进行资产评估的,可按有关规定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于资源性资产中的耕地、荒山、未征用的旧村以及村集体整理的沟、渠、路、桥等全部量化。

1.2.2关于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的名称和性?|通过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a市大部分农村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改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其性质为集体经济组织,但是继续承担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职能。改制后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但在调研实践中,在改革初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董事会成员一般都是由村“两委”成员担任,而村支部书记直接担任董事长。截至目前为止,全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仅有3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其余均未进行注册。

1.2.3关于集体资产股权管理对于股权管理,界定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成员”资格尤为重要,因为每位成员与集体财产和收益密切联系。当前对于股权管理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股权的静态管理,将集体资产以股份形式量化到某一个时点的每位成员,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固化管理,成员的股份不随出生死亡、户籍迁移而变化,以此保证了成员的“起点公平”,同时允许新增人员通过户内继承、赠与等方式获得股权。另一种是股权的动态管理,“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股权管理模式,规定以户为单位参与股份分红和行使表决权,并倡导户内股权份额均等化,今后新增人员只能通过分享户内拥有股权的方式成为新成员,以此解决了人口变动带来的股权调配的问题。而对于山东a市(调研村)来说,大部分村采用股权的静态管理,一次量化。量化的时点选择为2013年(以实行集体产权改革的时间为准),以a市古店村为例,本村截止到2013年9月30日24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本村常住人员(空挂户除外)均可享有股东资格:一是本村出生且户口未迁出的;二是与本村村民结婚且户口迁入本村的;三是本村村民依法办理领养手续且户口已迁入本村的子女;四是其他将户口依法迁入本村的。改制后,除以上情形外,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方能接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3.3创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鼓励产权流转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有利于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土地),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赋予农民对土地更多的财产权利。对于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经营性资产,可以采用租赁、合资、招商合作等方式进行流转交易,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经营收入。对于集体非经营性资产,其本质上具有公益性质的资产,原则上不建议进行产权交易,但可以委托相关专业化服务组织运行与管护。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1-0298-02

随着现代产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其集体经济产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已是必然趋势。就此趋势,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应坚持政府引导,实行股权固化,推行农村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股份制,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准确预测、合理提留集体股等改革原则和手段。

1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必要性

农村集体经济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产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其集体经济产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已是必然趋势[1]。目前,怎样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个值得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体制的改革,更涉及运行机制的创新以及千万农民的切实利益。

1.2重要性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也是确保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创新。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较好的制度选择,是各级政府从农村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所作出的重大决策[2]。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实效。特别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已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纳入了“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建设内容。实践证明,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对统筹利用集体资产和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而又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实现农村资金、资产、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农村土地的征用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模流转开辟了顺畅的通道;有利于转变经营方式,凸显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实现规模效益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壮大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提升和强化集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美丽家园”建设。

2推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以村集体为主要改革单位,以明晰集体资产产权为核心,以适应市场经济为根本目的,变资产为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靠分红,推动建立运作更加规范、管理更加民主、经营更加科学、分配更加公平的农村经济发展新体制[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

3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3.1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必须坚持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开展一个”,做到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绝对不能盲目或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

3.2鼓励引导实行股权固化

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久稳定不变的政策,鼓励引导实行股权固化“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原则,一次性理顺农村分配关系,避免今后因人口出生、死亡和婚嫁等情况而花费大量精力重新调配股权,减少外嫁女权益问题等矛盾和纷争,确保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也可以根据大多数成员的意愿和要求,建立股权动态管理机制,确定一个时期(3、5年或10年),针对配股因素增、减变动,采取回购或适当补偿等方式由集体收回自然减少股东的股份、适当配置合规新增人员股权,真正体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原则。

3.3鼓励推行农村土地等资源性资产股份制

通过股份制改革,鼓励农村集体以股份合作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公开向社会招投标发包或流转,让懂技术、有资金、善经营的大户或组织介入农业种养、加工、流通领域,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4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坚决维护外嫁女等合法权益

坚决落实国家《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解决农村外嫁女及老年人等权益问题,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对超生等违法人员的股份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依法给予必要限制。

3.5实事求是开展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

由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条件千差万别,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村(组)为单位进行股改时,清产核资一定要细,切勿搞“平均主义”或“归大堆”,以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所属经济组织人均所占有资产(包括资源)的多少,通过股份比例的配置体现差别。为简化股份制改革工作程序,对集体经营性净资产比较少(或无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的村(组),或集体资产以土地为主的村(组),可暂不进行清产核资而只作资产界定,实行资产台账登记和股权量化。

3.6准确预测与合理提留集体股

提留的集体股原则上一般控制在30%以内,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治安、环境卫生、村(组)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公益性开支,必要的阶段性新增配股等。

3.7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相结合

各级党委、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实施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专项用于股份制改革工作经费补助[4-5]。

4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措施

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议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应分为试点先行、重点推进、全面推广3个阶段实施。

4.1准备阶段

4.1.1成立机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情况复杂,必须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否则难以开展工作。县(市)级党委、政府成立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简称“县(市)农村股改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县(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市)级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成员由各县(市)级党委办、政府办、宣传部、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妇联、农业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级政府办,负责日常工作。试点乡镇要参照县(市)级做法,成立相应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4.1.2宣传发动。由县(市)委宣传部和县(市)农村股改工作办公室协调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设立宣传栏目,有计划地开展农村股改宣传工作。各乡镇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4.1.3制订方案。试点乡镇要按要求制订各个阶段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市)农村股改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4.2组织实施阶段

4.2.1召开动员大会。试点乡镇、村(组)要按照全县(市)农村股改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大力宣传农村股改文件精神,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股改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股改工作。

4.2.2清产核资。试点乡镇要及时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并报县(市)农村股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

4.2.3制订章程。制订的章程条款不得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到“群众公约服从国家法律”。就村民关注的问题先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询村民意见。

4.2.4界定股东资格。试点乡镇要根据当地具体实际确定股东资格界定日(明确截止时刻),并在界定日1个月前向本组织成员公布。股东资格界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4.2.5召开股东大会,通过章程并选举产生组织机构。股东名单确定后,召开首届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经乡镇领导小组审核后的章程,按章程产生股东代表不低于基本股东总数的5%。由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成立组织机构。

4.2.6股权配置。通过清产核资确认的经营性净资产为股本金,设置集体股和个人股。每股股值由股本金总额和总股数确定。

4.2.7办理组织登记、刻制印章并发放股权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将本组织名称、法人代表、资产负债等情况上报乡镇,申请办理组织登记、刻制印章。

4.2.8对“实行股权固定化”配股的,及时发放股权证。股权证书由县(市)农业局统一印制,所需经费由县(市)财政承担;由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为股东填发股权证书,集体股发一本股权证书,个人股每个股东发一本股权证书。

4.3总结和验收阶段

4.3.1总结和建档。各乡镇、村要认真做好股改阶段的工作总结,以书面形式上报县(市)农村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对本次股改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

4.3.2自查自纠。股改的阶段工作完成后,各乡镇、村要对照上级有关文件,对股改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进行自查自纠、纠正偏差,确保股改工作收到实效。

4.3.3检查验收。县(市)检查组将对股改的工作情况、政策执行情况、股改效果、群众满意度等统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每一个股改阶段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5参考文献

[1]程燕玲.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葛斐.浙江省江干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3]倪冰莉.广东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1-4.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49-03

建水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华宁县相连。县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107公里。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6乡、142个村委会、1181个自然村、156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4.7万,占总人口的86%。光热资源丰富,适于水稻、玉米、烤烟、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建水农业根据“农业发展、特色为先”工作要求,支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种植业“4825”、“128”工程和畜牧业“123”规划,着力建设新农村,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当前,建水县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机遇期,是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人力资源大县向县域经济强县”跨越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大发展机遇时期,来发展建水农业经济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建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水县整个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各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家庭逐步富裕,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收入普遍增长很慢,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是事实上的“空壳村”。建水县农村集体到2011年底资产总值53110.33万元,其中:集体资金总额13164.97万元,负债7864.37万元,所有者权益45245.96万元。2011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有6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7%;有经营性收入的村75个,经营性收入为266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454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188万元,投资收益仅为25万元。75个村中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经营性收入1万元~3万元的村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5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措施

1.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建水县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始于2005年,建水县委根据云发[2005]8号、红发[2005]9号文件,结合建水县实际及时制定建发[2006]1号文件《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下发各乡镇、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认真组织实施。从2005—2011年,先后按省要求展开工作,共承担建设项目实施单位18个村委会,农业型项目建设9个,占总数56%。项目总投资326.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76万元,占总投资的53.9%;各级地方财政和项目承担实施的村委会投入资金150.72万元,占总投资的46.1%。目前18个村委会都能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吸纳解决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1763人。

如2008年省级扶持的贫困村曲江镇水寨村委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申报项目前,货币资金仅为0.8万元,无任何经营收入,全部靠补助工作经费开展工作。通过立项目争取扶持,经过两年运作后,集体经济总收入30563元、比实施前增22363元;集体资产总额73.2万元,比实施前增22.37万元,增长44%。同时招聘了4名工作人员管理市场,还杜绝了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现象,保证了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及道路交通安全,本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发展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重点培育扶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果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加强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目前建水县有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州级7家,县级2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专业协会12个。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2372万元;龙头企业基地面积15.52万亩,并认证了无公害原料基地4.68万亩,绿色原料基地0.7万亩,有机食品原料基地1.02万亩;出口创汇4360万美元,带动农户近8万户,带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实际上村组集体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联合很少,只有5~6家村委会与之联合,且增收效益不明显。

3.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08年对临安镇城郊23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依法、民主、公正、合理、稳定”的原则,构建起“产权明晰、股权固化、按章管理、按股分红”的管理新框架,实行股份制改革。2009年又与某公司合作投资城陈路上的度假村,到2011年底,集体资产总额1015万元,比改制时增加了164万元,增加了19%;经营收益总额45.73万元,比改制时增加了12.06万元,增加了35.8%。股份制改革既增大了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分配矛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4.推行委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集体资金积累增值。1984年4月,建水县实行村组财务委托村级农经服务站代管的试点工作,到1996年7月止,在全县的12个乡镇建立村级农经服务站93个,代管了1409个单位的资金和账目。2001年5月,开展村组财务委托乡镇代管试点。2005年4月在临安镇推行农村财务且实行电算化,2009年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到2011年底,14个乡镇已成立农村财务委托中心,已代管125个村委会1015个村民小组的资金和账目,代管的农村集体资产占全县总额的83.3%,从而理顺了农村经济关系,规范了业务操作,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及时,严把资金支出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资金的正确使用,确保集体资金积累增值,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收入来源不稳定,收入渠道少。目前,全县村集体除了少数村有机动地承包收入、矿山管理费、房屋出租收入外,其他经营性收入几乎空白。财政转移支付成了那些资源匮乏村的唯一收入来源。如有一个乡辖9个村委会,无经营性收入村委会有5个,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委会有4个,一年的收入分别为5000元、6745元、11970元、29642.5元。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两工”被取消,村可用集体资源匮乏,村级集体收入来源趋少。

2.换届选举频繁,村干部变换快。实行村民自治换届选举频繁,村干部变换快,大多数干部政治素质好,为民办事的愿望比较突出,但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缺少现代经营理念和商业思维。

3.公益配套项目,债务沉重。部分村委会政绩优先,配套项目工程繁多,不得不举债行事,给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一个半山区乡镇,辖10个村委会就有8个村委会出现现金红书,拉用其他村民小组资金金额达86.7万元。

4.发展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社交通不便,网络不灵,信息滞后,资金、人才缺乏。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5.开发投资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由于收入少,大部分村委会把仅有的一些钱投入到基础设施、维持开门办公中,根本拿不出资金用于开发项目及投资。在资金使用上普遍存在重眼前建设、轻发展壮大的现象,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缺乏后劲。

6.实体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从这些年建水县扶持壮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反映出,从事种植业示范建设项目、创办实体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各级领导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根据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局面,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

2.强化班子建设,挑好带头人。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1)要选好一把手,要选拔群众信得过,有思想觉悟,有开拓进取精神,善经营、懂管理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要从那些年富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富有经济头脑的农村专业户、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配村干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2)加强培训。要加强村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集体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3)要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加、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并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3.机制创新,发展集体经济。(1)大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可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按土地、资本以及福利股份相结合的股份制度,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聘请社会经营人才来经营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2)尽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城郊23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11年韩家1组、城郊12组已进行股份改制。积极探索土地资本化的多种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化、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4.强化服务,增加收入。(1)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各种积极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民间协会等各种村级产业化组织的发展,通过建立各类中介合作服务组织架起沟通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整体实力。同时,通过合作组织为其成员提前、产中、产后各种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要培植一批辐射力强、带动面大的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与农村产业经营相结合,围绕实施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培植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村级可以在科技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3)招商引资促发展。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应立足于创造环境,可以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措施和最重要的突破口来抓。村自治组织可以以参股和提供服务的形式参与利益分配。(4)开展营销服务。营销组织是农业产业化中联着农户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需要一支完善、规范、专业的营销队伍,由村委会组建营销队伍,为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6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基层组织政权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永仁县通过财政扶持、政策引导及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行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强化农村审计监督等办法和措施,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发展力度,树立了一批诸如:小汉坝榨房队、中和村委会、龙头山社区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带动了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了基层组织政权,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发展不平衡,“空壳”现象严重发展后劲不足,集体积累少;管理体制不顺,队伍不稳定;财政扶持力度小,难以形成规模等制约因素。通过对近年来永仁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资源、区位、基础等优势,浅析发展对策与措施。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永仁县位于滇中楚雄州北部,辖6乡2镇60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社区687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全县实有农业人口9.22万人,农户2.3万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4万亩。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29个,其中:种植业19个;畜牧业6个;农机1个;其他3个。村级集体资产总额515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4145万元;在建工程227万元;货币资金31万元;短期投资441万元;应收款项39万元。村级负债总额381万元,其中:短期借款54万元;应付款项97万元;长期借款213万元长期应付款17万元。乡村集体资本金4768万元2004年末,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55万元,比2002年增加91万元,增长154.1万元。其中: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40万元;财政补助收入15万元;其他收入100万元。总支出151万元,比2002年增加98万元,增长184.9%。其中:管理费40万元;其他支出111万元。

2永仁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1资源优势全县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海拔高差在925米2884米之间,呈立体气候。一是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永仁县的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轮耕地和二荒地3亩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以后,新垦土地2000多亩,使现有的1260户搬迁户增加了土地面积。对于在县内搬迁的农户,村组可以按照法律规定收回原驻地承包土地,实行集体统一规模经营或发包经营。二是水利资源丰富。全县村组集体所有的大小水库有1016件,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行集体承包经营或转让,也可以集体统一经营发展水产养殖业。三是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134.7万亩,覆盖率达36.2%,活立木蓄积量达711.4万立方米。已发展各类经济林果13万亩,其中:板栗和核桃已达10万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利用所属的“三荒”发展林果业。四是生物资源丰富。境内有松茸、牛肝菌、香菇等名贵食用菌,有茯苓半角、黄芩、龙芽葱木、苦良姜等中药材,有利于村级集体发展协会,实行购销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五是建材原料丰富。通过调查了解很多村委会有丰富的石材,有可烧砖、瓦的土质。如:维的村委会有几十万立方的石材可开采,大坝村委会有可烧砖、瓦的土质。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和乡村道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对石材等原料需求增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扩建房增多,对建材原料需求也增大。这些都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门路”

2.2区位优势永仁县位于彝州边陲,与工业城市攀枝花仅一山之隔,距攀枝花市中心只有87公里,随着武永高速公路的开工,永仁与攀枝花的交通更为便利。与其他城市相比,攀枝花是永仁最理想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蔬菜、畜产品等营销协会,创办实体型的村级专业协会提供农产品供、销服务,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双赢的良好效果。攀枝花重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为永仁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同时,永仁县境内有108国道和省道南永线穿境而过,距部级商品蔬菜基地元谋县仅有60公里,永仁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开展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由村级组织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优质稻产业,为攀枝花、元谋等地提供商品粮。

2.3基础优势首先,有一定经济基础。全县63个村委会(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达5153万元,其中:银行存款、现金等货币资金有31万元,平均每村集体资产总额达80万元,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取得了一些典型的成功经验。2004年,中和村委会在促农增收工作中,积极争取州、县扶持,投资5万元购买35亩荒山,种植5450棵龙芽葱木和400棵核桃。预计到2010年后,基地400棵核桃将全部挂果,每棵产量按5-10公斤计算,将实现总产量2-4吨,可实现产值2.5-5.5万元,村委会每年可收益至少3万元。苴却社区利用社区建设机遇,购买原县食品厂库房,实行房屋出租与承包,每年收入近万元。小汉坝社区榨房队充分利用好征用集体土地补偿费资金,创办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实体型经济组织—“福海园”年承包收入达6000余元。再次,加大农业推广力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保障措施。永仁县积极推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账乡管”等新的农业科技管理办法和措施,在维的、莲池乡试点取得了成功为村级集体经济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制约因素

3.1发展不平衡,"空壳"现象严重。全县63个村委会(社区)有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的只有20余个,仅占总数的30%。山区、半山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甚至有很多村委会出现赤字现象。出现了“无钱办事”导致“无力办事”“办事难”和“难办事”现象,因无钱而无法实行村级干部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影响基层领导干部积极性的发挥。

3.2集体经济积累少,发展后劲不足2004年末,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155万元,平均每村收入只有2.46万元,而且部分是农业税附加返还,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05年取消农业税后,村级基本无自收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将更加困难,按照当前村组干部设置情况计算,全县有三职干部189人,每年应开支经费80.14万元;计生、卫生、兽医、护林兼治安四大员274人,每年应开支经费48.02万元;村民小组干部893人,每年应开支经费19.37万元;村委会办公经费平均每村每年3000元,每年应开支经费18.9万元;年均供养五保户285人,每年应开支经费5.82万元。综合上述项,每年维持村组运转共需开支经费172.47万元。目前,虽然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但是集体经济积累少,发展后劲不足,若不加快发展集体经济,今后将难以维持村组正常运转。

3.3管理体制不顺,队伍不稳定一是村级组织无法人资格,从事经营活动受到制约。虽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予村级组织强有力的自治权力,但是村级负责人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法人资格,从事经营活动受到制约,且在需要资金时无法在金融部门申请贷款扶持。二是管理队伍不稳定。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各级乃至乡镇均赋予了农经部门这项管理职能,但农经部门又是均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性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全县农经管理人员少,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不够高,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设施条件未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3.4财政扶持力度小,难以形成规模。许多村委会都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只要有一定的资金扶持就能创办一些经济实体。但是,近年来各级都缺少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各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少之又少,村级的固定资产又基本上都属于乡镇级所有,在金融信贷方面,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村级无法人资格、无质押资产而无法贷款。如:维的乡维的村委会有丰富的石材资源,面临武永高速路的开工和乡村道路建设的机遇,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而无法付诸实现。

3.5村级不良债务大,集体经济包袱沉重。乡村债务沉重,已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稳固的一大障碍。目前,全县村级债务有743万元,每村负债额高达18.58万元,农民人均集体负债额达8元面对农村税费改革与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不断深入,村级靠收提留搞集资摊派取得收入的年景一去不复返,大部分村委会除了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微乎其微,维持正常运转都困难更不用说有钱还债。这种收支矛盾和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要寻找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条捷径。

4对策措施和建议

4.1完善制度,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大对村级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集体兴办二、三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管理,将专业协会办成实体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将其融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群策群力,加强领导。把把解决“空壳”村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树立“发展一个带动一方”的思想,切实为基层办实事,并力求取得实效。二是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扶持的政策措施。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办法和措施。如:对年收入在万元以下的实力较弱的,可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对年收入万元以上的,通过贴息贷款扶持发展二、三产业,创办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村办企业。村委会也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土地等无形资产入股积极招商引资,创办实体型经济组织。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创造条件,抓住时机,积极争取省、州列项扶持。同时也要把该项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整合县乡财力,分批分期重点扶持,树立典型,带动全县发展。

4.2健全机构,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抓发展,而且更要抓好管理,以确保其健康发展一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根据农业部、监察部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建立健全民主理财组织,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村务公开与集体经济管理相结合;财务公开与民主理财相结合。二是搞好农村审计,推动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农经部门的工作职责,采取有力措施搞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结合村务公开搞好农村审计,推动规范化管理。三是推行“村帐乡管”工作。总结试点的成功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全县逐步推行“村帐乡管”工作,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民主监督,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积极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版权所有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创新;问题;措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河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正日趋规范,已经基本克服管理混乱的现象,未发生财务管理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大河镇所属各村从2011年3月1日起已实行了电算化管理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1加强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近年来,大河镇按照巴里坤自治县出台的《自治县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县村务公开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制度,县镇两级农经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使农村各项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1.2对全镇各村组集体“三资”情况进行摸底、盘点

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实行规范化管理。各村组统一建立资产台账、资源台账,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将各村组资产、资源台账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1.3加强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管理,规范村集体承包合同

集体经济合同村有原件、镇有复印件,澄清了村集体家底;逐村实地抽查落实预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证应收尽收,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

1.4村级财务实行报账制,制定财务流程

总会计、总出纳对村会计报送的报账单和所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报账单上签字。首先,由总出纳与村会计进行现金结算,总出纳、村会计依据第一联、第三联报账单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村级明细分类账。其次,总出纳将记账完毕的报账单连同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总会计,由总会计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总分类账。第三,村会计每月报账,总会计月清季结。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后,总会计在“三资”软件进行电脑记账,会计人员只需将每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登录入机,记账、结账、报表等各项工作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简化了手工核算流程,大量的信息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递,避免了手工操作的误差,同时,利用财务软件的查询功能,只需鼠标一点,所需资料便一目了然,所有数据、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收益分配表都可以立即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格审批制度,票据由组、村两级审批。一切开支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同意,填写“资金开支申报单”,附原始发票,报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资金开支申报单随发票入账。每笔开支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村会计方可报账。

1.5全面推进村务公开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村级财务公开已成为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施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按照即定程序、固定统一的格式、定期编辑打印财务公开表,自动生成财务公开榜,及时交付村会计进行张榜公布,由于公开表格式规范,公开的内容准确及时,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公开内容的可信度,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理顺干群关系,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

1.6实行会计电算化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以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为切入点,“农经三资管理系统”软件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到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等工作中,扩大计算机在农经管理工作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经营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转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微机管理系统设置了预警功能,对各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一目了然,使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得到更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7开展网上季审,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运行

农村“三资”电算化记账于2011年4月1日全面启动。利用电算化软件进行记账,打破了以往手工记账的惯例,对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情况进行监控。并明确规定“网上季审日”,由农经系统的业务骨干负责,农村集体资金由镇农经站监督、县农经局审计,同时接受县财政、审计部门指导和监督。

2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近年来,由于一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但是,有相当农户都是通过口头协议,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没有通过土地所有者进行备案。另外预留机动地很少,很难解决部分家庭新生儿的承包土地问题,造成一部分农户人多地少。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利用率较低,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近年来调动比较频繁,人员不稳定,造成村会计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财务的正常运行。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是一件新鲜事,需要一个适应与熟悉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引导与指导,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会计电算化需要既懂得会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3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落实土地权属,从源头上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权属混乱,归根结底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登记工作不到位,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资格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因此,实行电算化后引入信息化技术,“三资”系统软件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中心,同时包括对山林、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管理,根据列表、卡片、图片等不同形式,在系统中建立资源基本档案,如:资源类别、资源编码、资源名称、登记日期、计量单位、资源数量、评估单价、品故价值、承包人、资源规格、存在场所、资源状态、减少日期、减少原因、录入人、录入日期等,每一项都着实登记,及时确认资源权属,使资源“认祖归宗”。

3.2发挥村民监督作用,促进资源规范流转

培养村民监督意识,落实村务公开,把农村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信息公开系统公布,农民群众轻轻触点村委会的触摸屏系统,即可查询农村资源的经营状况、收益分配情况、财务收支、合同、固定资产、土地资源等信息,让农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群众敢监督、会监督、能监督,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3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系统提供详细的资源数据,可逐级汇总、分析、上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使领导决策有据可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8

具体而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不规范

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客观因素,一直缺乏一套有效的运营、监督机制对“三资”的财务管理予以规范,导致实际管理中现金管理不规范、账目记录不完整等问题一直存在。且村级财务对外公示信息受到限制,公开不及时、内容流于形式、真实性差,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度,激化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利益纠纷。此外,很多村集体并未将村级外债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未建立债务管理台账,因此也就无法准确反映村集体债务的来源、结构、形成原因、偿还情况等等。

(二)集体资产资源执行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三资管理多侧重于资金管理,忽略了资产、资源管理,比如只有资金账薄却没有资产、资源账薄,即使设置了资产资源账薄也多流于形式,账实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村集体对于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够民主,或者仅使用口头协议代替标准的合同文件,未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导致集体资产、资源受到直接损害。

(三)村务民主化制度形式化严重

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农村三次管理工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对村务公开工作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而农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参与村务公开工作监督的积极性也较差。村务公开具体实施中存在内容随意、形式流于表面的现象,而村民对村级事务关心少,或者存在错误认知,导致基层存在矛盾冲突。

(四)农村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农村“三资”管理队伍中普遍缺乏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甚至部分人员身兼数职,管理队伍混乱。尤其是“三资”管理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其总体业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三资”管理工作的?|量。而一些上级领导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也不够重视,要么认为“三资”管理历史复杂,管理起来现实困难突出;还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认为集体收入金额少,管理意义不大等。

二、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基于“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原则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优化“三资”管理体系,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总结经验,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与成员资格界定的办法,并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意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台账制度,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算,加强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等。实行承包租赁合理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如需对外出包、租赁等,则需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统一编号、统一管理,统一合同文本,合同条款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合同及相关资料要及时归档,并报备上级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进行备案待查。

(二)加强“三资”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

在村集体实现民主决策,从源头上防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腐败现象,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最大程度上提高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性。对农村民主决策的过程予以规范,无论是集体资产的处置、资源的租赁承包,还是企业改制、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均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所谓“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告、结果公示等,针对“三资”管理做好集体决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此外,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财务运行情况等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公示,使得广大村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村集体的热点问题、焦点事项等,以提高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稳定性、先进性。

(三)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

加大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并针对村集体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经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职业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向着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上级领导部门要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多进修、充电,增强其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以提高“三资”管理的有效性。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9

近年来,XXX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改革举措,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工作。

一、措施成效

(一)加快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小麦收割面积30万亩,亩产484公斤,全县夏粮产量14.52万吨。已圆满完成2019年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2020年2.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挂网招标。打造“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肉牛、毛驴、小尾寒羊、鸡、鸭、鹅等畜禽养殖。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追溯体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全力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实施,2019年实施的年出栏2100万只肉鸭养殖项目正在签订租赁合同、1.35万头种猪繁育项目已购进种猪5800余头、日屠宰12万只肉鸭屠宰项目正在进行扫尾和设备调试工作、可存栏5000头毛驴的标准化养驴场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70%以上。

(二)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秋冬战役视频会、全省第四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村庄规划工作推进会议及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次干道、道路两侧、村内外坑塘沟渠、种养企业、田间地头、河边桥头、房前屋后、拆除危房及闲置宅基地、庭院、厨房、厕所等地方,进行集中清理堆弃的垃圾及杂物、农业生产废弃物。今年累计整理河道岸坡129.2公里,清理垃圾2500吨,清淤河道197条,动土方135万方。积极筹措资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确保年底前实现乡(镇)所在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左右。四是抓好“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工作。对照“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标准,进一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打造“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样板,广泛宣传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文明礼仪,开展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等典型推选活动,力争年底前保质保量完成创建12个省级“四美乡村”示范村、15个市级“四美乡村”示范村。

(三)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推广“党建+集体经济+农户”、“企业(合作社)+金融扶贫+农户”、“企业(合作社)+务工就业+农户户”、“政府投入+集体经济+农户”等发展模式,引导支持农户户通过直接、合作、托管、土地入股、资产收益、代种代养等方式融入产业链条,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收益。通过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我县实现了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乡相连接,实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XX样板”。

(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加快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没起来、农民富起来。一是突出产业扶贫,把贫困群众增收放到工作收尾,强化“造血功能”,重点培育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扶贫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一领办三参与”(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主动、深度参与现代高效农业,构建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之间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为重点,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的监管。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二是加快闲置宅基地整理行动。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整治利用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对危房拆除宅基地、长期无人居住宅基地进行集中整治清理,以“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建设目标,解决好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和残垣断壁等问题,实施“一宅变四园”(游园、花园、菜园、果园),鼓励农户在宅基地上种植果树、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将“闲置地”改建成“四园”,实现农村有风貌、有颜值、有入眼景观、有乡土文化。加快研究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配套制度。有序开展农民房屋财产权抵押融资、承包地经营权担保融资工作。

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缩小贫与非贫的悬崖效应,谋划实施通村公路(桥梁)项目共173个,总投资14553.68万元,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出行要求,让农民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快捷。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完成了投资7520万元,升级改造了9个乡镇117个村内管网工程,入户38410户,有力保障了全县农村群众的百姓的饮水安全。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村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根据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持续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目前已培训148人,切实发挥了引领作用。

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提高农村公路通畅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累计建设四好农村公路1300公里,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

有序推进水价改革工作,正在编制XXX农业水价改革规划方案。

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国有农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国有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建库上图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改革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农村的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二是群众对农村改革的认识不够深,支持和配合农村改革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有的村没有集体收入。

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总结篇10

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切实办好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维护农村大局稳定,现就进一步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根据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今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仍然采取“上限控制、民主议事、议批结合、专款专用、张榜公布、群众监督”的办法。一事一议筹资年人平不超过20元,实行按人负担;一事一议筹劳年劳平不超过8个工日,以出工为主,大多数村民要求以资代劳的可以实行以资代劳,工日单价不超过8元,全额由农村劳动力(男整18-55周岁,女整18-50周岁)承担。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带病回乡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伍军人,经市计生委鉴定的结扎并发症患者,在籍学生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人员不承担筹劳负担。

严格按政策规定的用途计划使用。筹资筹劳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河道整治,修建道路、桥梁等集体公益事业。根据我镇实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计划按应筹总额的95%安排,其中70%的资金安排到3000元以上农田水利、农桥、道路建设以及已实施到位分年归还的公益事业项目等,此资金镇专户管理,滚动结存,村有村用,凭年初计划、立项申请、招投标合同、验收证明、税票等有效凭证拨付;30%的资金用于3000元以下安装涵洞、机动用工、村级征兵费用、广播维护、会务杂工小型公益事业项目等。此资金限额包干使用,当年突破转下年兑付,不得挤占3000元以上公益事业项目(具体计划见附表二)。鼓励村民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捐资和清收的陈欠往来款全额用于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村组创收60%以上的资金用于农村公益事业项目。

二、不断规范村组财务管理

1、强化集体收入管理。凡当年应收的承包上交收入、集体机动用地、林地、水面发包收入、拾边隙地收入、集体资产租赁收入,集体经营性或闲置资产处置拍卖收入以及集中居住道口竞价收入等都必须及时收交到位,全额结报到站,并根据头发[2011]20号文件考核结算创收奖金,如坐收坐支,视情节轻重按坐支金额10-30%减少村组干部报酬总量(其中书记、会计35%,主任30%)。

2、财政转移支付的村级管理费实行定额包干使用。具体包干金额:帐册费按每村每组70元;电话费(含月租费)按每村850元、每组20元(可直接包干到人,村平时不报支电话费);水电费(含广播自扩电费)按每村700元、每户1.00元;办公经费每村500元、每组10元,每人10元,可由村直接包干到人。打印费每村500元、每组50元,其它每村每组30元。

3、切实控制非集体报支的各项支出。严禁村报支招待费,谁招待谁个人承担,如村发生招待费,按实际参陪的村组干部和被招待对象全额分摊(收不到由责任人承担),集体不予结帐入帐。计划外外出躲生的寻找费用、车费一般应由计划生育超生对象个人承担。计生服务检查一般不向村组收费,确须收费的应由服务对象承担,司法调解费应由被调解对象个人承担。村集体土地资源性资产发包、资产处置、小型工程承包合同由农经中心鉴证,一般不收鉴证费,村较大工程承包合同鉴证费一般每份不超过200元。一项工程或一次发包拍卖超过4份以上合同的鉴证费一般不超过800元,并在相应工程费用或收入中列支。改水未到位的,水管道维修和局部更新应在收取的水费折旧费中列支。村民困难照顾一般在民政救济款中解决。村级广播维护维修的报酬,按实在村组机动用工中列支。村一般不报支租车费,确因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等特殊情况用车,须注明用途经镇相关部门审核,在村组机动用工中列支。村不再使用通讯、勤杂人员,如使用在村组干部报酬总额中列支。五保户丧葬费一般在清理五保户遗产变价款、现款和结余的生活费中解决,丧事办理可由五保户较近的亲属包干使用,村主持办理的五保户丧葬费,对其遗产清理后仍有差额的,在机动用工中列支,一般不得超过1800元,其中招待费不得超过500元。村组植树造林必须先落实管护承包责任,村与承包人签订合同,苗木价格由镇招投标办统一招标确定。村组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等费用谁主办谁负责,村集体一般不予报支。严格控制党报党刊以外的其它报刊费支出(谁接收谁负责)。

4、全面化解村级债务。各村(居)要通过增收节支,变卖集体闲置资产,合理开发集体资源,大力清收农户陈欠往来款(当年清收总额不低于陈欠总额的10%),全面化解村级债务。对税费改革前的集体债务和现有集体帐面债务,如借款和应付农户往来款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安排资金,逐年化解。对未入帐的债务谁经手借谁个人负责。对各村债务考核,以村财务帐和村会计库存现金收支盘点为准,已经村会计结账,未纳入当期现金盘点的债务由村会计个人负责。

三、切实加强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

1、全面落实集体资产管护责任。对集体帐面资产要逐一核实登记,对有帐无物的集体资产要查明原因,属自然报损要按规定的手续程序报批,属管理不善等人为原因,相关责任人要承担经济责任。对有帐有物的集体资产,集体需留用的要落实保管责任,订立集体资产保管合同,明确保管责任。对集体不需用的资产,能卖则卖,能租则租,建立帐外集体资产管理台帐,如路桥等基础设施、五保户房屋等,并根据资产性质和类型,明确管护责任人,签订集体资产管护合同。

2、严格集体资产处置程序。集体资产处置须经村民代表讨论同意报镇主管部门批准。一般3000元以下集体资产的处置,可由村组干部和理财代表一起作价,报农经中心审查,按照公开的原则实行竞价出售;3000元以上集体资产的处置,经集体资产评估有权部门出具书面证明,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按招投标程序处理。拍卖金额全额交主管部门按资金性质分类管理。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按集体资金管理程序的要求申请使用。同时村级3000元以上集体工程项目投资,必须按招投标程序办理。

3、合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性资产。不断规范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切实运行好土地股份合作社,每村至少有一片100亩以上成片流转试点。加强村组代包田、土地复垦、废沟塘填平后土地管理,对二轮承包面积以外的代包田、机动田等经村民讨论同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以实行竞价代包,签订临时代包合同,同时要搞好集体水面发包。对于圩堤、沟塘旁等拾边隙地由村根据具体情况,经代表讨论,对不影响水土保持的拾边隙地,要签订代包合同,适当收取承包费,对影响水土保持的要禁止种植,坚持种植的,除按每亩不低于200元收取种植费外,还要恢复水土保持原状,确保沟河水系畅通。

四、扎实做好农业保险工作

农业保险是国家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今后村组干部一项经常性工作,同时也是涉及到全镇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项十分敏感的工作,各村必须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农业保险保费的收交工作,确保各个险种的参保率在90%以上,特别要做好农业保险的理赔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各村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理赔小组,领导小组由村(居)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居)主任、会计任副组长,各组组长为成员。理赔小组由村(居)主任任组长,村会计任副组长,各组组长、理财代表为成员,具体负责本村农业保险理赔工作。村会计兼任农业保险工作联络员,负责本村农业保险保费解缴和理赔资料上报。各村要强化农业保险保费收交、受灾报案和勘查上报的考核,对弄虚作假的村(居),除按违纪金额处以五倍以上罚款,扣减农业保险考核分外,还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勘查不实放松理赔标准的村(居),除按抽查结果统一下降理赔金额、扣减农业保险考核分外,并按下降金额的20%扣减相关考核经费,确保农业保险工作正常有序健康发展。

五、及时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活动

村民代表、理财代表必须经推选产生,不得草率从事指派任命。要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及时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活动,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全年不少于4次,向村民代表公开全年不少于两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时,镇分工干部、农经中心记帐员都要参加。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考核,主要以村民代表和理财代表满意程度为标准,每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后都要进行民意测评、参评率和满意率作为年终考核各村(居)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工作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