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27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特点;安全机制

abstract: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itcancombineallkindsofinformationwithaviewofgeographyandrelatedtotheuseofcomputergraphicsanddatabasetechnologytocollect,analyzedata,soastolanduse,urbanplanningandmanagementofgovernmentdepartmentstoprovidenewknowledgefortheengineeringdesignandplanning,managementdecision-makingservices.measurementasthebasicsurveyingandmapping,needtokeeplearningandconstantlyupdatedtechnology,learntomakegooduse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providethecommunitywithbetterdigitalproducts.Keyword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characteristics;security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512.99文献标识码:a

1、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概述1.1地理信息系统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应用系统,它能把各种信息同地理位置和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对象、CaD技术、遥感、GpS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此多种应用系统应用到地质测绘业,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地质测绘服务业的重大创新和革命。1.2空间数据的描述方式和特征:测量工作的主要成果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称为空间信息或空间信息的描述信息。如果这些空间信息是以一系列X.、Y.、Z点串表现的点、线或多边形,这种形式为矢量形式;还有一种以像素阵列方式表现的点、线或多边形,如图片、图像等,这种方式称为栅格形式。现在测量的成果多为矢量形式,矢量形式是空间数据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矢量数据库的管理方法与空间数据的特征密切相关。空间数据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每个空间对象都具有空间坐标,即空间对象隐含了空间分布特征;②非结构化特征使它不满足关系数据模型的范式要求,因而空间图形数据难以直接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③空间关系特征要求记录拓扑信息以表达多种空间关系,因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④分类编码特征,明确每一个、每组空间对象;⑤海量数据特征等都对矢量数据的管理方法大大增加了难度。

2、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与独立主机结构的GiS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使GiS大众化及空间数据的共享成为可能,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传统GiS无法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2.1大规模降低成本,全面取代GiS桌面系统。无论是以何种机构来组织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它都是一个多用户的空间信息系统。用户无需拥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系统就可以通过网络使用GiS功能。2.2使企业的事务与GiS专业有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可以使企业成员的交流合作与GiS专业操作有机结合,构成企业群体生产力。2.3地理信息系统中的webGiS采用网页操作取代传统GiS的窗口操作,简单易用,降低了操作难度。2.4GiS处理能力大为提高。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任务分布处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分布式协同计算来完成复杂、计算量大的地理空间计算任务。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全局优化模式。2.5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随时向用户动态提供其所需的空间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空间信息服务。2.6跨平台性好。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性、多用户特点决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跨平台性能,即能够适用于异构系统。2.7互操作能力强。2.8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容易实现大范围的数据分发。总之,与传统GiS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分析

共享数据不等于无限制地随意使用数据,恶意的个人或团体有可能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非法复制、传播版权保护的内容。因此,需要对具有版权的数据实施有效保护,否则将会挫伤数据生产者的积极性,导致所能获得的共享数据越来越少。有效的版权保护是空间信息共享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认为,空间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空间信息的访问安全、空间信息的传输安全和机密空间信息的隐藏等几个方面。3.1空间信息的访问安全对于版权保护的地理空间数据,安全保护的一般方法是在服务器端控制不同用户对地理空间信息源的访问,对版权保护的地理空间数据,只提供给授权用户访问以防止非法信息的获取。权限的控制可以在操作系统级,也可以在网络防火墙或数据库层次进行授权。总之,版权保护就是在服务器端通过某种措施,控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3.2空间信息的传输安全地理空间信息的传输安全措施主要是防止空间信息在网络中传输被非法截获、复制和修改,保证地理空间数据网上传输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由于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使用密码技术不仅可以保护空间信息的机密性,而且可以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确定性,防止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假冒。网络加密常用的技术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数据的加密是由各种加密算法具体实现的,这些算法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提供尽可能高的安全保护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数据加密是保证信息传输中机密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发表的各种加密算法多达百种。3.3机密空间信息的隐藏信息隐藏是将一个消息隐藏在另一个消息中。有些空间信息,如军事基地,也许只希望部分授权用户可以看到,或者说对普通用户来说需要保密,这时候就要将空间信息中的这些机密信息隐藏起来,并且同时不影响隐藏了机密信息后的空间信息的使用价值,这也是空间信息安全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①从隐藏机密信息的伪遥感影像中提取嵌入机密信息的影像块,然后利用JpeG标准量化表对该影像块进行量化,以提取机密信息;②用相同的密钥生成二值混沌序列对提取的机密信号进行解密;③进行十进制编码与解压缩,可提取出机密子影像;④将机密信息子影像与隐藏机密信息的伪遥感影像进行综合,即可恢复遥感影像原貌。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和培养信息建设人才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人们不仅需要利用互联网快速检索和交互使用各种社会经济、商务信息,同时越来越迫切需求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地匹配和结合起来,以获得这些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与人类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在我国已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二、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按照地理特征的关联,将多方面的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构成现实世界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动态的地理信息,为辅助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GiS的特点

GiS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共同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是GiS最显著的特点之一。GiS不仅具有管理属性数据的功能,还能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并且将属性数据集成到空间数据之上,不仅直观而且可实现两者互相查询。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等功能,能够满足地理研究和辅助决策。

(3)具有丰富的信息: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

2.GiS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mGe、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internet成为GiS新的系统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web上空间数据,供用户浏览和使用,是GiS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GiS技术相比,webGiS具有访问范围广、平台独立、系统维护升级方便等特点。

多媒体技术和三维技术也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数字地球”的概念必将成为现实。

随着GiS的深入发展,GiS系统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城市规划、公安侦破、车船驾驶、农作物规划和科学耕种等。GiS己经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软科学。

三、GiS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固有的特性既赋予了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商务无法比拟的优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已经证明电子商务是必须以传统商务为基础,是不能脱离传统商务独立存在。

GiS虽然是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但它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是多学科集成。这种集成使GiS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合和应用,为各种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决策依据。特别是目前webGiS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需求。

1.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离不开传统物流,GiS使传统流通企业在运作方式、技术、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将GiS引入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中,符合GiS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也符合物流业的发展。

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所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以往的属性和特征,还具有了统一的地理定位信息。因此能将各种信息进行复合和分解,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支持各种分析和决策。这是其他信息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

(1)交通路线的选择。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中,涉及到物质实体的空间转移,运输和仓储站中成本的70%以上,因此交通运输方式及路线的选择问题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多少。这都属于空间信息的管理,这正是GiS数据管理的强项。在基于GiS的物流分析中,对于网络中最优路径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影响最优路径选择的因素,如经验时间、几何距离、道路质量、拥挤程度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条道路的权值。物流分析中的路径可以分为这样三种情况: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绘;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在新时期下,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3S集成技术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普遍重视。RS主要侧重于信息获取和动态监测;GiS主要是空间信息的管理、分析;GpS是空间定位、导航。GiS的综合性发展趋势还体现在与0a、internet、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集成。GiS数据共享和交互式操作促进GiS社会化发展。开放式GiS协会(oGC)打破当前GiS业各地区、各单位、各企业各自为营的局面,促进GiS社会化发展。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工程测绘平台

在工程测绘中,运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控制位置,用计算机精确定量,把测绘技术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厘米水平,极大地提高工程效率。目前数字地区工程多集中在大型工程周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投入高、周期长、耗费人力。应用“工程测绘信息平台”建立应用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2.1总体设计目标

我们开发的工程测绘信息平台是我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工程测绘信息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数据规范,测绘领域知识库等,并依据这些软件或实体,以及测绘推理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一个工程时空信息平台,对工程测绘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便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共享和集成。

2.2应用特点

与传统的GiS系统相比,本文所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更广泛的客户访问范围:客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上的最新数据,而internet/intranet所特有的优势大大扩展了GiS的数据管理能力,增强了对空间数据管理的时效性;②客户端平立性:无论客户端是何种操作系统,只要支持通用的web浏览器,用户就可以访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③更简单的操作:要推广GiS,使GiS系统为广大的普通用户所接受,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用户,就要降低对系统的操作难度。通用的web浏览器无疑是降低操作复杂度的最好选择;④平衡高效的计算负载:传统的GiS大都使用文件服务器结构的处理方式,其处理能力完全依赖于客户端,效率较低。而当今一些高级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复杂的处理交由服务器执行,而对简单的操作则由客户端直接完成。

2.3系统模块

2.3.1测绘数据分析

工程测绘信息平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其中对时空数据的分析能力也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呈现给用户,功能模块调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为基于平台的应用系统提供接口。具体包括:测绘信息的浏览、查询;测绘专题图的制作和查询;测绘数据的转换、共享、;拓扑、方向、距离及其综合空间关系的分析等。下面将具体探讨专题地图与缓冲区模块的设计方法。

2.3.2专题地图

与普通地图相比,专题地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专题地图由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与地理底图。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专题相关的要素进行详细地显示,概略的显示其它要素,甚至不显示。专题地图的内容更加广泛多样,既包含直观信息,又包含非直观信息,如气候、洋流、民族组成等等。专题地图绘制用于显示数据,而这种数据在数据表格中难于表现。专题通常使用某块或某几块数据,可以使用来自数据源的数据将地图以不同的专题加上底纹。专题使用颜色、填充图案或符号底纹来表示数据。制作专题地图是根据某个特定专题对地图进行“渲染”的过程。所谓的专题渲染,就是以某种图案或颜色填充来表明地图对象的某些信息。

2.4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自底向上的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先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设计,然后将视图集成,最后对集成后的结构分析优化得到最终结果。我们认为,eDR模型是用于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我们针对一般城市建筑测绘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数据流程分析采用eDR模型。

2.5系统测试与应用

为了本系统的安全性和操作的易用性、可维护性,我们搭建了测试,并根据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对该系统功能测试表明,测绘数据分析模块、专题地图模块、缓冲区分析模块和空间查询模块均已实现了用户需求分析中要实现的需求。同时对系统的模块功能举例测试表明,各模块已完全实现了需求,并能够实现工程测绘管理的电子自动化。下面是在进行功能测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链接:是否存在链接中断,是否存在错误链接;录入:录入内容是否正确的信息表格:能否正确填写并保存设计:有没有不能看到或读取的因素。从工程测绘测试的结果上看,系统能够满足项目需要,与传统的工程测绘过程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给客户提供了一个稳定安全有效的工作平台。

3.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鉴于GiS强大的定位和测量功能,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高精度测绘GiS依赖于地球三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将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良好的整合了起来,特别适合于大型建筑的高精度测绘,在GiS测绘模式下,传统的定点和调平全部由测量设备与卫星之间的信号调节自动完成,不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使传统测量中的人工定位和调平中误差趋于零。在操作方面,GiS集成的计算机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读数,而操作人员只需要将GiS测绘系统移动至水准点或顶点位置即可,这样读数和操作误差也趋于零。而在测绘精度方面,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可以轻易地在离地球120公里的轨道平面上捕捉到地面的一只小型动物,在目前人类所需的测量精度要求下,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如此,GiS系统可以自动将测绘点形成回路,通过操作者输入的检测标准,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判别,可以快速发现当中的差异数据以备进一步复查。定位、对中、读数、操作和测量误差都趋于零,使得GiS在现代高精度测绘中的运用很广,测绘成果也有很高的可信度。

结束语:

总之,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模式来构建工程测绘平台,功能设计有针对性,有代码量小,运行高效,开发便捷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德仁.论新地理信息时代[J].中国科学,2009,(06).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4

一、网络时代经营管理的基本特征

网络时代,商务将成为主要经营方式和的生存方式;企业管理数字化;企业一旦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就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使管理成为可的活动;新的基于网络的企业系统即网上企业、国际企业和虚拟企业等出现,企业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和远程处理将成为普遍的现实,缩小了业务处理的空间距离;用户的信息来源日益增多,信息的时效性、效用、容量和内涵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的各项活动真正网络化、系统化和一体化,实现与形式的根本改变;这些特征是构建网络化会计体系的重要基础。

二、网络化会计结构体系的基本架构

1.网络化会计采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系统结构,在内是一个与经营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联接的内部网络子系统,对外则与各种对外业务的处理及特定目的相联系,通过与多种公用系统的多极链接融入整个社会网络系统。

2.内部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完全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管理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种基本业务的执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各个业务点上直接进行基本数据的输入,通过网络系统按设定路径以即时形式传输到有关方面,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及信息系统。

3.会计系统的对外连接将是会计系统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许多对外交往事务、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大量的业务在网上进行,因此,内部管理控制网络将以多极链接的方式直接与外部保持联系。

4.在组织内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会计信息处理控制中心(或称会计系统中央处理单元),以信息集成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以设定会计频道的方式对外信息与交流。

三、网络化会计处理系统

网络时代的会计处理系统以网络形式存在,是一个完全按照计算机网络系统特点重新构建的方法体系。

1.采用扩展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账户体系。网络时代会计业务将更加复杂化,会计信息用户需要更直接地接触基本的会计信息,会计方法必须尽可能采用具有一般可理解性的概念结构。为此,必须在原有账户体系基础上极大地扩展和改造,并采用一种与计算机网络处理特点相适应,较为灵活的账户体系结构。

2.改用增减记账符号,直接反映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化,适应计算机处理的特点。

3.现值计价,恰当地反映现时价值。

4.采用现金制基础,尽可能排除会计基本信息中的预计与摊销因素,排除人为调节的成分。

5.一体化的损益计算方式,用净资产的变化动态地反映损益。

6.以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处理,实行动态实时控制及动态的信息列报(披露)。

7.动态的资产价值反映体系在资产价值反映中充分考虑质量及风险因素。

8.全新的计税方式。

9.全面的风险监控和揭示方式,充分反映风险。

四、多样化的信息披露(交流)

条件下的信息披露,必将经历一个从形式到逐步和完善的过程。

(一)披露的基本特征

1.实时联饥网络系统报告网络会计的财务信息报告将借用网络系统的优势,采用实时联机报告形式。对内是与各种业务的实时处理与控制以及实时管理相结合的信息交流;对外则是与各种外部业务及活动相关的信息交流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信息披露。

2.会计频道与信息集合一一多层次和多制式的信息构成。会计频道将成为现值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基本形式,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多种形式的信息集成。信息集成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决定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关键,也是会计处理的关键。信息集成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决策目的,具有不同时间、内容及形式特征的信息集成、未来现值会计的信息集成应该包括:(1)动态的报告集成;(2)最新消息、公布;(3)交互类信息集成;(4)查询类信息集成;(5)各种专门化的信息集成(比如、预测、投资动向等专门信息)。好的信息集成应该如同好的电视节目系统,应能满足各种观众的不同需要。这同样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

3.时点基础的动态报告系统。采用时点基础会计处理,用动态方式反映财务情况,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动态查问,也可以在动态连续中自由地截取某一时段进行动态基础上的定期报告。

4.便利的双向交流。会计主体将不再是唯一的财务信息提供者,包括财务分析专家、用户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一定形式提供资料,分析或预测信息,会计主体同样可以从这些信息的使用中极大地受益。各种形式的信息查询成为会计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查询的过程也就是会计主体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这同样是一种双向交流。同时,各种与外界相关业务(网上交易、网上办税、网上结算、网上投资等)的处理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二)披露的内容

1.从时间构成看,现时信息、分析预测信息与历史信息并存。

2.从空间范围看,要求全面揭示,但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别提供范围和详略程度各不相同的多制式信息。

3.从相关性和可靠性等多种特性的选择上来看,应该允许采用一种以相关性为主的多层次的信息构成。

4.从内容上看,应该包括内外各种管理、控制、预测、分析和决策所需的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信息,这些信息以基本的业务记录为基本内核,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扩展和集成,且因时因势不断更新和变化。

5.从内涵上看,应能突出反映会计要素项目及的总体质量特征,反映全面的风险与机会,反映出实际运作能力与营利能力。

(三)披露的形式

1.会计频道与各种形式的信息集成一一原始分类数据、特殊目的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多种不阔的集成形式。

2.实时信息查询系统一一网上查询、电话查询和其他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5

关键词:eRp系统;商业信息化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前言

从目前商业发展来看,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商业发展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希望通过优化信息化管理过程达到提高商业发展速度的目的。基于这种现实的需求,eRp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使商业发展有了持续的推动力,对优化商业发展模式提高商业发展质量有着较大的促进。

二、目前我国商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1.在目前我国商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处理慢、管理信息不准确等。因此,为了保证商业信息化发展质量,我们应该提高商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以此来满足商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2.在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eRp系统作为全面的资源管理系统,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在实践中,我国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eRp系统应用的范围还不够广泛,eRp系统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eRp系统的采集和实施需要大量的费用,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对企业造成大的资金压力。

3.许多企业采用是的国外厂商供应的eRp系统,尽管它们对于中国企业的特点也经过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但因国外功能系统十分完善,而国内企业因尚未成熟,许多功能都无法使用造成浪费,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根据我国企业自身的点构建出适合本土中小企业成长的eRp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促进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三、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特点探讨

1.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规范性

由于eRp系统是信息管理的正式系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能够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商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促进商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目前来看,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规范性的特点。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eRp系统成为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

考虑到eRp系统的优点,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日益成为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保障了商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发展,提高了商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特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由于eRp系统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了过去数据信息处理慢的弊端,提高了商业信息处理的效率。所以,除了上述特点之外,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四、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首先,eRp系统在应用之前,需要规划准备、现状的调查评估、需求调查分析、整体实施设计以及分步实施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准确规划,对系统所面临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同时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调查,按照实际功能需求设定eRp系统的功能,全面提高eRp系统的应用特性。除此之外,还要对eRp系统的整体实施进行认真设计,同时编制系统功能实施的规划方案,保证eRp系统得到良好实施。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

其次,eRp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业务过程的规划、系统选型、系统的培训、系统配置数据的准备、系统切换、系统运行以及项目验收等步骤。

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eRp系统所涉及的业务进行合理规划,并完成eRp系统的选型工作,对eRp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同时对eRp系统的数据进行合理配置,对系统进行切换、调试、运行及最后的整体验收,以此来证明系统的有效性。通过这些过程,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完成了整体应用。eRp软件包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程序中的关联错综复杂。任何一个软件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和错误,只是程度的不同。企业应用eRp能否顺利地取得成功,与eRp软件的质量和软件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侯,要认真考虑该软件是否成熟可靠,这是企业选择eRp软件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商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于对数据处理的现实要求,我们采用了eRp系统作为主要的数据处理系统,不但满足了商业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还促进了商业信息化的发展,eRp管理理论涵盖了企业中从生产到到销售的管理过程,包括了销售管理模块、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模块、供应链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等多个模块,实现了对企业信息管理、决策的全面统筹。

参考文献:

[1]舒亮正,罗吉恩,李光朱.浅谈eRp下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2]张桂新.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

[3]陆清华.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6

1.学校网站群设计原则

由于学校网站群管理信息量大,存储周期长,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学校网站群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学校网站群设计需采用开放式架构、标准化技术开发,具有强健的架构、良好的集成扩展性、方便维护和管理;(2)学校网站群设计需具备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扩充性、易维护性及可操作性等特点;(3)学校网站群设计需满足更强的业务独立性和灵活性。

2.学校网站群设计目标

为了适应校园网站应用和内容管理的需求特点,学校网站群设计需达到以下设计目标:(1)实现多级权限管理,根据网站群中不同用户的实际工作需要,设定不同的级别,分配不同的权限。(2)学校网站群设计需实现页面定制功能,各子网站管理员对各自网站整体页面方案可实现自由切换,无需具备任何技术基础;(3)学校网站群设计需实现信息整合功能,即各子网站的信息均可有选择地同步至学校门户网站,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3.学校网站群功能模块设计

学校网站群设计了三个主要子系统,分别是系统管理子系统、网站管理子系统及信息管理子系统。(1)系统管理子系统能够管理网站及子网站,可以增加或删除一个子网站,或修改某一网站的基本信息,并指定各子网站的管理员。(2)网站模板子模块可以提供一些模板供各子网站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以展示各个子网站的特色,同时,在新建网站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某种样式的网站模型来快速建站。(3)信息模板子模块可以新增、修改或删除网站群中的各类信息。

二、学校网站群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描述

学校网站群数据库中主要表包括:用户信息表、站点分类表、站点数据表、站点等级表、信息分类表、信息数据表等。各表关系结构及描述如下:

1.用户信息表

用户信息表(lntvu_member)中存储着系统中所有关于用户的资料,主要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电子邮箱、联系方式、注册时间、登陆信息等。其中用户iD为主索引,类型是长度为10的整型自动增长字段。系统中所有用到用户信息的表均与本表的用户iD作为外键关联。

2.站点分类表

站点分类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站点,以满足对不同类型站点应用特殊化功能的需求。其表结构主要包括分类iD、分类名称、父类iD、排序等。其中分类iD为主索引,在“站点数据表”中作为外键关联。

3.站点等级表

等级用于对不同站点的功能限制,主要限制内容为空间大小、样式数量、特殊应用等。其表结构为等级iD、等级名称、空间大小、样式数量、等级描述、特殊应用(JSon数据格式)、样式列表、排序。其中等级iD为主索引,用于“站点数据表”的外键关联。

4.站点信息表

站点信息表中存储着所有站点的数据,主要包括站点iD、站点名称、拥有者iD、站点等级iD、站点分类iD、站点状态、访问域名、主题样式、站点描述及各种联系方式等。其中站点iD为主索引,拥有者iD、分类iD、等级iD用于与“用户信息表”、“分类信息表”、“等级信息表”作为外键关联。

5.信息分类表

信息分类表中存储着所有站点的栏目数据,主要包括分类iD、站点iD、父类iD、分类名称、排序值、名称代码、列表类型、列表数量、是否显示等字段。其中分类iD为主索引,数据类型是长度为10的整型自动增长字段,“信息数据表”的分类iD与本字段作为外键关联。

6.信息数据表

系统中所有信息数据均存储在本表中,其主要包括信息iD、特殊标识、信息标题、分类iD、站点iD、外连接、信息内容、默认图片、排序、置顶、置顶时间、添加时间、是否显示等字段。其中信息iD为主索引,数据类型是长度为10的整型自动增长字段。分类iD、站点iD分别与“信息分类表”、“站点信息表”做外键关联。

三、系统实现

学校网站群系统最终实现如下功能:

1.网站群基本设置网站群基本设置最主要功能是设置时区及时间格式以及伪静态与网站地图。时区及时间是系统设置中的重要参数,其主要作用是统一网站系统时间。伪静态和网站地图功能是搜索引擎优化(Seo)的重要技术指标,是一种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来提高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排名的方式。网站地图会根据“更新周期”自动更新。

2.用户管理用户管理中包括基本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可以把某个用户“设为管理员”使其拥有网站群的管理权限。

3.站点管理站点管理中包括基本的增、删、改、查操作。“所属等级”与“有效期”是对某个站点具体限制。“状态”用来控制站点是否开启。

4.信息管理站点可用的主题是网站群管理员通过设置“站点等级”指定的,不同等级的站点拥有不同的模板及风格,站点管理员可根据需要切换不同的可用模板或风格。

四、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7

关键词:校园 安防系统 智能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领域巨大延伸,人为的治安问题日趋动态化和复杂化,自然灾害也呈现突发性和严重危害性的特点,高技术犯罪上升,新安全问题突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威胁。为避免人身受到伤害、财务受到损失,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受干扰,针对各种主要安全威胁的综合安防系统就应用而生。综合安防系统是指利用各种高科技的监控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居住环境加以监控,及时反馈环境中的各种事故、灾害和违法事件信息,从而对治安和安全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的安全防范系统。高校校园作为特定的人群居住环境,保证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校园安防系统的概念

       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就是以一般人居环境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建筑物多、人员密集复杂、环境功能主体繁杂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大学校园中重点要害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使校园安全管理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系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1重要性的特点。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高校校园生活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其人身和财产安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的稳定,因此在高校校园建立的综合安防系统较其他人群居驻地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属于重点监控和防范的区域,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认识上都具有重要性的特点。

       1.2高技术的特点。在我国,高校本身是技术生产的重要场所,与此相对应的治安案件、灾害事故也有着同样的高技术性质。学校聚集的人群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其知识水平造就的治安案件或者违法事件以及灾害事故的技术水平也相应较其它区域有所提高。因此防御此类事故的发生必须与其相对应,使用高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高技术的特点。

       1.3广泛性的特点。在其他人群聚居地,进行综合安防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时候,公安部门或者安全保卫部门独立工作和行动的特点很突出。但是在高校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综合治理的特点十分明显,它需要有着广泛地参与,调动环境中一切有利于系统实施的因素协同进行工作。因此便决定了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广泛性特点。

       1.4预防为主的特点。其它环境之中的安全防范系统除了强调预防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事件的事后处理问题,而系统主要是提供事件处理的各种重要信息。但是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考虑到对整个社会的突出影响,一般不允许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因此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注重于事前预警和防范功能,使各类事件的发生最大可能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说,高校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必须是以预防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为主要功能。

       2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组成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科研氛围,保证良好的治安和安全环境,在高校校园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按照当前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及时将各种有利于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信息传递到相关职能部门,促使相关职能部门做出正确的安全管理决策,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

       2.1信息采集部分。信息采集部分的功能主要是在第一时间获得校园区域内各种人员及事件的信息,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完成。信息采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通常的采集渠道不仅仅限于单一的途径,往往在安全防范区域内设置多重防线,分层管理和布控,获得有利于安全决策的相关信息。

       2.2信息传输部分。当信息采集设备收到的各种有用信息之后,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送到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决策设备或机构及是获取正确信息。信息传输部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必须考虑信息传输介质,如光缆、电话线等;信息传输介质的分布也是在设计安防系统时必须仔细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使传输距离最小化、传输信息损失最小化等。

       2.3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处理系统是整个综合安防系统的核心和心脏,承担对所采集到信息进行处理的全部工作,并且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最直接的信息支持。通常信息处理部分在安防系统中被称为“监控中心”。它负责整个安防系统的动态图像监控、显示、控制、记录、指挥、调度、电力供给等任务。

       不论校园综合安防系统的功能如何,其组成部分均为上述三个内容,在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区域中,安防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防范和对事的防范上。这里所说的对人的防范主要是通过电视监控系统来完成,通过电视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实时了解和掌握各种嫌疑人作案的治安隐患;对事的防范主要是通过报警系统来完成,报警系统负责收集校园内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前兆信息,以便有关部门作出及时正确的事故判断和安全管理决策,其实施的过程也是通过上述三个组成部分来完成。因此,一个完整的校园综合安防系统应该是包括有电视监控系统和防盗及灾害报警系统两大部分、三个阶段的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3建立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

       建立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除了应该具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之外,还应该包括对讲/可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等内容。

       3.1对讲/可视控制系统在各个办公楼或建筑物及教师住宅的单元入口处安装防盗门和对讲装置,以实现访客与建筑物内人员(住户)对讲/可视,可以实现语音/图像传输;通过室内分机可以遥控开启防盗门电控锁,也可利用门口主机通过密码、钥匙或者感应卡开启防盗门;在有火灾报警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开启楼梯门锁以及向所有室内人员群发报警信号。该系统主要用于校园教职工的住宅楼中。

       3.2电子巡更系统该系统可以指定保安人员巡更校园各区域及重要部位的巡更路线,并安装巡更点。保安巡更人员携带巡更记录机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到达巡更点并进行纪录,将记录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调阅、打印保安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保安人员的管理,实现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3.3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区域内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因此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应该是未来综合安防系统的发展目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校园停车场的出入口进行控制,对校园内人员和外来人员的车辆进出及收费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记录各种车辆进出及存放的时间,对内部车辆进行存放管理,对外部车辆进行收费管理等。

       3.4门禁系统主要应用于重要部门的入口。用户采用非接触感应卡出入大门,通过电脑编程在控制主机上进行开门/关门的设定,系统可以任意对卡片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进行设定,对门户的状态包括门的打开/关闭、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等都被记录在电脑之中。系统还可以通过硬件触电联接或通过网关与闭路监控,防盗及消防报警实现系统间协调联动。

       3.5公共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广场、草坪、绿地、道路交汇处等位置设置音响、音柱等放音设备,由监控中心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控制,在每日早晚及特定时间(课间、休息时间等)播放音乐、通知、娱乐节目等。在有紧急事件发生时监控中心可以强制切换至紧急广播状态,进行各种灾害报警或者事件消息广播。以智能化校园为基础的综合安防系统建设必须以校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既要符合校园区域的安全要求,还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性,不能盲目建设,求大求全。以上所列的是构建智能化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一些可选择的子系统,在资金投入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加以应用。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快速的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者众多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正是这种情况使得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成为不仅涉及自身区域环境的问题,而且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和核心,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对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的小区环境,必须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稳定的、长期的实时监控,保证高校校园的安全,积极寻求改变学校的安全防范手段和途径,使校园的安全防范模式不断向信息化、综合化、网络化和主动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斌.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方案[m].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99.

[2]王军,马青波,隋虎林,赵辉.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技术的应用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12):5-10.

[3]刘光德,一种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法[j].机械与电子.2008.(7):72-74.

[4]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刘宏.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对策[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3月.

[6]赵有生.国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8月.

[7]陈昭明.关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8期.

[8]吴建设.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核心技能培养:意义、现状、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月.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8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潍坊市燃气事业发展迅猛,燃气管道数量急剧增加。城区管道燃气已经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延伸,并实现了燃气管网的全区覆盖,燃气居民用户20万户,工业用户3000多户。潍坊市城区已有1200km各种压力级制的燃气管道,管网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手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安全供气、优质服务”的要求,建立地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捷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燃气管网的动态管理,为城市燃气规划、管网管理、燃气事故预防及突发事故的处理等迅速、准确地提供管网的相关数据。目前,我市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建立并进一步扩展中。

一、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燃气管线相关地形、管深、材质甚至管内介质参数就是地理信息,这一系统数据量巨大,有空间定位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管网的空间、属性特征及时序特征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进行数据的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建立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地下燃气管线变暗为明,直接了解管线的走向、相互间距、埋设深度等,避免在建设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在建立信息数据库后,应用系统网络分析和各种专业算法,可以动态模拟出管道内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提供燃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决策方案。

2、燃气管网地埋信息系统功能可以进一步拓展。目前大多燃气公司采用图形软件系统CaD进行管线的图档管理,功能比较单一。一个功能强大的燃气管网地埋信息系统,必须能快速处理各种海量的空间数据,自动处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拓扑关系,并能实施有关查询统计,决策分析。建立这样一个系统首先要选择系统运行的GiS平台软件。GiS平台是具有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数据等完备功能的通用型软件,燃气管网信息系统是在GiS平台上二次开发出的应用系统。以mapinfo为代表的国外GiS软件功能强大,但价格昂贵,国产GiS界面简洁,使用方便,功能已接近国外软件,价格较低,便于维护。

3、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强大的基础工作平台。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图形平台。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高速发展,大量的塑料管材开始不断投入使用。对于钢管,一些原有的标志点已无法继续使用或者需要通过荒芜地区。在毫无参照物的情况下,将地理信息与电子标志系统进行融合,改变巡线人员利用拴点图、竣工图和经验来判断管道走向、拐点、管径、材质等方面情况的旧有模式,通过利用标志器探测仪来对整个区域的管网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实现燃气管网信息的共享,保证信息一致性、唯一性和及时性。将通用地理信息的相关内容与电子标志系统进行融合,通过相应的指令就可以调出探测区域管网的图号、地名、调压站、阀门井、工程号、坐标定位、查询、统计和分析等相关的信息。实现与SCaDa的连接,可远程定位监控,并可实时查看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接收GpS卫星信号,利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技术,搜寻当前所在位置,通过CaD/GiS数据库,完成对该区域管道情况的综合处理。

2、利用先进的iD标志器,可以快速地对标志器内的信息进行读取,分析判断,进而了解地下管网的相关情况。

3、通过电子信息标志器内置的芯片,将所需要的信息储存在电子信息标志器中。信息储存功能包括很多内容,其中对管网管理非常有用的功能包括:按照管道类型(高压、次高压、中压、低压)、按照设备类型(变径、套管、遥控阀门、阀门井等)、按照行政区域(各区)、按照通气状态、按照时间设置(年、月)进行多种组合的数据查询和储存处理。

4、通过相应的管理软件对电子信息标志器的发放情况、埋设情况、验收情况进行管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分析,对制定管道维护计划和处理突发事件提供有益的帮助。强大的数据维护和通信系统,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系统数据更加安全可靠。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管网运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管网运行管理人员提供管网分布基本信息,根据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拴点功能精确定位特定的管道、阀门井和调压站等。将管网地理信息数据录入到电子标志系统中,配合GpS卫星定位仪,当探测装置运行时,可以随时查看探测装置周围管道情况以及泄漏管道影响的区域。当巡线人员需要探测不明管道位置和管道相关情况时,利用探测装置可以迅速探测管道情况,进一步发挥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效能,确保管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应急抢险。emS的精确定位技术还可应用在管网事故抢修方面。如在管网事故紧急抢修时,可以采用emS与GpS相结合,通过GpS系统准确获取抢修的地面位置,并利用emS快速确定故障区域,协助抢险人员分析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生成抢修方案,有效实施抢修作业。

3、综合调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强大的管网信息网络,对各区域管道的精确路线、埋设深度等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构建,为调度中心对管道的综合调度、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对未来的展望

1、完善基本信息数据。当前的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还不全面、不准确,有的旧管道没有基础资料,以及由于信息不畅、管理流程不清等原因造成的管道压力不符、设施名称不统一等实际问题较多,因此,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补测更新工作来逐步完善。

2、更新现有地形图。图库中新地形图缺乏,现有的地形图不能满足燃气事业快速发展需要,造成新测管道缺乏地形依据。由测绘院提供新的地形图,对还没有参照物的燃气管道,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现场补测,着力健全新地形的相关资料。对已完成的相关工程项目的资料进行归档,并与图档管理部门和管网所密切配合,逐步完善各项资料。

3、建立系统模块。在建立燃气管网信息系统时,要根据各燃气公司的实际需要,确定系统的功能要求能到哪一个层次,兼顾务实和发展。切忌在基础功能都没能很好实现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较高层次的功能。各种GiS系统中,最内核算的功能是数据的维护,燃气管网GiS围绕数据库这一中心,最常用也最实用的是运用数据进行基本查询、出图、事故处理等功能,这一系统应包括数据编辑子系统、图形管理子系统、管网管理子系统、决策分析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9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公路工程管理;必要性;具体运用;

公路建设项目线长点多面广、规模大,参建单位人员复杂、人数多,文件资料档案多(如图纸、文件信函、通知、合同、各类报告、记录等),信息量巨大,管理难度高。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公路建设项目线长点多面广、规模大,参建单位人员复杂、人数多,文件资料档案多(如图纸、文件信函、通知、合同、各类报告、记录等),信息量巨大,管理难度高。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反馈速度慢,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个成功项目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行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1.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公路项目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即使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如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

基于公路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少项目规模长达数百公里,合同段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工点可达数千个.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传递及处理大量的工程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的施工进度、质量、费用进行及时跟踪管理。

2.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公路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应用范围较窄.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费用控制方面的应用比较单一.缺乏系统化:未能充分利用intem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未能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缺少信息互动;效率较低;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

公路行业大范围应用了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工具软件.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省高速公路项目不同程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一试验检测系统、质量评定系统;计划进度管理子系统;合同费用管理子系统、日常信息管理子系统等).

3.国外公路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或我国一些地区公路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借鉴。在香港,主要应用有:采用因特网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

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费用、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公路行业竞争力的目的

4.提高公路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对策

4.1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原则通过调研,借鉴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从宏观角度制定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战略和指导原则.对公路管理软件开发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技术创新,评审监督项目开工前信息管理规划,审查工程样表制定等情况.为公路项目管理信息应用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基层化、快速化奠定基础。

4.2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等)。业主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方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各类施工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4.3因特网和局域网的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开发公路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离不开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如试验检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工序控制系统、工序能力分析系统、质量月报系统、质量评定系统等)系统.通过广泛应用集成系统建立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信息自动化处理公路行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采购信息化起步较早、系统集成能力强的专业工具软件:或开发以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查询、视频会议、网上材料采购、信息共享等。

4.4和提高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开发应用水平加快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化进程.必须推进项目管理"五控二管"(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控制,合同、信息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线路、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作为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

5.结语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证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_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公路项目管理手段,为公路项目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公路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在公路项目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晖.项目管理沟通技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叨.中国科技信息,2009,(06).

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篇10

网络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和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及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计算的活动。新的基干网络的企业系统即网上企业,虚拟企业等的出现,使企业缩小了业务处理的空间距离。用户的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增多,信息的时效性、效用、容量和内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的会计信息也正在向而且必须向网络化发展。

一、会计信息网络化特征

(一)全面性。通过数字化对传统会计中一些不可计量的信息进行反映,如企业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等非实物资产都可以数字化,从而实现对企业相关活动的全面反映。

(二)多样化

1、会计理论多样化。会计目标呈现多样化特征,会计假设得到扩展,多主体,多币种,不等距会计期间成为可能和必要等。

2、会计方法多样化。会计核算能多种方法并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

3、提供的信息多样化。会计信息既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也有非货币信息;企业既可定期如按月、季、年提供信息,也可随时提供信息,可以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以提供图像化信息与语音化信息。

(三)集中性。会计信息资源基干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高度共享,财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协同,实现“数出一门,数据共享”的原则,企业的财务资源得到整合,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四)动态性。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财务管理实现在线管理,信息生成后,将通过财务软件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信息使用者可能随时了解企业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

(五)自动性。计算机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管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是主动而非被动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选择会计信息,计算机根据选择的信息进行实时自动处理。

(六)开放性。会计信息将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公开,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

(七)会计人员专业化。会计将由主要从事核算转向主要从事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吸取新知识。不光要懂会计,还要有计算机、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网络的使用还将使会计人员可以实现移动办公,在线办公,分散办公。

二、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基本架构

会计信息网络化应有对内的网络系统和对外的与公用系统多极连接的网络系统。对内是一个与经营管理及各种业务活动紧密联接的内部网络子系统,是一个完全网络化的计算机会计系统。会计是系统作为整个经营网络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各种基本业务的执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各个业务点上直接进行数据的输入(采集),通过网络系统按设定路径以即时形式传输到有关方面(包括会计系统中央处理机),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及信息系统。对外联接也是会计系统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许多对外交往事务、相关信息的收集以及大量的经济业务(如网上投资、网上购货、网上销售、网上结算、网上办税、网上信息、网上信息交流等)会在网上进行,因此,内部网络系统必须以多极连接的方式直接与外部保持联系。

三、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要求

(一)网络时代的会计处理系统以网络形式存在,是一个完全按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重新构建的方法体系。

扩展的、灵活的账户体系。网络时代会计业务将更加复杂化,会计信息用户需要直接地接触基本的会计信息,会计方法必须尽可能采用具有一般可理解性的概念结构。为此,必须在原有账户体系基础上,极大地扩展和改造,并采用一种与计算机网络处理的特点相适应,较为灵活的账户体系结构。

适用的核算方法,只是会计上的“借方”和“贷方”就让非会计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因此,应改用增减记账符号,直接反映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化,适用计算机处理的特点,采用现值计价法,恰当地反映现时价值,采用现金制基础,尽可能排除会计基本信息中的预计与摊销因素,排除人为调节的成分。一体化的损益计算方式;用净资产的变化动态地反映损益。以时点为基础的动态实时处理;实行动态实时控制及动态的信息列报(披露)。

(二)多样的信息披露

1、实时联机网络系统报告。网络会计的财务信息报告将借助网络系统的优势。采用实时联机报告形式。对内是与各种业务的实时处理与控制以及实时管理相结合的信息交流;以外则是与各种外部业务及活动相关的信息交流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信息披露。

2、会计频道与信息集成。会计频道将成为现值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基本形式,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多种形式的信息集成。信息集成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决定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关键,也是会计处理的关键。信息集成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决策目的,具有不同时间,内容及形式特征的信息集合。

3、时点基础的动态报告系统。采用时点基础会计处理,用动态方式反映财务情况。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动态查询,也可以在动态连续中自由地截取某一时段进行动态基础上的定期报告。

4、便利的双向交流。会计主体将不再是惟一的财务信息提供者,包括财务分析专家,用户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一定形式提供历史资料,分析或预测信息,会计主体同样可以从这些信息的使用中极大地受益;各种形式的信息查询成为会计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查询的过程也就是会计主体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这同样是一种双向交流,各种与外界相关业务(网上交易、网上办税、网上结算、网上投资等)的处理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三)网络化的披露形式

1、会计频道与各种形式的信息集成一原始分类数据、特殊目的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多种不同的集成形式。

2、实时信息查询——网上查询、电话查询和其他查询。

3、传统报表系统的提供——以动态基础的定期报告系统,定期生成统一报表,以书面域网络形式对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