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十篇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十篇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5:19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1

关键词:农业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策

农业科研基地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科研创新和现代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建设科研基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都已经开始建设农业科研基地[2]。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基地科研项目的不断开展,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已经成为目前各农业科研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管理好基地的建设项目,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为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已经成为基地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就如何完善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略陈己见。

1农业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基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

农业科研单位的中心工作是科研工作,基建管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辅的工作。农业科研单位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从事具体基本建设管理的人员比较缺乏,特别是懂专业、懂技术、掌握相关知识、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就更加缺乏,作为农业科研基地来讲,一般都地处偏远,所以农业科研单位里能到基地从事基建管理的专业管理人员少之又少,这给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1.2农业科研基地地处偏远,施工单位质量偏低

施工单位作为建设施工活动的主体,对工程质量的保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农业科研单位一般地处偏远农村,建设项目比较零星分散,造价低,吸引不到资质高、施工规范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参与竞标的都是当地一些资质低、临时组建的施工队伍,这些施工队伍的施工质量势必得不到保障,也增加了农业科研基地基建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

1.3建设项目手续办理复杂,制约因素较多

建设项目本身手续比较多,包括立项、招投标、规划许可、建设许可、环评、消防等诸多环节,所以办理手续要联系的地方主管部门非常多。由于农业科研基地一般地处偏远地区,当地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也是影响手续办理的决定因素,当农业科研基地的建设项目与地方建设规划不一致时,即使已经被批复的项目也很难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审批。另外,在办理环评、公开招投标、开工许可、政府采购等手续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具体、细致的工作,有些手续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努力就能够办成的,有时需要极大的耐心[3]。

1.4有些建设项目主管方为当地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管理难度大

有些建设项目现有的管理模式是由当地政府部门统一组织招定标后,由政府部门指定的监理单位监督该项目在建设单位的实施,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也由政府部门审核下发,建设单位只是名义上要监督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但是建设单位在监督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掣肘施工单位的权利,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意见往往是不予理睬,而工程监理对建设单位的意见往往也是应付了事,建设单位在管理时难度相当大[4]。

1.5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缺乏统筹规划

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之初都有一个整体规划来决定基地的定位和以后的发展,基地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规划才能促进农业科研事业和基地整体建设的发展。但是一些农业科研基地在投资渠道单一、经费十分紧缺、自身又难以创收的情况下,要大力改善科研条件,只有多方争取资金来解决建设困难[5]。这势必会造成有些农业科研基地为了争取项目而争取,在争取项目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结合研究工作的实际对所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等进行认真、全面的考察和了解,也没有对建设项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最终造成有些建设项目内容与基地本身的规划有冲突,或者是建设标准低,或者是建设项目没有起到真正改善科研环境和条件的作用。

2对改进农业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为加强农业建设项目管理

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农业科研基地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其基础设施改造与基本条件建设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基地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基础设施和基本科研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地进行科研服务工作的质量,好的试验平台将会给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各农业科研单位要把农业科研基地的基本建设工作放到与科学研究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并严格执行各单位的基建管理规定。通过制度建设,完成对项目申报、招投标、设计、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掌控。农业科研基地要加强管理机构的设置,在建设项目多时组织机构要对基建管理部门给予政策性倾斜,加强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干部提拔、任用、交流制度,选拔那些业务精湛、政治立场坚定、执行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到基建管理工作岗位上[6]。

2.2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选择规范施工队伍

选择一个好的施工队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认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是招标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7]。所以,农业科研基地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首先是要选择合理的招标方式,针对建设项目大小分别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方式,针对小的项目可以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通过招标市场、网络、单位建设情况等渠道了解潜在的承包商并邀请其投标。其次,要做好做实报名等级、资格审查、评标、合同签订等工作。在招标工作中,关键要做好招标范围的确定,确定清楚工程量[8]。在评审过程中,对各投标公司的报价要进行详细认真的审查,聘请专业人士把关,辨别合理最低价,不能一味低价中标,综合考评企业的履约能力及投标报价,同时,在合同中严格约定工程费用变更条件,以防后患。

2.3加强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最大支持

农业科研基地往往地处地方科技园区,当地政府引进农业科研院所到科技园区开办科研基地,也是为了利用科研基地的科技创新和展示示范功能来带动科技园区乃至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地方政府是相关政策的执行者,基地进驻后从土地流转手续办理,到办公及科研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审批手续的办理均需要地方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如果处理不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得不到地方政府支持,工作推进难度将会显著加大。同时,在解决与农户的矛盾,申报政府部门相关的补贴,以及申请农业类项目资金等各方面均需要得到当地行政部门的协助[9]。因此,农业科研基地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在此基础上农业科研基地应该主动加强与地方行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沟通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多理解、尊重对方,尽量消除彼此间交流的障碍和阻力。在与地方主管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时,既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又要在涉及重大原则、利益问题上做到据理力争,保护自身权益;既要做到与地方利益的协调,又要做到坚持自己的基本原则。通过与地方行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不但可以加快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的进度,也可以加大对项目管理的力度,使建设项目得以在农业科研基地更加顺利地实施[10]。

3参考文献

[1]吴浩,庞观,袁晓丽,等.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建设与管理[J].中国热带农业,2012(5):88-90

[2]何循宏,徐红兵,卞立平.农业科研单位新建试验基地选址体会——以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2):24-26

[3]夏耀西.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进度缓慢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4):34-35

[4]杨力钢,李国峰.对提升农业科研基地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水平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3):65-66

[5]邹宝群.如何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基建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7(6):54

[6]罗志恒,陈刚,周大鹏,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建项目执行管理研究与建议[J].热带农业工程,2013(2):53-55

[7]顾平.对农业科研单位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9(3):23-25

[8]何勇.浅析高校零星工程的基建管理[J].珠江现代建设,2009(2):31-33

[9]黄海,刘国宁,金立波,等.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5(2):30-32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2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010-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不只体现在如何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也是要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多、品质优良的农作物。农业科技档案是几代人用辛勤的汗水与智慧不断的探索出来的,是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农业科技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继承性与连续性。都是后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起来的。那么如何把这一宝贵财富累积起来并成为今后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保障呢?

1对农业科技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归档

农业科技档案为农业生产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而进行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工作则需要继承和研究已有的科研成果,而农业科技档案是已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记录。

农业科技档案的归档要明确归档时间,分清类别。农业生产科技材料最好按年度归档,这样查阅起来方便。如有科研课题的形成材料也可以按阶段归档。归档时要建立规范统一的目录标准及规范的归档、立卷标准。整理归档时要统一的文件夹,制定编号,编号要与目标中的编号相符。每份文件夹都要示好标引,以便更快更好的查阅。除此之外,同年的文件分类一定不要混淆,要清楚分类。

如推广工作从土肥、植保和推广三大方面开展工作,那么就按时间把所有档案按三大块整理,每一块分别编号,再统一制定目录,这样查阅起来一目了然。

就土肥这一块简单举例说明。

从2007年起土肥工作就开始了测土配方实验项目,从2007年―2010年土样检测原始材料、计算结果,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制定的配方施肥卡都按类别分别归档、并统一编号,制定目录。除此之外,还有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示范试验报告,以及测土配方农户的基本情况、施肥情况等也按类别归档,统一编号,制定目录。

2收集档案要全面,档案皮标注要清晰

收集档安要打破传统的档案室等着移交的收集习惯,跟踪或者挂靠农业研究课题,积极主动地向科研及管理人员搜集档案材料,并与他们进行检查与核对,避免遗漏。如收集档案材料不要坐在单位等着,要多联系农业科研部门,全程收集科研课题项目材料。要帮助提高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以便日后能收集到更多的珍贵的农业科技档案。收集到的档案一定要完整、全面。此外,还应及时将散存在个人手中的科技成果材料进行全面系统地收集,并根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扩大收集范围,加强对各县区的主导产业,生态资料、品种资料、示范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规划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将有关的课题科研资料和原始记录及时收集归档。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立项课题、归档课、品种审定(备案),鉴定成果、申报奖项等几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数据记录、报告、往来文件、书写材料、图纸、照片、声像等均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直接记录,那么在档案皮的标注上就要注意时间内容要清晰。如果是声像类的材料如录音带、照片类一定要在电脑上备份以后再归档并标好档案皮。

3加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要更好的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创设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平台。电子计算机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存贮、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辨认到期应销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特别的网络现代化的普及更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档案管理员可利用网络建立文件收集点,也可利用网络建立文件普及点,通过互联网收集材料的范围更广泛,普及农业科技的面也更广泛。当然要有效、高效的利用这一手段还应加强档案管理员专业知识以及技算机操作的能力的培训。使之成为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加快设施和技术现代化的步伐,应及时配备档案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等重要办公设备。

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我们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应本着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为广大农业科技者做好服务,为农业科技现代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虎凯.如何建立农业科技档案[J].中国档案,1981,(03).

[2]汪子禽.浅谈农业科技档案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问题[J].四川档案,1984,(01).

[3]吴辉.农业科技档案的范围问题[J].档案时空,1983,

(04).

[4]王将仁.农业科技档案要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服务[J].四川档案,1984,(01).

[5]宇亮.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为广大农户服务的一些看法和设想[J].档案学通讯,1985,(S2).

[6]陈玲霞.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7.

[7]刘辉.大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档案服务功能[n].安徽经济报,2004.

[8]连华.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3

近年来,企业对电子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迅速增长,电子通信类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我国许多农科院校也设立了电子通信类专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子通信类专业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好电子通信类专业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但在农科院校电子通信类专业发展进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因学校名字中带“农”字而失去对电子通信等工科专业的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质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对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推进农科院校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发展。

一电子通信类专业发展基本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88个本科专业,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已经形成了农、林、经管、公共管理、艺术、电子信息等多学科并进发展的局面[1]。华南农业大学从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已建设了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的电子工程系,隶属于华南农业大学老牌优势学院工程学院,在校学生规模达1000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电子通信相关工作,包括电子产品研发、通信工程设计、通信产业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电力、钢铁、地铁等行业调度以及银行软件开发等等。在华南农业大学电子通信类专业发展进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训。教师从名牌院校毕业的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优秀专业人才中选拔;学校投入较大的经费用于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与专门的工科院校同行间的交流;工程学院和电子系定期组织教师同行间的教学交流、教学观摩等活动;教材的选用与华南理工大学等工科院校接轨,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还使用一些经典的原版国外教材进行双语教学。“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是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除保证教学实验开出率100%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专业学生有了良好的动手实践的实验环境。电子系组织参加的每两年一次的全国电子大赛,连续多年来成绩优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

二电子通信类学生在专业认同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华南农业大学为电子通信类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实验条件,但仍存在学生对自身专业没有优越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这种专业优越感缺失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忽视专业的学习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没有把握专业学习的规律、专业培养的要求、专业的发展方向等,因此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习不认真,迟到、旷课现象较多。不能认真听课和记笔记,课堂纪律较差。也有个别学生上课看其它书籍或小声讲话。

2换专业考研

为了追逐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部分学生在本科四年时间中用了大部分(两年甚至三年)时间去准备换专业考研。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是:不仅丢弃了自身专业,而且不能理解透新的所谓热门专业。因为没有氛围去理解新专业,没有机会去实践新专业,完全成了为考研而考研,为了换专业而换专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即使换了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专业方向,最终一事无成。

3争取出国深造

出国深造本身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诉求,但部分学生觉得出国就解脱了,就能解决自己专业学习的问题。出国之前没有规划和考虑清楚自己出国该学什么该如何学,为了取得国外两年制硕士的学习资格,辛辛苦苦花掉本科学习阶段的大部分时间考GRe、toeFL,准备好出国要达到的绩点,编造些漂亮的pS(personalStatement,个人陈述)等,心里想的是如何混出国去再说。这种现象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比例。

4毕业后不做专业要求高的技术工作

部分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本科毕业后找工作,只做与专业相关的,而不做专业要求太高的研发等工作,譬如销售、策划、管理等等。有这种想法的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些工作也是通信电子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有愿望从事这些工作无可非议。但是销售也好、策划也好、管理也好,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如何能将这些工作做好。例如,要做好销售工作,经常需要给客户提供方案建议,现在销售单体设备的情况较少,通常是卖系统、卖服务。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如何能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系统技术方案,如何能提出具有专业水平的建议,如何能解释得清楚专业设备相比其它厂家设备或系统的优势。又譬如,有的同学想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踏踏实实地做过几年专业基础工作,如何能提出科学的专业化的策划方案,管理工作又如何能做到以理服人。

三电子通信类学生专业优越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1传统观念的偏差

一是农科院校“农”字当头,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农科院校农科强,工科不怎么样。二是农业院校学生对工科专业不自信,以为“农”字当头会遭遇社会偏见,影响求职。三是农科院校工科专业老师的科研任务会有普遍的“为农业服务”的取向,这种科研取向如果带得较多进入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但又没有及时给学生解释清楚电子通信专业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而大有作为的事实,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对本专业的模糊认识。事实上,“为农业服务”,丝毫不影响专业老师的工科实力,更多的时候是将工科的知识用于农业领域问题的解决,这个比纯粹在工科领域解决工科问题更有挑战性,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科教趋势。

2没有专业方向感

没有专业方向感不仅是农科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是本科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部分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专业学习的规律、专业的要求、专业的发展方向等,不能回答“专业是什么”、“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专业的前沿是什么”、“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我的兴趣在专业的什么方向”、“我能在专业领域做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

3专业功底不扎实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学习是系统化工程”,对部分课程有兴趣,对部分课程没有兴趣,仅凭自己兴趣取向进行课程学习的挑拣。在很多时候,部分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没有用,因此完全没有兴趣,这些都会导致专业学习不系统、专业功底不扎实,失去了“专业优越感”。

4缺乏专业技能

电子通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提高电子制作、编程等方面的技能。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参加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不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知识、检验知识与技能,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更加失去了“专业优越感”和学习成就感。

四提升电子通信类学生专业优越感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育

一是教师利用自身的工科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的范畴、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专业的前沿领域以及生活中的专业有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二是在学生的四年学生生涯中,在不同年级进行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比如,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对专业完全没有认识,这时可以就一些层面上的专业知识进行教育,包括专业概念、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发展需要(包括英语、计算机操作和软件编程、电子制作等基本技能),并告诉大家一年级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等,这些都为后续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二年级逐步接触电路基本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这些都是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并告知大家这些课程的具体用途以及与后续课程的关系等等。三年级进入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阶段,这一年的学习最为关键,很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在这一年中学习。一方面要在这一年打好专业课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对专业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方向选择,譬如,偏重软件或硬件,选择偏通信系统或通信工程还是偏电子设计,选择偏信号处理还是信号智能识别等等。到四年级,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包括基于微控制硬件平台的编程,基于pC机的软件工程类编程或算法研究类编程,基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增强系统概念,并对就业进行一定的引导。当学生每个阶段都有这些认识,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就会对专业建立有良好系统的认识,也就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感。三是联系毕业学生,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将这些学生请回校园,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2加强实践教学

电子通信类专业是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的专业,其应用性决定了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教学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岗位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领导和电子通信类专业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实践教学本身也要超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定位,更多地注重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启发学生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手段、实验结果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思考和设计。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电子通信类专业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引进和在职培养相结合,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力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专业教师。(2)通过各种渠道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3)选派骨干教师每年下到企业,实践、交流学习、接受培训和参与企业应用性项目研究,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4]。(4)在外校、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建设顾问,扩大兼职教师数量。尽快提高电子通信类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

4引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助于专业能力提升的竞赛,竞赛应涵盖专业的各个方向,老师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优秀学生以点带面,使得重专业发展的氛围在同学中形成并深入人心[6]。譬如,除全国电子大赛、广东省电子大赛等传统赛事之外,还可注重智能识别领域的VoC视觉目标分类比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国内国际高水准的数学建模大赛、提高算法设计和软件编程能力的aCm/iCpC(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forComputingmachinery主办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程序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赛事的组织,让学生感受到电子通信类专业领域是如此精彩,引导学生在如此广阔的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本科教育的尝试,是一种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专门的老师对专门的学生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引导他们人格的发展和成长,引导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并轨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准自己的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本人的兴趣、老师的科研方向选择导师。这种近距离的“贴身”培养,会加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大机会参与各类科研工作,拓展学生的专业面并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电子系的通信工程专业从2006级的学生开始,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且在专业建设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在电子系的范围内推广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知度,融洽师生关系。

6强化“信息兴农”的专业价值观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后劲。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将近十年连续将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发展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可见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决心。中国在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信息化是主要的科技武装手段。采集作物苗情,进行作物生长营养状态评估,实现按需施肥,进行作物产量和品质预测。采集作物虫情,进行作物虫害势态感知,实现按需喷施。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农产品的无损检测产品的内部品质评估和分级,用信息手段进行动物的行为感知和管理。用高光谱及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进行禽蛋性别的识别。农贸信息的自动知识挖掘,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等,这些数不胜数的农业科技问题都需要解决。因此,农业领域中信息手段的应用和发展大有可为,包括现在最热门的物联网也与农业领域息息相关。农科院校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强化学生的“信息兴农”的价值观,在国家农业科技发展中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价值。

总之,“农”字当头的综合性大学,要走农科工科理科并重发展之路,除发展农科专业优势,更要发展新兴工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抓好培养学生专业优越感的思想教育。电子通信类的发展更要抓住农业信息化的机遇和社会科技发展的热点,加强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强化“信息兴农”,以提高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专业优越感,提高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南农业大学简介./xw.

[2]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简介.xy.scau./gcxy/mycollege/Staticsnews.

[3]童玲,王厚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6):24-25.

[4]张自友.高校电子信息专业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0.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4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

审计监督体系主要是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构成,就以往的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内部审计没能充分的发挥其职能,在农业科研单位此类情况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单位其依旧采取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没有实现财务审计到效益审计的转变,且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基于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要加快转型步伐,采取新思路与新方法,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与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一、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审计效率相对低下

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相对弱小,单位领导人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下,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受到强势部门的影响,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较差,进而内部审计结果使用率较低。内部审计结果公布的透明化程度较低,主要传递对象是领导与监察部门,造成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审计结果呈现分离化趋势,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低下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主要是实现经济效益转型,但是多数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依旧采取的是以往的审计方式方法,针对单位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未能做到“秉公执法”,使得内部审计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没有遵循部门中心工作的调整,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未能站在单位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职能弱化,甚至有些单位依旧采取“事后改错”的审计模式,未能从根源上控制审计问题。

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内部审计机构是农业科研单位针对本单位内部,开展经济合理性评价的机构,同时也是用来评价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机构,发挥着二次控制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监督机构层次。但是我国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纪检监察部门中,使其缺乏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加之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不合理,审计人员多为会计人员,缺乏复合型人才,审计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审计知识、法律专业知识等,就此而言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其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置不合理,审计人员素质相对低下,要想实现快速转型,则需要加强审计方法创新,打造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

4.审计环境变化下内部审计工作要求

随着收入渠道逐渐多元化发展,以及科研费用支出的不断增长,使得农业科研经费压力增加,使得农业科研单位开始借助自身的农业科技优势,积极的创办农业科技产业,利用科技成果来筹取科研经费,以此改善农业科研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经费管理风险,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深入研究,主要针对预算编制问题、管理体制问题、经费管理与预算控制等问题。审计环境发生变化,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功能,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财务资金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成为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要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做好财务收支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

二、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建议

1.准确定位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职能

我国对内部审计工作,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农业科研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来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独立设置内部审计工作机构,成立院审计处,遵循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准则与具体工作规定,进而规范审计工作程序。针对科研项目、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等制定相应的审计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审计监管流程。审计处作为主要的内部经济监督部门,针对本级或者单位开展相应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主要针对科研项目、经营活动等,行使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权利,向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及时报告内部审计工作结果。内部审计机构主要负责财经法纪执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单位各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同时还需要监督单位会计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好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等工作。

2.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实力

(1)重新审视内审工作审计工作属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是预防、揭示以及抵御功能,因此农业科研单位领导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时刻把握审计工作新常态,严格落实党中央与市委、市府有关审计工作的决定以及部署,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与目标,做到有部署、有措施。同时,要重视提高内部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审计监管工作中,严格规范管理,制定并完善内控制度,转变以往的被动管理模式,采取补办手续、账目调整、自查发票等工作措施,提高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审计意识和大局意识。(2)采取新的审计方式方法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科研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及平台能力建设项目等,进行审计监管日常事务工作。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要融合多项专业,基于不同的视角展开分析,采取多种审计方式,比如:总体分析法、分工核实法、集中约谈法等,针对单一项目,要采取查错纠弊的方法,开展相应的审计核查工作。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加快内部审计工作向效益审计转型。面临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则更需要廉洁、高效地开展内部审计服务工作,做好落实以及跟踪服务,全面提高审计效能。(3)规范审计流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规范审计流程,从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到落实审计现场,严格审计复核审理,形成报告意见,并将形成报告意见报送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交将整改结果报送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以此形成严谨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则需要在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内,遵循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工作纪律以及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操作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全面的审计工作,要从本单位的科研计划、单位发展目标,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明确年度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在获取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具体落实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明确的审计范围与内容,制定审计目标与实行的步骤,制定预约完成时间,约谈相关审计对象,做好被审计对象审计情况核实后,组织内审工作人员开展内审计工作,按时完成审计任务,及时向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交审计报告。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整改建议,并规定具体时间完成整改,被审计对象则需要递交审计整改报告,同时做好问题跟踪,以及内部审计档案资料整理与归档,进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全面整合单位内部审计因素

对于农业科研单位而言,不论内部审计,或者是系统内部审计,采取的审计方法要随新的发展形势加以转变,以往的审计方法是以财务报表以及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该种审计方式,在当下时期正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向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审计相结合的内部审计方法转型。在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中,未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深化,内部审计风险逐步加大,因而需要整合单位内部审计因素,除了做好单位内部自审工作外,还需要加强效益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调查取证与分析,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审计水平。

4.创新绩效内审评价方法

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存在着人情问题,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难以有效地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为此农业科研单位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考核评价,并且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监督与考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同时要创新单位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内部绩效审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农业资源使用性、单位管理效率、科研活动效果等,因此加强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促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制定内部审计评价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法,不断创新评价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完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做好相应的评价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必须要走的路线,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内部审计转型中,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着人员配置不科学、审计效率低下、内部审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本文笔者针对内部审计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转型策略,意在为加快农业科研单位实现内部审计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延梅.浅谈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J].农业科技管理,2013,(2):41-43.

[2]陈剑平,胡高洁,皇甫江河,等.对加强和创新农业科研院所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5):1-5.

[3]陈剑平,夏海英.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内部审计转型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3,(10):41-44.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5

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和党性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向支部会议汇报:

一、工作、学习、调研情况

党的以来,自治区党委积极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实施“十大惠民工程”等重要思路和切合实际的工作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认真细致的贯彻落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上下团结协作,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新的精神风貌。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综合实力快速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我区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赢得了区内外特别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肯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我们到各地调研时,大家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工作部署,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富民强区、建设和谐家园”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注重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继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注重在反思和调研中集思广益,不断加深对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区情的认识和把握,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引领科学发展的理性思维;注重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注重在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际能力;注重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中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

经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调研,认为我区国民经济增长是典型的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靠投资拉动和以农畜产品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保持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合理适度增长,农牧业快速发展,是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并且解决好以下问题:

在资源开发方面

一是矿产资源总体储量仍不足,底子不清。

二是矿产资源总体利用率低。

三是少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还存在一些问题。

四是矿业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建立。

五是有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对滞后于矿业经济发展需求。

六是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不高。

七是地质勘查投入不足和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制约了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是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艰巨。

九是规划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矿业权划分不尽合理。

十是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十一是现行煤炭资源税费征收标准偏低失去了原有功能。

在农业方面:

一是提高农作物单产,确保农畜产品供应;

二是巩固农牧区税费改革成果,保证农牧民利益;

三是下大力气推进新农村牧区物流建设,解决农村牧区买难卖难。

四是切实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牧民纯收入;对此,在资源开发方面:

(一)制定科学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适应形势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明确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准入区域、准入条件,保持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稳定性,不能随意变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谋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科学布局;严格矿权变更、延续、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细化开采回采率、采矿贫矿率、选矿回收率标准,明确矿山设计标准,确保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断挖掘资源潜力。一是在总结以前开采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布局和分配;二是通过整体规划解决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矿业产业持续发展。

(二)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一是加强重点矿种、重点矿区和资源空白区的勘查。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铀、铁、铜、铝等16个矿种为重点,加强12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呼伦贝尔、包头、鄂尔多斯等煤炭规划矿区、重点金属成矿区带、重要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力争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隐伏矿产勘查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大幅度增加勘查投入。近年来,自治区各级投入勘查资金80亿元,其中70%用于煤炭,今后应扩大非煤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建立和完善地勘资金,并用好用足,使其实现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和资源价款,依法按资金用途规定,应主要用于矿产勘查等方面。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允许企业矿产勘查支出按有关规定据实列支。三是完善地质工作体制机制。鼓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服务公司;允许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以国有资本金形式,通过市场获得矿权。鼓励矿山企业勘采结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和企业集团。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机制灵活的找矿公司。积极发展矿业资本市场。

(三)提高矿产资源生产供应能力,切实加强矿山生产能力建设。开展全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全区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价,查明资源家底,资源利用现状和后备供应能力,盘活现有资源。同时,加大对基矿地质、地质勘查及找矿的投入,充分挖掘区内能源及重要矿产资源的供应潜力,提高区内矿产资源供应能力。一是新建一批大中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继续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在鄂尔多斯、呼伦贝尔、锡盟等地优先发展特大型露天煤矿。重点建设几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形成一批大型煤电和煤化工基地;在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等地新建一批大中型金属、非金属骨干矿山。二是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型矿业企业。做大做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型矿业企业。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大集团建大基地、大集团配大资源”路子。鼓励大型矿业企业、勘查企业走强强联合,并收购、兼并、重组和改造中小矿山。争取到2012年,本届政府换届时,内蒙古地质勘查局成为集勘、采、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大型矿业综合企业;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区的80%以上。三是探索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一是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利用低品位铁矿、铝土矿等资源。重点解决厚煤层以及小煤矿回采率偏低的问题。二是切实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大力推进矿山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废石、废渣、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利用。四是增进资源转化效益。发展煤基多联产,鼓励煤电联营、煤化联营和煤炭与其它相关产业联营,推进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建设,积极替代石油燃料。五是狠抓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搞好重点行业及企业、重点领域、重点园区和地区循环经济。

(五)推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很大,资源状况对保障发展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资源供需矛盾很难缓解,资源瓶颈问题凸显。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要做到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必须推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从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工、运输、使用、循环利用,回收等整个物质流通环节入手,尽可能减少各环节的资源浪费,促进资源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一是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实施采矿沉陷区治理等工程,促进老矿山及资源枯竭型矿山生态恢复。二是推行矿山清洁生产。重点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减少煤炭硫份、灰份及其它有害杂质含量。所有矿山企业都要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健全基础设施。三是实行有利于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监督企业足额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实行专户管理,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取矿山转产发展资金,加快出台资源开发补偿和生态补偿办法。

(六)深入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一是巩固整顿工作成果。二是加快非煤矿山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以战略性矿产、优势矿种、重点矿区为切入点,加快矿山企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矿业生产集中度。深化煤炭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控制转化项目的资源配置总量。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核心是加强对矿业权人的管理,严格资质条件、准入标准和勘查开采活动监管,强化监督检查,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七)提高煤炭资源税费标准,改变煤炭资源税费征收方法。针对现行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偏低的实际〔(0�3元—5元)/吨〕,应将资源税税额从3�2元/吨调整为5元/吨。同时,增收可持续发展基金(动力煤14元/吨,无烟煤28元/吨,焦煤30元/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10元/吨和煤矿转产发展基金5元/吨,三项基金,原有煤炭资源补偿费因煤价上涨也应相应适当提高标准。变现行资源税计税以实际开采销售量为依据,改为销售价格为依据。从价计征后,可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既有助于通过税收调节资源利用,也有利于价格的调控和政府税收的增加。

(八)建立完善矿业管理机制和制度。一是健全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或适度管制。二是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矿业权有偿取得和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取得矿业权必须依照规定缴纳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业权价款,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今后出台的各项税费。三是理顺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关系。四是健全矿产资源政策和规划体系。学习借鉴区内外有关煤炭资源收费的经验,适时出台收费政策,合理提高其它矿产资源税费征收标准,逐步完善矿产资源税费计征方式。

(九)完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相关法规。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大矿小开,整矿零开,采富弃贫,滥采偷开等行为,要作出明确的解释和明令禁止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向公众告知哪些开采行为属于禁止的范围,减少因此造成的资源浪费。首先,在全局上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现行法规中“合理开采”的范围,明确限制开采、禁止开采的范围,杜绝开矿人利用法律漏洞浪费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发展。第二,应明确规定对共生、伴生矿产进行开采的比例标准,即明确制定主要矿种与共、伴生矿达到何种比例方可开采,并针对比例采取保护措施。对低品位矿,难选矿,尾矿和废石也应视其可利用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肩负起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责任,减少浪费。第三,完善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检制度。现行的年检制度,主要靠矿山企业的自行报告,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缺乏监管的主动性。因此,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有必要调整检查制度,制定严格监督方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同时,要相应地缩短检查周期,以加强监督力度。第四,加强对闭坑矿山的环境恢复监督管理。矿山开采后,必然造成地层塌陷以及开矿时对矿区地下水的抽干等。矿山企业在开采完毕,因没有专门的法规对闭坑矿山的环境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也未规定明确的处罚方法。所以,多数矿山开采后,不进行环境恢复。我们必须针对开采结束后的治理工作制定专门的规定,加大对其的责任追究力度。

(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实现项目策划方式的转变,即由单个项目谋划向项目群和产业集群谋划转变;由以项目单位为主谋划项目,向职能部门、项目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谋划转变。二是明确项目谋划的渠道和重点,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谋划项目,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各类规划谋划项目,依据国家资金投向谋划项目,依据市场和资源谋划项目,依据重点企业、特色产业和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的要求谋划项目,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高新技术,专利技术谋划项目。为此,建议依托有关单位,组建自治区重大项目策划专门机构,根据上述要求做好项目策划工作。

(十一)下大力气调整投资结构。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调整投资结构,从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要求出发,组织实施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的重大项目,增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后劲。围绕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循环利用项目的开发、准备和实施,逐步建立资源的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业。

在农牧业发展方面:

一是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首要任务,紧紧抓住调整农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认真研究如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牧业、提高农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问题。要紧扣提高农牧民收入这个核心,认真研究如何拓展非农牧业增收空间、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问题。要着眼于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研究如何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二是要把服务业发展提到转变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认真研究如何加快发展农村牧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会展、运输、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和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生活业问题。同时,要认真研究解决如何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农村牧区生产力问题,努力在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和深化服务行业改革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要按照总书记“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的重要指示,认真研究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区生态环境由初见成效向明显改善转变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继续坚持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把加强节能、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任务来抓,确保祖国北疆生态安全,确保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实现。

四是要认真研究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科技进步,使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入农村牧区。在深化改革上,研究如何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和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建立有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在扩大开放上,要研究如何创新利用外资方式,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研究如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农村牧区发展空间;在推动科技进步上,要研究如何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保护创新热情,宽容创新挫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五是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农牧民收入增长与农牧业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群众收入来源多样化、增收稳定化、分配公平化,逐步使农牧民收入增长与农牧业经济发展步伐相协调;研究如何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各项政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如何提高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

二、自身建设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注重理论学习,坚持每天挤出时间读书、看报、写读书笔记,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已,使自己的思想始终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始终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当作工作的灵魂和基本准则。始终把理论上的成熟,做为思想上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的清醒,做为思想上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的坚定,做为思想上政治上坚定的保证来认识。经过学习实践活动,在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函,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深刻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把科学发展体现在具体措施上,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上,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作为检验工作政绩的重要标准来认识,为构建和谐内蒙古而努力工作。

(二)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把握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保证来认识,积极主动的在工作中坚持依法执政,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发挥好好惨目助手作用,提出合理合法合规的处理问题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自觉维护团结,加强团结。坚持真理,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

(三)实践党的宗旨,为民、务实工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和反映群众实际情况,讲实话,求实效。自治区政府及领导交办的事,基本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结果。在行为和心理上基本保持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基本上保持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做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形式主义和。

(四)严于律己,廉洁、求实。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认真学习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文件,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处处以一个党员干部和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重大利益问题上,从严律己,依法依规,从没有做和为亲戚朋友办不该办的事。珍惜和正确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工作便利,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向下级单位提任何非分要求。我认为自己在廉洁和工作作风方面,做到了严于律己。经常在思想上警示自己,要求自己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对远大理想的强烈追求与渴望,缺少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当前奋斗目标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不愿意过多地涉及别人的工作。

(2)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差距。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得还不够牢,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深入。

(二)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6

对于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在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地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一举成为发达国家少不了农业的支持。分析探讨新时期农业研究机构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业科研管理怎么能落后呢?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思想理念落后、科研管理模式陈旧、科研项目申报时呼伦吹嘘,骗取项目经费等问题。端正农业科研研究的心态、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强项目申报的流程和监督机制、让科研项目中的种种不良问题通通得以解决,以达到科研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关键词:

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发展;相关问题;解决对策

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人类。袁隆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使我国十几亿人口摆脱了忍饥挨饿的生活,直奔小康。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不能缺少而且必须要做好的一个项目,一个科研团队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下才能将项目做好,可以说是一个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农业科研管理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其管理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科研研究的成败。怎么建立一个符合新时期农业的特点、有利于项目研发,能限制员工作风和能取得好的科研成果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是农业科研领导人员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笔者对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农业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过于陈旧

科研工作不是在实验室里弄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而忽略了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21世纪是知识量爆炸的一个恐怖时代,也是一个社会经济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的一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了每个阶层,每个科研团队极大的利益冲击,使每个人的观念都在重新定位之中。

1.2科研项目策划与实际执行反差太大

有的科研组织申报科研项目时胡乱吹嘘,把自己的科研项目说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以骗取科研项目经费。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是因为在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制度中,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职称、职级的评定主要是看这个团队这一年内所做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和项目经费的多少,而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操作过程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2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方法

2.1规划农业科研管理的工作流程,做到统筹规划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高峰期,基本上几天一个样。或许今天需求量还非常大的东西,过不久就淘汰了。所以农业科研工作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摸清农业生产情况,多和当地农场主交流,看有什么技术上不能解决的难题。他们的难题就是科研人员研究的方向。只有明确农民之所需,才能明确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才能解决当前生产所急,为国家人民干实事的原则,真正做到“管理为科研服务,科研为生产服务”。总而言之,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人才的引进和不奋进员工的辞退,科研项目研究方向的确立,项目策划的申请等基本职能,只有统筹协调好各项职能才能做好工作,解决当前生产所急,为国家人民干实事的原则达到的最终目的。

2.2加强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监督,遏制不良风气

为了防止科研项目重申报、轻执行的现象产生,农业科研机构必须有一套全面的监督手段,将意志不坚定的人的小心思谋杀在萌芽状态。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全程监督,是指建立一个完善的对农业研究项目的科研人员全方面全程监督的一种体系,包括对科研项目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夸大骗取经费的情况、科研仪器的购买和报废情况,这些都要记录在档、科研经费的预算,不能过多,当然也不能少、科研试验的实施过程,不能出现偷懒,匆匆了事的情况、人才的引进和辞退,不能有为自己亲人开小灶而辞退别人的现象等各方面。

3结语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科研团队存在的根基,其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科研团队能否做出对农民有宜的科研成果,只有对人民,对国家有帮助的研究机构,才值得国家进行大力的扶持。是好是坏,取决于管理人员,如何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是领导层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科研机构的领导人,要根据人的本质特点出发,针对科研管理人员制订相关的管理方法和奖罚规则,给予他们激励和约束,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激情,尽心尽责的投入到这支团队的管理当中。

作者:田红英单位:湖北鹤峰县中营镇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4):11-12.

[2]蔡立湘,彭新德,邓文,等.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J].农业科技管理,2004,23(3):1-15.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7

青县科技局王春国同志先进事迹

王春国,男,岁,汉族,中共党员,大本学历,现任青县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兼专利办主任。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奋战在成果推广及科技管理一线,热爱科技管理事业,努力做好成果、专利、工业、信息等多项工作,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作风扎实,屡次受到上级表彰。⒎年被评为省科技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⒏连续两年被评为沧州市科技管理先进个人,年被评为河北省专利工作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和沧州市专利工作先进个人,××年被评为省、市科技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年被县委评为青县优秀青年,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为版权所有优秀,并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奖项。

一、埋头学习,搞好项目包装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

项目编制申报是科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争取上级资金的有效形式。几年来,王春国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了有关项目编写的《企业财务分析》《项目可行性论证研究》、《工程经济学》等书籍余册,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边学习、边实践,再解决不了的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他认真研究国家省市的项目支持政策,积极深入基层、企业搞好调研,摸清两头,吃透中间,寻找结合点,积极有效地包将装编制项目。在编制过程中,做到不懂的就学、不明白的就问,不辞辛苦,经常骑摩托到相关企业去调研,并自购企业财务书籍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努力为企业和基层办实事,终于取得了累累硕果。年为我县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年争取国家立项项(农村星火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省立项项(县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流河特色野猪养殖项目、金海环保的五防新型墙体建材),沧州安格斯科技专家大院等项列入市攻关计划,为青县争取上级无偿项目资金万元,不但推动企业形成向科技要质量及效益的氛围,同时起到很好的科技示范辐射作用。

二、忘我工作,抓好专利实施,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多年来在他的日历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自年担任专利办主任后,在博得领导信任的同时,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人们专利意识太淡薄,甚至没听说过专利这个词的大有人在,如何去宣传,如何鼓励人们去搞发明创造,如何提高意识,已成为重要课题。几年来,不管是否节假日,他带领专利办人员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赶科技大集等形式,深入企业和乡村宣传专利知识,曾录制《加强专利保护—刻不容缓》专题片,在青县电视台天地节目中播放多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赶科技大集次,接待咨询余人次,邀请省市专家到我县举办大规模专利培训班次,培训人员达人次。截止目前全县累计专利批准量已达项,居沧州市前名。他先后协助小洋人、沧州奇宝农化、青县志强缝纫、沧州金海环保、沧州永泰自动化公司和华洋蓄产品公司等余家企业和个人撰写专利申请材料并申报达余项,并协助金海环保设备公司被列为河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及沧州市重大专利实施企业,企业老总苗润海被评为河北省十大发明人;先后组织小洋人、沧州奇宝农化、青县志强缝纫、宏达电器等企业参加全国专利技术博览会,全部获得金奖;协助沧州华北特训器材有限公司和青县东升缝制设备公司被评为××年度河北省优秀发明创造企业,辛勤工作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

三、改革创新,谋划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服务

为了能更快捷高效地为企业和农民搞好技术引进、信息、技术咨询、项目包装等综合服务,××年他就谋划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在局领导大力支持下,被列入市唯一重点建设项目。他提出了“常规技术‘’、普通问题打热线、疑难问题服务车”的技术咨询体系,并在全市推广这一模式。并牵头创办了青县科技信息网站()、青县知识产权网站(),及时反映我县科技发展动态,搭建网上交易平台。科技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知识的贮备和更新,王春国同志经常阅读《中国科技月报》、《科技日报》等科技管理杂志,深刻领悟学习其内涵,并于年底顺利完成了河北农业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并考取学士学位。为提高我县机箱加工企业生产水平,年月他在市首届科技成果展上结识了中科院专家林玉英女士,协助青县机箱学校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南京千村集团建立联系,并合作成立了“青县数控技术研究所”,开发出“安全兼容通用新型数控机床”。该项技术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将有力推动我县机箱加工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今年还成功的组织陈咀天源化工、金星饲料等科技企业参加了××年月份和月份召开的沧州市化工行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院企对接会,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了桥梁,受到了热烈欢迎,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恪守职责,无私奉献,扎实做好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王春国同志认为,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工作的重点也应放在如何为他们服好务,如何把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因此,他积极作好我县民营科技企业的培养管理工作,大力倡导加大科研投入及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今年又培育发展了青县枣树研究所、青县数控技术研究所等家民营科技型企业,使我县民营科技型企业达到家。并协助华北石油巨龙钢管公司搞好成果鉴定工作,巨龙钢管有限公司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项目通过了省市专家的鉴定,荣获××年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协助小洋人被评为××年度河北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协助青县宏达电器、沧州金海环保、沧州康平药业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并为康平药业、马厂安格斯制作企业网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投入,一份回报,这一项项辉煌荣誉的背后饱含着他辛勤的汗水,饱含着他扎实工作、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五、牢记宗旨,团结务实,切实做好科技信息反馈工作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8

一边是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另一边则是未被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何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何多年来一直悬而未解呢?

进入2012年,一系列有关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部级文件和会议相继推出和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农业部新近颁布的《农业科技“十二五”规划》以及已经出台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指向农业科技。

早在一号文件出台之前,北京就已经开始行动。2010年8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与科技部签署协议,共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按照规划,科技部和北京市将利用5-10年时间,把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意在加强北京农业科技的领先地位,并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老难题。

北京的行动不仅令奋斗在现代农业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们欢欣鼓舞,也给向往吃到“生态、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千万市民以新的希冀。

这两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数量的满足转变到质的提升。记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当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后,国内农业科技研究反应却相对滞后,很多立项和研究都没有及时跟上新需求的步伐。

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肉蛋奶、水产品等十大农产品也实现了16年来首次全面增产。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和队伍,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以外,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

一边是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另一边则是未被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究竟何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何多年来一直悬而未解呢?

科研机制是“拦路虎”

不久前,在一个由中青年农业科研骨干人员组织的座谈会上,记者惊奇地发现:很多中青年骨干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淡漠。他们真正关注并倾注于心血的,是教学、评职称、发论文,至于科研成果是否能够转化,并不着急上火。

青年教师a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科研体系并不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学校或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和考核机制也并不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主要以发表科研论文,尤其在国外一流刊物上多寡为依据。甚至于,一些重大科研课题立项的标准,也会依据主要课题申请人在国外一流刊物数量为条件。

对于中青年科研人员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职称问题,换句话来说,成了压倒一切的工作。这导致了他们在立项之初,主要考虑的是此研究是否有利于在国外知名学术刊物,立项的过程大都是通过资料分析、专家论证,寻找一个所谓能较快达成“填补国内国际空白”这一发论文要求的领域,而很少通过翔实调研、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带回来研究立项。

在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下,造成了当前的科研与市场脱节——如果成果没有市场,自然也就谈不上转化了。

青年教师B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十分满足,在他看来,目前教学、科研论文两手抓,两手都满当当。B告诉记者,他觉得在钱方面,他们“还好啦”,近年来纵向科研经费越来越多,B所在的机构属权威科研单位,纵向课题的钱都花不完,使得他和他周围的同事对于横向课题兴趣不大。(横向课题:由企业主导,经费来自企业的课题;纵向课题:由科研机构主导,经费来自国家)

“纵向课题,钱多,好拿,容易出成果出论文;横向课题钱少,不好拿,不仅不容易出成果出论文,企业要求还很多,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青年教师C所在的院系曾经受某林业企业委托做课题,由于课题涉及内容均是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者受企业委托出一些实验数据,虽然研究内容很具体,也能解决实际问题,但C坦言,做这样的课题根本不可能写出能在国外发表的论文来,在目前的科研体系里,对于自己评职称乃至今后承担重大课题的资格积累没任何帮助,再加上横向课题经费远远少于纵向,很多老师都“不愿为了那点钱折腾自己”。

“这几年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单位也不鼓励课题组去接横向课题。”

既有评职称、发论文的压力,又有财大气粗的纵向课题的诱惑,科研院校研究人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意识淡薄也就可想而知了。据记者对北京几所涉农高校相关学院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情况的了解,每年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到10%。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他所在院系这些年真正的成果转化,实际只有两例。

“最后一公里”掉链子

“很多专利都死在从科研到转化最后一公里上了。”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红星主攻方向多是应用型科研,尤其是和北京市农业发展相关的一些中小型课题或项目,仅他自己,就手握6个专利没有转化出去。

他的专利多是和北京发展精品农业、附加值高的农产品深加工有关,比如他和同事耗时2年半,仅花费十几万元就研制成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全封闭检测卡,这种检测试剂盒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海关采购的检测成本,提高检测速度和质量,对一个生产厂来说,每年效益至少几百万。

就是这样一种低成本研发,能产生高效益的实用新型专利,也迟迟不能投入生产。张红星提到,对这种技术感兴趣的生物试剂公司和微生物发酵企业有不少,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顾虑:即该技术从实验室到大批量生产,肯定要有一些试生产,不会一次就成功。这种尝试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由谁来承担?假如最后证明,这种专利最后不能大规模批量生产,这中间的损失又由谁来承担呢?

“与尖端大项目相比,北京农业需要更多的实用型、改良型中小科研与项目,这些项目的承接对象多是中小企业,而他们并没有承担中试的能力与实力,但带有一定公益性的中试基地却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张红星所遭遇的,也正是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同斌希冀突破或部分解决的问题。马同斌所在的研究院从事技术研发,下设了5个重点实验室,历年来一共申请专利200多项,真正批下来的不过60个,而真正实现产业化,规模应用的,也仅一个老师的专利卖了300万。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条件决定于成果本身能否帮助农业企业或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马同斌指出,目前有两条推广渠道:一是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是通过市场。在科研和推广之间的结合点,即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的科研中试,也就是验证性展示。有了这一步之后,再由企业或推广部门认定其是否有在农业中推广应用的价值之后,才能真正启动推广程序,即所谓产业化的程序。

“对农业科研单位而言,条件完备、布局合理的中试基地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产业化的源头。”马同斌表示,对于离市场较近的科研单位或科研成果来说,可以尝试依托自身某种特殊的技术优势,创建自己的科技企业直接服务于广大农民。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种中试基地在北京仍处于萌芽阶段,比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蔬菜研究中心由于掌握了杂交制种的核心技术,形成了相当雄厚的开发实力,实现了科研与技术开发一体化,堪称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楷模。

遗憾的是,虽然带有中试基地性质或功能的基地也在陆续出现,但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不仅缺乏长期发展机制,与企业结合不紧密;而且大都以提供场地等硬件为主,人才、政策等配套的软件环境并未同步营造。而那种大规模、多模式、参与主体多样、投资和运营多样化的的中试基地仍未出现。

“去库存化”不给力

北京某高校老师手持生态农业应用专利若干,一直囿于转化不畅。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出席了一个农业学术研讨会,刚好碰上了需求方,一个专利卖了600万,其中15%给学校,15%给所在院系,剩下的70%以横向课题经费的形式归课题组。

这个例子曾经在一些涉农院校中青年老师中广泛传播,因为这样“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堪比买中大奖。现实的情况却是:更多的科研人员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束之高阁。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转化率仅是发达国家水平的1/4左右,能够得到大面积、跨地区推广的只有15%左右,受农户欢迎并被积极利用的大约在10%左右,还有大量具有潜在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致使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积压在“库”,造成农业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记者了解,北京的科研成果“去库存化”呈现“高端热,中低端冷”的现象:对于那些代表国内国外一流研究水平水准、研究领域便于与市场接轨的科研机构,很多涉农企业都盯着,有什么好的成果出来大家蜂拥而至;而对于那些不是特别有名的农业科研机构,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少有人关注。

即使是那些为人瞩目的一流科研机构,其成果转化仍然遭遇尴尬。

某国字头的科研机构花费10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一种改善玉米育种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通过控制玉米株高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作为种业的高端技术,该技术一旦卖给种子公司,培育出新的玉米种子,不仅具有市场垄断性——所有培育该品种玉米的人都必须购买此种子,且能产生丰厚的经济效应。

该课题组成员告诉记者,此基因仅基础研究就做了7年,余下3年是应用研究,其中有一个环节,来回实验就失败很多次,前后有7代产品做铺垫,产生的成本损失就不菲。

成果“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因为“曲高和寡”难以“出嫁”:该机构最初欲与国内种子公司合作实现产业化,找遍全国无奈地发现:对于育种基因这种高端研究成果来说,国内尚无有实力的大型农业企业来承接消化它。而有承接实力、主动找上门合作的,均为跨国种子公司。

“顶尖技术转化需大公司来承接,而目前国内涉农企业显然没有这个实力。”该成员表示,由于对与国外公司合作也心有疑虑,目前该技术仍未转化。

高端成果难以承接,那么大量农业科研机构拥有的中小科研成果呢?

马同斌所在研究院绝大部分科研都是围绕北京都市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来进行的,属于中小科研成果。这些成果都会局部或某一方面提高农业或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比如某老师研发的一种乳品添加菌,这种菌添加到酸奶中可以降低胆固醇,使之变成功能性奶。该成果属于小型专利,耗时耗资均不算大,院里诸如此类的技术很多,由于不为人所瞩目,又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这些专利同样被库存起来。

“老师们做完科研出成果,形成专利后,并没有相应的推广渠道。”马同斌谈到,老师们的市场意识较弱,而专利推入市场的渠道现下也很有限,由于找不到承接载体,很多专利最后只能“闲置”,“如果有专业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推广,情况就会好得多。”

记者调研发现:北京虽然较早就出现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所,但转化的效率并不高,农业项目尤其少。很显然,科研成果转化需要做有针对性的细致工作,以简单的信息去撮合交易双方的做法并不是很有效。

“与技术交易所相比,我们更呼唤那种连接项目与市场的第三方中介公司或技术经纪人”。青年教师C表示。

农业科研主体“瘸腿”

一位做基因研究的科研人员有感而发:科研成果转化在世界各国都是个难题,但在我国尤其突出,为什么呢?

“这恐怕得从科研主体的选择上做文章。”

像美国,基本是大公司自己做研究,每年自己有很多投入,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做了这个东西之后,很快在全世界推广。比如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主要是做玉米种子的,每年它会在全世界收集各种各样的育种资源,投入巨额资金,育出新的种子又在全世界卖——企业作为科研的主体,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其转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反观我们国家,具有自主创新的涉农公司可以说极少,大部分技术是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实力较弱,而在财政支持的科研体系里边企业又缺乏研发的主导权。

目前国家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到这个问题,并做了一些尝试:对于一些大课题、大项目必须由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进行,但记者调查却发现,那些重大课题虽然会出现企业的名字,但他们多数是被拉去凑数或做陪衬,主导权依然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手里——农业科研依然是一条腿走路,起码是瘸了一条腿。

“很多大项目,企业的参与多是锦上添花,因为大项目立项前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向,科研单位不可能因为企业的参与去做大的调整。”一位曾经参与到“863项目”的企业家感叹,“对于那些应用型科研,应该让企业成为科研主体。”上述企业家下海前曾经是一位知名的农业专家,某部级科研院所副所长,下海后,他的专利很快产业化,数年后成为行业老大,现已进入中小板上市倒计时。

“很多大学和科研院所有很好的研发条件,但他们干的事却与市场不接轨。最好的配合是:基础类研究由大学和科研院所主导;应用类的研发,应由企业来组织,引导大学和科研院所与市场需求对接,这样的研发既贴近市场,有效性也较高。”

炙手可热的“北京黑六”(北京黑猪产品)便是一个企业主导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的最好样本。“北京黑猪”隶属于首农集团旗下北郊农场,也是北京畜牧业唯一一个北京本地“国粹”,农场下属公司拥有独一无二的北京黑猪种质资源,具有绝对的技术垄断性。

“北京黑猪的技术含量高,时间跨度大,在北郊农场下属北京世新华盛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下,经过五十多年、几代科研人员的可持续研究,北京黑猪的品种不断优化,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成熟扩大,以北京黑猪为原料生产的“黑六”冷却排酸肉成为炙手可热的绿色生态猪肉。”

北郊农场党委书记郑维业告诉记者,北京黑猪的科研转化机制非常完善:50多年的积淀,使得公司非常重视研发,也有较好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公司有专门的研究小组,由总经理谢蜀杨(同时也是种猪专家)亲自带队,联合销售部、育种部等多个部门,组成专业的研究小组,在繁殖、育种、饲料、生产等方面均有研究。

公司的研发系统分为两方面:研究市场反馈回来的问题,如常规育种、选育等,在公司的种源基地进行研发消化;另一方面公司也会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同一些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联合或委托他们做一些公司研究力量无法解决的课题或科研,所做研究均围绕公司的产业化。

“做研发和做企业是一样的,当你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后,别的问题接踵而来。只有不停解决问题,不停创新,才能不断进步”。郑维业谈到,多年来,围绕黑猪一条产业链,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研发体系。在其主导下,与多个涉农科研院所合作,完成多个有针对性的课题,

“由于我们的研究或课题立项均来自市场,很有针对性,因此所研发的课题或专利均能实现转化,转化率98%以上。”郑维业表示,研发成果符合市场需求,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提高。

北京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的特殊性

北京某农业生态园老总张先生欲将经营10年的生态园转让。该生态园占地200多亩,以猪场为龙头,不仅能带动一条生态农业产业链,还能实现循环再利用。

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家生态园要转让呢?

生态园建于2003年,集养猪、养鸡、生态采摘、拣蛋、餐饮住宿、肉食加工为一体,成立三年后开始盈利,其后效益一直不错。随着场地一步步扩大,生态园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最为突出的是猪粪污水的处理问题。养猪场每年出栏1万头猪,这1万头猪每天产生50多方污水,有了盈利后,张先生引进先进的沼气技术,对养猪场进行了粪便处理,干的沼渣处理后作为有机肥,供自己种植的一百多亩生态采摘园使用;稀的渗透后制成沼气,以每方1.5元的价格卖给周边农民作为生活用气。

目前生态园每年能够产生7万多立方米的沼渣,若充分利用,可满足1万亩地的施肥,但由于生态园规模小,周边农村已经很少有农民种地,这使得优质的有机肥无处可用,甚至还得另花钱处理掉。

虽然沼气生产量很大,可是农民的使用量却不足,一户农民每年能用300元就不错了,一年3万多的卖气收入还不足以支撑沼气站的人工费用。

由于没有更大空间与市场承接,单位产出收入比不算高,2011年,张先生结束了生态园的运营。“沼气和沼渣处理未形成规模效应,大量沼渣找不到买主;而沼气产能过剩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部分投入持续亏损。总体下来,没有规模效应,农业做好了也是微利。”

“北京农业科技转化应该考虑到北京资源环境的特殊性。”10年间,张先生切身体会到了缺乏集约经营条件下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无奈。

“北京可供农业生产使用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都非常有限,但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市场巨大。”马同斌认为,这是北京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所面临的特殊环境。

在郑维业看来,北京农业已经从对数量的追求过渡到对质的提升,只有符合生态、安全、优质等特点的农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都市人群的需求。农业科研的方向调整要对市场作出敏锐的反应。北京落地项目需要的是那些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出附加值高的科研成果。

在这点上,北京黑猪就做得很好。郑维业告诉记者,基于对北京市场的调研,他们便将北京黑猪定位于中高端肉,零售价每500克80-100元。为了保证中高端市场质量,他们每年都会花费相当资金投入种猪选育研发,发情、肉质等检测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上,提高种猪的品种质量,以及生肉的品质;为了保证品种质量,市场上供应的北京黑猪种猪及肉食品,都是由农场下属公司自己培育繁殖,加工生产的,以保证北京黑六产品的唯一性和垄断性,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与上述生态园一样,北京黑猪的发展同样存在规模化问题。郑维业表示,他们会有计划地进行规模化。目前北京黑猪的出栏数为1万头;2015年左右,力争出栏数为3-5万头,在北京,显然很难找到这样的土地支撑如此规模的猪场,以及由此配套的猪排泄物的处理系统。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9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应用

20世纪,西方国家为了提升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掀起了一场以绩效评价为主体的新公共改革运动。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部分国家开始将绩效评价和科研项目相结合,以解决科研资源分配问题。从结果看,绩效评价的引入,显著有利于科研成果产出,有组织有计划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这些国家的宏观科技管理、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部于2011年下发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政府管理部门开始探索如何以绩效预算管理为契机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014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从法律层面确定了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原则,明确了将绩效评价思想应用于预算编制、决算管理的总体思路。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主体之一,如何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实力,推动农业产业走出去,绩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相关财政项目提供了遵循。

1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

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绩效评价思想在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中使用的具象化,做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首先要认清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项目管理模式,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资金使用的产出和结果,促使管理部门尽量少花钱多办事,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高效、责任、透明的公众财政资金使用方案的实现。建立绩效预算要深刻分析其核心理念,准确把握绩效预算的特点。1.1树立结果导向意识。绩效评价要求资金使用单元逐级进行评价,将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再由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年度计划和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财政预算,使绩效评级成为民众监督政府、行使自身权利的手段。站在项目实施方案的角度,绩效评价从项目立项开始,应展开自我评价,确定项目相应的实施结果,由结果确定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资金安排。1.2树立整体规划意识。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明确以绩效评价的方式约束联邦机构的行为。GpRa主要有3个方面,即战略计划、绩效计划和绩效评价。各联邦机构首先对自身职能进行定位,确定发展规划,进而形成覆盖5年的战略计划并每3年修改1次,再加上对应年度的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的整体框架。各机构的规划能力是决定绩效评价实行好坏的重要前提。1.3树立不断改进意识。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绩效评价的实行是动态调整的过程,相应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仍在不断改进。以美国为例,GpRa颁布以后,布什政府推动R&D投资标准(Research&Developmentin-vestmentCriteria),2002年推出项目评价工具(programassessmentRatingtool,简称paRt工具),2010经过多次听证会和意见交流,美国国会正式推出《政府绩效与结果修正法案》(GpRa-ma),针对已经日益加剧的问题进行了全面修正。从GpRa到GpRama,应该认清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进程。当下,农业科研单位面对数量繁多的农业科研项目,管理资金大,管理任务重,加之社会公众对于财政资金管理要求的提升,建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机制,以合理规划破解资源分配,形成渐进式改革方案是当务之急。

2正确认识绩效评价在农业科研单位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不管是农业科研单位中的管理部门还是资金使用部门,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做好事、办大事,真正回馈社会公众,提升农业行业科技实力,确保农业产业安全都是重要议题。利用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优化农业科研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透明度,科学评价农业科研单位成果,树立权利责任对等意识,提升社会公众对农业科研单位的认可,将是争取财政资源的重要凭据。因此,正确认识绩效评价在农业科研单位申请和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推行绩效评价方法的重要前提之一。以项目资金申报使用为视角,可以将财政资金使用与评价的全过程分为预算编制阶段,项目执行阶段,项目结题评价阶段。2.1优化预算编制的要求。绩效评价为项目预算编制指明方向。农业科研单位要想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必须有机融合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树立绩效预算观念,形成先规划、后立项、最后编纂预算的预算编制机制,对接绩效评价的要求。规划从大局出发,长期中期相互平衡,设定目标,为科研项目申报做好布局;立项注重中短期实践性,应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且具有公信力的评价机制;编制预算应根据结合可标准化可量化的资源要求和机动部分统筹安排。绩效评价下的预算编制要做到立项有依据,项目可评价,评价可量化,为项目后续执行、监督、评价打下基础。2.2优化项目执行的要求。绩效评价为项目执行提供依据。财政资金是否能够高效率服务社会,创造社会价值,项目执行尤为重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传统管理方式主要以管理部门督促为主,如重要时间节点管理、信息公示、约谈管理人员等形式,着重督促资金使用,却忽视资金使用的效益。绩效评价体系则要求立项之初,就建立一套全程监督的绩效评价方案,用绩效目标是否达成代替资金使用百分比,形成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明确项目执行人责任制。相较于传统管理方式,绩效评价系统充分发挥项目执行人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政府投入产出的实现。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研活动,承担了大量财政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项目结果与规划相一致,如何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如何变外部高压为内生激励,需要绩效评价系统的运用,科学评价科研项目进展,推动财政资金高效使用。2.3优化项目评价的要求。对财政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更加科学。2015年5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项目支出依然存在与政府宏观政策联系不紧密,缺少前瞻性;与部门职能衔接不够,存在交叉重叠现象;缺乏科学合理的立项和分类标准,项目数量多但重点不突出。如何保障项目支出有目的,有计划,成体系是摆在项目管理人员和财政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绩效评价体系要求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项目设立之初就应建立相对应的项目绩效指标,形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倡可量化的指标方法,随着项目进展,形成动态评价结果,将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建立明确的预算调整机制,以确保资金使用的目标性和效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应充分认识绩效评价在财政项目支出中的重要作用,用绩效评价思想正确评价项目效果,科学考量资金使用成效,统筹调配相应资源,达成项目目标。

3农业科研单位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应用的思考

虽然绩效评价着重于对财政项目支出结果的衡量,但是结果的好坏取决于项目设立是否合适、项目执行是否合格、项目评价是否科学。农业科研单位运用绩效评价,不能仅停留在对项目资金使用结果的监管,要对项目预算编制、项目执行、项目报告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在农业科研项目财政支出的全过程渗透绩效评价的思想,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财政支出效率。3.1建立绩效预算编制体系。以绩效评价为中心形成绩效预算理念。农业科研项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受地域条件、大气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同类项目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组织绩效编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设立差异性调剂系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预算应先确定项目任务对应的工作量,对应一定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然后参照单位工作量对应的财政资源标准,并根据项目执行差异调节系数,相乘得到单个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实践中,项目工作量一般以项目申报专家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进行编制,项目审核人员根据同行评议结果进行审核确定。项目差异调节系数也应主要参考专家评议进行确定。单位工作量与财政资源对应指南应由财政预算管理部门统筹决定。2015年7月,财政部下发《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通知》(财预[2015]132号)文件,正式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我国项目支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一步,也为绩效评价打下基础。3.2建立动态绩效评价方法。动态监测是确保项目绩效达标的重要一步。农业科研项目一般周期较长,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受多种扰动因素影响,应逐步强调利用绩效评价考察进度,淡化资金执行率概念。在绩效评价框架下,首要树立绩效理念,强调结果,根据绩效预算编制以及项目规划动态考察项目执行情况,从督促资金执行转向考察执行效果,逐步弱化资金使用进度硬性要求,强调项目进展效果进度。同时,建立项目实施进度预测机制,与预算编制建立反馈联动,加大预算调整力度和频次,减少资金沉淀,解决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过大的困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依托项目储备以及项目库建设,利用预算盘子做好事、做大事、多做事。3.3加强项目绩效报告制度建设。评价报告是绩效评价思想的集中体现。从实践上看,农业科研单位已经逐步建立起研究所绩效评价报告机制。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算单位应按规定提供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绩效报告涵盖了项目概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项目绩效情况,绩效评价报告包括了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单位绩效报告情况、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主要经验及做法及问题建议等等。3.4细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科研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的项目,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与其他科研项目评价相比,农业科研项目任务目标明确,有确定的技术路线及技术目标,但在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时应对农业科研项目的自身特点进行研究,依据分析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2015年5月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目标管理办法》,将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分为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确定了“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为农业科研单位探索适当的农业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在原有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农业科研项目应细化项目类别,兼具共性绩效指标和个性指标,明确绩效评价参考系,探索内外兼具的评审机制。细化项目类别,要以项目结果导向为前提,兼顾理论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将科研项目做好归类;统筹规划指标体系,明确同类项目的共性指标,鼓励科学家提出个性指标,利用好同行评议机制审核绩效指标合理性;绩效评价参考系应以科研项目财政支出的历史数据为依据,迭代计算,周期更新,充分结合历史经验与现实要求,达到约束与激励的平衡;逐步引入外部评审机制,做好内外评审衔接,增强评审的公信力。3.5围绕绩效评价做实项目库。做实项目库是绩效评价顺利开展的重要契机。农业科研单位应严格把握项目出入库标准,做好库内项目的及时清理。项目管理应做到规范性、系统性、时效性、周期性。入库时,要确保项目评审得当,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可行的评价方法,确保入库项目形式规范;明确与库内项目的交叉关联关系,优先级差异,保证库内项目的系统性;周期性开展项目清理工作,注意对有实效性限制项目的清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农业科研单位要立足自身科研需要,利用绩效评价方法论,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框架为基础,探索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农业科研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轩.德国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实践与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06-30,274~277

[2]朱小平.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的理论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5)64~68

[3]李晓轩.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绩效评价实践与思考.工作研究,2005,(20)395~398

[4]谷俊涛.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学术交流.2011,(07)

[5]成同杰.农业科研投入的绩效评价.中国农业会计,2007,(03)

[6]李强.李晓轩.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绩效管理与评估实践.中国科技论坛,2007,(6)

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工作篇10

近期,永业集团开展了“全国大学生村官支持计划――永业生命素・万家农户增收致富扶助行动”,带领大学生村官深入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并进行了实践。而诸如此类的活动,永业公司一直在开展。2010年10月,永业与《农民日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探讨“三农”问题,在此之前,永业已经同其合作,连续多年举办“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研讨会”,探讨如何让农民富起来的问题。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永业集团找到了阻碍中国农民富裕的两个问题:买难和卖难。假种、假肥、假药坑农、害农,同时也是导致食品安全的根源问题,再加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卖不掉,甚至没有渠道向外输送,如此一来便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永业开始寻找解决之道。一方面,通过永业科技服务站,向农民输送健康放心的农资产品,帮助农民解决买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永业乐自然公司以及永业保全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按照高标准回购放心的农副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这个“放心标准”是由永业公司制定并要求农户的,在摸索了近4年之后,永业开始逐步在全国推开优质农产品的收购。“永业希望带动原来的农资网点转变观念,从赚农民的钱到帮农民赚钱,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吴子申说。

截至2011年底,永业已经在全国(除了台湾地区)乡镇、村庄建立了3万多家永业科技服务站,将永业的服务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实现了全覆盖。

解决了“两难”的问题,就能帮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但是,永业并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在吴子申的带领下,集团还在积极探索并尝试做第三件事,即研究在当下的社会形态下,如何帮助老百姓解决就业问题。

改组上市加码永业新发展

2009年9月3日,永业集团下属永业国际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内蒙古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农业生物高科技公司。谈到上市后永业的发展,吴子申说:“无论在哪里上市,公司都需要拿业绩说话。我在纳斯达克敲钟的时候说过,我要感谢纳斯达克给了中国企业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同时要感谢纳斯达克,由于其严格的上市制度间接让中国的企业变得更强大,做成最优秀的自己。”

为了使永业国际的上市之路更加顺利,公司在坚持做好业绩的前提下,自2009年初开始按照国际规则对公司结构进行改组,成立了董事会,现拥有独立董事4名,占据了绝对多数席位,同时,还邀请了国际上最严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KpmG对公司进行审计。如今的永业已经站在了世界最优秀的企业阵营之中,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仅代表了企业自身,更代表了中国的企业形象。就这样,永业带着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走到了现在,也将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立足三农发挥服务功能

同企业发展一样,农民要想实现增收,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要节流。永业科技服务站把帮助农民致富作为自身的使命,在帮他们多挣钱的同时又教他们省钱。如今,3万多个科技服务站已将几十万家农户联系在了一起。这些服务站对农户需要的物资同时进行采购,将会节省很多成本。同时永业还因考虑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图探索出成功有效的解决方案。

回想永业走过的路,吴子申表示永业在早期走了一条“找市场,不找市长”的路子,但是很快就认识到农业企业离开政府的推广和支持是不能做大做强的。经过近12年的发展,人们已经由生命素了解到永业,了解到永业想做什么,了解到永业想在“三农”领域做些事情帮助农民致富的愿望。

但是,永业毕竟是一家民营企业,其践行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同国家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国家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出现在包产到户之前,从中央到省、到县、到乡镇,有一套健全的体系。这套体系是为了适应农业合作社、的模式而形成的。但是,包产到户之后,经济发展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农民开始自主选择农业生产,这一服务体系开始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永业科学院院长、集团副总裁仝宝生说,“在企业研发了高科技产品,把产品卖给农民,农民因此实现了增产增收的这一循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便是科技服务,你必须能告诉农民这些产品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才行。永业科技服务站的推广体系就是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和需求建立起来的一套科技服务体系。”

即便有很多的优势,永业也没有将自己与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割裂开,而是进行合作互补。今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国选择了18个省,在22个作物上,进行永业生命素的试验示范。从目前已经做完的部分结果看,效果已经显现。“现在也有不少地方政府采购永业生命素产品,今年甘肃省就把永业生命素选为省政府的政府采购目录产品。各地政府部门正在逐步关注永业,永业也在找政府,我觉得这可以更快地推广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吴子申如是说。

针对性研发实现运营标准化

在研发方面,永业一直致力于提供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方案,包括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为了进行科研,永业集团成立了自己的科学院,其研发力量分别来自永业自己的技术专家,国家提供的研发平台和全国各大农业院校、科技机构,永业与他们展开不同程度的合作。

“中国有着比较复杂的农业生产系统,有限的土地资源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压力很大。所以从企业来说,在产品研发上我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科研,土壤里面有问题了我们解决土壤问题,种子有问题解决种子的问题,苗期有问题解决苗期的问题。”吴子申说。

吴子申告诉记者:“永业科研的核心是依据市场的需求展开研发。我们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寻找问题根源,然后进行方案研发。永业有100多项科研成果,但是推向市场需要节奏和过程。”

在实现发展模式的“标准化”方面,永业也有一套标准。永业的样板田都是严格按标准做出来的,样本田建立起来以后再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永业科技服务站承担很多内容,除了介绍自己的产品,还包括指导农民种子、选择合适肥料以及如何使用等。科学院除了研发产品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即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包括今年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合作,进入一喷三防的关键领域。

不断探索完善公益助民之道

在专心做好业绩的同时,永业公益上也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并一直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从最早的捐钱、捐物到有意识地帮助指导农民科学种地,永业逐渐认识到农民真正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指引一条致富之路。同时,永业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公益之路:改变机制,成立专项公益基金。

目前永业成立了三项公益基金,扶危济困基金主要是针对永业员工以及渠道客户,一旦他们家里或者生意上遇到困难,便可以申请;教育基金则是在解决永业员工及渠道客户周边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应运而生的;科技基金是应对农业科技在前期的推广和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设立的专门基金。

在谈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吴子申说:“怎么把我们的想法真正落地,实际地解决一些问题,这是责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帮别人,说明有能力,归根到底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我们坚信永业集团的公益之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背景资料:

近日,永业集团与光大银行举行了战略合作签字仪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行长张翎在发言中介绍,光大银行与永业集团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光大银行看好永业集团新的战略发展,今后光大银行将积极提供金融支持,全力助力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