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控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6:22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1

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具体监督措施如下:

1、试验监督:每个试验项目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监督,并形成监督记录,每月要求定期上报实验的监督记录给质量负责人。

2、常规检验监督:发往北京的XXXXX产品必须由中心领导带队实施现场监督检验,发往其他地区的烟花爆竹产品由两人实施常规检验,中心领导不定期进行现场监督,常规检验实际检验情况和联合办公室办理手续情况,每月要求报表,常规检验单每月归档一次,检验员将常规检验单交业务室汇总后上报。

3、设备监督:设备管理员每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定情况进行监督,每月上报监督记录。

4、资料和文件监督:资料员每月对照文件受控清单检查受控文件的发放和技术标准的确认以及更新,

5、设立监督电话,接受企业和职能部门对检验工作质量和检验工作水平的监督。

6、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全面检查实验室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项活动。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2

[关键词]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控制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主要是以检测人员为参与过程,实验室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从而促使社会收益,确保顾客满意。最终目的在于寻找质量管理中不足之处,重新制定相关程序和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验证和评价,属于近年来新型的管理措施,属于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1]。该文旨在探索卫生检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的实施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6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签分组方式,分别为观察组(全面质量管理;30名)和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30名),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集。观察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28.69±2.74)岁,男女比例为10:20;学历:10名为本科或以上学历,10名为大专学历,10例为中专学历。对照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28.42±2.52)岁,男女比例为9:21;学历:11名为本科或以上学历,11名为大专学历,8例为中专学历。两组实验室工作人员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规范实验室检测标准,且要求科室内每位工作人员熟记、掌握工作指南、标准。观察组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保障周围环境和实验室环境的稳定:若要达到以上目的,应加强以下几点的实施。①实验室内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对此应加强管理措施的实施,从而降低仪器设备造成的不良事件,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②为了消除实验室意外因素,应对其进行隔离预防措施;③定期检查各设备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④定期对各设备进行维护、修理,包括除湿、防震、除尘等措施。(2)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①选择非标准检测方法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检测方法、样品基本干扰等,并对其实施验证;②根据卫生检验的检测目标和实验标准选择符合的检验方式,必要时可使用国家标准。(3)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素质,若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需做到以下3点。①定期在科室内开展实验室知识讲堂和技能培训讲堂,主要项目包括检测标准化、检测操作技能、质量控制等,从而不断丰富工作人员课外知识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②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还需鼓励管理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参与,并合理分配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从而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③根据科室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能、精密仪器操作、贵重仪器操作等,对于考核成绩不佳者,单独进行知识培训[2]。(4)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①选择正确的检测方式:实施合适的统计技术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包括保留样品再测试、运行质量控制图、标准盲法测试、质证书的给定值、双人双机比对、加标回收率测定、空白试验等;②为了确保水和实验试剂的纯度,应事前检查实验仪器设备运行情况;③在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实施结果,完善实施标准方案,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5)强化卫生检测实验室环境控制。①实验室环境需求:尽可能保证实验室的采光、通风、湿度、温度的控制;②在是实验区分洗漱设备区域、消毒设备区域;污染区;清洁区等,从而规定各个区域的具体实施项目,并在区域上张贴明显标识。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检测错误率、检测质量。工作质量评分标准判定:由科室长根据专业知识问卷答题情况以及日常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评分,总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工作人员分数值越高,说明工作效率越好。检测质量:由科室长定期对检测标本进行检查,实施百分制,若检测质量越好,评分越高。1.4统计方法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工作质量评分、检测质量采用t检验,检测错误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的观察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工作人员实施相应管理方案后,检测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2、表3所示。

3讨论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3

HSe管理体系集各国同行业管理经验之大成,是一种先进、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1],强调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安全生产具有很??的指导作用。在石油系统内推广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化学实验室的性质与石油石化企业内的实验室存在相似性,因此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借鉴HSe管理体系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让师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按照化学实验室的不同类别制定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生物、剧毒物品、设备设施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院系应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特点制定院系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或使用注意事项,实现层级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院系主管领导、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杜绝“谁都管,谁都不管”或者“根本没人管”的现象出现。

3.做好风险识别评价,提供安全防控依据

风险识别是一切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应当至少定期组织一次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价工作,辨识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制定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措施、监视测量等。最后将各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培训、通知、文件下发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让师生和有关人员做到提前预防,心中有数。

4.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向

要针对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存放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记、缺少火灾报警系统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预防措施或管理方案。对需要整改的安全隐患按照“5w1H”的原则采取措施,即应在管理方案中指出为了达到实验室安全要求要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明确为什么(why)做、谁(who)来做、什么时间(when)做、在哪(where)做和怎么(how)做,做到方案有针对性、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对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方案进行策划,避免发生事故。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高校要制订安全培训计划,为学生开设专门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其次,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入实验室前和教职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进行培训。最后,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内论坛、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救护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4

基层疾控实验室发展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基层疾控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加大了对其资金投入。然而,从整体情况来看,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发展极不平衡,质量管理更是相差甚远。例如部分县市级疾控实验室质量管理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也有一些实验室合格率不到一半。因此,如何促进基层疾控实验室的平衡发展,促进其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各级疾控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

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质量教育首先,应对注重引导优秀的人才,充实基层疾控实验室队伍,并将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其次,要明确职责分工,每一个员工的职责是什么,应当使每个员工充分了解,避免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再次,加强每个员工的质量教育,可以要请疾控质量管理专家进行讲座,也可以开展培训班,使每个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员工的专业素质,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保证实验室高质量运行。

建设自动化质量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中应当推行自动化管理,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实验数据的及时分析与共享。使实验室从样品收样编号、收费,以及人员档案的查询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网络化管理,建立完整的自动化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通过自动化管理,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提升自身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实验室地位的提升。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奖惩机制在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可以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监督人员,负责进行质量管理,并制定出完整的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员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并记录保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对工作认真、质量控制严格的员工应当进行奖励。奖惩机制的建立,能够避免员工互相推脱责任,促进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加强机构之间的联系作为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在质量管理和检测活动等方面,应加强向上级机构或同级优秀机构进行学习借鉴。可以定期选派工作人员到上级机构接受培训,与同级机构之间加强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以采取互派监督员的方式,找出自身机构没有发现的质量问题,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运用这种方式,应注意避免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应当说,加强疾控机构之间的联系,是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促使管理管理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结语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R446.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73-01

尿碘检测是评估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监测缺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阜新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孕妇、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尿碘含量检测工作,同时参加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尿碘、盐碘的质控考核,旨在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

我们采用(wS/t107―2006)方法参加全国尿碘的质控考核,实验过程中多次遇到加入尿碘显色剂后,溶液及标准系列管全部褪色使质控工作一时无法进行的现象。针对每次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确定碘实验室主要的干扰因素,同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解决问题。按时参加了全国尿碘及碘盐考核,并取得了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全国碘缺乏病质量控制的合格证。下面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谈谈解决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1来自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干扰

碘缺乏病的监测指标有二个,一是尿中碘含量检测,二是盐中碘含量监测,测量微量碘时经常同时采集检测常量盐碘,原微量碘实验室与常量盐碘实验室南北方向对门,工作时台面上摆放大量的碘盐,碘盐的含量很高,一般在40―80mg/kg.所以在盐碘测定过程中会产生过多易挥发的碘i2(io3+5i-+6H+―3i2+3H2o)形成碘蒸汽弥散在空气中,可以随流动空气进入微量碘实验室,若遇到水蒸汽成碘雾沉降,污染微碘室的工作台面,玻璃器皿及试剂。尿碘的含量是以微克计。而实验过程中样品及消化过程、比色等过程都需要很长时间。空气的i2又易溶解在酸性消化液中造成吸光度下降的干扰现象,这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1.1采取的措施

1.1.1立即调整常量碘实验室、(盐碘室)远离微量碘实验室(50米距离)。

1.1.2对微量碘实验室用0.5%的硫代硫酸钠处理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等消除了来自这些方面的碘污染干扰。

2纠正来自恒温水浴设备的干扰

实验中发现原有的一台LH586-2型恒温水浴锅因陈旧出现温度控制不精确问题,该实验方法要求,实验温度必须控制在30℃±0.2℃,温度过高产生实验吸光度下降迅速甚至无色。

2.1纠正措施:每年校准恒温控制器及水浴锅,使之达到该项实验的要求。

3来自实验试剂方面的干扰

3.1氯酸的配制方法不当问题

其一,氯酸(HClo3)配制要在加热,搅拌情况下缓慢滴加高氯酸(HClo4)形成大颗粒氯酸钾(KClo4)晶体沉淀。若高氯酸(HClo4)加入过快,易形成高氯酸钾(KClo4)半胶体,从而吸附高氯酸钾(KClo4)共沉,影响氯酸(HClo3)的浓度,而高氯酸(HClo4)残留增加引起吸光度。其二配制过程是放热反应,HClo4+KClo3―KClo4+HClo3

加高氯酸HClo4太快,或是外加热过高,超过110℃,都引起氯酸分解,而影响吸光度值下降。

3.1.1纠正措施:氯酸配制要严格按配制规程,不可图省时加快配制速度,高氯酸钾(KClo4在低温下溶解度很小,可放置冰箱4℃过夜,之后过滤制得氯酸(HCLo3)溶液。

3.2配制亚砷酸时使用naCl必须用优级纯度,否则影响结果。

3.2.1纠正措施:注意试剂纯度标签,购入品质好的试剂。

3.3硫酸铈较易潮解,潮解的硫酸铈在称取过程中如按规定的量就达不到规定的浓度要求,引起结果的吸光度值偏低。

3.3.1纠正措施: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

4来自玻璃容器的碘污染问题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6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措施;江苏吴江

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监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轻重的作用[1-4]。近年来,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相继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兽医实验室。2008年以来年吴江市按照江苏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下达要求,共投资350多万元改建了吴江市(县级市)兽医实验室和全市基层动物防疫站(原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采样诊断室,实验室硬件设施、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均有较大提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科学规划,明确设计标准

近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吴江市积极探索发展以区域特色为重点的生态畜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畜禽产品加工业和以优良品种为先导的种源畜牧业,2009年全市出栏生猪20.6万头、家禽206.2羽、湖羊3.5万头,生产鲜蛋6985t,加工蛋品3.5亿枚,出孵苗禽2.4亿羽,畜牧业总收入达到10.924亿元。畜牧业是吴江市农业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传统产业。www.133229.com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原来的兽医实验室因面积小、设施少,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需要进行改建。为此,根据吴江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和各级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利用原有的一幢400m2的小楼来改建兽医实验室。为确保实验室布局的科学合理,请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兽医实验室的专家帮助规划设计,由专业公司进行施工设计,要求实验室配备好准备室、解剖室、血清室、细菌室、病毒室、pcr室、精密仪器室、病料留样室、技术档案室等功能用房,并按照生物安全二级的要求进行装修,病毒室采用负压装置,洁净度10万级,细菌室配备了洁净度万级的无菌室,并在细菌培养操作区域安装百级层流罩,做到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确保各功能室的配置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5]。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并专门建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动物疫病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管理,吴江市畜牧兽医站按照领导部署和省实施方案要求,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坚持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要求、使用高效率,确保建设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2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吴江市积极争取项目配套资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又自筹资金增加投入,促进兽医实验室的提档升级。一是增加基建投入。按照江苏省要求,县级兽医实验室面积不小于200m2,但考虑到建设的长远利益,吴江市尽量提高建设起点,投资71.7万元,用于兽医实验室400m2的土建改造和净化装修工程,保证实验室分区科学、功能配套、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畜牧业和疫病防控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增加设施投入。在配足省规定的县级兽医实验室应配备的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为提升吴江市兽医实验室的档次,还自筹资金15万元,添置了1台pcr仪、1套凝胶成像系统、2台生物安全柜,增强了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扩大了检测项目,并在保护实验人员、保障生物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吴江市的兽医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菌、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寄生虫检测与形态学观察等,开展抗体监测、疫情监测和疫病诊断,为促进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范管理,严格操作规程

为了提高兽医实验室的操作水平,在完善仪器设备配套的同时,抓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操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验室要求,先后制定了《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程序与规范》《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记录归档,并做好制度落实工作,定期组织试验室人员开展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研讨,使每个实验室人员熟悉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报告审核、流程,强化实验室档案管理,完善实验室试剂和耗材管理,促进实验室有序运转。二是完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认真落实实验室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册,定期开展保养维护和校验,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性能。三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生物安全柜的作用,做好实验室人员个人防护知识的学习和防护措施的落实,严格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做到安全运行,不留隐患[6]。

4积极运转,及时发挥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一是配足技术力量。吴江市兽医实验室在已拥有4名硕士的基础上,2009年又引进了1名博士,并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二是配足检测资金。近年来,吴江市财政每年安排实验室检测经费不少于10万元,其中2009年安排了15万元,保障了检测试剂和其他易耗品购买,促进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吴江市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验室监测计划,加强疫情和免疫监测,在做好春防、夏季补免和秋防三大突击行动免疫监测的同时,加大平时的抽样监测力度,搞好奶牛“两病”监测,对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并形成分析报告,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及时改进。2009年,实验室在抗体监测方面共完成禽血样635份,猪血样327份,牛羊血样54份,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镇站,对不合格的场(户)及时排查原因,督促补免,跟踪监测,确保抗体保护率达到80%以上。同时,平时注重采样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采样工作和检验操作的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发挥更大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张险朋,朱燕秋,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7-118.

[2]农业部不断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50.

[3]项玉燕,王世清,胡晓青.浅议加强县(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2001(3):26.

[4]张海燕.基层对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9.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7

1.水利化验室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分为两种,一是与实验任务相关的,如电气设备老化、线路布设不当、易燃易挥发试剂及强氧化剂保存缺陷会引起火灾;氢气、乙炔瓶安置使用不当会导致爆炸;使用电炉、压力锅、蒸馏装置不小心会将面部手部灼伤;使用有毒试剂防护不全造成呼吸危害;强酸强碱会使皮肤受损;化学危险品不按规范贮存造成泄露等安全问题;二是与实验任务不直接相关的,如:突然停电、停水、地震等特殊状态下的安全问题。第1种为常见安全问题,也是化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水利化验室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2.1危险化学品

水利化验室因为工作需要,涉及到爆炸品、氧化剂、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等几类危险试剂,如氢气、氮气、乙炔易燃易爆气体;重铬酸钾、过硫化钾等氧化还原试剂;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试剂;强酸强碱试剂,这些试剂的使用、存储、搬运、处置过程中,均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将不相容化学品混合后,会大量放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如碱金属、金属粉末等);产生有毒气体(如砷、氰化氢、硫化氢等);产生易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此外危险化学品也可能与包装容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彼此不相容(抵触),从而会降低包装的强度甚至使得包装破损,导致内容物泄漏,发生事故。

2.2设备和设施环境

对化验室工作区域及设备设施的有效控制,是保证安全检测的前提。这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隐患是:实验室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功能区划分过于简单,实验用房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交叉;须进行防爆设计的气瓶室;供电线路没有分开强电、弱电和仪器用电,实验时电源电压不稳;仪器设备鉴定不及时,工作不正常;没有配备护眼器、防毒面具、口罩等个体防护装备;没有安装紧急报警系统、烟感器、通风等设施;电气安装违规操作;没有安全标志;内务管理不到位等。这些方面均不容忽视。

2.3化验人员安全意识疏忽

为确保化验室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每个化验室会配备相应的人员,人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安全在思想中占多大比重,处于什么地位,直接关系到化验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意识淡薄往往是事故的根源。人员因素包括:安全意识、人员能力、上岗资格、人员的健康与岗位适应、员工清楚从事工作可能遇到的危险、操作规范等几方面。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名助理研究员在用注射器从瓶子里抽取高度易燃的叔丁基锂时,液体突然燃烧起来,烧着了她的衣服,当时她没有穿实验工作服,因此造成了三度烧伤。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安全意识欠缺造成的事故。

3.化验室安全应对措施

安全无小事,重在防范。化验室处处充满危险,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儿戏,不可有半点轻视之心,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涉及化验室的安全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应该结合工作和周边的情况具体加以实施和操作。就其中的关键几点提出以下措施:

3.1建立风险评价机制,制定危险控制措施

为保障实验工作安全顺利完成,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应识别所有阶段、与任务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危险源,特别是建立化学危险源清单;定期评审现有控制措施,评价新购化学品;辨识与化学品相关的危害,并提出处理方法;评价风险的严重程度或风险度;选择并应用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对可能接触化学品的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进行评价。此外,实验室应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应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工作区域内烟雾及粉尘,减少潜在事故的发生为原则。可采用大量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化学品使用风险,这些控制措施宜合适、并与所使用的化学品及其处理方法相适应。

3.2设备和设施环境满足化验室安全需要

实验室结构和布局应考虑到所涉及化学品操作的结果,实验场所和办公区域分开,干湿区域分开,设立专门的气瓶室或气瓶柜;配备消防、火灾监测和报警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通风能力与实验室运行情况相适应;消防用防烟/排烟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适宜的制热或制冷系统、排风系统;电气安装符合规范;根据活动类型设置消防、化学品安全警示、气瓶、设备标志等安全标志;选用安全设备,清楚使用原则;配备眼面部、手套、鞋等个体防护装备。

3.3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增强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分析人员须具有专业的知识,掌握化学品性质与信息,熟悉本实验室的主要危险源,正确使用化学品、熟悉个人防护、应急处置措施、紧急救治指南等;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并对培训员工进行监督和考核,对培训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对培训过程记录,着重对新人进行上岗培训和考核,检测及辅助工作应经授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良好的实验室习惯,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还会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受益终生。化验室主要应养成以下习惯:不得在实验室内接触、消费个人的食品或饮料;实验室使用的冰箱、冷柜禁止存贮个人食品;在实验区域,长发应扎紧;化学品按规范存储于合适的容器中;应保持实验台面、试剂架以及通风柜的干净与整洁;在完成各阶段操作后应进行整理,将试剂、玻璃器皿放回各自适当的地点,并保持干净整洁;操作时按适当的程序,立即清除溢出物;盛有化学品的容器应具有清晰长久的标识,并反映所盛物质信息;工作区域应时刻保持整洁有序。良好的实验习惯须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形成,这样不但有助于实验成功,同时也减少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5.制定各类安全制度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6(a)-0146-04

influenceofinfectioncontrolinhospitaloperationroomandnursingworkqualitybyevidence-basedmanagement

LUoXianhui

DepartmentofinfectionControl,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SuiningCity,Sichuanprovince,Suining629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pproachtheinfluenceofinfectioncontrolinthehospitaloperationroomandnursingworkqualitybyevidence-basedmanagement.methodsFrommay2012tomay2016,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ofSuiningCity,theclinicaldataof4020operationswereanalyzed,theyweredividedintotwogroupsbydifferenttimequantum,the2000operationsfrommay2012tomay2014wereselectedasmanagementgroup,the2020operationsfromJune2014tomay2016wereselectedasevidence-basedmanagementgroup.thesamplingresultsqualifiedrate,nursingworkqualityscore,riskeventrateoftwogroupsweredetected,thesatisfactionoftwogroupspatientsweredetected.Resultsthesamplingresultsqualifiedrateofoperationroomair,bodysurface,medicalandnursingstaffshands,ultravioletradiator,asepticmaterialsofevidence-basedmanagement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routinemanagement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operationenvironmentalmanagement,nursingstafftraining,nursingsafety,disinfectionandisolation,nursingqualitycontrol,humanisticcareandnursingdocumentsmanagementscoreofevidence-basedmanagement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routinemanagement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operationsequencingerrors,surgicalinstrumentsnocomplete,histopathologicalspecimenspollution,disinfectionqualityratenoqualifiedinoperationroomofevidence-basedmanagementgroupwerelowerthanthoseofroutinemanagement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satisfactionrateofoperationpatientsinevidence-basedmanagementgroupwashigherthanthatofroutinemanagement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infectioncontrolinthehospitaloperationroombyevidence-basedmanagementcanimprovesamplingresultsqualifiedlevelandnursingworkquality,decreaseriskeventrate,increasesatisfactionofpatients.

[Keywords]evidence-basedmanagement;Hospital;operationroom;infectioncontrol;influence

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指机体创伤或者某些部位受到致病因子侵袭,形成应激性反应的过程[1-2]。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是手术过程中因相关术中操作、消毒措施不规范引起的[3-4]。手术室作为各类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科室,其也是感染的易发地,手术相关器械、各类敷料、医护人员的手和手术室内的空气、消毒液等都可能成为造成感染的媒介。手术室相关的消毒工作和感染控制有着的密切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甚至和患者生命安全有着密切关系[5-6]。循证管理措施来源于循证医学,其主要参照循证医学内容,提出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问题,建立循证支持,实施循证管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7-8]。本研究通过对遂宁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拟探讨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的4020台手术情况进行观察。2012年5月~2014年5月进行的2000台手术作为常规管理组:男1200例,女800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0例,胸部手术20例,头部手术700例,四肢手术300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0例,大学及以上90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进行的2020台手术作为循证管理组:男1221例,女799例,年龄21~74岁,平均(49.8±16.7)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81例,胸部手术19例,头部手术698例,四肢手术302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及以下1103例,大学及以上917例。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常规管理组

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区管理,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结合临床手术实践护理操作。

1.2.2循证管理组

1.2.2.1建立循证管理组由护理部主任担任循证管理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包括骨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外科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各1名和手术室护士长共同作为督导员,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根据责任护士不同职责,分管手术室各个片区。

1.2.2.2提出循证问题根据手术室感染情况,提出具体的问题,主要包括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感染控制工作要求、手术室相关消毒操作不规范、消毒操作制度贯彻不彻底、手术室污染区清洗不彻底、相关护理人员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

1.2.2.3建立相关循证支持首先是查询相关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的资料,手术室感染发生的原因、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性手段、护理质量系统评价、先进的感染控制方法等。综合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手术室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选择最合理、最有效的证据,建立一系列的相关循证管理措施。

1.2.2.4循证管理措施的实施①培训:针对腹部手术、胸部手术、头部手术、四肢手术临床特点,给予手术室感染控制针对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手术室感染意识,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理念。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每一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对于已经发生的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②进行规范性的消毒操作制度:根据手术室相关的器械,采用正规化的消毒措施,按照规定按照消毒操作制度执行,不能漏项。③建立适当的手术器械污染物清除评价标准:每一次对手术室相关器械进行清洗,去除污染物,由小组长进行器械污染物清除的检查和监督,定期对手术室相关器械去污情况进行抽查,尽可能地完善去污监管制度。④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防护措施,注意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清理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感染流程的培训和患者防护措施的指导,严格的要求医护人员保证手卫生,各项手术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⑤做好感染控制措施的评估和改进:在实施循证管理措施后,手术感染控制质量进行追踪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要及时的进行整改,保证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持续性的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0],主要观察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1.3.2?^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考核评估的方法,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进行评价,每项指标分数范围是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工作质量越高[11-12]。

1.3.3观察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情况。

1.3.4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医护配合、护护配合、器械准备、操作技能、隐私保护、术后方式、术后宣教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每项评分范围是0~100分,通过加权处理,总分设定为100分,分数高于80分说明手术患者满意,反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Y果

2.1两组手术室采样结果合格率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无菌物品采样结果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及人文关怀及护理文件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排序错误、手术器械不齐全、组织病理学标本污染、手术室消毒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

循证管理组手术患者满意度(2000例,99%)高于常规管理组(1600例,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1,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模式可以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循证管理在临床医护人员中广泛的应用,其服务的中心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3-14]。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学中的重点问题[15-16]。有资料显示[17-18],手术室感染发生比例占医院感染总发生率的30%。有效的手术室感染控制对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建立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措施的过程中,结合循证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以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将临床经验和感染控制理论紧密的结合,建立循证依据,创新循证管理措施,实现循证管理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9-20]。手术室感染控制作为院感的主要内容,加强手术室感染流程控制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对感染控制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相关措施更加简便易行、有顺序[21-22]。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9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天网工程”,为整个城市布下一张威慑和打击犯罪的“天网”。作为重要惠民工程的“天网工程”在近些年才开始建设。目前,关于“天网工程”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和设计上,而对“天网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少。本文从施工工序过程控制角度研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为“天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天网工程”建设总体分为外场建设和内场建设,外场建设为在室外建设安装的总称,包括基坑开挖、基坑浇筑、立杆、背包箱安装、管线敷设、设备安装;内场建设为室内建设安装的总称,主要是对机房的建设装修以及机房内设备安装使其和外场的前端点位完美配合产生效用。“天网工程”和一般建筑项目不同,具有施工面积广、点位多、点位分散以及作业人员分散等特点。本文以工程总承包方对施工供方管理的角度讨论“天网工程”外场施工质量管控的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一、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可分为两次进行:

(一)开工前的技术交底。项目部所有人员都要统一学习技术标准,并且清楚技术交底文件。总承包方项目经理组织施工供方所有作业人员以开工前培训的形式,由质量经理向所有施工供方现场作业人员以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此次交底的目的是培养全员的质量意识,以及施工供方的质量自控意识,同时对交底文件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答疑,及有可能的修改和完善,使施工供方作业人员了解整个施工程序。结束后下发交底文件供作业人员自行学习。

(二)正式开工时期在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在交底过程中,质量经理要着重强调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在现场指导施工供方作业人员按技术交底文件和技术标准完成每一道工序。

二、随工随验的管控措施

一般情况下,“天网工程”中,监理采用旁站和巡检结合的工作方式,这就为随工随验的模式提供了基础。随工随验可理解为每完成一道工序,监理现场完成该工序的过程验收,并且完成所有点位合格工序的过程验收资料的签署。平安合肥“天网工程”的实践证明,随工随验为有效的质量管控措施。

三、过程验收资料的完整及时

为了配合随工随验的管控措施的顺利实施,施工供方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完整的提供施工点位的过程验收资料。一般在点位开工前,过程验收资料就已经做好,并且要带到施工现场。以平安合肥“天网工程”为例,过程验收表为四张,分别为:隐蔽工程验收表、隐蔽管线验收表、分项工程验收表、点位调试验收表。

隐蔽工程验收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工序:基坑开挖的长、宽、高尺寸、浇筑基坑混凝土用量、地基笼顶部与地面的距离、地基笼顶部与地面平齐、手井尺寸及工艺、道板砖及路面的恢复;

隐蔽工程管线验收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工序:pe管长度(手井到基础)、pe管长度(手井到取电点)、pVC管长度(室内布线)、JDG管长度(过路)、JDG管长度(室外布线)、JtR长度(引线)、室外电源线长度、室内电源线长度(管线的具体型号由技术标准确定);

分项工程验收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杆件的安装质量、箱体的安装质量、箱内设备的安装质量、设备箱体的安全问题、监控摄像机的安装质量、线缆的安装质量(穿管、飞线、地埋);

点位调试验收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枪型监控摄像机的功能、球型监控摄像机的功能、网络传输(平台ping摄像机ip地址不丢包、实时图像流畅,不卡顿)、视频图像、云台控制、点位命名。

四、施工过程中要形成两个机制

为了实现随工随验的管控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形成两个机制,分别为:

(一)施工供方有新作业人员出现时的及时上报机制。作业过程中,施工供方作业组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作业人员增加或者更换,此时便出现了未曾接受技术交底的新人,施工供方作业组必须立即上报此情况至项目部,由质量经理对新人启动正式开工时期在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活动。以此保证所有的作业人员都切实的接受交底,并且清楚所有工序,以及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和在现场中接受施工指导。

(二)发现质量问题不整改合格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机制。由于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不等,在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满足技术交底文件以及技术标准的质量问题。在质量经理的日常巡检中,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供方按技术标准整改,整改合格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五、质量问题闭环解决的措施

为了配合发现质量问题不整改合格不进行下一道工序机制更好的运行,质量问题必须及时得到闭环解决。以平安合肥“天网工程”为例说明为了实现质量问题闭环解决,总承包方项目部质量管控人员采取的措施。

在日常质量巡检过程中,若发现质量问题,首先口头通知施工供方现场管理人员立即派人整改,如果施工供方人员按要求立即整改,并且整改结果为合格,则此质量问题实现了闭环。若施工供方人员以各种理由不配合质量管控人员的口头要求,则质量管控人员应当开具质量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供方限时按要求整改,质量整改单需施工供方管理人员签字确认。总包方质量管理人员在整改单上的要求限期整改完成的日期去现场检查整改情况,若按要求整改合格,则实现了质量问题的闭环解决。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控措施篇10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有效运行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及现状

以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为依据建立完善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前实验室获得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等资质的必备条件,更重要的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根据iSo/ieC17025:2005的15个管理要素和10个技术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记录表格等一系列质量体系文件,是一个规范严谨的体系。它涉及到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尤其在职责和权限上实施了动态上的全覆盖。在体系中每个人均被强调拥有质量意识,各个程序的要求使得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都可以按照设立的基本框架去解决,缩短了处理时间。

二、管理手段的创新思路

要想改进一个事物,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创新首先体现在管理手段上。目前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以制度化、程序化为主,而这些相对冰冷的文件要求对于感性的人类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和死板。既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有健全的管理程序作为基础,那么在管理方式上面的突破就成为让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重中之重。社会倡导以人为本,体系也应该这样。首先,推选出榜样。让工作中出色和进取的人作为大家的榜样,适当在内部系统中进行宣传,给大家指引方向;其次,领导作用不能忽略,领导要重视体系,要坚决做好体系运行的带头作用,从中体会到体系中的不足,不断改进,从而推进体系的运行;最后,让员工参与决策。员工作为被管理人员,应该鼓励他们站在管理位置上去思考体系的优良之处,并提出与自身工作息息相关的改进意见。

三、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再完美,如果不能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都将是一句“空话”,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分析如何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手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文件,是检测机构开展一切检测活动的理论依据,也是所有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细化,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的操作性文件。体系文件实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活动的正常开展与发展。由于对体系文件作用的不理解,实验室运行往往存在“两张皮”的严重现象: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运行脱离相关体系文件的规定,在外部审核之前,疲于补资料,应付审核。这不仅对实验室管理无益处,而且在实验室人员中会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只是应对审核的误解,造成了体系文件“模板化”和“形式化”,不利于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的有效实施,更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

(一)组建质量监督小组

有关领导可以根据各部门职工的意愿以及平时表现,从实验室各部门中选拔一个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并由各部门的质量监督员共同组成一个质量监督小组。在选拔过程中,应采用自愿原则,以便于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质量监督小组应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控制点,在监督过程中推进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制定实施培训计划

实验室的相关领导可以根据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对各个部门的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内容培训、体系文件的专题培训、针对各岗位人员具体工作培训、质量意识提升等内容。在质量意识提升的培训中还应对质量监督小组的活动目的以及意义详细说明,使员工能够积极地配合质量监督小组的日常工作,认识到自身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和其他活动的相互关系,加深员工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小组活动宗旨的理解。

(三)质量监督活动开展

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明确每个部门的质量监督重点。根据实际情况每月组织各成员对各相关部门进行质量监督,监督覆盖实验室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识别出的不符合项进行评价:对于偶然发生或个别事件,立即采取纠正;对于一再发生的不符合项,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制定纠正措施,确定采取措施的预期目标和完成节点,组织该部门人员进行整改。质量监督小组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和监控,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质量负责人将每次监督的情况形成报告,在实验室内部公布,可使所有人员认识到本部门及其他部门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改进提高。

(四)制定质量考核计划

实验室应根据领域及项目,制定年度质量考核计划,考核方式可采取盲样比对、人员比对、加标回收、留样复测、仪器比对、能力验证计划、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等等,目的是实验室员工在质量考核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实验室过程的标准化,更加理解实验室质量体系所管控的目的是检测出准确、可靠、值得信赖的数据。

(五)质量活动激励

开展实验技能评比活动,评选出各个岗位中的佼佼者。另外在一轮质量监督完成后,组织质量监督小组综合各部门出现的不符合项的严重性,数量以及纠正措施实施的及时性和效果,评选出优秀质量团队和个人,并予以公示和一定的奖金奖励。质量负责人可以在实验室年终个人绩效考评中对优秀质量个人给予适当加分,以肯定他们在过去一年中为质量工作所做的贡献,激发全体人员的质量热情。

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对质量管理工作实施改进,不断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全面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数据和结果质量。实验室以管理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为管理体系自我评价和完善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并通过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一)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身应建立的评价机制,以验证实验室活动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必要手段。通过内部审核,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审核范围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常规的审核频次按照年度计划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特殊情况时可增加审核频次。

(二)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为了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以达到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所进行的活动,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管理评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评审,在不超过12个月的周期内应进行一次定期评审。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含以下内容: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外部审核结果;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变化;客户反馈、投诉;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实验室在确认了不符合项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项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潜在不符合是指不符合是潜在的,实际未发生的不符合,通过数据分析或顾客抱怨等确定可能造成的不符合,并对此采取预防措施,对潜在不符合进行消除,避免不符合的出现,而纠正措施则是在不符合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针对不符合的根本原因,避免不符合的再次发生而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