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的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6:23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1

首先,依法监管。建立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立法是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营的基本保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制定比较完善的关于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文件,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社保基金运行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制,防止因社保基金管理和运营机构任意行事而使社保基金遭受不当损失。为此,各国对社保基金运营与监管的法律规定都非常详尽、规范,从而保证在机构设置、基金征收与使用、基金运营与监管、社会监督等方面都处在严密的控制和监督之下。同时,通过对侵占、挪用养老金等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从制度上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例如:美国于1935年制定《社会保障法》、1974年制定《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英国1986年制定《金融服务法》、1995年制定《养老保险法》,新加坡于1995年制定《中央公积金法》、2001年通过《养老金法案》。这些法律都具有较高的效力层级,这就使社保基金运营的安全保障有了充分的法律根据,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防止行政首长、监管机构对基金运营的非制度化的任意干涉。

其次,独立高效的监管。所谓的独立监管,就是指监管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社保基金的监管权,不受其他机关、单位、社团和个人的干预,对所负责的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活动及责任保持独立地位,监管机构与监管对象及其他机构之间的职权边界明确,互不干涉、越位,又密切合作。目前,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管理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一国之内的监管部门则趋于统一。大多数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都设有一个主管社会保险的部门,综合管理社会保险工作,如日本的厚生省、瑞典的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等。当然,在社保基金的运营方面,为了适应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可能会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既体现社会保障体制的社会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又兼顾个别保障项目的特殊性要求。在监管组织体系上,确保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例如:美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具有多层次性,老年、遗属、残疾和医疗保险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劳工赔偿则由各州自行管理,失业保险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办,铁路工人保险由联邦铁路工人保险局负责;联邦政府雇员保险则由联邦文官委员会管理。通常,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法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突出特点是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相分离,各尽其职。其社会保障日常管理由政府组织承担,政府对社会保障保持强有力的干预和控制,但是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和管理由社会保障和家庭津贴征收联盟负责,该联盟是具有公共职能的私营机构。社会保障费缴到征收联盟后,在国家社会保障管理局的严格控制下拨给各基金会使用。

第三,市场化运营与监管。上个世纪末,在经济自由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逐渐放松对经济社会的管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保领域,欧美国家遵循自由化以及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思路,逐步放松对社保基金的政府管制,实施以结构改革为重要特征的改革措施,通过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实施部分基金制模式,引入个人账户机制,部分项目实施社会保险的私有化改革,呈现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向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在投资监管方面,强调以市场化的机制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增加基金投资工具和方式,拓宽投资渠道,社保基金除可投放于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对风险较高、但收益也较高的投资品种,逐步改变了社保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的格局,社会保险基金参与金融市场投资的比重稳步提高。例如:在美国,负责社保基金监管的机构包括:劳工部、国内税务局、社会保障局、养老金收益保险公司、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等,其运营投资采取完全自由的零售市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资产管理机构,由资产管理机构管理个人账户。日本厚生省将其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中大部分资产委托给民间的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在瑞典,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投资高度市场化,国家或职工委托的机构先将职工个人账户资金集中,政府选择一些资产管理机构,然后职工个人选择其意愿的管理机构,再将资金委托给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此外,拉美、东欧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市场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具有一定市场竞争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例如:智利的养老基金由私人机构(如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此类私人机构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营业,其目标是专注于高效率地为受益人提供法定养老金的投资服务,各基金管理公司在养老保险市场实现充分竞争。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2

【关键词】社保基金运营安全对策

社保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制度确定的用于支付劳动者在患病、年老、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情况下所享受的各项保险待遇的基金。该项基金数额巨大、专业性强、涉及人员多,社会影响面广,必须管好用好。为了弥补社保基金运营中的缺陷,各地需要进一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效益,保证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

1.高素质财会队伍

在当前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中,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执行制度不严格,会导致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影响社保经办机构在广大参保职工心目中的形象。财会人员配备不合理、财务电算化水平低,会导致国家财政资金的大量流失,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财会队伍中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比例较低,甚至还有一些无证上岗人员,会使得当前的财会队伍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财务工作需要。

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搞好财会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需要一支具有高度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财会队伍,财会人员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认识到社保基金对于广大群众的重要意义,确保求真务实,杜绝弄虚作假,使得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得以实现。有关部门需要定期举办思想道德类型的讲座或者研讨会,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得财会人员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下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高尚的财会职业道德。有关部门还需要进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使财会人员意识到弄虚作假行为的巨大代价,使他们自觉以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纪守法,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和奉献精神,为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建设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更需要讲究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在对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分清财会人员的层次,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工作,保证各个能力层次的人员都学有所得,保障培训质量。对于初级会计人员,培训需要以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法规制度等基础性教育和实践能力为主,注重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中、高层财会人员,培训需要以创新能力、指导能力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与带动能力,带领财会队伍整体向前发展。

2.引进技术与人才

在当前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中,财会人员配备不齐、会计电算化利用率不高是普遍现象。有些基层经办机构,并没有明确的专职工作岗位,工作人员往往一人兼几个岗位,导致会计和出纳不分,很难划清职责范围,为财会工作的监督管理带来了困难。在目前普遍甩帐的情况下,我国财会队伍中财会人才的缺乏问题日渐凸显,其中既懂财务又懂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缺乏。财会人员之中,懂会计的常常不会电算化,会微机的又掌握不通财会知识,这就经常造成财会工作的脱节,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不能很好地评估、防范财务风险。

社保基金的正常运营不光需要高素质的财会人才,还需要现代化的工作手段。目前财会工作电算化的利用化程度不高,限制了财会工作的工作效率,制约了财会工作的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且可以保证工作效率。社保基金的运营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作手段,搞好会计电算化的二次开发,提高会计电算化使用效率,把财会人员最大限度地从繁琐的汇总、记账、结账、对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财会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作用。

3.加大基金管理力度

3.1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

社保资金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所筹集的各类型的保险资金,有关部门都要严格的将其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挤占和挪用。除此之外,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需要负责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可以保证社保基金安全运营,减少被非法侵吞与挪用的风险,切实保障广大社会群众的利益。

3.2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关于社保基金的运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确保此项基金的安全运营。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此类法规的宣传与学习,使得财会人员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会制度和财会法规政策,使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任意增加支出项目和改变支付标准。财会人员需要认识到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后果,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严格执行监督权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确保基金安全。除此之外,各部门需要积极与财政部门配合。对于应缴财政专户的基金要及时交存财政部门,不得违反规定坐收坐支。准确做好支出计划,特别是在支付标准变动的情况下,要提前做好预算,保证社保基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参保人员手中。对存入财政专户的基金,要与财政部门协商好计息办法,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3.3加强预算管理,搞好财务分析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社保基金的预算管理,搞好财务调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严格控制节余基金的负增长,保征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社保基金的发放才能够做到透明务实,认真细致的财务分析可以减少重大基金运营事故的发生,对于社保基金的正常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加强基金监督管理

建立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机制,在药费审核、基金收缴、药费报销等各个环节加以监督,并且要定期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检查。对基金的监督检查,除了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外,还要抓好内部稽核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稽核监督工作,配备专门的监督检查人员,搞好机构与制度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稽核检查办法,即要考虑全局性又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根本利益;将传统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防患与未然,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要积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将社保基金收支情况定期向广大参保人员公布,让广大参保人员心中有数。

结语:

社保基金对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意义,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社保基金的运营与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财会队伍,需要负责任的监管部门,需要完善的监管体制,需要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也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社保基金的正常运营定能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3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纳入县级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分账核算,按国家规定计息,实现保值增值、定期结息。新农合基金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已实现市级统筹,所有县级征收基金汇集到市级财政专户,基金支出由市级直接与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基金收支不再通过县级财政账户进行运转。

2、社保基金安全运行风险点

(1)、基金预算编制脱离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导致县政府和县财政社会保障政策决策误判、政策偏离中省市社会保障政策既定方向、基金透支、人民群众社会保障待遇不可持续、财政部门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可能性。

(2)、社保基金决算编制工作,经办机构误报或核实不严,造成全县基金决算数据不实,影响县政府和财政部门社保政策真实引用和决策的风险。

(3)、社会保险基金日常管理不严造成基金任务执行率低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待遇发放。

3、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风险的化解处置情况

(1)、严格预算编制。按照《预算法》《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强化收支预算执行,严格编制基金预决算。建立健全了“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各负其责”的社保基金预算编报工作机制,规范了社保基金预算编制流程。

(2)、加强基金监管。严格专户管理,按照规定设置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分险种建账,独立运行,并认真做好基金核算工作。强化内控监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明确了社保基金受理、审核、审批等业务职责,加大基金管理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

(3)、规范基金使用。严格审核拨付相关资金,基金支出实行经办机构申请用款制度,由社保经办机构申报,财政部门根据经办机构的申请,认真审核待遇申请相关资料,按照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安排支出,确保社保待遇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内控制度还不够健全。目前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社保基金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基金内控管理工作主要局限在业务层面,忽视了对决策管理者的监督;对内部控制工作中效率原则考虑不周,部分业务审核过程略显繁冗,不仅煞费人力,降低工作效率,更是影响了政府形象。

2、监管主体缺乏独立性。社保基金的监管主体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相应的监管方式包括人大监督、行政监督、财政监督、社会监督等。但是监管主体缺乏独立性,角色模糊,且各种监管方式的落实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3、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保险法》中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情况。但是实际上所披露的社保信息仍然有限,披露内容不够细化、披露频次较少,使得社保基金缴纳者不能及时并充分的掌握社保基金的运作情况,对基金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同时,由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媒体及大众也难以对社保基金运作的全过程进行合力监督,社会监督缺少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对相关部门基金预算编制的指导。督促县级人社、医保部门严格依照财政部编制要求和财务管理规定编制预算,重点审核预算编制的保障人数、待遇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确保全县基金预算个人待遇和政府补助水平相适宜。基金收支符合基金财务管理规定、基金收支编制符合统筹区域基金运行实际。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4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是由我国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其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拨款;财政拨入公益金;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或股权资产;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等。社保基金投资是指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1999年1月,国务院第259号令,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根据条例办法,西安市自2000年5月开始地税征缴社会保险费,开始建立西安市社保基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安市社保基金的总量持续攀升,2000年入库各项基金和社保费仅10.05亿元,截止2011年11月,西安市地税系统组织入库各项基金和社保费(不含教育费附加收入)101.25亿元,首度突破百亿大关,11年来社保费和基金收入增长10倍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和保障当前和长远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就不能顺利实施,就可能会出现“失保”或者保障不足的情况,破坏社会安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一、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现状

经过数年的运作,西安市社保基金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西安市社保基金期末余额达到103.4亿元,净增加5.6亿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与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各占三分之一,其余增加部分为投资收益与财政拨入公益金。在投资运作方面,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债、银行存款、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有价证券等等,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单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投资于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或单只证券投资基金,不得超过该企业所发行证券或该基金份额的5%;按成本计算,不得超过其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总值的10%。委托单个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的资产,不得超过年度社保基金委托资产总值的20%。

因此,西安市社保基金的投资流向主要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主,2002年,西安市社保基金60%投向银行存款,20%为国债,2008年投资比例有所改变,银行存款与国债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委托投资比例上升,其中银行存款占40%,国债18%,而委托投资达30%以上,与银行存款比例相当。与其他省市一样,西安市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收益率还较为低下,投资效果不好。尽管西安市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3.02%左右,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和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就特别低,甚至有些年份为负值。

二、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作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来源渠道窄、规模小

基金的来源由以往的部分国企的雇主和职工、政府少量的补助、少量的基金投资和利息收入、滞纳金和罚款收入发展为现在的城镇居民、城镇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从业人员等等都纳入了社会保障基金的范畴,尽管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加了,但与此同时,社保的覆盖面也大幅扩大。除此之外,西安市还将一些社会捐赠和福利收入注入到社保基金中来,但西安市社保基金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不多。因此,要扩充西安市社保基金的规模,需开拓展社保基金的其他来源渠道。

2、投资的收益率太低,投资渠道的限定性,很难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现阶段西安市社保基金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而没有由投资专家操作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使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虽然近年来银行利率有一些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总体的投资回报率偏低,没有办法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购买国债也同样不能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

3、证券市场不成熟,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体制不健全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保障基金与证券市场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减持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为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资金,解决社会保障基金转型期的资金窘迫;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各种证券、债务组合或金融创新帮助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大量滚存资金可以托起证券市场,成为活跃和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小,股票市场管理也不够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专门投资运营机构,这样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4、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制度缺失

目前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基金监督部门和具体的监督体系,没有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于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系统的跟踪监督的制度。社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运营具体细则、监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使社保基金的所有者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成功运营的启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改变投资方式简单、投资效益不高的局面,纷纷通过放松管制和加强政府协助等方法,积极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推进社保基金私有化和运营的证券化进程。

1、拓宽投资渠道

在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很有特色。美国的做法是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将社会保险基金聚集在一起,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由投资专家操作共同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使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加拿大为保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成立专门投资机构,配备或聘请投资专家来专门从事基金投资。为降低风险,基金的50%委托政府投资或购买政府债券,另外50%分别投资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并把银行存款视为没有办法的办法。英国于1980年专门成立国民投资与贷款办事处,接受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一部分按国家规定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贷,特别是借给政府作短期用款。

2、社保基金运作私有化

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改革是有关国家在面临人口严重老化、传统的现收现付式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日益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对本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种战略性的调整。它实际上是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由政府部门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

私有化的主要内容是推行个人账户制,并给予个人以一定的投资选择权以提高养老基金的服务水平。最早实施私有化改革的是智利,主要措施是,加入私人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个人可从21家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中任选一家开立自己的个人帐户,养老基金之间是竞争关系,类似于美国的共同基金。这些基金按法规要求对股票和债券进行组合投资。投保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的帐户挪向另外一家公司。由雇主每月按其工资的10%代其向个人帐户缴纳保险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职工个人帐户养老储蓄的投资,职工退休后可将本金和投资收益一次性,或者按月从个人帐户提取。

3、社保基金运营的证券化

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社保基金涉足证券市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也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力量。

4、社保基金运营主体多元化

在一些人口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如日本,日本的养老金分为两种即为退休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前者由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养老保险的形式承办,后者则由信托银行通过养老金信托等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在运营养老金资产的过程中,严格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四、优化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建议

1、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管理法律法规,要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道德风险,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严禁乱用、挪用、挤占基金,将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社保基金真正走上规范运作和良性运转的状况。

2、健全社保基金运营资本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社保基金的投资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公开的成熟的资本市场。也就是说在选择资产投资管理人的过程要公开、公平、合理、阳光,通过对外招标等方式使投资管理公司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以保障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另外在与投资管理公司的合同条款中一定要规定“退出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即投资公司要接受有效的监督,如果发现投资公司在规定时期内没有达到合同中约定的收益目标,则可以将社保基金从该投资公司中退出,重新选择效益好的投资公司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不能没有约束。同时要根据投资公司的实际情况如投资运营能力、风险规避能力不同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以提高社保基金运营效率,这样基金投资公司才能有更高的投资积极性,使其投资运营效果更佳。

3、拓宽投资渠道,调整投资结构

投资领域除了低风险和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和国债外,可适当的较少的比例投资股市,社保基金投资股票时必须坚持“分散风险、多种投资组合”的原则。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大实业投资的比例。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时不但要考虑保值增值,而且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因此扩大社保基金在实业投资的比例,尤其能源、电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实业投资,这些投资不仅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国经济的飞速增长,造福整个社会。

4、要有社保基金运营过程透明的信息披露,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

及时对基金投资进行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基金管理透明度,督促投资公司提高投资的效率;同时充分的披露信息使投资公司置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监督机构的多重监督之下,有效防止投资公司为了谋求投资运营效果而进行的各种违法、违规操作,损害他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5

【关键词】社会安全网建设基金管理体制司法机制

社会安全网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社会安全网,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社会成员年老、失业、生活困难、遭遇灾害、疾病、伤残等情况下,由政府主导依法对其给予物质援助,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保障体系。它是一种安全保护措施,保障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安全存在,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社会安全网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同时提出发展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它们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安全网络体系。

社会安全网的建立与完善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治国安邦、社会稳定的根本。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以往相比,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强调“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要求与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都是百姓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问题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网是关乎全社会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程。完善的社会安全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器”,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扩大内需的“稳定器”。

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现状。“十一五”时期是辽宁省社会安全网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辽宁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以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安全网体系,全面推进社会安全网的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部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辽宁社保基金运行稳定,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等五项基金累计收入达2872.4亿元,年均增长近30%。“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积极落实调整企业养老金政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初步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得到不断创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构建。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和基金监督检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得到有力支持。阶段性扶贫工作任务取得圆满成果。

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辽宁已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逐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社会保险热点难点问题,为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辽宁省的社会安全网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辽宁社会安全网的资金严重短缺。在全国范围内,辽宁省是实行计划经济较早的省份,大中型国有企业比较多,企业离退休人员多,国有企业下岗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安全网建设工作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都存在较大缺口,主要原因包括历史欠账、逆向选择和欠缴等,这些问题已成为辽宁省社会安全网改革的瓶颈。

其次,社会安全网的保障水平过低,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辽宁省绝大部分市没有实现真正的“五险合一”,其中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由不同的社会保障经办机构负责,导致“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局面的出现,难以真正实现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由于管理机构分散,机构重叠,管理成本大幅上升。同时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缺漏,导致保障水平过低,大部分集体企业职工、其它非国有企业职工与农村劳动者得不到应有保障,总体保障水平低下。

第三,社会安全网监察力度不够。当前社会保障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立法滞后的问题,没有与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的地方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特别在监察力度上没有细化、手段不多、力度不大。而辽宁省在此方面的工作乏善可陈,致使社会安全网无法建立和完善。加强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监察力度,完善监察手段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辽宁社会安全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实施标准不统一、覆盖面积窄、覆盖率低等一系列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完善辽宁省社会安全网的对策

目前辽宁社会安全网改革的大气候已经形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将社会安全网体系的建立推到了迫在眉睫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工人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但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处于下岗、失业的困境。政府应努力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再就业,积极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要从根本上摆脱社会安全网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国家需要在财政上对辽宁地区实施补偿性的政策支持,将一部分国有资产纳入到社会安全网建设基金中,准许社保基金在资本市场上运作。同时,还可考虑发行社会保障债券等。具体到落实上,当地政府应加快制定具体方案并付诸实践。可利用多样手段,包括:彻底改变过去由企业和国家财政注资的单一投入、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并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实行个人账户资金的市场运营,确保结余基金的保值增值。此外,还应不断拓宽投资渠道,扩大社会安全网保障的范围,充分发挥社会安全网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功能。

完善社会安全网管理体制,保障社会群体合法利益。当前的社会安全网管理系统处于多家分管、标准各异、条块分割的局面,应该积极构建分工管理与集中协作相结合的统一管理体制。由政府建立统一独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使其具有一定权威性,同时将分散在各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统一调配。建立业务经办层,按照政事分开和执行与监督分设的原则,依法设立不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业务经办单位,受政府和社会监督,负责基金的收缴、管理和支付的运营。加紧建立社会保障投资部、社会保障基金会等机构,研究解决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的手段和途径。建立行政监督机构,保障投保人对社会安全网建设的全面监督。

充分发挥司法机制对社会安全网的保障作用。健全的司法机制为社会安全网的健康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同其他制度一样,社会安全网同样需要健全的司法机制。人民法庭对社会安全网系统内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及时审理、惩处;对拒不缴纳国家法定的社会保险金,拒不履行支付保险金义务,不正当使用保险基金,贪污、挪用、侵占保险基金的行为人,应当依法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充分运用司法机制,保证社会安全网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其权威性和震慑性。(作者单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注释

①张琪:《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1月。

②刘锦城:“社会保障权利的内容结构与性质分析”,《行政与法》,2007年第1期,第117页。

③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④SocialSecurityandDemographictransition,Berlin: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6年3月。

⑤刘建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12期。

⑥荣燕论:“社会保障对社会稳定的促进效应”,《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第9期。

⑦洪艳:“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改革试点中资金短缺问题的分析”,《商业研究》,2008年7月总第375期。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6

关键词:内部控制理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特点应用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我们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这是由于社会保险基金不仅关系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自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发以来,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保障企业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基金的保值增值?企业内部的管理运作是社保基金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内部控制理论主要是指通过对风险管理程度进行提高与加强,进而实现社会保险组织的根本目标,将内部控制理论应用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内涵

1.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主要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按照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开展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待遇支付、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的行为和过程。最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社保覆盖的范围也处于扩大的过程中,参保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社会保险基金的规模出现了增长,如下图所示,为我们国家某区从2004年至2008年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图,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是处于逐年增长的状态,其中,2008年五项社保的总收支规模已经超过了一百亿。

1.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特点

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采用的是分级管理模式,社保的基金全部纳进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专户中,依据我们国家的具体要求,对这些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按照险种的不同,分别对其进行建账核算,实行专款专用的方法,严禁相互挤占以及相互调剂,无论是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可以擅自挪用基金。

1.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模式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包括信托基金管理模式,如政府或者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险种;基金会管理模式,通过基金会形式组织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如地方住房公积金,其管理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托法进行资金运营。商业性基金管理模式,由政府规划并授权的基金公司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模式。

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问题

2.1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

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基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欠缺等现象。虽然近几年关于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但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方面,有一部分从事社会保险的人员,其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当他们面对金钱利益时,无法进行自我约束,很容易放纵自己去实施对社保基金有害的行为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参保人员以及定点医院所具有的诚信意识也较为淡薄,例如在报销医疗费用的过程中,他们会使用假的票据来报销,这样很容易危害到社保基金的安全。

2.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最近几年社会保险基金的政策以及业务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使得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经常出现滞后现象,进而导致有些环节发生了制度真空的状况,此时,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变得无依无据,严重影响到了社保基金管理的成效。与此同时,由于在支付以及征缴等业务环节中,相关操作的流程不太规范,没有严谨的业务审核制度和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如果流程出现调整,或者新增了一些工作内容,就有可能导致岗位之间发生脱节,进而使得基金的支付环节发生疏漏。

2.3信息系统的控制出现漏洞

有些地区的原信息系统数据库出现了操作权限的漏洞:通常情况下,网络计算机操作人员能够进入到系统中,并对数据进行无记录式的删改,由于对缺乏一定条件或者无复核程序的支付没有任何制约,因此,操作人员能够随意地修改参保人员的账号以及名称等私人信息,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这就使得社会保险资金的流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2.4监督检查评估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工作人员所需要的配备设施没有进行较为有效的落实,社保单位的内部缺少相关的专职人员,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属于财务部门的人员,他们无法将自身的精力以及时间都投入到监督工作中,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与此同时,对内审进行监督的力度也需要适当的提高。

3内部控制理论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各级的社保经办机构开始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建章立制,试图组建一个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监控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内部控制体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撑,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探讨研究社保基金中内部控制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其做法如下:

3.1加强社保人员的专业教育、强化他们的基金安全意识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专题业务的培训,使得广大的社保工作人员都树立起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利用正、反面双重教育,提高工作人员所具有的法制观念,强化他们的社保基金安全意识,进而有利于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

3.2加强基金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

对风险点进行广泛、科学地查找,安排各个险种的经办人员,让他们科学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对风险点进行逐一地查找,社保基金的管理部门依照相关的流程以及项目对风险进行逐一的排查,掌握好风险的项目以及风险的等级,并给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3.3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控制

搜集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对于支付、征缴、财务等模块所具有的业务需求,进而对系统进行不断地升级,填补系统的漏洞,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现如今,我们国家部分市区的社会保险已经达到全市联网的状态,其数据库由市中心进行统一的维护与管理,进而防止系统的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自行修改等行为,提高了社保基金管理所具有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为了加强信息权限管理工作,09年,国家颁发了《北京市四险信息系统权限管理办法》,用其来规范用户权限的相关行为,并把用户权限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管理权限、公用查询权限以及操作权限。

3.4开展检查评估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督水平

在检查评估方面,主要进展如下所示:

①提高内部控制监督队伍的建设规模,合理配置相关的工作人员,采取专业授课以及课题座谈等方式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安排工作讨论交流会议,提高内部控制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

②全部贯彻落实内部控制评估工作,依据湖北省人社厅的相关部署,各级社保经办机构需要设立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台账,并且每月按时将内部控制监督情况上报到上一级组织单位,进而提升内部控制监督的水平。

③建立起社保基金内审的专门机构,例如社保基金监督管理中心,其职责是对基金的征缴、支出以及结余情况进行专门的监督与检查,也就是说对基金的收入户、支出户以及结余户进行监督与检查,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内部监督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证。

4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社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内部控制理论主要是指通过对风险管理程度进行提高与加强,实现社会保险组织的根本目标,因此,将内部控制理论应用于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有利于我们国家社保基金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我们国家社保工作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蔡伟.社保基金管理过程中的案例警示及防范措施[J].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7(04).

[2]张艳,李兆杰.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内控八法[J].中国社会保障,2007(10).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7

一、建立财务、会计制度

为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收支两条线,对征收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均单独核算,分开管理,专款专用,没有社会保险基金之间相互串用问题。在银行建立社会保险资金基金专户,征缴的社会保险基金全部存入基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没有挪用问题。设立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做到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编报及时、数字真实、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手续齐备。努力做好社保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

二、建立内部监督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出现纰漏。建立层层报批制度,基金征缴和支付方面建立了科室间相互监督机制,征缴科与基金科每天核对应收款项与开出的票据,保证了票款账相符。

三、建立基金及时上解制度社保基金收入及时上解到财政专户,定期与财政专户对账,保证了账账相符

四、建立投诉举报制度

为维护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各经办机构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号码,设举报箱,随时接受监督。对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业经查实,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处理。

五、强化基金征缴,严把支出关口

为做好基金征缴,严把支出关口,不断加大基础工作,设立了征缴、稽核与审计、结算、财务等科室,安排业务能力强、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通过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经办能力,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专业化。

严把收入关,确保基金征缴应收尽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扩面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目的、意义及政策规定,使更多的人了解政策,从而提高劳动者和企业法人的参保意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增强基金保障能力。二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与工资、评优挂钩,做到人人有指标,充分调动全员收缴的积极性。

严把支出关,确保基金合理使用。一是建立网络系统基础数据和信息台账,采取电脑操作业务,业务流程按昌吉州基金监督规定执行,实现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信息化。各项社会基金均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地州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政策,没有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没有贪污、截留、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情况发生,也没有采取欺诈手段套取、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现象。

六、健全监督体系,实行全方位监督

基金监督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提高收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我们主动接受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作用。

(一)严格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行,绝不出现套取或挪用现象

实行“钱账分离、管用分开”的管理办法,做到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银行管钱不管账,确保基金封闭运行。二是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在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工作环节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二是城乡养老保险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三)下步打算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8

社会保津是通过社会力童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特殊帮助者提供的保护,它依照政府法规,通过税收、强制性或自愿性的储蓄等多种筹资方式,建立起一套自我循环体系的专项基金,以保证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公平与效率。即一国公民在需要基本生活保津时,社会能给予之;在实施社会保障时,社会保障基金这一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体现这一目标的内容是社会保津基金的“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社会保障基金是构成社会保津体系的内核。基金,顾名思义,是一定单位的货币量,这一货币童的存在是任何塞金存在的物质前提。而这一单位货币量—社保基金的生命力在于其本身运作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安全性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本质要求,在所有的基金中,它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公平性,因而,安全性成为社会保障基全的第一性。流动性,是指社会保降基金的运作状态,没有运动的绝对静止的基金根本不可能存在。增值性,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效率要求的客观必然性,一碗水套一碗水或丁吃卯粮的基金仅存在于短期的瞬间。然而在这“三性”的相关性表现为安全性与流动性具有负相关的关系,即安全性最大时,流动性为饥流动性最大时,安全性为o。在资本运作市场上,基金品种交易换手率越大,其投机性就越强,而其风险也就越大。为使安全性或风险度处于最合理区域,流动性应相机而动即先安后动。安全性与增值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增值性越大,安全性就越强。流动性和增值性,流动性是增值性的前提条件,就资本运作而言,它们具有正相关关系,即资本投资周转率越高,资本增值的概率就越大。总之,社保基金这三性,是公平与效率这一目标的基本属性,安全性决定着公平的实现程度,流动性和增值性体现着效率的高低。从而,在制定社会保阵基金政策时,必须遵从“安全性第一,增值性最关健,流动性是必要条件”的原则,使基金存黄在安全中流动,在流动中增值。自单位支付(主要是国有企业)约占75%,来自乡村统筹供给约占5%,来自个人缴纳的部分约占2%,来自福利和福利服务收费、福利工厂收益的约占2写,来自社会捐献近1%①。可以看出,其中国有企业承担的供款任务最重,政府次之,个人承担的缴费责任较少。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体制是部门分管。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主要有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个,而卫生部、教育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及一些半官方机构亦在职责范围内行使着对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权,其中财政部门与其它有关部门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关系。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机制是综合的。如构成基金主体的财政部门,既是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直接管理部门,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综合监督部门。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现状是现收现付制度与部分积累制度的共生。所谓现收现付体制,即以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保障基金,不保留储备金。部分积累制是将筹集起来的基金的借方留有余额,以备急需或自我发展。近10年开展社会保险改革以来,政府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对住房福利采用公积金制度,从而使社会保障开始有了基金积累,并面临着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结果,基金存量的运营便成为人fl7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财政性社会保险基金属于预算管理,企业保障基金属于企业财务管理,民营性保险基金受民营机构和捐献者的意愿支配,这些基金的营运要求不是很大,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实际上是指社会保险基金与住房公积金的运营。在下文讨论中,主要是这“两金”存量的管理和营运问题。在社会保险签金中养老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约占90写以上,它已从1987年的19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116.9亿元,年均增长22.37%,年终滚存余额从1987年的24.41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739.4亿元,年均增长40.08%;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积累达814亿元,二者之和达到1553亿元之巨②。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收管理和运营的机构多元化且分散,导致具有规模效益的基金的细分和效益低下,风险凸现。所以,尽管基金存量数量大,但相对于基金的动态和结构性的需求而言,这一存量既有量上的不足,又有基金的漏出效应。从而造成基金供需的巨大缺口。造成我国杜会保障基金供需缺口扩大的原因(一)基金的静态形式:来源和需求的分析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方面,供给是有限的。一是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率低。据统计,到1998年6月底,全国地方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累计达348亿元,相当于1997年全国地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总额的36.8%。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到1997年底,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为8770万人,仅占全国城镇从业人口20207万人的43.4%,如果考虑乡村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则这一比例还要降低到26.1%。③而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上,多数地区实际上停留在其市级统筹层次上。尽管中央政府多次强调实行省级统筹,但因历史债务未能清偿,在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险基金逆向流动的现象,从而使大量的保险基金存量不能得到统一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的需求方面,需求量是庞大的。其一,老年化“银发潮”的来临。我国老年人正以13.5%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中国老年人(65岁以上)将达到20350万,若按平均每人每月200元的养老费计算,每年养老费支出将达到4800亿元之多。其二,下岗失业人口与日俱增。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分流为大势所趋,截至1998年底,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7627万人,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55%(《中国保险报》,1999.4.16)。按照今年9月23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制定的国有经济有战略地收缩防线的精神,预计现在在岗的国企职工下岗分流的比例将相对地进一步扩大,所需的失业救济金发放规模将更大。(二)基金的动态分析#p#分页标题#e#在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管理方面,管理效果不理想。一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成本偏高。如政事分开的原则虽然已经确立,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却未真正确立,财政与劳动保障部门仍然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基金的运作机制还未有相应的政策规范;基金的监督机制也不健全。1995年有59亿元基金被违规挪用,1996年上升到68.5亿元,1999年上半年达到150亿元,其中56亿元尚不能收回(((中国保险报》1”9.3.9)。二是基金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机构具有官方性质,管理人员多由行政直接任命,因而他们在决策基金运作时,因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会出现“道德风险”的投资,造成不可挽回的坏帐风险。(三)基金的历史分析在传统体制上,历史包袱沉重。过去的体制中,我国模仿苏联的“重建设,轻福利”,使几千万的中老年职工养老金早被国家投资花销殆尽,形成了约3万亿元的历史赤字。这一方面使职工个人帐户的积累成为虚设的“空帐”,另一方面,政府以债务的形式来承担,并迫使社会保障机构用提高缴费标准的办法来维持基金的收支平衡。这使得担负缴纳大头基金费用的国有企业雪上加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供斋缺口是巨大的,现存的积累基金余额相较之,犹如鸡蛋比西瓜。为填补这一缺口,采取社会保障系统内的增收节支措14施,如加强征缴力度,扩大受保搜盖面,配备合格的基金管理专业人才,进一步实施省级统筹的纵向管理、广泛接受民间慈善救助等,是非常必要的,但仍显身单力薄。这样,就僻要从基金存量的运作方面人手,寻找解决基金供需缺口的办法。一个资本量的扩大,既可以通过资本的集中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盘活资本存量来达到。在福利性机构中,更富有意义的资本扩张是在于资本存量的扩张,即社会保障基金的自我增值。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是当务之急社会保障基金的大小和分配,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社会公平程度,而检验福利好坏的标准,按庇古的观点,一是国民收人是否大量增加,二是国民收人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量是否平等,三是国民收人是否稳定。在我国现有社会制度下,增加国民福利,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正致力实现的目标。然而,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增大福利、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就成为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1996年,我国颁布的《保险法》明确规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作途径:社会保障基金除留足2个月支付额外,80%必须用于购买国债。这样,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就仅限于国债利息收人。国债利息虽稳定,但由于1996年至今央行七次存贷利率的下调,使得同期的国伎利率也下降至历史最低点,而以国债为主要投资品种的社会保障基金收人也就受到极大的损害。然而,我国国债余额以年均39肠的速度增加,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GDp的比率)也以年均23.3%的速度增长。现在的国债就是即未来的税收(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国债规模的高速扩张,意味着未来国民税收的加重,也即以购买国债为主的社会保障基金又将成为未来政府财政赤字的最大的敌人。世界银行专家们认为,社会保障体制应被看作一种保险体制,而不是通过税收或举债支持的保障系统,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也不应成为国家正常预算内的项目。所以,依靠财政来支持保障基金的运作,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这样,就必须从基金存量本身寻找答案。因此,以国债作为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的绝对优选途径在长期来看是应该修正的,根据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应该借鉴投资基金管理模式,将基金的40%用于购买国债,30%用于购买投资基金,20%用于银行存款,10%用于投资实业。这一比例划分仍然符合基金的“安全性第一(国债+银行存款),增值是关键(投资基金+实业投资)”的原则。在这里,也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为解决股票市场资金的严重缺血的现状提出的;而将社会保障基金投人实业投资是基于扩大就业面和增强实力方面考虑的。从长远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应该是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模式,而不应完全依仗政府财力的支持。另外,社会保障基金的自我壮大,对于解决我国历史债务缺口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9

2009年基金监督管理科成立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工作得以稳步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2009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201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管内控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基金和资金管理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

为进一步规范各项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防范基金风险,根据各项支出特点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局党组的安排下,在相关科室的支持协助下,重新组织修订完善了社保基金各项支出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具体操作流程,确保了基金管理和各项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二)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拟写了《清镇市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清镇市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并及时呈报市有关领导审阅,并及时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严格按照有关操作流程对就业再就业资金及社保基金各项支出进行审核,并深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一是从5月份以来,认真审核每一笔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支出;二是每月下旬按时会同社保局退休科审核拟退休人员资料,并对拟退休人员有关情况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核查,保证拟退休人员符合退休条件,确保基金支出安全完整;三是对2009年每季度、每月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有关支出进行审核;四是及时组织召开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联席会议,保证有关资金的及时拨付。3、加强与社保局、就业局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对接,对各项基金和资金操作流程各环节内容进行熟悉了解,以便更能结合实际开展监督工作,使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基金和专项资金安全。

4、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保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及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等。

5、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对2005年、2006年、2007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及经费拨付情况进行了详细核查并及时报告检查情况。二是对2009年每期开班培训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及时填写培训质量统计表,及时准确了解每期培训质量等情况。

6、对各乡镇劳动力分市场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一是会同市财政、审计有关部门对百花湖乡劳动力分市场建设工程进行验收。二是对新店、卫城、流长劳动力分市场建设有关事宜进行现场查看。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按时向局办公室报送科室工作动态信息、工作周报、月报及工作总结。二是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及本局组织的有关活动。三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

(一)深刻认识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能定位,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从业素质。

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管理使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规定性和严肃性,只有熟悉掌握社保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各项法律法规及实际业务操作流程,才能真正发挥基金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基金及就业再就业资金安全运行。工作之余,基金监督管理科科室人员学习了大量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基本掌握有关业务处理要点及监督管理过程中应重点监督内容。

(二)积极参加我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各项学习活动,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双促进”。

三、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目前基金管理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监管体系和就业再就业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尚需进一步完善,在基金监督管理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内控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还需进一步规范等。

(二)由于就业再就业资金及社保基金有关政策和规定较多,加上自身时间有限,对社保及就业工作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尚在熟悉中,导致对有关政策的把握尺度不准,基金监管工作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从社保

基金征缴、社保基金各项支出以及社保基金节余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如何有效监督基金征缴、各项支出以及基金节余一直是基金监督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工作量较大、人员较少的条件下,要真正做到对每笔基金征缴、支出进行有效监督还存在一定困难。

(四)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与社保和就业部门有关人员的交流沟通还不够,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沟通还需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社保基金的安全篇10

关键词:社保基金、监管、问题、对策

社保基金监管是指由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督部门等为防范和化解风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运营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的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评审、认证和鉴定。社保基金监管包括监督和管理两个方面。监督是社保监督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基金收入、支出、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基金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和按时足额支付,纠正违犯法律、法规的行为,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防范和化解基金运营风险,促进社保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管理是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基金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社保工作健康有序运转。

一、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在我国的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上,各地区之间的制度不对接、不统一,未能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对社保基金监管造成了混乱和障碍。与此同时,现有的社保基金监管制度设计中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而是涉及多个部门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体制看似相互制约,但权责安排过于笼统,职责不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造成监管效率低下。还有,对现存的监管部门与监管责任人,缺少明确的法律规范,近年来社保基金被挪用和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2、社保基金监管的透明度低。

社保监管的透明度是指有关监管的目标、框架、决策、数据和其他信息等需要全面、及时地告知公众。在我国,由于社保监管立法的匮乏和监督的低效率,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几近封闭运作。参保人员只知道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管理自己的参保钱,却无从知道这笔钱如何被管理、运作,缺乏正当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更谈不上行使自己神圣的监督权了。一些社保部门打着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旗号,擅自挪用社保基金,的现象屡禁不止。

3、社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健全的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2010年10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是较高层次的法律,社保基金监管有了法律保障,但是如何监管,在法律执行层面上仍然比较弱,而已经颁布的一些相关的社保基金监管规定,大多都是以“决定”、“暂行办法”或“试行办法”等形式出现的文件,立法的层次较低,权威性较差,也缺乏统一性、可操作性差。当出现问题时经常无法可依,或者执法不严,造成了社保基金的挪用和骗取,影响监管功能的发挥,妨碍了社保基金制度的有序运行,对来自群众的检举、申诉、控告等也缺乏具体明确的受理和妥善解决的法律保障措施。

二、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对策

1、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制度。

为确保各项社保基金的安全性,积极组织开展社保基金管理、社保基金安全培训教育,完善了社保基金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做到了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办理各项业务的要求,使社保基金监管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独立建账,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分别做账,按项列支,统一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公正使用。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同时,加强社会监督,自觉接受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纪监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初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社会化程序,确保基金的安全,维护社会保险对象的合法权益。

2、确保社保基金监管的公开、透明。

社保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管理监管工作,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监管队伍的建设,调整充实专职和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各监管部门要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依照规定程序,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建立社保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保障社会公众获取社保基金信息的权利和对社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年度报告,将社保经办机构的基本情况、社保基金征收支付情况、欠费单位及金额、基金结余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情况等涉及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披露出来,增强社保基金运行的透明度,接受全社会监督,以透明运行促有效监督、保安全运行。

3、加强社保基金监管法制建设。

建立完整配套的、严肃权威的监督法律、法规是社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依法正确行使职责的可靠保证,是国家履行其社会保障管理职责的基础。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制定监督法律、法规的经验,认真吸收现行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方面有关行政规章的合理成分,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法律规范的起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体系。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原有的相关法规进行修改与补充,然后制定专门的社保基金监管条例和详细的实施细则,规范社保基金征收、管理、运营等行为,确定监管主体,明确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职责,丰富监督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同时,为了保证法律发挥效用,各级社保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严格认真地贯彻实施社保基金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置于法律控制之下,构建完整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使社保基金监管主体有法可依,执法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