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7:21

体育教学内容篇1

一、明确何为体质健康

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质健康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身体素质,它同时涵括了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生理即指身体素质;心理则指健康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社会适应则指对内外界环境的适应,包括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和疾病适应。可以看出,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习惯才可生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体质健康也强调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包括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对于这些盲区、误区我们必须加强重视,将其渗透到体育教学及课程设计当中。

二、拓宽传统体育教学内容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大多抽象、深奥,且系统性不强。例如,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为时过早,学生也难以消化吸收。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然而,师资力量和场地设备的限制常常使体育课沦为“放羊课”。

即使在各方各面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效率亦难以令人满意。一节体育课30-45钟,理想状态下练习密度为40-45%,运动强度指数为1.4-1.5,那么即便按照标准的一周三节课来计算,有效运动时间亦不过45分钟,而大多数中学“唯分数论”而大肆砍掉体育课。

此时此景,我们须拓宽教学内容、改善课堂设计以提升效率,论述如下:

1.理论教学内容需增强其趣味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教学存在三大问题:内容不适、趣味不足、效率不高。这三点使得体育考试成为学生的另一个包袱。内容不适主要指部分理论内容过于专业化、繁杂化,学生难以消受;趣味不足则指教学内容难以符合中学生活泼易动、喜欢猎奇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厌恶理论课,阻碍教学;效率不高则指理论课往往枯燥无味,学生吸收效率颇低,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此三个特点,我们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更新体育理论教学内容

删去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内容,筛选保留符合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又富含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亦可增添体育史、不同体育项目的历史、趣味史话,以便增强学生的乐趣与兴趣。

⑵改变理论内容教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内容有机穿插到实践教学当中去,使得学生边学边做,增深印象,提升课堂效率。然而,穿插内容必须有机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水融,使学生自然地接受。生硬或一面理论一面实践的教学模式均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加强对实践课的统筹安排

传统的近乎放羊式的实践教学不仅效率低下,难以起到有效锻炼的作用,还易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将体育课当作自由活动。同时,如今中学多为大班教学,教师的精力难以照顾所有同学,体育课效率难免低下。

此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其自发性进行体育锻炼和教学。我们不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跑、跳、篮球等,可以设计一定的游戏比赛,设置奖惩制度,以最大程度利用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来推动教学。但是设计游戏必须符合趣味性和组织性,符合学生心理年龄三个原则,否则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3.兼顾综合素质的提升

依据体质健康标准来看,我们在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需兼顾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需将团队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心理纾解能力等综合能力自然有机地融入到不同的游戏环节中去,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不仅能提升自我身体素质,更能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绝非单纯的体育锻炼,它也是提升综合素质的绝佳平台,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获得的锻炼机会绝不应仅仅限于身体素质的提升。

4.有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前文提及过,即便按照标准课时来计算,理想状态下的锻炼量也不过45分钟,远远难以满足正常人维持健康水平的锻炼需求。有鉴于此,体育教育工作者须大力有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评比中去,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锻炼量。同时我们需要注意,课外活动须适量、符合趣味性,否则也会起到反作用。

三、深化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课作为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在塑造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任重道远。其教育意义绝非体格塑造这么简单,我们也需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意义须如何深化,论述如下:

1.增强体魄,培养健康锻炼意识及习惯

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意义即在于此。我们在强化教学内容增强统筹力度的同时,要及时灌输健康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发锻炼的习惯。

2.调节学生压力过重的学习生活

初中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良好的体育课程课能促使学生放松精神,减缓压力,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3.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课作为中学所有课程中参与实践、与人交流机会最多的课程,在全面教育和人文教育中地位举足轻重。有效利用该课程可为学生增强发展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塑造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如今国民健康水平不断下降,中学作为培养国民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意义,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教学内容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一、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和开发意义的理解

1.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教材的内容,还包括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

2.体育教学内容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1)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

(2)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

(3)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

二、对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感受

1.体育教学内容要为学生而选择。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学生非常喜欢自由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摆脱束缚,这里的“束缚”当然主要是指我们以前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我们可以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喻成裁缝与模特的关系,教师作为“裁缝”要考虑到“面料、款式、裁剪、缝纫”等多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模特(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示自我。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认识,选择任何一“款”教学内容都应为学生“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裁制。

2.体育教学内容要源于生活。

体育原本就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体育教学不竭的源泉,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能创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3.体育教学内容要科学系统地安排。

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并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

三、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做法

1.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延用、改造、变化,使动作方法多样化。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教学思想。

2.对现有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使学练内容生活化。

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指使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如:投掷内容从单一的右上手投延伸到左上手投,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所应用的一些方法:单手下投、飘投、抛投,双手向前、向后、向上抛投等。

3.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的联想、创造,使创新教育具体化。

体育学科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联想动作变化,创编新的方法。如跳高中直线助跑、斜线助跑、弧线助跑;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联想动物形态模仿其典型特征,如从羚羊跑的动作联想到跑的方法;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联想相关知识,迁移、运用、体验,如掷纸飞机等。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四、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建议

1.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小学体育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标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若不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教学内容虽可千变万化,但始终要注意其选择的基础性。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反映了学生主体的呼唤和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能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应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教学主体是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材是有别于教学内容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是教材的上位概念。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要加以选择,教师有权利并也有义务进行安排,把教学内容由过去的死性变活性,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把握好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升华的关系。发扬是建立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是在原有创新内容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比较牢固。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教学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将自己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使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体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既育体又育人。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内容篇3

 

关键词:室内课 气候特点 时代性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

[1] [2] 

体育教学内容篇4

关键词:室内课 气候特点 时代性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nb

sp;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可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薄雪松魏春立李金花等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

体育教学内容篇5

1.1研究对象

以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有目的地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对相关研究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结合本课题获取资料进行验证假设。

1.2卫问卷调查法对南昌航空大学

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学生进行有关体操教学在中小学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5份,回收23份,有效问卷22份。

2结果与分析

2.1体操在中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情况

通过对2009级学生近2个月的教学实习进行关于中小学基础体育教学各运动项目运用情况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和田径排在了第1和第2位,体操排在第3位(表1)。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各个项目当中,球类项目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比较受欢迎,田径作为体育的主导项目地位毋庸置疑。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是队列队形类体操和以广播体操为主的徒手操。虽然近年来体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呈现逐渐冷淡趋势,但是体操成作为中小学基础体育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体育课程中,都运用到了队列队形及口令等体操的内容,对体育课堂的组织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众多内容中,体操教学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2.2影响体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针对中小学开展体操教学存在的困难因素进行调查(表2),可以看出,影响体操在中小学开展的第一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约束。在中小学体操往往只限于在课堂上开展,课余参与人数很少,学校添置的场地器械很难得到满足。第二因素是技术性太强。由于我国体操教育长期受竞技体操的影响,各院校均较重视体操技术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教学过程中,仍以竞技体操动作技术教学为主线,体系结构仍然没有摆脱竞技体操的基本框架。在中小学教学时由于技术动作的复杂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不能得以开展。第三因素是危险性大。体操由于存在技术动作复杂,保护措施不得当,很容易出现危险情况。第四因素是师资缺乏。在中小学中专业的体操教师缺乏,大多数体操教学教师都由其它项目的教师兼任。第五因素是锻炼价值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体操教学动作不断简化,其锻炼价值与其他一些项目相比表现得不明显。综合以上各原因,体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日益困难,哑待改观。

2.3南昌航空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探讨分析

2.3.1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内容设置的情况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普修课教学中的授课内容设置主要集中于队列队形类体操!徒手垫上体操和一些轻器械类体操。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受场地和器材的影响一些原本设置的技术动作不得不放弃,同时在学时上存在很大问题,致使最终完成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教学能力是学生成为一个体育教学者极为重要条件,而本校的体操教学在这方面培养有所欠缺。通过调查了解到将近60%的学生通过实习后反映都认为本校开设的体操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当前中小学的体育课教学要求。2.3卫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对学校体操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表3),以及结合实习生的实习结果反馈的信息,本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在设置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1)教学课时的偏少。近年来,虽然高等体育院校的体操教学课时随着体操课程的改革缩至现在的%学时上下,但是本校的体操课教学学时相比之下更是少得可怜,2009一2011级只有32学时,到12级也才增加到48学时。教学课时偏少严重制约教学内容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证体操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2)教学能力培养不足。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面向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这就需要要求高等体育院校毕业学生的教学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体操技术能力的教学同等重要。本校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注重动作技能的传授,学生只会学不会教。而且2009级实习生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在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教学能力方面都反映出明显的不足。(3)教学模式传统化。体育院系对学生的教学目的,实际上就是教为了不教,即学生自主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本校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教师讲!学生练的重复练习和循环操作,把体操课变成竞技动作的训练课,硬生生地把动作灌输到学生的思想里,往往埋没了学生的个性。(4)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趣味性和健身性。体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本质上就附属了的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本校的体操课教学内容主要以技术类体操为和广播体操为主,其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强,相比其他一些项目而言健身性也不明显,因而在这方面有待提高。

2.4另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内容设置的优化构想

(1)在本校的体操教学课时设置上,从原有的32学时的基础上合理增加体操教学课时,不仅要在时间上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还要有足够的时间促使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在各个教学内容上以至于各项教学内容得以顺利完成。(2)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体操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重视教学能力培养问题,甚至可以在教学当中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各项教学能力,以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习!工作中可以很好地适应。(3)场地器械是保证体操教学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体操场地器械设备大致包括常规的教学设备和保证教学的安全设备,没有足够的设施保证,体操教学内容是不可能正常进行的。面对本校严重缺乏体操教学设备的局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完善各项体操教学设备是推进本校体操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4)面对本校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增加适当引进新的专业老师,避免出现一位老师兼任多项技术课程。体操作为一门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其课程的专业性要求有专业的体操教师进行教学。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体操教学逐渐在体育教学中冷淡下来,仍占主要地位,其作用毋庸置疑;在中小学体操教学中队列队形操和徒手操成为各类体操内容教学的主流方向;在南昌航空大学体操教学过程中,体操教学课时!教学模式等原因成为影响体操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主要定向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前提下,体操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一大重点;高校体操课的目标定位应以中小学体操教学的需求为基础。

3.2建议

体育教学内容篇6

1.1、教学内容设计欠完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些内容,运动量减少了,使运动强度难以满足。我觉得这主要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加工,但是这种加工降低了难度,使得教学内容的锻炼性降低了,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知识和学习经验,所以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运用一些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性不强,减少了锻炼时间,从而使得体育课运动量不够、强度不够。

1.2、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模糊不清

教师在教学中,面对课程标准里面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感到很模糊,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知道各种教学内容要在整个教学中占据多大的比例。在以前体育大纲里都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师认为内容规定的没有实际可行性,然而课程标准出来后,教师却不习惯这种没有约束的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1.3、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与学生兴趣的矛盾

中学体育教学强调和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以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一味的只强调技能教学,不利于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不利于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也就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不做强行的规定,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而且安排的教学内容也缺乏连贯性,这些内容的选择与优化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是教师安排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重点。

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2.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来进行选择,要从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这几个方面来安排选择内容,同时教学内容还要选择一些有意义、有乐趣、有价值和时候本校实际情况的项目。此外,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可考虑我国传统体育的优秀成果,把这些内容适当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突出我国传统体育的特色。

2.2、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和安全性原则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遵循科学性、健身性、娱乐性和安全性的等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建设性原则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娱乐性原则是教学内容力求大道娱乐身心的目的;安全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在安全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

2.3、可行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来选择,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再好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能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学也很难在学校中获得好的效果。

3、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

3.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只是提出了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而对于体育教学的内容并没有作出规定性的安排,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所以,在中学体育课程中,教师应以新课标为依据,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在课该和优化过程中不能脱离了新课标的实际,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想教怎么教就怎么教,不能擅长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随便顺着学生的意愿来安排内容,内容安排要有计划性和有目的,也要符合科学性。

3.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也存在不同,这是因为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和气候的影响。例如:游泳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在南方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适合,但是在东北地区就不合适。因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受气候环境的影响的,没有合适的气候环境和场地器材就不能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受学校教师队伍、学生自身素质、学生兴趣、学生身体机能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中,一定要用课程标准为根本准则,充分考虑学校的师资配备情况、场地器材因素和学生身心素质与兴趣来安排教学内容。

4、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自已有的内容

(1)在教学中,做到认真反思,重新认识旧教材。发现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使教学内容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有些教学内容并不符合初中学生学习,也没有必要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进行筛选。筛选排除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能力范围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优化,找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要在已有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竞技运动中的项目,而竞技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出好的成绩,这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教师要选择和优化这些运动项目,把其转化为符合初中生体育教学的内容,除去这些运动项目中不合学生发展的因素,发挥竞技运动中对人的激励作用,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3)教学内容要在运动实践中有所创新。每个运动项目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虽然有的经过加工创造,有的经过创新和变革,但这也告诉了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所以,运动项目创新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观察、认真体验和感悟生活,从生活中领略体育运动项目的现实意义,不断创新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5、结语

体育教学内容篇7

1问题的提出置身于两个世纪的衔接点,冷静地回顾一下,不难发现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一直沿袭着前苏联的教育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国外开始向生活体育和终身体育转轨的时候,我们却以种种理由,安于现状,墨守陈规。改革开放至今,由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向以强身育人、终身体育为主线的思想转变,始终伴随着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但这似乎仅限于理论上和一些局部的修修改改上,以重复中、小学教育内容的所谓“拼盘式”教育体系,仍然在主宰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鉴此,国家教委在将中、小学原来的体育课改变为学科类体育课和活动类体育课的新的课程体系之后,于1996年先后在承德、南京等地召集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就现行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研讨,鼓励各高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尽快建立适应时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显示高校体育特点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令人鼓舞的是,97年江苏省教委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了《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显然,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改革和育人质量的关键,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面向21世纪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构建,旨在从根本上扭转传统的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的内容体系,真正建立以强身育人,增强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为中心的新的内容体系,从而影响和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朝着有利于跨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2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思考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长线学科。历届大学生们,在经历了中、小学12年的体育教育后再接受2一4年的高校体育教育,按理说无论在体质水平、健康状况的眼前近效应上,还是在锻炼习惯、终身体育的长远后效应上,以及在体育文化素养方面都应上一个新台阶,然而事与愿违,据最新的权威资料显示,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中、高级知识分子中,60%以上患有多种疾病,平均死亡年龄约为58岁,低于全国人均寿命10岁多,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显示,仅就身体素质而言,处于大学年龄段的各项指标与临界高中毕业年龄段相比,除立定跳远成绩稍有提高外(不排除自然增长因素),其它指标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另据一份对1096名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资料揭示,能坚持体育锻炼(每周4次以上)的男生仅占12.6%,女生仅占7.43%;全国某重点大学一项调查表明,大学毕业后只有68.7%的人保持着健康水平,72.5%的毕业生没有形成体育特长,只有19.5%的毕业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日常生活中由于体育保健知识的贫乏和健身方法的不妥,造成学生严重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难免社会各界(包括体育界)开始怀疑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无庸讳言,现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充其量仅仅维持了高中阶段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对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养成锻炼习惯收效甚微,这不符合跨世纪合格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对此全国各高校看法一致,并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局部的和零散的改革尝试,但既未治标也未治本。3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剖析其一,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断层,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过分注重学生的现实锻炼,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的近期效益,片面地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目标归结于增强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质。缺乏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其二,忽视了体育人文学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知识教育未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教材比重太小、教学时数偏少,而且内容太偏重目的、任务、原则、意义等纯概念,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实用价值不高,尚未形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实践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懂得所学各种技能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也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这些练习,故而难以在课后进行自我锻炼。其三,教材内容过分强调以传习运动技艺为中心的教学,教材选择过多地从运动技术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活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远不能适应成年后的运动。使得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自消自灭。其四,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调。当其它课程开始普及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时候,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就连已有若干年历史的投影仪和幻灯也很少被采用。实践课的教法往往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念动练习法、等级升降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没有被高校同仁所接收。在实践课的组织上,习惯地将课堂常规、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队伍的排列与调动,称为“教学组织”的主体,而忽视了教学组织的精髓—分组(分级)教学。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没有区别,迫使大学生面对的是早以熟悉且不愿接收而不得不接收的所谓大学体育教育。4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的构建若干年来,人们往往将大学体育的目的及任务等同于中、小学体育,因此,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几乎重复着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体系。而十八、九岁以上的大学生们在年龄结构、生理心理特点、智力水平、社会交往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与中、小学生相比都有本质的区别。虽说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法定时数有128学时(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但扣除理论教学和考试课时,并剔除因恶劣气候而浪费的时间,再按体育课的常规练习密度(40%)计算,每个学生在一、二年级必修的体育课上实际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大概在30一35小时之间,仅靠这点时间要达到增强体质,显然是不现实的,靠增加授课时数,更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挖拙潜力,提高效率。#p#分页标题#e#新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见表),必将拓宽大学体育教育在健身、娱乐、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健全体育课程理论内容体系,优化体育课程实践内容结构;能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以及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和心理的良好影响;掌握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了解轻微病伤的简易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发学生自觉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加强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基础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5大学体育教学新体系的操作意图和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的灵活性,将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128学时重新分配,50%的学时,采用讲授法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法,主要传授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养身保健等体育文化和体育素养方面的知识;另50%的学时,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和基础,第一学年选择普及性较强的技能类项目;第二学年选择娱乐性较强的休闲类项目,以体育选项课的形式,用来指导和传授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技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学生选择2一3项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掌握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从事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体育意识,真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每学期理论课和实践课采用隔周交替进行传授,每学期的体育成绩均仅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且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50%,改变目前体育考试中重达标轻理论、重技术轻健身,项目繁多、评分复杂的状况,从而从根本上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投身自由支配时间相对灵活的课外体育锻炼,培养自我科学锻炼的能力,最终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由于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在体育教学总授课时数(128学时)和开课年级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占总学时的88%)”的急功近利行为,将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由原来的12%增加到50%,所以理论课内容的科学性、连续性、指导性;实践课内容的终身性、实用性、兴趣性;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近期效应与长远效应等问题都将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通过试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实验,将会发现:尽管试验班的实践课时远少于对照班,课堂上用于身体练习的时间远低于对照班,但由于实验班的学生多接受了一些体育知识的传授,增强了体育意识,加强了课外的自我锻炼,所以试验班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显性指标将不低于对照班;实验班课外锻炼的积极性、主动锻炼的时间以及体育能力的储备等隐性指标将高于对照班;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锻炼习惯的养成,锻炼方法的掌握与运用都将优于对照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势将更明显。6结束语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越来越感到,现行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已经严重滞后于未来高科技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全面改革教学内容,大幅度调整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比例,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堪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举措。以本文新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为框架的改革设想,作为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体育学科的龙头项目,已获准省教委的立项和资助,并在全省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可以想象,新构建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将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育教学内容篇8

摘要所谓的竞技体育不是单指哪一种运动,而是一个比较宽的范围,不同层次又有不一样的竞技方式。竞技体育在学校教学内容中通过教材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学校里面的竞技教育要有适宜的强度,目的是健身,这些都是竞技体育必须学习的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竞技运动教学课程的改革,然后说明了它在高等教学中的作用,之后阐述了对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思考。

关键词竞技性体育教学内容特征

高等院校的体育相关教学的改革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与其它专业相比,提出的比较早。在改革的过程中,一直对“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有很大的分歧,,因为这个与学校体育的基础理论内容密切相关,也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事情。由于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教授课程实现的,那么竞技运动相关的项目可不可以教授,怎样教授,这些问题造成了体育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停滞不前。

一、竞技运动教学课程的改革

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的渠道之一是形式和实践,相关的定义解释应该让理论界探讨,而相应的实践者要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实际成效方面,这样才能够提高效率。不管是体育教学改革还是其他专业的改革,只要初衷可以展现出时代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只要能够得到大部分的师生的认可,就可以去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实践,不要把太多的思虑放在专家们的讨论和那些所谓的争论,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一直在进步,一切都在社会会改变,体育教学改革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在大范围的推广全面素质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铭记健康第一,应该将体育在人才素质中的教育展现地淋漓尽致,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比如可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和安排。如果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则他们的看法也就不同,那么相应的做法也就相当不同。不过要要尤其注意的是根据同一个问题,应该彼此启发和补充,不应该彼此排斥,这样才可以体现立体思维研究教学的特征,不然的话就没有什么准则可说。

二、竞技运动在高等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上述的有关的“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地争论,它们是两方面的内容,不应该将它们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本来是同一出处,但是之后才产生分歧导致成为两方面的内容。学校是一个教育单位,应该将继承与发展包含竞技运动的人类出色的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竞技运动同其他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内容颇多,群众基础比较雄厚。竞技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方式,在很早以前就是学校体育的必须内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竞技体育在学校里的地位与学校的教育内容不谋而合。因为竞技运动不但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程度,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竞争意识等等,竞技运动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有关竞技运动的相关解释

学校体育的本质就是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阶段应该练习的体育活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身体锻炼进行教育。所谓的社会体育、少儿体育、老年体育指的是各个阶段的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娱乐和恢复正常活动而进行的身体运动。竞技体育是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又带有特定的娱乐性,而且也附有某种挑战性、竞争性,总之只要进行比赛就可以称之为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只是一种泛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也就会产生不同阶段的竞技体育活动。比如奥运会、残奥会、冬奥会以及大学生运动会等等各种各样的竞技体育比赛。学校里开展的丰富的体育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职业化的以争夺前几名为目标的活动,而是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普通竞技体育活动。

体育娱乐性也是如今高等学校体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点,体育的优势之一就是它的娱乐特点。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课程仅仅有较少的学生喜欢主动锻炼,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想参与其中,就是因为它的娱乐特征不明显,这样的体育运动很难收到大学生的喜欢。

四、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思考

有关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问题,大部分觉得7个人打篮球和5个人打篮球是相同的,并没有特别地不同,不应该将前者视为改革之后的教材,而后者是竞技运动不可以使用。根据竞技体育本质可以看出,竞技运动不但可以使人们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可以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学校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选择强度适中的方式,掌握锻炼的目的,从而达到更高的健身效果。

五、结论

在新的形势下,体育的含义一直在改变,但是要始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全面地发展,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将创造性的竞技运动应用到课程中,掌握健身的主要目的,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应的竞技运动。

参考文献:

[1]贾齐等.论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双重性特征及实践性意义.体育与科学(南京).2000(4).

[2]周爱光.试论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学校体育.1998(4).

体育教学内容篇9

【关键词】中学教学资源整合内容

所谓体育教学资源就是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等来源和保障,它包含人力、物力、财力等校内外的能服务于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各种“财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之不良状况,笔者对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究。

1.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我们这里所讲的人力资源是狭义的,是指能够促进和推动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人们的总和。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1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与否,情感如何,对学校体育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国家、市级教育部门在出台有关法规、条例的同时,对基层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更新领导观念,提高认识,让有关领导从心里对学校体育工作予以重视。同时,我们体育工作者,也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力求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1.2学校教师。这里不仅仅指体育教师,同时还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员工。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文化修养和合作态度,决定着全面育人这出“戏”是否精彩。

1.3在校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具体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

1.4学生家长。学校虽然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它毕竟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与帮助等,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实践告诉我们,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和沟通交流,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5其他人士。包括教研人员的指导;他校教师的献课、支教;企业老板的赞助等等。

2.物力资源。物力资源,简而言之就是资源中的有形硬件。我们这里所说的物力资源是指对体育教育教学有影响的各种硬件设施,它是保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等。按其“地域”和“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2.1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里的各种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校外资源包括其他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社区体育场馆及设施等等。

2.2配送资源和自购资源。配送资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分配的各种教学器材、设施,以及其他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热心支助、赠送的教学器材与设施等;自购资源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所需而购置的各种体育器材及添置的有关设施。

2.3集体资源和个体资源。所谓集体资源,是指学校、班级、团队等开发、购置的物质财富。如:体育设施、器材、校本教材等;个体资源是指教师、学生等自己(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如:自己购买所喜爱的运动器材、购置或编写适用的教学资料等等。

2.4自制教学资源:它包括教师自制教具,以及改造利用废、旧器材和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制教具、扩充和平整场地等等。

3.财力资源。财力,就是经济力量(多指资金)。我们把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全部资金,称为财力资源,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财力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划拨经费。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区(县)有关部门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等标准每年下拨一定的体育专项经费。此经费虽少,但能定额、定期下拨,较有保障。当然,由于这个标准是在二十年前制定的,物价己涨数倍,仅靠这点经费是难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

3.2学校投入。指除了国家下拨的体育经费外,学校从自由资金中列支的体育经费。目前,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经费十分短缺,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将会力不从心。

3.3争取资金。为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向上级部门、对口支援单位等争取体育专项经费是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物力匮乏的重要渠道。据悉,我区部分学校扩建场地、购置的大件体育器材都是通过此途径解决的。当然,像比邻单位、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等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多形式地寻求他们的资助。如:他们开展各项活动时,学校给予人员、技术、场地、器材等全方位的支持,动之以情,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的朋友,争取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助。

3.4学生自筹。学校(年级组等)通过成立某种组织(协会、俱乐部)等,学生自愿出资购买器材、添置设置,参加组织活动。

4.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对学校体育教学有一定影响、帮助和推动作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包涵软件(意识)和硬件(物质)两个方面内容:

4.1软件(意识)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既包括教育政策、法规,也包括专门的体育政策、法规。如:体育课成绩计入初中升学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上级有关教育和体育方面的文件、指示等;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运动会、单项赛事、体育活动等;体育规则、技术标准和健康指标等。体育健康知识。它既包括体育技术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趣文轶事。如:中外著名运动员成长经历、先进事迹等等。

4.2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场地、设施;社区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少年宫的体育场地、设施等,一切能为学校所用的社会资源。

体育教学内容篇10

摘要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依据(以时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基础)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注意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始终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注意构建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希望能够借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策略

在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实现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是直接相关的,只有在课程内容能够恰当、合理、科学的反应课程目标的情况下,课程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得到切实的保证,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作为连接“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的中介,始终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是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或者是任课教师的讲义和活动安排等具体形式呈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是学校通过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仰以及言语、行为和习惯的总和,其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只有确保了所设置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才能够确保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然而,综观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却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所设置的内容健身实用功能不足、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休闲化倾向严重以及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化等等。上述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初衷相背离的,甚至已经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审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与完善,不仅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依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时展的需求为出发点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以时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也就是说,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时,一定要注意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制约因素,要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开展改革工作。具体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来说,目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也因此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如:教育性、健身性、娱乐性、前瞻性、延伸性等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就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素质教育这一时代背景和高校体育的时代特点,以此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出发点。

(二)要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最终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的。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时,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为根本。概括来说,在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时,主要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需求;二是,学生的健身需求和健美需求;三是,学生的体育休闲娱乐需求;四是,学生的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需求。只有从上述的这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够确保所开展的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要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基础

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时,要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基础,也就是说,一定要充分考虑高校现有的体育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和完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所做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工作由理论形态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否则,即使理论再完美、再理想,也会因为教学条件的缺乏或者是不配套而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教学内容改革必须始终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不但要考虑其在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其在体育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价值。

二是,要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也就是说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时,要注意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如,学校所在地的气候情况、地域特点、体育风俗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的专业特色、师资水平、教学条件、体育传统等等,来开展改革工作,力求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三是,要注意根据现代教育学、人才学以及素质教育理论等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构建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内容体系,以素质教育为牵引来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确保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樊勇.体育教学改革与学习改革的几个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