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28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中医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07-02

预防医学是我国教委确定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15门主干课程之一,我院2006年开设预防医学课程,2011年建立预防医学专业。在我院预防医学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医药文化氛围极为浓厚的环境下,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仍然沿用西医院校的教材,没有补充和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还存在较多的缺憾。为此,2012年我们对具有预防医学课程的中医学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以期为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改革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本校2012年2月~7月具有预防医学课程的2010级中医学专业学生共167人,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134人。

2.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级所有具有预防医学课程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学习预防医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内容设置(感兴趣的、没必要的、需补充的、重点要讲解的等)、预防医学的用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预防医学课程总体的满意度等。调查的选项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选择性问题两种。调查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表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各个项目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82,说明调查表达到了很好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调查表项目包括:你觉得有必要学习预防医学吗?你觉得目前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你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没必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应补充的内容是什么?应重点讲解的内容是什么?你觉得预防医学在实际生活中重要吗?你对老师的教学安排是否满意?你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你觉得预防医学对你或家人有帮助吗?教材有助于你了解预防医学吗?你觉得老师的讲解是否激发了你对预防医学的兴趣?你会把学到的预防医学知识推介给别人吗?总体,你对预防医学这门课是否满意?

3.统计方法。利用epidata3.0软件建立调查表,并进行了两遍核对。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

二、结果

301名学生中有285名学生填写了调查表,其中中医学专业158人,护理专业127人,应答率为94.7%。没有参加调查的16名学生均为有事或有病请假未来上课。对预防医学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8.2%。

1.预防医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83名(99.3%)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预防医学课程,277名(97.2%)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在实际生活中重要,272名(95.4%)学生认为预防医学对自己或家人有帮助,并且有275人(96.5%)会把预防医学的知识推介给别人。

2.预防医学内容设置的满意度。关于预防医学内容设置共有四个开放型问题,分别是“感兴趣的内容”、“没必要讲解的内容”、“需补充的内容”和“重点讲解的内容”。72%学生对预防医学中合理营养和食品卫生问题感兴趣,18%的学生对环境卫生问题感兴趣,10%的学生对疾病预防、临床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问题感兴趣。8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解循证医学、临床经济学评价和决策分析、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等政策性和理论性强的内容,1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解论文撰写和诊断试验等内容,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讲解计算和概念等内容。98.5%的学生认为应该补充应用型的知识(包括常见病的预防、社会实践、预防实践、意外伤害、临床故事、急救措施等内容),1.5%的学生认为应该补充与中医贴近、中医治未病的内容。97.6%%的学生认为疾病预防和合理营养、食品卫生的内容应该重点讲解,1.3%的学生认为应该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1%的学生认为应该重点讲解临床预防服务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

97.2%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满意,2.8%不满意;67.4%的学生认为安排的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32.6%的学生认为没有达到目的;97.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对预防医学的兴趣。

3.教材的满意度。95.8%的学生认为教材有助于自己了解预防医学,4.2%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其中98%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为与中医治未病没有结合。

三、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后,大部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必要性(99.3%)和重要性(97.2%),并愿意把知识推介给别人(96.5%)。说明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是很有必要的,使学生了解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才能让其从思想和意识上重视,指导将来的临床实践工作。

对预防医学教学总体满意度为98.2%,但有32.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教材的内容有关。从对教材内容设置的4个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没必要讲解的内容”、“需补充的内容”和“重点讲解的内容”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教材内容还存在一些意见,主要希望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中医等。4.2%的学生认为教材对预防医学的了解没有帮助,其中98%的学生认为主要没有与中医治未病结合。培养学生预防观念的教材是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教材内容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目前,尽管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都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没有具有中医特色的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基本上采用西医院校的教材,其教材结构及内容仍然是公共卫生专业课的微缩拼盘,未能真正结合中医各临床专业的特点、性质和服务对象,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医学体系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中医三大预防原则的了解与掌握,制约了学生疾病防制观念的形成及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没有适宜的教材的前提下,开展预防医学这门课程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教学资源的优势,结合学生需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中、西医学防治疾病的思想,突出中医特色,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改革。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2

1在教学中应强调预防医学中的“三大观念”

所谓“三大观念”即预防为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卫生观念。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进入21世纪,我国的卫生体制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这些都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预防医学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预防在几乎所有的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观念。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不能以今天的发展来降低后代人的生存质量。还应注重向医学生灌输大卫生观念,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深刻认识到医生对人群健康负责的形式和内涵。让学生在职业的责任感下,充分调动内在因素,提高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

3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当今社会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SaRS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传染病的威胁与恐怖,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欠缺、应急处理不当以及很高的感染率,迫使我们对过去的预防医学教育进行认真地全面地反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的应对能力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因此应该把临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着更高业务素质的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3

1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大多数医学院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强调“预防为主”,较重视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知识的培训,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了《预防医学》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人们对于健康和身体的关注多数还是停留在生病看医生的被动阶段。另外由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就足够了,《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从而出现不愿意花时间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知识的现象,这些因素给《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教授带来了不利影响[2]。另外,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主要是黑板板书结合多媒体教学,不过多媒体教学通常也只是简单的幻灯片演示,内容多是以教材为主,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信息。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资队伍相对不足,大批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甚至研究生上岗承担理论课,由于课程任务繁重,学科系没有时间对每节课内容备课和听课,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此外,由于任课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大多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中很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出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虽然学过该方面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束手无策的状况[3]。此外,由于大多医学院校的《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安排在学习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学生完成一年临床专业实习后,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由于这个时期正好是学生找工作的时期,所以很多学生由于找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而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导致缺乏对预防医学知识的了解。

2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强调预防医学的战略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情况,应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仅要能承担临床医疗工作,精于医术,同时应能够胜任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工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疾病预防意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向家人、朋友宣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为进入临床服务患者奠定基础。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4]。

2.2贯彻“三级预防”原则,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

“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理念,也是《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人类的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明确,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都可将其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因而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采取相应的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另外,由于《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繁杂,还需广泛地开展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系列活动,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宣传,通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尤其是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相对枯燥的缺点,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知识。

2.3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即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然而有研究显示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存在反感。这可能与学科特点有关,由于《预防医学》包含几个不同的预防医学学科,内容多、知识面广、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转换为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种形象、生动、贴切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过程简单、清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灵活,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在教学中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使教学内容充实而新颖。所以,应加强多媒体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使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教学中,必须突破旧的模式,尽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预防医学》学科特点,教学方法应以LBL教学为主,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为辅,具体来讲就是理论课采用LBL+pBL教学,实习课采用pBL教学[6]。此外,为促进与国外该学科的发展接轨,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学习国外在专业问题上思考的角度以及研究方法。

2.4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

自教育部于2003年8月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来,精品课程建设一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7]。通过加强《预防医学》精品课程建设,整合《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此外,还可以通过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使大家相互之间有了一个参考、观摩、交流的机会,拉近不同院校的距离,提高整个国家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8]。但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当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统筹兼顾,全盘考虑。此外,目前国内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出现“重申请,轻建设,少利用”等现象,这违背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在《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申报过程中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评估结束后要加强课程维护,充分利用其示范作用,避免精品课程建设资源的浪费[9]。

2.5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实际工作能力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在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教授该门课程时应结合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特点,讲授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规律及其预防措施,使学生能运用知识预防不良因素的危害;加强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学内容的完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根据目前的形势,在以后的课程中还应加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控制等内容,以加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10]。另外,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充分利用当地卫生资源,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密切联系,积极建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聘任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使高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更加密切和稳定。建立实习基地,也是培养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需要。适当增加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社区实习及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的机会,增加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11]。通过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对环境有较客观的认识,了解职业卫生状况及进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迫切性。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临床专业课、预防医学及全科医学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2.6合理安排学习与就业,避免二者发生冲突

《预防医学》是非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素质,对医学生形成现代医学观,树立预防为主和为人群健康服务的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避免该课程的教学与毕业生工作就业相冲突,可以将该课程学习安排在临床实习前完成,从而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4

健康与疾病是现代医学最为重要的两大概念,从生态学来看,所谓健康就是人同周围环境两者保持着正常动态平衡的过程,一旦这个正常动态平衡过程被打破,这就是所谓的疾病。如何防止这个平衡过程被打破?以及如何修复这个失衡的过程,使人同周围环境的正常平衡过程得以恢复,正是预防医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按照人体所处的健康、临床前期与疾病三种状态,即未病、欲病、已病分别采取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办法,防止疾病发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如降温对中暑的预防、预防接种对传染病的预防等都属于防患于未然这一类;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措施,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如定期健康体检、普查、筛检等都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三级预防又称之为临床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病痛,延长寿命,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预防肿瘤转移等。现代医学的专业越分越细,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三级预防为核心的预防为主的思想,不论其将来走上何种医学相关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面对健康人或病人都能在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因此,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以三级预防为核心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与理念。

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为了说明某种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而在教室内或在实训室内借助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预防医学主要涉及“五大卫生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实践性与现实性,单纯进行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充实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在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亲临环境现场,通常采用的是现场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法充实并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除了“儿童少年卫生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室内可以完成实践性教学之外,其余内容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必须进入各自的环境现场,通过现场调查法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而切忌照本宣科作案例分析,否则很难取得成效。环境卫生学中家庭环境卫生实践内容,可以进入社区并走进家庭,进行现场调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参观饭店、餐馆、食品厂,可以通过体检、化验与膳食调查反映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参观工厂、矿山工人现实的劳动生产环境,感受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到职业病防治院(所)去见习,见识各种常见的职业病,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病的认识,尤其是可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鉴别职业病的能力,以减少误诊。

三、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阶段,即开场白作为开始阶段、以新课进行为中阶段、以结束语为结束阶段。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能否吸引住学生,关键是看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导入新课、引人入胜的作用。通过开场白导入新课常见的有旧课导入式、事例引入式、问题导入式、情境导入式几种常见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得到学生的关注,只有学生关注了教师,倾听教师的讲课,才有可能真正具备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否则,就是无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即主体内容设计,包括教学时间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处理、案例的应用,以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课堂教学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环节与形式上完整性的体现。一次授课内容结束之前,进行结束语的设计,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方便学生理解、记忆,直到最终掌握并应用该知识,以及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都需要通过课堂结束语的设计来完成。前苏联教育家尼洛夫•叶希波说: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堂课是很有好处的。教师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认识本学科思维方式的特点和学习方法。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结束语的常见形式有解惑式结束语、归纳总结式结束语、传道式结束语、留置悬念式结束语等。

四、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5

1预防医学的特点

1.1研究内容广泛:按大的方面分,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环境与健康及流行病学三部分。卫生统计学又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居民健康统计和卫生资源分布与卫生业务统计。卫生统计学本身就是把统计理论、方法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的一门应用学科,被广泛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环境与健康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泛,它包括了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与健康的关系,各种生产环境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有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人群。流行病学则侧重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预防疾病以及保健对策,是一种以人群为对象的方法学研究。

1.2研究方法独特:由于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群,考虑的因素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各种有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因此预防医学研究总是从人群着眼而具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关系,在研究时往往不可能对整个人群进行研究,而只能选择抽样人群或某个特殊人群,也需要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微观技术的配合,即研究方法需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

1.3与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卫生统计中所用的技术与方法主要来自数理统计的理论:流行病学的方法则除与统计知识有关外,还涉及许多传染病、非传染病的知识;而预防医学中环境与健康这一部分则涉及大量的基础学科,如生理、生化、病理、物理、化学、遗传、诊断,涉及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神经科、放射科等知识。因此预防医学是以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为基础,又与其相互渗透的一门学科。

2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授课时机:由以上对预防医学特点的讨论中不难看出,预防医学的授课时机,最好是安排在学生将要完成临床课学习的阶段。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的差异,有些学校把预防医学视作基础课,有些学校则把预防医学的教学安排在所有临床课之后,作者认为这些都有失偏颇。如把预防医学安放在与基础课一起上,则学生因没有系统掌握临床知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必然感到费劲,许多问题不易理解,这样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如把预防医学安排在临床课之后讲授,则会受到学生临床实习的冲击,在这个阶段学生难集中注意力投入预防医学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预防医学授课适宜的时机应是插在临床课程中间。

2.2教学方法:预防医学本身内容十分丰富,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不是一门单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课程,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方法也应作相应的改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用于预防医学的教学显然有较多的弊端。其主要缺点是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而难得到发展。学习预防医学需从多方面综合理解,不是单靠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学好的,必要时需参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对这门课的教学应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并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参考书。课堂上的讲授也应变“直灌式”为“启发式”或“简答式”,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某些具体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扩展到整个人体的综合变化及某个人群的变化;从考虑某个具体的病因扩展到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从考虑对某个病人的对策扩展到对环境的治理,对整个人群的保护和防治。总之,预防医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从微观着手能跳到宏观分析,要使学生掌握研究健康的方法。预防医学的课堂实验不应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实验方法的学习,或某个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可考虑插入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综合讨论题,并让学生结合课堂实验来验证一些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就是一些活的知识,学生得到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再仅限于处理一个病人,而是为整个人群的健康考虑问题,而这一点恰是当前临床医生需从观念上进行转变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根据预防医学的特点,还应大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如让学生观看一些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录像,一些典型的生产环境污染状况的录像等,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把有关现场资料背景放到课堂上来,让同学如临其境。这样既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可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尝试。

2.3转变观念,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了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我国为响应这一号召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实现这一目标,除政府部门重视,全社会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支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医疗卫生队伍。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将来的时代是预防医学的时代,人们需要更多的是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人们除希望不生病、少生病外,还希望心理健康和延长寿命。因此将来的社会是更多的需要预防医学的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人才中,绝大多数是临床医学人才,而现在向他们灌输预防医学知识基本上是靠预防医学的老师,在相当部分学校的领导、基础和临床课教师中,重临床轻预防的观念依然没有得到转变,认为预防医学不过是口头上说说重要而已,医生只要会治病就行了。这显然是不符合时展要求的,因为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能被动地去诊治疾病,更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因此,观念必须转变。预防医学的知识不能单靠几个预防医学教师来讲授,而基础、临床学的老师首先也要懂得预防医学的知识,并结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预防医学的知识要变独家讲授为大家讲授,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医疗卫生人才。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6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84-01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而发生重大变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途径。因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年来沿用的是预防医学专业五大学科课程的压缩版,其主要弊端是知识分割,缺乏整体性、内在联系性;片面强调知识传承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实践技能;不利于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使培养出来的医生既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能够结合病人、家庭、社区的需求,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本项目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实施分阶段的预防医学教学。第一阶段讲授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重点介绍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SpSS软件的应用,以适应学生创新实验及科研的需求,同时也为以后的流行病学、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学习做准备。第二阶段学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增加临床科研方法、临床科研思维等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阶段介绍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讲述在临床场所开展个体化的健康咨询的方法,与慢性病有关的吸烟、少体力活动和不合理营养等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讲解社区预防服务的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个体群体的临床预防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2改革教学方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有些教育内容脱离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适应性差,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弱。因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修订“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章节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部分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引用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

采用团队导向学习法,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等多个环节,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激发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造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

3适应新形势,创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以宽口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实际工作能力。在基础医学知识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带领一部分在校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营养状况调查、慢性病干预等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开展社区预防服务的重要性,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确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临床医学知识教育阶段,除必修课中的“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外,开设“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学”、“临床营养学”、“健康教育学”等选修课,扩展学生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从而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应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同时,逐步过渡到“核心课程为基础、集中指导下的自主选修”课程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新课程体系打破了课程的统一化模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需要,拓宽知识面。把专业化的“预防医学”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使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牢固的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4重在实训,教学场所多样化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必要性教学内容

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预防医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属于重点课程,这也说明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代医学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大都忽略了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预防意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运用预防医学知识,就成了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且能够应付各种突发问题的学生,加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的脚步,成了必然趋势。受目前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严格,不但要求学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个人魅力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淘汰。预防医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现代医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培养优质的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具有预防和治疗等技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医术的核心在于实践。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也要以实践为主,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育理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要让学生树立预防意识,并将预防知识与医学理论相结合运用在实践当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把对人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便于学生对预防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疾病的预防、康复以及保健知识。还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加强对学生进行应对突发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知识进行筛选,摒弃一些落后繁复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地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真实的病例。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这也是预防医学课程总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理论制作成学生更易接受的图形、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实践教学改革

医术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医学问题。让学生对一些与生活贴合度高的集体事件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针对心血管疾病、感冒等病症进行分析,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病例的预防和控制技巧,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利用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对各种素材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逻辑性。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规划与组织,以此训练学生的团体感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规划、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动手能力,才能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避免被社会所淘汰。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要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相互探讨中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鼓励,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一步步接触预防医学的各种概念。

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医学知识理论比较枯燥,尤其是预防医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极大的耐心。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为了了解“带着问题学习”这一授课方式的成效,笔者对某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觉得采用“带着问题学习”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授课内容,并且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加形象,有活力;8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认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加轻松有趣的学生达到75%以上。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带着问题学习”的授课方式是认可和接受的。特别对于案例讨论课堂而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

过去的课程考核更重视对知识点的考查。在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显得越发重要。因此,改革后的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也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更加系统规范的考核方式。可以将考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等内容;第二部分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并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程度,如对社区常见病的调查研究、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等。采用分段式的考试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下一步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自身的优势,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这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结语

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也非常有帮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为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8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5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改变,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已经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其患病率水平逐年提高,这不仅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增加疾病负担,还降低生活和生命质量。“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可见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具有更新层次的意义。这门学科从医学中分化出来,但是各学科之间的独立,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的分离,越来越显出弊端。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如何加强与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的结合和渗透,使学生适应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该文在预防医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教学改革。

1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和人文医学相分离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医学实践的早期是统一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分离是近百年的事情。现今疾病和病因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防、全科医疗和综合服务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疾病预防、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生物医学模式下出现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医学是由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的。疾病的发生既有生物、分子和遗传的原因,又有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由于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患病率水平增加,环境污染和社会行为因素已经成为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学人文学部分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模式和教法方法不灵活

目前中国医学教育体系追求大一统的情况较为突出,尤其在《执业医师法》实施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决定了医学医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导致材内容、学大纲、学模式、统一考试等现象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体现预防医学学科的发展,没有很好地体现地方特有公共卫生问题的教学内容,表现在缺少横向联系,有的内容陈旧,有的知识交叉重叠,有的知识没有学科归属而没有讲授。狭窄的专业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2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1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医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更是一种实践。医院就诊病人并不能代表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不是培养医务人员的最佳场所。这种以住院病人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制度,缺少初级卫生保健的训练。医务工作者必须了解社区、家庭和个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并能从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去分析疾病的起因、进展、预防和处理。所以,医学教育的良好场所为社区,通过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诊疗等医疗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区的环境条件、文化信仰、价值观、社会组织和卫生需求,学会同社区的方方面面的合作。如果单纯通过课堂教学或实验操作,必然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切实增强学生的临床预防医学观念,将预防医学知识切实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学科优势,使学生认识到开展以社区为基础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使群众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提高生存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2.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是我们应该探索的一个问题。如营养治疗和护理是营养医生和护士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营养处方的优劣是衡量医务工作者素质的一个方面。营养处方的基本是如何为病人制定一个个体化的食谱,即病人应该吃什么可以达到营养治疗的效果。以往的教学中,对编制食谱知识注意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含量是否合理,不太注意其实用性,造成学生编制的一些食谱脱离实际,如选用本地或当时根本没有的或较为昂贵的、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食物。所以,在本单元课程开始时先安排一次实习,内容是调查市场食物种类和价格,避免食谱编制的盲目性,使学生能根据病人的家庭条件的不同编制出切合实际的病人能接受的食谱,做到既廉价又能发挥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适当删减陈旧知识,增加前瞻性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跟上学科发展步伐,切实运用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2.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师的实际,改革教学模式,由原来单纯课堂教授变为讲授、提问、讨论、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形式;由原来的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变为更具启发性和思考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做到课堂生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医学发展的无限性与接受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方式是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学习过程,是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该学习方法无固定教材的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期刊、专著、请教专家等途径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个人解决问题的意见,小组成员相互讨论,达到共同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知识点的目的。通过该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高层次思维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利用时间的能力、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能力,从而使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学习可以在学校和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建构学习内容,主动探索性学习,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评价信息的标准,甄别信息的真伪,在真是有用的信息中获益。在此过程中,要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通过合作分享学习成果,共同进步,达到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9

1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以单纯验证学科基本理论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往预防医学实验内容中环境与健康部分属验证性实验,教师讲解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可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甚至使部分学生对实验课失去了兴趣。同时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因此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不重视,不提前预习实验的内容,对实验前的准备,学生很少参与,各种仪器的操作、试剂的配制完全不了解,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没有结果。②学生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分析,甚至有的学生不进行实验,最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③团队协作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知道自己做实验,不与其他同学协作,不会的不懂得去询问,应付了事。④实验报告不规范,课后忽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律照教材上的内容分析,没有创新意识。

因此,为了培养、造就一批集医疗、预防、保健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加强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思维。所以要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实验主要是针对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开设的一些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动手即是训练学生亲自或独立进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动脑即是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对结果的正确分析。为了利于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提出实验教学的条主线:一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的全过程,从玻璃器皿的清洗、药品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等,并对每步进行详细记录。二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记录与有效分析,尤是注重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创新。

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3.1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和学时数,具体安排见表1。表1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实验项目与教学目标实验项目学时教学目标饮用水消毒3掌握饮用水消毒的原理、方法和余氯的估计膳食调查3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食物中毒案例讨论3熟悉食物中毒分类和调查处理的原则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3熟悉原卟啉测定的方法胆碱酯酶活性测定3熟悉胆碱酯酶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尘肺片阅读3掌握尘肺X线片特点和尘肺的防治措施环境汞污染3了解汞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气象条件的测定3熟悉气象条件测定的方法数值变量资料的描述5掌握数值变量资料的描述指标,统计软件的应用t检验2掌握t检验的适用条件和步骤方差分析2掌握方差分析的适用条件和公式分类变量资料的u检验等2熟悉u检验的适用的条件和资料的类型χ2检验2掌握χ2检验的公式的应用秩和检验2熟悉秩和检验的步骤直线相关与回归2掌握直线相关与回归的概念和分析步骤样本含量估计、统计图表2掌握在科研设计中n估计,统计图表的特定。

3.2预防医学实验内容的特点

上述实验内容注重从实际工作出发,打破学科间壁垒、改变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克服学科间实验内容低水平重复、综合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开设不足等缺点,将实验内容分类整合、优化体系,并增加近年来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内容组织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中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预防医学实验内容是根据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内容有机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其内容包括预防医学领域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涉及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中相关实验方法,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社区与网络健康教育实践等分层次组合,其基本理论源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学生必须先修完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系统掌握,让后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该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保特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已操作、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课程实验设计,在注重传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实验涉及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操作方法,提高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运用知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2]。

4实验教学改革办法

4.1实验教学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将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和示范,学生只根据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的操作就可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观点指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以及学习兴趣得特点,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加了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例如环境汞污染,我们组织学生到水库,采集水样,检测水中的污染物,同学们就体现出极大地兴趣,并一起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的在自然界的转归,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用实际数据来体会注重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还引入典型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我们还把教师的科研课题的部分融入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有组织的查阅资料,经充分讨论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科学研究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预防医学主要内容篇10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

1.个体预防在古代人类为求生存,在适应环境和自然界各种危害因素的斗争中,通过医治疾病和创伤,掌握了防病和养生之道,逐步形成了以个体为对象的医学,我国古代早就注意到环境及精神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在《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气候改变、饮食起居及精神因素与疾病关系的论述。在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都有预防和治疗三个部分.十六世纪起,在欧洲随着解剖学(维萨利,2543)、生理学(哈维,1628)、显徽镜(列文虎克,1676)等学科的创始,发展了近代医学,认识到生物病因(巴斯德,1857)和细胞病理学(微尔和,1858),使医学得到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除传染病威胁居民健康外,增加了物理、化学因素所致职业危害,但当时仅限于个体预防与治疗。

2.人群预防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人类在积累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等烈性传染病的实践中,认识到单纯的个体预防其效果不佳,必须以群众为对象进行预防,开展预防接种、隔离检疫、消毒杀虫、处理粪便、垃圾和搞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使卫生学的概念逐步扩大为公共卫生学(public卜ealth》,从而使个体养生防病之道扩大到社会性预防措施。这是医学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此时,个体医学发展为人群医学,个体预防发展为人群预防,把人群预防列为解决卫生间题的主要方法。第一次卫生革命时代中第一本教科书是1913年罗氏(Rosenaum)的《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译为“罗氏卫生学勺,反映了个体预防进人人群预防的新时期.

3.人类谈防人类医学的发展,是工业和医学发展的产物.1948年在联合国下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简称wHo),wHo提出的目标是“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这样,使医学的概念更新了,即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和预防疾病,还有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功能.1973年《罗氏卫生学》改名为《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标志着预防医学的新发展。从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医学已开始进人以预防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卫生概念一社会卫生.有人把这一变革称为第三次卫生革命.

二、新医学模式对预防医学的新要求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时期,使医学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整个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病因研究过去强调生物因素,现在强调综合因素。主要有:①环境因素。除了生物环境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②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吸烟、酗酒)、车祸、体育锻炼、精神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③卫生服务。社会医疗卫生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④生物遗传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其中环境对健康起主要作用,其次是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占较小地位。预防这四个因素的不良作用,远非单纯依靠生物医学方法所能解决,还需注意致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2.疾病流行因素过去对传染病流行有“三大环节”和“二大因素”理论。近年来又有疾病流行的“三大因素仔的理论,即致病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群易感因素。这些虽然都注意到社会因素,但只注意到社会因紊中的物质因素,而忽视社会的精神因素。这说明,人们对社会医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疾病的流行因素中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未被重视。可以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对社会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如意外辜故(车祸、自杀)、性病、梢神异常、吸毒、酗酒、性变态、青少年妊振等。

3.社会病防治。社会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与传染病不同。对社会性疾病的防治主要是社会医学措施、行为医学措施和环境医学措施。

三、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皿要组成部分或独立部分

1988年wHo在其成立40周年时,与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召开世界医学会议,了爱丁堡宜言,强调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医学是八十年代才从预防医学中分化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基本目标同预防医学相一致,即保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析发展卫生部1994年3月新颁布的中等卫生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总学时为60学时,列为考试课.这标志着社会医学在中等卫生学校预防医学专业的新发展,在杜区医学专业将社会医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在预防医学课11个章节195个学时中.有第9章社会环境与健康10学时,第10章社区卫生保健的实施16学时,主要介绍社会医学的内容,这标志着社会医学在社区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在护理专业,社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医学课8章80学时中,第五章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与策略措施6学时,第六章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10学时,大部分属于社会医学的内容.这说明,在非预防医学专业中社会医学引起了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