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防爆安全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39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1

一、XX煤业防爆电气管理现状及防爆检查区域划分

XX煤业机电运输科在册职工11人,设1名专职副科长负责矿井上、下电气防爆日常管理工作,1人负责防爆设备入井管理工作,其余人员均划分有电气防爆管理区域或区队,实行包保管理,井下涉及电气防爆管理的生产区队有机电队、运输队、采一队、采二队、开一队、开二队、抽探队、掘进队以及1个外包单位XX公司,目前矿属生产区队井下三班均配有专职电工负责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及记录工作,外包单位XX公司服务XX煤业13采区钻探工作,除钻机外,其余电气设备均由XX煤业提供,现已纳入开二队日常防爆管理。

XX煤业电气防爆检查区域划分:

地面:地面主、副井井口20m范围,主扇风机房,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地面矿灯房。

井下:现有主要生产采区3个,11采区,12采区,13采区,其中2个综采工作面一采一备,1个悬移支架工作面,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井下共1个中央变电所,3个采区变电所。

二、XX煤业2018年12月份电气防爆专项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1、现场排查开展情况

按照义煤公司明电【2018】235号文《关于开展义煤公司电气防爆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XX煤业第一时间按照文件精神印发了《XX煤业关于开展电气防爆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按照文件精神由机电副总经理牵头成立并制定了XX煤业本次电气防爆专项检查小组、活动实施方案,12月26日-28日共分4组对XX煤业井上、下所有地点防爆设备进行了地毯式排查,12月26日、27日、29日组织矿井所有相关人员进行防爆专项培训、考试,12月31日对照现场检查情况及培训、考试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

本次排查由XX煤业机电运输科分工、划片,副科长分组带队,区队互检、互评,机电科全程监督、记录的模式进行,目的是对井上、下电气设备防爆情况进行排查、摸底,本次共排查开关类422台(井上、下设备台账共778台),五小电气类942台(井上、下总台账1024台),矿灯965盏(共1065盏),采掘地点电缆及小线100%检查,共开盖检查开关134台,电机13台,共排查出隐患及问题72条,其中失爆9处,截止12月31日已整改63条,主要问题及类型如下:

a、外观检查未失爆现象,所排查的9处失爆现象均为开关开盖时发现,如:

(1)密封圈变形、开裂5处。

主要是固定电气设备启动器开关闲置小喇叭嘴密封圈更换不及时,加上多次紧固造成密封圈老化、开裂。

(2)电缆护套深入器壁长度不符合要求2处。

检查时发现一处超长,约16mm,一处短,不足5mm,经落实为接线人员标准不清,马虎导致。

(3)防爆外壳内外有锈皮脱落,厚度0.2mm及以上2处。

b、入井防爆合格证霉变、看不清、填写内容不全或错误多达27处。

C、金属圈、挡板生锈类8处。

d、煤安证看不清5处。

e、开关接线室接线工艺不符合要求,接线室内卫生差12处。

f、开关月度检修卡丢失、漏填4处。

g、其他7条均为一般问题。

2、防爆管理制度、资料排查情况

(1)、经排查XX煤业井下电气设备台账,目前XX煤业井下无国家明令淘汰设备,使用的电气设备选型设均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1条等相关规定执行。

(2)、XX煤业机电运输科设有“防爆、电缆及小型电气”专业化管理机构,设分管副科长一名,专职防爆检查员2名,入井设备防爆检查员1名。

(3)、XX煤业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及安全评价工作一直以来由XX煤业机电运输科管理,制定有《XX煤业防爆电气检查制度》,2018年1月3日按突出矿井管理以来,又成立了以机电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电气防爆管理小组,明确了管理小组职、责、权范围,2018年10月重新完善了XX煤业《防爆电气设备到货验收制度》、《防爆设备入井、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失爆考核规定》等管理制度及规定,均正常执行。

(4)、XX煤业对井下电气防爆管理实行安全评价制度。每月由机电副总经理牵头组织机电科对全矿防爆电气管理情况对照评价标准进行全面检查,填写评价报告,2018年12月份电气防爆安全评价未报义煤公司机电处。

(5)、XX煤业防爆电气设备入库及入井时,严格执行防爆设备入井合格证准入制度,所有设备均登记造册。

(6)、XX煤业实行电气设备入井防爆合格证准入制度,运输队严格执行设备入井把关,新安装设备送电前由使用单位提出接火申请,机电科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允许接火送电。

(7)、XX煤业机电运输科已将各区队专职电工纳入矿井兼职防爆检查员进行划片管理,配备有防爆检查记录本,每天进行一次外观防爆检查,每月做一次开盖检查并记录,本次排查共发现月度电气设备开盖检修记录卡丢失、漏填现象4处。

(8)、XX煤业机电管理人员均能按照包保区域开展电气防爆及保护检查工作,所检查问题均已五定整改表表形式整改,2018年第四季度生产资料打假中未发现电气防爆及保护类造假情况。

3、2018年12月份防爆专项培训、考试开展情况

12月26日、27日由XX煤业机电副总师组织井下各单位队长、机电队长、电工班长、电工,机电运输科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爆电气性能检查细则》、《义煤公司2018年电气设备防爆管理制度》、《义煤公司2018年井下电气设备防爆完好图册》相关要求进行了电气防爆知识培训,12月29日机电运输科组织67人进行了考试,其中2人请假,4人考试不及格,计划2019年1月5日安排补考。

三、下一步电气防爆管理工作开展重点

1、加强职工电气防爆检查及接线工艺相关知识培训,机电科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和考核,并制作课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利用周四学习会、微信群等形式交流学习。

2、针对12月份查出运输队、采二队、开二队防爆检查薄弱的区队机电科进行帮扶。

3、机电运输科针对本次检查出的失爆现象进行跟踪落实,严格按照XX煤业防爆电气设备管理制度进行追责、考核,其他问题按五定整改表进行整改。

4、严把防爆设备配件质量关,如密封圈、挡板、金属圈等,确保材质、规格符合使用要求。

5、规范防爆设备日检、周检、月检记录,及时掌握防爆设备防爆性能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2

【关键词】核电厂;事故;安全

1、操纵人员严重事故缓解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严重事故是指核电厂超设计基准事故中的某些概率很低的,可能由安全系统多重故障引起,并导致堆芯明显恶化,危及多层或所有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屏障完整性的事故序列。

在核电六十多年的发展史上,发生过三次严重核事故。三哩岛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世界各核电厂加大了安全系统改进及人因失误预防,而福岛核事故真正将人们对核安全的认识从严重事故的预防延伸到事故后的缓解,使人们认识到要保证核电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加强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

在实际机组及严重事故管理导则(SamG)的文件体系中,严重事故缓解策略的选择和相关决策主要由技术支持中心(tSC)人员做出,操纵员人员主要负责执行tSC的缓解策略指令,监视机组状态并向tSC反馈机组信息。但这不等于说在严重事故的缓解过程中,操纵人员就是被动的和不重要的。

操纵人员是直接面对机组进行控制的人员,对机组状态的了解和把握最为清楚,可以将有用的机组信息及时反馈给决策人员,帮助决策人员选择正确的策略。在策略执行中也可以核对策略执行的限制条件,保证正确策略有效实施,并在策略执行过程中及执行后,监视策略执行的效果,对机组状态进行长期监视和干预。因此,在严重事故的缓解过程中,操纵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严重事故缓解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缓解的技能水平,对有效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掌握必要的严重事故缓解知识。所以,需要对操纵人员在严重事故缓解中的知识和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对操纵人员严重事故缓解能力进行有效的培训。

2、严重事故分析

2.1严重事故始发事件。现有核电厂基于纵深防御原则设计,有多道安全屏障及事故响应的专设安全设施,抵御及缓解事故能力的很强。只有在发生多重故障及操作失误时才可能发生严重事故,包括严重的反应性事故、全厂断电、失水事故后失去应急堆芯冷却、SG传热管破裂及atwt等。另外还包括地震、火灾、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原因。

2.2严重事故主要破坏形式。在严重事故中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

1)功率陡长导致蒸汽爆炸及堆芯解体。由于大量的意外的反应性引入事件引起的功率陡长,燃料熔化及蒸汽爆炸,造成堆芯解体。

2)锆水反应。在严重的失水事故中,反应堆失去余热排出手段,燃料元件升温并,高温锆合金包壳与高温蒸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氢气的燃烧或爆炸会对安全壳完整性构成严重威胁。

3)氢气爆炸。当氢气浓度超过可燃浓度限值时可能发生燃烧爆炸。这将会引起安全壳超压和温度升高,从而对安全壳的完整性构成威胁,放射性裂变产物因此可能释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后果。

4)水蒸气爆炸。水蒸气爆炸会破坏结构部件乃至安全壳的完整性,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

5)安全壳直接加热。在严重事故中,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处于高压状态,当出现破口时,堆芯熔融物将以很高的速度喷放到堆腔,并对安全壳大气进行加热,从而导致安全壳超压失效。

6)安全壳超压失效。安全壳长期升温升压会导致安全壳超压失效,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

7)安全壳负压失效。安全壳设计压力为微正压,正常运行状态为微负压。安全壳喷淋可使安全壳降温,并使安全壳内蒸汽冷凝产生一定的真空,导致安全壳因负压破坏。

8)传热管的蠕变失效。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在高温和一二次侧高的压差作用下,可能发生蠕变破裂,使传热管失效,造成放射性外泄。

9)堆芯熔融物与混凝土相互作用。严重事故情况下,堆芯熔融物熔穿压力容器底封头,堆芯碎片落到堆腔底板,与混凝土底板发生作用。造成地基熔穿,产生大量氢气从而使安全壳完整性收到破坏。

2.3严重事故缓解的主要策略。为了防止和避免严重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采取措施,缓解严重事故的后果。在已经进入严重事故的情况下,应争取终止严重事故进程,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安全壳的完整性。当安全壳完整性已经遭到破坏时,则要尽量降低放射性物质释放。严重事故处理的主要策略包括:

1)向蒸汽发生器注水;

2)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注水;

3)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卸压;

4)安全壳卸压;

5)向安全壳注水;

6)控制安全壳状态;

7)减少安全壳氢气浓度;

8)抑制安全壳氢气可燃性;

9)控制安全壳真空度。

执行上述策略,可以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提供热阱,维持和恢复堆芯冷却,排出堆芯余热,防止堆芯熔毁,预防或延缓压力容器失效及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蠕变失效。当堆芯熔融后,可以提供水源,洗涤由堆芯熔融物释放的裂变产物,预防高压熔融物喷射(Hpme),缓解安全壳高压对安全壳完整性的威胁,及防止熔融堆芯与混凝土相互作用(CCi)或缓解其后果,从而防止裂变产物不可控释放。氢气浓度控制措施可以防止安全壳内氢气爆炸,及维持安全壳是一个水蒸汽惰化的环境条件,缓解氢气燃烧对安全壳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当安全壳面临负压威胁时,可以通过空气自然流入或主动引入压空等策略适当提高安全壳压力,避免安全壳因负压导致破坏。

3、操纵人员严重事故缓解能力培训分析

3.1目前操纵人员培训体系。现有操纵人员培训主要包括安全授权培训、基础理论培训、核电厂系统与设备培训、在岗培训及全范围模拟机培训等几个方面。

培训内容包括特定授权领域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核电厂反应堆物理及反应堆热工水力等基本理论知识、核电厂的生产流程中的系统与设备知识,核电厂仪表、控制与保护等知识。

在岗培训包括现场操作员及学习操纵员在岗培训,主要掌握核电机组实际操作技能及工作方法等,学习内容包括工作方法、现场操作、运行技能、行为习惯等。

模拟机培训的是使学员在各种工况下熟练使用规程控制机组状态,在机组出现故障或事故的情况下,控制机组并逐步将电厂导入安全状态。培训内容包括正常运行工况、预期运行事件工况、设计基准事故以及超设计基准事故。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包括:全厂停电(应急柴油机启动失败)、全厂给水系统丧失、LoCa事故、预期瞬态未触发事故停堆保护(atwS)等。

3.2针对严重事故缓解能力需要加强的内容。通过对现有培训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严重事故缓解能力培训在整个操纵人员的培训中所占比例还比较少,只在理论培训部分涉及到严重事故分析,模拟机培训中对于超设计基准事故时的培训也仅有少量内容。为了更好的应对严重事故,提高操纵人员应对严重事故的能力,需要通过培训、演习等手段加强操纵人员严重事故缓解能力的培训。

1)严重事故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包括严重事故定义、严重事故始发事件、可能的诱发因素,如全厂断电、失水事故后失去应急堆芯冷却、SG传热管破裂及atwt等。

2)严重事故主要物理过程及破坏形式,包括堆芯损伤、堆芯、包壳熔化、锆水反应、堆芯熔毁、安全壳内氢爆、蒸汽爆炸、压力容器熔穿、堆芯熔融物喷射、安全壳直接加热、安全壳超压、安全壳负压失效、传热管蠕变失效、堆芯混凝土相互作用、放射性外泄等。

3)事故缓解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

a)安全相关重要的泵、风机在事故缓解中的作用;

b)严重事故过程中相关取样的内容和目的;

c)各种事故现象对堆芯以及安全壳完整性的危害;

d)事故过程中可能的裂变产物释放路径及隔离手段;

e)各水箱水装量及失去水装量的风险;

f)一回路注水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可行方案;

g)二回路注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方案;

h)移动式电源和泵的接口及负荷;

i)乏燃料水池补水的方式及乏池水位监测手段。

4)严重事故管理程序的使用及事故缓解过程相关内容:

a)严重事故情况下重要电厂参数测量的目的和测量的手段,及超过定值时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些参数包括蒸汽发生器水位、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堆芯温度、安全壳水位、现场放射性释放量、安全壳压力、安全壳氢气浓度等。

b)各事故处理策略的目的、事故缓解可用的手段、缓解措施的负面影响、负面影响的缓解措施、策略实施的限制条件、事故处理过程需要监测的特定参数,以及事故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如:

①氢气燃烧对安全壳完整性的严重威胁;

②超压对安全壳的严重威胁;

③严重事故情况下堆芯再淹没的可能性;

④减少向环境的放射性排放的措施;

⑤运行移动式氢气复合器的限制条件。

5)全范围模拟机在操纵人员正常运行、异常及故障运行、设计基准事故的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范围模拟机还不能完全模拟严重事故工况。因此,需开发严重事故模拟机对事故的演变过程及缓解措施进行模拟,提高操纵人员应对严重事故工况的能力。

6)福岛事故后相关培训改进。福岛事故后各电厂为了预防严重事故,作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比如增加了移动电源,添加了应急补水泵等。在汲取福岛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以下培训,更好的应对严重事故:

a)加强极端自然灾害下事故应急响应的培训和演练;b)加强主控室团队协作培训;c)加强反应性管理专项培训,防止严重的反应性事故发生;d)加强事故工况下反应堆运行相关的物理及热工水力知识培训;e)加强严重事故管理培训和演练,包括管理导则有关的背景知识的培训。

7)加强三哩岛、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学习。

8)加强操纵人员的心理评价及训练。严重事故情况下的心理因素对事故处理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虚拟现实,模拟严重事故发生时的场景,在模拟的事故环境下锻炼人员的心理素质及提高应对严重事故的能力。

4、结束语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严重事故是核安全的严重威胁,只有制定充分的应对方案,加强操纵人员严重事故缓解能力的培训,提高操纵人员严重事故缓解的能力,才能在严重事故发生时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孙吉良,肖岷,黄辉章等.大亚湾核电站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核动力工程,2003年S2期

[2]苏长松.秦山三核严重事故管理导则.中国核工业,2010年第6期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3

石化企业中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时需注重较多内容,尤其应将以下内容当做重点加以综合考虑。首先,在综合分析防爆结构、电气设备类型以及危险区域分区等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环境所用的防备电气设备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选择电气设备时应分析环境属于爆炸性粉尘环境还是爆炸性气体环境,尤其在石化企业中爆炸性气体环境较多,选择电气设备时应以防止气体爆炸为主,如DipCt6/dⅡBt4等。爆炸性粉尘环境中Dip是主要的防爆标志,由Dp与Dt类型之分,其中Dp为防尘型多用在可燃行为11区与可燃性非导电粉尘环境中,而Dt为尘密型,在爆炸性粉尘10区及其他爆炸性11区环境中较为常用。在综合上述内容的同时,再结合场所环境温度及类型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另外,当环境中同时存在可燃纤维、粉尘以及爆炸性气体时应选择粉尘与气体双防爆设备,如exdⅡCt4或Dipa21t4。其次,防爆电气设备的组别与级别应高于爆炸性气体气体混合物的组别与级别。尤其当易燃性物质超过两种时,应以最高危险程度的组别与级别选择防爆电气设备。同时,确定设备级别时应根据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爆炸性气体进行选择,而且还应考虑环境温度等内容。最后,防爆电气设备选择时应考虑风沙、霉菌、化学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性能不会受上述因素影响而降低。另外,0-2区电气设备选型时应注重:其一,电气设备如时常产生电火花、电弧,避免在安装在1区。其二,增安设备尽管在温升方面表现优异,但一旦发生故障安全性能有所降低,因此不应应用在1区。

2防爆电气设备安全应用策略

石油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综合分析防爆电气设备应用规律,积极探讨防爆电气设备应用策略,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2.1重视防爆电气设备的采购及使用

对石化企业而言应充分认识到防爆电气设备在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的作用,严把采购关。当今市场上防爆电气设备类型繁多,在选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选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设备,同时认真检查是否具备专业机构颁布的合格证以及生产许可证。如使用国外进口的设备应认真检查其是否具备中国专业检验机构颁发的防爆许可证。另外,为保证防爆电气设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应严格依据电气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2加强技术人员专业培训

技术人员操作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石化企业应重视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安全生产规范标准,提高技术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鼓励技术人员加强学习防爆电气设备专业知识,充分了解不同防爆电气设备运行理论,为其正规操作奠定基础。另外,石化企业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其他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并将其应用到防爆电气设备运营管理中,切实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为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做好铺垫。

2.3重视防爆电气设备维护

防爆电气设备后期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防爆性能降低,因此,为避免危险的发生,石化企业应将电气设备的保养当作重点工作加以落实。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首先,维护人员应定期、认真检查防爆电气设备隔爆结合面,避免落入大量灰尘。同时,及时清除隔爆面出现的锈蚀。另外,紧固接线盒,尤其应拧紧螺栓,确保放松装置处于最佳状态。其次,电气线路接入防爆电气设备时应严格依据电气规范标准进行搭接。而且使用的分线盒、接线盒以及进线装置应为隔爆型。另外,电缆及导线敷设应满足防爆标准要求。再次,防爆电气设备诸如接地、报警、联锁装置等配套设备应完备,尤其接零与接地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最后,进行检查维护操作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将电源切断,并将警告牌悬挂在电闸上,无特殊要求禁止将防爆电气设备的外壳打开。同时,避免将电气设备的观察窗、隔离密封盒、进线装置、接线盒等打开。

2.4注重防爆电气设备应用细节

供电是否稳定是影响防爆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结合石化企业生产实际及工作说明书,合理设置防爆电气设备电流、电压参数,避免其超过额定工作电流、电压,尤其针对进出线应密切注意发热情况。另外,如防爆电气设备所处环境存在蒸汽或气体爆炸混合物,应注重电气设备表面温升及温度的考虑,将其设置在规范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尤其当存在纤维或粉尘爆炸物混合环境中应将电气设备表面温度控制在125℃以内。

3结语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4

首先,要加强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在炮烟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的安全知识,检测技能和素质是相当的重要的。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炮烟检测工作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要不断的强化检测人员的检测技能,提高检测水平。首先要定期组织培训,培训要有内容,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常规性的培训要从基础抓起,让检测人员明白炮烟到底是什么,其中主要成分有哪些,炮烟的危害程度有多大,如何预防炮烟中毒事故;其次是技能的培训,技能培训应该从检测仪器和救护仪器的结构,功能,性能和使用方法,检测范围,检测要求入手,使检测人员会使用仪器,辨别炮烟的流向,能采取一般的措施处理常见故障;然后就是提质培训,检测人员素质很重要,我们要强化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要加强爆破现场管理和监控。古语:轻车熟路,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教育后人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炮烟检测人员也一样,要对每次爆破后炮烟检测的重点、难点、危险点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才能灵活的掌握检测的路线,明白区域检测的先后。管理要抓细节,重落实。即,在炮烟检测前我们要对爆破现场的检测区域要求、检测路线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熟悉,明白采场的风流方向,明白采场的安全位置,找准检测范围,明确炮烟排放路线,预计爆破烟超标范围做到顺风检测,落实好其中难检测点和容易遗漏的点,确认好安全撤离路线。除此还要加强监控,检测人员还要对现场检测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想,预测和辨识。这样才能消除检测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三要建立健全检测制度,严格奖惩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业规范和操作标准。使检测人员明白炮烟检测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明确自己工作职责、任务、作业程序和处罚等。自觉地遵守规定,认真贯彻落实炮烟安全检查制度,做到有章可寻,有法可依,确保检测到位、到点、到面,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从严从细入手,深挖细查,进而尽心尽责的完成工作任务。

四要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工作。矿井通风机的安全运转是大爆破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大爆破当天,必须保证井下通风机,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炮响后必须保证井下通风机连续运转,保证炮烟正常排放和稀释。因此,在大爆破前,必须先理顺爆破区域和相邻区域的通风线路,明确地震波和冲击波的安全距离,事先做好通风机、风门、风墙的保护工作,提高通风构筑物的稳固性能,完善通风设施,防止炮烟进入其他工作面。

五要做好炮烟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爆破后产生的炮烟里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风尘,对人的身体伤害极大。炮烟检测人员首先要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带好照明、验电笔等检测仪器(一氧化碳检测仪)。另外,大爆破的区域内,爆破后矿区垮落,造成风路不畅通或堵塞,特别是无轨开采的独段切顶层,独头掘进工作面,没有出风口,只能靠局部通风进行稀释,通风困难,炮烟难排,有时必须采取临时措施,在区域内安装临时通风机,加强炮烟的排放速度和稀释。类似区域的炮烟检测人员不但要检查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电池是否够用,氧气呼吸器的闸阀是否松动泄气,压力表刻度是否准确,干燥剂是否过期,化学氧自救器的橡胶是否腐蚀、封条是否完好,还要带好临时安装风机的工具和相关材料。

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意识。炮烟检测工作是一项危险性大的工作,加强个人自我防护很重要。进入爆破区域前,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进入检测区域要认真对沿线的顶板、浮石、井口及电源线路进行观察确认。造成设备设施损坏或停机的,当班及时整改恢复,保证有良好的通风。炮烟检测人员必需按照既定检测路线进行炮烟检测,做到行动迅速、互保联保、三不伤害,做到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前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用手超前探试监测,当检测仪报警时,应及时撤出现场,不得停留或继续深入,确保自身安全。

七要及时更新检测仪器,做好检测仪器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炮烟检查工作中,仪器的完好性能和灵敏性关系到炮烟检查工作的完成程度、速度和效率。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保护好检测仪器做到不随便拆卸检测仪器,轻拿轻放,做到防震、防潮,严防重碰、重压,以免损坏仪器或影响检测仪的灵敏度和测量精确度。其次注重仪器的维护工作,要对检查仪器的工作性能和电池的电量进行认真检查。不用时应将电池从电池仓中取出,以免电漏液锈蚀线路板。三是我们必须及时更新一些淘汰和落后的仪器,以防检测过程中出现纰漏,造成人员伤害。四是注意保养,指定专人保管,要做好仪器的清洗,调整和校验工作,建立台帐,做好校检、故障检修等相关记录工作,随时保证检测仪器的能够正常使用。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5

关键词:机电技术;管理;自动化

一、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电设备生产负荷重且老化

随着我国近年来煤炭产量的增加,受其利益驱使,煤矿企业往往是将煤炭的生产任务作为工作重心,而往往忽略了对机电管理的重要性,机电管理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只充当配角,设备“夜以继日”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对设备缺乏足够的检查、维修和保养时间。如我矿部分陈旧的防爆高压开关保护、提升机单线制动以及主扇无法满足井下风量的负荷要求。企业对机电设备还往往缺少及时的测定。

2.机电设备隐患较多

机电设备陈旧、带病运转,其保护装置和安全设施不全,与《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差距较大。井筒装备锈蚀较为严重,未能进行定期防腐处理。提升系统缺少托罐装置和缓冲装置,制动系统、电控系统保护不全。有些矿井为了赶生产,不能保证矿井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其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流表、电压表、真空表、压力表以及安全阀等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进行电气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保险丝甚至使用铁、铝、铜丝代替。照明信号综合保护、煤电钻综保、输送机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以及漏电保护等综合保护不进行使用或者是试验,有的即使使用,记录也不规范。井下局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工艺不符合要求,安装不合格。造成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发生。

3.机电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偏低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队伍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很多煤矿企业缺乏相关机电技术人员,使供电设计不够规范,进行施工过程中措施不够具体,未对固定场所的机电设备性能进行定期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也没能够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检查和测试,有些仪表仪器已经老化,有的甚至不全,同时其检测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机电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完全是凭借经验进行。尽管煤矿机电年年都进行培训,但因为其缺乏针对性,对实践方法的讲授也较模糊,导致职工常常无法在实践中运用培训学习的知识。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建议

1.加快机电设备的投入和改造

加大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和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为机电设备的使用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对作业点以及作业面的个数进行合理控制,尽量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安全的生产和运作。尽量使用功率大的掘进机、采煤机以及变频绞车的调速装置、变电所检测监控装置以及轨道运输检测监控系统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2.加强机电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

煤矿企业应做到以人为本,在此高度上进行安全工作教育,确保员工生命乃至国家财产安全,尽最大能力扭转煤矿安全生产在机电管理方面较为被动的局面。

(1)要对机电员工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在岗工作人员,一定要持证上岗,然后通过对其进行的定向培养等形式,进行专业工种的技术培训。

(2)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级技工人员以及首席技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并建设出一批素质高且能够驾驭新技术的专业人才,促进煤矿机电管理工作走上健康发展且良性循环的轨道。

3.严把“三关”

(1)检修关:对隔爆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之后,要确保每台都合格防爆,同时每台设备上井之后,也都要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已经损坏或是容易损坏的器件,防爆面经过打磨以后要进行磷化并涂油,对外壳形状要及时进行整形。各个防爆间隙以及防爆面长度等参数要进行测定,对有裂纹的接线柱进行及时更换,吸合机构及相关操作要灵活。

(2)验收关:对进行过检修的电气设备进行验收,要由防爆检查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负责,对其进行再次的通电试验,并要对隔爆的技术参数做详细记录,同时填写验收日期、人员,完成这些以后才可以入库。

(3)入井关:在电气设备下井使用之前,还要进行再次的通电试验,并且要凭验收合格单及合格标志进行下井合格证的签发。对合格证的验收保存要指定负责人,设备无证不得下井,不然将追求负责人的责任。

4.提高设备的安全保护性能

煤矿井下供电,不仅要保证设备零部件完整,同时还要对各种安全保护装置进行管理和检查,例如低压馈电开关以及检漏继电器等也要保证其良好的性能。

(1)每天都要对继电器进行试验,每半月进行远试一次。

(2)对使用的馈电开关每月进行3次的全面性检查,并且要对其保护系数进行核对,上井进行检修时要对整定值进行校准,并重新标记刻度。

(3)对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及试验。

(4)各台真空磁力启动器内部的保护整定值要进行恰当选择,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更不能用铁丝、钢丝代替或是甩掉保护,各单位应该每周对其进行检查2次,并要做相应测试,同时做好详细记录,并且进行存档备查。

5.加强现场管理检查

(1)各机电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要对运行中的小型电器、电缆以及设备进行定期的循环检查,对相关安全保护装置要设定检查周期和频率,至少保证每周2次。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除现场对单位维护人员进行通知解决,要下达相关的隐患通知单。对重大问题,同时送交分管领导,进行签字确认,以便于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对施工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6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每年以创办消防知识宣传栏、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火。3、各部门应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4、对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使用人员应进行实地演示和培训。5、对新员工进行岗前消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6、因工作需要员工换岗前必须进行再教育培训。7、消控中心等特殊岗位要进行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二)防火巡查、检查制度1、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巡查检查制度。2、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每日对公司进行防火巡查。每月对单位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并复查追踪改善。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填写防火检查记录,并按照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名。4、检查部门应将检查情况及时通知受检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应每日消防安全检查情况通知,若发现本单位存在火灾隐患,应及时整改。5、对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未按规定时间及时整改的,根据奖惩制度给予处罚。(三)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1、单位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2、应按规范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3、应保持防火门、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4、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5、严禁在营业或工作期间将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关闭、遮挡或覆盖。(四)消防控制中心管理制度1、熟悉并掌握各类消防设施的使用性能,保证扑救火灾过程中操作有序、准确迅速。2、做好消防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处理消防报警电话。3、按时交接班,做好值班记录、设备情况、事故处理等情况的交接手续。无交接班手续,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4、发现设备故障时,应及时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修复。5、非工作所需,不得使用消控中心内线电话,非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禁止进入值班室。6、上班时间不准在消控中心抽烟、睡觉、看书报等,离岗应做好交接班手续。7、发现火灾时,迅速按灭火作战预案紧急处理,并拨打119电话通知公安消防部门并报告部门主管。(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1、消防设施日常使用管理由专职管理员负责,专职管理员每日检查消防设施的使用状况,保持设施整洁、卫生、完好。2、消防设施及消防设备的技术性能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技术检测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专职管理员每日按时检查了解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查看运行记录,听取值班人员意见,发现异常及时安排维修,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3、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定期测试:(1)烟、温感报警系统的测试由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安部参加,每个烟、温感探头至少每年轮测一次。(2)消防水泵、喷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试开泵一次,检查其是否完整好用。(3)正压送风、防排烟系统每半年检测一次。(4)室内消火栓、喷淋泄水测试每季度一次。(5)其它消防设备的测试,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测试时间。4、消防器材管理:(1)每年在冬防、夏防期间定期两次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2)派专人管理,定期巡查消防器材,保证处于完好状态。(3)对消防器材应经常检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补充并上报领导。(4)各部门的消防器材由本部门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六)火灾隐患整改制度1、各部门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2、在防火安全检查中,应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逐项登记,并将隐患情况书面下发各部门限期整改,同时要做好隐患整改情况记录。3、在火灾隐患未消除前,各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隐患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对确无能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并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报告。4、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隐患整改的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1、用电安全管理:(1)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2)电气线路、设备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3)各部门下班后,该关闭的电源应予以关闭。(4)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2、用火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确需动火作业时,作业单位应按规定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申请“动火许可证”。(2)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点附近5米区域范围内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作适当的安全隔离,并向保卫部借取适当种类、数量的灭火器材随时备用,结束作业后应即时归还,若有动用应如实报告。(3)如在作业点就地动火施工,应按规定向作业点所在单位经理级(含)以上主管人员申请,申请部门需派人现场监督并不定时派人巡查。离地面2米以上的高架动火作业必须保证有一人在下方专职负责随时扑灭可能引燃其它物品的火花。(4)未办理“动火许可证”擅自动火作业者,本单位人员予以记小过二次处分,严重的予以开除。(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有专用的库房,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施,仓管人员必须由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2、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分库存放。3、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入库前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出入库应进行登记。4、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之间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5、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取应按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仓库工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6、易燃易爆场所应根据消防规范要求采取防火防爆措施并做好防火防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九)义务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1、义务消防员应在消防工作归口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各项技术考核应达到规定的指标。2、要结合对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维护检查,有计划地对每个义务消防员进行轮训,使每个人都具有实际操作技能。3、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4、每年举行一次防火、灭火知识考核,考核优秀给予表彰。5、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防火灭火自救能力。(十)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1、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组织全员学习和熟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3、每次组织预案演练前应精心开会部署,明确分工。4、应按制定的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5、演练结束后开讲评会,认真总结预案演练的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十一)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十二)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1、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2、对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将依据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予以不同的处理,除已达到依照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已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事故责任人将依法移送国家有关部门处理外,根据本单位的规定,对下列行为予以处罚:(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损失情况与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口头告诫:a、使用易燃危险品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或保管不当而造成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B、在禁烟场所吸烟或处置烟头不当而引起火警、火灾,损失不大的;C、未及时清理区域内易燃物品,而造成火灾隐患的;D、未经批准,违规使用加长电线、用电未使用安全保险装置的或擅自增加小负荷电器的;e、谎报火警;F、未经批准,玩弄消防设施、器材,未造成不良后果的;G、对安全小组提出的消防隐患未予以及时整改而无法说明原因的部门管理人员;H、阻塞消防通道、遮挡安全指示标志等未造成严重后果的。(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除责令赔偿全部或部分损失外,予以通报批评:a、擅自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B、擅自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或改为它用的;C、违反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擅离职守从而导致火警、火灾损失轻微的;D、强迫其他员工违规操作的管理人员;e、发现火警,未及时依照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处理的;F、对安全小组的检查未予以配合、拒绝整改的管理人员。(3)对任何事故隐瞒事实,不处理、不追究的或提供虚假信息的,予以解聘。(4)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导致事故发生(损失轻微的),但能主动坦白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理事故、挽回损失的肇事者或责任人可视情况予以减轻或免予处罚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7

关键词:油气储运防火安全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28文献标识码:a

1、油气储运的概述

油气储运,就是整个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进行运输的过程,石油和天然气具有易爆、易燃、易导致静电产生、易引起中毒等众多特点,这是因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正是由于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因素,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对油气储运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力图减少社会安全隐患,也帮助企业减少经济损失。要研究油气储运过程中如何加强火灾防范作业,就要从其根本缘由抓起,分析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再对症下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油气储运过程中存在的火灾隐患解析

2.1、操作程序容易出现失误

就操作程序来说,期间有众多要点要把握,但是在当前的油气储运过程中这往往会被忽略。第一,从整体来说,有些企业对相关在岗员工并无进行专业技术训练,招收工作人员时为了凑人数而没有对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上岗后也无加强培训。第二,操作者大多认为自己工作娴熟,难以出错,但就是疏忽之下事故频发。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或者某一操作环节被疏忽,例如阀门应当确保紧闭、置换管道和容器时应当确保更换到位,在操作中开错阀门也都是常有的事。第三,有些企业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统一设定进行随意更改,认为操作中有些步骤可有可无,降低其经济效益,所以就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变换删减。

2.2、对预防静电产生的意识不足,措施不到位

静电容易产生于油气储运过程中,这是由于管道运输往往会产生油气和设备间的摩擦震动,又由于天然气和石油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可燃性,一旦摩擦升温、擦出火花丝,哪怕一点也足以引起管道爆炸。但是由于不容易看出来,就经常受到人们的忽视,也没有进行防静电接地建设。

2.3、动火作业过程中的违章行为

由于油气本身具有较高的爆炸和引发火灾的性能,所以应当对储运的设施和相关配置进行检测维修,这时通常会采用切割或者焊接作业并且还会使用到砂轮、电钻、喷灯等容易导致火花喷射的工具。但是这个动火作业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违章行为:第一,在进行动火作业时没有保障现场安全设施建设,这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有关,管理者意识疏忽或者为了缩减建设成本,减少对施工现场必要的安全设备支出。第二,动火作业人员技术不娴熟,或不了解动火操作规定,在操作中出现技术差漏,或没有保障安全性能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作业。第三,现场违章动火作业,这是由于一些动火作业场所本身并不具备相关操作证件,没有严谨的作业操作管理,这就导致火灾事故容易发生。

2.4、储运设备安全性能缺乏保障

由于储运设备缺乏安全性能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事件偶有发生,这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细节原因:第一,部分油气储运设备生产厂家并不具备有生产能力,为了减少成本偷工减料。第二,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就从这些厂家购买了储运设备,一旦在运作中产生事故,为时已晚。第三,运输管道材料不佳,容易出现管道腐蚀的现象,或者由于长期作业后管道出现破坏、机械设备产生破损,这都容易导致在储运过程中由于震动或外力施压而造成震动疲劳和热胀冷缩,最终导致爆炸,引起火灾。

2.5、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2.5.1、职工对于工艺操作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国外引进设备,仅仅局限于使用说明上的介绍,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系统的操作要求、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流程。将国内外类似的设备、系统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2.5.2、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没有对上岗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没有明确操作的规范性,致使在岗职工麻痹大意。

2.5.3、监管机制不力。对于操作岗位的习惯性违章警惕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一种明明是习惯性违章,却听之任之不予纠正的怪圈。

3、预防措施

3.1、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一个维护保养。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来严格的按照其保养的规程来进行维护,在工艺流程操作之前就得充分的做好工作的危害分析,并且控制其操作风险。

3.2、做好防静电处理

油气储运的设备都应该充分的做好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也一定得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利用跨接,使得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管线以及设备的接地电阻值一定要符合其相关的规范要求。

3.3、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

(1)一是在单元设备布里,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与实施务必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充分的考虑消防设施、防爆泄压、通风、防火分隔等等的因素。二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应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

(2)防火安全装里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①自动探测器。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烟雾、温度以及浓度等等,当在超过一定值(浓度)的时候就会自动的报警,并且与各种连锁装置联动。②防爆泄压设备。其中包括了防空管、爆破片(防爆片)以及安全阀等等,安装在管道、压力容器等等的生产设备之上,且具有降压防暴的作用。③火星熄灭器。是安装在产生火星的装置与设备之上,来有效地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比如机动车辆所使用的火星熄灭器。④阻火设备。其中包括了阻火阀、单向阀、阻火器、水封井以及安全液封等等,其作用就是防止火焰窜入管道、设备或者是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

(3)落实动火作业措施:①拆卸。在其允许的条件之下,拆卸禁火区内所需要动火的管道、设备以及附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动火作业在完成之后再装回原处。②隔离。充分的将需要动火的管道、设备及其附件和有关的运行系统作有效地隔离。③清洗置换。a.惰性气体置换。依据其需要,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氮气等惰性来进行气体的置换。B.空气置换。用空气来置换设备内的可燃气体。C.清水置换。适用于水溶性或者是容易被水洗涤的介质。D.蒸汽置换。蒸汽置换应用范围较广,一般清水难以洗涤的物料及介质可以用蒸汽清洗,比如油状类、结块或者是遇冷凝固的物料。④安全测爆。要在动火前和动火期间对动火区域内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进行分析,避免在其动火的过程之中发生火灾、爆炸的各类事故。⑤规范作业.在其焊接的时候,焊工务必要充分的按规定的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在高处作业的时候,不可以上下层同时的动火,也不可以将乙炔、氧气的气瓶放在动火点的下方;乙炔与氧气瓶之间应该始终要保持5m以上的安全间距,应该与明火是保持在保持10m以上的距离,而且还不可以放在正在生产的管道、设备以及输电线的垂直下方。⑥熄火清场。在其动火结束之后,应该要关掉气源、电源,还得搬离动火设备,熄灭余火,充分的检查,并且要及时的清理现场。凡火花有可能会涉及到的地方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来以防万一。动火的时间过长,中途休息、间断以及在其离开的时候也要进行现场检查清理,千万不要疏忽和麻痹大意。

3.4、强化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的从业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职工的纪律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3.4.1、全员安全培训。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3.4.2、岗位安全培训。针对各种岗位职工,培训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总之,由于油气储运过程中操作程序多,且本身储运材料易燃易爆,促使人们加强对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引发点的预防工作。这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人们应提高自身的火灾安全防范意识,企业应当从多方面督促防火安全建设工作的完善,在实现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安全提供保障,消除因油气储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件。参考文献

[1]翟甲子.油气储运过程中对防火安全的措施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243.

[2]王兴库.油气储运防火安全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02:100-102.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8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管理,安全生产

 

0.前言

由于煤矿企业井下生产的特殊环境,对电气设备的使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随着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煤矿企业对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全面投入使用,加强机电管理刻不容缓。特别是机电管理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管理监察力度,以及对电气设备使用与维修的管理作为机电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机电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养

煤矿机电专业具有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工种复杂,人员分散等特点。而煤矿机电专业又普遍存在着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工作能力普遍很差,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实现机电管理上水平奠定人才基础。

我国的煤炭企业正向着高产、高效、高安全的目标大踏步的前进着,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同时,积极培养优秀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当务之急的任务。坚持每年从高校招聘一批机电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从各级区(队)中再提拔一批年轻的技术管理人才进行集中的机电技术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打破以往的单纯进行理论学习的方式,坚持现场操作、案例分析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学习。在一个阶段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系统考核,检验培训人员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并对表现突出的培训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从而激发大家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2.健全机电管理组织

要求井下的每台机电设备、每根电缆、每件五小电器都有相应的机电管理专职人员分别负责管理。分工明确,没有互相推托、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时,对机电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权利,对参加移交设备的单位有提出建议和制止移交的权利,对设备使用情况有提出奖罚意见的权利等。在加强专业管理的同时,还需健全群管组织。落实采掘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做到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各种管理人员遍布井下各个工作场所,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形成以机电矿长、机电副总、科长、工程师、技术员、采掘机电队长、维护班长为骨干的考核监督体系。

3.加强机电监察及现场管理检查力度

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对运行中的机电设备、电缆和小型电器进行定期循环检查,对安全保护装置每周至少全面检查两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现场通知该单位维护人员解决外,待检查人员升井后,以“安全隐患和问题整改落实处理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问题单位。。如失爆、明接头、设备接地不完整、设备保护功能不灵敏等重大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并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检查后按要求填写检查记录,并存档。

每月组织3次不定期机电设备完好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防爆设备的失爆、三大保护、五小电器,电缆和现场卫生、以及电缆、信号线的吊挂情况等,并把检查结果的好坏同区队管理者的经济利益挂钩。

对井下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进行定期全面的检查。如移动变电站、低压馈电开关、照明信号和煤电钻综保的检漏试验,各移动变电站的定期远方漏电试验,接地电阻测试,井下开关保护插件测试,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等需按规定检查,做好检查试验记录,并存档。

4.电气设备的检修与管理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需求一直呈递增趋势。利益驱使,使部分煤炭企业一味的追求高产,井下设备超负荷运转,加之井下潮湿环境的影响导致了机电设备的加速老化,缩短了机电设备使用年限,增加了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

作为矿山机电人员,要严把机电设备的投入、运行、检修与更换。电气设备入井前,必须由技术员和防爆检查员开盖验收,进行开气运行试验,确保设备内部器件及防爆外壳达到入井规定标准,由防爆检查员签发“入井合格证”及“设备完好标示牌”后方可入井。对于井下使用中的电气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设专人对其规格、型号、数量、使用地点及使用状态等进行跟踪检查。

加强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定期检修工作,定期对机电设备保护功能和接地保护进行测试,坚持开展大型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测预报工作。机电运输设施检修要制定计划和措施,明确检修任务和范围,详细记录检修内容、规格质量及检修人员等内容,并指定专人或质量检查员负责检查验收。在拆装井下大型机电设备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明确规定拆装工艺、运送方式、搬运线路和设备等内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挥,确保安全。同时充分利用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对大型设备进行预防性停产检修,及时消除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无法处理的设备隐患。

5.健全机电安全技术规章制度

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煤矿机电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供电安全管理及标准化运作,安全生产责任制都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所有机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让制度深入人心,用制度管理人员,指导人员正常工作。强化制度的重要性、严谨性、实用性对企业抓好机电安全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结论

机电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努力。提高机电战线从领导干部到电气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项机电管理工作。加强井下电气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机电技术创新和升级,为煤矿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9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大局,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防控较大及其以上事故为核心任务,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实施重点攻坚,严格打非治违;深化治理整顿,推进综合治理;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监管监察,促进源头治本,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继续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态势,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继续协调发展,为加快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安全创建年度任务。市政府确定1个县,1个乡,1个村,1个社区,1家企业开展安全创建示范,以点带面。到年底,20%的村镇和城市社区达到安全和谐型村镇(社区)创建标准、15%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安全发展型企业创建标准;安全校园、平安农机、平安交通等基层安全创建比上年新增10%;安全生产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事故总量、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稳中有降,防控较大及其以上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45人以内,工矿商贸死亡人数控制在11人以内,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控制在0.15以内,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78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15以内,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总人口的百万分之1.9以内。

二、主要任务

(一)以防范较大及其以上事故发生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旅游、教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1.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一是加快做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按照“生产企业入园区、经营企业进市场、储存企业抓监控、使用单位管重点、运输环节推联动”的基本工作思路,督促各县区要尽快编制和批准本地区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确定化工园区,规划危险化学品储存专门区域。新的化工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二是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结合制定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加快治理化工企业安全防护距离不够、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等重大隐患;治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治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加大危险化学品登记力度,加强剧毒化学品管理,坚持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歇业备案制度及实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建立聘请专家安全检查制度,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全部完成聘请专家工作,与聘请的专家签订协议,制定聘请专家检查计划。学习推广上海、天津推动城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的经验,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评估,推动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逐步迁入化工园区(集聚区)。在汛期前对城区油气站库、易燃易爆仓库等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和会诊评估,继续开展危险化学品普查登记和风险评估。检查督查发现的隐患,严格执行“有患必治、重患必停”要求,立即依法下达当场纠正、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和限期改正等强制指令,严防隐患酿成事故。三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年底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内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场所全部安装介质泄漏报警仪表,其中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全部安装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大力引进安全设施、机械设备、安全新型药剂,使我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涉药工序逐步实现机械化,实现人机、人药分离目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专用车辆,要全部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四是从生产、经营、运输、燃放、产品质量、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等各个环节着手,建立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全面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加大治理“三超一改”和反“三违”力度;加强重点部位监控;深入开展氯酸钾专项治理,督促指导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自建药物安全检测化验室,禁止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加大对销售含国家违禁药物烟花爆竹产品行为的处罚;加强烟花爆竹药物和半成品安全监管;治理烟花爆竹超量储存运输;

加强部门联合,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加强节日期间市场监督检查,严防零售点连片经营、超量储存和违法违规经营,严防不合格产品和违法产品流入市场。严格审查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方案,引导教育群众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2.交通安全。一是整治交通安全突出问题。严格贯彻落实预防交通事故“五整顿”(整顿驾驶员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和“三加强”(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等各项工作措施。构建全市交通安全新格局,落实“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单位和岗位示范创建,严把驾照考试及准入关、车辆年检关、安全检查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培训关,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镇、乡村等重点板块交通安全管理。公安交巡警部门要突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交通安全管理,筑牢“三道防线”,启用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对7座以上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逢车必查,逢车登记,重点检查驾驶资格、车辆审验、客车乘载人数、行驶时间等情况,严查超员载客、疲劳驾驶、准驾车型不符等交通违法行为和车辆安全隐患,持续开展行车秩序专项整治。突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大力整治无牌无证、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校车等重点车辆的交通安全管理,完善校车及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台帐,严厉打击校车交通违法和“黑校车”运载学生;严查工程车、摩托车等车辆无证驾驶、野蛮行驶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酒后驾驶、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持继开展对酒后驾驶、涉牌涉证、客车超员超速、农用车违法载人、机动乱停乱放、违法调头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加大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和低质量船舶的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示范渡动,确保做到渡口“五个一”(一个候船棚、一条斜坡道、一个安全告示栏、一个渡口名称石碑、一艘合适渡船)。抓好浮桥安全管理,浮桥营运必须禁止运输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等危险货物的车辆通过浮桥、禁止客运车辆载客通过浮桥,禁止超限、超载车辆通过浮桥。严格车站、码头的安全检查,严禁将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带上车(船)。针对恶劣天气和节假日人流集中等特点,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要充分考虑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合理配置运力资源,加强旅客疏导工作。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安全工作,认真制订和完善安全运营应急预案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坚决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二是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建立对事故“黑点”的研判、整治、督办机制。深入实施交通事故预防示范工程,安监、公安、交通、住房建设

等部门加强协作,有力推进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的动态排查、分级挂牌和综合治理,加强对治理措施的改善和治理成效的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隐患存量、预防新增,促进道路交通环境的持续改善。三是严格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在交通运输系统推行适时动态监控,年内启动省级交通运输实时动态监控调度平台建设,年底前,30%以上的接送学生用车,50%以上的道路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运输车辆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安装到位。

3.消防安全。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明电〔〕35号)精神,以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地点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护航中原”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老城区、棚户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紧盯全市政府挂牌督办的50处重大火灾隐患,严格落实“政府督导人、行业监管人、消防监督人、单位责任人”四级连带责任捆绑制,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分包和新闻媒体公示曝光等措施,强力督促隐患整改,确保按期销案。深入开展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年活动,推动社会单位实现消防安全自主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的防控,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特别要加强对高层建筑改建、装修施工的消防安全管理,严厉打击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堵塞疏散通道、锁闭安全出口、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配足配齐相关消防装备,加强战术训练和综合演练,不断提高灭火实战能力。

4.建筑施工安全。要认真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等法规,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执法。以预防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对在建工程涉及的深基坑、高边坡、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施工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治理。要加强城乡各项基础设施的安全检查和故障抢修,重点要加强西气东输二线、供水管道、供热管道的安全管理,确保供电、供水、供暖、供气设备设施安全运转。

5.特种设备安全。继续加大对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修订完善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组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突出加强对重点监控设备和薄弱环节的监管。总结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和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经验,重点解决遗留问题和探索产业集群区域监管机制,推进压力管道使用登记工作。以使用环节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使用、充装、作业和特种设备超期未检以及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等违法行为,防止全市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新建项目中的特种设备安装监检率、注册登记率要达到100%,调整我市重点监控的特种设备,做到重点监控设备落实到管理责任人、操作人员、检验人员。解决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存在的问题,使我市的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率达到100%。

6.旅游安全。开展旅游景区安全整治,督促各旅游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企业负责人、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排查整治旅游景区安全防范薄弱点,增设必要的防护设置和警示标志,定期检查景区中的游客运载工具、高风险旅游项目、大型游艺机械等设备安全情况,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必须停止运营。

7.教育安全。推进平安校园创建,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持续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对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厕所、围墙、车棚等公共建筑设施和用电、消防、燃气、锅炉、校车等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对查出的隐患要立即采取警示、修缮、停用、拆除等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8.职业安全健康。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和普查摸底工作,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与整治、从业人员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年底前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率达30%以上,其中,粉尘、高毒物品企业危害申报率达80%;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4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企业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30%以上。严格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许可制度。

电力、民爆、建材和机械制造、冶金、农机、水利、通信、供水、供气等行业领域,要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源头治本,切实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年,要继续持续推进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攻坚,将全年划分为三个重点时段:(1)1月至4月,围绕“双节”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针对冬季用煤用电增加、雪雾天气多、节日喜庆活动多、烟花爆竹经营燃放集中、节日放假停产检修、节后复工复产等因素,以防急性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等事故为重点,加强对客运交通、烟花爆竹、供气供电等企业和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2)5月至9月,围绕夏季和汛期安全生产,针对这一时期暴雨、雷电、大风等自然灾害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特点,强化极端恶劣天气预防应对措施落实,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认真排查宾馆饭店、商(市)场、旅游景区、建筑施工工地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特种设备,严格关键部位现场值守,落实防汛、防坍塌、防火、防暑降温等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3)10月至12月,围绕岁末年初特殊时段安全生产,对冬季天气寒冷、天干物燥以及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等因素,以防火防冻、防突击生产、防冒险蛮干等为重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和景区场馆消防安全、烟花爆竹生产储存安全、冰雪灾害应对等隐患的排查治理。

(二)继续实施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素质。

1.全面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组织开展第10个“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教育和6月12日第二个全民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在电视台、日报、广播电台等我市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推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化。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周、应急预案演练周、安康杯竞赛、安全示范岗等宣传教育、应急演练和岗位安全竞赛活动,推动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识灾辨灾和逃生等自我防范能力。在五县六区,分别由各县、区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对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的安全培训班,提高基层人员安全素质,带动提高农村和社区安全管理水平。

2.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四新”安全教育,年内职工岗位安全技能再教育率达到90%以上。严格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任职能力考核和知识更新教育,全年培训“三项岗位”人员力争突破5000人,持证上岗率和再教育率达到90%以上。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7号)要求,切实加强以班组长为重点的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力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材,将班组长安全培训任务分解至各县、区及市直各部门,并加强督导工作,确保年底前将企业班组长培训一遍,受训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考核体系建设,完善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建设标准,确保全市1家、争取2家培训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实现安全教育培训大纲、教材、证件的统一。年下半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行政隶属关系,在全市所有行业企业开展拉网式“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情况专项检查。

3.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素质。继续强化监管监察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年内邀请省、市安全专家、法律专家举办4期以上专题业务知识讲座,对市、县(区)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继续在全市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内开展业务知识抽考活动,形成良好学风,打造学习型机关。加大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新任职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在职人员年内至少接受一次脱产安全业务知识培训,确保监管监察人员具备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安全执法人员参加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年底前,力争使市级安全监管机构执法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达到40%以上。

(三)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安全诚信评估、安全文化示范三项创建,逐步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不断强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从年起,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普遍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认真贯彻张德江副总理在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促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从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这个基点抓起,推动专业和企业达标,把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夯实筑牢企业安全生产根基。烟花爆竹企业,要在年9月之前,30%的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冶金机械电力等其他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达标规划,确保三年内全部达标,其中冶金、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在年底前40%实现达标,其他行业企业20%实现达标。逾期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各级安全监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综合监管、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要分行业制定达标规划,实施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要注意抓典型,先在本行业(领域)选取若干个达标示范企业,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逐步扩大覆盖面。

2.探索开展企业安全诚信评估。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开展企业安全信用评比,建立企业安全信用黑名单制度,通过媒体公布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并在安全生产许可证照发放和项目审批、招投标、信贷等方面予以限制。建立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档案,对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事故发生的,实行“黑名单”管理,除依法吊销个人安全资质证书外,在法律法规规定时限和范围内不得任职。年内,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生产和交通运输经营单位各评定10家安全诚信生产经营单位,大力宣传;各评定1-2家安全诚信缺失生产经营单位,在社会公示,营造安全诚信建设舆论氛围,引导更多生产经营单位努力提高安全诚信度。

3.全面加快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以安全发展、依法行政为主要内容,建设政府安全监管文化;以落实主体责任为主要内容,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以遵章守纪、依法维权为主要内容,建设班组安全文化;以关爱生命、参与安全为主要内容,建设社会安全文化。鼓励和支持县区、乡镇和企业设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日。以事故案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在广大企业、农村和社区普遍建立安全警示教育室。各级政府、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经费保障。年内评选命名10家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争取1-2家企业达到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

(四)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产业规划和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强化城乡规划建设安全监管。将安全作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前置条件,强化城乡规划和建设安全论证。由市、县政府组织安全监管、城乡规划、住房建设、国土资源、地震、环保等部门,年内对市县城区、村镇规划和建设安全集中进行一次评估,指导当地针对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采取必要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措施。年底前完成8个产业集聚区、5个中心镇、51个中心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安全评估。加强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深入调研化工园区安全现状,探索园区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园区整体安全管理,推动化工园区一体化安全管理和整体安全评估,建立园区统一的重点部位集中监控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等,督促化工园区或涉及化工的产业集聚区区域年底前完成安全评价。严格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管理,对加油加气站、危险品库房的规划选址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尽量远离居民聚集区;输油输气管线选址尽量远离中心城区,减少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尤其是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与建成区要设置安全防护距离,规划防护绿地,减少对城市安全的影响。在涉及工业、危险品等具体项目的审批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审批,确保项目的建设符合安全规定。逐步将城区严重影响城市居民安全的工厂、仓库搬迁改造,监督城镇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同步建设公共安全设施,对老城区公共安全设施有计划地实施增加和改造。加大对市政设施监察力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违法建设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坚决予以依法查处。由安全监管、消防、住房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组织,年内开展四次城市基础安全设施隐患排查活动。认真治理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违章现象,严防违章开挖、野蛮施工等导致管网泄漏燃烧等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工程招投标、转包、分包等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认真治理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建设与运行中的违规违章现象。

2.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安全监管。由发展改革、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制定完善市、县两级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安全发展规划。继续稳步推进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生产企业整合重组,鼓励有条件的县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等高安全风险领域实施逐步退出政策。严格项目引进安全生产论证,凡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安全发展要求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强制淘汰,在产业转移中不得引进承接。强化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建设项目安全论证,不能保证周边和下游居民安全的剧毒物品生产储存单位等建设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批准建设的易燃易爆单元必须与居民区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单元保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3.强化区域安全生产综合防控。由市安全监管局牵头,建立健全与周边地市的危险化学品区域协作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和运输跨地区联合执法和防控。建立健全强对流、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预测预警预防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因极端天气引发安全事故。年底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五)严格落实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两个主体责任,切实形成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合力。

1.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3号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豫发〔〕23号)精神,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民爆物品、冶金、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推动法律法规赋予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的有关规定、工作职责、安全条件、行业标准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位并持续整改提高。

2.强力推进实施企业分级监管。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企业安全等级评定滚动机制和激励制度,对企业安全状况实施评估分级,强化监管,持续整改。a级抓巩固,给予项目核准、保险费率、企业信贷、证券融资、评先评优的支持鼓励;B级抓提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督促整改提升;C级限期整改,暂缓其新建、扩建项目审批,取消评优评先资格;D级挂牌督办,取消其改建、安全技术改造以外的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改,整改逾期未达到要求的,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电力行业a、B级企业达到总数的80%以上,其它行业企业达到总数的50%以上。

3.强化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培训教育、职业健康等制度。编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年度执法计划,严格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推行“三不罚、三重罚”(首查不罚,即改不罚,暂时无法解决但制定了整改计划并落实了整改责任、资金和时限的不罚;明知不改重罚,违章指挥重罚,重大安全隐患逾期不改重罚)工作方法,强化事前预防性处罚。深入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速)活动。探索安全生产执法管理新模式,配合推进全省安全生产执法垂直管理试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划(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建立事故调查处理跟踪督查制度,继续定期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系统内执法案卷自查、互查和评审工作,规范执法案卷管理,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坚持“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严格事故查处,健全挂牌督办、事故约谈、事故通报、统计分析等制度。严厉查处打击事故迟报、谎报、漏报和瞒报行为。

4.完善综合管理和联动执法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运行机制,扩大联席会议制度覆盖范围。积极理顺和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打击非法违法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执法责任、完善执法手段、落实执法措施,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整体效能。充分发挥“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作用,借助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组织媒体对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典型案例查处结果予以曝光,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隐患和事故。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年底覆盖面达到100%,并逐步向其他行业领域推进。

5.加快推进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达标建设。认真贯彻国家和我省关于创建标准化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有关要求,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我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装备达标建设,保证监察执法必备的办公条件和专用设备设施。按照《安全创建纲要(-年)》(豫政〔〕1号)要求,市级安全监管机构2012年底前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县(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2015年底前达到标准化要求。年底前,市级安全监管机构达到省要求标准的50%,县(区)、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达到省要求标准的三分之一。

6.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危化、建筑、交通、电力、卫生、环保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和消防部队,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重特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鼓励企业与周边其他企业签订应急和救援协议,配置与抵御企业风险要求相适应的应急装备、物资,满足应急需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实战能力。加快各级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步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安全创建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综合协调,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创建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创建工作亲自研究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周密计划安排,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创建进度和成效。

(二)坚持齐抓共建。各县、区政府,市安全监管、发展改革、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工业与信息化、住房与城乡建设、水利、文广新、教育、卫生、农林、环保、旅游、质监、气象、农机、工商等部门,要紧紧围绕安全创建年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制定出台具体的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创建进度,形成创建合力。行动实施方案要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各单位的实施方案既要切合本地区、本系统、本领域安全生产实际,又要与市政府规划密切衔接。

(三)注重创建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安全创建经费的保障力度,在年度预算中将公共安全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管、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检测检验、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创建基层基础建设等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电气防爆安全培训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基础细节管理应用创新

机电管理在煤矿的生产、运输等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机电技术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生产与经济效益。高河能源公司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2013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精神,围绕隐患抓责任,围绕责任抓落实,围绕落实抓整改,实现机电零事故、设备零隐患、保护零失效、电气零失爆目标,提矿井供电系统可靠性,减少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防止煤尘和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发生上道“安全阀”。必须对机电技术管理进行革新与创新,促进我矿健康发展。

一、创新机电安全管理模式,强化监控预防

(一)推行专职防爆员包保包片检查责任制,严格隐患责任追究,将机电安全检查覆盖到矿井全部区域。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实行检查挂牌管理制,出现重大隐患,进行问责,确保隐患整改到人、到位,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二)对现场检查出的隐患,按照标准规定及时做出果断的整改决策,并收集反馈意见,同时将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合理的参与意见,加大自检自查和现场管理及整改力度,对机电安全和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大管控力度。

(三)机电部组织每月进行机电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对所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地毯式”的隐患排查,发现隐患,责令立即处理,出现的电气设备失爆事件,实行否决制,即在本月考核中一律视为不合格工作面,并进行相对应的处罚,从而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解决了责任模糊、推委扯皮现象。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单位,安装结束后提出验收申请,经机电部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验收合格后并写出验收结果报告单,同时归档保存,方可投入运行。

(四)电气开关停电检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即统一使用检修专用牌,统一样式,统一编号,统一制作,全矿电工每人一牌。设备所属单位在检修时,除执行停电管理制度外,还要执行挂专用检修牌并加锁制,专用锁和检修专用牌本人专用,禁止转借。严格遵循“谁挂牌,谁取牌”的原则,任何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对已停电挂牌加锁开关进行强行送电或启动操作,避免了检修人员在检修操作中由于他人误操作导致的触电事故。

二、机电隐患强化管理,提升机电设备运行质量

(一)机电隐患排查治理引入了“前追后纠”体制,一级监督一级,一级追究一级,增强作业人员和检查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安全管理的压力得到层层传递,拟杜绝隐患责任单位和检查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隐患不能第一时间内整改或隐患重复出现机率。

(二)对隐患进行类别划分及a类隐患责令现场停产处理,就是电气设备失爆、帅保护等;B类隐患当班处理,就是机械设备连接、紧固部件是否完好等;C类隐患当天处理,就是电缆吊挂、文明生产等。

(三)坚持隐患的预测预报,按照隐患定整改单位、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时间、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复查人“五定”原则,督促责任单位按期整改落实及时对隐患整改闭合管理,到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隐患,及时追查原因,责任追究。

(四)现场检查出的失爆或甩保护、铜丝代替保险等隐患,现场“无定”立即整改并按照《高河能源公司机电隐患市场化收购管理评定考核细则(试行)》标准处罚,如果二次查出前一天出现的失爆隐患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按照标准翻5倍处罚,同时进行全面停产整顿、整改、验收,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设备出现缺陷隐患(非失爆隐患)及质量标准化隐患问题进行“五定”,二次查出的同一条隐患,要进行责任追究并按照标准不少于2倍的处罚。

(五)各工单位必须对本单位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班检、日检、旬检制,要留存记录可查;每个作业头面每班必须不少于1名持有效证件,配带瓦检仪、验电器、放电线及相关专用工具的机电工跟班、检查、维护作业。

三、提高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现动态达标

(一)根据《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潞安集团公司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的标准要求,结合高河矿的实际状况,从提升质量标准化意识入手,提出管理创新理念,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协调、服务"的八字方针。

(二)机电部明确细化了各专业管理组的责任范畴与权利义务,建立了电缆管理组、供电管理组、防爆标准化组、设备管理组,技术管理组、五小电器管理组、配件管理组、油脂管理组、胶带管理组、钢丝绳管理组等。

(三)统一编制机电管理制度,机电设备操作规程,机电系统各岗位责任制,机电专业精细化管理细则,机电隐患市场化收购管理办法,收集整理矿井机电设备技术特征资料,并下发各单位学习执行。

(四)编制年的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全矿井机电系统员工进行分期、分批、分工种的学习培训和考核。授课人员主要由各专业技术骨干、外聘技术人员,对接受培训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试,促进员工熟知本工种本岗位责任及安全操作技术技能。同时不断挖掘创新管控措施,如:掘进随机电缆采用自动拖移滑动装置;井下局部接地极安装、探针、挂牌管理;低压开关设备开关架制作标准,标志牌张贴标准,防爆电气挂牌责任制公示牌等

(五)机电质量标准化检查工作实行每月上旬、中旬、下旬三次进行检查打分拼比,如果出现电气失爆现象否决本单位当月拼比资格,推进了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检查人员效能作用,将机电安全隐患排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了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由静态达标,转为动态达标,提高了矿井的稳定健康发展,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机电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制度,提高管理、装备、培训,构建机电本质型安全体系,提高井下供电系统可靠性,减少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防止重大机电、煤尘和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玲.浅析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实际【J】.科技信息,2008(36)

[2]王东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应用【J】.中共科技博览,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