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48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内容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47-01

环境作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必须受到人类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绿色建筑的相关思想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建筑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高校都增设了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但关于绿色建筑并没有比较统一的教材,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自行进行安排。下面,笔者将就最近几年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进行探讨。

一、绿色建筑的含义

现在有关绿色建筑的含义有很多,如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以及节能建筑等。根据这几个定义和绿色建筑含义的差别可以得出:“绿色建筑指的是建筑在使用寿命期中最大程度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土地、水资源和建筑材料,并能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教师应向学生讲解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能意识到建筑设计师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责任的重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绿色建筑设计的兴趣。

但是对绿色建筑含义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要让学生能对绿色建筑的内涵理解的更加深入,老师还要增加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讲解。在对其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能直观了解绿色建筑的样子、需要做到哪些重要的方面。考虑到评价体系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感觉到乏味,可以引入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由此来让学生了解怎样利用建筑设计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有关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设计之中。高校中建筑学的大四学生对普通民用建筑的设计相关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了,所以在课程安排时可以适当减少建筑的美观、作用等方面的教学课程,而将重点放在如何更好地展现在气候和环境特征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设计的讨论上。通过建筑设计体现对环境的关注以及绿色建筑室内及室外的环境设计、建筑整体构型以及的结构设计的讲授,来指导学生怎样设计绿色建筑的各个空间,以达到更好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绿色建筑技术很多,在教学中不能讲解全部,重点应该放在和建筑设计结合密切的部分。比如自然通风及遮阳技术,通过融入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在设计时怎样在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三、绿色建筑教学成果检验

(一)绿色建筑含义教学效果检验

检验这个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让学生对当地的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并对调研的建筑进行评价,写出调研报告。在这种调研过程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建筑的样子,将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的建筑相结合,而且能在调研中学习到一些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二)设计题目的检验

绿色建筑的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而这其中设计题目的设置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地形设置能够直接对学生绿色建筑设计能力进行考察,所以绿色建筑设计题目是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选择设计题目时要考虑到这些学生已经具备解决建筑的作用以及美观这些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是第一次做绿色建筑设计,在设计中又融合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在设计中要考虑环境气候的变化,还要周全节约能源的问题。这时如果建筑类型比较复杂,学生的精力就会过多放在对功能的处理上,而忽视绿色方面的设计。所以可以选择设计绿色小别墅,这种建筑的特点在于功能比较简单,造型也是灵活多变的,学生能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解决建筑和生态的相关问题上。

对于要设计的地形设置,首先要确定城市。这个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行确定。建筑设计一定要契合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性,并要了解当地的乡土植被和材料,所以学生对设计地点的选择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因为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在温度调节上的要求不高,所以在设计中不能明确体现节能因素,因此,建议学生不应选择气候温和地区。

在对绿色建筑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这个部分,要制定准确的评分标准。绿色建筑的评分指标和传统的建筑课程设计评分指标不同,传统建筑课程设计主要评分标准包括建筑的功能、外形构造及图面表现等。而绿色建筑根据其含义应该增加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节能程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这些评定标准,还应该增加设计创新这个评定标准,用来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方法。

四、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要以掌握其含义和设计的基本原理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设置教学、实践调研以及设计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定。对学生在设计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多加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设计绿色建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磊,刘加平.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4).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2

绿色设计起源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反消费运动,这场反消费运动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虽然它至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已形成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它是美国一个记者抨击美国的工业给社会带来废料污染问题而引发起来的。对于设计师来讲,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已然考虑到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但是绿色设计还未成为主流,尽管如此,它的理想本身就被看为一次伟大的胜利。进入21世纪,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企业间的竞争,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绿色设计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 

绿色设计的定义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引用《绿色设计》中的定义: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它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 

2.特点 

从绿色设计的的定义可以看出扩大了,绿色设计的主要特点包括: 

1.扩大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从“产品的生产到投入使用为止”有时也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而绿色设计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到了“产品适用结束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处置”,也即“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 

2.绿色设计是并行闭环设计。传统设计是串行设计过程,其生命周期是指从设计制造直至废弃的各个阶段,而产品废弃后如何被处理处置则很少被考虑,因而是一个开环过程;而绿色设计的生命周期除传统生命周期各阶段外,还包括产品非其后的拆卸回收、处理处置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闭路循环,而且这些过程在设计师必须被并行考虑,因而,绿色设计师是并行闭环设计。 

3.绿色设计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4.绿色设计可以防止地球上矿物资源财富的枯竭。 

三、绿色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绿色包装首先要求用料要节约资源,力求减少废弃物量,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再生为其他有用之材。其次是焚烧时可回收热能,不会产生毒害性气体,填埋时少占用土地并能自然降解。 

包装设计界有一句警言:“你的产品可能由于错误的包装而在德国无人问津!”因此,随着人类对于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设计的包装如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将失去竞争力。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通过何种方法来实现产品的环保绿色包装。 

1.包装选材环保 

首先对绿色包装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环保材料的选择,使用可分解、降解的包装材料,目前已开发研制出多种可降解塑料。如有的塑料包装能够在被弃埋入土壤后,成为土壤中微生物的食物,在很短时间内化为腐殖质。 

2.简化包装 

简化包装就是说通过少量的包装来实现产品的防护性及运输性。例如,在面向大订单客户时,可以将多台产品放在一个包装盒中,并与客户商量减少说明书数量,而不用单台机器进行装箱,配置说明书,这些都是一种变相的浪费环境资源。采用这种包装设计,不但使客户整体拆卸时间缩短了5%,同时也减少了60%的包装材料。 

当然,简化包装并不意味着随意的去减少材料,还需对简化包装后的产品防护和运输性进行考良,制定一系列的解决对策,防止在包装简化后对产品造成不适当的影响,比如摔机、受潮等。 

在2008年,惠普就设计了一款环保型的全新包装。该包装比传统笔记本电脑包装减少了97%的原料使用和空间占有,减少了机器的装柜量,使所需运输车辆比之前减少1/4,极大节省了运输所需燃料,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且该包装能够完全被回收利用。除此之外惠普的产品还减少了包装箱中的纸质说明材料和光盘,代之以在线支持和软件程序,大大减少了纸张和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了浪费。 

我国成都水井坊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白酒第一坊”之称的水井坊酒包装设计中,在第30届美国包装设计奖评选中,获得代表国际广告艺术创意最高成就的“莫比”包装设计奖和最高成就奖。其包装盒采用了再生工业纸板以及简单的印刷工艺,不但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易于回收和循环再生,而该酒瓶的木基底座设计,造型优美,既满足使用功能,又可作为烟灰缸反复多次使用,在增强展示效果的同时又提升了商品的品位。 

四、生态环保住宅小区设计 

绿色生态环保住宅,根据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及科学手段,合理安排组织住宅建筑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等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平衡。绿色生态环保住宅所包含的理念并不新鲜。从原始社会土著人最简单的棚屋到近代农村的乡土民居,都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朴素的绿色生态思想。生态环保住宅小区的内容如下: 

1.绿色环境概念 

绿色环境要求提供满足住宅小区需要的绿地和园林。在考虑小区整体建筑首层的功能时,采用首层架空的设计来增加小区需要的绿地面积以净化空气,调节小区内的温度、湿度,吸尘降噪,同时作为住户休闲活动的场地,为住户提供悠闲浪漫、高品味的生活环境。 

为了真正发挥小区内绿化的生态作用,使小区内的绿化达到清洁空气、释放氧气、调节温度、温度的净化作用,就必须对小区绿化的植物进行研究,合理安排地绿化和树木绿化的比例,并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草皮与不同树种进行搭配。 

2.节能、节水和自然通风的概念 

要求充分利用阳光照明和采暖,减少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用电浪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中水系统以及家庭直饮水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确保小区房屋之间和室内的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生活质量。 

3.环保无公害概念 

要求在建筑设计上配合物业管理,合理有效地处理住宅小区内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生活垃圾应该按照有害类、有机物、无机物3类分类收集处理。垃圾箱和垃圾站的位置应该合理安排,发表硕士论文从而达到垃圾与废料处理的环保无公害的目标。 

4.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 

绿色生态住宅实际上要提供给住户的,已经不只是一处环境幽美、舒适的居所,而更多的是通过对住宅的营造,引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理念,这即是营造绿色生态住宅的最终目标。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3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含义;意义;应用

1植物造景技术的含义和意义

1.1植物造景技术的含义

植物造景技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综合景观并且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的方法。同时植物造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园林绿化技术,本着崇尚自然和优化环境的设计理念进行的园林景观的再造和配置。而且要以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为依据同其他园林要素形成一定的空间时间关系,配置成一定的艺术空间。所以植物造景往往是设计者对于美的理解,他们在设计时不仅要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作用,而且要根据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1.2植物造景技术的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是形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应用植物造景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预留场所,而且能够保证园林工程具有观赏性特征。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植物造景技术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可以学习国内外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中西结合创造具有特色的美学艺术。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代表着城市的区域文化和风格特点,是评价一个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植物造景技术。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2.1园林景观绿化的基本原则

2.1.1生态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应该将本区域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也就是在符合周边环境的前提上尽可能的让园林周围的大环境和设计互相协调融合。同时在绿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温度、光照、土壤等要求,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也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实现植物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互统一,从而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

2.1.2美学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美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美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调性原则,它是指在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比如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可以尽可能的选择对植和列植。而在自然是园林绿地中可以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出植物独特的自然姿态。此外还要保证植物整体造型、色彩和风格上的协调性,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统一,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整体的视觉效果。第二个原则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入手,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程度和整体轮廓,同时要注意树冠线,并开辟透景线。第三个原则是对称与平衡原则,它是指在景观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协调度,尽可能达到一种和谐与对称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为此,设计者可以从植物叶片对称和辐射对称入手进行调整实现整体平衡与对称。

2.2植物造景技术的基本手法

2.2.1明确整体布局主次

所谓明确整体布局主次就是要尽可能的使用自然的方法,坚持自然和谐的理念,尽量不要让人看出明显的人工痕迹。为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时先从整体入手进行布局和调整,然后在针对一些细节进行雕琢。同时要注意整体的美观、和谐。此外,在设计框架以及一些细节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效果,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

2.2.2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了解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也是园林景观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为了展现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在景观绿化时可以突出本季节的特点,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色彩和形态特点,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景观能够达到因时而异,移步换景的效果。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多选择一些绿色植物给人以清凉舒爽的感觉。

2.3园林景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

2.3.1生态群落植物

植物群落不是植物个体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包括生存空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比如对光能、土壤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利用。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时要按照生态群落合理选择植物。比如将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相结合。不仅能够相互弥补,而且能够达到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2.3.2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

乡土植物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当地的特色,表现当地文化。近几年,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也成为园林界的共同呼声。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寻找灵感、从当地的植物群落中挖掘特色、利用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从而形成特别的乡土气息景观。

2.3.3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

中国历史悠,文化灿烂,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所以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比如松、竹、梅,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也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通过这些具有文化低温的植物不仅可以激励人们,给人以精神慰藉,而且也是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化的重要体现。

3结束语

园林景观绿化是当前改善空气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来说,植物造景技术就是对园林景观绿化的表达。应用植物造景技术对提升园林景观绿化水平和绿化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设计者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植物造景技术,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并且要充分了解植物的习性,遵循生态原则和美观原则,从而构建一个美观、健康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和谐、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辉.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2]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4(12):70~71.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4

论文摘要:“绿色设计”是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当令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半代末开始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绿色设计”方法及其发展、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等几个问题。 

 

一、设计殛设计师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著名的工业设计师及教育家维可多,佩帕尼克就出版了在设计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著作《为现实生活而设计》。书中认为我们周遭的事物都是由设计师创造的,设计师在市场销售和用户满意度方面不单单只是起到“美化”的作用,同时应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道德的伦理价值。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gteen design)就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二、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2)循环设计: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recyclin),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等,其基本的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在绿色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讲产品的造型化简到极致,这就是所谓的“简约主义”(minimalism)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进人21世纪,因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基于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了解,人们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过于激进的“绿色运动”,发展到现今相对成熟的“绿色消费”行为。这为“绿色设计”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未来“绿色设计”的风格和趋势 

 

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相对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人“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3)实用且节能。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6)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7)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四、结 语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环境问题,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这就得要比以往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需要创造性、新思维和富于想象力。“绿色设计”给工业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5

在展示设计中加强绿色设计,不仅是人类主观愿望的需要,也是社会环境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绿色设计理念的研究,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展示设计中,突出强调环保与视觉的冲突、理念与内涵的完美统一,期望最终能达到“绿色”与展示相结合的目的,从而达到自然、环保的展示设计形式,能够体现出绿色设计理念的真正含义,并且对展示形式与绿色设计理念的结合做出了分析,通过最初原材料的使用,采用无设计的核心理念,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由此得出加强绿色设计理念在展示设计领域的应用,不仅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可以有效的节省资源浪费和回收再利用。

第一节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1

绿色设计的核心原则便是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有效地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优化。绿色设计理念就是从最初的设计中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使它可以持续合理的使用。

第二节展示设计

展示,英文为display,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行为状态。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扩展。展览,即是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它是被动的。而展示活动是公众参与的活动,是主动的,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反馈信息,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主体。公众参与到展示活动中,动手操作或选购商品,这个行为过程本身就不是一个“览”字所能包含得了的。而“示”的外延更大,除含展览之义外,还有演示、示范以及明示、暗示的含义,既有静态又有动态之含义。2

展示设计分为:博物馆设计、大型博览会设计、商业展览设计、商业环境设计、庆典礼仪环境设计。3商业展示设计是一种高效直接的促销手段。展示设计是以视觉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多种设计元素相结合,(如图1)例如空间的规划、平面布置、色彩配置等,以资讯的创造和传播作为展示设计的主要任务。展示设计中资源利用率较大而且发展迅速,对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一些展览中的重复利用率低,这样不仅增加了生态环境的负担,而且资金投入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绿色设计理念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来减少资源浪费。

第三节绿色设计理念在展示设计形式中的应用

展示设计形式主要是由各种展品和整体感觉传达展示的中心思想,而展品则是展示设计中的主要成分,现今社会中大量的展示活动周期性都比较短,临时、短期、巡回展览日益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则应该采用循环可回收再利用的设备资源,在下次的展览中依然可以再使用。用冷光灯投射展品,既可以避免高热量又不会对展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并且可以利用通风设计来达到室内温度的调节。不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来吸引参观者,而且只要展品有特色有意义,也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一、静态展示形式的应用

静态展示形式是展示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以最少实体达到最多的信息量,也就是说减少实体的运用,给少量的实体赋予它最多的意义。很多的展示设计师在策划中最怕的就是不能够清晰的表明自己的想法,所以会加强实体的运用,用实体来强化自己的思想表达,最后也许会导致画蛇添足。实体的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果说实体的表现能力足够丰富,那么简单随意的组合也能体现出它的思想。

二、动态展示形式的应用

动态展示形式就是通过激光、触屏、投影等所获得的信息。它们占用空间较小,而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果将更多的信息容量投放到网络应用中,减少实体,并且尽可能的将网络代替传统的展示形式,实现绿色设计理念的时候也充分的体现了展示设计的冲击力,而且动态展示也能够与人直接性的接触,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感。

三、动静结合的展示形式

宗白华认为,“实化为虚,虚实结合,情感和景物结合,就提高了艺术的境界”。4动静的结合是当代展示形式采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动态展示具有很好视觉效果,而静态展示有真实存在感,两者结合在一起相得映彰。不论是长期展览还是短期循环展,动静的结合形式都会给人直观的感受。动静影像的结合,不仅给人视觉直观的感受之外,更有它的趣味性的融会贯通,也增加了它的律动感。动静的结合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也充分的实现展示的功能性,展示形式中巧妙结合动静的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四、自然元素的应用

自然元素,往往与人有着一种内在无形的和谐感,因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元素的引用可以促进环境的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它的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实现回收再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既要推进人类发展,又要促进自然和谐。

五、绿色材料的选择及应用

材料的选择,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去选择与之合适的材料。从狭义的范围来讲,就是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出满足产品的功能性要求、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适合市场需要的材料。从现代意义上材料的选择来说,也包含了环境的友好型因素,使在选择材料的基础上支持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材料的生命周期为开采、生产、加工、制造、使用、再生。

绿色材料是1992年由日本的山本良一教授提出的,是根据它对周围环境功能和对环境保护所做的贡献这个角度命名的。绿色材料和传统材料的不同之处就是它不仅具有传统材料的功能以及传统的结构而且对环境有着协调和净化、修复等功能。绿色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性能,对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比较少,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小,它的可再生利用率比较高,在制造、使用和废弃到再次利用生产这些过程中,都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关联性。

绿色材料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良好的使用性能。二是较高的利用率。三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绿色材料是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是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提出的,也是展示设计应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节绿色设计理念对展示设计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6

关键词:tRiZ;绿色设计;生命周期;绿色参数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305-02

绿色设计是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目标的创新设计,它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延伸到了产品使用结束后的回收再用及处理过程。从宏观上来把握与产品有关的环境问题、材料的重复利用问题、废弃物的管理问题等。

作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tRiZ创新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tRiZ解题工具――矛盾矩阵,来解决绿色设计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建立绿色参数与tRiZ工程参数的关联表,把绿色设计问题转化成了tRiZ问题,并运用tRiZ工具来完成绿色设计。

1 tRiZ理论概述

1.1 tRiZ理论的基本理念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0finventiveproblem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teoriyaResheniyaizobretatelskikhZadateh)组成。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的。

1.2 tRiZ中的技术矛盾及解决方法

在技术系统中,两个参数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限制的关系,提高某个参数时,可能会导致另一个参数的恶化从而产生矛盾。在产品设计或工程设计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利用tRiZ方法可以解决这样的设计矛盾。阿奇舒勒归纳总结出39个可以描述在工程技术中出现的绝大多数技术内容的通用工程参数。解题时,先把技术矛盾的两个参数分别用通用参数中的两个来表示。这样就把实际产品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矛盾转化成标准的技术矛盾问题。39个工程参数的矛盾矩阵表如表1所示,使用矛盾矩阵表解决问题的流程如图1所示。也就是,先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可以用技术矛盾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所描述的问题模型。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模型,在矩阵表中找到创新原理(表中数字表示推荐的创新原理编号),并运用这些创新原理经过演绎与具体化,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2 绿色创新设计

2.1 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及特征

绿色设计DG(GreenDesign)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意识设计等。绿色设计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也就是要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关键在于设计制造,不能等产品产生了不良的环境后果后再采取防治措施,这就是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总的来说,绿色设计是这样的一种设计,即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在于,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构思阶段,就要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再生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的要求列为同等的设计目标,并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7

关键词:机车信号;信息定义;标准化;原则;

我国铁路大量运用的机车信号是建立在地面轨道电路基础上的连续式或接近连续式机车信号。历史上不同的自动闭塞制式产生过各种制式的机车信号,例如交流计数电码机车信号、极频机车信号和移频机车信号。机车信号的车载信号机由于信息量不同曾经采取过5灯位、6灯位以及现在广泛运用的8灯位信号机。虽然我国铁路的机车信号达到了基本普及的水平,在安全与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方面却一直没有全路统一的标准。过去地面信息量少,运用中矛盾不太突出。现在地面信息已增加到8个和18个,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就提到了非常紧迫的议事日程。

1机车信号运用的主要问题

1.1机车信号跨制式通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铁路在不同线路的区段内建有各种制式的自动闭塞,特别是在枢纽地区,周边相连的几条线路大都有2种以上的自动闭塞制式。当时的机车信号与各种自动闭塞制式相配套,互相之间不能兼容通用,甚至在同一制式的电气化与非电气化区段也不能兼容。由于机车信号不能跨制式兼容,使仅安装一套机车信号设备的列车在枢纽内不能连续地工作。

1.2地面信息不统一问题

早期的机车信号和地面信息最多只有4个,在运用中机车信号和地面显示相符即可。随着um71的引进和8信息移频、18信息移频的研制成功,对18个信息的定义和使用要制订统一的标准。1998年在“jtl型通用机车信号设备”的标准制订中,曾对移频信息作了初步定义,但um71是多种定义。移频信息定义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向行车信息中,8信息移频采用30hz信息,而18信息移频采用7hz信息。当机车交路扩大以后,机车信号与地面信息不统一、不标准的问题更加突出。

1.3提速与跨交路问题

我国铁路经过4次大规模提速,提速里程达到13000km。虽然速度提高到140,160km/h,但某些区段的自动闭塞仍按120km/h设计,并没有根据提速要求进行相应改造。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按160km/h设计时,其绿黄显示表示按规定速度注意运行,含义是预告注意;而按120km/h设计时,提速后其绿黄显示含义是一级减速信息。特别是提速以后,在半自动闭塞和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列车进站前机车信号预告信息不足,使列车速度控制距离不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要通过特殊规定来弥补这一不足。

1.4不适应新《技规》的“黄闪黄”问题

新《技规》针对18号道岔,在第317条明确规定了1个黄色闪光和1个黄色灯光的显示意义,而机车信号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规定。当地面信号机是“黄闪黄”或双黄显示时,机车信号信息与显示均不能区分,造成列车只能按双黄显示控制速度,没有发挥“黄闪黄”能提高通过能力的作用,因此,要急需补充“黄闪黄”的信息定义。

2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的主要原则

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分配以及典型使用示意图3大部分。其主要原则如下。

(1)要覆盖我国铁路所有闭塞区段。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及分配是面向全路的通用标准,因此,必须要适应我国所有闭塞区段,包括半自动闭塞、三显示自动闭塞、四显示自动闭塞以及特殊区段。所谓特殊区段包括5种,即列车运行速度小于或等于160km/h的半自动闭塞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小于或等于200km/h的自动闭塞区段、列车从制动到停车需要3个闭塞分区的自动闭塞区段、采用双红灯防护的自动闭塞区段,以及上述几种区段的组合等。

上述5种特殊区段又分为普速区段、提速区段和准高速区段。由于变频点式、极频、交流计数电码和4信息移频等制式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并且信息数量少于4个,若维持原信息使用定义和分配,与新标准不会发生矛盾,所以新标准未包含其内容。

(2)信息定义及分配要充分向下兼容。新标准是针对当前机车信号信息使用中,矛盾较为突出的多信息(包含18信息)移频和um71制式,在满足提速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地发挥现有信息的作用,并充分向下兼容。在通用机车信号设备的基础上,以进路预告式向下兼容,做到信息统一定义及分配,即在不同速度区段使用的信息不会出现多种定义和不同的解释,可以保证机车在跨交路运行时,按新标准生产的机车信号设备均可正常接收和显示。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加速非通用机车信号的更新换代。

新标准对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定义了9个信息,在8信息移频制式的区段,要对进站点和带有允许信号的通过信号点进行低频信息增加,并调整所有8信息发送的低频信息。因此,今后要按新标准组织生产移频产品。

(3)坚持机车信号适应160km/h以下范围。在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2种观点:一是认为应明确规定与半自动、三显示和四显示自动闭塞相应的机车信号所适应的列车速度范围。如半自动闭塞和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应明确规定适用于120km/h及以下;二是认为机车信号属进路式预告显示,不是超防设备,同一显示就有不同的速度含义。如11hz在120km/h区段代表120km/h以下,在140km/h区段代表140km/h以下,在160km/h区段代表160km/h以下。

对于线路上规定的具体速度,列车只能依靠机务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或司机根据各线路不同速度的规定进行控制。因此,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及显示不直接与具体速度挂钩,只宏观上按《技规》第92条规定,限定适用于运行速度在160km/h及以下的列车。

(4)要维持8灯位人机界面。目前通用机车信号是建立在8灯位人机界面的基础上,即绿(l)、绿黄(lu)、黄(u)、黄黄(u2)、黄/黄(u/u)、红黄(hu)、红(h)、白(b)。在研究讨论中,一些专家认为,应借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的机会,实现行车速度指令数字化显示,以弥补8灯位信息的不足。但具体研究发现,即使是18个信息用足也满足不了速度等级划分的需求。此外,在枢纽地区,绿灯显示的允许速度等级非常杂乱,要实现速度指令数字化显示,需要更大的信息量,现阶段速度数字化显示基本是不可行的。因此,这次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定义仍然维持8个灯位的人机界面。

新增加的信息与机车信号8灯位机构显示的对应关系上,采用了两种办法:一是增加闪光显示,如黄闪黄信息是通过双半黄灯的闪光来显示。红白(hb)信息是通过红黄(hu)灯位的闪光来实现。二是本着列车速度控制含义相同的原则共用灯位,如绿灯位有3个信息,绿3信息、绿2信息以及绿信息;黄灯位有3个信息,黄信息、黄3信息以及绿黄2信息。这样既解决了信息增加后的显示数量,又不必对车载信号机做大规模的改动。

(5)机车信号显示要与地面显示含义相符。这次标准化定义工作,基本以现行《技规》为依据,做到机车信号显示与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显示含义相符,并增强了速差含义。一是保留原来的基本含义,易于人们接收;二是给司机提供更多、更明确的信息量,特别是速差含义更加明确。不要求与地面信号机显示一致对应,但速度意义必须相符。如在京广线郑武段,其四显示自动闭塞区间是按120km/h设计,当列车速度达到120km/h时由2个闭塞分区保证全制动距离。当列车速度提高到160km/h时,需要3个闭塞分区保证全制动距离。此时地面的绿黄灯显示和其他四显示区段的绿黄灯显示意义完全不同,在其他区段是预告注意信息,而在郑武段却是一级减速信息。在机车信号显示上,为体现减速含义,用一个黄灯显示,这出现子与地面显示不同的情况,但速度含义相符,增强了速差含义。

3新标准的主要特点

3.1增强了速差信号的含义

目前铁路信号主要有进路制和速差制信号2种显示方式。进路制信号以指示列车进入不同进路为原则的信号显示制度。速差制信号是每一种信号显示均表示不同行车速度的信号显示制度。我国铁路既有的信号显示基本属于进路式简易速差信号显示方式,其速差速度含义主要体现在进站信号机(含接车进路信号机)的显示上。世界各国铁路的信号显示方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正在向速差制信号显示方式转变,随着我国铁路提速,四显示自动闭塞正在逐步推广,其信号显示方式中的速差含义也止在逐步增强。机车信号显示方式也正向着速差方式转变,在复示地面信号显示的同时,速差含义日益十富、在这次新标准制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属于限速运行的信息有双半黄色灯光显示(限速45km/h)、双半黄色灯闪光显示(限速80km/h)以及红黄灯闪光显示(限速20km/h)。属于速差信号信息的有四显示及特殊区段的黄灯、黄2、黄2闪、黄3、绿黄2等信息。它们都明确提出要减速到规定的速度等级,通过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属于预告要减速的信息有三显示的黄灯、四显示的绿黄灯信息。所以说,新标准增强了速差信号的含义。

3.2采用了码序的概念在以往的四显示区段,当绿黄灯显示时,预告司机前方可能是黄灯要减速,要注意驾驶,但前方到底是不是黄灯并没有码序的约定。这次新标准对进站信号两个黄灯显示上,明确采用了码序的概念。如收到黄2闪光信息时,越过前方信号机后,下一个信号肯定是双半黄闪光信息。收到黄2灯光信息时,越过前方信号机后,下一个信号肯定是双半黄灯光信息。这样司机可以提前两个闭塞分区就知道进站信号机给出了进侧线命令。这种码序方式明显增强了预告性。码序的概念将随着主体化机车信号和超速防护系统的推广而口益普及。

3.3增加了信息定义及显示方式

这次机车信号信息标准化工作,新定义了“黄闪黄”信息和显示方式。2000年版《技规》为提高列车侧线通过速度充分发挥18号道岔的运输能力,在第317条增加了进站信号机“一个黄色闪光和一个黄色灯光”的显示。地面信号显示增加了,但机车信号并没有规定这一信息及相应的显示,致使机车信号一律按照双半黄色灯行车,限制了通过速度。又由于我国铁路提速和达速后,列车制动距离加大,三显示自动闭塞在进站口的地面信号显示明显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要解决上述问题,司机必须在预告处就应明确知道该列车是通过、正线停车、侧线停车还是机外停车等。新标准对进站双黄显示作了较大变化,当进站信号是双黄显示时,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采取四显示的处理方式;在提速半自动闭塞区段上,机车信号除采用了四显示的处理方法外,还增加了地面发码区段。在纵列式站场及枢纽内,地面进站或进路信号机显示绿黄信息时,机车信号过去是降级为黄信息,这使司机要提前减速度,影响了通过能力。这次增加的绿黄信息,表示前方信号机开放,距停车地点至少有2个空闲区段,要注意运行,这可提高通过能力。

3.4兼顾了200km/h区段运行160km/h列车的需求

目前,我国铁路最高运行速度达到200km/h的区段,尚未采用数字轨道电路(新建的秦沈客运专线例外),仍使用18信息自动闭塞及分级速度控制超防系统。在这些区段以160km/h及以下速度运行的列车,大都安装通用式机车信号加机务监控装置。对此,铁道部明确要求,新标准要涵盖这一情况,保证通用机车信号设备在200km/h区段能正常工作。这要求机车信号设备在信息接收方面要向上兼容。

为此,本标准将其归入特殊区段机车信号信息定义中,并增加了绿3、绿2信息。机车信号的绿3、绿2信息和普通绿信息在速度限制上没有区别,表示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运行,且速度在160km/h以下。对于200km/h列车的超速防护设备,以上3种信息有明确的含义,绿信息表示前方最少空闲3个闭塞分区,绿2信息表示最少空闲4个闭塞分区,绿3信息表示最少空闲5个闭塞分区。速度等级由超速防护系统作具体规定,这样可使超速防护系统与机车信号在信息使用上兼容和统一。

3.5以3个闭塞分区满足列车制动距离的规定

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当列车运行速度在160km/h及以下时,通常用2个闭塞分区保证列车从最高速度达到停车。目前有些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用3个闭塞分区来保证全制动距离,此时山现了多个速度等级。在这次机车信号信息分配及定义中,用3个闭塞分区保证全制动距离的情况归人特殊区段信息分配及定义,增加了绿黄2信息。这时机车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不一致,但含义相符。当地面显示绿黄灯时,要发绿黄2码。地面绿黄信号已不是一般四显示区段的预告注意含义,而是一级速差减速命令。绿黄灯前的绿灯显示要求发绿黄码,此时地面绿灯相当于一般四显示自动闭塞的绿黄灯含义,表示准许列车按规定速度注意运行,预告前方可能要减速。

上述机车信号显示与地面信号机显示不同,但速度含义相符,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这是本次信息标准化定义的一个重大变化。

3.6“双红灯区段”的规定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8

关键字: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一.绿色设计的概念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二.绿色设计的内容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1).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

一方面,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产品,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综合考虑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的处理方法等

3).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三.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

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

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2).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forRecovering&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组合设计,可拆卸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等等,其基本的内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9

关键词:“绿色”绿色+名词绿色+动词语义泛化组合限制性

一、引言

词义是不断发展的,“绿色”在汉语颜色词中一直处于一个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频频以各种转喻义与其他词语复合而产生新词,如“绿色通道”、“绿色能源”、“绿色殡葬”、“绿色消费”等,在这些词语中,“绿色”逐渐摒弃了它表示颜色的基本义,而走向各种引申义。与此同时,在用法上也发生了变化。

二、“绿色”词语新用法

关于“绿色”的本义,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蓝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即呈现这种颜色(《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绿色”是一个颜色词,这个词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就出现了大众化活用的倾向,在用法上出现了许多新变:

1.绿色+名词

(1)绿色食品离我们有多远(《质量指南》2002年第2期)

(2)全市建立了“发热病人绿色通道”,果断处置疫情,设立了15家非典病人定点医院。(《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

(3)一些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理应开发纺织绿色产品,只有这样,面对出口的“绿色壁垒”才能打破。(《新闻晚报》2003年7月25日)

(4)该联盟的负责人表示,青少年绿色网络的建设还缺乏企业参与。(“东方早报网”,2004年12月9日)

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绿色”已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且从其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看出,“绿色”已由颜色意义广泛转用为表示健康如(1)(4)、环保如(3)和生命如(2)等几种含义,意义上发生了转喻。这些词义均是在“绿色”本义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深层认知义,是以“绿色”本义为基础、而又超越本义的,在历史、心理、文化等影响下产生的引申义。

色彩是客观事物的重要属性之一,“绿色”附着后的新词语是新词新义产生的源泉,而这些由“绿色”限定的名词性词语,逐渐超出对事物本身颜色的界定,而走向对事物属性和特点的描述与限定。如:

绿色食品:未被环境污染、食用安全营养的食品。(亢世勇《新词语大词典》2003年版,以下简称《新》)

绿色能源:指来自植物的能量物质,不污染环境的能源。(《新》)

绿色包装:指卫生的、健康的包装。(《新》)

绿色通道: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泛指简便、安全、快捷的途径的渠道。(《新》)

绿色金库:喻指森林及其相关产业。(《新》)

由以上词语释义可以看出,除少数词与事物的颜色直接相关外,其余均突破了绿色的本义,而走向由人们看到“绿色”时所自然而然联想到的有关环境、生命和希望等的含义。概括起来,“绿色”在经过词义扩张后,主要有以下几种词义:①生态的、自然环境的;②环保、无污染的;③可持续利用或发展的;④健康、安全的;⑤生命的;⑥森林、林业。

以上词语也充分说明了“绿色”作为词素,它的几种扩张义是最具构词能力的。而这种本义和扩张义在构词量上的悬殊,也可以印证符淮青在《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中提出的语素共义、语素变义之间关系的观点。正是语素变义的活跃使得“绿色”一词能够与各类名词相搭配,从而使“绿色”词群呈现出超常组合的特征。

2.绿色+动词

“绿色+动词”组合,更能鲜明直观地体现出“绿色”一词在语义扩张后的特征,例如:

(1)远山正英,创造中日“绿色往来”的“愚公”。(新华网2004-03-12)

(2)一项得到联合国资助的绿色照明示范项目13日在上海正式启动。(“东方早报网”,2004-07-27)

(3)人民日报:广西工业实现绿色升级。(《人民日报》2011-2-24)

(4)千尺推出绿色下载工具解决手机恶意扣费。(“中关村在线”2011-3-25)

以上各例中的“绿色”短语,既有名动兼类又有纯谓词类,且不难发现,这种谓词性成分的组合正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这是因为这类动词短语与“绿色+名词”类短语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组合上也更为形象和生动。这类短语生成后,既给动词本身增加了新义,也给原来的动词词义增添了更为突出的感彩。同时“绿色”在词语中,词义扩张性也体现得更为清晰,例如:

绿色设计:指卫生的、健康的、资源可回收的各种设计。(《新》)

绿色消费:指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新》)

绿色安葬: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安葬死者。主要指生态葬,与传统的建墓竖碑式的安葬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新》)

绿色管理:把环境保护观念纳入企业经营决策之中的一种管理方式。(《新》)

以上多强调“绿色”引申后的含义,用于表达一种行为方式是符合环保要求、健康的或安全卫生的。于六种引申义中又侧重于使用前四种,这与前几种词义更丰富、更具构词能力有关。同时也说明“绿色+动词”类短语在“绿色”新义的指示上更为专一,“绿色”能广泛附加在这些动词前构成新词,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表达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所习用。

“语言是个开放的运动符号系统,存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类化现象。”[1]词语能产的直接动力是类推,而这种类推是以语义泛化为支撑的。所谓语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到自己的指称范围。[2]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绿色”只有一个义项,而从上面的“绿色”词族(“绿色+名词”和“绿色+动词”)中可以看出,“绿色”已广泛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许多领域,这显然是一个义项无法包容的。所以说,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变化中,“绿色”的词义已经发生了相当程度的泛化,由语义泛化和结构类推的相互作用,使词义本身的演变加快。

三、“绿色+X”组合的限制性

“绿色+名词”和“绿色+动词”的结构方式,可以鲜明地体现出“绿色”词义的变异性、扩张性和能产性。但是这种能产性是不是无限的呢?下面就来讨论一下“绿色”词语组合的限制性问题。

“绿色+名词”与“绿色+动词”形式被广泛使用后,在形式上与语义上均开始为人们所接纳,成为一种较为固定和合理的表达法,进而被纳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但这一表达法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词语,因而在组合上是具有限制性的。如:

“绿色+名词”类:

“绿色工作”、“绿色煤炭”、“绿色能力”、“绿色感受”、“绿色面包”、“绿色命令”……

“绿色+动词”类:

“绿色打扫”、“绿色绘画”、“绿色引用”、“绿色增强”、“绿色投放”、“绿色办理”……

“绿色+其它词性”类:

“绿色可爱”、“绿色坚决地”

(表示下方例子是错误组合)

上述各例中的“绿色”均不能跟词语相搭配,因为它既受到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惯用法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正确语义条件的限制。语义通顺是一词语或句子能够成立的前提条件,而“绿色”与这些词语之间不能形成语义关系,因而构不成上述短语。这种搭配法也是未曾得到人们认可的,同时,反映社会新思想、新动向的“绿色”新词语组合,其组合关系是建立在人们新的实践成果出现,词义因此得到扩充的基础上的。没有人们的实践成果做基础,凭空捏造出的“绿色+词语”的搭配是不符合实际的。无论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从人们实际交往和生活的角度,都是不可能轻易产生的。

四、“绿色”与其他颜色词比较

一些其他的颜色词语,如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等,它们在语义上也常会呈现扩张性特征,这种扩张性与“绿色”的词义扩张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黑色幽默”、“白色谎言”、“黄色笑话”、“红色革命”……也都超越了词语本义,被注入了新的感彩,能够较含蓄、新颖地表达出人们的心声。这些新义及用法体现出一部分颜色词的某类共性,即能够通过词义的转喻表达出某种新的含义或感彩。

但它们在颜色词中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在语义扩张的用法上也仅止于此,而未像“绿色”一样,出现广泛的词义泛化,能与各类名、动词相搭配。例如我们通常不会说红色食品、黑色能源、紫色生产、蓝色出行等。另外,这些颜色词语较多地与抽象名词搭配,仅用在固定结构下传递出几种很有限的意义,与“绿色”词义的丰富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五、结语

“新词新义是新事物新思想产生的反映,也是社会生活变化的反映。”[3]“绿色”词族的生成,正是时代变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映,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为一部文化史”[4](p255)。而透过发掘“绿色”一词语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二十一世纪,及语言跟随社会进步不断发展、演变的面貌。同时,这其中一些尚未生产使用的词语,也可能会成为我们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

注释:

[1]胡习之:《辞规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2][3]周国祥:《流行语“绿色X”词族探微》,语文建设,2003年,第8期。

[4]姚淦铭:《汉字心理学》,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周国祥.流行语“绿色X”词族探微[J].语文建设,2003,(8).

[2]骆峰.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审视[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符淮青.词义和构成它的语素义的关系[J].辞书研究,1981,(3).

[4]周一民.新词新义的收录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3,(4).

绿色设计的含义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排水、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已经逐步成为绿色建筑的指导思想。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随着绿色建筑思想的深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得到广泛推广,2006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为绿色建筑的评定及设计提供了依据。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以来,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部分标准要求更对绿色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提出更多要求及挑战。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给排水部分标准理解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体系走向阶段性成熟,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作为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国家之一,应坚持不懈的推广绿色建筑体系减轻对水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4.3及5.3节对“节水及水资源利用”中的相关条文加以解释,为广大设计者提供探讨空间。

1.1设置合理、完善、优化的供水系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系统”解释为“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要优先采用节能的供水系统、如采用变频供水、叠压供水系统等”。

1.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失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失”解释为“采用水平衡测试法检测建筑/建筑群管道漏损量,其漏损率应小于自身高日用水量的2%”。给绿色住宅建筑给排水工程水管材质提出更高要求。

1.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目前我国对雨水的利用主要分为直接利用、间接利用两种方式。其中间接利用指的是积蓄、处理回用雨水。

1.4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绿化灌溉中如果采用再生水喷灌,因为再生水中含有微生物,空气为其传播提供良好介质,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喷灌方式。当再生水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时,雨水及再生水作为非饮用水是安全的,因此可以用于洗车、道路浇洒及浇灌室外绿化带等用途。

2.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运用

2.1绿色建筑给排水

绿色建筑给排水指的是对建筑水资源系统的收集、处理、循环应用,使建筑整个排水系统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用量,节约水资源。因此,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坚持节约用水及防止水污染的原则,采用先进的节水、节能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公害处理,并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2绿色建筑给排水的意义

我国不仅水资源紧缺,而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是世界上主要水资源短缺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对水资源的保护不利,导致了近年来多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出现水污染等违纪,城市供水紧张,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住宅是居民生活起居场所,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当前人们对住宅的选择,不仅考虑面积、楼层高度等硬性问题,而且更多的注重住宅内部系统规划。给排水系统设计是衡量住宅设计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之一,优良的给排水系统可以提高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参与房产后期的装修、管理、维护等诸多工序。给排水系统和住户以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设计合理将会带来众多方便之处,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住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者,就要切实负责,秉承安全、合理和经济的观念,设计一个具有创新特色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绿色住宅给排水系统,以满足人们日渐多样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