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49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1

[关键词]现代交通单位管理;新形势;企业文化;定位;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它的实质是交通单位员工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现代社会已进入“文化制度”的时代。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现代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拥有先进文化的交通单位得到生存和发展,拥有落后文化的企业被淘汰出局。用先进文化全面提升交通单位核心竞争力,引领交通单位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新时期交通单位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新形势下现代交通单位管理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促进了交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交通单位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现代交通单位文化更多的是将企业文化管理各方面的内容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树立交通单位的形象并展现企业的实力,从而推动交通单位更好的发展,也正因如此,企业文化在现代交通单位管理中凸显重要。大多数交通单位管理者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并明确交通单位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企业文化内容的不断调整和丰富,使企业文化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交通单位的发展,为交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文化提高了交通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

企业文化作为交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有效地提高交通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这是因为企业文化能够为交通单位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交通单位员工的个人素质会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调动了交通单位员工的积极性,交通单位员工的配合与合作能够有效地推进交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现代交通单位在不断地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经济格局的发展,企业文化所创造的交通单位氛围,能够促进交通单位经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提高了交通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交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未知和变数,只有将企业文化深入员工的内心,才会促使员工与交通单位风雨同舟,共创未来。因此,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交通单位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提升交通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为交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

3、企业文化增强了交通单位内部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来源于交通单位的经营实践,是在交通单位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无形文化资产。这种以自身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对现代交通单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理念发生了改变,已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文化需求成了当下人们生活追求的一大重点。交通单位通过文化管理创建文化传播平台,在满足员工需求的同时,获得了交通单位员工的认同感,使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从而将交通单位多方面的力量全面融合,形成交通单位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交通单位的竞争实力,促进交通单位更好的发展。

4、企业文化提升了交通单位的管理水准

正因为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交通单位内部的凝聚力,并调动了员工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就会发挥交通单位人才的力量,通过交通单位员工的参与,交通单位管理者能够全面地掌握交通单位的发展方向,根据企业当前的需求,不断地创新管理理念,从而提升交通单位的管理水准。与此同时,交通单位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员工为主体,从而挖掘出潜在的企业文化动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交通单位的经营管理。

二、企业文化在现代交通单位管理中的定位

1、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交通单位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形成交通单位自身文化,才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作为现代交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核心竞争力形成与有效提升的基础条件。在交通单位管理中,必须进行企业文化专业机构的设置,以此对交通单位精神、价值观等进行全面总结、提升与创新,并与交通单位主体工作、发展战略相结合,进行交通单位特色文化的建立。同时应对交通单位员工诚信度加以重视,提升员工的服务态度与工作效率,为交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发展的精神动力

作为现代交通单位管理的主要内容,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在交通单位管理中重视企业文化、对文化充分利用,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交通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交通单位制度的过程中,应以企业文化为前提,提高员工思想政治意识。

3、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发展的方向

在现代交通单位发展中企业文化具有目标导向作用,是现代交通单位发展的方向。在交通单位长期生产经营中,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交通单位更好地发展,特别是在企业文化氛围营造中,应重视交通单位目标。企业文化内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等应与交通单位战略目标具有统一性,在交通单位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交通单位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作用,在价值取向方面对员工具有极大的影响。

4、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品牌构建的主要载体

作为交通单位品牌形象构建的主要因素,企业文化是在交通单位品牌展示与形象塑造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交通单位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企业品牌是交通单位凝聚力产生的主要条件,通过企业文化的推动,可对员工积极性与创造能力进行最大限度地激发,是交通单位经济实力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文化和交通单位经济实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树立交通单位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价值的实现是时间积累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沉淀的途径,是交通单位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交通单位灵魂与精神的支柱,企业文化是交通单位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与凝聚力。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交通单位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交通单位发展的核心任务,实现交通单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山,刘俊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2

关键词: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交通建设事业的形势下,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作为承载高速公路建设的监理部门,不断承接了高速公路、桥梁、水运码头的工程监理任务,大量的工程监理档案资料,更需要运用档案信息化管理。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需求,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交通监理档案安全管理以及准确了解交通建设的过程,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交通监理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工作效率,使交通监理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地朝着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一、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档案数字化革命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档案信息化理念逐步地渗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所以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理解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进程,电子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引用,给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当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针对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档案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交通监理来说,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指的就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两方面是档案信息网络的核心环节,同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利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用。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项目多、周期长、跨度大,交通监理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的时间周期随之也加长,因此交通监理单位建立交通监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顺应时代的需求,监理公司利用oa网络技术连接各项目总监办、驻地办的监理档案,可以及时了解各项目监理活动的进展速度与过程,达到质量控制与档案信息化同步的目的,同时监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让各总监办、驻地办信息相互沟通、交流,为工程监理技术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讲,档案信息是整个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档案信息的开发和使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成效。从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关系到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监理单位要积极投入资金,增设计算机等设备,建立交通监理档案数据库,建立公司与各驻地办、总监办的内部局域网、建立今目标办公群,为交通监理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工作创造条件。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建设规范

交通监理的档案信息从社会角度来看属于社会资源信息,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以及规范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了电子信息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处理以及电子档案管理三个方面。标准完善的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信息描述、资料存储、文件查询、信息交换管理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等方面。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证,交通监理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同时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广,如涉及到公路规划、设计、招投标、设备采购、工程建筑、监理、检测等等;应用到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如环境知识、气象知识、桥梁知识、隧道知识、道路知识、水运知识、机械知识、化工知识、物理知识等等,所以交通建设监理档案管理应用系统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五)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系统尽管是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但是还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所以只有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给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数据库所容纳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的专业知识也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的技术团队来操作和维持信息应用与体系的运转,维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所以说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二、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交通监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首先要面向各个工程建设总监办、驻地办,逐步地建立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体系,因为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档案资料使用,通过便捷的档案使用来体现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领导组织和网络体系,通过领导来指导、协调相关交通监理职能部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交通监理档案信息资源库建立后,首先在已登记的档案资料库上,重新整合利用率高的信息资源,逐步退化落后的系统和档案编目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关联性,包括档案来源、时间以及内容的联系;

2.做好档案研究性整理工作,通过交通监理档案信息编辑加工,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

其次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在确定交通监理档案密级的基础上,将交通监理单位的机关、各监理驻地办、总监办、实验室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一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来保证交通监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再者信息化网络档案系统主要包含了交通监理内部信息服务网、社会公众服务网,通过内外部信息服务网络的结合,形成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体系。促进交通监理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标准建设,同时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软硬件设备,为系统管理运行提供设备基础,提供档案管理工作技术以及应用水平,更好地实现交通监理档案信息交换和共享。

(二)规范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首先要根据交通监理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和工作情况,逐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逐步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工作岗位的分工,合理规划和负责交通监理的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

2.逐步健全交通监理档案信息文件归档制度,及时、完整、规范地处理交通信息资料归档工作;

3.制定严格的交通监理档案资料保管、利用以及保密制度,强化交通监理档案资料的保管制度,严格维护档案资料安全,使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及时地做好档案资料登记以及借阅、归还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交通监理档案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因为电子文件载体本身稳定性比较差,非常容易受损坏,仅仅凭借档案管理部门很难实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所以需要交通监理单位借助信息化管理网络,如我们单位借助了省交通技术通讯总站,在业务管理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专用网络,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文件共享传输体系。同时还要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处理技术工作,负责整个系统数字化系统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要逐步地渗入到现行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文件工作领域,对交通监理档案电子文件的处理和存储进行专业化指导,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档案信息进行合理保护。

为了提高电子文件保护工作整体效率,需要逐步地提高交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少,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所以需要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逐步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档案保密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再者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的体制,逐步推动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创新能力,提高档案信息的参考价值,要具体地结合交通监理档案管理的难点与重点,逐步地启发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创新灵感,为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交通档案安全体制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需要注重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建设以外,还需要逐步地建立健全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体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档案电子文件的安全。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所含的科技知识量很大,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国家机密,为了防治国家机密外泄以及网络非法侵入导致的信息外泄,需要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交通监理信息档案传输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降低网络安全隐患,避免出现机密文件的泄露。

三、结论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为交通安全运营、维护建设提供保障,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支持,所以现阶段交通监理单位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根据监理事业发展实情,协调各方面资源逐步地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越.浅谈交通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3.

[2]高磊.试论交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

[3]李洋.浅谈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兰台内外,2015.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3

   1.序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革命影响深远,各国之间不仅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而且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城市地区的工业和商业、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整个城市的基本构件。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事实上,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城市交通运输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机动车和驾驶员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持续增长,有的城市高达30%,并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远远超过了道路的建设速度。另外,由于我国城市交通是一种包括行人、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在内的混合交通,从而使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而导致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道路超负荷,平均车速下降,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污染严重等。因此,在当前不断增加的客流量和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实事求是地剖析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心理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先进的交通控制管理技术,用于解决我国现状城市交通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极其紧迫的。

   2.当代中国文化特点

   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的政治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和中国特色。1986年初,分别来自国内外21所大学和10多个研究所或学术机构的70余名与会者,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主旨之一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联系和交流[1]。此举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欣然迎接世界文明大潮冲击的胸襟。几年之中,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文化大家,他们整体把握中国古典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用以阐释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他们[2][3]把社会生活分为经济、政治和广义的文化三个方面。广义的文化又包含三个层次:哲学和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社会心理,包括风俗习惯以及一般人的思想意识[2]。这里所划分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及其管理的方方面面。总体来看,我国现实的政治文化背景,有利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科学技术,创造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的路子。同时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落后状况,积极而有步骤地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文化秩序。

   3.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通过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剖析,知道我国通过文化重建和思想解放的大文化热潮,形成了以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中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氛围。这对寻求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是很有利的。然而,在我国城市交通领域,还存在许多与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心理不调合之处,需要不断地对当前的政治文化区位加以调试和整合,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交通研究的科学骨架和生长点。

   3.1城市建设中的交通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视。建国初期,汽车交通发展缓慢,城市交通的矛盾不明显。6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汽车发展速度大大加快,运输量也随之增加,铁路和水运逐渐饱和,汽车运输逐渐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文革后期,城市交通迅速增长,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矛盾很快激化。对近代乃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变迁,许多国外学者也保持了专门、持久的兴趣。R.索罗门提出,“文化大革命”将斗争作为政治过程的合法组成部分,最终会使中国民众摆脱权威主义的沉闷气氛[4]。1978年以来,虽然重视了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仍相对滞后。由于交通管理因素、交通分配不合理等而导致了道路的通达性差,路网流量分配不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多年来欠账太多,远远比不上同期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a.瓦尔德认为中国的经济组织方式赋予了工作单位以支配个人生活的广泛权力,同样也赋予了工作单位的掌权人物以巨大的权力。这就导致了一种“原则化的特殊主义”,一种“家长式的专断统治与现代官僚制形式的结合”。使得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一般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的发展。城市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没有清晰的、超前的规划思想,而主要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市集中式布局的传统,从而使城市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造成工作与居住、生产与生活联系的不方便,人和车的平均出行距离越来越大,加大了交通流量,使得城市生产和生活周转减慢,越来越不经济。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症结,政府在制定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宏观对策时,应该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量大的特点出发,从根本布局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很少有像西欧或美国中西部那样的布局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的城市。此外,我国现又实行劳动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城市客运量大是普遍规律,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而且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即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仍将是我国城市化的特点。从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出发,结合建立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引导城市用地总布局向合理状态转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改变单一中心的布局结构,减少跨区性的交通生成量,缩短出行距离,使交通均衡分布。九十年代初,广州市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改造,结合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开拓与研究,从根本上治理交通环境,一改过去“出门难,等车烦”的现象,使广州市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是我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有所突破的成功典范之一。

   3.2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L.w.派伊等人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有大批论着。他认为,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独特态度。他着意考察了近代中国独一无二的通商口岸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虽然推动了社会多方面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加深了地方与内陆的差别[5]。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道路系统不完整,交通流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迂回运输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种交通工具没有合理地负担各自的运输任务,以及自行车交通量的不合理发展;同时,城市中缺少各种车辆的停车场,各种车辆的乱停乱放及其它堆放物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我国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发展又极其不平衡,交通工具种类繁多,差异很大。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交通流在同一平面上混杂在一起,互相干扰,特别是机动车受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使得机动车流量的速度降低,带来的是城市道路利用率降低,从而导致城市交通效率大大下降。在交通管理设施方面,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先进、轻实用的问题。比如在最容易导致交通冲突、产生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的道路交叉口,许多先进、昂贵的设备和产品都得到了应用,然而在交叉口的交通渠化、标志标线合理设置、信号相位的准确细致设计等等最为基础的方面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我国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中,最主要的应是以城市用地规划为基础,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相结合,来缓解交通拥挤局面。另外,要注重完善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建设要立足于逐步改革城市道路系统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分流的道路系统。在此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路段和交叉路口的改造。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特区城市,它在道路系统建设中,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注重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相结合,重视城市地域结构的功能及其合理划分,使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区域划分得当、中心分布合理的总布局。九十年代初引进了日本的京三(Kyosan)系统后,将整个城市交通纳入了统一有序的管理轨道,进而成为一个均质、紧凑的统一体。是我国特区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成功事例。

   3.3城市交通管理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派伊在《中国:导言》[6]一书中,对新中国的政治机构与国家官员的文化心理作过较为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统治风格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在相当程度上把国家机构划定为一个规模不大的技术和管理机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明确分开。在这种划分当中,共产党强调区分一般政策或路线(方针)与管理政策,路线由政治局制定,管理政策产生于官员们执行总路线的工作。由于国家机构完全用于执行政策,所以各部门缺乏自己的鲜明特性。交通管理部门在解决交通问题时的指导思想缺乏远见。只是忙于治标,而忽视了治本,缺乏从全局观点出发、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从城市布局和整个道路系统出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往往就事论事,从一条道路、一个交叉路口去解决眼下的问题,这样一来,经常会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在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方面,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但是,如何使指挥中心实用、高效、经济,如何将中心内的各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快速有效的协调指挥调度和各种交通信息的共享,以建成一个能最大能力地发挥出实战作用的交通指挥系统,在这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成比例。在许多国家简单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内,系统集成指挥调度软件投入往往达百万美元之巨。

   一个城市的政治结构与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城市所处的政治地位、政治活动特点、政治形势的变化特点、治安、法治管理等等,这些都给城市交通及其管理提出了大量问题和要求。各种政治的、人民群众的、民族的、行业的、宗教的团体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精神面貌、社会道德等方面,从而影响一个城市的交通和管理。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沪杭宁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带形成为我国的一个大城市带。此外,还有京津唐三角的大城市带和辽宁中部以沈阳为核心的城市群地带。这些大城市带注重调合城市的政治结构、文化意识与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关系,把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从整个大城市带的发展规律看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规律,高瞻远瞩。并开始了研究建立面向itS,适应于中国城市交通特点的实时自适应控制与管理系统,称其为CUtRaCmS(ChinaUrbantrafficReal-timeadaptiveControlandmanagementSystem),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7]。力争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自己的规划,适应形势,解决问题,在我国起着政治经济的中枢作用。

   现在中国领导正努力引导全国人民实现经济腾飞和现代化,而它正面临着我党的干部教育素质低下的严重问题。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党代会之后,在青年干部群当中,受教育较少的人数量可观。所以,一个交通管理部门的干部参加紧张、定期的学习,并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参加教育讨论会和理论学习,目前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认真研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做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根据现实的交通状况提出科学、系统、合理、有效的交通整治和管理方案,把交通管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城市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并配合其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交通污染,实现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法律化。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4

1.序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革命影响深远,各国之间不仅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而且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交流日益频繁。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城市地区的工业和商业、居民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整个城市的基本构件。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事实上,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城市交通运输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机动车和驾驶员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持续增长,有的城市高达30%,并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远远超过了道路的建设速度。另外,由于我国城市交通是一种包括行人、非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在内的混合交通,从而使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而导致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和堵塞,道路超负荷,平均车速下降,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污染严重等。因此,在当前不断增加的客流量和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实事求是地剖析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心理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先进的交通控制管理技术,用于解决我国现状城市交通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又极其紧迫的。

2.当代中国文化特点

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的政治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和中国特色。1986年初,分别来自国内外21所大学和10多个研究所或学术机构的70余名与会者,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主旨之一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联系和交流[1]。此举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中国欣然迎接世界文明大潮冲击的胸襟。几年之中,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文化大家,他们整体把握中国古典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用以阐释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他们[2][3]把社会生活分为经济、政治和广义的文化三个方面。广义的文化又包含三个层次:哲学和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等,社会心理,包括风俗习惯以及一般人的思想意识[2]。这里所划分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及其管理的方方面面。总体来看,我国现实的政治文化背景,有利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结合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科学技术,创造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的路子。同时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改变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落后状况,积极而有步骤地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文化秩序。

3.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通过对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剖析,知道我国通过文化重建和思想解放的大文化热潮,形成了以倡导科学与民主为中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氛围。这对寻求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是很有利的。然而,在我国城市交通领域,还存在许多与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心理不调合之处,需要不断地对当前的政治文化区位加以调试和整合,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交通研究的科学骨架和生长点。

3.1城市建设中的交通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

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视。建国初期,汽车交通发展缓慢,城市交通的矛盾不明显。6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汽车发展速度大大加快,运输量也随之增加,铁路和水运逐渐饱和,汽车运输逐渐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文革后期,城市交通迅速增长,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矛盾很快激化。对近代乃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变迁,许多国外学者也保持了专门、持久的兴趣。R.索罗门提出,“文化大革命”将斗争作为政治过程的合法组成部分,最终会使中国民众摆脱权威主义的沉闷气氛[4]。1978年以来,虽然重视了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规划仍相对滞后。由于交通管理因素、交通分配不合理等而导致了道路的通达性差,路网流量分配不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多年来欠账太多,远远比不上同期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a.瓦尔德认为中国的经济组织方式赋予了工作单位以支配个人生活的广泛权力,同样也赋予了工作单位的掌权人物以巨大的权力。这就导致了一种“原则化的特殊主义”,一种“家长式的专断统治与现代官僚制形式的结合”。使得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一般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式的发展。城市发展建设上缺乏远见,没有清晰的、超前的规划思想,而主要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城市集中式布局的传统,从而使城市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城市布局的不合理性造成工作与居住、生产与生活联系的不方便,人和车的平均出行距离越来越大,加大了交通流量,使得城市生产和生活周转减慢,越来越不经济。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症结,政府在制定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宏观对策时,应该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量大的特点出发,从根本布局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很少有像西欧或美国中西部那样的布局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密度比较低的城市。此外,我国现又实行劳动密集、广就业、低工资的政策,所以城市客运量大是普遍规律,这是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而且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即使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仍将是我国城市化的特点。从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出发,结合建立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引导城市用地总布局向合理状态转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改变单一中心的布局结构,减少跨区性的交通生成量,缩短出行距离,使交通均衡分布。九十年代初,广州市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改造,结合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开拓与研究,从根本上治理交通环境,一改过去“出门难,等车烦”的现象,使广州市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是我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有所突破的成功典范之一。

3.2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L.w.派伊等人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研究有大批论著。他认为,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离不开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独特态度。他着意考察了近代中国独一无二的通商口岸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虽然推动了社会多方面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加深了地方与内陆的差别[5]。我国大多数的城市道路系统不完整,交通流过于集中在少数干道上,迂回运输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各种交通工具没有合理地负担各自的运输任务,以及自行车交通量的不合理发展;同时,城市中缺少各种车辆的停车场,各种车辆的乱停乱放及其它堆放物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我国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比较低,发展又极其不平衡,交通工具种类繁多,差异很大。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交通流在同一平面上混杂在一起,互相干扰,特别是机动车受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使得机动车流量的速度降低,带来的是城市道路利用率降低,从而导致城市交通效率大大下降。在交通管理设施方面,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先进、轻实用的问题。比如在最容易导致交通冲突、产生交通阻塞和交通事故的道路交叉口,许多先进、昂贵的设备和产品都得到了应用,然而在交叉口的交通渠化、标志标线合理设置、信号相位的准确细致设计等等最为基础的方面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我国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中,最主要的应是以城市用地规划为基础,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相结合,来缓解交通拥挤局面。另外,要注重完善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建设要立足于逐步改革城市道路系统结构,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分流的道路系统。在此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路段和交叉路口的改造。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特区城市,它在道路系统建设中,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注重搞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相结合,重视城市地域结构的功能及其合理划分,使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区域划分得当、中心分布合理的总布局。九十年代初引进了日本的京三(Kyosan)系统后,将整个城市交通纳入了统一有序的管理轨道,进而成为一个均质、紧凑的统一体。是我国特区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成功事例。

3.3城市交通管理与政治文化区位之整合

派伊在《中国:导言》[6]一书中,对新中国的政治机构与国家官员的文化心理作过较为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统治风格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在相当程度上把国家机构划定为一个规模不大的技术和管理机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明确分开。在这种划分当中,共产党强调区分一般政策或路线(方针)与管理政策,路线由政治局制定,管理政策产生于官员们执行总路线的工作。由于国家机构完全用于执行政策,所以各部门缺乏自己的鲜明特性。交通管理部门在解决交通问题时的指导思想缺乏远见。只是忙于治标,而忽视了治本,缺乏从全局观点出发、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从城市布局和整个道路系统出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往往就事论事,从一条道路、一个交叉路口去解决眼下的问题,这样一来,经常会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在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方面,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但是,如何使指挥中心实用、高效、经济,如何将中心内的各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快速有效的协调指挥调度和各种交通信息的共享,以建成一个能最大能力地发挥出实战作用的交通指挥系统,在这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成比例。在许多国家简单的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内,系统集成指挥调度软件投入往往达百万美元之巨。

一个城市的政治结构与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城市所处的政治地位、政治活动特点、政治形势的变化特点、治安、法治管理等等,这些都给城市交通及其管理提出了大量问题和要求。各种政治的、人民群众的、民族的、行业的、宗教的团体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社会关系、社会风气、社会精神面貌、社会道德等方面,从而影响一个城市的交通和管理。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沪杭宁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带形成为我国的一个大城市带。此外,还有京津唐三角的大城市带和辽宁中部以沈阳为核心的城市群地带。这些大城市带注重调合城市的政治结构、文化意识与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关系,把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轨道,从整个大城市带的发展规律看城市交通和交通管理的规律,高瞻远瞩。并开始了研究建立面向itS,适应于中国城市交通特点的实时自适应控制与管理系统,称其为CUtRaCmS(ChinaUrbantrafficReal-timeadaptiveControlandmanagementSystem),基本概念如图1所示[7]。力争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自己的规划,适应形势,解决问题,在我国起着政治经济的中枢作用。

现在中国领导正努力引导全国人民实现经济腾飞和现代化,而它正面临着我党的干部教育素质低下的严重问题。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党代会之后,在青年干部群当中,受教育较少的人数量可观。所以,一个交通管理部门的干部参加紧张、定期的学习,并把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参加教育讨论会和理论学习,目前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认真研究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做好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规划,根据现实的交通状况提出科学、系统、合理、有效的交通整治和管理方案,把交通管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城市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并配合其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和降低交通污染,实现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法律化。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5

一、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档案数字化革命的推进,极大地促进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档案信息化理念逐步地渗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所以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理解和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进程,电子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引用,给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当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针对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档案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交通监理来说,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指的就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两方面是档案信息网络的核心环节,同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利用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用。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项目多、周期长、跨度大,交通监理文件资料收集整理的时间周期随之也加长,因此交通监理单位建立交通监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是顺应时代的需求,监理公司利用oa网络技术连接各项目总监办、驻地办的监理档案,可以及时了解各项目监理活动的进展速度与过程,达到质量控制与档案信息化同步的目的,同时监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让各总监办、驻地办信息相互沟通、交流,为工程监理技术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建设

从国家层面来讲,档案信息是整个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档案信息的开发和使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成效。从交通工程建设监理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关系到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因此监理单位要积极投入资金,增设计算机等设备,建立交通监理档案数据库,建立公司与各驻地办、总监办的内部局域网、建立今目标办公群,为交通监理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工作创造条件。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建设规范

交通监理的档案信息从社会角度来看属于社会资源信息,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以及规范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了电子信息文件收集整理、归档处理以及电子档案管理三个方面。标准完善的档案信息化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信息描述、资料存储、文件查询、信息交换管理以及信息资源使用等方面。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证,交通监理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量比较大,同时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广,如涉及到公路规划、设计、招投标、设备采购、工程建筑、监理、检测等等;应用到专业知识比较全面,如环境知识、气象知识、桥梁知识、隧道知识、道路知识、水运知识、机械知识、化工知识、物理知识等等,所以交通建设监理档案管理应用系统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五)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信息化系统尽管是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但是还需要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所以只有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给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数据库所容纳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的专业知识也非常广泛,因此需要各类专业知识的技术团队来操作和维持信息应用与体系的运转,维持信息化管理系统,所以说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二、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交通监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

首先要面向各个工程建设总监办、驻地办,逐步地建立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领导体系,因为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档案资料使用,通过便捷的档案使用来体现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领导组织和网络体系,通过领导来指导、协调相关交通监理职能部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交通监理档案信息资源库建立后,首先在已登记的档案资料库上,重新整合利用率高的信息资源,逐步退化落后的系统和档案编目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关联性,包括档案来源、时间以及内容的联系;

2.做好档案研究性整理工作,通过交通监理档案信息编辑加工,提升档案信息的价值;

其次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在确定交通监理档案密级的基础上,将交通监理单位的机关、各监理驻地办、总监办、实验室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一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来保证交通监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再者信息化网络档案系统主要包含了交通监理内部信息服务网、社会公众服务网,通过内外部信息服务网络的结合,形成综合信息网络管理体系。促进交通监理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标准建设,同时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软硬件设备,为系统管理运行提供设备基础,提供档案管理工作技术以及应用水平,更好地实现交通监理档案信息交换和共享。

(二)规范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首先要根据交通监理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和工作情况,逐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交通监理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逐步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按照工作岗位的分工,合理规划和负责交通监理的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

2.逐步健全交通监理档案信息文件归档制度,及时、完整、规范地处理交通信息资料归档工作;

3.制定严格的交通监理档案资料保管、利用以及保密制度,强化交通监理档案资料的保管制度,严格维护档案资料安全,使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及时地做好档案资料登记以及借阅、归还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交通监理档案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因为电子文件载体本身稳定性比较差,非常容易受损坏,仅仅凭借档案管理部门很难实现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所以需要交通监理单位借助信息化管理网络,如我们单位借助了省交通技术通讯总站,在业务管理机构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专用网络,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电子文件共享传输体系。同时还要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处理技术工作,负责整个系统数字化系统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要逐步地渗入到现行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文件工作领域,对交通监理档案电子文件的处理和存储进行专业化指导,对电子文件的原始档案信息进行合理保护。

为了提高电子文件保护工作整体效率,需要逐步地提高交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阶段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缺少,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普遍存在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现象,严重地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所以需要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逐步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档案保密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再者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的体制,逐步推动交通监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交通建设工程监理的创新能力,提高档案信息的参考价值,要具体地结合交通监理档案管理的难点与重点,逐步地启发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创新灵感,为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三)建立完善的交通档案安全体制

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需要注重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建设以外,还需要逐步地建立健全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体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档案电子文件的安全。交通建设工程监理档案所含的科技知识量很大,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国家机密,为了防治国家机密外泄以及网络非法侵入导致的信息外泄,需要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交通监理信息档案传输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降低网络安全隐患,避免出现机密文件的泄露。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6

一、公正高效是人性化交通执法的首要选择

所谓交通执法人性化,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和精神,对交通违法和重大交通事故犯罪嫌疑人、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使其合法权益切实得到尊重和保护,从而使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之认识到危害性,使交通犯罪服法,悔过自新。我认为,人性化交通执法的根本内涵在于执法活动的公正、高效。公正是交通执法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交通管理和交通执法工作的快捷高效保障公正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是体现另一种的“公正”,程序公正。而公正执法正是交通管理机关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也是人性化执法的根本体现和首要选择。只有保障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才是交通管理法机关的最大、最根本的“人性化执法”。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能保持其公正性,也就无从谈及所谓的交通管理人性化执法。执法枉法或随意执法,执法不严,对交通违法行为以及交通犯罪嫌疑人再大的关怀,也是徒劳无益。因此,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最大最根本的“人性化”,就是维护公正,而不是舍本逐末,搞华而不实的“人性化”举措。

二、依法纠正交通违法是人性化执法的重要保障

不可否认,人性化交通管理执法的举措是现代文明的体现和要求,但“交通管理人性化执法”说到底仍然是执行法律的活动,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来惩罚交通违法和交通犯罪的过程,它具有刚性的一面,必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不能因为冠有“人性化”之名,就能随意篡改法律,不依法纠正或处罚交通违法行为。换句话说,人性化交通执法要依法办事,不能违反法定程序,不能违背法的精神,法律就是人性化执法及一切执法者永不能悖离的“底线”。因此,依法管理交通,依法办事是人性化执法的前提,也是人性化执法的根本保障,而且“人性化”要求的是符合人类常规的伦理道德,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制定的法律,其实已经融入了人性化的成分。也就是说,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要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就不会发生损害违法人基本人权的恶性事件,就是人性化执法。相反,如果执法不以法律为依据,不受理性的约束,而过多强调“人性化”、“个性化”,就难免不被滥用变成“人情化”,假借“人性化执法”之名来降低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甚至免予法律处罚,破坏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也就彻底背离了“人性化执法”的初衷,反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依法交通管理,依法办事是人性化交通执法的重要保障。

三、人文关怀是人性化交通执法的侧面体现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7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着力改善全县的道路交通,积极实施畅通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县城区交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交通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创建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2005年底,我县交警大队被省交管局评为实施“畅通工程”先进大队。

今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畅通工程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暨在全省县城区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认真总结前三年实施“畅通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出发,确立了巩固完善,以点带面,延伸创新,全面实施,争创二等管理水平的工作目标,并明确了以党政齐抓为保证,以部门联动为纽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一条文明交通示范街,带动其它“二街三路”上品位,将交警职能管理与社会综合整治相结合,将道路设施建设与美化县城形象相结合,全面创建文明、安全、畅通的环京卫星城。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全面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活动

几年来,xx县始终把加强县城区的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实施畅通工程以来,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道路交通环境改善更是投入了很大精力。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全省城市化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县城区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应率先一步,加快建设,走在城市化建设的前面。因此,在县城区全面开展“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整体水平,解决县城区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增强县城区广大居民的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为主旨”的文明交通示范活动,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成为香河县加强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县委、县政府将此项活动纳入了政府创建“文明县城”的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xx任总指挥,副县长xx为组长,县公安局、建设局、规划局、综合执法局、工商局等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文明交通示范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层级管理机制,在县城区全面启动了文明交通示范活动。

二、全力投入,完善硬件,精心打造文明交通示范街

畅通有序的交通秩序离不开配套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在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活动中,我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县城区道路建设速度。

我县县城区有三横三纵主干道,xx大街是县城中心街道,东西长4公里,两侧既有政府机关、学校、医院、驻军、居民区,也是超市、门市服务业云集之地,闻名中国北方的最大家具集散市场座落这条街的东头,街道两侧拥有商户2300家,每天吸引人流近万人,机动车辆达7000余辆次。但由于新开街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少,不仅引发交通事故多,也影响着香河的形象,阻碍着经济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从县城区科学发展规划的高度,决定率先将新开大街建成“文明交通示范街”,以此带动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全面开展。一是完善道路设施建设,规范引导交通行为。由县财政专门拨出1400万元,一方面,由县建设局负责完善道路基础设施,铺设新开大街两侧人行道彩砖15000平方米,更新隔离带路牙砖19646米,安装彩灯140盏,在街道东西两头架起过街彩虹桥,安装交通护栏6542米,粉刷旧楼6000平方米,绿化隔离带7000平方米。另一方面,由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分别在交通流量大的老干部局、县医院路口安装长臂式交通信号灯2组,设置交通岗1座、交通标志42块,施划交通标线15000平方米,设置5个社会停车场,并施划店前占道停泊位220个,有效地完善了新开大街的道路交通设施。二是积极构建道路交通网络,提升县城区交通的整体功能。为加快县城区发展步伐,发展以家俱城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今年,又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东西长4.12公里的南外环路——xx街,相继完成了xx大街、府前街、康平路、永明路、永泰路面的扩宽和改造,打通xx大街西头的断头路,并完成小街小巷砼路面及排水管道工程,从而使县城区基本形成“城外成环,城内成网,环网相连”的道路网络体系。三是科学渠化,不断提高交通设施的设置水平。今年,我县以新开大街为样板,分别由县财政、交警大队、家俱城管委会共同投资358万元,对县城区其它“两街三路”即xx大街、xx水街和五一路、迎宾路、永泰路的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和规范。为方便国际友人来香河考察、投资、购物,共安装中英两种文字的指路标志36块,在五一路和绣水街的5个路口安装长臂式交通信号灯5组,改造设置不合理交通信号灯、交通岗1组。同时,对交通流量大的21个路口进行了科学渠化,增划临时停车泊位2500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960个。同时,为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非灯控路口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警示灯19个,拆除影响交通标志、信号灯的广告牌匾126块,从而营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硬件环境。

三、强化宣传,注重教育,倡导文明交通

针对我县城区城中村多,大量的人员、车流来自农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陋习多,各种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反弹,屡禁不止的现状,为了开展好文明交通示范活动,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交通文明素质,进一步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积极依靠《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个宣传载体,从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断延伸文明交通示范活动。一是强化各种宣传手段。我县交警大队投资12万元,分别在新开街设置固定标语牌6块,悬挂布式标语28幅,公益交通宣传灯箱189个,出动流动宣传车一辆,巡回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及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意义,并在县电视台开办《交管时空》专题栏目,每周滚动播放4次交通安全常识,曝光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印发《致全县人民群众一封信》及宣传材料25000余份,向群众宣传交通法规和解答群众提出的交通管理方面的问题,扩大社会影响。二是多方面协调合作,不断深化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积极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活动。由县交警大队与新开大街临街的第二小学缔结“警民共建学校”,每周定期派民警进校为师生上交通安全课,培训40名小交警协助执勤,并指导学生编排有关文明交通示范活动节目到街上演出,使3万多名群众受到教育。另一方面,由安监部门负责,于今年5月12日在县委广场举行“珍惜生命,安全第一”交通事故图片展和电影专场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三方面,由文化、保险等部门组织,先后在县城区举行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文艺晚会、新闻会及“保险杯”知识竞赛,掀起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高潮。四方面,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由交警部门与进入城区的北京938路车队合作,缔结“警民共建”单位,定期为司售人员上交通安全课,使938路汽车为其他车辆做出榜样。五方面,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文明社区,与临街200多个单位、店铺签订责任状。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成为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治本之举,不仅普及了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了群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意识,也为实施文明交通示范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发挥交警主力军作用,大力整治交通秩序,创建文明交通环境

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交通管理执法作保障。为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我县交警部门坚持严格执法,在交通秩序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全方位地开展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一是严格纠正自行车和行人交通违法。县交警大队采取巡逻管理与定点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行人、自行车闯灯超线、抢行猛拐及不按指定地点横穿公路等行为给予严厉处罚。截止到10月20日,就处罚自行车和行人违法近4.5万余人次,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受到很大震动,违法行为基本杜绝。二是严管摩托车交通违法。交警大队按照省、市交通秩序整治要求,对飙车、无证驾驶、不戴头盔、酒后驾车等行为一律从重处罚。从6月3日专项整治开始至10月20日,就处罚交通违法的摩托驾驶人xx余人次,行政拘留xx人,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摩托车驾驶人戴安全头盔率达90%以上。三是实施高峰期严管,确保文明交通示范街畅通。在上下班高峰期,交警大队分别派1名大队长、18名机关民警早、晚轮流上岗执勤,进行疏导;在节日期间高峰期,组织警力对家具市场、香百超市前路段进行管理,确保每条示范街安全、畅通、有序。四是加强绩效考核,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为彻底改善县城区几条主要街道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我县交警大队一方面投资65万元,先后购置了酒精检测仪,雷达测速仪、电子警察、数码照像机、录像机,专门成立了电子警察中队,充分发挥电子警察、电视监控作用,提高交通管理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推行勤务制度改革,警力下沉,精简内勤警力,增加路面民警,县城区由原来的17名警力增至到31名,明确1名大队领导具体负责,3名中队长包街,民警包段,并将管控任务量化分解,具体落实到每名民警,每月进行考核,对工作认真负责,责任路段交通违法率低,管事率高的民警,予以表彰奖励;对因管理不力,执法不严,造成交通事故的,实行责任倒查制,取消评先、晋级资格。严格的奖惩制度,使民警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调动了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县城区道路的管控范围达88%以上。仅今年1至10月份,县城区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xx万余起,暂扣车辆xx辆,行政拘留xx人,清理各种违法摊点xx个。由于管理到位,人们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县城区道路秩序明显改观,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6%。

五、加大县城区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净化道路交通环境

在我县文明交通示范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其它各成员单位也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提高综合执法水平,进一步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在集贸市场的整治上,工商、建设、综合执法、环卫、公安局等部门联合行动,开展“三取缔一规范”活动,即:取缔未列入规划的市场;取缔道路两侧的店外经营摊点,实行入店、入场经营;取缔道路两侧所有流动摊点、马路作坊,规范早市、夜市市场管理,划出经营场地,规定经营时间,确保规范有序。同时,县政府投资300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封闭市场,将310个零散摊位搬进市场。此外,由供电局负责城区道路照明设施的维护、维修,确保了路灯和各种亮化设施的完好;在门前“三包”的落实上,爱委会负责督促落实到位;在绿化带的养护上,园林局负责保持洁净绿美;在规范小公共汽车停靠上,交通局在交警大队的配合下,设立了站点,严禁随意违法停靠;在公路“三乱”的治理上,县纪委、监察局、物价局相互配合,使我县历年来未发生一起公路“三乱”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清除探头市场7处,以街代市16处。其它各部门共消除违法占道等240余起(处),使城区的交通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六、齐抓共建,实现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社会化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交通环境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不仅需要发挥交警的管理职能,而且更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在实施文明交通示范活动中,我们充分依靠各方面力量,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部门共管,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综合调度是文明交通示范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今年以来,香河县政府专门就如何搞好文明交通示范活动做出安排,明确了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责任单位全力以赴具体抓,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制定了文明交通示范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运行机制,规定每季度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例会和协调会,对职能部门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讲评、通报,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对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和部署,有效地推动了文明交通示范活动健康深入地开展。

2、部门配合是文明交通示范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年初,县委、县政府在制定“文明交通示范活动”实施方案中,将各项任务目标进行了量化分解,对15个职能部门明确了具体任务及责任领导,规定了完成时限,并与各责任单位一把手逐一签定了责任状,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建立县人大主任张万福任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实施体系标准,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并对考核验收结果予以通报,保证了各部门在开展文明交通示范活动中找准位置,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3、全民参与是文明交通示范活动顺利实施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我们采取了强化宣传、严管重处的强有力措施,广大群众不但对文明交通示范活动有了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交通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卫生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使香河县城发生巨大变化,也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积极性。目前,一个党政齐抓,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化交通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必将推进文明交通示范活动的深入开展。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8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问题;应对策略;发展目标;方向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组织不尽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上海中心城干道网在高峰小时的平均负荷度为0.86。CBD为0.97,可以断论,上海道路在总体上已经超负荷了。

1.2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路网布局不合理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4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1.4.1红绿灯的设置

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1.4.2交通标志的设置

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要清晰美观,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城市交通发展应对策略

2.1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3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结束语

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偷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9

关键词: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从理论角度分析,交通运输单位档案内容是在交通系统行政、交通运输单位以及交通运输相关工作中所形成的,包括文字、图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与其它单位档案管理相比较,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如何将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何真正发挥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当前值得分析与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其一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化,并且主要表现在档案管理意识的不科学之上。根据笔者调查与分析,有大多数交通运输单位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档案人员的工作,主要的工作是做好业务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意识与思想,才导致档案管理投入比较小、力量比较弱,无法真正提高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质量。其二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缺乏制度化,从某个角度分析,制度化是规范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档案收集、整理、保存等方面,当时当前大多数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中仍旧存在随意性,没有形成完整的流程,还有部分单位档案管理呈现出混乱局面,也没有相关人员进行审核,无法对老资料进行更新。其三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缺乏专业化。可以说专业化是推动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现阶段主要的非专业化现象表现为两点:其一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内容不专业,尤其是档案资料收集不完善,甚至还存在遗漏与丢失的现象,或者在填写档案资料的时候不规范;其二是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有非常多的档案管理人员是从其它岗位转调而来的,甚至还有部分档案人员为兼职人员,交通单位如果出现档案量比较大的现象,那么会出现收集不及时或者重复整理的现象。其四是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缺乏信息化。在二十一世纪中,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信息化成为了交通运输单位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在档案管理中也需要加强应用,可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然而因为部分交通运输单位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并且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所以大部分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还处于手工模式,长此久往则会对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制约。

二、新时期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其一是需要积极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我国交通运输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制定工作制度以及档案工作保密制度,或者根据工作人员借阅档案的实际情况制定借阅制度等。还需要构建档案考评制度,需要在每年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考核,并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其二是需要积极改善档案管理的条件。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档案管理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断从自身发展现状入手,不断优化档案管理条件。除此之外,尤其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CaD以及Cam交通建设信息系统的普及,导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受到摒弃,所以要想保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则需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其三是需要积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与素养。交通运输单位需要清楚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要了解到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意义,其一可以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尤其在进行档案管理人员招聘的时候,需要积极引进有文化、有素养、有技能的人才,不断充实档案队伍。其二是需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要将档案管理人员送出去进行学习,或者接受培训,这样可以拓宽档案人员的视野,能够让档案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发展动态加以了解,并在学习与培训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其四是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毋庸置疑,在新时期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成为了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在新时期,传统模式下纸质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无纸化现代管理模式,所以交通运输单位需要积极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真正推动档案管理的便捷化与数字化。其中,交通运输单位可以采取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积极融入先进的技术,并且需要将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这样在后期查阅档案资料的时候,可以通过关键词或者时间检索便可以检测出来,能够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从基础查询业务转变为自动查询,实现人机的完美融合,当然这种模式下档案管理的效率会得到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积极提高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关系到交通运输单位的发展与进步,符合时展的要求,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都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发展趋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不断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提升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在日常工作中摆正档案管理工作态度,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真正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交通运输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新安.交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21):66.

[2]吴东霞.交通运输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17):63.

[3]汪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95.

[4]程巧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198.

交通文化与交通管理篇10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畅通城市;交通管理

abstract:thispapercombinewiththestatusofChangzhoucitytraffic,provideadetailedanalysisofthemainreasoncausedbyurbancongestion,andproposedcountermeasurestoalleviatetrafficcongestion,whileemphasizingtheimportanceofthesubstantiverolefortrafficmanagement,Changzhou”smooththeconstructionofthecity"hasacertainreferencevalueandsignificance.Keywords:urbantransportation;trafficcongestion;smoothcity;traffic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5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私家车拥有量的爆发式增长,城市既有的交通供需平衡必然会被打破,随之产生的交通拥堵则无疑是城市公害。交通拥堵不仅造成城市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紊乱,还将导致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引发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常州市近几年该种影响尤其突出。

但是许多充分重视交通问题的城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验成就,在缓解交通拥堵症状的同时努力改善城市的出行环境和出行质量,带动城市的新一轮发展,这将为常州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常州市交通现状

常州市主城区380公里,为沪宁高速、沿江高速和西绕城高速围合的区域。现状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主城区范围内,尤其是核心区,道路拥堵已成常态,除核心区范围外,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时段。近年来,出现交通拥堵时间变长,范围外延的趋势。

图1常州市主城区、核心区边界示意图

常州市交通拥堵成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常州市城市化地区不断拓展,城市活动空间显著扩大,再加上居民机动化出行水平的提高,居民出行距离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而明显延长。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迅猛扩张,在当前这种以道路为绝对主导的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局面下,必然会造成道路交通量的激增,从而直接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发生,并且这种状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将持续下去。

常州市已进入并将持续小汽车进入家庭的爆发式增长阶段

受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和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以及汽车价格下调的影响,机动化浪潮正席卷着全国各大城市,常州也位列其中。近年来常州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截止2010年底私人小汽车保有量达32万辆,年均增长率达32%;且2010年相比2009年,机动车保有量净增10余万量,年增长率超过50%。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增加了道路交通流量,尤其加重了核心区的交通压力。而这一态势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小汽车普及化初期的情形完全类似。

图2近年来全市小汽车增长情况

道路建设投入资金不足

截止到2010年年底,常州中心城区年末实有道路长度约有1900公里。但很多工程均因资金不足或者协调不当无法拆迁而难以做到按照规划实施。诸如贯穿常州市中心城区的南北向道路晋陵中路,联系常州市客运中心及龙城高架道路的城市主干路――新堂北路,这些主次干路均是对城市道路交通起着重要疏通作用的骨架道路,亟待改建。

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造成路网系统容量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大多为早已经建成的道路,早期道路建设之初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缜密的设计,主次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大多未渠化设计,后期又没有改造的余地,导致大范围内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进而无法充分发挥道路网系统的最大容量。相当一部分路口与路段甚至形成瓶颈,致使路网容量大大降低。

道路施工时序未能做到科学规划与组织,对区域范围内车辆出行影响突出

城市规划的调整,空间结构的改变,功能布局的重构,使城市交通需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交通需求高峰和施工高峰同时来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辐射面也越来越大。但是施工前对道路施工时序缺乏统筹考虑,施工期间缺乏科学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而出现临近道路同时施工,最终导致部分片区车辆出行没有合理的出路,造成周边道路交通拥堵甚至瘫痪的严重后果。

治理常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交通拥堵的程度,是由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交通总量上,还体现在交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及各自内部要素上。从常州市情况看,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及结构变化已使交通供求矛盾由量变到了质变,城市交通发展已经进入交通出行结构的转型期、路网结构的调整期、交通文明建设的提升期,这种发展趋势是必然的,并要按照“立足长远,狠抓当前,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经过相当时期的持续努力才能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常州市城市交通战略发展目标

根据《常州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交通战略发展目标:构筑与常州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协调高效的、富有弹性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1.构筑城市快速干道系统和层次分明、联接有序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实现居民一次出行至中心城区主要结点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合理引导私家车发展,形成便捷舒适的人性化客运交通系统。

3.建立科学先进的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系统。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由政府统领,形成治理交通拥堵的长效机制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保持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须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纳入城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治理拥堵的长效机制。

城市政府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与高位协调机制。在组织架构和形式上,可以成立由市政府直接牵头,规划、建设、交通、交警、城管、市政等多个职能部门参加的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交通领域内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处理;形成治理拥堵长效机制,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实现出行方式结构的合理发展

机动化时代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据有关资料表明,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一般达到60%以上,才是较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才能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减少小汽车使用提供强大的支撑。在国外特大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通勤出行的比例甚至超过80%。近年来,我市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不断加大,服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仍较低,不利于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化。为此,应尽快出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相关政策及实施方案,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

尽快完善城市路网建设,挖掘现有道路潜力

(1)重视道路网络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坚持干路建设与支路建设并重。路网运行效率的提高需要干支结合、功能匹配、分工协作的道路网络。

(2)梳理中心城区路网,打通断头路,加强街巷出新整治。疏通“毛细血管”,集散、分流城市干路交通。

(3)改善慢行交通空间和环境。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自行车和步行交通需要积极倡导,保障慢行交通的通行权。

形成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高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科学地组织与管理城市交通,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举措。

(1)优化道路交通系统组织。全面实施交通系统管理,建立合理的交通组织体系。

(2)重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3)加强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和设施管理,改进交通信号配时设计。

(4)提高城市交通科学管理水平。

倡行文明交通,与“文明城市”相适应

当前,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正在形成,车辆越来越多,交通流量越来越大,形势发展呼唤着新的交通文明,预示着对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我市情况看,闯信号、抢行等交通违法还比较普遍,一己之私取得的交通便利可能造成交通负面影响成倍放大,造成整体出行时间的延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倡“文明市民从文明交通开始”。因此应当开展交通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交通,提高公众交通意识;通过交通管理软件措施促进法制交通、文明交通,与常州市这座“文明城市”相适应。

结论与建议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非常庞杂。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道路规划与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二是交通管理措施方面。而我国许多城市都比较注重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从客观上轻视了交通管理措施方面的建设,进而使得交通拥堵情况不断加剧。理论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有效的城市交通管理对于改进和加强一个地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常州市更是如此,随着一些管理措施的改善,常州市的交通问题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