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01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1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风险管理风险分析

随着本科教育评估体系中将开放性实验室作为一个评估指标,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进行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并投入到实践教学和科研当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倡导的柔性管理、弹性教学等改革方针,投入建设并推广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但是,目前,我们对开放实验室认识有限,且开放过程中信息反馈滞后,真正做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针对实验室的安全措施研究也摆在了迫在眉睫的重要位置,对实验室风险的识别并对其进行控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如何规避风险。本文将利用风险管理理论来对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进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资产清单、威胁/风险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如图1所示),对保证开放实验室的安全与成功实施将具有重要意义。

图1风险管理过程

1实验室资产清单

我院的开放性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在2010年结合学校倡导的柔性管理、弹性教学等改革方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投入建设并推广。该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室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等部分组成。我院对外开放实验室有五个机房,每个机房均有工作站33台,空调2个,讲台前配有交换机、机柜、音响系统、投影仪等设备,总价值为五百多万。

2威胁/风险分析

2.1辨别威胁和弱点

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是在满足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软件加硬件的模式,对我院全体师生免费开放,师生可以在无管理员的情况下,在开放时间内可以通过校园网或实验室门口的控制终端台进行查询、预约和使用;开放时间为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包括双休日。自助式实验室存在的风险有:

(1)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无人预约开放,因系统的不稳定而导致的系列问题;(2)因无人管理产生的安全问题;(3)无人来预约使用产生的浪费问题;(4)教学外的开放造成的实验队伍如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产生的相关风险;(5)开放政策变更或竞争产生的风险等。

2.2风险分析

从上述我院开放实验室存在的弱点来看,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不可控,因此忽略不计。而部风险主要是在强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性方法和完善内控制度的方法来化解与防范,而且对实验室开放的成败影响比较大,相对可控,因此,内部风险将是探讨的重点。

故障树分析(Fta)技术采用逻辑的方法,根据故障与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分解,形成树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的内部风险可分为管理系统、管理体制、实验队伍、实验室、学生参与等风险。本文利用故障树分析技术对内部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可得如图2所示故障树图。

图2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风险的故障树

(1)管理系统: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利用门禁系统和管理系统使得学生通过自助预约进入实验室。因此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功能是否齐全、是否人性化、是否完善和是否稳定等将对实验室的开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管理组织结构:我院实验室实行从上到下负责制,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教师分级管理、层层管理。从管理和安全的角度来讲,这种管理组织结构可能导致了限制实验人员的创新精神、实验设备或仪器共享存在障碍等。

(3)评价激励机制: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缺乏激励实验教师、学生的机制,表现好的得不到及时的奖励,差的没有处罚措施,无法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队伍:长期以来,实验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待遇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使得各高校实验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况且,开放实验室实验后,实验室工作将更为繁琐和紧张,要求更多更全面,这对原本就有些先天不足的实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开放实验室工作的全面展开。

(5)经费保障:实验室经费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扩招和教学计划内课程和学生课外预约增多,以及实验室开放后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和实验时间都将增加或延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损坏率、报废率和报修率也会相应增加。如果实验经费不足,将影响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6)设备配置和管理:随着实验仪器和电子产品的更新加快,实验仪器和设备很快就会落后,若不充分地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若使用落后设备则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开放实验室的正常开展。

(7)实验教学和管理手段: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师生进行开放,但却碰到学生寥寥、效果不好的尴尬情况。

(8)学生参与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实验室开放就成了空谈。我院实验室对外开放人气不旺,一是可能因为我们实验室位于的楼层较高,二是实验室开放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3制定对策

开放实验室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无人管理、自助预约使用,因此,在整个运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类复杂的风险。这些风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个风险组合,一种风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风险或者可能同时发生。所以,有必要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对策对开放实验室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3.1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运行监控机制

我院数字媒体实验室通过群管理系统实现开放实验室管理的无人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该平台,开放实验室每天的预约情况、使用情况、设备运转情况均实时地体现在管理平台上,为开放实验室的评价、风险监控提供依据。

3.2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和保障建设

鼓励实验室教师该积极参与和支持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发现并提出所有可能威胁实验室安全的因素。制定有效的规则,引导实验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室真正的开放而非流于形式。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保障建设。首先,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高端性;其次,仪器设备的性能应满足实验室开放的需要。在经费保障方面,我校每年都有一笔费用作为实验室维护费;另外,鼓励我院教师积极申请学校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教师、学生的科研。

3.3健全实验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实验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应坚持以人为本,学校要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实行培养、引进、稳定、调整的方法,完善实验人员结构,建立一支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队伍。

3.4建立宣传引导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建立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如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分团委、学生会等人员宣传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效利用开放实验室促进学习与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带动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等;同时,实验室的开放要与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相吻合。

4结语

数字媒体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寻求新突破的过程。我院开放性数字媒体实验室已经历时三年多,随着我院领导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将会有更多的师生关心和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安全中,我院实验室也将根据自身情况,落实实验室风险管理的要求,保证实验室持续改进,从而实现安全建设。本文也希望能给其它实验室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提醒其可能忽略的潜在问题,能为提升实验室风险管理贡献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半开放减小风险提高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X913;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17-02

1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常见类型和发生原因

在高校实验室中,由于实验室条件的差异、个人操作技术水平及主观重视程度的不同,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也是不同的。如:由于实验室线路老化、实验室用电超负荷、烘箱温度过高导致样品自燃、电炉、酒精灯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由于停水时拧开水龙头而来水后实验室无人造成的水灾;紫外灯等放射性、辐射性设备违规使用造成的人体灼伤和辐射伤害;具有传染性的微生物废弃物及有毒有害、易挥发性药品排放、保存不当导致的次生污染;高速旋转的仪器违规使用造成的人身伤害;具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皮肤、呼吸道、衣物等的灼伤;实验室管理不善造成的仪器设备及重要资料的被盗丢失等。这些常见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实验室中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引起的,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使得实验不得不终止,这是大家极其不愿意看到的。

2实验室半开放中减小风险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2.1实验室工作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

领导的重视往往是实验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领导重视,定会在分配资源、投入资金方面对实验室进行倾斜,实验室投入资金越多,设备越先进充足,教学科研有需要时能够及时补充,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越有利;领导重视,定会引起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工作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实验室中教学和科研能否顺利、有序开展;领导重视,定会引导实验室管理走向制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在相对无序的实验室半开放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2.2要做好实验室半开放必须开展相关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为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导致的事故占很大比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98%,可见,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2.2.1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

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但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维o和实践教学的准备、指导,还要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易耗物品的补充采购,以确保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顺利、可持续开展,他们是实验室安全稳定的守护神。在实验室半开放中,实验的时间以及内容都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会更高,工作量会更大,他们必须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不然将会面临很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内地知名高校陆续开始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在开展对口支援业务时也选送过一些优秀的实验室人员赴内地高校实验室学习,但是因为学校实验室编制紧张,承担的课程、班级较多,实验室又是专人专岗,很多学院领导为了眼前的利益拒绝实验员外出学习,以致实验员学习机会少、工作能力提升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应该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培训应该包括管理能力的培训和仪器设备操作的培训。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因为人员配置紧张无法实现的话,也应该在寒暑假或者其他时间来进行,这样可以使实验员开拓眼界,增加交流,提升实验员的工作能力。

2.2.2做好老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

学校如果能在新老师岗前培训、新生入学教育时适时安排实验室安全教育,那么在以后的实验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会减少很多。也可以把《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或网络课程,但是必须经过考试,考试合格后的老师和学生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做实验,老师、学生熟悉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规则后,实验室的开放实施便会容易很多。[2]

2.3必须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开放制度

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出入实验室必须登记,仪器的借出归还、使用情况也必须登记,损坏仪器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赔偿,有毒有害药品的申请、领取、使用、排放必须履行严格的程序。所有人员在做完实验后必须打扫好实验室卫生,将仪器设备归位,不得胡乱摆放,检查好门窗水电,对于不服从实验室老师管理、不遵守实验室制度的师生,应该立即禁止其进入实验室。有了严格、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制度,实验室开放才能够井然有序,才不会出现实验室乱得像垃圾场,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实验室跑水漏电漏气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影响教学运行、阻碍学校发展的安全事故。

3牛津大学、同济大学实验室开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3.1每年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牛津大学每年都会进行1~2次的实验室安全检查,这种检查区别于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的例行安全检查,它更加系统化,具有一定的流程,工作细致而且具体。其中包括4项检查。

3.1.1实验室安全文件的检查

主要检查实验负责人有无签订安全责任书,制度文件是否下达到实验室并传达到个人,出入实验室登记本的检查等。

3.1.2实验人员安全培训和意外事故防范的检查

实验室有无培训手册和计划,能不能按照教学要求采取相应的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有没有经过有针对性的上岗培训,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有意外急救的能力,急救装备是否齐全、有无失效等。

3.1.3仪器设备和环境安全的检查

主要检查仪器的使用登记情况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对人体有伤害的仪器有无标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比如水、电、气等有无相关人员定期检查,通风、消防是否达标,新采购的仪器有无达到欧洲标准(Conformitéeuropéene,Ce),并让厂家专业的工程师进行指导。

3.1.4安全整改的检查

主要是检查上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整改,整改效果怎样。

3.2建立合理有序的实验室开放制度

同济大学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和“仪器设备使用规范”考试合格后才可以预约实验室的资格或预约采用校园网络开放平台,在平台上学生老师可以查看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开放情况,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规范,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整理等具体需要注意的事项。

4结语

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管理者和出入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制定严格、有序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建立严厉的监督监管体制,才能在实验室半开放过程中有效减少风险,提高安全性,此外还可以将HSe管理体系(HealthSafetyandenvironmentmanagementSystem)引入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使地方高校实验室真正做到健康、安全、环保,从而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7.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4

HSe管理体系集各国同行业管理经验之大成,是一种先进、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1],强调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对安全生产具有很??的指导作用。在石油系统内推广实施该管理模式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化学实验室的性质与石油石化企业内的实验室存在相似性,因此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可以借鉴HSe管理体系的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合理、规范的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让师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要按照化学实验室的不同类别制定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生物、剧毒物品、设备设施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院系应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特点制定院系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或使用注意事项,实现层级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

2.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院系主管领导、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职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杜绝“谁都管,谁都不管”或者“根本没人管”的现象出现。

3.做好风险识别评价,提供安全防控依据

风险识别是一切安全管理的基础。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应当至少定期组织一次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价工作,辨识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制定目标指标、编制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措施、监视测量等。最后将各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培训、通知、文件下发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让师生和有关人员做到提前预防,心中有数。

4.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向

要针对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存放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场所缺少必要的警示标记、缺少火灾报警系统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制定预防措施或管理方案。对需要整改的安全隐患按照“5w1H”的原则采取措施,即应在管理方案中指出为了达到实验室安全要求要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明确为什么(why)做、谁(who)来做、什么时间(when)做、在哪(where)做和怎么(how)做,做到方案有针对性、具体、清晰、可操作性强,对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方案进行策划,避免发生事故。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高校要制订安全培训计划,为学生开设专门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应急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其次,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入实验室前和教职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进行培训。最后,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内论坛、校报、校园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救护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5

关键词:风险管理;尿液检验;质量控制

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历史来看,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病理学家Levey和Jennings2位引入的统计学质控技术,通过利用患者标本重复检测制作质控图,采用12s控制限来监测检验方法的精密度。1980年,westgard经过研究提出了一套高误差检出率和低假失控概率的质控规则,以12s作为警告限,13s、R4s、22s、41s、10x作为失控限的多规则质控方法。随着自动化仪器性能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出了不同检测系统采用不同质控程序的理念。当临床实验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后,基于检验方法精密度和正确度而设计的最佳化质控程序开始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1990年后,工业领域的六西格玛(sixsigma,6σ)质量管理理念的建立和推行,要求质量应能达到世界级目标(百万缺陷率<3.4个),这就要求临床实验室在“启动”分析批阶段,使用高误差检出率的质控程序,在“监测”阶段,分析批中间使用假失控概率低的质控程序,在“最终”阶段,考虑使用观察整个分析批所有测量数据患者结果均值的质控程序。2010年后,国际上又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质控操作,要求在不同测量系统的不同时间设计不同的质控方法,即对检测系统进行系统回顾,识别所有可能的失控模式,基于事故发生频率以控制失控发生的风险,通过临床实验室识别出的高风险事项,建立质控策略,减少危害、预防事故发生和/或最佳检出失控,风险管理技术开启了现代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术的新方向。

临床上,尿液检验在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起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如尿液分析有助于尿糖、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感染、管型尿和结晶尿的筛查;尿液干化学试带分析有助于尿糖、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和感染的筛查,尿液微生物检查有助于感染的诊断;尿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肾小球和肾小管疾病、下尿路感染、非细菌感染和结石病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流式细胞术和Dna分析有助于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因此,如何保证尿液检验的质量管理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尿液检验的管理风险可源自于检验前阶段的临床需求、申请、标本采集、运送、接受、分类、制备、分样等过程,检验阶段的上样、加试剂、混合标本、孵育、检测、生成数据、产生结果、结果复核、复测等过程,检验后阶段的标本贮存、结果报告、结果处置、结果解释和与其他临床信息整合采取临床决策等过程,上述过程究竟存在多少风险,如何进行控制,既是临床医护人员的责任,也是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的责任,利用风险管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检验质量,使检验、临床医护和患者满意。有效的控制风险需正确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危害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方面技术。本期专题刊登了尿液检验及肾脏疾病实验诊断项目风险管理的系列文章,以供读者在实践中了解和正确应用风险管理技术。在《尿液常规检验项目的风险管理》一文中,蔡玉婵等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法对尿干化学试带的12个检验项目和尿有形成分分析的7个检验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绘制鱼骨图,分析了影响尿蛋白和管型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可能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根本原因,同时利用头脑风暴和个人实践经验,制定了相应对策,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在实践中发现,尿蛋白质和管型检验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1)检验人员未按复检规则复检;(2)显微镜镜头模糊,看不清有形成分;(3)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通过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共同改进和控制,尿蛋白质阳性标本的管型检出率由1.55%提高到6.83%,明显提高了管型检出率,改进了尿干化学试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的检验质量。在《尿细菌培养潜在风险的识别与管理》一文中,尧荣凤等开展了尿细菌培养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工作,对尿细菌培养的检验前、中、后3个阶段,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设施等方面对可能影响尿细菌培养检验结果性能进行风险识别,并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可识别概率等指标进行分级,对不可接受风险和需采取措施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发现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因素有:(1)标本采集(采集操作不规范、采集容器污染);(2)标本处理(无菌操作不规范、未及时处理);(3)培养结果判读(细菌识别错误)。经对上述风险进行控制后,尿培养污染率下降了9.3%,阳性率提高了9.5%,说明识别和控制尿细菌培养过程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提高尿培养检验质量。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6

介绍了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检测活动及其内容,分析了每项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找出了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评估了各种危险源发生的风险等级,提出了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以及针对纺织品检测各个功能室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危险源;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1引言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指的是从事纺织原料、纺织制品、服装及其羽毛绒的感官和理化检测的实验室[1]。其检测对象涉及纤维、纱线、布料、服装、床上用品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内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数目众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检测检验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实验室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的财产安全。目前,国家已制定化学、生物等检测实验室的安全要求标准,国内对其安全管理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对于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则无标准规定,也少有报道[2-13]。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工作经验的总结,分析和归纳纺织品检测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找出危险源,并评估各种危险源发生的风险等级,提出安全管理方法。

2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主要活动内容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涉及的主要活动过程有样品的接收与传递,样品的分拆,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检测工作的开展,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样品储存等。主要的活动内容有:

(1)样品的接收与传递:试验前样品的接收、样品按照检测工作流程规定在各个功能室之间的传递过程。

(2)样品的分拆:将样品分拆成大小和数量符合检测要求的小样。

(3)仪器设备的操作与检测工作的开展:进行纺织服装样品的物理性能测试、色牢度测试、水洗测试、纤维成分含量与化学分析测试、微生物检测等。

(4)化学试剂的储存、使用和废物处理:待用化学试剂的储存、试验过程中化学试剂的使用、试验后化学废弃物的处理。

(5)样品储存与废弃处理:检测完毕后样品放入样品库储存保管、规定储存有效期过后样品的废弃处理。

3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

检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机、料、法、环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而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笔者紧紧围绕纺织品检测实验室中人员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结合纺织品检测的每一个功能室,确定每一项活动环节有哪些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见表1。

4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4.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用电,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保存、使用和处理方法,废物处理,常用钢瓶的安全管理条例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功能室指定安全责任人抓好本室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及排除隐患等工作。

4.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

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是保证检测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实验室员工业务素质,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人员要经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熟知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明晰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措施;每年定期参加培训,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范技能,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4.3防范措施

4.3.1一般防护

(1)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

(2)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工作人员小心慢行;

(3)实验室设备的设置和器材的存放必须遵循安全、科学、规范、整洁、有序的原则。试验结束后应做好试验场所及器具的清洁、整理,安全有序地存放好所用过的设备器材。

4.3.2分样室

一般防护即可。

4.3.3恒温恒湿室

(1)勿长时间停留在实验室,试验完毕即离开;

(2)换穿合适的衣服,尽量避免身体直接暴露于该环境中,尤其是加强关节部位的保护。

4.3.4色牢度及水洗实验室

(1)操作干洗剂时,佩戴防毒面具,在通风橱内进行;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评级,做到劳逸结合;

(3)试验加热仪器周围禁止放置危险化学品和与试验无关的杂物,保证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正常流通,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4.3.5生物实验室

(1)对微生物及时进行灭活及消毒处理;

(2)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首先进行消毒灭菌,置于坚固、防漏、有盖的容器,密闭后运出实验室销毁。

4.3.6纤维成分及化学分析实验室

(1)实验室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使用明火,明火附近禁止放置危险化学品和与试验无关的杂物,并保证加热区域内空气的正常流通;

(2)化学试剂放置要安全有序,并严格控制存放数量;

(3)各种溶剂、药品取样完毕必须马上盖好瓶盖,不得敞口存放,有挥发性和有气味的化学试剂应放在通风橱或通风的环境中;

(4)操作有毒、易燃、易挥发或易爆的化学试剂时,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以防发生意外;

(5)实验室存放的各种压力气瓶必须配备固定装置,且不可靠近热源,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禁止敲击和碰撞,外表漆色标志要保持完好;

(6)严格做好实验室废旧化学试剂的处理,禁止将强腐蚀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倒进水槽及排水管道,试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须收集后统一处理,禁止随意排放。

4.3.7化学仓库

(1)性质不同和有可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化学品,如: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不能混合存放,要分区存放,并做好明确标记;

(2)易制毒、麻醉品等危险品,要做到专室专柜储存,并指定专人、双人双锁妥善保管,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4.3.8样品库

(1)样品密闭包装,储存于阴凉、通风处,远离明火、热源;

(2)仓库尽量少安装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接零,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5总结

在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全面熟知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发生几率和对应的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杜绝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CnaS-CL18: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纺织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

[2]GB/t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S].

[4]GB/t24777―2009.化学品理化及其危险性检测实验室安全要求[S].

[5]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6]GB19781―200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S].

[7]李志华,吴阿清,陈涛,等.应用本质安全原理加强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预防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83-286.

[8]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83-286.

[9]刁奇志,董林玲,王婷玲,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及生物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4305-4307.

[10]袁广卿,陈省平,曾谷城,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全面开放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10-213.

[11]李广艳.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8-282.

[12]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1.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本科室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年内的2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实行的是风险管理条件下的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而对于对照组则是实行的常规护理方法。本次实验的患者中,女性为112名,男性为88名,年龄集中在44岁~83岁之间,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次实验的分组采取的是完全随机的分组方式,所以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由于呼吸内科的病人并发症较多,无论是肺气肿、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甚至肺癌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病情较重的患者也比较多,综合年龄也偏大,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护理的难度以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所以本次实验也是要检验有关护理工作者是否能够提高护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真正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与满意程度。

1.2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

对于实验组所实施呼吸内科的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常规的护理管理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的区分如下。

1.2.1风险识别

对于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风险的识别环节,本科室经过医院的领导层的审批决定,将2014年~2015年间发生过的各种医疗护理风险的病理与资料分发给实验组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传阅与学习,并且对于基础的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对于各种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护理操作技能等部分都作出了批注与重点说明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实验组整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水平。另外,对于护理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与责任明晰都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对于坠床、跌倒等事故也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的规定,对于患者与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之间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样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进行了讲解与培训工作。

1.2.2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

由于本次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分配任务主要是风险管理,而对于风险管理则要求每个人的护理经验以及对于风险的预见性要强。由于本科室的护理人员本身存在着年轻化的特点,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护理风险意识,特别是很多护理人员本身工作压力就比较大,任务十分繁重,护理的专业知识更新不到位,缺乏基础的技术培训等等各种原因。所以对于本次实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为了尽量消除这方面影响,本次实验之前,医院对于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培训与开导工作,并且合理安排了班次,让每个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风险护理的实施,以此来确保实验的真实有效性。

1.2.3强化风险管理制度

强化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与建设水平。一方面,要以科护士长为领导核心,成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并且要建立起至少三级甚至多级核心控制体系,对于各种风险的管理与预防工作都要做到层层把关。除了定期对于护理人员以及普通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等等,也要发展相应的考核机制,做好监管与控制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让全科室的护理人员组织共同学习有关急救、卫生服务甚至心理服务等各种知识,不但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更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确立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消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3判定标准

实验结束后,要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测。本次的实验判定标准为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患者的满意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视为基本满意。而风险事件的种类前文已经进行了标定,发生的频率以百分制计算,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的计量资料采取的是平均数的方法,p小于0.05,其数值符合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的频率(1)观察风险管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的管理中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经过风险管理的影响,实验组无论是在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方面还是在护理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由于风险管理的贯彻落实,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责任心,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技能以及风险准备,还极大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状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客观的讲,病房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刻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落实好风险的识别与防控,特别是基层的护理人员,要做好风险事故的记录与报告,并且要积极学习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同时,对于护理过程中表现比较出色的护理人员,要做好奖励与表彰工作,对于护理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要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批评甚至处罚,奖惩分明才能够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基于本实验,希望能够提高本科室的风险管理质量水平,促进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并且尽快在全院进行推广。

作者:陈凤莲单位: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255-256.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8

【摘要】医院手术室是一个医院的核心部门,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医疗事故,医患纠纷频频发生,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因素,本文尝试引入管理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核心理论来更好的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护理管理,风险管理,tQm,pDCa

医院概况

南通市肿瘤医院(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通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始建于1972年,由位于通州市平潮镇的北院和位于南通市中心的南院组成,是国内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市级肿瘤专科医院。医院编制床位72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年门急诊总量10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1.44万人次,其中手术室有手术间7个,全部为层流手术间。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所以风险管理不容忽视,这也是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环境及其工作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使手术室存在诸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作为高风险科室,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1]

手术室存在着大量的风险:病人自身的风险因素?,年龄、疾病、性格、心理状态等;环境的风险因素?,病室厕所,地面;给药的风险因素;病人交接的风险因素;仪器使用中的风险因素,医护人员素质水平的危险因素,每个护士的技术水平心理性格是不一样的;工作流程上的风险因素。[2]

将tQm与手术室风险管理相结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主题,把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中,已经成为医院管理探讨的热点。近年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以其提高效率、效益和质量的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其重要特征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最终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的成功。

tQm的工作程序: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他认为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运转,简称“pDCa循环”。[3]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找出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而tQm的核心方法就是运用pDCa循环,具体到手术室的风险管理中来,就是运用pDCa循环指导风险管理的每一个步骤。pDCa循环的特点是:依顺序进行,靠组织力量推动,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大环套小环。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大环,各部门、科室是独立的小环;螺旋式上升,质量管理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不断总结和提高。

图11-1风险管理周期循环过程

1计划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分析手术室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质量问题,找出影响护理质量的风险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计划效果。具体而言就是进行护理风险识别和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由于护理服务过程中患者的流动、设备运转、疾病的护理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风险的识别,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常用的护理风险识别技术有三种:一是通常从多年积累的临床资料人手,分析和明确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和人员等。第二是工作流程图法,包括综合流程图及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第三是调查法,设计专门调查表,调查关键人员,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在护理工作中可以把后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流程图法便于直观分析、全面综合,调查法有利于了解风险之所在,并且可以补充及完善工作流程图。

护理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为选择处理方法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其中期望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某个特定风险损失概率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频率高、幅度小的损失标准差小,频率低、幅度大的损失标准差大。护理风险定量分析,常采用风险量化分析来评价,如风险的危险性=风险严重程度×风险频率。

2实施阶段是根据预计目标和措施,有组织的执行和实现质量控制;具体而言,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我们有以下几个具体措施:(1)行政管理:完善规章制度;适度更新政策和程序以指导实践;向工作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将工作人员暴露于危险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所有危险场所最好提供监控设备。(2)预防:谨慎对待可能的失误原因;引入服务规范和标准,使工作人员了解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在新设备投入运行前,先教会工作人员如何使用和维护,并定期在职培训;对所有存在危险因素的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使其处于正常的功能状态;提供相关的医疗信息。(3)纠正:运行不良或有故障的设备应该立即停止使用;任何损伤和医疗事故都应尽快上报;上报不安全因素。(4)记录:及时客观记录风险因素、损伤和医疗事故。

3检查阶段是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并发现不足之处;

4处理阶段包括两个步骤: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标准化,提出失败的预防措施。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应转入下一个循环环节,作为下期考虑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tQm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事后检验为护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的质量管理循环,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了质量管理效果,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将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护理的质量管理中,通过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护理流程、注重安全防护和人员培训,对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规范护理流程,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金晓华,《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1期;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9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护理;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医院救治时,对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直接或间接致病人损害、伤残和死亡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进行管理与规避的一种措施。通过对护理风险的有效管理,达到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作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52:38,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1±7.64)岁;原发性高血压28例,严重心律失常16例,冠心病23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实验组男女比例49:41,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5±6.11)岁;原发性高血压25例,严重心律失常19例,冠心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

⑴成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组员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风险护理管理小组根据科室内工作计划及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内护理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组织科室医务人员集体讨论与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意见。此外,风险护理管理小组还应定期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学习,使其均能了解风险管理的目的、作用,进而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⑵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风险护理管理制度,是防范护理事件发生,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我院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如下几点:其一,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制度。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应要求科室护理负责人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将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原因、经过、对患者造成的后果等详细填写,以便能及时通过研究讨论,提出弥补和整改措施。其二,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使每位护理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各类应急预案,在发生各种护理风险时,必须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均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冷静、独立、及时应对风险,以便能将风险降至最低。其三,制定危险因素评估制度。危险因素包括有心理因素、生活自理因素、健康教育因素、压疮因素、坠床因素、输液外渗因素等等,通过制度各类危险因素的评估制度,保证各类护理风险均能得到准确、客观的评估,以便及时采用措施进行优化解决。

⑶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新医疗器械、新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定期进行抽查与考核,严格的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从根本上消除护理风险问题。

⑷安全与药物护理管理。其一,在病床旁安装防护栏,走廊楼道安装防护栏,卫生间、洗手间保持地面干燥,并安装扶手、防滑设施,以方便患者。病房、床头、患者易经过地方张贴护理警示标识,达到提醒警示护理人员及患者的目的。针对病情严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必须要反复叮嘱其家属陪同,以免发生意外。其二,根据患者所使用的每一种药物特点,针对性的讲解用药注意事项、服药方法、剂量以及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实时、动态的监测患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严格做好床头交接班制度,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详细记录[2]。

1.3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对照。注:护理满意度调查以本院自制调查表进行,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来检验,p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四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给治疗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然当前的治疗手段已逐渐完善,但仍有50%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此外,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风险因素,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又会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很多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会因疾病突然加重,导致突发性呼吸心跳骤停,给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患者疾病、年龄大等因素作用,导致自护能力差,容易发生坠床、摔伤意外;或是护理人员配置不当、用药不合理,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意外,易引起医疗纠纷[3]。

基于如上因素,对心血管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合理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护理。本次研究中的实验组患者,便均给予风险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各项风险护理管理措施的落实,使医院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重做好交接班管理,通过规范护理流程,层层把关,有效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将各种不安全隐患消除在了萌芽当中。通过半年的观察,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科室内无重大差错发生,因护理不当造成的投诉显著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将实验组护理管理效果与未实施风险管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后者,由此也提示在心血管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主动规避护风险,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

实验室管理风险篇10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处室函件《**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调研的通知》(教高函【2019】612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9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教高函【2019】454号)等文件要求,并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教技函【2019】36号)等文件精神,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院安全工作,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学院各项工作的首位,召开会议学习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学院组织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学院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重点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19版),认真对照文件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安全责任机制落实情况

我院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学院层面,每年学院均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针对实验中心,按照“集中领导、责任分担”的原则,构建学院、二级单位、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工作人员四级安全管理体系,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不仅出台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并规定实验室人员按照不同时间节点(每月/每周/每天)对各自所管辖实验室进行整理、自查并有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将隐患扼杀于萌芽状态。

我院经过细致排查,实验室内无病原微生物、辐射源、易制毒等危险化学药品,只有一些简单的基础化学品。为防患于未然,我们设置了专门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实验室内配置有双人双锁柜、通风设施、灭火器材、急救箱等设备。

学院针对有一定风险的实验室将其列为重点监管、检查、巡查的风险点,例如:314为化学品储存间,需要经常通风并注意防火防爆等,202准备室内有无油静音空压机等,对这些风险点,我院建立了“风险点清单”,加大管理、巡查力度,确保不出现问题。

二、管理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

为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学院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岗位责任职责》、《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学药品管理细则》、《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化学废液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每个实验室门口都张贴有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实验室内都悬挂了相应规章制度牌和操作规程;在进行实验教学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掌握实验室安全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熟悉操作规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管理员每天对各实验室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并楼层巡视。我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学院实验中心统管各个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并详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解决。

三、安全教育、操作规范培训情况

实验中心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授课教师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从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安全岗位职责、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操作规程、预防教育(包括:防火、防爆、防盗、防触电、防溢水等)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并记录归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迄今为止,实验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四、废弃危险品和实验室处理情况

我院严格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的要求,实验中心派专人负责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暂存、保管,并与具有医疗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郑州瀚洋天辰危险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签订有委托处置合同。

五、应急预案建立情况

我院制定有《**实验中心实验(实训)室应急预案》以及《药学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应急预案制定时,广泛征求同行意见,并经过专家指导、论证,条款清晰,界限分明,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六、自查与整改

学院在自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部分实验室有裸露在外的废弃线头;

2.虽然我们每学年、每学期反复举行实验室安全培训,但还是会存在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等情况;

3.化学实验废弃物标签仅仅显示了废弃物类别,不够完善。

根据自查发现的问题,学院提出如下整改建议:

1.彻底清查各实验室内的裸露线头等安全用电问题,上报后勤统一处理,整改结果见附件;

2.针对实验室安全培训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并决定除签订安全承诺书外,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每学年或每学期举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以提高并巩固师生安全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做到预防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