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的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03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1

公元1世纪时的落马修辞学家昆提连曾把艺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理论的艺术”,如天文学;第二类是“行动的艺术”,如舞蹈;第三类是“产品的艺术”,即通过某种既能制作成品的艺术。

对艺术概念的解释和对艺术本质的界定,往往是建立在对艺术与技术关系的理解之上的。科学美学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门罗认为:“从社会和历史的观点来看,人类之所以对艺术家的事业进行赞助,并付给他们酬金,其原因是由于人类发现艺术家的产品具有美或是其他方面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赋予艺术家表达自己的特权。在决定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时,艺术的社会效果比艺术家的个人需要更加重要。”门罗是从艺术即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艺术的,这一观点在当代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在对艺术概念的定义上,有着众多的学说和理论,我们认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精神性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所谓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在内。

所谓的“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造型艺术,具体的包括: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绘画包括油画、版画、中国画、壁画等各种门类,有些画种有显见的实用功能,如宣传画;而这些所谓的纯艺术也都具有欣赏、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也可以说是实用功能,但与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是不同的,其划分也只能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纯艺术主要是精神性的,它虽然使用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纸张、画布、颜料,雕塑需要泥、石、木、金属等材料,但这些材料只是建构艺术形象的基础,有时材料作为表现言语的一部分如肌理效果等,能增加艺术的感染力,但它与实用艺术中材料的结构作用还是有明显区别;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它虽然也具有审美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却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实用功能,即它的物质功能。

实用艺术,曾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之为“次要艺术”、“小艺术”或“羁绊艺术”,主要功能是实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服装,主要是满足穿着的实用需要,但它一般同时具有审美欣赏的意义,其它如兼具设计、陶瓷设计等用具设计都是如此。实用艺术与一般的造物,其区别在于其审美性即艺术性。所谓一般造物,如造一个齿轮、一个部件、一种材料,无需考虑它除使用功能以外的功能,而作为人生活直接使用的。而经过艺术设计过的用品,既要具有实用功能又要具有审美功能,同时具有这两种功能的造物才能称之为实用艺术。大到建筑,小到工艺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

实用艺术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既可以包括现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品设计,又包括了手工生产的实用工艺品,其评价和确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实用的同时又具备艺术美的产品,现代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是毫无疑义的,古代的实用工艺产品也是同样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

纯艺术与实用艺术是艺术范畴中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是人类所创造的,为人类的不同需要而服务的。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互为关系。它们因人类的需要而产生,有人对纯艺术或是实用艺术有偏见,认为哪个更加重要,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二者不存在孰高孰低,谁贵谁贱的问题。从艺术本质上看,纯艺术更多的提现了艺术的本质,而实用艺术既有艺术的一面,又有生活服务的一面,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一个中介环节。当现代艺术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实用艺术学科后,原先包容设计在内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成了传统工艺美术及手工艺术的代名词,景泰蓝、牙雕等传统工艺美术和手工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已经日益淡化,变成了陈设的欣赏艺术。因此在整个艺术结构中,工艺美术已经艺术化了,成了纯艺术的一个特殊部分。

设计艺术作为实用艺术主要表现在生活的层面,手工艺术中的纯艺术部分是与绘画、雕塑等相同的,为视觉服务的艺术。实用艺术是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是艺术介入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生活艺术化的必由之路。

在艺术大家庭中,艺术有不同的范畴和类型,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产物。陈之佛先生曾将艺术比作一个大花园,艺术的不同类型处于园中的不同位置,在它的最高处是书法艺术,而一进园门首先可见的是实用艺术。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暗喻。进入艺术之园,第一可以看到的是实用艺术,这样说明艺术之源是起于实用、装饰、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所服务的,实用艺术是艺术的本源,而纯艺术则是为精神境界服务的,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2

工艺美术是艺术与工艺的结合,是手工艺时代人类创造的、精神审美与物质功能并存的实用艺术品。中国历史上工艺美术理论与作品成就极高,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工艺专著《考工记》、宋代的《梦溪笔谈》、明代的《天工开物》和《髹饰录》等著作中都有相关理论著述。实物作品更是种类丰富、精品众多,如陶瓷、青铜、漆器、木器、金银器、织物等,都表现出极具民族风格特色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传统的设计概念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指“制图、计划”,此时的设计概念与手工艺、艺术、建筑等并未分隔开来,被认为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而现代设计概念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与机械生产、批量应用密切相关。设计是一个动词,是对各种元素的经营利用,实现预想预定规划的过程;设计也是一个名词,是预想预定规划的物质实现结果。设计的概念出现得较晚,但设计行为实际上贯穿着人类的生活、造物史。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造物过程中,闪现着诸多奇思妙想。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技艺精湛、美轮美奂,以现今的审美观点分析,依然能在其中领略到极具魅力的设计之美。

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出的设计美

设计美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均不一样。设计美既体现着设计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又表现出较强的应用特征,与设计师、使用者的审美素质和实用需求紧密关联。从设计过程来看,设计美涉及创意构思、材料技术、造型结构之美;从设计成果来看,设计美包括识别、功能、艺术之美。笔者试从这几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出的设计之美。

1.创意构思之美

设计艺术作品的要义之一是“新”:或以新思想观念推动社会发展,或以新技术结构解决生活问题,或以新形式外观引导民众审美。“新”是与之前已有作品相较而言的,体现着创意构思之美。如,公道杯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用于行酒令的酒杯,外观形式多样,材质以瓷器居多。这种酒杯相同之处在于酒杯内有具有装饰性的立柱,柱上低于杯沿位置有孔洞连通杯外,当注酒于杯中时,超出孔位的多余酒液即会流出至杯外托盏中,保证了每次倒在杯中的酒是一样多的,保证了行酒令的“公道”。这样的设计创造并不复杂,但其构思巧妙,以美观、趣味的方式寻求了相对公平。又如“省油灯”,我国俗语常以“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评价心思复杂之人。唐代存留一盏绿釉省油灯,碗形,壁有夹层中空,灯柄有孔通夹层。使用时灯碗装灯油燃灯芯,夹层内注入冷水,以物理方式冷却抑制灯油挥发,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省油目的。这些作品虽手法简单,但想法精妙,恰恰体现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创意构思之美。

2.材料技术之美

材料是工艺美术作品的物质载体,技术是实现工艺美术作品预设功能的手段方式,此二者也是设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瓷器为例,它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造诣极高、成就极高、知名度也极高的代表性品种,而它的成功正体现着材料选择、技术运用的智慧与美。材料上主要以高岭土为胎体、胎上施釉,经过千度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常用作餐饮、陈设用具,它出现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之前的陶器、青铜器,以光滑莹润、轻巧灵便取胜。瓷器的造型丰富多变,色彩绚丽饱满,材料易得,技术可控,实用性强,是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从古至今使用率颇高的工艺品种。不管是高岭土还是釉料,在未被烧制之前丝毫不见华美,与青铜、金银等材料相比,具有造价更低廉、来源更广泛的优势;烧制完成后,化学反应促使其物理性质发生巨大改变,色彩、光泽直追金玉,部分品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无疑,瓷器正体现着貌似普通的材料经过工艺技术处理后展露出的设计之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种类,器型多样、技术高超,精彩作品比比皆是,先秦时期因此也被称作“青铜时代”。青铜是红铜与锡的合金,因色呈青灰而得名。“金有六齐”①42是在《考工记》中提到的青铜的六种配方,表明古代工匠对这种合金材料有着充分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器物要求调整合金比例,使同样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合金,或为敲击悠扬的“钟鼎之齐”,或成砍凿锋锐的“斧斤之齐”,或作清晰聚光的“鉴燧之齐”,材料之美,淋漓尽致。在青铜器制作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创造出了许多实用而巧妙的技术方法,有一些甚至至今仍在运用,如失蜡法。失蜡法制作的青铜器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且精确度相当高,如春秋莲鹤方壶(图1)。现在一些精密仪器件的制作,采用的依然是失蜡法。这样的技术之美并非孤例,它们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推动力量。“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①20出自《考工记》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材料与技术之美正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优良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

3.结构造型之美

结构是物品的内在连接与组合,造型是物品的外部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作品中,造型之美都能以视觉形式直接传达,而结构虽美却往往不可见。就像明式家具,造型端庄优雅、简洁大方,其美目可观之;结构方面,实用多变的各种榫卯结构既简洁、实用又省料,合理地完成家具各部件间的连接,它们的结构之美隐藏在造型之下,内外和谐统一。唐代盛行的香熏球(图2)多为金银质,尤以银质鎏金常见,外壳镂空,内部以持平环控制同心半球焚香杯。持平环是两个轴线互相垂直的同心圆环,外环连球壁,内环接焚香杯,利用焚香杯自身重力,能保证不管香熏球如何转动,焚香杯杯口会始终保持水平向上,其内点燃的香料不会溅落到外面,不会污染、损坏、伤害周围的衣、物、人。因而香熏球可以挂在床头、衣柜、车上甚至身上,都安全无虞。这样的结构虽简单却实用,后来成为航海中重要的保持水平的结构方式,现代设计中还被运用到了儿童餐具设计等领域,可以说是结构之美强大生命力的鲜活例证。

4.认知识别之美

认知识别之美(以下简称“识别美”)主要指工艺美术作品被认知所产生的指示信息,能说明自身价值、引导人的思维与行为。物品的识别美常常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可以是局部也可能是整体外观。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这样的识别美还往往被用来标明身份、展示地位。玉器是倾注着中国人独特审美价值观的工艺美术品种,对玉器的喜爱,不仅在于其形、色、光、润,还因为玉器投射着“君子比德”的中式哲学态度。《尚书•尧典》中记载的“五瑞”②——璧、圭、琮、璜、璋,是礼玉的典型代表,也是礼制和伦理的物质识别载体。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不同的形态和色泽质地区分了玉器的功用,也划分了它们的地位。古人通过详细的规则使玉器的可见之形色,与敬天地、重人伦之精神仪式产生对应联系,从而使制度、礼仪可视化、形象化,同时,赋予了玉器认知清晰的识别美。识别美还体现在纺织、服饰用品之中。如,“十二章”是古代帝王朝服上的专用纹样,识别度极高;清朝官服上的“补子”,以不同的飞禽走兽分别用于表现文武官员的区别,动物种类对应官阶,规定明确,使身份能一目了然。识别美常依靠纹样、图案、色彩、形式等视觉元素配合实现,提升了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的精神层次和文化辨识度。

5.功能实现之美

功能实现之美(以下简称“功能美”)主要指工艺美术作品的物质功能之美,是其实际使用的优良性能。工艺美术作品区别于纯艺术品,首要的一点即在于工艺美术作品应具有实用性,应体现出良好的功能化特征。功能美依靠材料、技术、结构、造型等各方面协调配合而共同实现。汉代的耳杯以木或竹为胎体,施以色漆,轻盈精巧、妍丽华美。木、竹、漆几种材料皆较为常见,制成的酒杯功能良好、适应范围广,还能够如轻羽在水面随流漂浮——“羽觞”,材料特点促使其功能文化内涵得以延展。《考工记•轮人》篇中,提出以“轮崇”(轮子直径)为基准定出车轮各构件尺寸的模数方法,还提出应制作轮缘截面不同的车轮,以适应泥、石等不同道路条件。这些技术上的规定和原则,促成了车轮的功能实现,保证了制轮的功能之美。中国商代青铜器中,有一件妇好三联甗(图3),构造独特,实用性强。甗是古代炊煮用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以带孔箅隔开。使用时下半部分装水,上半部分放食物,利用水蒸气对食物进行加热炊煮,功能等同于现在的蒸锅。这种炊煮用具,在史前文明中就已出现,早期为陶质,进入先秦时期成为青铜器器型之一。妇好三联甗构造独特之处在于将三个甗联铸在一个底座之上,一次可同时加热、蒸煮三种不同食物,且不担心食物之间串味而影响口感。这并不是华丽、复杂的构造处理,但在实用性上取得了翻倍增值的效果,体现出功能之美。六朝的漆器彩绘漆槅,将食盒内部分割为大小不等的七个区域,可用来盛放不同的食物,在储存、运输、使用上都非常方便,以简洁的造型实现了使用的便利,具备合理的功能美,与之类似的还有“攒盒”“百宝盒”等。这样的造型与功能的配合方式至今仍常被用于日用品设计之中,如快餐盘、套装用品包装等。造型与功能的完美配合在明式家具尤其是椅子上表现突出。明式家具中的椅子一般椅座较宽,适合穿着复杂的袍服正襟危坐,庄重优雅;椅背有弧度而非垂直平面,符合坐姿的脊柱曲线,健康舒适。还有一种玫瑰椅,椅背与其他类别比较矮了许多,是因为这种椅子是放在墙边窗下的,椅背高了会影响开窗,因而将椅背高度控制在窗沿以下。这样的造型设计不仅仅顾及了使用者对椅子的身心需求,而且将之放到环境空间中考虑整体配合,拓展、延伸了作品的功能之美。

6.艺术表现之美

艺术表现之美(以下简称“艺术美”)主要指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出的艺术审美效果,对使用者精神追求的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审美素质、欣赏水平、文化背景等有差异,因而对工艺美术作品艺术美的需求和判断也会有所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材料技术、潮流风尚等发生变化,也带动着工艺美术作品艺术美的评价标准产生变化。作为兼具实用和艺术双重功能的工艺美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审美品位。不过,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更多地体现着当时掌握话语权的统治阶层的审美品位。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出的传统艺术美是庄重的、优雅的,往往蕴藏着文化精神和哲学思考,如青铜器、玉器、瓷器等。这些工艺美术作品在不同时代艺术表现上会显现出不同,但在整体的文化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风格的审美印迹明显易读。同样是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层,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会表现在对工艺美术作品艺术美的追求上。如宋代和元代,以瓷器为例,宋瓷重形,以器体比例匀称、釉色纯净莹润为美,符合宋代主流风雅、内敛的文化氛围;而元瓷喜大器,也好色彩纹样之变化,青花、釉里红等代表性瓷种均出现在这一时期,这与材料、技术的发展分不开,与主流群体的审美品位同样关系紧密,展现出开朗大气的艺术之美。两个时期符合统治阶层审美追求的织物代表品种:宋代缂丝以纬线成纹样,立体感强,雅致秀挺;元代织金锦以金丝作线织成纹样,视觉效果强烈,富丽华贵。二者风格有差异,但表现出的艺术美同样令人心仪。时展对艺术美的影响,多方面因素皆可能形成推动力量。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佛学精神,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与工艺形式,如坐具,其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一起对中国人的生活与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先,中国人席地而坐,“席”就是坐具;外来的坐具形式传入之后,慢慢演变为垂足而坐,坐具多样,椅、凳、墩等变化丰富。坐具与坐姿的变化,不仅影响人们对家具艺术美的判断,而且影响了其他工艺美术品的尺度、形式、装饰部位等方面,因为坐姿变化,视线高度也产生了变化,促使视觉美的追求也相应产生了变化。不同时代外来文化艺术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艺术美的形式和内容。盛唐时期对外来文化持包容态度,在工艺美术中产生了许多极富异域风情的作品,如玛瑙牛角杯、异域人物银酒壶等,艺术形象饱满,美感浓郁。又如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西方文化元素逐渐对中国的工艺美术作品表现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清代中前期,帝王对外来文化、技术的喜好,促使了工艺美术作品中西方材料、技术、纹样的运用增多,也使作品的艺术美呈现出时代感和多样性。不过,由于文化的差异,当时这样的艺术美并未动摇中国传统审美表现的基础。

三、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设计美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继承、学习传统,是为了发展、丰富未来。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就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③的思想,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审视我们的过去,展望未来。国家如今大力提倡文化自信,也是在深入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号召自信自强、自我发展。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不以设计之名,却充分展示设计之美,对我国现代的民族化设计发展具有启示性和推动力。物质上,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理论、技术研究成果与实物依据,构思、材料、技术、结构、造型、装饰纹样等数不胜数,我们能获取的文化资源种类丰富,品质各异。来源充足是优势,但需要以清醒的头脑去选择、去运用。民族化不是贴标签,不是照搬古代工艺美术的外形、装饰,而是应充分了解其生产和使用背景,择其优点作时代性的改良与融入,设计出符合现阶段使用需求和审美品位,能产生正向艺术引导作用的作品。如,黄觚(图4)是商代的一种青铜酒杯,五爵之一,造型如盛放的花朵,优雅而美丽,但这样的造型无法被照搬为现代酒杯设计。因为圆底、长颈、侈口形的祭祀用酒杯造型已经明显不符合现代生活需求。但是觚流畅的线条、匀称的比例、纹样与造型的精准配合,对现在的花瓶设计有有益的启示。精神上,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对材料的理解、对自然的敬畏、对品德的隐喻、对身份的暗示等,都能给现代设计提供思路。时代在变化,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延续至今,忠诚、孝顺、敬业、节俭、豁达、包容、平和、善良等精神态度融于古代工艺美术作品,现代设计师应加以提炼,运用于现代设计。这是一个有价值也有难度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体现文化自觉,我们应主动挖掘我国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从而产生文化自信。我们要继承、发扬这样的传统文化之美,使其在新的时代散发出源流清晰、生机盎然的魅力。这正是艺术设计研究的价值,也是每一位设计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艾红华.西方设计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

[4]曹燕萍.金银器:流金岁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5]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李龙生.设计美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实践性多学科性系统性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15-02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范畴,是指“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艺术设计是与大工业的社会基本实践相关联的,艺术设计还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电脑网络系统,设计理论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其中不仅包括一般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还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在方法论层次上,不仅运用传统的哲学理论,还引进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这一切都使艺术设计理论作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代表了美学发展的方向,对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设计理论的实践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因为与大工业相联系,使其理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现代艺术设计的诞生就表现出强烈的干预社会生活的愿望。其最早的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的艺术理论家、画家、诗人和政论家罗斯金,就密切关注艺术和技术相互作用的伦理方面,从道德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罗斯金在牛津宣称,在各种艺术领域中,从高级的艺术到低级的艺术(指衣服、器皿、家具等产品的制造),艺术的健康方向首先取决于它在工业中的应用。他认为,工业艺术、日用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而这些艺术的基础是天赋、美和效用三位一体。罗斯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罗斯金的观点涉及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美学、艺术和生活三者关系。传统的美学基本上是建立在纯艺术上的,由于在文明社会,社会的分工决定艺术与其他社会实践的距离和艺术家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角色的不同,就使得传统美学非常强调审美意识的“非功利性”,康德对美学定义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或不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的对象就是美的。”康德美学的定义在美学史上往往被当作经典而制约着美学的发展,尤其对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影响更大。西方分析思维的特征决定其思想家相互之间各执行一端相互补充,因此,康德的理论受到后世的不断置疑和否定。而国内理论界由于特定的学术背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过分重视德国古代哲学,对康德美学的部分结论过分重视。

艺术设计理论与传统的艺术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种理论直接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相结合。艺术设计理论的核心是明确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功能性特点,完全否认康德美学的“非功利性”原则。美学理论是对审美经验的总结,是对各种艺术理论的概括,但在特定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艺术美类为基础,问题是这样以某一种艺术美类为基础的理论是否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矛盾,是否揭示美的本质,有没有普遍意义。从当代文化的角度看,康德美学的理论不仅内部结构不完整,甚至在阐释纯艺术时都不完全适合,更与艺术设计等当代审美经验相矛盾。而以明确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艺术设计理论却能够揭示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历史和逻辑是统一的,事物的本质在历史的过程中展开。

艺术设计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形式附丽于功能到形式追随功能到形式和功能的内在统一的过程。功能并不是人类文化要排斥的属性,而是人类文化要加强的属性,对功能的深入研究表明,功能也是审美文化的核心。产品的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在艺术设计中,无论是材料的利用、结构形式的选择、造型形态以及功利的处理,都不能离开产品的功能这一核心。它可以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性,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但产品的功能是多样化的,不仅包括产品的物质实体功能,而且包括产品的形式特征所具有的美感特点所具有的精神功能,以及产品与环境的协调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工业设计的实践表明,艺术的形式不是从外面加到产品中的,而必须从产品本身的功能中引申出来。如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设计,就模仿了自然界的有机形态,利用了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艺术形式和功能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形式内涵。现代美术的诸多流派有些是和艺术设计相关的,如风格主义的简单而富有感染力几何形式、未来主义的动感形式造型等。

艺术设计理论中功能和形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这一基本观点对美学具有普遍意义,把这一基本观点加以引申,说明审美意识没必要排斥功利性,而是要扩张功利性,就是扩张审美意识在整合人类心理、协同人类关系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特定社会文化功能,在形式和功能的辨证关系中,各种艺术理论都可以统一起来,给美学理论奠定基础,使得美学理论可以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深刻揭示审美意识的实践性本质。

二艺术设计理论的多学科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理论具有多学科的支撑,这是其优越性所在。在美学理论的大框架中,艺术设计理论作为形而下的艺术理论,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现代特点,在各门艺术理论中,艺术设计理论所涉及的学科面最广。在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1966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已经涉及众多的学科,如人体工程学、20世纪文化史、控制论、方法论、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艺术设计理论、结构几何、设计技术、技术物理、视觉交际学等等。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得艺术设计理论能够超越任何一门科学的局限性,更深入地揭示审美意识的本质和揭示艺术活动的规律。

艺术设计理论体现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从来没有一门科学像艺术设计理论这样有如此多的学科在统一研究对象中协同起来,有如此大的学科跨度。艺术设计产品要具有物质实用性,技术、工艺、经济的可行性,形象的美观性,环境的协调性,真正实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仅仅在造型规律上,如在数学上就不仅运用到传统的几何学,还运用到现代模糊数学、突变数学、拓扑学等等,在物理学上运用到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等;在技术上运用到仿生学,在美学上运用到各种理论,这种多学科的写作,可以揭示艺术思维的规律性。通过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协同,使个体的多样化精神追求与社会的规律能够统一起来,使得非理性的本能、直觉、情感、意志与社会的理性和普遍性的文化统一起来,体现审美意识的文化整合功能。

三艺术设计理论的系统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理论的最大特点是系统性。在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1966年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就把当时刚兴起的控制论理论作为方法论基础。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关于“质料、形式、动力、目的”的四因说就说明了以目的为指向的事物从潜能到现实的运动过程,由此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有机结构的形式特征,这也是美的特征。这是那个时代的天才思想,与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系统科学有着内在一致性。系统科学认为说明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系统内部不同层次、要素发生非线性的相干作用,随机涨落,各自的自由度受到整体的约束机制的控制,发生自组织的协同效应,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艺术设计理论本身是多学科构成的系统,其内部形成多层次的结构,形成形而上的理论与形而下的理论的协同;高层次的方法论与具体操作的实体性学科的协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艺术设计的对象是要(人)素、结构、功能的系统,内部要素构成的有机结构与外在形式的协同;艺术设计的核心功能是一个以主体(人)的多层次需要为价值指向的有机系统;艺术设计的语言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社会文化媒介,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系统;艺术设计的最终产品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同。

总之,艺术设计理论揭示了自然结构、人的生理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一致性,使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揭示了美的内在本质是实现和谐性社会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4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审美实用

一、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概念

现代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它的产物是融合了审美元素在内的关系处理,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程度便是艺术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和效果需要接受受众的评判,这种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实用价值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需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长期以来我国关于艺术设计的概念定义大部分都是为了方便教学而开展的学术讨论结果[1]。关于艺术设计的全面性理解以及艺术设计与工业社会,产品包装的联系没有很好的完成。本质上是一种偏于理论化的现象,实践成分在这一概念的发展中所占比重较低。这就导致了我国对于艺术设计理论的完整度尚需完善。

二、现代设计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纵横关系

现代艺术设计最早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它是将艺术设计元素在工业品设计中相结合的一种产物,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艺术设计已经与工业社会深深的联系在一起,从纵向发展来看,传统的艺术设计走出神圣的殿堂,与工业社会的媾和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毕竟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完成中融合了设计师们的大量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成为影响和提升关键艺术设计的一项重要理论。从横向发展来看,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是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他不仅将时代元素吸收,而且在表现设计对象的手法上也在不断的创新更新,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影响和提升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脱离了艺术审美的设计是没有生命的。同时正是因为这种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才使得工业设计的诉求得以满足。因此艺术设计要想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走的更加宽阔,必须从以艺术为基本方向,再次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和受众对艺术设计的多方面需求。[2]艺术与设计之间的互补关系是这门学科确立并且存在的基础,这门学科本身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学科。而且,发展到现在,艺术设计还应当以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设计元素为发展成本的提升做出实际的贡献。不论是艺术还是设计,它都是为人的艺术和设计,应当从人的需求出发,当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层次,需求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艺术设计若不对自己的发展脉络做出调整,那么最终会失去自身的魅力。从人类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开始,是艺术设计新作不断的源泉,艺术审美性是随着人类制造的第一件工具产生的,砍砸器、投枪、骨针、兽皮衣裙、陶器等这些最初产品的问世都融合了创作者的设计思维和审美元素。大多数艺术设计都是在不断的积累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艺术设计思维。这种思维下产生的作品也代表了不同时代消费者对艺术设计审美的需求。人工制品既是工艺品又是艺术品,他的产生过程是融合了创作者对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远古时期的人工制品大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的,它的实用功能要远远大于审美功能,但是随着大批量生产的增多,在实用功能已经基本为使用者接受的时候,制造者开始重新思考审美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成分比例,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思考便成为一门独立的工作,那就是艺术设计[3]。同时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理论的完善,制造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也正在逐步缩短,现代艺术设计就是两门学科的一次完美结合,它在保留艺术思维和审美特征的情况下,各自将自身最为精华的元素表现出来。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是赋予实用价值“艺术形式”的一个过程,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实用价值与艺术形式之间的比例在设计对象上占据的不同。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同时这也成为影响和提升这项基础和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因与媒介、观念与形式、感觉与表现、主体自由化与客体自由化这些都是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和融合的关键因素。而且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也必将成为影响和提升关键艺术和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观念。它是非物质的,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明确一点说的话那就是一种基因感觉,设计因素在其中的存在就是充分表现这种基因感觉。马克思说:“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型的”,这一论点说明审美也是一种客观事物,他的存在和产生以及发展也是自然规律的一种,而且这种客观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人们物质生产的一个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它的产物是融合了审美元素在内的关系处理,设计对象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程度便是艺术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和效果需要接受受众的评判,这种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工业品的实用价值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审美需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参考文献:

[1]石海涛.视觉艺术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影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

[2]孙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金田,2014(3)

[3]周碧华.高校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金田,2016(1).

[4]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3).

[5]靳鸽.河南创意产业背景下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6(3).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类型实用功能艺术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方法,到目前为止,对功能的定义有着多项研究,从不同问题、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功能的定义和利用也不尽相同。环境艺术功能是给人在生活或者生产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交往环境,这种交往环境的利用为当前的生产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同时,创造了能够满足当前环境需求功能,及时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合理发挥。环境艺术在当前应用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工程以及利用相关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需求也不同,其中各个功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分析,确保建筑工程中能够因地制宜的提出环境艺术功能的援救模式,做到合理取舍或者侧重点研究模式。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通过多种艺术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贯穿于当前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的主要方式。随着当前社会技术不断发展中,不管是人为物质环境还是建筑等室内空间的设置中,都离不开环境艺术的应用方法。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这就决定了在其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艺术方式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化和门类的不完善化。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不断完善,形成相互依赖的循环应用方式,但是其在利用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1,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认知功能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6

美术的深刻内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得到辉煌发展。美术与环境艺术是相互渗透的关系。美术传承了古老的文化艺术,而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现代建筑的多重元素。美术元素的质朴与光华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得到情感的宣泄,环境艺术的人文色彩是通往人们的心灵之源。环境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就是它用独特的存在方式传达了一种人们的心理需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造就的是人与自然的完整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与美术元素的结合能够发扬古老的传统,也能创造现代的灿烂。美术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是互为基础,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美术功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美术学可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

美术功底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技能,一个建筑物的产生,与美术是不可分离的。设计的基本理念一般都源于美术功底。没有好的基础是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的。美学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在很多学科中,都有美学修炼。环境艺术设计是美学最高体现,是一门综合美学艺术。美术学理论中,关于美学的基础训练是非常严格的,美学理论从形体、结构到文化、态度,都是要服务于人的基本思维观念。美术学涉及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思想、行为。例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四处充满了中国元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够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散发出来的民族魅力是非常吸引人的。西方环境艺术中,到处充满了当地的宗教主义色彩,一个地域的文明和文化,在环境艺术上能够得到最美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文化融合带来了艺术的融合,环境艺术作为一个国家建设行业的龙头产业,贮存了丰厚的力量。

2.美术基本功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相通性

美术基本功包含了多种内容,绘画是基础,雕塑是必备学科,工艺美术和建筑美术是一种升级。美术基本功在这些基础学科基础上,融合了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所以美术基本功实际上就是艺术的基本功。美术通过色彩、线条解释物体,环境艺术也是通过这些手法进行表达。美术功底与艺术功底在很多方面是重合存在的。美术基本功中的明暗、事物剖析、结构、体积都是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以,美术艺术形象与环境艺术的表现创作是同一根基。

3.美术价值提升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在环境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就是对设计风格的把我。设计风格是环境艺术的核心价值。一个建筑体系的建立,一般都是为了纪念或者弘扬某种精神。美术价值植根于厚重的文化传统,每一种色彩和每一个构图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在环境设计中,把握和确定一定风格,决定了建筑体系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了这个环境体系的价值。环境艺术价值是可以永久流传的艺术珍品,既是有形的物质保留,也是文化内涵的永久传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美术价值,就是丰富了各种文明的符号,用理想和神韵表达物质的最高境界。在环境设计中运用美术设计,可以完整的体现地方特色、历史意味、自然主义。美术功底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结论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7

(1)艺术设计的功能美。在本质上产品实用功能和自身功能美并没必然联系。但是从主体上,实用功能对其审美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功能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其审美的评价,其中表现的东西是具有美感的。功能设计对18世纪以来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功能的错误思想进行了纠正。同时成立了一种简洁,现代的新风格,可对功能结构美进行深入挖掘。

(2)艺术设计的材料美。目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材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是现代文明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新型的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材料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现代工业上艺术设计也离不开材料,要深入处理在产品结构及环境设计中,产品在形态,颜色,质感以及肌理方面处理,这样能够显示出新型材料重要特点。在运用较为适当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材料,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满足人类的需求,达到一种美的共享。对于不同材料而言,工艺手段也大不相同。正如常说的材美工巧,对于不同的材料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产品的功能性和美感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手工产品而言,需要制造者真正去触摸材料,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性能,整点,质感等。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本身的质地优势。例如在我国典型古代家具中,明式家具是展示出最好质地美的家具之一。对于不同器材,在一些选材,制作方式以及加工技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征。要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特点,最终达到能够传递更多美的信息,在产品与人类中间让生产和艺术达到高度统一。

(3)技术和功能在本质上是不可分开的,而且两者还具有一定的内涵。在审美价值的本质和形态结构上,形态美能够做出明显界定,相对于功能美能够在审美价值的表现方面做出相应界定。通常来讲,美学中技术美在思辨方面更具有操作和应用的性能。随着物质生产和产品文化中对美学的应用。技术美学,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三者,共同作为美学中应用学科。在生产方式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美学在社会和技术存在科学内相互渗透,融合,达到技术和艺术真正统一。美学原理中,技术美学真正达到了物质生产和生活中具体化,又能够在美学上对设计观念进行哲学的总括。技术美学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综合体现了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其中还包括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4)艺术设计的科学美。艺术设计中科学美是一种较为独立审美状态,体现了一种理智问题。在形态的角度上对科学美进行思考,其中包括科学伦理美以及科学产品美。在创作学中进行思考,又包括理论创造美和科学实验美。科学方面的美感并不是积极体现在研究成果上的,而最注重还是科学创造的过程。科学美必须经过理智所能够深入体会。这样也表明了科学的独特之美。科学美并不是自然所存在的,更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领悟和感知。在此种美感中,最主要的体现了自然的和谐。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在内在,均能够享有一种美感,领会更为全面美。科技美也能够作为美感中一种高级形式,在总结出美的规律后,进行创造。在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心理中达到了较高发展阶段。在客观上的,在人类创造的科学发明中,是通过不断发展的,总结出自然规律中的创造的形式与成果。在低碳环保的大形势下,应遵循内外空间条件和自然条件一体化的理念。真正实现设计的科学,专业化。例如北戴河美术馆建筑就深入遵循了这一理念。具体为:

(5)艺术设计的装饰美。艺术源于以装饰成为的标志。在艺术史中,装饰艺术一直在不断前进。在手工创作时代中,一般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形态对产品的外形做出形状上装饰。在工业革命时期,大多数艺术运动都是围绕着装饰及被装饰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在观念上视觉和功能美学上都存在一定的更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装饰艺术是焦躁的艺术形态。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装饰艺术占有重要位置。

二、艺术设计美学的特点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存在这样的看法:主观上,设计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再通过创新使得形成的要求对象及对其进行调整,对观念进行转变成为一种外在的形象和产品。与此同时会需要物质手段和技术,以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创造形式。进行艺术设计的核心是源于创造的,在创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单纯进行欣赏,区别于纯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是通过一种为人造物实现的,出发点也是“人”。这样的在设计中要尽量满足于人类基本审美的习性,达到艺术和技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设计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艺术本身的设计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设计美学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艺术集中反映了对现实的审美,并增强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在艺术美学的特征下,将人与自然,现实以及社会进行充分的掌握。美学也是以艺术为中心的,通过艺术对现实和意识的审美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不断深入,这种艺术美学形态也不断深入,丰富起来。

三、结语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8

关键词:工艺美术;时代特征;传承创新

工艺美术这个词在中国经历了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它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一直伴随在“设计”身边的词汇。对于工艺美术的认识,田自秉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1]工艺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同时也是艺术与科技的结晶。它自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它反映着时代的思想特征,又体现着时代的生活方式。

一、中国工艺美术与设计的渊源

是设计或者是工艺美术?这个问题在我国艺术院校建设美术装潢系时就不断地被阐释,从早期的装潢、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再到近几年来的工艺美术热。纵观我国的设计教育的发展会发现,无论哪种名称,它是伴随时代的变迁发展而变化。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再回到工艺美术,只是研究角度的转化。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工艺美术侧重于工艺制作,设计艺术侧重于设计创意。”[2]工艺美术这个词汇,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缘,它的描述是最能代表我国的设计艺术的特点。传统语义构词上,我们已经能理解了“工艺美术”这个词的含义。“工艺”在前,“美术”在后。当我们的前辈造词过程中,就把它赋予了生命力。“工艺”作为设计的必要条件,它就像人的身体骨架。这个词汇,带着明显的功能性特征,不是臆造而来。在中国古代的设计之中,强调工艺性,这是中国古代工匠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与“设计艺术”的内容一致。而“美术”这个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享受,它不仅是一种理性的客观存在,更是生活娱乐的消遣,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追求。“美术”一词,出现在“工艺美术”的后位。在中国传统的设计之中,所谓“技以载道”,中国古代匠人对于设计的理念与西方的设计理念,是有着不同的理解。从早期的工艺美术著作《考工记》,其中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陶说》《闲情偶寄》,再到明代的黄大成所著的《髤饰录》对于漆艺的各种要求的解释,“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和“二戒”“三病”“四失”这些工艺美术的记载读物记述的不同设计之物及设计方法,使我们对于先人的工艺美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一步。这些经过古代匠人一辈子甚至几辈子对于工艺美术的探索,所形成的工艺美术的原则,至今都是我们所要研习的传统智慧。直至今日,我们的工艺美术却在西方的“设计”观念之下被误读。它是从西方传入的对于“造物”的观念。现代设计教育所培养起来的设计师,是一大批接受了现代西方教育体系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造物”的认识,是一套由西方开发的理念。进行系统化了解,加之工厂式培训,直至最后的就业,我们的设计师似乎只知道什么是“设计”,却忘了本质的“造物”。换句话说,本应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上,扩宽视野,接轨现代工业而进行的设计,现在却发展为在设计体系之下,将工艺美术全部抛弃,转向现代设计艺术。这种割裂了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设计显然是存在问题的。按照这种逻辑中国的艺术设计必将演化为西方设计文化的复制品,失去了造物文化的民族身份,更失去了我们经营了半个多世纪、与民族工艺和现代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名称话语权和文化话语权。[3]我们现在所谈到的工艺美术的概念,其实是一种民族情绪的渲染。直至今日,我们的设计界在面对现代设计的大浪潮,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摧毁到几乎没有的地步时,一批有着社会意识、民族意识的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站起来发声。大量的设计师希望的是从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造物之中找寻创造的“灵感”,以民间艺术品为起点,将“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相结合,引入产业之中,进行“文创”产业的转化。“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之中,它已经不是名词概念,它是一种精神的代表,是一种中国特色设计的代表。

二、中国工艺美术传承的时代特征

1.技术与材质的时代特征

科学技术作为21世纪的重要发展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科学技术也更加关注,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特征和购买欲望出现了新的变化。产品除了质量的要求,消费者更期望产品体现科技之美,运用新技术作为产品新的价值点。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对于新技术的采用,可以丰富产品的表现形式。同时,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设计不再是一种纯主观艺术的产品,使得产品拥有了科学依据以及合理性。现代设计的发展一直也围绕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行。工艺美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设计形式,我们应该保持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工艺美术技术特征的体现,应包括两点:一是工艺美术产品所包含的科技特征。将当今智能化趋向的设计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之中,制作出具有科技含量的新的工艺美术产品。二是工艺美术制造技术的科技化。在工艺美术产品的传承过程之中,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工艺美术的生产之中,提高其效率。因此,工艺美术的产品既要保持科学技术特征,又要保持艺术审美特征。工艺美术产品材质的不同使用,直接影响它的触觉感受以及心理感受,这是产品的物质构成基础。对于材料的选择,可以使得工艺美术产品呈现不同效果,体现作者的设计思路,传达其中的艺术生命力。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我们对于材料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功能的材料。工艺美术产品利用新材料,可以制作出符合当今审美体系的作品,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现代产品的魅力,在于不同材质拼接所体现的现代感。而这种现代感是作品给普通消费者视觉感受好坏的最直观体现。新材料在产品上的运用直接改变了工艺美术产品的风格特征。它的本质属性仍然是工艺美术,是工艺美术符合现代市场消费需要的转变,也是人们的审美时代特征的转变。

2.融入时代美学规律的民族特征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强调“知行合一”。朱光潜先生认为,审美功能同时是实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民族性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整体民族的文化特性以及生活习惯,进行不断的探索。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它是支撑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并且在生活之中进行不断的思考,再逐渐地从改善生活到改造生活。其美学的价值是对于当下时代生活的实践。美学的艺术创造就在于把握工艺美术实用的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的美学探索,它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民族性是世界呈现多样化的重要特征,民族性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这是根植于人民心中的固有存在。对民族的特征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广大疆域上的居民都有其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和生产———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就会有自己的造物,有自己的工艺美术,因而自然地形成和构建了与其他地区工艺美术不同的地域性特色。[4]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一直认为是造型加装饰的组合。在这种教育下,传统工艺美术就会侧重于对外表的装饰特征和造型的形式美感的追求。使得我们仅仅关注于纹样特点和造型美的探索,却忽略了器形与整体造物环境体系的关系和认识。加之现在的信息传播较快和交通便利,出现了产品的相互抄袭,不同地区的工艺美术品走向同质化。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民族特征的把握,要了解和掌握传统工艺美术的精神实质,审美认知规律和表面装饰规律,把这些规律性的美学特征,融入到现代的工艺美术之中。

三、中国工艺美术传承的时代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存状态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加快振兴和繁荣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这一大批设计工作者的期盼和愿望。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我们看到了无论是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以及政府机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声。随着各种极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以及自然景观的塑造,不少地区的工艺美术和传统技艺发扬光大起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与时代精神来看,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还是不平衡的。苏州的木版年画、山东的风筝、宜兴的紫砂、陕西的泥塑等等,都给各地的工艺美术的发展起了带头作用。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工艺美术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灭亡的地步。也有些地区的工艺美术的发展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局面,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商业竞争之中。在这种趋势下,对于传统工艺美术还是没有充分的认识,仍然沉迷在现代西方设计之中,没有自己的方向。工艺美术是中国上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实质上它与人们大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也是前辈工匠艺人们的智慧和感情的结晶,所有的事物都是此消彼长的无限循环。早期工艺美术的衰落,只是说明了对于设计教育以及它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当下江南地区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受到了大量群众的喜欢,有些甚至价值不菲。所以,曾经的衰落并不代表着这些工艺美术和文化精髓的价值灭亡。相反,对于传统记忆和经验性生活的一种向往,使它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可以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道路。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一直是一种并行发展的状态。尤其在世界一体化的推助下,人们的对于差异性的需求,对于本土文化的向往等等,会使得工艺美术这种“造物”文化的文化价值和功能性价值得到更加的体现。我们传统的工艺美术的精神所强调的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现代设计所倡导的绿色设计的本质内容,它对于现代工业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中国的现代设计并不是从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之中自然的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靠外在刺激引导下而催产形成的新生形态。从传承手工艺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学科的设置,最后回归工艺美术作为专门学科的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对于“造物”这个传统的设计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以及对于强国富国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的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建设过程之中,既要继承传统工艺美术的内在价值,同时要根据现代的人们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从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构建新的工艺美术发展时代模式。

注释: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前言。

[2]张道一:《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中国设计史〉序》,《装饰》2005年第1期。

[3]潘鲁生:《为“工艺美术”正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第2期。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9

中国历代传统工艺美术,经过无数工匠艺人的创造和智慧的积累,形成了古代人民艺术的结晶,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和强烈的民族特色,亚以精湛的东方艺术特有面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促使工艺美术创新和时代风格的必然发展,在开发材料,探讨新的艺术形式中得到提高和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此,研究探讨如何继承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弄清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当前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继承优秀传统是创新的基础

1.我国工艺美术具有优秀的传统。每个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工艺材料、技术的局限,工艺美术作为适用和美化生活的工具、它必然有由简单到复杂,由雏形到完整的锤炼过程,亚和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经济、科技相联系,产生鲜明的时代风尚和工艺特点。但是,由于几千年来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使工艺美术的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有明确的统一性和继承性。早在原始社会的晚期,我们的祖先就聪慧地创造了灿烂的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用可塑性很强的陶土,烧造了适用的水器、煮器和储藏器物,其造型古朴,线条流畅,并以简练生动的日、月、火、水、草、云、鸟、人、兽的图案纹样,反映现实生活,体现和满足原始社会人们审美的观点和要求,为我国工艺美术开拓了光辉的典范。到公元16世纪,我国进入了奴隶制时代,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创造了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青铜工艺,但是其造型和纹样乃是彩陶的继续,朱雀及几何纹样皆为彩陶的鱼、鹿、鸟、兽纹的完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反映了当时青铜铸造,浑厚庄重,纹样神秘严谨,形制精美的特征,战国时代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发展,从而繁荣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生产,楚文化的制漆工艺,造型纹样更是因袭青铜的某些传统特点,又发展了几案,文房等日用工艺品,因为材料的变化,造型趋向细腻,轻巧。秦汉时期著名的丝织云水纹,狩猎纹不失商周及战国漆器、金银错的图案风格,河南南阳的画象石,画象砖,构图形成及造形手法和青铜、彩陶有着更明显的血缘关系。隋唐以后,佛教艺术兴起,绘画高度发展,亚吸收了波斯、印度文化艺术之长,创造了不朽的伟大艺术。北魏龙门、云岗佛教雕刻艺术,造型古朴,刀法简练,如飞天,藻井等。直至盛唐期,丰满圆润,虔诚敦厚的优美的雕像,还有唐草、宝相花纹样的创造以及后来各代的广泛应用、发展,都和秦汉时期的工艺造型、图案装饰风格一脉相承。宋、元、明、清由于花鸟画的兴起,大大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陶瓷、刺绣、剪纸、编织、印染和雕刻深得以蓬勃突进。应用最广的缠技牡丹和西番莲图案以及名目繁多的吉祥图案,变化无穷的几何纹样,仍然保持着汉唐时期的基本手法。历代工艺家们,善于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憧憬,用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装饰手法,高度概括,夸张变形,抓住了生活的特质,把原始的素材抽象的组合,成为一种理想的形象特征,通过装饰手法,用写意的特点,表现性的发展了传统的抒情风格。这些传统的特点,被各代艺术工匠们,不断丰富、发展提高,说明了继承优秀传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各代又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和不同的工艺风格。他们的继承决不是简单的复制、重复,而是不断升华出新。社会主义时代工艺美术,要继承优秀传统,进行不断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工艺美术生命力的所在。

2.学习传统,追本溯源,要善于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古为今用。我国历代工艺美术遗产,内容丰富,浩如烟海。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必然服务于一定阶级的政治,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部分工艺美术从题材到形式,带有一定的封建伦理道德的色彩。由于阶级的局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必然使精华和糟粕混杂一起。我们要继承传统是指优秀的民族传统,不包括糟粕部分。所以,我们要克服对传统“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错误论点,去芜存菁,对传统工艺美术要做艰苦细致的清理工作,作为发展当代工艺美术的借鉴。

3.对传统的工艺美术认真清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①题材内容,设计思想和创作方法,研究工艺美术的阶级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规律;研究工艺美术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的对立统一规律;适用性和审美性的对立统一规律。②工艺过程和工艺技法,研究创作设计与物质材料;艺术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原材料的开发:科学技术和工艺品发展的关系。③艺术特征和地方风格;研究工艺美术形象思维的历史特点,包括构图、色彩、造型等艺术手法;研究形成时代风格与政治,经济,风俗人情、地理环境、原料工具,适用功能等和创作设计的关系。

4.清理工作的进行:首先要占有大量的史料。工艺行业的演变史,研究行业的兴衰演变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过程和原因及技法的记载等。其次,要收集大量的实物资料,除出土传统的工艺品外,还要广泛地收集民间传统工艺品。就河南来讲,从殷商到汉唐至宋元清代皆建都于河南,具有各代丰富的优秀遗产;渑池仰韶彩陶;安阳殷墟青铜、甲骨文;南阳汉画,玉石雕刻;洛阳隋唐三彩工艺;宋朝的均、汝名瓷;别具一格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的民间泥玩具;灵宝剪纸及古代建筑艺术、壁画等。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继承传统的良好条件,应珍惜这份遗产。再者,要对现行行业进行调查,整理资料,特别是有成就的老艺人的艺术流派,创作技法,风格,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高,黑龙江省的有些工艺品种要迅速组织技艺抢救和有效的继承。

二、工艺美术创新是新时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要求工艺美术以不断的创新来适应它的需要。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它必然具有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服务的意义而存在,不然会被淘汰。工艺美术的创新必须认真研究题材内容,实用与欣赏的关系;经济价值和艺术的关系;新材料开发与设计的关系等等问题。同时在实践中逐步深化而得到解决。目前在创新中,继承往往停留在对传统题材和形式的照搬。对工艺美术遗产缺乏认真的研究,把仿古复制当成继承传统,忽视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学习传统的关键在于如何学?怎样用?要善于学习古人们的创作方法,在实用中丰富它,使工艺品设计具有民族的气质,具有时代的风尚。清代袁牧在《隋园诗话》中写道“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这就是说要推陈出新的意思。

1.工艺美术创新是要通过它的适用功能、现代化的科技和新材料、艺术形式类的新来体现出来。工艺美术品的形象必须体现适用功能,离开适用功能去标新立异是不科学的,功能是决定形象的先决条件,提出良好的功能才能带来美好的外形,所以,工艺美术家从研究当代人的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工艺品的形体与人的关系,去追求一种新的审美趣味,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的科学和新原料的出现,给工艺美术创新带来新的境界,设计家应充分利用新材料,新工具,新的工艺条件,发挥其长处,变局限为特长,发挥大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合理化的机械美和材料美。工艺美术的创新应从新材料的开发和工艺改革上创造工艺品形象的新。

工艺品的形象是通过形式美来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感受,然而,它的形象的塑造又要受到不同的适用功能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所以,形式美是多样的,而不是公式化一的。应根据实用功能、加工条件,民族习惯,现代人的审美观来决定装饰手法。工艺品的艺术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具象”或“抽象”手法的选择。而决定它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不能和需求者在情感上取得交流,能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工艺品设计是通过形、线、色、材,反映一定时代的精神,当今时代,人们在形式感上要求明快,简洁、爽朗、有效、节奏感的强烈,这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工艺家要紧紧把握不断变化着的适用功能、科技的前进、新形式美的追求,三者结合起来创造时代的工艺美术品。

2.生活是源,传统是流。不断地吸取滋养是创新的重要途径。生活为设计创新提供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历代优秀工艺佳作,从内容到形式,无一不是取之生活的典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将艺术根植于生活之中。工艺家应到社会中,到大自然里去探索、学习、感受、获取、启发、陶冶……表现你在生活的源泉中发现的美,用新的艺术语言,新的装饰手法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表达理想的意境美。

现代工艺家体验生活的范围和应把握的设计依据,非常广阔;材料性能,工艺方法,工具能量,心理学,经济效益,竞争的角度,质量适应能力等等。让我们适应多方面的制约,变制约为特长,达到设计上的自由。

3.在创新中要保持和强化工艺品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最具民族性才能最具国际性。要防止艺术上的相互摹仿和雷同。我国传统的历史名绣,苏、湘、粤、蜀各具丰采;北京、上海、广州的牙雕又各有特点;河南、山东、浙江、四川、江西的陶瓷各具地位。纵观祖国的工艺美术史,代代风格迥异。但是,现代工艺美术的某些品种在风格上出现有相互渗化,相互模仿,模糊地方风格的倾向。我们必须强化自己的特点,增强竞争力。民间工艺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淳朴的格调,体现着浓厚的民族审美观。发掘,学习,提高民间工艺是发扬地方风格的重要工作。

4.由于不同的物质材料,工艺手段,形成不同的工艺特点。不同的工艺美是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工艺手段而产生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局限性,发挥自己的材料美和工艺美,择取相应的题材、体裁、形式,这是工艺设计的必须。如用均瓷的厚釉特点去表现复杂的装饰纹样或人物的面部;在抽纱台布等实用工艺品上表现主题性强的题材;在地毯上表现写实性绘画等都是不妥的,忽视了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特点,按一般的造型艺术去要求是极不合适的。工艺美术的创新不仅反映在题材、造型、装饰、色彩之上,更重要是要突破现有的生产条件和新原材料开发,新形式感的运用,宋体现时代感。

5.陈设品和日用工艺品是当前工艺美术的两大类,牙、玉、珐琅、竹木雕、漆雕和各种工艺画等特种工艺,材料昂贵,单产值高,作为出口换汇和礼展品有重要意义,发挥我国手工艺的欣赏价值。但是,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和大批量生产的经济价值来说,发展日用工艺品生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陶瓷、玻璃、搪瓷、抽纱网扣、塑料、竹藤柳草编织工艺晶等,具在较好的适用价值和艺术效果,国内、外都有广大的市场,受到欢迎。内、外销的数量、产值大大超过陈设品,据一次广交会的统计,仅编织一项成交额是象牙雕刻的34.8倍,是各种工艺画的总额的19.3倍,至于机器生产的丝绸、印染、陶瓷、搪瓷等工艺销量更大,仅陶瓷日用工艺品一项即是象牙雕的115倍。日用工艺品的物质是适用和欣赏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除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负担着美化人民生活的审美职能。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创作更多的造型大方、纹样清新、色彩明朗的具在时代感的实用工艺品,这同样是工艺美术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6.工艺美术不但要创新,还要有对姐妹艺术和外来艺术的吸收和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科学的部分,摈弃没落颓废的东西,吸收外来的东西,不仅是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且要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如: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计原理,变外来艺术为我所用,丰富自己洋为中用。

7.创新工作必须做到艺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工艺美术不仅具有艺术性特征而且具有商品性特征,要调查、掌握国内、外技术和商情情报,研究销售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化,欣赏使用的习惯和不同国度的忌讳,工艺品市场行情变化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和有准确的市场预测,提高我国工艺品在国内、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工艺美术的功能篇10

关键词:紫砂;实用性;工艺性;艺术性

1引言

宜兴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艺精美绝伦、以及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誉海内外,成为独树一帜的“国之魂宝”。紫砂壶艺、紫砂文化所包容的传统文化内涵,使之艺术生命长盛不衰。

2紫砂壶的鉴赏

2.1紫砂壶的实用性

紫砂壶的实用性是指泡茶、注茶的茶器,应从实用功能加以考量。其艺术体现的特殊性:即在“用”中“品”,“品”中“赏”,“赏”中“藏”。如果紫砂壶失去了用的功能。好的紫砂壶一定要体现功能美,优良的使用功能是指:一是容量,在300mL左右的较适宜。二是口盖、榫缝严密,泡茶不溢出,保持茶味。三是出水流畅,使用方便,端拿省力。四是高矮得当.因此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2.2紫砂壶的工艺性

紫砂壶的工艺性是指制作的技术水准,也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度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考量审视其“泥、意、形、款”四方面的施艺水准。一是“泥”紫砂壶是用紫砂泥制作的。二是“意”即紫砂壶的创意,它是壶的灵魂。三是“形”即壶的形象,指形状、样式、造型。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其蕴藏了丰富多彩的完美器形,汇集了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赞誉,紫砂壶形体大体分光素器、方器、筋纹器和花器。有清秀瓢逸的、有古朴敦厚的、有粗犷简朴的、有轻快明朗的、有大气高雅的等等,各具特色,以达到“深净烦器,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四是“款”既壶的款识。

紫砂壶的署款式,鉴赏紫砂壶有两个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二是欣赏锈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追求。

2.3紫砂壶的艺术性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一把好壶需要用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做到造型完美、功底扎实、装饰得体,有着无穷的神韵和高雅(下接第67页)气质。自古以来,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作为紫砂壶艺的社会功能就是要满足人的审美欣赏需求和泡茶使用把玩需要。

紫砂壶,既有本身完美的整体,又有与壶身相辅相成的,多种装饰艺术,如刻、塑、琢、绘、贴、雕、绞、彩、嵌、堆、缕、釉、印、镶、漆、包以及窑变等等,得体的装饰要围绕壶的创意开展,是为了表达作品主题的点饰,要恰到好处,又不能喧宾夺主,随着紫砂壶装饰艺术的不断发展,即: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艺术与一体,从而提高紫壶艺术的装饰层次、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使紫砂壶从工艺品升华到艺术品,有着极浓重的艺术欣赏性。正如日本奥玄宝在《茗壶图录》中对紫砂壶作出了精彩形容,“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廉洁如高土,脱俗如衲子。”显示出紫砂壶艺术魅力,给人们阳刚之美,阳柔之美,使紫砂壶成为“固甲天下”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