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47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问题;手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层医院的检验科的现代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为我国各基层地区的患者身体健康检查做出了准确的诊断,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质量作为检验科室的根本,直接关乎患者的诊断结果,是检验科室建设工作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就我国基层医院目前普遍情况来看,其质量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文件,能够对工作行为产生管理、指导作用。然而,由于基层医院忽视制度的意义,因此并没有建设完整的医院管理制度。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其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指导、管理与约束,或者制度建设缺乏可行性,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

1.2检验人员的素质不够高从普遍上来说,我国基层医院检验科的检验人员多是中专生,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其中检验专业的学生也为数不多,许多人都是改行而现学现用的。从职称上来看,基层医院检验科绝大部分是初级、中级技术职称,高级技术职称的检验人员几乎没有。检验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是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1.3责任不明确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基层医院检验科室的一大难题是责任的不明确性。在基层医院中,由于规模较小,个人身兼数职,各级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不明确,尽管存在着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的级别差异,却做不到“因才制宜”,较难的技术应用可能让初级人员去完成,较简单的检验工作让中级人员去完成,不仅不利于个人能力、专长的发挥,而且还是一种资源浪费行为。

1.4相关科室管理脱节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联系也日趋紧密。然而,在基层医院,检验科室却没有与临床科室做到紧密的结合,导致检验科室在工作的过程中,专业性目的较为模糊,检验结果不如人意。

1.5不重视质评活动室内质控是室间质控的基础,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检验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往往会不开展室内质评活动,或者只是流于形式,对于返回的质评结果也不甚重视。这种工作态度,不利于本科室人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水平的提高。

2新时期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手段

2.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基层医院应该在参考国家、省、市要求以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地区以及医院的实际,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例如,值班制度、工作制度、实际操作制度、化验单发送制度以及差错事故制度等等,使检验科室内部的质量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这样一来,在完善制度的管理下,检验人员就可以以制度指导自己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水平。

2.2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质量由检验人员直接决定,因此要提高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水平,必须要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加强检验人员对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培训,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各个项目的原理、检验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技术操作的规范流程以及检验仪器的专业使用、维护方法等等,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加强组员内部的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工作经验,同时还可以介绍国内外检验科的前言动态信息,以拓展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的思路,开阔视野。

2.3认真落实责任管理落实责任,是管理手段的重要一环。在基层医院的检验科室,由于相关基础制度的漏洞,医疗责任往往难以真正落实到责任人身上。为此,为了提高检验科的质量管理,防止检验差错乃至医疗事故的出现,检验科室应该认真落实责任管理,做到事出有人、记录完整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手段能促进检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从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2.4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检验科室的工作质量。例如,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可以逐步培养检验人员的临床意识,在检验的过程中,就会注意检验工作与临床医疗工作的结合,从而保证检验结果具有更大的实用性。除此之外,检验科还可以及时收到临床科即将开展的检验项目的反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出改进,提高工作水平。

2.5落实质控措施检验科室必须提高工作觉悟,认真落实室内质控措施。例如,维护、保养检验科的工作设备,并完善登记工作;购买一次性度量器具、检验试剂时,要坚持合法、经济、质优的原则;对于质控的反馈信息,要组织全科室人员认真分析、总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3结束语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不仅影响着一个医院的运行,而且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新时期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认真落实责任管理工作,同时注意加强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落实质控措施,从而促进基层医院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安民.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5).

[2]刘玉兰.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7).

[3]曾红儒.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7).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2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观念创新在实验室管理改革中具有先导的作用,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认识源泉。管理观念创新是由新的管理观念取代陈旧的管理观的过程,管理的观念创新对实验室管理改革起到先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人们的创新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支配,带着头脑中的已有思想观念开始的。在实验管理改革中,管理者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案和改革实践是构成改革过程的几个个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管理改革的主人,管理人员的观念影响着改的思维和实践,改革的观念在改革的行动之前,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先导性因素和力量。这是为管理观念体现了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实验室从新划分是一场思想的革命,创新的思路之一建立可持续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在燕京医学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以前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实验室人、才、物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影响实验室效益的整体发挥;不利于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院校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影响实验室效益的整体发挥;不利于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的主人,应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学院校应建立一个完整的能为大多数学生服务为对象的实验室制度,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改变以课程或专业为服务对象的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学院建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各系建一个教学实验中心或一个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和一个专业教学实验中心,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建设、集中管理、集中调配,开放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团,是燕京医学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两级管理制度方法。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团。加强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应侧重于健全与完善实高校实验室任务观,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工作任务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看法,这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实验室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应侧重于健全与完善实高校实验室任务观,新实验室管理的前提条件。任务观创新是指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具有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实验室工作基本任务的新任务观。

燕京医学院,在过去的一段很长时间里,高实验室管理的任务主要被归结为实验保障,即重点放在为各门实验课程进行准备和保障,重视对课堂理论的验证,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倾向不太重视,仅将实验室视为仪器设备的保管和提供的部门。现在燕京医学院的实验室,其担负的任务虽有所侧重,但基本点是相同的,即要努力发掘实验室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具有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实验室过于分散,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加上学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室分配极为不均,严重影响到实验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实验经费少,设备不齐。医学院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在实验室教学实验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是比较封闭的,只有在上课时才可以打开进人,甚至只针对某一学科进行开放,实验室无法实现开放化,也就更无法实现学科间的交叉学习,学生的知识以及学习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学校所投人的经费是不是很多的。由于经费投人少,使得学校很难购置高质量的实验设备,也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水平与能力的提升;实验室比较封闭。很多学校对于实验室的管理是比较封闭的。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医药院校;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51-02

随着中国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不少医药院校的公共课授课部门(如教授计算机课的部门)独立成一个系,甚至成为一个二级学院,并且伴随着学科建设和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而扩大,如笔者所在的单位,广东药学院的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于2006年成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计算机、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电子、计算中心等共6个系的一个比较大的二级学院。我们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实验室也有最初只有上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通用计算机机房,发展到现在有包含计算机通用机房、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传感器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原理实验室、电子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该文针对医药院校的特点,浅谈对医药院校信息工程类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发展。

1医药院校中信息工程类实验室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一般院校,医药院校的信息工程类院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信息工程类学科在医药类院校不是主流学科,所以该类学科往往得不到重视,所获得的经费在全校是偏低的。在医药院校中相对其他院系其经费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保证专业在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全校公共课的实验需求,另外还要兼顾其自身特有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问题。由此带来的某些管理的难题,例如,如何兼顾公共课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资源配置以及不同类别的实验室如何更好地管理等问题。针对学院发展出现的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问题,我们将学院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分为三类:通用计算机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我们实验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灵活措施确保我们实验教学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顺利地进行。

2医药院校中信息工程类实验室的设置

1)设立通用计算机实验室(机房)

此类实验室设置目的为主要承担全校的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公共课实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上机实验。此类实验室的设备主要是计算机(一个机房有68台计算机),或者一台服务器再加上68台无盘工作站。此类实验室承担了我校和我院的大部分上机实验,实验室利用率是很高的。此类实验室在大学城校区和中山校区各八间。此类实验室的特点是实验室的数量比较多,承担的实验课程比较多。管理上采取专人管理加上勤工俭学的学生管理。此类机房的计算机都装了硬盘保护卡,装软件都是采用先把一台计算机设置成为开放状态,然后在此台计算机装软件,再通过网络克隆到整个机房的其他计算机上。日常机器维护以及装软件等是由我们在大学城校区和中山校区各有一个专人负责。期末必须把下学期的实验安排以及需要安装的软件准备好及时上报给实验中心,以便下学期做好实验准备。而实验室平常的开关门由勤工俭学的学生负责。这样的实验室管理方案确保了此类实验室的高效运作。

2)专业实验室

此类实验室是我们本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使用的实验室,主要有传感器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网络实验室、DSp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等。此类实验室承担本院特有专业的实验教学与科研,设备的使用率比通用机房要低。此类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设备一般有实验箱或者实验平台,我们俗称为硬件实验室。此类实验室承担的课程比较少,但是仪器的电子配件比较多,容易损坏或者丢失,上课前以及上课时需要专人做实验准备。此类实验室配备人专门的实验员进行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

3)创新实验室

对于生物医学工程和电子类的专业的学生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而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1][2]。我院设立的创新实验室目的就是培养工程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此类实验室购置的器材有电脑、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仪、数字万用表、电焊台、电烙铁、电动微型台转等。该实验室面向对象为我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二和大三学生,在大学城校区和中山校区各成立一个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的管理采取由学生办的老师指导学生成立的自治学生学术协会――创新协会为主,以专任实验老师为辅。创新实验室对创新协会的学生开放,由创新协会的负责人负责开关门,保管实验仪器,以及实验仪器的需求申请,专任的实验老师负责实验设备的登记,以及设备的购买,更新等工作。平时创新协会的学生可以在创新实验室搞电子设计等。由于创新实验室集中了门类齐全的电子设计仪器,所以也是专任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类的课程设计以及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

3医药院校中信息工程类实验室的发展展望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相关院校的经验,医药院校的信息工程类实验室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设。2)加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而制定的法规,是对实验室实现科学管理高效率地管理的有效保障[4]。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工作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使得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使医药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3]。实验室各级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有利于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要搞好医药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必须配备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们应该是懂业务、素质高的实验人员队伍[3]。所以,配备专业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实验人员是搞好实验室管理的保证。实验技术人员不仅应当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同时也应是本专业的管理行家。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实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实验技术和管理的需要。医药院校应引进高历、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提高实验队伍的综合能力,把实验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鼓励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员参与科研工作,以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长期以来,高校实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职称评定较难,工资待遇较低,致使一些人不愿意在实验室工作,这是高校值得重视的问题。

4结束语

医药院校实验室信息工程类的实验室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教学科研机构要继续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加大经费的投入,丰富实验室所需的硬件设备和满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实验室的管理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本,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开创相应的激励机制,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出设备齐全资源配置合理技术体系完整的医药院校的信息工程类实验室!为医药院校实验室信息工程类实验室的建设走出新路子,为我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8,27(10):1-3.

[2]万华方,朱利泉,李帮秀,等.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4):168-171.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4

【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31-01

引言

所谓的生物安全,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各种生物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医学检验实验室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生物实验样品,这些样品中一般都会含有感染性的病毒因子,从而威胁到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在对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生物安全的防护。一方面要完善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避免不安全因素影响实验室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教育,从实验的细节做起,提高自身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出现感染。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度不全:在很多医院以及医学院校的医学检验室实验室内,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的不够全面,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是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是制度建立的不全,没有按照实验室管理的要求,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有的是制度建立的较全面,但是制度内容与实际存在不符,很多制度的条款内容不适合实验室管理的要求;有的是制度成为摆设,不能按照制度进行贯彻和管理,使这些制度空有内容,对实际管理却起不到应有做用。

2、实验室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医学检验实验室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虽然已经明确要求了生物安全的各种防护措施和实验室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造成实验过程中出现不应有的生物安全隐患。有的工作人员在实验中没有按照要求戴手套,直接接触实验样本,造成接触性感染;有的工作人员使用针头过程中不细心,造成针刺感染病毒;有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进食、吸烟等,造成实验样本的污染。

3、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医学检验实验室有很多检验仪器,只有确保这些仪器的安全、可靠使用,才能保证实验的依据的可靠性、权威性。但是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设备管理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有的工作人员在设备使用完成后,不按要求进行消毒及清洁处理,就置之不理;有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后,没有按照要求对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只是简单的填写记录;有的实验室,设备没有专人管理,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出现问题。

4、实验室清洁和消毒处理不到位:由于医学检验实验室每天要接触到大量的实验样品,所以实验室的消毒和保洁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很多实验室管理中,却没有对该项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一是实验设备没有做到使用后消毒和保洁处理,造成细菌滋生;二是实验室内消毒和保洁处理存在死角,使实验室存在病毒,造成生物安全隐患;三是实验后的样本处理不科学,没有进行消毒处理,造成医学污染。

5、实验室布局存在不合理:医学检验实验室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在布局上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但是在很多医学和医学高校的管理中,布局不合理的情形比比皆是。一是没有形成独立的实验室,与别的科室混在一起;二是室外没有设置生物危害标识,室内缺乏应急处理装置和应急处理药品;三是实验室没有按照要求配置可移动的紫外线灯,而且有的电源走的是明线;四是实验室室内洗手池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在门口,有的地面没有按照规定铺设防滑砖。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应采取的措施

1、对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只有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了解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才能使其在工作中学会保护自己,才能使其提高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进入实验室应注意的生物安全防护事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遵守的操作规程、实验后自身的消毒处理以及应急处理的内容。通过这些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成为实验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成为具有生物安全防护专业知识的人才。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实验的制度建设,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依据和章程。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原则,设置符合实验室管理实际的内容,制定符合实验室管理实际的各项制度。在制度建立后,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并在今后的实验室管理中,坚决贯彻执行,从实验样本的运送到实验,都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

3、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对于实验检验中的生物安全是很重要的,只有熟练掌握实验检验操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避免出现误操作,才能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虽然很多医院现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各种新的实验检验设备,现有的工作人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给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检验设备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式,提高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4、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护: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出现的不健康状态,要给实验室人员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要在每天工作后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化验,这样就可以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要对健康检查要做好记录,对检查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对于健康检查后检查出问题的工作人员,要暂时离开实验室的岗位,进行健康复检,复检后没有问题的可以继续从事原岗位工作,如果确实有健康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诊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现有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防护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从事实验检验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危险。这就需要医院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从管理制度上、人员安全防护知识上、操作水平上以及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有效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生物安全,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于红.浅析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

[2]殷智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初探[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7)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5

1.1从分散到统一

在医院试剂统一管理以前,全院大部分实验室一直实行着以临床专科为依托、以临床检验为基础、兼顾科研实验的科室分散管理模式,各实验室自行根据检验化验需求拟定采购试剂品类、选定试剂厂商、供应商,并进行价格谈判,然后经药剂科审核后阶段性报送医院财务部门进行结算。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约定俗成的管理模式在医院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的时代是可以稳定运行的,但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各方面的飞跃发展,物资的分散管理会给规模型医院带来管理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的非良性循环。因此,医院决定成立试剂管理部门,整合各临床检验科室、实验室资源,上线电子化试剂管理平台,实现全院从横向分散管理到纵向垂直统一的规范化试剂管理。临床检验试剂的统一管理贯穿试剂从准入到结算的全过程,包括试剂的准入管理、采购管理、验货入库管理、出库使用管理以及费用结算管理、成本分析与控制等,不论实物流,还是资金流,均实现医院垂直监管,电子数据库有据可循。同时,医院成立院试剂管理专家委员会,作为试剂管理智库为医院试剂管理各环节流程把关,为试剂准入质量把关,为试剂成本控制把关。此外,为鼓励科室配合全院试剂管理工作,医院设立了试剂管理专项绩效考核,奖惩结合,以奖为主,意在提高科室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1.2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并存

试剂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使全院试剂统一管理迈出重要一步,而在试剂管理实践中也不乏出现问题。试剂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要实现“实”库存,也就是说信息系统显示的账面库存量与实物库存量要一致,否则会大大降低管理的效率[2]。试剂的出入库管理作为库存管理的核心环节,最难以把控,出入库不准确问题突出。入库问题主要表现为实物入库与账面入库存在时间差,时间差内若出现急需使用试剂情况便容易造成实物出入库、账面未出入库,进而导致库存不准确、货品无法追踪等;出库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实验室人员不能做到随用随出,而是先实物出库,后账面补出,由于同一实验室内可能存在多个实验员多时段使用同一产品的情况,而实验员的操作不规范不统一,容易出现忘出库、后补出库、集中出库等。这种情况一方面影响试剂库存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影响试剂精细化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对其成本控制的管理决策。成本控制是试剂统一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医院检验项目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试剂成本、房屋水电成本等多个方面,其中试剂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首要切入点。在医院试剂管理实践中,试剂管理部门对其成本控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价格把关,一方面是用量控制。在试剂统一管理之初,试剂管理部门对院内不同科室实验室使用同种试剂但价格不统一的情况进行梳理并组织统一议价,对于用量较大、成本较高试剂进行重新议价,对于新购、更换试剂通过试剂评审会在性能评估的同时进行竞价议价,做到源头把关。但在试剂用量控制方面管理难度较大,出入库不规范、不准确直接影响试剂管理实效,对于试剂使用浪费问题、采购量约束问题等仍较难克服。

2库存管理与成本控制瓶颈原因分析

2.1执行偏差

根据试剂的诸多特性,为了方便工作开展,医院设立多个临检实验室,且没有设立统一的临床检验试剂库房,采用多个库存点、由试剂供应商直接送货到各实验室的模式,这种多个库存点、多操作人员的实验室运作现状成为了试剂出入库管理的难点。此外,医院设定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更多地表现在医院层面,而科室实验室作为管理终端,其执行始终存在一定偏差,也就是说,实验室的一线操作人员常常不能很好地按照管理者设定的操作规则执行,如账面出入库不规范、试剂使用浪费等,进而导致管理实效略有折扣。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一个适应周期,更重要的是,实验室作为一级组织,其领导者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成员也尚未对新模式的目标形成统一共识,组织成员自我约束力不够,进而出现执行偏差。

2.2组织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实验室作为一个组织,其管理者是否能把握组织发展方向,其成员是否能为组织发展目标形成相互协作的系统尤为重要。医院试剂的统一管理给实验室带来的最大收益即通过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的实现,降低其分散管理成本,提高其运行效率,进而实现全院运营效益提升。而在实行统一试剂管理模式之初,一系列行为操作的规范化要求使得实验室成员的自主行为空间减小,并形成一定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管理者没能很好地使其成员了解组织发展目标及其定位与价值,以消除组织成员内心的矛盾与顾虑,就很容易导致成员逆反心理的形成,进而影响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使管理改革适得其反。一个良好的组织应该是沟通每个成员意志的桥梁,并使其行动统一到组织的目标上来,这样组织指挥才有群众基础。因此,只有实验室领导者意识到组织管理的重要性,使实验室成员对组织发展目标形成共识,并自愿效力、协同工作,同时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与良好的操作规程约束成员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实验室运营发展。

3绩效激励与组织管理相结合的试剂管理模式

3.1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强化分级组织管理

医院的组织管理分为医院组织与实验室组织两个层级,医院组织关注的是对实验室组织的宏观管理,而实验室的组织管理体现的是对试剂终端使用者的微观管理。医院进行试剂管理改革,推行全院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试剂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通过管理的提升降低分散管理成本,以实现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益的提升。有数据显示,检验收入成本率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检验试剂成本的大幅度增长造成的[3],试剂管理贯穿实验室检验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对于规模型医院而言,试剂成本控制绝不仅仅是试剂使用量的单维度节约控制,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机构的有机调整与检验化验的流程优化产生的成本效益的提升。

3.2与绩效考核挂钩,强化目标管理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6

一、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院校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即是以教研室为主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的教研室除了要完成大量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逐年增加的科研任务,而以往的科研任务往往从属于教学任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研究的发展[1]。传统实验室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实验室中的大部分仪器比较分散、配套性差且利用率较低。大型仪器的购置计划不够完善、日常管理维护不够到位且很多大型仪器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2~3]。二是各个教研室之间相对独立,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少,科研资源得不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且传统实验室受相应管理体制的限制,课题负责人在经费与人事方面的支配权利受到局限,学科交叉间的组合缺乏相应的保障,科研创新工作继而也受到了束缚。三是缺乏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是组成科研队伍的基本部分,他们的专业水平与实验室的科研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等会直接影响科研质量。目前很多高校对实验人员不够重视,且奖惩机制不够明确,因此难以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由于传统实验室分割过细,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院系部门,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少,不利于提高整体的实验水平,影响了整个高校的科研水平。

二、生物医学研究院实验室实行pi管理制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推进学校科研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整体科研实力,以适应国际前沿的科研工作需要,从而保证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能够在国内以及国外科研学术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院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实行pi制实验室管理模式pi负责制是pi制的简称,为principleinves-tigator的缩写,意为主要研究者,中文也译为“课题责任人负责制”,是最先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实验室运作形式,并且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pi制在科技创新以及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这种以pi为核心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已经在国内各大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广泛实施,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采取的主流科研组织形式。一个实验室一般由一位pi负责,pi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组成和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负有全面责任,此外pi还要负责课题的申请、实验数据的把关、对学生课题的指导、论文的撰写等等多个方面的任务[5]。生物医学研究院实验室管理实行pi管理制的可行之处如下。

(一)pi是科研团队的核心。pi的科研水平在整个团队的研究探索道路中占有决定性的作用;pi的管理能力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5]。我院积极引进海内外杰出的免疫学相关领域的优秀科学家,现有全职pi11人,各学术带头人也分别入选了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青年,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特聘教授等。更以iBmS各科研团队合作组建了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等。pi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宽广的视野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对整个实验室及科研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二)高水平大学的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实力的象征。大型仪器设备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以及学科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撑的核心。我院设有专门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各科研团队构建了光学成像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细胞分选平台等,并相应配备了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分选仪、高效气液相色谱仪、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智能化伽马辐射仪、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等国际先进的科研设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立,使得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和共享,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以及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我院还为平台大型仪器配置了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大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对学生进行仪器的培训、理论与操作的考核等。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参加校内、校外技术交流会等。

(三)学院的多学科角度研究,涉及苏州大学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各学术团队主要围绕基础免疫学,糖免疫生物学,感染免疫学,肿瘤免疫学,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以pi带动方向,以方向实现融合”的原则,已实现微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生物技术、临床相关学科及生物医用材料和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多学科交叉。pi每周举行例会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加强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汲取优良的经验,促进科研的稳步发展。

(四)研究院整体实行考核制度,并制定了针对pi、副教授、讲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岗位的考核制度。研究院每年年终对所有包括pi在内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实行打分制度,从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和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三个大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然后根据具体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性质进行细致的打分,并且评选出每年度的优秀工作人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研究院pi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这种考核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践证明,pi负责制能有效激活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传统实验室的改革势在必行,pi负责制模式既有利于科研实验室良好快速的发展,也符合我国科研的实际情况,但是也要避免单一地实行pi制,要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为科研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王洪民单位: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焦汝娟,赵媛媛,张进禄.我校科研实验室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6):469~471

[2]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3]张明高.实验室体制改革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1):1~3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22

abstract:microbialroommonitoringandmanagementofhospitalinfectioninimportanceoftheworkandfoundthatmicro-organismsexistinthenewsituationroomofsomeoldproblems,proposetheirownsolutionsaccordingly,thusfurtherensuringthatthemanagementofhospitalinfectionsurveillancecarriedoutsmoothly.Hospitalinfectionmonitoringandmanagementisthefocusofhospitalmanagement.inthispaper,thestatusquoofthemicrobiologylaboratoryandputforwardasoundmanagementsystemtostrengthenthestandardizationofbuilding,strengtheningthedailymanagementofanumberofmeasures.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医院的许多部门,尤其是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的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医院感染的监测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客观、及时准确的临床病原微生物鉴定及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在医院感染的监测中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在医院感染中的病原生物学检验和医院环境的病原微生物学调查,保证灭菌、消毒的质量,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建设和执行医院的卫生制度和措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目前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多数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现状,可以说与医院感染监测的任务和地位所要求的相去很远,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从医院外部环境看,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工作滞后,领导重视不够,观念落后。由于长期相关部门对细菌检验的收费标准定价过低,严重影响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分析等质量。目前还有一些县级医院仍将细菌室作为缓冲室可有可无,细菌检验可做可不做,硬件、软件落后,不但制约了微生物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工作。

从医院内部环境看,目前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检验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采样及样本容器的不规范:比如痰样、尿样、便样,更不用说厌氧菌培养样本等,忽视在监测分析前的质量保证;②样本运送的不畅通:如采好的痰液和尿液不能及时的送检;③分离培养不标准:如一个痰液培养应该使用几种平板,应该有什么样的培养环境等等;④菌种鉴定的不标准;⑤细菌药敏检测方法的不规范:使用K-B法检测却没有对药敏平板及药品纸片进行定期的检测;⑥报告结果单纯,没有结合临床作任何解释;⑦保存不重视;⑧目前多半实验室仍仅限于对常见的普通细菌的鉴定,药敏,对一些难于分离培养的细菌如嗜血杆菌,L型细菌,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等缺乏认识和培养鉴定技术;⑨由于临床医生对细菌方面的知识有限,造成对细菌检验的不重视[2]。

针对这些问题,①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规划及措施;②定期向临床科室报告医院感染菌谱及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以供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医生用药参考;③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④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一个检验专业,有责任向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部门的信息[3],参与全院微生物及使用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提高送检率;⑤加强对医院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病原学监测。发现异常细菌或有流行趋势及时通报相应科室,同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我国也与世界各国一样面临着感染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多的威协,尽管新的抗生素不断地研制和生产,但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递增越来越给人类增添麻烦,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手段逐渐提高,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但至今仍是检验医学各学科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国内药敏试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我国卫生部推荐的是按美国nCCLS推荐纸片扩散法(K-B法)和肉汤稀释法miC,但目前所用的方法仍未统一和标准化;②市场所供的药敏试验的培养基、药敏纸片及miC稀释板等缺乏严格的质控,质量难于保证;③细菌检验队伍力量薄弱,从检人员知识老化,缺乏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以及标准化的了解;④药敏结果报告慢,尤其是临床实验室脱离临床,缺乏沟通致使药敏试验结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所需。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需要:①按培养要求选择高质量的培养基和适合各种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如Co2浓度、厌氧环境、温度等等;②认真执行nCCLS的标准化方法并加强室内质控,分析前的质控、样本及分析后的质控审核,发送报告,反馈临床信息,密切联系临床;③对市售的药敏培养基,药敏纸片miC稀释板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④试验用的抗生素及临床常用抗生素应由医院控制院感委员会中临床医师药物学及微生物学专家共同按实际情况选定和查审;⑤加强地区间、国际区合作交流,学习新方法,引进新技术和配置必要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和软件的投资,综合培训从检人员的素质,重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队伍的建设;⑥密切监视耐药菌群如: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和耐高浓度氨基糖甙类的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耐头孢曲松的淋病奈瑟菌,耐泰能的肠杆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在我国出现和传播。

综上所述,微生物实验室作为一个检验机构,要有计划地向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有关部门的信息,指导临床有的放矢地使用抗生素,增强广大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根有据,探索更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4]。

参考文献

1王文平,周敏,杨进波.检验科医院感染控制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25-7026.

2程龙,程明,张桂华,等.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101-102.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8

(二)临床检验项目准入管理

1、承担为临床服务的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实验项目比对或其它验证方法必须符合北京市及医院的有关规定。对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实验室应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值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2、符合上述条件的实验室,其检验结果必须能与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接口,检验项目结果可以在检验科及临床科室终端设备查询。

3、医院应对检验结果报告单统一设计格式,出具报告时间符合北京市有关规定(≤2个工作日)。

4、上述实验室应能够为临床提供检查结果的解释和咨询服务。

(三)医学实验室检验项目的质量管理及控制要求

1、检验科:负责全院所有为临床提供服务检验项目的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和指导,负责贯彻行业管理规定和接待有关行业检查;负责对实验室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和定期检查;对其业务管理要等同于检验科各专业组质量管理要求。

2、实验室:为临床提供服务的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管理规定;服从检验科的技术管理和业务指导;定期向检验科报告质控结果。

3、医务处和科研处:共同负责所有临床检验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在检验科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定期质量监督工作。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四)特殊检查室

(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五)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六)转院、转科制度

1.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报请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

2.各盛市、自治区级医院病员(包括门诊病员)需转外地医院治疗时,应由所在医院科主任提出,经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同意,报请盛市、自治区卫生厅批准办理手续。急性传染并麻风并精神并截瘫病人,不得转外省市治疗。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

医院;检验科;医院感染;主要因素;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130041长春市南关区中医院

检验科的工作对象是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以及排泄物,工作的每各环节都不无例外地有被病原物污染的可能,如果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做得稍有不细,很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

1原因分析

1.1存在医院污染隐患人员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部分医院领导存在重诊疗、轻预防的思想。特别是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进行成本核算后,往往认为预防医院感染这项工作因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而不予重视。检验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力度不够,个别分院检验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更为严重的是在工作中不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不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操作,甚至用接触传染源的手接听公用电话,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急措施不当,如遇到标本溅洒、皮肤破损时,忙乱中往往忽视了伤口的消毒处理。

1.2检验单的污染检验单主要分为检验的申请单与报告单,当检验申请单在不同科室被除数污染就会将不同的污染源带到检验科室,另外检验报告单在填写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污染的手或放在污染区域造成被污染,污染的报告单可能再次污染其他医务人员的手和检验科环境。

1.3实验室安全防护设备不完善有的医院出于节约成本降耗增效的目的导致医院感染防控设施和器材缺乏。多数基层检验科的实验室缺少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灯消毒次数偏少,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不能及时排除。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准备不齐全,造成医院感染的防护无法正常实施。各种检验用品如采针头、吸嘴、注射器、试纸条等一次性用品缺乏必要的消毒浸泡,对医疗垃圾未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造成检验标本随意处理,长时间放置,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废物直接排放将污染医院环境,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2检验科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督促落实医院要指派专人担任检验科的行政主管,科内成立感染管控小组,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有关控制感染的法规及管控办法,根据医院及检验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科特点、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并加强督促落实。执行检验科相关制度和管控措施必须责任到人,要明确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使被管理者有章可循,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检验科的行政主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医院内感染科要加强对检验科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督查,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促进检验科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2.2检验单的管理检验工作人员在接触检验申请单时要戴好手套,检验报告单应进行微机化统一管理打印,工作人员接触检验报告单之前换手套或洗手,避免因报告单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2.3认真开展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监测工作被认为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石,在一项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中至少要把25%的努力放在医院感染的监测上。只有通过监测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发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1]。

2.4增加资金投入购置防护设备各级医疗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为医院和检验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必须的设施,设备和器材.首先要提供安全的洗手设施,包括安装热水,提供洗手液、烘干机;洗手池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设置更衣室,要求工作衣和个人衣物分开放置,每天用紫外线对工作衣进行消毒,禁止穿工作衣进入值班室;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各种操作的每个流程细化。检验报告单提倡通过计算机传输在清洁区二次打印或采用微波,紫外线照射、化学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后发送。

3讨论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定期监测做好管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关键,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与消毒技术规范,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总之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工作,不但能保护好检验工作者自身健康,而且更好的预防患者的医源性感染。

医院实验室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管理策略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乡镇居民健康保障责任,其医疗业务越来越多,检验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基础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对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现状概述

检验工作重视不足:在我国基层医院当中,受传统因素影响,临床诊断更多依靠的是经验和简单器械,检验科的地位相对偏低,得不到相应重视,其工作诉求也难以被理解和接受,工作较为被动,质量管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检验科场地规模小:在基层医院中,虽然检验科是必不可少的部门,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因素,许多基层医院医疗用房是较为紧缺的,无法为检验科提供足够面积的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房间,在这种情况下,检验科的办公、标本采集以及检验、洗涤等难以规范分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没有明确划分,仪器摆放空间较为狭窄,无法规范放置,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达不到要求,都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检验结果可靠性[1]。检验设备方法落后:基层医院服务的对象多是农民,主动就医意识理念较差,导致基层医院检验科的业务相对较少,检验科仪器使用率较低。同时,受制于基层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许多检验科采购的检验设备大多是半自动仪器,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验质量存在隐患。此外,在仪器采购中,对仪器基本工作原理、市场情况等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购置的设备并不符合检验需求,甚至是淘汰设备,也会影响检验质量。最后,在日常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对仪器操作规范掌握水平低、仪器没有定期检查与维护,或者采用低档次、过期或变质的试剂等,也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大问题,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检验人员素质较低:检验人员是检验科操作的执行者,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与检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在基层医院检验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检验专业知识水平低的情况,人才素质水平较低,业务素质能力不强,对细胞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知识了解较少,对检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较为有限,检验人员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其理论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即使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由于知识得不到更新,只会机械执行操作,对检验过程中的偏差、仪器报警等问题无法准确判断,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质量管理控制问题: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质控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室内质控问题:在许多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中,其人员配置并不合理,每个实验室只配置1个人员,甚至会有2个实验室由1人负责的情况,检验人员也并不固定,轮岗较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心,缺乏检验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核,没有人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管,实验室质控几近于无,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自然也无法保障[2]。②仪器管理问题:仪器的精确无误是检验质量的基本保障,做好仪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在实际当中,检验室仪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对仪器使用、保养等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仪器的清洗、保养等操作不够规范、合理,在仪器校正与室内质控时,未处理比色杯、仪器管道上的污垢;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定误差,未及时修正标准曲线、校正仪器或者仪器偏差校正不到位等,无法达到相应的校正目标,会降低仪器可靠性,影响检验质量。此外,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没有准确处理异常报警问题,检验数据记录不够全面或者过于简单等,也会对检验质量产生严重干扰。③检验全过程质控问题:检验科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许多方面,除了检验操作之外,检验前的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检验前误差能够占到总误差的70%。在检验前影响因素中,常见的问题有:a.标本采集方面问题,在采集前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没有向患者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空腹时间不足或者服用药物等,都会降低标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人员在采集操作中,没有选择合适的试管、药剂或者样本量,或者对特殊标本采集缺乏了解等,造成采集失误,引起检验结果失真。b.标本保存方法问题:标本保存会对标本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标本采集后,没做好容器密封或者未进行必要的保温、遮光处理等,没有及时将标本进行送检或者送检过程发生碰撞等,都会给标本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对于一些无需及时进行检验的标本未进行分离冷藏处理,也是检验标本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缺乏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防控是现代检验科的重要安全工作,但在某些基层医院中,由于领导层大多只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对生物安全防控方面重视不足,缺乏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并没有对生物安全展开相应的宣教与培训。如此以来,导致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了解较少,并没有树立相应的生物安全防范观念,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在不配戴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手套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许多高传染性物质会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医疗废物处理问题:在检验科工作中,医疗废物处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也会构成污染源,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检验科的医疗废物来源很多,包括检验后的标本、一次性消耗品等,比如检验剩余体液、注射器、采血针、尿杯以及试管等,在实际检验当中,受检验人员自身水平、监督管理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3]。

二、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策略

健全检验科实验质量管理体系: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当中,首先,需要对检验质量相关的工作都制定规范、完善的制度,比如《标本接收制度》《误差分析处理制度》等,并做好各种制度的落实,为检验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②对检验科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结合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对检验科的组织管理、人员职责以及设备仪器、环境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人员和岗位职责规范、检验科规章制度、试剂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的技术性文件等等,为整个检验科工作提供有效的准则和依据。③对检验报告质量建立相应管理体制,对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3个过程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做好标本采集、运输的控制,确保标本接收与检测的可靠,严格审核检验结果,提高发出报告的可靠性,从而有效提高检验科的质量。同时,对于标本量少的项目,需要加强标本的保存,采取批量检测的方法,避免单独检测的偶然性因素[4]。加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管理:质控管理是提高检验科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在检验科质控管理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送检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确保标本采集的真实、可靠,从源头上控制检验质量的不良影响因素,为检验质量奠定良好基础。②加强对质控管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对质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结合奖惩制度,调动实验室人员执行质控管理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室质量标准。③做好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工作,严格按照质控规则,建立相应的质控图,设置相应的警告限、失控限,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有效评价,及时发现检验质量问题,并查找问题发生原因,区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加强检验科仪器、试剂管理:检验仪器与试剂与检验结果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如果仪器精确度不够或者试剂有问题,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检验科仪器、试剂的管理,具体管理措施有:①做好检验仪器、试剂的采购工作,基层医院检验科任务并不完全相同,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仪器、试剂时,在采购时,选择信誉度高、有相应资质的供货商,并对仪器、试剂的性能和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仪器、试剂质量的可靠。②做好仪器、试剂的档案管理,对所有的仪器、试剂进行一一建档,了解仪器、试剂的使用时间与保质期,制订合理的检查维修计划,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与保养,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并根据仪器类型选择相应的试剂,试剂要保证无污染、未超出保质期,减少仪器、试剂因素导致的检验质量问题[5]。③由于大多基层医院经济条件情况较差,在检验仪器方面经费并不充足,无法采购高端检验仪器,加上检验一些项目业务量较少,检验科运行成本过高,对于此种情况,可以采取与其他大型医院实验室合作的方式,委托其进行检验,不仅能够充分保障检验质量,也可以降低基层医院的检验成本。做好检验科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对保障检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做好检验科人员的素质培训,具体内容:①对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检验人员掌握检验仪器操作方法、检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定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增强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②对检验人员进行进修培训,包括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开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课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开阔检验人员视野,更新检验人员知识体系,促进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在基层医院检验科中,许多患者的体液、尿液和血液标本都携带有病原体,为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视,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①对生物安全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知,树立相应的意识,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主动采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为生物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②做好实验室改造,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安装安全生物柜等装置,为生物安全的实现奠定基础。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是基层医院的重要内容,检验质量对医院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检验质量的重视,充分认清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加以解决,是基层医院需要重视的内容,对基层医院医疗服务和质量水平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小林.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控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6):546-547.

[2]赵丙喜.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597-598.

[3]刘玉兰.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7):178.

[4]曾红儒.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7):2163-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