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十篇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十篇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57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1

关键词: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监管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industryofreadymixedconcreteinproductionandsupervision,alsoappearedafewproblems,especiallyintheproductionprocessqualitycontroloflaxityandindustryregulationabsent,inordertostrengthenthequalitymanagementofready-mixedconcreteproducts,standardizetheproductionenterprisesandtheuseofunitsofbehavior,accordingtothepresentproductionstatusandinreadymixedconcretethedailysupervisionproblemsfoundinshallowtalkaboutabitviewandsuggestions.

Keyword.Readymixedconcrete;qualitycontrol;supervision中图分类号:tU52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建筑节能和环保减排政策的要求,各地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搅拌站)建设如雨后春笋,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市也是如此,由前几年的几家发展到后来的十几家,到现在的四十几家,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对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伴随着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责任不清,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不严格,行业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不稳定,令人堪忧,甚至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规范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质量行为,防止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针对目前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现状及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近年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人员流动较大、变动较快,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负责人变更后,未能在企业资质证书上及时履行变更手续。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手册未随着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变更重新编制修订。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图只落实到部门,未能落实到人。未建立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检验工艺流程和不合格预拌商品混凝土处理记录或建立了不合格预拌商品混凝土处理记录,但无具体内容的记载。一些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分支机构(分站)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的情况不够完善。

2、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建立。部分企业实验室主任执业资格不符合要求,试验人员流动性大,持证上岗的试验人员数量不够。部分企业实验室试验标准、规程不齐全,外加剂试验依据标准不准确。压力机无基础、无固定,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和水泥胶砂流动度仪无独立基础,不符合试验设备安装要求。水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温度控制仪表出现故障,不能有效控制养护箱的温度。实验室计量仪器、设备逾期未检定,水泥室试验设备逾期未检定,抗渗仪、温湿度表、钢直尺未检定,计量设备标识过期未更换。试验室无温湿度测定表,水泥破型室与水泥成型室、水泥成型室与其他试验室未分别设立,水泥成型室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成型室无温湿度控制设备,环境条件不符合,且有混凝土试件逾期未拆模现象。无样品留样室。留样室样品标识信息不全,溯源性差。留样室封闭不严,有放置其他物品的情况。留样室环境不符合留样要求,掺合料、水泥样品留置数量不足、不规范,外加剂无样品留存,无留样记录。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加热设备故障,养护室温度不符合要求。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采用喷淋加湿方式,喷淋水直接淋至养护试块表面,不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存放有无编号试块,不符合试块编号连续、唯一的要求。试验数据上传未开通,试验数据上传因设备或程序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行。

3、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原材料检验。水泥试验记录及报告内容不完整、无结论。水泥试验记录有签字遗漏现象,数据修改不规范。水泥试验引用了过期作废标准。水泥试验记录空白处未做处置,复检报告中代表批量与水泥实际进场数量不符,试验依据不明确。砂、石试验记录不规范,试验结论不确切,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未进行碱活性检验,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未进行氯离子含量的检验。外加剂试验不规范不符合标准要求或未严格按规程试验,试验记录过于简单。掺合料试验记录不规范、修改有涂改现象。无高精度的分析天平,粉煤灰烧失量试验设备精度不满足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资料不齐全,试配记录中试验数据记录不规范、不完整,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中的配置强度计算引用标准不恰当,试配记录与配合比报告关联性不强,未按混凝土设计规程要求设计配合比。

4、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控制。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储料仓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晰,个别生产企业的储料仓标识与实际储存的原材料有不符的情况。现场砂、石堆放场地地面未硬化,无隔离墙或隔离墙偏低,不同规格的砂、石在堆放边缘有混堆现象。混凝土搅拌机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已过期未及时检定,无混凝土搅拌机计量器具自检记录。砂子含水率记录的数据与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中的数据不符。雨后进场的石子潮湿,但未检测石子含水率。个别生产企业无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部分企业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原材料的使用量与混凝土搅拌楼控制室计算机内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使用量不符或信息不一致。混凝土原材料上料计量、搅拌记录在混凝土搅拌机控制的计算机中储存未打印、无记录、无备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未按规范要求检测,部分企业试验人员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检测方法不熟悉。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信息不全,无试验人员签字栏。混凝土强度记录无试验人员签字,个别生产企业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按所供混凝土的单位工程进行统计评定,不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发货单、运输记录中无到达工地时间。预拌混凝土技术交底资料内容针对性不强,未履行交接手续,无交接人签字。部分生产企业未按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建立水泥强度、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强度管理图。

(二)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现场卸料和浇筑时存在的问题。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运输需要通过特种车辆来运送,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原材料和运输时间的关系,在运抵施工现场后,预拌商品混凝土坍落度都有一定的损失。在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时,一些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没有通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情况下,为了好施工,随意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中加水。认为用水稀释了混凝土拌合物,增大了坍落度,便于卸料、泵送、浇筑、振捣。而诸不知其加水,会改变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有的甚至出现把润输送泵和管的砂浆,当成混凝土错打到工程结构中,从而降低了建筑结构的质量。

2、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现场交货检验存在的问题。预拌商品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没有在建设或监理单位的监督下,会同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单位对进场的每车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交货检验,未检验预拌商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是否符合合同或规范标准要求。

3、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或构件养护存在的问题。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或构件比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结构或构件养护工作要求更高。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了解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施工特点。而作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又没有给予及时的提示,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得不到及时养护,因而造成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混凝土出现裂缝,且降低了强度和耐久性。

4、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理控制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使用预拌混凝土之前,监理单位需要审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证书、使用原材料的复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等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后,施工单位才可以使用。施工单位在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过程中,监理单位还需用扮演着“见证取样”的角色。即在监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试验检验人员在现场取样,在送至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监理单位还要审核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出具的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而一些监理单位未履行好自己的监理职责,把关不严,未起到应有的监理作用。

二、如何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管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内部质量控制

1、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应资质。企业取得资质之后,应在企业资质规定的生产范围内组织生产,不得降低生产设备、试验室设备、技术人员的配备等资质标准要求。未取得资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及其分站,不得向建设工程供应预拌商品混凝土。已获得生产预拌商品混凝土资质的企业不得转借、出卖资质。

2、建立健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做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各企业应制订相应的技术管理、质量检查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健全和完善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原材料台账、完善混凝土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制度、部门岗位责任制和人员岗位职责,重要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人员技术培训制度。制订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检修和淘汰计划的制度。完善试验室管理制度,制订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完善计量系统的计量定期校验制度。同时,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还必须设立质量检查部门,配备足够的质量检验人员。

3、严格执行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是企业搞好质量管理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依托和范本,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要组织各类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并严格执行《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全国各地方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确保生产程序符合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4、严格实施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加强原材料的监管和检验工作,做好检查记录,建立台账(包括厂名或产地、品牌规格、数量、出厂合格证、质保书、产品质量证明书)。要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分规格贮存、不得混仓。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及使用中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应当选用同一厂家、同一牌号,质量稳定的旋窑生产的散装水泥,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保书,对其品种、级别、批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核实。水泥的复验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按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复验。选用矿物掺合料应选择相对固定的厂家,加强矿物掺合料的复验工作。应按相关标准进行抽样复验,复验合格的才能应用,其掺量应由试验结果决定。做好水泥筒仓和掺合料筒仓的定期清仓工作,并做好记录。有受潮、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超过质保期及有怀疑的,应按复验结果使用。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外加剂。在选择外加剂时,不仅要考虑外加剂的品质、单价,更重要的是考查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要符合相应标准规范的规定。做好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其合理掺量要通过试验确定。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氯化物总量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要求。

(3)粗、细骨料。在选择粗、细骨料时应注意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及其它有害物质含量,这些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预拌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对于质量有明显外观差异及波动性较大的粗、细骨料,应该增加检验批次。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按批检验碱活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应按批检验其氯离子含量,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拌合用水。预拌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5、严把混凝土配合比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配合比和相应的严格管理制度,即使有优质的原材料、良好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也不可能生产出既优质又经济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因此,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等标准和供货合同,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施工环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要根据实际常用材料进行系列化的混凝土配合的设计,通过系统试验,并经过验证试验确定常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坍落度的损失值。根据原材料波动变化,应及时进行配合比的再验证和调整,提供施工配合比。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将每一个配合比涉及到的各种原材料数据存档备查,达到可追溯。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合同有需要时;

(2)原材料的产地或品种有明显变化时;

(3)生产1000立方米以上,大方量混凝土时;

(4)根据统计资料反馈的信息,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

(5)该混凝土配合比的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6、加强人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人员素质对质量控制的作用。人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人的素质不高,没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没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旺盛的工作热情,没有一定的技术技能,即使有上好的设备和原材料,也生产不出优质的预拌商品混凝土。此外,由于混凝土是一种就地取材的地方性材料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对象的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在原材料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质量监控及技术服务等方面,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许多时候还需靠人的实践经验作出即时的分析和判断,它以理论为指导,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学科。因此必须重视人的管理和培训。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专项试验室,必须经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可。从事试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试验人员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执行国家标准、规范,要重视检测人员的上岗培训。

7、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及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各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原材料的堆放贮存应符合要求,预拌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使用应按照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原则,合理设计原材料储存位置和仓位,及时调整原材料的使用日期,防止材料因堆放时间过长而影响质量。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应采用密闭的储料仓,按照不同的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分别储存。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品种的水泥和掺合料严禁混仓,材料筒仓应加锁管理,筒仓外应有醒目的铭牌,标识内容应有:材料名称、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检验状态等信息。原材料堆场应采用全封闭管理,场地地面要硬化处理,混凝土用砂、石料必须按照不同的品种、规格分仓堆放并设立永久性隔离墙,场地的周围不得堆放杂物,堆料仓口应有醒目的指示铭牌,标明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检验状态等信息。混凝土搅拌机械及其他机械设备的称量装置,必须定期由法定的计量检测单位进行检验、标定,并且做好经常检查及自校工作。每辆搅拌运输车经过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及坍落度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并做好记录。搅拌运输车的运输时间应满足合同规定,当合同未作规定,宜在1.5小时内卸料,不宜超过测得的混凝土初凝时间的1/2,已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而没有卸完的混凝土,不能使用。严禁在运输、等待和卸料过程中向混凝土加水。

(二)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1、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检验是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手段。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运输直至施工的全过程中,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一是,把好五关、监督三不准:即原材料检验关、配合比设计关、计量关、混凝土搅拌时间关、坍落度及强度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计量不准的设备不准生产,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准出厂,确保预拌商品混凝土符合质量要求。二是,做好事前控制,预防质量事故,通过对原材料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状态。三是,反馈信息,通过对检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质量,充分利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2、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其检验规则按《预拌混凝土》GB/t14902执行,出厂检验由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承担,生产企业必须按批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记录应存档备查,检验项目结果不符合要求的,预拌商品混凝土不得出厂。出厂检验内容:

(1)通用品:检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坍落度、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检验其含气量;

(2)特制品:除应检验混凝土强度、坍落度外,还应按合同规定检验其他项目,掺有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检验其含气量。

3、交货检验实行见证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在交货地点取样、制样,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监理单位见证施工单位制样。预拌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应当在建设或监理单位的监督下,会同生产单位对进场的每车混凝土进行联合验收,并在“预拌商品混凝土现场交货检验记录”上签字。交货检验验收内容包括:

(1)确认预拌商品混凝土类别、批量数量;

(2)记录搅拌运输车的进场时间和卸料完毕时间,确认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预拌商品混凝土交货检验;

(3)确认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混凝土试块强度质量。

4、当坍落度不能满足合同要求时,混凝土不得使用。施工单位认为合同规定的坍落度无法满足施工浇筑要求而需要增大坍落度时,应征得建设或监理单位同意后,书面通知生产企业调整。判定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坍落度、拌合物质量以交货检验为依据;强度以见证取样送检的试块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其他质量指标的判定由供需双方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在合同中约定。氯离子总含量以供方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其他检验项目应按合同规定执行。

(三)重视预拌商品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的工艺控制。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预拌混凝土的特点编制详细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和重要结构部位或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应结合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技术保证方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施工应遵循下列要求:

(1)预拌商品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底层混凝土初凝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及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严格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布料均匀摊平,不得集中在同一处,禁止用振动棒将集中布料在一起的大堆混凝土采用长时间振捣逼浆流平,禁止用振动棒撬钢筋的逼浆手段摊平。禁止向混凝土泵车的贮料斗中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2)混凝土的养护。施工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和施工部位、环境(气温、湿度、风速等)、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养护方案,严格按方案实施养护。混凝土浇水、覆盖、保湿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四)加强监理单位对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1、监理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对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养护、检测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加以纠正;对工程质量缺陷要及时作出处理指令,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施工过程控制。监理单位应委派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和重要结构部位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参与施工单位组织的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方案均需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付诸实施。监理人员应对预拌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实施旁站监理。通过对支撑体系的巡检,保证整个支撑体系的牢固、稳定;通过对施工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保证混凝土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施工工艺符合设计、规范和方案的要求。

(2)不规范行为和质量缺陷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现场监理员应随时阻止,若不能及时制止,应及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汇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妥善处理。一般混凝土缺陷,由施工单位按施工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监理工程师重新验收合格后通过。严重质量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质量缺陷整改方案,监理工程师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制定处理缺陷的措施,由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严重质量缺陷的事实应同时上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五)完善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监督制度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本辖区内预拌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和使用管理纳入日常监管范畴,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情况的抽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根据本地区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状态建立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展开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将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信用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并与资质管理等挂钩,不良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

2、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设计文件以及质量验评标准,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1)企业是否超资质承包工程范围和地点从事生产活动,是否有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质证书的行为;

(2)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检验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效运行,生产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

(3)原材料进场台账是否建立,原材料是否按批复检合格后使用;

(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是否齐全,技术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

(5)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出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合同的要求;

(6)实验室的设施环境及仪器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计量设备检定证书是否齐全、有效,实验室是否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

(7)检测资料是否按年分类流水编号,是否存在抽撤、涂改现象,是否按规定签字盖章;

(8)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条件是否满足资质等级标准及管理要求,人员是否到位和持证上岗。

3、各地质量监督机构要完善对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销售、使用、监理、质量检测等各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完善准入清出制度,加大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动态监管力度。对相关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企业内部质量检测、混凝土运输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有效规范,对查实的可能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行为要及时责令改正。坚决取缔无资质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擅自设立的分站,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发现施工现场违法使用无资质企业生产的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为,将严肃追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记载不良行为记录。

4、加大对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检查应做好监督记录,建立监督档案。

(六)充分发挥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协会作用

1、行业协会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地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协会及相关协会应及时掌握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动态,围绕行业发展的需要,把研究提高混凝土质量作为一项当前的主要工作,强化自律机制;积极协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调研,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健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要督促企业建立质量诚信档案,规范质量行为、严格质量检查、接受社会监督,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评价的有效管理机制,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市场竞争有序、诚信规范,推进混凝土技术进步,全面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水平。

三、结语

混凝土是工程的结构材料,关系重大,所以,质量问题不容忽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就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工程的要求、用户施工的环境等情况来提供优质产品,并同时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最终目标是使用户用得放心,同时也使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严格处罚。规范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管理秩序,保证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2

关键词:混凝土;通病;质量管理

1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

1.1 项目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未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责任制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落实不力;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措施不能紧贴工程实际,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不能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能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账建立未完善或台账与报告不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没有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符合规范。

(4)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整改结果不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瞒报现象。

(5)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未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的规模不相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合理,锈蚀严重。

1.2 施工工艺管理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符合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合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2 混凝土质量管理通病的治理要求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项目部要求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项目总工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制度,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2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落实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要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部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2.3 管理和施工精细化。保证工后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账,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的特殊气候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做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一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3

尊敬的领导、全体员工大家好:

首先感谢公司领导及全体员工在这一年里对试验室工作的支持、配合、信任、督促及帮助。

2021年已成过去,总结过去一年里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最为重要。回顾一年来,公司面对外部市场恶劣环境、企业竞争、环保监察、交通管制、疫情防控、限产限电、原材涨价、回款滞后等诸多不利条件。公司领导把握大局、超前策划、疏导解决内外部矛盾与压力,稳健的向年度生产目标迈进,虽然过程多有坎坷,但凭借全体员工强劲的凝聚力以及遇事不怕事、披荆斩棘的决心,一次次度过难关。试验室作为商品混凝土拌合站的核心部门,担负着产品质量、技术支撑、成本控制、创新创效等重大责任,紧密围绕“安全、节能、高效、优质、指标、考核”的工作重点,落实“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求效益”的工作方针,在质量管理体系和指标考核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按照《质量手册》管理职责和指标考核目标管理的要求,生产任务和指标考核目标有序推进,上半年以细化工作分工、优化生产配比、强化原材检测试验、提高试验室全员技能水平等工作为主;下半年工作以查漏补缺、复配高效减水剂、施工现场质量跟踪、六盘山水泥进场适配为主,全年工作严格按照21年工作计划落实实施,并努力做到零质量事故,顺利完成公司年度指标考核目标。现将全年工作细化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回顾

1、日常工作的开展及落实

从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月日累计完成m3(1#站m3、2#站m3、3#站m3)混凝土试验及调配工作,实验室取样检测450余次,制作混凝土试块780组,累计验收各厂家原材料十余种类,试验项目56项,出具报告3400份。试验室严格按标准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其中水泥进场37741.25吨、检验批47个、合格率100%;外进外加剂1109.82吨、自己复配外加剂1073.5吨、检验批23个、合格率98%;粉煤灰进场10922.34吨、检验批33个、合格率97%;石子进场81529.25m3、检验批32个、合格率91%;砂子进场62593.35m3、检验批27个、合格率95%。

2、混凝土质量控制统计数据分析

C10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16.0标准差Sfcu=2.0合格

C15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19.2标准差Sfcu=1.8合格

C20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23.8标准差Sfcu=2.3合格

C25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28.2标准差Sfcu=2.5合格

C30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34.2标准差Sfcu=1.5合格

C35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39.3标准差Sfcu=2.0合格

C40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43.8标准差Sfcu=2.7合格

C45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51.6标准差Sfcu=3.2合格

C50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55.2标准差Sfcu=3.2合格

C55混凝土平均强度mfcu=61.4标准差Sfcu=3.1合格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说明我公司混凝土生产水平稳定,质量合格,各项指标在可控范围之内。

3、原材料控制及成本控制

(1)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及标准,严把原材料进口关,确保合格材料用于产品生产。

(2)与减水剂厂家按照不同水质、不同温度变化以及不同掺量优化混凝土减水剂,提升混凝土工作性能,增加可泵性、提升黏聚性。

(3)试验试配六盘山水泥各项基础性能,为全面更换祁连山水泥进行基础性能验证以及强度增长测试,保证更换水泥品种能够无缝衔接生产需求

(4)在配合比确定过程中,通过原材料的性能及试验结果确定配合比,通过反复论证不断创新工艺优化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厉行节约。。

二、存在的问题

1、地材验收中遇到较大现实问题,无法按相关标准执行,石子主要指标中含泥、含泥块量超标、级配断档、粒径严重超标;砂料主要指标中粒径超标、含泥量超标。

2、由于生产设备老旧、计量系统存在不可控误差造成实际材料用量与配合比用量有差异,突出体现在胶凝材料与外加剂方向。

3、试验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不深,试验检测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4、主动性不足,超前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处于被动状态,无法体现出一个优秀团队的凝聚力和专业性。

5、与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存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不担当的恶习。

6、与各项目施工单位沟通欠缺,导致配合比委托不及时、不完善、不准确,造成大量返工并于生产脱节。

7、试验室在上半年白银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质量专项检查中,由于管理存在疏漏,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水平,标准规范掌握不全面等原因,发现较多问题,对公司形象照成重大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试验室经过多次组织总结反思,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学习,并在内部实行技能考核制度,细化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补充完善管理漏洞。并希望今后在公司领导的督促监督下,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试验室能够发挥公司核心部门的带头作用,把控质量安全核心,使公司质量指标、效益指标、安全指标、指标考核目标管理落到实处。

三、2022年工作计划和目标

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贯彻公司质量方针,落实质量目标及指标考核目标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

2、反复论证,不断创新,持续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验证及分析优化、提高混凝土长远距离运输质量,始终坚持“不以牺牲质量的前提下优化配方、厉行节俭。”以科学、公正、准确、严谨的态度,加强和完善对我公司混凝土从原材料进厂直至后期强度增长规律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3、通过加强试验人员专业技能系统学习、思想教育,重视责任心培养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试验人员整体素质,做好与公司各部门各施工单位的沟通与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与行业技术交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动态,搜集相关技术资料,进行技术储备,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成指标考核目标。

4、加强商品混凝土的技术管理工作,出具的质保技术资料科学、规范、标准、准确、真实,不为公司将来留下质量隐患。

5、强化原材料进场检测工作,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可控,原材料的选择是商品混凝土质量能否满足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是否稳定、经济的基础保证,也是混凝土成品质量保证的决定因素。

6、及时更新调整配合比,保证各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对工作性能、流动性能等指标严格控制;对强度等性能指标在保证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过剩;对于一些优化的性能指标尽可能追求最优化。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对混凝土的防水性要求较高,如果混凝土的防水性达不到要求,整个建筑的质量、使用寿命、使用功能以及结构安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地下室施工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力求使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原料实施严格的检验,强化施工过程的管理,制定规范的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保证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质量。

1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分析

地下室之所以渗漏都是由于外部防水层失效,结构混凝土本身又存在疏松、裂缝等缺陷,加上施工缝、变形缝等细部防水没做好而引起的。地下室渗漏主要有:(1)侧墙与底板漏水,主要是结构混凝土本身存在疏松、蜂窝等缺陷引起。(2)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缝和抗震缝等)渗漏现象,主要原因有:止水带埋设不当;设置了止水带,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土不密实,造成漏水;止水带本身材质不合格。(3)施工缝引起的漏水,由于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留下施工缝和冷缝产生。(4)后浇带引起的漏水,在设计指定的位置预留一定宽度的后浇带。由于新老混凝土收缩值的不匹配,其界面出现裂缝成为渗水的通道。(5)底板及侧墙裂缝漏水,由于地基不稳,设计不当及养护不利等原因,底板及侧墙会出现裂缝。现有的柔性防水材料和刚性材料都很难抵抗这种裂缝引起的破坏。(6)穿管管网上引起的漏水。有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伴随有震动和高温,使管道周围刚性防水材料疏松碎裂,柔性防水材料因热老化失去弹性而出现漏水。(7)建筑物的散水功能没有做好,致使雨水倒灌入地下室,有时地下室的采光井防水、防雨措施不当也造成雨水沿着窗而渗入室内。

2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的防水原理

防水混凝土是一种防水材料,它具有较强的刚性,它主要由水泥、砂石和掺合添加物组成,必要的情况下会加入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各种材料在经过合理科学分配后,就会成为防水压力超过0.6mpa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防水混凝土不是一般的混凝土,它与一般的混凝土的区别主要是:它在经过对各种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分配后,可以有效的堵塞混凝土本身的空气缝隙,从而避免了空气缝隙之间的流通,使混凝土密度变得很大,从而具备了更好的防水性能。

3多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方案

当柱、核心筒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2级时(10mpa)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柱、核心筒墙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注。但考虑到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可能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可相应采用加插短筋(柱主筋数的0~50%)的方法进行补强。整个方案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当地下室外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柱和核心筒体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级差大于2级以上时,在柱、墙梁底向上10mm~15mm处设置水平施工缝,柱、墙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浇筑柱和核心简体混凝土到梁底面向上15mm处;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在梁柱核心简体距离柱边梁上设置钢丝网片,应在支梁侧模前做好此工作;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顺序为:先核心筒体区梁、柱、墙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其次浇筑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分次浇筑),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分次浇筑)。必须在梁柱节点高区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梁板混凝土。为避免梁、板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流入柱、核心筒墙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范围,以及防止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流淌过远,造成浪费。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柱、核心筒墙、梁板节点处四周确定合适的距离(600mm)加设钢丝网。

4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4.1施工材料的选择

4.1.1水泥采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水泥应不结块,符合质量标准并有质保书和复验单。

4.1.2粗骨料采用尽可能大粒径,但不宜大于40mm,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并含泥量不得超过1%。细骨料砂应选用中、粗砂并含泥量不得超过3%。

4.1.3水应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1.4尽可能按设计和规范掺用外加剂,减少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外加剂应有质保书和复验单,配制计量要正确。

4.2混凝土的刚性防水层

在地下室的混凝土外侧抹水泥砂浆――五层刚性防水做法。在混凝土墙的外侧面先抹一层稠度适合的素水泥砂浆水泥:水二1:0.5,抹时按照竖直方向,要抹严抹实,不能有气泡和砂眼现象。抹素浆后随着就抹一遍1:3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应水平方向抹。水泥砂浆应压实抹严并搓成麻面这是第二层。第三层又是素水泥浆,其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进行抹满抹严。紧跟着是第四层,又是水泥砂浆,其方向应是竖直方向抹严抹实并搓成麻面。第五层还是素水泥浆,水平方向进行并抹严抹平,压实赶光。这样横一遍竖一遍的间隔进行,可以弥补操作中的气眼和切断毛细管,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浸入。这就是刚性防水的五层做法,此为地下室混凝土防水施工的第二道防线。

4.3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积水、木屑、铁钉等杂物,并以水湿模板。

使用2台泵车进行浇筑,8台搅拌车输送骨料。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或溜管等工具进行浇筑,以防产生石子堆积,影响质量。

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每层不宜超过40c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h,气温高时应适当缩短。

在结构中有预埋大管径套管或钢筋稠密之处,不易使混凝土浇捣密实时,应改用相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以保证质量。

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机械振捣能产生振幅大、频率较高的振动,使骨料间的磨擦力、粘附力降低,水泥砂浆的流动性增加,由于振动而分散开的粗骨料在沉降过程中被水泥砂浆充分包裹,同时挤出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气泡,以增强密实性和抗渗性。

5结语

地下工程由于埋在地下,时刻受地下水的渗透作用,渗漏水现象普遍存在,渗水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渗漏水治理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渗水情况,遵循“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灵活运用。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在整个防水系统中尤为重要。细部处理是防水关键,同时还要有现场操作人员的精心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认真管理,才能做到不渗不漏,创造出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5

【关键词】试验管理;原材料控制;混凝土试验;地盘服务

1.引言

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试验室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部门,为了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降低产品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混凝土质量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试验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对生产的原材料、生产过程等各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加强与施工方沟通服务,互相配合,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2.人员组织机构

为使整个混凝土生产工艺过程处于监控状态,合理的机构和人员配置是比不可少的。试验室的试验人员应有质量检测、施工、监理或设计经历,并接受了相关试验技术培训。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其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不少于2人。试验室技术负责人(总工)、试验室主任和授权签字人都应具有3年以上从事预拌商品混凝土相关专业,并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同时对于试验室人员必须经岗位培训、考核并获得岗位证后,方能从事试验工作。本试验室的组织架构采取主任(兼技术负责人)1人,副主任(兼质量负责人)1人,生产试配组有主管1人,品控员3人,出厂检验员2人,工地试验员4人,取样工3人;另外检测资料组有主管1人,检测员1人,资料员1人。

3.混凝土原材料进厂控制

对于试验室配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配制质量的关键。试验室在原材料进厂后应对其产品标识如品种、级别、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取样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配及生产,取样的数量和批量应符合附录四的规定。负责作好各类原材料试验、过程试验、现场所需各种配合比设计,及时提供试验报告,供项目部合理选定各类原材料。同时试验室根据施工计划安排,试验人员在工序进行前做好各种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验工作。以便指导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对用量较大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应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并将砼配合比优化情况报公司工程部。按要求分别对工序质量和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指导施工生产。对于各类原材料试验台帐,其中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粉煤灰、矿粉、外加剂等。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原始记录、各种台帐等文件应分类按年度编号统一归档。原始记录应及时填写,做到信息数据准确、清晰完整,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数据吻合。原始记录应能真实再现试验全过程,确保试验活动的可追溯性。原始记录不得追记,当笔误需要更正时,应由原记录人以两条平行线进行划改,划改后原数据应清晰可辨,并在划改处加盖原记录人印章或签名,同时在原数据附近更正。依据检测原始记录,及时留存相应的试验报告。

4.混凝土生产监控

对原材料的生产控制是在把控原材料后的关键管理技术。为此必须对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采取严格把关要点及其配制程序。通过采取生产空竹来不断优化混凝土配制质量,以得到较佳的配制效果。从工程实践表明,对于混凝土配制过程采取的生产监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控:

监督管理是进一步确保试验规范合理的有力保障,在试验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落实试验监督管理,对混凝土试验必须建立比对检验制度,比对检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比对检验应当在试验室的不同试验员之间或在试验室之间进行。同时对试验室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信用等级评价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对违反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工作能力不能胜任质量岗位要求的技术人员,责令整改;对违规情况严重或造成严重质量后果的人员依据有关规定记入不良行为记录档案,两年内不得从事本行业关键技术岗位工作,同时吊销岗位证书。

监控进场的原材料,尤其是对于不同批次的砂的细度模数、含水率和含泥量等指标相差较大的,要做到合理搭配使用;碎石石粉含量或泥块含量高的,通知铲车司机铲出不用。了解当班进场的煤灰、水泥和外加剂的检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反馈。按取样制度规定灵活指导和通知取样工取样,特殊部位砼、高强度等级或特殊配合比砼,不论方量大小,必须取样成型。取样应具有代表性。每次取样成型前,应先目测砼塌落度和和易性,再和取样工共同检测砼塌落度,观测砼和易性能。对已成型的试件要及时作标签标识,标签上应包括:工程名称、试件编号、配合比代码、填写《砼生产、取样及试压情况记录表》要注意,每工作班相同配合比每100m3作一次取样记录,工地开盘不足100m3也作一次取样记录。

积极与调度员和操作员相配合,加强生产监控工作,遇到问题尽力解决,做到不带任何质量隐患生产,如有争议时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接到调度、司机或工地反馈砼产品质量问题时,要抽检、观测砼拌合物性能,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落实。当班生产不忙时,应主动安排出厂检验员分担取样工的部分工作,或安排出厂检验员到工地跟踪观测砼的性能。用餐时间未确定不生产时,应与出厂检验员轮岗,保证不影响车辆受检出厂。品控员主要负责厂内生产质量控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去工地,特殊情况确需去工地要快去快回。取样时间和车号。特别注意试件编号和配合比代码不得混淆不清。

5.地盘服务

对于混凝土试验管理人员来说,配制合格的混凝土是前提,但是为了能有效地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对混凝土在现场的施工采取服务指导。为此工地试验员白班夜班各一人,对于服务工地要以重点工地、重点部位优先为原则,出发前应通知品控员所去工地名称,并查看是否有资料带去工地。到工地后应与工地施工人员、技术负责人、监理、甲方人员保持良好接触和沟通,了解工地的要求,并尽量满足。

同时应当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情况,包括混凝土坍落度及损失,砼和易性和工作性能、砂率和石子级配,现场砼凝结时间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品控员调整,并跟踪调整情况。对于施工工地混凝土试块成型情况等进行了解及给予指导,包括试块规格、成型状况,养护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规范情况,应耐心讲解和示范,并协助工地做好取样成型的工作。同时了解施工工地对混凝土试块送检情况,及时反映给试验室负责人。了解现场砼施工情况,包括施工人员有无加水,振捣和二次反动抹面压光是否充分,养护是否及时充分,如有不规范,应与施工负责人沟通并加以解决,特殊情况下,可以拍照取证。对于施工现场能处理的一般混凝土质量问题,去工地时应检查砼车是否带有减水剂,以便砼SL偏小或压车时间长时及时处理,对于SL过小或严重离析的混凝土应主动退回改造,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混凝土到达现场后如因坍落度损失导致不能浇筑,可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严禁现场加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须返回搅拌站内做调整,严禁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浇筑到施工部位。

6.结语

对混凝土采取工程试验工作是工程建设中进行施工控制的主要手段,对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原材料、推广新技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采取混凝土等试验工作有章可循,使其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慧爱.商品混凝土试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28(10):118~119.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6

关题词: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建筑类的蓬勃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建筑材料,在建筑中广泛应用,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必须以规范规定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一、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主要施工过程。其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图1混凝土工艺流程

二、施工准备

(1)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的收集

原材料的质量决定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因此完整的质量保证资料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要

求,也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控项目。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主要包括:水泥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砂检验报告、石子检验报告、钢筋力学性能检验报告和产品质量证明书、钢筋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报告以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等,然而现场施工中经常出现施工任务紧,领导要求马上动工的情况,于是某些施工队抓住这一理由,在混凝土施工前没有原材料的检验报告,特别是:水泥的检验报告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对这一作法必须严令禁止。由于时间紧,试验室出具不了水泥的28d强度和安定性报告,但水泥3d的强度和安定性报告是可以出具的,同时试验室在考虑上述情况的前提下,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能出具临时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水泥检验报告的份数不够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根据GB5024一2002的要求:当水泥使用中对

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对于项目施工期超过3个月的工程,在竣工资料里只发现一份水泥检验报告,这明显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按规范的要求来控制水泥的送样次数。

(2)模板的强度、刚度及严密性

模板的支护,是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模板直接与混凝土接触,它的主要作用:一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成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二是承受自重和作用在它上面的结构重量和施工荷载。目前,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模板分为木模板、钢模板、钢木组合模板等。在油田施工的建筑企业通常采用木模,因为木模有以下优点:木模易于下料可用于结构形状复杂、尺寸不规则处,而且成本较低;但是一旦木模的支撑体系不到位,在浇筑混凝土时,会导致侧模的变形、位移和破坏。因此在对木模板进行验收时,应仔细检查支撑系统的立楞和横杠,看立楞的间距和截面是否符合要求,横杠的数量是否足够,以确保木模板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润湿,以防过多吸收水泥浆,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疏松;木模吸水后可以膨胀挤严拼缝,可避免漏浆。

三、混凝土的配料

实验室出具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中的砂和石子是不含水的,因此应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对实验配合比进行换算变为施工配合比。

(1)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已知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二1:X:Y,并实测得砂子的含水率为w砂,石子的含水率为w石,则施工配合比为:1:X(1+w砂),Y(1+w石)。

按试验室配合比l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为C(kg),计算时确保混凝土水灰比(w/C)(w为用水量)不变,则换算后的材料用量为:

水泥:Cˊ二C

砂子:G砂二C·X(1+w砂)

石子:G石二C·Y(1十w石)

水:wˊ二w一C砂w砂一C石w石

(2)施工配料

除严格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的质量,还应按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投料的数量,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各种材料的投料偏差不得超过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值:

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士2%

粗、细骨料士3%

水、外加剂溶液士2%

四、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分为人工搅拌和机械搅拌两种。

(1)人工搅拌

人工搅拌一般用”三干三湿法”,即将水泥加人砂子中干拌两遍,再加人石子翻拌1遍,此后,边缓慢地加水,边反复湿拌3遍。一般在施工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生活条件差的地区、水、电无法接通至施工现场的情况下才采用人工搅拌。人工搅拌的缺点:质量较差,水泥耗量多。

(2)机械搅拌

搅拌机按其原理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两大类,为了获得均匀优质的混凝土拌合物,必须注意搅拌时间、进料容量以及投料顺序。

①搅拌时间。搅拌时间指全部材料进人搅拌筒内起,到开始卸料为止的时间。搅拌时间过短,棍凝土搅拌不均匀,造成强度与和易性降低;搅拌时间过长,不但降低生产效率,而且因不坚硬的大骨料脱角、破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搅拌的时间是随选用搅拌机类型、搅拌机的容量和坍落度要求大小变化的。

②投料顺序。投料顺序应从提高搅拌质量,减少叶片、衬板的磨损,减少拌合物与搅拌筒的粘结,减少水泥飞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节约水泥等诸方面统合考虑确定。加料顺序宜选择的最佳方案,一般先在搅拌机料斗中装人石子,再装人水泥及砂子。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提升料斗过程中加水。

③进料容量。进料过多,会使材料在搅拌筒内无充分的空间进行拌和,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进料过少,又不能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通常,进料容量约为出料容量的1.5倍。

五、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搅拌后,由混凝土搅拌中心或现场搅拌站运送到浇筑地点,要经过较长距离运输过程,而规范要求混凝土在初凝前浇人模板并捣实完毕,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进行。因此运距远的水平运输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距短的宜采用翻斗车。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垂直运输,一般多采用混凝土料斗利用塔式起重机或井架提升转送至浇筑地点。有条件的可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输送。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运输时应符合施工及规范以上有关规定:

(l)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也不得漏浆和失水。

(2)棍凝土的运输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最短的运输时间,从搅拌地点输送到浇筑地点。

(3)混凝土运输工作应能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连续进行,配备运输工具应考虑运输与浇筑效率的协调一致。

(4)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使混凝土供应、输送和浇筑的效率协调一致,原则上应保证泵送工作连续进行,防止泵的管道阻塞。

六、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得产生骨料与水泥浆的分离;并应有利于混凝土的振捣,有利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因此,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投料高度和选择正确的投料方法,采用分层浇工艺等,才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7

关键词:民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无缝施工

民用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后存在各种各样质量问题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造成严重质量问题的同时,也影响了工程的使用性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目前工程建筑学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裂缝控制更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混凝土初凝过程中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作用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内热外冷”极易产生裂缝。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产生裂缝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经过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发现,在设计配合比中时,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该种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在施工组织时或混凝土拌合站,采购的水泥成分不符合要求或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常见因素;

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施工作业程序不规范、施工技术措施不适当等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经常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方面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钢筋密、由于体积过大,混凝土一次浇注量大、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要求高、受环境影响大,工程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比较大,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较多。

基础沉陷或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混凝土出现沉陷裂缝,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2、无缝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以大体积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墙板、顶板施工为例)

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原理: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无缝设计是以掺加ZY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基本材料,以设置加强带取代后浇带,达到连续浇筑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根据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的要求,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将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墙板及顶板进行分块设计以形成多个施工浇筑的单元,每个施工块中均设置有加强带。混凝土墙板、顶板的分块与底板的分块相对应设置后浇带和加强带;

膨胀加强带宽设置要根据拟浇注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实际工程特点合理设置,边缘每侧设密孔铁丝网并用钢筋加固定位,以防止加强带外混凝土流人加强带内;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浇带外混凝土,当施工浇注到加强带时改用掺量ZY膨胀剂混凝土施工。考虑到外加剂膨胀作用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所以应该对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适当的提高,并加大膨胀剂用量,用这样的方法循环施工达到超长无缝结构混凝土的目的;

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对掺加ZY的试件的限制膨胀率进行试验,设计并验证补偿收缩混凝土试件的微膨胀性。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水泥采用优质的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选用中砂,细度模数mx=2.6~2.8,表现密度2.64克/立方厘米,松散密度1410千克/立方米,紧密密度1550千克/立方米,含泥量≤3%。粗骨料为碎石,粒径为5~31.5mm连续级配,压碎指标8%~9.8%,含泥量≤3%。膨胀剂选用行业内知名公司生产的性能稳定的ZY膨胀剂。减水剂选用大中厂家生产的优质Ⅱ级粉煤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经现场实际经验总结,管道出口处坍落度应在140~160mm之间,试块强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实验室设计。根据多个项目的施工经验总结,考虑混凝土在输送管道中的坍落度损失,坍落度值设计值为200~220mm,输送管道出口坍落度实际值为140~160mm,试配的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如表1:(以C30、C40为例,单位为Kg)

表1

3、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

(1)后掺少量减水剂的预备措施。如混凝土浇筑施工在高温季节,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大,或者由于混凝土运输途中延时等问题,使浇捣速度减缓,延误了混凝土的入模时间,致使不能满足泵送要求,此时应严禁加入生水,而应采取二次掺少量的FDn21减水剂的后掺法,补偿和恢复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在配合比中FDn21减水剂量为0.8%,一般该减水剂的掺量最高为l%,在后掺减水剂时只考虑在0.2%以内。凡后掺减水剂的运输车应快速搅拌40转以上。

(2)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配合比及浇筑的措施。墙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时,采取降低水灰比的措施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底板与墙板同为C30p12,如底板的水灰比为0.47,则墙板的水灰比为0.41,混凝土的坍落度指标底板为18~20厘米,墙板坍落度指标控制在14~16厘米。

混凝土浇筑阶段,采用二次振捣的工艺,即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避免混凝土因沉降收缩而引起裂缝。

(3)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的控制。按照长无缝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地下室顶板的浇筑顺序是浇筑完地下一层墙板至地下室顶板梁下口后进行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在顶板的浇筑过程中主要是要控制好早期裂缝的产生,从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形成时间看,裂缝往往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故在施工中,将顶板二次或三次搓平、抹压,特别是初凝抹压作为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一项重要控制措施,这对于控制早期裂缝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细部加强处理

因一般情况下外墙与边柱的配筋率不同,收缩也不相同,其连接处应根据规范和构造要求设置水平增强钢筋,防止因应力集中发生纵向裂缝。由于底板双向配筋锚人基础梁二排主筋之间,使底板与柱节点处板面混凝土保护层可能过大,故在柱边1米范围设置双向钢筋网片,防止板面出现裂缝。

外墙模板施工的对拉螺杆突出部分割掉后,用ZY掺量为10%的1:2水泥砂浆封堵;相关安装专业的各种穿外墙管道处孔洞用ZY掺量为10%的1:2水泥砂浆封堵,必要时做细部防水处理。

5、混凝土的养护

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全部采用了掺加ZY膨胀剂的混凝土。按照养护制度,在混凝土抹压后,能上人时即铺上麻袋片或草席,用水浇湿保养,混凝土硬化3~4小时后,底板与顶板均筑堰蓄水3~5厘米进行养护,墙板采取不问断淋水保温,采用这些养护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墙板侧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养护措施的实施对地下室应用超长无缝结构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结语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8

【关键词】尾水调压室;岩壁梁;混凝土

0.工程概况

溪洛渡右岸尾水调压室岩壁梁布置在厂横0-15.0~厂横0+287.0桩号、eL418.75m~eL416.80m高程段上、下游边墙,岩壁梁高1.95m、宽1.4m、长302m。尾水调压室岩壁梁底部距离尾水调压室Ⅱ层底板高程最小距离为6.3m。

1.尾水调压室岩壁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1.1岩壁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1.2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1.2.1锚杆施工

岩锚梁锚杆与一般锚喷支护的系统锚杆或随机锚杆受力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砂浆锚杆。它的施工除满足普通砂浆锚杆的施工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特殊要求。

①必须在岩壁开挖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放线、钻孔。

②孔位必须按施工图纸布孔,并作出明显标记。

③锚杆孔径应大于锚杆直径25mm。

④岩锚梁锚杆靠近岩壁的2m长度范围应涂沥青,避免锚杆应力集中。

⑤注浆应严格控制水灰比要确保孔内砂浆填充饱满,不允许有松动锚杆出现。

⑥在任何情况下有效锚杆的根数不得少于设计根数。

1.2.2基面清理及验收

先清除基岩上的浮石、墙脚石渣和堆积物等,并用高压风水枪冲洗岩面,保证岩面清洁湿润、无欠挖、无松动岩石方能进行基础验收,提前备好相应的开挖断面图,最后整理收集资料。

1.2.3排架及施工栈桥搭设

在基面整平、夯实后进行排架和施工栈桥搭设。搭设材料选用1.5、钢管,施工栈桥用竹跳板铺垫。在基岩面上同一高程按照设计间距铺设12×12cm方木,为了减小单根竖向钢管作用在12×12cm方木上的轴心压力,紧贴着方木搭设一层1.5、钢管,用万向扣件与竖向钢管连接。

1.2.4钢筋加工和安装

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场进行加工,加工好的钢筋挂牌分类堆存。采用自卸汽车运至工作面,利用已经搭设的栈桥作为施工平台,人工安装绑扎。

1.2.5模板拼装

岩壁梁底模安装在排架施工完后、钢筋安装前进行,侧面模板安装安排在钢筋施工结束后进行。模板安装前,先对锚杆孔口周围及岩面由于注浆而留下的砂浆进行清理。

岩壁梁模板选用钢模板进行拼装,紧靠模板外侧采用1.5、钢管连接,再用拉筋将其与岩壁上锚杆固定。模板拼装前首先在模板正面刷层脱模剂,拼装完成后处理模板缝及错台,对极小模板缝和错台,模板空隙采用层板或棉纱在外面补缝,立好的模板保证无空隙和空洞并加固牢靠。

岩壁梁混凝土分块跳仓施工时在施工缝处设置键槽,采用木模板按照设计尺寸现场拼装而成。现场安装时,必须找准位置,并把所遇钢筋标示于模板上,用电钻开孔,以便纵向筋穿过。

模板加固必须采用拉筋和内、外撑结合的方法。焊接后的拉筋必须平直,不允许有起弯和松脱现象,拉筋焊完后,应及时将螺帽上紧绷直;对于紧堵头模板的拉筋,以手感到受力为准,且不能使堵头模偏转移位。拉筋的最大角度不得超过45度,拉筋焊接时,必须焊在锚杆上,不允许拉在结构钢筋上。拉筋的搭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0d,焊缝必须饱满连续,焊接时焊缝不允许从上焊到下,必须从下往上焊。

在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的缝隙是否有漏浆并对没有塞好的缝及时封塞,对渗出的水泥浆应及时冲洗,对每颗螺帽的松紧程度应随时检查,避免出现跑模现象。

1.2.6埋件、排水管安装和分缝处理

轨道预埋螺栓安装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必须根据测量放线定位,保证安装精度,预埋插筋应与结构钢筋焊接牢固;排水孔采用预埋pVC管(?50L=1.7m、与竖向夹角为5°)的方法进行,管口需进行临时封堵,预埋pVC管应根据设计位置和高程加固在结构钢筋上,加固采用铅丝绑扎。

1.2.7清仓验收

在混凝土浇筑前清理仓内的杂物,并冲洗干净,排除积水,检查钢筋、埋件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自检合格后申请验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入仓准备。

1.2.8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

混凝土由拌和站统一集中拌制,拌合人员根据混凝土浇筑许可证和实验室开具的混凝土配料单拌制砼。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6m3混凝土搅拌车运至尾调室工作面,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的方式。

1.2.9混凝土入仓、平仓振捣

混凝土入仓采用混凝土泵车泵送至仓内集料斗,再由集料斗通过分料溜槽入仓。混凝土浇筑均自下而上施工,下料层高一般在30~50cm,整个过程均匀下料,不能出现骨料堆集现象,设专人及时排除仓内砼泌水,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岩壁渗水较大部位,用排水管引出混凝土仓外进行处理。

人工平仓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两台振捣器一前一后交叉两次梅花形插入振捣,振捣器插入间距30~40cm。振捣棒插入的方向应一致,快插慢拔,砼振捣时间为砼不再显著下沉,气泡排完并开始泛浆为止。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验收后,在沿长度方向两端定出模板设计边线,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挂线检查,监测模板、埋件,跟进砼浇筑层面,适时收紧模板拉条螺栓,以消除拉条因受力发生的拉伸变形引起的模板位移。

1.2.10脱模及砼养护

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脱模强度后,人工拆除模板。将模板支撑架、施工栈桥、端头施工缝模板、侧面模板和底模转入下块混凝土施工。脱模后用磨光机切割掉拉筋头并打磨和混凝土面平整,再在拉筋头表面涂防锈漆防止拉筋头锈蚀。

混凝土浇筑结束12h后,在模外喷水养护,拆模后继续养护不得少于14d龄期。

2.尾水调压室岩壁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尾水调压室岩壁梁混凝土施工前组织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进行技术交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度和三检人员现场旁站制度,对混凝土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

(1)施工中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施工措施组织作业。

(2)优化施工措施,制定先进的、合理的、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3)加强对模板的表面质量处理,提高混凝土表面质量;模板表面要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且在混凝土浇筑前涂刷脱模剂。

(4)混凝土振捣时,每一点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控制混凝土入仓速度及砼塌落度,减小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避免造成模板变形。

(6)设专人检查模板及支撑系统,若发现松动、变形等问题,立即解决。

3.施工人员及设备资源配置

根据施工进度和强度要求,尾调室岩壁梁混凝土浇筑高峰期施工人员及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见表2、表3。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9

【关键词】地下室;抗渗混凝土;施工措施;质量控制

QualityControlanalysisofthebasementoftheimpermeabilityofconcreteworks

Lina

(FushuninYuConstruction(Group)Co.,LtdFushunLiaoning113000)

【abstract】Basementstructureoftheconstructionrequirements,thedifficulty,inwhichtheimpermeabilityofconcreteconstructionisparticularlyimportantintheconstructionmustformulateascientificallysoundprogramofconstructionandstrictlyenforced,inordertoensurethequalityoftheproject.

【Keywords】Basement;impermeabilityofconcrete;Constructionmeasures;QualityControl

地下室结构是整个工程的最早开始部分,是整个工程的基础,也是工程施工的开端和基础,同时地下室又是地下车库的主要设置部位,也是消防水池、生活水池、中水池、热交换站等房间的主要设置部位,地下室底板、部分顶板、外墙、防水要求的房间及部分顶板结构混凝土一般均设计为具备抗渗要求的防水混凝土,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一般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高、难度大,其中抗渗混凝土的施工尤为重要。下面就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一下地下室抗渗混凝土工程具体施工措施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

1.1材料。各种原材料均需进场检验;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经过复检并出具复检报告,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砂用中砂,含泥量≤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石子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1%,泥块含量≤0.5%,用前要冲洗干净;水采用饮用水;外加低碱膨胀剂应附有质量证明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混凝土的试验室配比必须依据现场取样材料确定。

1.2人员。特殊工种:塔吊司机、混凝土搅拌机机手、焊工都必须持证上岗,其它人员也必须持证上岗,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前都必须参加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图纸、规范的学习。

1.3施工机具。采用塔吊垂直及水平运输或使用混凝土泵送;现场搅拌必须满足浇筑需要并应配备备用机械;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必须配备坍落度筒、混凝土抗压试模、混凝土抗渗试模。

1.4作业条件。混凝土垫层浇注完毕,基础底板放线完成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2.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流程。基础梁、底板钢筋绑扎基础混凝土外墙钢筋绑扎基础底板模板、基础混凝土外墙30cm高模板基础底板混凝土及30cm高混凝土外墙浇筑基础混凝土外墙剩余部位钢筋绑扎基础混凝土外墙施工缝处理基础混凝土外墙模板基础混凝土外墙剩余部位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及基础混凝土外墙模板拆模。

2.2操作要点:

2.2.1绑扎钢筋时,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不得跳扣绑扎,水平方向留设钢筋保护层,必须垫置垫块,垫块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竖向钢筋保护层垫块要提前预制也可购买成品,购买成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证明;厚度满足竖向钢筋保护层设计厚度要求;固定方法是在模板与竖向钢筋一侧上下、左右不大于1m范围内,将垫块绑在钢筋上即可。

2.2.2钢筋及铅丝均不得接触模板,采用16钢筋马凳架设上层钢筋网,钢筋马凳间距为1m左右为宜,钢筋马凳支设在下层钢筋篦子上,不准支设在垫层上,钢筋马凳高度必须计算准确。

2.2.3满堂红基础模板采用钢模辅以木模,要求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可承受混凝土拌合物的侧压力和施工荷载,且应装拆方便。

2.2.4固定混凝土外墙模板采用穿墙防水螺栓,中间焊直径8cm的止水环。止水环与12穿墙螺栓必须满焊严密。

2.2.4.1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全部采用组合钢模板配12整体式穿墙螺栓,用48×3.5双钢管纵横进行加固。墙体外部用支柱支撑在边坡上,墙体内部在底板上预留钢筋,支柱支撑在预留钢筋上。

2.2.4.2为保证混凝土外墙位置及断面尺寸正确,支模前,应在离基础顶面50~80mm处严格按混凝土外墙位置先焊16钢筋顶棍(顶棍长和相应混凝土外墙厚相同),顶棍间距600mm,以控制模板位置并防止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每隔1500mm在墙水平筋上设置16钢筋顶棍(可临时用铅丝绑扎固定),以保证墙体厚度。

2.2.4.3施工方法:安装好底部钢筋顶棍后,即可进行模板拼装,先安一面模板,相邻模板每个孔要用U型卡卡紧,然后安装斜撑及穿墙螺栓。清扫干净墙内杂物,放置钢筋顶棍,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完后,安装纵横龙骨,先安横向(先用铅丝临时固定),后安纵向,同时用穿墙螺栓外垫蝶形卡,两端拧上双螺母固定,调整斜撑并拧紧穿墙螺栓螺母,必须保证模板牢固可靠。

2.2.5在管道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处预埋套管,套管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与套管满焊严密,安装穿墙套管时,先将套管按图将位置标高找准,予以临时固定,内部填水泥袋或其他松散材料。

2.2.6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时必须严格按试验室的配比操作,水泥要抽量,砂、石要车车过磅,材料按石子、水泥、砂顺序倒入上料斗内,先搅拌0.5~1分钟,再加水,加水后搅拌2~3分钟,在浇筑地点用坍落度筒测定坍落度,为35~50mm,每班不少于2次,若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

2.2.7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利用塔吊进行水平及垂直运输,将混凝土运至工作面,若在工作面发现混凝土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2.2.8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对标高、轴线复核无误后并对钢筋、模板检查符合要求方可浇捣混凝土。基础浇捣连续施工,并特别注意柱插筋位置,防止浇筑及振捣中倾斜移位,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要求振捣密实。

2.2.9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先用木抹子将底板及墙顶重新搓一遍,然后覆盖一层草袋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产生裂纹。

2.2.10模板拆除。由于对防水混凝土的养护要求较严,因此不宜过早拆模一般15天以上,为便于拆模可在3天左右先将穿墙螺栓螺母稍许松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超过15℃,以防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拆模时应注意勿使模板和防水混凝土结构受损。

3.施工控制要点

3.1技术措施、操作方法。

3.1.1提前委托试验室出具按设计抗渗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抗渗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砂、石、水泥、钢筋提前试验,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场。

3.1.2做好基坑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要保持地下水位在基槽标高以下不少于50cm。

3.1.3提前作好预防浇筑混凝土时停电准备。

3.1.4将需用的工具、机械、设备配备齐全,并经检修试验后备用。

3.1.5混凝土外墙模板支设注意事项。

3.1.5.1支模前先复查标高及内外墙线位置,看不清线或受钢筋位移影响不支模。

3.1.5.2支模前,模板表面必须涂刷隔离剂。

3.1.5.3混凝土外墙所用穿墙螺栓中间必须加焊止水片。

3.1.5.4安装最底层模板时,应高低错开,以保证上部相邻模板水平拼缝错开。

3.1.6浇注混凝土时应连续施工,避免留施工缝,应保证三班倒的工人人数,并应有机动指标。

3.1.7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各项预检、隐验工作,特别是管道和预埋件穿墙处,防水钢筋、固定模板用的防水拉杆等是否已做好防水处理,合格后方可开盘浇筑。

3.1.8水泥要检查每袋重量,砂、石车车过磅,且每天检查含水量两次,严格按配合比计量的前提下,根据所测定的含砂、石含水量,调整用水量,并有施工记录。

3.1.9在浇墙体上部混凝土时,先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浇筑前在浇筑部位先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同原配比去掉石子)。浇筑时可分两步进行,每步40cm,每步长度小于5m,保证所有接槎部分混凝土墙在1小时以内完成浇筑到顶,绝对不能产生施工缝。振动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一般不小于15秒,不应漏振和过振,振捣应使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防止模板走动,浇筑到最上层时,顶部用抹子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常温时,浇筑12小时后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7天。

3.1.10按规范规定留置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抗压试块及拆模试块,现场要准备养护试块的养护箱。

3.2质量通病防治。

3.2.1混凝土表面出现露筋、蜂窝、孔洞防治。

3.2.1.1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2.1.2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3.2.1.3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3.2.1.4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3.2.1.5混凝土应拌合均匀,严格按配合比施工,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3.2.2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防治。

3.2.2.1认真做好施工缝的处理,使上、下两层混凝土之间粘结密实,防止出现渗漏。

3.2.2.2认真清理施工缝处,凿掉表面上的浮粒和杂物,用钢丝刷或剁斧将原混凝土表面打毛,并用水冲刷干净。

3.2.2.3在施工缝处先浇一层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再浇筑上层混凝土。

3.2.2.4加强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捣固密实。

3.2.3温度裂缝防治。

浇筑混凝土后,表面应及时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3.2.4管道穿墙套管部位渗漏水。

加强对管道穿墙套管周围混凝土的振捣,浇筑前套管表面进行除锈处理,加强对套管的保护,避免碰撞。

3.3成品防护等。

3.3.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浇注现场搭设浇筑放料及站人浇筑平台,塔吊运来的混凝土应先放置在停料平台,然后由人工倒入浇筑部位。

3.3.2保护好预埋管及预埋件,振捣时避免预埋管及预埋件错位。

3.3.3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后,及时覆盖草袋遮阳,草袋适当浇水养护混凝土。

3.3.4混凝土墙壁及底板折模时,不要猛撬钢模板,避免钢模及混凝土受损。

4.总结

通过以上措施的采取,保证了工程质量,在模板拆除后的检查中没有发现超出规范要求的缺陷,并且经回访在使用中也没有出现渗漏的现象。

4.1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施工。

4.2施工准备工作必须全面、扎实。

4.3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方案执行,并加强检查、督促、落实。

4.4混凝土浇筑中要严格控制钢筋密集区的浇筑,确有必要时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以防出现孔洞。

4.5要严格监督混凝土测温制度的执行及模板的变形观测,以防出现质量隐患和安全事故。

4.6混凝土的养护必须及时、认真,以免出现温度裂缝。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著.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实验室管理规范篇10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优良的品质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常用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水泥、骨料(砂、碎石)按照某一适当的比例经过加工混合而成混合料,并在一定温度、湿度、时间(龄期)条件下成型为一种人工合成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品质符合设计、施工的技术要求,控制建设成本,必须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因为配合比设计就是解决多种材料用量的比例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其质量的基础

2.1混凝土配合比的换算及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2.2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cm-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cm-9cm;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cm-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3、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混凝土配合比(即生产配合比)是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配合比,是在基准配合比基础上调整得来的。但生产配合比不是一成不变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控制。

3.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施工中使用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要在使用前检测,尤其是多次购进材料时,这项工作必不可少。当材料质量与当初进行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时比所采用的材料质量明显不一致时,要慎重处理,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工作。

3.2及时掌握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和袋装水泥的每袋数量,据此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水灰比、砂骨比、胶骨比等主要指标不发生变化,从而保持生产配合比与基准配合比实质上的一致性。

3.3加强施工中设备的实时管理。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计重设备进行检校,即使是电子计量装置也一样要经常校秤。同时,检查设备内存数据是否正确、卸料装置上是否有余料、电子显示是否准确。微电脑内存一般会有多组配合比,使用电子计量装置要注意防止调用了其他配合比。对于使用人工上料的,应该坚持每车过磅,以控制材料用量。

3.4认真、及时做好混合料的观测工作。主要是混合料的和易性、保水性、坍落度的观测,观测工作应该在浇筑现场进行,而不是在进行拌合的后场进行。出现工作性不符合施工要求时,必须检查原因,直到解决为止。

3.5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人员一定要有质量意识,不符合操作规程的自觉杜绝,自然就能以人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质量。工程质检人员应按规范要求经常检查混凝土的动态质量,实时掌握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在混凝土施工时使用的生产配合比与设计基准配合比一脉相承。

4、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的成本

要避免单纯为了施工需要,而按规范要求或以往经验进行配合比设计,且往往只做一组试配,强度达到要求就直接使用权达不到要求时,就加大水泥用量,不去考虑水灰比问题、砂骨料(砂率)问题、胶骨比(胶凝体与骨料的比例)问题,更不考虑施工成本。实际上水泥用量过多,不但相应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也极易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如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徐变的增大。

1)在符合规范要求的条件下,试验室应配制不同的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质量、工作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后,还应该从经济角度考虑,选用综合单价低的配合比。

2)在研究对同一强度、不同施工部位选用几个配合比问题时,必须考虑如果能够满足试件强度评定合格条件要求(同前),应将部分同等级混凝土配合比合并,评定时就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评定,这样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确定的配制强度相对低些,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3)技术人员应收集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施工情况的详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研究、总结出针对本施工单位的各等级混凝土的水灰比、用水量、砂骨比、水泥用量范围及与施工单位施工水平息息相关的强度标准差数值,积累宝贵的参考资料,作为本施工单位以后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5、结语

混凝土工程质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涉及诸多因素,要充分考虑现行评定方法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要认真做好试验室配合比的确认工作;要加强施工过程生产配合比的动态管理,要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成本等问题及相关建议,应该引起工程管理者和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