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33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1

本文对省内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省内有代表性的七个城市十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52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医院为单位,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并收回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循证医学的认知现状及对循证医学的需求和态度。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4.8%。所有数据采用SpSS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493份,男性8人,占1.6%;女性485人,占98.4%。年龄19~60岁(平均31.15±7.44)。学历:本科以下323人,占65.5%;本科169人,占34.3%;研究生1人,占0.2%。学位:无学位381人,占77.3%;学士111人,占22.5%;硕士1人,占0.2%。职称:初级315人,占63.9%;中级171人,占34.7%;副高级7人,占1.4%。职务:有行政职务的40人,占8.1%;无行政职务453人,占91.9%。

  2.2循证医学的知晓度把知晓程度分为4类:对循证医学一无所知为不了解;听说过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为一般了解;对循证医学概念和方法有一定认识为比较了解;理解其含义并能在工作中使用循证医学为很了解。493名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很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3.0%、19.3%、55.0%、22.7%,不同城市、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知晓度。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12.6%其他占4.3%。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依次为英语水平有限、无法获得免费全文文献、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 

2.3医护人员对循证医学教育的态度和需求通过调查,认为有必要学习循证医学929%。认为在专科开始开设循证医学课程185人,占37.5%;在本科阶段开设241人,占48.9%;在研究生阶段开设51人,占10.3%。认为应设为必修课244人,占51.(0%设为选修课234人,占49.(0%。多数护理人员建议应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增加教育机会;尽早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此课程;提供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条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

3讨论

   3.1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国外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循证医学自我继续教育方式远优于传统的继续教育,进而作为培训临床专科医生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普遍偏低,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比较少,不同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医学知晓度有明显差异。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与这些人员的基本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1和计算机水平,有相关的科研教育背景,在工作中有较多的继续教育机会,有较强的进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素质有关。而且调查表明,影响护理人员循证医学认知的主要障碍有英语水平有限、文献检索策略难掌握。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有责任有必要提供一切机会鼓励临床护理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在职提高自身学历,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加强医学统计、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普及循证医学继续教育循证医学是派生于临床流行病学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eBm不仅有利于科学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合理分配与应用社会医疗资源和改善医患或护患关系。护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发展的现状呼唤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满足患者的利益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和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成熟均有重要的意义|31。™已成为国外许多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并被纳入全科医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培训明显滞后13114—'本次调查护理人员中对循证医学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与其他文献|4—61报道结果基本一致。92.9%的护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学习_多数人建议应普及循证医学教育,强化循证医学学习,尽早应用于临床实践。临床护理人员获取循证医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分别为医学杂志占26.6%;网络占26.2%;同事交流占24.7%;学术讲座占16.4%;继续教育占15.0%;老师讲授12.6%;其他占4.3%。就继续教育而言,循证医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医学工作者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循证医学的普及,使受教育者具备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终结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是这一层次循证医学教育的主要目的171。因此,我们除了要增加医学杂志、图书的种类、数量外,要充分利用目前网络的影响,加强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科室小讲座,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购买生物医学数据库从而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条件,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不断地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3.3加强循证医学学校教育本次调查中,48.9%的人员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医学课程,37.5%的人员认为在专科就开始开设,10.3%的人认为应该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开设该课程;51%认为应设为必修课,49%认为应设为选修课。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已将循证医学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相关研究认为对医学生的干预和影响显然比对已经毕业工作的医学人员要方便和有效。循证医学本身几乎不改变医学的基础理论,因此,对在校学生的循证医学教育应更多的集中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后期,并且可以进行系统和稳定的教育,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循证医学的实施策略。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2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1-0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方法论――循证医学,已成为21世纪新的临床医学模式,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循证医学的发展也对医院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任务,医学图书馆作为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迫切需要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

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1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的关系

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可归纳为“五部曲”: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医学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浩瀚的信息和文献海洋中筛选出针对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问题的最恰当和最优的证据。循证医学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而文献检索是循证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由此可见,循证医学实践与医学图书馆工作息息相关。

2医学图书馆参与循证医学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循证医学发展的需要

循证医学强调所有医疗活动都应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及传统技能的基础上,能准确认识患者所面临的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采用先进的手段进行高效检索,选择最佳有关研究成果,并运用循证医学原理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对于每天忙碌于临床工作的医师来说,从浩如烟海、无限无序的医学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可遵循的最佳证据,显然是勉为其难,因此,急需一个专业机构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而医学图书馆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担负着医学信息服务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医学文献检索服务,另外,医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文献检索人员,所以,无论是在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与运用上,还是在时间上,医学图书馆都具有临床医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2.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信息质量服务是医学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医学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和服务宗旨,所以,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实践,使医学图书馆馆员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立足于社会。循证医学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医学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一扫过去的那种只是书刊借阅场所的旧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学证据中心的全新形象,成为医学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3循证医学环境下医学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3.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专业知识是一个医学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基础,开展优质服务的前提,当前医学信息工作者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医学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公共外语、图书情报外语及医学专业外语知识;医学信息相关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2学习和宣传循证医学知识

医院图书馆员应率先学习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循证医学的一般知识,参与循证医学的各项培训,为达到共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可在医院主办的内部刊物中开辟循证医学专栏,及时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培训班信息,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培训,掌握循证医学资源库如Cochrane等的信息检索技能。

3.3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为使临床医疗工作者使用到最好的医疗证据,图书馆员应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数据分析与检索等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鉴别、筛选、评价与合成,全面、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医师所需的有用证据。

总之,循证医学要求医学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图书馆应抓住机遇,拓宽服务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树立终身教育观,更好地为临床医学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素馨.循证医学,医学图书馆准备好了吗?[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3):202-204.

[2]周祖文,循证医学与医学信息服务的几个问题[J].医学信息,2006,19(5):990-991.

[3]温耀刚.浅谈医学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发展中的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21(4):127,158.

[4]李珏,等.循证医学与电子信息资源[J].华西医学,2002,17(4):447-449.

[5]王家良,等.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李虹,胡善文.医院图书馆与循证医学[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0(5):9.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3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医学教育;口腔医学

循证医学字面译意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其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医学实教中属新兴学科,精确、谨慎、智慧地利用当前获取的具客观价值的研究证据,再整合医生自己临床经验、专业医学技能,理性化评价患者期望值,最终整合研究资料订制合理诊治计划,这是循证医学核心内容[1]。循证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价值极大影响了医学的传统教育、传统实践,若在口腔医学中运用循证医学进行教学,可显著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提升口腔医疗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1循证医学及其内容

循证医学的研究证据来源于最基础的临床研究(以患者为主),专业医学技能即为医生临床诊疗经验;患者选择,即患者特别指定诊疗方案的要求,选择存在差异化[2]。循证医学着重指明临床医生需在科学证据充分条件下为患者诊治,而当前客观价值最高的证据可用作科学证据。依据临床研究证据的可靠性、科学性,可分为5级:①第1级,特定病种特殊治疗,采集随机对照试验所有高质量结果,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结果;②第2级,样本量高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③第3级,有对照且无分组随机研究,例如,病例、队列设计良好的对照研究;④第4级,研究缺乏足够病例数观察对照;⑤第5级,专业医学观点。在上述提及的5个级别中,可信度较高的当属前两级,其次第3、4级,而第5级易被个人经验主管意识干扰,可信程度低。传统、循证两种医学模式具差异化,这种差异性表现在诸多方面,具体如下:①证据出处。以往传统化医学的证据以教科书、零散临床研究、实验室及动物试验研究为主;循证医学重在患者实验研究结果。②证据采纳。由于临床研究缺少充裕的时间及充分的条件,传统医学证据无全面性可言;循证医学证据则强调全面化这一特性。③证据评定。以往传统医学缺少证据评价这一环节,循证医学须对证据做一系统评估。④医学对象。疾病是传统医学研究对象,患者是循证医学研究对象。⑤疗效测定。实验室、影像学结果是传统医学评定疗效指标;终点指标、生活质量是循证医学疗效评定指标。⑥疗法选用。基础研究、动物试验推论、个人治疗经验是传统医学治疗参考依据;临床研究最佳证据是循证医学治疗参考依据。

2口腔医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人们越发重视口腔卫生、口腔医疗保健,因此,人们也严格要求口腔科的专业服务、医疗质量,这为我国发展口腔医学医生提供机遇,亦要求现行口腔医疗体制做出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促进口腔科学发展,许多新型的设备、技术、材料等入续投入口腔医疗中,为口腔医生提供多种选择。以往我国口腔医学教学是沿用前苏联教学手段,在学习基础、临床、口腔等专业医学课基础上,再进行临床见习、口腔实习,故专业课学习时间短。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采取传统教学法,重在关注知识灌输,所教出的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基本训练,但缺乏创新、创造。因此,转变传统医学授课模式是必须的,目的在于锻炼医学生灵活运用医学知识能力,加强其探索、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态度。循证医学享有“新世纪医学”之称,教学是基于“问题”模式开展的。循证医学的教学首要工作是鼓舞、激励医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总结问题,其次在于锻炼学习者查阅文献,并分析、评价文献所提结论,总结出问题具体针对性答案,最后可以培养学习者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教育的方法、技巧.

3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的具体应用

该院结合口腔科实际情况,对教学稍微做出改革,以便于循证医学适用于口腔医学教育。该院有针对性地订制教学方案,例如,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注重医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为辅,旨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满意教学成效,将医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为主动提问状态,于短时间内,基于临床问题,熟悉并了解口腔医学中有利用价值且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以优化学习质量,不仅可增强医学生学习能力,还可提升口腔专业综合素养。现将循证医学的具体应用做如下介绍。

3.1口腔医学以“问题为中心”实施教学

基于医学教育视角来看,循证医学的出发点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介绍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探索问题、如何探索最佳证据及如何综合评价证据、疾病参考结果诊治及指定预后的系列全面性的理论方法,这不但可帮助医学生塑造科学、正确的医学观念,也为今后规范口腔医疗工作者临床实践行为奠定基础条件[4]。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医学生主动参与循证的全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证据的寻找、系统评价证据。在口腔医学结合循证医学的施教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习基础知识,还要鼓励医学生积极提问,独立思考问题,对查阅的医学文献做出选择性、批判性的评价,再综合临床研究,以获取最佳客观证据。口腔循证医学的教学强点能力培养,教导医学生怎样灵活学习,锻炼自身成为学习设计者、领导者,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为探索知识的主动者,培养医学生终身钻研医学的学习习惯。

3.2灌输循证医学理念,订制治疗最佳策略

将循证医学理念灌输至口腔医学的教学中,可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维逻辑、实践能力及医学素养。在循证过程中,实践主体是医学生,除了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寻找最佳临床证据。口腔循证医学在指导临床实践时,应严格要求结合以下提及的4个要素决策临床诊疗,分别为:①有关临床科学证据;②口腔科医师的专业判断与临床经验;③患者提出的需求及价值观;④当前社会环境。临床口腔疾病制定诊疗决策,并非只考虑口腔医师提出的决策,还应尊重患者意愿。在循证医学中,需培养医学生具备人本主义的“以患者为中心”思想。口腔医生有义务实情告知患者其得到的临床证据,告知患者临床有效诊治方法,告知患者诊治方法的价格及有关不良反应等,从而帮助患者按照其自身价值观,做出人性化的知情选择。通过临床循证,提供给患者有效、风险小、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少、经济型的最佳治疗策略,以体现出医院的人本主义精神。

3.3循证医学分层次开设课程教授医学生、临床医生

针对前期临床专科医学生及未参与临床见习、实习的医学生,通过课堂讲授方式扩充与循证有关的医学知识,知识内容包括:①基本循证医学概要,包括其含义、起源、发展进程、用途等;②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放法,涵盖了课题探析、搜索工具、时间等;③循证证据的出处、搜素;④评价循证证据。通过了解最基本医学循证知识,为今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提供帮助。对于已经参与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医生,教师教导其应综合实际临床情况应用循证医学,参考患者具体病况评估文献提及的结果来处理临床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其遵从循证医学提出的要求分析临床问题,以便于提升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以提供价值性高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口腔循证医学[5]。

4口腔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应用缺陷和前景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4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制方原理、中药配伍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1]。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至关重要。由于方剂学涉及到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临床各科及各家学说等多学科知识,并以“证-法-方-药”为核心构成较为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尤其是在本科学生尚未接触到临床课程和当前中医课时紧缩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方剂学系统知识和临证立法组方的技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近些年,随着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公认,并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实践、科研及教学,为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机遇,也为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两个新兴学科的特点及与传统中医药学、方剂学的联系,引发笔者对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基本概念及与中医学、方剂学的联系

1.1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提倡将最佳的临床证据和临床医师的个人技能相结合,并尊重病人的选择和意愿,进行临床医疗实践,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医疗质量[2]。循证医学目前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已被很多医学院校纳入教学计划。在循证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围绕问题展开研究证据的检索、评价和利用,以及在无证可循时如何创造证据,以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和基于问题的研究、处理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点和教改的方向。

1.2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或称为转化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科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通常是指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把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法和药物,即“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chtobedsideandbedsidetobench,简称B2B)的一种连续过程[3],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双向的。转化医学试图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架起一座沟通彼此的桥梁。

1.3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与中医学、方剂学的联系

传统中医学、方剂学与现代循证医学、转化医学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相关性[4-6]。传统中医学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最大特色,从注重临床证据的收集到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思想到强调医患互信、个体化治疗;从注重中医、中药融合,突出医药一家到强调以临床为中心,重视临床实践;从“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到“临床—理论—临床”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运行模式都与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具有相同的理念和运行轨迹。可以说,传统中医学就是朴素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蕴含着其原始思维和实践过程。作为中医基础课程之一,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与临床各科的桥梁。真正的方剂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成,更要使学生知道遣药组方的道理,以便临床中灵活运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一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循证医学、转化医学蕴含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对传统方剂学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

2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课程安排不尽合理

目前各中医院校方剂学课程教学大多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四学期集中进行,加之方剂学等主干课程课时不断被压缩。这个阶段,学生尚未完全接触临床,缺乏必要的临床感性认识,对方剂制方理论的理解较为肤浅,掌握的方剂大多限于死记硬背的方药组成,加之考试结束后疏于经常温习,经过几个学期的遗忘,每到临床应用时掌握的方剂所剩已寥寥无几,学生常常反映脑中空空、一头雾水、不知所措[7]。这样的课程安排不太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2.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据调查,目前方剂学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凸显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本该很灵活的知识和技能变成了固化的模式,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处于机械的、被动的、应付式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理想[4]。

2.3授课内容亟待完善

现阶段,全国各中医院校使用的教材不统一,教学水平高低不同,有些地方授课内容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由于课时所限等因素,本该重点讲解的总论和各章概述部分被压缩甚至忽略,这样很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清晰的方剂学知识框架体系;另外,方剂学授课的重点往往集中在方剂药物组成及配伍关系的分析,忽视了对方剂主治病证、病因病机的解析。这样很容易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充分理解医圣先贤遣药组方的思路,不能真正掌握方剂的精要之处。

2.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的内涵实质,是基础与临床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多学科、多层次、多聚点,宏观与微观、预防与治疗、功能与结构、科学与人文的交叉融合,其教学理念要打破基础与临床、医学与药学、临床各学科之间固有的屏障,加强沟通和联系。这就要求一线专业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素养,又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目前,各中医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医学专业出身,知识面相对较窄,信息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及相关人文科学的素养相对缺乏,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3.1优化课程设计

按照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的思想,在医学生基础课阶段,应鼓励他们早期接触临床,例如在理论课程进行的同时开展相应的短期见习、利用课余时间进入附属或教学医院进行短期的见习活动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使学生通过对临床诊疗活动的了解,将临床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入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并努力解决,从而增进对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增强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完成了从实验台到病床和从病床到实验台的双向教育过程,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式的,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些年,以此为思路进行课程调整安排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北京中医药大学实施的方剂学“二段式教学”引人关注[7]。所谓二段式教学,一般前期第三学期开设第一阶段(72学时)的基础知识讲授课,经第四学期的临床见习后,于后期第七学期开设第二阶段(27学时)的理论与实践提高课。第一阶段方剂学教学重在理论基础,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方剂学教学目标定位在为学生提供方剂学基础与临床经验技能间的衔接。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剂运用和临证遣药组方的一些规律或技巧,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开阔思路,加深对辨证论治精髓的理解,深入理解方剂的学术内涵,培养和提高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这种渐进式、深化式的教学模式既符合中医药学知识结构的特点,也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种教学法值得借鉴推广。#p#分页标题#e#

3.2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灌输,适应现代临床需要的eBm临床教育则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讨论、临床实践、辩论会及模拟病案分析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变死学为巧学。即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解决临床问题为中心,掌握那些最有用、最迫切的知识,以实现学习的最优化。课堂讲授尽量以“启发式”的pBL教学法代替“注入式”、“填鸭式”的强制灌输,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3完善授课内容

在方剂教学中,要重视总论及各章概述部分的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有效学习可使学生了解中医方剂发展历史和规律,熟悉学科特征和内涵,掌握方剂组成与变化的基本结构和形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具体方剂提供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另外,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方剂学最重要的学术特征是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确立的治法以及体现治法的方药配伍三者间的密切关联性、统一性[1]。方剂教学应以方证相关为主线,“据证论方释理”,使学生在充分知晓方证病机、成方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药物配伍关系,掌握方剂的制方原理。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这样的方剂学教学过程—从引导学生开始临床症状的解析,病证的判定;到治法的确立,方药的选择;再到剂量、剂型的调整,一直到方剂配伍原理分析,临床应用扩展。这一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循证医学思想具体的实现过程。

3.4提高教学能力

将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引入到教学中,对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循证思维训练的特点,教师除了拥有传统教学所必须的能力,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即在诊疗及教学过程中对患者和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此外,还需要具有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8]。同时,循证医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系统评价”的全过程。教师应掌握并灵活运用pBL等启发性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9]。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5

临床实践对于医学生来讲,是将来进入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培养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生进行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能提高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但传统的以临床经验及医学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探索新型的、科学的的教学实践模式刻不容缓。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上迅速兴起,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方法。为了探究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阐述如下。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Bm)又称实证医学或证据医学,本意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为在现有的、科学的临床研究证据及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临床疾病进行决策。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研究者首次对循证医学进行了阐述,提出制定临床诊疗措施应依据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其后加拿大研究者对循证医学概念进行了概括,循证医学是指慎重、明智、准确的应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数据,在充分结合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个人价值和愿望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3]。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具有较大区别,传统医学在诊治患者时更加注重临床资料、临床经验及相关的临床知识,而循证医学是在其基础上强调科学研究证据的重要性,其更加科学、规范及合理。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不断发展,其已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在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中,医生在诊治患者时更加注重个人的临床经验,并在教科书、研究文献及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处理,导致了某些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被普及。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它要求医生以临床最新科学证据为指导,在充分结合患者意愿及医师经验的基础上,谨慎、科学、明智的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要想真正将循证医学应用到外科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通过详细、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确立问题。②为了解决确定的问题,对相关证据进行搜集及系统性评价。③依据收集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制定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不断调整。④充分运用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新的临床诊疗方案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目前,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系统性评价方法已成为循证医学判定某种治疗方法有效的原则,根据大样本观察、对照组设立、随机双盲试验等要求严格进行临床研究,从而获得科学、可靠、客观的临床结果。

3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建立的基础为发现、提出及确定问题,其主要目标为解决问题。外科临床教学更应注重对实习医师的启发及指导,使其形成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传统的外科临床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与枯燥,实习医师积极性不高,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能力较差,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外科循证医学的引入,能将问题导向模式进行应用,通过问题的抛出,能激发实习医师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研究与讨论,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分析、总结相关论点与证据,进而得出最为满意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转化实习医师的学习模式,使其更加科学、灵巧的掌握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独特的思考模式,为日后的外科临床实践打下夯实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比较,以学生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外科循证医学教学方法效果更好,学生对外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原来的60%以下上升至90%以上,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从原来的85%上升至98%以上,极大的改善了诊断的可靠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4结论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6

将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常挂于口,铭记于心,自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循证医学的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那么,循证医学到底是什么?临床实践为什么需要循证医学?循证医学能解决哪些问题?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联系与区别又在哪里?恰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幼平教授来北京讲学,我们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她,期望从与这位身兼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Cochrane中心主任和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诸多重要职务的循证医学专家的访谈中得到一些答案。

需要,所以产生

循证医学到底是什么?这是李教授在讲学和接受采访过程中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她说,如果要用最短的文字来描述循证医学,那就是――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从单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变,因此相应的治疗也就变成了综合性治疗。在综合性治疗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因此对其评价就必须要借助特定方法,即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1948年,英国人进行了人类第一项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证实链霉素疗效非常好。如此确切的疗效,再加上如此严格的研究方法,使其结果很快得到公认。从此,RCt被确立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尽管使用的都是RCt,不同研究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问题就这样产生了:每项RCt都号称是最高级别的证据,都是权威专家做出来的,那么,面对各不相同的结果,临床医师应该相信谁?

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方法学应运而生。方法学可以保证把应用相同干预措施治疗相同疾病的所有高质量临床研究都集中起来,最终拿出一个结论,从而来解决临床医师无所适从的问题。

循证医学的实施也需要一系列方法学来保驾护航。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和质量控制需要方法学,以保证设计出来的试验是科学、真实、符合临床实际。借助方法学,才能把世界上此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临床研究都收集起来,严格评价后进行质量评价,若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量化的结论,若不能做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描述性结论。随着时间的过去,不断产生的新证据会对这些结论进行更新和补充,使其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情况。不可否认,当今的临床决策已经越来越依赖这种高级别的证据。

总之,是疾病谱的改变、治疗方式的改变及证据的不断产生这些很现实的问题,催生了循证医学。回首循证医学走过的路,刚开始时只是个别人的问题,后来变成了前瞻性的探索,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凝练出方法,再上升为学科,而现在正在向学科群发展。

三要素,二核心,四原则

李教授说,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讲究医师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要“三要素拍板”:①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②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因为临床医学是一个高度实践的科学,所以医师的经验和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③尊重病人的选择,将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例如癌症病人要考虑到其经济情况及个人意愿,年轻病人要考虑到其性生活能力。如果脱离了“三要素拍板”,那就不是循证医学,而是经验医学。

此外,循证医学还有两大核心,一是“证据要分级,推荐有级别”,二是循证医学的证据要不断地“与时俱进(updating)”。把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别是循证医学所提出的要求,可分为下列5级:大样本多中心RCt或者收集这些RCt所作的系统评价和(或)荟萃分析;单个的大样本RCt;设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无对照组的系列研究;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和病案报告。

为什么要参照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因为如果一个疾病没有被消灭,那么世界上患这种疾病的人数就是以这个病名为中心,没有半径的圆,即患病人数无限增加。而任何一个临床试验,都是以这个点上的试验去推测整个人群的患病情况,都是“以点推面”。试想一下,如果以点推面,当然希望这个点越大、越多,而且分布得越均匀,这样才越真实,越有代表性。专家意见之所以被排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最低级别,就是因为专家的局限性。专家意见只局限于一点,无法去与全世界治疗同一个疾病的高级别证据的全部结果相抗衡。

至于如何做好循证医学,李教授总结了“四原则”,即基于问题(临床关注的问题或重大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参考当前最好的证据决策,关注实践的效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十三年三个阶段

因性疾病及其综合性治疗的疗效”而提出的。

循证医学在提出之初,非常强调对RCt的系统评价。但1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才发现,大样本多中心RCt数量很少,而且有些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RCt。此外,临床研究中存在着大量设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CCt)。因此,基于这样的现实,循证医学专家们现在正在研究怎样把CCt中的有效成分拿出来的方法学,并给它一个权重。

循证医学原来只着眼于临床治疗,现在已逐渐扩展到诊断、中医药、外科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即1996-1998年间,英国人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方法和证据进行政府决策,解决公共卫生、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体系中的问题,提出了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healthcare)的概念,将高级别证据用于社区人群和大众。

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李教授根据循证医学的哲学理念,将其外延到各个需要证据决策的领域中,提出广义循证观,定义广义循证观三要素为:①凡事都要循证决策;②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出现的高级别证据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评价;③后效评价,止于至善。该概念2003年首次在Cochrane年会上提出,即被全世界循证医学同行认可。因此李教授于2004年提出了循证科学(evidence-basedscience)的概念,她认为是基于以下内涵:①各行各业、各种层面都在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和它的成本效益比;②重视信息的采集、加工、挖掘和合成;③由第三方进行权威评价。现在,各个行业都重视数据库的建设、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建设和第三方的权威评价。

综观十三年来循证医学的这三个发展阶段,其核心问题是循证医学的原理没变,但是针对不同对象,要研究出适合不同特定条件的方法学。只有方法学跟进了,学科才能发展。

三成“确定”七成“不确定”

循证医学能解决哪些问题呢?李教授介绍说,循证医学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把有关某个问题的所有临床研究证据全部收集起来,即使无论有证据证明“yes”还是有证据证明“no”都算结论,截至2005年8月,在Cochrane协作网所有2435个系统评价中,也只有30%的证据能确切地说“yes”或“no”,其余70%则都不确定。这些都充分说明,人类征服疾病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一些世界上流行的大病种,采取眼下最流行的治疗方法,也没有证据证明其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以腰背痛为例,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全世界因为腰背痛而请病假者占所有开病假条者的1/3以上,但是从最便宜的到最昂贵的128种腰背痛治疗手段中,竟然没有一种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

总而言之,就目前来说,循证医学能提供证据的也仅能解决30%的问题,其余70%的临床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未来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和观察结果。

出于蓝而胜于蓝

谈到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联系,李教授用七个字来形容――“出于蓝而胜于蓝”。李教授解释说,循证医学的每一条都针对着经验医学解决问题当中的不足,为的就是去完善经验医学。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循证医学肯定是优于经验医学的,但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毕竟,经验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循证医学还很年轻。

至于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的区别,李教授认为至少有以下六点:①证据来源。经验医学的证据来源于教科书和零散的临床研究,而循证医学的证据则完全来源于临床研究,且多为前瞻性研究。②检索方法。经验医学很难做到系统与全面,而循证医学则一定要求系统与全面,并有一套方法和一系列的伺服系统来保证其系统与全面。③拿到证据后评价。经验医学并没有要求评价证据,而循证医学则要求对证据进行严格评价,而且有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④判效指标。循证医学强调终点指标,即病人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而非中间指标,因而更接近病人的需求。⑤治疗依据。经验医学可以是动物实验或间接依据,而循证医学完全是临床依据。⑥医疗模式。经验医学以疾病和医师为中心,而循证医学以病人为中心。

那么,循证医学是否在各个方面都一定优于经验医学?不一定。循证医学还要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正是在这一点上,循证医学做得非常客观。综观循证医学的工作过程:检索了哪些数据库,检索了哪些时间,用了哪些手段,得到了什么结果……在这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监督,而经验医学则不具备这些。循证医学所有的方法和证据都是透明、公开、可让人检验的。只有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东西才可以上升为真理,才会成为新的证据。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7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最佳证据;儿科

住院医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目前公认的最权威的临床思维理念,是最佳研究证据、医生技能和病人意愿的科学整合[1]。这是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模式。临床决策来自最新循证证据,把最佳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医务人员对其的掌握还是相对有限的。对刚进入临床的儿科住院医师而言,掌握eBm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贯彻临床循证实践,对其行医生涯具有极好的指导作用。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曾报道有效的多种药物或治疗方法仍然值得商榷。这说明循证医学实践没有被医务人员广泛认识,且循证临床决策还是比较欠缺。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疗法已经由国家卫健委正式推荐应用,且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及《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3]。然而,该研究仅为武汉10例重症病人的观察研究,没有空白对照,没有明确的纳排标准,也没有可信、客观的终点指标,其循证医学证据级别是非常低的。这种疗法需要进行严格设计并实施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只有有了明显的临床获益且不良反应小,才能成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用于临床实践。但是,新冠肺炎传播迅速,病人病情较重,抗疫医护人员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实施随机对照研究。为了让治疗方案更加严谨、科学,医学实践应插上科学的翅膀,循证医学应伴随医学始终。循证医学就是摈弃经验医学时代强调依据单纯的临床经验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做出临床决策的做法,强调临床证据的检索及利用,用最佳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因此,对刚进入临床的儿科医生来说,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理念,缩短临床证据到临床实践的时间和距离,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住院医师需要学习运用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实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真正进入临床实践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将书本知识转为临床工作的起始,因此,更需要规范、循证、严谨的培养和思维养成,以为今后长期的临床工作及循证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在临床轮转过程中,住院医师对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持续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来维持其临床能力。在每天的常规临床工作中,他们会遇到大量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疾病、临床表现、治疗、诊断及预后等方面。传统的医学知识在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显得滞后。教科书相对比较过时,没有把最新、最佳的证据转为临床实践,更新太慢。专家或上级医师的经验也不一定可靠。他们可能会由于知识结构更新等问题,提出错误的意见。成体系的继续教育效果欠佳。医学类期刊、论文及书籍数量太多,内容良莠不齐,信息泛滥。循证医学对临床规培医生来说,意味着一种新的临床实践模式。在循证实践中,他们能根据临床问题快速、有效地进行文献检索,通过评价、分析获取解决临床问题的证据等级;用目前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在最终临床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最新循证证据,而不是专家或同行的经验或教科书的建议。

二、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意义

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医学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及主治医师查房的经验总结,不去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以经验来指导临床,对循证指南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在许多教学医院还是普遍存在的。与此同时,教师忙于临床工作,忽略了自身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国外研究证实:现有的医学治疗方法中,仅4%基于强有力证据;45%基于弱证据和强临床共识;51%既无证据,也无共识[4]。比如,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疾病。许多关于药物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发现,这些干预措施均未显示出疗效[5-6]。因此,美国儿科学会指南以及UptoDate仅推荐支持疗法,包括用于低氧血症的氧疗、呼吸支持等[7]。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抗生素、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高渗盐水雾化等各种无效的干预措施层出不穷。教学医院的住院医师还可能将这些错误的治疗措施带到基层医院。过度的治疗并无临床获益,反而存在潜在的治疗风险。因此,让刚入临床的儿科住院医师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的最佳证据,对病人的医疗做出决策,甄别和去除错误的临床决策,尤为重要。循证医学的理念倡导儿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注重丰富自身的临床知识,让知识结构更扎实,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而且要关注最新的医学研究、循证指南,在以往经验与最新研究证据的基础上,探索最佳的临床决策,促使诊疗的过程更加科学、严谨。同时,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能帮助学生及带教老师端正学习态度,基于问题进行终身的、自我指导的主动学习。

三、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循证实践

儿科学是一门病情复杂多变的学科,且儿科病人年龄小,更需要医师考虑相关治疗的临床获益及风险成本问题。家长对医疗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逐渐提高,更迫切地需要医生的诊疗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规避不必要的治疗风险。因此,根据循证医学理念,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做循证临床实践,对新一代儿科医师的培养尤为重要。儿科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循证临床实践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评估病人,提出临床问题在诊疗活动中,住院医师会遇到关于疾病的各种问题。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查阅指南、专家共识或教科书明确回答的,也就是有全球公认的证据。比如,川崎病的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iViG)、阿司匹林的抗炎抗凝治疗,其临床获益远大于弊端,且从成本效益来评估也是合理的,因此,已转化为目前指导临床的最佳证据,可以直接获取并应用于临床。然而,还有很多治疗策略作用尚不明确,但在临床工作中可能会被采用,如激素、双嘧达莫或免疫抑制剂在川崎病治疗中的意义,就需要住院医师针对临床问题,进一步检索最佳证据。

(二)检索最佳证据来回答临床问题住院医师应通过构建合理的检索策略来查阅、获取文献,并通过认识证据的类型和证据的级别来筛选高质量的文献。住院医师要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相应的piCo临床问题(p代表病人或疾病,i代表干预,C代表空白对比,o代表结局指标),通过关键词进一步检索文献证据,以解决临床问题——证据主要来源于医学期刊的研究结果,特别是随机对照试验(RCt)等设计合理、方法严谨的临床研究结果;同时,检索最新的循证二次数据库,保证自己对最新科技文献的了解,包括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SR)、meta分析(meta-analyses,ma)和UptoDate等的研究结果。在找到解决临床问题的相关文献后,住院医师要严格评价其证据的有效性、影响(效果大小、作用是否明确)和适用性(是否适合我们的儿科病人)。

(三)依据目前检索的最新循证证据,结合病人的病情和医院的具体条件提出应用于临床的新决策住院医师在检索了解决病人临床问题的最佳证据后,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新决策是否适用,有多大的临床获益,能否满足病人的意愿,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还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并与上级医师一起决定是否要改变原有的临床决策。接下来,住院医师还要评价新决策临床实践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其对临床实践的有效性,看是否需要依据新证据改变原有的诊疗习惯,进一步思考下次是否能做得更好。循证医学就是把阅读文献和评价文献转换为利用文献,及时更新临床专业知识,使病人受益。

四、儿科医生进行循证实践的问题和思考

儿科的疾病复杂多变,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较多。而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证据相对较少,循证指南及临床研究资源匮乏,治疗更新比较慢,严重影响了儿科循证医学的发展。在儿科领域开展临床研究相对比较困难,干扰、混杂因素相对较多。且儿童处于成长过程中,依从性比较差,伦理要求比较高。因此,即使是随机对照试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证据等级和治疗策略相对欠佳,且医师对循证医学认识不足,循证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然而,问题与机会总是相伴而生的。通过循证临床实践,医师不仅可以查证—用证,还可以无证—创证。在检索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医师如果发现临床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可以和主治医师一起探讨,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改变甚至创造新的证据。如果已经有了一些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原始研究,医师就可以探讨是否可以形成新的、更高质量的二次研究,如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等,从而提高证据的等级。如果缺乏或缺少原始研究,医师也可以探讨是否可以结合医院及病人的情况,设计和实施一些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的临床研究,以作为新的原始研究。这样做既可以解决临床问题,又可以帮助更多研究者探索并创造证据。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8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医学教育观念,认识到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循证医学资源分布与互联网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特点以及文献评价方法和原则,荟萃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要充分认识循证医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掌握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传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以讲座的形式向实习学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使其认识到:

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将医生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及患者的选择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5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临床实践及结果。

3.循证医学证据根据其来源、科学性和可靠性分为5个等级(可靠性依次降低):Ⅰ级,所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Ⅱ级,单个设计良好的RCt;Ⅲ级,单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Ⅳ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Ⅴ级,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4.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三、指导学生获取循证医学证据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关键,证据的获取必须通过文献检索。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缺乏相关的知识,仅局限于用百度(baidu)或谷歌(google)等一般搜索引擎查找文献,因此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较局限,专业性不强。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检索到合格的文献,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循证医学资料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Cochrane图书馆、Campbell协作网和pubmed、Springerlink、ovid及CHKD等电子数据库。并教会他们怎样用主题词、关键词、刊名、布尔逻辑(and、or、not)和文献类型等方法使用网络资源检索文献。由于医学文献检索中所获得的证据常常种类繁多、结果多样化,因此,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循证医学网站,查阅有关新研究、新技术的系统评价和二次摘要文库,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新、丰富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9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诊急救;循证护理;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3-0110-01

如何选取最有效的护理方式,挽救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提高治愈率,降低重度伤残率及死亡率,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课题。为此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20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17~62岁,平均(41.1±42.6)岁;车祸造成颅脑外伤的患者56例,高处坠落16例,其他8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循证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救治方法,基础护理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循证护理组采用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方法如下。(1)依据临床医学的多学科的知识,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1]。首先,包括预警机制,一旦发现该患者的报告,立即启动,调动医院的急救系统;其次,人员配置,由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构成,并定期对救治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更有效的措施。(2)维持呼吸道顺畅。颅脑外伤的患者常会出现休克症状,在无意识状态下,其分泌物、呕吐物会堵塞呼吸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此,需要及时清理,保证呼吸道顺畅[2]。(3)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颅脑外伤的患者出血量比较多,耗损大量能量,对此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须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及时迅速的建立3条静脉通道,将已经配对的血液输注到患者体内,为及时增强患者血液循环,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压输血,及时有效的保证患者正常机体所需的循环血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包扎等措施。

1.3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参照aDL、mmSe的评分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生活活动量表和简易智能评分,以此确立评定的标准,(1)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均消失,可以自由活动;(2)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自理有障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没有改善,并有恶化的趋势,甚至出现死亡[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在患者的治愈率上,循证护理组的痊愈人数为36例,痊愈率为90.0%;基础护理组有28例,痊愈率为70.0%。在伤残率及死亡率的比较上,循证护理组有1例,为2.5%;基础护理组有5例,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呈现高发的趋势,主要因素为车祸及高处坠落,其中车祸所占的比例几乎占70%。颅脑外伤患者临床上因病情危重、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等因素,一直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此,临床医学上对于颅脑外伤急诊急救就显得非常重要。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涉及多学科知识,包括临床医学、管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临床上除了采取循证护理措施之外,还需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察,(1)循证护理的依据:对于急性颅脑外伤的患者而言,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以此为依据评判颅脑所损伤的程度,而瞳孔则是全面观测患者的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部位,因为在颅脑损伤后,一般会引起多瞳孔的变化[3]。(2)循证问题:在循证护理问题中,具体包含抢救患者的生命、病情变化的观察、维持呼吸通路、给药治疗、构建静脉通路及妥善的外伤包扎等。(3)循证护理的观察:针对循证护理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例如加强急性颅脑外伤的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并且依照医生吩咐,定时为患者服药。

总之,对颅脑外伤急诊急救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切实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重度伤残率和死亡率,并且还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霞,王新,徐晓娟,等.循证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15):163-164.

[2]史亚红,杨芬,何信鑫.循证护理应用于气管切开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7):263-264.

循证医学的基本要素篇10

医院是一个国家关系到民生的医疗结构的载体,它需要实时有效地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数据信息化也在医院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说明了循证医院管理方法在医院经济管理统筹中的必要性,并对循证医院管理模式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医院要本着完善管理机构,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心,才能真正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院经济管理的健全。

关键词:

医院经济管理;循证

现代医学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医院的相应现代化管理也在实时更新,如何提升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和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经营模式,促进医院经济管理迈向新的高度,是医院的管理层面需要认真思考的。医疗机构告别传统刻板的经济管理框架,将循证医院管理模式引入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来,树立正能量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时效性,在组建高效专业医疗团队的同时更加优化医院管理改革。

一、循证医院管理的概念

循证医学理念最早是在1992年被提出的,DavidSackett作为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的内科系教授,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了医疗管理的学术范畴。遵循相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循证医学理念的医疗精髓,循证医学认为最权威的医学研究证据、医师的亲身临床医疗实践、患者的真实反映和感受这三个必要环节是缺一不可的。任何必要的医疗决策(包括病人的相应治疗方案、基本治疗的方向性指南以及特殊情况下对应的医疗决策等)都需在真正的实践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医护人员的经验做出精准的判断。循证医院管理要求任何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中必须要遵循“医者慎重诊治,充分更新医疗数据”的医学态度,将数据与医者实际经验相结合,实现医疗完善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医院经济管理向高效性和科学性推进。

二、借助循证医院管理办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一)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强化医院的经济管理,这要求财务部门对于医院资产数量和相应金额有必要的规范化记录,财务人员要及时了解医院资产的清查明细,在这一点上循证医院管理方法能帮助医院的财务人员在相关操作前做好充分的经验和数据的统计。对于不同的部门加强相应的管理体制,整合完整的医院经济管理模式。首先,临床科室。临床问题在提出后,要进行医疗人员经验和过往文献数据的查询,在讨论治疗方案的会议中,要制度化的权衡全面数据,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细化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和支出,保障医院经济管理的最优化运行。其次,药房管理。药房的用药依据和指南要根据数据实时更新,当地的药物名目和自身医院的药物采购都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并且在各科室用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循证医院管理的特效,谨慎适当用药,用最准确的药物和剂量进行相应的医疗实验,便于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药物采购和登记,保证医院经济管理的常态化。最后,病房管理。病房的数据更新更加要及时,不仅是对患者病情的跟踪,也是对医疗人员行为的监督,将循证医院管理的理念运用在病房的日常巡检中,能有效地缩短相应病患的住院时长以及提高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分担医院经济管理的压力,为医院的资源流通创造便利,实现优化医院经济增长。大力深化医院经济管理改革,在管理模式中充分发挥循证医院管理对医院经济管理建设有利的功效,真正助力医院文化和经济管理的提升。

(二)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一直是医疗体系中非知识性的服务难题,社会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地促进医生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共生关系,对于这之间的协调有利于医院在保证患者就医便利的前提下还能促进医院的经济增长。循证医院管理能将一切问题数据化,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医生和患者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医生通过经验对患者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判断,并给出治疗方案,从而选择相应的药械。从医者的角度,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医生操守迅速的根据经验提出医疗决策是医生的本职。但是医者的经验有时却跟不上病情演变的脚步,如果病情的变化超出了医者的既定经验,医生选择的药械和治疗方案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病患的问题,不仅会造成医院经济管理中的浪费也会使患者对医者的决策产生质疑,这个时候,医疗数据就是对患者最权威的医疗决策。当医生在对患者病情初步了解并且控制后,要进行大量的相似临床经验文献的搜寻,进行比对和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与患者进行阐述,建立新型互动式的医患关系。在整个医患关系的建立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和医生进行必要有效地交流,了解循证调查后的医院资源配置,并结合相应问题强化临床项目的药械配置。根据数据向患者分析用药、住院时长以及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患者和医生得到良性沟通,财务人员在向患者说明问题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这对医院的经济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日常监管力度

医院的经济管理想得到稳定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控制好整个医院的日常管理,注重医院医疗项目预算和资产监管的平衡,在建构完善日常监管的模式中,财务人员可以借鉴循证医院管理试行办法。细化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日常资源监管,从根本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建构模式。其次是着力打造资产使用的最大化管理,提高医院本身基本资源和存储量的使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运用循证的整理方式完善数据的收集和鉴定。第三,医院的经济管理不仅与医院固定资源有关,作为组织内主体的医疗人员也是财务人员需要多加重视的。医院的财务人员要对现有医疗人员的任何人事变动做到数据的统计,统筹的辅助人事进行管理,从人事角度保证医院的经济管理。最后,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基本资源报废的申请流程也要做到细致的划分。由财务部门人员组织各资产管理科室对医院现有资源进行循证数据统计,确保报废资源得到合理处置,也审核现有药械的使用效率是安全的和完整的。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医生的职业性质决定医生很难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对文献和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医院的财务人员只是根据医院的陈旧常规流程进行相应的药械配备,在医院经济管理模式中开展循证医院管理是对医护人员医学知识的更新和提升在任医护人员整体基本医学素质的必然需要。对于医院财务人员,在医院经济管理中要做到大数据的汇总和更新,及时了解现行医疗体系中药械的用量和规范,对于各科室和部门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全面改革经济管理人员的数据意识。医院经济管理的成效决定了医院在公益和收益之间的平衡,有实效的循证医院管理能最大化的满足这个支点,作为把握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财务人员,更要提升自身对于新型管理理念的认知,在数据和经验的分析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保障整体财务人员的财务循证素质。并为医院建立相应的阶段数据统计,以保证财务部门对医疗业务进行相应的测算和医疗行为的准确分析,从而保证医院经济管理的正常进行。医院的经济管理对相应医护人员的素质考核也要具有及时性,依托医院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学习力非常必要。

(五)完善医疗决策推进预算管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非常迅速,以目前的医疗发展进程,循证医院管理模式在现行医疗体系中的常态化是必然趋势。循证医院管理不仅能从本质上革新传统的“经验决定医疗方案”,更能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效能以及医疗决策的制定。健全医院的预算审核组织能强化医院预算管理的各项细化职责,有助于医院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并且能帮助财务人员对医院整体的经济分配定额及时地做出合理调整,提高预算的编制效率和质量。陈旧的医疗决策依托于经验,对于医疗决策配套的药械也是刻板化的选择,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对于这部分的统计和数据收集始终维持在经验论上,造成很大浪费。医院要做到“以人为本,数据为导向,经验为辅助”的理性建构,这对于现代医院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循证医院管理模式在逐渐深入中国的医院和医疗体系,相关领域和部门都要做好数据收集和汇总的准备,通过提供实用性强、可行性大的数据进一步强化医院经济管理方针。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要针对数据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实现科学化的医疗资源配置,最大程度上促进医患间互利共生,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刘军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会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明德.临床医学新理念-循证医学[J].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0(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