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技能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57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决议》精神,面向社会和20*年初、高中毕业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培养企业急需的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技术工人,提高全县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二、专业设置和培训任务

20*年短期培训的专业有电焊、车床、电子、家电维修、服装、计算机操作等。其中,电焊、车床、电子、家电维修属于a类专业;服装属于B类专业;计算机操作属于C类专业。中专班培训的有车工与数控、焊接技术、电子电器、家电维修、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

20*年计划招收3—6个月“两生双百”工程短期培训班学生1400名,县技工学校三年制中专班学生600名(《各乡镇、学校选送20*年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指导性任务分配表》附后)。

三、具体措施

(一)认真做好培训机构认证

县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督导职业培训机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队伍,做到合理收费。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认证后要向全县公布。

(二)强化招生宣传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各职业培训机构,将经技能培训已有序就业的学生所在企业的工作环境、食宿条件、工资待遇等制成录像片或宣传板面,深入校园向面临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宣传引导。在劳动保障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经过认证的职业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在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播出招生信息广告。组织职业培训机构利用乡镇集会、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宣传。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初、高中学校,向20*年毕业生宣传国家的职业教育精神和技能培训政策,让有就业愿望并达到就业年龄的毕业生,毕业前在县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可以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学习技术,结业后既能取得初(高)中毕业证书,又能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愿意学习职业技能和未满16周岁的初、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参加县技工学校三年制中专班学习,学习期间享受两年国家助学金(每年1500元),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中专毕业证和中级职业资格证。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和三年制中专班学习的学生,结业或毕业后可安排就业。

(三)加强培训学员的组织报名工作

各乡镇、教育部门负责督导各中学将20*年初、高中毕业生登记造册,摸清情况(学习成绩,毕业后的愿望),组织未升学而有就业愿望的毕业生,到承担“两生双百”工程培训任务的县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并把县技工学校三年制中专班600人培训计划列入今年的招生计划。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组织社会上辍学在家的20*年初高中毕业生、闲散的农村劳动力到县内定点培训机构报名。同时,负责督导各培训机构做好新生的报名登记、入学手续办理、新生编班、食宿安排等培训前的组织工作。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有序转移就业的监督

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各培训机构上报的培训计划,对照参加培训学生台账,定期到各培训机构检查培训人数及培训时间,保证参加短期培训的学生在校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并达到a类专业不少于320学时、B类专业不少于270学时、C类专业不少于240学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鉴定,保证参加培训和职业技术资格鉴定的学生能够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大力开展“订单”培训,使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结业后,根据和企业签订的用工协议,实现100%的有序转移就业。

(五)认真做好相关证件的办理

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各中学,于今年7月份以前为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和三年制中专班学习的学生发放初(高)中毕业证书。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为参加技能培训的学生办理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公安、交通等部门要为出外就业的职业学校学生在手续办理、交通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2

关键词:退役士兵培训;理实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57-03

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2008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对退役士兵在退役后两年内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退伍士兵现状及社会用工需求,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若干规定》要求: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制为2年,总课时数不低于1600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至1年。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中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高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退役士兵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每年退役回安置地报到的退役士兵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入伍前的学习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他们对上岗前的技能培训认知度比较低,意识不到技能培训对他们就业的重要性。

其次,大部分退役士兵刚刚离开部队,急于寻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其中,50%退役士兵有工作意向,但仍处于盲目寻找阶段;30%退役士兵进入入伍前的工作单位或者在退役前已经联系好了工作单位;还有20%的退役士兵选择继续求学或因个人问题打算休整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意向。

再次,在这些退役士兵中,来自地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求学或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来自县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是初中毕业,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单位用工需求分析

2012年12月,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企业用工排出“十大工种”,其中老牌工种电气维修、机械制造排在首位。调研表明,江苏地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是巨大的,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生产一线的工作服务人员;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人员;产品制造与加工人员;产品组装与调试人员;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电气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产品检验与管理人员;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人员等。这些工作岗位主要突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用工单位所需人才是能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都愿意招收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的退役士兵,因为退役士兵较之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吃苦耐劳。如果掌握了一门过硬的技术,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同时企业也给社会上退役士兵的安置提供了后方基地,可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隐患。

为此,针对行业的用工需求,我院为退役士兵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编程加工、汽车维修与驾驶、烹饪等专业。要能有效地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与企业用工要求相配套,首先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专业培训方案。

退役士兵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用工需求相配套,满足社会需要,我院根据退役士兵培训的特点,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退役士兵培训体系,培训中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原则。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使该专业的学员在完成学习后成为一名实用型人才。

(一)创建一体化的培训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培训,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中级、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工人。

(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效果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针对退役士兵培训的特殊性,我们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重新整合,编制了一套真正适合退役士兵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材。

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企业的需求,要求培训后的退役士兵通过两年业余时间的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要求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维修电工方向)中级工的技术理论和工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具有分析和处理本职业生产技术上一般问题的能力。

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高级工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入伍前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已经初步掌握中级工操作技能,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鉴定的退役士兵。因此,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方案是在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增加。

(三)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方法加以贯通,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现场实际操作效果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必然要求有一支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者,我院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鉴定。作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每年必须有两个月深入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与此同时,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既有本科学历,又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生产一线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生产的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一支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教学方法模块化

根据上述电气自动化中、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考虑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特殊性和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编制教材和教学计划大纲,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采用模块化教学、工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型模块教学方法加以应用和实施。

(三)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初学者基础差,认知能力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为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多彩的课程内容形象表达出来,将黑板式教学转化为实体教学。通过现场操作演示、Flas、拍摄实景画面和视频影片等多种教学媒介作为新型教学工具,让难以掌握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任务驱动法在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模块化的任务目标。根据提出的任务让退役士兵自己讨论任务操作过程的可行性,绘制合理的流程图,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目标任务的确定,最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模拟实训平台法模拟实训平台在理实一体化培训中为退役士兵操作训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测试标准,通过在模拟实训平台上的操作,可让退役士兵间接地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法我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直播课堂,每周二、四的19:30至21:30是在线答疑时间,由各专业课教师指导、解答退役士兵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掌握。

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法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到我院,讲授企业中最实用的技术,替换学校教学大纲计划中相对应或相类似的不实用的课程和知识。同时,企业为我院提供了退役士兵专业项目实训、配套的专业岗位、相关的咨询和课程资料。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效果测评

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退役士兵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善退役士兵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与同事、教师和师傅交流的能力。因此,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认真完成退役士兵专业培训效果检测表、退役士兵专业培训质量检查表及退役士兵个人意见表等的检查,可以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调控相应的课程和技术内容,有效检测退役士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退役士兵的作业、课堂直播、在线答疑纳入评价,真实合理地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可以有效地提高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栋腾,张辰亮,孙永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和一体化培养初探[J].机电信息,2012(12).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3

1(略)

2电力教育应当正视的三个不适应

2.1电力教育的结构、功能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比例不适应当前,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存在主要问题是:(1)人员过多和文化素质偏低。根据五大网局和山东局1996年6月底统计,nl万在职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职工为51.6万人,占46.5%,这与电力工业设备、技术、管理现代化要求极不适应,(2)工程技术及专业人员仅占全体从业大员总数的10%左右,在总体上仍属短缺,特别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3)从业人员没有合理的年龄档次,到2000年,全电力直属系统退休人员将达15万人左右,其中极大部分属专业技术人员。这就要求留在岗位上的人员必须扎扎实实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路子以适应电力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2教育投人同电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适应目前电力教育的总规模以及年招生能力(高校本专科每年可招1.2万人左右,中专、技校每年可招1.5万人左右)和国家对电力人才需求总量基本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但是,中国现在教育投人水平远不能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根据199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1990年中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约合8美元,而世界平均约为220美元,中国生均公共教育经费约48美元,而世界生均为1230美元,可见差距相当大。

2.3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同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适应教学的实质是信息的传递。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为信息载体的双边活动。一旦信息高速公路进人教学过程,必然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旧的课程编制、教材组织、教学方法和方式以及教学管理体制根本性的变革。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思想保守,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手段落后的状况确实使培养出的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电力生产规模扩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3当前应采取的三个主要对策

3.1深化电力教育结构改革首先,要通过电力教育的内部转化和调整,形成有行业特色的教育结构。在人才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适应的情况下,电力教育的结构改革,实际上是结构优化的过程。根据电力行业“橄榄型”的人才需求,除办好少数培养研究型、开发型人才的电力综合大学之外,其它的各级各类学校诸如普通本科高校、高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中专、技校以及就业培训中心,都可纳人职业教育的范畴。把教育结构改革与调整的重点放在构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从初级到高级、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能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电力职业教育体系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一个职业岗位,要求的层次也会越来越高,由此引起职业教育的高移现象。因此,根据李岚清副总理讲话精神,要适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主要通过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职工大学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少数重点中专、技校转制为高级职业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来补充。但应看到,无论从电力工业的发展还是从电力职工队伍结构优化来看,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中等应用型人才,所以要继续大力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主要由就业培训中心来承担。其次,要通过合理归类,使电力职业教育在纵向上层次清晰,在横向上多轨并行。高等职业教育要努力使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职业学校在总体培养目标、安排教学过程的基础以及设计课程体系的思路等方面,逐步趋同化,目前各自保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培养人才的类别和学生来源的渠道上。高工专侧重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专业的高级应用人才,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3年;高职侧重培养工艺型、运作型的高级应用人才,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经过实践锻炼,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修业2至3年,或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5年。中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进电力中专和技工学校的同一化,创办一种既不同于现有中专也不同于现有技校,而能兼备两者优势的新型电力职业技术学校,即电力工业学校。在若干年的过渡阶段,电力中专、技校、工业学校仍可多轨并行。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4

YangYonghai

(Yantaiengineering&technologyCollege,Yantai264006,China)

摘要: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与创新,是各职业院校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abstract:Skillscompetition,asamajorinstitutionalreformandinnova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inChina,isanimportantformofshowinglearningoutcomeforvocationalschools,aswellasanimportantcriterionthatalllevelsofeducationauthoritiesevaluatethequalityofvocationaleducation.Skillscompetitionhasplayedadistinctiveroleinguiding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vocationalschoolsandhasgotapositiveeffect.

关键词: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

Keywords:skillcompetition;practicetrainingbase;cultivationmode;reformineducation;teacherstroop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91-02

0引言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山东省政府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部署要求,确定今后每年在全省范围内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我校通过开展技能大赛,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汽车专业建设的步伐。

1技能大赛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1.1自2008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要求今后的专业建设必须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并为大赛划拨专用资金,实行专款专用。近两年汽车专业根据高职技能大赛,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先后动用设备专项资金38万元,购置了丰田卡罗拉1.6at、奇瑞a3整车试验台,桑塔纳2000、帕萨特1.8t发动机综合试验台,以及故障解码仪等专用设备,基本满足了技能大赛训练和学生日常综合技能训练的需要。另外,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引入大企业进行校企共建,为实现“三级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

1.1.1与烟台永弘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永弘订单班”,与集大公司共建集大员工培训基地,为裕华公司及其他售后服务公司培养专门的汽车维修人才,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培训,实现就业顶岗的“订单式”联合办学体系。

1.1.2与烟台三重公司、烟台奔腾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烟台汽车车身整形修复培训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教室等基本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四套价值150万元的设备,师资、教材及耗材,不仅用于烟台地区三重公司、奔腾公司的企业培训,还为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与企业培训完全一样的高质量理论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的品牌及品质。

1.1.3与广本山东有限公司合作,探索校企共同经营和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新模式。利用该公司在山东地区的10几家汽车4S店的维护保养及修理任务,完成“三级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的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岗位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效果:建成后的校内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新增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生产性设备值180万元。形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与电子、车身、整车5个功能区,满足学生静态实训4人/组,动态实训6人/组的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要求;并把企业的规范操作、本田的5S理念引入到实训中心来,充分体现规范性、标准性和示范性。每年承接汽车专业600名在校生的汽车维护及拆装实训,承接汽车运输、维修、检测及保险行业培训300人次。大学生创业基地,完成汽车各类维修保养200台次/年,满足学生校内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要求,使学生的技能达到中级工维修的水平。投资35万元建成的山东省汽车维修工仿真考试基地,将考评系统用于600名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考核;完成烟台市汽车维修高级工和技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500人。

1.2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具有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5个,如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裕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集大公司、广本山东公司等。经过2年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机制、突出校企共同培养特色,将新增校外顶岗实习基地5个,重点建设4个。按每个企业提供5个岗位,每年4轮实训,可满足400名学生校外顶岗实习。

2构建“三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高职技能大赛的竞赛规则,竞赛分为理论综合知识、发动机检修调整技能、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三项内容。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时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必须分级递进培养的特点,结合国家汽车维修职业标准,构建了“三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其内涵如下: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双线并行,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②根据本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高级)和汽车维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将本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分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三级”,分别在3个年度从低到高递进式完成培养目标,第一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初级,第二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中级,第三学年技能培养目标为高级。③“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的三年中,第一学年,在进行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完成汽车维修初级技能(汽车拆装和维护)的培养,使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初级工的技能水平;第二学年,在完成汽车维修中级技能相关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上学期交替完成汽车维修初级工顶岗实习,下学期交替完成汽车维修中级工顶岗实习;第三学年,上学期完成汽车维修高级技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并通过汽车维修“高级工”职业资格鉴定,下学期根据顶岗实习协议到企业完成汽车维修“高级工”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④学生每次到企业顶岗实习前,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企业不需对学生进行二次培训,不仅合作企业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工资待遇。同时通过考核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送到相应的4S店进行专项训练3个月,最后一个月再回校进行综合理论和技能强化训练,参加省级大赛。

通过“三级”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汽车专业学生(每年约380人)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人数、高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3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3.1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竞赛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属于结果性考核。因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我们以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为目标,以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导向,以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准绳,建设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了一套理论与实践一体、以项目(任务)为基本单元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电控地盘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综合故障检修》、《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检测》5门特色教材,并与企业共同研发教学软件或教学课件。

3.2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灵活掌握。通过企业调研,以企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技能点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实施“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我们建设了汽车电控发动机、汽车电控底盘、汽车电器设备,共6个一体化教室,每个专业教室满足8个学习小组(每组4~6名学生),按照项目进行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完全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我们建设了1个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实验室,专业课程《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检测》采取CDio教学模式,首先按5-6人一组,分成学习小组,从设计一件机电产品开始入手,进行教学,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能力。整个过程贯穿一学期,最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代表进行答辩,评定成绩。最终选出的优秀产品直接参加省级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全部课程都是在实验室完成。在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而设计的单片机控制赛车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弱化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对单片机的控制原理和控制形式的理解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上,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能进一步的增强对单片机在汽车上应用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进行了《单片机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单片机对继电器的控制》、《汽车电脑芯片的检测与维修》等实验,这几个实验的选取,主要是结合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应用进行的,既让学生了解了单片机,又让学生认识到单片机在汽车上起到的控制作用。并让他们熟悉掌握电路的搭建,形成相应的控制思维,为后期的产品设计、芯片检测、维修打下基础。

4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打造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队伍,两年来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了2名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以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重点培养了5名中青年教师,使其学术水平在省内达到较高水平、能够独立开发课程、承担教研项目、实际动手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每年都利用假期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分批到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和项目调研,并考取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和技能大赛的培训教师,学生实习有任务,实习结束有考核。并参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最终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能紧跟行业技术的发展、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技术应用和技术改造方面具有开拓性业绩;在操作技能方面有精湛技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一支既能满足技能大赛需要,又能从事职业教育、汽车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生产的师资队伍。

5建设效果

两年来,借助技能大赛促进了我校汽车专业的建设。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2010年被命名为院级特色专业、其教学团队被命名为院级教学团队;有两门课程《汽车自动变速器结构与维修》、《汽车电气系统结构与维修》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汽车专业模块教学改革与创新》2010年获山东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汽车电控冷却系统》2010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个专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修复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参加省级技能大赛也取得好成绩。2010年、2011年参加山东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技能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2010年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2011年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选手获得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芯片级检测与维修项目技能大赛的资格。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又为技能大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焰.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46.

[2]刘存明.对全国技能大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03.

[3]廖传林,凌良星,刘小宁.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73.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

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全面统一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通过准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操练、企业文化宣贯、基本业务知识和安全技能学习,使新员工加速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为基层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当前,广东电网公司正处于全面深化创先工作的重要时期,加速提升新员工履职能力、适岗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南方电网公司新员工培训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前期新员工培训实践和基层单位意见,开展新员工培养规划研究。

一、适用范围

广东电网公司系统新员工(含中专中技毕业生)。

二、总体思路

新员工入企后实施“五年培养规划”,按照适岗期、成才期、发展期三个阶段,使新员工全面掌握岗位技术技能,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阶段(0-1年)适岗期:统一建立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和评价上岗四个环节的标准培养模式,使新员工快速适岗上岗。

第二阶段(2-3年)成长期:明确新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按照培训规范继续编制学习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回炉锻造两种培养方式,逐级参加初、中、高级作业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把新员工打造成班组技能骨干。

第三阶段(4-5年)发展期:在具备本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职业能力,参加学习班组管理知识、通用管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等,鼓励新员工提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新员工多通道发展。

三、工作内容

(一)第一阶段(0-1年)适岗期

采用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和评价上岗四个环节的标准培养模式。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目的是加快新员工与企业融合。总结新员工培训实践经验,缩短培训周期,精简培训课程,增强培训互动性和针对性,提升培训效能,确保新员工做好入企准备。

(1)培训时间。为期约1个月。

(2)培训重点。传递企业文化。通过广东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讲解、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介绍,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并开展法律常识、保密意识及职业角色认知培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职业化素质。培养工作作风。以准军事化训练、团队建设操练为主,全面培养新员工“令行禁止、严勤细实”的工作作风。掌握基本技能。通过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知识学习,使新员工掌握广东电网公司运营的基础技能。强化安全意识。学习十个规定动作、消防灭火、现场急救等安全技能,并前往安全体感中心进行体验式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3)组织形式。采用统一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的“五统一”标准化培训模式。

组织安排:集中培训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统筹管理。直属各供电局、输变电广东电网公司分别承办本单位新员工培训,东莞供电局承办其他直属非供电单位新员工培训。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承办粤中西北片区供电局的安全体感培训,惠州供电局承办粤东南片区供电局的安全体感培训。

培训课程:共设广东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企业保密与法律常识、电力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教育等9门课程。

培训教材: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负责新员工集中培训教材、试卷的编制和发放工作。

培训师资:由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统一开展内训师培养。

(4)考核评价。集中培训结束前新员工须参加综合测评、基本知识考试和撰写心得体会等环节的考核。

2.专业轮岗。专业轮岗主要目的是增加新员工对企业感性认识。通过前往生产、营销、基建单位进行轮岗学习,使从理论到实际,从整体上了解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基层班组日常作业的全过程。

(1)培训时间。专业轮岗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开展,为期约1-3个月,单个岗位的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2周。

(2)培训重点。业务概况。采取专题讲座、座谈交流或参观实践等方式,组织新员工学习了解各单位组织架构、主要业务开展情况和基本规章制度。

岗位概况。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跟班见习等方式,使新员工熟悉相关岗位工作职责、安全知识、工作设备和作业技能要求等。各单位新员工工作现场培训时间不得低于轮岗总时长的60%。

(3)组织形式。专业轮岗由各单位组织,制定轮岗学习计划。各单位可按实际分成若干小组,对应分配到生产、营销、基建单位进行专业轮岗,确保使每个小组完成三个专业线条轮岗学习。其中:生产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的变电管理所、输电管理所,在变电运行、继保检修、输电线路、输电电缆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营销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的客户服务中心、计量中心,在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电费核算、95598客服、计量检定、电能计量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基建单位轮岗主要为前往各地市局就近的多经三产基建工程广东电网公司,在电气安装、设备调试等班组进行跟班学习。

(4)考核评价。由各轮岗单位(班组)按照轮岗学习计划,组织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3.定岗见习。定岗见习是新员工实习关键阶段。将新员工预分配到各基层单位(班组)进行见习,使新员工认识对基层班组之间协作关系,学习掌握实习岗位的主要作业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定级上岗做好准备。

(1)培训时间。定岗见习在专业轮岗结束后开展,为期约7-10个月。

(2)培训重点。依据《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按“单元制、模块化”思路,学习各岗位初级作业员岗前班和一年级学习课程。具体岗位培训课程见《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

(3)组织形式。各单位可采取单向选择(用人单位或新员工主导)、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和新员工相互选择,人力资源部统筹安排)等方式,对新员工进行预分配,定岗见习。

制定定岗学习计划。依据《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由新员工定岗见习单位(班组)和员工个人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形式、进度、目标和评价考核等,学习计划由新员工指导老师负责实施,见习单位及时协调解决实施所需资源。

签订“师带徒”协议。指定具有较强责任心,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水平的资深员工担任新员工指导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指导新员工定岗见习期培训学习,并通过签订协议规定培训目标、双方责任和奖惩措施。各单位要通过评优表彰精神激励、任务考核绩效激励等多种方式,提高指导老师教学兴趣和荣誉感,营造新员工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全面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新员工技能实操水平。

(4)考核评价。由新员工见习单位(班组)按照学习计划,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考核,评估培训效果。

4.评价上岗。建立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和择优上岗机制,评价后再上岗和转正定级,确保新员工具备上岗所需技术技能。

(1)评价时间。新员工入职一年。

(2)评价重点。知识维度。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统一网络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价。技能维度。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采用实操考试、工作认证和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价。潜能维度。从绩效表现和从业行为两方面进行评价。

(3)组织形式。按照广东电网公司评价标准和规则,由各单位组织实施评价。转正评价。依据集中培训、专业轮岗、定岗见习阶段绩效表现和工作情况,结合评价情况,形成转正上岗综合评价结果。择优上岗。依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广东电网公司劳动用工管理办法》,新员工转正后,必须到一线班组工作。用人部门和新员工采用双向选择,确定新员工上岗岗位。主要步骤如下:

①公布可选岗位。

②填报上岗志愿。新员工根据培训期间对班组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身能力情况,填报分配志愿。

③组织双向选择。各单位人力资源部依据新员工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结果,优先安排绩优员工的志愿岗位,并收集用人部门反馈的用工需求。

④公布分配结果。各单位人力资源部根据用人部门的需求及新员工的意愿,综合考虑分配安排,并分配结果。

如新员工未通过评价,暂不转正,在加强学习培训后申请复评,复评通过后再进行上岗定级。

(二)第二阶段(1-3年)成长期

明确新员工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按照培训规范继续编制学习计划,采用导师制和回炉锻造两种培养方式,逐级参加初、中、高级作业员工培训课程,提升岗位胜任能力,把新员工打造成班组技能骨干。

1.制定职业能力发展规划。经过入职第一年的学习锻炼,新员工对今后自身的企业提升路径会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初步的设想。开展职业能力发展规划制定,由员工明确本人在五年内各阶段的学位发展目标、技能等级提升目标、技术职称评定目标、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目标,通过定期的进度跟踪及直线管理者的指导,令员工把握好个人发展方向,更好更快地达成自身提升,与企业形成双赢。

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根据本人实际能力情况和岗位工作需求,按照《广东电网公司技能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由员工制定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个人学习计划,重点学习所在岗位初、中、高级作业员二、三年级课程。

3.实行“导师制”。第一阶段时期对新员工采取“师带徒”培训方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快速适岗上岗。在新员工培育的第二阶段,基于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员工队伍建设理念,各单位要指定班长等以上岗位干部,作为新员工的技能导师和思想导师,即除了在技能上继续给予新员工指导,更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给与新员工辅导,从工作、生活和思想上,全方位关怀新员工成长,激发员工潜能,激励和凝聚员工向共同目标奋斗。

4.开展“回炉锻造”。组织新员工在工作第2和第3年,参加长时间、封闭式技能实操培训,通过“回炉锻造”,提升学习针对性,力争新员工在入企3年内通过中级作业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三)第三阶段(3-5年)发展期

在具备本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职业能力,参加学习通用管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班组管理知识等,鼓励新员工提升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促使新员工多通道发展。

1.强化通用管理能力。组织新员工参与个性化选学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碎片化的网络学习,全面扩充新员工的知识面。通过模块化的通用管理集中培训,由各地市局组织,按需办班、按需施教、按需参培,带动员工学习氛围和参培热情。结合班组培训经费,加大在岗培训力度,开展“班组员工上讲台”,通过班组内定期的上课和讨论,加强互促互进,提高员工业务总结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及演讲表达水平。

2.扩充专业业务知识。统一组织新员工按需参加各专业线的常规业务和新业务培训,坚持“省公司为主体、地市级单位为延伸、县区级单位以在岗培训为主”的原则,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核心,提升新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确保一体化管理落地。

3.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在新员工中选取优秀员工作为班组长后备队伍,参加班组长轮训,通过在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客户服务、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开展系统性、规范化的轮训,切实抓好优秀新员工素质提升,提高广东电网公司系统班组长后备队伍的思想文化素养、综合业务水平、基本管理技能和协调能力,使优秀新员工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于带班的一线直接指挥者和管理者。

4.加速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职业生涯发展定位,通过常态化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促进新员工参加评价认证,通过评价前培训、评价后培训,查找补齐个人能力短板。并在技能通道、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上给予新员工充分选择权,在符合岗位说明书任职条件后,鼓励新员工参与技能、技术、管理岗位的组聘、竞聘,加速职业生涯发展,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工作要求

(一)培训组织管理

赋予各级供电所和班组培训自,积极为基层单位配套完善培训场地、师资、课件等资源,以政策和资源支持,传递责任,使各级直线管理者在培训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推动各单位新员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培训工作。

(二)学员管理

1.各单位务必加强新员工培训管理,确保行车安全、食宿安全、技能培训的安全防护,做好培训全过程的人身安全管理工作。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新员工企业保密意识,培养新员工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好微博、微信等通信平台的使用指引。

(三)安全培训管理

1.新员工在所在单位、部门(机构)、见习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分级要清晰,要明确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有各自针对性,岗前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2.对变电运行、检修、试验等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岗前安全教育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且必须对新员工进行熟悉氧气、氢气、乙炔、六氟化硫、酸、碱、油等与工作有关危险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培训。

3.新员工进行现场参观前,各单位应对其进行有关安全知识教育,告知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并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4.新员工须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安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跟班见习。

5.新员工培训期间不准进行生产营销操作,各单位不得将需要相关资质的工作安排给新员工。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0-0154-02

特色本科教育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学校利用现有的优势专业面向社会招生,培养多层次、应用型的自学考试人才。“特色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等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特本教育的现状及“电脑120”的起源

由于生源的多样性,“特色本科”的同学相对于本二、本三的同学,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针对特本同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在特本教学中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牢固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成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特本教学过程中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在大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大学校园里,更是无时无地不出现电脑的“影子”,而电脑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产品,不仅有着复杂的硬件电路结构,更包含了高端的操作系统软件,电脑在具备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埋下了不稳定的伏笔,电脑出现软硬件故障的频率非常高。“电脑120”的含义即为电脑急救中心,本中心成立之初的工作目标很简单,即在最短的时间组织一批掌握专业维修服务技能的同学为师生免费维护修理电脑,以解除大家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后顾之忧。由于电脑故障报修的频率非常高,由那些保证课后有充沛业余时间的同学来从事这项志愿服务,学校最终把“特本”与“电脑120”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特本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电脑120”的各项活动,如技能培训、志愿服务、认证考试等等。

二、“电脑120”活动创新体系的要素与组建

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结合近年来的调查和实施情况,创建了一套以“电脑120”为代表的符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的学生课外实践体系,其要素包括学生循环培养、指导教师团队建设、规范性的组织模式、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

1 广泛宣传,创建推动每个特本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制度建设。根据调查,学生对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各学生课外科技实践组织的具体信息不明确,不知道怎样有效地参与其中;二是对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参与对自己的帮助不大。面对现状,我院加大了对“电脑120”组织的宣传工作,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上,结合指导教师与高年级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进行“电脑120”的宣传与动员,尽可能详尽地告知“电脑120”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以及在专业的志愿活动中推动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认知上破除信息的误区,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参加培训,参与竞争。更重要的是出台了《电脑120持证上岗实施准则》《电脑120培训细则》《电脑120技术等级实施细则》《电脑120服务细则》等相关政策,从制度上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到“电脑120”的活动中去,从而实现要求学生被动参与到学生主动要求参加的转变。

2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行有效的“电脑120”培训机制。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渠道,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结合,注重案例分析,在课程环节就给予学生直接的锻炼,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维护技术”等实训课程中就加强了案例分析与动手实践教学。在特本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上,更是注重利用近几年来相关it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毕业生的工作经验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并提供发散性的借鉴思维。在学生的培训管理上,采取多层次培训方式,克服原来较为单一的精英培训方法。在“电脑120”活动的初始阶段即进行面对全体特本学生的培训,形式采取专题讲座、课堂教育、面对面经验交流等,提供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架构和思考方向,中途根据学生各自兴趣特点以及起点水平,采取分类和分组培训,由先前培训的120高级会员对初级会员进行每周1~2次的基础理论培训,并保证每月由指导教师组织1次高水平的理论讲座,通过团队分类组合以及1对1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保障120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在开展各类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维修服务活动中,120成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树立了信心。我院同时在两个校区以及校外实践基地设立120值班问询室,每天安排固定的120成员值班,提供面向全校师生以及社会的电脑软硬件服务。

3 规范120活动,创建学生持证上岗机制。这里所提出的持证上岗机制,是指参加120志愿服务的成员必须通过相关认证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对于120初级会员培训,120培训部门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通过一年左右的相应计算机基础软硬件培训,参加相应理论笔试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120三级会员资格和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硬件技师证书,三级会员可以参与120的常规服务活动。在取得三级会员资格以后,通过后续的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会员级别并参与相应级别的120活动。二级会员至少必须通过一门社会公认的专业计算机硬件资格或网络认证考试,如Comptiaa+、H3Cne、CCna考试等,二级会员可以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一级会员必须是参加120组织两年以上,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两种以上,并在假期与课余时间完成专业电脑公司的项目实训,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修、中小型SoHo网络规划设计调试、监控及音响工程等相应弱电项目的实施经验和综合能力。总体来讲,会员之间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在各个服务层面都有相应级别会员能胜任其工作,1级会员负责一个具体120团队的运作,并负责本团队的项目实施及2、3级会员培训,指导教师主要负责120高级会员的培训。当然指导教师也必须持证上岗,获得相应讲师资格证书,如H3Cne认证讲师、pC硬件工程师等证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在培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加速初级会员尽快成为更高级别会员,同时120组织也不断地把一些工作责任心强、专业能力出色的教师充实到培训教师团队中,学院在制度上保障培训教师的权利。

4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可靠依托。以学生社团为基地,在学生中开展“电脑120”活动具有天然的优势。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具有目标明确、人数多、联系广、凝聚力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完整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电脑120”课外科技活动强调团队协作性,学生社团恰能提供共同协作的平台。首先,社团的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正是这种知识的融会进发出的闪耀灵感,使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得以成功,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发展;其次,社团有较多的与其他类型社团交流的意识和机会,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次,社团的学术活动能紧紧扣住“学术”这一主题,重视对成员的知识培训工作,使每位同学在社团活动中都有收获。“电脑120”正是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特本同学为主体,本二、本三同学充实其中,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结合各专业同学的特色,有针对性地为各专业教师服务,减少不同专业之间沟通的障碍。

5 “电脑120”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让120的成员能在实战环境中接受锻炼,感受真正市场竞争的氛围,学院在大型综合it卖场设立了学员培训基地,其组织形式就如正式的电脑公司,有专门的店长负责,120成员等同于电脑公司员工,经营业务与其他电脑公司无异,但经营理念又与其他电脑公司略显不同,不是以纯粹盈利为目标,主要以培训120成员为主,软件安装、系统修复等常规业务提供免费服务,装机、维修业务适当收取硬件成本费,基本做到收支平衡,让学生在真正的战场找寻感觉,直面差距,在专业市场中锻炼综合能力。当然受制于公司规模,120的学员不可能都在这个实践基地进行长期培训,只能采用轮训方式,学院也联系了一些具备相当实力的大型it公司作为学员培训就业基地,比如Hp电脑直营店、联想维修站、宏图三胞等等,对一些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色的120高级会员,可以去这些公司实习,获得相应硬件工程师资格,毕业以后可以推荐在这些公司任职。

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加强了学院与外界的沟通,使学校能非常准确地把握it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市场对学生培养的需求,使特本教学“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效果显著。

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体系的运作与实际效果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杨颖琦(1980-),女,福建厦门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工程师。(福建厦门361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34-02

人才资源是当今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是必须有优秀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培训,而高效的培训则离不开企业内部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基于此,在供电企业内部,如何推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创新与发展成为突出问题。

在供电企业内部,只有畅通兼职教师队伍的选拔、发展通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内部人才资源在员工培训与开发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全员素质。

一、兼职教师队伍体系建设

1.选拔、发展通道建设

为鼓励企业各部门各专业专家、技术能手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中,充实企业内部业务培训,特别设立兼职教师的选拔、发展通道,为有志于加入内训师队伍的员工打开通道,并通过一定的程序筛选合格人才。首次参加兼职教师选拔的程序如下:

(1)申报: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计划工作需要,设置供电企业选聘专业(工种)。具体为:线路运行与检修专业、电气运行与检修专业、电网调通与自动化专业、用电营业专业、电力建设专业、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七大专业分类,细分为47项专业分支。由员工个人自荐,填写《内部兼职教师申报表》,由员工所在部门同意后报培训中心审核。

(2)甄选:由培训中心组织必要的考评,主要针对申报人员近三年绩效考评情况、工作业绩、技能等级、职业资格、目前从事岗位与工种等等内容进行考评。通过对专业(工种)设置需要和个人的专业技术技能进行初步的筛选后,通知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笔试、面试选拔。由参加人员提交一份所申请工种或专业的教案、课件及讲稿,由培训中心组织相应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再进行试讲及面试。对于“双师型”、具有国家企业培训师的人员优先考虑。

(3)聘任:对经过考评合格的申报者,由单位发文予以正式聘任,并发放聘书。聘期为2年,届满自动终止。

首次报名参加兼职教师选聘的可参加三级内训师选拔。对于任期届满的兼职教师,如继续申报下一任期兼职教师,需提交上一任期内各年度培训授课学时、年度教学质量评估及技能等级、职业资格等信息,符合条件者留任使用并发文公布后下发新一期聘书。

同时为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优秀人才的作用,对于企业通道六级及以上专业人才、省公司级别以上专家人才、首席技能专家、省公司聘任的兼职教师可以直接按相应级别直接聘为兼职教师。

2.动态管理

(1)采取业绩考评、逐级发展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定级聘用,对兼职教师进行分级管理,分为一、二、三级兼职教师,一级为最高级。三级教师须具备初级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二级教师须具体中级职称或技师及以上;一级教师须具备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依据年度及届满兼职教师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兼职教师队伍,上一级兼职教师在相邻级别的兼职教师中产生,原则上不允许跨级别申报或聘用。一般情况下,三级兼职教师需届满且每年完成本级别培训任务,可申报上一级别兼职教师。

申报高一级别兼职教师,聘任前组织对拟聘等级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评估和考察;对兼职教师及等级实行动态管理,聘期两年,期满时自动终止,重新参加选聘定级。

(2)加强培养促进成长。建立兼职教师课程体系建设。为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秀、能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兼职培训师队伍,使公司系统知识、技能、经验得以传承和共享,需不断加强兼职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开发能力。为兼职教师量身定制初、中、高课程体系,对兼职教师开展全方位专业化培训。初级课程为“ttt讲师表达基础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讲师授课表达技巧训练、学员风格与讲师风格分析、基本教法运用、培训现场掌控、游戏活动组织、案例运用与讨论组织、点评技巧等。中级课程为“ttt讲师技能提高训练”,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岗位需求的课程设计开发技术、定向课程内容研讨(讲师拟讲授的具体课程)、定向课程讲授演练、培训师经典教法研讨工作坊。高级课程为“培训规划与梯队人才培养”,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提升员工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工作者应了解掌握相关技术,综合应用;理解准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规划是提升培训有效性的基础;提升对员工能力提升体系的整体理解认识,理解人才培养战略;提升培训专业水平和培训管理综合能力。根据兼职教师的等级,参加对应的学习课程。每年度参加教学专题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创新兼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手段。通过定期举办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对兼职教师进行短期分专业培训提高,交流培训教学管理心得,全方位提高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兼职教师培训渠道和培训资源,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培训交流学习工作,提升教师技能训练和教学指导能力。组织兼职教师多下班组,深入了解员工实际操作能力,认识和了解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完善网络培训系统,丰富网络兼职教师培训资源,建立远程培训常态化。尝试开发手机短信、微信学习平台,通过每日资讯发送教学专题培训信息,促进兼职教师学习与成长。

3.激励约束机制

(1)创新激励方式。完善课酬机制,根据兼职教师在单位内承担的各类培训、练兵与比武活动,其在过程中的授课、辅导、答疑、考试出卷、评卷、监考、裁判以及参与大纲、教材、题库、课件、标准、方案编写评审工作均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教学津贴。津贴主要按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教师级别对应的标准进行发放。

业绩评先向优秀教师倾斜。兼职教师的培训业绩与其参加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技能等级鉴定、竞聘上岗、评选专业拔尖人才相挂钩,在同等条件下,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培训师享有优先权。每一年度评选一定的数量的“十佳内训师”、“优秀培训工作者”等等,对优秀教师除进行大会表彰颁发证书及奖金,连续两年获得“十佳内训师”的,可以直接晋升二级兼职教师。

优先享有培训进修权。兼职教师可优先获得必要的培训进修机会。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兼职教师每年可根据培训中心的安排或自己的需求,至少参加一次本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活动,费用由单位承担。另外由培训中心每年组织1~2次全体兼职教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或聘请资深人员、外部专家指导、培训,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

享受教师节慰问待遇。每年教师节,全体受聘兼职教师可享受教师节慰问待遇。由培训中心和工会向全体受聘兼职教师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教师节津贴及节日礼品。

继续学习专项费用。为鼓励兼职教师学习综合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拓展视野,由培训中心向承担培训计划教学课时任务的受聘兼职教师每年提供500元书券。

企业培训师认证鼓励。为鼓励兼职教师考取全国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证,对当年获得该资格证者除报销培训期间费用外一次性奖励1000元。

(2)完善约束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要求:兼职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形式以理论授课、讲座、技能操作指导及网上答疑等为主;每年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少于30课时(含技能竞赛全脱产教练授课课时)。二级兼职教师需达40课时及以上,一级兼职教师需达到60课时及以上。兼职教师应根椐授课任务书认真备课,开发设计课程,如培训标准教材、辅助材料、案例及游戏、授课ppt演示文档、试卷及标准答案等,并定期改进以上资料。同时,应参与考后阅评卷工作、后期培训跟进、答疑等工作,协助课程组织工作;对其他兼职教师的授课技巧、方法、案例、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培训中心完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

兼职教师参与培训工作要求。兼职教师应参与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各岗位培训标准的制订和审定;参与教材、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编写,并做好培训质量信息反馈。

兼职教师继续学习及人才培养要求。兼职教师每年应参加不少于24学时的继续教育,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参与培训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需承担本专业年轻员工结对培训任务,与其签订结对培训协议,做好业务指导和传、帮、带工作。

兼职教师考核机制。为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及考核,对兼职教师进行约束和促进,制订兼职教师考核办法。考核主要分为项目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方式。由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教师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培训师本人和所在部门,并记入兼职教师档案:

1)项目考核。采用学员测评和培训中心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进行。培训中心对内训师授课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抽查、评估与跟踪,并形成年度培训质量综合评估意见,测评结果作为兼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年度考核。年终后进行,培训中心在兼职教师填写《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表》的基础上负责组织的兼职教师年度考核,主要包括年度培训项目、培训学时、培训效果等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评选表彰年度“十佳内训师”。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在企业内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师资队伍,能够弥补专职教师不足,减少企业的教育成本,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供电企业职业化特色教育:供电企业内部相当大部分的工种为供电企业特有工种,通过企业内部兼职教师的配备,能够结合本单位本工种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员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培训;就业;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观要求电力公司具有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稳定的职工队伍,抓培训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才能保证安全、稳定和可靠供电,更好的服务于第二师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电力能源。

一、培训、就业基本情况

2006年天泰电力公司成立之初,职工主体主要是原各团场水电站(连)职工,通过考核组建为第二师天泰电力公司职工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显著滞后,就业能力下降,从而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层次低,职工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职业技能水平差,职工中初级工比重较大;年龄偏大。

二、培训、就业实践

天泰电力公司近年来积极开展了各类培训,积极促进就业,主要工作是:

(一)加强职工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技能

1、为尽快提高电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的生产水平和技能,利用第二师技校的培训场地和教学器材,电力专家、技校老师和本公司技术力量,对一线职工进行素质培训。

2、加强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实行列会制度,以会代训,效果显著。与党校签订了校企培训协议,利用党校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进行培训。

3、加强岗前培训,确保职工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技能。对新录用员工和大、中专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新职工能够尽快适应工作,保证人身安全。

(二)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

1、为提高电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安全稳定供电,公司在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在取得了师培训中心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展了电力供电高级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按规定的培训课时和内容,利用培训中心和技校的教学场地,集中进行培训鉴定,使50余名电业从业人员取得送电线路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第二师尚属首次,取得圆满成功。

2、加强特殊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与新疆电力科学院协商,对公司25名变电运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并取得了变电运行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按照西北电监会的要求,公司选派业务骨干到乌鲁木齐市进行安装工长、合同管理员、预算员培训班,并取得合格证书;为筹备电力调度中心,公司已对新招录的大学生在石河子市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派大学生到内地电力调度设备供应商处进行学习等。

3、加强入网资质培训,开展了电网许可证培训,规范电工进网许可行为,提高公司员工专业技能。聘请了新疆电科院教授,举办了国家电工进网培训班,课程内容主要以电工进网作业操作规程及技能的理论知识为主,分低压、高压、特种三个类别,经考试合格者将由西北电监局统一注册发放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使全公司全部电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三、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由于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职工的文化结构和职业技能得到普遍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就业工作,岗位练兵、岗位成才蔚然成风,有力的促进了公司快速稳定发展。

总结培训就业工作实际,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一是基层电站职工被动参与培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职工培训往往处于形式化的状态;二是没有把培训和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训”和“就业”往往出现偏颇的情况;三是公司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就业激励考核机制。

四、培训、就业发展策略

(一)更新观念,创新培训就业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及其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而抓好职工培训,促进职工充分就业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根本途径,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职工培训就业机制,完善科学的培训就业体系,设计职业规划,明确就业目标,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把培训和就业工作有机的机会起来,促进公司发方式方法展。

(二)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增强就业能力

根据电力公司职工职业特点,结合就业目标,确定培训方式方法:

1、建立两个培训体系体系即公司级和站级培训体系,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划分重点培训项目,统筹安排培训任务,公司进行综合性、全局性的培训,各站根据培训任务开展一般技能实操类培训,分级管理,各负其责。

2、建立两级领导上讲台讲台制度,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和各基层电站领导上讲台授课,同时邀请上级专业部门领导和聘请专业院校、培训机构专家授课,盘活培训就业师资资源。

3、确定列会制度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公司确定每月的十五号、三十号为列会,在总结安排好工作后即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站长、技术员等业务骨干;各站在公司列会后确定本站的列会时间,把公司的培训内容及时传达到基层职工,并结合工作特点增加培训内容。

4、搭建两个平台即“师徒平台”、“竞赛平台”,促进培训,检验就业能力。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加强对新进人员和转岗职工的技能培训,采取“一带一”的方式进行培训,尽快提高就业能力,并对教、学效果好的师徒表扬奖励;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以赛促培促就业,奖优罚劣,使职工有压力、有动力、有实惠,从而更好的促进培训,使职工充分就业。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9

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多年来给与我工作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几位新领导能对我有个初步的认识。我叫魏连昌,39岁,四平师院物理系毕业,现任电教部副主任,我竞聘的职务是:电教部主任。一、资格条件

1、本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工作19年来本着踏实工作,友善待人这一原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

2、本人熟悉信息技术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设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技术,精通计算机操作技术,具有与信息技术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

3、本人有先后在县区进修学校和市学院担任中层领导十年的职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和县区学校、院内部室之间协调工作的能力。

4、本人有从事电教教研、教学工作14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教研教学经验,具备在全市开展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

5、本人热爱电教事业,对信息技术的强烈的求知欲,加上大学四年物理功底,知识更新速度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住处技术教学教研水平。

二、个人基本情况

我62年出生在乾安县,79年考入四平师院物理系,83年7月毕业分配到乾安四中任教,88年调入乾安进修电教部工作,89年任电教部主任。94年1月调入市教育学院电教部任教研员,96——99年任微机室负责人、主任。20xx年微机室与电教部合并,任电教部副主任。

三、主要工作业绩

1、培训、教学工作微机室是全市教师急需培训的情况下成立的,因此,成立后很快投入运行,基本以培训为主。自97年以来,寒暑假几乎没有休息,先后组办培训班46期,培训市级骨干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等共3800余人次,近2100学时,累计创收约30万元,通过培训,市级骨干教师达到中级水平,中中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在省教育厅教三室组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评比中,有194人获奖,经过培训的校级领导干部多数达到独立操作计算机的水平。

在教学方面,微机室承担了97级师范近240人的教学工作,累计近700学时的授任务,本人授课近200学时。并举行了汇报展览,受到各区实验小学校长的好评。

2、教研、科研工作

几年来,认真抓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实验校的带头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教育共同发展,多次到宁江实验小学、扶余县士英小学、油田实验小学、油田高中等学校指导教学,97年以来,在全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组织近300人次参加了竞赛,有24人次获奖,其中获全省初中组第一名1人,高中组一等奖4人,8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本人在20xx年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97年以为来,自己注重教研水平提高,先后在省、部级刊物上6篇写了50万字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培训教程》,今年又参加编写了吉林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3、其他工作

自调入学院以来,利用自己特长义务承担了电教设备维修工作,既为学院节约了资金,又给工作带来了方便。97年组建微机室,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自己夜以继日地工作,组装机器、组网,节约资金约3万余元。在机房管理上,为了让学员多一些练习的时间,机器都是超负荷运转,每天早七点到晚九点,我不讲课也离不开机房,出现问题随时解决,从没有因为机器故障而影响教学,同时多次到乾安进修,长岭进修,扶余实验小学,市继教办、兴原乡中心校、油田十五中等学校,为基层学校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深受好评。

四、工作设想

初级电工技能培训篇10

首先请允许我向多年来给与我工作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几位新领导能对我有个初步的认识。我叫*,39岁,四平师院物理系毕业,现任电教部副主任,我竞聘的职务是:电教部主任。

一、资格条件

1、本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工作19年来本着踏实工作,友善待人这一原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

2、本人熟悉信息技术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设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技术,精通计算机操作技术,具有与信息技术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

3、本人有先后在县区进修学校和市学院担任中层领导十年的职经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和县区学校、院内部室之间协调工作的能力。

4、本人有从事电教教研、教学工作14年的工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教研教学经验,具备在全市开展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

5、本人热爱电教事业,对信息技术的强烈的求知欲,加上大学四年物理功底,知识更新速度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住处技术教学教研水平。

二、个人基本情况

我62年出生在乾安县,79年考入四平师院物理系,83年7月毕业分配到乾安四中任教,88年调入乾安进修电教部工作,89年任电教部主任。94年1月调入市教育学院电教部任教研员,96——99年任微机室负责人、主任。2000年微机室与电教部合并,任电教部副主任。

三、主要工作业绩

1、培训、教学工作微机室是全市教师急需培训的情况下成立的,因此,成立后很快投入运行,基本以培训为主。自97年以来,寒暑假几乎没有休息,先后组办培训班46期,培训市级骨干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等共3800余人次,近2100学时,累计创收约30万元,通过培训,市级骨干教师达到中级水平,中中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达到高级水平,在省教育厅教三室组织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评比中,有194人获奖,经过培训的校级领导干部多数达到独立操作计算机的水平。

在教学方面,微机室承担了97级师范近240人的教学工作,累计近700学时的授任务,本人授课近200学时。并举行了汇报展览,受到各区实验小学校长的好评。

2、教研、科研工作

几年来,认真抓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实验校的带头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教育共同发展,多次到宁江实验小学、扶余县士英小学、油田实验小学、油田高中等学校指导教学,97年以来,在全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组织近300人次参加了竞赛,有24人次获奖,其中获全省初中组第一名1人,高中组一等奖4人,8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本人在2001年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97年以为来,自己注重教研水平提高,先后在省、部级刊物上6篇写了50万字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培训教程》,今年又参加编写了吉林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3、其他工作

自调入学院以来,利用自己特长义务承担了电教设备维修工作,既为学院节约了资金,又给工作带来了方便。97年组建微机室,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自己夜以继日地工作,组装机器、组网,节约资金约3万余元。在机房管理上,为了让学员多一些练习的时间,机器都是超负荷运转,每天早七点到晚九点,我不讲课也离不开机房,出现问题随时解决,从没有因为机器故障而影响教学,同时多次到乾安进修,长岭进修,扶余实验小学,市继教办、兴原乡中心校、油田十五中等学校,为基层学校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