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58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基层兽医诊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40-01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畜牧业在农业的增长份额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给基层兽医的诊疗技术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当前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兽医诊疗设备不够完善

位于基层的兽医工作人员没有较为完善的诊疗设备[1],也没有专业的诊疗团队及相关机构。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由于其o备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绝大多数基层兽医在对家畜疾病进行诊治的时候,常用器械仅有听诊器、输液管、体温计以及用于输液的针管等,但这些基础的医疗设施在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家畜病例时往往无法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2]。基层兽医在诊疗过程中常依靠经验来判断,难免会出现误诊误治,导致延误了病情,有时会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2动物种类的增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的食用动物种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对食用动物种类的需求相应地越来越多[3]。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畜牧业养殖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给基层兽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给兽医诊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动物品种的增多使得兽医诊疗工作的内容涉及更广,如果兽医工作人员不具备全面的兽医诊疗知识,则无法完成相应的诊疗工作。

1.3基层兽医诊疗知识更新不及时

我国当前基层的兽医诊疗队伍绝大多数都是子承父业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并没有受过较为专业的诊疗知识培训[4]。此外,基层诊疗经验较为丰富的兽医年龄都相应偏大,在诊疗过程中都较为相信自己的经验,不太容易接受新的技术和知识。在当前新病频发的状况下,往往不能对畜禽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从而导致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的诊疗,延误了病情。

2对策

2.1完善基层兽医诊疗基础设施

在有效开展兽医诊疗工作时,诊疗硬件设施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诊疗设施能够科学诊断家畜的病情,而我国当前基层的兽医诊疗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要通过完善基层的兽医诊疗基础设施,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有效提升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

2.2全面提升兽医诊疗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人员在进入该岗位之前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应加强对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使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得以提升[5]。此外,还可定期组织专家与基层兽医进行交流,做到有问题能及时请教专家,从而促进基层兽医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

2.3丰富基层兽医诊疗人员的知识层面

当前绝大多数基层兽医诊疗人员都不能及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资料和渠道。因此应该针对该现状进行改善,应鼓励和支持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专业知识,不断进行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使得兽医诊疗工作的开展更能与时俱进,更具科学性。也只有这样,我国的基层兽医诊疗工作才能得到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协.如何加强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及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2016(5):100.

[2]毕一鸣.我国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何文武.如何加强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6):203.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兽医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国际合作日趋频繁,英语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数超过2/5,以书籍、期刊、杂志、专利说明书、内部技术资料等形式出版的科技文献超过80%采用英语[1]。一般召开国际性会议,多规定使用英语,英语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兽医教育和科研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促进我国兽医教育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复合型兽医人才,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兽医学科专业素养又熟练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促进兽医科研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我国各个高校兽医专业非常重视学生英语学习,虽然提高了兽医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但却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兽医人才的需求[2]。因此,加强兽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兽医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兽医专业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熟练阅读和理解国外兽医方面的文献,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并在兽医专业英语方面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3-4]。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兽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兽医专业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1学: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英语课程多作为兽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甚至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才选择了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一般学:一学期安排该课程32学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选择重要内容进行讲解,或者是加快教学速度,再加上专业词汇及术语难度较大,学生学习难度加大,使得学生对专业英语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5]。

1.2学生英语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差异大

要学好兽医专业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大多数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尚未通过英语四、六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兽医外科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运用方面差异较大,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难上加难。

1.3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处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做笔记的状态,配套进行英文原文阅读和翻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获得学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提问,对听不懂的内容也不进行深入学习,认为能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就可以,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非常少。

1.4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不足

一名合格的兽医专业英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兽医学科相关知识,又要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兽医专业英语包含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3个部分,在整个教学中往往由一个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由于任课教师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只是在基础兽医、预防兽医或临床兽医中的一个方向较为擅长,导致教师对教学中的其他方面不能生动和精彩地展开讲解,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

2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2.1强调兽医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兽医专业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对英语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依然不足。因此,在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前期的引导,多讲解国外发达国家在兽医方面取得的成果,让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英语是了解和掌握兽医专业前沿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今后就业的重要能力,提高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学:也要根据教学开展情况,将兽医专业英语调整为必修课,并增加学分,真正将兽医专业英语放在重要的位置。

2.2采用多层次教学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开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对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引入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6]。针对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的差别,可以引入生动的实例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由浅入深的用专业英语加以解释,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少量时间让学生讲述文中某一重要段落的译文以及专业英语常用的句型或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的给予肯定,多用“great,excellent”等语言表扬学生所做出的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

2.3逐步实行双语教学

实行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的专业课程中就要注重引入专业词汇的双语解释,在教学课件中给出基本的重要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比如兽医(veterinarian)、禽流感(avianinfluenza)、血清型(serotype)、免疫学(immunology)等;还有一些特殊的专业名词表达,比如免疫细胞包含的淋巴细胞(lymphocyte)、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单核巨噬细胞(mononuclearmacrophage)等,使低年级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就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用英文进行讲解和提问,和学生互动,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7]。待学生具有一定的兽医专业英语基础以后,逐渐加大双语教学的难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2.4注重课堂与学生未来职业的结合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在未来的职业中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应试英语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未来职业和兽医专业英语的特点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选择学生感兴趣且比较熟悉的某一专题,比如我国研制的兽用流感疫苗的种类和特点、当前埃博拉病毒变异和疫苗研制进展、如何进行动物的肠道吻合术等来做英语发言,引导学生讨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配合学生进行讨论式教学。另外,还可以应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后或者参加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研究生,可以通过营造各种职业场合,比如公司科研进展汇报、实验室课题汇报、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等,由学生饰演不同角色,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重要手段,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兽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8]。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英语水平和专业理论基础方面的差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5]。

3.1教师引导式教学模式

在课堂的前1.5课时,教师通过内容丰富的ppt,先从基础的词汇和句型讲解着手,争取让基础差的学生理解并融入到课堂中;对基础好的学生,则以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做深入思考。待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则开始某一专题的讲授和讨论。例如,在禽流感章节时,教师讲解H5n1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以及感染鸡的临床特征,先提问“为什么疫苗不能控制禽流感”,接着讲解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和重组,再问“为什么水禽比鸡对禽流感的抵抗力强”,随后可以结合对RiG-1基因的研究进展来讲解水禽和鸡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差别。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比如在免疫学章节,机体免疫对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具有重要作用,为什么机体的过度免疫会损伤机体呢钥将问题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以英文的形式简短地写下来,在下次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学生则会对免疫损伤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刻。

3.2学生为主导的演讲式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能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在课堂后0.5课时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演讲式教学模式,让2~3个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就本次课堂内容做一个简短的英文总结,台下学生根据表述内容提问,台上学生用英文解答,然后教师让台下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加以总结[7]。在整个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做一次互动交流,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实践表明,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演讲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积极作用。

4结语

学好兽医专业英语是获取本专业在国际上最新信息和研究进展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培养现代化兽医专业人才过程中,兽医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关键。兽医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特别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笔者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式教学加深他们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以学生为主导的演讲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种师生互动教学方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探索更多有效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才能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兽医人才。

5参考文献

[1]牛瑞燕,李宏全,姜俊兵.兽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4-25.

[2]韦天超,韦平,磨美兰,等.兽医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114-116.

[3]朱兴全.兽医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张家骅,田文儒,李跃民.畜牧兽医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陈红鸟,魏艳辉,张华刚.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教育文化论坛,2015(1):85-88.

[6]张恒,金《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淮阴工学:学报,2003(2):48-49.

[7]戴忠民.《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4):116-117.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实践

畜牧兽医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应当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的满足网络技术条件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需求,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相关概念界定

就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动物解剖生理以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等,以培养多元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培养内容,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种技术形式,实现了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方式等进行合理利用,推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深化到学科实践活动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理论的不断深化,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对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参与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结构,为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分工协作和有效思考,促进了建构主义的顺利实现,深化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并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建构

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畜牧兽医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由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是对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整合进行了新的探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仿真演示模式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展示视频内容,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手术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进行视频点播与内容回放等可以反复观看以达到明确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中的一些简单步骤,可以不同角度的展示,对比,类比。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某中专学校养殖科畜牧兽医专业授课情况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在课后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能将知识点反复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资料。并且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重点的练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管理,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头脑灵活、贪玩、好战等心理特点,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在智能训练环节还应强调学生知识的巩固,在脚本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动心思。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培养在动物生产、饲料生产与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线工作的动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检疫人员。为缩短学生就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部分。应正确看待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显微镜结构的实践技能考核。

3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建议

为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在讲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将教师工作重点从学生管理方面转向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当前畜牧兽医仿真实训系统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在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明显增强,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日益提高。

在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实现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新模式,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库建,明确硬件软件是保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课程整合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设计,教育者也要变成被教育的人,时时刻刻参加继续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构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对教学资源仅限于优化利用,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2009年;体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1]。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对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2]。2009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参加了此次考试,并取得了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下面谈谈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体会,以为其他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在哪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1.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新时期形势的要求,是国内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1.2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执业兽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业兽医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兽医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执业兽医通过开展动物疫病预防、诊疗和咨询等服务活动,减少因动物疫病引起的畜牧生产损失。另一方面,执业兽医通常是动物疫情的第一发现人或报告人,是疫情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着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前哨作用。

1.3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我国兽医事业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执业兽医的诞生,将对提高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兽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4兽医是控制禽畜药物安全、药物残留的重要人员,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其从业制度也要得到规范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兽医工作将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执业兽医资格证成为进入兽医行业的“门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诊疗、动物保健等机构的业务也会十分红火,其技术水平也会受到养宠市民的关心[3-4]。

2基础知识的储备

此次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能够通过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个人认为前期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此前参加了畜牧兽医大专自学考试,对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学科内容并不生疏,如中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因此勤奋学习积累各种有关兽医专业的知识十分重要。

3制订复习计划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共4科,知识涵盖15门学科。因此,必须根据时间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复习相关内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是高效复习的书本,它紧紧围绕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将15门学科内容精辟概括。因此要想通过考试,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应最少看2遍并识记一些重点内容。这次考试从报名到考试只有3个半月的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很重要。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把学习内容分成15门学科,每4d看完1门学科,紧接着用2d时间复习刚看完的那门学科,最后剩下时间则用来总复习,把15门学科重新复习1遍。

4题型分析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4科,其中基础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法律法规;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综合应用包括猪疾病、牛羊疾病、鸡疾病、犬猫疾病、其他动物疾病。试题基础科目中以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法律法规2门学科的内容最多,主要是要掌握疾病病理变化和了解兽医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试题预防科目中以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寄生虫学的内容最多,主要要求掌握细菌的结构、病毒特性、消毒方法、抗原抗体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和防治。临床科目中以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的内容最多,犬的手术试题内容占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这门学科的比例最大,用中药方法治疗疾病最多。综合应用则以犬、牛、羊疾病为主。

5多做真题,以适应考试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4科,涵盖15门学科,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4张试卷,每张试卷100道题,每张试卷分值为100分,4卷总分值为400分。4张试卷均为机读式选择题。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中的题型示例,笔者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练习,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弱项着手重点复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考试。

6参考文献

[1]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兽医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84-02

兽医工作在社会公共卫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1]。落实兽医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遵循政府决策,对健全政府公共管理,加深行政管理体制更新具有显著意义。但目前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尚存在部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其分析如下。

1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1.1机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兽医管理工作比较分散,无法实现系统管理,存在职责模糊的情况。职能重叠现象严重,导致管理效率难以提高,资源浪费量过大,不仅影响了防疫工作的系统化,还使工作开展的困难度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1.2基层防疫欠缺

因为长期落后的基层防疫建设,我国基层兽医体系多年来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尤其是基层兽医人员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存在严重不足。基层防疫机构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各项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吸引受教育程度高、技术水平强的兽医人员,从而导致了年龄结构的重心偏移,知识结构不合理[2]。实施改革时,未对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社会服务层面上的特殊意义提高重视,影响了兽医基础性工作的有效实施,造成严重的动物防疫隐患。同时由于没有稳定的组织队伍、经费及机制问题,动物防疫的基础不牢。

1.3人才缺乏

数据显示,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服务方面,主体年龄正朝着老化趋势发展。有些基层兽医工作者,未受过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而即使是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由于没能及时更新相关技术,也出现知识技能老化现象。

1.4法律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在兽医管理方面虽然颁布了部分相关法律,但未能实现系统化的兽医工作规范,不具备基本的兽医工作法。并且颁布的法律太过片面性,只涉及到部分内容,如执业兽医管理、动物诊疗等方面,尚不具备实用法律。即使在已有法规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彼此之间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2对策

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坚实的基层防御系统、专业的人才、完善的实用法律,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就无法提高,相关产品安全问题就会频繁出现。而且当下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频繁,存在蔓延趋势,给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造成巨大压力。所以,加快完善兽医管理体制也迫在眉睫。

2.1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农业部的内设机构中,应包括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则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该省情况分析研究,确定工作,并遵循程序报批。上级应对下级实施指导;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监督管控相关防疫工作的开展。提高兽医医药政控制力度,采取官方兽医制度。

2.2强化基层防疫

遵循经济和公益性职责分开原则,坚持贯彻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所担负的经营性业务,并将其与公益性职能实施科学分离,促进其市场化。提倡和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建立经营性兽医服务体系。

2.3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大力度提高兽医工作者能力。提高对兽医技能培训和相关知识教育的重视力度,确保人力资源充足,整体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兽医科学研究,健全动物疫病监控措施,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增强科学防治能力。强化外界沟通与合作,提倡融入国际大环境,了解并分析国际动物卫生标准,从而对国内相关政策及时调整。

2.4健全法律体系

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标准,分析国际流行做法,建立并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3]。分析制定兽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兽医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堡垒,确保兽医管理科学高效地开展。

3小结

坚持贯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动物防疫能力和社会卫生安全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各相关方面的努力,使兽医管理机构完善、职能分明、关系顺畅、法规健全。深化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促使我国动物卫生工作整体进步,并逐渐增强我国动物卫生和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晗.构建新型兽医服务体制几个问题的思考-探索树立兽医服务是兽医工作核心的新理念[J].中国动物检疫,2013(7):1-5.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2-0257-01

兽医药理学是我国动物医学临床研究的重点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可以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到一起,主要应用生理生化与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作为作用机理,为兽医临床工作提出合理的理论依托,教师必须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1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影响着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教学思路不明晰。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期间,存在教学思路不明晰的问题,主要因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师还在通过兽医专业教学思路开展兽医药理学教学活动,缺乏兽医药理学中“药”的教学特色,教学重点讲解药物作用、机理、用途等知识,难以为学生讲解全面的药物特性与基础知识等,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与作用知识的时候,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会导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技术与临床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难以快速为用户解释清楚。在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难以根据动物药品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教师只能应用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凸显学生的主置,在死板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会感觉课程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情绪更加压抑。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难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第三,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内容。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讲解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时候,不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只能设计简单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药理实验教学中,只为学生讲解与演示,学生的实际操作内容很简单,教师也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导致实验教学效果降低,学生无法通过药理实验验证药物理论,不能提升实验真实性与准确性,导致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同时,实验教学质量降低,会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降低,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

2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置,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完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重视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必须全面u估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汲取国外教学经验与教材内容,补充现有的教学内容,删除各类重复的课程体系,完善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教师需要明确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与兽医实际临床情况联系到一起,将动物医学临床用药动态与趋势显现出来,及时更新药物与技术,将药物应用新方式添加到教学内容中,重点为学生讲解此类知识。最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使学生可以将相关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在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快速投入到工作中[3]。

2.2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搜集网络系统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除了要丰富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之外,还要形成生动形象的教学体系,将重点知识内容凸显出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图片、标注等将教学难点凸显,利用视频与动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系统,阶段性的对其进行更新,引导学生在课程预习与复习的时候,在网络中下载学习资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实验教学方式

动物医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方式,阶段性的丰富实验内容,融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摒弃传统的实验模式,增加现代化医学实验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机能实验内容的添加,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药物试验知识与原理,并开设综合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

2.4重视双语教学

目前,英语动物医学专业文献较多,文献中的兽医药理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兽医药理学课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业素质较高的双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动物医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英语文献的理解能力,增强其发展效果。

结语

动物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工作期间,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与双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付连军等.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8):92-94.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7

兽医药理学pBL教学法课堂设计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注解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技能的重要性与基本性。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是pBL的关键和难点。兽医药理学课程组,以pBL教学法为基础,结合兽医药理学学科特点,探索创建以pBL教学法为主导的兽医药理学课堂设计,本设计旨在以问题为起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摄取知识,对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对象

选取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2010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动物防疫检疫方向63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授课,以临床兽医学方向57人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授课。

2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选取《兽医药理学》课程中“药代动力学”内容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设计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代表性或实用性不高等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明确本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定学习目标,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学生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作为药代动力学内容的教具,药品说明书的出现,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根据选定的教学内容提出与临床用药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

3.2导入问题。教师根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适时导入并点拨,将所学理论融合其中,以这样的问题作为学生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导航,极大程度地激活了学而问的主动性。

3.3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把握学情,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在问题的导航和教师的讲解中,逐步的走近答案,使学生对药品说明书由看不懂(what)能解释(why)如何做(how),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完美的链接,这对兽医药理学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以后的生产实践都起到了积极指导和推动作用。为了加深印象,可将问题延伸至课外,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之目的。

技术路线

3.4效果评价

研究内容结束后,采用课堂笔试成绩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实验班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教学评价及认可态度。采用SpaSS13.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差异的比较。p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课堂笔试成绩。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阶段性笔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

注:表中肩标*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

4.2问卷调查结果。采用辽宁医学院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本次对pBL教学法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1.7%学生评价为优(p

注:表中肩标*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pBL教学法的认可度并不一致,为此,对学生的认可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9.5%的学生喜欢pBL教学法(p

注:表中肩标*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差0异显著(p

5讨论

课堂提问是兽医药理学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新的灵感,但滥用提问也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本研究在充分尊重文献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兽医药理学》中“药代动力学”内容进行研究。以药品说明书作为教具,从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始,让学生切实地感觉到药代动力学的知识与临床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个性问题,并对学生的质疑进行释疑,从而使设计问题导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得以pBL教学法为基础的课堂设计模式自然展开,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兽医药理学课堂中以pBL教学法为基础的课堂设计模式应是多样的、多元的,在后续的研究将针对兽医药理学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阶段,探究以pBL教学法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主的设计模式和以关注学生学习需要与个性发展为主的设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玉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J].经济师,2009,1(2):127.

[2]赖战峰.临床检验专业实习pBL教学模式初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S1):2.

[3]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62-64.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8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多媒体教学;畜牧兽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142-02

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繁多,畜牧兽医专业是其中的基础专业,担负着培养畜牧兽医行业一线技术人才的重任,也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贵州省习水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动物疾病诊治、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关爱动物及保障养殖业生产,以及动物医学管理等的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且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工作,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近几年来,我校在专业课教学上进行创新,将专业课程进行适当优化组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探索“利用校内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规范与加强毕业实习,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保证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达到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一定经验,这主要得力于多媒体教学,也就是运用计算机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功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是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力工具和形式。在职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极大地促进专业教师课程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在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挥非智力因素、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有许多优势,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畜牧兽医学专业课教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畜牧兽医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畜牧兽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信息资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协调师生与教学内容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础上,保持整个畜牧兽医学教学的统一性,提高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以促进畜牧兽医学专业的教学创新。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促使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走进畜牧兽医学的课堂,推动了畜牧兽医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此外,还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地推行就业教育,才能真正把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2.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等现代畜牧业养殖的转变,职业技术学校怎样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作出改革,探索培养理念新、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人文精神、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开发与新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职业教育要努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与社会发展接轨,为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使畜牧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优化课堂管理,促进教学模式改革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职校畜牧兽医学专业课堂中的应用逐步发展,只是掌握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有所差异。不管应用程度怎样,教学中师生都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多媒体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包括课堂管理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又反过来促使自身继续完善和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畜牧兽医学专业课创新教学的发展

1.拓宽专业知识面

畜牧兽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也有较大的区别,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及产品不断出现,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远远不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他资料不可比拟的,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增强探索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新科技介绍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介绍畜牧兽医行业发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例如,近年来,通过致病病毒和细菌的更新换代,不断出现新型微生物和高致病性微生物,导致各种家畜的传染病频发。很多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都不清楚,在课堂上可以把这些问题和研究动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以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3.提高专业技能

多媒体技术还可应用于实验、实习、实训过程中,由于某些技能知识需要靠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做演示实验才能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强调了演示试验的规范性,而专业音像资料也能代替教师的操作,使学生获取技能和知识。

总之,在畜牧兽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又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观念引领行动,学校要大胆尝试,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改变教学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质量和效益的最优化。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华慧等.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化学;畜牧兽医;教学方法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河南省南阳市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河南省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的基础。但以往化学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注重学科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意识不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热情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本文以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学时安排较少的情况下,化学教学中侧重点不明显,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完整性,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的结合不紧密,学生往往认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对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并不重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理解记忆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试验操作安排较少,学生动手实验技能较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作用

首先,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化学试验方法中的滴定分析法在畜牧兽医中应用广泛,比如测定饲料中氨基酸添加剂等的含量,阿司匹林、青霉素钠(钾)等药物的分析测定。重量分析法可以对饲料中的水分、灰分、水分和纤维等的含量进行分析和B族维生素在兽药中的含量测定。饲料和兽药的成分分析也常常用到化学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的分析、饲料中总磷、元素和添加剂等的分析。各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抗生素残留、饲料添加剂、农药残留、维生素等含量的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理论知识为畜牧兽医专业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比如组成动物机体的化学元素,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与代谢的关系等等。这些知识为动物饲料的配制和动物营养代谢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另外,家畜家禽一些疾病的病理及药理也与化学中的相关知识关系密切。

三、创设工作情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试验往往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比如,在"盐类水解"这节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碱溶液pH>7,酸溶液pH

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的知识与学生后续畜牧兽医专业课学习中其他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并举出实例,比如讲到某些化合物,它们的理化性质与后续学生学习的动物病理动物药理有何重要联系。比如:必须了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才能理解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体内糖脂代谢障碍导致牛酮病;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异常导致了畜禽的痛风症等。一些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作为为动物疾病的治疗根据。比如,急性肝炎和心肌炎的确诊需要测定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

另外,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微观的化学反应用宏观的图像或者视频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兽医学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xploretheCurriculumReformfortheDevelopmentofanimal

HusbandryinGuizhouprovinceanditspersonnelneeds

ZHanGSen,YanGZhengjie,XUwanming

(Qiandongnannationalpolytechnic,Kaili,Guizhou556000)

abstractLivestockhusbandryisanimportantcomponentofChina'sagriculture,isalsoanimportantsourceofChina'sfarmerstoincreasetheirincome.withrichresourcesandlivestockdevelopmentadvantages,Guizhouwillvigorouslydeveloplivestockhusbandryandtakeitasoneofthemajorbreakthroughintheruraleconomystrategicadjustment.Developmentoflivestockrequiresalotofhighskilledtalentsoflivestockhusbandryandveterinary.onthelivestockdevelopmentstatusanditstalentneedsinGuizhou,thispapermadepreliminarilydiscussionontalenttrainingorientation,specialtysettings,trainingmodel,aswellascurriculumsystemandteachingcontentreformofLivestockHusbandryandVeterinaryspecialtyinHighereducation.

Keywordshighereducation;LivestockHusbandryandVeterinary;trainingmode;teachingreform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势头,其生产方式呈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同时,畜牧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也非常重视畜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

贵州省境内饲草资源丰富,全省天然草地面积达429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3%,全省还有33万hm2田地坎和200万hm2林下草地可供开发利用。全省每年还有11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和600多万吨藤蔓,可作为草食家畜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①贵州还有牛、羊、猪、鸡、鸭等27个地方优良品种,②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3年贵州省委下发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作出了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大省的决定。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来之能战”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一线人才,这对我省畜牧兽医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笔者针对贵州省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现状对高职教育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1人才培养定位

通过对于贵州省畜牧兽医行业主要的龙头企业及相关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并对全国畜牧兽医行业企业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市场急需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操作技能熟练、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按照“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专业办学定位,以市场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及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操守、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具备畜牧兽医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2专业设置

通过调研分析,畜牧兽医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在养殖场、饲料生产销售企业、兽药生产销售企业、宠物诊疗及护理机构、基层畜牧兽医相关单位等。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相关技术服务、动物繁育、化验检验、饲料兽药销售、宠物诊疗及护理等相关工作,约占就业岗位的96%左右。根据以上就业岗位调查,在专业设置上应通过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形成以养殖管理、饲料兽药生产销售、宠物诊疗及护理、动物检验检疫为支持的重点专业群。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融合相关专业的发展,多种职业技能相互渗透,建成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训、实习设施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及产学结合等方面,显现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的重点专业群。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畜牧兽医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三双工学结合、双阶段能力递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掌握畜牧兽医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畜禽生产与管理、畜禽疫病防治与控制等相关工作岗位技术要求,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模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多次工学交替,逐步提升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

3.1第一阶段

本阶段包括三个学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基本技能的培训。第Ⅰ学段:第一学年,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在校内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学习基础知识,进行基础技能训练,掌握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第Ⅱ学段:第二学年,学习专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边学习边进行轮岗实训,并利用课外时间在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掌握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创业能力。第Ⅲ学段:第二学年,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掌握综合技能。同时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

3.2第二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在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第Ⅳ学段:第5学期的剩余时间和寒假,根据企业用人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意愿,在预就业企业进行跟岗实习,进行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第Ⅴ学段:第6学期,在预就业企业实行顶岗实习,掌握预就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综合技能的无缝对接。

4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对行业人才的要求进行调研与论证,确定本专业5个主要就业岗位,即畜禽生产与管理工作岗位、畜禽疾病诊疗与防控工作岗位、动物检验与检疫工作岗位、饲料生产与营销工作岗位、宠物诊疗及护理,根据这5个就业岗位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全面分析职业能力,以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岗位能力。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参照家畜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饲养工、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饲料检验化验员等职业资格任职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并始终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团队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品质、敬业爱岗态度、服务竞争意识的教育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程之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畜禽生产和疾病防治的必备知识,具备畜牧生产和畜禽疾病诊疗与疫病防制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畜禽生产与管理、疾病诊疗与防制等相关技术岗位工作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针对贵州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贵州省畜牧兽医职业教育应以市场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工学结合、双阶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