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3:47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2.022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1

1建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实现内部的优化及调整,顺利地开展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企业应建立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仅能对以往的独立职务给予科学、有效的管理,还能使各项管理制度相互制约,均衡发展。同时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往往是相互协同、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推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使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趋于合理化、严谨化,从而将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财务风险及财务违规问题降到最低。

2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

2.1对风险控制管理缺乏系统的认识

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一些管理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缺乏有效的了解和认识,且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的制定过程中,未对决策可能导致的风险概率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不能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有效的应对经营风险的措施。

2.2财务内控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由于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较为单一、片面,很难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结合在一起,无法发挥出财务内控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及企业发展的规划受到不利的影响。

2.3对内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理论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体系中借鉴的,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未给予充分的考虑,从而导致财务内控理论无法更好地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仅仅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财务内控包含在财务部门管理的内容之中,从而将财务内控划分到财务部门之下,增加了开展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难度。

3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构建的策略

3.1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各部门间职务的独立性,明确各部门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落实到岗位,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情况下,要将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委派给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开展,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在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选拔的规定及标准,要选择在专业能力及思想状态方面都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人员。除此之外,企业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

3.2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的认识了解程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其专业的知识储备,为推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使其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此外,企业还需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奖惩制度,以更好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3加强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督

企业应注重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监督,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已有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以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构建的目的

4.1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避免企业产生浪费、贪污等问题,更好的保障了企业的财产安全。

4.2更好地落实相关法规

国家制订的相关法规一般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手段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因此,在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系统时,应与国家相关的法规相结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让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得以落实。

4.3及时监督会计工作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监督活动的新平台,其主要是对企业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完善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对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从而确保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结语

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基层员工和企业的管理者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构建的过程中。面对目前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就是财务内控工作,通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更好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

国有企业日常运营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营管理的顺利开展。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做好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管理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推动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一、财务风险管理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问题

(一)内控管理意识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国有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内控意思不高,随着国有企业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风险不断增加。绝大部分并未正确认识内控管理工作,简单地认为这是财务部门与管理人员的事情,和自身关系不大,没有必要操心,使得内控管理无法深入基层。如,虽然国有企业普遍设置财务制度,但部分管理人员并不重视,造成制度落实效果不理想。或少数国有企业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进行内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国有企业需求,造成内控管理工作不理想。

(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并没有从事过财务工作,直接从其他部门调任或晋升的,造成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直接造成内控管理工作环境不成熟;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侧重国有企业效益,不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造成无法发挥财务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作用。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工作时大多依靠经验或下属进行,无法顺利完成财务工作,造成国有企业难以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

(三)内控执行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日常运营时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如融资风险、政策风险等,这类风险的存在影响到财务管理质量。国有企业一般只会处理已经存在或表现出的风险,应对各类风险财务人员的数量不足,使得财务内控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同时国有企业建设内控制度的时候,就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现在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当前主要采用通用内控制度,尚未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体系,无法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分析内控执行力度来说,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不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合,造成国有企业风险意识普遍不足,增加国有企业运营风险,不利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

二、财务风险管理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优化

(一)提升内控工作重视程度

国有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内控管理质量与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可以开展有效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国有企业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要在内部营造舒适、良好的内控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约束机制,并重视激励作用,制定合理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的措施,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内控人员工作效率。国有企业考虑到各部门的工作差异性,制定适应性的内控制度与措施,并做好必要的宣传普及工作,让职工对内控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日常内控工作实施时,当发现内控问题时及时反馈给内控部门,内控部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持续改进与完善内控制度,通过及时调整的方法保证内控工作的长期性与延续性。

(二)结合实际优化内控制度

国有企业落实内控管理工作时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考虑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与情况,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并进行优化、调整,并顺利开展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效率。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与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国有企业通过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的方式及时完善内控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并对制度执行与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掌握自身固定资产盈亏的情况,明确掌握资产流向。当这类问题出现后,可以及时明确责任人与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内控制度的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要覆盖全范围,达成以点到面的目的,实现各部门、各个岗位的全面覆盖,同时包含国有企业的各个业务与过程,实现全范围规范内部工作,可以制定财务会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构建完善的内控监管制度与体系

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结合国有企业具体情况,融合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提高财务内控质量。相关岗位人员要转变传统财务内部思路,重视内外监督控制,并对内部财务制度与框架进行调整,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建设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这需要长期实行并坚持下来,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提高风险重视度,强化职工培训工作,并在国有企业内部解读与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与风险制度,确保每个职工都可以了解并熟悉自身岗位、制度及程度,将其逐步发展成行为习惯,实现各个流程中渗透风险意识。信息可以分成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且这两种信息需要再经过简单处理按照内部消息和外部消息这两种类型提供给相关部门;信息的审核与处理也相当重要。要由相关部门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审核的工作,同时必须对信息源头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进行审核确认,对于筛选出来的相对重要的信息必须及时通过恰当的渠道反馈给国有企业的董事会高层,且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培养这样一种能力,即对信息有较高的敏感度,以便针对国有企业信息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内控;构建

一、在构建内控体系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随着世界的经济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国家的政策也在随之改变,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企业面对市场的巨大竞争,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要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对财务管理相当重视的,每个企业都要对自己的财务系统进行完善,才能更好的相应国家政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笔者认为,在新的环境形式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有如下几种:

(一)通货膨胀

由于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致使整个经济形式呈下跌状态,社会的总体需求量被大幅度的拉动,货币量也大幅度增加,致使货币贬值情况严重,从而形成了在新经济环境背景下的通货膨胀。因导致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关键的因素现在还不是很明确,即使我国已经及时的进行宏观调配方案,但仍未对通货膨胀的趋势有明显的改善。通过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从农业到大宗交易的物品上价格都很高,而广大群众的薪资却没有相应的增长,所以,并没有对通货膨胀的起到消减作用。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已由原来的宽松政策逐渐转为稳健政策,调整了货币的供应及需求,同时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上调,一定成对的流通货币进行控制,相对减少,从根本的货币供给上严格进行控制,这种方案的实施就会致使商贷的成本有所上升,以达到增加国内市场融资的成本。但同时对我国经济的优势有所削减,有可能会促进国外资本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的市场发起攻势。

(三)财政政策

我们国家正从文件的财政政策更改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我国市场的需求,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状况能走向均衡,达到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的目的,从而使我国的消费水准和意识得到改善与提高。但是依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是指应用最新的高科技衍生出节能且节约的新生能源,是人们需求的能改善人们生活的产品,科技创新发展已经不在是空口说白话,我们国家较为重视新型的节能环保产品,为了能有效提高各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出台了很多激励创新意识及精神的新政策。这是我们国家在新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适应这个特殊时期促进发展的政策方针。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一)企业财务管理在新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机遇

1.人民币的升值,促进企业海外个并购的机遇。在世界新经济环境的背景下,致使人民币得到升值,所以,这种经济现象就给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支持。人民币的升值,企业在此期间就可以抓住机遇去海外并购高科技型企业,并购高科技企业能够获取他们最先进的科技技术,同时也为国内的企业和国际上的企业进行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2.积极财政政策。我国制定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一定程度的将产业进行优化与升级,所以,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讲,市场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同时,产业大幅度的发展,一定会给企业财务管理的结果调整以及企业内部的系统进行改革,在企业对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进行适应的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我国目前企业中财务管理的机制,依旧不正规,仍处于混乱状态,具体表现为用人不专,财务的烂账和坏账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呈屡禁不止的状态,所以企业要在整个财务系统管理工作的环节上,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对财务系统进行完善和整改。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新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1.通货膨胀引起国内企业经营的成本升高。通货膨胀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提高,达到为企业带来利益增长的目的。实际上,通货膨胀致使货币贬值后,人们的购买力逐渐的下降,致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不断的上升,而成本不断的增加就等同于利润在不断的下降,这是所有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2.货币政策的转变致使企业融资成本升高。改变货币政策后,降低了货币供给量,使得融资的成本逐渐升高,最明显的表现是企业信贷比较困难,想要进行投资显得力不从心。一开始的投资并不是结果而是开始,随着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不断的增加,产品的成本也在随之增高,最终的结果就造成利润大幅度的降低,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形成了很大的压力。企业不仅要承担贷款成本及利息的风险,同时还需承担由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带来的亏损,为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基于财务风险管理构建企业内控体系

企业的财务风险里含有筹资投资、利润降低等多方面的风险,在财务运作中任何一个实务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从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营,企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将财务管理建设成为内控核心,将财务风险管理设为内控体系的重要控制手段,增加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从而提升内控体系的模式。

(一)完善内控制度,控制风险

所谓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出现不能偿还的情况,而投资的风险,一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资过多,资金收回不及时或无法收回,经营不善导致的情况。企业在运营缀成中,出现了投资或筹资的情况时,则需要相关内控制度进行管理,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章程,对财务的资金运用加以规范,及时对企业资本机构和现存的债务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根据财务审计的情况,将企业现有的债务投资情况把握住,并成立财务状况分析办公室,将企业的财务资金运行方式进行统计与分析,对相关部门遵守财务规范的情况予以监督。实例分析:在一些竞争强大的企业中,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公益活动,活动过程中会涉及到资金的使用和申请,实际报销时存在账目模糊不清的现象。对于此类事件,财务部门在审核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内部环境的审核,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及时进行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尤其在监督方面,完善内控制度。

(二)合理使用资金,将流动性风险降低

企业流动性风险一般体现在企业获取现金或等价物时,所采取的种种方式。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不惜一切代价的筹集资金,一定程度的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如不能及时做好风险预估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中,根据群殴额的实际经济情况,制定属于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筹资及使用资金的内控方案。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形势及时将资产结构进行调整。(三)财务内控收益风险控制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这就导致企业财务分配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的收益分配中。很多企业为了确保股东的需求,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经常发生内部资金不够、分配不均衡的情况,致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下降。企业的内控体系,一定要依据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以及利润划分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以避免股价来回波动。企业可成立负责收益分配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收益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资金分配,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对于财务人员来说,管理上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保证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保证管理的真实性,让企业内控体系从本质上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英.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29):94-95.

[2]王珏.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6):56-56,58.

[3]徐金燕.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2016(23):217-217,305.

[4]王洪丽.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关系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3):240-242.

[5]张春龙.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的几点问题[J].新经济,2015(29):88.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4

【关键词】财务内控评价管理体系电网企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适应环境的变化,电网企业必须实行财务内控制度,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取得最优化的收益。

一、电网企业进行财务内控的重要性

实行财务内控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它分别以风向管理和价值管理为导向和主线,只有不断完善财务评价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1]。

完善企业财务内控政策对供电企业至关重要。财务内控政策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为供电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甚至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所以仍有一部分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内控体系和政策,致使经常发生一些违规操作,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因为电网企业是垄断企业,在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的当口下,电网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内控体系,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应的典范,所以内控体系对电网企业的要求更为严格;三是因为民众的监督和关注,电网企业作为垄断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以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尤其是近年来民众对垄断企业的关注越来越高,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电网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财务内控体系,才能接受住公众的考验,赢得公众的信任。

二、财务内控评价管理体系的探索

如上所述,财务内控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电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有效地开展企业的财务评价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企业的财务内控评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优化机构设置、建立评价体系,建设指标体系、健全制度体系和开展评价工作,加大管控力度等。

(一)优化机构设置,建立评价体系

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机构进行相应的优化配置。依据企业的业务活动,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依据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政策,改善企业的财务业务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评价管理体系。同时要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将eRp引入企业的办公、经营和财务等管理活动中,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经营水平和财务内控能力,实现企业业务和流程的协调化以及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标准化[2]。

(二)建设指标体系,健全制度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才能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所以要建立指标体系并健全制度体系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同时根据集约化管理和内控评价体系的要求,对相应的职责和目标进行更加明确的划分,做到管理的具体化和细致化。其次,要打破原有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将职能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当前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更多的是实行职能管理,但是该种管理方式打破了进行业务处理的原有流程,使得各职能部门比较分散和独立,不利于信息的共享和传达,降低了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的效率,不利于工作的进行,所以应该借鉴国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打破职能之间的界限,将岗位之间的主线链接起来,总结出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内控政策。

(三)开展评价工作,加大管控力度

开展财务评价工作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断加大财务管控工作的力度。首先,要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和制度,将财务管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去,同时通过内控评价工作来发现制度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善措施。其次,要善于发现制度的薄弱环节,并加强风险防控,从而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最后,要对各项财务工作实行实时防控,及时发现每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3]。

三、财务内控评价管理体系的实践

(一)建设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同时遵循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建立会计报表和会计报告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预算指标和同行指标的评价体系。在建立会计报表和会计报告的指标评价体系时,要保证能够通过评价系统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完整性进行相应地检测,同时可以保证能够利用财务指标对评价工作、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工作作出相应的分析,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即可掌握企业的整体概况。在建立预算指标和同业指标的评价体系时,要保证能够对每个岗位的职责进行细分并配有专门的负责人,同时能够保证利用指标可对预算情况和同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

(二)开展财务稽核,降低财务风险

财务稽查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检查工作,它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利润,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就必须开展财务稽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要将制度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健全的制度使得财务稽查工作变得有章可循,为稽查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使得稽查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同时,健全的制度可起到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作用,可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2.要把财务检查作为核心工作。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财务检查计划,并明确财务检查的内容和重点,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工作。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财务检查时,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对于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优秀事迹要要做到及时表扬,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要把财务重点作为基础工作。在开展稽查工作时,必须要依法进行,做到对稽查对象严格要求,科学合理地对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财务内控评价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对于电网企业来说,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电网企业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时,要打破职能之间的界限,转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实现企业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同时要定期开展财务稽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经营水平,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华.财务内控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价值工程,2011,30(11):129-130.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5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必须承认其客观存在性的,也是所有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一直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企业管理人员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应认真分析财务风险中的可能因素和其他不确定因素,除此之外,其还包括各种难以预料和非人为可控因素,这些都难以完全规划到位,因此造成财务风险。由于这些因素,使得最终财务成果和公司收益与其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企业可能盈利过少甚至亏损倒闭,这样一来,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非常不好的结果,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内控管理

内控管理即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充分利用市场信息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在内部实行调控体系来调节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一种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基于财务风险管理所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控制结构管理可以减少因为工作混乱而带来的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但可以避免的失误。此外,在加强公司所有各部门间沟通交流联系的情况下,公司决策者更应该注重把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联系

相对于单单就企业而言,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十分有效的加强对风险的控制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强有力的措施,能够严格控制约束和监督企业本身,执行力度大的情况下是可以保证企业的后续基本发展的,并很大可能程度上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并且为企业的未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与企业未来是捆绑在一起且息息相关的。所以在企业中构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这一举措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且意义深远。其次,深化体制改革,细化内部控制体系规章制度也能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完善构建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有科学的预测和判断。

基于以上叙述,其实可以看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两者其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联系的,甚至可以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简单来说,内部控制的最大目的就是对风险的规避管理,而风险管理所带来的最大成效就是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最佳反馈。两者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共同进步的。这两者的共进效应来为企业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争取企业利益最优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风险专业人员

很多企业并没有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者是具有完备财务风险专业知识的人员,来从事企业内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工作。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都是,大多数财务决策都是没有一定专业素养的非专业人员分析,甚至是没有分析就做出来的非科学性决策。这样的情况所带来的后果当然不言而喻,如果持续这样的情况的话,财务决策失误率会大幅度上涨,是非常不利于公司朝着良好的方向进行发展的。

(二)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只要财务活动存在,就一定会存在客观风险,这就是财务风险的客观实在性。但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业务人员是难以意识到这点的,尤其是基层公司工作人员很少有财务风险的意识,更加缺乏财务风险识别意识。因为大多数人员都没有经历过系统培训和相关正规专业素养教育。因此想让这些非专业人员来正确对风险进行分析,规避和管理更是无稽之谈了。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

虽然许多公司已经制定了大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但实施下来,这是另一种情况。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导致了各种管理系统的开发只是一个装饰品,但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企业从上到下的管理不严格,没有起到有效的控制,使得企业员工的失误总是存在运气。同时也暴露了监督管理体制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使工作人员不认真执行。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长绵延的大堤,往往崩溃于其基础被一个蚁穴腐蚀。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企业的成长的重要条件和因素。而现在很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很多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识非常单薄,不能很好的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未来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规范内部管理,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更好的进行企业监督和员工自我监督。

(二)缺乏相应的执行力

大多数企业内部并未设有对员工进行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和定期讲座,使得他们大多数人包括决策者对其基础内容并没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无论是基层人员还是决策者又或是执行者,都缺乏相应的执行力,对其控制管理的程度执行力度不足,造成对于控制管理所要达到的效果远低于预期结果。

(三)缺乏信息的及时反馈

内控管理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者说一个环节,它是串联了公司日常运作的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和公司所有的运营都息息相关,目前很多公司结构过于繁冗,使得有效沟通的概率大大下降,沟通交流的不及时就会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收集和传递,信息共享性大大下降,也使得很多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也大大减弱。

五、加强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

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加强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的一些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财务人员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的每一个记录,所以,企业应重视会计人员继续学习,培养金融人才,不仅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必须有能力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企业还可以拓展多元化培训,估计风险评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使改进的能力,以确保每个员工有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意识,为了在内部控制管理的日常工作,与企业财务形势发展的客观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突出企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无论是决策者还是企业员工,都应加强培养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充分了解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于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是一个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指明灯。首先应提升专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平时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多增加一些关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指导,定期发放宣传册,开展知识讲座,让员工们都真正从心底重视起来,认真完成相应任务。安排专职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基本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使其又好又快的稳定运作起来,利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来保证最优化的有效规避风险。

(三)完善内控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6

1.内部控制及财务内控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和2010年廉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初步建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定义的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财务内部控制包含会计系统控制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可以规范企业经营和收款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因此,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航道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对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照企指引中有关内容,结合公司多年来的实际业务开展情况,航道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经营中应注意重点防控以下几项风险:

首先,项目经营策略过于宽松、定价单一,导致项目盈利不足。航道勘察设计企业的客户市场地域跨度大、经营范围广。项目经营策略全部采用“垫资施工”方式,即代垫货款并给予一定结算账期。这种宽松的“垫资施工”策略造成公司大量资金被占用,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丧失部分外部市场获利机会。项目定价方式相对固定,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以疏浚工程定价为例,项目价格均采用以当地造价下浮一定比例的方式结算。但项目建设施工合同存在时间跨度长,一般合同执行期均在1-2年,甚至更长,在此期间,市场变化难以准确预测。相对固定的定价方式往往在材料市场价格上调时会显得难堪,导致盈利空间不足,甚至亏损。

其次,结算方式选择余地小,回款措施乏力,导致应收账款金额大,回收速度慢。因现阶段勘察设计施工市场竞争激烈,在业务谈判、结算方式上勘察设计企业并不占据主动,经常面临结算方式可选择余地小,容易陷入财务资金周转难,如结算周期长,按比例结算,使得勘察设计企业始终处于滚动垫资状态,造成公司营运压力大,应收账款金额随着项目增加而大幅攀升。此外,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公司对于客户逾期付款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造成款项逾期回收的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使用效率,制约公司正常经营发展。

再次,施工过程存在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公司利益受损。针对关键环节的控制,勘察设计企业目前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和监督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项目策略、定价、信用的确定上缺乏充分的市场分析与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项目经营策略及定价方式局限性强,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需要;二是合同谈判、签订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严谨性,对可能发生的特殊事项考虑不足,相关条款缺失或未加以明确说明,易形成潜在的财务风险;三是为加大市场开发,放松客户信用审查和评级,合同签订与客户信用管理脱节,加大后期回款难度;四是在开发、施工、结算环节缺乏稽核、复审程序,易导致差错或舞弊行为,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五是应收账款催收力度不够,奖惩措施未能有效实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大,回收时间长,使企业利益受损,财务风险增加。

3.加强航道勘察设计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举措

财务管理是规范内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活动内容建立财务内控体系,结合企业内外部运营环境,充分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同时必须依靠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来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顺利实施。针对勘察设计企业现阶段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应重点围绕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内部监督为保障,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加强涉及财务活动的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3.1全面梳理规范项目经营流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公司应全面梳理各业务流程,清晰划分每个重要环节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和岗位,明确职责和权限;甄别每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完善项目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以流程管控效率。

3.2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强化机构设计和内部监督

对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业的职务实施分离控制。为有效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的产生,公司应在内控管理系统设计时,首先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同时明确规定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起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重点实施分离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等。

3.3重点控制作业环节与收款环节关键点

经营项目过程包括实施环节和收款环节,运营过程中的控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运营策略、定价机制、信用方式的制定与选择;二是合同谈判、审批及签订;三是客户信用及服务管理;四是项目开发、施工、收款环节的职责、审批权限的界定以及会计系统控制;五是应收账款的管理。

3.3.1合理确定项目开发策略、定价机制、信用方式。项目开发策略、定价机制、信用方式的确定是作业环节的源头,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对该企业任何一项经营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公司应在加强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制定项目开发策略、价格机制及信用方式。力争做到研究充分、制定合理、决策科学、使用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及时,符合公司发展需要。

3.3.2加强合同谈判、审批、签订管理。经营行为中的合同管理涉及谈判、审批、签订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重点控制的内容如下:一是合同谈判,公司应重点关注客户信用状况,在了解、评估客户信用等级的基础上,确定适合的项目定价以及结算方式。二是合同审批,公司业务合同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会签审批。对于重大的销售业务,公司应听取财务、法律部门的意见,并进行集体决策,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三是合同签订,公司应建立标准合同范本,规范条款内容,避免条款内容不清或权利义务不对等等情况发生。对可能发生的特殊事项应给予充分考虑,进行相关条款补充或加以说明,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发生。

3.3.3加强客户审核管理。客户审核管理应分为客户信息管理和客户信用管理两部分。信息管理记录所有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客户名称、地址,联系人,银行账号,相关证照、资质证明、信用记录等综合内容。信用管理是指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根据资信评估结果设定信用额度和信用期,决定销售定价和折让。公司应加强客户信用审查和评级工作,并将客户信用状况视为业务洽谈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3.3.4加强开发、运营、结算环节之间的稽核管理。公司施工部门应当严格执行项目合同,严格按照所列项目组织实施。完工后各部门与结算部门进行三方单据及数据核对,如果出现单据不齐或数据有差异等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如果发生重大差错或舞弊行为,公司应按规定对责任人实施处罚措施。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管理

一 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高校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在学校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高等学校教育领域的推进和高等学校自的扩大,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出现了许多与高校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整体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高校各方面事业的顺利开展。

1.高等院校扩招增加了财务风险

从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开始,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然而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校区扩建、项目经费等支出也不断增加,财务风险也随之上升。

2.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更新缓慢,其财务体制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观念单薄,目标不明确;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3.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落后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在财务管理水平上相较于企业也有较大差距。很多高等院校对资产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也有待提高。

二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较长,按照时间顺序,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框架等几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早期思想,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 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内部控制机制产生,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目的是组织、调解、制约和监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措施、方法和程序。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1988 年的《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文中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内部控制一词,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控制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程序和政策。

4.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分析进入了全新的阶段。1992年,美国CoSo 委员会了题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成为目前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

我国也通过颁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法案,其核心内容也是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基础。

三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高校财务管理在学校的整个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以及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然而由于在高校管理中系统地贯彻内部财务控制的时间还很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扎实有效的实践基础,要规范、完整、系统地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难度还很大。

1.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成效

第一,财务管理地位上升。随着高校财务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成为高校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高校财务工作效率和水平有明显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网络化、信息化,这极大地改变了财务工作的手段,简化了财务工作的内容,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2.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关于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财务内部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一是没有内部稽核原则设立稽核岗。建立内部稽核制度,设置内部稽核岗位和人员,可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而高校设立的复核岗,只是对记账凭证进行复查,没有对其他业务进行稽查的责任。二是定期轮岗原则贯彻不彻底。轮换岗位可以减少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但在高校,财务部门的现金出纳长期就负责现金收支业务,而银行出纳就一直负责支票、汇款业务,很多年都没有进行过岗位轮换。

第二,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一个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有健全的审批制度,合理的分工,完整的账簿体系,定期盘点。而很多高校固定资产长期没有进行盘点,在因科研需要所购买的设备资产管理上也困难重重。

四 内部控制影响下高校财务体系分析

1.内部控制影响下的高校财务体系建设目标

作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得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

2.内部控制对高校财务体系建立的结构分析

在财务体系的结构上,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必须与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相匹配。一般来讲,对于规模较小或新校区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的高校,采取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更为精简和富有实效;而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学生人数在20000人以上,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应采取分级分权管理模式。

3.内部控制对高校财务体系设计的要求分析

为了使财务体系更加健全,内部控制能落实到位,对于高校财务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货币资金管理控制。为了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高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控制。

第二,科研经费控制。对科研经费的有效控制,也是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广,构成复杂,应采取既灵活又规范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既不呆板僵化又不放任自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三,固定资产控制。伴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大兴土木,建设新校区,固定资产的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固定资产的有效控制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从规划到招标,到建设,到投入使用各个阶段的财务活动的控制。

4.内部控制对高校财务各项内容的要求分析

五 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根据高校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特殊性,对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内部控制能力,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建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理念

内部财务的控制制度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同时也需求其他部门的配合,只有这样内部财务控制才能有效落实。因此,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必须让内部财务控制理念渗入到学校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去,形成“各部门落实,师生落实”的内部控制制度。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落实内部控制在高校财务管理上的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高校应当在内部稽核制度、会计人员的轮岗制度、个人借款制度等方面规范制度本身,使财务管理更加的规范化。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明确岗位职责

有效的内部控制只有在财务管理人员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继续深造等措施,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明确其岗位职责,使之能够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相适应。

4.注重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细节

完善制度的制定并不代表着财务管理的终结,更重要的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细节与不断完善。高校应该更加关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实施中的细节,并通过反馈信息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订,使之更加适应高校自身的发展。

总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高校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要深入思考和不断研究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风险及其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熊艳.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D].厦门大学,2005

[2]郭华.浅析内部会计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2007(3)

[3]陈雪梅.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

[4]徐国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10(24)

[5]张蓉.高等院校内部财务控制研究――以X院校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09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监督财务总监

1前言

按《公司法》组建的企业集团,主要是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而聚合,决策经营结构为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经营班子---二级单位经理---经营班子---,因而,尽管管理的层次多、幅度大,但内部的治理机制是比较明晰的。

我国在1994年《公司法》颁布之前,已开始在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及电子行业进行企业集团试点,但真正推行还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后,而且从推行效果来看,处于沿海发达省市要好于内部省市,一些新兴行业、规模中小的企业集团要普遍好于上述行业中成立较早的企业集团。这主要是那些较早成立的以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而改组的企业企业集团一开始就有非经济因素的行业垄断性,存在浓重的行政色彩和产权不清原因,这说明,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仍处于探索过程中。

按照《公司法》,企业集团是一非法人机构,其依托一般是一个或几个集团公司的联合,在我国,绝大部分是一个集团公司,而且这种集团公司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滚爬壮大,形成一种以产权为纽带,以母公司为核心,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型组织体制,这种组织体系,在避免行政捏合的同时,形成富有特色的决策经营系统和比较明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指组织规划和管理而采用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二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作为按《公司法》组建的企业集团,其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又可按系统的层次性划分为对母公司和对子公司,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实际上以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表现出来。

集团公司如何开展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从目前的企业集团运营实践看,方式有所不一,如财务总监派出、财务主管派出和轮岗、成立内部审计、稽查部门等等,可以说,

模式多种多样。其中财务总监派出的管理机制更是有待探索。

适值《会计法》正式实施之际,集团公司要推行在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制度,具体需要构筑一个怎么样的财务总监管理体制?增加财务总监后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体制做何改变,为了弄清楚这一点,必须首先对目前集团公司一般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制进行分析。

2一般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制模式

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组织体系,集团公司一般实行三级管理,即如下模式:

集团公司是以母子公司型式存在的,下面多个子公司的财务各自独立设帐核算和管理,一般来说,母公司财务部门的担子更重,除负责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外。还要负责对所有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监控。集团公司负责人

(总经理)

总会计师

财务部经理

(财务主管)

内部审计经理

(财务审计块)

图1:集团公司一般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系

目前,作为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工作主要落在财务部负责人(财务主管)这一层,而问题也就出现在这一层次上,现分析如下:

2.1单位负责人(总经理)的责任如何得到落实、保障

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会计法》,与85年版和93年修改版相比,在八个方面作了更大的修改,其中之一,便是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一是明确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负责;二是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在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规定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四是对各单位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除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具体体现在第1章总则和第6章法律责任中。可见《会计法》对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规定是明确的,这反映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约束。因为,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执行《会计法》的责任主体,由于单位负责人并不负责具体的会计工作,他的这部分责任只能通过内部委托授权关系,和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加以明确和落实,正因为这样,单位负责人必须强化这种责任下放的委托授权的接受对象。

2.2总会计师并不承担具体的会计监督工作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设置总会计师,新《会计法》第36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可见委托授权对象,对于设置了总会计师的企业,可以把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的权利和责任委托授权给总会计师,对于没有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这种委托对象只能是下一层次的财务部门或相应机构了。

但总会计师也不从事具体的财务控制、会计监督工作,《总会计师条例》(1990年12月国务院颁布)中,第5条规定:“总会计师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可见,作为总会计师,所承担的是更加重要的参谋职能,是单位负责人的参谋和助手,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而且这方面的工作也主要是起组织和领导的职能作用,总会计师的职责在《总会计师条例》第7、8、9条作了明确的规定,第7条中明确规定:“总会计师负责组织本单位的下列工作:

(1)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本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2)进行成本费用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承办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8条规定:“总会计师负责对本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9条规定:“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领导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事业总体的任务发展以及基本建设投资等问题作出决策,参与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劳务)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

现在,大多数的集团公司都制定有《总会计师领导责任规定》或《总会计师工作规定》等,是按照上述条例细化制定的,从对总会计师职责的规定来看,具体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工作不是由总会计师承担,而是由有其组织领导财务部门开展。所以,如果单位负责人把这一权利责任委托给总会计师,总会计师仍要向下委托。

2.3财务部门对财务控制、会计监督职责的承担。

财务部门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财务控制、会计监督这一职责,新《会计法》第5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根据《会计法》的要求,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4章会计监督部分中,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财务控制,会计监督职能、依据,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可见财务控制、会计监督是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理所当然。然而,问题是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管理部门,又不仅仅是从事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这一项工作,而且,即使是监督工作也存在监督别人和自我内部监督双重内容,况且,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以执行会计核算任务为主,且权力也有限,这往往会导致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再加上,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会计监督工作质量如何保障,如何衡量,谁去衡量呢?等等,新《会计法》的制订,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因为从大量出现的财务管理案件来看,正是因为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职能弱化所导致,因而新《会计法》对加强财务监督制度、法律责任的明确上,作了重大修改和调整。

2.4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另一条线,象集团公司这类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一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3条规定:“下列单位,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三)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第4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并依据《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具体集团公司本身系统的实际情况,会制定相应的《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规定》。从内部审计的职责来看,主要着眼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其依据是集团公司的制度体系,比单纯的财务审计范围宽得多,但财务审计仍是其重点内容,内部审计部门也具有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的职能,这一职能是《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赋予的,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新《会计法》中第4章“会计监督”条款得以具体实施的一个保障。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得财务部门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工作受到控制和监督。然而,前面讲过,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并不仅仅是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所以,如果要加强内审部这条线里这方面的职能,必须加强内审相应的人力资源的建设。这就是对应的财务总监派出管理出台的原因。

3新的财务监控机制设想

根据上面的分析,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可调整如下:

(1)各级财务部门首先必须作好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工作,这项职能工作的权力,由新《会计法》这一法律赋予,具体职能的开展由《会计法》及统一的会计制度、集团公司相应的财务具体规定明确。《会计法》明确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承担好这一职能,如果真的这一道防线能守好,那就十分完美,但现实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无法得到保障。

(2)增加独立工作机构,即由内部审计部承担独立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职能,具体职能的开展由《会计法》及统一的会计制度、《审计法》、集团公司相应的相应的财务、审计规定明确。对财务部门的这一工作职能的履行以及由此引伸的企业财务运作进行控制和监督。

(3)总会计师作为总经理的助手发挥参谋作用,提供专业建议和业务指导,同时行使总经理(直线主管)在财务管理方面授予的直线权力,组织领导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核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也即财务部门的业务受总会计师组织、领导,同样,内部审计部中有关财务控制及会计监督这方面的业务也受总会计师组织、领导。

(4)总经理把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权利责任(属于财务管理范围)分别授权委托给总会计师和内审部经理,由总会计师组织领导财务部实施,内审部经理组织相应岗位实施。

(5)为强化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由集团公司派出财务总监,编制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岗位。

(6)财务总监组织行政管理属内审部,业务管理同时属内审部和总会计师,以总会计师为主,内审部协助。

(7)财务总监依据新《会计法》统一的会计制度、《审计法》、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独立开展工作,接受总会计师及内审部赋予的职权,同时对对应的职责负责。

(8)财务总监日常工作汇报归口为总会计师和内审部,重大问题有直接向集团公司总经理汇报的权利。

根据上面的分析,一般的模式要改变,新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系如下图新模式。

4财务总监派出制度

从上面分析可知,如果是财务总监与财务管理二条线并行,就需要在加强原有会计部门的控制与监督工作之外,还需要加强第二条线,这就必然导致财务总监的派出,在上面的组织体系下,财务总监与各层次的关系如何呢?分析如下:

4.1财务总监与总经理:

财务总监对总经理负责的形式以对总会计师和内审部经理负责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后二者的职权直接来自总经理的授予。由于财务总监独立开展工作,重大问题有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和汇报的权利和义务,集团公司总经理根据特殊情况需要,可直接过问财务总监的工作,从这点讲下派的财务总监也是总经理的助手,但除非特殊情况,根据分层管理原则,财务总监日常工作由总会计师和内审部经理组织、领导。

4.2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

小企业情况下,总经理直接管理财务工作,但在大中型规模的情况下,总经理精力有限,遵照分权管理原则,总经理把财务管理的一部直线权力分权委托给总会计师,总会计师作为助单位负责人

(总经理)

总会计师

内部审计经理

(财务审计块)

本部财务主管

子公司财务主管

财务总监

母公司财务部

子公司财务部

现有的职权责任关系

增加的职权责任关系

重大问题职权责任关系

图2:改进的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体系

子公司经营班子

(经营管理)

手,负全部财务工作参谋职能,并负直线权力下的相应职能;对于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权,总会计师拥有直线权力,即组织领导和指挥权,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总监将接受来自总会计师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职权,同时对总会计师负职能责任,这实际上是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

4.3财务总监与内审部经理:

从新《会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的规定来看,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既是会计工作的范畴,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范畴,这样规定,也许跟中国的国情有关,即内部审计仍以财务审计为主。

可见,财务总监有双重身份,既是会计工作者,也是内审工作者,或者说是从内部审计的角度从事会计工作,这与财会部门岗位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是有根本区别的。正因为如此,财务总监的工作不受财务部门的干扰,其编制属于内部审计部,组织行政上接受内审部经理领导,其职能除从总会计师那里接受外,还要从内审部经理那里接受内部审计的职能。

4.4财务总监与子公司的财务主管

为加强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现在的集团公司往往采取财务主管下管一级和财务总监制度,这种制度在沿海特区中的大中型国企及三资企业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和有效。如,深圳市9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企业投资与财务的内部审计及监督的意见》中,所提出的财务监控方面的11条指导意见,就对财务主管下管一级与财务总监派出制度作了规定,这对目前集团公司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所谓财务主管下管一级,即指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经理进行直接管理,负责其选拔、委派、考核以及奖惩等方面事务,以保证集团公司财务监控的有效性。那么,下管一级的财务主管工作职能是什么呢?与财务总监的职能怎样区分?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一般会制订有《财务主管轮岗管理规定》;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财务主管依据集团公司的财务制度开展所在二级单位的财务工作,这就很明确地规范了财务主管的工作职能。我们再看看特区一些企业集团的做法,深圳免税集团95年颁布的《财务主管人员下管一级暂行规定》中主要内容是:

(1)下属二级全资子公司的财务部长由集团公司委派,并实行定期轮换制;

(2)各全资子公司财务部长行政上受集团公司计财部领导,由集团公司委派,其他财务人员行政上受所在单位领导,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计财部领导、监督;

(3)下派的财务部长负责所在单位的全面财务工作,组织和领导财务部严格执行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财务制度,如实反映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监督各项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集团公司每年对派出的财务部长考核一次,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不称职的给予降职或免职;

(5)全资子公司的财务部长实行定期报告制度,由财务总监、集团公司人事部门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定期听取其财务执行情况(每季一次),同时提交书面财务报告。

可见通过财务主管下管一级,在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方面得到一定的强化和组织保证,但是财务部门只是一个职能部门,职能上还要接受子公司生产经营班子领导,完全靠财务主管去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在客观上是一定困难的,原因是:

(1)财务部长要双向负责,一身二役不可得兼,既然身为二级企业经理的助手和参谋,那么地位上决定了不可能充当“监军”角色,难以向集团公司负责,维护公司利益。

(2)财务部长虽然也是属于总公司派出人员,但毕竟是二级企业的中层干部,从组织的结构与管理的角色来说,总公司很难对其进行过多的控制。

(3)虽然有的集团公司对财务部长的任免不必与所在的企业领导协商,完全可以直接委派、更换,但双向负责违背命令统一原则。集团公司与二级公司在利益分配,资源占用上毕竟时有矛盾,财务部长有可能处于要么坚持原则,与企业领导产生摩擦,要么丧失立场,做假报表、隐瞒亏损或利润,费用开支超标准入帐,乃至重大资金流动失控或资产流失的境地。

因而,集团公司在对二级企业的财务监控上既要为企业选派财务经理,更要向企业派驻“监军”,这就是财务总监管理制度。

可见,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是两条线,由于财务总监的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因而所在企业的财务主管所负责的工作自然也就在财务总监的监察范围内。财务总监有权了解财务主管主持的所有财务活动,而且后者还要定期向前者汇报。

4.5财务总监与子公司总经理:

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尽管属下派,但仍是子公司总经理(代表经营领导班子)的助手和参谋,从权力责任结构层级上讲是中层领导,负责职能部门的运作。是子公司运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负责人。但财务总监则不然,他不是子公司总经理的助手和参谋,而是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助手和参谋,履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的岗位工作职能,从管理层次上讲,相当于子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公司的部门经理级别。正因为如此,工作有更大的超脱性,财务总监有权了解、审核子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活动,子公司总经理(代表经营班子)有责任支持、配合财务总监职能工作的开展

5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管理的内容

基于上面认识,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探讨如下:

先看看法律法规依据:

(1)新《会计法》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等机关法律法规。新《会计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会计核算、第四章会计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已明确指出了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职能;

(2)参照地方性的规定、办法

如:1994年深圳市政府颁布的《关于完善试点企业领导体制的若干规定》,对财务总监的职权、责任规定是:

主要职权:

(1)审核公司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并和经理共同确认其准确性后上报董事会;

(2)经董事会授权,与经理联签批准董事会规定的限额范围内的资金支用事项;

(3)参与拟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4)参与拟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5)参与拟订公司发行公司债的方案;

(6)审核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主要责任:

(1)对上报董事会的公司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与经理共同承担责任;

(2)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3)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决策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4)对子公司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作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可见上面的规定,是财务总监通过对所在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报表帐务的审查,大额资金调度的联签,参与董事会的决策,定期不定期地向上级产权部门报告等日常活动,监控企业财产和资金流动,确保资产保质和增值,同时帮助所在企业加强财务及决策管理合理调度、筹措和支配资金。

又如,《广州市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

主要职权:第6条:财务总监向母公司负责,接受母公司的监督。其主要职权:

(1)参与年度财务决算,利润分配,弥补亏损等方案和费用开支,筹资融资计划的拟定;

(2)参与资金使用和调度,贷款担保,对外投资,产权转让资产重估等重大决策活动;

(3)参与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4)参与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

(5)审核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报告,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6)按母公司的规定,对下列事项签署审核意见:

(7)订立重大的经济合同,提供贷款保证,债务担保,资产抵押,对外投资范围;限额使用现金,转帐结算,处理不良资产;其主要签署的事项。

(8)制止违法收支,并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

(9)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阅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帐目和资料,并查询有关情况;

(10)定期向母公司报告子公司资产和经济效益变化情况,及时报告经营活动的重大问题。

主要责任是:第七条:财务总监对行使的事项承担相应的责任:

(1)对报送的财务报表和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负责;

(2)对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3)对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4)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从广东省一些集团公司性质的大中型企业的实践来看,他们的财务总监派出管理都有操作性很强的制度,如《广东省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南华西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制度》、《广东省公路工程建设集团公司财务总监派出规定》等。这些制度内容一般包括总则、任职资格、岗位职权、职责、职务任免和管理、业绩考核、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

6小结

上面讨论了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财务总监派出问题,并讨论也一个核心企业情况下-----集团公司下的财务总监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所处于的环节、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并提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从实践来看,也是比较有效的,这种模式既不同于国外大型公司的财务总监管理、也不同于国内早先的单个企业财务总监管理,体现了在市场经济规则及新的经济法律、法规条件下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创新,于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彩江,胡俊雄.企业调研方法论[c].价值工程和企业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高教学会,杭州:1999

2胡俊雄,张彩江.企业功能和企业集团发展探讨[c].价值工程和企业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高教学会,杭州:1999

3hujunxiong,zhangcaijiang.socialexchangeentropy:anewrecognitionto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group(eg)[c].advancesineconomicsandmanagementresearch,proceedingsof199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mprovingmanagementthroughuniversity-industrypartnership,beijing:chinesenationalpublishingco.,ltd.,1999

4冯淑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

5斐中阳.集团公司运作机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

6左峰.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1999(12)

researchonthechieffinancialsupervisionmanagingmechanismintheinnermanagementcontrolsystemofanenterprisegroup

zhengjianguo;hujunxiong;zhangcaijiang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控管理;财务制度;创新管理

电力企业的内控体系是保障企业正常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部分,而财务内部控制又是这个关键部分的核心环节,在整个内控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位置,对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煤炭价格波动幅度扩大、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的外部经营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管理难度变大、经营业务更加复杂、经营风险不断显现的重要战略改革时期,如何在电力企业高效、规范地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增收节支、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是企业管理层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加强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财务内控指企业财务内部的管理系统,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财务内控的核心,企业各种真实的经营状况都是由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最终反应出来,管理控制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制度和程序的总称,反应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大多数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停留在按照国家相关部委基本要求,完成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状态,与财政部要求的建设全面内部控制体系还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从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向建设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将是今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建设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推进电力企业不断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完善,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进一步深挖财务管理创新价值,迎接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竞争。

2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现状分析

1)财务内控管理理论不成熟,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内控体系的建立大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控管理方面的现成经验,造成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创新方向的研究严重缺乏[1],由此借鉴而来的财务内控理论更是无法很好地服务国内企业。其次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实行统一领导、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相对于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创造利润价值而言,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社会效益,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仅重视生产经营,对内控管理体系不能够全面认识,对财务内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难度。2)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我国电力企业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一套符合新形势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内控的管理力度[2]。虽然财政部在2015年1月了《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为电力企业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提供了依据和操作规范,但是电力企业没有及时建立专门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制度还只是针对成本费用、工程项目等的专项管理制度,并没有整合在一起,而且没有提高的内部控制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对财务相关控制准则建立不完善,最终会造成财务内控工作没有可依据的标准。3)控制管理方面的内部人才缺乏。对于电力企业目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而言,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和陈旧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运用新的管理手段和内控理念,这就亟需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但是企业财务部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岗位,几乎都处于兼职岗位,在这种人员配置环境下,容易出现财务内控出现管理规范性问题,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够进行深度的理解,风险无法及时防范,内控的质量和水平更是难以提高。同时,内部控制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知识理念会随着经济环境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财务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培训,就会导致知识结构跟不上现代社会企业财务内控的要求,尤其是财务内控专业技能水平。4)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所以,对于基本的会计监督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就是对经济事项的制约和管理,这也是企业内部经济能够顺利运行的有力保障措施。内部控制机制及监督机制健全性和完善性的缺失往往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部分管理者综合素质有限,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和损失。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时会出现从事会计监督的财务人员由于怕得罪领导,对于监督权力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的情况,最后使得财务的监管工作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有的一些从事监督工作的财务人员只是进行一些走场的监督工作,这样根本就发挥不了应有的财务监督作用。

3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途径探析

目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较好,体系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借此契机,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1)改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有效实施风险管理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公司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3]。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发展目标、管理理念、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权利和责任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等内容。要想优化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就要保证其相应策略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去实施,因此一个完善健康的企业内部大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对电力企业现有内控环境进行改善,前提就是要做好落实责任的工作,将企业内部各控制管理层的责任落实分明,确定每个阶层应该负责哪些财务工作,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以法人制度去引导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更好地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其次,电力企业应当在财务部门中配备具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业知识能力的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并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要不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定期进行内控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理清会计岗位职责,切实维护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起到有效的规范引导作用。2)依托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全面,现在已初步搭建了统一的风险管理与内控平台,将风险及内控管理职责、流程、标准及具体管理控制要求进行在线固化,实现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有效整合,提升内部管理信息沟通效率,贯通并规范跨层级、跨部门、跨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确保风险与内控规范体系建设成果有效落地。系统上线以后,应该根据测试运行结果,进一步对系统内各类功能进行优化提升。统一的风险管理与内控平台将会为财务内控风险管理提供极大的便利。目前,电力企业已经引进了eRp系统和自主研发了财务管控系统,两个系统都具有很高的实时性,保证了财务信息的流动性和实效性,实现了企业财务内部信息交流的同步性和沟通性,对财务内控管理提供了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财务管控系统对各类财务处理流程进行统一固化,使得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大大规避了财务风险,实现了财务标准一体化管理。同时,在财务管控系统的在线稽核功能中,持续开展在线稽核规则梳理工作,编制全国普适性规则清单,为开展日常在线稽核做好基础工作,每月生成在线稽核月度工作报告,通过反馈机制实现了财务内部监督功能,为财务内控工作更好地开展设立起有力的后盾保障。3)实现有效的财务内控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价促建设,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是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与理解的过程,可促使财务内部控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开展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最好由内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或者聘请中介机构组成内控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注意吸收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财务人员参与评价时要注意成员负责的评价工作范围与其自身岗位职责相分离,确保内控评价的独立性。同时,财务部门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自己的财务内控系统进行测评,或者将财务领域重大业务事项、经营管理高风险领域开展专题评价,这些内控评价活动都对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最后,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准确揭示财务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4结束语

企业财务内控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基础的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财务内控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才能实现内控管理的真正价值,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芦俊霞.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2,(12)215.

[2]方金华.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8):217.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是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风险管控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活动与某些不可控风险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来规避财务管理难题,来保障财务工作的安全运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此,本文将着重立足内控机制,来探析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

1.1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委派管理,并细化到每一项管理内容及责任人岗位,通过财务管理的统一性要求,实现对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牵制。其次,利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来保障对各项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个会计系统中,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风险,往往从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纳入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反馈等统一化,也能够从中来指导和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最后,利用财务审计制度来规范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种职责平衡,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准确和完整。

1.2困扰当前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因素

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诸多困扰协同发展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缺失,一些单位管理者在推进投资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以兼并、重组等联合方式来壮大业务发展,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特别是在银行提前还贷引发的财务危机,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面临窘境。相应的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决策层风险意识的把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独立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财务决策脱离内控体系的审核而陷入财务账目管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尴尬。内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财务活动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审查和方法可能的财务风险,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难以通过管理层来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也给单位财务安全带来困扰。另外,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特别是伪造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及免税文件,虚构企业盈利,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实际相脱钩,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核心业务安全性、效益性的关键,也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内容,而对于财务决策正确性,财务资源利用率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来督导实现,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真实、高效。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内控监督机制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并未完善内部监督职责,在内部管控机构设置上人员偏少,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甚至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在内控监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突出,应有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无法从事前审查中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不规范,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足,缺失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甚至还存在随意篡改财务信息的问题。四是对财务管理内控人员队伍结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欠缺。五是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财务记录、财务统计信息方法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不利于推进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比如一些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缺失代表性,对应有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有效控制。

3基于内控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综合评价和管理,则财务危机难以有效防范。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冲击,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竞争力,必然需要从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推动单位财务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3.1加强财务内部监管力度,优化监管职责与分工

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理顺财务管理、内部部门业务关系上,借助于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细化其监督管理职责,优化各环节、各流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贯彻和深化各项内部控制标准与规范的有效实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完善上,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严格分工,落实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职责。同时,利用检查报告方式,来统领和反映整个内控机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予监管、记录、落实、改正。

3.2营造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保障内控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沟通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内控人员的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应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岗位情感,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岗位及人员构成的优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优化岗位与人力结构,结合各自工作能力来定岗定责,挖掘人力潜能,为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畅通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年度预算制度,针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始终处于实时监督状态。

3.3构建科学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细化内控风险评估

风险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能的发挥。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优化选择风险指标体系,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重要分析内容,还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动态化机制上,梳理财务管理具体流程,细化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具,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及评估体系,增强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风险评估完整性、科学性、高效性的关键点。在具体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上,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指标,实现对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3.4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生率偏高难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控风险协同机制上来确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为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财务管理业务中梳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与内部控制机制协同对接方面,细化和深化财务资金配置效率,综合考虑影响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将财务信息纳入全面考核与审查体系,实现各类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比如结合某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归类,并从财务业务流程衔接与监督管理机制协同上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完整性。当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和制约力度,还需要权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制衡关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融合,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舞弊问题。

4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衔接,还需要从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上来细化岗位、职权分工,融入授权审批机制,深化权责对等、风险受控和分级管理原则,特别是在授权流程监督与内控上,结合不同管理事项、财务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权限划分标准和授权原则,来严格落实和规范财务权力的行使,避免越级审批、不履行审批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戈昕,应亚珍.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J].中国医院,2015(10).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