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理论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6:30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6

室内理论课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有的内容与形式,不同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室外体育课,也不同于其它文化学科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特殊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采用什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是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两个方面。在此,本文从高中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方式来分析与探讨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一、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方式

不管何种体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当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作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方式时,主要体现在师生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两方面。教学活动的认识方式是师生反映“教”与“学”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认知,其核心是教学思维方式。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操作而言,教学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等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

如何选择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基于目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特性,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来看,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需要完成1个学分(18学时)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多年的课程标准实施经验得知,有很大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内容,是不能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的,这些内容必须与具体的动作技术、运动技能、练习方法相联系,在具体的身体练习过程中进行体验,才能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技能。但有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内容,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加上学生对体育学习存在的一些思维定式问题,需要在室内进行系统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第二,通过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能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和了解高中的体育学习,能从中领悟到体育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积极的影响。其内容主要是为完成高中阶段体育学习,达成学习目标所必须具备的进行体育学习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学生锻炼身体、科学健身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第三,室内理论课内容的系统性要强。也就是说在室外身体运动的技术、技能和方法教学中,很难采用渗透策略进行教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再就是需要通过以系统讲解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才能完成的内容。在此前提条件下,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框架,确定“以形成学生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目的,考虑高中学生高考实情的内容框架。”[1]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1.以“科学健身”为教学内容的主题线索

高中学段是在初中学段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个特殊阶段。就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而言,高中教育是从国民教育阶段转入专门人才培养阶段的关节点;从知识技能教学上讲,高中阶段是从一般知识技能走向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转接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高中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发展成熟和道德伦理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恰好处在人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重要环节。高中教育具有“基础加选择”的基本特性。因此,对于高中室内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需在初中所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体育意识,能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树立终生体育意识。因此,在确定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主题时,以“科学健身”的主题,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选择与按排,以健身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线来串联所选择的内容。

2.以“全面发展”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布局

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选择与设计的结构需要包括:其一,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阅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理论知识对锻炼身体的意义和价值,并能进一步认识自己身体发展与生命存在的关系,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锻炼。其次,有利于使学生明确身体锻炼与健康的关系,能知道营养和能量对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以身体练习的体育学习对身体的完善和发展的价值。第三,能使学生关注健身知识技能,了解健身知识技能的内容与方法,学习我国传统的养身健身理论方法,并能指导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因此,以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选择“如何把身体运动、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调适等作为健身的手段,及如何使身体运动与其它健身手段协调配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定量为主进行健身效果评价的相关知识。”[2]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结构布局。

3.以“考前调节”为教学内容的操作策略

高中阶段学生大都需要面临来自高考的压力,如何缓解,需要进行相应的考前身心调节,这为体育学科如何为学生的高考服务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为此,在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选择时,需要考虑整个室内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高考前身心调适”主题活动内容。让学生能在考前的身心调适活动中,针对自己高考前身心紧张的问题,依据身心调适的相关原理,用健身知识技能进行高考前的身心调适。主要内容分别从身体运动、营养卫生、生活制度、自然力、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选择。

(二)教师教学的思维方式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3]教师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思维,主要是通过自身所形成的体育思维方式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室内理论课这种特殊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体育思维方式“是指使用体育思维工具(体育语词概念)对体育素材进行装置,以形成素材运用时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4]在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体育及相关的“运动”、“竞技”、“娱乐”、“健身”、“健康”等名词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过程中,需要随顺人的生命本源,尊重个体实情,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为前提。因此,需要教师在正确体育概念的思维下,选择健身知识技能为主线来串联各种对身体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室内理论课内容,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的阶段性,选择恰当的时机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应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为自己的身体发展和完善服务。

(三)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方式而言,主要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思维方式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内在学习程式,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5]而思维方式的基本元素是概念,正确概念的生成源于对体育正确认识。在体育室内理论教学实践中,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体育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并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需要认识这样一些与体育相关的概念。如,知道体育是发展和完善人类身体的教育,主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身体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身体教育,社会团体对成员的身体教育,国家对国民的身体教育;竞技是以获得名次和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竞技运动,主要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开展竞技比赛,提高竞技水平,为个人、团体、地区和国家所争得利益;身体娱乐是以满足人在心理上获得最大快乐刺激为目的的身体娱乐,主要包括:在娱乐、文化、教育中的游戏、消遣、解闷、散心等活动,与工作生活相关;健身是从人的身体出发,又归结于人的身体,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逻辑起点。体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健身,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身体,需要采用身体运动、营养与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空气、阳光和水)、心态的调适等多种健身手段,才能达成健身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体育课堂教学概念,明白和清楚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是做什么的,需要做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

二、室内理论课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教学的功能上讲,“教学思维方式深刻地制约着师生对教学存在的选择、整理、评价等过程。”[6]教学思维方式使师生有选择地接受有关教学存在的信息,并以一定的知识去同化、整理这些信息,并转化成能具体表现的行为方式。对于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而言,在选择和设计了教学内容,并在适当的教学思维方式基础上,如何采用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学时段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一)教学时段的安排方式

室内理论课的教学时段安排,要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注重体育室内理论课的灵活性特点,针对高中阶段的不同年级的特性进行安排。

1.相对稳定的时段安排

高中阶段分为高一、高二、高三等阶段,在安排体育室内理论时,可进行如下分类。新生入学(最好是新生军训时);第一个学期的中后期(天气冷时);第二学期开始,高二的第一个学期,高三高考“一模考试”前。这些阶段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需要在固定的时段完成。如,“走进高中体育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指导”,“健身跑(耐久跑)与生命发展”,“身体运动与高考前的身心调适”等。

2.顺应天气变化的安排

南方地区天气变化大、雨天多,而室内体育场地有限,难已满足雨天体育课场地的需要。为此,可利用这些时段来进行室内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其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可以分散进行。如,“健身与‘饮’”,“健身与‘食’”,“健身与生活制度”,“健身与‘自然力’”,“利用‘徒手操’进行健身的知识技能”,“借助器材进行健身的知识技能”,“学习生活中的健身知识技能”等。

(二)教学组织的形成方式

体育室内理论的组织非常重要,其组织形式与室外体育课和其它文化课不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学地点的多样性,如,有时在行政班的课室,有时在室内运动场馆,有时在“电教室”,有时在会议室等。其次,学生人数的随机性,会因不同的课次情况有多有少。因此,在思考教学组织形式时,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选择适合的理论课教学地点

选择适宜的教学地点,是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因天气原因需要进行的室内理论课,如何就近就快地选择教学地点非常重要。从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对体育室内理论课的地点选择,主要有这样三种类型。其一是,自然行政班课室,主要是对于相对稳定的教学时段安排的教学内容。第二是,在学校会议厅或较大的电教室,主要是教学内容需要全年级或多个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第三是,在体育运动场馆附近的室内场地,主要是针对室外课中突然遇到天气变化而需要进行室内理论课教学的情况。

2.“年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年级体育课”是对于同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汇集于自然行政班、运动选项教学、体育能力差异分组、多个自然行政班组合的一种组织形式。”[7]在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组织时,要从全年级的整体出发,采用“年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用全年级、多个自然行政班、自然行政班、选项教学班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活动。在授课时,依据同一年级体育教师的学识特点,安排适合于每个教师自己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方式

要上好体育室内理论课,得到学生的认同,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室内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就需要进行室内理论课的准备,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的准备不同于室外常规课的准备,也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准备,因为这种课在很多时候是不定时的,大多需要随天气变化而定。为此,需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手段。

1.每次体育课都要备好理论教案

如果不考虑进行室内体育理论课的事,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来说,体育课备好一个教案已是常规,无需考虑什么理论课的事。但要想保证每次体育课不受天气因素和场地器材的影响,都能正常进行,就需要一次体育课准备两个教案,特别是准备好室内理论课的教案,以便在天气变化这种特殊情况下,能进行体育室内理论课的教学,确保体育教学的课时。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

“要上好室内体育理论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储备足够的室内体育课教学资源,已便教学中及时调用。”[8]这其中需要做好:年级组的教师要作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准备,特别需要依据本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建立开放式的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拟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法库和教学策略库。

3.做好体育室内理论课教学记录

很多的体育室内理论课不是在相对固定的时段进行的,同一年级,有的班上了某一内容,有的班还没有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了不使教学进度出现错误,需要进行体育室内理论教学的随课记录。这一点非常重要,体育教师需要施教多个班,而天气的变化是不定时的,难以预测。因此,要将不同教学班上课的时间、地点、教学人员、讲授内容、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记录。

参考文献:

[1]庄宏远等.高中体育室内理论课内容的选择与安排[J].体育教学,2012(11):45-46.

[2]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健身知识技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40-43.

[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1290.

[4]邓若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有正确的思维[J].中国学校体育,2013(1):40-43.

[5]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J].中国学校体育,2012(3):39-42.

[6]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教育研究,2010(12):66-69.

[7]邓若锋等.“年级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有效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0(8):40-43.

[8]邓若锋等.雨天不让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的三点做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2(6):50.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2

关键词:高校 体育理论课 体育欣赏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促使教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体育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但满足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需要,而且也实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中,体育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理论课中的实践表现

1.1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针对于技术上的动作,通过语言上的描述很难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这就需要采用体育欣赏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师应结合实践教材上的内容,将理论知识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与单纯的语言描述相比,不但改变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师在结合理论与实践阐述的过程中,也应抓住动作技术的要领,以便更好地实现理论课堂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要想提高体育欣赏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1.2 注重利用相关的体育新闻报导

在高校的体育欣赏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体育新闻报导实现教学的目标。自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体育项目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魄,同时也能够激发一个民族的爱国精神。因此,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新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在讲解关于篮球的理课时,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男篮比赛的情况阐述篮球的知识及相关规则,这样,不但提高篮球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

1.3 注重利用体育明星的光辉形象

从高校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出发,很多学生在心理都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同时,这种心理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在采用体育欣赏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有效利用体育明星的光辉形象。当学生接触到屏幕上的体育明星时,内心就会产生敬佩与崇拜的心理,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关于田径的理论课时,体育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刘翔训练以及比赛的短片,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田径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实现了理论课堂的有效性。

1.4 注重体育与健康的有效结合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欣赏教学在体育理论课的实践应用中,为了满足体育教学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师应注重体育与健康的有效结合。由于真实的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所以,很难将真实的物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欣赏教学,将抽象与复杂的技术变得形象化与具体化,这就促使课堂教学变得清晰化与生动化,从而达到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 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理论课中实践的作用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语言描述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这就影响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注重体育欣赏教学在理论课中的应用,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由此可见,体育欣赏教学在理论课中的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理论课教学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体育理论课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但是,体育欣赏教学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后,不但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随着体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体育理论也越来越丰富,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2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体育情操”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中,除了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体育情操”。体育欣赏教学在体育理论课中应用后,学生不仅看到了真实的动作技术,同时也感受了体育文化氛围的熏陶。通过接触更多的体育知识,学生对体育价值及体育道德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这些都在无形中陶冶了学生的“体育情操”,同时也促使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由此可见,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有利于陶冶学生“体育情操”。

2.3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其中的应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欣赏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充当的是引导的角色,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体育欣赏教学形式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由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体育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中的应用,不但满足了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无论在视角上还是听觉上,体育欣赏教学都给学生带来一种新鲜感,这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因此说,体育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靳振洋.后奥运时代高校体育欣赏课程的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3

1高校体育专业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对于一些技术动作通过教师的不断师范来引导学生学习。也正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体育的认知还处于传统阶段,对一些新兴的教学技术不感兴趣,对多媒体的知识也了解很少,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认为如果让多媒体取代教师教学,就会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弱化师生情感,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还由于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比较发散,这样也就加大了课堂难度。所以说在体育专科理论课教学的时候愿意尝试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场地限制及教学设施不全要想使多媒体走入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堂,就需要有宽阔的场地和充足的器材。另外,多媒体教学中还需要有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液晶屏及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等。体育学习不单单是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关键的是学习一些技能动作,如果没有宽阔的场地和容易控制的教学环境,这都是不行的。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还会对一些相关体育器械进行学习,所需要的活动空间也是比较大的。还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样高校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配件上会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都是影响多媒体走入高校体育课堂的主要因素。

2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使教学更具示范性教师在体育专业理论教学中对动作技术的讲解主要是通过文字和语言的形式来进行,不能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而采用多媒体技术就不一样了,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体育教师对于示范教学的重要性是非常了解的,但是有些复杂的问题、复杂的动作或常规速度之外的事物很难用肢体表达,这就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示范。同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体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那些形象生动的东西,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大都喜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他们这种学习态度正是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除了使用抽象思维以外,也经常使用形象思维。这就说明体育理论课上教师要尽量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工具,把抽象难懂的概念、过程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

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在体育学习中是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教学中,一些动作的描述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样就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更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把课程动态化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比如加入游戏内容,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形成互动,加入反思内容等。合理地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学生喜欢的动态的教学,能够帮助教学工作突破教学难点,引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与主动创造的欲望,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主动探究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体育理论更感兴趣,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运动实践中主动遵循体育理论。

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实效。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和障碍往往是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学习的兴趣往往比较低。

3使多媒体教学更好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的途径

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并不是要求教师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虽然倡导新课改,但是传统教学的影响力还存在,那就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的体育教学还都带有强烈的体卫制的色彩,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也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所以说各高校要顺应潮流,为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创造条件。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积极去尝试各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寻找一条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不累,但是教学效果又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课堂效果。

扩大在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械上的投资要想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体育设施的完备是基本保证。但是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各高校在体育设施方面还比较落后,无法充分满足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要求,不能很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因此,各高校要加大体育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制定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规划常规体育场地,更是为了让多媒体更好地融入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天气、光线等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提前规划,保证体育设施能够在这种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正常使用。

加大教学资源在开发上的力度要想使多媒体在今后的教学中很好地融入教学并服务于体育教学,其配套设施一定要完善。目前我国在体育学科方面还不是太先进,教学资源等都比较匮乏。这就需要教师团队好好配合,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将多媒体推广到体育教学中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体育学院的教师往往存在感性认识好的特点,这样就更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教师对多媒体的学习和使用,比如多开展课件比赛、板书交流等活动。另外还要加强教学创新,建立多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并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进行资源共享,定期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整理。这样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而且促进各类教学资源的传播,更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策略

随着新课程理论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改革,体育教学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坚持新课程的创新理念,让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一、以教导学,革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论贯彻实施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体育教学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就需要体育老师不断地革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督促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运动打下稳定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解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比如,在每节课的热身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发地领队,老师在旁边观看并指导。这样学生便不是一直跟着老师做动作,而是可以自己体验当老师的感觉,并且可以查缺补漏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动作。

二、以兴趣为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兴趣学习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老师要充分展现体育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学生带着兴趣的心态去学习收到的成效往往是可人的。

在讲解八年级《排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场我国女排的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老师再做完美的示范动作,让学生两两结合,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合理安排教学结构,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成长规律结合教材知识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体育不同于其他需要在室内进行教学的科目,体育需要学生离开教室那个静态的环境,进入活泼动态的环境。老师应该利用这一优点,让学生拥有一堂畅汗淋漓的体育课。

比如,在讲解《篮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验运球、接球、投篮、抢篮等基本技能来领略篮球的魅力。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身体的锻炼,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和健康身体的重要性。因此,老师要利用理论知识帮助他们认清体育锻炼的核心目的及价值,让他们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树立终身体育的精神。

比如,学习《跑步》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跑步的好处,让他们养成跑步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了解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刻,要多锻炼才能健康地成长。

五、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不断地鼓励学生

初中生正处于敏感期,老师的一句鼓励,哪怕一个微笑都能成为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实现“阶梯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不断地进步。

比如,在学习《投掷》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来进行评价,不能按照一定的数据标准来进行评价。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进步。

总之,老师要严格执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革新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改革,真正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使体育充分发挥健身育人的作用,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申广辉.试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J].教师,2010(09).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5

关键词:中职学生体育理论课体育实践课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的一部分,中职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中职学生实施系统的体育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减少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所以中职学生必须接受良好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但是在传统体育观念中,人们一直认为体育课只是实践课,没有理论课,并认为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而忽视体育理论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的影响,所以传统体育观只重视体育实践课,忽视体育理论课。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技能和体能教学方面比较优秀,但只能胜任体育实践课教学,不能胜任体育理论课教学。怎样上好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师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钻研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该认真钻研体育与健康教材,熟悉教学内容,熟悉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有实际影响的教材内容。比如,对中职学生开展体育保健教学和运动损伤教学,教育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并运用所学知识在锻炼中预防运动损伤和及时处理运动损伤。同时体育教师应及时阅读和浏览体育教学期刊、杂志、网络,寻找更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优秀体育课件,及时掌握现代体育教学的趋势和动向,并运用到实际体育理论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二、保证体育理论课的课时

教职成[2009]3号文件《体育教学大纲》在基础模块a中明确规定要开设8课时的理论课,所以在中职学校开设体育理论课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中职体育教师应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开设体育理论课,其他科任教师不能占用雨雪天的体育课,或者变成自习课。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基本功

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各项体育技能,还必须掌握体育理论课中的“做功”和“说功”。“做功”就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当今多媒体课件已经广泛运用到各理论教学领域,体育理论教学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将体育理论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说功”就是讲课时的说话,在体育理论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能说会道的能力,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地、清楚地、简洁地教授给学生。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培训,以丰富自身体育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教学水平。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育理论课在学生印象中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实践课,只要掌握一定的体能和技能就行,所以学生的体育理论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在中职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要多使用情景导入法、激励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导入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肢体语言法、实地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教师认真钻研、积极探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体育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在体育理论课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后作业并不一定要学生做书上的练习题,如可让学生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写一份针对自己特点的运动处方;又如让学生写一份观看体育赛事的观后感等,这些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六、开展体育理论考试

体育的考试成绩一般只对技能和体能考试,很少有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考试,而且很少有学校将体育理论考试纳入体育成绩中,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在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考试,并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体育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有利于查看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体育知识。

参考文献:

[1]刘云东.湘南地区中职学生体育意识现状调查[J].湘南学院学报,2012(02).

[2]王志富.中等职业教育体育理论课改革探析[J].考试周刊,2013(105).

[3].高职院体育理论教学滞后的原因与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6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65-02

一、研究背景

2002年8月,教育部在199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十年之后出台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其中第八条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随后于2005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至此,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和构建新的体育理论课程体系成为高校公体课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新《纲要》颁布至今已有10年,本文将对这10年间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对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有所帮助。

二、体育理论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体育理论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校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文化、身体、心理、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体育理论教学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二)体育理论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使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理论,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具备体育文化素养,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同时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体育技术课有效的结合,对体育技术课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术水平。

三、2002年新《纲要》颁布后的十年间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时不足

从课程规定性来看,与1992年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相比(12%),2002年的新《纲要》所规定的理论课教学时数减少了2%,然而新《纲要》的理论课程理念却在不断延伸,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提高,使得理论课程建设的难度加大,任务更加繁重。

(二)教材建设是薄弱环节

目前体育理论课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多是局限于运动、健康方面。其实体育课有着很宽泛的出发途径。它不单单指运动方面的知识,还涵盖了多个学科,诸如建筑、文化、医学、营养、经济等。因此,理论内容部分就要体现多学科的特点。目前体育教材内容编排思路不够开阔,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对体育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三)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生兴趣

在传统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的内容比较单调,以传授传统的运动技能为主,体育项目的选择以球类为主,而球类运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中一直占着主角地位,因此学生缺乏兴趣。而对于学生热衷的、社会上热门的休闲体育项目,如瑜咖、街舞、定向运动等少有涉及。多数学校会以人数、场地器材的限制较大为由,无法开设。在项目教学时往往忽略项目的人文知识、休闲理论的传授,不能满足学生此方面知识的渴求。

(四)理论教学形式与方法落后

从孙铁民[2]对28所院校的调查来看,有17所,占60.71%的学校采取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即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师照本宣科式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缺乏参与性。从教法上看,多数教师是按部就班按课本中的结构、段落逐一单向宣讲,教案几年甚至10年不变,缺乏新意,流于形式,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深度、广度不足,教学能力欠缺

从高军[3]对全国68所高校的体育理论课授课教师情况来看,有专任教师授课的占13.24%,任课教师授课的占58.82%,专任与任课教师结合的占27.94%。 由此可见,专任体育理论课教师匮乏。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高校体育教师来源大都是师范类和体育类院校的体育专业,谈起体育运动训练、比赛等问题时可以头头是道,但理论知识功底薄弱。当面对思维活跃、问题多多的大学生时,只能就运动谈运动,难于突破传统的技术环节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旧模式,导致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效果低下。在实际走访中,还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教师愿意上实践课,不愿意上体育理论课,这是否再次说明我们的体育教师理论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六)理论课考评方法片面化

长期以来,体育理论课考试大致分为4种,即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思考题或论文、不考试。从考试的内容来看,很多题目都与学生的体育活动相脱节,加上学生思想和认识上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的考评方法使得学生为考试而考试,考完试后就忘记,根本达不到理论考试的目的和要求。

四、建议

针对高校体育理论课在新《纲要》颁布的10年间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就新《纲要》体育理论课时数减少,但教学要求却有增无减的情况,提出两个建议

1.实践课是高校体育课的主要部分,课时数相对充裕。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将体育理论课时内无法完成的内容穿插在实践课中讲解。比如,在课的开始热身活动中,讲解体育的基本常识;在课中,讲解与运动项目有关的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在课结束、整理放松的时候,讲解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等。甚至可以在课下利用校园广播站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学校宣传部举办体育知识展板等以加强体育理论宣传,调动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可以弥补体育理论教学的不足。

2.开设独立的体育理论选修课。这既能够解决当前体育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也使得因体育理论课时较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学生可以系统全面的学习到诸如体育价值功能、运动健身原理、发展身体素质理论依据、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这不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将来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我们贯彻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体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二)完善教材建设,注重实效性,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

教材建设上要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依据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等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性与趣味性。使教学内容既能体现出时代性、发展性、又不失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进理论教学形式与方法

教学形式与方法可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走入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中。它比传统教学方法更生动、形象,新的视听感受,既增强了视觉效果,吸引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在有限的体育理论课时内,信息量大增,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体育教师理论课知识、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体育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是保证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要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由过去的单一技术教学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的现状,体育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吸收新知识,充实自己,加强科研,接受再培训,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为更好的完成体育理论课教学任务创造有利条件。

(五)改革理论课考评方法

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查的一种形式,最终目的还是使学生更加广泛、深刻地了解体育知识,掌握相关的体育锻炼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至于哪种考核形式更有利于他们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综合多种考试形式,我们认为,出一些与日常锻炼密切相关的思考题,以开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比闭卷考试压力小、收效好,可以促进大学生课后大量阅读体育理论资料,掌握相关信息,最终指导自己的日常锻炼,做到学有所用。当然题目的范围要广,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健康的实践需要,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不提倡只上课不考试的形式,学生没有一点压力,自觉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容易放任自流,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体艺司.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北京:教育部,2002,8.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支持。体育课按教学内容性质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1〕而体育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中。体育教材选择就是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方法的选择。〔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体育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利用的过程。本研究依据以上理论,结合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途径,从体育课程教材开发和利用、体育实践课程开发、体育理论课程开发三方面对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天津市高校体育课程教科书开发和利用

体育教材主要包括学生教科书、教参和各种体育读物、场地器材规格标准和裁判用书等等。〔3〕体育教材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新课程标准的诠释。它集中体现了对全国发展程度不同地区之间的共同要求和个别要求,含有大量的课程信息资源,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4〕

通过抽样调查天津市八所高校,其中六所高校近三年一直使用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由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系列教材,学生用教科书是《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师用书是各单项公共体育选项课教材;天津外国语学院使用了由本校教师主持编写的经教育部审定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首部《全国外语院校统编教材—体育》;天津中医药大学使用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教材《体育锻炼指南》。天津市教委组织的由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发编写的系列教材,依据《纲要》结合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现被天津市各高校广泛应用。部分高校根据学校特色进行校本体育教材开发并利用。可见,天津市高校学校层面重视体育教材开发,且各高校利用情况较好。

2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实践课程开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途径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三个方法: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5〕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被抽样的八所高校中公共体育课开设项目基本上仍以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特别是球类项目,三大球是每个学校都在开设的项目。竞技体育项目对运动技术要求较高,对身体条件要求也较高,学校和教师应跟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根据健身的目的加强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如天津师范大学在开设排球项目时,考虑到女生班的特点,将器材换成软式排球。规则、技战术等都没有发生变化,仅仅将器材进行了改造,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兴运动类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动作易学、场地器材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应通过选择、加工等方法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6〕通过调查发现,攀岩、轮滑、健美、瑜伽、街舞等新兴运动项目在天津市高校中亦被引进,但是只集中在个别学校和个别项目上,如天津外国语学院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较好。可见,天津市高校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引入项目太少,对一些当前较为流行和普及的新兴运动项目引进不足,如保龄球、定向越野、极限运动等。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形成具有各地、各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通过调查发现,天津市各高校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设置主要以武术为主,内容涉及青年拳、太极拳、太极剑和传统养生等,棋类、跳绳、踢毽也只是个别学校开设,好多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被吸收进来。天津地处东部沿海,天津市共有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2万人〔7〕,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天津市是全国优秀社区体育开展城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如踢毽、跳绳、抖空竹等开展得很好,学校可将这些在社区开展好的民族民间项目引入课堂。通过调查分析,天津市高校对一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是在进行尝试性地开发进课堂,但仍需根据地区、民族的特点开发和利用这些项目,以做到既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又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开况

体育理论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如通过传授体育理论和保健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作用和意义,懂得体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

在被调查的八所高校中,全部开设了理论课且全部采用课堂教授的形式。天津市部分高校体育理论课讲授的主要内容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在内容上,基本是以介绍运动技战术为主,占63.3%;其次是高校体育的内容、分类、目的和任务,占被调查的60%。运动保健知识、健身方法的介绍则偏少,分别占被调查的27%和15%,而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知识更少涉及。通过调查还发现天津市多数高校对体育理论的教学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每学期1-2次理论课、1张试卷;有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只是一年举办几次讲座,参加的人数有限,也缺乏系统性。

普通学校体育的理论课一般包括:系统的体育理论、卫生健康和运动生理理论知识、各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理论、动作分析和裁判法等〔8〕。对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理论课的要求,但缺乏系统性,应大力拓展体育理论课程的内涵。体育教师应重视理论课教学,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对体育的需求,加强体育精神教育,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8〕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张丽,林振平.体育教材的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119-121.

〔3〕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408—4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50.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8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课程体系的概念,学界一般有以下两种阐述:一是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系统;二是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笔者选取了国内部分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来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新闻学理论及技能、体育运动基本理论、文学语言类知识。而各个高校的不同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不同板块的课程数量结构的区别。

 

(1)新闻学理论及技能类课程开设情况。作为体育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是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和重点,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研习的课程内容。从数量上来看,新闻转播类课程一般为13门上下,几乎占了专业课程的50%。虽然在开设的课程科目数量上,各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开设的科目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很明显,在开设科目的选择上,各高校也将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了其中。如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的“采、写、编、评”课程,而是出现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这样的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并没有将新闻行业作为毕业生的唯一就业培养方向,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他传媒产业发展。这与北京地区人才密集,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不无关系。与北京体育大学相似,广州体育学院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经营管理课程,将经营类课程加入课程体系,体现了广州体育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的区域特色。

 

(2)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体育新闻专业是新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体育新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兼具新闻类学科能力和体育类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几所高校都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的开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不同的高校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区别。

 

在现有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主要有两种开设形式。一种是开设纯体育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体育类知识,凸显学生的体育特长。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北京体育大学一直以“大体育”的办学理念建设体育新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的体育特色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中,共开设有7门纯体育类课程:体育概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论、运动项目概要、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奥林匹克运动;另一种开设形式则是将体育类课程与新闻类课程融合,形成交叉类课程。该类课程淡化了体育特征,转而将体育融入到新闻课程中。这类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课程内容也大同小异。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着重毕业生的媒体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中也一直淡化学生的体育特色,因此仅开设有体育媒体通论一门体育新闻类课程。

 

(3)在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无论开设的是纯体育类课程还是体育新闻类课程,内容上基本都限于理论类课程,而且多以体育人文类的课程居多。这也反映出现在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中,高校普遍将体育与新闻的结合点放在体育人文方面的现状。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专项体育记者缺乏的原因。

 

(4)文学语言类课程。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文学语言类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一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区别不大,开设数量一般为4到6门,内容上基本以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古代文学和文学作品阅读为主。

 

在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上,依上文所述,国内现阶段高校体育新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的是新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直将工具应用型课程放在首位。因此在新闻类的课程开设上,就不能简单的照搬本科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而应该将主要的课时放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上,其中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相关工具软件(如排版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

 

在体育类课程的选择上,应该以体育文化历史类课程和具体运动项目的了解为主,而在本科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大量存在的体育理论类课程则应作为辅助类课程来进行适当削减。主要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体育史、奥林匹克文化、运动项目特征鉴赏与分析。语言文学类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开设的一个难点,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属于专科层次,尤其是体育类高职高专院校,学院招收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语言文学类课程选择时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在语言文学类教学中,快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写作训练和增加阅读量。所以主要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基础写作、优秀新闻导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选读等。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通过对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理解,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找准职业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建立一套以实践类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合理整合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选修课资源。课程内容应在掌握新闻传播类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体育专业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一定量的写作和阅读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此同时,不断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这样才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9

【关键词】体育理论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09-02

2002年颁布的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高校体育教学要包括两个内容,体育实践课和理论课。通过实践基础课学习,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发展。理论课方面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培养体育意识,发展体育能力,科学锻炼方法的自我评价等。

而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实践课的改革成了人们重视的焦点,使得体育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关系,只有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进行锻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12、13级学生,总共550人,男350人,女200人,年龄20岁左右,均已有半年到一年半体育课学习时间。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本文有关的书籍文献,主要有各公共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文化导刊等相关刊物,以及26篇相关电子版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12、13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共发550份调查问卷,收回525份,回收率为95%,有效率为95%。

1.2.3访问调查法

通过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老师、同济大学本部等相关学校的专家、教师以及学生的访问,了解体育教学相关情况,学校对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时的规定,以及其它基本情况等。

1.2.4观察法

以观摩课的形式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观察。

1.2.5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用eXCeL软件,主要进行了非参数统计的处理,

2.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教师以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问调查、观察等方式得出以下结果。

2.1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由表1可见,有30%的学生认为体育理论知识对保障健康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意义,而52%的学生觉得有较大的意义。可见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经历与体验,深刻的领悟了“健康第一”及健康是生活与学习的基本保障等重要思想。同样有86%的学生认为运动项目技战术的原理对运动项目技战术实践的指导作用较大。只有理解技术原理,才能更好的分析解决实战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尽快掌握正确的技术。

另外,课余体育活动也是学校体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有79%的学生觉得体育理论知识对课余体育活动指导作用较大。有数据表明,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可见每周一次体育课锻炼是不够的,要想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定期运动。在自主运动的情况下,体育理论知识愈发重要。掌握了科学体育锻炼方法及运动原理,即便走出校门,依然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2.2学生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方向

体育理论内容宽泛,如何合理选择,除了结合体育实践课的需要之外,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大学教育学生自主性较强,结合学生的兴趣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广大学子的欢迎。通过调查,学生最感兴趣的前三项依次是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运动项目技战术、运动损伤治疗方法与预防知识,且比例较大,均高于20%。对体育史、体育概论这些理论性知识并不感兴趣,分别是9%和6%,排序最低。可见学生很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和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了解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的理论原理,就能更好的理解动作结构,形成正确的动作结构,在运动实践中提高技术战术水平,有助于运动实践水平的提高。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掌握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运动损伤与预防的知识,学生不仅受益课堂,更重要的是终生受益。

2.3教师教授体育知识内容现状分析

在有限的体育实践课堂内,体育理论知识只能随堂穿插。学生反映任课教师主要传授的是运动技战术原理与知识,比例高达31%,排序第一。这是因为在运动项目技战术学习中,需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结合实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排序第二的是竞赛规则与裁判知识,比例为18%,这也是与体育实践课内容有关。教学比赛作为体育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相关竞赛规则和裁判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运动损伤与预防等知识的比例却很低。教师应提高认识,拓展内容,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在平时运动锻炼中常遇见的、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理论与方法。

2.4体育理论传授形式的调查分析

体育实践教学中,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体育理论教学上,这一点明显滞后。我校体育课只有实践课,没有专门的理论课。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也是实践课堂中随堂穿插。这种教授方式或形式只适合部分体育知识,例如运动技术战术原理与知识。但是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由表4可见,47%学生反馈希望通过理论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诸如体育保健卫生,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生理等专业性,系统性,衔接性较强知识均需要专门系统的体育理论课或讲座的形式传授。另外,学生反映希望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授课,使得课程生动鲜明,易于接受。

3.结论

3.1我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理论知识很重要。无论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还是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体育理论知识有很强的指导价值与作用。

3.2我校学生对体育科学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运动损伤与预防及运动技术战术原理知识比较感兴趣,

3.3我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体育理论课,在体育实践课堂内,时间有限,任务繁重,教师很少拓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3.4学校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使本校体育事业发展受限。

4.建议

独立学院应按照《纲要》的要求开设体育理论课,并且保证足够学时系统授课。构建体育理论课程新模式,体育理论课不应局限于体育实践课堂授课的单一模式,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兴趣和需求,开设理论选修课及课外讲座。编订教材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内容选择方面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理论课篇10

关键词: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中专学校是贯彻终身体育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巩固和提高中学阶段体育的成果,进一步培养独立锻炼的思想习惯和能力,奠定体育的终身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体育理论教学是集中地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体育卫生知识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讲卫生和预防伤病的各种手段,学会健康地生活,体育和保健基本知识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将中专学校阶段的体育理论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一、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及传统高校体育教育考核模式的影响,当前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知识繁杂枯燥。

中专学校体育理论的内容有体育的目的、任务、作用、要求,体育与德育、美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知识,以及竞技运动项目技术分析、裁判法等,比较全面,内容繁多,这些内容必须在有限的16个学时中讲完,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只能浅尝辄止,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地把学生想了解的知识讲解深透,学生听得也不尽兴,挫伤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此外,一些课程理论性太强,教师很难生动形象地进行讲解。有的教师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缺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因此讲的课平淡无奇,缺乏直观性,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课逐渐缺乏兴趣。

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当今中专学校普遍存在体育理论课课时不足的问题。许多教师反映由于理论教学时数不足,而要想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只能泛泛而谈,课堂教学宽泛乏味,而且许多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也无法满足体育教师对理论教学室内条件的要求。一些教师把理论教学安排在风雨天上,表面上看这一安排较为合理,实质上是一种淡化理论课的表现。理论课与风雨天紧密联系一起,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风雨天上理论课,晴天则不上理论课,或理论课可有可无的意识。同时,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上理论课的随机性大,教师备课仓促,教学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更严重的是如此排课,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违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理论课教学水平较低,教学形式单调。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只注重活动实践课,忽视理论课教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研究技术与技术教学方法,很少接受讲授理论课的专门训练,也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及理论课教学研究。另外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虽然有部分中专学校开始试行主讲老师上大课,配合任课老师上小课两者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并采用电化教学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大多数中专学校的教学形式、手段还是与过去传统的并无多大差别,比较枯燥、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且多数教师上课有较大的随意性,理论课的教授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都不利于理论课的开展。

4.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闭卷、开卷、完成作业和课堂提问这4种方法。组织形式主要有年级统考和任课老师自行组织考查两种形式,考试内容则由各校或任课老师自行命题。然而各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的难度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难度最小的是课下写总结、体会,难度最大的是统一闭卷考试。考试的难度可大可小,考试的方法也可严可松,从而导致考核评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反映出教师理论课教学的质量。

二、中专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改进对策

1.结合现实需要,以“终身体育”的理念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理论教学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对体育的要求,增设有关未来的课程,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意识。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保持现有教学内容形式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进行积极的调整和适度的补充,以解决现有理论教学内容与整个体育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最好选择后者,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灵活地选择和扩展符合本校和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利于他们扩大知识面,又要强调身体锻炼的原理、原则、方法等,为终身体育的培养奠定基础,还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加强体育的科学性和多功能效应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此外,运动项目的理论内容应以球类和健美运动的训练方法、竞技战术理论、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和娱乐项目的基本常识介绍,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理论学习的主体作用。

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充分发挥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协调合作、多向交流的师生互动关系。体育理论课教学也应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受启发、感兴趣,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式。

在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活体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人体形态结构,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制作直观生动、操作方便、信息含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编写要内容丰富、言简意洁、图文并茂,还要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把最佳的媒体手段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课与技术实践课在关系上是辩证统一的,从整体上看,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就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要安排恰当,同时又要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例如在传授球类技术和战术的动作要领的同时,可以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赛事的组织方法与裁判规则。在实践课中,理论讲解仅仅让学生听讲是不够的,要让他们带上笔记本记录下来,以便温习、巩固。在练习中再对技术提出新问题,发展深化理论,使学生实现认识的二次飞跃,同时也便于教师以后随时提问,为理论考核打下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完成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有利于体育理论课的有效开展。例如在按摩课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活体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与按摩相关的穴位、解剖内容,在活体上演示并直接进行练习,学生会亲身体验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喜悦,在活体直接进行基本手法的演示和练习,更直观,更显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把基本手法分解进行讲解和示范,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以及学习要点的掌握和领会,使学生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按摩基本手法的操作规范及实际应用。

4.注重师资培训。

中专学校要搞好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只有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提升教师的体育理论教学整体水平,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理论专业课教师也有必要从事适当的专项技术课教学,这样才不致因脱离实践使理论课过于抽象。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多介绍本学科领域里的前沿发展动态。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拓展专业知识的宽度,利用启发式、讨论式、讲座式、研究式等互动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

5.确立有效的体育理论课考核模式。

以往体育理论课局限于体育的目的、任务、保健、测试及评价等内容,因为学习范围狭窄、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根本作用。这些内容,死记硬背的多,主观理解的少,很难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考核时就不能仅仅流于表面,而要深刻挖掘,检测学生的真正能力。而且评价考核要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除考试外,还要激发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及所学体育知识撰写论文,也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考核形式。以上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达到检验教学,促进教学发展的效果。

三、结语

体育理论课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中专学校当前的体育理论教学环节还很薄弱,亟待加强。为此,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理论课教学,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揭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体育运动的规律,激发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吴明智.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1,(05).

[3]吴明.普通高校体育理论基础课教学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03).

[4]范旭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