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1:51

投资学总结篇1

一、领导高度重视

2009年3月17日,在党工委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培训大会后,局立即行动,迅速召开支部扩大会,传达了工委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明确提出了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局里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同时根据市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安排部署全局的学习实践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专人负责,进一步明确责任

姜斌局长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亲自抓。其他局领导同志按照分工,对分管工作及处室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和负责。确定了专人任联络员,负责与**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督查组的联络。各处室负责同志负责组织本初处人员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学习活动。局制定印发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按照规定的方法步骤,严格学习程序,精心谋划,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二)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工作

自3月20日**区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严格按照学习培训环节日程安排,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相关读本,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作好学习记录,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心得体会。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请专家学者做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学习培训阶段,我们共组织集中学习28个学时,个人自学60余学时,党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40余篇,参加专题辅导讲座5次。印发工作简报4期,上报宣传信息4篇。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培训阶段任务和日常学习工作安排,对各处(中心)、驻外代表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4次督查,保证了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投资学总结篇2

关键词:总需求结构;负面影响;政策建议

一、引言

总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内总需求是指在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总需求不足将会导致经济的萧条或内需不足。总需求变动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结构变动,二是总量变动。虽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总需求变动常常以总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基础和前提却是结构变动。近年来,三大需求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极不平衡,投资和净出口贡献率相对较高,消费贡献率有所下降。这种不平衡的需求结构,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动力问题,要从分析我国的总需求结构入手。

二、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情况

总需求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构成,这三项也俗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我国GDp构成的三大要素中,消费需求所占的比重最大。2001—2011年间,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48%以上,超过投资需求和净出口。但是,消费需求占GDp的比重从2001-2010年呈下降趋势,最终消费率从2001年的61.4%持续下降到2011年的49.1%。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00美元左右时,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①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GDp的构成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1.2%,企业投资为12.3%,政府支出为20.3%,净出口为-3.8%,与美国这个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水平还处于低水平。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了5414美元,但居民消费率却仅为35.4%,比“钱纳里标准”约低了26个百分点。从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1—2010年间贡献率保持在40%左右,没有过多的波动变化。在最终消费率中,2011年我国政府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为16.7%,比上年增长2.2%,可见政府的购买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很大。

2.投资需求。从我国总需求结构来看,我国投资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处于较高水平,至2003年起一直处于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投资支出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2009年政府投入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刺激危机时期国内的经济,导致当年的投资贡献率高达87.6%。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14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说明我国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3.净出口需求。在我国加入wto后,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0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为38.7%%,2007年达到62.6%,之后虽有所降低,但2011年外贸依存度仍然达到50.8%。这说明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合作。虽然净出口的提高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它易于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净出口额下降,对GDp的贡献率为-37.4%,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三、总需求结构非均衡发展状况及负面影响

虽然在“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平均在8%左右,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但是当前中国的总需求结构的失衡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负面影响,制约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投资效率低,收益率下降,宏观风险增加。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这一领域的投资过度,从而与居民消费相隔较远,使得投资宏观效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连续下滑。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3.6%,而2010年该指标是52.9%,2011年则是42.8%,连续2年该指标下降了20多个百分点,表明投资效率的降低是过度的投资所造成的。这类低效率的投资,还隐含着相当的财政、金融风险。在我国,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来源于政府长期建设国债,过度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会加重国家财政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内外需求不均衡,对外依存度过高。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对外依存度均为53%,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易受到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我国出口需求规模过大和出口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消费与投资需求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四、促进我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总需求结构中存在的失衡问题,结合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必须将我国总需求结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上来,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消费需求的调整。在“高投资,低消费”的失衡结构下,提高居民消费边际倾向,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了首要任务。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措施包括: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二、调整税收;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5,高于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表明我国收入分化现象已比较严重。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上,注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在税收上,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增加税种,如财产税、遗产税等。在社会保障上,完善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体制,使居民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边际倾向。

2.投资需求的调整。中国投资需求的调整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规模调整,与消费需求匹配,不致引起产能过剩;二是结构调整,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消费结构匹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重点在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环保产业。在规模调整方面上,我国要建立健全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投资的适当增长。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合理的投融资方案,确定投资方向,重点在于新兴产业,避免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在投资结构方面上,我国要完善私人投资体制,增加私人投资渠道,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上,这样既可以带动私人投资,也可以杜绝政府投资的完全垄断。除此之外,完善金融市场,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渠道。积极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多设置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服务,如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体系,还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私人投资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项目建设。

3.净出口需求的调整。为了平衡我国内外需求,出口需求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调整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出口需求规模,二是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于净出口需求的调整,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税收制度,例如调整出口退税率。(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莲,2008:《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税务与经济》第1期。

[2]林哲、毛中根,2005:《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分析》,《学术月刊》第5期。

[3]尹艳林,2003:《当前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第9期。

[4]王春雷,2012:《促进总需求结构调整,大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财政金融研究》第6期。

投资学总结篇3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率;固定资产;社会福利;总体投资;优质投资;最大化

中国的经济提升到世界第二,以高投资,出口大于进口的模式下发展经济,在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再继续。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主要目标是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后,中国也改变了一些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式,也利用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太高的投资率对当前的经济情况下是否可行。不可行,对于高投资的社会经济利好和亏损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全球的经济学家研究都不能完整说明。

一、我国经济国民投资率情况。

(一)在经济的学术领域里我国国民的经济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是作为学术界中研究的中心点,关联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速度。在中国的发展经济中最现实的问题是在一年内国民的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国民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的增长同时控制住了国民消费率增长,并且提升了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然而我国在一年内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些发达的国家和一些拥有非常丰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过高的国民经济总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是否能有效的持续性发展,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国各个行各业的讨论,他们大多数都不认同中国现在这么高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但是在业内的相关人员讨论中,有一部人认为合理,另部分人认为不合理,都未达成一致。

(二)早期中国研究此投资率的数不胜数,但是最终没有一个能完整直接回答的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是高还是低。据了解,最优质的投资是在要全面考虑盈利和成本的,根据这个来计算,有高利润,高回报的投资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比如:在一些贫穷的国家,资本落后,资源缺少,那样投资的回报率就会很高,但是需要当地的人们是非常的落后。过高的投资率当时是社会的福利,然而后果可能会造成灾难性。

(三)因为在计算国民经济投资率的福利需要用很长的时间,计算长期的利润和回报,所以社会福利不仅仅包括现在人们的利益,也要考虑到以后社会的一个长期发展利益。如果一旦能计算出这样的准确结果,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去计算:如要投资率高了给社会福利带来的损失是多少。

(四)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经济理想的情况下,我们的最大自身利益,福利作为一个标准,去计算现在年度中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高或者低,可以进一步的计算出利益和损失。

二、我国经济投资率高

需要利用有效的数值来计算中国的投资率。实际中我们是按照中国国内的经济固定资产来衡量计算。按照这个方法,国家每月公告的中国国内的经济固定资产,但是这种数值仅仅计算到了一定规模上的一些项目,很明显的降低了总投资的量。基于一些数据和分析,发现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与一些发达国家和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对比,是远远高出那些国家的。

在与其他国家比较下,初步结论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是非常高。用以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在控制经济增长的期间也是这种情况。那么这样的数据只能说明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比其他国民经济要高,不能说明现在的投资率是否高。

三、降低投资率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

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如果降低到福利最大的时期,那么这样的情况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会有怎样的影响。经过学术界的人士研究,其一:如果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降低到福利最大的时候,那么在以后的十年以内,加上我国的人口增长计算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大约会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左右的水平。

其二:①:国内生产总值是取决于,我国实际的资产增长率、人工的增长率、技术科学的发展等。如果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百分之十是国外投资,如果能很好的将这部分转化为国内的消费,这将对于我们以后的国内生产总值没有影响,剩下的百分之五的国内投资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带来下降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会降低1个百分点。

②:国内要素生产率上升,那么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影响一部分将抵除降低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的不利影响。综上述结合,中国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能有很大的完善,完善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的推动作用超过了投资带来的不利作用。

四、结语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在不断的升高中,引起了国内外的经济学的相关人士相当重视的关注,但是研究的主要核心是在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的视角中。本文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对社会的福利和损失出发,引用了多位学术界的计算结果来说明中国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是否过高这一问题,进一步看到了不当的投资对社会带来的弊端和损失。因此,我们会分开计算国内外的投资。发现不论是国内、国外投资,我国都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个数据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不能肯定的说明我国的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过高。

如果我这么高的投资率,是不合理的并且效率低下,那么我们要怎样让社会福利回到最大化的优质投资。建议:第一:在短时期内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比如:增加国债的发行量、政府纳税适当的减免、以各种方式增加补贴、增加国民的收入可自由调配,以合理的降低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提高全国人民的社会福利。第二:国有企业需要强力的推动改革,重视国有经济的资本管理,国有企业必须分红给职工,遏制盲目的投资,优化投资的效率,提高社会福利。

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是经济学中的重大研究课题,也是我国经济最基本的现实问题。既然是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然而福利才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总体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率的最终目标、衡量的标准。因此在研究我国经济中的其他经济结构中可以把福利经济学分析法做为一个基本和参考的思路。也更加的希望后续一些经济学家的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沿着这个思路,进入深一步的了解和探讨。对我国经济稳定状态的一个研究。(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投资学总结篇4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截止至2010年7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有319所,其中湖北最多,有28所,江苏有26所,浙江22所,辽宁和河北18所,广东17所等。到2014年6月15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有287所。其中湖北和江苏都为26所,广东17所,浙江22所,辽宁下降为12所,河北下降为17所。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经过1998年到2003年的爆发式增长,2004年至2007年的持续增长,独立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具体状况见图1。

从独立学院全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湖北省排名居第一位,江苏省排名第二(见图2),可见各省的投资热情和力度是不一样的。

截止到2014年6月15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数量见图3。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是由独立的投资人投资创办,没有或者很少有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因此,独立学院在其投资过程中重视投资的规模及其投资效益尤其重要。

二、衡量独立学院投资合理化规模的评价标准

1、合理投资规模的数量标准

独立学院在其投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一些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1)积累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比较。国民收入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国民收入的价值分配中,必须保证投资资金和消费资金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积累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积累速度与国民收入相适应;积累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积累速度较快。

(2)投资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投资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一致;投资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投资增长较快。

(3)投资品供给与投资品需求平衡关系比较。投资品供给增长率=投资品需求增长率,投资需求增长适度;投资品供给增长>投资品需求增长率,投资需求增长相对不足;投资品供给增长率

(4)积累率水平。积累率是一定时期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积累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积累率用公式表示为: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使用额×100%;消费率=1-积累率。积累率30%,高积累水平。

(5)投资率水平。投资率30%,高投资率水平。

(6)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有关单位在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投入的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

(7)独立学院投资集中度。独立学院的发展要兼顾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布局的平衡,更多地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8)独立学院投资整体效率。投资效益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成效的数量表现,是考核、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比关系的工具。独立学院在投资过程中要依据以下指标来考核投资的效益。

第一,投资效益系数。投资效益系数(通称“投资效果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如下: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运用这一指标考察投资效益时,要注意价格的可比性、影响GDp增加额的偶然因素,以及投资规模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第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是从时间方面反映建设效果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完成额的比值。它表明已经铺开的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交付使用、发挥效益平均所需的时间。其公式如下:建设周期(年)=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完成额。

第三,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是GDp增加额与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的比值,表示单位生产性投资所带来的GDp增加额。其公式如下: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GDp增加额/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不仅反映生产性投资的效果,而且可以辅助说明国民经济投资效益系数变化的原因。

第四,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其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额之间的比较。一般来说,在有一定数量的未完工程作为建设正常周转的条件下,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越大,未完成工程所占比越小,则建设速度越快,效益就越好。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额。

(9)独立学院投资发展能力分析。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投资发展能力的分析。主要要考察以下八项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10)独立学院投资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投资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独立学院由股东投资,只有保持合理的盈利才能保证学院的正常发展。

(11)独立学院投资偿债能力分析。独立学院偿债能力是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独立院校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2、适度投资规模的理论标准

适度投资规模的理论标准包括:有利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追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投资规模调控的最重要目标;投资增长率等于或者略大于GDp增长率;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协调;财政、信贷、外汇和物资基本平衡;投资效益能够不断提高;积累增长率等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消费和投资增长相协调。

3、边际效用模型下的投资规模的合理化分析

(1)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lawofdiminishingmarginal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的基本概念。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用数学语言表达即是: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断减小。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2)人才边际效用的模型分析。所谓人才的边际效用问题,是指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现行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下,通过扩大教育投资的规模,不断地培养和增加高素质人才对整个国民经济运作过程中的供给,将会刺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教育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供给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规律就会起作用,当人才的供给达到一定量后,如再扩大人才的供给,由于我国现存的管理体制、用人制度、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我国目前的就业状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人才的作用将会不断降低,边际收益下降,边际成本上升,最后出现负效用。根据这一规律,人才的供给必须控制在一定量上,才能使企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成本降低,边际收益不断上升。

从表1可以看出,当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20%时,其边际效用最高。当达到70%时,出现负效用。说明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所产生的效用越来越低,其结果必然是大材小用,不利于发挥人才的优势,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导致企业人才流动频繁,无法形成稳定的人才结构,使企业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

通过图4可以看出,总产量与大学生人数增加成正比例增长,但是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却快速下降,说明大学生供给的增加并没有使生产效益提高。

通过图5可以看出,随着大学生这种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增加,其工资收入不断降低。也就是说,大学生这种劳动力,供给越少时,工资越高;供给越多时,工资越低。而工资的降低,实际上是对大学毕业生这种高素质劳动力水平和价值的否认,从而打压了其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其智力的发挥,也就是劳动力发挥价值的边际效用下降。

大学生其实应该看成是一种社会生产要素,一种生产力,即掌握一定高技术知识的生产力。因此,在独立学院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在校学生数量的时候,就必须研究其供给市场的均衡,找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的合理需要量,从而测算独立学院未来投资的总规模。

三、独立学院投资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在教育投资上的主要方式是扩大大学校园的占地面积,增加招生规模。尽管扩招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用之才,也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不断扩大招生的规模,而忽视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也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通过对人才边际效用问题的分析和毕业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我国独立学院一味扩大校园面积和招生人数的做法在未来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未来投资的方向进行探讨。

1、加强政府对独立学院投资规模结构的宏观调控

高等教育供求总量的失衡,特别是结构性失衡,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对高等教育个人需求过旺而导致的实际供给过多,不仅会带来社会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盲目增加独立学院的数量,不断扩大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必然会带来投资的巨大浪费。这种增加数量的投资方式,会使各独立学院把资金与工作重心放在扩大生源上,而忽视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独立学院投资规模结构的宏观调控,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2、建立合理的独立学院发展的层次结构

在我国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大学、学院有590所,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有432所。在高等教育重心偏高的情况下,许多独立学院不在办出自己特色上下功夫,而是盲目攀比,一味追求升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是多层次的,既要有学识广博精深的高级专门人才,又要有掌握某一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般技术人才,但更多需要的是通晓某一专业、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大本科教育的规模,会造成人才浪费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因此,当前应该在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同时,合理引导独立学院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

3、大力推进独立学院教学方式的改革

由于本身的办学水平和条件所限,独立学院很难和公立大学进行竞争,因此其发展方向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构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独立学院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以面向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二是努力实现师资队伍素质的根本转变。独立学院如果是教学型高校,就要在教育教学上下功夫,把教学做为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定位为应用型高校,就必须培养有大量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使其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

4、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大突破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问题方面的投资力度

首先,应对独立学院学生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应该涵盖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思想指导、应聘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并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要将德育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列入大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并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开设。

其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在知识经济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迫切。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对其今后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投资学总结篇5

关键词:资金流量部门融通动态分析

一、资金分配的结构分析

资金分配即资金流量的配置,包括社会资金初始流量、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状况。以2008年资金流量表为例,在未进行分配时,非经融企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占增加值总额的59%;其次为住户部门,占比27%;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创造增加值仅为9%与5%。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非金融机构部门支付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在初次分配总收入总额占比变为22%;金融机构部门下降约2%;政府部门收取大部分生产税净额,在初次分配总收入总额的比重升至18%;住户部门得到大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成为初次分配收入占有最大的部门,比重57.1%。经过收入再分配后,收入的部门结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其他部门资金部分流向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提高为21.28%,其他三个部门均有少量减少。

图12008年中国资金分配的部门结构

劳动者报酬与生产税净额分析。2008年,中国各机构部门的劳动者报酬为150701.76亿元。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和政府部门都是劳动者报酬的单方面支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支出最大,为67533.32亿元,占劳动者报酬支出总额的45%;住户部门是劳动者报酬收入的唯一部门,为150511.7亿元。政府作为国家的政治机器,是生产税净额的唯一收入部门,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住户三个部门是生产税净额的缴纳者,非金融企业部门缴纳的最多,为42577.29亿元,占到生产税净额支出总额的84.1%。

从以上四个部门的初次分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方式并存。政府通过初次收入分配汇集大量资金用于民生建设;金融企业通过存贷利差获得大量利息收入。

二、资金使用的结构分析

消费和储蓄的结构分析。2008年中国消费的结构是:政府消费41752亿元,占消费总额的27.4%;居民消费110595亿元,大约是政府消费的2.65倍。住户部门储蓄最多,占储蓄总额的43%,非金融部门次之,占储蓄总额的37%,金融部门最少,仅占4.1%。

实物投资的结构分析。2008年中国的资本形成总额为138325.18亿元。非金融部门形成的固定资产最多,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68.9%;住户部门次之,占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19.5%。从各部门的实物投资方式看,金融部门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超过资本形成总额的99%,其他三个部门占比均超过90%,用于存货投资的比重较少。

三、资金融通的结构分析

从金融资产总体看,中国金融投资以存款和贷款为主,占金融投资总额的58.6%。在国际金融投资方式中,中国目前以信贷和债券投资为主,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微小,其投资方式有待多元化发展。

图22008年中国金融资产投资分布情况

住户部门的资金盈余最多,在融资环节中供给的资金也最多。住户部门投资以存款为主,占其金融投资总额的81%;其次为保险准备金,占比14.1%;证券占3.1%,表明住户部门以间接投资方式为主。

金融部门作为沟通非金融企业和住户部门之间的桥梁,资金融资收支十分活跃。金融部门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存款,占其融资总额的63%,主要吸纳来自非金融部门和住户部门的闲置资金;金融部门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贷款,占其投资总额的39.7%,其次是证券,占21.1%,主要讲资金贷给急需的企业或者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投资企业等。

四、资金流量的动态分析

资金分配的相对比例可以说明分配制度的变化,而资金分配的绝对数值则是反映国家国力的重要表现。2002年至2008年,增加值合计、初次分配总收入合计、可分配总收入合计均增长约200000亿元,涨幅达200%。其中,增加值从2002年的10517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14045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从2002年的105011亿元增加打2008年的319409亿元。人民可以支配的收入大幅增加,极大地

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金融机构部门是金融资产净增加最大的部门,2002年至2008年金融机构部门在资金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由48.9%上升至55.8%,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在资金使用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由4.1%和26.7%下降至2.5%和24.3%。说明金融投资仍以金融机构为主,其主体地位不断提升。2002年,金融部门通过存款融资的比重78%下降至08年的63%,吸纳来自非金融部门和住户部门的闲置资金有所下降;通过证券融资的比重从02年的8%上升至08年的16.5%;2008年,金融部门投资的主要方式是贷款,占其投资总额的39.7%,相比02年的56.1,%,下降了16.4%;通过购买证券的途径所占投资总额的比例由02年的16%上升至08年的21.1%。金融机构部门通过证券融资的比重正逐年上升,说明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健全。

2008年,中国国内融资额比例(运用)的95.6%,比02年的93.5%上升2.1%;同时国内融资额比例为82.2%,相比02年的89.6%下降了7.4%。说明中国逐步融入国际资本的循环,并且更有效的吸引国际资本,将其投入我国的生产生活,最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即加速资金流动,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从资金流量表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企业资产的大头,也正因为固定资产对流动资金的占用,使得企业用于流动的资金大幅减少,资本运作速度受限,难以提高资本效率。

第二,拉动内需,合理投资。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十分传统,勤俭节约这一美德代代相传,近几年的消费率逐年下降,投资率逐步攀升,用于消费的资金减少,那么在商品劳务消费市场上的产品则无法顺利流通。而居民投资的主要方式又是存款,大部分的辛苦钱落入了银行,银行将其高额贷给企业,企业不堪高额利润,势必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当面对高价的粮食与生活用品时,消费者又只能抱怨政府。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重复,必然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拉动内需,鼓励消费,合理投资才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使人民受益。

第三,改变存贷为主业务的传统银行模式。以上两点建议可以看出,银行的高额存贷利差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单一,金融体系十分薄弱,“华夏理财产品”的骗局无疑又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建议改变银行单一的业务,拓展新业务,适当借鉴欧美国家发达的银行业经验,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路线。

第四,合理看待国际资本的进入。面对国内资金筹集的困难,不少it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寻求资本。国际资本的流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利用了中国这一廉价劳动力市场。我们应当合理、全面地看待国际资本的利弊。

参考文献:

[1]向蓉美,黎春.国民经济统计学[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投资学总结篇6

关键词:投资;消费;内部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2)12-0088-05

StudyontheinternalStructureofinvestmentandConsumptioninSichuanprovinceanditsimpactoneconomicGrowth

LiXue-Lian,ZHUZhong-guo

(Schoolofeconomics,Southwester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engdu611130)

abstract:thispaperappliesregressionanalysi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vestment,consumptionandeconomicgrowthinSichuanprovincefrom1978to2010,basedontheperspectiveoftheimpactofinternalstructureofinvestmentandconsumption,anditsbreakdownonregionaleconomicgrowth.Resultsshowthat:thecurrentpublicinvestmentofSichuanprovinceisgeneralexcessiveandpartiallack;therearestillenoughinputspaceforpublicinfrastructureinvestment,educationandscience&technologyinvestment;overall,privateinvestmentpromoteseconomicgrowthandtheoutputelasticityofitisgreaterthanthatofpublicinvestment,buttheinvestmenttotheprimaryindustryhasbeenexcessive,itshouldavoidtoincreasetheinvestmentinthisfieldblindly;consumptioniswholeinsufficient,anditsbreakdownallplaysanimportantroleonSichuan′seconomydevelopment.,buttheoutputelasticityofConsumptionarealllessthanthatofpublicinvestmentandprivateinvestment.

Keywords:investment;consumption;internalstructure;economicgrowth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近10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尤为迅速。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仅为4293.49亿元,到2007年,快速突破万亿大关,高达10562.39亿元,截至2011年,增长到21026.7亿元,11年间,增长了4.9倍,年均增长率为17.22%,高出全国同期水平1.36个百分点①。现代经济学认为,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然而四川省是一个地处中国西部的农业大省,净出口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历年贡献不超过5%②,因此,四川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消费拉动。而投资与消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导机制,二者关系协调与否,从短期来看,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宏观经济的稳定;从长期来看,则会影响该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1978~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投资、消费内部结构的视角,构建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探讨四川省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各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并进一步考察四川省投资、消费发展的协调性。

二、文献综述

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宏观经济领域的学者们所关注,国内外学者针对该领域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etsuroShioji用panelData模型就美国和日本地区公共资本对产出的动态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共资本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产出有显著影响,并且产出系数在0.1~0.15之间[1]。JakobB.madsen采用Granger-Sims因果关系测试方法,探究了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的分析结果认为投资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并且指出增加设备和机械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2];然而,m.Blomstrom、R.e.Lipsey和m.Zejan(1996)却得出了与JakobB.madsen文中差异较大的结论,他们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了论述,文章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促使资本形成的作用大于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3]。J.w.Fedderke和p.perkins则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生产性公共支出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鼓励私人投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1875~2001年南非经验数据为例,检验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南非经济增长的结论[4];近年来,F.ozkan、o.ozkan和m.Gunduz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基础上,对土耳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住房投资、私人住房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检验,结论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与住房投资对GDp有直接影响作用[5]。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在对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着重探讨了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吴忠群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合理的消费率、投资率、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并对消费率和投资率进行了国际比较,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投资、消费都有一个政策作用空间,宏观政策的力度不宜超出这个区间[6]。徐钧对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投资增长是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结论显示随着社会资本存量增加,投资的产出效率会越来越低,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长期必然选择[7];段忠东等[8]、闫海春等[9]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对广西和湖南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检验,认为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间有长期或者短期的因果关系;作了相似研究的学者还有刘金全等[10]、吴绪亮等[11]、李凤升等[12],他们的研究结论大多认为,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三者之间互为单向或双向的因果关系;王云等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考察了我国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和经济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他们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显示,尽管我国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正动态冲击效应,但持续性不强[13];宋丽智则认为当数据具有小样本特性时,运用传统渐进理论进行统计推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值得怀疑,因此,他采用了适用于小样本的bootstrap仿真方法,以1980~2010年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协整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长期关系[14];李静对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作了回归分析,得出居民消费比投资更能拉动经济增长的结论[15]。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立足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大量研究。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绝大多数学者研究的只是总投资、总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消费细分项目都是沿着相同的路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此,加强对投资、消费细分项目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政策至关重要。故本文将根据样本数据的可得性,对四川省总投资、总消费进行细分,分别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以及它们所包含的细分项目入手,估计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联合产出效应,并根据投资、消费各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析四川省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各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而寻找四川省当前投资率不断上升和消费率增长缓慢的原因,并进一步考察目前四川省投资总体过度中是否存在着局部不足,消费总体不足中是否还出现了局部过度?为四川省在“高投资、低消费”这一现状下经济仍能保持多年的高速发展提供合理的解释,并为相关决策部门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投资、消费宏观调控措施,使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经济实现高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进言献策。

三、四川省投资、消费的内部结构及发展现状

(一)投资现状及内部结构

本文依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将投资划分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16],并结合四川省统计局工作人员的建议,按主要行业分类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划分。其中公共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和行业,包括: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私人投资则主要集中在一些竞争性行业,是市场经济中私人部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农林渔牧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17,18]。私人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进入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特定领域和行业,因此,按主要行业划分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比较有效地区分开来,二者的界限明确,所得出的关于一个地区的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结论也是相对客观真实的。根据以上划分标准,1978~2010年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图1所示①。

(二)消费现状及内部结构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四川省消费投入中的各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消费内部结构的划分标准是: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1978~2010年四川省最终消费现状和内部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三)1978~2010年四川省投资率与消费率本文中投资率是资本形成总额与地区支出总额的比值,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地区支出总额的比值。走势分析

四川省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本文分别计算1978~2010年四川省的投资率和消费率,分析近32年间投资、消费对四川经济贡献度的变化情况。

如图3所示,1978~2010年以来,四川省投资率呈震荡上升趋势、消费率呈震荡下降趋势。投资率从1978年的25.72%增长到2010年的53.65%,而消费率则从1978年的74.12%下降到2010年的50.10%,下降幅度较大。并且通过与钱纳里标准结构钱纳里标准结构是钱纳里利用101个国家1950~1970年间的统计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构造出一个著名的“世界发展模型”,由发展模型求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经济结构与之相对应。的比较,四川省投资率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高于钱纳里投资率标准值,甚至在一些年份,实际投资率高达标准值的3倍,消费率也一直低于钱纳里消费率标准值。此结论引自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成果《四川投资于消费不平衡增长研究报告——基于1978~2010年代表省份数据及钱纳里标准》,已发表于《调研世界》,2012(5):8-13.[19]因此,可以看出经济转型期以来,四川省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过度、消费不足的问题,投资与消费出现不平衡增长。

然而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是,四川省在“高投资、低消费”这一现状下经济仍能保持多年的高速发展。为寻找这一现象背后的合理解释,本文将对四川省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各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做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四、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涉及以下几个变量:(1)经济增长(gdp),采用四川省历年人均GDp表示(历年人均GDp=历年GDp/历年年末户籍总人口数);(2)公共投资(gfi),gfi=每年四川省公共投资总额(采用本文第三部分公共投资的划分标准计算)/年末户籍总人口数;(3)私人投资(pfi),pfi=四川省私人投资总额(采用本文第三部分私人投资划分标准计算)/年末户籍总人口数;(4)农村居民消费(njx),njx=每年农村居民消费/年末户籍总人口数;(5)城镇居民消费(cjx),cjx=每年城镇居民消费/年末户籍总人口数;(6)政府消费(zx),zx=每年政府消费/年末户籍总人口数。其中,公共投资(gfi)和私人投资(pfi)均按历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数换算成1978年可比价格的形式;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数据取自按支出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项目,分别用农村居民消费指数、城镇居民消费指数、政府消费指数将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换算成1978年可比价格形式。为了消除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各变量1978年可比价格形式的人均量取对数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实证结果。

实证研究的样本区间选为1978~2010年,所有数据均来自1984~2011年四川统计年鉴以及由相关原始数据根据本文对变量的定义所计算的数值。其中,1979年数据缺失,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

(二)模型的设定及平稳性检验

为了考察四川省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构建如下回归模型,分别考察公共投资、私人投资、政府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联合产出效应。

lngdp(t)=β0+β1lngfi(t)+β2lnpfi(t)+β3lnnjx(t)+β4lncjx(t)+β5lnzx(t)+μ1(t)(1)

模型(1)中,gdp是四川省历年人均GDp,用来表示四川省经济增长程度;gfi是人均公共投资;pfi代表人均私人投资;njx表示人均农村居民消费;cjx是人均城镇居民消费;zx是人均政府消费;并对以上变量取自然对数,可以部分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同时,估计参数β1、β2、β3、β4、β5是对应变量对gdp的弹性系数;β0是常数项,μ1是残差项,t是年份。

因本文的样本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需要首先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augmentDickey-Fuller)检验法对序列变量(lngdp,lngfi,lnnjx,lnpfi,lncjx,lnzx)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各变量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属一阶单整序列i。鉴于此,为了保证模型(1)回归的稳健性和回归系数的准确性,需将模型(1)修改为如下一阶差分形式:

d(lngdp(t))=β0+β1d(lngfi(t))+β2d(lnpfi(t))+β3d(lnnjx(t))+β4d(lncjx(t)+β5d(lnzx(t))+μ1(t)(2)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对模型(2)进行估计;具体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①刘国亮(2002)在研究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将公共投资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公共基础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第二类为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包括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第三类为教育与科技事业,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第四类为国家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

②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如表1中所示,模型(2)的可决系数R2为0.67,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也达到了0.60,说明模型(2)对各变量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较好;F统计量为9.72,probF=0.000036

公共投资(gfi)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4.59,即不考虑其他变量时,四川省公共投资每增加1%,人均GDp将减少4.59%,也就是说公共投资与人均GDp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与本文得出相似结论的还有何刚(2009)、刘国亮(2002)、吴丽丽(2009)。那么应该怎样解释这个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结论呢?前文提到公共投资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和行业,如铁路、水、电、气等行业,由于这些领域和行业有很高的进入壁垒,先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私人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薄弱往往无法进入,只能依靠政府财政和国有企业对这些行业和领域进行投资,进而形成行业自然垄断,因此,这些行业和领域缺乏有效行业竞争,政府投资与国有企业投资的效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特别是当一些行业投资已经出现饱和时,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继续往这些行业倾斜,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重复投资等严重问题,这样的结果轻则会造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重则会引起该地区经济衰退;另外,当公共资本试图进入私人投资领域时,必然会挤掉一部分私人投资而使经济社会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受到影响,从而阻碍地区经济发展。

私人投资(pfi)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4.81,即不考虑其他变量时,四川省私人投资每增加1%,人均GDp将增加4.81%,私人投资对四川省经济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明显;农村居民消费(njx)、城镇居民消费(cjx)、政府消费(zx)对四川省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分别为0.27、0.12、0.16,即:当不考虑其他变量时,农村居民消费每增加1%,四川省人均GDp将增加0.27%;城镇居民消费每增加1%,四川省人均GDp将增加0.12%;政府消费每增加1%,四川省人均GDp将增加0.16%,可见,增加消费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根据模型(2)的估计结果可知,公共投资(gfi)、私人投资(pf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农村居民消费(njx)、城镇居民消费(cjx)、政府消费(zx),从而导致四川省近年出现的“高投资、低消费”状况。为了更深入地考察四川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有必要从公共投资(gfi)和私人投资(pfi)的细分项目入手,探讨投资各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以便于决策部门根据所得出的结论适时调整各行业投资政策。本文将借鉴刘国亮[20]理论中关于公共投资细分项目的划分标准,但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不考虑第四类国家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投资①。本文将采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作为私人投资的划分标准②。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建立如下两个公共投资、私人投资细分项目对四川省经济增长产出效应模型:

lngdp(t)=α0+α1lngfi1(t)+α2lngfi2(t)+α3lngfi3(t)+μ2(t)(3)

lngdp(t)=γ0+γ1lnone(t)+γ2lntwo(t)+γ3lnthree(t)+μ3(t)(4)

模型(3)中,gdp是四川省历年人均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gfi1表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gfi2表示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投资;gfi3表示教育与科技事业投资;α1、α2、α3表示对应变量对人均GDp的产出弹性;α0是常数项、μ2(t)是残差项,t表示年份。模型(4)中,gdp是四川省历年人均GDp;one表示第一产业投资;two表示第二产业投资;three表示第三产业投资;γ1、γ2、γ3表示对应变量对人均GDp的产出弹性;γ0表示常数项,μ3(t)表示残差项,t表示年份。各变量均采用人均量,数据来源及处理、平稳性检验同上文相关内容所述,各变量水平序列不平稳,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对模型(3)和模型(4)取一阶差分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模型(3)和模型(4)的可决系数都在0.5~0.6之间,说明模型对各变量样本值拟合程度较好,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结构性影响;在给定的5%显著性水平下,模型(3)和模型(4)的F统计量也非常显著,表明模型的稳定性较好,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也较为准确。

模型(3)中公共投资细分项目公共基础设施投资(gfi1)、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投资(gfi2)、教育与科技事业投资(gfi3)对四川省人均GDp的产出系数分别为0.10、-0.12、0.31;即,在其他变量固定的情况下,gfi1每增加1%,人均GDp将增加0.10%;gfi2每增加1%,人均GDp将减少0.12%,这里又出现了和模型(2)中公共投资对人均GDp产出弹性为负的情况,除了在模型(2)中的解释外,本文认为对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的投资,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大众的福利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而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很难在当期直接对一个地区GDp做出贡献,反而对一个地区的GDp造成消耗,gfi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一个时滞期,也许要在以后几期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当期gfi2对GDp的影响就有可能为负,刘国亮(2002)估计的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的产出系数也仅为0.03,得出了该项目对地区人均GDp影响不大的结论;gfi3每增加1%,人均GDp将增加0.31%。

模型(4)中私人投资细分项目第一产业投资(one)、第二产业投资(two)、第三产业投资(three)对四川省人均GDp的产出系数分别为-0.09、0.31、0.20;即:当其他变量不变时,第一产业投资每增加1%,人均GDp将减少0.09%,说明四川省第一产业投资已呈现过度,不宜再继续加大投入;第二产业投资每增加1%,人均GDp将增加0.31%;第三产业投资每增加1%,人均GDp将增加0.20%;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细分项目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研究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内部结构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分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各个行业是投资过度还是投资不足一目了然,研究结论更加客观清晰,更有针对性,便于决策部门适时调整产业政策,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立足于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其细分项目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视角,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产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对四川省1978~2010年间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四川省公共投资(gfi)总体过度中存在局部不足;私人投资(pfi)目前对经济增长起正向拉动作用,且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公共投资。将公共投资进一步细分,发现公共基础设施投资(gfi1)、教育与科技事业投资(gfi3)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促进作用,仍有进一步增加投入的空间,而社会服务及文化体育福利事业投资(gfi2)由于存在时滞等原因,若进一步增加投入将对经济增长起负向作用。将私人投资细分后显示,第一产业(one)领域的投资已出现过度,应避免继续盲目增加该领域的投入。此外,本文认为,四川省消费投入呈现总体不足。农村居民消费(njx)、城镇居民消费(cjx)、政府消费(zx)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促进作用最强的是农村居民消费。但从产出弹性来看,各消费细分项目要远远小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这又表明目前四川省消费投入的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小于投资的增加。本文为四川省当前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缓慢增长,以及在这一现状下经济仍能保持多年的高速增长从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了合理解释。

基于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使相关决策部门今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投资、消费宏观调控措施,使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经济实现高速、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公共投资由政府和国有企业来引导有其客观必然性,就四川省而言,决策部门应在各个公共投资领域逐步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四川省经济和各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各公共投资行业的投资比例,比如可以适当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提供足量多的公共产品,提高地区交通条件,改善民生;另外,加大教育与科技事业的投入也有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发展,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领先的科学技术能够为地区经济增长带来持续的高回报;同时,公共投资要力争做到严禁资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投资,要适当控制投资大收效小行业的投资规模,尽力实现公共投资领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此,公共投资才能够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私人投资相对于公共投资,它的特点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更具有投资效率,应加大私人投资领域的投资力度。在新时期,四川省政府财政应对农、林、牧、渔业做出适当倾斜,加大对“三农”的各项补贴,积极推进农业向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迈进,提高农民收入,确保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充实,保障国计民生。同时,结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事实,适当增加工业投资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四川省现阶段应大力发展工业,积极招商引资,可适当放宽政策限制,特别要引导私人资本进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限制民间资本过多进入产能过剩行业,走出一条适合四川省经济发展的工业化路子。四川省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参照西方各国经验,四川省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文化、旅游、餐饮、房地产、金融保险、计算机及软件等服务行业的建设步伐,同时应对这些行业做到有效监管,防止由于这些行业的局部波动影响到四川省经济稳步发展。在加快私人投资领域建设的同时,要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适时调整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防止相关产业投资过度,力争依靠三次产业的协同作用带动四川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消费是促进四川省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一度存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其中消费意愿不足和消费能力不足是制约四川省居民消费偏低的两个重要原因。鉴于此,四川省应立足于扩大就业面,改善就业结构,以此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并促进四川省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另一方面,应积极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意愿,首先应加快完善医疗、养老、住房保障、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稳定居民收入和支出预期,减少预防性储蓄;其次,四川省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加大优惠力度,同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大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力度,鼓励农村居民消费。最后,鼓励各级金融机构放宽居民消费信贷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为居民现阶段消费提供保障,拉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对四川省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政府消费应有节制,要规范消费用途,政府所有的消费项目均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收支年度计划,严格监管“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政府财政支出铺张浪费和个别官员。

参考文献:

[1]etsuroShioji.publicCaptialeconomicGrowth:aConvergenceapproach[J].JournalofeconomicGrowth,2001(3):205-227.

[2]JakobBmadsen.theCausalityBetweeninvestmentandeconomicGrowth[J].economicsLetters,2002(74):157-163.

[3]mBlomstromReLipsey,mZejan.isFixedinvestmenttheKeytoeconomicGrowth?[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6(111):269-276.

[4]JwFedderke,pperkins.infrastructuralinvestmentinLong-runeconomicGrowth:Southafrica1875-2001[J].worldDevelopment,2006(34):1037-1059.

[5]Fozkan,oozkan,mGunduz.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ConstructioninvestmentpolicyandeconomicGrowthinturkey[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2011:1-9.

[6]吴忠群.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和投资的确定[J].中国社会科学,2002(3):49-62.

[7]徐钧.储蓄、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5):65-68.

[8]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江群.湖南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出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6(27):117-121.

[9]闫海春,马德山,丁丽丽.基于VaR模型的广西消费、投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5.

[10]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26-29.

[11]吴绪亮,谢国斌.国内生产总值、投资与消费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17):45-50.

[12]李凤升,孙彦彬.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7-51.

[13]王云,赵斌.基于SVaR模型的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研究,2010(12):18-23.

[14]宋丽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17-22.

[15]李静.山西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2(4):116-119.

[16]何刚.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24-29.

[17]汪伟.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进效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5):19-24.

[18]杨晓华.中国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5):68-72.

投资学总结篇7

关键词:农业投资;农民收入;实证研究;湖北

1湖北农业投资的动态分析

一般而言,农业投资主体包括:政府、集体合作组织、农户、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和外商。对经济欠发达的湖北而言,政府的投入主要是财政农业支出;集体合作组织的投入主要是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户的投入包括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简单再生产投入);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指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贷款。

1.1政府财政投入的变化

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总额在不断增加,但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见表1)。从总量上看,1991-2005年间,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以平均每年大约14%的速度递增,大多数年份在绝对数上都有所增加,其中仅有1992年的财政支农支出为负增长。而且财政支农资金年度间增长幅度差不多,从1994-2002年间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连年下降,从2003年开始又有所回升,看来从2003年开始政府又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更加关注农民问题。

总体而言,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够且不稳定,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以增加农民收入。

1.2农村集体和农户投入的变化

(1)从农村固定资产的投入变化看(见表2),1991-2000年间,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在逐年增加,2003-2005年间一直下降,其中2005年降到了26.55亿元,比2004年下降了59.52%。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在逐年增加,1991年为24.47亿元,2005年达到了135.95亿元。看来,各年的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基本均高于当年农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1991、1992、1995、2000和2005年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当年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的2.2、2.6、1.3、1.1和5.1倍,说明农户是农村固定资产主要投资主体。

(2)从农户简单再生产投入情况看(见表2),1991-1996年湖北农户简单再生产投入是逐年增加的,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为18.5%,1997-2000年呈逐年减少趋势,2001年后又开始逐年的增加。而从1991-2005年这15年间,农户简单再生产投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0%,说明2001年以后,虽然投资总量的整体趋势在增加,但增速却比较缓慢。这说明农户对家庭经营投资的兴趣下降,农户的资金投向多元化。

1.3从农业比较投资率的角度来分析其变化趋势

农业比较投资率,是指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与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之比率。由主要年份农民收入情况以及表3可以看出,2001-2004年间,农业比较投资率均在0.5以下,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这与世界农业的一般规律(在工业化中期,农业比较投资率的值应接近或超过1)的差距很大,说明湖北农业投资相当不足。

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在未扣除物价因素情况下,“七五”、“九五”及“十五”时期,各个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均低于GDp的年均增长率,1981-2005年20多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约4个百分点。这说明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3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间的变动关系

由表5可知,湖北农业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0的189.03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1114.0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5%;而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539.16上升到2499.33元,年均增长率为11.6%。这说明了随着农业投资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随之增加。但收入的增长速度却低于投资的增速,这一点可以由图1看出,收入曲线比投资曲线显得更为平缓。

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农民人均收入与财政农业投资、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农户简单再生产投入和农业贷款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农户人均纯收入与上述投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677,0.979,0.858和0.893,经统计检验均达到0.0l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财政农业支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户投资和农业贷款均有极大的关联性。下面再对其进行回归模型的设定,以确定各投资主体的农业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具体影响大小。

3.2回归模型分析

根据可获得的数据,运用e-views3.1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对1991-2005年湖北省农业投资与农民人均收入的关系运用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Y=axα1xβ2xγο3x4

其中:Y为人均纯收入(元);x1为财政农业支出;x2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x3为农户对农业的总投资;x4为农业贷款额。YCX1X2X3X4

回归结果如下表6。

YCX1X2X3X4

表6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解释变量系数t-Statistic值

常数项30.6691.264

财政农业支出(x1)55.1874.492

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x2)7.5752.889

农户总投资(x3)13.7104.593

农业贷款(x4)3.6282.764

调整后的R^20.987

F-statistic193.020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98.7%,通过99%显著水平的F检验,且各投入项的回归系数分别通过了95%的t检验,表明其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较好。分析表明:农业投资的各主体财政支农、农村集体和农户投资及农业贷款,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说明农民人均收入随着这四项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具体而言,每增加1%的财政支农资金,农民人均收入将增加55.19%;每增加1%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的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将会增加7.57%;每增加1%的农户的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将会增加13.71%;每增加1%农业贷款的投资,农民人均收入将会增加3.63%。同时可以看出,在农业投资的各个主体中,农户投入的增加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的投资和财政资金投资;农业贷款的投资对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位居最后。由此可见,要增加农业的总产值,就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鼓励农户和农村集体对农业生产的投资,同时要稳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4结论与建议

对湖北省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提高农民收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状况,在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急需资金条件下,应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资。

参考文献

[1]杨明洪.农业增长方式转换机制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

[2]陈立双,张谛.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投资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4).

投资学总结篇8

一、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与社会保障项目共计6个,今年计划总投资1308.03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1021.03万,完成计划78.06%。其中:

1、光明行动。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35.25万元,为235人贫困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截止9月份,已复明148人.完成投资35.25万元,完成计划100%。

2、、残疾人托养。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53.7万元,截止9月份,“福乐家园”托养组织30名患者与机构签定协议,患者已入院治疗;居家托养已完成入户筛查。共计完成投资53.7万元,完成计划100%。

3、残疾儿童康复项目。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0万元,截止9月份,继续组织20名残疾儿童到定点机构训练,完成投资20万元,完成计划100%。

4、农村敬老院建设。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305万元,截止9月份,完成投资56万元,完成计划18.36%.

5、区特教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42万元,截止9月份,已主体封顶,完成投资104万元,完成计划73.24%.

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752.08万元,截止9月份,参保登记已进入扫尾阶段,完成参保登记对象电脑录入288413人,制作银行制惠农卡26万张,已发放24万张,已在127个村安装转账电话。

二、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项目共计6个,今年计划总投资3170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1235.46万元,完成计划38.97%。其中:

1、三级医疗机构。项目共4个,今年计划投资2630万元,截止9月份,完成投资801万元,完成计划29.34%.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补偿。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65万元,基金已全部发放完毕。

3、城低保等困难群众医疗求助。该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75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169.4602万元,完成计划96.83%。

三、教育文化。共17个项目,今年计划总投资10767万元,其中,教育方面计划投资9921万元,文化方面计划投资846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4950万元,完成计划45.97%。其中,教育方面完成投资4550万元,完成计划45.86%;文化方面完成投资400万元,完成计划47.28%。

1、校安工程。区年规划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建项目66幢,总建筑面积9.1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0035万元,年计划投资3704万元。截止目前,已动工项目32个,动工率48.48%,其中,已竣工项目1个,封顶装修项目2个,主体在建项目10个,基础在建项目19个。未动工项目34个,其中,已完成招投标项目1个,正在上网招投标项目19个,办理前期手续项目14个,完成投资1291万元,完成计划34.52%。

2、学前教育建设。该项目共计8个,今年计划投资2217万元,截止9月份,已动工项目7个,招投标项目1个,完成投资1509万元。

3、十中宿舍楼及配套工程。学生宿舍楼规划建筑面积6500m2,六层框架结构,预计总投资1100万元,目前,学生宿舍楼二层主体在建。400米标准化田径场塑胶跑道建设,预计总投资400万元,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两个项目共计完成投资1020万元。

4、区图书馆。建设面积5000m2,五层框架结构,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基础已完工,完成投资250万元。

5、东庄职业中专一期工程。新建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7628m2,五层框架结构,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正在造价预算,累计完成投资200万元。

6、区实验小学科技楼建设。建设面积3800m2,五层框架结构,预计总投资500万元,目前主体完工,完成投资280万元,完成计划56%。

7、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拟用地6亩,新建三层框架结构的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1800㎡及篮球场2个,小型足球场1个,计划总投资400万元,目前一层已完工,完成投资180万元,完成计划45%。

8、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计划投资380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220万元,完成计划57.89%。

9、农村书屋。全区计划建设农家书屋16家,改建17家,总投资66万元,目前已与省读书援助协会联系,部署共建事宜。

四、强农惠农。项目共1个,即新饮水安全工程(海岛村跨海供水工程)。该项目今年计划总投资4529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完成计划99%。

五、便民生活。项目共计7个,今年计划总投资1775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1215.1万元,完成计划68.46%。

1.菜蓝子基地。项目共计4个,今年计划总投资1660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973万元,完成计划58.61%。

2、城乡便民商业网点建设。项目共计3个,今年计划总投资115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242.1万元,完成计划210.5%。

六、和谐平安。项目共计2个,今年计划总投资493.4万元,截止9月份,已完成投资248.4万元,完成计划50.34%。

1.救灾避险点项目。今年计划投资293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挂牌、制度上墙)建设,完成投资50万元,完成计划17.06%。

投资学总结篇9

电力建设投资后评价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为进一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要求,市场经济对电力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投资行为的约束日益强化,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以及建立与完善后评估机制已经成为急迫而又崭新的课题。从一定意义上讲,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周期中一个重要环节,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保证其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改进和完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后评价的概念和内涵

后评价是运用现代系统工程与反馈控制的管理理论,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或规划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影响和运营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对投资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投资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被评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项目管理的反馈控制过程是:投资决策者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需要,通过决策评价的可行性论证,依据分析结果,在项目决策阶段中及时纠正偏差,改进完善目标方案,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当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项目后评价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决策阶段的目标相比较,对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反馈给投资决策者,从而对今后的项目目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投资效益。

2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1开展后评价是当今市场的内在需求。后评价是改进投资效益、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工具与方法。实现国家制度的宏伟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城市基础设旋建设还要进行大量投资,客观上形成了对后评价的潜在要求;目前有许多投资项目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并作出再评价,是对后评价的现实需求。

2.2后评价有助于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项目后评价,研究、分析项目效益与预期目标出现不符的原因,从而分析确定产生问题的因素,是由项目决策、或项目实施中管理不善,还是由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化造成的,并提出适当的纠正措施。同时,通过后评价,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投资管理和投资决策部门,为改进和改善项目投资提供依据。

2.3开展后评价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后评价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能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目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比较公正地、客观地确定项目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

做好后评价工作,不仅能提高投资决策水平、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益,而且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项目管理科学化。通过运用实际数据、资料来检验分析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项目各阶段变化的内在联系和促成因果,形成科学的评价结论。运用评价的结论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指导新的项目建设,从而能达到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项目后评价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延伸,是项目管理周期一个重要阶段,应受到充分重视。

2.4后评价有助于保证可行性研究和前评估客观、公正性。建立完善的项目评价方法和制度,对前评估进行较全面、客观的检测和衡量,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可以促使项目的前评估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在进行前评估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确保项目前评估的客观、公正。

3电力项目建设后评价发展现状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行业一直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可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改进投资决策管理,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科学管理服务的水平;也为今后电网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达到在新一轮电网建设高潮中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因此,电力行业相继出台文件,重视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国家电网公司专门出台“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对送变电工程项目,在按照国家批准的本期建设规模建成投产并经过2年左右的运营期后,均应进行后评价工作。重视电力建设后评价,可以总结经验,节约建设成本,把握投资方向,规避投资风险。基于上述认识,对电力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4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4.1.电力建设项目过程评价: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分析和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4.2电力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4.3电力建设项目的性能评价:根据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参数,对电力项目建成前后的供电能力、系统安全稳定、综合损耗等方面的各种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分析项目建成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作用,分析它对于以后改扩建产生的影响,并总结经验教训。

4.4电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电力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资源节约与利用、生态平衡及环境管理的影响等。

4.5电力建设项目持续性评价:主要对项目是否能持续发挥投资效益、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挖潜改造的前景等进行分析评价,做出判断,提出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必须具备的内部、外部条件和需要采取的措旌。持续性评价应分析的因素包括:项目本身的,如项目管理、财务、技术等因素;项目外部的,如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地方参与程度等因素。

4.6综合评价:在以上各分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成功度法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定性总结项目的成功度,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今后建设同类项目提供经验,为决策和新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投资学总结篇10

上市公司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特色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部地区上市企业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西部区域经济

一、西部地区及上市企业发展情况

西部地区总共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宁夏、青海、陕西、四川、、新疆、云南、重庆12个行政区域,就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它们较之东部和中部缓慢。但随着国家对西部的重视和建设,西部也出现了很多上市企业,这些企业也逐步摆脱由靠国家“救济”生存方式转向“自救”发展方式,甚至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区域经济力量,辐射着周围经济的发展。这些上市公司是西部地区整体发展的先锋,对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西部地区上市企业行业分布:截止到2015年9月,根据金融choice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的上市企业达到398家。如表1所示,其中以制造行业企业为数最多,高达257家。其次为采矿业、电力燃气行业、批发零售行业次之。说明西部地区发展主要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其次利用西部地区的地理优势发展各种资源、能源企业。

二、实证分析

(一)实证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上市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但在进行西部GDp与各变量指标之间的回归过程中发现,在进行回归时出现方差-协方差矩阵是奇异矩阵,说明指标中多个自变量之间可能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本文先进行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找出最具代表的几个指标。

(二)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因2015年的财务报表还未出,因此选取2005-2014年十年西部地区a股板块、中小板块、创业板块的上市企业数据。其中剔除企业价值为负的企业及相关指标值缺失企业。实证数据来源于金融choice,本文所选实证指标及其解释如下:1.证券融资状态。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流通股比例越大,说明上市企业在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越大,就证券市场而言,过大的流通股本比例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的稳定性。这不仅反映了企业进行投资行为的融资资金基础,也反映出企业之外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金的资源配置,影响着投资者的收入,从而影响经济消费和建设等更为深远的影响。a股合计占总股本比例:a股是中国股票市场中相对稳定的大盘股,不论是上市条件、公司整体实力在整体上较优于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因此企业的a股股本占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及市场对企业的关注程度和企业融资稳定性。市盈率:就上市企业而言,市盈率是衡量一家企业能否实现股票收益的直接衡量指标。市盈率是市场价格与股票收益的比,市盈率越低,投资者就越多,融资效果越好。2.企业控股情况。投资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企业股权的控制度。而上市企业的股权控制越发显得重要。本文主要选取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反映企业控股情况的指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大,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投资战略越有组织性、规划性。而同时上市企业大股东性质的不同,企业关于投资支出的方向和战略也会有所侧重。因此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也称为影响企业控股的又一大影响因素。3.企业资产规模情况。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本文选取企业价值作为反映企业资产规模情况指标之一。结合上文分析可知,西部地区很多上市企业属于制造业,对于制造等第二产业的企业而言,企业价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对市场和经济的容量就越大,对带动附属行业的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就越大。因企业价值单位较大,这里选择其对数作为具体实证的指标。企业数量:本文对企业数量取对数作为实证数据。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筹资的负债情况,通常投资资金越高,资产负债率也就越高。因此本文同样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反映企业资产及投资规模的指标。4.企业投资收益。年化投入资本回报率:企业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即是年化投入资本回报率,这也是上市企业用以衡量企业投资效益的直接指标之一。企业投资收益越高,企业的投资深度和广度相对也会更广。因此企业投资收益指标即年化投入资本回报率是衡量企业投资行为的有力因素。总资产报酬率:企业的资产情况的另一重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的投资战略和规模也倾向于更深广。5.资金流通情况。本文选用总资产周转率来反映上市企业的资金流通情况。投资行为越频繁,总资产周转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越大。因此得出变量汇总如表2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主成分降维分析。利用sta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其中重要的衡量的指标为总方差表和成分矩阵表由表3可以看出,根据主成分分析提取的2主成分累积的方差贡献率是82.04%,主成分分析保留了原有13个指标82.04%的有效信息。为了分析各变量的贡献程度,本文通过得出成分矩阵得出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最大57.17%,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而由资料显示,第一主成分在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a股合计占总股本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全部投入资本、ln企业个数、总资产周转率次权重较高,说明这些因素对于解释投资行为有很好的解释能力。

(四)上市公司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回归分析本文通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得出8个自变量指标。因此本文选定这8个自变量指标分别为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年化投入资本回报率、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全部投入资本、ln企业个数、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回归分析实证的自变量,其次本文选取西部地区GDp(Lngdp)作为回归的因变量,得到的回归系数结果如表4所示。从模型汇总可看到,回归实证的R2为0.997,接近于1。其次,F统计量为38.918,对应的sig为0.023,在置信度为0.05的水平下,0.023<0.05,说明此回归模型显著。从系数结果可以看出(见表5),区域经济GDp的发展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年化投入资本回报率、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全部投入资本、总资产周转率、企业个数有着正关系作用。而与流通股本占总股本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有着负关系作用。

结合上市企业具体情况分析,企业的大股东控股比例越大,企业的投资行为相对更稳定,从而辐射的经济市场发展也就越稳固。因此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越大,投资行为的战略越容易出现分歧和不确定中止,从而影响被投资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年化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股本权益的增加是影响上市企业投资行为的直接动力和目的,一般而言,投入收益的增加会引起企业总利润的增加。因此上市企业资本回报率和股本权益越大,作为区域经济代表的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就越多,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自然增强。而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流通性,一般而言,投资行为越频繁,资产的周转率也就越大,闲置资金的利用率就大大提高,资金资源能得到有效的配置。与此同时,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说明区域经济企业发展较迅速,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根据系数结果本文可以得到区域经济GDp与各投资行为指标的回归模型:LnGDp(西部地区)=-19.94-0.948*流通股本占股本比例-7.195*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16.778*第一股东持股比例-2.735*机构持股比例+0.535*年华投入资本回报率+5.629*(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全部投入资本)+1.118*总资产周转率+7.918*Ln企业数量。

三、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文的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西部地区的投资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国家在建设西部地区时应重视投资行为的作用,特别是西部地区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周边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本文从投资行为这一角度并针对这一积极作用提出建设西部地区相关建议如下:制定深远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西部投资建设战略。国家在制定相关的西部开发建设战略上应立足西部资源,应遵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促进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同时,应落实西部投资建设计划,努力提高投资回报率,促进周边产业的发展。关注上市企业并帮助上市企业“做强做大”。对于西部地区,上市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对于区域建设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建设投资的同时进一步关注上市企业特别是企业投资经济的发展,协调好上市企业行业间的竞争矛盾,促进上市企业的互惠共赢,从而深入扩大整个区域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兴江,董雅丽.甘肃省上市公司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会研究,2009(9)

2.杨明洪,沈颖.论上市公司与经济社会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

3.陈昭,卿前龙.各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反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