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十篇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1:51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生物制药;发展概况;现状;前景;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C960}

一.生物制药的特点

1、投资大。国际上一个新药物的研制一般需2-3亿美元以上,我国生物制药业虽起点较高,但从基础技术开始新产品研制耗费的资金在5000-10000万元以上。

2、回报高。生物制药具有高回报的特点。一般来说一种新产品研制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后的回报大概在10-15倍之间,新产品规模生产、上市2-3年后就可收回本金。

3、风险大。从刚开始确定生物制药项目开始,到产品临床试验,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后可能因为各种生产资质到时项目失败,在业内有有句话形容生物制药行业,那就是有100家企业同时进行某种项目的研究,最总成功的也只有5-10家。

4、周期长。一个生物技术产品从头研制,到获得技术开发成功,最少需6-7年时间,再到临床运用、广泛推广还需2-3年时间,可见其开发周期相当漫长。

5、低污染。生物药品的生产制造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极少,对周围环境几乎不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二.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上的生物制药的发展是随着生物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美国发明生物技术并被运用生物制药行业,在以后的几年中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以后,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生物制药行业的研究,并将这个领域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政府在研究经费方面大力扶持,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则凭借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准备在最有前景的领域站稳脚步走向最高点。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改变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生物制药作为高科技和行业的支柱之一,是各国大力发展和扶持的行业。

三.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来说,扶持本土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医药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从生物医学产业分析,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是水平落后;另外,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这使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高,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

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开始大发展。因此在这一新的领域的起步相对于传统行业要来得高,国际上最新的产品,经过几年消化后,我国医药企业也有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总之,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四、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前景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生物制造业可以说是生生不息,是最具潜力的医药行业。自其产业化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率以及全球GDp成长水平。

随着全世界对生物药业需求的增加,以及其带来的效益,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速度远超于其他子行业。但是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领域中占的比重仍不是很高。“十一五”以来,中国在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工程,使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了好的发展优势。宏观调控下,生物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生物科技水平飞速提高,重大生物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加快,积聚日益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国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生物医药必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五.人才需求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人、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因此,今后应该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大投人。

培养科研开发决策、管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人将真正成为最活跃的因素,人和技术的结合将超越资本、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竞争武器。生物制药属于知识密集产业,对人才及其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注意培养新药开发人员的科研水平,更要提高新药开发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必须把新药开发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升到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的高度。在生物制药行业,设备比较落后,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在此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结语】

截至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政府从上到下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国内的国企和私企对生物技术的关注和生物技术的开发;而我国的生物制药领域也汇集了一大批自己培养和海外归来的高学历、高素质的科学家还有企业家,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在5-8年,而我国进入生物工程领域的时间还比较短,回报周期还不没有到来。预计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期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大丰收的时候。

【参考文献】

[1]王飞娟张爽王燕.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华章,2011,(33):344.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生物制药;西药制药;车间

药品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人类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药物也提出了新要求,各种安全、绿色、环保、高质的药品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制药工艺的研究和探索。西药作为现代化医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化学生产工艺,为此在加工与生产当中各技术环节与工艺要求都极为严格,无论是工程技术手段还是工程管理策略,都必须要给予应有重视。

一、西药工程概述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发展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生活中对于自身的健康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保障健康的药物也给予了新看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药制药工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应用前景日益深入,应用技术措施十分的严格。

1、西药工程概况

一般来说,西药制药主要指的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来消融原材料,使得其中杂质、污物和不良成分及时的去除,生成一种新物质,是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理念进行可靠操作和制作的一个综合性生产工艺。在当今的临床诊疗和救治中,西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在研制的过程中是从西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是通过解决当今存在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和药效问题来进行优化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就是说西药制药工艺的开展主要需要解决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在工作中应用快速、安全的技术手段来生产出可靠的药物成分,为医疗工作的开展和人类健康提供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遥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主的新技术体系在制药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使得整个制药流程变的更加的精确化、完善化,其整个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2、西药制药工程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需要制药工程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就整体发展现状而言还不甚理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各种药物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整个制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可为给制药工艺的引用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国内不断推出的各种只要政策很适合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这使得整个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尤其是在西药制取工艺当中,我国的设计能力、技术能力以及设备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逐渐缩小了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为我国制药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常见的西药制药工艺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用药量极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影响,使得我国的药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未曾得到有效的解决,就整体趋势而言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就我国的西药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无论是在技术、设备还是理念上,都与西方法多发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技术落后、生产观念不严谨、生产方式不科学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使得整个药物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影响。基于这种社会背景下,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制药新工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它在整个制药领域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就当今常见的西药制药工艺进行分析,其主要的工艺如下:

1、生物制药技术分析

在现代化西药制药生产当中,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最为常见,它是基于现代化生物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制药新技术和新工艺。所谓的生物制药技术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2、径向膜层析技术

传统的层析技术往往采用长轴流向设计,虽然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运用,但依然存在许多缺点:(1)流速较慢,层析耗时长效率低;(2)层析过程中压降较大,增加了对设备的要求;(3)层析条件不易放大,若想放大规模,需重新摸索分离条件,为重组蛋白的大规模分离纯化提出了难题。80年代中期国际上提出了一种称为径向层析(RadialFlowChromatography)的新技术。80年代后期,径向层析又结合膜分离处理量大的优点,发展成径向膜层析技术,在原理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径向膜层析柱常采用螺旋卷式膜组件结构,流动的方向是从层析柱的圆周流向柱的圆心,即径向流动。由于这一原理,与传统的轴向层析柱相比,径向层析有以下几个优点:(1)流向的截面积加大,即使在流速高时压降仍很低,因而纯化速度快处理量大。(2)保持柱径不变,无需改变其它分离条件,仅增加柱长就可以增加上样量,因而有利于放大生产。

三、小结

西药制药技术的提高是综合当前的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为一体的生产模式,各个生产企业和单位在制药的过程中结合科学技术综合分析与利用是保证当前易学发展的关键,更是为西药制药提出良好发展前景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进展;发展远景

 

1微生物制药的特点

 

多样性是微生物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因为这个特点,临床医学的生物制药也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微生物制药的方法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开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包括了微生物转化制药、直接利用微生物菌体制药、利用微生物酶制药这几种类型。与化学制药相比,微生物药物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微生物本身的生长周期一般都比较短,而且选育菌种比较容易,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其次,微生物药物具有专一有效的特点,其可以完成有机合成难以实现的反应;再次,微生物的来源非常丰富,在筛选的过程中不用特别考虑先导化合物,而且筛选的几率也比较大;最后,通过微生物药物合成改造可以提升微生物药物的生产能力,也更加便于新微生物药物合成。

 

2微生物制药的研究应用

 

2.1微生物在生产维生素类药物方面的应用

 

维生e的生产V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生理活性相对显著,可以在光合细菌中进行合成,纤细裸藻能将一生育酚有效的聚集在一起,并且能获得高密度细胞,而且,由其合成的生育酚提取也比较容易。尤其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产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微生物比起来,裸藻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更好,当然,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相信将来通过代谢和基因工程等手段以及在培养系统和反应器等方面上的优化可以有效生产生育酚,必将实现维生素e的工业化生产;其次就是维生素C的生产,现阶段,微生物在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了,在这其中“二步发酵”法中生物合成的优势尤其令人瞩目,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VC的收率,且目前细菌合成VC法的研究正仍然受到外界的大量关注,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但是与之相比,在利用真核微生物生产VC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这一些空白,这也是今后业界研究的重点。

 

2.2抗癌药物的生产

 

许多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都具有抗癌的活性,比如紫杉醇,该化合物现在抗癌药物中被广泛的应用,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表明:来源于纤维堆囊菌的埃博霉素紫杉醇有着相似的作用,而且与紫杉醇相比,其水溶性更佳,且分子量相对较小,结构也比较简单,不仅如此,其对耐紫杉醇类的肿瘤细胞还具有比较高的活性,一度被认为是紫杉醇的更新换代最佳产品。在国内,陈良华等人通过对黑曲霉和构巢曲霉两种真菌对福建绞股蓝皂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发现,这两种真菌转化产物有着明显的抗癌活性。不仅如此,近年来社会关注的D一阿洛糖对治疗癌症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在利用微生物酶法生产D一阿洛糖上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将来有希望实现D-阿洛糖的大量生产,从而将抗癌药物的研发进程推向另外一个阶段。

 

2.3医用酶制剂的生产

 

医用酶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人多的体内缺乏某种酶的时候,人的新陈代谢反应及其发展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且一旦这种阻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人类的一些疾病。所以,医用酶及其制剂用于临床研发也是酶工程发展中一个重要热点课题。不仅如此,微生物等均产生溶菌酶在清除致病菌方面还有着良好的效果,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技术措施。在未来的时间内,如果能实现其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疗效相应的也会提高。此外,微生物只要还在高效溶栓酶的生产研发方面有着比较显著的推进作用。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现阶段中国每年患血栓病的人数总计达上百万余人,而且由这类疾病引发的死亡率非常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这些年来,各国致力于研发高效溶栓酶,微生物本身的某些酶都是治疗血栓的有效药物,并已进入临床实用,并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看好。

 

2.4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

 

现如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此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内所必需的元素。就目前来看,DHa还主要来源于鱼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也可以通过微生物产生DHa,而且,海洋微生物被医学界认为其是潜在的DHa的重要来源。此外,一些生物可以在无光条件下实现异养生长,并且这种生长过程比较容易控制,在一年中也可以产生恒定质量的DHa。

 

3研究展望

 

可以说,微生物制药在新药研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然,除了上文提到的维生素生产以外,其在抗癌药物、医用酶制剂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等领域也有着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而且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微生物制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其可以在帮助我国解决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利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生物制药在医药领域的份额与传统的制药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国内,仍然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尽管如此,微生物制药在医药领域上的地位还是不可撼动的。而且,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微生物制药与传统的一些制药方法相比已经取得了更好的收益,所以说,微生物的制药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对微生物继续深入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健钱.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生物化工,2016(02):61-63.

 

[2]吴俊杰.微生物制药研究状况及应用展望[J].科技展望,2016(17):311.

 

[3]陶阿丽,苏诚,余大群,郭乔乔,曹玲玲,曹殿洁,冯学花.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与展望[J].广州化工,2012(16):17-19.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4

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 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15%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 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2008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2008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2008年大致与2008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2008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3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9%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20%(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2008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1999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2008年3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2008年持续。

第三;2008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2008年8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2008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3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13%~17%。

第四;2008年,中药行业与特色原料药子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经济的比较优势行业,整体上具备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增长前景。相对而言,国内化学制剂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在全球竞争市场竞争,仍然需要努力。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制药工程;抗菌肽;微生物;生物技术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生物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各类制药工程中,已成为制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导基础。抗菌肽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中的一类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多肽,具有着光谱抗菌性,同时也具有着一定的抗真菌、抗病毒和抑制肿瘤活性的作用。伴随着人们对药品需求的不断加大,抗菌肽在制药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药品的作用,提高人体免疫里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抗菌肽概述

抗菌肽广义上是一种存在于生物体中且具有着抵抗外界微生物入侵、消除体内出现突变细胞的一类小分子多肽结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瑞典科学家首次提出了抗菌肽的概念,自此以后,人们在生物技术研究中对抗菌肽研究也不断深入和扩大,也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抗菌肽在昆虫、植物、动物、病毒等多种领域得到了广发的应用与研究,其种类快有多大两千多种。抗菌肽在目前的研究中,多事采用动物免疫细胞、各种器官粘膜、皮肤以及植物的花、果、皮进行研究。

经过多年的总结和研究我们发现,抗菌肽是一种分子量低、水溶性好、热稳定性能好和强碱性高的特点,在目前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研究。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与其他抗菌机理完全不同,已成为一种转基因抗病毒植物基因的来源基础,同时在研究中对于抗菌、抗癌等药品的研究与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肽的三维结构也被精确的测定了出来,使得抗菌肽结构和功能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且生物血液信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处理现实中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动与变化。在当前的制药产业应用中,抗菌肽的分析设计手段已成为推动其发展核心与关键,更是促进了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

二、抗菌肽在制药中的应用机理

1、应用机理

抗菌肽是人们从各种细菌、真菌和两栖动物分裂获得的一种抗菌活性较强的肽,一般也被人们称之为肽抗生素。在早期的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天蚕免疫体制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也是由血淋巴产生的一种拟菌性的抗性物质成分。在抗菌肽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着多种功能和作用,是通过多种氨基酸共同构成的碱性物质,在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真菌和原虫处理中都具备着较为良好的杀伤作用与预防优势。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单一应用的时候体现出拟杀多种病菌和真菌、细菌的模式,抗菌肽还对各种癌细胞有着良好的拟制作用。

2、抗菌肽的效应

抗菌肽是一种具备着光谱抗菌活性的一种新型微生物,也是一种有效对多种细菌进行根除和灭杀的活性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过程中,其使用对于耐药性能源具备着良好的灭杀作用,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其在制药应用中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也存在着重要优势,还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在目前已成为康复中心和人们常用药品中必备的物品之一。

三、抗菌肽的应用研究

抗菌太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前提,是未来制药体系前景的核心动力。在目前各种医疗设备逐步完善的今天,抗菌肽的应用更是为抗生素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市场和理论基础。

1、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借鉴已成功的昆虫抗菌肽转基因工程,在当前各种生产行业中抗菌肽的应用不断的在扩大中,在畜牧业中,由于其各种动物的繁杂,病菌出现种类的多样,使得抗菌肽在其生产过程中广泛的应用。

2、抗菌肽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抗菌肽分子量较小,对多种动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抗性作用,同时对动植物细胞无毒副作用,因此抗菌肽动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能广泛开展起来,期望将抗菌肽的基因转入动植物体内并得到表达,达到抗病的目的。

3、抗菌肽作饲料添加剂应用的优势

抗菌肽能耐受饲料制粒时的高温,规模化发酵生产时,经高温浓缩工序,可充分杀灭酵母菌体而不导致抗菌肽失活,产品在推广应用后不会出现工程菌的扩散而导致环境生态问题。抗菌肽杀菌机理独特,病原菌不易对抗菌肽产生耐药性。

4、抗菌肽的药用前景

4.1柞蚕免疫血淋巴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

滞育柞蚕蛹经接种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产生免疫血淋巴,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如抗菌肽、抗菌蛋白、溶菌酶等;供治疗乙型肝炎的胶囊,试验证实其在合适剂量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水平,能抑制鸭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增殖作用。

4.2抗菌肽在治疗癌症上的应用

抗菌肽对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有作用,主要是使癌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内容物外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嵴脱落,核膜界限模糊不清,有的核膜破损,核染色体Dna断裂,并抑制染色体Dna的合成,细胞骨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昆虫抗菌肽具有光谱抗菌、抗病毒、抗癌能力,以及活性浓度低,无致畸变作用,无蓄积毒性,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抗病毒、抗癌药物。

5、问题与展望

5.1要将抗菌肽应用到临床治疗,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①由于抗菌肽的分子量比大部分抗生素大,生产成本高,目前还无法投入大规模生产。②表达系统载体和动物源的抗菌肽来源十分有限,不能满足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要;化学合成和基因工程成为获得抗菌肽的主要手段,但成本较高,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抗菌肽进行表达,而大部分抗菌肽对表达载体都有抗杀作用,一般都选择酵母菌,或者使抗菌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这样又增加了后加工的难度。

5.2前景展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微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抗菌肽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瘦人们的重视,其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不同方式的研究过程与方法。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抗菌肽在动物免疫防御系统中精细的合成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而且探讨其药用开发价值,通过对抗菌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为设计新的多肽类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各种生物分子与其组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先进的治疗药品和抗病菌的成分。而且一些重要的抗菌肽的基因正陆续被克隆,转基因研究已成为抗菌肽研究的热点领域,如抗菌肽转基因水稻、番茄等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植物的抗病能力。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6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农业、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为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因此,国内不少高校纷纷新设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浙江中医药大学于2003年9月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这是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根据本校的办学优势和国家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中医药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

一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定位与特色

目前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浙江省共有9所院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而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仅三所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由于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方向以及专业设置先后等方面的差异,办学方向及专业特色也不尽相同。如有些院校以溶剂和有机酸的微生物发酵,或以核苷酸及其类似物的微生物发酵,或以酶制剂工业,或以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或以基因工程,或以食品发酵、加工酿造,或以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办学方向[1】。

在专业定位这个战略问题上,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浙江中医药大学具有在中医药领域深厚的办学积淀和背景,因此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中医药大学的办学优势,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培养面向科研、生产、管理第一线的一流中医药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专业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方向,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交叉融合与应用,是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用于中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培育及研究等方面,包括中药生物发酵、中药内生菌的分离、中药生物转化、酶工程应用于中药提取、中药细胞工程、中药生化分离工程等。医药产业已逐步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而生物技术成果约有60%是用于医药业。因此,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而且前景广阔,办好生物工程专业也将更好地促进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

二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指委的专业规范以及社会需求与各类人才的专业特点,在大量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研究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生物工程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及中医药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方向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注重现代生物工程在传统中医药中的应用与交叉融合,注重工程技术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具有中药发酵工程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工程技术、能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背景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并能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

三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2]。围绕着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特色项目的培育,重视中药发酵工程、中药酶工程、中医药基因工程等中医药生物工程技能的培养,这也成为了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

1实施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3]。生物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注重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广泛学习调研国内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要求,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调整。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了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增设了实训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具备生物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的培养,具有鲜明的中医药特色。除了开设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通用课程以及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程以外,还充分利用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中医药学这一优势学科,开设了中医学概论、中药药剂学、中药复方药动学等课程。同时,在专业实验课中也融人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开放实验项目、本科毕业论文中与中医药相关的比例均高达50%左右。

2选用优秀教材,编写特色教材,融合鲜明的中医药特色

教材建设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必备的基础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反映到教材上[4]。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选用机制,以此保证教材选用的先进性及中医药特色。针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并出版了符合专业方向需要的中医药生物工程教材《生物与制药工程实验》,该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着眼于实用性及学科发展性,并结合了中医药特色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内容在生物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中医药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点和特点,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生物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强化工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课程整合与优化、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①在实验教学体系方面,实行多层次改革,对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实验、开放实验项目、企业实训教学、实验没计竞赛等多个环节进行优化,建立更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②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设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认知性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向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转化,并根据学科发展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特色实验项目。③在课程整合与优化方面,对实验教学内容相关相承的课程,打破课程壁垒,进行课程整合,开设专业模块大实验,如将“基因工程”、“生化制药学”的实验课整合为“基因工程实验”,将“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的实验课整合为“发酵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将基因工程常用的实验技术串联起来,涉及基因克隆、菌种构建、工程菌的发酵、蛋白分离纯化、产品电泳与检测等环节,让学生在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中了解各项技术,既有“点”、又有“面”,改变了过去实验课时少、实验内容孤立、交叉重复等现象。④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实验管理等功能。

(2)建设特色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有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合成和化工原理等特色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每年承担150余项开放实验项目供全校学生选择,内容涉及生物工程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就业方向,分不同专业方向,通过实行科研导师制、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采用发酵工程技术培育药用菌(中药)、中药成分分离分析工程、中药制剂工艺、细胞工程、生物制剂等不同方向。

(3)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打通校企联系渠道,使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外,与多家校外具有中医药特色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社会实践提供平台,使企业中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专业师资的补充,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20多所中医药院校中首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出了现代生物工程与传统中医药交叉融合这一专业特色,并确定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改革课程体系、编写选用特色教材、构建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将为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个良好的理论支撑,也将为中医药院校其他非传统专业(传统专业指中医、中药等)的开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海同.中医药院校中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J].中医教育,2010,29(4):4-8.

[2]官翠玲.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中医教育,2008,27(5):4-6.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健康旅游;中医药资源;政策

一、中医药健康旅游相关概念

(一)健康旅游的概念[1]。健康旅游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提出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指的是以追求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度假活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提供相关健康服务、保健设施和保健场所使人们在观光之余,还能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旅游可分为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和医疗旅游,保健旅游又被称作健康养生旅游,具体形式包括中医药膳、温泉药浴、气功教室,Spa瑜伽会所等以维护和增进旅游者健康为目的而展开的旅游形式。医疗旅游(含美容旅游):指人们为了治疗自身相关疾病而有目的选择旅游地点进行的旅游活动。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也不断增长,健康旅游作为三项旅游资源中的一个,以提供健康咨询、药膳调养、养生会所等服务来满足人们对长寿的渴望,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来提高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2]。中医药是华夏五千年传承和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在其广阔的疆域上,中医药依托历代名医大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已经成为养生保健的一种特色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在我国旅游行业才处于起步阶段,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尤其是中药材资源和特殊地区的地理环境为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将中医药这种名族特色资源跟健康旅游这种新兴概念相结合,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同时也是发展产业经济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相关政策

(一)《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2014年2月21日,国家旅游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协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突出各自领域优势,建立协调合作机制,推动中医药领域和全国各级旅游机构的全面合作,齐心协力促进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015年4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2015年到2020年这五年的中医药服务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依托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院、中药公司企业、老字号药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膳食疗养生馆等资源,自主开发出中医药特色旅游专线。建设出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影响力的度假休闲区、文化广场、主题餐厅、旅游城镇等旅游景点,建立一批和中医药科技、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基地,开发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要发挥我国特有的中药资源优势,整合区域内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养生产品生产企业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的加入,打造以中医健康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为了促进我国中医药健康旅游行业的稳步发展,必须加强各地区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出一系列以中医药健康理疗服务、中医药保健养生、中医药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产品。《意见》还指出,根据不同地域的中医药文化特点,在恰当的地域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区,促进中医药服务产业和旅游市场相结合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标准,加强行业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向国外宣传中医药健康旅游,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走向国际,让更多的西方国家接受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

三、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旅游业尚未完全融合。中医药健康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其发展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链,也并未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特色。旅游行业与中医药管理部门联动不够紧密,目前已经开发出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太少,还有大部分有价值的中医药资源亟待发掘形成新的旅游点。中医健康旅游服务项目太过单一,目前的服务项目只是发挥中医、中药的基本功能,未将中医药文化进行创新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健康旅游产业缺乏掌握中医药知识的旅游服务人员,规范的中医健康旅游服务需要专业的服务人员,游客很难获得良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体验

(二)缺乏标准化的行业准则。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发展中医药的一个契机国家在宏观政策上促进中医健康旅游发展,但在这些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具体的标准和细则,或是基层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卫生问题,这些都是中医健康旅游业向前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业,中医健康旅游在行业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和旅游景点认定上没有较为系统的判定标准,这就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不规范的健康旅游服务,如以提供养生保健服务为噱头进行不合理收费,劣质或无效的保健品堂而皇之的在这些地方销售,以温泉为例,温泉作为中医健康旅游产业中的一项特色资源,近年来温泉地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矿物质污染问题,在当前情况下部分地区为经济利益而盲目开设新的温泉地,这是对人们健康的不负责,也必将一起连锁反应,严重影响中医健康旅游的信誉和发展。

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的深层次联动。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为发展中医药旅游事业于2014年联合《协议》,双方部门需在该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力度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据双方的部门优势,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新型中医药旅游服务形式,培养专业的健康旅游服务中医药卫生人才。旅游管理部门加大中医健康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鼓励新的健康旅游产业景点的建设,以多项政策优惠推动新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制定健康旅游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则。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应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和安全监测机制,严格筛选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加强旅游景点的安全监测,杜绝以谋求经济利益而任意开设健康旅游景点,相关部门应建立系统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各旅游景点的环境进行测评并将监测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参考文献:

[1]白鸥.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2010,03:44-49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开发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来生产药物的方法,生物药物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品。

1.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历史

生物生物制药产业自1953年发现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历经29的研发,于1982年成功在美国上市了第一个重组胰岛素,从此拉开了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陆续在1986年上市了第一个单抗oKt3、第一个重组疫苗、第一个抗肿瘤生物药物a-干扰素,1987年第一个动物细胞基因工程产品i-pa上市,1989年epo上市,1994年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Reopro上市,1997年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Carcitel及第一个治疗性抗体Rituxan上市,1998年第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Vitravene、neupogen上市,2002年第一个治疗性人源性抗体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上市。2004年我国批准了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上市,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自此开启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大门[1-3]。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行业现状

目前单抗药物是世界生物制药发展的主流药物,笔者以单抗药物为例,阐述一下单抗的发展现状。

现状分析:1、朝阳行业、增长迅速、利润率高、成长性好;2、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技术壁垒高、审批难度大;3、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资本市场青睐、估值高;4、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重复开发,质量不均。

趋势分析:1、以仿制为主,逐步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进口药品的替代;2、随着进入企业的增加,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并购重组行业整合将成为趋势;3、企业发展短期看资本和技术承接能力,长期看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能力。4、2010年开始大量抗体研发企业诞生,技术逐渐成熟,2013开始申报迅猛增长。目前,共有近60家企业申报,获得批件不到10家,从企业背景来看,人才,技术和资金是抗体研发企业的必备条件。

3.发展前景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医药产业一直处于落后于美国、欧盟,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医药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出台促进医药健康发展的政策[4]。

200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5,6]。数据显示,2003-2010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52%,2010年行业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未来我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

在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快速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生物产业做出部署,作为获取未来科技经济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的全球大气候下,我国政府也将生物产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随着我国《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标识了业界期盼多时的生物类似药政策大门即将开启[7]。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生物制剂已逐渐成为全球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里,生物仿制药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众多生物药专利到期浪潮袭来,原研药企正在想方设法延长专利保护期,加固"专利堡垒",生物仿制药企业则在积极地从各方面增强竞争力以进入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发展,包装材料和给药系统作为生物制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提升药品附加值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到生物制药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生物技术的应用创立了有160年历史的医药工业,目前正迅速向农业和工业领域渗透和发展,并将对化学工业及其他工业制造部门产生巨大的影响,即改造传统产业,重塑产业结构。日前公布的安永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生物技术领域收入增长了17%,达到了546亿美元。其中,美国在此领域的成就遥遥领先,其收入为427亿美元,约占全球的80%。此次研究调查了641家公共生物技术公司和3775家私营生物技术公司。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生物技术公司从2003年底起又开始了上市活动。去年全球生物技术工业共从资本市场募集了212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了15%。根据安永公司的调查结果,去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通过风险投资渠道获得的支持创历史新水平,超过所有风险投资总额的21%。生物技术产业也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其中美国为36亿美元、加拿大2.71亿美元、欧洲14亿美元。

自1992年生物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以来,仅美国保健生物技术工业收入,就从1992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390亿美元。截止到2005年4月初为止,美国公开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值已达3110亿美元。其中2004年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盈利7.85亿美元,安进公司(amgen)盈利24亿美元。2004年生物技术工业的投资达170亿美元,这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风险投资达36亿美元。

与此同时,治疗性克隆研究为那些支持它的国家,如英国、瑞典、中国等,提供了战略机遇。英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受益于生物技术的部门雇佣的工人超过175万,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英国政府一直对生物技术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认为它是典型的知识经济,是英国的优势所在,是英国产业的未来。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面前,是积极转变观点、调整政策、抓住机遇、促进科技发展,还是出于保守观念或者政治利益的考虑遏制科技发展而丧失机遇,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蓬勃发展的关键。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对待治疗性克隆研究的截然不同态度,很可能预示着未来几十年世界格局将出现新的变革[8]。

4.意义

近年来,人类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生物治疗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其在治疗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总额为1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市场总额的2%。但是中国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有希望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

参考文献

[1]高志鹏.生物制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40):190-190.

[2]吕强.浅析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以及应对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6(4).

[3]王旭,崔韶晖.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5(19):115-115.

[4]毛开云,杨露,王恒哲,等.生物技术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5,35(1):111-119.

[5]尹再强.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11):33-33.

[6]周帆.生物技术药物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自然科学(全文版),2016(1).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亳州市;政府和市场;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4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本质上讲,它是构成中医学的母体,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兴起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便是以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为载体,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为目标,集旅游、度假、休憩、养生、保健、疗养、科普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1]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而且符合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律。安徽省亳州市作为“药材故里,华佗之乡”,目前正在积极地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问题。

一、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亳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数百位驰名中外的历史人物。它是三朝古都,集史前文化、道家文化、曹魏文化、古商贸易文化、白酒文化等为一体。也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和中药材交易中心,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开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具有强有力的依托。

1.资源与产品

根据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课题组总结了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亳州市在加大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整合资源,围绕“药都”特色资源,开发了部分旅游产品,主要为中医药文化健康之旅与药酒养生文化保健品。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表1-1所示:

2.设施与服务

亳州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星级饭店、星级餐馆,以此引导社会餐饮业的规范发展,形成以品牌饭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特色饭店为补充的饭店业发展格局。截至2012年,亳州市有4星级以上3家,3星级以上9家,2星级以上21家。旅行社达到31家。另外,星级餐馆有7家,星级农家乐有14家,旅游购物店有23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态度不断改善。

3.市场前景

中国(亳州)中国药材中药材交易中心日上市量6000吨,上市品种2600余种,日客流量10万人。中药材交易作为亳州既有全国意义又有地方特色的市场,其巨大的客商流量为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前景广阔。2011年,在中国(亳州)中医药博览会上,参会客商总量达16.5万人次,签约项目达73个,签约金额有187.95亿元。根据统计资料,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46.94亿元,国内旅游收入46.61亿元,旅游外汇497.77万美元,国内游客719.05万人次,入境游客15034人次。2011年亳州市文化旅游公司和旅行社共接待游客513.73万人次。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带动了亳州市收入增长。

二、亳州市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发放、访谈等方式,从不同点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资源与产品

1.1资源种类单一,吸引力不足

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相关资源多为人文资源,其自然旅游资源相当匮乏,且人文景点中大部分又都是历史景点。故亳州市目前和中医药有关的景点观赏性和体验性不足,缺乏与游客的互动和交流,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1.2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不高

亳州市中医药旅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不高。首先,从数量上看,专门针对中医药旅游产品开发的产品很少,中医药交易市场里交易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医药原材料而不是经过深层加工、包装精美的中医药旅游纪念品或者自用品。其次,企业趋利突出,轻医重药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民间企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都集中在药材交易和流通上而忽视中医医疗服务的发展。[2]

1.3开发模式单一,特色性不足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游客对于亳州市中医药旅游的形式大多偏向于养生型,观赏、购物、休闲型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应侧重服务性和体验感。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亳州中医药旅游目前还处在旅游团队的观光游层面,而非深层意义上的康疗和连带购物。在对待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限于参观游览层面。亳州市中医药旅游尚未达到产品与市场的深层次结合水平,市场尚处在零散、不系统的状态,缺乏互动性,难以扩大规模,缺乏专业引导人们进行养生保健、强身延年的中医药机构。养生保健产业也呈现出自发的、混乱的、无序发展状态。配套和现代化设施的不足,开发模式单一,难以打造现代化的特色旅游区。[3]

2.服务与设施

旅游设施是指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的人员向游客提供服务时依托的各项物质设施和设备。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旅游从业人员依托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措施向游客提供的各种劳务。亳州市在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过程中,其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如下:

2.1交通运输:交通不便,车辆管理不当

据介绍,2006年国家评比文明城市时曾规定:风景旅游城市标准每万人应拥有出租车50辆。截至2013年4月,课题组了解到亳州市现有出租车2700多辆(包括三县),班车400多辆,城区公交1200多辆,常驻人口485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每万人拥有仅5辆出租车,与国家规定的旅游城市标准差距很大。据统计,途经亳州市的火车班次共有61班(不包括临客)。调查显示,亳州周边地区及部分外省市的旅客到达亳州的交通并不太便利,尤其对散客和乘坐火车的游客而言。虽然亳州市的道路状况良好,但路面上三轮车偏多,车辆混杂,不利于方便出行。

2.2食宿接待:档次低,数量少

实地探访中,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相关景点附近餐馆、酒店的数目较少,档次低。在亳州市内,星级宾馆和快捷酒店数目不多。餐饮方面,小餐馆的数量较多,但高档酒店数量少。药膳是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产品,而亳州市的药膳馆很少,一些高档酒店也只提供数量不多的药膳。此外,特色小吃多以摊位形式出现,较分散,不利于统一组织与安排。

2.3游览娱乐:缺乏特色性项目

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附近均缺乏游览娱乐设施,如五禽馆,按摩馆,美容馆这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会馆。现存的足浴店规模小且不规范,难以吸引游客的消费。景点是最重要的游览设施,但亳州市的景点仍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对门票收入依赖性强,门票价格偏高。游乐设施缺乏及门票价格偏高不利于中医药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2.4旅游购物:缺乏高质量正规商店

目前亳州缺乏旅游产品购物的正规地点,旅游纪念品商店不多,多数是私人经营的小店,商品比较繁杂,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具有亳州特色商品较少,并且质量不高,游客消费欲望不强。另外,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展览被作为吸引游客前来购物的依附产品,常常不被中医药商品经营者重视。景点、购物场所展览手段有限,仅停留在简单图板、相片展示及少量演示上,灵活性和趣味性低,不能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

2.5导游接待:导游专业性和服务意识低不高

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的发展不平衡。首先,售前服务发展十分缓慢,正处在发展成长期。其次,售中服务已处在发展的成长期。在问卷调查中,课题组发现游客对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不太满意。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导游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导游的专业性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是必需的。

2.6其他设施

除了以上的设施,亳州市其他旅游服务设施也不尽如人意。在调查中,游客对亳州市旅游景区绿化的满意度并不高。除绿化面积外,各种引导设施也很缺乏,如旅游解说牌、指示牌并不多见,景区外的公共厕所也很难发现。咨询服务系统不完善,有些景点没有游客服务中心。在访谈过程中,不少游客表示对亳州市的整体卫生环境不满意,对亳州市的“养生亳州”的印象大打折扣。

3.市场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4]目前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市场存在问题有:

3.1产品服务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

在亳州旅游市场,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缺乏创新,产品以纪念品直接售卖为主,服务大多是导游和住宿、交通的常规服务。在旅游产品供给上,大多以古玩和食用特产为主,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不高,大多是私人经营,店面和生活区连在一起,经营不规范,同质化严重,购物街都是一样的经营模式和内容。在服务上,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市场特色不鲜明,在模式上以参观游览为主,没有形成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产品服务一体化水平低。对于特色养生类服务项目,因为目前市场不成熟以及前期投资较多,尚未发展起来,与其他地市景区的个性化服务相比处于劣势地位。[5]

3.2产品和服务的管理协调缺失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亳州市目前在产品与服务管理与协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产品和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缺乏相应的设施和物质保证,缺乏相应策略。政府兴建的工程大多为街道和广场,虽然工程比较大,但在细节上未能为游客服务。比如休憩场所、旅游专项线路、垃圾箱的数量等的缺乏。

3.3旅游供给场所单一

大部分景点孤立开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亳州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场所比较单一,除旅游旅游景点外,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连带的经济效益。对景点的开发停留在一般的保护和利用上,没有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主要以参观游览为主。

3.4消费者分析与针对性不足

一般来说,中医药文化旅游主体为中老年人。但课题组根据调查发现,年轻人对待养生的关注不逊于中老年人。在针对游客群体年轻化方面,亳州市准备不足。另外,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特殊的旅游方式,本来未被视为旅游主体的老弱病残也是潜在的旅游消费者,对此类人群的忽视,也是其存在的问题,亳州市未全面分析游客主体的广泛性,针对性不强。

3.5经营者积极性与公民城市意识不高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除了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经济外,作为主体的市民是最灵活的因素。通过对华祖庵和曹操地下运兵道等周边当地原居民商户的探访,课题组得知,他们认为目前旅游并不能带来很好收益,积极性不高,大多只是顺带销售。服务的态度与水平不高,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不高,着装随意,经营不规范。

三、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功能导向探讨

亳州市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当地政府应履行其服务与监管职能,具体如下。

1.1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职能

政府要推进自身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就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结合实际来看,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在基础设施上如交通运输、城市绿化等方面明显不足,而市场的自发力量没有充分条件发挥去兴建大规模公共基础设施,此时政府的作用应凸显。只有建立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才能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1.2监控市场运行职能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缺陷,会导致市场失灵,所以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就十分有必要。政府既要和民间积极交流大众方针,又要致力于市场稳定和合法经营的维持,有效监督市场,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亳州市政府应积极招商引资、运用民间资本来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6]

1.3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在目前的民主潮流的趋势之下,政府应由参与者转变为引导者。旅游作为一种以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为目的的非定居性旅行,不是政府能掌控的。此时民间资源尤为重要,如何积极调动民间资源与政府互补,促进亳州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怎样积极运用民间资本、行业协会,处理好政府和居民的关系,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能力的体现。

除了政府应发挥其作用,市场也应该通过供求机制及相应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针对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的特殊性,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市场的具体功能:

(1)传递反馈经济信息的职能

亳州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地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得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做信息调查,有关商家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对信息的关注、敏感程度较低。此时行业协会虽然在法律上不具有约束力,但是在行业中却有着极高的威望,有着非常广的渠道和人脉来搜集和传达信息,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有效配置资源职能

目前,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很多景点的运作机制都是政府主导,但是政府调控有其一定的弊端。市场配置资源是指一些运作机制可以不受政府调节,通过政府招标或者承包的方式让当地或者外商转接,这样为其融入大量资金,从行政化经营转为商业化运作模式,企业自负盈亏,提高了运作效率。

(3)连接宏、微观经济个体中介职能

市场作为微观经济活动的场所和总体形式,可以成为连接宏、微观经济活动的中介。亳州政府根据供给情况调节各种中医药旅游产品的供应,通过市场发出信号,间接引导和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实现对经济活动全面有效的控制。当中医药文化旅游行业通过市场表现出价格和供应量的改变时,政府应接收信息采取相应政策来调节。

(4)对企业的直接导向职能

市场运用供求、价格等调节机制引导企业生产方向,企业也根据市场供求信息决定生产种类和数量。企业要遵照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积极参与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同仁堂(亳州店)和华佗国药厂是两家知名度高口碑好的龙头企业,两家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程度是比较灵敏的,市场的导向功能在这里就比较明显。

2.具体对策探讨

2.1优化资源产品开发

2.1.1加大宣传力度

亳州市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多为人文资源,在打造“养生亳州”口号的同时应加大对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如中药材交易市场等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发放传单、网络宣传、导游推荐等方式,丰富宣传渠道与提升景点吸引力。另外,亳州市旅游景点分散且规模小,应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如:中药材大市场--博物馆--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花戏楼一日游,集休闲、养生、探秘于一体,让游客在有限时间能尽可能多的游览特色旅游景点。现有的中医药有关景点不能停留在观赏与简单介绍上,而应该发展成集知识型、体验性与康乐型为一体,建立游客互动交流平台。改变市场上药材浅层贸易的现状,销售相关特色中医药成品。培训相关从专业人士对中医药相关调理机制、养生配方等做详细说明,便于游客购买与体验。全面扩展旅游形式,多角度阐述中医药文化。

2.1.2丰富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种类

提高药业企业规模档次,推进药业企业认证工作。亳州市可在南部新区设立亳州药业产业园区,政府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一批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入驻园区。完善中药产业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建设中药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中成药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依托企业加快旅游产品研发生产,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提取规模与档次。引导饮片加工企业向精深差异高档品牌化方向发展,大力开发单味小包装、颗粒饮片等新型产品。重点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依托康辉药业、国一堂药业、亳广药业等中药提取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发生产一批中药日化产品。努力吸引省外知名企业来亳投资,加快保健洗液、保健膏霜、等化妆品及保健枕、保健香袋等保健日用品生产。大力培育中药保健食品、饮品品牌。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保健食品产业化项目,吸引外资投资,开发保健茶、保健酒、保健饮品、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产品。

2.2设施服务双基并重

2.2.1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内外交通条件,提高出行便利程度。首先,应改善各地通往亳州的交通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联合起来,增加亳州通往外地的列车班次、汽车客运班次。努力扩大交通辐射范围,改善通往亳州市交通不便的现状,加大交通运输力度。其次,应改善景点间交通的条件,交通管理部门要对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建立或增加景点间旅游公交线路,加大密集区出租车投放数量。另外,对景区的标识标牌进行系统完善,设立专门的路标和指示标牌。

2.2.2提升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增加亳州市的旅游景点附近酒店的数目,提升档次。建设更多高质量的酒店和宾馆,提供特色食谱,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提供特色药膳菜肴,提供药浴、足浴等服务。增设特色旅游产品、纪念品等商店,销售具有亳州地方中医药文化旅游特色商品。改善服务人员的态度,提供专业科学、价格合理的针灸、美容、护肤、减肥等服务,吸引游客购买道地药材、保健食品等特产。

除此之外,亳州市应安排组织相关旅游咨询服务,对于出境游客办好签证、货币兑换、保险服务等工作。旅游过程中,应提高旅行社、饭店等诚信意识,提高餐饮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导游人员学历与知识要求,定期进行培训。合理定位景区门票价格。完善办理离境手续、送机、托运行李、旅客委托代办服务及旅游者返家以后的跟踪服务等新型服务。[7]

2.2.3建立特色娱乐设施,宣传特色中医药文化

建立与扩大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旅游娱乐设施。亳州市可在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附近建立美容馆、按摩馆、足浴、药浴店等,加大娱乐设施规模建设力度,利用亳州市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来发展养生服务,景点配备详细生动的中医药知识解说,吸引游客以旅游来带动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2.4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扩大亳州市及景区绿化面积,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内街道旁种植牡丹花、勺菊等草本植物并建立相关介绍牌。在美化城市环境还宣传亳州特色中医药品种。景区内应扩大绿化面积与规模,规范垃圾处理方式,营造舒适、怡人的旅游环境。

2.3旅游策略科学变革

2.3.1及时定位消费人群,科学制定营销策略

市场部门应适时开展调查,明确消费人群。近年来中医药文化旅游消费群体年轻化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抓住年轻人群的潮流和现代化的特点,推出相应现代化的旅游服务和产品,继续巩固中老年和特殊群体的市场优势。抓住时机创新营销方式:如在举办国际中医药博览会暨全国中药材交易会、亳州养生旅游文化节时,利用其宣传亳州“中华药都・养生亳州”口号,开展相关中医药产品推介展销会,举办亳州特有的诸如药膳大赛等活动,推出药浴、药酒等特色养生产品等。

2.3.2科学规范市场管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

科学管理和规划中医药文化旅游景点,合理布局景点规划,统一协调管理,避免管理部门繁多冗杂,管理效率低下。政府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规划到位,保持政策连贯性与持续性,监督与规范大型养生场所如“中华药都养生园”的建设。亳州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公司应当打破各景点的孤立现状,形成特色的游览路线和产业链条,发挥规模效应。

3.2.3提升市民责任意识,打造美丽城市名片

城市公民作为城市主体是旅游城市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公民热情好客,文明有礼是最好的城市名片。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着装、语言等行为上突出亳州城市名片特征,并树立自身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群.我国中医药专项旅游开发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2]张群,张玉华.在养生中体验旅游――中医药旅游开发探讨[J].商业经济文萃,2006(4):29-30.

[3]王景明,王景和.对发展中医药旅游的思索与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0.

[4]马勇,周霄.旅游学概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5]张蕾,等.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旅游开发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35.

[6]张艳丽.基于Swot分析的亳州市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12.

[7]张春丽.杭州中医养生旅游发展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前景篇10

   中药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古老产业,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而藏药是我国中药产业中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中医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中国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国际市场机遇和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中药乃至藏药产业也不例外。在藏药的国际化道路中,如何把握国际医药市场,尤其是天然药物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事关我国藏药产业能否顺利走出国门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我们既要看清藏药国际化的广阔前景,也要认识到藏药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艰巨任务,充分发扬民族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找准适合藏药自身发展的国际化道路,并制定出使之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藏药概述

   (一)藏药的涵义

   藏药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大食医学和阿拉伯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门类齐全、理论完整的临床医药体系,是现当代中国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常见的藏药材有冬虫夏草、雪莲花、五味子、毛诃子、余甘子等。

   (二)藏药的特点

   藏药治病很少使用单方。许多药方配药都在20种以上,有的甚至多达七八十种乃至100多种。

   藏药的加工与炮制十分讲究。《四部医典》记载,藏药的采集加工应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工序。其中主要炮制的方法有3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注:同上。)制好的成药一般有散剂、水丸剂、汤剂、膏剂和脂剂5种。

   二、藏药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战略选择之前,对影响分析对象及其战略措施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它包括对自身的内部分析和对环境的外部分析。

   (一)内部自身因素分析

   1、藏药的优势。首先,藏药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注:顾海、雷婷:《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探析》[J],《上海医药》2004年第9期,第415—417页。)的优点。其次,藏药完善的理论体系和长期的医疗实践,使新型藏药的研究开发变得物美价廉,投资较少、周期较短、风险较低。如西藏奇正藏药厂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出的传统与现代并蓄的藏药产品——“奇正消痛贴膏”,荣获1998年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博览会发明金奖,实现了藏医药科技成果在国际舞台上零的突破,成为藏药开发成功的实例,大大增强了研发藏药的动力。第三,藏药的消费群体日益扩大。除了藏族,在广大的藏区,藏药的特殊魅力正在缓慢推进和传播当中。例如在我国青海省的非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疗效高费用低,已经有超过60%的普通汉族消费患者也在使用藏药进行救治。

   2、藏药的劣势。首先,藏药组方过于庞大,使得在药理作用的判断和研究、有效成分的确认和提炼上,困难重重。传统的藏药组方往往是由几十种药材组成。过多的药材组成的复方,无法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做出相关解释,使得人们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哪种活性成分或有效部分在起作用。而且作为一个集合的组方,药材种类越多,就越不容易维持药品的稳定性。虽然国际上也开始改变药品必须是单一化合物的观念,许可含有多种成分的天然药作为药品。但实际上,目前大多数国外消费者都还无法接受10余种药材组成的复方,这对藏药的国际化是一个挑战。其次,投入过少导致创新不足。医药产业是一个技术创新型的产业。近年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传统医药的科技投入,其科研和生产已驶入了现代化轨道。国际着名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一般占营业收入的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注:余坚:《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市场战略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2期,第98—102页。)而我国藏药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一般仅为1%—3%。低水平的研发投入,造成藏药技术创新能力远远低于国际水准,再加上我国历来注重对传统理论和产品的继承,推陈出新更加难以实现。第三,缺少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目前,缺少的是既精通藏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又熟悉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或者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我国地大物博,天然藏药材资源极其丰富,为藏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80%以上的藏药是在高原地区取材的。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是世界上少有的无污染区之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植物有效成分积累多,生物活性成分一般较其他地区同种植物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人为的环境破坏使部分重要藏药材短缺状况加剧,目前,一些大宗、常用藏药材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以红景天为例,仅西藏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企业就有10多家,西藏自治区藏药厂每年消耗的红景天在400吨左右。照这样的速度,再过5年左右的时间,西藏的野生红景天资源便会枯竭。(注:张学虎、朱霞:《保护濒危藏药资源刻不容缓》[n],《甘肃日报》2000年4月4日。)又如延龄草,由于掠夺性采挖,再生能力遭受破环,分布区域缩小,濒临衰竭,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用物种。(注:赵以莲、曹文虎、张超远:《藏药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青海科技》2003年第3期,第11—13页。)目前,冬虫夏草也面临着无序滥挖的状况。2000年7月,瑞士红十字会在拉萨举办的“关于保护和开发处于濒危野生藏药材资源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医药界权威人士和药材种植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青藏高原范围内已处于濒危的动、植、矿物药材进行调查分析后,列出濒危藏药药材达68种之多,其中一级濒危药材25种,二级濒危药材22种,三级濒危药材有21种。(注:中国藏医藏药网.)

   2、法律因素。由于药品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属特殊产品,历来受政府法规严格管制。特别是随着贸易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加强了对进口药品安全卫生保障的强制性要求。因此,了解和把握各国有关药品法规动态,成为国际化战略分析中重要的一环。和中药类似的情况是,藏药中也含有比较高的重金属、少量微生物残余及农药残余,远远达不到国际上有关药品的安全性要求,很难让国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专家学者相信并认同。再有就是藏药的作用机理比较模糊,难以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加以明晰的解释,使西方社会对藏药的有效性产生怀疑。近年来,各国对天然药物在法律法规的限制上有所松动和开放,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取消了对中国传统药的限制,使之有了合法的地位。在英国,仅伦敦就有近1000家中药店,每年进口中药1000多万美元。(注:杨来科、廖春:《论我国中药产业的成长性及国际化战略》[J],《社会经济发展》2003年第4期,第3—15页。)德国和法国政府的医药界都承认草药可作为合成药物的替代品,草药已有许可证,并可在药店以药物或otC药物销售,其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就连限制最严格的美国,也对中药产品的认定不再要求是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和安全可靠的混合物。这些对天然药材限制的逐步放松,也给藏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3、文化因素。直到目前为止,中药,包括藏药,仍然被多数西方国家排斥于正规药学之外,仅能以替代医疗的方式存在。通常是作为保健食品增补剂或食品添加剂,不能标明其作为药物的适应症和治疗范围,不能作广告宣传,也很少能被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价值观和文化的差异。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哲学思想也大相径庭,东方人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西方人来说是难于理解的。更不要说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藏族人民对医药的理解,与西方人的理解就更具有鸿沟了。藏医藏药是以实践经验为主体、以复方和整体治疗为特征的科学思想体系,对疾病进行调理性治疗、非定量描述,这些与西医药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在西方科学及医药理论中也找不出准确、清晰地说明藏药的概念性词汇。因此,要西方社会理解、接受和使用藏药还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文化交流的过程。

   但是,另一方面,新世纪消费结构的变迁,回归自然和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为藏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来,随着化学药物毒副作用与抗药性以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寄希望于天然药物来解决问题。尤其是针对许多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保健,天然植物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藏药的国际化战略选择

   (一)目标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