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2:2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1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意识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树立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都要求新求异,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只有在这样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环境,努力的学习、探索、研究才能有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最原始的创新思想才会慢慢在大脑中扎下根。坚持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就必须以科学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精神动力。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科学课教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黄金时代,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意识的开发学习的创新潜能,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土壤里剥下创新的种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如: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们都采用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多方面、多维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又比如:在三年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除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同时进行植物和动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领悟到植物和动物的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的初步认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古人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质疑,喜欢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瓦特小时候提出“壶盖为什么会动”的疑问,后来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小时候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的疑问,后来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问题,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

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种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但创新更是一种能力,它不局限于某一种具体操作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创新能力

是科学精神培养的实质。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和必需,并且要注重创新的原始基础、感悟和好奇心,并以此为基础一步一步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独立实验时表现出来的宝贵品质———勇于创新。直觉和洞察力表面上看是一种先天素质,实际上它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厚积薄发,是一种感悟,是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通过学习和多参加活动及社会实践,小学生的直觉和洞察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的机率会越来越高,而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显得至关重要。如:在讲授《一天的食物》中,通过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等。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简单的统计分析。学生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这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发挥和发展,要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的多方面潜能。通过对教材中基本事实的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我采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再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这样做可以起到对新课内容的升华作用。在平时实验过程中,我从不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概念,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独特学习心得,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得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素质教育呼唤着教学改革,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的创新。作为教师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形势,应不断开拓创新,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捧到底的教育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教育媒体,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是勤奋学习和集中的注意力。勤奋必须以能集中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创新的人,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常人,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他们却能创新。这与他们能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2

一、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一)创造性工作能力

教师不应当满足现成的经验和结论,而要敢于突破老的框框,具有求新意识和独立的判断精神;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努力形成与众不同但更有效的工作风格;能够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创造潜力,诱发幼儿的创造动机,具有开发幼儿创造力的能力;有成就感,对自己的期望较高,从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意识。

(二)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工作应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结合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假设,在广泛猎取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得出具有鲜明个性的结论,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严密科学体系的幼儿教育之路,形成新知识、新观念,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作为创新型教师,要熟练掌握各项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广泛运用这些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激发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开发幼儿大脑功能

在全国教育领域脑功能开发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世界范围内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竞争,已经转移并突出表现在对高新技术领域和儿童少年尤其是婴幼儿的脑功能开发与教育上。许多国家已经制订了人脑功能的开发计划,做了许多前瞻性的研究开发。专家们认为,常人的大脑功能可能只开发了大约4—5%,甚至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不过利用了10%左右,远未发挥出人脑应有的潜能。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人脑功能的开发至少在理论上是无限的,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还相当肤浅。人脑功能的开发,应从婴幼儿开始,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身”、“心”合一,架起脑科学与幼儿教育科学的桥梁,注意研究人脑功能开发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发展双脑的协调作用,使幼儿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得到合乎科学的训练和指导,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阻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基本特点在于,以传统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能熟练地掌握已有知识为教育目标,由此导致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忽视了幼儿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忽视了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幼儿独创性的发展。如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上,教师为确保知识目标的落实,一味讲授,要求幼儿背诵儿歌、复述故事、记住作品的题目、作品中的角色,能按照教师的范例看图讲述等,所有这些都极大的损伤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四、应最大限度的“放开”幼儿的手、脑、眼、嘴和活动时间

(一)放“眼”,让幼儿充分感知

感知是认识的起点,观察是创造的源泉。沂水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县内有山有水,“千峦环其外,百流出其中”就是最好的写照。针对这一地域特点,一位老师设计了“爱我家乡,写我山河”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位老师还会同家长带领孩子们到沂山、沂河边玩耍,让孩子们感受到山的雄壮、水的秀美,然后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去尽情地涂抹,从而使幼儿萌发出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放“脑”,让幼儿大胆想象

要让幼儿大胆想象,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避免以成人的思想、要求去对待幼儿,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幼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生命法则”,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内心需要,揣测幼儿的所思、所想,为幼儿提供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空间,不给以严格的约束和限制,从而使他们从唯唯诺诺、唯命是从中解脱出来,敢于动脑,大胆想象。

(三)放“嘴”,让幼儿尽情说话

不管在幼儿园、家庭还是在社会,给幼儿以说话的权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科技小制作中,我就让孩子们尽情地说:根据身边的事物,从“不方便、不顺手、不习惯、不美观”等几方面入手,尽情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不尽之处。再根据这些缺陷,说出自己的改进方法,从而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有的幼儿说,现在幼儿园的课桌存在高低不能调、桌洞大小不能变等不足,并大胆说出了设计“升降课桌”的想法。有的幼儿说到现在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不能动,这位小朋友想象出要建造一种“未来房屋”,它能够随时移动,并装有太阳能屋顶、墙壁,一切能源自给等。

(四)放“手”,让幼儿自主创作

我们当今的孩子,常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常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3、4岁入园时,自己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的孩子大有人在,家长们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入园后,教师又往往对孩子放心不下,限制过多、指导过细,不敢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地表现自己,时时事事教师唱主角,从而限制了孩子动作技能地发展,久而久之使孩子变成了吃现成饭的“傻子”。俗话说“熟能生巧”。

(五)放“时”,让幼儿自由发展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3

1983年,还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大三的求伯君仅用两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就为学校图书馆开发完成了一个借还书管理系统,一家全国性的报纸还为此刊登了“一个学生求伯君研制成功国防科大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新闻。1989年,年仅25岁的求伯君开发成功了国内第一套文字处理软件wpS。在同时代的程序英雄相继从前台渐渐隐去的日子里,求伯君却似一棵长青树,不断地为我们演绎出为人传诵的故事与传奇――1994年组件失败,1995年中国第一个游戏软件“中关村启示录”诞生,1996年为继续开发wpS97卖掉别墅,1997年重铸wpS辉煌。

1998年11月,深圳大学毕业刚刚5年、年仅27岁的马化腾开始独立创业,创办了中国最早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次年2月,正式推出国内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如果说还有人不了解马化腾的话,可“腾讯QQ”却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2000年,哈工大两个本科生开发了哈工大自己的onlineJudge,从此哈工大有了自己的aCm网站(acm.),直到现在,该网站都是本科生在维护和升级。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在创新领域是能够大有作为的。然而,为什么在国内还不断听到“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声音呢?这看似矛盾的结论让作为大学老师的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还是我们没能解开束缚学生创新潜能发挥的绳索呢?

想想为什么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吃母乳?因为我们需要生存。满岁以后,为什么母亲要狠心为我们断掉母乳?因为我们需要学会吃饭。我们在学步时不断地摔跤,为什么仍要摆脱家长的搀扶?因为我们需要学会独立行走。我们哭着闹着不愿离开父母的怀抱,为什么家长还硬要把我们往幼儿园里送呢?因为我们需要学会在群体中生活。不溺爱孩子的家长都会这样去做,他们的良苦用心无非是为了孩子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对孩子包办过多、管得过细将无法让孩子真正学会自立。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犹如婴儿断奶一般,只是断得还不够坚决、不够彻底,始终在断与不断之间徘徊着。尽管教学改革促使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改善,但是国内仍存在部分教师对学生灌输得过多、管得过细的问题,他们灌输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例如,习惯给学生一些范例、模板和参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习惯于模仿,习惯于接受权威理论和权威思想,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敢质疑、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学习方式。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他们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渐萎缩甚至消失殆尽。

有一首歌名为“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其实教育又何尝不需要放手呢?所谓“放手”也就是“松绑”,即给学生的思想松绑,给教育的模式松绑,在优化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挥空间,否则任何所谓的创新能力培养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2提高创新能力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强烈欲望。这样的目标,或者说这样的念头,就叫创新意识。中国学生不比外国学生笨,只要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的学生是能够有所创新的。即使是“八仙”,也只有有了“过海”的目标,才能“各显神通”地过海。

所以,提高创新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真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获取知识(真理)的引导者”。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带头向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首先要向学生说明:程序设计领域有很多种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只是目前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C语言有优点也有缺点,并不是程序设计语言的顶峰。这些程序设计语言都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只要有兴趣,你们――未来的计算机科学工作者――也可以自己提出更好的程序设计语言。

其次,学生也要转变学习观念。把“为考高分(正确回答答案已知的问题)而学习”转变成“为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而学习”。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敢于质疑、挑战权威。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知识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吧?例如,大科学家Vonneumann最先提出的计算机结构是以运算器为中心的,后来人们发现以存储器为中心更合理,就对其进行了修改。所以目前的“Vonneumann计算机结构”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再如,三百多年前,在“地心说”一统天下之时,哥白尼就是带着“这个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吧?”的疑问,勇于挑战权威,创立了“日心说”。

当然,要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的习惯,还有赖于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要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不要轻易对学生提出的不成熟的、别出心裁的想法给出“这不行,你不对”的结论。其实,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原先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观点,在经历实践检验后被证明是不全面的。例如,原先认为“光线是直线”,后来发现“光线是可以弯曲的”;原先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后来发现“在非欧几何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大于180度”。此外,人们对光的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现代的波粒二象性理论这样一个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我们国内的学生往往都很要面子,有疑问的时候不敢想、不敢问,要么是怕被人笑话,要么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而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学生是从来没有“害羞”二字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一个包容的环境下长大的。在美国最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没有做不出的东西,只有想不出来的东西”。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可见创造力并不神秘,很多创新的成果其实都出自一种好奇或者最初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就如同瓦特发明蒸汽机一样,更快、更好、更强是创新的源动力。因此,敢想是发挥自己创新潜能的先决条件。

正是有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才有了1996年世界上第一个即时通信软件iCQ的诞生,这个软件诞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3个以色列年轻人聚在一起,为了知道彼此是否正在线而开发的。

3创新无止境,实践出真知

当然,创新成果的取得,除了要有创新意识,还要具备创新的能力,而创新能力要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得到提高。不付诸实践的幻想只能是空想。

正是有了“敢想敢干”的精神,才有了Linus操作系统的出现。1991年4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LinusBenedicttorvalds在学习“Unix操作系统”的过程中,因不满意minix这个教学用的操作系统而突发奇想――打算自己设计一个能在微型计算机上运行的、好用的、具有Unix全部功能的操作系统,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于是开始了Linux雏形的设计。最后在网友的协助下,他成功开发出了Linux操作系统。到2008年,Linux相关产业的累积收益已达357亿美元。

美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你能行,去试试”,所以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我们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仅要鼓励学生敢想,更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

美国高校教师经常在学期期间给学生留多个project(项目),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做法,建立我们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制度。

其次要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例如设置创新研修课程、设立创新学分及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长见识、增才干,从实践中获取对知识的最直接感性知识。

最后,要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机制。例如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和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经费和硬件投入,选拔思想活跃、年富力强、有科研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等。

4哈工大开展“Yealyproject”年度创新计划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4.1“Yealyproject”年度创新计划项目的意义

在本科生中开展“Yealyproject”年度创新计划项目,是由我校计算机学院选派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修学习的赵巍博士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我院借鉴国外经验,在本科生大一学年开展“Yealyproject”年度创新计划项目,通过该项活动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即:

(1)引导学生着眼于日常生活,能够主动观察并积极探索身边有意义的事物,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搜集资料、查阅文献的能力。

(2)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加深师生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给学生创造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确定目标开始,体验从资料搜集、可行性考察、方案制定、实验比较到最后调试实现的完整的系统全过程,激发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探索有一定研究意义的事物的意识,并在探究的每一个环节学会思考,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5)培养多样化的、不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实践技术技能。

4.2“Yearlyproject”年度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

(1)选题和立题方式

设立创新学分制。凡是参加并通过年度创新计划项目验收的学生都可获得创新学分,否则必须选修创新研修课、参加各类竞赛和学生俱乐部才能获得创新学分。

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召开年度创新计划项目动员说明会,对学生选题给予指导。选题要有实际应用背景,来源于实际生活,且应用于实际生活。学生自主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训练,如果略去这一环节,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打折扣。

提倡学生以3~5人的小组方式合作完成任务,组长、组员分工明确,既便于交流合作,又能做到技术互补,实现共同提高。

在学生立题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通过沟通交流实现双向互选,达到完善选题内容的目的,指导教师不能因为所谓的“不切实际”而轻易枪毙学生自己想出来的题目。

对于没有找到题目的少数学生,采取教师集中向学生宣讲、自然淘汰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宣讲的题目,无人问津的题目自然被淘汰。

(2)开题方式

选题后,提倡学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搜集资料,进行学习、归纳和总结,然后由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并进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同时撰写开题报告。

采取更活跃、更自由、张贴海报的poster方式开题。选某个半天为开题日,每组事先做好宣传海报,张贴在一个公共场所,选派1~2名代表介绍自己要做的项目,与评委进行交流讨论。开题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拟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案、预期目标等。参与投票的评委有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教师选票的分值为3分,博士生选票的分值为2分,硕士生选票的分值为1分。每个评委都持有一定数量的选票,为自己想支持的项目投票,最后加权统计得票分数,获得开题成绩。

2008年的动员会后,我们发现本科生的创新潜能真是不可小看。学生们总计提交了69份开题报告,首先是数量可观,出乎预料;其次是内容新颖,五花八门,题目也“酷毙”了,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题那天,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无论是参与还是未参与项目的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院各个研究中心和教研室派出的一百余名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评委团对申报的69个创新项目进行了评审,最终确定了57个项目立项。

(3)过程监控和管理方式

完成开题后,学生开始动手实践,在反复实验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达到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系统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基于GForge建设的年度创

新计划项目管理网站(/gf/)对项目进行过程监控和管理。每个通过开题立项的项目都在网站上建立一个对应项目,项目内提供讨论区、邮件列表、Bug跟踪、进度规划、文件、wiki文档、源码管理等多种功能。项目参与人员才有权提交各种信息,项目外人员只能浏览这些信息。学生和教师要定期在网站上有交流、进展情况汇报和成果演示。

这个网站使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教师有效地监督学生学习,其他人则可以随时关注项目进展。所有信息都保存下来,成为将来评定教师和学生工作效果的参考。学生和教师在网站上的交流避免了“学生找不到教师,教师联系不上学生”的问题,也便于结题验收时对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情况作出评价、进行进度监控和各学生小组的互检。

(4)结题答辩方式

学生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准备答辩用幻灯片,现场演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全组同学共同参加答辩,由验收专家组现场随机抽取组内的学生进行答辩,回答问题的学生也由专家组随机指定。专家组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允许学生旁听并选派学生代表作为评委。

4.3相关保障

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学校在以下几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1)由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予以经费资助,其下属的软件实验中心每天免费为学生提供机时,保证学生创新实验用机;硬件实验中心免费为学生提供硬件实验平台、硬件实验设备、基本元器件使用和实验方法指导。

(2)指导教师必须是博士毕业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生选定项目后,指导教师要每周关注学生进度,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项目结束后,学生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方式给指导教师打分,分数作为教师工作量计算的质量系数。

(3)邀请教师或高年级学生针对项目过程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讲座和培训,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定期组织讲座和培训,由各个小班的班委和团支部轮流组织。图1是经过培训后的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日制作完成的开题海报。

4.4考核标准

“期望成功、容许失败、重在参与”是我们的基本考核准则。考核不是最终目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关键的。相比结果而言,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去积累实践经验、体验研究与创新的过程最为重要,而学生是否取得了“创新”的结果并不重要。所以,考核的评分结果和项目难度只作为评奖的参考,不作为是否取得创新学分的标准。

为体现考核结果的公平,将软、硬件项目分开进行验收考核,实行不同的评分标准。验收答辩结果只设“优秀”和“通过”两个档次,优秀者有数量限制,将被直接推送参加学校或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评选。答辩时要求学生小组按照开题标准实现一个完整的系统,讲解条理清晰,每个成员对整个系统原理明确,尤其对自己负责的部分非常熟练。对于没有成功的项目,也给他们一个总结教训的机会,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按照分析的透彻程度和工作量,与成功的项目一起排名。只有什么都没干,或者干得特别少,才不让通过。

4.5奖励方法

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也决定了学生投入精力的多少。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奖励办法:

(1)在奖学金评定中考虑适当加分,并记入学生档案。

(2)每年选出最佳项目,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授予获奖证书。

(3)优秀项目推送参加学校或者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评选。

4.6从新角度理解本科生“创新”的内涵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大一学年的本科生能有什么创新?”在这里,我们不能用考察学者的角度理解“创新”的内涵,而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用一种自己没有使用过的方法――对他人而言可能不是新方法――去解决一个普通问题,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新”。只要有想法,并尝试动手实现它,中间无数次的探索和试验,无数次的资料查阅,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创新,都是宝贵的经历财富。

从横向看,与他人比较、与其他方法比较,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是创新,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但从纵向看,与自身比较,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

从学生角度看,这里的“新”,用“进步与提高、并通过进步与提高获得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来定义更准确些,这个过程应该是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特点立足于不同层面、循序渐进进行的。起点的高低只取决于基础与能力的好坏,与年级的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

从教师指导和活动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尝试一种与其他传统课程完全不同的模式开展教学,包括从立题、选题、开题、实施到答辩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虽然借鉴了国外经验,但实施的每一个细节又融入了我们独特的国情、校情和院情元素,是针对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种管理模式本身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4

关键词: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倩(1974-),女,河北衡水人,军械工程学院新概念武器研究所,副教授;李治源(1968-),男,山西长治人,军械工程学院三系,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03)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19-02

军队研究生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快慢。然而,从用人单位及毕业学员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后的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跨出院校门直接进入部队,书生气较浓,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能满足部队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需求。这就彰显了军队研究生教育在创新意识培养及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开展制约军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探索研究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培养对策与措施是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制约军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研究生创新意识淡漠、创新能力不足不仅是军队研究生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普遍问题。造成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制约研究生创新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1.培养制度层面的原因

(1)考核机制不健全,研究生缺乏危机意识。目前,大多数军校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都引入了中期筛选机制,但真正实行中期淘汰制或末位淘汰制的院校几乎没有,部队院校乃至地方院校仍采用的是“严进宽出”,甚至是“严进全出”,而国外著名的几所军队院校均采用了淘汰制。无疑淘汰制能很好地激发学员积极创新的能动性。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前瞻性不足。目前军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无论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部分组成,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课而忽视专业课,而各个课程独立性太强,虽有关联,但联系并不紧密。研究生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缺乏层级性。再者,教材或教科书的内容更新相对较慢,学科前沿的内容反映不够,这点在军队研究生教育中尤为凸显,部队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近年来大量新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发,研究生教材远远落后于当前国内外新装备技术的发展,造成学员对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进展不能尽快了解,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师资队伍方面的原因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师资队伍(导师和研究生课程教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无疑起着主导作用。目前,虽然教授研究生的教员在学历结构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教员或导师的水平相差较大:有的教员没有课题、不下部队,不熟悉武器装备的配备情况和基地的需求,不能跟踪当前本学科的前沿现状、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在研究生授课和指导方面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另一类导师虽然学术水平很高,是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了解部队需求,但由于公务繁忙,研究生十天半月也很难见到导师,这类导师缺少对研究生潜隐默化的教育,对研究生指导的精细程度大为减弱。这两种情况都造成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3.研究生自身的原因

(1)创新意识淡漠。研究生的选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但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学员潜意识中创新意识已经淡化。而部队院校无论在管理还是教学方面都过分强调领导或教员的主导性。久而久之,学员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要远大于能力和素质,这就造成了研究生创新意识淡漠,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2)学术视野窄。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学科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创新成果往往处于交叉学科,对于技术型创新成果尤其如此。学术视野是否开阔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部队院校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学员参加大型学术讲座、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机会较少,对学科前沿的了解不深入,学术视野窄,创新能力不足。

二、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和措施

1.健全创新教育制度,构建创新教育模式

(1)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合理的培养方案、优化的课程体系是保证研究生获取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1]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制订时除了要考虑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之外,还要考虑灵活性和军队研究生的特点,其目标除了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其领导才能的培养,要培养复合型研究生。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要整合学科优势,还要打破学科壁垒,重视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进行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除此之外,研究生教育要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反映军队院校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对研究方法课程并不重视,研究方法的教学很薄弱。方法论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和探求新知识的点金术,使他们今后能够有效运用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从有师点通过渡到无师自通,从而独立地猎取知识乃至发现新的知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2]因此,研究生培养中必须增加方法论的教育,突出方法论课程的设置,使研究生课程优化合理。

(2)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面向创新的课程教学应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反映科技发展趋势,体现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在设计上要体现时代性及前瞻性,重视内容,体现交叉。教学方法上要多种教学模式并从,讲授、研讨、案例教学等要被灵活地加以运用,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比如:课程项目化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把项目与专业知识密切联系,教学方法上强调自主性、互动性、创新与成果应用。[3]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目前,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课程的考核均由任课教员来完成,这种考核机制本身就存在一定弊端。在这种机制下教员授课的主动性、积极性、课程的前瞻性均以教员的责任心来衡量,教员和学员压力较小,易形成为修学分而学习的懒惰思想。探索新型考核主体和组织形式使得教员和学员的积极性均调动起来,不仅可提高教员的授课质量,同样也增加了学员的考核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中期筛选和淘汰制可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军队院校须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淘汰并举的机制,这样才可以促使研究生教育保持活力和提高培养质量。

2.研究生导师团队化

以学科群或研究方向、科研课题为基本范围建立导师团。研究生导师团是由少数知识互补、学科相近或交叉而承担相应责任的研究生导师组成的小组,[4]导师成员各自拥有不同的能力特征、成长经历、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

目前,学科之间联系、综合、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十分明显,虽然导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有着专深的研究,但对其他学科包括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可能知之不多,指导研究生时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复合型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又要求学科的综合化,这就与目前导师制中导师研究领域的专门化有一定冲突,因此,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改革现有的导师制,实行导师团队化。该团队可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团队化导师制有利于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发挥团队的互补优势。除此之外,导师团队化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团队协助意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要实现某一科技创新需要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能否很好地团结协作往往决定一个研究团队的成败。而导师团队化在培养研究生的团队意识方面可起到潜隐默化的作用。

3.建立创新能力科研实践平台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育阶段,科研实践活动是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授课阶段开展课程项目化及科研阶段参与科研课题都是很好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手段。可通过一些途径建立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实践平台,以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1)尽早参与科研项目,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就参与课题的研讨、交流,使得研究生在早期就可接触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这样研究生的选课、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就会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而学习,学习目标明确,动力足,学习效果较好。如军械工程学院新概念武器研究所的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就开始在试验室工作了。进入研究生选题阶段后,研究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选题,这样就避免了研究生的课题导师指定题目或选题的盲目性。

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程度是影响科研活动创新教育价值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均参与了导师的部分课题,但参与程度均较低,参与的方式大多是导师让干什么干什么,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标。要想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放手让研究生自己独立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从内容设计、项目开展到最后总结均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这样做可促使研究生平衡运用发散思维、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研究生对科研活动的参与感和自主感,培养其创新意识。而独立承担课题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之后才会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个过程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必要过程。因此,研究生深入的参与科研实践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2)建立完善的科研设施和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要加强研究生科研设施建设,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军队院校拥有各类专修室、国家或军队级实验室等,研究生科研设施较完备,基本上可以满足研究生的科研试验条件。部分院校可能在基础试验和基础测试方面设备不足,但完全可依靠地方高校一流的试验设施来完成。除此之外,要想给研究生提供一个运行良好的试验环境,还需要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保障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以便提高科研效率。研究生经费也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充足的试验经费来支撑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目前,军械工程学院已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带学生的导师必须要有课题,有课题就意味着导师了解该领域、该学科最前沿或最新的技术,有课题也就有充足的经费支撑研究生的探索研究。

4.加强学术交流,完善信息资源系统

积极有效的学术交流和完善的信息资源系统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端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对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术交流可使研究生获得更多的科技信息,接触到更多的前沿学科知识,通过与不同学科、不同科研风格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完善的信息资源也是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不可获取的平台。军队研究生参与的科研课题大多跟武器装备挂钩,因此,资料的获取基本上通过导师或军队院校自建的网络系统,信息获取途径较少,这就要求军队院校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更新速度快、数据完善的信息资源系统,以保证研究生接触和获取的是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5.培养创新人格,端正学术风气

学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要求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学术水平之

(下转第42页)

(上接第20页)

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研究品质,即有为追求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崇高精神。[5]但受浮躁、功利的风气侵入校园的影响,少数研究生科研实践参与度低,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学业上,无法深入到研究工作中去。而目前学术刊物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的学术风气,导致部分研究生为顺利毕业不惜花钱买文章或让别人代做试验或文章,这些不端正的学术风气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一些研究生怕吃苦,执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够,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不强,因此,要强化研究生历史使命感、民族责任感教育,培养研究生坚韧不拔的创新人格与品质。

三、结论

总之,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院校管理部门完善创新教育机制,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任课教员、导师群策群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需要各级部门提供完善的科研设施和信息资源,需要科研院校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等。除此之外,更需要研究生的刻苦努力和勤于思考,只有这样军队院校才能培养出满足部队需求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素敏,张政保,杨文飞,等.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和培养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

[2]包水梅.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管,2012,6(4):59-66.

[3]吴晓君,马松龄,张锦华,等.研究生课程项目化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2,(4):24-29.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5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呈现多样性,智商不等,性格、兴趣、爱好各异,能力素质各有千秋,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所有这些差异。人的发展,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发展,更多地靠自我的觉醒和努力,具有较强的内在性。思想政治教师应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

一、更新教学观念

1.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活动中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认识活动和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落实。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应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只有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童谣:现在的老师技艺高,人人都会扔飞镖。现在的班规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如果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你家长找。学生也有自尊心,也有做人的尊严,因此,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教师只有走近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善于触摸学生的心灵,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的学生才会乐学、善学。在我看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走向成功,学生走向成才的基石。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自编自演的小品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课前先由同学们调查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经济现象,然后自编出“卖水果”、“买电视”两个小品从不同角度反映在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社会调查,班级集体讨论,然后编成小品,互相合作、互相启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2.重视直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思考

在政治教学中,恰当适时的运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种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按逻辑推理从众多组合面,配以动态背景、音乐,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并借助文学,图片等手段,即理解了内容,学会了表达,又有合理想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效果比老师干讲要强许多。

3.动手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将得不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脑动手的机会。我把教材中易混淆的概念、原理,进行两两比较,每一册精心设计10多个表格,学生通过亲手整理,使知识点清晰起来,学生理解记忆即省时又省力。

4.在课堂纪律中妙用竞争原则

学生的课堂纪律是最困扰老师的问题,一节课如果连课堂纪律都保证不了,那么这节课的质量和收效自然大打折扣。在正规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一再重申不要讲话,不要干别的事情,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却总是试着突破这一规定。其实,如果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竞争引入到课堂纪律的约束中来,那么一切将迎刃而解。

三、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学生的年龄特点总的表明:他们似“成人”非“成人”,生理、心理矛盾较多;要求独立,但又不能脱离对别人的依赖;英雄感很强,崇拜英雄,蔑视平凡,但知识不足,常常分不清英雄行为与鲁莽冲动的界限;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和成人一样受到尊重,对于批评、训斥极为反感;友谊感很强,却分不清“友谊”与“帮派”、“哥们义气”的根本区别;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兴趣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又片面化和绝对化。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巧妙进行成就激励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赏识就是表扬,就是对好人好事(思想进步)进行表彰和赞扬。广义上讲,赏识除了对已发生的事物表示赞扬外,还可对未发生的事物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在操作上,一方面,就是超越浅显的表扬,通过对中职生的全面分析,去寻找和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或者挖掘某一潜能,再辅之以预先表示“赏识——感兴趣”等手段,激发这些潜能释放,成为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达到促其成才的目的。这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但智商较高的中职生特别起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借鉴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把赏识看作是别样的成就激励:或提供成功的楷模,或及时向学生说明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实现某一目标尚存在的差距,或赋予学生相应的权力(同时也会成为一种责任),再者就是赋予学生以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努力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达到成才的目的。举个例子:我校04级计算机班常常是选一个表现一般的学生当班长,一年以后,这个学生由于面对挑战性的任务而下苦功,刻意锻炼自己的薄弱环节,最终会成为一个管理能力、交往能力都优秀的中职生。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要改变观念,挖掘学科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增强能力、经历过程,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随之得到熏陶、提高乃至升华。

参考文献:

[1]龚玉霞.浅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0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6

【关键词】教育创新思想品德课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

makeuseoftheteachingmaterialto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innovationconsciousnessandability

Zhuning

【abstract】thecountryiscallingfortheeducationinnovation,butthephenomenonthatteachingandleaninggoesadriftandtheoryandpracticegoesadriftexistsintheideologicalandmoralclass,becausethefunctionoftheideologicalandmoraleducationinthecourseofcultivatingthepersonwithabilityisignored,whichneedsteacherstomakeuseoftheteachingmaterialto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theinnovationconsciousnessandability.

【Keywords】educationinnovationideologicalandmoralclassinnovationconsciousnessinnovationabilityCultivation

我国正在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又以教育创新为前提,因此,首要的是教育创新。要求我们每个学科都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思想品德课普遍不被重视,并存在着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忽视了思想品德教学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灿烂的不断创新的历史,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自觉而积极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下谈谈个人的浅见。

1.仅教书不育人。一是学校、教师普遍对八年级以下的思想品德课不重视,作为“副科”对待,授课时轻描浅写,三言两语,对学生放任自流,常称之为“放羊式”。二是注入式,强调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我写,你抄;我读,你划;我给,你收。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课堂上只见教师在尽心尽力地表演着,却少见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2.重结论轻过程。许多教师对学生关爱有佳,认为对学生不必浪费时间探究,只要掌握精确而全面的标准答案就是教学的捷径。于是大搞所谓“教学内容习题化,习题内容要点化”,结果是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对付考试的绝招、法宝,在素质教育面对全新的问题时学生只能是一片茫然。对问题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3.漠视活动课教学。一是对活动课不屑一顾,不足挂齿,甚至认为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而刺激性强烈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各种疑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活动课可能花费许多时间、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二是看上去很重视活动课,而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花样繁多,实际是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只给人留下做秀的感觉。

利用教材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深入挖掘课本素材,培养探究精神。如何培养思想品德创新精神,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改掉照本宣科、满堂灌、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发创新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变为让学生会学。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动,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和压力,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都会积极复习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又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教学活动。

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的双基要求,是否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认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勤于思考,大胆想象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源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文火煮饭,细嚼慢咽。教师要不断地指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多角度地审视,特别不能忽略课本中小楷字材料、名人名言、图片、漫画等内容,它们是课本知识的变形、延伸和深化,应引导学生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有何启示等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宝贵的教学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想,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表不同的建议。同时,一定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新观点、新思路,即使是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能打击。

知识需要不断地创新、丰富。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光召认为:“知识是唯一的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消耗,可以创新不断增值的资源”。所以,通过教材中大量的“附加”知识的探根求源,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能促使学生走向全面发展,不断探索的广阔天地。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7

关键词好奇创造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etheSenseofinnovationandCreativityofYoungChildrenundertheFrameworkofFosteringChildren'sComprehensiveabilityDevelopment

ZHanGHua

(GongzhulingKindergarten,Gongzhuling,Jilin136100)

abstractthe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ofdifferentagestages,outstandingperformanceisastrongcuriosityfornewthings,andfresh,evenifthelanguagedevelopmentofchildrenisnotperfect,doesnotaffecttheircognitiveabilityoftheworlddevelopment,indifferentages,children'sexpressionalsohas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children'sarteducationisoneoftheimportantsubjectsofall-rounddevelopmentisanartandcharacter,language,andothercomprehensiveability.istomakethe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cultivatechildren'screativeability,goodmoralcharacter,topromotethegoodbehaviorhabitformationeducationactivities!

Keywordscurious;creation;brand;education

1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新的历史使命。”

2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教育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思想是人类当代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新课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围绕新的课程标准,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2.1创设宽松情境,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培养幼儿勇于创作的能力

生活就是多彩的,对于孩子来说,世界是好奇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他们的心扉是开放的,他们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不拘泥于现有的,只要能充分体现自我,他们就觉得开心。有些学生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

例如:幼儿园美术课中《盖房子》活动课中,我结合动物形象及串联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想像,说出如何才能为体型大的大象、身材小的小老鼠、脖子长长的长颈鹿,建出适合它们住的房子?孩子们有的画出了大大的房子,有的画出了小小的房子、有的画出了高高的房子,并很高兴、很快乐地一边用语言描述介绍出自己的房子的特点,还一边展示自己画的房子给小伙伴看。

这不仅发挥出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到了与小伙伴分享的快乐,而且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高涨、对画画的信心也增强了。

2.2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美术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孩子若对美术课程内容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是负担,而是一种研究学习表达的自主活动。他们会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用画笔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心中的感受。

例如:幼儿美术《画太阳》的这一主题,我问他们,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

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他们自己的发现:圆形的、盘子形状的……我问孩子,你感觉太阳是暖的还是冷的呢?孩子们纷纷抢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我鼓励孩子用画笔画出来,让小朋友看看你心中的太阳好不好呀?孩子们很高兴地拿出笔来画了,最后我请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及为什么这么画?

孩子展示作品时,耐心的倾听、恰当的鼓励和评价,小朋友们也纷纷作出评价,于是,画画的小朋友们都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很有信心!最后,我跟孩子们玩了“太阳发光啦”的游戏(培养孩子爱心和奉献的意识):太阳公公很慈悲:

老牛冷了,太阳的光照到老牛身上,老牛身上暖暖的;

小鸟冷了直发抖,太阳的光照到小鸟身上,小鸟身上暖暖的,小鸟蹦蹦跳跳;

太阳的光照到小树身上,小树身上暖暖的……他都在为人们在做贡献呐!小朋友能为大家做什么贡献呢?孩子:“老师老师,我帮助xx把椅子扶起来了”、“老师老师我借给xx铅笔了”,我都高兴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有的小孩则默不作声,听着看着,表情有些羡慕和赞叹和暗暗较劲,后来我发现帮小朋友捡碗、拿饭勺、做好事的孩子多了。

3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框架下,注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价值体现

边问边画,便于拓展孩子思路,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给孩子宽松的思考想象空间,既增强了学生用基础绘画技巧能力,又可以及时纠正孩子本身错误的问题及观念,培养其德育。这些增强了幼儿强大的创作能力。然而教师的教学形式应该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默写,或教条、填鸭式的,有时也可以画上背景,也可以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并为图片配上对话,培养学生用线条绘画的能力。

在我们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中也指出,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培养孩子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孩子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书呆子,而是需要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

[2]邵丽珍,毛亚云.我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幼儿教育,1998(5).

[3]石向东.幼儿素质教育的动作机制探析.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7).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20-01

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基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教师、教材,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包容学生,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甚至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①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记录下来。一开始由于学生水平不高,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甚至与课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注意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②针对题目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如一课学生可能会问: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目的性强,学生的兴趣会更高。③引导学生课后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质疑的质量。

二、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讨论

从创新教育的要求出发,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必须建立健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更要发扬民主,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虽然数学教科书中的全部定理、公式都早已被发现,但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能经常采用直接注入式,而必须把概念、定理等还回到具体问题中,创设问题发现和提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获取。这样,通过“再创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要比被动获得的理解更好,也更容易保持。”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能,使思维迅速的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目前在讨论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讨论”。这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密切关系,虽然在课堂中广泛应用,但效果不尽人意。据专家抽样调查,透过热闹场面背后,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有积极作用,54%成效甚微,8%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既然“小组讨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富有实效呢?①小组的安排要合理。②讨论的时机要恰当。③讨论的时间要有保证。④讨论方法的要指导。⑤讨论的结果要反馈。

四、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学会创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①求异。即坚持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要求标准答案,正确结论,似乎是一种定势,要想让学生打破常规,敢于求异,就应该少限制,少规定,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经常这样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②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的都是这个道理。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③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样性。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信息交流。创新教育课堂信息交流需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发展,学生可以眼、耳、口、鼻、舌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反馈信息。

总之,创新意识就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自觉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此发挥自己潜在能力的心理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和重点。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机关报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到来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培养探索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强烈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创造能力日益成为构筑人的素质、形成人的力量的根本要素。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完全没有创造力的人其生存质量是不理想的。知识创新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瓦特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张衡成为—名伟大的天文学家,都与他们儿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有的孩子还爱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开,看看里面的究竟。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激起创造的火花和学习灵感的源泉

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相反,在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极不利于学习和大脑的记忆、储存,甚至对已经储存在脑海中非常熟悉的信息,也会因突然“短路”而难以释放出来。可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

1.把微笑带进课堂。

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能板着脸,更不能去训斥学生,做到真正尊重每个学生。每一节课,我走进教室,便以亲切、和蔼的笑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感到轻松而愉快,感到无拘无束,整个课堂充满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2.把趣味带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课堂上,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开火车”“数学诊所”等,把各种趣味性恬动融合在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中。

3.把竞争带进课堂。

课堂教学既要有密度,又要有梯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面对全体学生。因此,我经常把竞争机制带进课堂,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让整个课堂始终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倡导了“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他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

四、丰富和激励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

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创新精神上的一种创造能力。富兰克林面对溪水中的流水,很快由流水联想到他日夜思考的电学原理,想象电也是一种流体,它充塞于一切导体之中。这个想像力为创立现代电子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家莫诺把基因中的Dna的活动想象为一个巨大的工程,有“工头”在指挥、控制。后来终于证实了“操纵子”确实存在,为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鼓励质疑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仙杖’’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04.005

VocationalCollegesintianjinenhanceCultivatingStudents'

innovativeConsciousnessandinnovativeability

wanGFu,Xiaoming

(tianjinRailway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tianjin300240)

abstractinthisstudy,theuse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logicalanalysisresearchconductedbytianjinvocationalcollegesteachingmanagementstaffandstudents,studentsanalyzethestatusquoofeachstageoftianjinVocationalCollegesinnovationandinnovationcapabilityissuesandinfluencingfactors,andtoidentifystudentsinvocationalcollegesintianjinininnovationandinnovativeabilityput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tudent;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novativeability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以天津市铁道学院、天津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工业美术职业学院、天津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职院校,60个专业的180名学生和40名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与相关书籍的查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对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了解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表1问卷的发放、回收、有效性统计表

首先根据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在遵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学调查方法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的前提下分别设计《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学生调查问卷》和《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调查问卷》并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然后针对天津市铁道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60个专业的180名学生发放学生调查问卷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针对40名教学管理人员发放教学管理人员问卷,定期回收问卷并确保问卷的回收率(表1)。

1.2.3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学方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调查结果中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并得出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创造力水平现状

表2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威廉斯创造量表分数统计表(n=167)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随机抽样进行威廉斯创造性量表的测试调查中的167名学生中仅有1名学生的测试分数高于134分,所占比例最小,仅占0.6%。测试分数处于120~134之间的所占比例为13.2%,在所调查的167人中,有144人的创造力水平偏低,需要加强学习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创造能力,这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最大,为86.2%。由此可见,现阶段天津市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整体偏低,基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考虑,对学校自身发展的考虑和对国家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发展的考虑,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迫在眉睫的要求。

2.2天津市高职院校在校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2.2.1天津市各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现状

天津市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所调查的天津市6所高职院校中只有1所高职院校设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性能力的课程。由此可见,天津市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配套不完善。

2.2.2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性教育现状分析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新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的重要意义。天津市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一线教师的创新性教育,但是学校在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在实施创新性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满足学生迫切想要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渴望与需要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三改一补”转型而成。虽然近些年来随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但是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储备和更新,以及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都与普通院校存在着较大差距。天津市各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院校能够经常开展一线教师创新性教育学习培训,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不能形成周期性、系统化、有目的、针对性的充电。这直接导致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缺乏对创新性教育的认识,不能满足学生对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渴望与需求。这已然成为制约着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教育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2.2.3学生对创新的认知现状

创新就是摒弃前人走过的路,开辟新的道路,因此必然要面对困难和挫折。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自身的知识积累相对薄弱,使得其在创新的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会更大,这就更要求创新者必须有较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经调查天津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对于创新的认识,多数限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对自己有益,但是一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就容易退缩。内心渴望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每当自己有新的想法时通常都会尝试着去解决,但是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自身知识积累薄弱、缺乏创新的意志力,这些都是现阶段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策就是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好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事物积极向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是对申请人把创新思维转变为现实事物创新的最权威的肯定和对其成果权益的保护。专利从递交申请到得到批准是对申请人创新成果的最大认可和继续进行创新研究的动力源泉。调查发现天津市各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其申请专利,鼓励学生把创新思维转变成为创新成果。但是在所调查的院校中有3所高职院校有学生专利研究及申请资助政策文件,3所院校没有类似的文件。这说明学但是缺乏对学生创新资助的相关的政策文件的支持。而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对专利的申请不太了解,对于自己学校是否有学生专利研究及其申请资的政策更是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天津市各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创新,但是在对学生创新实践和专利申请方面缺乏完善的资助政策。部分学校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但是执行和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于创新专利申请处于空白状态,出台的政策文件形同虚设。

3结论与对策

现阶段天津市各高职院校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创造力水平整体偏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配套不完善;教师创新性教育的业务水平低,参与创新教育培训的机会少;学生自身知识积累匮乏、缺乏创新意志力;校方对于鼓励学生创新的政策缺乏,且执行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理念;重视关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建设和学生活动的开展;重视创新性教育的开展,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创新性教育的学习培训;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完善高职院校专利申请制度和奖励资助制度的建设。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项目编号:Xiii1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爱琴.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