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2:53

城市设计分析篇1

关键词城市设计;创作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B48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14-02

1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特征辩析

关于城市设计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它不尽相同的定义界说,但从其总体趋势来看,现代城市设计正逐渐呈现出相对明朗的观念势态。我们认为:现代城市设计是以人为宗旨,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职能效率为动态目标,综合组织城市系统各要素,以期建立合理且优美的城市形态环境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城市设计的作业范围既涉及大范围的单系统设计,也包含细胞形态的解剖,其对象是多层面、多类别的组合,而城市区段层面是典型的客体对象。城市设计既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同时又是规划转向建筑设计的必要中介过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因而也常导致概念上的模糊。一般而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较为明显,而与规划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之间的关系则时常使人迷惑,因此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获得城市设计自身明晰的基本特征:

其一,城市设计强调“人本主义”精神,即以具体鲜活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以及历时和共时的文脉连续。而控规则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因此,可以说人与物的对峙是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基本分水岭。

其二,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控规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由上述比较中看出现代城市设计具有鲜明的创作性特征,正如培根所言:“未来城市环境质量将依赖技巧高超、感觉敏锐的城市设计师的创造性想象和智力”[1]。

2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创作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某种观念设想或作品具有新颖鲜见或超前的形式和内涵;二是指这种观念设想和作品应适应现实、解决问题并巧妙且有效地达成目实;三是对上述观念设想和作品的持续、表现、评价、完善和充分发展。创作性与创造性时常可以通用(是英文Creativity的两种互通译本),但二者在语义上仍有些微区别,创造性更为强调独创和超前,面创作性强调上述三方面含义的全面包容,同时还含有过程意义。

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同时亦是对设计者多方面知识结构的运用过程。现代城市设计者需要有社会、经济、人文、政策管理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

3城市设计创作方法论探讨

城市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于其创作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和有效。然而澄清这种方法理论却很困难,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因客观对象而异,更是因人而异,因此试图去规范其设计创作的方法似乎是徒劳的。这里我们试图以描述城市设计创作的共性特征来探寻其创作的轨迹线索。

3.1立意与构思立意即主题意识的确立,这是创作的灵魂。立意的过程即是在进行现状分析、明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的过程。现状分析提出基地现存的资源和问题,立意则需以该城市区段的定位为依据,这种定位又必须置身于城市整体发展脉络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区段与相邻区段、区段与城市整体之间的功能互动机制,才能给出设计区段的正确定位。现存资源与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现存环境状况与发展定位之间的矛盾直接决定了城市设计目标的确立。

构思由立意脱化出来,构思即是将城市设计的立意转化设计结构(又称概念设计),同时提出实现立意的方式构架。构思的直接结果是该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结构的建立。城市设计的立意与构思必须也包涵了设计者的主观意识,设计者对各种设计因子的权重取舍以及自身的主观理解,情感经验等因素使得其立意与构思趋于个性化,并以多种构思方案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与相关参与的讨论、评比、比较和判断确定最终的构思方案。

3.2空间形态分析提供了设计所必需的历时性形态积淀的背景资源,它为文脉承续提供了基础。设计过程及成果表达中的分析实质是对所设计环境各子系统的分项解析和表述,如:地块功能配置、道路交通系统分析、交通换乘系统分析、形态认识系统分析、历史文脉分析等等。这种单系统的解析使创作成果的各个层面得以清晰的表达,同时也是设计进程中从各个不同层面和视角对设计方案进行剖析、质疑和修正的必要技术程序。分析是城市设计的必要技术,而对环境各子系统和各单项要素的整合才是城市设计的本质性作为。环境对人的作用是历时和共时相交溶的整体感受和影响,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城市设计必须以关系组合为职责,侧重于整合结构性的职能关联、空间关联和文脉关联等,促进城市各种活动的合理交织。设计者往往扮演开发进程中的协调员,化解矛盾,综合平衡。

系统化的城市设计将改变过去仅仅由几何线条分划地块的封闭独立性。加强建筑布局、交通路线、开放空间、绿化体系和人文景观等要素的综合交叉、联结渗透将成为一种新的形态风尚。立体化是当代城市空间结构又一显在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职能的高度集聚与城市土地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突显,未来城市必将超于土地和空间的综合使用,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相互刺激补充。空间结构的立体化还意味着对用地进行地上、地面和地下三个层面的综合开发以构成连续流动的空间体系。与此同时,立体化的形态组织方式也是化解或消减城市职能各项子系统之间矛盾冲突的良方(如机械交通与人行步道体系的矛盾,开放空间、生态平衡与土地区位价值的矛盾等)。总之,分析整合在创作过程中交替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整合。

3.3图形与文本图形和文本是城市设计者最主要的操作媒界、交流媒界和成果表达形式。图形是设计者心智创造的外化。图形资料一般包括设计构思草图和设计成果中对环境形态的三维表述、模型、立体模拟动画、摄像等。由于现代城市职能和空间的高度复杂性,因此系统化的城市设计还必须运用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图形技术。这些分析图分别展现了环境的各个导面及相关系统。各层面、各子项系统的立体叠合和联结构成了完整的环境形态。因此,分析图也是城市环境创作必不要少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城市设计区别于传统空间形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设计的成果具有肯定性。同时又必须指出:城市设计又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动态的过程。上述图解形式并不等于环境建设的最终产品形式,而是关于形态的具原型意味的框架模型。例如街道空间轮廓线或是区段环境的立体动画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结构关系的建立,在后续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可将此具体的建筑形态置于上述关系背景之中进行检视评判,从而取得对彼此关系的协调认同,CaD技术的运用为这种动态的设计和管理过程提供了方便之门。在城市设计驾驭下的一个环境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广阔的创作天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设计成果又具有非肯定性,是一种松驰的限定。如果说最终建成的环境形式与设计中的图形之间具有内在的却又是可以被察见的同构或同质关系,那么就可以说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上我们从方法论的层面对城市设计的创作性作了粗浅的探析。成功的城市设计首先来自于精巧且合理的立意和构思,在直感与逻辑的互动中,设计者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组合技巧,在对环境子系统和要素进行充分解剖的基础上实现形态的整合,创造出宜人的环境场所,并以图文并茂的灵活形式展现给所有关心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注释

城市设计分析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开展,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从以往的单纯根据交通需求增加道路建设阶段,逐步发展到进行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阶段、采用交通工程理论充分发掘已有道路资源潜力阶段、重视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阶段,直至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道路设施水平还很低、机动车增长迅速、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解决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应该在设计规划上。下面就城市道路设计方面要注重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

1.路面标高控制

城市道路要靠路面来排除街区的雨水,一般要低于街坊地坪,雨天时以吸纳路外雨水。而公路多在乡野,为防止路面积水,雨天要往路外排水。比如郑州,现在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当时修筑道路为少运点儿路槽弃土,所定路面高程偏高,如经三路偏高50厘米(含以后养护加铺)左右。而街坊内,建筑物都要按所在地的路面高程,来选定庭院地坪高程。路面抬高了50厘米,为此一平方公里的街区,要多填50万立方米土,大大增加了社会建设成本。设计带有政府行为,其目的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不从社会整体把握,就是决策和设计失误。

那么城市道路标高比现状地面要高多少合适呢?应结合自然地势,从整个道路网络、道路横坡、高层建筑弃土(地下要建2―4层、弃土可适当垫高庭院地坪)和道路养护加铺(新建结构较薄)等因素着眼,一般认为新建道路中线标高与场地自然地坪相当即可。

2.城市道路服务对象

设计要处理好人、车、路、环境的关系。城市道路除机动车外还有大量非机动车和人流,以后可能还要有轨道交通,形成车、人和各种交通工具交织的纵横向交通网络。如郑州二七广场,机动车高峰小时进入交通量达4000辆以上,非机动车15000辆,人流积聚量每小时2万人。

3.城市道路要通过大量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

主要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路灯、交通、有线广播和军用等十几种之多。各类管线中尤以电信、热力和自来水较难处理。电信和热力管道断面大,自来水管在交叉口要设闸门井、表井和消防栓,所占地面、地下空间位置都很大。各管线间还有最小毗邻距离要求,因此人行道宽度不仅要考虑通过形人,还要满足埋设或架设管线和种植行道树的需求。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正在实验建设共同沟,采用集约埋管方式,但共同沟造价昂贵,每延米约2万元,管养费用也大,并非每个城市都建得起。因共同沟内要进人检查维护,另要设置独立的给排水、照明、空调、消防系统,要不断地抽水、补气,有些管线如电力,燃气有防火要求,还需要将共同沟隔离成蜂窝状断面,而且污雨水等重力流管,往往不便接入支管,要在道路两侧各建设一道共同沟才行。像上海这样实力雄厚的特大城市,也只在浦东张扬路建设了一条几千米长的共同沟,供人参观的才一二百米。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共同沟是建不成,也管不好的。交叉口管线综合是大学问,要不断地调整规划,非一般生手所能承担。管线埋设深度最好能大于0.7m。埋深不足时,为防止碾压损坏管道,要做管道加固。

4.平、纵、横断面设计

4.1平面设计

注意处理好交叉口扩展,人行横道定位,公交站点位置选择,公交港湾和大人流的重要出入口(公园,公建,商业中心,政府)等关系。公交站点既要靠近交叉口,又不能妨碍行人过街,一般要求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不大于50m。站点选在交叉口前方或后方都有道理,要根据道路交通量大小分别对待,摆在前方时,公交车可看信号起步,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交通量大时,由于进口车道要扩展,往往没有增辟公交车道的余地,所以,规范规定公交站点一般设在交叉口出口道路一侧,交通量小时可置于进口侧。道路为三幅路时,在过街人流多处,隔离带断开处要大致对齐,以利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叉口扩展与否与道路交通量(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量)密切相关。按规范设计公交港湾,需要占用很长的隔离带。道路转弯处,侧石要随路线弯曲,曲线半径不宜太小,外距至少要大于0.2m,否则显得道路转折处会显得太陡峭。与设计道路相交叉的规划道路可暂不留口,这是由于规划道路的方向,往往不能精确定位,留口不能准确把握,以后该路建设时多半要破除改建,造成浪费。

4.2纵断面设计

要结合自然地形设计,要求线形顺畅,宁肯坡度小些,也不可故作屈曲趁坡,那样可能局部形成积水湾。交叉口纵坡要尽可能做到与相交道路横坡匹配,不可拘泥于变坡点一定要在道路交点。如一定要设在道路交点,则可能在路口形成屋脊状,不利排水。坡面交叉口尽可能消除路面新月形存水死湾,不能只靠雨水口收水。现在城市道路雨天时积水的一重要原因,就是竖向设计不合理。路面脏,初期雨水会挟裹大量漂浮垃圾、树叶堵塞雨水口,天放晴后路面上还有大量积水,妨碍行人和非机动车道交通,这是老百姓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沿路面排水最可靠。小坡度坡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尚没有见到很规范的示例,也缺少能快速引流的合理的雨水口形式的论述。

4.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应按道路类别、等级、交通量、路幅、设计车速等统一安排。城市道路不像公路那样,征地宽度、拆迁界限由设计确定,城市一般工程建设不能突破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因此路堤段可在保留一定人行道宽度(大于2m)情况下,另加溜坡,坡脚不能伸到红线外,必要时要在红线边加设矮挡墙。同样路堑段的护坡,坡顶亦不能突破红线。这些挡墙和护坡宜按临时工程设计,因为在道路建成后,两侧土地会加速开发,这些临时工程在进行场地平整时都要废除。人行道有效宽度应扣除植树带或杆线带。注意人行道铺装要符合砌块模数(考虑路缘石、边缘石、砌块宽度和宽1~3mm的缝隙)。人行道坡宜取低值,一般取1―1.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为1―3%),这样便于与社区地坪接续。

4.4交叉口设计

结合交叉口的交通量和自然条件进行视距三角形验算、车道扩展、交通渠化和竖向设计。人行横道最好要与相连接道路上的人行道大致对齐,以减少行人横过道路时的滞留时间。一般在用占地面积多少和通行能力大小,来评判交通渠化方案的高下。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要合理配置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外交通衔接,地下空间利用,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标识与引导系统,人性化设计等。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2.黄一虹浅谈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广东科技2011.09第18期

城市设计分析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自然生态平衡设计;绿色容积率;

引言

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综合体,由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称其为城市系统。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二、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规划的生态平衡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用高新技术、适宜技术、传统技术,使城市工程技术、建筑技术为自然生态平衡服务。过度开采资源,污染破坏环境,人口迅速增长,过多侵占自然,100年前、甚至50年前,还没有如此严重。现在人们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要对有限的地球负责,首先要树立起保护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大理念,由此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营造。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号召全世界行动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我们认为具体的理念和作法有:分散、多中心,建立网络化城市群;生态城市设计观念融入城市规划;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三、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施建筑规划时都会将绿化结合进他们的设计之中。将植物与建筑结合有许多优点,由植物提供的浓荫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减少建筑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在水文方面也有一定益处,不仅植物自身能够承接降雨,而且它们所生长的土壤也会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建筑中使用。植物还可以被用做燃料,与地面上的绿化作用相比,建筑内部的植物对于污染的控制同样有效。绿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如果我们需要分享、比较研究结果和经验数据,一个通用的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来自不同项目的经验将会更容易被整合并应用于新的项目,不同的研究数据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所选择的指标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以往的许多文献中,绿化的最主要指标是绿色覆盖率,而绿色容积率的概念是通过结合叶面积指数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的,被定义为总的可居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目前这一指标已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并实施于各种规划设计方案中。绿色容积率能够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于单体建筑中。适合的容积率值的确定可以从如下3种方式中选择:(1)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2)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根据地块预设的功能来确定。(3)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能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块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建成环境绿化的一个最主要措施就是引入植物。将绿色容积率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或设计中去有希望成为迈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四、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城市设计分析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城市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还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日益加快,城市发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城市建筑的耸起。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又如何进行城市建筑的的设计,或如何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筑结合起来,逐渐成为眼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前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除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还是一门实用性学科,通过实践对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进行合理的安排,它解决的是城市的面与线方面的问题;而建筑设计则是以城市规划为大前提,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才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它解决的主要是城市的面与点问题,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城市规划设计要由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而建筑设计又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1]。为了使这两者关系能够处理好,从而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专门设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一职,而这个职责主要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来担任,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使二者间的矛盾可以得到协调解决。

2.恰当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的关系

2.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为促进城市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而进行设计的一种社会实践[2]。所以一般的城市规划设计涵盖的内容是从策划到维护的全部过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的规划设计也日益多样化,出现多种类型的设计。根据有关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人士的看法,如今的城市规划设计,其内容日益综合化,方法也更具包容性,要从过去的只重视城市的形态设计转变为现在的注重整体方面的设计;此外,不仅要对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进行合理规划,也要考虑建筑物体的空间、色彩、材料、尺度、造型等,同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把不相同的物体(含建筑物)进行有机结合,让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作为一个城市规划设计者,不但要注重物体本身方面的设计,也要学会根据不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设计。在评价一个城市的建设时,通常会把它的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判断的一个基本依据,因为一个城市建设的基础往往是城市规划设计,俗话说“地基是建楼的基础”,所以必须合理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3]。

2.2进行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

建筑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有机组合部分,还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国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只是注重建筑物本身的形态设计,并未考虑到建筑物在城市中占据的地位以及建筑和城市人文环境两者的关系,导致了建筑与城市未能达到和谐、融合的状态[4]。一般来说,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才能进行,规划设计者在进行初步的城市规划设计时,肯定会把在一定年限内的许多长远发展状态都考虑进去,有人文景观方面的,也有自然环境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也应结合这些因素进行设计,不可以只是单纯地注重建筑的形态设计,而忽略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因为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了才会让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2.3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

城市规划设计的进行是以对整个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空间资源的有效分配为基础的。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进行有效协调,可以有效促进各项综合设施的分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建筑物在投用之后与人们的关系如何,比如人们是否会对该建筑物有使用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综合目标以及任务分析可以得知,城市规划设计指导着建筑设计。众所周知,城市化建设属于系统化的过程,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即是对城市化建设进行的设计,这一设计是具有长远发展目光的,它未对某一具体的建筑物有要求,但对整体的建筑设计会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些相关法规政策与理念会对城市具体建筑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规划发展的具体要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进行,才能符合城市整体规划,才能使建筑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才能设计出人们需要、满足的建筑,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5]。

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要想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就要注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整个城市建设的效率提高。通常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都要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紧密结合,因为只有在对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与具体政策有明确了解后再进行建筑的设计,才能达到设计的理念与目标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统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把城市已有的建筑群列入考虑范围内,然后在保持整个城市主体建筑形象不变的条件下再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根据正确的城市规划理念指引进行相应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必能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因此,为了使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可以与整个城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相融合,必须让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保持一致的设计理念与目标,最终在整个城市建设上达到协调一致。

4.城市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建立健全

重要的建筑会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重大影响,因为它通常是整个城市的形象代表,所以为了保证城市建筑能真实反映一个城市的形象,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并健全城市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为了使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更科学化,可以采取邀请有关专家一起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做法为:①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判断其是否与城市规划设计要求相符合;②将建筑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相比较,看两者是否协调一致。最后对方案做出取舍时,决策者要根据正确的标准来选择,既要注重建筑本身的设计,也要注重其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才能选出最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建筑设计方案[6]。

5.小结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城市规划设计是整体,是进行城市建设的总指挥;建筑设计则是部分,要受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与制约,即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同时城市规划设计的思想又必须经建筑设计才能得到落实,所以正确分析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城市的建设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晋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185.

[2]胡铁亮.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143-144.

[3]吕彦宏.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江西建材.2012(03):50-51.

[4]王璐颖.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180.

城市设计分析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未来展望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内涵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欲深知二者的统一关系,必先弄清楚它们各自的内涵。

1.城市规划设计

一般来说,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不同的建成环境特征,使得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策略也会有所不同,若以整体城市规划设计为依据,可以将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分为专项设计和局部设计,但建筑设计在每一个分类中都占有一定分量。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规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提出规划设计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确定出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的布局,科学确定车站、铁路枢纽、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位置与规模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内容中都隐含着各类建筑的设计与规划。

2.建筑设计

如上所说,建筑设计属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一项,它主要是指设计单项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要做的所有工作。由随着科学技术的与日创新,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也越来越被广泛深入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比如常涉及的建筑结构学、各种管线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建筑声光学、建筑热工学、建筑工程估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一般通指“建筑学”范围之内的工作。它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和谐统一,达到内外俱美的艺术效果,综合协调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科学运用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同时以最低消耗去达到最大效益,达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的综合效果。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四类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项目,而建筑设计又含有不同的种类,下面主要从代表性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标志建筑

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有时也会成为城市的代名词,从而使得家喻户晓。有些城市标志性建筑是传承历史留下来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的整体变迁,在旧城新建时又发挥了其历史传承功能,例如北京的紫禁城;有些标志性建筑是在后来的规划中新增的,极富现代气息,又能成为经典,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诞生于争议中,却最终成为巴黎的标志。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其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彰显度,以及需要规划在交通便利处,以方便人们游览、观赏。

2.历史建筑

城市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建筑是无声的记录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保存与维护。古建筑是凝聚了勤劳的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有些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有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些可观民风民俗,有些可赏古典建筑风貌。而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更能代表现代建筑事业的“兼容并包”之心。因此,妥善处理历史建筑或特色建筑是促进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3.居住建筑

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居住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我们所说的居住建筑一般是指小区,其需要配建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而且各个方面的协调度也是比较高的。

居住建筑设计的要求通常包括:一要方便,生活设施齐全;二要居住舒适,功能适宜、设计合理、绿化良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觉得舒适;三要卫生,保证充足的室外绿地,活动场地要具备良好的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四要安全,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居住建筑的设计还要遵循发展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共享社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优化城市规划设计。

4.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4.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块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好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在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二者的和谐与否决定着人类与环境、人类与资源的是否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决定着人类栖居地球家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高度。只有深入贯彻绿色理念和人文精神才是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统一起来的科学途径。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

[2]刘煜.国际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法介绍与分析[J].建筑学报,2003(5)

城市设计分析篇6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居民对城市交通出行要求显著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势在必行。随着近些居民购车总量不断攀升,道路状况日益严重,交通拥挤为出行造成了不变。基于此,有效的解决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我国城市道路设计发展特色

1.1城市交通道路设计特点

经济发展正在逐渐朝向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种环境下,城市建设正在逐渐丧失自身发展的特色,这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逐渐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其自身的建设特色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点[1]。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以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自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新形象。同时,还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思考,有效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地形环境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且能有效的降低城市市政交通建设中的投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情况的改善。

1.2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中的功能性特点

在进行城市化道路设计过程中,其设计理念不仅应当以城市化建设的美观为主要思路,还应当将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性与通行情况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还应当以居民生活便利为主要的依据。其设计特点应当以城市交通道路的功能性发挥为特点。

2城市市政道路交通功能性分类情况

市政道路交通分类过程中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城市生活道路、交通道路、景观道路以及商业用道路。在上述的四种类别中城市交通道路对道路设计的要求最高,也是在市政建设中主要满通通行的最主要形式。车流量总量巨大,设计中路面的宽度也应当更加宽敞,用以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转移。

自行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一种十分普遍的交通工具[2],其行驶往往受到限制,其车流量总量也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中对人行道的设计规格相对较低。上述的两种类型主要是指在交通道路设计中的生活用道。在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交通通行的主体出行目的性等因素。而为了确保交通出行的安全可靠,出行中一定要确保人车分开,干道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分离的方式,以确保交通安全。支路则可以通过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方式进行道路设计。

对于商业道路设计,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为道路两侧的商业性活动相对较多,商业行为发达,其道路两侧多包涵有大型的娱乐活动等内容。因此,该类型的道路设计中,机动车道不易设计较多,避免出现由于机动车交通位移形成的事故发生。其机动车道可以设计为双向的四车道,并设置公交车车站。且其车道两边应当建立相对较宽松的隔离带。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道路交通的绿化问题,景观道路对城市市政美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城市路段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面貌。景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行人提供休憩、休闲和绿化布置的空间,要求具有宽度较大的人行道,人性区域和开放式绿地之间相互结合进行布置,道路两侧的布置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结合,采用对称布置和不对称布置均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人车道之间需要设计较宽的人行道,同时还要保留自行车车道,通常都采用两幅路的布置形式布置。

3城市市政道路的优化设计

3.1城市市政交通道路设计中的交通性

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道路设计应当以交通性为主要的设计目的,其设计采用简洁、明快的方式以突出交通便利的优势。在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过程中,选位也应当形成一定的提前量,确保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对相应的路况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3.2城市市政交通道路设计中的生活性

对于市政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生活性的街道设计最为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其设计内容包含了人车混行的情况,因此,相关的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上述这种情况。通过利用当前路面情况下的交通标志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通街道上的停车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是其设计内更加科学合理。除此之外,对城市市政道路进行引导语限制性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引导语限制性是对其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对道路两侧以及交通行驶中的路况进行车流控制与限速[3]。从而进一步确保居民出行的安全。

(1)设计市政道路平面线形为锯齿形或者蛇形,保证进入车辆能够有效减速,同时一些车辆不愿意进入这种曲折的道路,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节流作用,同时,曲线形道路还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和景观性。

(2)种植一些树木在道路中间,也可以在边缘交错种植,营造出一种不容易进入的氛围,进一步减少车辆的流量,同时采用这种方式种树还能够对道路景观进行进一步的美化,为城市绿化提供空间。

(3)在道路交叉位置设计道路为凹凸状,适当的对路面进行抬高或者降低,这会导致车辆在经过时会产生一种震动感,对驾驶员起到警示的作用[4]。能够使车辆在能够通过的同时还能够对相应车行道进行间断性的缩小,造成一种通过比较困难的感官效果。

(4)在进行城市道路的铺设过程中,运用不同颜色与材料进行铺设形成交通道路视觉效果变换,不仅能对车辆的驾驶员进行提醒还能增加路况趣味性。道路设计中应当增加交叉口上的斜路障,以及路端设计通行路障,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车辆在转弯的过程中发生事故。

(5)市政交通道路设计中的居住区道路设计应当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对来往车辆进行限速与转弯。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道路设计人员还应当进行有序的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谁家。道路网络也应当更加符合生活居住区的需要。

3.3其他方面

(1)一般情况而言,机动车主要依据三种车型设计车辆外轮廓,分别为小型汽车、普通汽车和铰接车。我们把车厢顶或者装载顶距离地面的距离作为总高,把车辆前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作为总长。以小型汽车为例,规范标准中要求的总长5m、总宽1.8m、总高1.6m、前悬1.0m、轴距2.7m和后悬1.3m。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小型汽车都采用了标准尺,不同尺寸的小汽车也越来越普遍,如吉普车、加长轿车和越野车等,很多车总长超过5m,一些小型汽车的总长甚至接近6m。而很多小型汽车的总高也超过了1.6m,新型的奥迪a6总高已经在1.88m以上。车辆总长不同,转弯半径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统一采用5m的总长作为设计尺寸显然是不合理的,不适用与所有小汽车。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应注意到这个问题[5]。

(2)随着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伴随产生的道路相关问题也逐渐凸显,城市大陆的扩建以及改建情况无疑成为当前城市市政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的人本特性。更多的在道路设计中融入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但是由于很多工程由于工期比较紧张,时间紧迫导致很多设计人员都不能够进行精密的设计,有时候会忽略缘石坡道和一些盲道的设计。我们认为,道路在人行道上设计缘石的同时,还应该在重要路口设计声控人行横道提示灯,并且要在停车场中最方便的位置设置残疾人停车位,保证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顺利出行。所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设计工程师要更加注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原则,保证城市道路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

4结语

市政道路建设对于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以及市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交通建设能实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要求,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交通问题严重,相关部门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将关注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市政道路设计方面,有效的环节了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忠良,王文明.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分析: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陈小旭.论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3]葛中华,卢鹏飞.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4]张春艳,李琦.浅谈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6).

城市设计分析篇7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差距,对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无论是从给水系统的规划建设还是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大致分类三个过程:供水、排水、循环水利用过程。这个三个具体的给排水过程构成了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中关于水资源利用的全部。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要坚持的原则是,充分合理的使用水资源的基础之上,进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让每一滴水都不浪费。这样的给排水工程规划才是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水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

一、城市市政给水工程设计中设计要点分析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中的前期规划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不仅关系到城市用水的安全、及时,还关系到整体的给排水工程规划的整体施工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给水工程的建设存在的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城市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市政工程中的给水系统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和城市人口整体容量的加大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样就导致了在城市市政给水系统设计缺少长远的意识。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民区、商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区的大量建设,对于给水管网线路的设计的铺设缺少相应的规划、重复设计、重复施工的现象都经常发生。鉴于这样的一种实际状况,给水系统的规划和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站在前瞻性的角度进行设计,不能够只考虑到当前的给水系统建设,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城市发展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市政工程设计和规划不至于进行重复的设计和建设。另外,在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具体规划设计部门不能够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用水客户的实际情况,这样就导致了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导致了市政工程规划中,存在着用水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的矛盾所在。这就要求市政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单位要充分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采纳用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给水系统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市政规划给水系统设计中产生的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做到因地制宜的进行给排水工程的建设。

二、城市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市政排水系统包含的具体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活污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目前市政排水工程规划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排水系统网络的建设不够完善,排水中的具体市政排水量没有能够进行具体的测算,排水系统中的具体种类的水没有能够进行细致的分类。对于城市的市政工程的排水系统没有能够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当然目前的排水系统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但是相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没有达到国外的标准。

目前对于排水系统的规划主要是分为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这样的专项规划主要指的是:进行了大范围的的规划排水系统,如在工业园区进行的排水系统的规划,对于生活园区进行的排水规划,对于商业区的排水规划。但是这样的规划和设计都是粗糙的规划设计不能够真正起到合理的利用和处理水资源的目的。要在城市市政排水工程中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让市政工程的排水工程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对于市政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让城市的排水工程在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能够统一协调的发展,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投资合理,运行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所以说在对于市政工程排水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让排水系统建设的能够保证畅通的前提下面,因地制宜的完善排水系统的建设。

三、加强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过程,只有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按照前瞻性的理念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够完善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给水工程建设关系到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及其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水资源的利用,如果没有好的给水系统规划和设计很难想象城市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景象。在市政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在充分考虑到用水单位实际情况的作用下,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总之给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是市政工程建设中,相对位置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排水规划的设计,排水工程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利用的全部。由于排水工程涉及到的面比较广,直接涉及到的有城市道路路面水的排水、城市工业用水的排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等。这些方面的排水规划设计由于产生的水资源污染的程度不一样,这就要求对于这些市政工程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具体的产生污水的单位的情况不同进行污水管道和网络的铺设,有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或者湖泊中去,有的污水就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才能够排放到河流或者湖泊中去。不同的单位产生的污水情况的不同,污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上的几种具体情况,才能够不断完善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设。

总之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在城市生活的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只有将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好,才能够建设出具有前瞻型、实用型的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才能够让人们在享受城市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不断增强对于城市水资源的珍惜的程度。当然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具体的实际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按照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水资源丰富程度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进行工作、学习、生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市政工程建设中的给排水工程规划的意义所在,只有在具体的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用水单位和排水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才能将给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好。另外在进行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和施工,只有将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好,才能够保障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水资源,而可利用的水资源又是有限的,只有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上下功夫才能够将水资源利用好。不断完善和加强城市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给排水系统的规划,才能够将有限的水资源利用好,为城市的不断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玲.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要点探讨.[J].科技传播.2011.6

[2].宋桂杰.张韵.浅谈小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2008.12

城市设计分析篇8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建筑设计;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098-0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绿色化和低碳化,因此在城市建筑设计上也需要不断体现出环保的理念,而海绵城市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众多城市规划部分的认可和青睐,而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如何切实实现城市的建设设计,也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1海绵城市的理念

受一些设施建设和气候的影响,对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在基础设施上最大化使用绿化,让城市在面对洪涝和干旱灾害时能够像海绵一样进行缓冲调节,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在储存、供给、净化水资源、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上发挥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管理,其对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进行了改善,创建分散化、多目标以及源头化的核心水资源管理思想,并且将水源和最终使用形成了一个循环[1]。

2海绵城市的优势所在

海绵城市理念是我国城市生态化建设的一个主要体现,具体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渗透渠、下洼式绿地以及透水铺装等设施可以实现城市对雨水的吸收,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的地下水位降低问题;(2)当城市面临缺水问题时,海绵城市通过其蓄水装置所存储的水量可以作为清洁水投入使用,同时这些蓄水装置也可以在城市的汛期有效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避免城市内涝问题;(3)海绵城市的蓄水装置还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能够实现存积雨水的净化,继而可以作为城市的清洗用水,可有效降低城市对水资源的消耗。

3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规划方式

3.1明确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首先需要对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进行明确,在对城市现状进行完善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具体方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贯彻生态的理念。明确建设的主体为城市,而海d城市理念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排水系统方面。在绿地系统、水资源以及水系布局建设阶段需要贯彻因地制宜的理念,切实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进入,而不是强行套用。

3.2落实区域试点检测工作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我国还属于试点阶段,根据每一座城市的不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之初需要在城市中选取一个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试点项目上,必须最大化的模拟城市的基本生态环境,并且从实际建筑出发,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多样化和防洪排洪系统[2]。

3.3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保护

海绵城市的基础就是最大化的实现生态化城市的建设,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最大化的对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保护,反言之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其基础就是对城市原有生态进行保护,能够在城市的水资源和绿地资源上有切实的保障,选择和制作出最为合适的城市发展方案。具体而言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对城市的原有湖泊、河流以及绿地等敏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适当对城市的原有自然水文特征进行维持,整体上符合海绵城市发展的要求。

3.4健全生态建设指标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指标是存在于诸多方面的,这些指标主要是用于对城市的建成环境进行评价,并且在后续的改造阶段,能够给出理论上的指导。

3.5体现在具体城市建设设施上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设除了需要在理念和思想要有深刻的认知之外,在具体建设上也需要切实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例如在城市道路规划上,首先在道路两侧设计上,绿化带需要设计为凹式绿地的形式,增加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存储能力;其次应用该绿化带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水资源净化功能,此外在绿化的下面还需要设计用水和排水系统,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再者在道路的人行道部分,可使用透水式的铺装工艺,避免水流大量的在人行道路面囤积。在水系湿地的规划上首先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禁建区和限建区,通过这种方面最大化保留城市原有水系湿地的面积,让这些天然的海绵设施继续发挥作用,进而让市民认可海绵城市理念,从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

4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一种生态化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海绵城市可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节,最大程度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应用。明确化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落实区域试点检测工作、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保护、健全生态建设指标、注重理论指导作用的最大化是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简易论述可以给城市的规划部分以参考和启迪。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分析篇9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成为主要内容,公路、铁路、园林绿化、道路系统、建筑物等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对象,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了城市环境。若城市规划与建设只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的展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我国多种行业的齐头并进[1]。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对城市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城市的道路系统,居民楼、商业建筑、绿化工程等,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完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诠释,并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1、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应时刻秉持着人性化的观点,当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群众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个体和单位,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基准,充分遵循人们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将科学、有效的观点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征集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可以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属网站[3],并在网站中设定公民投票区和意见区,公民可以在网站中任意发表个人建议,对城市道路建设、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的观点都可进行自由留言,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价标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围绕经济发展为重心,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模式。不同的产业对土地的空间利用是不同的,应根据产业的属性来界定空间分布,且城市的空间化结构会发生质的变化,做好产业的规划、数据的整合是关键。由于每年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数据都不尽相同,数据的收集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只有了解城市往年产业经济的各项数据,才能为后期城市规划设计中商业、厂房数量等的规划与审批力度提供依据。但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效率相当低,且精确性不高[4]。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编、排列和分析,既节省时间,也提高精确度,每年城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做好备份,一旦应用到有关数据,可直接获得,对后期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3、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决定着规划对象的设计规模和类型,做好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信息技术的出现,规划与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运用人口预测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识别,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地理与区域定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口的普查,准确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更具现代性和高效性。GiS系统与人口预测技术的相互融合,可对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增长指数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划设计方法。若该区域人口数量成集聚上涨的趋势,应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建设与规划力度,商业楼、商业街道、居民楼、公共休闲设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以满足未来人口的需求。

4、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道路系统的构建,将城市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凭借人力是无法实现的,构建道路信息系统,将城市所有道路都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影像图表示出来,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电子图像来观察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点和残缺点,并加强对残缺点的重视;在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对交通道路系统的截面、断面和宽度等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能让交通部门了解交通建设中的不足,纵观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可直观的了解到哪个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不到位,有利于交通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为城市绿化提供资源

城市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绿化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绿化工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掘更多创新性的园艺技术,通过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寻求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植更为简易。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平台中会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且还有诸多新品种培育方法,石墙的设计方法等都可在网路中获取,对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元素,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GiS系统、大数据等名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分别从城市产业、人口、地理交通等层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大大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促使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丰春.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240-241.

[2]董铭.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门窗,2014,09:219.

城市设计分析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分析;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既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保障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也不再局限于手绘图纸与实物模型的方式,而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进行呈现。因此,探讨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与实现途径对推动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

1.1尊重自然和谐。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注意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市空间形象的设计上充分借助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并注重保护城市的河流水系和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观,将自然软质空间渗透至人工硬质空间中,从而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1.2彰显个性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既需要从大处着眼,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的合理性与统一性,又需要彰显出设计的匠心独运之处,凸显出城市的独特形象与个性,将城市多种特征在设计中集中体现,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3注重生态保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城市在经济、人文、建筑、环境、景观和生活质量等功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建设既要注重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适宜居住环境,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城市的生态保护,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城市短暂的发展。

2、城市规划设计的演变过程

2.1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手绘图纸阶段。图纸可以形象直接地表现设计师的思想,也容易被人们理解和进行交流。设计师利用手绘图纸可以将瞬间灵感记录下来,并通过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规划设计更趋于合理性。同时,以手绘图纸进行规划设计的形式多样,如立面图、、剖面图、三维效果图、平面图和节点图等,这样对设计师的思想进行更细致的描述。虽然手绘图纸在规划设计中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城市地域位置、气候变化和生活方式等对城市规划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手绘图纸无法很好的表达出这些特征;手绘图纸的专业性较强,只有专业人员才懂得和应用,普通人员对图纸却不知所云等。

2.2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实物模型阶段。随着图纸的发展,实物模型的应用逐渐普及,其可以帮助设计师感受设计思想,调整规划设计中的优缺点。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实物模型,对设计方案的造型、肌理、色彩和定位等进行反复推敲,从空间层面认识到城市建设与环境关系,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以实物模型进行规划设计也有着其不足之处,例如无法以真人视角体验设计效果感受;以推敲方式修改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案设计缺乏科学依据的支持等。

2.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计算机呈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帮助设计师进行分析、设计、计算和优化方案,以及绘制工程图和效果图等。设计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二维图纸与实物模型等转化为三维虚拟形式,如三维模型绘图、三维效果图的影像处理与动画设计等,从而摆脱复杂繁琐的工作,将精力集中于城市规划设计创意方面。同时,计算机技术可以拓宽设计师的交流范围,让设计师在世界范围进行方案的交流与讨论,使城市规划设计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3、借助虚拟技术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

3.1规划设计的前期准备。

首先,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软、硬件及稳定的设计系统,以保障规划设计的创作效果,如win7系统和win8系统,以及专业的显卡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计算机死机或者出现错误的情况,并利于虚拟技术中城市规划设计模型的创建与渲染。其次,城市规划设计需要经历前期准备、中期创建和后期处理等各个阶段,设计团队包括模型组、渲染组、动画设计组和后期特效组等,不同设计团队需要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并且需要对每个设计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以保障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最后,完成规划设的准备工作后,创建的整理与数据转换工作则正式开始。设计师需要利用计算机分析设计理念中的立面图和总平面图,并通过autoCaD对设计文件采取合理的精简措施,整理总结建模的基本信息,紧接着设计师需要将整理的文件进行数据转换,创建方体来代替建筑,并确立其之间关系,以便于观察规划设计的空间效果。

3.2创建规划模型

一方面,利用autoCaD文件对立面图和平面图进行简化,减少3Dmax转换中的数据量,并依据单体设计中立面图与平面图高度确定模型高度,在以立面图表现对建筑门窗等方面的造型进行模型创建,从而完成建筑单体的基本形体,在此基础上以模型完成门窗框件建立、建筑造型装饰建立和门窗建立等,从而创建精细化的规划模型。另一方面,在精细化的规划模型基础上,减少其面数和数据量,从加快计算机计算速度,使模型可以在远景和鸟瞰的大场景中得到有效利用。设计师可以在精模模型中,将3Dmax视图切换为顶视图,依据建筑单体形状构建建筑的外形,省去不影响建筑形体与空间关系的门窗框件等方面的模型,再对精模单体立面进行渲染与贴图而完成简模。

3.3场景细化处理

规划设计中的场景细化处理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创建球天。场景切换为顶视图,创建球天,为场景营造真实的天空环境,并取消ReceiveShadows与CastShadows选项,保证球天场景不会受到主光与辅助光阴影的不利影响;②处理天际线。为了保证场景效果的逼真,设计师需要处理天际线,采用的方法为添加贴突法或者添加雾效法。以前者为例,设计师可以在场景中添加远山贴图对天际线进行遮挡,其操作为在天际线的位置创建plane,将远山贴图贴于plane上,而贴图可以通过photoshop调整制作;③场景中物的处理。为了保证场景效果接近于实际,设计师需要进行物的处理,如水、树木和浮云等。以水的处理为例,设计师仍然可以采用贴图方式完成,其操作过程为:将ambient与Diffuse中颜色设置为墨蓝色;将Filter中颜色设置为墨绿色;在Bump中加入noise,将amount设置成30;在Reflection中加入水面反射贴图,将amount设置成50;贴图设置成Screen方式,使其可以与摄像机同时运动,保证画面的自然度和流畅度。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式,力求其与城市实际场景相一致,才能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进才.城市规划设计的分析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