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财毕业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10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1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科教兴市战略目标的实施,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年,我市大中专毕业生生源预计达4万多人,其中高校毕业生生源超过3.5万人,是历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各县区、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力争2*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稳定增长。

二、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政府引导、双向选择、创业就业机制,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技能培训,完善支持就业、创业功能,营造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稳定并提高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强化措施,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1.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重点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生活补贴、社会保障补贴、工龄计算、户口迁移、档案接转、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益保障、创业扶持,以及为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补充人员考试和研究生招录的基层服务项目高校毕业生加分等中央、省和市有关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为服务期满“三支一扶”大学生提供周到的就业服务,鼓励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2.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2*年继续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工作,并扩大招募规模。2*年全市计划招募200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基层单位工作。

3.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按照省统一部署,2*年逐步启动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和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在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和省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渠道解决,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4.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对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行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鼓励高校毕业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积极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在落户、人事办理和接续、权益保障等方面提供方便。健全完善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集体户,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其就业单位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可落户到当地人才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集体户。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要取消落户限制。凡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必须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对当年吸纳毕业生达到新增就业岗位20%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财政资金将给予优先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三)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政办发〔2*〕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及有关政策措施,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放宽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扶持政策。可不受出资限制,出资1元即可申报登记个体工商户或非公司私营企业。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放宽企业出资管理,放宽经营场所权属证明、营业执照期限限制。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实行个体经营试营业制度。对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3年内免费办理人事,提供落户服务。

自主创业的应届及择业派遣期内高校毕业生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可享受由市财政负担不超过3年的贷款贴息。

2.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各高等院校应加强创业课程师资配备,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各县区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将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纳入政府免费创业培训人员范围,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开业指导,并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指导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要抓紧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2*年争取在全市建立一个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各县区也要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立县区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

(四)认真组织开展就业见习活动,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1.实施引导大学生继续升学计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增加紧缺专业人才的招生计划,努力满足高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2.实施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各高等院校应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加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模式,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加强高校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提供专场或其他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教育部门及高校要给予积极配合。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鉴定补贴。3.充分发挥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县区要积极发动企业单位建立见习基地和提供见习岗位,组织毕业后未就业的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进一步增加高校毕业生见习培训数量。见习期间由企业见习单位和当地财政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助。继续加大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力度,争取三年内建立70家市级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组织6000名毕业生参加见习。今年要重点做好第二批市级示范见习基地的申报和批复工作。

(五)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要进一步强化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增加毕业生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新增就业岗位应主要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各类大中型企业应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高校的科研专项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具体办法由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计入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对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各县区要研究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在实施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的工作中,要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开展在岗培训,培训后经鉴定合格的,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在严格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支持。

(六)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21号)精神,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从2*年起,对符合城乡低保、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特殊情况,就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菏泽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经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认定在校时没有申报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毕业后由市财政按500元/人的标准提供一次性求职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源所在县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对离校时未就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进行逐户逐人登记,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等方式实施重点帮助,向持有就业服务卡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提供不少于2次的推荐机会。

要大力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解决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凡通过“双向选择”方式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业,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专门用于招聘困难家庭毕业生。接收应届毕业生10人以上未接收困难家庭毕业生的,由市或县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首次就业安置。力争使毕业当年年底前所有返回生源地未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各县区要制定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接收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办法和措施。企业吸纳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符合*政发〔20*〕45号、*政发〔20*〕58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自主创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

(七)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指导。

1.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就业,关爱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各高校要积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充实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并指定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收集、组织洽谈、就业指导工作。学校配备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学校要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就业指导经费。

2.广泛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要加强协作,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需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实行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免费入场,财政部门给予补助。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3.搞好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区域间、学校间和校企间招聘求职信息共享。各有关部门、人才中介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校举办的各类招聘会的岗位需求信息和各项就业政策,要通过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等就业服务网站及时汇总,并对外。菏泽市岗位需求信息将在市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市人事人才网站统一。各级人事、教育、劳动保障部门和人才中介机构、各高校要统一就业信息数据标准,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4.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从2*年起,每年适当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和转递、创业培训、创业园或孵化基地建设、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开展服务基层项目和各项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等。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做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围绕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加大“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力度,2009年,全市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由去年的200人增至300人,今后视情逐年增加,相关政策待遇不变。根据省里统一部署,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全科医师培训计划”,市人事局、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逐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基层的渠道。对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和省现行促进就业政策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所需资金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列支;对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所需资金按省有关文件执行,同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要做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鼓励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工作人员,应安排一定比例职位,定向招考(聘)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具体办法由市征兵办公室负责制定。

二、鼓励各类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进一步清理制度和限制,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落户、人事、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权益保障等提供便利条件。自2009年起,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新接收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委托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代管档案的,免交新接收高校毕业生1年的人事费用;符合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规定的,公安部门及时办理落户手续;当年吸纳高校毕业生达到新增就业岗位20%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财政资金将给予优先扶持,所需经费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择业期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企业在岗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凡聘用高校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须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农业科研推广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或推广工作,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具体办法由市科技、教育、农业、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聘用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它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连续计算。

三、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完善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和创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宽松的创业和投资环境。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和扶持激励机制,设立*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扶持资金,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人事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数额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扶持资金,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期间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及服务提供支持。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3年免费人事服务。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时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有关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保障其合法权益,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可不受出资额限制,出资1元即可申报登记。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企业出资管理、经营场所权属证明和营业执照期限限制。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性收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创办的企业符合国家税收优惠规定的,享受相关减免税政策。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和孵化体系,依托*市现有创业园区,3年内建立3处市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参照市里的做法,至少建立1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全面实施创业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开业指导,并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指导服务。

四、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

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积极推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2009年全市组织安排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名额由去年的300个增至600个,自今年起3年内建立见习基地200个。市属大中专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确保毕业生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训等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实施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努力使相关专业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提供专场或其他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教育部门及市属大中专院校给予积极配合;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鉴定补贴。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发挥*市作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优势,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培训基地和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培训,加快形成符合服务外包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大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

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21号)精神,加大对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本市生源未就业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可到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市财政对省外院校*生源未就业特困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500元一次性求职补贴,所需资金从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各县(市)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帮助本地生源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持《*省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少于2次的就业推荐机会。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就业见习及到基层服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进一步开发解决特困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每年购买100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排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资金从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自主创业的特困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费减免政策。企业吸纳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符合省政府鲁政发〔20*〕45号、鲁政发〔20*〕58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六、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主渠道作用

大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形”和“无形”两个市场,强化市场服务,创新招聘形式,提高高校毕业生应聘成功率。通过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需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积极举办针对性强的行业性、专业性、日常性、小型化的招聘会,不断提高招聘会的质量和效果。市人才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一律免费进场,财政给予专项补贴。公安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的安保工作,强化安全保障,防范安全事故。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各级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属大中专院校要统一就业信息数据标准,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就业公共服务网站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网上单位和个人会员,积极搭建网上供需交流平台,提高网上应聘成功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分析、预警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免费查询,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不法中介,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七、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全市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要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做好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级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并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资金投入。发改、公安、民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工作开展。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大力表彰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3

(一)建立就业与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坚持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项目时,要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时,应将项目建设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的用人需求情况一并报送发改委、经委、商业局、服务业办等部门,上述部门要将情况按月转送同级劳动保障部门。铁路、公路、水库和输水工程、城市道路和地铁、供电和电信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供气、供暖和环境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公共工程等建设项目要提高使用农民工的比例。发改、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和铁路、电力、电信等单位在项目招投标中要将优先就地就近使用农民工作为前提条件。项目或标段所在地政府要做好对接工作,组织本地区农民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业。要把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同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的实绩挂钩。在制定经济规划时,要优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保护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项目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联系,上门服务,跟进新项目,紧盯新企业,拓展新空间,用足新政策,开展新培训。实现“三个对接”,即企业招用工与落实优惠政策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人力资源求职信息有效对接,企业用工技能需求与就业培训有效对接。抓好“三个环节”,即项目立项时,签订用工意向;项目开工时,签订培训协议;项目竣工时,签订劳动合同。

(二)围绕发展壮大服务业抓好岗位开发。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从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发现和培育就业岗位,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文化服务等服务新领域和新门路,重点开发养老服务、医护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物业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引导和支持动漫、创意、租赁、家政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建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服务外包、物流管理等配套服务扩大就业。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新职业目录,针对特定人群或者特定需求,细分市场岗位,以项目为载体,采取雇主出资和政府补助的运作方式,加速服务业岗位培育和开发。

二、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三)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费用负担。以2008年为基数,今年不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最低缴费基数。

(四)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2009年,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社会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通过少征收城镇参保单位和职工(包括灵活就业人员)1个月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五)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部分社会保险费。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经核准缓缴期间,企业应继续按月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滞纳金。困难企业认定条件执行省政府的规定(下同)。

(六)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不裁员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主要用于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统筹部分,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岗位补贴参照我市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标准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补助执行期为2009年内,补助人数最多不超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在岗职工总数的50%。我市优先安排社保补贴,同一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不兼得。

三、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七)开发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按照省下达2009年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指标,城市面向社区,农村集中在乡和乡以下,优先安排登记失业的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安置女性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50%),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政府服务职能覆盖城乡群众的需要。基层管理岗位主要包括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质量检验、综合治理、调查分析等领域,基层服务岗位主要包括维护权益、调解纠纷、医疗卫生、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社会文化、妇幼保健、农林水技术推广等领域。上述岗位由各级财政共同购买和给予补贴。每人每月享受不低于1000元的薪酬或生活补贴,并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八)积极培育市场服务岗位。各级政府要从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中引导、培育市场服务岗位,鼓励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引导和培育的市场服务岗位包括健康管理、公共营养、芳香保健、花艺环境设计等市场潜力大的领域,由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岗位名录,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从事规定岗位的,由财政给予适当岗位补贴。

(九)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政策。实施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的见习计划,选择300户企业作为见习基地,引导3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见习,达到增强实际经验、促进市场就业的目标。见习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见习期间发放见习补贴,见习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由财政承担2/3,其余由见习单位承担。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对见习单位支出的见习补贴费用,实行所得税税前列支,并不计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

(十)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对到我市县以下(不含县)农村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间申领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按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本金由省、市、县财政分别按4:4:2的比例代为偿还;工作满4年,其学费由政府一次性返还,所需经费由省、市、县财政按4:4:2的比例分担。

(十一)对从事家教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我市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教育实现就业的,可持本人身份证、失业证、毕业证和家教协议、社区证明,按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标准,由财政部门给予其养老、医疗保险统筹部分的社保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十二)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将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纳入我市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鼓励高职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大学四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要根据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合理衔接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学计划安排,适当放宽申报鉴定的最低学制年限要求,通过严格质量管理和考评标准,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十三)鼓励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免费存放在科研院所或高校所在地、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也可免费保留在原就读高校。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连续计算。

(十四)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各类用人单位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吸纳人数给予一次性社会保险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内,劳动合同到期时由用人单位领取补贴,补贴标准为企业实际缴纳数额的50%。尤其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在稳定员工队伍的工作中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

(十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我市边远乡镇基层工作。进一步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各受援地有空编的事业单位,可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优先招聘上述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高校毕业生到新民市的红旗乡、姚堡乡、周坨子乡、大柳屯镇、于家窝堡乡、陶家屯乡、东蛇山子乡,辽中县的大黑岗子乡、牛心坨乡、老大房乡,法库县的四家子乡、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包家屯乡、秀水河子镇、叶茂台镇,康平县的沙金台乡、柳树屯乡、西关屯乡、海州窝堡乡工作的,除享受国家规定政策外,可享受就业人员社保政策。

要提高各级机关录用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市级机关原则上要达到50%,区、县(市)机关原则上达到30%。市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应逐步加大招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对到边远地区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笔试成绩两科加5分,如考一科加2.5分。笔试、面试后,同等条件的优先聘用。从2009年起,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高校毕业生和到农村基层志愿服务的高校毕业生,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或志愿服务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

(十六)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对各类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一律取消落户限制。对被在农村开办的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选择在市区或县城落户。对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允许其在入学前家庭所在市和就读高校所在市之间选择落户。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要免收档案保管服务费用。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2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工作单位落实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超过2年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十七)扩大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凡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能够保证学习时间的城乡所有劳动者,均可纳入全省普惠制就业培训范畴。在做好原国有企业并轨人员就业转失业后的短期简单技能培训和二次培训的基础上,围绕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开展产业项目特色培训,针对技能不对称问题做好低技能劳动者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工作。要把创业培训作为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工作重点,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同时兼顾社会其他有志于创业的人员。

(十八)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针对不同就业人群的特点,鼓励采取全日制、半日制、夜校制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开展个性化、互动性及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分类技能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培训补贴标准每课时分别为3元、5元、10元。

(十九)大力推进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规范创业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创业培训一律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SYB创业培训教材,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培训总学时不低于200学时。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创业培训实行最高培训补贴标准,即每学时10元。改革创业培训补贴拨付办法,创业培训开班前按培训计划人数预拨50%培训费,培训合格后拨付另50%的培训补贴。要把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纳入到创业培训体系中来,并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坚持“就近就地”原则,为返乡农民工培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力度,补贴标准、办法与其他创业培训相同。广泛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创业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我市将创建10个创业教育示范校(劳动保障2个、人事2个、教育2个、工会1个、团市委2个、妇联1个),市财政通过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给予支持,满足学校创业教育需要。

(二十)鼓励企业开展待岗职工培训。对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分流安置本单位富余人员并开展转岗培训的,可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我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困难企业,在坚持不裁减人员、确保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培训或委托培训的,按人均3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不兼得)。政策期限为2009年内。

(二十一)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各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个性化就业培训,组织残疾人开展盲人按摩、手工编织、陶艺、动漫制作、LeD和农村种养殖等项技能培训,对超出普惠制培训规定课时所需的培训经费给予专项培训补贴。

(二十二)做好复转军人和农村“两后生”的技能培训。凡我市户籍的复转军人可持相关证件免费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由财政给予一次性学费补贴。对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组织其免费参加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

(二十三)切实抓好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政府出资购买的培训要服务于*经济区发展战略,要与本地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产业升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配套、相衔接。各地区要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情况,组织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发改等部门,确定为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的产业项目特色培训专业目录。经市政府同意后,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急需技能人才,市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专项补助。培训专业目录兼顾家政服务、残疾人康复等我市品牌培训,每半年调整完善一次。

(二十四)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产业项目特色培训。各地区要把本地区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摆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优质投资环境抓紧抓好,有效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保证项目技能需求与劳动者培训意愿对接、与有实力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对接、与紧缺专业的师资及实训基地对接。各地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要及时掌握入区项目用工需求结构和进度,要同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季度通报和联动工作机制,超前谋划安排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要加强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依托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计划,在重点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人力资源和技能培训服务站,负责调查统计、组织对接、园区实训等工作。要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科研院所的基础和优势,制定优秀师资柔性引进相关政策,抓好名师名课课件开发和使用,努力提高培训师资水平。

(二十五)加强普惠制培训基地管理。要严格把握培训机构标准,坚持做强做大原则,对培训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强、教学功能不完备的机构要取消培训基地资格。要围绕普惠制培训对象和任务,将普惠制培训基地分成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两类,每个基地要细化培训专业,按培训专业获得定点资格后参与培训任务的招投标。尤其要针对产业项目特色培训,择优选择一些硬件条件好、师资力量强、实训水平高的培训机构。普惠制培训基地每半年考核评估、调整完善一次,实现有进有出。

(二十六)加强企业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组织扩大企业公共实训基地规模,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开展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可采取学生学员进企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实习场地、设备设施的利用率,解决学校(培训机构)实训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要注重调动产业基地、工业园区中企业的积极性,实行基础实训在学校(培训机构)、专项实训在企业的两段式实训,大力推广名师带徒、顶岗实习等实训模式。产业集群特色突出的产业基地,可将建立共享性的专业实训基地纳入建设规划。

五、鼓励企业扩大就业

(二十七)福利企业减免税政策。对民政部门认定的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企业,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对单位支付给残疾人员的实际工资可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二十八)商贸服务型企业减免税费政策。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对纳税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在2008、2009两个年度内,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

(二十九)鼓励商贸服务企业吸纳就业。对商贸服务型企业(除国家限制行业外)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所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部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审批期限延长3年。

(三十)鼓励企业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其超出比例安置的残疾人企业所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部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退税政策和社保补贴政策不兼得),政策期限为2009年内。

(三十一)鼓励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对福利企业年退税总额低于企业为其残疾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的,其企业缴纳部分的差额,由财政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限为2009年内。

(三十二)鼓励企业吸纳依法破产关闭企业职工就业。企业吸纳持《就业援助证》的依法破产关闭企业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的,从2009年1月1日起对企业所承担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部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破产企业职工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六、鼓励个人自主创业

(三十三)扩大鼓励扶持初始型自主创业的范围。凡具有*市户籍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复转军人(含随军家属)、新生劳动力(未继续升学的初、中等学历的人员)、困难群体(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和农村劳动力,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行业内,创办企业实体或领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从事初始型自主创业活动的,均为扶持的对象,可享受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将创业带头人吸纳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拓展到所有创业者。

(三十四)为创业者无偿提供创业场地。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房、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各区县(市)、开发区应新建或充分利用原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无偿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2009年底前,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规模要达到一次性接受创业户数30户和从业人员600人以上,各区、县(市)孵化基地规模要达到一次性接受创业户数5户和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各产业园区要达到10户和200人以上。对孵化效果明显,经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给予适当补贴。

(三十五)扩大创业融资渠道。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将小额贷款反担保范围扩大到有稳定收入的人员。凡是个人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每人可申请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业的,每人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对当年新招用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财政部门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

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面向失业人员、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等以及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扩大农户和中小企业动产和不动产抵(质)押担保范围,并研究探索纳入政府贴息范围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支持个人创业促进就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设立力度,对信贷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就业的,适当放松存贷比限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向从事微利项目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的,享受国家和省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由政府财政担保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提供必要担保。建立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效果评估制度。

(三十六)延长典当融资综合费用补贴期限。对通过典当融资且到期偿还当金确有困难的创业企业,经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批准后,其典当综合费用补贴期限可在半年基础上延期1年。

(三十七)税费减免政策。对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提高营业税起征点,降低创业税收门槛,将营业税按月纳税的起征点由月营业额2000元提高到5000元。

(三十八)个体经营减免税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对残疾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对残疾人个人取得的劳动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和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减征50%个人所得税。

(三十九)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以及毕业3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2年内,免交有关省政府及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设立的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四十)自主创业社保补贴政策。创业者从事省政府规定的25个微利项目和我市新增的物业维修、零售配送、文体服务、租赁服务、代办服务等5个微利项目,初次领取工商执照,依法纳税,并依法缴纳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创业1年后(以工商注册时间为准),对其缴纳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统筹部分,凭其缴费证明,由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给予养老、医疗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四十一)降低创业成本。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取消和停止征收2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辽政发〔2008〕44号)精神,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和停止征收义务教育杂费、义务教育借读费、高等学历文凭工本费、暂住证(卡)工本费、劳动合同鉴证费、劳动争议仲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畜禽及畜禽产品防疫费、农机服务费、进出口货物许可证工本费、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费、广告经营单位注册登记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工本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落实我市取消、停止和减半征收70项收费政策,其中停止收取旧机动车转让费、居民身份证加急费和环保业务培训费等54项,减半收取人防工程搬迁补偿费、土地登记费、产权发证登记中心查档费16项。

支持初始型自主创业,降低收费标准,实行阳光收费。对继续保留的企业注册验资费、环评及监测服务费、私营企业协会会费和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按最低标准收费。私营企业协会会费和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费应公开收费标准,实行阳光收费。对各类创业园区为创业者提供的经营、办公和生产服务场所,要降低租金、减免水电费,同级财政要据实给予补助。

(四十二)启动高校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通过两到三年时间,使全市接受系统创业技能培训的大学生达到3000人,催生大学生创业者和参与创业者3000人,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1000个。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对全市300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学历教育以及赴国外培训,逐步实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市财政给予师资培训专项支持。

(四十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初期(2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对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4800元定额依次扣减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十四)鼓励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自主创业。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办理营业执照的失业人员,可将其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放给本人,作为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扶持资金。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四十五)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对扶持对象初始创业,从事家庭手工业、种植业、养殖业、修理修配(汽车修配除外)、图书借阅、洗染缝补、复印打字、理发、小卖部、搬家服务、社区卫生保洁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微利项目,经户口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协审,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初审,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发给《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证书》。各级劳动保障、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要做好对劳动组织的扶持、管理和服务,促进劳动组织的发展。

对非正规劳务组织吸纳残疾人就业,其残疾人的养老、医疗保险统筹部分,由财政部门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限为2009年内。

(四十六)实行创业成功后低保渐退制度。城乡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开展初始型自主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和边缘户标准的1.5倍、但高于低保标准和边缘户标准的,确定保留低保和低保边缘户待遇12个月不变,从第13个月起取消低保和边缘户待遇;家庭月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和边缘户标准1.5倍以上的,确定保留低保和边缘户待遇6个月不变,从第7个月起取消低保和边缘户待遇。

(四十七)强化创业保护。按照市工商局扶持创业的有关政策规定,放宽公司无形资产出资比例限制、放宽企业设立条件、放宽分公司经营范围,简化企业登记手续、简化企业年检手续、支持连锁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企业登记工作效率。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得干预其依法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其创办实体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创业软环境建设,不得强制要求参加非法律、法规规定的培训和各类评比、考核等活动;不得为中小企业指定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产品质量认证等服务的中介机构。对创业带头人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严格限制有关部门的执法检查活动。建立创业保护投诉渠道,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严肃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期答复。

七、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四十八)延长“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期限。“4050”大龄灵活就业人员已享受社保补贴满3年的(到2007年底距退休年龄5年内除外),继续享受1年社保补贴。

(四十九)延长就业困难群体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期限。市、区两级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群体(包括离异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和老人)就业的工作期限由3年延至4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待遇不变。要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重新登记,严格筛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五十)实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和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军烈属等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培训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核的,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十一)援助困难家庭子女学习政策。将我市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和低保边缘户等困难家庭子女参加职高、技校、中专和高职院学习可享受减免学费的政策,扩大到残疾人和军烈属家庭子女。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700元的残疾人和军烈属家庭,其子女参加职高、技校、中专和高职院学习的,可享受减免费学习政策。残疾人家庭及收入认定工作由市残联负责,军烈属家庭及收入认定工作由市民政局负责。

(五十二)鼓励企业吸纳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吸纳零就业家庭、低保或低保边缘户、残疾人和军烈属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依法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的,对企业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部分,由财政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八、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五十三)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市行政区域内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对企业承担的养老和失业保险部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内。

(五十四)建立农民工失业登记制度,并为失业农民工发放生活补助。用人单位对在我市实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并失去工作的农民工,办理失业手续,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农民工所在的用人单位如为其连续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以上,农民工可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一次性生活补助金。

(五十五)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援助。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服务。对农民工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五十六)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政策、场地支持,重点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小额担保贷款支持,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种植养殖、特色农业及农村服务业等。

(五十七)鼓励劳务输出。继续实施劳务输出奖励补贴政策。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劳务中介公司和未纳入财政补助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对有境外输出资质的外派劳务机构,每组织输出一名城乡劳动者到埠外境外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100元至200元的劳务输出补贴。强化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一批劳务输出联络办事机构。县乡级政府要瞄准重大项目的用工需求,选择好劳务输出基地,实现农民工成批量转移输出。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把促进劳务输出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注意发挥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公司的作用,做好岗位与资源的对接工作。

九、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措施

(五十八)建立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应急体系。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跟踪我市就业、失业动态,分析掌握就业、失业形势变化和走势,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失业预警监测。一是实行预警监测月报制度。采取重点调查方式对我市在经济发展和就业总量中具有规模性、代表性、特征性企业人员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企业产生的减薪、待岗、裁员等情况。二是实行规模性裁员周报制度。对规模性裁员进行报告登记,动态掌握企业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或裁员占企业职工总人数10%以上的情况。三是实行失业率季报制度。采取抽样调查方式每季确定我市调查失业率。四是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分析报告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监测,实行职业供求分析月报制度,及时市场供求分析状况。五是建立预防规模性失业应急机制。各区、县(市)、开发区是预防和处理规模性失业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应对规模性失业的工作预案。各级劳动保障、财政、公安、、国资委、经委、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及时发现、预防和控制规模性失业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确需裁员的,市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失业人员流量、流速的控制。

通过月报、周报、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职业供求状况来综合研判我市经济波动期内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劳动力供求趋势,掌握我市失业的总体态势,为预防和调控失业、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提供依据,为制定相关的就业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五十九)严格控制企业规模性裁员。一是对出现规模裁员趋向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根据失业预警预报的数据,加强对关闭停产企业以及拟裁员企业重点跟踪。国有企业原则上在2009年底前不允许直接裁员。二是严格规范企业裁员程序。企业裁员必须经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如企业裁员方案和社会保险接续办法不明确、资金不到位,不能进入裁员程序。对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职工总数的10%或一次性裁员20人以上的,必须提前30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三是积极稳妥做好国企改制职工安置工作。严格履行企业改制程序,原则上要求改制后企业留用原企业职工比例不低于80%,尽量减少改制裁员。

(六十)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充实公共就业服务力量。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问题,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可由乡镇政府在核定的乡镇行政或事业编制内自行解决,各级财政要筹集资金支持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化设施配备和联网工作。为强化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力量,利用省下达我市高校毕业生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指标,实施“一个乡镇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计划。二是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绿色通道。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档案托管、失业登记等“一站式”就业服务。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做好“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按照所学专业、技能分门别类做好人才储备,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介绍,做好人职匹配。四是创新招聘洽谈会方式。按行业、专业召开专场招聘洽谈会,特别是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用人单位到校园招聘信息,实行岗位对接。

(六十一)加强人力资源和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以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网为顶端平台,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掌握全市人力资源和岗位资源状况,促进供需对称、校企对接和人职匹配。扩大信息联网的覆盖面,在完善和维护市和区、街、社区四级联网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乡镇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市就业网、市人事网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加快实现劳动保障、人事、教育、残联、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之间数据传递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扩大联网应用,进一步推动网上职业介绍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和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和上传工作,实现全市招聘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网上广泛及时,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求职信息与岗位信息有效对接。

(六十二)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工作。一是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目前我市充分就业社区达标比例为60%,2009年在对已达标社区进行复检的基础上,充分就业社区力争达到70%。二是建立社区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登记数据库,加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完善社区就业援助包保责任制度,对本地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跟踪服务,做到发现一户、解决一户、稳定就业一户,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六十三)加强劳务输出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一是推进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入资金390万元,重点加强39个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达标工作,实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一站式公共服务。二是全市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统一配备联网计算机,实现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信息化。三是定期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农村困难家庭资源情况的调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意愿等状况,对农村困难家庭实施重点就业援助。四是启动农民返乡监测制度,建立《返乡农民资源和就业跟踪台账》,并实行月报表、季调度制度。对我市39个中心乡镇建立农民工返乡监测点,组织人员深入车站、乡村,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情况。对返乡农民工实行与城镇失业人员平等的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政策。

(六十四)加强基础工作建设。简化各项政策的办事程序,完善操作流程,加强基础性工作建设,通过开发就业创业系统软件,建立完善实名制就业、实名制培训、实名制职业介绍、实名制社保补贴、实名制劳务输出等数据库。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和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六十五)建立稳定的工资支付机制。一是加大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和完善对全社会各类企业工资分配的规范、指导和监督。进一步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三项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增长和岗位、职位工资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市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06〕第59号),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凡建设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必须按照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的2%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六十六)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定期召开三方例会,收集并通报情况,及时研究关闭停产企业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劳动关系重大问题。坚持“双维护”、“双服务”。既维护职工的权益,又维护企业的利益;既服务民生改善,又服务经济发展。二是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平台。建立劳动关系协理员队伍,力争使劳动关系问题化解在基层。三是建立妥善处理工时问题。按照人保部、省劳动保障厅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指导其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指导和服务。

(六十七)建立快捷的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完善劳动争议应急工作预案,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力争将小额、简单、涉及人数较多的劳动争议通过调解化解在基层。

(六十八)进一步做好劳动监察工作。加大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随意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参加社会保险、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收取劳动者抵押金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继续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劳动合同签订行为,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六十九)建立工作联动机制,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职责。为加强政府各部门间配合与联动,市政府成立由劳动保障、宣传、发改、国资、经委、农委、财政、服务业办、教科工委、人事、教育、民政、中小企业、工商、税务、残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工作联动,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区、县(市)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工作的积极推进。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4

2007年5月,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7]94号)。《意见》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为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对象为学校所有全日制一、二年级的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同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须按5%的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助学奖学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财政分担。

[政策二]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

2010年,江苏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部门印发了关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苏财规[2010]3号)。文件明确: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以及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三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免收学费。2009年秋季学期已收取的学费,在2010年春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予以退还。

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扣除涉农专业学生后在校生的5%确定。省财政按照5%的比例安排补助资金。各地可根据实际,按不低于5%的比例合理确定本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

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和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人社部函[2009]272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具体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机使用与维修、航海捕捞,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2类专业。

在中央财政分担我省免学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由省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平均2200元标准,与市、县财政按比例分担免学费补助资金。对在公办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省物价局批准的学费标准确定免费标准。在政府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其学费标准高于同类型同专业公办学校的,按同类型同专业公办学校的标准免学费,高出部分由学生家庭承担;低于的按实际标准免学费。

[政策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参加属于自己的“高考”。

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招生考试(简称对口单招)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计划性质、学籍类型、收费标准、毕业待遇与普通高考学生一致。

自199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试点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口单招考试已形成独特的考试体系。对口单招考试共有14个专业大类,包括:农业、建筑、机械、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化工、财会、市场营销、旅游、烹饪、汽车、纺织服装、艺术,中等职业学校上述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考试可升入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继续学习。考试内容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设立了专业技能考试、专业理论考试、文化基础考试3个方面,并突出技能――考生需先参加技能考试,技能成绩排名在前90%的学生可以参加当年的专业理论和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最终根据考试的总分高低,按志愿投档录取。

从2010年起,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参加对口单招考试。招生计划中本科占一定比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要求,我省在《江苏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送审稿)》中提出,继续推进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的改革和完善,逐步扩大对口单招规模,继续安排本科招生计划,加快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政策四]国家、省建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逐步形成“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院校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5

投资婚姻不等于嫁给有钱人

不可否认,今天女性的经济地位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但女性拥有的财富仍远远低于男性。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也许是一些女性改变经济地位的途径,但美国大部分女性并不是把嫁给有钱的男人作为婚姻目标,更多的女性改变经济地位是靠接受高等教育、与丈夫一起打拼来积累财富。女性投资婚姻的关键之点并不是攀高枝,而是建立稳固的夫妻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可以增加财富,破碎的家庭将减少财富。美国有一项调查发现,离婚会使一个人的财富比单身减少四分之三,而夫妻家庭的财富会比单身增加一倍。

从婚姻的角度观察,美国的夫妻家庭所拥有的财富远远高于单身男女所拥有的财富。根据学者的研究,美国18至64岁夫妻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是127300美元,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性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是31150美元,单身女性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是15210美元。65岁以上夫妻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是272500美元,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性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是178000美元,单身女性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是150000美元。18至64岁是人们积累财富的黄金时代,也是人生中最需要打拼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的单身男女所拥有的财富明显比夫妻家庭差一大截,而单身女性所拥有的财富更是居于下风。

女性积累财富单打独斗难

美国女性现在流行不婚,而且单亲家庭尤其是女性单独抚养孩子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种状况对女性积累财富造成的影响较大。美国低收入家庭很多是单亲家庭,养儿育女的负担往往由单身妈妈一人承担,别说积累财富,能把日子过得舒心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可以说,对于女性而言,要想积累更多的财富,单打独斗比较艰难。

美国女性除了嫁人外,在生活形态上还有三种情形,即一生未婚、离婚和配偶去世后独自生活。

在一生未婚的女性人群中,她们中位年收入为31246美元,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仅为15500美元。可以说这类女性无牵挂,挣多少花多少,积累财富对她们而言似乎没什么意义。离婚女性人群的年中位收入为38046美元,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为63150美元。离婚的女性可以在离婚时获得一定的财产,因此拥有的财富要比单身女性高出一些。而丧偶的女性年中位收入为36016美元,她们所拥有的财富中位值为147950美元。丧偶女性拥有的财富之所以高于未婚女性和离婚女性,大多是因为她们从过世的丈夫处得到家庭积累的财富。

图1美国不同类型女性的年收入和财富中位值比较(单位:美元)

女性经济上翻身靠教育

关于女性的经济地位,皮尤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很有趣的调查。如果对比1970年和2007年美国30岁至44岁的已婚男女可以发现,不论是在教育程度还是收入方面,如今的美国女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70年,在美国30岁至44岁夫妻家庭中,夫妻教育程度相等的人数比例为52%,丈夫教育程度高于妻子的人数比例为28%,妻子教育程度高于丈夫的人数比例为20%。到了2007年,情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美国30岁至44岁夫妻家庭中,夫妻教育程度相等的人数比例为53%,丈夫教育程度高于妻子的人数比例下降到19%,妻子教育程度高于丈夫的人数比例上升到28%。

在美国30岁至44岁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已婚女性中,1970年,妻子与丈夫教育程度相同的比例为69%,妻子教育程度高于丈夫的比例为31%。2007年,妻子与丈夫教育程度相同的比例为64%,妻子教育程度高于丈夫的比例为36%。在30岁至44岁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已婚男性中,1970年,妻子与丈夫教育程度相同的比例为37%,丈夫教育程度高于妻子的比例为63%。2007年,妻子与丈夫教育程度相同的比例为71%,丈夫教育程度高于妻子的比例为29%。

妻子收入所占家庭份额加大

在今日的美国男女组成的家庭中,妻子在家庭收入上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而且妻子比丈夫赚钱多的人数比例也快速上升。从1970年至2007年,美国高中毕业的女性年中位收入增加了5%,而高中毕业男性的年中位收入反而是下降了16%。美国大学毕业的女性年中位收入增加了30%,而大学毕业男性的年中位收入只增加了13%。如果观察夫妻家庭,女性收入增加现象更加有趣。1970年,美国家庭妻子收入超过丈夫的人数比例只有4%,而在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男婚女嫁这种说法,女性经济地位不高,往往容易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中国有句流行语叫作“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但美国的流行语却是“学得好才能嫁得好”。在1967年,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女性会说,她们会因为男人具有良好的赚钱潜力而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美国87%的女性认为拥有一个合得来的男人更重要,男人可以亲密相处、可以帮助做家务,这些比男人能赚钱更重要。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30岁至44岁夫妻家庭中,高中以下教育程度女性嫁给中上收入男性的比例只有21%,高中教育程度女性嫁给中上收入男性的比例有所提高,为38%。大学以上教育程度女性嫁给中上收入男性比例最高,为68%。

女性对家中财务决定权提升

另一方面,女性收入提高了,男性在选择高收入女性上有了更多的机会。同样对于男性而言,要想娶到收入较高的女性,自己也得有两把刷子。美国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男性能娶到中上收入女性的比例为30%,高中文化程度男性娶到中上收入女性的比例为47%,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男性娶到中上收入女性的比例为54%。美国女性讲究独立,嫁得好不意味着一定要嫁给有钱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1970年代,即使是大学毕业的美国女性也更喜欢嫁给教育程度高和收入高的男人,但到了2007年,女性并不把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男人再看作是理想的丈夫。

女性收入的提高,也大大加强了女性在家中对财务决策的决定权。在丈夫收入高于妻子的家庭,有35%的家庭对于财务的决定权是由丈夫说了算,36%的家庭由妻子说了算,28%的家庭是夫妻共同协商。而在妻子收入高于丈夫的家庭,有21%的家庭对于财务的决定权是由丈夫说了算,46%的家庭由妻子说了算,33%的家庭是夫妻共同协商。人们常说女人当家,而妻子收入超过丈夫,这家就当得更大。

图2美国女性在家庭中财务决策的决定权

富有男人更希望女性有智慧

美国有很多专家研究婚姻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大部分人的结论是夫妻同甘苦、共患难,在生活中取长补短,相互扶持是一个家庭财富不断积累甚至是可以成为富翁的基础。在美国人眼里,不论男女独自一人闯天下不可谓不难,有了钱包二奶、养小三,那算不上是享福,而是在找罪受。虽然美国一些有钱人风流韵事也挺多,但大部分富人还是抱有传统家庭观念和家庭价值观的。特别是在婚姻上,如果出轨,恐将付出高额的经济代价。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92%的百万富翁家庭是已婚的夫妇家庭,这些富人平均的婚龄是28年,其中四分之一的富人与另一半结婚的时间超过38年。与其他收入人群相比,美国富人的离婚率不高,仅是其他收入人群离婚率的三分之一。即使离婚,大部分富人还会再婚,绝不过孤男寡女的日子。

根据调查,在成为百万富翁的已婚男女中,大部分人在年轻时的择偶条件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不是脸蛋漂亮、身材标致,女性对男性的要求也不是英俊潇洒,非得1.8米以上。

成为百万富翁的美国人年轻时的择偶条件其实很传统,他们对另一半的要求往往多集中在人品而不是外表。例如,对方要不自私、要有爱心、要能够包容、要有耐心、要能够理解他人、要有教养、要为人善良。富人家庭的女性认为自己丈夫要具备5种美德,这包括诚实、负责、关爱、有能力和可以信赖。而富人们第一次见到女性受到吸引的是她们的外表,但要想成为夫妻,男人则更希望女性具备有智慧、真挚、快乐、可以信赖和可爱的特质。同时,更多的男性还希望自己未来的妻子要有雄心壮志,并有可以赚取高薪的潜力。学者认为,这种择偶条件不仅有助于维系长期美满的婚姻,也有益于家庭财富的积累。

丈夫要有雄心妻子要善持家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的家庭,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男性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夫妻组合上,美国最能够有效积累财富的富人家庭,丈夫往往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并在事业或是创业上雄心勃勃,而背后则有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节俭并同心同德的妻子做支柱。接受过高等教育是美国富人家庭夫妻的一大特点。在富人家庭中,90%的丈夫和85%的妻子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些夫妻聪明、有智慧,夫妻间也能看到对方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并将双方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中发扬光大。尊重对方的聪明才智是美国富人家庭维系良好婚姻的基础,95%富人家庭的男性将妻子的聪明才智视为最主要的美德之一,99%富人家庭的女性将丈夫的聪明才智列为应具备的各种美德之一。

在积聚家庭财富的过程中,美国百万富豪家庭夫妻更注重共同关注家庭理财,比如设立家庭财务预算、计划和实施投资方案、设定财务目标以及开公司创业等。在富人家当太太过的未必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家庭主妇勤俭持家是最好的美德之一。

也许人们想不到,美国70%的百万富豪家庭家人的鞋子破了不是扔掉买新的,而是修修补补再穿。48%的百万富豪家庭的家具有破损会修理、旧家具重新刷油漆后以旧翻新。57%的百万富翁家庭为了节电,会对用电量进行控制。71%的百万富豪家庭购买日常用品会货比三家,以节省资金。还有49%的家庭购物时使用折扣券,49%的家庭到折扣商店购物。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6

不过儿子目前年龄尚小,如果一个人去美国,身边没有监护人,李先生担心儿子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不能好好学习,最终拿不到学位;同时他担心美国的物质世界会使儿子养成攀比、奢侈的不良习惯,致使他对儿子的期望落空。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机会越来越多,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增加将来的工作实力,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去留学,留学年龄也越来越趋向低龄化。所以李先生的担心也是当前许多家长的共同心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份海外子女教育创业信托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监护和理财的双重功效

所谓信托,就是指委托人(如家长)基于财产规划的目的,将其财产所有权委托给受托人(如信托机构),使受托人按照信托协议的约定为受益人(如孩子)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处分信托财产的行为。海外子女教育创业信托就是由父母委托一家专业信托机构管理相应财产,并通过合同约定这笔钱用于孩子将来的教育、生活以及创业等方面。当然,专业机构也要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收取费用。

监护子女留学生活身在海外难以驾驭大笔资金,如果给儿子太多的钱,一旦抵挡不住诱惑,任意挥霍,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且还容易成为当地不法分子的目标。所以李先生如果设立此信托时,可以给儿子制定一定的目标,假如儿子未能实现预定目标则不能取得相应的费用,这样就能给儿子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努力学习工作。同时李先生可以将受托人支付的费用限于儿子必要的生活学习开支,其它的费用则需要儿子自己去挣,这样就能培养儿子勤俭节约、靠自己辛勤工作实现愿望的价值观念。

培养子女理财观念

李先生设立信托后,儿子在国外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开支都将与银行、信托等机构紧密联系,这样就能从小培养孩子节俭、合理规划的理财意识。同时,受托人也会对李先生儿子的学习、生活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无形中增加了一个监护人。

实现资金风险隔离

设立子女教育创业信托,可以避免家庭财务危机给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实现风险隔离,这是设立信托的最大优势。上面的例子中,李先生是民营企业家,经营上总是存在风险,万一遇上风险或不幸破产,将对孩子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设立信托,李先生在美国的信托财产不会因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动,更不用担心遭到债权人追偿清算,这样就能保证儿子将来的学业、工作及创业的后续投入力,李先生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专业管理家庭财务

一般受托人都是具有雄厚实力的资深机构或者来自投资理财领域的专业理财规划师,其成熟丰富的理财投资经验可以使信托财产得到最好的规划与配置,以保证子女将来的学业、生活和创业基金,可谓一举两得。而且通过专业的受托人,可以使李先生家庭资产得到合理配置与规划,实现有效避税。

李先生的信托设计方案

设立海外信托需要专业的操作程序,包括留学目的国及受托人的选择,国内相关政策(如外汇管制等)的规定,以及其它一些法律事务等,家长可以咨询国内相关的专业理财机构,由专业人士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海外子女教育创业信托。

设立步骤

对李先生来说,在设立海外信托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实力雄厚、信用背景良好的受托人(如某银行的信托部门),以确保设立信托后不会出现风险。

受托人确定以后,李先生就要与其签订相应的信托合同,在签订合同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律师等专业人士,这样比较妥当。在合同内一般需要明确:李先生、信托机构及儿子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商定给付儿子在美国生活、学习及工作上费用开支的方式,以及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后该怎样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签订完合同,李先生把钱支付给信托机构后,信托就生效了。

信托内容

李先生选择的某信托机构对其个人财务状况、规划目标进行分析评估后,设计的信托方案如下:

(1)每年支付儿子大学的学费20000美元;生活费用每月支付1500美元,除此之外的开支须由儿子自己打工赚取;

(2)如果儿子从大学顺利毕业并拿到学士学位,给予10万美元的奖励;

(3)如果儿子能取得博士学位,则再给予15万美元的奖励;

(4)儿子毕业后,须在美国当地找一份工作,且至少工作满3年,并获得公司上司的书面肯定后可获得李先生2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资助;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7

一、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1.不要鄙视体力劳动,应从基层岗位做起

想做白领不做蓝领是很多中职毕业生的心态,他们认为接受了职业教育,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证书,是人才,应该做高级点的工作,否则就是屈才。而现实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学历上没有优势,社会经验又欠缺,“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与其好高骛远,不如从基层做起。例如,全球体育用品中,阿迪达斯的老板以前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修鞋匠。

2.不要一味强调专业对口

有些中职生认为毕业后没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工作,会荒废自己的专业技能,浪费了自己所受的职业教育。在如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如果学生一味地强调就业与专业对口,会大幅缩小自己的就业面,减少择业机会。中职学校的课程开设本来就考虑了学生就业的复杂性,所以专业课程的涉及面比较广,如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均开设了市场营销、营销心理学、礼仪等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可以从事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工作,也能从事电脑与周边设备的销售。财会专业的学生从事单位的财务工作是对口,在超市担任收银员或导购员在专业知识上也应该是对口的。

3.要培养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很多毕业生和家长都希望,毕业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对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要求高,如财会类的一些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要到银行、证券公司或电信公司工作。而从银行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他们更愿意招收有高学历、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不愿意招刚毕业的中职生。因此学生和家长应有“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在毕业的前几年,不要眼光过高,而应踏实工作,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为学习目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积累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同时,减轻家庭、个人的经济压力,为今后的择业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学校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

学校教育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1.提倡理性择业的观念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这种讲法代表了人们通过合理择业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的整体择业观,但这些并不意味着频繁“跳槽”是一种理,而要让学生认识到频繁“跳槽”的危害性。一是就业者不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中职生在学校教育阶段生活简单,与社会的接触少,带来的是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的不足,而频繁的跳槽行为使得学生在没有充分了解原有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的操作流程之前,就转入另一企业,对工作经验的积累非常不利。二是就业者不能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在证券、保险、银行等企业就业的人不一定会永远留在该单位,但日常工作中会面对大量的客户,可以为今后的择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如果不通过长期工作,深入了解和接触各类客户,这些优势资源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新的岗位上又从零开始,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职生“跳槽”的原因很多,但很多学生怕吃苦、急功近利是跳槽的主要原因,新一代的中职生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我所调查的班级来看,学生的劳动观念普遍较差,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卫生任务,都有偷工减料、趁机逃跑的行为。因此,学校教育应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应通过主题班会、黑板宣传、大型集会活动广泛宣传劳动光荣的观念,同时做好与家庭教育的衔接,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点一滴慢慢养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3.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8

李先生与同学合租住房,每月房租1500元。广州的消费不算低,李先生一个月要花掉大约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虽然自己也很想节省一点,但作为新人的他,实在不好意思拒绝来自同事的各种活动相约。于是,一个月算下来,能攒下1000元就不错,但在一线城市,这区区1000元实在显得微不足道。如果想在广州找女友,就面临要在广州置业的刚需,面对每平米均价已经接近两万元的房价,李先生只能望而兴叹。李先生的父母均为国家公务员,退休后收入比较稳定,在老家属于收入中等偏上人群。李先生甚至有了回家的念头,但父亲强烈反对,认为儿子辛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而一线城市的机会要比他们那些小地方多很多。李先生被父亲说服,并理智的分析了自己的职业前景:每年10%的薪水上涨空间;良好的公司环境能为自己职场的快速进步奠定基础;只要够努力,积累经验,学习销售知识,转到销售一线的话,会更有前途。

李先生为经济专业学生,且英文很好,可以阅读英文经济刊物,对国内和世界的经济动向都能有所知晓。李先生的父亲决定拿出积蓄20万元来支援儿子做投资,可李先生拿着这沉甸甸的20万元,心里发了慌,不知道该如何投资,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于是,他找到了《投资与理财》,希望我们的特约规划师能帮助他制定一个合理的投资规划,风险、保守投资各占一半。李先生希望3年后,自己能付得起一套150万元左右房子的首付,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他还想做一些意外保险的投资,未雨绸缪,为自己和家人都添一份保障。

年入6万职场新人如何理财攒首付(a)

资产分析

资产负债情况

李先生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庭资产几乎为零,唯一的存款还是父亲资助他准备投资的。家庭无负债,李先生暂时无财务透支风险。

收支情况

李先生月薪5000元,年底双薪还有3000元的年终奖。支出方面,每月除了房租、生活费之外,还有不少人情交际费用。从结余角度看,家庭储蓄率只有18%,储蓄意识不强,储蓄率偏低,合理水平应该处于30至50%之间。

保障情况

李先生单身,大学刚毕业,其单位应该为他购买了基本的社会保险。

其它情况

房产情况:尚未购买,希望3年后,在广州首付一套150万元的房产。

婚姻情况:未婚,想在广州找女友,但前提是要在广州置业。

理财目标

将手中的现金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和投资

希望3年后首付一套150万元的房产。

做保险投资,为自己和家庭增添保障。

理财建议

家庭储备金尤为重要

李先生收入不多,开销很大,储蓄很少。规划股票基金保险银行理财对于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而言,理财的重点还是四个字:“开源节流”。在近期没有重大资本支出计划的情况下,流动资产比率不宜过大。李先生单身一人,远离家乡,应急准备金尤为重要,不管是生病住院或者工作变动时,都能派上用场。建议留下3万元,以货币基金、活期存款形式存留,以备不时之需。

强制储蓄实现财富积累

目前李先生最大的问题在于花钱没有计划性,储蓄意识淡薄。李先生目前每月房租1500元。如果可能,建议寻找路途稍远、靠近地铁等交通便捷区域的价格更便宜的合租房。如果房租控制在1000元/月,这样一年可以节省6000元。作为新人的他,不好意思拒绝来自同事的各种活动相约,所以花销较大。建议聚会形式多样化,太频繁的聚会完全可以拒绝,年总花费在6000元为宜,这样一年下来还可以节省8000元。

主动投资与定期投资基金相结合,提高投资性资产比例

按照上述合理规划,每个月的支出可降到3500元,结余1100余元。李先生事业上发展空间还很大,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大,因此其投资风格可以激进一些。建议选择一些风险较高但同时能带来的收益也较大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例如景顺内需增长、易基医疗行业等。按照8%的年化收益率来计算,如果将每月结余的1100元全部投资基金,则3年后李先生一共可得约4.45万元;如果将全部结余2100元均投入该定投,则3年后李先生一共可得约8.51万元。

父亲给李先生的20万元,建议可以按照1:1:2的比例,分别投入股市、债市、银行理财中,提高投资性资产比例。股市历经5年多调整,未来上涨空间值得期待,建议选择跌幅较大、业绩预期好、行业受扶持的大盘蓝筹股;债市可以选购一些较为稳健的偏债型基金,比如鹏华债基等;理财产品可以选择银行资金池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大约5.5%左右。如果按照股市平均年收益12%、债市收益7%计算,预计3年后李先生可以获得约24.59万元。

多渠道筹措首付款,轻松实现“有房梦”

经过合理的规划和投资,3年后李先生一共可以获得约33.1万元,5年后一共可获得约40多万元。按照首付为房屋价格的三成计算,李先生购房的最佳时间应该是第4年或第5年。届时投资收益加上这几年积累的公积金等,用于支付购买新房的首付已经绰绰有余。这只是在李先生的现有工资基础上所作的计算,考虑到李先生的工作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工资收入会不断上涨,3年后的买房计划将会更加轻松。

补充购买商业保险,提高家庭保障水平

李先生越早投保,在保费上就越会有优势。按常规,以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10来安排,保额基本上覆盖被保险人因意外导致负债偿还及其他费用的支出为宜。建议选择信誉口碑好、实力雄厚的大型保险公司。可以先按照“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医疗”顺序依次购买,资金富裕时再补充“分红两全保险”,交费方式可设为月缴,保险期限至少设定10年,身故受益人约定为自己的父母。

年入6万职场新人如何理财攒首付(B)

由于李先生收入来源相对稳定且单一,建议采取合理的资产配置和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来积累购房首付款。

家庭财务分析

消费健康诊断李先生每个月的消费在收入中的占比达到了61.76%,高于中国家庭平均正常区间的范围。

保障能力指标诊断

目前李先生家庭保障指标低于合理区间,说明家庭保障处于危险状态。假设发生由于突发事件而丧失工作能力等情况,容易发生家庭失去收入来源,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等问题。

财务自由度指标诊断

李先生的财务自由度指标远低于标准值100%,这意味着李先生完全依赖工作收入,运用生息资产获得理财收入的能力不足。

理财建议

教育规划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如何用较少的钱满足自身较高的未来理财需求,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像李先生这样的人来说,每个月的净节余比率应该在40%以上,也就是说攒下的钱能达到收入的40%。如果达不到标准,就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每个月的现金流入,比如说更好地“投资”自己,提高未来的收入;认真地研究自己的花销流水账,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解决好财务问题后,接下来要做的是要留存足够的紧急准备金,即以3个月生活必要开支为限,以备不时之需。建议李先生拿出1万元作为紧急准备金。可将1万元中的7000元配置为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不仅流动性好,安全性高,而且对于抵御通货膨胀有着一定的优势,收益率略高于定期存款。另外的3000元资金可以选择活期存款的方式留存。

李先生留存紧急准备金后,目前可用于投资的资产还有19万元。由于李先生希望3年内实现购房目标,且变动余地不大,因此不太适合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产品,比如股票、基金等。建议选择一些稳妥的投资产品,不要将收益率看得太重,毕竟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是正相关的,片面地追求高收益,将会给自己买房留下不小的风险隐患。构建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将其中10万元选择信托产品。建议选择大型商业银行的、历史信誉较好的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产品,预期年收益8%左右;将剩余9万元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定期存款等产品,稳健、可靠,还能随时变现。构建后的稳健组合,3年后连本带利共22.7万元左右。

保险规划

理财规划不能仅仅片面地强调财富的积累,还要注意财富的保障。任何家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和意外,这些风险无法预测,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平安而心存侥幸。在理财规划中引入保险,将未来不确定的大额支出变成现在确定的小额支出,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李先生除了养老保险等五险外,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建议李先生购买15万元的定期寿险和20万元的意外险,定期寿险15万元年缴保费195元,意外险20万元年缴保费260元。

购房规划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9

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简称“国办22号”文件),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等九个方面,明确了新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对于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投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本刊就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访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调研员贾建东。

记者:贾处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采访。就业关乎国计民生。请您先介绍一下目前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贾建东:我区现有普通高等院校48所,其中,本科院校15所,高职高专院校33所。2009年以来,我区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由2009年大约10万人增加到2013年15.2万人,增长了52%。今年,全区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增至16万人左右。在今年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当中,区内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12万人,往届未就业毕业生1万人以上,返区的区外院校内蒙古籍毕业生1万人左右,服务基层期满毕业生1.5万人左右。我区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人数较多。2013年,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200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人数在3.2万人左右。

2013年,全区实现就业或落实了就业去向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达到14.1万人,其中:到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7.7万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中小企业储备、西部志愿者等服务基层项目选拔招募1.5万人,国有企业招聘1.1万人,公务员考试录用0.3万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5万人,大中型企业人才派遣0.6万人,灵活就业1.4万人。另有2.2万名毕业生通过就业见习和创业培训提升了就业能力。

记者:近年来,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治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乡各类群体就业取得积极成效。请问,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贾建东: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为重点,研究提出了建立培养技能劳动者和中高端人才相结合、职业教育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新兵入伍与函授入学相结合、创业与再学习再提升相结合、发展社区服务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进城务工和农牧民工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各地各部门围绕贯彻落实“六个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并切实抓好落实。

二是工作部署到位。为促进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城乡各类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2013年,自治区组织实施了创业就业工程。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实施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内的五项促进就业计划。成立了创业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各项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推进工程实施中,自治区政府在包头、呼市和乌兰察布等地召开了经验交流及现场推进会,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前不久,自治区政府还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听取了驻呼高校和部分企业负责人以及部分毕业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做好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部署,白向群副主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三是政策措施到位。2013年,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拓宽就业领域、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扶持创业、加强就业服务和援助、提升就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制定出台了扶持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可操作性更强的政策措施。目前,围绕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四是投入保障到位。2013年,自治区政府在经济增长趋缓、财政收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从本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创业园和孵化基地建设、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同时,安排1.3亿元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用于安置贫困家庭毕业生和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全区大多数盟市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资金,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

五是督查落实到位。为确保中央和自治区政策落实到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围绕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就业见习和扶持创业、组织引导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及经济组织就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等内容,从2013年6月开始进行全面自查,重点对照国家和自治区文件要求逐项抓好落实。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自治区适时开展了专项督查和调研。

记者:当前,随着各类本科院校持续扩招,高职高专生源逐年减少,部分高职院校面临招生困境。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特别是新上马项目也存在招工难,特别是技工人才短缺的问题。这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面对这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我区是如何化解的?

贾建东:为了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探索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去年,自治区组织开展了“新生入学与企业招工相结合”专项推进行动。各地人社部门主动介入,了解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和岗位信息,帮助企业与院校进行对接,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校企双方经过洽谈签订新生入学委托培养协议,内容包括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订单式”、“定向式”培养,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模式与市场的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毕业后,人社部门积极组织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从而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使大学生跨进学校大门,就走上就业之路;院校在推荐学生就业的同时,也解决了自身“招生难”的问题;同时,也满足了企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需求,从而实现学生、院校和企业三方共赢。

记者: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受其专业限制,就业难度相对比较大;而贫困家庭毕业生因其家庭经济困难,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承受着更为沉重的负担。这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两大困难群体,对此,有什么特别的救助措施吗?

贾建东:为了解决这两类特殊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主要有:自治区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拿出15%的职位(岗位),专门用于定向招录蒙古语授课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定向招募蒙古语授课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鼓励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选修合格的由财政负担选修费用;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本地区贫困家庭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体系,建立台帐,实施“一对一”的重点帮扶,优先为其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和信息服务,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就业。

为了进一步拓宽贫困家庭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按照“发展社区服务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思路,2013年,自治区决定开发1万个公益性岗位,招募城乡低保家庭和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城镇社区、苏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主要从事养老和家庭服务以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工作期限为3年。对于招募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并由旗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办理社会保险。所需经费由自治区各级财政共同负担,自治区财政按照分类分档的原则对盟市给予补贴。招募人员上岗后,其人事、户籍、档案、党团、考核管理,参照“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有关规定执行。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的,可享受自治区相关优惠政策。目前,大部分盟市已经完成了招募工作。

记者: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对此,我区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有什么具体安排和措施?

贾建东: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办22号文件精神,以推动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和接受自治区人大就业促进工作专项评议为抓手,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一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开发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工作、残疾服务、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二是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尚未制定政策的地区,年内要出台相关政策。三是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申报相应职称时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四是对到省会及以下城市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协助办理落户手续,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一是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保补贴,政策执行至2015年年底。二是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可享受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

(三)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是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提高创业能力和素质。二是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档案保管、社保办理接续、职称评定和权益保障等服务。三是积极探索创新符合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贷款门槛、提高审批效率,多途径解决担保难问题。四是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家庭理财毕业设计篇10

2011年8月3日,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表《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一帖,掀起网上热议,甚至有网民表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现象日趋严重。与此同时,新闻中的赵同学以如此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本应是人生大喜,却因不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而与校方发生误会,遭到北大相关负责人回应:考生家庭困难可及时与学校联系,没必要借此赚眼球。

这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也反应了一种现象,即学校和学生双方在立场和沟通上存在偏差,有些地方(特别是来自农村家庭或偏远地区)的学生及家长对国家对于资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相关政策十分不了解,导致了很多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事实上,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帮助这部分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来解决经济困难。为方便学生了解情况,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江苏省的相关资助政策。其资助措施可简单概括为“以财政资助为保障、助学贷款做辅助、高校与社会资助共同发展”,具体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助学金由中央和省政府共同设立,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奖助对象是全日制本专科(含成人高校普通班、高职、第二学士学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信品优学生,覆盖面接近在校生总数的20%,具体政策内容如下:

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学年8000元,每学年申请和评审一次,奖学金一次性发放、颁发国家教育部印制的《国家奖学金荣誉证书》并记入学籍档案。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奖励面约占在校生的3%,按学年申请和评审,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并记入学籍档案。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各年级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分1000、2000、3000元三档发放,资助面约占在校生的16%,按学年申请和评审,高校收到国家助学金经费后补发本学年以前月份的国家助学金、以后月份按月发放。

【注】:在一个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

第二类: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用于弥补财政助学资金缺口、扩大资助范围、增强资助力度,资助对象是具有中国国籍、诚信守法、家庭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本专科及研究生新生和在校生。国家助学贷款按学年申请和审批、一次性发放,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每生每学年不超过6000元,执行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承担,毕业(或提前终止学籍)后的利息由其全额承担,鼓励借款学生提前还贷(不加收除应付利息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具体政策内容如下: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是面向校内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前提是高校必须与经办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符合条件的学生在开学后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办理,实行高校初审和经办银行终审制度。

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借款学生毕业后六年。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应及时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展期手续,展期后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学生继续攻读学位期间仍可获得财政贴息。

借款学生应严格履行还款义务,毕业离校前须与经办银行签订还款计划,还本付息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允许借款学生根据就业和收入水平自主选择毕业后24个月内的任何一个月起开始偿还贷款本息,具体还贷事宜由借款学生在签订还款协议时向经办银行提出申请)。

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委托江苏省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结算金融机构,面向江苏籍在省内外普通高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和新生,学生和家长(法定监护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以借款人信用作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通过贷款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每年暑假期间向入学前户籍所属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受理,国家开发银行终审通过后贷款资金统一划拨至借款学生本人邮政储蓄卡。

【注】:在江苏省高校就读的非江苏籍学生若想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请向入学前户籍所在省份的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在一个学年内,每名学生只可以接受一种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已经获得贷款的学生不得重复申请;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同时可以在政策范围内申请国家奖助学金。

第三类:高校资助项目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江苏省高等院校(含民办)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专项资金,除部分用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支出外,其余均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勤工助学:指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按劳取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勤工助学时间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分为固定岗(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后勤服务等,以每月40工时确定的月薪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和临时岗(每小时酬金参照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确定、不低于8元),校外勤工助学酬金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高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并写入聘用协议)。

特殊困难补助:是高校辅资助措施之一,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临时性、特殊性经济困难,主要扶助身患大病重病或者遭受意外伤害、家庭出现突然变故造成学习和生活困难以及遇到其它突发性特殊性经济困难而确需资助的学生,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按程序评议确定补助对象和金额,通常一次性补助数百元。

学费减免: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部分确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高校结合学生本人表现及经济状况,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逐一审核、研究决定减免对象和金额。

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学校应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核实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予以资助。

第四类:专项资助项目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行业和地区就业,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济负担,国家和江苏省制订了以下专项资助政策措施:

普通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为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服役,提高兵员征集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财政部、教育部和总参谋部决定自2009年起补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实际缴纳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在高校毕业生入伍后一次性补偿到位。

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总额等于每学年补偿金之和:每学年补偿金上限为6000元,实际缴纳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高于上限的按6000元补偿,实际缴纳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本息低于上限的则在6000元以下按照两者就高原则补偿;补偿学年数按实际缴纳学费的学年数确定、但不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学制。

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应首先在高校登记学费补偿申请信息,兵源地的区县人武部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其补偿申请表上盖章确认,高校回收学费补偿申请表并集中申请财政补偿资金后逐一发放给毕业生。

补偿对象仅限2009年后(含当年)取得毕业文凭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含成人高校普通本专科生)。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部队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干部,以及从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士官等其他形式到部队参军的高校毕业生不包括在内。

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应征入伍高校毕业生应优先将补偿款用于偿付贷款本息,被部队退回的高校毕业生须返还已经补偿的学费。

普通高校毕业生赴苏北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苏北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江苏省补偿2009年后(含当年)到苏北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读期间的学费,每服务满一年即可获得三分之一的学费补偿款、三年补偿完毕。

鉴于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金融信贷业务范畴,为确保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还建立了一套相关的诚信系统和还款条例,以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

个人征信系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采集、保存、整理个人信用信息,只要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就能在国内各商业银行信贷网点查到其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征信系统收集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识别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贷款信息(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和信用卡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全面记录个人信用活动、反映个人信用状况,个人征信系统为个人积累信誉财富,也会曝光不诚实守信的借款人,使其在全国各地都难以办理住房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通报制度:为及时提醒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严格履行还款义务,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对连续拖欠还款超过90天且不与经办银行主动联系的借款学生实施通报,通报内容包括借款学生姓名、身份证号、毕业学校、首次就业单位、违约金额和时间等。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后果: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者必须遵守《贷款通则》和《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贷款人如果违约则将承担以下后果:(1)经办银行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2)经办银行将违约信息录入个人征信系统,全国各金融机构均可查询到该不良记录;(3)金融机构可以诉讼严重违约的国家助学贷款借款人,令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4)经办银行和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可以将违约情况通报毕业生所在单位及其家长,以便协助回收国家助学贷款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