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十篇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十篇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12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1

十一五计划学习之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镇长在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

乡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三农”难题的历史拐点

在新农村建设调研时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演讲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乡镇20__年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典型宣传方案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主持人讲话

新农村建设总结-发挥区域优势,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在建设新农村学习会上的发言提纲

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八荣八耻学结

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总结汇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教育活动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工商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__镇__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讲座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稿-党员培训辅导材料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实施方案

市委书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上的讲话

在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新农村建设:“三农”难题的历史拐点

某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新农村建设讲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纲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时的讲话

区委书记在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总结、心得体会、论文、感想、方案

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__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总结

乡20__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

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共青团特色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经验发言材料

20__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县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总结讲话

__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实施方案

新农村经验总结:内强素质求发展构筑和谐新农村

县地方税务局“保持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学习宣讲活动总结

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市长XX在调研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的讲话

XX村支部书记建设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红乡绅论

新农村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新农村建设总结-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警惕违法建筑阻碍新农村建设

镇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小结

区委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20__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村创建和谐新农村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

农机局长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2

1978年陈锡文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1985年7月建制划归至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先后任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副组长、发展研究所所长、农村发展研究部部长,1994年6月被抽调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2000年11月起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30年来,陈锡文在农村发展问题领域辛勤耕耘、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农村经济改革的系统考察》、《国民经济新成长阶段与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期规划》、《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转轨二十年:中国农村的经济改革》、《半个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等著作,并先后三次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008年3月,中央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陈锡文被确定为49名起草者之一,前后历时6个多月,深谙《决定》起草的过程与内幕,对《决定》的解读也因视角的非同寻常而别有见地。

《决定》甫一出台,就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在种种莫衷一是的解读中,陈锡文的解读应该可正视听。

一问:请问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何会选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一重大课题?《决定》起草过程是怎样的?

记者: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誉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农村改革翻过一座座梁,跨过一道道坎,风雨兼程走过了30个年头,请问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何会选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这一重大课题?

陈锡文:“农村稳,则社稷稳;农村固,则江山固”。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始终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30年来,党中央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先后发出10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我们党还多次召开中央全会,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并决定成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开展文件起草工作。

记者:中央农村工作文件起草过程是怎样的?能给我们透露些背后的故事吗?

陈锡文:3月25日,文件起草组正式成立。起草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负责。来自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安徽和吉林两个农业大省的负责同志,以及长期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专家学者,共49人齐聚北京,承担决定稿起草重任。《决定》发出后为何会“震天响”?关键就在于看准了基本国情,找准了农民需求,促进了思想解放,有重大历史突破。

在3月25日举行的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决定稿起草需要深入研究的7个重大问题,为决定稿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6个多月时间里,总书记先后5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起草工作汇报,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为决定稿的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领导同志也十分关心决定稿的起草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因为文件一经发出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就要面对全国人民,必须经得起群众考验,经得起历史检验。为确保正确决策,早在3月下旬,起草工作启动之初,中央就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截至4月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向中央反馈意见121份。起草组对这些意见逐条进行梳理。各地区各部门提出的思想观点和政策建议,为决定稿起草提供了丰富素材。

4月上旬,起草组分成7个调研组,分赴内蒙古、黑龙江等12个省区,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同时,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18个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共收到25份专题调研报告。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起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5月初,起草组形成决定稿框架方案。报经中央审定后,起草组开始着手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30多次反复修改,起草组于6月17日拿出了决定初稿。

6月26日和7月24日,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决定初稿进行讨论和审议。7月25日,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决定初稿进行讨论和审议。

8月7日,党中央印发决定征求意见稿,向各地区各部门和军队负责同志、党的十七大代表、部分老同志等广泛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2193条。8月2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决定征求意见稿当面听取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如股股清泉,为决定稿注入鲜活的生机。起草组据此对决定征求意见稿作了487处修改。

此后,中央又召开有关会议对修改后的决定稿进行反复讨论和审议。讨论、研究、起草、修改……6个多月时间里,起草组共召开9次全体会议、30次工作班子会议,正式修改41稿。

10月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回良玉就决定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为期4天的全会,安排5个半天时间对决定稿进行了认真审议。全会期间,起草组共收到150条意见和建议,在反复研究和讨论后作了认真吸收。

引人注目的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这次全会。他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全国党代会的代表列席中央全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12日下午3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体会议上,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具有坚实的

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一致通过……

二问: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记者:经过5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如今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定》作出了哪些重要判断?

陈锡文:《决定》共分6大部分、约1.5万字,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科学判断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红线。

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决定》立足于“三个没有”,即:“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的清醒认识,作出了农村改革发展“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即: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正是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作为”,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是今后指导“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新概括、新论述。过去的文献中,曾有过论述,但这次把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表述,还是第一次。

三问: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理解应当侧重“土地流转”还是“长久不变”?

记者:土地承包关系能不能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怎么流转?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一些媒体和专家好像都将重点放在“土地流转”上,您以为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理解应当侧重“土地流转”还是“长久不变”?

陈锡文:我觉得这是值得认真讨论的一件事情。首先表明,很多人关心这件事,所以它才会形成舆论上的热点。第二,到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怎么建设?长远方向如何?应该说,在学术界、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看法。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农村土地制度确实存在着某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去改革、完善,而且我觉得我们可能宣传得不够,这也使得有些人对我们的土地政策了解得不够。现在有些媒体特别关注流转,其实我们的政策、法律老早就允许流转。像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允许流转,2003年3月1日开始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专门有一节12个条款讲土地流转。

我以为,这次《决定》在土地制度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就是提出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要“长久不变”。为什么过去讲“30年不变”,现在提出来“长久不变”?我觉得这是应该更加关注的。对农民而言,他等的就是“长久不变”这四个字,好像吃了“定心丸”,让他在经营上有更大的放心。当然,“我也可以自己种,也可以流转给别人种。”从哲学上讲,“永久”这个概念作为一种制度似乎是不存在的,讲“永久”太绝对,它显然是针对现行的“30年”来讲的。

记者:“长久不变”的政策是否赋予了土地流转新的内涵,您希望土地流转能给农民带来怎样的变化?

陈锡文:对全世界的农民来讲,土地都是他的生存和发展之本,只有当农民有更好的收入、更好的就业机会,他自愿离开土地的时候,我们才鼓励土地流转,否则就可能变成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了,那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长久不变”提出来之后,土地流转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人为地营造一种氛围或者采取行动,它一定要是农民的自主选择,是一个市场自然发育的过程。在这里,要把握好法律和政策的界限。这次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过程中有三个“不得”:第一个就是,不得改变农民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第二,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农用地不能改成非农用地,像盖住宅什么的就不可以;第三个就是,不得侵犯承包农户的权益。

粮食是百姓温饱之源、物价平稳之基、经济发展之要、社会稳定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所以,我们强调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这是对今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的一个方向性概括,也是一个新的重大政策表述。

四问:土地跟农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等能否作抵押?

记者:有人提出,能否将地权交给农民?为什么我们选择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跟农民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陈锡文:这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属于公有制,在城里它属于国家所有,在农村主要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二,从实践来看,从中国几千年土地制度变化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不大赞成“把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不断地发生土地兼并,不断地使农民失去土地,证明私有制不能够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当然,我们现在的土地集体所有权也是有缺陷的,它使得一些乡村干部在权力上过于集中甚至可能发生侵犯行为。

记者:有一些网民担心,在新一轮农村土地管理改革中,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相配合,必会产生新的矛盾,比如开发商或地方政府有可能会借搞规模经营而开展新一轮“圈地运动”,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失去生存之根。

陈锡文:中国农村发展的确面临着一些绕不开的问题,小农经营的局限性日益凸现。现有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食品安全监控相对困难,不利于动植物疫病防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若不进行新的改革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次中央发出了重要改革信息,明确提出建立“两个市场”,即: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改革的焦点之一就是通过土地流转等政策手段适度“整合”被承包到户的土地,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决定》鲜明提出了“三个不得”,这体现了中央在农村上持极为审慎的态度。有媒体说,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小产权房”可以合法化,这里我可以明确地说,农村集体土地决不能搞房地产开发,不能搞高尔夫球场建设,不

能搞不符合土地供应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项目。

着眼我国基本国情,从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和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出发,《决定》还提出了保障“两个权益”:就是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和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这一方面表明承包地、宅基地等农民的财产权将得到更好保护;另一方面说明农村土地、宅基地的市场要素属性也将被激活。

记者:有些人认为农村土地、宅基地的市场要素属性一旦被激活,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等就能抵押,这种理解是否有误?

陈锡文: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房产是农民最后的生存依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拿走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房产,否则会引发农民流离失所,影响社会稳定。在现阶段,探索农村金融机制改革主要靠加强研究金融服务、体制和产品创新,把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民房产作为抵押是不现实的,农民可以用农产品、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的订单、运输工具、农业机械等动产作为贷款抵押。

五问: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量化目标是怎样提出的?怎样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记者:《决定》针对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提出了一个唯一的量化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2008年的基础上,农村的人均收入涨一倍。这个目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陈锡文:这个指标意味着12年后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将达到8300元左右,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更高水平。对渴盼增收的广大农民而言,这个“真金白银”的数字无疑是重大实惠。事实上,在起草《决定》的过程中,很多专家、部门都进行了认真的测算。可以这么讲,12年收入倍增,翻一番,每一年扣除物价指数,要求实际增长率接近6%,严格的说就是5.95%。所以也有一些同志提,5.95%或者6%是不是低了点,那我们要看怎么看,一个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阶段,12年,每年都保持增长6%,而且,扣除物价指数之后,实际增长率每年保持增长6%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1996年到2007年这12年间,实际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5.5%,那么就是说如果提出6%的话,比过去12年的增长率是要高一点。从近些年来看,这个平均增速是积极稳妥的,实现这个目标也能鼓舞人心。当然,这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指标,我们力争在实践中能够超过这个指标。

记者:但2020年很有可能城市的人均收入已经到2.7万元,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了,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据国务院专项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至3.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为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您如何看待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陈锡文: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但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为此,《决定》提炼出3个“最需要”,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是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作出的精辟概括,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3

1.参加局组织的多次学习。

2.3次组织全站职工进行专题学习。

3.按照局安排撰写了*市村级财务规范管理调研和官渡区矣六办事处、海口镇财务管理及仁德镇土地流转典型材料。

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完成全市筹资筹劳上限和折工标准审批、上报和公示。

2.下发09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

3.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统计工作。

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1.安排布置了上报2009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统计和典型材料;

2.参与市政协农村土地流转调研,并提供了《*市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报告》等有关资料,调研报告获得了政协的高度评价。

3.完成省办公厅安排上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相关建议的报告。

4.再次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代拟稿)进行意见征求和修改。

5.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对《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6.按照省农业厅安排对《关于对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和《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样本)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7.答复市政协转来政协委员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提案二件。

8.答复石林县一教师电话咨询其妻子承包土地问题。

9.与市委政研室一起撰写了《探索创新*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2009年《*政研》第一期发表,仇和书记还专门做了批示,根据书记的批示又对市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完善。

四、农村资产与财务管理

1.对《*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多次修改,经政府常务会同意于2月1日实施。编写印制《*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4000册和2万分宣传单,下发县区进行宣传,分别在全市基层党风廉政会议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推进会上分发280份给与会人员。

2.完成全市村级会计委托调研,起草了*市村级会计委托动员会李副书记的讲话稿,对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

3.组织召开全市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推进会,编印了交流单位海口镇的资料汇编、彩色宣传册和汇报材料幻灯片的制作,起草了李喜副市长、郭焕波局长的讲话稿,参会人员154人。

4.对云南省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就村级会计委托电算化软件的编写提出意见和建议。

5.处理市长热线转来反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作为的件。

6.提出《*市部分县政府所在地乡镇撤并中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意见》。

7.代市农业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下发实施。

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1.全部完成08年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及工作总结。

2.组织市县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员6人参部级培训。

3.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挂牌情况统计,并上报省厅。

4.参与市民盟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

5.组织征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辅导读146本。

6.答复市政协转来政协委员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提案一件。

7.收集对《加快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现在对意见进行梳理,修改后再次上报市政府审批。

六、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情况

1.完成市级网页的栏目更新,共更新250余条信息和10张图片。

2.对2009年数字乡村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目前各县(市)区、乡具体执行中。

3.按半月一次和一月一次上报省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

4.将农经工作的有关要求、情况和通知等8条信息在数字乡村平台上。

5.组织上报省级数字乡村先进集体和个人材料,*市农业局、安宁市农业局获得省级先进集体奖励,5人获得先进个人奖励。奖励数量在全省排第二位。

七、农经统计

1.完成审核、汇总、上报全市*年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年报,撰写了分析,并印制成册报送36个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使用。

2.召开全市农农经统计东川会议,全面部署研究入户调查及其他农经统计工作。

3.完成一季度780户农村入户调查汇总工作,二季度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4.按照省农业厅要求上报了农业领域非法集资统计情况。

5.及时完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月报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

6.对农业部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7.协助农经处完成*市农民收入增收实施意见。

八、省农业厅项目完成情况

1.完成08年省级财政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及绩效评价工作。

2.完成09年省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筛选上报工作,共上报24家,现正等省审批。

3.开展对08年4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4.做好项目的立项和储备工作。

九、招商引资

发动全站职工学习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积极寻找项目对象,只要是存在1%的可能,我们都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因我站无有利条件,加之人手少、工作量大,只能依靠全站职工的潜能去挖掘,去争取,到目前为止已与三家单位进行过洽谈,预计引资额460万元,协助农科院招商引资任务,现在尚没有确定的项目。

十、其他

1.完成市委办公厅《关于报送*市加快社会保障支撑体系建设调研专题报告的通知》要求的撰写*市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的报告。

2.组织参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检查。

3.协助农经处根据市政协《关于对我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问题开展收集社情民意和调研的通知》完成了调研报告。

4.根据市农业局通知要求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农民负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

5.根据2009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组织全站职工参加了知识竞赛及节能产品使用推介。

6.专题报送了*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乡村债务化解及村级村务管理、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数字乡村工程和关于推进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中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折股量化、股随人走,割断农村户口与农村资产权益分配联系,拓展农民离土离乡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积聚的情况。

7.对云南省农业志农经篇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4

三农问题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尽管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起步,也最早从农业上取得突破,但三农依然是中国改革和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最难啃的骨头。农业依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民依然是隐性失业量最大、社会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央连续九年为三农发展颁发一号文件,启动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湖北农村和全国一样,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新阶段。

从三农宣传角度来说,农业高速发展和农村社会急剧转型阶段,往往是新闻亮点最多、新闻发生频率最高、报纸需要探讨问题最多的时候。农村天地在栏目设置上,注意了突出重点,覆盖要宽。对应设置聚焦三农、三农新观察、三农放言、乡镇论坛、村官村事等重点栏目。同时考虑农村生活的丰富性,设置了农村能人、乡村影像、心灵老家等栏目,与省妇联和本报视觉新闻中心联合设置乡村美女、村里那些事两个栏目。力争全面反映三农的方方面面。

从操作层面讲,我们重点抓了这样几件事:

一、抓大事,抓重点。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组织采写,不惜版面。去冬今春,省委组织全省十万干部下基层,入万村进万户,组织群众清淤开挖20万口塘堰,以此作为新时期改进干部作风、密切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抓手,从小事入手,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呼声最强烈、反映最急迫的事。我们开辟“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专栏,连续三个月,作了大量报道。类似报道还有,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湖北农产品安全工程、抗旱保春耕等报道,较好地推动了面上工作展开。

二、抓亮点,抓热点。湖北是农业大省,粮棉油、水产、畜禽养殖和多种土特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四个一批”工程推动下,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崛起。组织这类重点报道有:湖北粮食冲刺九连增、逆势飞越6000亿(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做大生猪养殖、湖北水产品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夏粮丰产。

三、设置议题抓典型。现实存在、发生和现实需要是设置议程的前题。湖北农村工作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农村工作者的创造性,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话题。孝感春晖土地合作社、天门华丰农机合作社、湖北农机跨区作业遇多重困难、蕲春养鸡业遭遇寒流、今天谁来种田、除草爷爷徐文达、有机菜为啥这难卖、生物有机肥的出路在哪里、干部在一线、茶叶第一县为什么不抵一个茶企等话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建设性和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在组织这些报道时,运用了多种版面手段,让这些报道更鲜亮更招眼。

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三农报道天地广阔,办好农村天地关键是要有一批热爱三农懂三农稳定的作者队伍。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尤其要感谢区域新闻中心,机动策划中心的各位主任站长和记者,是他们提供了大量三农新闻。但是质量还不够稳定。这需要编辑部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通过一个好的机制来引导鼓励记者真正沉下去,写好稿写重头稿,而不是让大家觉得谁写这样的稿子谁吃亏。

二、三农报道好写又不好写。说好写是指记者走基层,或者我在联系点,大家都往农村跑,却很少见记者往工厂跑,往科研单位跑,往工地路,往社区跑。说明一个问题,三农看似人人都懂,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下去看什么写什么,沾了走基层的光,稿子基本可发。说难写,是用政策的眼光观照现实、全面系统研究三农的稿件不多,往往容易出现走基层就是走形式的问题,或者是碰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甚至把问题当亮点写,或者是作风不实,被基层干部或通讯员糊弄,被假像所迷惑。

写好三农报道,不光要有好的考核机制引导,还要求我们的作者队伍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素养,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采写功底。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发现去甄别去总结,比如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利益的问题,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持乡村风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资本下乡如何保障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问题;规模养殖与环保、食品安全问题。只有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对实际工作有帮助的报道才是三农工作者最欢迎的。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5

程备久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省科协、省农技协联合会联系密切,安徽农业大学承担此次培训任务,体现了各级领导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安徽农业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平台优势,提供智力支撑。

盛志刚在讲话中表示,办好本期培训班对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科普惠农工作方针,努力开创全省农技协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精神,要充分发挥农技协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思路创新,积极引进、应用和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努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农民群体科学素质。

盛志刚强调,各级农技协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全省农技协工作会议暨农技协联合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要强化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农技协及联合会工作健康发展。他希望,学员们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强化服务本领,以安徽省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培训为契机,加快研究、探索、谋划新形势下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的新路子,为巩固和保持安徽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服务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梁寿南在总结中强调,此次培训班是贯彻落实中国科协、财政部关于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的精神,着力解决产学研脱节和农村实用技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将继续以“安徽省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和示范性,进一步突出在培训农村科普人才中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农技协会员得到更多实惠,带动更多的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为促进安徽省“三化同步”作出更大贡献。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6

一、把握宣传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宣传工作是广播影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不断改进和加强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精品栏目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受众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1.认真抓好重大宣传报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提早谋划,加强统筹,高质量完成全年宣传报道任务。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四届五次全会暨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全区中心工作为重心,精心策划一批重大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及时宣传各级各部门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成效。围绕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宣传,激发爱国心、增强凝聚力。继续抓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

2.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拓宽对外宣传渠道,创新对外宣传形式。加强与市级以上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万”活动、“三进五访”活动、城乡统筹发展、群众工作“四心”工程、先进人物典型等,策划推出一批重大报道,力争在中央电视台、省台等大台用稿上有新成果。今年计划在中央台用稿5条,省电视台用稿30条(其中《新闻》10条),市以上广播电台用稿200条,三峡电视台用稿300条,三峡网及市以上网站用稿300条。

3.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和新闻网站宣传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节目创新创优。开办三档新节目,即电视专题《好人》、《美从民间来》和广播专题《快乐田园》。《好人》节目展播我区第二届“好人”典型事迹;《美从民间来》宣传和记录全区优秀民间文化;《快乐田园》是对农村广播节目,借助覆盖各乡镇的编码调频广播,传递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农村趣闻趣事、宣传农村致富能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与三峡台合作,完成电视纪录片《薅草锣鼓》的后期拍摄制作。开通两个新媒体,即开通官方宣传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加快中国网新闻频道平台建设,着力促进台网互融,积极探索视听内容的一次采集、多次分发、全媒体传播模式。

4.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找准宣传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镜头下移,加强基层好典型宣传报道。多用群众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打造接地气、有人气的好报道和好节目。

5.严格执行新闻宣传流程和纪律。完善新闻稿件编审流程、重要新闻稿件审核把关制度、新闻阅评制度,强化新闻全程调控,做到事前引导、事中协调、事后阅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发挥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规范对网络信息的使用,坚决防止和遏制网上虚假不实信息的渗透。要继续深入开展抵制低俗之风的清理整顿,通过聘请监听监看员、组织群众评议、自评自纠等形式,做好节目的视听评议工作。

二、夯实广电基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以农村应急智能广播建设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为重点,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增强公共服务的效果。

1.继续推进“村村响”工程建设。今年完成镇、镇、乡、街道、镇、镇、开发区、试验区等8个乡镇农村应急智能广播建设任务,争取省里补助资金建成全区农村应急智能广播网播控平台和监控平台,形成区、乡、村三级广播网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区农村广播全覆盖。

2.启动“户户通”工程建设。对全区有线电视未通达用户,安装国家定点生产的双模“户户通”卫星接收设备,着力解决边远山区农户收看不到中央、省卫星电视节目和台电视节目的难题。今年先选择1至2个乡镇开展“户户通”工程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制订符合我区实际的《“户户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争取区财政投入,力争完成省局下达的户的安装任务。

3.加强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加强放映工作任务的考核。在巩固“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成果基础上,探索增强公益服务实效的新方法,探索解决农民看电影的体制机制。全年完成农村电影放映任务2112场。

4.推进电影事业发展。平湖礼堂(影城)要做好会务接待和电影营销工作,要创新发展模式。抓好贺岁档和暑期档,合理安排放映场次,搞好服务工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加大广电设施设备投入。制订设备更新计划,添置一批采访、编辑制作高清设备。维修改造上洋广播电视转播台。加快广播电视“采编播管存”全台网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广播影视传播新体系。

三、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广电整体素质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为广播影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整改落实、“三万”和“三进五访”等重大活动,进一步增强推动事业、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更好地把中央精神、上级部署与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制定全年的业务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外派优秀记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到省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习力度。开展广电系统业务培训,重点培训新闻采编、策划制作、技术维护、新媒体运用等方面的业务知识与技能。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满意机关和平安单位创建活动,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治庸问责工作,切实促进单位作风转变,不断提升广播影视整体形象。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

四、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内部运行效能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7

为期半天的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会议开得很成功。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地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建三乡、兴五业,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我县今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全面建设武定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的评价

这次会议,紧紧围绕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这一主题进行。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同志们站在讲政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结合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思考,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这对于进一步修改完善《政府工作报告》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刚才,各组召集人汇报了各组修改讨论的情况,会后,《报告》起草领导小组将根据这次全会讨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武定实际,更加能代表全县各族人民的心声和要求。

会议认为,《报告(讨论稿)》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武定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突出实现武定经济社会既快又好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贯彻了科学的发展观,既把变化了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了新的对策和措施,又注重发展思路和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报告(讨论稿)》对2004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及措施,还就如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作了具体的阐述,符合中央、省、州精神和我县实际,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整个《报告(讨论稿)》总体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措施可行,材料和文字的组织上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既有高度概括,又有具体部署,并对篇幅进行了严格控制,力求简短精炼。《报告(讨论稿)》始终把发展作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县委“建三乡、兴五业,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贯穿始终。《报告(讨论稿)》在总结工作的同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针对性较强。《报告(讨论稿)》突出转变作风,体现民意,各个部分都体现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特别是在部署今年工作时,强调针对性和实在性,各项任务和要求明确、具体、务实,不讲空泛的道理,不提空洞的口号,尽量围绕“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来安排政府工作,体现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我县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全会一致同意通过《报告(讨论稿)》,提请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会议要求,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坚定信心,为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当前要抓好的主要工作

(一)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乡(镇)和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高度重视烤烟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烤烟是我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撑点。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严格按照全县烤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在抓早、抓紧、抓实上狠下功夫,采取超常规措施,抓死每个环节,当前要突出抓好烤烟育苗的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加强农技培训,抓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做好物资调运、储备和供给工作,保证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三)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好农民增收工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突出本地特色,找准比较优势,加强优质烟、畜禽、蔬菜、人工食用菌、中草药、干果、亚麻等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促进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抓好小春中后期管理和秋冬农业开发工作,重点抓好亚麻、人工食用菌和高山反季蔬菜的开发。做好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千方百计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认真抓好重扶村、温饱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和因灾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及救济工作,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头作用。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与之相关的储藏、运输业,拓展订单农业,提高农业的后续效益。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四)抓好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争取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的分析研究和论证,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同时,结合各乡(镇)、各部门的实际,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的项目,建立项目库,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做好项目启动和储备工作,争取有更多更好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州的盘子,同时,更多地吸引社会投资项目。要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使在建项目早日发挥效益,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当前,相关乡(镇)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永武高速公路武定段建设的征地拆迁、补偿工作,确保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认真实施好拉环公路路基改造项目的扫尾工作和白拉、樟万公路弹石路面铺筑工程。

(五)抓好改制企业后续工作,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在巩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已改制企业文件资料的完善、归档和注销登记工作,抓紧做好今年4户企业改革的前期工作。加强对已改制企业的跟踪督查,及时研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放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者和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创新教育机制,提升教育水平。积极推进县乡机构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全社会医疗救助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投资、财税和卫生等领域的各项改革。

(六)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圆满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围绕促进全县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把扩大投资与推动消费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投资、消费双拉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做好农资化肥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用足、用活现有税收政策,放水养鱼,进一步优化主体税源、壮大新兴税源、培植支柱税源、挖掘潜在税源、拓宽补充税源。强化税收征管工作,严格依法治税,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金融部门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农业、个人消费贷款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总量,创造条件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投保贷款,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七)高度重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抓好教育、卫生、计生、文体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各乡(镇)要做好流失学生的动员返校工作,确保“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农村卫生、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动物重大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规范医疗卫生秩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推进我县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抓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工作。做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进一步做好气象、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等工作,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前期预报,努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按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行政能力,认真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建设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政府。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提高行政能力。加强行政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结合实际,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的工作思路、决定、决议的能力;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三是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力,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县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四是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维护稳定、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是充分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团结共事的能力。

三、集中精力开好“两会”

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县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14日至19日在县城相继召开。为开好“两会”,我提3点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开好“两会”。县人代会、政协会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全县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会。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好“两会”的重大意义,从讲政治和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集中精力开好人代会和政协会,用实际行动确保大会顺利召开。

(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审议好报告。审议好县人代会、政协会的各个报告,是开好这次“两会”的重要内容,事关全县改革开放和稳定的大局,事关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志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本着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紧紧围绕大会的主要议题,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真审议好各个报告,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有质量、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三乡五业”建设,加快武定经济社会发展。

(三)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务实,确保大会顺利进行。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最重要的就是靠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的组织制度。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做讲政治的模范,做坚持党性原则的模范,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二是要团结务实做好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会议要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协助大会主席团和各代表团做好工作,努力把会议开好,团结一致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大会,发扬民主、团结鼓劲的大会,务实高效、节俭廉洁的大会。三是要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县人民政府领导、各乡(镇)、政府系统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工作,“两会”期间除省、州通知必须参加的会议外,领导一律不准请假外出,并严格遵守大会纪律和有关规定,带头树立好的会风,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好“两会”。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8

大包干责任制与农业企业化经营

1985年是滁县地区全面推行大包干责任制农业连年丰收的第五年。“一年增,二年平,三年就不行”,这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对大包干责任制的贬语。而滁县地区的实践,却作出回答: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增产,三年、四年上台阶,五年五大步。是年11月间,张根生同志一行在王郁昭同志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滁县地区调查研究。郁昭同志是滁县地委老书记、安徽省省长,后调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他是旗帜鲜明地尊重农民创造,替大包干责任制报户口的地委书记。不论在乡村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民,还是在地、县委召开的汇报座谈会上,场面十分热烈,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氛。根生同志说,我来到农村改革发源地感受了农民的真情,听到了真话实话,目睹了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根生同志对“三农”工作十分熟悉,一直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农村改革,他实地考察后又听了我们的介绍,十分欣慰,认为大包干责任制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实践,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的转变,它的重大理论意义就在于农村改革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分配方式突破,逐步转向了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这是我们党向农村“放权让利”的重要抉择,包字进城、进各业已是大势所趋,农村改革的伟大意义将永载共和国史册。

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从1985年以后开始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当时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在农村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管理体制,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并使物质、技术的投入发挥最佳效益,由此培育起农业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农养农加速改造传统农业,逐步向大农业、现代农业过渡?我提出如何深化农村改革这一议题,引起根生、郁昭同志极大兴趣,也是他们一行来滁县地区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重要课题。许多同志发表了高见,讲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以稳定和完善家庭经营为基础,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有可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钥匙。根生、郁昭同志对此十分赞赏,鼓励我们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为深化农村改革再闯新路。经过两年多实践,卓有成效。1988年秋季我进中央党校培训学习,结业时便以《试论农业企业化经营》为题,撰写的论文,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后刊载在新华通讯社的《内部参考》上。

“粮迷”与“粮改”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根生同志担任全国人人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与何康同志一起分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由于他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任职后,曾率领袁崇法、蒋中一、何道峰等一批年轻的研究员,从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研究成果丰硕。他由中央研究单位转岗到全国人大乃至任职年龄到限离职休养,依然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抓住不放,不断研究新情况,分忻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寻找新对策。1993年至1997年仲秋,在福州、长春、西安、济南、成都等市先后举行的全国部分省、市人大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根生同志的讲话都是围绕我国粮食安全主题,分别就保护耕地面积、保障粮农利益、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等发表意见,反复呼吁民以食为天。有几个省、市的人大副主任悄悄地对我说,根生同志的讲话有观点有数据,分析条理,旗帜鲜明,对策准确,下了大功夫了。应该给中央领导同志讲,给党委、政府同志讲,因为只有党委、政府才能据以作出决策,贯彻实施……。有一位同志还列举根生同志近几年讲话的题目,说:他每次讲话都是粮食的话题,非常着迷,好像成了“粮迷”了,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难能可贵啊!

最近,我读了一本世界上畅销的书,书名叫《粮食危机》,作者是威廉・恩道尔,美籍德国人。他在文中指出:“这绝对不是一场粮食危机,而是一场政治危机”。

我读了这本书,蓦然回首,根生同志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呼吁声音,在耳边回响,人们说他是“粮迷”,与其说是贬称不如说是褒扬,令人回味无穷。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制定推行了关于保护粮价敞开收购和顺价销售的粮食购销新政策,这个政策本意虽然是好的,但实际操作效果很差。有一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农村领导小组在中南海召开部分老同志座谈会,根生同志对我说,粮食购销政策问题,务必让中央领导同志了解下面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决策。我们要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向中央提出书面建议,供中央领导同志斟酌考虑。2001年6月间,根生同志邀约我和江苏省委农工部原部长吴、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蒋中一等同志在广东省英德市座谈粮食政策问题,最后决定,由根生同志牵头,我们几位同志参与,联名给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撰写《关于推进我国粮食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建议函》,建议函三易其稿,摆事实讲道理,用数据佐证,力求人情人理,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后来,据北京同志反馈,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很重视听取各方面同志包括老同志意见,及时地、果断地对粮食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加以完善、补充,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形成现在实行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深得党心民心。在我们欢庆农村改革30周年,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时候,根生同志由“粮迷”助推“粮改”的奉献,理应受到赞扬。

甘为农民工谋与呼

根生同志倾注于“三农”问题的探索,几十年如一日,常有独到见解和惊人举措。他进入耄耋之年以后,不顾身体多病,经常不辞辛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著书立说,坚守着讲真话,坚守着人民利益大于天。甘为农民工谋与呼,是他“三农”情结的又一佐证,是我良师益友的又一真情。

2002年6月,我牵头策划摄制理论电视片《中国民工潮》,同摄制组同志一起,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四川等省和安徽不少市、县作了为时6个月的调查研究和实地拍摄工作,倾听了各级、各方

面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厂矿企业,访现场、听呼声、作访谈,拍摄录像带120盘,复制电视资料片30盘。如此巨大工程只请求安徽省政府给予财政支持20万元作启动资金,也没有采取募集广告收入的商业化运作办法,而是依靠各级领导、各部门负责同志提供方便,无偿服务。在广东,根生同志亲自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作汇报,长春同志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批示省委办公厅给以支持,将摄制组的工作方案批转市、县委执行。吃、住、行费用全免。根生同志亲自陪同我和摄制组同志走遍珠三角地区,历时13天,协调解决摄制工作中许多问题。我们一起同农民工作广泛交谈,开动脑筋,深入构思电视片主题。

《中国民工潮》理论电视片,设计为五集:一、大地潮涌(主要是论述民工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二、弄潮之歌(以鲜活典型,介绍打工仔、打工妹的贡献,论述民工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三、踏浪前行(主要论述继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之后,农民创造的这一新生事物成长的艰难历程、就业环境的变化和民工们顽强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四、疏流汇潮(主要论述党和政府适应民工潮的发展,不断调整方针、政策,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五、百川入海(主要是以不少鲜活典型,论述“三潮”――民工潮、返乡创业潮、城镇化潮并进的必然性,“三潮”一起奔向浩瀚的大海。)这海,就是中国现代化之路;这海,就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路。在北京举行的样片审查座谈会上,中央相关领导部门负责同志看样片、提意见,接受电视台采访点评的包括张根生、龚育之、王郁昭、吴象、韩长赋等在内的十多位部级干部以及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也出席了会议,他们都发表了意见,一致赞成作若干修改后,先在安徽电视台播放。中央电视台也于2004年春作了播放。此片播放后,各方面反响热烈,效果很好,经过评议,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的2004年度全国电影电视片一等奖。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9

8月12日,江苏兴化经济开发区礼堂,一位中等个儿、农民模样的汉子打着竹板走上讲台,时而一阵快板,时而一段清唱,掌声、笑声随之溢出了场外……

这位汉子名叫翟卫先,是泰州兴化市张郭镇农民公园园长,也是泰州市首届十大“百姓名嘴”之一,这次是以兴化市理论讲师团成员身份,参加“全面小康”主题讲演,题目就叫《说说咱们的新农村》。

说起翟卫先,兴化的干部群众可都能说道说道,因为他可是当地百姓眼中的“演说家”、市民身边的“脱口秀”、街坊邻居心中的“大明星”。

“顺口溜”中理情绪

“农民种粮真辛苦,红麦没有价格补,一斤只卖三角五……”

上世纪90年代初,农民需向国家交纳订购粮,交粮就必须到当地粮管所。高温酷暑时节,农民一大早将麦子灌袋装船,然后撑着竹篙或开着挂桨船赶到粮站的码头排队,常常一排三四里路。有时一天还轮不到,有时好不容易轮上了,又由于麦子转湿,达不到收购标准了。为此,交粮农民与粮站工作人员免不了发生冲突。要化干戈为玉帛,只有加强沟通理解;而一般的沟通理解总要讲大道理,农民听不进去。

在张郭粮站当收样员的翟卫先在与交粮农民对话时可谓推心置腹,非常体谅农民之苦。接着,他又向大家交“老底儿”:“你们(农民)陪我们一天,我们陪你们两个月”,“天亮先要洗衣裳,接着薄粥喝二两,然后直奔收购场,收粮忙得汗直淌,中午饭菜差营养,饭后没有午觉躺,傍晚饿得腿打晃,夜里还要来站岗。”

“不得命,原来,你们比我们苦。”交粮农民说。就这样,一段顺口溜让憋着怨气的交粮农民消除了怨气,多年来的收粮与交粮的矛盾逐渐化解。

说顺口溜,翟卫先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就迷上了曲艺、诗歌。参军入伍后,他考入部队文工团,创作了《高炮兵之歌》、《野营路上》等一批文艺作品,还学会了山东快板、小提琴、口技等。1977年,退伍回乡工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撰写顺口溜,起初大多反映粮食购销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渐渐地,不管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他都能以顺口溜的形式“表一表”。还别小瞧了这一形式,作用还真不小,有时一段顺口溜比说上一箩筐话都管用。

这不,顺口溜还用在了形象宣传上:2001年,张郭镇利用荒地废塘建起农民公园――晨秀园,翟卫先转岗来当园长,又摸索着用顺口溜编写导游词。

“早晨进园,休闲健身,茶楼糕点,有素有荤。花草树木,四季逢春,楼亭阁桥,仿古逼真……”“正门大厅牌匾耀,两旁对联十分俏,假山竹园桂花香,紫荆樱花寿星桃……”十多篇顺口溜导游词,翟卫先两三天就写了出来。

此后,只要有游客邀请,他就用方言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解一遍。不少游客听完不过瘾,纷纷向翟卫先索要讲解词。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2004年12月,翟卫先印了一本16页的小册子《神奇的小镇――张郭》,把平时写的所有介绍张郭的顺口溜,连同晨秀园的导游词一起编进了小册子里。

“大白话”中讲道理

“新农村标准哪五项?生产发展向前方,生活富裕奔小康,乡村文明新风尚,村容整洁很漂亮,管理民主谱新章……”

2008年初,泰州市委宣传部面向全市海选“十大百姓名嘴”,经过“王婆卖瓜”、“公理婆理,究竟谁有理”、“巧舌如簧”、“名嘴对决”四个环节的激烈角逐,翟卫先等十人胜出。翟卫先因此被泰州市委聘为理论讲师团义务讲解员。

“不管有钱没钱,在我看来,理论讲解员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必须把它当工作做。”翟卫先认准了一个理儿:作为党员,这项工作就是组织交代给自己的任务,而自己要做的就是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大道理”讲深讲透。从此,他深入机关、企业、街道社区、乡镇、村户,用快板、歌谣、方言韵白等形式,把理论固定程式的“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喜欢听的“大白话”,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在群众那里真正实现了入耳入脑、深入人心。

“要想让老百姓听得懂,先得自己‘吃饱’、‘吃透’,才能把普通话‘翻译’成大白话。”一有空,翟卫先就认真研读中央文件,并深入农村和企业车间与农民、工人交流,常常备课到深夜,把很多枯燥的理论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口头语。

为撰写关于新农村的讲稿,翟卫先曾连续两夜没有睡觉,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读了10多遍,群众最关心的“惠农政策”、“神七问天”等都上了他的演讲稿。这样一来,对群众“零距离”的宣讲,老百姓听得懂、记得牢,中央精神在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真正实现了“落地生根”。

2009年12月初,江苏省军区两名领导和泰州市军分区领导参观晨秀园,在听了翟卫先表演的《张郭五大经济的快板书》后连声称赞,觉得这种方式比作报告效果好。于是,他们就询问翟卫先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和艺术形式,为军分区人员讲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

“行!”翟卫先爽快答应,并在约定的一周时间内撰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浅见》的材料,后经审定并确定为讲稿。原打算请高校教授讲的这一课题,就这样转为由翟卫先来讲演。

12月14日,泰州市军分区及所属县市人武部干部80人列队来到晨秀园,聆听翟卫先讲演。在21分钟的讲演中,他被8次掌声打断。

直到现在,听他讲演的军分区人员还能背诵他那精彩的解读:“新农村‘二十字’,话虽简单意义深,字数不多内涵广,它包含着全民的道德素养、全面的经济增长、全部的资源共享、全国的百姓小康……”

“吹拉弹唱”中搞引导

“新张郭,真漂亮,水泥马路宽又畅,灯箱文化风景线,成群别墅连成行……”

打着竹板,说着自编的顺口溜,翟卫先多年如一日义务宣传家乡,引导新风新貌,因而被评为泰州市旅游局首批“特色讲解员”。

“谈身边人,说寻常事,‘吹拉弹唱’中都有情和理。”长期以来,翟卫先坚持联系泰州当地实际,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用群众喜爱的语言、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地讲理论、说形势、议是非。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随着两只竹签的敲击,优美的《浏阳河》旋律便在翟卫先手中流淌开来。

这扬琴是2007年9月在东台琴行花费2400元买的。那天,买扬琴,营业员与他还有一段有趣的对话。营业问他,琴是给女儿还是给孙子买的?翟卫先回答:都不是。营业员又问,那给谁?翟卫先手朝鼻子一指:“俺!”营业员将信将疑。

翟卫先此时确实还不会演奏扬琴,但不久他就靠着自学攻克难关,成为张郭镇唯一会弹奏扬琴的人。翟卫先办公室还挂着几把小提琴和一把京胡。这些,他都在行。当然,说起这些乐器,可都“大有来头”:总共5把小提琴,只有一把是自己买的,另外4把是他用“顺口溜”换来的。

今年1月,凝望着大大小小各色乐器,翟卫先突发奇想:何不成立一个乐队呢?有了乐队就更能吸引群众,就更容易宣讲“大白话”。于是,春节前,一支由10位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参加的乐队宣告成立。

乐队借为村民婚庆、生日庆贺之机,以及晚上的街头、广场演出,既说也唱,向村民宣讲“大白话”:

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讲话稿篇10

2018年,当铺地满族乡意识形态工作将以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中央、自治区、赤峰市及松山区出台的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系列文件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上级安排部署的意识形态工作内容为主题,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教育、推进文化发展、扩大新闻外宣、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继续探索和深化宣传思想工作“由虚转实,由软变硬”的新路子,为实现全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强化思想认识,正确引领导向

高度重视,强化领导。领导班子与全体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要论断,认真学习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系列文件精神;要认清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形势,深刻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态势,强化政治定力,确保党对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取向,确保意识形态传递正能量。

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乡党委要带头贯彻落实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形成党委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和班子成员领导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细化、量化、具体化,时刻关注思想理论动态、网络舆情动态、社会舆论动态。各支部(总支)书记、乡直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动向,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妥善处理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掌控全乡的舆论动态,批评和纠正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二、加强学习教育,巩固思想阵地

抓好理论学习。紧紧围绕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 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两大任务,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的带动效应,建立全乡及村居干部定期学习、研讨的机制,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加大学习力度,使理论学习不断深入。

夯实基层阵地。加强各支部(总支)基层堡垒的作用,打造村意识形态工作基础阵地,定期培训基层宣传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培养一批懂宣传、能宣传、会宣传的基层宣传能手。

加大宣传力度。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加大“依法治国”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支部(总支)公示宣传栏、农贸集市等重要阵地的宣传宣讲作用,组织骨干力量深入农户进行法治理论大宣讲,进一步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在自治区、市、区党代会和“两会”等重要会议和时间节点期间,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切实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抓好党报党刊、新闻媒体等重要平台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加宣传稿件的上稿率,提高稿件质量。同时,高度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型舆论平台,打造当铺地满族乡全区宣传重乡的地位。

强化舆论引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舆论引导,要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灵活运用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新的语言,不断提升主流舆论引导水平。

(1)围绕大势大局开展舆论引导。要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展舆论引导。切实做好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做好本级会议精神的分析解读,为全乡党员干部吃透精神、明确方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舆论支持。

(2)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舆论引导。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会议精神,围绕乡党委制定的各项具体工作开展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各部门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

(3)围绕网信舆情开展舆论引导。要切实管好、用好网络媒体,紧盯事关百姓福祉的热点舆情、事关我乡发展的重点舆情、事关社会稳定的焦点舆情,引导热点、提升低点、补充缺点、打造亮点。要善于应对重大突发性网信舆情,制定相应预案,提高网评员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提升文化建设,丰富文化生活

加强综合文化站的运行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乡、村综合文

化站建设,丰富文化站活动内容。建设室内健身房、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为群众免费提供上网和查阅资料功能,使群众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农业技术信息,丰富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