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十篇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十篇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42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1

关键词:耕地空间格局景观指数洛伦兹曲线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耕地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质量评价[1,2]、耕地现状分析[3]、耕地动态监测和预警研究、耕地质量变化研究等方面[4,5,6]及从国家、区域和农户层次的耕地质量保护研究。耕地质量空间格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2008年以来相继有学者对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7,8,9],但多数是对省级范围进行的较大范围的研究,本文在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将其应用到县市范围,同时从数量结构、类型构成和空间分布3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进而全面了解区域耕地的空间格局特征。通过对武汉市耕地空间格局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可以全面掌控其耕地现状,为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服务。

1研究区概况

武汉又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土地总面积854908.83hm2,其中耕地面积336107.85hm2,占总面积的39.32%。武汉市现辖13个区,其中耕地的98.45%都集中在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考虑到其他7个区属于武汉市核心区,且耕地垦殖率均小于1%,分布零散,空间结构表征不明显,因而不纳入本文研究范围,即以6个远城区的耕地为基础数据进行研究。

2数据来源

农用地分等作为全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武汉市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建立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武汉市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图1)。通过建立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的农用地进行了系统的质量分等工作,并建立了武汉市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是本文研究耕地质量空间格局的数据来源,包括武汉市6个典型区的110227个评价单元,总评价面积为330897.50hm2。其中,耕地300879.67hm2,可调整地类30017.83hm2;根据分等成果统计各级别面积(表1)。

3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采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武汉市远城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区为评价单元,分别计算并得到全市及各远城区耕地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及综合等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多样性指数(H)、集中化指数(i)、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e),同时绘制出各个区的洛伦兹曲线,在此基础上分析武汉市耕地质量的多样性和集中程度;接着借助威弗-托马斯(weavertomas)组合系数法确定研究区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组合类型,获得耕地质量等别的类型特征和主要类型[10];通过对武汉市6个远城区的自然、利用和综合质量等的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总结出武汉市耕地整体分布特征并提出应用建议等。

3.1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指利用频率累计百分数绘制成的曲线来描述和刻画不公平集中或分散的程度[11]。本文中主要用来测度耕地质量在各个区的集中程度,根据武汉市耕地分等结果分别计算出某区耕地质量各等别的面积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并由大到小的进行排列,然后计算累计百分比并据此绘出洛伦兹曲线。

3.2空间组合分析

空间组合分析是为了确定耕地质量等别的组合特征和主要类型。其步骤为:把某个区的耕地质量各等别按面积相对比例从大到小排列;假设耕地质量只分配给一个等别,则这个等别的假设分布为100%,其他等别的假设分布为0%;若仅分配给前两个等别,这两个等别的假设分布为50%,其他等别的假设分布为0%;依此类推,如果耕地质量均匀分配给7或9个等别,则假设分布为14.29%或11.11%。假设分布的组合数等于该类耕地质量的等别数;计算每一种假设分布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即为组合系数;选择组合系数最小的所对应的假设分布组合类型,该组合类型即为某区耕地质量等别的组合类型[10]。

4结果与分析

4.1空间异质性分析

4.1.1多样性分析

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见表2。江夏、黄陂、新洲的自然等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5,其它3个区自然等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均小于2,多样性指数越大,表明区内的该类别质量差异越明显,多样化程度越高,因此江夏、黄陂和新洲区的自然等指数的多样化程度明显高于东西湖、汉南、蔡甸3个区,而多样化程度的大小和地形地貌的关系密切[12],前者的耕地面积范围大、地形复杂,区内耕地自然质量差异明显。

利用等指数是在自然等指数的基础上乘以利用系数得到,即除了自然条件外,耕地利用质量同时受到人为利用程度的影响。可以看出各个区利用等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规律和自然等指数基本相同,表明武汉市的耕地利用水平基本平衡,其中蔡甸区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黄陂区,是因为蔡甸区地形平坦,更利于耕作,利用水平高,利用方式多样,黄陂区以低山和丘陵为主,耕地利用受到一定限制。综合等指数是在利用等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上耕地投入成本的影响的结果,因此各区综合等指数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规律和利用等指数基本一致。

4.1.2集中程度分析

集中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洛伦兹曲线的分析结果都是对区内耕地集中程度的表现,结果见表2和图3。由于篇幅有限,下面对自然等指数的各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4.1.2.1集中化指数计算结果中,按照汉南区、东西湖区、蔡甸区、黄陂区、江夏区、新洲区的顺序指数呈递减状态,集中化程度越来越低。从各区的坡度图(图2)中可以看出,集中性指数和坡度的分布规律有一定的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平原区的耕地自然条件较好,地势平坦,便于耕作管理,其耕地质量比较集中;山区的耕地坡度较大,耕地分散,耕作作业收到限制,不便于管理,因此耕地质量集中性较差。

4.1.2.2优势度指数指数越高表示该区的优势度越明显,依次为汉南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东西湖、汉南区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说明该区内各耕地质量等别对区内耕地资源支配程度大,主要是因为该区内的耕地集中,以高等别的耕地为主;而在其它耕地等别多样的地区,每个等别的面积比例相差较小,对区内耕地资源支配程度教小,优势度指数较小。

4.1.2.3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中,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汉南区>东西湖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耕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等别较多,各等别上分布均匀,均匀度指数计算的结果较大,均匀程度较高。汉南区耕地数量较少,且都集中在1、2、3等地,因此均匀程度也比较高,其他几个区均匀程度相对较低,但差别不大。

4.1.2.4洛伦兹曲线中越接近均匀分布线(对角线),代表各等别面积分布越均匀[10]。洛伦兹曲线绘制结果见图2,由图3可以看出,各区各类质量等别的曲线都超出均匀分布线,呈现集中分布态势,其中东西湖区和汉南区离对角线最远,表示其质量等别分布最集中,和集中性分析结果一致;新洲区、江夏区等的曲线最接近均匀分布线,等别分布接近均匀状态,与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相对应。

以上应用景观指数和洛伦兹曲线的分析结果对武汉市远城区耕地的集中程度都做出了图表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分析方法都可行,且结果相互验证,可信度高。

4.2空间组合分析

组合类型分析结果见表3。自然质量等组合数最高为5种,其中江夏、黄陂、新洲三个区的耕地等别组合数最高,这和江夏、黄陂、新洲3个区内地形地貌复杂的情况向吻合,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区,自然质量的差异也相对比地形平坦的地区的质量差异大,组合数也就比较复杂;为汉南区、东西湖区和蔡甸区,等别齐全度相对较低,这和3个区的平坦的地形相关。而从组合类型上来说,自然等的组合等别集中在5等及以上,东西湖区、汉南区主要是集中在2、3、4等上,其他4个区集中在4、5、6等,和农用地分等结果数据分析一致。

利用质量等组合数最高为6种,蔡甸区和江夏区的利用质量等组合数最高;其次新洲区和黄陂区为5中,东西湖区和汉南区的利用质量等的组合数最小,这与多样性指数高分析结果是相对应。综合质量等的组合类型数最高的是蔡甸区和新洲区为6种;最低的是东西湖区。综上所述,武汉市各区的各类型质量等别的组合类型复杂,差异明显。

4.3武汉耕地质量空间分布

借助arcmap中Geostatisticalanalyst模块对6个区的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得到武汉市耕地的各类型质量空间分布图(图4)。

武汉市自然质量等分为9个等别,主要集中在3、4、5、6等,总比例达到80%以上,可见武汉市耕地自然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东西湖区、汉南区耕地质量最好,1-3等占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为蔡甸区和新洲区,江夏区和黄陂区的整体水平相对偏低。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全市的自然质量等别在空间上基本呈现由近城区向递增的趋势,即越靠近武汉市耕地质量越高,其中东西湖和汉南区的自然质量等别多集中在1-5等,质量整体偏高。

利用等和综合等呈现出与自然质量等基本相同的地域分异,在一些近城区或者较偏远的地区与自然质量等结果有所差异,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受到耕地与建设用地比较利益、耕作生产水平等因素。

5结论与讨论

5.1综合分析武汉市耕地资源的自然等、利用等、综合等的空间分布,以及对6个远城区的耕地质量的多样性、集中度、优势度、均匀度、洛伦兹曲线和组合系数等的分布特点来看,武汉市耕地质量表现出由近城区向递减的趋势,而其中东西湖区和汉南区的耕地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区。耕地质量的分布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8]。

5.2应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所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且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是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定量化研究的有效方法。

5.3从分析结果的应用角度来看,可从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扩张等几个方面考虑[13]。对于东西湖区、汉南区以及蔡甸区东北部等几个耕地质量高且集中连片的地区应该作为基本农田重点保护对象;对一些耕地质量中等,分布较分散的地区可以考虑对田块进行“水、田、路、林”的综合整治,如黄陂区南部地区;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需尽量避开耕地质量集中分布,质量相对较差的地区。

参考文献

[1]方琳娜,宋金平.基于Spot多光谱影像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山东省即墨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71-78.

[2]秦元伟,赵庚星.乡镇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变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3):454-462.

[3]陈印军,肖碧林.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7):3557-3564.

[4]张鸿辉,刘友兆.耕地质量预警系统设计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74-79.

[5]段正松,尹秋月,何毅峰.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预警机制初探――以广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4):155-160.

[6]伍育鹏,郧文聚.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4):40-45.

[7]任奎,周生路.江苏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4):127-133.

[8]张红富,周生路.江苏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2):221-227.

[9]贾树海,邱志伟.辽宁省农用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5):1143-1150.

[10]张晓燕,张利.河北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局的计量地理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101-106.

[11]马培云,王帅.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程度分析――以忠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37(1):60-66.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2

【关键词】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产业;对比分析

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推助作用,以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主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骨干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国际地位显著增强。展望未来,产业面临难得的两大驱动力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而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人才来源于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才,这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分析模式。

1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

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主要包括本科相关专业和高职(专)相关专业。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电子信息本科相关专业属于工学学科,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类17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自动化类2个专业,分别是自动化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类8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电子信息大类高职(专)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类19个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产品开发、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智能监控技术应用、汽车智能技术、电子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工艺与管理、声像工程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光电技术应用、光伏工程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类14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动漫制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数字展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和电子商务技术;通讯类7个专业,分别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运行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电信服务与管理、光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工程技术。

2电子信息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分析

以2015年招生数据分析,通过网络爬虫搜集招生数据,全国共有31个省市1972所学校招收相关专业,总共招生计划是680488人,其中本科学校984所,招生计划428834人,占63%,高职(专)学校988所,招生计划251654,占37%。招生计划学校数量前10的省市依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江西和浙江。招生计划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湖北、河南、四川、河北、安徽、湖南和陕西。招生计划本科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山东、江苏、广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和江西。招生计划高职(专)招收人数前10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南、四川和浙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把全国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珠江三角洲(广东),长江三角洲(上海、浙江、江苏),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中西部地区(重庆、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和其它区域。其招生人数比例如下,珠江三角洲占8%,长江三角洲占23%,环渤海地区占21%,中西部地区23%,其它35%。

3结语

十三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社会信息化将深入发展,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可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将迈向更大的舞台,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也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及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而电子信息大类人才成为了促进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及时掌握人才分布和结构分布将推进产业合理化发展,同时也为广大高考学生提供该专业大类报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3

[摘要]职业中专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新课标

随着国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中专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劳动者素质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数学,它的功能要求在职业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职业中专数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需要已极大地提高了,能理解并很好地运用数学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数学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未来。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的学生还只能是少数,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中有50%主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不仅面临着为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更多的高数学素养的劳动者,而且也要为一部分学生接受高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受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随着《义务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实施,新课程提出了很多非常好数学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教学理念。

一、“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己经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这一点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的设置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趣味性在课程中要着重体现出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而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正是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呢?

1.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借鉴和改编国外资料中的数学实际问题等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思维。在此过程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2.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数学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冰冰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各方面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将数学这门学科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做数学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数学基础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完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地开发动作导向型的教学,让他们的动作表征和映像表征充分发挥作用,为形成最高级的符号表征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数学是怎样被发现、被创造的,体会到创造过程中的尝试、失败、再失败、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人人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数学的理解,这样的数学,不仅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对形成他们良好的世界观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很大帮助。因此在职业高中阶段用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应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形式。

三、应用性是职业高中数学的灵魂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因此,职校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

1.实现数学课程与专业的融合

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中,一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需要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的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2.数学课程应具有地区性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4

关键词:区域化探数据;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p632;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6-105-2

0引言

我国采样介质多数为水系沉积物,得到许多有关区域地球化学的数据,在有色金属与贵金属的查找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生成了众多的基础地球化学信息,支撑了基础地质、区域地质等研究。区域化探为中国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长久的支撑,引领了整体地质找矿工[1]。区域化探数据资源的拓宽与深入发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部分研究人员对区域化探数据在基础地质与区域地质等应用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究,主要采用了指标间接推断方法,该方法是在元素含量及富集系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类方法,研究受到一定限制。区域地质填图中区域化探数据的应用技术方面尚需研究,针对浅覆盖区基岩地质填图信息,文中所使用的化探数据,按照1∶20万的比例,为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1基本原理与方法

1.1基岩岩石类型推断方法

只有明确了覆盖层下的岩石类型,才能为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创造条件。要想进行岩石分类与命名,一定要了解岩石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以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为依据,也就明确了基岩岩石类型。

基岩矿物成分推断方法。水系沉积物构成物质种类多,含有残留原生矿物、碳酸盐与有机质等。尽管原生矿物种类与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受原岩类型与样品粒度等的影响较大,而残留斜长石牌号和原岩类型有很大关系,较直接地表现出原岩特征。石英、斜长石耐风化能力不同于钾长石,在水系沉积物有各自的比例,与岩石类型、风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如果采样条件相同,将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的相对质量视为与原岩类型相关。通过分析他们的相对含量,推定出原岩矿物构成,最终确定岩石类型。

基岩岩石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形成的一种物质,产生的物质比较均匀。影响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的因素包括粒级选择与有机质混入等。如果有机物掺入化学样品中,导致数据定和性受到破坏。定和性,表现为地球化学数据的本质特征。通常总的水系沉积物样品的氧化物比1小。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致使水系沉积物与原岩的化学成分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不同。

1.2地质推断解释

1.2.1地质填图单元

地质填图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其属性与边界的确定。一个地质填图单元内部的岩石组合具有相同的地质年代,通常类似的元素相互组合在一起。将多元统计方法应用其中,将特征元素组合提取出来,因为元素组合与样品空间之间包含一定的关系,以此对“地球化学区”实施圈定。基于地球化学分区,在岩石类型特征与岩石组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分解、合并转变“地球化学区”,生成了地质填图单元。因为“地球化学区”存有界限,进行了界限的推断。地球化学分区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种:

①分析R型因子后,明确了R型因子负载矩阵;②由于因子负载具有不同的大小与符号,找出各因子对应的元素组合,也就定下了变量组合类型;③基于不同样品在所有因子获得的最大分值,明确样品所类属的元素组合类型;④空间中临近同样元素的样品连接在一起,也便形成了各自的地球化学区。

1.2.2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的确定,需要结合空间分布形态中的矿化剂元素组合与接触边界几何形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原则一,矿化剂元素形成的地段表现出现状分布;原则二,2个元素形成的组合区,地段表现出线状展布;接触边界体现出平直突变;原则三,断裂倾向的确定,结合了断裂两端的规模与形态,断裂拓宽了矿化剂元素的组合面积与规模。

2浅覆盖区地质填图中区域化探数据应用实例

2.1浅覆盖区概况

研究实例选取塔河地区位。该地区植被生长茂密,通常腐殖土层与残坡积碎石层有约2m的厚度,局部地段更高,是一种典型的浅覆盖区。区内地层30%左右是中生代火山岩。侵入岩较多,在研究区面积中占一半比例以上,岩石种类多,基性岩、酸性都有露出,主要是花岗岩。岩石主要是物理风化,使得众多的原生矿物碎屑与岩屑出现在风化物种。水系沉积物的空间位移不大,对覆盖区基岩地质填图信息的探究,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考虑到实际地址条件,在做足了充分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了使用区域化探数据[2]。

2.2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特点

本区域水系沉积物样品粒级、分析项目分别60目、37项。仅mo、w等一些元素含有较高的数据质量。与区域岩石比起来,水系沉积物中化学成分具有较低的标准差,但不包括Sb、mno。水系沉积物与区域岩石相比,两者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区别,相比区域岩石,水系沉积物的Zn、Zr、tio2、p2o5等的含量较高,而Cr、Cu、Sio2、Cao等的含量偏低。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均匀。全部水系沉积物中tFeo、Sio2、p2o5等总含量处在70%~95%,普遍在80%以下。

2.3推断结果分析

1∶25万塔河县包含1∶20万图幅4个,图幅间部分元素并不准确,运用了边界极限的校正方法进行修正。基于此,校正了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

Z分数校正的应用,典型、随机、统计校正,选定计算样品589件,根据校正的氧化物成分,依照na2o、K2o、Sio2中氧化物,运用了岩石学分类方案,把转变后的水系沉积物样品归为岩石化学种类15个。X射线衍射与红外光谱的应用提示,本区域水系沉积物主要涵盖了高岭石、长石及铁锰胶体等一些矿物质。计算用物质选定为K2o、Cao、Sio2等一些氧化物,对水系沉积矿物构成的计算,制定了矿物学分布图,其包括了钾长石与斜长石的比例关系。

在分析水系沉积物中数据因子的基础上,挑选出变量组合6个,有一定的地球化学意义,其中组合包括Sr、Cao、Ba组合;Sb、as、Bi组合。Sb、as、Bi组合多用于构造识别中。以地球化学分区方法的参照,对本区域的分区与断裂进行了识别。

参照区域地质资料不难发现,地球化学分区较好地匹配了地质单元,相比地球化学分区,地质填图单元比较多,地球化学分区与地质单元是一对多的关系。也有一种情况存在,一个地质单元涵盖了多个地球化学分区。分解抑或合并地球化学单元,这才是主要的内容。因为地球化学分区与地质单元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实施地质单元识别标志的构建,其包含了元素组合与矿物学特征等。

如果求解方法有多种,主要参照本地区地质填图单元本身及其之间区域分布规律与时空组合关系,层层排除,直至地球化学分区地质归属的明确,运用浅钻验证,验证准确率高于70%。参照制定的1∶25万的地质图可以得出,这种方式在地质推断应用中是比较有效的,适用应用于岩浆岩区,其推断的准确性较高。由制定的地球化进行推断获得,出现了许多新的地质现象,指导了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的进行,提供了关键的地球化学数据,同时也支撑了区域基础地质问题研究。

3结束语

相比很多常规地质填图方法,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有明显优势,能够发现众多难以发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浅覆盖区填图质量,指导区域基础地质问题的处置。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涵盖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将传统区域地质图有效引入其中,以提高信息承载数量。区域化探数据涵盖了大量的地质信息,因为其包含了众多的地球化学信息,有助于认识一些问题,如沉积环境再造与断裂构造识别等。区域化探数据的应用,提高了覆盖区地质调差效率与质量。区域化探数据用于地质填图中区域化探数据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原因包括下面几种:因为样品密度一定,不易高精度圈定地质界线;如果区域比较小,无法深入构造内部做出辨识。综合使用了多种方式,如遥感与地球物理等,各种方式相互补充;对火山岩与变质岩等的识别问题,化探方法的应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这就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5

[关键词]跨校域;课程联考;难度;区分度;可信度;成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5-0033-03

为加快湖南偏远地方高校的建设,提升办学综合水平,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正式成文明确了相关对口支援单位,其中湖南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怀化学院。跨校的高等教育理念可促进教育从封闭、集权化走向开放与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为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对口支援单位,协助提升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项建设。

因此,针对跨校课程联考的试卷质量及考试情况分析,以及为检验对比近年来在对口支援建设中的受援单位课程建设的成效,将采用一种改进的跨校域联考难度、区分度与可信度分析的方法,分析由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农大”)、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主动加入课程联考)和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怀院”)共同构建的联考(以下简称“三校联考”)机制下的课程联考成效,检查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成果。

一、课程联考情况

本文将三所高校2013级、2014级学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联考的试卷与考试情况做一个综合分析,以此来衡量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成效。

考前,根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三校课程联考实施方案的具体步骤,事先规范考试大纲和知识点,确定考试范围。为能体现动手编程实践能力,三校一致认同考试试卷由理论试卷与实践试卷两种类型组合构成,采用轮换交替机制进行出题,实施教考分离。对于理论测试与实践测试,三校均采用无纸化考试平台同时进行。考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三校联考”两部分考试基本数据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二、跨校域联考课程分析方法

(一)试卷难度分析

为能体现跨校域联考课程试卷难度系数,不能仅凭某一所学校的考试结果单独确定难度系数,应综合权衡三校难度作为整体试卷难度系数,同时,还需综合权衡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的难度系数。因此,在已知三校各自的理论与实践考试平均成绩与参考人数的情况下,“三校联考”的试卷总难度p可按公式(1)计算得出:

其中n、J和H分别表示农大、吉大和怀院的理论考试平均成绩,n、J和H分别表示农大、吉大和怀院实践考试平均成绩,Sn、SJ和SH分别表示农大、吉大和怀院参考学生数,w表示试卷满分值。p值越大表示试卷整体难度越小,根据教育测量学,要求试卷难度p值一般在0.4-0.7之间为宜,过高或过低表示试卷难度偏小或偏大,不利于体现考试的可信度。

(二)试卷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可以用来作为检测每道试题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或用来作为评价试题质量高低的依据。根据伊贝尔测量学的经验表明,区分度在0.4以上表示此题区分度很好,小于0.19表示不好,应放弃该题。在此,结合“三校联考”的特点,特从各校的理论与实践试题按题序、分年级和跨校域综合考虑试卷的区分度,用以分析联考试卷的质量。区分度采用改进的鉴别指数法进行,使用公式(4)计算出整套试题的综合区分度D?缀(0,1):

n为理论与实践试卷总试题数,Dni、DJi、DHi分别表示农大、吉大和怀院的第i题区分度,该区分度由公式(5)计算得出:

其中pHi表示高分组(最高的27%)的得分率,pLi表示低分组(最低的27%)的得分率。

(三)考试信度分析

为检测“三校联考”试卷的考试结果对于三所学校的可信度,采用克伦巴赫(L.J.Cronbach)系数估计方法先对三所学校的联考试卷做各自的系数计算,然后按公式(6)计算出平均值作为“三校联考”试卷的α?缀(0,1)系数:

α值越大,表明试卷测试结果越可信,其中αn、αJ和αH分别表示农大、吉大和怀院的试卷α系数,可根据克伦巴赫α系数估计方法计算得到:

n为理论与实践试卷题目总数,Dm(X)为m校的所有考题总得分的方差,Dm(Xi)为m校第i题得分的方差。

三、联考结果分析

(一)联考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从无纸化考试平台导出的各年级考试结果数据,经过统计计算,将结果使用直方图、折线图加以可视化处理,得到两次联考试卷难度系数(p),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次“三校联考”的各校难度系数及总体难度系数均在合理区间,且2014级的试卷难度较2013级要低些。得到两次“三校联考”试卷总的区分度(D),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两次“三校联考”试卷总体区分度均在理想值范围,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使用联考试卷进行考试能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

2013级理论试卷41题,实践试卷8题,共49题,2014级理论试卷39题,实践试卷8题,共47题,经运行算法程序,得出如图3所示的两次“三校联考”各校与总体测试信度的系数。

从图3可以看出,各校及综合的α系数值均大于0.7,表明考试可信度高。

图4为受援单位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两次联考的平均分与及格率的对比图:

从图4可以看出,在对口支援课程联考机制下,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得到提升,特别是在理论教学上提升的效果较为明显。

(二)综合评价分析

联考试卷质量的好与差,不能单一的看综合难度或综合区分度,应该由难度与区分度两个指标共同确定。根据文献中的经验表明,当p>0.5且D>0.15时为好试卷,当p0.15时为适用卷,当p>0.5且D≤0.15时为一般卷,当p

四、结语

“三校联考”是对口支援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分析联考试卷的质量、可信度以及检验对口支援下课程建设成效,设计了一套用于跨校域的试卷分析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分析联考课程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质量指标系数,以及考试结果可信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跨校域分析方法能正确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可作为一种衡量协同共建课程成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Dunnp.SpSSsurvivalmanual:astepbystepguidetoda?鄄taanalysisusingiBmSpSS[J].australian&newZealandJour?鄄nalofpublicHealth,2013(6):597-598.

[2]孙居锋,王春华,侯桂革.药物合成反应考试试卷分析[J].大学教育,2015(8):150-151.

[3]张春辉,席卫文,陈戈煜,等.卓越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2-24.

[4]王刚,任汝静,杜敏,等.医学生神经病学课学习态度量表的编制及效信度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9(7):802-806.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6

关键词:区域域开域闭域

在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或者“复变函数”时都要先学习平面点集的一些基本概念。也就是将R1中的区间、开区间、闭区间等概念推广到R2中。下面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中给出的关于平面点集的几个概念的定义。

开集:如果点集e的点都是e的内点,则称e为开集。

闭集:如果点集e的边界?坠e?奂e,则称e为闭集。

开集的例子:e={(x,y)|1

闭集的例子:e={(x,y)|1≤x2+y2≤2}。

集合{(x,y)|1

连通集:如果点集e内任何两点,都可用折线联结起来,且该折线上的点都属于e,则称e为连通集。

区域(或开区域):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或开区域。例如:e={(x,y)|1

闭区域: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所构成的点集称为闭区域。例如e={(x,y)|1≤x2+y2≤2}。

国内出版的其他《高等数学》《微积分》和《复变函数》的教材中关于这几个概念的定义都基本相同。根据上述定义不难发现,R1中的开区间、闭区间在R2中分别与区域(开区域)、闭区域相对应,但是R1中的区间在R2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我们可以说开区间和闭区间都是一种区间,但却不能说开区域和闭区域都是一种区域。因为区域和开区域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区域不是开区域和闭区域的属概念,而区间却是开区间和闭区间的属概念。

查阅英文原版教材发现英文版的《微积分》及《复变函数》教材中关于平面点集的概念体系与国内现行教材有差异。下面是美国JameswardBrown和RuelV.Churchill合著的《复变函数及应用(英文版·第7版)》中给出的关于平面点集的几个概念的定义:

asetisopenifitcontainsnoneofitsboundarypoints.itisleftasanexercisetoshowthatasetisopenifandonlyifeachofitspointsisaninteriorpoint.

asetisclosedifitcontainsallofitsboundarypoints.

anopensetthatisconnectediscalledadomain.

adomaintogetherwithsome,none,orallitsboundarypointsisreferredtoasaregion.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开集(openset)”和“闭集(closedset)”与国内教材是一致的。与“domain”对应的是“区域”,但是英文教材中多了一个“region”,它是“openregion”和“closedregion”的属概念。如果按照国内教材现行的概念体系,没有与“region”对应的中文术语。在上述英文版教材的中文版中勉强生造了一个术语“带边区域”来翻译“region”,我认为翻译得很不恰当,因为国内教材的概念体系与国外教材的概念体系有冲突,只有将国内教材中的个别概念重新定义和命名,才能找到好的翻译,下面是我的修改建议:

1.废除“区域”的别名“开区域”。

2.在“区域”的基础上定义一个新的概念“域”,与英文中的“region”对应,定义和英文教材中相同:一个区域加上某些、或者不加、或者加上全部的边界点形成的点集称为域。

3.再定义“开域”和“闭域”:一个区域不加任何边界点即区域自身叫做开域,因此开域与区域的外延相同,开域成了区域的新的别名。一个区域加上全部的边界点形成的点集称为闭域。域是开域和闭域的属概念。

按上面的方法修改之后,中文教材中的概念体系就和英文教材中的概念体系完全一致了,“region”也就有了更好的译名:“域”。现代数学本来就是从国外引进,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与国际接轨无可厚非。而且比较关于平面点集这部分内容的中外教材,英文教材的概念体系逻辑性更强。有跟“区间”(interval)对应的概念“域”(region),便于从一元函数微积分过渡到多元函数微积分。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供教学参考:

1.开集与闭集不是矛盾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因为整个平面R2既是开集又是闭集。所以如果把平面点集分为开集、闭集和既不开也不闭的点集的分类是不科学的,因为科学的分类不允许有重复。开集和闭集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2.区域(开域)和闭域的关系也跟开集和闭集的关系一样是交叉关系,因为整个平面R2既是开域又是闭域。区域(开域)和闭域的关系也用图形来表示: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钟玉泉.复变函数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wilfredKaplan.高等微积分学(第五版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JameswardBrown,RuelV.Churchill.复变函数及应用(英文版·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7

关键词:中职招生;公平性;洛仑兹;基尼系数

作者简介:吴甚其,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7-0072-03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它关系到能否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制订相关政策,规范招生秩序,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禁有偿招生。近年来,招生越来越规范有序,招生规模稳步增长。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差异、职教资源不均衡,中职招生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不均衡,如市州或县(市区)中职招收本区域初中生源比例、普职分流比、普职招生比均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一、理论依据

1.洛仑兹曲线。为衡量国民收入的公平性,美国统计学家m.o.洛仑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仑兹曲线。它先将收入人群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序,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出的图形,即为洛仑兹曲线(见图1)。它的弯曲程度(即曲线oCL的曲率)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当弯曲程度达到最大值(即oCL变成oaL),说明分配完全不公平,所有收入均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当弯曲程度为最小值(即oCL变成直线oL),说明分配绝对公平,收入体现所得财富均相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实际洛仑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aL,也不是直线oL,而是曲线oCL。本文拟以此理论对湖南省内各市州或市州内各县(市区)中职学校招收本区域初中生源比例的公平性进行定性分析。

2.基尼系数。洛仑兹曲线只能定性描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要定量描述还需要引入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图1中,曲线oCL与直线oL形成面积S称为“不平等面积”,三角形oaL面积S+C称为“完全不平等面积”,S/(S+C)即为基尼系数。很显然,它的值是介0和1之间。国际经验值,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公平,0.2-0.3之间表示比较公平,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也称为临界点、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很大。它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如几何计算法、定积分计算法等等,几何计算机法是根据分组资料,按几何图形分块近似逼近的计算方法,由于它采用近似逼近原理,因此计算结果有一定的误差。积分计算法是根据已形成的洛仑兹曲线图,求出其原函数,再对原函数的定积分得出曲形区域oaL面积C,从而计算基尼系数Gini=(SoaL-C)/SoaL),它的计算结果没有误差,但计算较为复杂。为精确分析各市州中职招生的差异,本文采用后者计算基尼系数以定量分析2010年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公平性。

二、分析基础

1.分析假设。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招生仅占极少部分,且学生来源复杂,与当年应届初中毕业生数不存在逻辑关系,为使分析准确,本文仅考虑全日制学生。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应届初中毕业生、往届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从2010年湖南省中职招生情况来看,后二者所占比例很小,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占绝大部分,应届初中毕业生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主流生源,为使分析简便,本文忽略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且毕业生主要来自本区域,区域外的占少数,初中毕业生在外区域特别是省外就读的数据也无从考究,故本文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本区域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情况。

2.数据模型。本文拟分别从全省(整体)和市州(区域)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故需构建全省和市州二套数据模型。以全省为单位,按市州应届初中毕业生就读本市州中职之比(以下简称“就读比”)由低到高排序,以1/14分段(每段占7.14%),从低端开始,先计算每段比累计,再计算每段就读比累计,以此两个累计数为纵、横坐标图制图形,即为全省中职学校招收相应区域内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洛仑兹曲线(如图2)。同理,以市州为单位,以市州内县(市区)数之一份分段,即可绘制各市州中职学校招收相应区域内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洛仑兹曲线(如图3)。此外,依据数据离散点,作出散点图,通过回归求得拟合曲线方程,用不定积分求其原函数,再求其定积分即可得到全省和各市州招生基尼系数。全省基尼系数为0.105,市州基尼系数见表1。

三、整体分析

就整个湖南省而言,从图2可以看出,洛仑兹曲线较为平缓,曲率较小,与绝对公平线围成的区域面积小,对应基尼系数仅为0.105,远远低于“警戒线”,这反映湖南省中职招生整体处于“绝对”公平状态,是非常公平的,也是非常均衡的,没有出现相对发达地区的“大起”,也没有出现欠发达地区的“大落”,各市州均相对公平地“占有”了本区域内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生源,亦可理解为各市州应届初中毕业生获得在本市州就读中职的机会均等。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之所以“绝对”公平,与湖南省委省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中等职校付出的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要保持3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确保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新建一批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原则上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好一所骨干示范性中职学校,这些文件提出的刚性要求,一是保证了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规模,二是使职教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确保了职业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湖南省教育厅也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特别重视中职招生工作,每年年初,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科学做好当年中职招生指导性计划,招生期间召开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题会议,分析中职招生问题,研究对策,年终及时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提早筹划来年中职招生,研究未来招生新问题、新动向,确保了中职招生工作全省一盘棋。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厅有关文件精神,抓实抓牢,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分别制订行之有效的招生政策,研究中职学校招生的困惑,了解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愿望和需求,各市州均园满地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指导性计划。

四、区域分析

全省整体“绝对”公平,并不代表局部(市州)也绝对公平。由图3可以看出,各市州的洛仑兹曲线并没有高度“重合”,个别市州偏离群体的差距大,特别是郴州市已远远超过“公平”区,表现为极度不公平,湘西自治州也逼近“警戒线”。由表1可以看出,基尼系数集中分布为四个“阵营”:常德市、张家界市、湘潭市、益阳市、娄底市5个市州为第一阵营,基尼系数均小于0.2,表现为“绝对公平”;长沙市、邵阳市、岳阳市、衡阳市、株洲市5个市州为第二阵营,基尼系数介于0.2-0.3之间,表现为“比较公平”;湘西自治州、怀化市、永州市3个市州为第三阵营,基尼系数介于0.3-0.4之间,表现为“较为合理”,而第四阵营的郴州市,基尼系数大于0.5,表现为“绝对不公平”。基尼系数最大值为0.544,最小值为0.132,极差达0.412,高低两端的市州间“贫富悬殊”较大。基尼系数小的市州均集中在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地区,较大的则集中在职业教育欠发达地区。“比较公平”的市州达到10个,占71.4%,“较为合理”的市州3个,占21.4%,“绝对不公平”的市州仅1个,占7.14%,14个市州基尼系数整体平均极差较小,县(市区)初中毕业生进入本区域就读中职的机会大体均等。岳阳市湘阴县、常德市澧县和石门县、张家界市永定区、益阳市安化县等县市区应届初中毕业生进入本区域就读的比例均大于全省平均值,且这些市州内各县(市区)差异很小,所以表现为“比较合理”,而郴州市临武县、宜章县、资兴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进入本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比例很小,与该市其他县(市区)的差异过大,所以表现为“极度不公平”。

(表1)市州基尼系数

五、对策建议

虽然2010年湖南省中职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公平性较为合理,基本处于“绝对平均”状态,但具体到每个市州却存在着一定差异,个别市州甚至表现为极度不公平,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思考和研究,同时,不但要从整体上加以考虑,更应深度研究个别市州的中职招生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要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落实有关经费投入政策,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制订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整体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2.进一步加强宏观统筹。要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在积极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要特别加强簿弱学校、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扶持力度,确保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均衡发展。

3.进一步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专业和专业集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力度,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吸纳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全过程,吸引更多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

[2]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厉以宁,秦宛顺.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1.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8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知识的区别、定量与变量的区别、思维习惯上的区别、学生自学能力的区别、学习方法的区别、模仿与创新的区别等等。那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兴趣与方法尤为重要。

一、学好高中数学,兴趣是前提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高中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重要。在高中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数学教师的“开场白”必须做到语言流畅,首先做好自我介绍,然后简单介绍一下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有关知识点,让学生做到胸中有数。要让学生明确高中数学是一种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科学的思维性和美妙的神奇性。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与学生“约法三章”,希望学生喜欢高中数学,并明确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教师要郑重承诺和学生并肩作战,一起在高中数学的天空中遨游,最终实现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为顺利进入重点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尽量做到“四敢”和“四大”,“四敢”即敢想、敢说、敢问、敢笑,“四大”即大胆、大方、大声、大度,以此来体现数学教师的教学民主和课堂宽松的氛围。这样一来,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能让学生感觉得到教师严谨治学、民主教学的风格,让学生暗中佩服,渐渐对高中数学消除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和神秘感,直至产生好感,这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总之,在高中数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向学生这样一交底,希望能与学生们在课堂中相识,在生活中相知,能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指引者,以心换心,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对数学老师首先感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会对高中数学的内容感兴趣。

二、学好高中数学,方法是关键

高中学生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后,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撑。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很重要,学生必须对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全部照搬初中时候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应对高中的数学学习,学生学习高中的数学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不然的话,陷入题海,徒劳无益。说实在的,学好高中数学没有捷径可走,要多做题,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学会“解剖麻雀”,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要寻找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踏踏实实,从每一个基本细节做起。比如预习时要学会自主独立思考,怎样预习呢?预习有好几个层次,先是课本,再是精编,再是高考题典等等不一而足;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说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真正做到耳到、眼到、手到。上课的时候要准备好课本、笔和草稿本,认认真真地做好笔记,这个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做笔记,如果老师讲得快,一定静下心来听,不要记,下课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率。另外,对于一些易错题或难题,学会在错题或难题的旁边作标注,要及时回顾,品味习题或试题,及时纠错反思。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每个学生要备有错题集,把平时遇到的好题记下来,错题记下来,并要多看,多思考,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绊倒。思考问题要注意归纳,要改变初中时旧的学习观念,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找到自己学习的原动力。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及时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培养自己的思考与老师同步的习惯。绝对不允许有抄作业的情况发生,养成对所学的知识每天都要进行系统的总结、每周都要总结性的复习、每单元都要归纳性的总结的习惯。因为初中时数学的每个章节要点都是由教师来总结的,往往总结得很细致,很深刻,很系统,而高中的数学学习则是由学生自己去总结的,老师是不做的,反而是学到哪,考到哪,没有复习的时间,也没有明确指出做总结的时间的。当有疑难问题时应及时向同学或老师探讨。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不仅要学会“知识”,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还要学会主动“索取知识”,不断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例如,在做题时,要有一种好的习惯,做完都要想一想,对这个题目作一个评价,是不是好题?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与它类似的题目自己会不会了?这些思考能够使得自己的学习“事半功倍”,学生平时必须养成这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有勤奋的数学学习态度,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要能够“学会”高中数学知识,而且要“会学”高中数学知识,只有这样,高中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总之,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要我们的学生充满数学学习的兴趣,注重数学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学好高中数学是没有问题的。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9

关键词:苏中;高职教育;发展;分析

江苏共有13个省辖市,一般可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目前苏中区域共有20个县(市、区),其中扬州市下辖广陵等三区一县两个县级市;泰州下辖海陵等三区及三个县级市;南通下辖崇川区等3区2县3个县级市。苏中总面积约2.0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36万人,分别占江苏省面积和人口比例的20%和21%。苏中地理位置重要,三市均在长江沿岸,是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苏中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

苏中地区教育历史悠久,教育资源丰富,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良好声誉,南通市还拥有“教育之乡”美誉。发达的普通高中教育为苏中地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遗憾的是苏中基础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都选报外地名牌大学,未能为本地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一流生源。苏中高等教育与苏南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截至2012年底,江苏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28所,苏中地区14所,仅占全省高校总数的10.94%;本科院校2所,仅占全省4.35%;苏中在部属高校、“985”高校及“211”高校方面尚为空白。

除区域间有差距,苏中区域内高等教育同样存在一定差距。苏中三市中,扬州、南通均有本科院校,分别为扬州大学和南通大学2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但2012年以前泰州市普通本科院校尚为空白,今年才取得零的突破,2013年4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泰州学院”,首批设置本科专业5个,即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英语、音乐学。

二、苏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苏中三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总体良好。苏中高职院校共12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4.6%。苏中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73所,苏南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2.05所,苏北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53所。苏中高职教育与苏南尤其是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但优于苏北。从苏中拥有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级示范校数分析,也体现了苏南、苏中与苏北的发展梯度差别。与苏南、苏北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对比见表1。

形成独特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苏中12所高职院校在多年发展中,均形成了一定专业发展优势与特色。南通两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分别形成了以现代纺织技术、航运技术为主要特色的专业优势,拥有的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也分别达到9~10个。位于泰州的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培养农牧科技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拥有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验、兽药生产与营销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以畜禽新品种、兽药开发为代表的产学研成果优势较突出。扬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以机械制造、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建筑工程、应用化工专业等为主,但各有侧重。扬州职业大学特色专业集中在机械制造、服装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秘书等九个省级特色专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化工和建筑为特色,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技术、建筑装饰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扬州环境资源学院(已合并)侧重于环境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园林园艺等专业为特色,拥有工程测量技术、园林技术等省级特色专业。

表1苏中与苏南、苏北的高职院校基本情况对比表

三、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运行质态的相关性分析

1.经济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对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质态的影响分析

苏南、苏中和苏北高职教育的发展差别,证明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对高等教育投入较多;普通老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改善,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更旺盛,是刺激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较旺盛,毕业生就业渠道通畅,这既能调动家庭和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又能吸引到更多优质生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从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和每万人招生数来看,苏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虽优于苏北地区,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区域差距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将存在进一步扩大可能,并引起欠发达地区高端人才流向苏南等发达的地区,从而制约苏中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阻碍省委省政府刚提出的推进苏色发展和整体提升要求的实现。

2.苏中高职教育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成因分析

由于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等原因,苏中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见表2)。南通国民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一直领先于扬州、泰州二市,2012年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558亿元,分别超过扬州、泰州1600亿元和180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与苏中三市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相呼应。由表2可看出,南通高职院校共5所,其中4所公办高校均分别为国家示范校或省级示范校,与苏南常州、无锡2市发展水平相当,领先于扬州省示范校1所、泰州国家骨干校1所的状况。与南通相比,扬州、泰州2市经济总量和可用财力均有差距,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由于政府财力原因,或发展普通本科教育更迫切的需求,两市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尚待加强。随着扬州环境资源学院与扬州职业大学的合并、泰州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扬、泰两市的高职院校数将分别减少1所,每万人高职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均要下降,扬州、泰州两市高职教育在苏中区域内发展处于逆势的状况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表2苏中三市2012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表

四、结论

1.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又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支撑。苏中高职教育与苏南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苏中三市内,南通高职教育又明显领先于扬州、泰州两市,说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内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具有高度正相关。高等教育区域差距明显的状况如果任其发展,将对苏中尤其是扬州、泰州两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该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促进苏中崛起,增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2.苏中三市各高职院校虽然均已形成一定专业发展优势与特色,但部分高职院校一方面专业优势还不明显,专业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尚不凸显;另一方面为追求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专业设置趋同和专业重复率问题仍较突出,尚未形成良好的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的态势。这种状况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极为不利,也会影响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3.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苏中高职院校除了为地方经济输送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以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地方支柱产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虽有所显现,但还有待加强。例如扬州四大支柱产业分别为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汽车、船舶,但扬州高职院校2011年汽车类专业毕业生仅303人,占扬州当年高职毕业生的2.47%,船舶技术类毕业生则没有;2012年汽车类专业招收人数为410人,船舶技术类招收人数为45人,分别仅占当年招收人数的3.46%和0.38%,因此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专业设计,根据人才需要预测进行专业调整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邱芸.关于推进苏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6):30-32.

[2]周晓明,汪长柳.江苏省三大区域工业化差异比较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3):94-96.

analysisaboutDevelop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middleJiangsu

wanGwu-lin,wanGwan-chuan

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区别篇10

关键词:网络阅卷系统;教学质量监测;教育测量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12-06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新课程评价中强调的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国自从1999年广西高考率先实行网上阅卷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余年。从全国各地区的中、高考等终结性考试评价到近几年许多地区开展的过程性教学质量的检测,都用到了网络阅卷的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设备基础的不断完备,现代测量学理论和数据分析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日常教学中的过程性教学评价可以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阅卷技术。因此,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网络阅卷系统可以提供以前无法获取的大量的可靠数据,其强大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功能,不但为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也奠定了对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基础。

一、网络阅卷系统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借助计算机网络阅卷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对考试成绩及评价数据的自动采集与统计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内各层级数学学科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定量的分析和诊断,还可以通过对命题的精准设计和定位,实现对数学试卷整体情况、各题型和小题得分,甚至是对核心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定量、定性的分析,并借助经典的测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试卷及各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分析,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命题质量的高水平分析,由经验型逐步过渡到实证型的命题研究,逐步实现对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科学、全面、精准的诊断性和发展性评价,从而不断提升区域内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生水平。

基于上述的分析研究和不断实践,借助网络阅卷系统的支撑,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建立区域内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维度一: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流程体系

所有监测和评价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都依赖于科学严密的网络阅卷工作制度与流程,从命题、制卷、考务、阅卷、数据采集与,到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布置安排,都需要一套完成的工作流程,这是所有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基础与保障,更是监测与评价工作有机的组成部分。依托工作流程建立下面的监测工作流程体系。

1.命题――制卷环节

根据监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命题规划,建立命题双向细目表,通过命题、审题、校对、制卷等环节,把控命题质量。这一环节最显著的特点是为了便于后期的教学质量和命题质量分析,必须对每个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做出更为详细的标识,为阅卷系统提供完备的命题信息。

如表1《初中数学试题命制细目表》所示,该表不同于平时常见的命题细目表,它把每个题目对应的主要知识点做出了详细的注释,也列出了学习要求层次,除了可以很好地把握命题要求外,更主要针对后期的数据分析和知识分析,使得阅卷得到的数据可以承载更多的数学学科信息。

2.考务――阅卷环节

组织严密的考务工作,是顺利阅卷的保障。包括阅卷教师的调配,阅卷题组的分配,各题评分标准的制定,特别是针对网阅,必须要有组织严密的试卷扫描和图像切割工作,还要有符合网络阅卷要求的计算机房和网络带宽和端口,特别要从硬件和程序软件上保障阅卷顺利地进行,尤其要做好工作预案,对突发问题能够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3.统计――环节

根据网阅的数据,阅卷系统会自动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区域规模较大的监测工作,数据的运算、整理和校对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及时进行整理汇总,特别是面对全区域内的学校、班级、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此外,还有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和学科教研员等。这些不同群体对监测数据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做到分类汇总,及时,最好能够在阅卷后的三天内给受众群体和单位,尽量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4.监测――评价环节

本环节是对网阅数据尽可能全面合理地利用,使监测能够准确评价教学和学习,特别是能诊断出学校在教学管理、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本环节很容易被使用者忽略,他们可能更关注数据而不是运用数据,学校教学管理层和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往往更关注常规那些名次、分数线和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全体性的指标,往往忽略由个性化的数据背后反映出的知识和教法、学法上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上述研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层需要通过布置任务和组织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提出各自的评价分析的任务,完成不同层面的监测和评价分析。如学校教学管理层侧重校内各班级和学科的整体性分析,班主任侧重班级学生整体性分析,数学学科教师侧重所教班级的知识掌握分析,特别对学生要有个性化、药方式的诊断和学习指导,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区域教研部门要侧重区域各校的整体性分析,特别是结合中考的分析,学科教研员侧重区域内学科质量的提升和共性问题的解决。这些需要各部门联动,形成评价分析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改进教学的评价文化氛围,达到自觉自愿主动作为。

维度二:教学质量监测分析评价体系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大量监测数据采集出来以后,最关键的是把这些数据用于最需要的人群,获得最大的效益。一般在区域内的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中,按以下的层级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价体系。

1.区域――校际分析评价

在这一层级中,主要是对区域内全面的教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特别是以各学校为主体,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区域教研部门或专门的评价研究部门主要完成这一层级的分析评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把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价演变为学校的排名,应以查找问题和改进教学为突破口,特别要重视学校自身的进步和提高,侧重对学校问题的诊断和教学的指导,突出过程性的分析和评价。

如表2《区域七年级(上、下)中期教学质量监测数学平均分变化情况》中,在以平均分为指标进行分析时,淡化各学校的排名,突出各学校的纵向对比,通过平均分的离均差,对比自己在全区的进步或者退步幅度,这一评价分析方法对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数学教师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既消减了因为评价带来的消极情绪,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改进中等及薄弱学校的教学起到很有效的推动作用。

2.校内――班际分析评价

监测的大量数据到学校后,首先研究和使用的群体应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层、学校的教学科研处室或者教研组等部门。学校应侧重对各班级和各学科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价分析和研究,依然要弱化排名,淡化对教师的考核因素,突出教学问题的查找和解决。例如,同一位数学教师所教的两个同质的班级,如果数学学科的主要监测评价指标差异过大,则需要考虑两个班级的建设问题,班主任的管理问题可能成为主要的原因。对于不同数学教师所教的班级,侧重分析两位教师在教学上各有的优势和不足。既要查找出本学科在全校的优势和不足,也要查找出不同班级和学科教师的差异,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的方向。

如在表3《区域中考模拟监澳0a校甲、乙班数学成绩整体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校甲、乙两个班整体程度较好,数学平均成绩较为接近,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从最高分、最低分、极差来看,特别是由标准差可以看出,甲班的标准差大于乙班,这从优秀率和优良率也印证了这一点,说明甲班的优秀生较多,较差的学生也多于乙班,而乙班的中等程度学生较多,学生数学成绩较为集中。如果想在后期的数学教学中有所突破,乙班需要在优秀生的教学和培养上多下功夫,甲班需要适当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3.班内――学生分析评价

在学校中,更多使用数据的是教师。每一位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定要在全班级的范围内,结合考查的知识对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和学科成绩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分析,面对全班学生,要起到肯定进步、查找问题、提高改进、激发潜力的作用。要防止单纯将监测数据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坚决杜绝唯分数论的学生质量观,要把评价分析建立在帮助学生诊断知识缺陷,指导后续学习上。

如表4《区域中考模拟监测B校甲班数学答题情况分析(部分)》中可以看出甲班的数学成绩在学校各班级中应处于底的层次,通过分析该班每个试题的答题指标,发现从较为简单的解答题19题至22题与学校的平均分相比都低1分左右,这说明该班对基础知识教学有较大的欠缺,应该作为教师下一阶段复习教学的重点方向。

4.学生――学科分析评价

对于学科教师而言,应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题目的解答情况都有一个准确细致的把握。除了获取大量数据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特别是一些学优生或者学困生学生所反映出的独特问题,需要进行药方式的诊断和学习指导,争取从知识、方法能力和学法等方面,给予学生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指导建议。这一层级的分析的本质是把教学质量监测的作用真正“落地”、“扎根”,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提高和收获。

如从表5《区域中考模拟监测c校丙班某学生数学答题情况分析》中的数据显示,该生作为全校总分第10名的优秀学生,数学总分只得99分,其中第21题、24题丢分很多,这两题分别属于容易题和中等题,根据他的学习水平确实不应该丢分,其它题目解答较好。因此,教师在后期复习中对于21题类型即统计应用问题,24题即函数应用题要为该生拿出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方案来。因此,有了网络阅卷的大量数据作为基础,教师可以据此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对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式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维度三:教学质量监测命题质量分析评价体系

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测和评价而言,命题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监测和评价的精准度,通过网络阅卷系统获取的大量数据,可以并且也应该作为对命题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的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对命题和答题情况的分析,尤其对命题人员和数学教师可以不断提高命题设计的水平。这样的每一个题目都是带有数据支撑的,相对于一般未经大规模检测的题目而言,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对于命题质量的评价分析一般由命题组织部门、命题人员或者一线数学教师来完成,可以作为区域各层级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的补充和完善,既可以自成体系,也可以结合其它维度进行评价分析,更可以用来指导教学,改进测量和评价的水平。一般可以按照以下的框架进行命题质量的分析:一是试题总体分析评价;二是试题结构分析评价;三是答题质量分析评价。

以上是大家常采用的一般命题质量分析的基本框架。由于网络阅卷具有大量的数据可以使用,因此,命题人员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命题和答题质量分析,还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力图将数据产生的效益最大化。例如,我们可以对命题中有目的设计的“锚题”进行评价分析,可以找到相同知识或者同类型题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研究和命题研究的角度,借助大量数据,提出有建设性的教学改进方法和措施。

例如,在表6《七年级数学监测锚题答题情况对比分析》中,通过两次区域监测中设计的具有相同题目不同学习水平的锚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在整个区域内各学校对于该知识和相关能力的教学实际上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表中该题目的监测数据显示,有的学校得分率的增长大大高于区域增长的平均水平,而有些学校甚至是负增长,显然a校、B校和C校在该题目指向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有关归纳数形规律,并能用代数式表示的教学,在提高的水平上是较为成功的;而D校、e校和G校在提高的水平上是负增长。特别是D校和e校的原始得分率本身就较低,且是负增长,毫无疑问这两所学校在该知识的教学上是低效的,是有明显问题的。由此,我们可找出学校教学中的令人信服的问题所在,具有极大的教学指导意义。

二、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其应用价值完全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互联网+”的创新模式的运用,

(一)优势和意义

1.明显提高阅卷效率,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工作总量。

2.由大量数据提供的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对学生的学业指导的精准度,使得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更具有说服力。

3.区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有不同层次的维度和指标,对学校、班级和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逐步淡化名次和分数的评比考核式的评价方式,更加突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4.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班级和学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教学质量监测中暴露出来的学生问题,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教学和针对性的辅导,本质上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5.有力地提高了命题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了教学研究和学科命题人员对试题的命制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区域性的教学质量监测的前期工作准备时间较长,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受制于软件、硬件和设备的限制,目前每学期只能进行一次以中考科目为主的检测,不能经常性地进行全学科的质量监测工作。

二是在教学质量和评价的理念上,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目前在全区域内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层、教研部门和教师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考核、评比和唯分数论的不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这将会影响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是在如何更加有效的运用监测的数据上,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和学科教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分析模式,特别是如何把评价分析的成果用于学生的学业的提高,还没有成熟的运作方式。

三、改进建议及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让数据说话”的实证研究的思想,逐步加大相关软硬件的投入和使用;二是相关教研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要逐步由行政角度转变为更加专业的业务型指导,积极组织和开展灵活多样的有实效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教研活动,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和教师,尤其是要求学科教师要初步掌握基本的教育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通过计算机的网络阅卷系统,构建了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今后一段时期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指导,进而使区域整体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教学评价测量数据的自动化定量分析和专业评价的人工化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是利用评价分析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