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十篇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十篇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43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1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2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5

园林植物与园林中的地形、建筑等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用自己独特的自然属性形成的植物景观,有力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衡量风景园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当前现代园林分为2类:以人的需求为主,以植物材料为辅。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设计大多属于这类,都是以建筑造型的特征、需要来进行植物景观塑造;以顺应自然为主,人工模拟自然,从而营造出近自然的人居环境。这类通常用于城市大型绿地、郊野公园等。在这里所论述的是第2类园林即风景园林。对原生景观的保护要从生态环境、风景环境等大环境出发进行综合保护,把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良性循环作为宗旨,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2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2.1现状分析

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情况等。对场地信息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等进行调研。现有植物对园林景观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对现有植物的种类、体量、生长情况、病虫害敏感度、与新建筑的关系等进行调研,并尽可能在新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到。植物的种类、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所以需要了解与植物景观有关的地形状况,如坡度、有无明显陡坡等。制定种植计划也会受到土壤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项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土壤的eC值、pH值、磷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选择植物种类会受到水文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具体了解场地内水源的位置、容量,年度洪水循环周期等。除了了解场地内的情况,还应该对场地周边的绿化用地状况进行一定的考察。

2.2概念规划

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过程中要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指导,把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弄清楚。再依据规划设计的定位、主题,结合风景园林现状,提炼出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的立意。在进行概念规划时,必须把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基调弄清楚,并把宏观整体把握植物景观的结构、内容作为建设植物景观的核心。具体来说需要进行植物景观的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树种、群落结构的规划。

2.3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主要是对概念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深化,这就需要从宏观规划深入到细小的设计中。方案设计要在充分理解规划内容之后,把植物特色分区作榛础对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进行深化设计,其中有群落的空间、平面、立体设计以及植物材料的选择。

2.4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它对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调整。植物的种类、位置等需要在初步设计中明确下来,此外,植物的数量、行距需要规划好,现有植物也需要标明。通常初步设计要与方案设计结合起来。

2.5施工图设计

进行植物种植、工程预算、验收等工作都需要按照植物施工图设计来进行,所以植物施工图设计应该能够确切地展现出种植设计的内容、意图[1]。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施工图设计可以根据初步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把植物种类、栽植位置、植物规格等标清楚。在绘制的过程中要与放线网格、尺寸相结合。对关键植物要把它与建筑物、道路等的距离尺寸标注清楚。那些种植设计复杂的地段,可以将其分为乔木、灌木种植物2种。此外,也要以项目为依据编写专门的植物工程说明书、植物材料表。其中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栽植方法等要在植物工程说明书中体现。项目所用苗木的序号、拉丁学名、数量、中文名称等要在植物材料表中体现。

2.6设计的现场调整

在实际种植施工时总会遇到设计时没有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预设的设计理念、景观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必须对设计的现场进行有效调整,这样问题既能得到有效解决,预期效果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设计的现场调整在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很重要,直接影响着其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3结语

在可持续性设计等思潮的影响下,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握好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程序、方法等,保证设计的质量。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3

摘要: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衡量风景园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前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所涉及的尺度范围在增大、领域在扩展、内容在增多,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本文介绍了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旨在促进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前言

园林植物与园林中的地形、建筑等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它用自己独特的自然属性形成的植物景观,有力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作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衡量风景园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在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旨在促进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

一、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当前现代园林分为两类:以人的需求为主,以植物材料为辅[1]。以现代建筑为主的设计大多属于这类,都是以建筑造型的特征、需要来进行植物景观塑造。这类通常用于住宅、广场、小型绿地等;以顺应自然为主,人工模拟自然,从而营造出近自然的人居环境。这类通常用于城市大型绿地、郊野公园等。在这里我们所论述的是第二类园林即风景园林。

随着风景园林规模的扩大,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它的原生植物生态系统几乎不可逆。对原生景观的保护要从生态环境、风景环境等大环境出发进行综合保护,把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良性循环作为宗旨,并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此外,还应该有效调节保护、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之重点突出,进行分级保护,促使经济、环境生态、社会效益达到高度统一。

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现状分析

首先要收集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情况等。其次要对场地信息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等进行调研。现有植物对园林景观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要对现有植物的种类、体量、生长情况、病虫害敏感度、与新建筑的关系等进行调研,并尽可能在新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到。植物的种类、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所以需要了解与植物景观有关的地形状况,如坡度、有无明显陡坡等。制定种植计划也会受到土壤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项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土壤的eC值、pH值、磷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选择植物种类会受到水文的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具体了解场地内水源的位置、容量,年度洪水循环周期等。除了了解场地内的情况,还应该对场地周边的绿化用地状况进行一定的考察。

(二)概念规划

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过程中要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指导,把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弄清楚,然后再依据规划设计的定位、主题,结合风景园林现状,提炼出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的立意。在进行概念规划时,必须把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基调弄清楚,并把宏观整体把握植物景观的结构、内容作为建设植物景观的核心。具体来说需要进行植物景观的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渲帧⑷郝浣峁沟墓婊。

(三)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主要是对概念规划的内容进行调整、深化,这就需要从宏观规划深入到细小的设计中。方案设计要在充分理解规划内容之后,把植物特色分区作为基础对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进行深化设计,其中有群落的空间、平面、立体设计以及植物材料的选择。

(四)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它对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了细化、调整。初步设计可以参考传统园林植物规划的原则、方法。植物的种类、位置等需要在初步设计中明确下来,此外,植物的数量、行距需要规划好,现有植物也需要标明。通常初步设计要与方案设计结合起来。

(五)施工图设计

进行植物种植、工程预算、验收等工作都需要按照植物施工图设计来进行,所以植物施工图设计应该能够确切地展现出种植设计的内容、意图[2]。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施工图设计可以根据初步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把植物种类、栽植位置、植物规格等标清楚。同时在绘制的过程中要与放线网格、尺寸相结合。对于关键植物要把它与建筑物、道路等的距离尺寸标注清楚。那些种植设计复杂的地段,可以将其分为乔木、灌木种植物两种。那些有必要进行特殊说明的设计可以与植物立面图相配合。此外,也要以项目为依据编写专门的植物工程说明书、植物材料表。其中植物材料的选用情况、苗木栽植方法等要在植物工程说明书中体现。项目所用苗木的序号、拉丁学名、数量、中文名称等要在植物材料表中体现。

(六)设计的现场调整

在实际种植施工时总会遇到设计时没有预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预设的设计理念、景观效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设计师必须对设计的现场进行有效调整,这样问题既能得到有效解决,预期效果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设计的现场调整在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很重要,直接影响着其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除此之外,养护管理也会对植物的成活、长势产生重要影响,虽然它不属于规划设计的范畴,但施工单位有必要提出一定的指导思想、方法,这将会对植物景观的营造产生良好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规划设计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风景园林所涉及的范围在增大、领域在扩展、内容在增多,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在可持续性设计等思潮的影响下,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握好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程序、方法等,保证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4,32(01):93-99.

[2]段文文.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5,16(33):11-12.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4

关键词:园林设计方案思路综合分析

1前言

园林设计里既没有无意之行也没有无形之意,成熟的艺术风格往往表现为多样化的形式与经典主题的统一。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的目标需求有:一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二是人与人交往的需求。因此,在园林设计中,首先要安排层次明晰的空间结构,以良好的形体环境来满足小区内各年龄阶层人士的生活休闲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就是要结合文化内涵营造景观的空间艺术感。

2设计的思路

进行园林规划方案设计时,必须使方案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超前性、特色性等特点,要达到这些要求。首先要有合理的设计思路。笔者认为设计思路应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2.1接受任务,了解现状

本部分内容主要依靠现场多次踏勘、市民调查及相关部门的资料提供来完成。不管是接受乙方邀请进行设计还是参加方案竞标。本阶段主要进行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大致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用地环境、经济状况、人文资源、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了解分析现状情况后。再根据其用地特征、周围环境道路交通、服务人群、游人规模、政策规定等内容确定该地块的功能和性质(或由乙方确定),并阐明原由和前景,再对其立地条件状况进行评价鉴定,包括现有资源、建设条件交通条件、地理区位等内容;同时必须与甲方接触,了解甲方的规划设计构想和可能性的投资力度。

2.2构思方案,编制大纲

充分了解和分析以上条件,根据甲方的设计任务书所提需求。大致划分功能区或(和)景观区,并概括性地提出主要设施、景点等的安排,将以上内容汇编成简要文字及图纸(可根据具体情况设2-3种可能性方案供参考比较)。形成的书面材料包括文字说明和简要图纸,详细内容包括:

2.2.1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的确切数据统计;

2.2.2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详细介绍;

2.2.3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的图纸显示等;

2.2.4红线图(基地现状图)。现状资源,可开发利用资源

及其详细分析等(多方案的还必须比较其差异性)。

2.3双方沟通,意见综合

甲乙双方就已形成的内容展开讨论商榷,综合双方的意见和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市场调查,将方案深入设计,确定控制绿地的主景观、主功能的风格和目的,根据主景观、主功能及周围环境等确定主次入口、配套景观和具体功能,并将总体意向整理归纳成书面材料以作参考。

2.4方案修改,文本制作

结合双方意见后,设计组织分工合作,将方案进行详细调整。文字配套修改。并提出建设顺序和组织管理方案,粗略分析效益和投资估算。制作文本。与乙方约定评审日期。

2.5方案评审,专家指导

邀请多部门。专家老师组成评审团。与甲乙双方面对面针对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可将方案公布于人流集中的市区,听取市民意见),将各家意见和建议汇总分析,与方案进行对比并修改。

2.6方案完善,详细设计

根据多方面意见的综合分析。将方案修改完善,功能和景观更加深化、细化,绘制详细图纸,整理说明文字,包括区位分析、水电管网、地形改造、道路广场、植物配置、局部景点、总体景观、建筑小品等的详细图纸及绘制观赏效果图纸和进行工程量概预算:再与甲方适时交流、定案,进行文本包装。

2.7图纸深化,指导施工

方案确定后,后续工作包括施工图的绘制、详细工作量统计、成本预算、设计变更等内容须由设计方配合完成,以使规划设计的内容得到更好的展示,为市民创造更好的景观场所。

3解决园林设计中问题的对策

3.1树立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园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园林的发展趋势为:园林要适应社会和环境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然而,人们虽然意识到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为生态园林,但对生态园林的概念没有完全弄清楚,认为所谓的生态园林就是减少建筑比例,扩大绿化,多栽树,用植物造园,取植物造景。这一认识过于片面,因为生态园林的发展理念应为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它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并使得人们欣赏园林艺术不断提高,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在园林设计理念中逐渐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让园林为人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3.2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3.2.1要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要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科学的论证,综合考虑园林设计的设计思路、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园林特色、园林功能、各项绿化指标、生态效应、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用的计算等,以实现科学设计的目的。

3.2.2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避免违背自然的施工方式,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设计效果的实现,同时要进行专业的养护和管理。

3.2.3要树立人们对绿化环境热爱和重视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3.3注意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相谐调

为营造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就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根据植物配置的原则,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根据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在设计中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栽种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让园林景观在四季中都能呈现色彩美。种植优良的植物,适地适树,营造贴近自然的地形,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增添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园林设施,从而实现种植方式生态化和多样化,使得园林成为自然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品。

3.4注重人性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设计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师要注重园林的人性化设计,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根据美学原理,综合考虑各种审美因素,例如,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并进行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设计,让园林绿化真正有益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5

广东园林学会2013年年会于11月8-9日在东莞市举办。为团结各会员、单位、科技工作者,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东园林学会特配合年会主题“风景园林让城镇更美丽”设置首届论文大赛,征集规划设计、理论与研究、历史与艺术、建筑与工程、教育与法律法规、植物研究运用、城镇景观建设实践、绿地生态、土壤学方面的论文。由《广东园林》编辑部和《风景园林》杂志社具体执行。

本次大赛得到园林界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截至截稿日期,包括投稿和推荐共征集了70篇稿件,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审,共筛选出19篇文章进入终审。11月5日,广东园林学会在广州黄花岗公园会议室召开2013年年会论文大赛终审会,会议由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何主持,庄雪影、刘彦、林广思、张文英、聂磊等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和热烈讨论,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评选结果如下:特别奖:陈炜湛《甲骨文植物词语缀述》;一等奖:孟兆祯《美哉广东园林》;二等奖:李青《广州:岭南园林的70、80、90》,肖洁舒、冯景环《华南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研究》,林广思《北林风景园林学科创办及发展》;三等奖:熊咏梅、黄东义、吴毓仪、叶凯图《广州市绿道网建设特色和功能开发现状》,黄绍宏、林云、杨学成《西关文化元素在荔枝湾涌改造中的延续和利用》,蔡凌豪《风景园林数字化规划设计概念谱系与流程图解》,安超、沈清基《基于空间利用生态绩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马劲武《地理设计简述:概念、框架及实例》;以及优秀奖9篇。

评审专家纷纷表示,这次参赛的不少稿件质量很高,广东风景园林的好文章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喜人的进步,兼顾了理论与实践,能够很好地反映岭南等地区园林建设的成绩和亮点。

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说:广东园林学会年会征文起步虽晚,但首次活动便开展得非常圆满,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举办征文比赛,进行理论总结和探索,不仅可以改变大家对广东人会做不会说、不会总结的印象;而且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先进理论引导岭南风景园林发展的作用。学会有责任凝聚业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将论文比赛作为今后年会活动的一个常规项目,延续下去,为风景园林工作者提供一个总结创新和自我提升的平台,发挥广东园林学会服务会员和社会的更大作用。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6

通过本实习,从历史、文化、人类现状全方位了解了解并认识上海苏杭园林的园林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植物造景等。同时提高学生对园林的鉴赏能力和判别能力。

实习行程:

上海南京路、外滩--上海世博园--苏州园林(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杭州西湖

实习内容

上海

上海我之印象:繁华,现代,一座二十一世纪中国标志性的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座标志性城市。

1上海城市规划

(1)道路

走进上海,如果问我第一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什么?那么我一定会回答:上海的交通,上海的道路,干净,整洁,通畅,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东起外滩、西于延安西路,全长5.5公里,两侧商厦鳞次栉比,云集着约600多家商店。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东西两段。西藏路以东称南京东路,以西称南京西路。每天约有150万人在这条街上游览、购物。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建立最早的一条商业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

(2)建筑格局

上海建筑很具有历史意义,外滩更是久负盛名,享誉世界!

外滩(the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3)设计理念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2上海世博.中国馆

上海世博已经过去多时,大多会馆已经关闭,但中国馆依然开放,几个同学实习之余抽出部分时间买票进馆,终于得偿所愿,一睹中国馆风采。

2015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主体构思: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国家馆的精彩(17张)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苏州

苏州我之印象:古韵悠悠,回味无穷,走在其间,就如同翻开一卷卷古老的书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张张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脸庞一一展现。

1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2拙政园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3留园

留园(theLingeringGarden)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南洋公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4网师园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其中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以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再北为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杭州西湖

西湖我之印象:如果说实习的三个地方哪一个地方,我最向往,必属杭州西湖无疑。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在杭州。"曾今我一度怀疑,可是有此一行,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西湖真的很美,美得让我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

西湖之美,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

西湖之美,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动人的传说,悠久的历史,让人迷醉的环境,等等,无一不是西湖之所以美的原因。

总结

本次实习在我看来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专业实习了,一句话,收获太多,表现出来的,潜在的。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专业,园林、城市规划,三个地方,三种不同风格,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那样吸引人,让人舒适,回味,不同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所代表的历史,所代表的时代。而潜在的,我感觉很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古今文化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了解,这或许在短时间内不能表现出太多,但是对于我们的未来,影响绝对不小。

一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对于我们学园林的同学而言并不陌生,而且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当我从南站出,走进上海之时,车窗外所闪过的一抹抹绿色却让我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看着车窗外那些貌似规则僵硬的植物配置但却给我一种无比自然的感觉,我实在想象,一个钢精水泥高度密集的城市却又如此高的绿化率,心中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才是植物配置,这才是城市绿化!

上海植物造景独具一格,群落分明,层次感强不管是,乔木、灌木,还是叠石与铺装,都令人感觉很清爽,而苏州的植物造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幅幅山水画,一首首无声诗,每一处都显得那样自然,那样富有深意,让人神往,让人迷醉,它们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植物的美,它更多体现着历史的韵味,深厚的文化,这种景即便是模仿也模仿不来。而杭州,这里的植物配置让人感到清新,自然。

二设计理念

1设计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在这里很多地方你不会感到不舒服,它的设计让你觉得很透彻很具体,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2设计符合各景区设计要求,为景区更添色彩。

3设计符合人类行为心理,令人清新舒爽。

4设计环保健康,体现人类文明更进一步。

5设计体现了现代的科技技术,更加体现人类文明。

6设计结合历史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三历史文化

上海的历史并不算长,至少与苏州和杭州相比,它并不算长,但上海这个地方却是一个世界文化交融之地,在上海外滩,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些便是时间文化交融的产物,当然,上海并不止于此,从清始,上海便是一个风云汇聚之地,各种名列史册的大事在这里发生,如今更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我也不再赘述,不用去翻历史,也不用却查古籍,单从每一座园林之中那些古老的建筑,盘根数百年的老树便可以知道,苏州园林可以说就是一部实打实的古书,记载着尘封在历史尘埃中的一系列未知故事。

杭州,历史悠久,由来已久,宋朝后期,更是成为了都城,杭州流传的动人故事太多太美,"天堂"之名它足够资格拥有。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7

关键词:风景园林;竹建筑;应用;竹结构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概念分析:园林建筑和竹建筑竹材

(一)园林建筑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1988年出版)中明确定义园林建筑:主要研宄在园林中成景的,同时又为人们赏景、休息或起交通作用的建筑和建筑小品的设计,如园亭、园廊等。园林建筑不论单体或组群,通常是结合地形、植物、山石、水池等组成景点、景区或园中园,它们的形式、体量、尺度、色彩以及所用的材料等,同所处位置和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因地因景,得体合宜,是园林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建造在园林或城市绿地中供人们游览或休息的建筑物,既具有使用功能,也能产生组织游览路线和画龙点睛的效果。常见的园林建筑类型包括亭、廊、榭、舫、厅堂、楼阁、斋、轩、馆等,现代园林建筑在传承古典建筑形式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样,文化性建筑、教育性建筑、纪念性建筑、服务性建筑也广泛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二)竹建筑与竹材

竹建筑,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包括竹结构建筑和竹表皮建筑。竹建筑具有钢筋混凝土和木材建筑无法媲美的优势,其成本低廉且建造周期短,目前普遍应用于偏远贫困地区,作为廉价住房大量投入使用;安全且抗震性能好;舒适且绿色环保,竹建筑的通风散热性能好,对于夏季避暑十分有利,竹子生长速度快,废弃的竹建筑材料能够较快降解于土地之中,回归自然,对生态环境完全零污染,能够维持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耐用且造型独特美观,据统计,经过特殊处理的竹材寿命可长达三十年,竹材天然的形态、色彩以及清秀空灵、淳朴简约的美感都成就了竹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正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回归自然、忠于自然,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二、竹建筑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类型

(一)竹亭

亭子出现于南北朝中后期,是开敞式小型点景建筑。竹亭,顾名思义就是以竹子为材料建造的亭子,园冶有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园林中的竹亭大都精巧别致,四周空间开敞,在布局上常常与山、水、绿地相结合,具有供游客休息、观景、眺览、遮荫、避雨的功能,是园林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点景建筑。张宣曾为元代画家愧云林作品《溪亭山色图》题诗,前两句“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描写了园林之景,美不胜收;后两句“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则揭示了亭子在园林中框景、借景、点景的作用,大有身在竹亭即可纵览天下美“景的意味,妙不可言,正是赞美竹亭的内涵。在我国,宋朝就进入了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文人园林,在园林中建亭也是非常普遍的造园手段,文人墨客不断尝试各种形式的亭,竹亭、茅亭等自然纯朴的亭子便深受喜爱,桥亭、山亭等也在园林中较多出现,亭子数量越来越多,在园林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二)竹廊

园林中的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竹廊则是指以竹子为载体的长形廊建筑。作为古典园林中重要的构园要素园廊,主要用作园林学中的联系的“廊道”,具有很强的“粘接能力”。"现代园林中的竹廊除了有加强交通、引导游线的功能,还具有遮荫、避雨、休憩、游赏、宣传的作用;另外,长廊还具有夹景、漏景的效果,在形成局部小空间的基础上,强调狭长的纵深景观,增加景观深度,通过漏窗、光线的变化展开明与暗、开与合的空间变化序列,虚实相间,引人入胜。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竹廊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结构分可分为单面空廊、双面空廊、复廊、双层复廊。单面空廊能够打破墙面的闭塞感,双面空廊则更加通透,能更好地展现景深效果,复廊是单面空廊与双面空廊的结合,既能够分隔空间,打破封闭单调的围合,又能够延长景观线的长度,廊的两边皆有景可赏并且景色变幻互相渗透,复廊间墙多设漏窗,从每个漏窗望出都是一幅与众不同的美景图,欲藏还露,体现了园林漏景的精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园林中采用较多的为曲廊,曲曲折折,交叉错落。按布置位置和应用方式可分为平地廊、登山廊、水廊和桥廊,平地起廊多为连接游线或者方便游客休息观景;登山廊依山势地形而建,连接高处和低处的景观,通常上下皆设有竹亭相连,步移景异。水廊就是布置于水边的廊,多为与水岸线平行或相切的曲廊。桥廊也可看作是廊桥,是一种以廊为顶的桥,桥廊一体,即可做交通之用,又可遮风避雨、休憩观景,因其优美的轮廓弧线,又被称为虹桥。按设计理念可分为传统竹廊和现代竹廊。

图1竹廊

(三)竹榭

竹榭是以竹子为材料构建的,借助周围景观的园林休憩建筑,可以和亭、廊等组合在一起点缀风景。竹榭的屋顶形式有庆殿顶、歇山顶等,内部设有竹椅或美人靠,以便游客观景休憩。例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竹廊水榭一一“壕上乐”,其屋顶为歇山顶,与竹廊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花港观鱼的特色建筑,是至今最著名的园林竹榭。竹榭三面临水,整体线条流畅,形态优美,贴近水面,隐约可以看到水下支撑竹榭的混凝土台柱;玲珑通透的竹榭、清澈的水体、茂密的绿树、点缀的红花、黛色的假山石、参差的驳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静态风景图,令人神往。

(四)竹楼

竹楼在概念上是指结构构造在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竹制楼房,也包括全竹结构和竹表皮两种。北宋文豪王禹所著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记载:“黄丙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割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道出了黄网竹楼的存在,紧接着“子城西北隅,雉堤圮毁,蓁莽荒移,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又道出小竹楼的选址及修建缘由。

(五)竹屋

竹屋是以竹为主要建造材料的房屋,其概念与竹楼类似,但特指建筑结构为一层的竹建筑。竹屋的主要作用为居住,因其绿色低碳、生态环保、造价低廉休闲舒适、与环境相融等特点,常常应用于风景区、度假村之中。根据造型特点,竹屋可分为古建式竹屋、四角方顶竹屋、台式村落竹屋、蒙古包式竹屋、泰式竹屋、特色竹屋、树屋。

三、德中同行馆竹建筑在风景园林中应用分析

2010年世博会有个性鲜明的竹建筑:德中同行馆。它位于世博园C片区,是当时拥有最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的竹建筑。具体专业特色可以从技术、理念、空间三方面来阐述:

(一)技术

德中同行馆的柱、屋面和楼板即竹、钢、混凝土之间的节点连接均采用德国最先进的做法来连接,使用金属五金连接件。作为结构支撑的巨龙竹底部直径达到了23厘米,设计师在竹管的上下两头分别注入了30cm厚的水泥混凝土,以此来固定钢制连接件。整个连接技术十分复杂困难,不仅考虑了现场的拼接安装,还保证造型美观,这个建筑团队为此研发了一种特殊配比的混凝土,强度很高,能够固定直接被饶注在竹管里的钢节点,钢节点连接件下端采用螺检紧固,底部设置了可调节高度的圆钢螺杆;上端通过圆形钢板与其他钢节点和屋顶竹竿构件相连,实现了工厂预制、现场组装,而且无损拆卸的模式。

(二)理念

德中同行馆的核心理念生态环保可持续。材料是竹,竹子是一种乌托邦素材,柔朝灵活,能将风、阳光、水结合在一起,不仅象征着绿色环保,也代表了亚洲文化和东方智慧。这个项目中的天然竹材选用了产自中国云南本土的巨龙竹,巨龙竹高大笔直,高度可达30米,基粗可达30多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粗的竹子,堪称“竹王”。德中同行馆可持续的主题不仅体现在使用天然竹材方面,其屋面面层采用pVC膜覆盖,墙体结构则由天然竹材和透明轻盈的新型材料etFe膜复合构成。整个建筑材料来源本土化,并且所有材料皆可回收或者重复使用,向世界展现了一种以自然材料为主题的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建筑。

(三)空间

德中同行馆的空间设计也十分丰富,高达6米的梁柱对内部空间进行了二次分割,营造出了小巧的二层空间,由带支撑柱的钢制楼梯即可到达。整栋展馆建筑面积为330平方米,二层空间80平方米,是集展示、互动体验、会议空间为一体多功能展示建筑,参观者可体验“造城游戏”和由现代电脑技术和中国传统皮影戏相结合的“Let'sjump”互动游戏,感受高科技在未来将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欢乐。另外,展馆中的家具装置也均用竹子制成,舒适柔朝,独特的造型和极简的设计使每一件桌椅随便摆设都能成为雕塑艺术。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竹建筑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虽然目前竹建筑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并不匮乏,但能真正完全符合所述原则的竹建筑不多,甚至有大量不符合园林艺术价值的竹建筑存在,就此现象希望能起到一定的评价作用,约束纠正竹建筑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中,对于竹建筑,我们老祖宗是有相当研究、实践成果的,但当代国内现代建筑对于园林竹建筑的运用和研宄却十分匮乏,对其重视度也不够。反观国外建筑设计在近现代几年对于竹在建筑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国内建筑在竹建筑的建造技术和设计理念方面徘徊于历史成果,新型研究落后很多,园林建筑的规模也相对有了局限性。目前国外的研究都比较青睐这种绿色生态的建筑材料,所研究a竹建筑节点和结构都是领域内最为先进的,竹材所蕴含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造就了许多成功案例。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种现象,思考何如发挥传统优良材料的创新价值、文化价值,并针对竹建筑耐久性较差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8

关键词:郊野公园;温州景山公园;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he1960stheUnitedStatesnationalparkleadstotheconceptofHongKong,toinspireandguidetheconstructionoftheHongKongcountrypark.in1976,theHongKongissuedthecountryparksordinanceforconstruction,developmentandmanagementprovidesalegalbasisforthecountrypark,makingthecountryparkdevelopmentbecomedifferentfromnationalpark,akindofindependent,matureparksystem.after1990's,byHongKongcountryparkplanningmode,theinfluenceofsuccessinpartofthedevelopmentofthecityforfasterstartinsuccessionplanningandconstructioncountrypark.thispaperdiscussestheconceptofthecountrypark,countryparksproductionandthedevelopment,thepaperanalyzesthebackgroundandparkfeatures,whichinvitesthewenzhoujingshanparkthesuburbsofthepresentsituationofthemodelandanalysis,anddiscussesthefutureplanningideas.

Keywords:countrypark;wenzhoujingshanpark;Discussion.

郊野公园的概述

概念

内地郊野公园的概念和模式主要来自香港。目前国内对郊野公园的概念通常狭义的指在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远近郊区,具有山体、水体、林地、湿地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地方划定的区域,经过规划和建设实施,可为人们提供郊外休闲、游憩、运动、自然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共开放性空间。从总体上看,大多数郊野公园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位于城市边缘的远近郊区,具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的区域,包括山林坡地,河湖水岸,沼泽湿地和良好的林地植被等。

保留较好的自然生境状态,人为干扰程度低,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物种资源,可发挥积极的生态运作机制和作用。

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和基础设施,可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休闲、运动、远足等活动,接触和欣赏自然,并可进行自然知识普及教育。郊野公园设置的功能目标包括:保护公共风景资源免受开发建设的侵蚀,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环境,组织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运作,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郊野公园更多的强调自然风景资源保护,在保护资源同时还强调公共性和开发性。

总之,郊野公园兼具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绿色开放空间。同时,郊野公园不只是一种规划概念,而是进入了控制用地规划的层面,属于绿线划定范围内的建设、实施为目的的公共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组成类型之一。

郊野公园起源与发展

1870年,美国实施了国家公园体系,建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的《历史遗迹法案》,共管辖国家公园、国家遗迹、风景、旅游名胜等1200余处,占国有面积的3.5%。

20世纪中叶,郊野公园在欧洲及英联邦国家比较流行,如英国在全国拥有了350个以上的郊野公园,法国巴黎城市圈周边也有40余个。

香港特区政府于1976年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1977年开始实施郊野公园建设,至今已有郊野公园23个,3处林地、山地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化地区的扩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方式要求发生变化,为郊野公园概念在我国逐步引入并开始实施。

深圳市在其绿地系统规划中确立了22个郊野公园的布局,目前已建成4个;北京市建成八达岭生态郊野公园等多个郊野公园;广州市新建了天麓湖郊野公园;海口市建成了文森坡郊野公园等。

上海在多年前就着手郊野公园的研究,引入了郊野公园建设观念并付诸实践。例如已建成的世纪森林生态园,滨江森林公园,建设中的顾村公园等,已经具备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和雏形。

郊野公园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郊野公园是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郊野公园是人们理性复归的一种现象,人类走出自然,又走向自然。

郊野公园是城市发展的现实性选择,是人类对生活定义的新的诠释。

郊野公园选址策略

郊野公园选址策略关系到能否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郊野公园的选址应优先考虑哪些自然生态风景资源有较高价值、对城市整体环境和景观有积极保护和优化作用的,具备自然化历史没学和地方风貌游憩条件等综合内涵的地方和区位,具体选址原则如下:

以自然风景资源为基础:对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一定规模的山体、水体和植被优良的地区,具有美学感染力的自然风景或景观特征鲜明、地域特色突出的地带。

以自然生态功能为主导的地带:边缘区保留了较多的陡坡山林、河湖溪涧、荒滩湿地等不宜利用的土地,往往也是生境类型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对维护自然生态的过程和肌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维护和优化城市生态景观形态有重要结构意义的区位:从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整体出发,位于绿带、绿环、绿廊、緑楔等部位,有利于促进自然形态与自然过程,形成绿地与城市实体的错落嵌合的空间形态关系。

结合自然美学与人文景观等综合价值较高的地区,保留郊野乡村经长期经济活动形成的自然风景与农田牧场、果园、种植园、农舍村落交错融合的独特景观,包括传统民居及陵园墓园等聚落形态构成的历史文化景观。

具备较好的可达性和游憩条件的区位:随着通向远近郊区的公路网不断完善,为郊野公园的可达性提供了保障。从郊野游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除了提供郊区公共汽车、旅行车、自驾车外,可供自行车和徒步远足旅游到达的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郊野公园的选址的对象。

郊野公园规划策略

以土地和风景资源的保护利用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在规划理念上与城市公园存在较大差异。资源保护就是土地及其景观的原生状态,包括丰富的生境、物种的多样性、生态演化的过程,而游憩利用所需的活动种类、场地、设施是必要的,也是严格受限,其开发建设的强度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提供的人为活动应对自然环境状态尽可能少的干扰。除了规划理念的差异,郊野公园的规划还具有以下特点:

郊野公园的规划不只是物质形态的规划,而是有目标引领、面向管理的综合性规划,郊野公园的硬件建设在初期是必要的,包括设施的安排和配置,而资源保护和维护需要长期不懈的管理,通过管理才能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和使命。

郊野公园的规划出了注意远期战略目标,还十分注重规划的实效和适应变化的规划的灵活性,包括制定实施规划和执行计划。这些面向实施的规划既保证规划的战略目标,又能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结果可能产生更多的实际效果。

郊野公园的规划不只关注边界以内的事物。虽然有主张开放空间和公园“溢出”的经济价值,但从经济活动的干扰和外部控制的力度看,边界以外的经济开发活动也会对其内部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毗邻郊野公园的地产开发和开垦、开矿等生产活动等,必要时可采取风景区的设置缓冲区的控制手段。

同其他类型公园和娱乐场所不同,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项目是有选择的,注重自然认识、自然价值和自然教育是其特点,为此,需要生态、生物等多学科参与,硬软件设施兼备。

郊野公园强调自然风景没学的表现,原始质朴、原生态是其特点,体现在原生植被和乡土植物的保留,作为种质资源库的价值:远游的用地方式——农田、林地的保护,原址上的乡土建筑和村落的保护等。作为地域性特色的表现。此外,硬件设施也应力要求自然朴实,与环境浑然一体,避免城市化、人工化形成影响。

景山公园的地理位置及优势

(一)地理位置

温州市景山公园位于温州市区西郊,三面环城,东起净水、西迄莲花芯,瓯浦洋,距市中心约2.5公里,是温州历史上的城西览胜处,也是目前温州市民登高望城的首选之地,望北可见瓯江、瓯北,江心屿,望东可见温州主城全貌,南侧与会昌河隔路相望,西侧紧接延绵群山。景区最高峰为营盘山,海拔188米,是市民晨练观日出、观城的最佳选择点。

环境优势

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随着近十多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基本上已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景区内植被茂密,封闭浓郁。东大门入口草坪上各类花境植物,增添了各季景观效果。公园内目前拥有多个植物专类园,如桃花园、银杏林、休闲园三园邻近,呈开放式,由游步道贯穿其中,将散落的各个专类园串联起来,让游客移步换景,欣赏到不同植物景观与景色。各园中布置有不同类型的休憩小亭、长廊、铺装广场,为游赏的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游憩场所。山顶的温州动物园是浙南闽北最大的动物园,是集游览、观赏、动物保护、科普宣传于一体的国家2级动物园。

景观现状及分析

景观现状概况

绿化现状:

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随着近十多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基本上已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目前主要乔灌木种类包括以下3个方面:

乔木:香樟、杜英、麻栎、合欢、板栗、水杉、侧柏、女贞、木麻黄、金钱松、构树、喜树、枫香、枫杨、桉树、苦楝、榆树、木莲、臭椿、泡桐、南洋杉、银杏、香叶树、广玉兰、白玉兰、白兰花、重阳木及棕榈科植物等。

小乔木、灌木:杨梅、夹竹桃、红枫、黄花木槿、山茶、碧桃、海桐、红叶李、樱花、龙柏、罗汉松、桂花、杜鹃、月季等。

地被:现状地被以麦冬和草坪为主,除局部区域有时令花卉布置外,鲜有其他地被品种。

人文景观:

(1)东瓯佛国,名驰浙南

据志载,西山旧时有精蓝名刹十八座,这十八寺中,护国寺、法果寺、宝云寺、净水寺仍保留在山上。

(2)名流纷沓,寄情山水

古时西山,正如清光绪《永嘉县志》所称:“青翠秀明,如列画屏,为永嘉览胜处。”

西山闲居

[宋]叶适

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

有林皆桔林,无水不荷花。

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

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

(3)西南屏障——一方军事战略要地

西山诸峰林立,近逼温州城,地势险要,具有较高局势战略地位。清光绪《永嘉县志》称“登高瞰下,了如指掌”以喻形胜。西山视野业开阔,居高临下,可雄视四面八方,尽收温州城内外一切。

(4)温州陶都——西山青瓷窑址

唐宋时,温州陶瓷制作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当时西山旧时这古温州青瓷的最大生产窑区,从北向南,自西山南端净水村,经雪山、护国寺岭脚、锦山,经北至乌岩头,纵贯横亘三里多。窑址分居三处,都在山腰或山坡下,另外还有一座龙窑,内有窑床。

景观现状分析

知其山林,不得其入而入

景山公园历史上位于温州老城西郊,近几年来随着温州城市空间拓展,景山逐渐融入到温州城市之中,但当前景山被大量沿山建筑包围其中,山脚违章建筑对山体空间的侵占较为明显。

景山公园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以健身休闲为主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48%的市民到景山公园的目的是健身锻炼,24%的市民到景山的目的是呼吸新鲜空气,21%的市民到景山的目的是休闲娱乐。目前除了动物园内部功能较为丰富外(含动物观赏、动物表演、儿童游乐场),景山其余设施均围绕休闲题材进行设置,如休闲园、茶花园、休闲谷、樱花园等。

公园通车道路空间与健身空间重叠明显

景山车型道路系统较为完善,上山及环山道路一方面承担起车行交通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建设区块跟不上日益增加的居民游赏需求,导致车行道路往往也成为上山游人的主要游览空间,游玩空间与道路车行空间重合度较高,人车矛盾较大。

植物景观单调,应用景观树种少,人工营造林生态脆弱

景山公园现状植被覆盖率已较高,随着近十多年来景山山体覆绿工程以及每年的植树节活动,基本上已经呈现出浓郁的山体林地景观。但近年来的山体覆绿工程主要以粗犷绿化为主,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景山的绿化率及郁闭度,而较少考虑对公园整体景观的控制和引导,因此也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山体植被季相较为单一:景山现状植被以常绿树种为主,仅部分区块种植少量的银杏、枫香、水杉等秋色叶树种,无法起到改变林相的效果。

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景观现状植被基本上为物种结构简单的人工林,无论从物种本身的多样性、年龄结构的多样性还是景观效果的多样性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

花灌木及地被严重缺乏:景山绿化主要靠乔木的种植来实现,对于中、下层植物(小乔木、花灌木、地被)的使用非常有限,使得供游人观赏的景观层次不够丰富。

植物景观主题不突出:景山现状有银杏林、桃花园、茶花园、桃园等分类园景观,但是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由于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分类园并未起到吸引游人观赏的功能,除此之外整个景山无较系统的主题景观分类,各植物种类分布的较为平均。

景山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公园功能定位与形象策划思路如下:

性质定位

景山公园是以良好的植物环境为依托,集登山览胜、康体健身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目标定位

保护、恢复、创造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建立城镇社会体系与自然体系之间良好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温州市民创造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空间。

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及自然、人文资源,力求公园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以“发现自然之美”为主题,以登山览胜、文化休闲为特色,建成集登山览胜、康体健身和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功能定位

根据郊野公园的区位条件、森林风景资源基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其功能的定位为: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科教功能。

生态功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状况,发挥城市的“绿色屏障”、“绿肺”的作用,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

游憩功能。必须突出人本关怀、突出健身休闲、森林氧吧、野外探险等休憩功能,成为全市人民游憩的重要空间。

科教功能。景山森林公园还要承担城市居民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社会责任。将未来的重点放在公园的游览解说系统,使人们认识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自觉的投入到建设游览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形象定位

通过森林公园的空间外观、环境氛围、服务展示、公民活动等,在游客心目中确定一个明确的综合形象感知。进口景山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打造“城西生境、森林氧吧”的品牌。

城西生境:

景山作为温州城市西部的山体公园绿地,其与会昌河水上公园一起构成了温州城市西部山水特色游览胜地,城市大型公园。

针对景山公园历史人文特点挖掘不够的现状,本次规划在形象打造方面突出景山历史人文特点,重点反映民俗、山水、活力文化。

由此规划设计以下三条主题游览路线分别为:

(1)民俗之路(北入口—动物园)

沿路布置温州民俗文化长廊

(2)山水之路(东南入口—护国寺)

充分运用山、水要素,形成从东南入口到护国寺的景观序列,重点强化背景山体植物季相改造和坡面景观植物设计,突出山体绿化景观,同时改造现状溪流,使之成为反映温州山水特色的重要载体。

(3)活力之路(东入口—动物园)

(4)道路设计突出休闲健身功能,通过沿路增加健身场地、休息座椅设计体现时代活力特征,通过现代艺术形式设置活力温州的运动系统的雕塑作品沿路进行布置。

森林氧吧:

(1)强化运动健身项目。提升休闲品质、引入山地运动俱乐部、森林木栈道、探险自行车道、垂直速降、攀岩、户外露营等项目。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景山森林公园最大的休闲资源和依托。规划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让游人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获得一种与都市隔离之后亲近自然的体验。

(2)设施建设充分体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小品设计突出生态理念,如科普植物园、陶艺吧、茶吧建筑采用屋面种植、太阳能板等生态低碳设备等。

(3)游览项目充分考虑自助参与性,环保教育贯穿全园,最大程度的体现“自然、野趣”,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4)设计强身休闲环路,依托现有道路设计,形成步行优先的健身路网构架。

(5)强化主体植物园设计。

在自然生态频遭破坏的今天,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提供自然、生态、运动、健康等不同体验为目的的郊野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新选择。郊野公园是承载自然生态、园林景观、游憩空间的综合体,在规划中应明确其定位,注重乡土郊野理念的落实,同时突出地方特色,本土人文气息,创造有吸引力的独特形象,展现当地的风俗。本文从郊野公园的概念、起源发展等引出景山公园在郊野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期待能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引申借鉴,使景山公园未来的方向定位、开发建设等方面能有参考作用,让景山公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成为市民游赏的最佳去处。

参考文献

[1]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园林;200906:10-13

[2]温州城建设计院;温州景山公园详细规划设计;2010

[3]丛艳国,魏丽华,洲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规划师,2005(9):88-89

[4]张骁鸣;香港新市镇与郊野公园发展的空间关系;城市规划学刊;2005(6):94-99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9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细节设计;以人为本;平面化;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以设计市场中,最常见到的住宅小区为例:日常景观中,人们对周围的景物观察以成角透视为主。由于许多建筑物的相距较近,彼此遮挡,人们从远处观察建筑物机会并不多,普通的市民对建筑物的体量特征谈不上有充分把握。在设计中往往都是借助模型及鸟瞰图来把握整体。通常观察的视点较高,容易造成人们过分的关注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而且在总图中,建筑体量并不是直观的反映,在许多区域设计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阴影对景观效果表达所造成的消极作用,和对植物生长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我们会经常在媒体看到,我国某地区兴建的市民广场,规模是如何之大,档次是如何之高,可是当看到设计图稿或实景照片是,感觉上就让人哑然失笑了,在设计施工上都犯了“平面化”的幼稚病。尺度上通常显得过于的巨大,大多采用的都是几乎完全对称的手法,再加上一些形式的所谓的标志性节点,使整个广场没有了亲和力。虽然美其名曰“市民广场”,但几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细节设计,都是些光秃秃的花岗岩铺地和极少的休息设施,及为了构图而出现大量人为的高差,这能够让市民真正享用到广场所带来的好处吗?甚至许多的缺水北方的城市也流行那些几何化、超尺度的广场,用大面积的平整草坪来彰显广场的宏大。抛开环境、经济帐不算,就设计的本身而言,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不仅与周边的建筑、路网结合的十分生硬,连最重要的空间感受也不尽人意。概括而言,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设计不考虑中国的国情。

过分讲究追求对景、几何性,对于原有地形、地貌不够尊重,造成开挖量无谓的增加。由于没有考虑自然起坡、植被的遮挡等诸多因素,许多的图纸上的景观设计重点其实不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

(二)概念上的炒作。

不少设计无论是规划规模的大小,还是场地的性质机用途都用同一的手法,造成园林景观风格上的迷失,其主要的表现在对概念的炒作上。无论德国简洁风格,还是法国浪漫情调都只是简单地复制概念,却没有在实际设计中体现出来概念所应表达的文化与内涵。

(三)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的重要性,缺乏事前控制意识。

设计人员认为园林设计追求的是景观效果,而忽视既经济适用又美观大方的原则。认为工程造价控制,那是经济技术人员的事,而概预算人员也认为,按通常做法,只要设计图纸完成后,根据图纸和有关定额文件取费标准编制设计预算就行了。

(四)疏忽细节。

虽然图面漂亮,而实际感受中,尺度却不宜人。主要表现为花坛和水池的边角过于锐利;广场的大理石地面光滑;步行道高低错落;水池周围没有护栏;还有对气候、土壤、水文、地下基础设施等环境基础资料掌握不充分,对历史人文景观与现实环境调查不够深入,致使设计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在施工阶段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甚至重新设计,使得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等。也许设计师更多的是从美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它们当成艺术品看待,但是对于居住者而言,更看重的是这些景观是否安全、实用。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以人为本

城市绿化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因此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规模规划与城市规模相匹配的绿地,在布局城市花园时,不应把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植物一畦一畦地排列栽植,而应按植物自然群落的规律栽植,才显得自然有趣

(二)因地制宜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实用,因此必须注意生态型需求,在建筑用料的选择上应考虑再生性本土化易得性等特点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影响要最小,不要以贵为美以贵为好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三)结合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居民的审美趋同性,只有充分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结合传统文化来进行设计,才能够得到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设计。现代景观设计应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一定要融合其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以及运用园林文学。

(四)施工到位

作为设计实现过程,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注重施工方面。园林公司的内部要调整及完善结构,同时要培养规划设计施工这方面人才。其次,加强施工者与设计者的交流,尤其是设计者应该放下架子。现在似乎有些设计者有看不起施工者的倾向,不愿主动与施工者勾通,没有责任感,把一个项目的中标当作自己任务结束了。一个值得被人尊敬的设计师,应该参与施工,并对建成的景观进行仔细分析。

三、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总结及反思

优秀的景观作品、建筑和规划设计的成功,在于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我们应该抛去形式主义上的东西,回归到创作思路、设计的本原及设计手法,少一点浮躁,多一份理性,并且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再归纳、总结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财富。

参考文献:

[1]刁滨.现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科技.2010年7月第7期.

风景园林网景观设计概念篇10

关键词:数字技术;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

1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和功能

1.1资料收集、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

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各园林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单位、园林生产单位之间,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远程教学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包括在网络上实现信息目录检索与查询、风景园林信息、方案征集、网络会议、网上方案评审等。全国乃至全球风景园林领域内的网络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风景园林信息的共享,这对于促进全球的风景园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

地理信息系统(GiS)为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了直观而理性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GiS对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各种领域的信息提取分析,可以在风景评价和规划中建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并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查询,可以将反映基地的各种景观要素信息进行统计,可以对各地图要素进行操作、编辑、提取和输出。

1.3景观表达

运用电子信息数据形式来描述景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形式,一种是动态形式。

1.4景观评价

采用“3S”技术,能够更客观地对景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价。

1.5植物选择

园林设计师应具备选择适宜不同场合植物的能力。

1.6动态监测与管理

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通过GiS软件的叠加分析,可以对区域绿地变迁、城市绿地发展、风景园林建设进行动态监测,这对于营造大地景观,促进城市绿化,控制绿地流失,建设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7虚拟园林

1.8远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在将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园林设计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千里之外的基地设计、施工与管理。

2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及方法

根据风景园林及其规划设计的特点,笔者认为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应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风景园林实景的三维模拟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风景园林的主题及景点介绍等相关信息的数字化三部分。具体内容及相应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2.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

在设计工作实践中,人们需要对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需要大量的表现图和信息化的资料来表达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图,希望在未建成之前,就能看到其设计效果,及时地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修改,以利领导或甲方对设计的方案提出建议和决策。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更新换代,给园林景观设计意图的表现,提供了一个能随时修改和展示空间。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以前图纸修改困难,表达不直观,而到建成后又留下不少遗憾的难题。

2.1.1建立数据库,现状信息采集

园林设计与建筑、市政设计相似,首先依据已有的地形图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现状调查,现状信息采集,包括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的现状信息进行采集,对已有的地形图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校核和充实,建立图样库。对现状信息采集,以前通常采用照相机拍照,再经扫描仪扫描后传给计算机(这样常会有部分信息损失)。现在采用数码相机,把现状拍摄下来,效果立刻可见,不满意可以重拍(不会浪费胶片),采集下来的图片是以数据信息来存储的,可以直接传给计算机,减少了信息的损失。也可以采用数码录相机把现场录制下来,以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数据传给计算机,经刻录程序easyCD等软件加工后,作为动画以真实再现的形式输出。

2.1.2三维建模,显示立体效果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和精神的功能需要,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来组织特定的空间。在该设计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使用、居住和观赏、游憩的环境。我们将采集回来的现状信息,转成计算机信息后,作为背景或参考底图,由设计人员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勾勒出大致的设计意图(立意)。再由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设计意图,将设计人员设计的autoCaD格式的二维图形,转成标准数据文件格式传给现代先进的三维造型软件3DS或3dsmaX等软件,进行初步的三维粗胚模型制作,以寻求环境分布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来确定设计的合理性,在艺术构图技法上考虑统一、变化、尺度、比例、均衡、对比等原则。同时,园林建筑和园林景观是一种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以至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塑造,它较其它一般建筑设计更加需要意匠。意者立意,匠者技巧,通过数字化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把立意表现出来,立意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相辅相成。

2.1.3设计反馈,确定空间关系

设计人员依据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得到的空间分布关系图,结合当地的周边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的园林布局考虑,把周边环境插入计算机虚拟现实的透视图中,进行借景的考虑,进行尺度与比例的综合考虑。再考虑以功能的需要,艺术的要求,环境的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思维产生出总的设计意图。

2.1.4材质设定,增强艺术感染力

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设计人员修改后的意图,可以利用autoCaD软件包中嵌入的LiSp语言,完成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及图形处理,也可以利用3DS或3dsmaX等软件的二维造型2Dshaper、三维造型3Dlofter的功能,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工作,利用材质编辑器material的复合材质与贴图,进行彩质的赋予,进行色彩与质感的处理,考虑绿化景观的地域性(如福州的南国风光),分析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的关系。

2.1.5后期处理,综合考虑

应用强大图像处理能力计算机的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后期处理,由彩色激光打印机将透视图输出。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多种特殊滤镜功能,进行艺术效果的综合分析并及时地修改其艺术效果,同时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是作为游赏的场所,还利用它来改善城镇的小气候条件,调整局部地区的气温、湿度、气流,以它来保护环境,绿化视觉,净化城市空气、减低城市噪音,抑制水质和土壤的污染,进行综合考虑,达到设计完美的境界。设计人员在确定效果图的同时也确定了图纸的设计,再配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和计算机数据,依法设计,使该项目不仅具有艺术效果,而且合法合理。

2.1.6投影汇报,声图文并茂

设计成果的投影汇报,应用计算机的投影仪,用世界通行的powerpoint或authorware软件,进行现状信息、设计意念,功能分区,设计图、三维效果图、三维动画效果有机的合成。将声音、图片、动画以及地理数字化信息,进行剪接和编辑,制作出正确清楚地表达园林景观设计意图的投影汇报程序。另外,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支持多种web使用文件格式及互联网络Homepage的功能,应用网络技术,通过intemet全球互联网,把设计完成的作品传到电话能通到的地方,实现不受地域影响的异地合作设计或委托设计。

2.2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

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实际上是风景园林实景的一种图像化、图形化的表达方式。它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实地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VR)、3DGiS等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与internet、web的集成,链接声音、照片、遥感影像、视频动画等,使用户在三维虚拟风景园林中动态地、多视角地、全方位地、多层面地浏览和欣赏园内各景点,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为了使风景园林的景观更加直观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风景园林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三维模型,从而全面、详尽地描述景观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等。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风景园林实际景观进行的数字化,对于专家分析景观的格局和确定景观观光分区及旅游开发都有很大作用,从而做到优化和美化景观,发挥景观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经济、美学价值。

2.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风景园林的主题及景点介绍等相关信息的数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文字信息包括:每个案例规划与设计项目的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条件等背景信息、风景资源调查及景观分析与评价、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原则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等;主题介绍,特别是专题性的风景园林,如纪念性风景园林、观光型风景园林的主题介绍;主要景点介绍,包括那些有充分代表性并且富有特色的景点介绍,如名树、名花、雕塑、喷泉、广场的介绍信息。我们必须对这些风景园林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及管理。首先,这些信息是风景园林各项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数字化后加以保存并提供利用;其次,把这些信息数字化甚至同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图形、图像一起提供上网后,无论是对于用户理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思想还是对于用户在线游览风景园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3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

美国自60年代在风景规划专业领域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工作以来,许多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和设计事务所都在组织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风景园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专业软件的开发、专家系统的研制等,并已走在世界的前沿。近十余年来,致力于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的一些国内学者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可喜进展,如刘滨谊建立的景观信息系统理论框架,俞孔坚建立的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理论模型,赵涛构想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但是,我国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程度依然很低。如今,园林工作者对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多还偏重于数据库的建立或者单纯的制图,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许多强大的功能却总是徘徊在应用的门槛之外。其原因除风景园林专业涉及面广泛、问题复杂之外,主要是因为社会各界(包括风景园林界)对该领域不够重视,未形成整体的技术应用与开发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世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大尺度空间土地利用中对资源调查、景观分析、环境保护、废弃土地利用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因此,风景园林领域所面临的范围和问题的复杂程度也日趋扩大。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