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新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35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发展前景;环境问题;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但我国发展初期主要发展钢铁制造业、石油矿产业、重工机械生产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环境已不容乐观。为了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企业在生产中就必须按照国家排放最低标准严格控制污染量,从源头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针对环境的治理问题已经是环境保护部门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是环保工作得以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文结合一些我国现应用较广泛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1现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结果偏离实际范围

环境监测结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为人为因素。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的频率下降,致使综合环境监测结果时偏离实际范围。在环境治理方面,企业地环境监测结果受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影响较多,污染水平有时超标但监测结果并无具体体现,导致环境治理不及时,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地区想要实际提高环境监测力度,就要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促进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进行[1]。

1.2现有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落后

我国的环境监测与治理相较于其他国家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我国各种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新型污染如也有一定的增加,我国不少地区的环境监测技术还较为老旧,对新污染物的监测手段不够,造成环境污染得不到控制或控制治理效果不好。在环境治理方面,由于老旧的环境治理技术制约治理能力,不仅治理效率低于新型治理技术,还对于新型污染物不能识别,使得环境迟迟得不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1.3缺少应急治理技术和治理方案

环境治理是一项耗时较长、经济投入较多的项目,但环境的污染时间不定,较小的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超标的时间较长,检测起来不方便也很难确定污染源的具体信息;相对而言较大的污染源则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环境污染超标,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较为困难,短期内的环境条件较差,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失衡问题。在水资源的污染中,BoD、CoD的超标造成的水体有机物污染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水资源的处理,减少水中BoD、CoD的含量,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我国的水资源治理上紧急治理方案较少,一些应急治理技术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发生水资源污染时应急治理效果达不到需求。

2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发展建议

我国的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多变,所需要发展和完善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在每个地区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还需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想要得到较为长远的发展,需要对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本身出发,找到技术本身需要改进的部分,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环境治理方案,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下面根据我国的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2.1提高环境监测频率,提升环境治理技术

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环境监测在实际情况中频率较低,想要对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就需要加强环境监测的力度,增加其频率。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频率可以有一定的划分,在重工业生产区、源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地区的环境监测频率需要增加,环境条件较好、发展条件较平缓的乡镇农村地区保持环境监测原有频率。在环境检测技术的发展上,应该把眼光放到国际市场中,了解国际上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技术适当引进,跟进时代脚步,避免老旧技术带来的检测结果不准确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是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加强环境监测力度不仅能实时掌握当地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程度及时进行治理,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警示的作用,使得排放污染源的企业和工厂不敢违法超排,减少厂内治理。水环境的污染监测还可以与当地的水质处理系统联合,进行综合监测与治理工作[2]。环境治理技术的提升是其得到发展的必经之路。环境治理技术的提升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比对过去治理经验和吸取治理中的教训,完善治理方案。环境检测技术也是如此,不断地进行技术水平的提升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2.2增加环境治理方案,做好应急治理工作

环境应急治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环境治理技术想要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做好环境治理问题,特别是应急治理工作。环境应急治理工作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环境监测工作,二是人员配置。在环境监测上应该采用监测结果快、监测水平高的监测技术,确保环境应急治理工作的快速进行。在人员配置上,应选用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检验员进行取样检验工作。环境治理工作上,应该根据监测结果快速选择适合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快环境治理的进程。环境应急处理应该限制定几个预方案,在检测结果出现后进行方案选择和完善工作,这样才能更快的完成环境治理工作。

2.3创新环境监测技术,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想要得到较为长远的发展,还需要把眼光放到科技研发与创新实践上,只有创新技术、提高水平,才能有效的促进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从而普及工作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经济成本少的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强化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减少生产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3]。创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该从学校做起,可倡导和鼓励我国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此类技术的研究,给予更多的技术研究经济支持及技术支持,培养出来更多有能力、有技术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师,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3结束语

环境治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环境保护部门和人民群众一起努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行。环境检测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想要得到发展,还需要深入了解治理环境中的污染源,研究其污染过程,才能研发出更实用的新兴技术扩大市场需求,得到较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4]。

参考文献

[1]高会敏.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展望[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93.

[2]张景成.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05):120-123.

[3]罗剑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4,26(03):183-184.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2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淋洗剂;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源应用率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社会发展的关注焦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社会自然环境,土壤淋洗技术是一种新型环境治理技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上环境污染全面治理的实施,结合我国环境治理的发展实际,对土壤淋洗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促进我国环境治理水平得到提高。

1土壤淋洗技术概述

土壤淋洗技术是现代环境治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先进技术,从我国环境治理的技术应用实际来看,土壤淋洗技术能够从实现单一污染土壤、复合土壤等多种形式的污染土壤还原,为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重金属土壤污染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土壤淋洗技术在现代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可以对重金属污染中产生的多种污染进行还原处理,其中包括还原气体、固体、液体等形式的重金属污染源技术,为促进我国社会环境治理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土壤淋洗技术是新技术手段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结合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土壤淋洗技术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清洁性高,污染小等特点,对我国社会环境的治理提供了完善的发展空间,土壤淋洗技术在我国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是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2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流程

土壤淋洗技术在社会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实现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对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流程进行分析。其一,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中原位复位清洗技术实行初步清洗,原位复位技术结合超分子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相关土壤进行初步清理,这一阶段结合淋洗液重力或在外力的作用下,对重金属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保障环境清理的作用,土壤淋洗技术在初级清洗中应用的主要原料采用复原技术为技术的清洗液,实现了重金属土壤淋洗中,淋洗液对土壤的伤害性较低;其二,土壤淋洗技术应用中采取现场淋洗技术,现场淋洗技术的实际应用作用性较高,可以对重金属土壤污染中掩埋重金属土壤,受到重金属侵蚀的土壤进行金属处理,实现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重金属土壤污泥脱水处理后,采用高分子技术吸附污染中的重金属原料,最终将经过处理的土壤进行土壤回收环境处理,完成土壤淋洗技术处理的过程。

3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

3.1无水淋洗剂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土壤淋洗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土壤污染源产生的原因,实现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合理性治理。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中,无水淋洗剂的应用,是采用酸解或者络合离子交换的形式处理被污染的重金属土壤,这种淋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通过离子置换的将土壤污染源置换出来,同时又在发生置换反应的同时产生水和氧气,从而避免了土壤治理带来的副作用。应用无水淋洗剂进行重金属处理中,要注意控制酸解的应用比重,一般情况下,酸解溶液的配备比重为0.1%为最佳,避免强酸对土壤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实现土壤淋洗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科学应用。

3.2表面活性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洗技术的应用中,表面活性技术也是常见的一种污染治理技术,表面活性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增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土壤的层次之间的柔和性和亲水性,达到提高表面土壤的度扩张,而活性吸附技术可以在土壤表层技术的作用,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包含的中金属离子实现离子之间的吸附作用,达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作用。表面活性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吸附水污染中的污染金属,另一方面活性剂可以实现对土壤环境湿度调节,从而实现环境治理中,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污染土壤的环境治理的作用,提高环境治理在实际中取得的成效性。

3.3氧化剂

重金属土壤淋洗技术中,氧化剂应用也是常用的淋洗技术之一。氧化剂作用是结合自然光合作用,对自然环境中的中金属污染物进行污染处理,而氧化剂仅仅作为氧化作用实现的催化部分,主要利用自然光对重金属土壤淋洗进行处理,达到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处理作用。例如:氧化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采用活性剂作为重金属土壤淋洗技术实施的主要催化技术,受到自然阳光的光合作用,实现重金属土壤中污染金属的光合分解,达到对污染土壤治理的作用。

4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应用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土壤的污染程度,技术在实际实施中,要注重遵守整体性原则,土壤净化处理的技术应用必须从环境治理的整体出发,积极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应用与实际土壤情况相适应;另一方面,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开展不能以破坏其他自然资源为前提,例如:水资源,植物资源等,善于分析整体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效果,把握环境治理大方向,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4.2可持续性原则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实施开展遵守可持续性原则,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环境治理是社会经济优化发展的主要分支,我们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的实施中,善于把握和运用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在环境治理中持续性开展。例如: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实施人员,对即将净化的土壤进行全面的土壤分析,制定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实施的持续性计划,降低后期镜湖对土壤的损坏,从而为现代土壤堵塞治理提供新的发展规划。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3

关键词:绿色化工;环境治理;环保技术

1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概述

1.1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定义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相关企业应重视环境治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开发和创新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技术,具有对环境的无害性、清洁性、友好性等特点,能够对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1.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特点

首先,绿色化工环保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环境治理作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生产出无毒、无害的产品,并将生产过程逐步优化与完善,从而使化工生产的过程更加清洁、无害,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出,这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其次,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有害物质,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才能够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化工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率与经济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水平。最后,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环保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化工企业只有通过合理地使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环保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1]。

2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化工企业的增加直接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化工行业的发展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由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工产品,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化工产品的支撑,这就需要化工企业对相关技术进行积极创新,运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来提升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环境治理的能力。因此,在现阶段化工生产领域方面,必须将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运用作为首要的研究目标,通过对化工产业中生产过程的优化完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企业的绿色环保水平。除此之外,化工企业应重视对化工原料的运输与储存工作,并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吸纳,这有利于提高化工原料在生产之前的安全性,强化对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新时代的到来使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化工产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化工产业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也促使了相关资源的消耗,同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化工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才能有效提升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水平,提升对相关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2]。

3在环境治理中应用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具体措施

3.1提高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水平

相关企业应重视绿色化工技术对于环境治理的作用,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重视对相关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只有通过吸收人才、培养人才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化工环保技术的水平。首先,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制订企业发展的规划,并对招聘工作作出长远的规划;也要关注同行企业的招聘形式和招聘要求,将对方招聘中的优势融入企业招聘的方案中。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负责招聘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招聘人员是招聘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招聘成功与否都与招聘人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招聘队伍,做好招聘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招聘人员对企业运营架构的认识,并且熟悉用人部门的招聘标准及岗位的职责信息,有序地开展招聘队伍的专业化技能培训,加深招聘队伍对特殊岗位的了解。其次,相关企业应根据实际的岗位需要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对人才的个人信息与特长进行全面掌握与整合,尽可能将相关人员安置到适合的岗位,这有利于发挥人才的价值,提高岗位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化工环保技术的水平。在人员的试岗期间,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相应的岗位,同时使员工能够逐渐关注自身的学习和对未来的思考。对人员的培训内容一定要符合岗位需求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培训的时机与员工打好关系,通过一定的沟通交流,对人员的个性、兴趣爱好与实际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根据员工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奖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培训的积极性,使奖级机制的效果发挥到更大。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对相关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通过建立一个公平且透明的晋升程序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都能参与到晋升的过程中,有助于员工在认可别人的同时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促进员工改进自身不足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化工环保技术的水平,促进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此外,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为参考依据,实行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通过不断调整来找到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企业的监督机制也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合理的监督机制是对员工的保障,也是对企业绿色发展的保障。再次,企业还要对激励机制进行一定的优化。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果,在进行实际奖励时,对优秀员工的评选及奖励都应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及时对有创意想法或者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激励的实效性及实用性会对激励机制的氛围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员工能够意识到激励机制的真实有效,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提升化工企业的环保技术水平,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保障[3]。最后,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人才的招聘,也要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员工积极创新,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水平,同时能提升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相关企业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为员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同时人员的培训体系一定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也要求相关企业为员工营造出适合个人成长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多尝试有创意的思考,通过加强员工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鼓励员工积极学习甚至主动学习,鼓励员工在空闲时间进行系统性的岗位学习,并为员工提供长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会,使员工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为生态环境治理贡献力量。此外,培训时要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明确员工的培训目标,按照员工需求和能力合理地进行培训,从而使员工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潜力,有助于提高绿色环保技术的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治理能力。

3.2科学选用化工原料,优化生产过程

现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的问题,这需要企业主动迎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环境治理水平。因此,相关企业必须重视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对于环境治理的作用,不仅需要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还可以从原料的选用方面提升环境治理的水平。首先,企业在原料的运输方面,应选择高水平的司机进行原料的运输工作,同时做好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通过预演的方式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泄露的应急措施,从而提升原料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其次,在进行原料的储存工作时,必须聘用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人员进行原料的储存与管理,严格把关原料的储存过程。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做好对化工原料的分类处理工作,根据化工原料的特性及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储存,从而保证化工原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4]。企业应加强人员的环保意识,这需要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熟悉工作的流程步骤,对工作过程中的废物排放数量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将相关信息进行反映,及时对工作流程中容易产生污染的地方进行治理,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绿色化工环保水平。再次,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化工产业结构的方式提高环境治理的水平。这需要相关企业重视对先进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工作,并结合物理治污和化学治污的方法,从而提高环保治污能力。比如物理治污的方法中,可以使用沉淀法、隔滤法、磁力分离法等措施进行环保治污,而化学的治污方法可以采用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方式进行环保治污。另外,沿海地区的化工企业必须重视环境治理的职责,在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化工生产,这有利于促进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将环境治理的意识融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快生产、环保技术化进程,同时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才能提升企业的环境治理水平。最后,企业也应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与风险,从而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这就需要企业的负责人完善生产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宣传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方式来巩固人员职责观念及环保意识,这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工作中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相关企业还应制定监督机制,保障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人为造成的风险事故,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另外,相关企业还应对工作懈怠的人员进行及时的严惩,从而保障生产环境的客观条件,在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也能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可见,将生产技术与环保技术相结合,提升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水平,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效益,也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废物处理、降解的水平

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清洁能源的使用,这有利于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的水平。因为清洁能源在转化的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化工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在所有环节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提升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和企业的生态保护能力。同时,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一些无毒的物质与其他物质可能会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污染生态环境的新物质,不利于企业的环境治理。因此,化工企业必须重视对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通过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来减少新的污染物质;还要清楚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的本质,选择合适的废物讲解方式,这有利于减少废物中污染物质的产出,从而提高绿色化工环保技术的效用,有利于提升企业环境治理的水平,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3.4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

一些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等还存在不足,相关思想不先进,对绿色环保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对此,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只有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并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才能增强企业的环境治理意识。其次,政府部门还应制定合理的监督检查体系辅助环境污染的检查工作,加强人员的责任意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完善岗位设置制度,使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岗位设置的具体规定和责任。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将环境治理意识融入岗位设置,这有助于相关人员对环境治理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保障环境治理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海报或者互联网将岗位设置的规则制定及环境治理理念进行宣传,使员工能够了解岗位设置的重要性,提升相关人员对环境治理的监督检查水平,从而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好处。最后,在设置岗位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岗位设置管理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及早消除,尽可能减少容易导致员工之间发生矛盾的因素。这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完善岗位设置中的不足,通过人性化的岗位设置,加强对环境治理监督检查的管理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对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6]。

4结束语

总之,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相关企业只有对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予以重视,加强对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培养员工的环境治理意识,并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与完善,才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水平。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化工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化工企业的环境治理意识,从而提高产品制造的环保水平。发展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不仅能够提升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社会的绿色文明建设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茜.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与环境治理的关系[J].清洗世界,2021,37(9):77-78.

[2]林卓峰.绿色化工环保技术与环境治理的关系[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6):146-147.

[3]陈磊,吴春丽,王新.绿色化学工程对化工实验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11):42-45.

[4]张巍,张帆,张军,等.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推动现代煤化工绿色低碳转型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煤炭,2021,47(11):56-60.

[5]于志省.共话绿色化工新材料新技术构建绿色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分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21,40(10):834-835.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4

黑大我爱你,欲哭无泪地写的论文啊~~

偶包宿写的哦~~~

最关键的是我自己都看不懂~~~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生物技术具有高效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它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发挥了巨大作用,为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油脂废水,农药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要在污染环境修复、污染环境治理、废弃物的循环再生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酶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应用

modernbiotechnologyin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application

abstract:in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asatechnicalmeans,biotechnologyhashighefficiency,mildreactionconditions,andotheradvantages,itsgovernanceandtherestorationofenvironmentalpollutionhasplayedatremendousroleforthehe**ymetalwastewater,petroleumwastewater,greasewastewater,pesticideswastewater,domesticsewageandprovidesaveryeffectiveway.withprogressinthestudyofbiotechnologyontheenvironmentandpeople'sin-depthunderstandingoftheproblem,peopleh**ebecomemoreandmoreaware,thedevelopmentofmodernbiotechnologytofundamentallysolvetheenvironmentalproblemsprovidedunlimitedhope.weh**etorepairthepollutionoftheenvironment,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wasterecyclingprocessintheapplicationofbiotechnology,whichisthemostextensiveapplicationofengineeringtechnology,microbialengineering,molecularbiologytechniques,geneticengineering.

Keyword:modernbiotechnologyenvironmentalpollutioncontrolapplication

1.引言

1.1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经贸合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近年来虽采取了大量控制措施,但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1.2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城市到乡村,我国的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现代生物技术不但在净化环境,减少污染和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在环境治理中,生物技术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况

2.1现代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以及某些工程原理,如酶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利用生命体(从微生物到高级动物)及其组成(含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一般认为,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2.2生物技术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生活,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农业的发展。可以在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从基因的角度治愈人类的遗传病。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项目。

2.3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也称为environmentalBioengineering)。是一门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现代生物技术的特点

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着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着优点,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中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用环境生物技术/:请记住我站域名/处理污染物时,最终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物通常能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转移。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大大强化了上述环境生物处理过程,使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美国环保局(epa)在评价环境生物技术时也指出“生物治理技术优于其他新技术的显着特点在于其是污染物消除技术而不是污染物分离技术”

由于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适于作为生物过程反应物(底物),其中一些有机污染物经生物过程处理后可转化成沼气、酒精、生物蛋白等有用物质,生物处理方法也常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首选技术。生物过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作为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生物反应过程通常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酶对底物有高度的特异性,生物转化技术的效率高,副产物少,这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条件的化工过程相比,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因而消耗低,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用生物过程代替化学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实现工艺过程生态化或无废生产,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生物处理技术除易于大规模处理外,还可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作为污染物处理场所。另外,生物技术的产品或副产品基本上都是可以较快生物降解的,并且都可以作为一种营养源加以利用。用生物制品代替一切可以取代的化学药物、化石能源、人工合成物等,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降至最低程度。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

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可治理用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环境介质,即用生物修复技术净化环境,使受污染的宝贵资源如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土壤等得以重新利用,同时还可进一步强化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生物技术不仅单纯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今已相当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尤其是以生物传感器为核心的环境生物监测技术,可在线在位迅速地提供环境质量参数,成为环境质量预报和报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4.1以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为主,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为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印染废水,油脂废水,农药废水,生活污水等提供效果好的,成本低的生物治理技术和设备,以促进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

4.2微生物技术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生物脱氮法,生物除磷法,微污染饮用源水的生物处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污泥的微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生物修复,微生物脱臭,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4.3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贫营养环境污染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如甲基苯和二甲基苯的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卤代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有机农药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危险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如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等等。

4.4然而,由于技术有限,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技术主要有:

4.4.1城市有机垃圾处理技术

将城市垃圾通过分选后综合治理,将可腐有机垃圾生产成优质有机粉肥或有机无机复混粒肥;将可燃有机垃圾采用气化焚烧或生产成版材;无机垃圾用于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集中处理,废水净化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4.4.2生物曝气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集生物处理和过滤两种功能于一体,出水水质优良,是一种高效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极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4.4.3含油污泥高新生物处理技术

对于我国大中型油田,炼油场,石化企业等行业中含油污泥,炼油浮渣等进行生物治理,通过生物处理达到回收石油资源和污泥达标排放。

4.4.4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处理油脂化工废水

利用来自于自然界又经培养驯化的功能菌株,根据废水和污水的不同性质,组成,配制不同菌株,通过发酵培养形成多功能复合型菌液,用于油脂化工,化工有机废水,食品,印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

4.4.5油田,炼油废水高新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对大中型油田,炼油场废水石油污染物样品采集,降解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筛选,获得石油降解优势微生物,针对含油废水的不同水质特征,选用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处理,使其稳定达标排放。

5.结语

着名的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佛瑞得霍意耳(FredHoyle)先生曾经说过,还未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基本的假设来得到,而且同时也必须依靠经过反复尝试和检验的科学工具及方法。随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方法所能处理或修复的对象也在时刻不停地改变。为了使生物技术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真正进行探索,并且可能以过去未曾想象到的方式来使用生物或是它们的衍生物。

参考文献

[1]孔繁翔.《环境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夏北成.《环境污染生物降解》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冯玉杰.《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SubramanianG,SrkarS,SampoomamS.Biodegradationandutilizarionof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bycyanobacteriaint.BioDeteRioDeGRaS.,Vol.33.no2

[6]themeasurementofagriculturalmolodours.Carney.p.G;Dodd.V.R1989

[7]陈坚.《环境生物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8]Burton,S.G,Gowan.D.a.andwoodley,J.m.(2002)thesearchfortheidealbiocatalyst,natureBiotechnology,

[9]Chapelle,F.H.,o’neill,K.,Bradley,p.m.,methe,B.a.,Ciufo,S.a.,Knobel,L.andLovley,D.R.a.(2002)ahydrogen-basedsubsurfacemicrobialcommunitydominatedbymethanogens,nature,

[10]Garethm.evansJudithC.Furlong.”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theoryandapplication”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环境保护与生物技术..cn.2007

[12]刘英南.《追求完美-现代生物技术》.[J]《科学时报》2005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5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三废”治理

“三废”问题是目前我国环保工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问题,对“三废”进行治理已经得到了社会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环境生物技术是当前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于“三废”治理过程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对其具体应用手段的分析,能够为治理过程提供参考,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

1环境生物技术概述

1.1环境生物技术概念

环境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的结合体,主要指的是通过生物本身功能的发挥,去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目的的一n技术。在过去,对传统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解决环境问题,但很可能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污染,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避免上述问题的出[1]。大量的实践证明,这一技术在解决“三废”问题方面效果尤其显著。

1.2环境生物技术特点

环境生物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速度快、消耗低以及无二次污染三方面,三者同样是这一技术在解决“三废”问题方面的优势所在。

首先,速度快指的是利用环境生物技术能够使“三废”问题被快速的解决,并不需要大量的时间作为保证,因此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相对较高,对于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价值。其次,消耗低主要指的是这一技术在“三废”治理过程中不存在大量资源的消耗,仅仅应用生物本身的特点便能够使“三废”问题被自然的解决,受这一优势影响,这一技术对于“三废”问题的解决成本也相对较低[2]。最后,传统技术在解决“三废”问题时,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解决效果,但却很容易导致二次污染的产生,从而对环境造成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环境生物技术本身具有环保的特点,因此在问题解决之后,二次污染问题也就不会出现。

2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具体运用

2.1“三废”及其危害

“三废”为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三者的统称[3]。首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支撑,有所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必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渗透到饮用水当中,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其次,废气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以及各类型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气体,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硫等成分会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酸雨便属于二氧化硫影响环境的重要表现,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十分不利。最后,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等,上述在存储与腐烂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不仅会影响环境,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的容貌,对此,必须应用相应的技术对其进行治理。

2.2环境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

2.2.1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治理过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其治理效果十分良好。总的来说,治理过程需要借助微生物来实现,将微生物投放到废水之中,经过逐渐的分解过程,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能够被逐渐转变为无机物,在此基础上,水体的质量必定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2.2.2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气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对废弃进行治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微生物的成长需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实现,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吸收大量的营养才能维持生存,根据微生物的这一特点,废弃中存在的污染物能够被有效的吸收与转换,进而达到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基于环境生物技术的废弃治理手段主要包括生物吸收法与生物过滤法两种[4]。在前一种方法中,微生物能够之间将废气中的污染物吸收,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后一种方法中,微生物能够对污染物实现过滤,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两者殊途同归,均能够有效的解决废气问题。

2.2.3环境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对于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分解功能的应用来实现的。通过分解作用,固体废弃物中的一部分物质能够被充分的转化,进而形成对环境不存在污染的物质。生活中常见的沼气便是通过这一过程所形成的,可见,将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良好的治理效果。

3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环境生物技术进行利用的过程中,保证其合理性使必须注意的一项问题,对此,将微生物的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十分重要。微生物量过小会导致治理效果达不到要求,而量过大又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为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有关人员必须对其用量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使其应用过程更加具有合理性。

4结语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过程中的运用对于治理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相符合的一项重要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而言,环境生物技术具有治理效率高、成本低以及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因此将其利用到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过程中十分必要。具体应用过程所依据的原理不同,技术的表现形式也存在差别,对此,有关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林钰.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4):122.

[2]环境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45.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6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措施;重点行业

1盘锦市“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水污染“十大”重点行业是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列的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目前,“十大”重点行业中盘锦市共涉及造纸、焦化、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电镀等七个行业31家企业,全年工业用水量约为3914104t,约产生废水2484833t,废水经预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排入各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年排放废水1584571t、CoD200.5206t、氨氮38.592t,最终排入辽河水系,为辽河水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2“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目标

加快推进盘锦地区“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综合整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鼓励有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削减废水排放量;依法关停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低、小、散”企业,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对于潜在环境危害风险大、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也要逐步予以淘汰。2017年底前,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3“十大”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措施

3.1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提升企业治污水平

针对“十大”重点行业污染特点,科学制定水污染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深度治理,鼓励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地区水环境质量。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重点企业依法予以关停。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环境管理人员水平,增强企业环保主体意识。

3.2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快能减排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对规模小、污染重、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印染、炼焦、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大幅减少废水排放。2017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

3.3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统筹布局

结合盘锦市发展规划,从保护水环境角度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十大”重点行业向各类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集聚。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合理控制行业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

3.4加强企业监管,确保企业稳定达标

加强对“十大”重点行业的现场监管,增加检查频次,形成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和环境隐患排查力度,保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对擅停污染防治设施、偷排偷放和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严肃处理,直至关停。安装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

3.5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推动“十大”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从产品设计、技术改造、能源和原材料选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管理等环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对总量超标、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等符合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条件的企业,要依法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申请、确认污染减排的重要条件。鼓励企业节能节水,开展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中水回用比例。

4对策实施保障措施

4.1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将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成效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落实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形成市级环保监管、所在区域环保部门监管、专人监管的管理格局。建立重点行业水环境污染终身责任追究制,对整治不力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污染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2建立环境经济政策

协调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关系,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水污染严重行业及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办法。对积极实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循环利用、采用先进技术、新工艺、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和企业,通过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建立水污染损害赔偿机制。

4.3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科技研究及攻关,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同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引进和推广水污染防治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为科学治理水环境污染提供支撑,提升水环境保护水平。

4.4加大投融资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水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财税政策、市场准入与退出政策;设立地区专项资金,配合财政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信贷投放额度,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环境污染整治。

4.5加强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传播平台,强化公众对水污染防治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构建环境信息平台;充分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畅通渠道。

参考文献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7

科技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抓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立足对我国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进一步明晰科技发展的着力点。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综合分析世界及我国化石能源可开采储量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环境承受能力,我国能源消耗必须向大幅度节能减排方向发展,大幅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比较理想的是,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届时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化石能源消耗量同2005年相比增加不超过0.5倍,先进可再生能源达到25%-30%,水电和核能达到20%-25%。近期应重点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力争突破新一代零排放和二氧化碳大规模捕捉、储存与利用的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安全清洁核能技术和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前瞻部署非传统化石能源技术。中长期应重点推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向主流能源发展,突破快中子堆技术、太阳能高效转化技术、高效生物质能源技术、智能网格和能源储存技术,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和商业化,力争突破核聚变能应用技术,建成我国可持续能源体系。

有效突破水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式制约。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正面临最严峻的水问题挑战。解决我国水问题,从科技角度看,近期要加快开发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水污染物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饮用水安全保证技术等,重点发展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高效低成本海水利用和淡化技术等,前瞻部署和发展水生态系统相关科技问题,初步建成节水减排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中长期建成行业性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区域的技术体系示范,开展湖泊、流域水体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使我国主要水体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研究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变化的适应技术并进行示范。

从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过渡到有效修复生态环境。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已呈现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期要坚持和完善源头治理战略,重点开发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典型生态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中长期要深刻认识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系统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建立生态、环境、气候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和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退化生态重建转型、区域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健康监控防治、循环经济研发示范、全球环境变化适应与减缓、环保产业技术和设备研究,形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

实现由“世界工厂”向“创造强国”的跨越。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必须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我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市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工业生物经济,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重大自主知识产权,大幅度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近期要重点发展低成本、高能效的硬件、系统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突破CpU芯片、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分布式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重大装备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向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研发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基础材料及应用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能源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微生物代谢工程与生物基产品开发等工业生物技术。中长期要突破服务科学和网络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服务技术,初步建成我国信息科技软件和服务工业体系;推进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生物、纳米、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融合,发展新的制造技术,根本改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加强生物科技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8

关键词:河涌整治;发展战略

abstract:basedonDaLiZhenfrom2008to2010inthethreeyearsofinlandwaterwayregulationworksummary,mainlyanalyzestheDaLiZhenprophasemanagementsituation,andputsforwardthefutureworkrelatedgovernancemodeandtherenewalofthewater-controlconcept,forreferenceonly.

Keywords:riverfloodregulation;Developmentstrategy

中图分类号:U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大沥镇2008年至2010年进行了三年的内河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果和治理经验,在接下来的3年中,还需要继续深化治理成果,同时完成新的治理任务与挑战,这需要我们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总结与深思,同时也需要找到一些治理过程的新的思路。

2.前期治理情况

为实现江水变清的目标,地处南海中部的大沥段承担着重要的治理任务,而辖区内河涌的治理则是水体改善的关键。2008年—2010年大沥镇针对辖区内的主要河涌进行了整治,整治措施多为工程手段,围绕“截、治、疏、引、管”五字方针,从区域截污、治污、岸线修复、河涌治理、引水泵站建设及发展提升等方面着手,通过各种综合整治措施和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镇的汾江河大沥段及内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切实提高排涝标准,改善城乡生活环境,使镇的发展空间和区域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采取的措施为污水处理厂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建设、配套管网建设等;

治:将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治污与河涌综合整治治污相结合,坚持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督减排,促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减少污染,从而带动产业升级转型。

疏:围绕流域治理、综合整治、建管并重、共同监督的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管理手段来消除河涌水质黑臭现象。如:全面疏浚、清淤、生态修复、护岸、绿化等工程措施,

引:加速流域水体流动,通过建设灌溉泵站和沙坑涵洞灌溉泵站,对水资源优化调度,活化水资源。

管:制定符合本区域特色的管理方案并落实实施,包括管理目标责任制、设置拦污网、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河道断面保持。

虽然前期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这些措施虽然效果明显,河涌的黑臭现象已经消失,但是由于河涌本身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抵御外来污染物的能力较弱,不加以有效维护和管理,很容易恢复到治理前的状态。

3.未来治理模式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大沥镇的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巩固前期治理成果,还要对新规划的河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维护,在总结前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后期河涌的治理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取工程措施对河涌进行整治。第二阶段,对河涌进行深化治理;第三阶段,对河涌进行生态维护,建立长效机制,使其恢复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功能。

工程措施是治理河涌的基础工作,在黑臭河道的治理中,需要将水力学措施、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学技术、环境生态学技术相结合,同时配合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方案,对治理后的河道进行长效管理,使黑臭河道从黑臭状态逐步向生态功能完善、生物链完整的健康生态系统转化。水力学措施、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基本属于第一阶段的治理内容,水力学措施如:引清调水、水力造流、筑坝造流等;物理技术,包括机械的、磁力的及超声波的手段,主要针对曝气,浮游生物去除和污染底泥清除;化学技术指利用化学制剂去除水体臭味、污染物、藻类,从而达到治理黑臭河道的办法。生物学技术、环境生态学技术属于深化治理阶段的治理内容,在未来河涌的治理中决策者们需要将重点放在这一阶段。生物学包括微生物技术、酶技术及组合技术等。环境生态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性整治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处理系统(湿地技术、渗滤系统、氧化塘技术)、植物浮床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生物操纵技术等。在这一阶段投入精力和资金,选择这个领域内具有良好口碑和丰富治理经验的单位,同时也需要决策者提升这方面的眼界,多接触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便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第三阶段是建立长效的运行维护机制,使经过治理的河涌生态系统能够逐步恢复自净能力。在欧洲工业迅速发展时期,莱茵河、多瑙河也曾经污染严重、鱼类绝迹,但是经过长期的治理和恢复,昔日的“死水”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游人争相前往的旅游地,因此,要相信,经过有效的工程措施与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辅以长效的运行维护机制,一定能将我们的河流,恢复到我们儿时记忆中的风景。

4.治水理念的更新

治理河涌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需要管理者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目前河道治理的费用基本上都是政府买单,但实际上是老百姓买单,这与目前国家的提倡的努力减轻百姓负担,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有一定冲突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治理经费来源上进行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有一条主要的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目前用水者,不管是居民还是企业,都要缴纳一定的排污费,目前排污费都是进入地方的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治污。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9

【关键字】生物处理,废水,生物技术

1.引言

1.1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国际关系、经贸合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

1.2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现代生物技术不但在净化环境,减少污染和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在环境治理中,生物技术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况

2.1现代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以及某些工程原理,如酶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利用生命体(从微生物到高级动物)及其组成(含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来发展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一种技术体系。一般认为,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2.2生物技术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生活,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农业的发展。可以在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从基因的角度治愈人类的遗传病。因此,现代生物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项目。

2.3环境生物技术是一门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现代生物技术的特点

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着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着优点,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由于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适于作为生物过程反应物(底物),其中一些有机污染物经生物过程处理后可转化成沼气、酒精、生物蛋白等有用物质,生物处理方法也常是有机废物资源化的首选技术。用生物过程代替化学过程可以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水平,有利于实现工艺过程生态化或无废生产,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生物处理技术除易于大规模处理外,还可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作为污染物处理场所。另外,生物技术的产品或副产品基本上都是可以较快生物降解的,并且都可以作为一种营养源加以利用。用生物制品代替一切可以取代的化学药物、化石能源、人工合成物等,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降至最低程度。环境生物技术不仅单纯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今已相当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监测,尤其是以生物传感器为核心的环境生物监测技术,可在线在位迅速地提供环境质量参数,成为环境质量预报和报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4.1以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为主,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为重金属废水,石油废水,印染废水,油脂废水,农药废水,生活污水等提供效果好的,成本低的生物治理技术和设备,以促进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

4.2微生物技术在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生物脱氮法,生物除磷法,微污染饮用源水的生物处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污泥的微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生物修复,微生物脱臭,废弃物的微生物资源化,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绿色环保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4.3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贫营养环境污染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如甲基苯和二甲基苯的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卤代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有机农药在环境中的生物降解;危险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如地下水污染生物修复等等。

4.4然而,由于技术有限,目前我们可以使用的技术主要有:

4.4.1城市有机垃圾处理技术

将城市垃圾通过分选后综合治理,将可腐有机垃圾生产成优质有机粉肥或有机无机复混粒肥;将可燃有机垃圾采用气化焚烧或生产成版材;无机垃圾用于填埋,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集中处理,废水净化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4.4.2生物曝气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集生物处理和过滤两种功能于一体,出水水质优良,是一种高效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极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4.4.3含油污泥高新生物处理技术

对于我国大中型油田,炼油场,石化企业等行业中含油污泥,炼油浮渣等进行生物治理,通过生物处理达到回收石油资源和污泥达标排放。

5.结语

随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方法所能处理或修复的对象也在时刻不停地改变。为了使生物技术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真正进行探索,并且可能以过去未曾想象到的方式来使用生物或是它们的衍生物。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C].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夏北成.《环境污染生物降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水环境治理新技术篇10

关键词:新形势;大气环境;保护;治理;策略

在社会生态发展过程中,大气环境是一个重要基础,直接关系着区域自然环境质量,并且与社会群体健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并呈现出连续性、广泛性特征,给人类健康以及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1],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1.1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过快

随着当前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的明显加快,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给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都产生了极为鲜明的影响,国家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一旦治理不到位,势必会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形成制约[2]。当前我国城市工业化建设速度较快,部分工业企业单纯重视生产效率而忽视大气环境保护,废气废水排放随意,导致大气环境污染恶性循环。

1.2机动车尾气排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私家车数量明显上升,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增大的同事,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也冥想加大,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3生活垃圾排放

社会生产生活中往往会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活垃圾,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农业秸秆焚烧等,都会给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和破坏,此种方式下所获取的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是以大气环境换来的,这些不可控行为会给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制约,所造成的后果最终还要由行为的主体人来承担。

2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策略

2.1大气环境的保护

2.1.1科学划分工业产区新形势下大气环境的保护,应当充分做好区域规划工作,科学划分工业产区,尤其是在厂区修建的过程中,应当结合风向频率等要素科学选取厂区位置,实现工厂密集处于城镇生活处的明确划分,减少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北方地区大型供热站的修建,需要选取适宜测位置并计算控制好排气烟囱的高度,一般讲供热站修建于郊外,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同时,促进排放废气的扩散和稀释,从而降低对大气环境所造成的污染[3]。2.1.2减少并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新形势下大气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对工业产区进行科学划分,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减少与控制工作,通过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方式解路面压力,将其汽车尾气排放量给大气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大气环境保护。与此同时,应当加大汽车尾气净化的研究力度,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改善大气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管理,确保持有相应标志的机动车可以上路行驶,通过定期检测和动态检验等方式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量。除此之外,可以从机动车燃料的管理上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5],加强汽车燃油质量管理与控制,全面且动态的监督汽油运输及加油站油气污染状况,切实降低有机物污染发生几率,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保护。2.1.3加强绿化环境建设为有效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绿化环境建设,缓解当前绿化不足的问题,减少大气环境污染。具体来讲,在绿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扩大城市绿化规模,制定科学化的绿化环境建设方案,对城市规划建设加以合理优化,调整绿化面积,加大力度种植绿化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气候,吸附大气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从而在新形势下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2.2大气环境的治理

2.2.1深入研发新技术,减轻环境污染为更好的治理大气环境,为社会群体营造一个健康的大气环境,应当深入研发新技术,包括有毒工业废气净化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净化及控制技术等,基于原有技术实现升级更新,进一步提高脱硫、吸附、净化的技术有效性,改善大气环境治理效果,从而降低大气环境污染,实现新形势下大气环境的科学化治理。2.2.2加大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生产中的生产燃料大多以煤炭为主,此种情况下使得工业生产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及大颗粒有害气体等,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旦工业废水随意排放,更加剧了大气环境污染。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大气环境加以治理时,应当加大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对工业生产进行科学化监督和管理,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当积极完善废气排放设施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规范净化处理,保证工业废气及废水排放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证工业污染源处理的有效性,切实改善大气环境。2.2.3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颗粒污染物大气环境的治理应当充分做好颗粒污染物的治理工作,由于固体燃料在燃烧后会排放出一定量的烟尘,给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并形成烟尘、粉尘和雾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大气生态和人类健康。因此在大气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干法、湿法、过滤法和静电法等对大气颗粒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干法主要是基于颗粒污染物自身重力作用和离心力作用出发,通过惯性作用、离心作用和重力作用来实现除尘。湿法主要是利用水或其他液体将大气颗粒污染物进行湿润处理并收集去除,从而实现颗粒污染物的有效治理,一般情况下所应用的湿法除尘设备主要有喷雾塔、填料塔和泡沫除尘器等设备[6]。过滤法是指基于颗粒层过滤器和填充层过滤器等设备进行布袋过滤或带式过滤,有效去除颗粒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进行有效治理。而静电法是指在高压电场力作用下,充分考虑颗粒污染物的大小、数量、操作费用等多项因素,选取适宜的方式去除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从而实现大气环境的有效治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基础,其保护与治理效果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及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大气环境保护及治理两个方面入手,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真正推进社会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青.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00145.

[2]朱嘉宁.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科研,2015,(40):6-6.

[3]袁宝成.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5):189-190.

[4]刘利斌.新形势下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6-6.

[5]赵玲.新形势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8):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