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道路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55

村级道路建设篇1

一、我县村级公路基本状况

(一)村级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县村级公路从2003年开始实施,其中,2003-2004年共实施村公路项目24个177公里。2005-2010年是我县实施交通发展规划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省、州交通部门将农村通达工程纳入项目库重点实施,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农村公路建设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并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共实施通村公路项目123个1085公里,完成总投资7279万元,项目覆盖21个乡镇。修建甲才、板甲、新联、甲倒、群力、巫塘等村级公路桥梁22座。建成了三合、九阡、周覃、丰乐、合江、大河、普安、廷牌、塘州、水龙等10个乡镇客运站,以推进农村客运业发展。

(二)村级公路管理得到了加强。村级公路管理工作分为群众自建自养到国家拨资养护两阶段,第一阶段为2008年以前,即村级公路的维修问题由村委会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或以劳抵资解决。第二阶段是2008年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以后,我县按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配套文件要求,相应设立了县公路管理所,延伸到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明确村级公路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公路管理所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监管部门,我县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

(三)村级公路养护工作起步良好。2008年进行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监管人员,落实养护金费,实现村级公路养护工作常态化,确保道路正常通车。因此,按照文件精神,我县完成了机构建立及机构延伸,人员保障以及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以文件形式明确村级公路养护资金,从2009年起,县级财政预算安排我县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每公里600元,省、州级补助500元,共计1100元,其中200元作水毁应急资金由县统筹调剂使用,900元由县公路管理所根据各乡(镇)对本区域村公路养护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后,按照养护里程及养护资金标准,下拨到乡镇专户,用于公路养护及保畅工作。

(四)当前我县村级公路存在的问题。一是我县南北片区与东片区村级公路密度,道路使用率以及社会效益差异大。由于我县南北片区地势比较平缓,人均居住密度较高,公路修建质量和密度相应较高,公路通畅率比较好,村公路发挥的经济社会效益比较大。而东部地区,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地质结构十分复杂,修建公路难度很大,道路密度较低,建成的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也十分脆弱,每逢汛期,道路损毁严重,部分公路交通严重受阻或断通。二是我县拉揽至坝街近50公里的都柳江河段没有跨江桥梁,河南岸的所有村公路均不能与北岸的国道连通,村级公路变成两头不通的断头路,沿岸群众的交通问题仍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三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由于村级公路投入资金少,公路质量标准低,道路水毁等灾害频繁,加上农村社会发展对村公路运输依赖日益增强,道路不堪重负,县安排农村公路小修金费每公里600元和上级补助资金300元,两项加起来不足1000元,每米小修经费不足1元钱,我县村级公路养护工作难以走向市场化,公路养护工作仍然由当地政府、村,组织人员临时性维修或突击清理排除路障,养护水平较低,致使一些损坏的路面得不到及时的修补,路面普遍坑洼不平,道路上坍下塌严重,边沟堵塞,大多数村属于晴通雨阻公路,影响道路的通畅和交通安全。四是“十一五”期间,省、州交通部门文件要求,村级公路的终点为行政村学校、村委会或该村最大自然寨,因此,我县村与村或村与组的延伸公路网尚未形成,绝大部分村级公路属断头公路,村级公路产生的效益十分有限。

二、下步村(组)公路发展重点

一是升级改造现有村级公路为油路或水泥路。二是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多渠道融资,实施村级公路向组级延伸。三是积极争取建设乡与村、村与村的断头公路。

三、我县村(组)级公路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公路建设融资困难。一是村油路建设县级配套资金困难,从目前试点情况看,村级油路建设每公里投资35万元,要求县级配套资金每公里10万元。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实施村级油路存在县级配套资金筹集困难。二是由于省、州交通部门未将通组公路和村与村断头公路建设纳入“十二五”建设规划,争取交通部门专项资金建设难度很大,今后村组和断头公路主要靠以工代赈资金、一事一议、整乡整村推进扶贫或农村产业化等资金建设,由于投资资金零散,因此,要统筹各项资金用于一个项目建设将十分困难。

(二)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落实难度大。村级公路建设的土地拆迁工作上级文件明确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虽然乡镇、村在公路占地拆迁方面也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但由于县及乡镇财政困难,占地征拆等前期工作难以落实到位,造成项目难以按时开工建设或者建设中路面宽度不够,线型不顺,错车道设置不够等,将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2008年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国家对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作了重大改革,乡村级公路的“建、管、养”工作由此提上了县委、政府的重要日程,完成了县公路管理所,乡镇了乡村公路管理站等工作机构设立,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主体,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因此,建议每年,由县委、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交通工作会议,对我县交通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二)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级公路已成为我县交通运输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运输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能否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列入县委、政府考核乡镇的内容之一,由县跟乡镇签订通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养路必通,使村级公路发挥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三)从近年来实施村级公路情况看,资金整合得好,公路建设标准、质量就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就比较强,道路运输能力,发挥的效益就明显。因此,建议县协调有关部门,整合资金,将村级公路专项资金、以工代赈、扶贫、一事一议或产业化道路建设资金捆绑使用,一并实施,提高村级公路建设标准。

村级道路建设篇2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公路建设一线视察调研,作出重要指示。今天,aa省长、BB副省长又亲自主持召开这次高规格的现场会,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进一步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两项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我们一定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抓紧抓好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革工作。下面,我汇报一下全省农村公路发展情况和下阶段的工作安排。aa省长、BB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从2003年以来,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各级地方政府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精心组织实施;交通及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强化监督管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投工投劳,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以“村村通”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史上工作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完成情况最好、质量控制最严、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目前,全省将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7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7万公里,分别为上个五年的2.4倍和2.2倍。其中,县道建设完成投资65.6亿元,实施了7000公里县道升二级改造和8000公里国债项目改造;乡道建设完成投资61.4亿元,升级改造里程1.4万公里;县乡道大中桥梁改造完成投资9.5亿元,改造大中桥梁668座4.7万延米;村道建设完成投资135.5亿元,改造里程7.6万公里,解决了3万多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今年我省将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06年就完成投资7.36亿元,新建农村客运站1304个,停靠站点1.18万个,分别占当年全国总量的30.5%、28.1%和40.3%。农村公路路况的显著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民生,有力地服务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了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广大农村搭建了步入文明、走向富裕、实现和谐的桥梁。总结近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政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过问农村公路建设,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和政府目标管理体系,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二,交通与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保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各级交通部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建设标准,细化责任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全力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发改、财政、土地、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动推进,切实加强服务和监督;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新闻媒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较快发展。第四、强化监督管理,社会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把质量管理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确保把这项“为民工程”真正建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制定完善了质量管理制度,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指导性原则和技术要求》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加大了检查监督力度,省级监督覆盖面达到50%以上、省辖市监督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县级监督覆盖面达到了100%,2006年和2007年全省还组织开展了质量“回头看”等活动,及时处治质量缺陷;完善“专群结合”的质量管理模式,各级交通公路部门在发挥专业管理和监理人员作用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近三万名群众掌握了质量控制要点,参与到质量管理监督工作中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过程控制。实行项目公示和义务监督员制度,要求对所有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现场公示和新闻媒体公示,全省各级交通公路部门还聘请了3500名农村公路建设义务监督员,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建设“阳光工程”。

二、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今年以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6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81%,与去年同期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比例相比提高了7.5%;累计完成路基19751公里、路面17230公里。其中:“村村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6亿元,累计完成路基16930公里、路面14439公里,解决了6152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郑开大道两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5万元,完成路基37.3公里、路面11.9公里;伏牛山旅游开发公路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路基157.1公里,路面97公里,安保工程项目已完工3个,宝天曼隧道项目已于5月26日开工建设。一是关于省道、县乡公路上未通达的“零公里”建制村问题。这种“零公里”建制村全省共有360个,涉及省道、县道、乡道建设里程1790公里。其中,省道涉及洛阳、南阳、三门峡三市11个建制村,建设里程101公里;县道涉及建制村79个,建设里程484公里;乡道涉及建制村270个,建设里程1205公里。按照每公里省道(三级)70万元,县道(二级)40—45万元、乡道(三级)30—35万元、乡道(四级)20万元的补助标准,修建这些省道、县道和乡道,共需省补资金6.6亿元。县、乡道建设要简化审批程序,立即实施,今年全部完成;涉及省道的11个“建制村”,所在市、县要逐个进行认真排查,可先修建连接省道或其他已通水泥(油)建制村的道路,下阶段我们将优先安排这部分省道建设。三是因修建高速公路占用通村道路问题。全省有42个村118公里的通村道路因修建高速公路被占用作为施工便道,目前损坏严重或无法进行村道建设。这些道路的建设问题,由高速公路业主给各村签订协议。待高速公路完工后,由高速公路业主负责建成水泥(油)路。五是移民搬迁村问题。全省共有移民搬迁建制村37个,涉及7个市。其中,平顶山市已搬迁完毕的4个建制村、12.1公里建设项目,今年必须实现“村村通”;三门峡、洛阳、濮阳、开封、鹤壁5市已确定搬迁地址的27个建制村、51公里建设项目,可以按新村规划提前实施;济源市6个未确定搬迁地址的建制村道路先按原址给予修建。

六是砖铺路是否属于“村村通”问题。在实施“村村通”过程中,有的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修建了一些砖铺路,共涉及565个村、749公里。根据交通部提出的“在路面结构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实际、造价低、利于农民养护的多路面形式,不应局限于沥青路和水泥路”这个原则,砖铺路符合交通部制定的通达标准,应视为“村村通”。

另外,还有一些个性问题,各市也要一个不漏地解决好。例如有些部队演练道路或者位于矿区重车较多的道路,各市要想办法解决好。对位于深山区,人口少的建制村,如果不实施搬迁,今年一定要解决“村村通”问题。对人口少、没有村委和学校的空心村,建议可将其并入其他建制村。

为确保“村村通”工作真正做扎实、做到位,去年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市和今年要实现“村村通”的市,在实现“村村通”后均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乡镇和县要在县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市要在本市主要新闻媒体上公示,并公布联系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按照“有访必复、有报必查、有漏必补”的原则,逐项进行核实,存在问题的要坚决整改,确保“村村通”工作不留空白,全面完成。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宣传,既要充分肯定这几年在农村公路建设上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做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果,也不回避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要让大家明白“村村通”的重大意义、目前村村通的标准、今年实现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今后仍要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一方面便于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消除对农村公路建设政策的误解。也希望新闻单位继续关注、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工作的宣传和监督,发现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共同督促解决这些问题。

三、下阶段我省农村公路建设重点

村级道路建设篇3

一、目标任务

村至3.5公里村级道路硬化。工程于2014年7月份全面启动,2014年12月底前完工。

二、具体计划安排

7月12日-7月31日:1、完成全线路基土石方,挡土墙、涵洞、路基整理等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签定。2、垫层及路面层工程的招投标及合同签定。3、完成拆迁征地工作。

8月1日-8月31日完成拓宽建设、全线路基土石、路基整理等。

9月1日-9月30日完成垫层和排水工程。

10月1日-11月30日完成浇筑路面。

三、组织机构

成立村村级道路硬化工程领导组,负责村村级道路硬化的建设工作。

四、技术标准

水泥路按路基宽度不低于4-4.5米。砂石垫层宽4米-4.5米,压实厚度20cm,水泥路面宽4米,部分险要地段3.5米,两侧设0.5米的砂石路肩,混凝土路面标号等级为c30,且按规范要求设置错车道。

五、工程量及工程造价

1、浇筑混凝土道路均宽为(4+4.5)/2=4.25米,道路总面积为:3500×4.25米=14875平方米,浇筑水泥路面造价为:14875米×60元=89.25万元。

2、村村级道路硬化工程为山区道路工程,地势险要,路基及边坡极不稳定,路基的基础层建设是一道极为必要且不可少的工序,路基必须用块碎石填方压实,边坡必须清除负坡,部分弯道需取直,挡土墙建设。经现场勘察和初步预算需资金25.75万元。

3、村村级道路硬化工程需拓宽改造,其中占用农户土地补偿费、占地青苗补偿、清理及清运土石方等初步预算需资金25万元。

硬化工程总造价为:140万元。

六、资金筹措及管理

1、资金筹措。经初步测算,村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建设成本约140万元。为确保硬化路建设的顺利进行,上级补助65万元(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万元)、农民自筹30万元,不足部分45万元以群众一事一议申请财政奖补、村民投工投劳和向有关部门争取予以解决。

2、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乡财政所单独建帐,专款专用,民主监管;确保资金全额用在工程建设上。

3、资金拨付。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工程进度、质量等情况,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经乡、村负责人及现场施工监理分别签字后给予拨付。

七、道路的养护和管理

村级道路建设篇4

关键词 新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贺勤志,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055―04

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想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农村公路交通的改善作为重点和突破口。

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公路建设的投资方向要向农村公路倾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2006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96.64亿元,比上年增加197.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302.6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0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省(区、市)已有16个。

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公路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公路总里程仅有8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数量极为有限。虽然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到2005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了90多万公里,但到2005年底,全国县乡公路里程只有148万公里,而且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其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 目前农村公路存在通达率低、公路密度低,地区差异大。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密度为36.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仍有672个乡镇不通公路,899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分别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7%和全国建制村的13.6%。公路密度分为公路面积密度和公路人口密度。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路密度的对比,无论人口密度(14.4公里/人)还是面积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我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图1)。

另外。我国各省市公路用地总量和公路密度差异很大。全国公路人口密度最大的是(158公里/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上海(4.6公里/人),两者相差近34倍。全国公路面积密度最大的是上海(0.98公里/平方公里),面积密度最小的是(0.04公里/平方公里),两者相差26倍。所以目前应重点加快中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以缩小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

2 农村道路质量差,等级低,养护不到位,通达深度不够,增加了通行困难。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部分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4.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2%;一级和二级公路里程28.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5%;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总里程约16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80%。其次是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再次是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许多路面宽度仅3.5米,汽车会车困难;农村桥梁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桥梁建设标准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到了更新改造期,与现有农村道路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农村交通运输的“瓶颈”。四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桥不相配套。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3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2006年为例,全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5481.85亿元,同投资完成额相比,资金到位率为8%。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占40%,地方自筹占32.8%,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0.9个百分点;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1.5%,车购税占9%,利用外资占0.9%,企事业单位资金占7.8%,其他资金占1.9%,上年末节余资金占5.4%。由于主要以贷款修路为主,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人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区划、土地总体利用、农业产业基地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统筹规划,与农村山、水、田、林、渠治理紧密结合,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运输发展协调安排,做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的各项工作。切忌急于求成和贪大求高,切不可因农村公路建设增加乡村债务负担。公路交通设施的规模、布局、等级标准及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今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和效益第一。公路设施建设应坚持可靠、耐用、适用、实用。

2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交通网路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农村交通建设力度。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从全国来看,应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倾斜,要优先解决没有通公路地区的交通问题,可以搞一些类似广西大石山区公路大会战的交通扶贫工程,加快改变老、少、边、贫地区的落后交通面貌。

3 要大力加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往往是重修轻管,由于自然力和人为的破坏给农村的现有交通建设成果带来极大的损失。必须从农村交通的实际出发强化路政管理,实行“县管、乡办、群养”的管理体制。探索一条公路建设、公路运输管理、公路养护一体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使农村公路长久地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着重确保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既要有发展农村公路的迫切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交通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交通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同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对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设计、旧路利用、占补平衡及借土回填造地,尽可能减少占地,减少拆迁,要尽可能利用旧路资源和工程设施,注意保护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健康的民风民俗。公路修建要坚持文明施工,文明作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大力推广车辆节能技术,鼓励发展和使用经济、适用、节能、安全的运输车辆,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要使交通工程与生态环境,农村的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与乡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农村公路交通与生态、环境、资源和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形成农村公路交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发展机制。增强农村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新农村的交通建设走上一条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5 确保新农村公路交通资金的规范管理与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意见最大就是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不透明。这是导致村民对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资金的管理上,要坚持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建设与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中央、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资金,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国家、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将全额用于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款的支付。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将向项目所在地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实行村务和乡务公开,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三、在加强新农村公路建设可采用的各项措施和途径

1 要增加政府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具体就是把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及公路维护管理投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和重点支持的公共设施,逐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通过大路带小路、重点路带动农村资源开发。对于公路修建、公路项目地方税费即征即返。根据国家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2 要利用好市场,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交通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尤其是农村交通建设矛盾更为突出。没有资金,新农村公路建设将成无米之炊。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争取一点,县、乡配套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群众筹集一点等“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资。特别是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动员沿线受益企业、干部和职工捐资,实行争取中央扶持一点、各级政府筹措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和受益群众投入一点、包扶单位支持一点、政策优惠补偿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扩大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来源。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扩大新农村建设的宣扬力度,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捐资者可以给予道路冠名权等荣誉。同时对在乡村公路建设“热情高、劲头足、效果好”的地方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村级道路建设篇5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政策机遇,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和强力抓手,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六横六纵”路网初具雏形,并从20*年起全面启动“村村通”工程,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农村客运经济日趋繁荣,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计划至20*年底,我市将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调整以及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布局不尽合理、公路等级低以及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尚未形成等矛盾日渐凸显。怎样建设好、管养好农村公路,大力改善我市农村公路状况,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先后争取了国债项目269公里(其中县道202公里),省通达工程150公里(其中县道68公里);部通达工程104公里(通村公路),共争取补助资金12135万元;村村通工程按GpS测量总里程约514公里,省补基金共5140万元。

截止20*年底,我市公路总里程897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公路密度为80.6公里/百平方公里。(注1)

公路级别:

按行政等级划分:省道100公里,农村公路797公里(其中县道21条计355公里,乡道39条计224公里,村道218公里)。

按技术等级划分:省道二级78公里,三级22公里;农村公路二级124.3公里,三级132.3公里,四级527.8公里,等外12.6公里。

路面类型:油(砼)路面668公里,路面铺装率:74.5%,其中:省道油(砼)路面100公里,农村公路油(砼)路面568公里。

全市村村通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截至20*年底已完成水泥砼路面310公里。

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三年实现村村通油(砼)路的目标,明确县、区政府是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成立专门机构,并落实责任到人。为加强管理确保村村通工程的质量,市交通局从工程一开始就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从农村公路的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交工验收、资金管理等方面,为县区具体实施提供了明确、可操作性的依据。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市交通局成立了县乡公路管理处和质监站,拨付30余万元专款用于购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和车辆,同时抽调多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和技术骨干,专门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施工监督和检测,为确保我市村村通工程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不尽合理,路网尚未形成,影响了县乡公路整体效用的发挥。按照规定,村村通公路的线形按照GpS测量结果,从干道起至村委会止。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投资、节省成本、缩减了实地测量的时间,有利于加快推进村村通公路建设。但由于考虑用地及实际需要,部分村委会坐落偏僻,并不在村民聚居处,特别是乡村撤并,新农村建设规划调整,农村道路建设没能很好地作出相应调整,造成了一些乡村公路布局不合理,断头路较多。尽管在20*年项目实施中,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强烈要求,近一半的项目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但从整体上来看,村村通各条公路间尚未有效形成路网,影响了通行能力和整体效用的发挥。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行车条件差,难以满足农民出行、农副产品畅流的需要。占我市农村公路66.2%的“村村通”工程是按照农村公路四级标准设计和施工的。其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断面结构层要求有厚18cm的C30水泥混凝土面层,下面是宽3.8m、厚15cm的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及厚6cm的碎石找平层,这一等级标准在全省也是领先的。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多数路段受地形及两边建筑物的限制,路基宽度无法达到标准。受路基宽度的影响,错车点布置困难,从而造成会车不便。再者,目前的“村村通”工程仅仅解决了路面的通行问题,而道路的排水、绿化等建设尚未跟上。此外,乡镇至行政村的公路尚有一部分是等外公路或自然便道,大都为砂石路面,其服务水平低,抗灾能力及通过能力差,人们出行不便,大宗农副特色产品的流通也受到了很大制约,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

(3)资金缺口大,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村村通工程国家和省下拨资金为10万元/km,我市配套资金为15万元/km,二者合计为25万元/km。这个标准在全省也是无可比拟的,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实际支持。但是,由于我市村村通工程从20*年开始启动,20*、20*两年所完成的任务远远大于并提前于省厅下发我市20*年的建设计划(县区超计划建设里程约120km),加之计划内省补资金不能按时到位,故拓宽筹资平台、寻找筹资办法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村村通工程线长面广,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诸如路基整合、征迁补偿、桥梁及涵洞、错车道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而地方财政配套困难,资金缺口大。如铜陵县至20*年底已完成村村通工程投资近8500万元,到位资金4323万元,缺口资金高达4000余万元。市郊区至20*年已完成村村通工程66.2km,到位资金843.7万元,缺口资金811.3万元。狮子山20*年完成村村通工程22.2km,总投资888万元,资金缺口也有100余万元。

(4)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没有形成,养护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现行《公路法》对县、乡、村道建与养的责任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规范、不健全,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投资主体、养护机制主体和监督主体缺失,严重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公路状况的建议

(1)应尽快组织编制铜陵市县乡公路建设规划,并坚持以规划为引导,正确处理农村公路建设能力与建设规模的关系。公路建设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地确定公路网的布局,合理地确定每条县乡公路的线型和建筑红线宽度,统筹安排好县乡公路的各项配套设施。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在以GpS测量结果为依据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线形和走向做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打通断头路,增加村村通公路的通行能力,为形成连贯东西、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路网奠定基础。

在每条县乡公路建设前,应组织编制公路设计。在设计时应处理好与公路两侧现状农房的关系,公路两边建房必须控制在建筑红线以外,公路沿线埋植杆必须服从公路规划,不得随意埋设,尽量减少拆迁量;处理好防洪和现状农村供水、供电等管线的关系;处理好公路纵断和两侧地形的关系。不仅要做好公路的平面、纵断、横断面的设计,还要做好公路的绿化、排水、管线等设计,以保证公路建设的科学性。

在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县乡公路的建设也应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城乡规划管理,只有经过规划审批,方可实施每条公路的建设,才能防止和杜绝建设的随意性和低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序发展。既要尽力而为,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又要量力而行,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在中央资金补助的带动和引导下,地方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不注重考虑建设能力与建设规模的关系,不顾当地人、财、物力的实际情况,一哄而上,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带来了诸如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业主债台高筑和拖欠工程款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量力而行,保持适度的建设规模,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全方位地拓展农村公路建设的筹资渠道。公路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目前,各地筹资渠道相对少,社会资金参与度低,市场机制不活。为此,须大胆进行投融资体制和手段的创新,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投资新体制。要结合县乡公路特点,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大地方的筹资力度。对车流量大有发展潜力,通往矿区的公路要制定相应规定,建立竞争机制,大力吸引民资和外资进入公路建设主战场;对于临近城区和开发区的公路要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将两边的土地开发和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利用一并考虑,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逐步提高公路项目的资金筹措能力;要进一步激发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修路架桥的积极性,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农村的路往往与山、田、水开发息息相连,这既是与国、省道的区别,也是其优势所在。为此在规划和建设中要全盘考虑,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相关项目应综合开发,同步进行。要通过分块立项,共同建设,确保将有限的资金捆绑投入在关键地方的关键项目上,以求尽早发挥资金的最大效果。对没有筹资能力和建、管、养力量的项目不列入建设计划。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要按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应全额用于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工程款的支付。地方筹集的建设资金要按时到位,满足工程需要。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的使用,应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3)正确处理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公路站场建设和运输的关系。公路建设是手段,发展运输是目的。建设农村公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民的出行和运输问题,就是要使农民兄弟从泥泞中走出来。因此,在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以后,加大农村客运场站的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客运场站是农村公路运输网络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民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原则,根据公路状况和客、货运需求,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做好农村客、货运组织管理工作,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村级道路建设篇6

一、村庄道路建设完成情况

年区村庄道路建设计划总里程为26.5公里,其中,双照镇11个村,建设里程13公里;马庄镇9个村,建设里程13.5公里。经过验收,我区村庄道路建设实际完成31.68公里,比原计划超额完成5.18公里,超额完成原计划任务19.5%,村庄道路建设具体情况。

二、村庄道路建设验收情况

(一)马庄镇村庄道路建设验收情况

年马庄镇对9个村的村庄道路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建设,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市区村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马庄和将相2个村的道路建设,经过验收属于优良等级,其他7个村的村庄道路建设属于合格等级。

(二)双照镇村庄道路建设验收基本情况

年双照镇对11个村的村庄道路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建设,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市区村庄道路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庞西、庞北、龙北和李都等4个村的道路建设,经过验收属于优良等级,7个村的村庄道路建设属于合格等级。

三、村庄道路建设存在问题

(一)马庄、双照两镇在村庄道路建设中,除双照镇龙北、东城村外,其余各村路面伸缩缝切割后未浇灌沥青。

(二)马庄镇的直堡、天阁、师村、小雅4个村的道路排水工程少量未完工,双照镇的庞南刘、庞北2个村的道路排水工程也有少量未完工。

(三)个别村的道路路肩培土不到位,有些甚至没有进行培土。

四、几点建议

(一)年全区村庄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成。对于部分村庄未完成排水工程、路面伸缩缝切割未浇灌沥青及路肩培土不到位和未培土的,区村庄道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督促双照、马庄两镇,安排专人深入有关村,尽快完成收尾工程;

村级道路建设篇7

一、基本情况

县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18个乡镇,158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人。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90.617公里,其中县道259.184公里、乡道587.945公里,村道643.488公里。全县共有客运企业2家、客运车辆36台;公交企业1家,公交车辆24台;货运企业26家、货运车辆2136台;机动车维修企业62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20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全县共有渡口10处,渡船10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实”字当头抓建设

夯实农村公路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主干道,先后实施青塘至西溪公路青塘至蛟潭段、三龙至湘湖公路(新平至王港段)、蛟潭至礼芳公路、浯溪口水利枢纽库周环湖公路、东流至朱溪、勒功至诰峰、经公桥至西溪、经公桥至莲花山、鹅湖至潘村等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好通自然村、窄路面拓宽、危桥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乡村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形成横通东西、纵贯南北、串联各景区、古村落和乡镇、对接城区和对外通道的“一环三纵四横多联”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等级匹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旅游和客运能力提升的内通外联交通格局。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有20多项,建设总投资约7.5亿元。

2017年我县新改建农村公路107.4公里,目前已完工41公里,在建35.7公里,待开工30.7公里。危桥改造计划5座,现已全面启动前期手续工作当中。截止目前,全县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90.6%,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5.5%,基本上形成了县到乡有二级公路、乡到乡有三级公路、乡到村有四级公路连接。

(二)“严”字当头抓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管理站、交通质量监站和乡镇交管站机构齐全。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路政等部门24名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车595辆次,执法人员2956人次,检测涉超车辆6722辆次,卸载货物5690.3吨,切割改装车辆95辆,处罚168辆,全县干线公路货运超载率由集中治超前的67%骤降至现在0.5%,货运车辆治超治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按照“整齐、整洁、整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公路、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526.6万元相继完成等乡镇道路环境整治项目,其中有省级贫困村中洲村和南溪村;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支持庄湾乡打造杨家庄童画村,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交通环境。

(三)“畅”字当头抓养护

为改变我县农村公路长期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现象,我县出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统筹农村税费改革补助资金及其它资金218万元,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推行了分段承包和“三定一保”的养护模式,使得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走向了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同时,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首个集农村客运、运政、路政、公路建设与养护“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的蛟潭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随后又相继建成鹅湖和经公桥2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市区。

随着近年来养护资金的投入和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经常性养护率全面达到100%;全县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3%,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5.5,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4.6%、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3.9,各项指标军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县道宜林路段县道、乡道、村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8%、95%、90%。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年至今完成农路安保工程标准化改造2条15公里,安保能力明显增强。

(四)“优”字当头抓运营

为强化农村客运安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惠及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制定以县城及周边为中心,县域东线至瑶里、西线至经公桥的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以形成“中心开花、东西两翼齐飞”的城乡公交网络。为此,我县先后开通了樟树坑至市火车站、寿安鸿兴经黄泥头至市火车站、鹅湖至瑶里、鹅湖至金竹山、县城至高墩庙、三龙经县城至市火车站、三龙经洪源至市西客站等7条公交线路,同时还开通了县城内外公交专线,极大的完善了县城周边公交服务网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现我县正在进行县城(市区)至瑶里农村客运公交改造工作,力争年内完成。

(五)“准”字当头抓扶贫

抓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派驻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到三龙村帮扶,创新帮扶模式,入股企业分红,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家庭增收;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通贫困村道路建设,实施通贫困村25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建设,今年共下达建设计划40公里,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20万,危桥项目2座,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安全防护工程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2.45万元。

三、主要问题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依然存在着基础不牢固、养护任务重且资金不足、安全设施少等制约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建设方面: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头绪多,程序复杂,用时较长。公路用地权属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公路用地和林地地域划定不明,给农村公路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增加了难度。公路建设资金缺乏,上级下拨的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地方需要配套资金数额较大。施工过程中,地方干扰大,拆迁补偿成本高。村村通公路大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现在很多需要修缮重建,工程量大,资金落实困难。至今各乡镇、村仍有数目不小的村村通建设贷款无法归还,影响乡镇、村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路面宽度为3.5米的村通公路完善提质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窄路面加宽项目实施后,路面有新有旧,整体效果差。

管理方面:少数村镇对乡村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能。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现有的路政巡查人员和经费投入与农村公路执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频度不够。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村思想麻痹,放任超限超载车辆通行,造成许多农村公路损毁严重。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缺乏自觉性,公路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

养护方面:当前执行的划拨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已经过时,严重影响公路的养护成效。少数基层乡镇责任心不强,管护落实不到位。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危险,工资标准低,养护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无法为其购买意外保险。应急资金缺乏,农村公路抢险抢修力不从心。受山区地理条件和建设投资的限制,一部分乡村公路坡陡弯急,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防护栏杆等设施普遍不到位,安全性能差。

运营方面:我县地处山区,农村公路坡度大、弯道多,而且路面较窄,无法实现村通客车率100%,而且有些村通客车是在不符合条件下运营的。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子女进城就读,以及农村私家车的增加,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客运班车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经停运。农村客运班车主要是在县乡主道上运营,离县乡主道较远的村民需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候车点,出行不便。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四、意见建议

应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推进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突破瓶颈,进一步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科学规划、依法实施,使“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适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农村公路建设审批程序。加大省市在农村公路投资中的比例,缓解县级财政压力。虽然国家出台pSL农村公路建设贷款政策,但至今一直无法真正落地,建议拓宽融资的思路、做法,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资金筹集机制。省市应适当提高每年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加快农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土地政策适当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以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用地需求。与国土、林业等部门协商,明确公路用地权属问题。对于村村通遗留的欠账问题,可以采取免补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以提振镇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完善提质划拨资金和窄路加宽划拨资金,建议两项工程资金整合使用,减少基层压力。

(二)依法治路,进一步管理好农村公路。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明确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逐步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县交通部门除管好县道外,要协调各乡镇、村对农村公路划分界线,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各乡镇要成立专职的巡查队伍,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加大巡路频率,清除各种路障,打击超限超载,维护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路政执法力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村公路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清理乱堆乱放现象,消除隐患。加强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的教育培养。

(三)完善体系,进一步养护好农村公路。分级分段明确养护主体,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省市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适当提高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县政府应将农村公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建立养护质量、数量与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对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加大农村公路应急资金的投入,确保水毁、崩塌等道路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公路养护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村级道路建设篇8

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继续加快我县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一、“十五”公路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县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投资,并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加快了县乡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全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公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公路交通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较高的建设速度;县乡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要与自治州公路网布局衔接,完善本县公路网;正确处理公路建养并重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县公路通乡率和硬化率达到100%,通村率和通村硬化率达到80%,农村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建立县城与重点乡镇相连的三级以上公路为主的畅通公路网;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三、“十一五”公路建设的重点

根据自治州公路发展计划和和静县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十一五”公路建设以县乡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国省道公路改扩建。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公路”建设;加大客运站点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1、通达工程全县共有58行政村,至目前通油路的村仅有19个,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上级交通部、交通厅政策,力争实现村村通,有条件的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铺油,对于里程长,经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政村列入通达工程,完成砂石路面的改造。预计完成823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路新建工程。

2、通畅工程

针对目前已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及需要改建的专用公路、资源公路,下大力气争取资金,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完成128.6公里的三级和四级公路改建任务。

3、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道路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严重制约着各乡镇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新建力度,将重要的村与村之间进行连接,预计新建600公里的四级油路或砂石路,以形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4、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建设

加强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调查工作,切实摸清这些村的公路现状,在“十一五”期间有限安排建设项目,我县共有6个自治区级贫困村,需新建195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公路,以解决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同公路的问题。

5、客运站点建设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渠道

五、实现规划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1、继续将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继续把公路建设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继续将公路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把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设施优先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州交通局公路发展规划,努力适应本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村级道路建设篇9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群众发动、舆论鼓动、典型带动的办法,大力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

2、建设目标;从年起至年,我县农村公路每年建设100公里以上,用四年时间,完成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510公里(其中县道247公里,乡村道263公里),基本实现全县通行政村以上公路路面硬化的目标。根据上述目标,全县要统一行动,分三批次抓紧落实,其中丰田镇要于年底率先实现这一目标,城镇、金山镇于年底实现目标,其它镇应于年底实现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机制

3、成立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决定成立以县长牵头挂帅的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各镇要成立相应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各相关村也要组建相应的办事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明确各行政一把手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亲自抓、负总责。

4、统筹制定规划。县镇要根据辖区内农村公路现状,调查摸底,分类排队,按照先易后难、尽力而为的原则和年底基本实现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的目标,以及全县分三个层次组织实施的意见,制定每年的建设计划。制定规划必须符合“一个行政村一条路”的原则,即符合年编制的《县农村公路规划》,符合“全省行政村通达公路建设计划”符合满足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划管理要求。

5、层层签订责任状。县、镇两级政府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硬性指标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列为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逐级签订建设责任状,层层负责,责任到人。

6、建立挂钩责任制。实行县领导挂钩镇、村公路建设责任制。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镇领导挂钩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县直各部门应将农村公路建设与挂钩扶贫、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结合起来,帮助贫困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村修建农村等级水泥路。各挂钩单位都要做到挂真钩、挂硬钩,实实在在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7、强化检查、监督和考核。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县政府将定期不定期派出工作小组,分赴各镇检查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并根据各镇建设进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同时,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列入县政府对各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内容。各镇人民政府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及时分析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可聘请离退休老干部组成监督组,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检查督促,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广开资金渠道,落实扶持政策

8、拓宽筹融资渠道。要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发动群众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筹措,要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实行“一事一议”和上限控制的规定;可以发动群众本着自愿的原则捐资,但要注意不得加重群众负担,要杜绝引发涉农案件;还可通过拍卖农村公路和桥梁的冠名权、路边资源的开发权等形式,积极实行社会化融资;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重奖引资有功人员。要鼓励和保护企业及社会能人出资的积极性,企业捐献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可计入生产成本,捐款额度不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上限指标控制;个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其捐资额可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抵扣。

9、实行收费优惠。涉及农村公路建设的国土、交通、建设、环保、林业等部门属市、县两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能免则免,不能免的依照“就低不就高”原则征收。为确保地材的正常供应,县政府将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10、提供资金配套扶持。从今年起到年底,在省、市级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我县补助标准为县道3万元/公里、乡村道2万元/公里。各镇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用资金,原则上按不低于县级的补助标准进行配套,以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的补助资金须经省、市交通部门核验合格后下拨。

四、强化服务管理,建设“放心工程”

1、保证公路建设用地。公路建设用地参照《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工业用地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综70号文)规定执行,公路建设用地指标可优先保证,征地补偿费按法定补偿标准的下限计付,所需各项征地手续按从简从速的原则由县、镇两级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办理。

12、规范设施拆迁趴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边沟范围内修建的各类构筑物(建筑物、临时设施)一律予以拆除,但构建时有按法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的由项目业主依法给予补偿。农村公路建设需动迁的电力、广电、通讯“三杆”及地下光缆等设施,一律由权属单位自费迁移。

13、设立公路建设资金专户。县、镇两级要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纳入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并设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专户设在同级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实行专户管理,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省、市、县、镇四级补助资金必须全额用于支付农村公路建设,并按确定的建设内容和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挪作他用。

14、严格农村公路建设等级标准。农村公路建设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路线线位、线形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基本农田及造成水土流失。建设县道原则上应达到三级以上,即路基宽不小于7.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6米,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20公分;乡村道路原则上应达到四级以上,即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18公分。路面应设置必要的排水、防护和安全设施。

15、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对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使用农民工投工技劳建设的路基工程项目,可不进行招标,但路面工程都必须进行招标。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签订施工合同。

16、加强施工和质量管理。施工单位要依据合同规范建设行为,建立健全“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业主和参建单位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县道工程项目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乡村道路项目的监理任务由县、镇、村共同承担。交通公路职能部门要定期深入施工现场督查,从设计执行、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加强对建设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抓住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跟踪监督,督促整改。

17、简化验收程度。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交、竣工合并验收,县道先由县交通部门初验,报市交通部门验收;乡村道路由县交通部门负责验收。所有项目都必须经过省交通厅的核验。

18、建立长效养护机制。要建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长效养护机制。农村公路建成验收后,专养公路由公路部门接收养护,群养的县乡、村道路分别由镇、村负责养护,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以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19、严格质量责任追究。要执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重大质量或安全事故的项目,要依法追究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恶意偷工减料的施工单位除责成其整改外,由有关单位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予以全县通报。

20、配齐配强专业技术队伍。要充分调动在职技术人员积极性,加大技术力量培训力度;适当增加交通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或聘用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力量。

21、防范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监察、计划、财政、审计部门要继续做好招投标的监管工作,防止招投标过程中的腐败行为;要增加对补助资金、群众捐资、“一事一议”筹资等资金管理使用的检查监督,对贪污、占用、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22、做好宣传发动。各级、各部门都要就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进行层层发动,从而增强各级干部群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全面建设农村公路的决心和信心。

23、开辟宣传阵地。乡讯、信息、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要开辟专栏、专版,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宣传报道,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村公路建设成为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大事,使广大群众顺利实现“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的思想转变,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

24、及时通报情况。县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将农村公路建设的进展情况通过简报、新闻媒体等渠道,向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通报,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要注意收集不同类型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以典型引路的办法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纵深发展。

村级道路建设篇10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运输薄弱环节,加快公路运输基础实施的建设步伐,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效益,促进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关心“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根据省、市交通管理部门关于加强建设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站场、运力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乡村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县农村2006-2010年客运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的通知》(皖交计[205]33号);

2、《**县统计年鉴》(2004年);

3、交通部标准Jt/t200-2004《公路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4、(2006~2010年)**县乡村道路发展规划纲要。

二、规划的年限:规划的目标年为2010年。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农村客运班线的开发,运力的投放,乡镇及农村客运站点的新建、扩建。

四、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指导原则

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宗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方便群众出行,服务农村经济为目的,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围绕农村路网上档升级,科学合理设置和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站场,全面实现“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促进本县经济持续、稳定、协条发展。

本规划的原则为:

1、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城镇发展的布局,与相邻县、市建设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2、适应国家投资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建设,多种形式经营的原则。

五、至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2010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6%以上。

至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其中中级客车达40%,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至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居民步行500米能坐上车,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60%以上的行政村要建成招呼站式候车亭。

2005-2010年农村客运站点规划明细表

年度客运站停车场停靠点备注

2005四级站1个

19已完工

2006三级站1个217

四级站1个

2007四级站1个133

2008四级站2个240

2009五级站5个540

2010五级站4个440

合计:三级站1个、四级5个(已完工1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

2005年至2010年度开发农村线路及运力投放的分年度目标见下表:

农村班线及运力投放一览表

年度农村班线营运客车

新增总数新增更新保有量中级车率

2004/231480%

2005225261500%

200612374201540%

200774420301745%

20081054303020410%

2009559403024420%

2010/59563430040%

第二章农村经济及农村公路客运发展状况

一、基本县情

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场代队、275个行政村、2967个村民组、9。9万户、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县通车总里程1008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52公里、县道266.06公里、乡道145.4公里、村道520.3公里,公路网密度0.7公里/平方公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县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究实效,社会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3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51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1%和21%。

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二十多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急而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表2-1、表2-2分别列出了**县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及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

近年**县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2-1

年份(年)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元/人)人口(万)

19905970034578153129809134544.4

199153700257521591412031119644.9

199267100317961966615674147845.4

199393093443212916419608203745.7

1994126228519444683827446273846.1

1995169989627287047436733364846.6

1996206048762818042049341440346.8

1997225205807868565858761477147.2

19982315358350810538873972489547.3

1999262868795898974462202552247.6

20002739938552310471583755572047.9

20012839968482411038088792590448.1

20022946538665211517292823610048.3

20032905257016412308197280597848.6

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表2-2

年份(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元)恩格尔系数(%)

1990628657

1991473692

1992520485

1993812462

19941061744

19951500930

199618841072

199720541729

19982138155681552.4

19992188155782152.7

20002260153080852.8

20012262153979951.9

20022113132175256.9

20032341154474448.1

三、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县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为辅。境内无铁路运输,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贯穿全县的104国道、312省道的公路网络。

1、县乡村公路状况

我县县、乡、村公里总量为931.76公里,其中县道:266.0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6.5公里,三级公路59公里,四级公路190.56公里;按路面质量分:水泥路3公里,沥青路162.5公里,砂石路100.56公里。乡道:145.4公里,均为四级公路;按路面质量分:沥青路22.5公里,砂石路122.9公里。村道:520.3公里,按质量等级分:四级路59.6公里,机耕路460.7公里。

2、**县公路运输状况

2004年,全县共有各类客运客车292辆,客位3420座;货车1600辆、农机1000辆、大小四轮1200辆、摩托车2万辆,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辆450万人次,周转量9000万人公里,货运量72万吨,货物周转量7700万吨公里。

四、农村客运量现状及预测

2004年全县农村客运量约2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9000万人公里,预计到2010年,全县客运量约为5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10000万人公里。其中农村居民客运量将达到3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8000万人公里。

五、农村公路建设状况及规划。(略)

六、我县农村公路客运班线、运力、客运站点状况及存在问题。

1、班线及运力

**县共有班线52条。其中县内农村班线23条,其它班线经过本县农村地区时均有停靠,但沿途停靠点不明确,无明显标志。全县有148辆客车跑农村班线,但车况差几乎无中级客车,技术等级达到二级的不到10%,日发班次460班次,但实载率不高。

2、客运站点

全县共有客运站8个,其中二级站一个(滁州市公路运输总公司**汽车站)、三级站1个(**县运输公司车站)、四级站1个(来城东门客运站)、五级站5个(北门客运站、水口客运站、大英客运站、施官客运站、半塔客运站);在建的四级客运站有一个(汊河客运站),其余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只是招呼站、发车点,沿途的停靠点均无候车亭,也无明显标志。

3、行政村班车通达情况

全县共有275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虽然各个村都通路,但因路面等级低、客流量小等原因,仍有11个行政村通公路未通班车,60个行政村公路损坏或路面状况差未通客车。

4、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能适应农村客运市场的需要和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农村客运站总量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低。18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没有等级客运站,即使简易站也只有40%的乡镇有。

(2)重视程度不够。对“公路是基础,运输是目的”认识不足,对站场建设重视不够,兼之乡镇客运站公益性强,投资回报率低,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稳定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资金渠道,资金投放严重不足。由于经营农村客运经济效益较差,运输企业对投资建站的积极性不高。

(4)我县客运站的行业管理相对较弱,投资效率不高。

(5)鼓励和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村客运经营效益差,农村班线缺少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

(6)三轮车及其它未经许可的车辆从事客运,这些车辆存在着安全隐患。

第三章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第一节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

受农村经济水平、农村客流季节性的影响,农村客运具有客流量小、经营效益差、利润薄的特点,从事农村客运的经营者普遍经营困难,我县运输企业不愿意车头向下开辟农村客运班线,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客运积极性不高,农村客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但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头戏,为此,制定农村客运线路和运力规划也是势在必行。

一、规划目标

1、2010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

2、到2010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

3、2010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内容

见附表五

三、客运线路经营模式

农村客运班线的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班线开得起、开得稳、开得久。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模式:

1、定线、定班经营模式。在运输经济效益较好的是县城至乡镇之间、经济发达乡镇之间、经济交流频繁地区之间,通过鼓励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开行定班、定点的农村客运班线。

2、定区域、不定班经营模式。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村之间,采取划定一个运行区域,不定起止点、不定班次的循环运营。

3、季节班车经营模式。根据农民出行习惯,开通季节性班车,采取包车、出租形式经营。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规划

一、客运站布局规划的原则

客运站布局规划应做到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工实施、方便旅客,充分满足该地区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基本这个目标,在进行网络布局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要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农村客运发展,充分满足农村人口出行要求。认真贯彻农村客运站布局的指导思想,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原则,使客运站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上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立足现实、适当超前

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分析,精确预测,远近结合,市场需求与现实可能可协调,分轻、重、缓、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适当超前。使之与**县农村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县乡(镇)体系建设规模和总体规划相配套。

3、依托路网、骨架优先

**县农村客运站的分布应依托G104、S312公路干线和即将建成的蚌宁高速,与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特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辐射方向及范围、现有道路旅客运输基础设施的适应性等相适应。并使农村客运站的功能、数量、规模等城镇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城镇规划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进行我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规划时,始终坚持以该地区公路网的布局与建设规划为依据,优先在经济发展较快主要乡镇及主要出、入口布点设站,使公路客运站的功能得到最好、最经济的发挥。

4、运输方便、安全经济

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的布局,要与旅客运输、城镇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及安全方便、经济高效的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客运站成为道路运输及交通运输沟通城镇之间及城镇内部旅客位移及相关服务的重要设施。客运站址尽量选择在位于客源分布的中心位置,靠近公路干线,使旅客换乘方便,费用最小。

5、新旧兼容、节省投资

农村客运站网络要与农村客运站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现状统筹起来考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公路客运站设施和基础条件,挖掘潜力,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在网络布局时,要将改建、扩建与新建等方式结合起来,做好客运站的新旧兼容、功能完善工作。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拆迁工程过大,占地面积过多,补偿费用过高及其它用地,以节省投资。

6、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农村客运站是运输车辆、旅客集散的场所,其建设与运营过程均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运输车辆的噪音、废气、作业过程引起的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等。因此,在进行客运站选址布点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规划总目标及分期目标

**县截止到2004年共有8镇、10个乡和275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网络规划范围内尚有15个客运站、179停靠点待建,建设任务艰巨。

2006年,全县总共将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007年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2008年新建、改造2个乡镇客运站;2009年新建、改造5个乡镇客运站;2010年新建、改造4个乡镇客运站,每年建设乡镇客运站数量和等级情况详见附表6。

三、站场功能

规划中的农村客运站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旅客运输组织

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法规、进行旅客运输生产、客流和客运车辆的运行组织,实现道路旅客的合理运输。其内容包括:运输生产组织、客流组织、运力组织、运行组织等。

2、提供班线到达及始发班车情况,为农村人口出行提供帮助。

3、提供足够的停车场地。

四、规模及标准(见附表6)

五、建设模式

考虑到全县乡镇的情况千差万别,乡镇客运站建设模式要灵活多样,采用最适宜的方式建设。主要有如下两种建设模式:

1、“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

对设有交管站、有条件进行站站合一改造的乡镇,将采用此模式建设客运站。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有乡镇交管站的办公设施和场地,设置停车场、候车室、旅客换洗室、汽车检验台等设施以及必要的安全消防设备,改扩建成“前客运室,后交管站”的乡镇客运站。采用“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并为将来交通税费改革的人员分流等创造良好条件。

全县共有4个乡镇设有交管站(水口站、大英站、半塔站、施官站),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进行建设。

2、客运站模式:对社会经济和运输市场比较发达,客流量较大,营运班车数量较多,始发班次比较密集的乡镇,建议采用单独建设客运站模式。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量情况可以建成五级或其它级别的汽车站,以满足市场需要。

3、客货一体站模式

我县其它待建的客运站,因人流量较小,货流量较大,建设客运站时,可以考虑将客运站、货运站合并建设,形成集客运、货运、甚至维修等运输相关业务为一体的客货中心,便于货运运输和旅客出行。

第四章投资估算与经营管理

**县农村客运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在这五年的时间跨度里,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作出下列的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土建工程造价参照2003年同类项目单位造价和指标定额消耗量进行预测。

2、规划的客运站场均用面积,根据国家标准GB-t12419-90和交通部Jt3134-88及Jt/t200-2004确定。

3、在土地征用上各级政府将按优惠政策和土地征用有关规定给予购置,以每亩平均市场价计算。

4、所购客车按市场价计算。

二、投资估算

1、客运站点

2005至2010年共需建二级站1个、四级站4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需投资2000万元,征用土地62亩。

2、乡村道路

2006至2010年共需修乡村油路(水泥路)648.7公里,需投资12974万元。

3、更新、增加乡村班线客车

2005至2010年共需新增农村班线客车150辆,更新150辆,共需投资2000万元。

三、运营方式

为使**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需制定和完善客运结构,乡镇道路和营运车辆投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目标的进度、技术质量标准、责任人、检查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规划项目逐步完成。

(一)客运站的经营管理

1、规划建设的农村社会客运站场为公用型车站,具有相应的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司化管理,全方位为客运经营者和旅客提供站务服务,行业管理由县运管所实行管理。

2、规划建设的停靠点全部由经营线路公司联系所在村或委托附近住户确定专人负责看管和卫生保洁,保证停靠点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

(二)乡村道路的经营管理(略)

(三)农村班线客车的运营管理

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班线及客车实行联户捆绑经营。即同一班线的业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联组,并推举生产组长,由联组共同开展这一班线的客运经营活动。

第五章发展农村客运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加强农村客运班线和运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有增加农村客运市场的运输供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确保现有运输经营者经营得长久,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县(市)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采取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乡村客运税费负担、改革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等若干措施,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村客运朝良好的态势发展,最终实现农民满意、经营者满意、政府满意。

一、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是乡村客运发展的最终方向,但目前相对于尚处在萌芽发展期的乡村客运经济来说,现行市场准入标准相对太高,导致愿意参与乡村客运经营的进不来。对此,要打破现行“新申请进行道路客运市场的客运业户,必须是公司制企业,经营规模必须具备5辆车客运经营规模”的政策束缚,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来明确规定:申请从事乡村客运经营的,只有申请人拟投入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条件、拟聘用的驾驶员符合条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一律予以许可准入。

二、实行乡村客运班线核准制。改革现行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实行乡村班线许可核准制。即只要经营者申请的客运班线符合乡村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拟投入客车技术状况、拟聘用驾驶员符合规定的,一律予以许可。

三、我县应积极争取成为实行乡村客运税费改革试点县。在培育乡村客运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如:花大工夫组建起的公司因经营收不抵支退出农村客运市场,下大气力取缔的农用车、简易车,因客车跑不起来,非法载客车辆又死灰复燃等。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乡村客运税费政策不合理。乡村运输经营者税费相对过重,导致现有乡村客运经营困难、农用车退市难、老旧车更新难,乡村客运经济发展疲软。我们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实行税费减免,将从事乡村客运车辆的客附费征收标准适当降低。同时,联合工商、公安交警、税务、保险等部门,制定执行乡村运输优惠后的税费标准,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运输经营者负担。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建设实施对策

一、整顿运输市场,建议健全车站运作机制

要使我县农村公路交通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必须在道路客运站规划与建设的同时,治理整顿运输市场,解决道路运输市场中车辆乱停乱放、客运量与车站设施不相适应等突出矛盾。建立起有序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客运站运作机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车站运作机制;

2、建立具有职能合理、层次清晰的车站组织与管理体系;

3、建立具有公平竞争的经营机制;

4、建立具有健全规范的车站监督联系。

二、均衡投入,确保资金供应

规划方案中的车站建设是逐年安排的,其建设序列是遵循适应我县各乡镇道路客运市场的需求,因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安排我县道路客运站投资计划时,要依据规划,确保资金供应。

三、保障措施

1、建设资金的筹措新晨

我县道路客运站总体布局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量大,但却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当前国民经济腾飞阶段,各行各业、各种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单靠国家或建设单位拿出全部资金都是困难的。因此,筹集道路客运站建设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我县的各个乡镇财力的实际情况和道路客运站属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性。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可以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地方自筹、银行贷款、合作、合建等多种方式的筹集方案。实施期间主要采用“四个一点”的方针解决。即省交通厅补助一点,县政府资助一点,经营者筹集一点,以合作、合建等方式筹集一点。这样,上下结合共同努力搞好我县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以促进我县公路交通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村客运站人作为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的“窗口”,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除各乡政府与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按资金筹集方案供应或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还应争取各级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费的优待,银行给予低息贷款,予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