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分离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7:24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产后;母婴分离;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措施越来越不容忽视。尤其对于孕产妇的治疗方面,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而对于产后母婴来说,母婴同室是具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母婴共室可以促进对新生儿的哺乳[1]。由于可以增强对母亲的熟悉,使得新生儿更易接受母乳喂养,从而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很多的医院都有明确的规定,新生儿应与母亲共处一室。但是如果新生儿有一些临床上的疾病需要转科室进行治疗,或者是新生儿由于早产等因素导致身体虚弱需要特殊护理的,会采取母婴分离的措施。医务人员需要对母亲进行护理措施,以免其由于心理压力或者其他原因影响母乳,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母婴分离产妇护理措施的一些相关信息。

1护理措施的阐述

1.1基本护理措施指的是护理人员要注意产妇的个人卫生情况。医务人员应当建议进行过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需要常小幅度的活动活动,有利于切口的恢复。产妇自身也应当加强注意,个人卫生情况不光包括身体的洁净还要包括环境的整洁。产妇要按时清洗[2]。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产妇按时更换床单,保证床铺的清洁和舒适。只有保证自身的清洁,和环境的整洁,才能够保证产妇的饮食休息的质量,有利于产妇心情的愉悦。

1.2部位护理措施尽量采取母乳喂养。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也就是说在挤奶的同时要尽量注意的保护。如果有硬块,可以热敷[3]。因为热敷护理可以有利于帮助减小中的硬块。护理人员对于乳腺轻微增生或者轻微胀痛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按摩。护理人员要按时测量产妇的体温,以检测情况的正常。

1.3饮食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饮食进行调配,既保证营养的充足,又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在乳母阶段,其每天摄入的蛋白质量要比普通人多得多,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就需要蛋白质的提供。所以必须要保证营养充分,食物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不要忽视维生素的补充,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有利于产妇排便。

1.4睡眠护理措施在此期间,乳母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在产后,大多数的母亲的身体都较虚弱,需要保证睡眠来维持体力。而良好的休息状态有利于产妇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可以督促或者建议产妇按时进行休息,或者按照产妇一般的生物钟给产妇制定相应的休息方案,保证产妇一天的睡眠时间。在睡眠之前可以泡脚或者喝杯热牛奶,也有利于保证睡眠的质量。

2护理措施的影响

母乳中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有助于孩子免疫力的增强[4]。而新生儿需要转科进行治疗,所以母亲不得不与婴儿分离。这会导致产妇本身的心理压力就较大,但是产妇的心情对母乳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母亲的心态,只有保证产妇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够有质量较好的母乳。而且护理措施中的饮食和睡眠护理能够保证产妇有正当的睡眠和饮食,使得产妇的饮食生活比较的规律,也有利于产乳。对部位的护理对产妇的产生很好的影响。正确的挤奶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的疾病[5]。这些护理措施都对产妇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产妇的心情良好,从而提高母乳的质量,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不要忽视心理防护措施心理防护尤为重要[6]。因为产妇此时心理较脆弱,尤其是和婴儿分离的这段时间,乳母可能会自身产生消极抑郁的情绪,往往非常担心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轻者可能会影响乳母的休息时间,抑郁情绪较严重的患者会产生拒绝治疗的态度。但是如果拒绝护理治疗,将对乳母的身体恢复没有利处。所以心里防护措施极为重要。

采取心里安稳疗法的时候,医务人员可以用亲切的口吻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护士应当表示理解母亲的处境和心理,并且给其一些必要的建议。也可以单独为情绪不佳的产妇开设一个病房,时时关注其身心恢复的状态。

3.2尽量运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因为是护理措施,所以尽量要使用任人性化的护理工具和护理方法。比如可以安排护士定期的检查产妇的饮食或者监督产妇的休息,在监督过程中不要太过强硬,交流的语气应温和一些,使得产妇更易接受建议,只有这样,产妇才会愿意接受护理治疗。

3.3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医院护理工作对于措施的实施都较完善和成熟,但是对于产妇的健康知识教育却易被忽视,很多医务人员大都告诉产妇"怎么做",却没有告诉产妇"为什么"。以至于很多心情不佳的产妇不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方案,导致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这里建议医院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简单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指导,告诉产妇进行相应护理措施的原因,并且耐心的将具体的护理措施交给孕产妇。比如给新生儿洗澡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多抚摸新生儿的原因以及当新生儿生病的时候会有什么一般的临床表现。只有产妇懂得了这些必要的医学健康知识,孕产妇才能主动的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在出院后也能够自行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翠琴,樊雅静,胡三莲,等.促泌乳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31).

[2]曹燕霞,高文,郑莹,等.高危孕产妇母婴分离的心理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03).

[3]魏惠荣.产前哺乳训练及产后喂养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9(21).

[4]曹燕霞,高文,郑莹,等.母婴分离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妇幼保健,2007(02).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2

正常产妇产后会母婴同室,母乳喂养。但是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早产儿增多,母婴分离的产妇也增多。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使其保持母乳分泌的方法和技巧,促使乳汁分泌,让母乳这最理想的含有多种抗体的天然食品在婴儿回到母亲身边时能够有足量的吸吮,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保证;母婴分离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使其学会正确的哺乳姿势、更换尿垫、婴儿脐部护理、婴儿臀部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技能,增强了产妇护理婴儿的信心,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年龄25~38岁。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产妇身体一般情况好,产后无内科、外科合并症。婴儿是因早产、足月小样儿、新生儿溶血病而转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干预组母婴分离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评估,给予产妇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支持。通过讲解、示范,使产妇掌握基本的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与技能,出院前统计母婴分离的产妇心理健康,掌握了母乳喂养从而减轻了乳胀,学习了护理婴儿的知识及技能,顺利地胜任母亲这一角色。

1.3护理干预(1)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患者的疾病感受,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1]。护士在产后接诊的母婴分离产妇往往是因早产、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而进行急症剖宫产;或者孕妇已临第二产程给予会阴侧切术。所以剖宫手术的切口痛或分娩阵痛后的

会阴切口疼痛的产妇,再加上与婴儿地分离,此时在心理上非常脆弱。为了提高母婴分离产妇的认知水平,责任护士主动与新生儿病房联系,及时向产妇提供有关新生儿的信息,缓解对母婴分离的焦虑、恐惧情绪,护理工作需要与产妇谈心,让她懂得新生儿转科是一项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其消除自责、自卑感。我们与产妇及家属及时交流,可以很快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从而产妇会积极地和医护人员配合。(2)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采取多种多样的健康形式,由有经验的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和指导,告知产妇不良的情绪可影响乳汁分泌,嘱产妇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保证足够的营养,对保持泌乳有促进作用[2]。干预组从产后30min内,给予乳房热敷,轻轻挤压乳头和乳晕,模仿婴儿的吸吮动作,依次挤压乳窦,每次5~6min,每2~3h一次,每日保证挤压8次以上。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压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数次持续20~30min。做乳房护理由主管护士床边指导,直至产妇和家属学会为止。(3)母婴分离的产妇哺乳姿势的掌握较正常产妇有一定难度。采取由主管护士讲解,结合橡胶娃娃示范:让产妇采取舒适体位,全身肌肉放松抱好婴儿(娃娃),婴儿(娃娃)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身体紧贴着母亲(产妇)。对婴儿护理等相关知识及技能母婴分离的产妇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护士通过模型示范、讲解,有掌握不完善者可以陪同去实例参观,我科婴儿游泳间、婴儿沐浴间具备人性化、亮化管理,产妇可以在玻璃窗外由护理人员陪同观看到婴儿沐浴、更换尿垫、婴儿脐部护理、婴儿臀部护理,将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有组织地传授,使产妇倍感护士的关心,能更好地学会照顾自己的婴儿。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4天乳房硬度的比较见表1。表1两组产妇产后4天乳房硬度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乳房硬度分为3度:Ⅰ度触之如嘴唇,为正常或轻度胀痛;Ⅱ度触之如鼻尖为中度胀痛;Ⅲ度触之如额头,为重度胀痛[3]。

2.2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见表2。表2出院前术后5天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注:与对照组比较,*p

由表1,2可见,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母婴分离的产妇缓解了焦虑情绪,掌握了母乳喂养、减轻乳胀及护理婴儿的知识及技能,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所上升(p

3小结

通过具有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让母婴分离的产妇尽快地得到指导和护理,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的健康并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护理干预活动的实施,让母婴分离产妇尽快适应了母亲角色,护理的每一环节注入了人文关怀,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诠释植根中国文化的护理概念.中华护理杂志,2005,39(1):4.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母乳喂养 成功 护理

 

       人,是高等哺乳动物,母乳喂养是人的本能的生存方式,为以后的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1 概述

       1.1纯母乳喂养的定义 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任何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1.2母乳喂养的好处 人乳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婴儿喂养方面有着特殊优势,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营养、免疫、发育、心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均有益。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相比,1岁之内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认知和发育方面也存在微弱优势。首先,哺乳可增进母子感情;通过吸吮可促进催产素的产生,减少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复旧;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同时哺乳期闭经还可延长生育间隔,推迟采用其他节育措施的时间。其次对婴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母乳有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初乳可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疾病;由于母婴皮肤频繁接触,可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并能提供较全且好吸收的营养物质。还有就是母乳最卫生,温度适宜,经济方便。

       2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2.1产前准备

       2.1.1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 在孕期开展孕妇学校,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养方法及人工喂养的缺点,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特别是在母婴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2.1.2对于住院待产的孕妇,如有扁平和内陷的乳头,给予做必要的纠正指导方法:陷入程度轻者,可人工成十字状按压乳晕处数次后抠及乳头根部向外牵拉数次,重者可买一吸奶器负压吸引乳晕周围皮肤使其突出而得以纠正,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2产后措施

       2.2.1早开奶 就是在新生儿刚出生的头半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吸吮乳头,早开奶对母婴同等重要,为成功母乳喂养奠定了基础,使新生儿形成清晰的吸吮记忆和反射,有利于乳汁分泌,通过早吸允可促进宝宝胃肠蠕动尽早排除胎粪,又可反射性的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妇出血。在产后的2小时内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了解早开奶的重要性。

  2.2.2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 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婴儿时刻和母亲在一起,即使分离,每天分离时间也不超过1小时,由于个体差异,对于婴儿的喂养次数和喂养时间可不加限制,教育按需哺乳,出生的头几天可增加喂哺次数,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乳汁分泌。由于分娩方式不同,我院在产妇产后安排一对一的服务,及时有效地为住院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并亲历为其指导具体喂养方法。针对不同的产妇,了解产妇思想和顾虑,缓解压力,解除顾虑,并给予督促喂养次数,特别是对一些情绪低落、怕痛、害羞的产妇反复宣教母乳喂养知识,认识早期哺乳的重要性,增加其母乳喂养信心。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母婴同室;婴儿处置室;感染;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R71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81-01

近来市场上的母乳代用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最安全的婴儿喂养方式仍是纯母乳喂养。国际卫生组织向全球提出:提倡纯母乳喂养,确保母婴的健康,实行母婴同室,让婴儿和母亲24h呆在一起。如何确保纯母乳喂养,如何对母婴同室的病室和婴儿室实行消毒隔离,防止母婴疾病的传播,是医院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是人类最易受感染的时期,由于新生儿的防御机制尚未健全,反映能力差,抵抗力差,因而受到病菌侵袭时,新生儿有易受感染的高度危险。母婴同室时,由母体、陪属、探视人员为感染源传染给婴儿的可能性最大,婴儿室内如果我们操作不当、消毒不严、婴儿与婴儿之间发生交叉感染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一面。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定期消毒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之一。

1新生儿所受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1.1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由产妇带入,也可通过新生儿皮肤感染而引起,常引起脐带感染,严重可引起败血症。其特点是脐带不干、伴有渗血,有时可出现金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发热,皮肤感染者也较多见。

1.2大肠杆菌:可引起新生儿腹泻。

1.3乙型肝炎病毒:可由乙肝患儿、乙肝母亲或由乙肝陪护人员引起。

1.4沙门氏菌:一般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会迅速扩散,后果非常严重。

1.5轮状病毒:经粪-口传播,接触也可传播。

还有结膜炎、鹅口疮、红臀等,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

2婴儿室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2.1控制感染源:①医护人员有呼吸道疾病、咽部带菌者、皮肤化脓性感染、乙肝带菌者应避免接触婴儿。②对患感染的婴儿在处置时应与其它婴儿隔离,所用物品及婴儿室进行消毒。③对发烧、乳腺炎、呼吸道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停止哺乳,陪护有以上疾病也应避免接触婴儿。

2.2切断感染与传播途径:①空气净化措施:空气是细菌传播的媒介,从空气中的细菌菌种往往与病人局部创面感染的细菌相一致,所以要定时打开母婴同室病房的门窗通风换气,降低室内含菌量。②每天用紫外线照射处置室和病室1~2次,每次1~2h,婴儿室可在处置前、后进行,处置可在气味消失后进行。③病室要湿扫,用消毒液拖地面,擦墙壁门窗,定期用乳酸熏蒸。④手的消毒,手是交叉感染的媒介,手上常带有大量微生物,医护人员和乳母不注意手的清洁卫生,就会把细菌带到婴儿皮肤上发生感染,因此我们护理时要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后才能进行,在护理下一个婴儿时也必须洗净双手,母亲可在喂奶前用温水洗净再哺乳。

2.3护理婴儿中的注意事项:①动作轻柔,衣服、被褥要软,不用纽扣,防止压伤。②每天给婴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婴儿的肘窝、腋窝、腿窝都一定要擦洗干净。③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防止酸性物质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④注意观查婴儿的眼部有无分泌物,及时搞好清洁,若分泌物过多时应用药物治疗。患鹅口疮的婴儿用紫药水或制霉菌素膏涂抹,决不允许挤压婴儿和涂擦所谓的“马牙”。⑤婴儿用具定期消毒,婴儿室内物品要定期消毒,做到一人一巾,衣服定期更换,洗净后在太阳光下曝晒。

3建立严格的婴儿室管理制度

3.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人,不定期检查,真正做到规章制度与执行的统一,实施与效果的统一。

3.2加强物品和室内消毒,定期给病室和婴儿处置室做细菌培养,力求达到指定指标。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5

母婴同室是婴儿产出后将母亲和新生婴儿24小时安置在一个房间里。由母亲自己照顾婴儿的保暖、喂养、换尿布等。在产院期间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医疗和其他的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小时。这种措施一般适用于正常足月儿及1500g以上的早产儿。为了有效防止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我院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严格进行细菌学监测,不断总结并持续改进,控制效果满意。

1完善管理与监督体系

1.1环境管理

1.1.1母婴同室室内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配置婴儿床,

感染性母婴隔离分住。设有冷暖装置,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50%,物流通道安装防盗门,重要区域装有监视器。

1.1.2􀀂治疗室及换药室􀀂室内整洁无积灰,空气清新,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清楚,物品归类定位放置,污物入袋而不直接放地面,垃圾桶及时加盖。

1.1.3􀀂产房􀀂相对独立、安静,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严格划分,标志明显,各区之间有门相隔,配置感应式水龙头及干手物品,温度、湿度分别保持为24~26℃、50%~60%。设有隔离待产与隔离分娩室,感染性孕妇隔离待产与分娩,产妇、工作人员、污物各有通道,清洁与污物分流处理。

1.2人员管理

1.2.1􀀂医护人员管理􀀂身体健康,定期体检,无传染性疾病,否则予以调离。树立无菌操作和标准预防、双向防护观念,培养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着装规范,正确戴口帽、手套、护目镜、穿隔离衣、胶鞋、防渗围裙等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

1.2.2卫生员管理􀀂实行专职、固定卫生员负责制,上岗前由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进入科室后由护士长或监控护士负责科内培训并跟班1d,上岗后,科室监控组每月检查卫生员感染控制工作2次。

1.2.3参观、实习、陪护及探视人员管理

1.2.3.1孕妇学校普及感染控制知识􀀂将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内容纳入宣教课程,讲解医院感染防治知识,提高孕妇的感染控制意识,正确引导住院分娩的陪护与探视。

1.2.3.2严格控制人数􀀂参观、实习≤5人/次,陪护或探视限1人/(次•床)。

1.2.3.3严格执行陪探制度􀀂陪护、探视者身体健康,上呼吸道感染或传染病患者及

1.2.4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管理􀀂产后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衣着、被褥与新生儿用品整洁及口腔、皮肤、会阴清洁,喂奶前洗手并清洁,护理新生儿前后洗手。新生儿每日沐浴1次,严密观察皮肤有无破损与感染、脐部有无红肿渗出及大便排泄情况,监测体温3次/d,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凡患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的孕妇,须隔离待产与分娩,不同病种分开收住感染性病房。

1.3物品管理

1.3.1无菌物品􀀂专柜存放,标签清晰,物品清洁、干燥,外包装无破损,按有效期依次排列,在有效期内使用,每班检查失效日期有记录。

1.3.2􀀂一次性医疗用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储存柜保持关闭、干燥与清洁,定期擦拭。

1.3.3医疗器械处理􀀂取消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法,所有器械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用后的助产器械经初步处理交供应室清洗与灭菌。

1.3.4􀀂垃圾管理􀀂垃圾分类收集,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双层并密封包装。计失血巾、产褥垫或卫生纸巾的存放、包装均防止渗漏,针头、安瓿等装入利器盒。盛装的垃圾达到包装袋的3/4时即进行有效封口,包装袋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须增加一层包装。

2􀀂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2.1地面消毒􀀂

没有明显污染湿式清扫,2次/d,清水拖擦。如受到血液、体液或肝炎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污染时,须用1000~2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擦或喷洒。

2.2墙面消毒􀀂

若受到污染,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雾。

2.3空气消毒􀀂

(1)产房、治疗室、母婴室打开门窗斜角通风,3次/d,15~30min/次,以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母婴室通风注意保暖,避免母婴着凉。(2)母婴室、待产室移动式空气消毒净化机消毒,1次/d。(3)产房固定式自动空气消毒净化机消毒,2次/d,60min/次。(4)婴儿抚触室臭氧机夜间自动消毒,1次/d,60min/次。(5)隔离产房、婴儿沐浴室、治疗室、换药室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按每立方空间配备紫外线灯瓦数≥1.5w,夜间消毒,1次/d,40min/次,若室内温度40℃,相对湿度>60%,须延长消毒时间。

2.4床单位的处理

2.4.1􀀂日常保洁􀀂每日晨间护理湿扫床,一床一套一用,床头柜、婴儿床、电视柜湿式擦抹,一桌一床一柜一抹布。

2.4.2感染性母婴出院或转科后床单位的终末处理(1)室内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喷洒后关闭门窗>30~60min。(2)床单、被套、枕套防渗漏的黄色塑料袋包装套扎,注明感染性物品,交洗衣房处理。(3)枕芯、棉胎、褥垫塑料袋包装后臭氧消毒。(4)窗帘用1000~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晾干。(5)卫生员清洁门窗、门把手、墙壁及床单位,拖地。(6)夜间紫外线灯消毒40min,通风后正常使用。

2.5婴儿用品的规定􀀂(1)尿布、护臀巾选用一次性用品。(2)棉制品用后清洁处理,并高压灭菌,睡袋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并独立包装。(3)新生儿脐部消毒:出生时2%碘酊涂擦2次,日常护理用2%过氧化氢及75%乙醇先后涂擦,次数视脐部情况。(4)喂奶喂药用的小杯小勺一人一用,清洁后高压灭菌。(5)长期人工喂养新生儿的奶瓶固定配用,煮沸消毒1次/d。

2.6严格执行手卫生􀀂进行各项操作及接触1例产妇或新生儿前后均洗手,一次性纸巾干手,或速干手消毒液喷洒消毒。

3实施标准预防

医护人员严格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标准,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使用相应防护设备及预防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双向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2-5]。

参考文献

[1]李健,高雅莉,魏彦,等.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5-557.

[2]缪素萍.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38-439.

[3]蒿菡.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9,,1(15):2001-2002.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母乳喂养;存在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6-0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牛磺酸和矿物质、钙、磷,比例合理,吸收率高,能使婴儿获得免疫因子,增加自身抵御能力,减少疾病。母乳的温度适宜,不易污染,省时、方便、经济,母乳喂养不仅能增进母子情感交流,还能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加速子宫复原;可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我们在母乳喂养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院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现报道如下。

1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

1.1医务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有关知识的掌握对母亲的影响最大。近几十年来,在对医务人员教育中,忽视了有关母乳喂养知况、技巧等方面内容.而强调了人工喂养有关问题.使医务人员对开展母乳喂养态度消极。

1.2在母乳代用品销售的影响下.使人们错误的认为采用配方奶等代乳品喂养好.是现代的喂养方法。加之有些母亲工作忙。不能随时哺喂.而盲目地选择了人工喂养。

1.3母婴分室延迟开奶.定时抱奶,婴儿出生后立即抱婴儿室与母亲分离,待母亲泌乳后再让婴儿吸吮.以后2~3h抱母亲处吸乳一次。其结果,致使很多母亲泌乳晚,乳晕小,使很多母亲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而最终采用人工喂养,这是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1.4婴儿出生后6h未开奶前喂糖水,致使婴儿产生错觉.再不愿吸吮母乳.从而减少了对的刺激,导致母乳分泌不足,而母亲也误认为自己乳汁分泌不足,丧失母乳喂养信心而采取其他喂养方法。

2实施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医务人员没有转变观念.对母乳喂养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主动对产妇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的意识.工作比较被动。

2.2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后,个别护理人员认为可以把婴儿完全交给母亲照顾.而减少了对婴儿的巡视和护理,从而使某些异常新生儿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病情而失去有效救治时机。

2.3母亲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产妇泌乳稍晚,其家属担心影响婴儿健康,有偷喂糖水现象。二是个别产妇由于凹陷,婴儿吸吮困难而嫌麻烦不愿哺喂。三是极个别产妇担心哺乳影响体型美,对母乳喂养有顾虑.

2.4对母婴儿同室的管理问题。实行母婴同室后,婴儿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外来探视人员都要对婴儿看一看,抱一抱.无形中或多或少给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

2.5个别产妇在怀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宣教,产后增加了宣教难度。

3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对策

3.1为提高认识,切实转变医务人员观念.加强对全院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复训,尤其是对妇、儿科重点科室工作人员的培洲。对新上岗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做到每个工作人员均能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什么是母婴同室,早吸吮.接需哺喂及其重要性。妇、儿科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能随时对产妇进行指导,形成全院轰轰轰烈烈开展母乳喂养的高潮。

3.2要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认识到实行母婴同室,早吸吮、按需哺乳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为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由专人负责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其中包括下发书面材料.组织看录像,用模型和娃娃来讲解正确的喂奶姿势和挤奶手法。(2)按“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十点措施”要求.做到责任到人。如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协助婴儿早吸吮等工作必须到位。(3)加强母乳喂养工作质量监控.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评估[2]。

3.3对母亲及其家属除加强宣教外,要检查病房,杜绝存在奶瓶奶嘴代乳品。对喂奶有困难的产妇,护士随时协助其哺乳,对母乳喂养态度消极的产妇.要做好心理护理.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做到有的放矢[3]。

3.4在实施母乳喂养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孕期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效果最佳,因此我们加强了产前门诊宣教工作,建立了孕妇母乳喂养宣教登记卡。二是为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出院后继续进行指导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成立了随访小组,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随时解决和解答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3.5实行母婴同室虽尚未发现感染,但新生儿毕竟抵抗力较弱,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其感染机会非常重要。我们除减少母婴同室内必要的探视、陪住外,定期进行室内通风、空气消毒.为母婴创建一个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

3.6为提高新生儿重量,每天应有专职医生对新生儿进行晨检,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小结

博大的母爱在新生命伊始就表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迄今还没有任何乳品具备母乳那样多的优点,即使在最初可能有一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只要坚信和坚持母乳喂养,感受出生婴儿和母亲的第一次接触,感受新生儿的每一次吸吮,做到和孩子早接触,越和孩子早接触,就越早出现泌乳,孩子越早开始吸吮,母乳的量也就越充足,为了造就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我们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耐心指导帮助,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母乳喂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母乳喂养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兰景霞.母乳喂养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婴幼儿住院反应及护理;学龄前后住院反应及护理;护理人员素质

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入院后,由于病痛的折磨和离开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又要接受各种检查、治疗,这一切都会使患儿产生紧张、焦躁不安和恐惧心理。

婴幼儿住院反应及护理:是指0~2岁婴儿对住院的各种反应及主要护理措施。

学龄前后住院反应及护理:是指3岁~8岁的儿童对住院的各种反应及主要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素质:是指对护士必需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过硬的基本功。对于各项技术操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1儿童心理护理的病例

1.1基本情况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乳儿从6个月~1周岁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爱。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焦虑和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心理学家认为,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求,有人把这种需求称为"皮肤饥饿"。儿童的皮肤饥饿现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的搂抱等方式满足。

1.2病史

1.2.1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原虫、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

1.2.2非感染性恶性肿瘤、白血病;结缔组织疾病;

1.3体格检查

1.3.1为取得患儿合作,在开始检查前先与患儿交谈,或用玩具、听诊器等与之游戏,以解除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或者用表扬的语言鼓励患儿,使之勇于接受检查。

1.3.2要据患儿年龄采取适当的检查,婴幼儿可让家长抱坐着检查:或直抱患儿伏在家长肩上,从其背后进行检查。

1.3.3检查中应减少不良刺激,手和用具要温暖,手法轻柔.动作快速。对于较大儿童应注意保护其隐私,不要过多地暴露身体。

1.3.4应注意隔离保护,检查前应洗手,必要时戴口罩。避免暴露检查部位过久.以免着凉。注意预防意外,离开前要拉好床挡,检查用具。

1.3.5检查顺序应视患儿病情、当时情绪灵活掌握。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如测呼吸、脉搏、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先检查,而皮肤、淋巴结、骨骼等项目不易受哭闹影响可随时检查。检查咽部、眼部时对患儿刺激较大,应放在最后。

1.4病历摘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识别患儿的情绪变化及个体差异。患儿因病住进医院,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恐惧、担心和焦虑不安随时可以发生。而且从生理上来讲,一个人情绪紧张,可使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增高,相继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就更加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帮助患儿耐心地适应医院的特殊生活方式。

1.5护理诊断对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直观的实物、图片、玩具等进行启发式教育,并予以适当的督促和指导,因材施教,通俗易懂:

1.6护理措施及时进行各种治疗是应动作轻柔,观察患儿是,体会不太敢哭声所表达的情感和需要,找出原因。喃喃细语,温柔的抚摸,促使患儿安静;尽可能留母亲在医院陪护。如不能陪护,忽视要在治疗的同事,多抚摸、拥抱。亲近患儿,也可以用患儿能同东的语言、手势,动作、棉布表情等非语言行为,理解和满足换位的需要和情感需求;可以让患儿保持在家里的习惯,给换位讲故事,玩游戏等,鼓励患儿在医院里的好的表现。

2住院患儿的反应

2.1婴儿期患儿的住院反应

2.1.1婴儿住院时,如能满足其生理需要,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心理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人脑活动的产物。婴儿在出生第2个月后,开始能对母亲作出特别"天真快乐反应"注视母亲的脸、手脚乱动、微笑,母婴之间逐渐加深了解,产生感情,从而使婴儿的需要得到满足。

2.1.2主要护理措施①尽量做到有固定的护士对患儿进行全而护理,建立护患间的信任感。②要给患儿舒适的接触,如怀抱、抚摸等。③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颇色、声音等。

2.2幼儿期患儿的住院反应①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变得十分强烈,对住院误认为是惩罚,而且害怕被父母抛弃。②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缺乏安全感。③幼儿语言的表达及理解能力有限,入院后在语言沟通上有很人困难。幼儿的话有可能被误解或被忽视,这些使他们感到十分公恼。④2岁左右的幼儿开始探索世界,开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依赖别人的状态,发展自卞性。患儿在医院里受到束缚,有可能形成羞怯、疑虑,甚至产生孤独感和反抗情绪。

2.3学龄前患儿的住院反应①分离性焦虑:学龄前儿童与父母短期分离,在一般情况下反应不如婴幼儿强烈。但在住院期间,迫切希望得到父母的照顾与安慰。父母不在身边,会感到孤独无依、失望和不安全。②惧怕陌生环境:医院的一切对患儿都是陌生的,所见所闻、生活制度和条件均有改变,感到不习惯、受威胁,产生恐惧心理。

3结论

现在的患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庭人员的庞爱,不少都有着顽皮任性的特点。但当进人一个陌生环境时,心情可能有些紧张恐惧。为了尽快帮助患儿适应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使其进人患儿的角色,应多与患儿接触交谈,尽快熟悉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旭昭,许杏花.儿童心理与儿科临床[J].中国医刊,1991(09).

[2]邓陵.住院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10).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母乳喂养 成功 护理

 

       人,是高等哺乳动物,母乳喂养是人的本能的生存方式,为以后的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1 概述

       1.1纯母乳喂养的定义 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任何其他液体或固体食物。

       1.2母乳喂养的好处 人乳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婴儿喂养方面有着特殊优势,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营养、免疫、发育、心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均有益。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相比,1岁之内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认知和发育方面也存在微弱优势。首先,哺乳可增进母子感情;通过吸吮可促进催产素的产生,减少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复旧;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同时哺乳期闭经还可延长生育间隔,推迟采用其他节育措施的时间。其次对婴儿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母乳有利于婴儿牙齿的发育和保护;初乳可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疾病;由于母婴皮肤频繁接触,可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并能提供较全且好吸收的营养物质。还有就是母乳最卫生,温度适宜,经济方便。

       2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2.1产前准备

       2.1.1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 在孕期开展孕妇学校,为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喂养方法及人工喂养的缺点,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做好母乳喂养的准备,特别是在母婴分离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2.1.2对于住院待产的孕妇,如有扁平和内陷的乳头,给予做必要的纠正指导方法:陷入程度轻者,可人工成十字状按压乳晕处数次后抠及乳头根部向外牵拉数次,重者可买一吸奶器负压吸引乳晕周围皮肤使其突出而得以纠正,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2产后措施

       2.2.1早开奶 就是在新生儿刚出生的头半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吸吮乳头,早开奶对母婴同等重要,为成功母乳喂养奠定了基础,使新生儿形成清晰的吸吮记忆和反射,有利于乳汁分泌,通过早吸允可促进宝宝胃肠蠕动尽早排除胎粪,又可反射性的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妇出血。在产后的2小时内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了解早开奶的重要性。

  2.2.2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 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婴儿时刻和母亲在一起,即使分离,每天分离时间也不超过1小时,由于个体差异,对于婴儿的喂养次数和喂养时间可不加限制,教育按需哺乳,出生的头几天可增加喂哺次数,增进母子感情,促进乳汁分泌。由于分娩方式不同,我院在产妇产后安排一对一的服务,及时有效地为住院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并亲历为其指导具体喂养方法。针对不同的产妇,了解产妇思想和顾虑,缓解压力,解除顾虑,并给予督促喂养次数,特别是对一些情绪低落、怕痛、害羞的产妇反复宣教母乳喂养知识,认识早期哺乳的重要性,增加其母乳喂养信心。

       2.2.3增加乳母营养 适当增加乳母营养,是乳汁充盈的重要保证[2]。产后,可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尤其要多饮汤,如鸡汤、鱼汤、猪蹄汤等都是帮助下奶的食物,同时要少量多餐。

       

[1] [2] 

..保持乳房健康 健康的乳房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基本条件。应保持乳房卫生,避免乳房挤压和乳房损伤。产后应用清水清洗乳房,避免用肥皂、酒精或其他洗涤剂清洗乳房。再者,婴儿吃奶含接方式正确,避免因喂养方法不当造成乳头皲裂,皲裂轻者不影响授乳,在吃奶前后均涂乳汁或食用油以湿润保护乳头;皲裂进一步加重者,暂停授乳,给予抗感染治疗,以防发生乳腺炎。

       ..情绪和睡眠 产妇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疲劳和紧张会影响下奶的过程和奶水的供应,要养成和婴儿同步的作息时间,才能保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乳房才能充分泌乳。

       .出院后措施 在产妇出院时再次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嘱其坚持纯母乳喂养-个月,即转为社区母乳喂养,我院对每个出院产妇进行产后回访,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百分之百。

        小结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虽然近年来营养学方面的研究已获得长足进展,但母乳替代品在添加了各种营养成分后,许多问题仍无法解决。所以说天然的母乳是其他母乳替代品无法替代的婴儿食物,故母乳喂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人口素质,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童基金会制定并发表了十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我院积极响应并为达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个月母乳喂养率%而努力着。 

参考文献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9

近几年来,艾滋病疫情在全球不断呈现上升趋势,其传播速度逐年递增,艾滋病孕妇又是艾滋病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①经性传播。②经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产时(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产后哺乳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随着艾滋病疫情在我国迅速流行蔓延,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势必会增加母婴传播的比例,到目前为止,母婴传播仍是1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在过去20年内,约有12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其中300万人为儿童感染,90%以上感染是经母婴传播获得。有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发生率为15-50%,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造成每年约80万人、每天有约2000个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研究表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用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1临床资料

我院以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接诊HiV阳性孕妇22例,均是经产前检查初筛发现阳性,经疾控中心确认HiV阳性病例。

2心理护理

对于一个从未检查HiV的孕妇。一旦被告知检测结果是阳性,其心理反应一般要经过,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合作协议期、悲伤忧郁期、接受升华期这五个阶段,对于处于这五个期的孕妇,应由专业咨询员帮助其了解艾滋病疾病的知识,了解自己艾滋病感染状况,在与孕妇交谈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并注意语气、声调、音量、语速、环境与孕妇沟通,并应主动上前、面带微笑,用同情与关怀的语言向孕妇问候,并辅助于形体语言,比如紧握孕妇的双手,近距离的接触和拥抱,帮助孕妇正确认识疾病,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并保密患者的隐私,不歧视阳性孕产妇,使患者心理状态平稳,选择适当时候,向患者讲明妊娠结局,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妊娠。对于选择继续妊娠的患者,除按常规产前检查外,更要进行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保持乐观、健康心态,告知其体液、血液、均具有传染性,对体液、血液、及排泄物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处置,以免给他人造成传播,对决定继续妊娠的孕妇必须告知服用阻断药物的重要性,有专业咨询员详细讲解药物阻断的目的及意义,阻断的目的是为降低胎儿在母亲宫内的感染率,帮助艾滋病孕妇完成孕育健康下一代的心愿,鼓励其自愿、自觉配合全程足量服药,并及时对药物副作用进行干预治疗,减轻不适,以增强服药的依从性,服药时机最好从早期开始,12周或28周开始规范服药,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每日两次到临产,临产后立即口服aZt300mG一次;加奈韦拉平(nVp)2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此后,每3小时口服一次aZt300mG,每12小时口服一次3tC150mG直至分娩结束,分娩后,继续口服aZt300mG及3tC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周。

3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可根据孕妇血液病毒载量的高低及产科情况来选择,胎儿的大小、胎位、产妇的身体状况及个人意愿都直接影响分娩方式,现目前并不主张直接以剖宫产方式来结束妊娠,阴道分娩只要不过多产科操作也可选择。

4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在产房内以流动热水洗净新生儿身体的血液和体液,实施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严禁混合喂养,并及时按阻断要求给抗病毒药物服用,降低婴儿的感染率,出生后应尽早服单剂量nVp(奈韦拉平)混悬液2mG/KG,最多不超过6mG,同时口服aZt混悬液4mG/KG,每12小时一次。母亲产前服药aZt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应连续服用aZt4周,如母亲服用aZt时间达到或超过4周,新生儿需连续服用aZt1周。要加强对婴儿喂养的指导与随访,婴儿在满18个月时进行HiV抗体的检测,已确定是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如婴儿在18个月艾滋病检测阳性,应及时上报信息,纳入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进行管理。

总结:凡是HiV阳性孕妇一旦临产,应及时安排住隔离病房,母婴同室,医护人员进行查房处置均宜在病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物严格控制,日产日消,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处置,患者出院后应对病房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住院期间,严格为患者保守隐私,不得随意公开患者个人信息,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杜绝一切感染因素,尤其做好预防职业暴露,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HiV感染的工作措施。

①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艾滋病的发生机制、传播途径、预防手段,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做好防感染工作。

②在科室配备好防感染的防护用具,要求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尤其是有粘膜或皮肤破损时,一定要带手套防护,但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应脱下手套仔细洗手(用流动水彻底洗净),怀疑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应在彻底洗手后用手快速消毒剂消毒。

③在实施产科侵入性操作时,医务人员应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手套、防护镜、防水围裙、防水靴及防护服等)做好个人保护措施,防止感染。

④若不慎被针头刺伤、扎伤、及锐器割伤后,应尽快挤出血液,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用碘伏及75%乙醇擦拭,视情况进行包扎。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