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34:13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一﹑目前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现况

我国的节水灌溉农业起步晚,发展慢,同时我国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是比耕地资源(占世界总量的9%)更紧缺的资源,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灌溉方式的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下,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已迫在眉睫。这也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品质、高效率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况

纵观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正在研究或已经得到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多达数十种。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只是一些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一些技术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完善。一般条件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水方法、灌溉方法、灌溉系统、田间辅助等环节,下面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2.1输水过程中的节约措施

在漫长的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农业生产采取的大都是采取挖渠道把水输送到灌溉地头。但在输送过程中,许多水资源被蒸发掉,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专家调研统计,当前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渠道未能得到充分运用,一般来说仅有50%~60%的水被用于农田灌溉,剩下40%~50%的水并没有被输送到它应到的地方去,在水资源输送过程中,渗漏和蒸发是导致水资源流失的“罪魁祸首”,这些都表明节约农田用水的重点,是要搞好的输水环节,为农业用水开辟一条更节水的“道路”,这对于节约农业成本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2.1.1渠道防渗

为防止渠道渗漏,我们有多方面的材料选择。一般运用较多的主要包括干砌块石、浆砌块石、砼预制块、现浇砼护面等。当前水利建设运用较多的则是“三面光”渠道。在运用砼护面过程中发现渠道较小时则选择用U型砼渠,从而有效改善了输水流量,使得过水断面变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渠道防渗是解决渗漏的主要方法。

2.1.2管道输水

只要是渠道输水,在输水环节中总会出现水面蒸发、渠道渗漏等浪费水资源的问题发生,若采取管道输水就能显著减少这些输水损耗。如果对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要求较严格时,则进行地面灌溉择就要选择低压输水管。以便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

2.2节水灌溉方法

通常所说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就是田间配水,当灌溉水被输送到农作物根系的分配方式不一样时,其产生的效果也存在较大的不同。由此节水灌溉方法可分为微灌、喷灌、灌溉渠道防渗、步行式灌溉等方法。以下详细讲解:

2.2.1微灌

现代农业生产中对于微灌技术的运用,常会涉及到的技术是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等。按照不同的方法划分,会有不同的分类。若按照设备性能进行划分就包括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若按照灌溉设备的情况来划分则包括铺设于地下灌溉和地面灌溉。微灌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农作物灌溉水量的消耗进行严格的控制,其包含的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输水管道等结构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节约水资源。

2.2.2喷灌

喷灌技术的使用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设备,一般采用的设备有加压水泵、动力机等,不过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水自然下降的动能把水压缩在管道里,再经过喷嘴把水喷到空气中,然后完整而均匀的抛洒在整个田里,为农作物提供水源。从已运用的技术中来看,喷灌技术的运用范围是所有节水灌溉方法中最广泛的,其在所有的农作物灌溉中都能得到普遍的运用,是极值得推广的节水灌溉方法。

2.2.3灌溉渠道防渗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的的灌溉渠道防渗技术通常包含混凝土衬砌、石头衬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渗等,其已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基本解决渠道渗漏的问题。

2.2.4步行式灌溉

步行式灌溉的优势之一是其设备在拆装改进时非常的快捷方便,能够快速组装灌溉设备组,运用于拖拉机实施灌溉。步行式灌溉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从根本上实现节约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标。

2.3节水灌溉系统制度

2.3.1不完全灌溉

在灌溉时选择较为充分的方式能够保证水资源的较为充分的利用,但在单位水量中得到的产量并非最高。因此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一定的限制。

2.3.2水稻薄浅湿晒灌溉

现代技术中对节水灌溉系统制度提出了薄、浅、湿、晒等,可以解决早期的水稻灌溉中的各种弊端,以保证良好的节水作用。

2.4节水田间处理

不管采取何种灌水措施,主要是对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进行湿润,这样才能达到让作物充分吸收水源的目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中耕保墒主要是利用在灌后把土表耙松,从而把毛细管切断处理的方法来阻止水分过分蒸发,从而达到节约水源的目的。麦秆覆盖主要是把麦杆切碎后铺在土表上,建立一层覆盖膜后防止水分蒸发。其原理与大棚蔬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种方法是目前运用的最广的田间节水处理办法,均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节水农业技术虽具备一定的基础积累,在农业生产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重要的技术瓶颈,尚不具备为建设现代节水高效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下几方面为笔者归纳的我国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

3.1应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植物本身节水潜力,从作物本身机能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一技术是实现用水从传统丰水高产型向现代节水优质高产型转变的关键性技术。但其技术研究在近期仍属于储备阶段,大面积应用时机尚不成熟。

3.2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其研发的主要内容应集中在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也是近期我国应大力支持与加大投入研发力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3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3S技术在不断推进节水管理高效化和现代化作物水分监测与信息采集、支持农田信息实时采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这一工作的研发力度有利于技术的研发与大面积应用,将对发展节水灌溉农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先进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促进了节水产品开发与升级换代,耗能低、环保化是节水灌溉产品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应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新材料,加快了节水产品开发进度,改善了产品性能,让节水产品为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结语

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是发展高产,高品质,高效率农业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我国成为真正的农业大国的重要的一步,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最大的前提,快速、大幅度地扩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面积与范围,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节水效果、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普特,冯浩.中国用水结构发展态势与节水对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5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2

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现我国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地面灌溉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喷灌地下灌溉。

1.1地面灌溉杈术ife面灌溉运术主要有畦灌沟灌膜上灌以及低压管道灌溉畦灌是指利用防渗沟渠或是管道*将用于灌溉的水源引入畦田当中,然后水源的就可沿着畦田上的纵坡逐渐渗入泥土当中此技术多用于小麦或是谷子等行距较窄种植较密集的作物。

1.2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低压管道输水就是指将水渠用管道代替,然后通过低压将水源输送到田间,低压管输水系统主要有移动式半固定式及固定式3种'1.3喷灌喷灌是指经台加压后将水喷射到空中,水流形成水滴再洒落到地面使地面保持湿润喷灌技术主要有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动式相比于地面灌概,其可节约30%到50%的永,可增产10%到30%/其具有省地保地及保肥等优势进行喷灌要用到的机具很多,喷头的种类也比较复杂,比如有摇臂式垂直摇臂式全射流式及蜗轮蜗杆式等。

1.4地下灌溉地下灌溉主要有地下水浸润灌溉和地下渗灌其主要是行在地下修长管道,然后利用地下管道将水源引入田间,通过毛细管将水渗入泥土当中。

2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多种优势可知,该技术势必会在将来的农业发展中有更加广阔的应用而通过研究发现,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在技术方面含量会更高并且逐步向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其次,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今后的应用中,其管理水平也会向着精确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再次,在农作物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木仅仅只是依赖于喷_技术,而是要向着综合利用方面发展,从而在节能方面做到更好总而言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未来我国农业灌溉方面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我们相信,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中,并且为农业的进步,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3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农业的发展以及对于水资源的节约等都有看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农田灌溉领域要不断的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状如研究,并且着眼与未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其技术发展的方法和对策笔者在此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k可以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做出一些贡献

3.1大力发展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这方面首先可約用水稻

旱育抛秧覆盖地膜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施有机肥等措施*加强土壤对雨永的蓄集能力以及保瑜能力其)欠,可通过引进抗旱品种或是对作物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对干旱缺水的地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实现节水从农作物的生长阶段来看,灌溉主要发生在播种前催苗期生长_以及冬季等。

3.2要因地制宜地推产节水灌溉技术4使节水灌溉工程能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从全局及长远出发,决策慎重,管理严格,以使令水灌溉工程能够合理推进另外还要注意,节水灌溉技术不仅仅是一项工程,其关系着整个社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若不能使农民从中受惠,那么此技术就得不到农民的拥护,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因此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来决定其发展方式及管理模式

3.3提高人们的节水灌溉意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同时更需要农民在实际的灌溉中加以应用而要想使得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农田领域,就必须要高人们的技术灌溉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宣讲等多种媒介来对农田节约用水重要性如宣传,从而从思想上运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给予政策上设备上的支持和鼓励,进而为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4加强科研投入,改造技术要想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除了要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土作外,还需要在科研方面进行进-步的提高,进而使得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更有效的实施方法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科研接入,使得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之上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对于其技术及趋势的研究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而以上仅仅只是笔者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其发展趋势的几个圭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以上研究也比较浅显,因而仅仅凭借这些研究来提高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农业领域的发展,同时,更加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再加之我国相关领域对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技术灌溉技术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农田灌溉领域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多个方面,从其发展趋势的多个角度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有机农业;稻田养鱼;共生系统

引言

稻田养鱼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机农业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其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特点,不仅维持了农业生态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也创造了极大的市场机遇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1稻鱼养鱼产业发展现状

稻田养鱼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分布区域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区有江西、湖南、辽宁、吉林、浙江、云南、贵州等,各地区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基本相同,普遍实现一田稻鱼两用,将稻田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据科学研究表明,稻田养鱼的生态结构可以实现稻田的产量增加,同时,稻田的鱼生长也极为健康,市场反响热烈。尤其是在经过后期相关产业的深度加工,为稻田养鱼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例如,吉林省企业针对稻田养鱼的生态模式,提出了渔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尽可能保持鱼的鲜活程度,将收获的活鱼放在充满氧气的包装袋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在5℃以上范围内,可以存活3到7天,进一步提升稻田养鱼新的销售形式,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输送新鲜的活鱼。江西乐安县出台了发展稻田养鱼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稻田养鱼,提倡生态模式采取稻田套养鲤、鲫、鳝等,条件成熟可套养殖甲鱼、蟹、蛙、田螺等经济品种,将收获的活鱼加工成鱼干销售。这样的加工模式,不仅提升了鱼的综合价值,也间接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全新发展。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新的销售模式,增加了新的销售收入。这些技术带来的发展变革,也是稻田养鱼的新营销模式。不仅仅是鱼更加受欢迎,稻田的发展更是值得深度推广。稻鱼共生系统下的稻田产量,无论是质和量还是亩产效益都可以和单一种植水稻一较高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不仅如此,稻田米的种植形式属于有机农业种植,因此,其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2稻鱼养鱼的意义

2.1控制水稻病虫害发生

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稻鱼共生系统的鱼类种类各不相同,以江西乐安县为例,乐安县位于江西中部四季分明,适合鲤鱼、鲫鱼、鳝鱼、泥鳅、荷包鲤等,品种极为丰富。稻鱼共生系统可以为水稻和鱼提供相适宜的生存环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虫害的发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绝佳的保障,同时,针对稻田不使用任何农药,最大程度降低了水中的污染物质,保障了鱼类的生活环境。并且,稻鱼共生系统中,如果发生水稻病害,例如叶鞘、叶片等部位受病,稻田中的鱼可以剥食受病部分,减少病害的延伸和发展,降低病害传播。不仅如此,还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水稻受病的几率,降低风险的发生。而被鱼吃掉叶片后,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进一步降低水稻纹枯病、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仅是受病叶片,还有一些特殊的虫害,鱼都可以帮助水稻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螟虫,对于水稻的危害能力极强,但是,一但螟虫在稻杆之间转移过程中,掉入水中,那么就成为了鱼的盘中之物。另外螟虫喜欢从底部侵蚀禾苗,而底部的叶稍已经被鱼类剥食,因此,降低了危害及风险。另一方面,不少昆虫都喜欢将卵产于稻杆底部,例如稻飞虱,而鱼类的存在,再一次保护了水稻,减少了虫卵的有效孵化。经过科学验证,不养鱼的稻田发生螟虫危害的数量是养鱼的稻田发生螟虫危害的数量的600倍以上,植株危害比是200倍以上。因此对于水稻的保护作用不言而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养鱼稻田的发生几率降低了一半以上。

2.2抑制稻田杂草生长

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是单一种植水稻大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获得稻谷产量。但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不仅会产生部分农药残留,降低了稻谷的市场价值,还会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稻鱼共生系统则与众不同,不仅解决了这一难题,还改善了稻田中的生态模式,不仅减少了除草剂和农药的使用,还可以获得优质产品,增加额外收入,同时,鱼可以广泛觅食水中大量杂草。因此稻鱼共生系统中,稻田上基本没有杂草,除草效果优于除草剂,也可以节省施洒除草剂的人工费。通过科学统计,稻鱼共生系统可以减少费用支出,对于广大传统种植户而言,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2.3提升土壤肥力

传统稻田种植中,为了确保稻田足够的养分和能量,需要不断补充各种肥料,如钾肥、氮肥、磷肥等,提升土壤肥力,确保稻谷增产丰收。而有机农业是坚决抵制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尤其是额外地添加一些生长激素。有机农业的生态理念,是打造无污染、纯绿色、纯天然的农产品。因此,为了提升土壤的肥力,稻鱼共生系统中的鱼类粪便成为了稻田的养分,同时,适当地投入一些有机肥料如人畜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稻田提供更多的营养和能量。

2.4提高经济效益

在我国高端农产品市场中,占据主流的基本都是有机农业的产品,因此,市场前景广泛,经济效益突出。例如吉林省著名的柳河大米,乐安红米都是有机稻谷的典型,不仅市场需求能力旺盛,同时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受到广大种植户的热捧。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是有机农业的普遍现象,而稻鱼共生系统中,渔业和稻谷的双向发展,不仅增加更好的综合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经济优势极为突出。受各种惠农政策扶持,稻鱼共生系统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还可以为当地的农业产业打下夯实基础。例如辽宁省盘锦市,不仅仅是盘锦河蟹名满天下,盘锦的稻鱼共生系统生态链极为完善,不仅鱼类资源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盘锦大米的美名也在东北传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建设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而农田水利建设则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当前我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仍处在一个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仍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建设、管理者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并从不断的实践中找寻必要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农业建设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从中国的地理地形方面分析:因为我国位于世界的北部,亚洲的东部。地势走向为东部地势较低、西部地势较高;气候类型南北方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总体来看气候类型主要以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则表现为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多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的变化差异较大。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就使得我国南北方农业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也存在着差异,南方降水较多且集中,北方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匀。但是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中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相比北方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力量方面都要高于北方。

原本我国的人均占有水量不足,伴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巨大的水土资源开发压力。加之近几年我国旱涝灾害频发,特别是我国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现状,造成我国北方耕地多而水少、南方的水多却耕地少的农业发展走势,使得我国的水土资源进一步流失,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所以,未解决这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困境,必须进行有必要的农田水利建设,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增加农田产量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为我国农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相关资金投入较少

在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中相关资金投入较少是从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分析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劳动力来完成。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进到中国,一些技术也随之应用到农业建设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中。新技术逐渐应用到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建设垄台和垄沟等。同时,也运用技术进行了农田使用机械的改造。但是,在这种农田水利建设新趋势的发展下,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并没有显著增加,或者经过资金的层层剥削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减少,这就需要农业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管理,注意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把控,以免出现建设资金的流失,不能按期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地形地貌

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当前较多的采用一种机电排灌的方式进行农田灌溉,机电排灌将水进行循环利用,将农田中不需要的水排入河流中,将河流中的水引入到农田中,这样可以保证农田中水资源的灌溉充足。但是吗,在排灌的过程中会将农田中的一些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带回到河流中,这样受污染的水体排入河流中会危害农民的生活用水、影响水生物的自然生长,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农业的生产。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工程所采用的水利排灌模式,做到周全考虑,考虑其是否会对农民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我国苏南地区的河流,其河段本身的标准还没到Ⅴ类水,而苏北地区河段的水质标准更低,则不适用于这种农田水利排灌模式。

3.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足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应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这也使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种趋势致使农村的劳动力不足。大多数农民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造成农民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造成农田水利建设程度得不到保证。所以,作为新时期农田水利的建设者要在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注意对农民的宣传,使农民看到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收益,促使农民可以积极的投身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提升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4.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引进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引进也是其工程建设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将新技术运用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可以使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工程的建设相结合。可以产生投资少、对水压要求低且使用方便、便于管理等的有利结果。例如:农田水利建设中的滴灌化模式具有以上优势,现已逐渐被成片开发的农田种植中得到推广。所以,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引进,节约建设投资成本、进行节水灌溉、增加农产品产量等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总之,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注意的问题应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从政府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部门出发加强对各阶层相关农田水利建设部门的监管、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核实等以免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不能正常运行工程建设;其次,注意采用正确的农田水利建设模式,注意对周围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的考察,以免造成对当地自然环境或水质的破坏;第三,注意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调动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身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最后,就是要注意农田水利建设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引进,使其节约投资成本和节约水资源、提升农产品产量并行。最终实现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向阳.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5.

[2]韦风年.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中国水利,2005.

[3]王君,谭玉伟.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科技化进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一、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二、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6

按照现行的预算定额标准及相应费率编制工程预算,调整建设资金标准,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针对各镇财力情况,实行财政差别扶持政策,对财力较弱的农业镇,采取资金倾斜政策。同时,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养护管理和资金使用,将养护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强统筹协调、资金整合,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对于一些遭到人为破坏的设施,建议按照“谁损坏、谁补偿,谁造成破坏、谁负责修复”的原则追加相应赔偿,缓解镇政府财政压力。

二、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由于早期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采用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其抗压性能差,施耐久性不够,为此建议:

(1)根据不同类别农田及所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农业镇的基本农田地下渠道,采用双壁缠绕排水管(波纹管);其他各镇的基本农田,采用基础涵管;其他农田地下渠道主要考虑维修和局部翻建,采用无基础地下渠道结构。

(2)电机开关,采用固定式低压开关柜,这不仅可以增强用电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也比刀闸开关更加美观。

(3)倒虹吸可采用波纹管,圆形渡槽采用球墨铸铁管,以增强排灌设施的耐久性。

(4)对于泵房及电机设备,按照建筑物相应防雷要求,设置避雷器等,防止其遭受直击雷。

三、积极开展新型灌区试点,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着力研究新型灌区建设发展模式,以水定灌、以需定灌,适度超前发展,建设一批灌溉科学、生产高效、配套齐全,能满足作物轮种需求的新型灌区,积极开展高标准新型灌区建设。重视农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提倡高效灌溉、提高节水水平,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丰收。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各镇具体情况,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浇灌、管浇、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块先行试点,如:老港镇东河村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灌溉规模为1000亩,其中200亩采用滴灌节水技术;书院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这将会给我县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四、加快农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1)建设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和排灌设施webGiS,数据库数据来源于2009年起我县开展的农田排灌设施调查。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包括两个子模块:排灌设施信息管理、排灌设施统计分析。灌区信息管理包括对泵站、渡槽、地下渠道等设施信息的管理,可以对设施信息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排灌设施统计分析涵盖灌区单类设施数量对比情况、全区单类设施年度变化趋势等八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单类设施、各类设施在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的汇总、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排灌设施webGiS按照不同的设施类型分别设置图层,可以按照类型、镇域、灌区查询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分布统计,制作专题图片。基于webGiS的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GiS图层管理、分层显示、专题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与图形输出、数据动态编辑及更新,可以实现对排灌设施的属性信息、空间分布情况、年度变化趋势的全面把握,为我县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科学决策,动态、长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7

一是具有比较性。这是“洼地效应”的核心特征,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更是抓好产业布局的关键,决策群体可以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区位、交通、资源、人才、技术、政策等因素的比较,根据需要做出适合产业发展的最佳组合。二是具有趋向性。趋向性即是一种形象性的概括,也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供需、成本、政策导向、资源开发等关系的作用下,引发资本流向发生改变,形成新兴的产业集聚鄂尔多斯的羊绒、镜泊湖旅游、深圳特区都是“洼地效应”的趋向性体现。三是具有周期性。洼地效应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有其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客观规律,起始“洼地效应”不是那么,伴随着“底层”设施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洼地效应”才会慢慢显现出来,随着资金、技术、劳动力的不间断流入,市场开始饱和起来,对外依赖开始加大,竞争逐渐严重,“洼地效应”逐渐消失,也跟水流一样,随着位势的降低速度不断趋缓。

2.八五五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

前面我们从理论层面对“洼地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汲取科学发展要素的基础上,下面我们以发展水产养殖业为重点,分析八五五农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2.1区位优势

八五五农场,隶属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位于密山市境西北部与宝清县、七台河市交界处。场部距密山市区60里路程。结合自然条件下的地理环境和发展乳肉禽蛋产业的区位要求,八五五农场具备了发展水产养殖的区位优势。

2.2设施优势

场区内有小的河流5条。北为挠力河水系的上、中游,南为穆陵河水系的上游金沙河、小裴德河,还有沟壑水线密布全场。总长度954千米,流域总面积760平方千米,流径总量1.25亿立方米,水域450公顷,占总面积的0.8%。场内已建数座水库,一是金星水库,库容三百六十万立方米,可以灌溉稻田200公顷;另一座是红星水库,库容九百四十万立方米,水面300~400公顷,可灌溉水田470公顷,有抽水站一座,可灌大田270公顷。另有育红、金沙、青一、新西河水库。形成了干、支、斗、农、毛配套齐全的立体化水利灌溉格局,辐射全场6个管理区,24个基层作业站,目前完善的灌渠设施系统是农场发展水产养殖的特有优势。

2.3存续优势

所说的存续是指农场区域内存在经营的水产养殖基地和废弃续留的养殖基地,据畜牧水产部门统计,全场现有大小鱼池52个,其中经营性鱼池24个,续留性鱼池28个,其中第二管理区的笨养活养鱼基地占地5公顷,第四管理区的水汪汪水产泥鳅养殖基地占地4.7公顷,原东灌渠废弃引渠待养殖水面达到7公顷,这些存续养殖场是农场重新规划和打造水产养殖产业的基础。

2.4市场机遇优势

目前,农场水产养殖相比水产养殖先进地区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全场渔业年总产量36吨左右,仅占市场的16%以内。据调查牡丹江垦区渔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产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消费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水库地产鱼类,近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兴凯湖鲤鱼价格从前几年的每斤80元飙升到现在的每斤200元以上由此可见水产养殖的前景巨大。

3.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的定位思考

“洼地效应”是在基础产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集聚过程,对于八五五农场来说江水养殖产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但是从比较优势上分析,农场已经具备了创造洼地效应的环境和条件。

3.1发展网箱养鱼

即利用境内河流沿线水流平缓、水质清新,使用网箱进行鱼类饲养。

3.1.1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主要由于水本身的流动再加上鱼类的活动具有类似流水池的特性,箱内外的水质不断更新推动溶氧和饵料持续得到补充,代谢物和残饵时排出箱外,箱内水质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另一方面,网箱把鱼类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避免凶猛鱼类、风浪的危害和侵袭,能量消耗低,营养积累增加,利于生长和育肥。容易控制凶猛鱼类的危害和竞争者的威胁,存活率高;容易捕捞,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3.1.2效益评估分析

我们在对密山市网箱养鱼科技区多年的实践看到:100平方米的网箱养鱼产量,和25亩池塘养殖量相同,1个工人可以管理3-4个网箱正常生产运行,而一个20亩的池塘至少需要3个工人。从下面分析的数据来看,在在正常生产和正常销售的情况下,每个网箱效益计算如下:在2014年1个网箱数产量达到2400千克,成本为3.1万元,总产值为16.8万元,纯利润就达13.7万元。排除非可抗自然因素外,每个网箱的年利润相当于种植16-18公顷水田,以八五五农场200个可扶持的低收入的家庭计算,人均1个网箱,可以实现3000万/年的增产,数量变化可导致几何数增长,网箱养江鱼的前景非常可观。

3.2发展泥鳅养殖

即充分利用闲置的沙坑、洼塘和稻田定向养殖。

3.2.1可行性分析

一是从需求角度上看,因为泥鳅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非常高,拒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达到30-40万吨,主要消费国的韩国和日本每年需求量也在30万吨以上,但目前国内市场供应量不到40%,出口量更是有限,由于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加速了国内外对泥鳅的需要,据水产专家介绍,淡水养殖的泥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从资源条件上看。八五五农场得天独厚的水田优势,适合发展稻田养殖和洼塘养殖,辖区内河流水里拥有大量的天然泥鳅,就可以得到免费的泥鳅鱼苗,而且天然的鱼苗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3.2.2效益评估分析

一是稻田养殖,据水利部门调查显示:稻田养泥鳅病害少、省工省饲料,有利于管理,综合效益高,水稻、泥鳅互生一举两得,每亩稻田可产泥鳅50斤左右,去掉成本,产值在200元/亩,以全场水田计算,每年直接增收近五千万元。二是洼塘养殖,即采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据畜牧水产部门提供信息,全场现有适合定点养殖的洼塘50余处。

4.形成水产养殖

“洼地效应”的潜在要求前面我们综合分析了八五五农场创造洼地效应的比较优势和布局产业的客观条件,但是能否形成这种效应使之达到最大化的效果,笔者认为还需在产业延伸配套上做好准备工作。

4.1完善的仓储设施

这是水产养殖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产品具有流动性、保鲜性、季节性强的特点,所以具备“夏保鲜、冬冷藏”的库藏设施能够使经营者在开放的市场条件觅寻良机获得最大收益。

4.2完善的运输设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餐饮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保鲜运输已经成为水产配送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水产养殖产业具备与仓储配套的配送运输设备成为必要条件。

4.3完善的加工体系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abstract】thistextoverviewstanzawaterirrigationtechniquecontent,systemanddevelopmenttrend,putforwardpropulsionstanzawaterirrigationtechniquedevelopmentonthisfoundationof4policysuggestion.

   【Keywords】Stanzawaterirrigation;technique,trend,suggestion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3)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水稻;现状;优势;问题;发展趋势;陕西横山

横山县是水稻生产大县,水稻是该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横山县水稻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焕发水稻产业的旺盛活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粮收益持续增加,对横山县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调查。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无定河中游,榆林市中西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相接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无定河、芦河两岸,水资源丰富,浇灌方便,土质肥沃,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815.8h,年平均气温8.6℃,≥10℃的有效积温3259.7℃,无霜期146d,且雨热同季,生产水稻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横山县水稻生产现状

1.1生产规模

1981―2007年,全县水稻播种面积由1533.33hm2增加至5333.33hm2,增加3800.00hm2;稻谷总产量由4800t增至4.4万t,占全县粮食总产的比例由7.5%提高到40.0%;平均产量由3127.5kg/hm2增至8214.0kg/hm2,提高了约1.6倍。从2008年开始,水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到2013年种植面积不足3000hm2。

1.2栽培技术

横山水稻生产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由传统生产阶段、塑料薄膜育苗卷秧移栽阶段,发展到目前全面推广早播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阶段,产量分别由1500~2250、4500~6000kg/hm2增加到现在的8250~9000kg/hm2。其中京系21和通粳288栽培面积占87%,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普及率达96%。

1.3加工作坊

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稻谷加工企业2家,年稻谷加工能力2200t,小型大米加工作坊逾60处,几乎遍布全县每个水稻种植村,年加工能力逾6万t,主要以个体户、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初加工。

2发展优势

2.1水资源优势

横山县共有大小河流114条,稻田主要集中在无定河和芦河两岸,其中无定河在县境内流经6个乡镇1个农场95km,年平均流量19.12m3/s,水量充沛,年均径流量5.66亿m3,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55%以上。流域内主干线及各支流都没有污染源,水质洁净,为优质淡水资源。

2.2技术优势

通过水稻生产的2次技术革命,农业部门已将小苗卷秧带土移栽技术、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完全传授给了广大稻农,水稻产量已由最初的1500~2250kg/hm2,迈上了6000~7500kg/hm2的台阶,目前已突破了9000kg/hm2大关。品种也逐渐被优质高产品种所替代,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2.3品质优势

横山县水稻生产区处在无定河、芦河两岸,毛乌素沙漠南缘,远离工矿企业区,土质砂壤,昼夜温差大,光合效率高,水源洁净,排灌方便。通过引洪漫淤、冬闲过水,加厚耕层、抬高田面、增强地力、淹埋杂草、溶盐消碱,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生产优质大米。加工后的横山大米,米粒光滑饱满、晶莹透明,煮出的米饭软硬适中、清香油润。

3存在的问题

3.1组织化程度低

全县水稻以家庭为主体的千家万户自主生产,仅有的几个水稻专业协会不能正常运转,难以发挥作用,作为村级基层政权,只有宣传、引导、服务的义务,没有强迫干预的权利,要将一个村几百户的种植意向统一起来,难度大,政策也不允许。种植水稻的田块,条块分割严重,缺乏统一规划,大部分不适宜机械化作业[1-2]。

3.2稻田大面积撂荒或者改种其他作物

由于种植水稻的作业环境差,渠道维护难,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种植水稻的纯收入多年基本保持在6000~7500元/hm2,明显低于同期种植玉米、大豆、西瓜等其他作物,致使全县水稻种植面积锐减。截至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仅为2000hm2,有逾666.67hm2改种玉米、豆类等其他作物,其他稻田全部撂荒。

3.3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不能实现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优质品种区域布局、标准化保优栽培技术等措施难以落实[3];大米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设备落后,加工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加之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差,宣传力度不大,财政底子薄,扶持能力有限,历经多年,横山大米的品牌依然没有形成,影响了优质水稻产业的发展,这是制约横山县水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建设重点

4.1发展特色水稻,打品牌战略

按照优质水稻生产标准要求,规范目前推广的水稻旱(下转第66页)

(上接第64页)

育稀植栽培技术,引进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收、机脱技术。按照“示范引路、分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建设横山县优质无公害大米百亩示范田、千亩丰产方、万亩大样板,大力推广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2年内把横山县大米注册成为全省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形成横山水稻生产特色,打造横山大米品牌。

4.2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稻区

到2015年建成一批水稻龙头企业,5333.33hm2无公害水稻全部实现“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综合经营,真正体现“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年加工大米达到3.2万t,实现产值1.28亿元,75%的农户参与水稻产业生产与经营,稻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

4.3倡导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组建由加工龙头企业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的新型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进行土地的合理流转,使摞荒稻田、闲弃滩涂向种田能手、经济组织、龙头企业集中,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放心从事第二、三产业。同时,把品种、技术引进来,产地品牌打出去,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4]。

5发展趋势

5.1引导土地合理流转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鼓励和支持通过专业合作社(协会)或家庭农场将一个村或几个村的种植规模统一起来,提高稻农的组织化程度,对田、渠、路进行统一规划,推广机插、机收、机脱等机械化作业技术。

5.2加大水稻补贴规模

继续增加水稻补贴资金规模,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为充分发挥良种的作用,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应形成水稻良种的育、繁、推支持长效机制,设立水稻引种、繁育、推广专项资金,每3年引进一批包括优质杂交种在内的水稻优良品种,对水稻原原种种性保纯、良种繁育及农民使用良种予以补贴,使稻农形成年年使用良种的良好习惯。

5.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地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

6参考文献

[1]王婷.榆林沙区衬膜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与构建[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2]王婷.榆林沙区水稻施肥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2):88-89.

农田水利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境污染、转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13.003

1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民以食为天”,可见“食”是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解决好吃的问题,民生问题就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但现在土地中含有大量化肥、高毒农药,生产的农作物化肥及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使大家对在食品的选择上产生了恐惧,不惜花重金购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等。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现在农户普遍反应,大部分土地土质变硬、地块板结,不多上化肥庄稼就不长,但多上化肥不仅增加成本,还会导致土地板结更加严重,产生恶性循环。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户,农户为了增加产量、方便生产,化肥超量施用致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速度加快,有机物含量变低,富有有机物的秸秆和农家肥还田率低;致使土地板结,农产品产量下降,而产量越是下降。农民就会加大化肥使用量,久而久之不仅降低作物品质和产量,而且还导致肥害、药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3实现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通过合理的运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农、林、牧、副、渔有效的综合在一起的大农业。为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农业部门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发传单、举办培训班、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户等方式,宣传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信息平台和卫星定位将土地的成分和施肥方法发送到农户手机上,让农户在了解土壤成分后再合理施用化肥,防止土地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产量。有效的解决投入生产资料多而效益却减少的恶性循环,逐渐实现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近年来,东北大气污染严重,秸秆焚烧是秋季出现重度烟霾天气重要原因之一。将秸秆有效的利用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运用秸秆青贮圈养牛羊,牛羊粪作为原料,利用沼气池将牛羊粪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沼气用来取暖、做饭、照明,有机肥回田,增加有机肥利用率,这样逐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5发展生态食物链模式

生态农业在上世纪80年代被人们所认知,例如将水稻种植和鲤鱼养殖、田鸭养殖相结合,稻田不需施肥、打药、除草,鲤鱼不需喂食,只吃稻花和小虫,田鸭吃草降低养殖成本,产的鸭粪直接用来肥田,这样的稻米、鲤鱼、田鸭是人们追求的绿色食品,不仅味道好,而且健康,一举三得。稻田越养越肥,节省农资投入,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食物链,这个食物链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6结语

生态农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由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生态是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好的生活品质,所以说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斌.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

[2]赵国杰,王莉.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6,(05).

[3]相静波.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08,(05).

[4]刘国焕,卢品慕.我国生态农业的实践与发展思路[J].广西农村经济,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