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十篇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十篇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5:14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1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余人。急诊处置以“?、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诊治???人次,其中??人次,整复病例??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中医药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0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人次,整复?、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10年度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临床路径的建立。运用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0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2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急诊处置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2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1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2012年度急诊???人次,其中初诊???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较上年均不同程度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改良中立板的临床运用,结合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2年度,难点体现在: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在2012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在201

2年度,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外固定后出现皮肤瘙痒及因继续肿胀出现束带过紧的难点还在解决中,通过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局部瘙痒,密切观察指端的循环、感觉,若出现指端发麻、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调整外固定。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对比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正确、合理地运用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及临床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的同时,严格掌握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解决复位困难的难题。经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在2011年度,外固定不牢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已基本解决,手法复位仍是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决这一难题。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

“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09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各指标有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通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在2010年度,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密切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循环及皮肤情况,减少并发症。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上年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各个指标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西医对该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该类治疗又增加了患者新的创伤,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且多后遗有创伤性骨关节炎;治疗时间长且费用高。我们更需要探索能避免手术改善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合并症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整个科室参与中医治疗新鲜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运用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2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0°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2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取出内固定器械,清除骨断端间瘢痕,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整骨折端,手法复位,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露出正常骨质,钻通髓腔,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2009年5月~2010年12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2]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2)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2.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2.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7°,双侧肢体不等长<2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2)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teuart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痛疼任一关节活动受限日常活动

差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20°

20~40°

>40°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2009-05——2010-12收集病例及随访

2010-10——2010-12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2011-01——2011-03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09至2010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0°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2005

[4]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boydhb,lipinskisw,wileyjhjbonejointsurgam,1961;43(2):159—168

[6]audigel,griffind,bhandarim,etal.pathanalysisoffactorsfordelayedhealingandnonunionin416operativelytreatedtibialshaftfractures[j].orthoprelatres,2005;438:221~232.

[7]jamesjmccarthy,johnherzenberg.tibialnonunions[j/ol].emedicine,apr9,2004

[8]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5):428~430

[9]李峰,欧阳跃平.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2):117~119

[10]harveyej,henleymb,swiontkowsidmf,etal.iryury,2003;34(2):111~116

[11]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解剖学杂志,2008;31(4):570~574

[12]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2007;19(2):43~44

[13]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7~48

[14]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207~209

[15]streekerw,sugerg,kinzll.localcomplicationsofin-tramedullarynailing[j].othopade,1996;25:274~291.

[16]farmanullah,muhammadshoaibkhan,syedmuhammadawais.evaluationofmanagementoftibialnon-uniondefectwithilizarovfixator[j].ayubmedcollabbottabad,2007;19(3)

[17]daviesr,holtn,nayagams.thecareofpinsiteswithexternalfixation[j].51lunwen.com/shuoshikait/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2005;87:716~719

[18]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04.

[19]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139

[20]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91~692

[21]sluzalekm,gazdzikts,mrozeksetal.externalfixationinthetreatmentofseveretibialfracturescomplicatedbysofttissueinjury[j].ortoptraumato1rehabil,2004;6(1):103~112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是一个以“断肢再植”出名、“创伤骨科”见长的科室。1963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前主任陈中伟院士与钱允庆教授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成功地进行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1978年,于仲嘉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把病人自己的足趾移植到前臂截肢的残端,再造出了有感觉、能活动的新手,被誉为“中国手”;此后,他又先后解决了保存离断肢体、延长肢体缺血时限、解除血管痉挛、防治再植肢体肿胀等技术难题,使六院骨科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再植中心”,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

近年来,骨科在学科带头人曾炳芳教授和领军人才张长青教授的率领下,实现了再次飞跃:四肢显微外科被评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并逐渐形成以四肢显微外科为主要特色,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关节镜外科、骨肿瘤外科及小儿骨科等多个亚学科蓬勃发展的综合性创伤骨科。2001年,六院骨科成为“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所在地。2007年,骨科成为上海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同年被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2010年首批进入国家重点专科。

特色技术:

断肢再植、手指再造、手再造等显微外科技术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等微创外科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技术

脊柱外科治疗技术

骨肿瘤的综合治疗

小儿脊柱侧弯的治疗

专家介绍

曾炳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肢体创伤的治疗与组织缺损的修复,包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组织修复移植。

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张长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

医疗专长:擅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治,以及复杂骨折、骨不连及并发症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柴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修复重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

医疗专长:擅长四肢复杂骨折、骨不连、肩关节及周围骨折脱位、肘关节骨折与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四肢骨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修复重建,以及断肢、断指再植等。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李晓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创伤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老年骨折和骨质疏松骨折、四肢骨折和骨不连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罗从风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外三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创伤骨科研究所副所长

医疗专长:擅长膝关节与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髋臼与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张先龙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徐建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颈肩腰腿痛及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赵金忠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关节镜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肩、肘、膝、踝等关节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关节镜手术。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董扬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骨肿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骨肿瘤、骨与关节感染,以及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治。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陈博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小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擅长儿童及青少年脊柱畸形的矫正。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

问:四个月前,我因右侧踝骨骨折去医院就诊,经石膏固定七周后拆除。奇怪的是,我的脚踝到现在仍有肿痛,这是怎么回事?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4

方法:所有病例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龄、骨骼质量、发病机理、骨折类型、合并症、并发症、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质量、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等。

结果:DHS组五例出现切割,三例股骨颈短缩,两例髋内翻;pFna组两例切割,1例股骨颈短缩,1例髋内翻;inteRtan组1例髋内翻。

结论:内固定失效主要与骨折严重程度、内固定物选择、手术质量、骨骼质量及下地负重时间早晚等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8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统计共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中,27例因各种原因没有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接受DHS内固定63例,pFna内固定28例,inteRtan内固定7例,其中女性52例,男性46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94岁,绝大部分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63岁,致伤原因:老年人为不慎摔(跌)倒,年轻人为高处坠落、车祸等原因。骨折按目前常用的evans分型:Ⅰa型17例,Ⅰb型18例,Ⅰc型36例,Ⅰd型19例,Ⅱ型8例。

1.2手术操作。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及骨折治疗标准要求,evansⅠa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及部分Ⅰb型行DHS内固定,其余类型骨折均随机行pFna或inteRtan内固定;手术操作:麻醉后患者放置于骨科牵引架行骨折牵引复位,并在C型臂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满意;髓内钉取股骨干延长线与经髂前上棘垂线交叉点为中心长约4cm切口,经臀中肌下缘分离进入至大粗隆尖,置入导针时保持:正位在大粗隆尖内缘,侧位在股骨干正中,DHS固定取股骨大粗隆下外侧切口。准确扩髓、置入髓内钉固定。不论是DHS还是髓内钉,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物放置准确。

2结果

DHS组共手术63例,五例出现切割,三例股骨颈短缩,两例髋内翻;pFna组28例两例切割,1例股骨颈短缩,1例髋内翻;inteRtan组7例,1例髋内翻。经反向复习病历,重新讨论骨折类型,手术质量,内固定物选择,病人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下地负重时间早晚等因素,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骨折类型、手术质量、下地负重早晚及骨质密度等密切相关。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是6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属关节囊外骨折,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但若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近年随着人们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进一步认识及了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都认识到应创造条件及时手术、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给予坚强内固定,使患者尽早恢复活动功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2]。

结合我院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经验,经过分析、研究、总结,发现股骨粗隆间骨折依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均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现总结如下。

DHS组:DHS曾经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各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运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解除了很多中老年患者病痛,但近年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医疗技术的提高,发现DHS相关并发症增多,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系统的出现,DHS的应用受到骨折类型的限制。DHS内固定方式适用于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及evansⅠa、Ⅰb型等稳定性骨折,其优点:①手术要求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辅助医疗设备;②价格低廉,一般患者均能接受;③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较容易。缺点:①手术创伤较大,皮肤切口较长,出血量较髓内钉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pFna及inteRtan。②对股骨头、股骨颈创伤较大,潜在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性高。③不适用于股骨内、外侧壁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④单钉固定,抗旋转稳定性弱,容易发生切割、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的发生[3,4]。我院在后期使用动力髋+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其方法是在DHS的螺钉垂直挤压骨折端时,在其上方加用一枚空心钉,即可当拉力螺钉作用,通过持续加压骨折两断端,使其更紧密接触,加强了DHS螺钉的加压作用,有效控制骨折近端,同时有“点”到“面”的固定提供抗旋转作用,克服了单用DHS抗旋转差的缺点,极大增强了内固定的牢固性。

pFna组:是改进的pFn系统,亦称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其优点:①承受应力的轴心比DHS向内移位及抗疲劳能力强,可用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②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③螺旋刀片可以填压骨质,增强铆合力,抗旋转稳定性强,不易切割,潜在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较DHS明显减少。缺点:①手术技术要求高,需要相关辅助医疗设备,内固定物价格较昂贵;②对于内外侧壁不稳定性骨折仍然具有较高的潜在切割、股骨颈短缩等风险;③骨折断端间无动力加压稳定作用,是其没有纠正缺陷;④不稳定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不能过早下地负重,患者术后主、被动活动受到限制,也带来相关并发症[5,6]。

inteRtan组:inteRtan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新型内固定系统,具有以下特点:①髓内钉近端采用横截面设计,抗旋转稳定性明显加强;②具有4°外翻角,提供大转子顶点微创入路,便于手术操作;③独创的联合绞锁组合钉,上方是直径11mm的拉力螺钉,下方是直径7mm的加压螺钉,当两枚螺钉锁紧时可产生骨折加压作用,有效促进骨折稳定及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④远端发卡样开槽设计有效分散应力。其优点为:①创伤相对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②手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并且需要相关辅助医疗设备,如骨科牵引床、C-型臂等。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在显著增长,主要因素是外伤和骨质疏松,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患者高龄化、合并症多、病死率高,骨质疏松患者较多及多为粉碎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7],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为首选,对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主张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以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术后功能,在把握治疗原则的前提下,手术技术和操作细致才是决定治疗效果好坏的第一因素,要求基本做到诊断明确、治疗方案完善、手术目的明确、手术质量高,术后康复计划梯次进行,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不足及经验教训,积累经验,是我们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唐佩福,姚琦,黄鹏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7):622-624

[2]李凡,陆海明,王秋根等,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6):1265-1267

[3]黄公怡,文良元,转子间骨折,中华骨科杂志,2003,23(8):637-640

[4]肖德明,阮峰,林博文,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114-115

[5]张纯,姚明,贺西京等,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对疗效影响,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22-424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5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骨科切口;感染

theexperienceofintegrationof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intreatmentof68CasesoforthopedicSurgeryincisioninfection/ZHanGYo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2,9(11):035-036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efficacyofintegrationof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intreatmentof68casesoforthopedicsurgeryincisioninfection.methods:108casesofpatientswithorthopedicsurgeryincisioninfectionweredividedintocontrolandexperimentalgroups.theexperimentalgrouptooktreatmentofintegrationof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controlgrouptooktreatmentofwesternmedicine.theeffect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Results:thecuretimeofinfectioninexperimentalgroupwasexcellentin16cases(23.53%),qualifiedin43cases(63.24%)andpoorin9cases(13.23%),totaleffectiveratewas86.77%.thecuretimeforthecontrolgroupwasexcellentin3cases(7.50%),qualifiedin17cases(42.50%)andpoorin20cases(50.00%),totaleffectiveratewas50.00%.Conclusion:theefficacyofintegrationof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intreatmentoforthopedicsurgeryincisioninfectionispromisingwithlittleside-effectandpain,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integrationof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orthopedicincision;infection

First-author’saddress:Guangzhou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Guangzhou510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20

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包括胃肠道)繁殖的病理现象。感染后可引起组织损伤,导致不同的临床现象[1]。骨科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9.65%~17.65%。近年来,由于大量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的传播,使得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骨科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另外,患者自身的肥胖、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手术切口的清洁不到位都是引发感染的原因。本文就骨科切口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108例骨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按照其临床治疗资料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68例)。所有患者均确诊,符合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外科感染协会组成的联合小组修正的“手术切口感染”的定义。108例患者中,男72例,女36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7岁。骨折类型为: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生活环境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首先测定感染菌的类型,再根据感染菌的类型合理用药。如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头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应用青霉素[2];大肠杆菌的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耐药性仔细选择药物;对一些不典型的病菌可应用光谱抗菌药物如四环素和氯霉素。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1)中药熏洗:地榆100g,算盘子根100g,当归80g,土茯苓100g,千里光150g,白芷50g,蒲公英100g,大黄50g,天丁50g,冰片5g。根据熏洗的部位添置合适的水量,其中冰片后下。1剂/d,2次/d,7d为一疗程;(2)外敷法:可用七厘散、接骨散、定痛膏、接骨续筋片、伸筋散等;(3)针灸:阿是穴。肱骨:肩、曲池;尺骨、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3];(4)内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治疗,如经脉阻滞、肾气虚损、骨骼气血濡养不足的骨折,使用益肾壮骨汤;瘀热互结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热瘀成痈可用大黄牡丹汤等。

1.3疗效判定标准

1.3.1感染治疗效果评价感染治愈的标准为患者的疼痛消失,切口红肿消退,溃疡成痂,组织修复。其中感染治愈时间≤3d为优,4~7d为合格,≥8d为差,总有效率为优+合格。

1.3.2生活质量评价生活质量的评价应用wHo生活质量量表,分数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字2检验,p

2结果

感染治愈时间,试验组优16例(23.53%),合格43例(63.24%),差9例(13.23%),总有效率86.77%。对照组优3例(7.50%),合格17例(42.50%),差20例(50.00%),总有效率50.00%。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感染治愈时间对比

组别优

例(%)合格

例(%)差

例(%)总有效率

(%)

试验组(n=68)16(23.53)43(63.24)9(13.23)86.77

对照组(n=40)3(7.50)17(42.50)20(50.00)50.00

p

3讨论

3.1中医观点中医学认为,感染的过程是机体与邪毒(致病菌)之间互相斗争的过程,也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六淫邪毒,均可发生感染。《灵枢・痈疽》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骨科切口感染的发病机制为: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肾精不足,可致脑海空虚、精髓亏损或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或心肾不交[4]。中医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补益气血,透里排脓,祛腐提脓,消肿止痛,生肌收口。

3.2西医观点西医认为,骨科手术切口多深入,伤口愈合缓慢,这就给阴性菌有了一定的繁殖空间,因此造成感染。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引发感染是多方面的,手术切口的类型和位置,患者的免疫力、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操作、术后伤口的清洁护理、患者的饮食卫生习惯、住院时间长短、周围是否有感染源等,都与感染有相关性。

3.3药物治疗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抗生素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抗生素起效快,但是应用太久会出现抗药性,导致菌群紊乱。只有合理应用抗生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在应用抗生素同时配合中药,可弥补抗生素的不足,中药无耐药性,和抗生素相辅相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5]。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机体功能可转为正常,但此时细菌未必全部被杀灭,可能仍然存在于人体中,成为感染复发的根源,此时若停止治疗,感染往往会复发,患者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疗,而且反复的感染易造成器质性损害,带来严重后果。鉴于西药抗生素的诸多缺点,使得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中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滋肝肾、清泄相火、温肾壮阳的药理特点,药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达到治愈的目的。所以,抗生素使用时,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复发,从根本上治愈疾病。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疾病类型和自身身体素质的特异性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患者的表现可能与疾病本质相反,需要医师仔细辨别,以免发生医疗事故。另外,研究中发现,中西医结合对骨科切口患者的心理护理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华,张晓松,黄鹤,等.中西医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66-67.

[2]赵红霞,李培锋,吴聪明,等.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分离血清型鉴定及其耐药性测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9,45(4):22-23.

[3]孙小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西医治疗及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59-760.

[4]魏戌,高小勇,王莹,等.邹本贵教授中西医治疗颈椎病经验简介[J].中医药导报,2008,14(8):22-23.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即刻种植;闭合式;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R78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1(a)-0044-03

即刻种植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即刻种植技术在处理口腔内部牙龈伤口时,仍然面临着多重不利的因素,如牙龈内软组织缺损、牙龈炎症等,这些可能都是导致患者牙龈治疗后愈合效果不佳的因素[1],而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特点以及伤口的生长方式是有一定的特点,为了探讨这两项问题,本研究选择了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及富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需要拔牙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即刻种植方式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及富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共收治的需要拔牙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5岁,平均46岁。纳入标准:①无手术禁忌证;②无吸烟史;③无夜间磨牙的情况;④前牙区无法保留残根;⑤牙根折断;⑥自愿接受即刻种植治疗。排除标准:①根尖感染了患牙;②有急性炎症活动期牙周病的患牙;③存在重度牙槽骨缺损;④口腔内存在软组织急性炎症。36例患者均采用即刻种植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根据其意愿,选择闭合式或开放式治疗方式处理伤口[2],将其分为闭合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准备材料进行治疗前首先需要准备种植材料:①德国贝格公司所生产的BeGo根状种植体共36枚,种植体的直径需控制在3.75、4.10、4.50、5.50mm,种植体的长度选择控制8.5、10.0、11.5、13.0、15.0mm;②中国烟台正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胶原膜;③北京市意华健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3]。

1.2.2治疗方法术前需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拍摄,拍摄一个全景图片,确定牙槽骨的质量及高度,然后制订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进行常规的口腔局部浸润麻醉后,将患者的牙龈切开、翻版,采用微创拔牙器将患牙拔出,选用合适的种植体进行植入,并将其缝合,处理患者的伤口。①闭合组:在种植体植入患者的牙龈后,在其上方带上愈合帽,采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填补缺损的骨质,并在牙槽窝口上采用胶原膜进行覆盖,切断靠近唇颊侧牙龈的骨膜,并将牙龈瓣做滑行动作,将其拉向对侧牙龈边缘,关闭牙槽窝口,进行缝合。术后3个月,再进行第2次手术,根据患者牙龈的恢复情况,给患者制作并佩戴牙冠[4]。②开放组:在清除患牙之后,首先植入种植体并在植入部位戴上愈合帽,然后将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骨粉植入骨质缺损部位,胶原膜封住牙槽窝口,将愈合帽露在外面,使整个自然牙槽窝口呈现出一个开口的状态,最后用缝线固定胶原膜。与闭合组闭合式治疗方法不同的是,它不缝合自然牙槽窝口,而是使其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并根据情况制作和佩戴牙冠[5]。第2次手术后7d内对患者临时牙冠进行修复,并每月复查1次,对临时牙冠进行修改与协调,检查种植体、愈合帽的稳定性。

1.3观察指标

根据albrekssen-Zarb种植成功评价标准,并结合X线检查判断骨质愈合情况:①优:患者的骨质愈合生长顺利;②良:患者的骨质愈合种植体存在骨质缺失;③差:未能够形成骨性结合。治愈=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开放组明显优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闭合组,其治愈率(94%)高于闭合组(7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即刻种植适应证

并不是所有的口腔问题患者都可以采用即刻种植治疗方法,其适应证主要包括重度牙冠缺损、牙根折断、根管治疗失败及严重的牙周病者,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具有即刻种植适应证。

3.2种植体的选择

从宏观上来看,种植体的形态应当与天然牙根接近,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与牙槽窝口吻合,提高治愈率,减小种植体与牙槽窝壁之间可能出现的间隙,降低植骨的数量,从而保证种植体在初期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牙龈上,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体将会与牙龈融合,形成骨性结合。而从微观上来看,种植体经过了酸蚀及氧化钛的处理后,将会更快的形成骨性结合,且在选择种植体的长度时也是需要注意的,种植体的长度不仅要与牙冠的长度相符合,还要与牙槽窝的深度及根尖峡谷组织高度相符合。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种植体的长度与直径均是认真选择的,因此没有出现因为材料问题而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情况[7]。

3.3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的特点

采用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时需具备两个特点:①患者有先天性缺损的牙体。主要是因为在拔牙后形成的牙槽窝口,因此在治疗时会出现自然牙龈缺损。②患者有口腔炎症。口腔炎症会导致牙龈质地比较脆,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治疗时牙龈非常容易出现渗浓、牙龈水肿、脆弱等情况。针对这两个特点,本研究发现,只要种植体稳定植入,即使术中出现渗浓或瘘管的情况,也仅需要彻底清创便可以进行即刻种植术,术后密切观察[8-9]。本次研究中,虽然有部分患者伤口治愈效果差,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可见炎症并不是即刻种植的关键因素[10]。

3.4即刻种植开放式及闭合式伤口愈合情况

本研究发现,采用即刻种植方式治疗后,开放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闭合组,其主要优点为即刻种植材料的介入,开放式治疗并没有采用埋入的方法,在暴露的情况下,骨粉的存在与凝血机化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关系,而渗血使得骨粉颗粒之间有了一定程度的黏滞性,从而将骨粉固定住,而种植体对骨粉也是有一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因此本次研究中没有骨粉大量流失的情况的发生,而牙槽窝在自然愈合的过程中,骨粉与种植体相互固定,由此可见开放式治疗后,伤口的愈合情况优于闭合式治疗法。

综上所述,虽然两种伤口愈合方式在治愈率上有所差异,但是即刻种植方式可以很好地治疗牙龈炎症、骨质缺损等口腔牙龈组织常常出现的病症,采用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方式治疗这些症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在选择病例时要更为慎重,从而保证即刻种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程涛.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20):88-89.

[2]柳忠豪.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5(4):69-70.

[3]刘小明.即刻牙种植与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3(7):23-24.

[4]孙爱杰.即刻种植与种植体早期加载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7(4):77-78.

[5]樊马娟.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8,4(3):55-56.

[6]颜激光.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隙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9):563-564.

[7]陈文川.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1(3):144-147.

[8]程功华,汪为玲.种植牙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65-66.

[9]余琼.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33-134.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痹;中医疗法;麻黄汤

[中图分类号]R68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6-100-02

explorationofwenyangtongbiDecoctiontreatingnecrosisofFemoralHeadin12patients

SUnChongshu1ZHenDafu2

1.HospitalofKundulunDistrict,BaotouCity,neimengguautonomousRegion,Baotou014010,China;2.DolomitemineralpublicHealthCenter,GuyangminingCompany,BaotouCity,neimengguautonomousRegion,Guyang01422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herapeuticeffectofthe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nischemicnecrosisofthefemoralhead.methodsall12casesofpatientswithischemicnecrosisofthefemoralheadwereonlytreatedbytheapplicationoftCm.thenthechangesofsymptomsandfunctionsetalfortreatmentwerecompared.ResultsthetherapiesoftCmwereeffectivetoallpatientsthroughtheapplicationof2~12months.ConclusiontheconservativetreatmentoftCmshowedobviousameliorationonclinicalsymptomandfunctionconditionofpatients,anditisworthyofbeingpaidattention.

[Keywords]Femoralhead;Rheumatisminvolvingbon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rapy;ephedraedecoction

股骨头坏死全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守性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笔者自2006年底应用中药诊治股骨头坏死病例12例,即应用自拟温阳通痹汤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例,均经市级以上医院根据体征、症状、Ct及核磁检查而确诊。男8例,女4例,年龄32~68岁,病程1~4年,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关节疼痛,尤其是髋关节、膝关节;在髋关节持续疼痛的同时并发行走困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部门诊治疗。本人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Ⅳ期:髋部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受限,X线片股骨头扁平或死骨区塌陷,本组病例6例,男5例,女1例;Ⅴ期:髋部疼痛明显,X线片坏死骨破裂,髋关节间隙狭窄,骨密度更加硬化。本组病例5例,男3例,女2例;Ⅵ期:髋部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V期减轻,X线片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肪臼不光滑,甚或硬化增生。本组病例1例,女性。

1.2治疗方法

结合自己临床体会诊断为“骨痹”,皆分型为“阳虚寒凝血瘀”,自拟温阳通痹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麻黄6g,桂枝10g,炒杏仁10g,炙甘草10g,干姜10g,川芎10g,红参10g(先煎),当归10g,炒白术15g,炮附子10~30g(先煎),熟地20g,鹿角胶15g(烊化),焦杜仲20g,川断20g,生黄芪20g,土元10g,茯苓15g,怀牛膝15g,炒白芍15g,砂仁6g,三七10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骨碎补30g,姜枣少许。1个月为一个疗程,一日一剂,水煎服。见效后或服药后胃脘不适,需隔日或三日一剂。

2结果

疗效评价参照王岩等[2]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结果:优(>85分)6例,良(75~84分)4例,中(60~74分)2例。本组病例在临床症状上都有治疗效果,疗程最长13个月,最短2个月。总有效率100%,优良率83%。

3病例介绍

某女,37岁,已婚,教师。2006年12月2日初诊主诉:两侧股骨头部位剧痛两年,加重1年,拄拐瘸行1年,行动严重受限。病史:5年前患有红斑狼疮,经用大量激素治疗好转,两年前发现左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左腿发僵,开始按照腿痛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后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骨关节炎”,在中西医治疗中逐渐加重,以至瘸行,不得不拄拐;后经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左侧股骨头已塌陷,已成残疾,建议手术。刻诊:瘸行拄拐,行动特别困难,左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在半年前已明显减轻,但左腿无力麻木,周围肌肉稍萎缩,近三个月来右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加剧,昼夜不宁,痛不欲生,伴随上肢疼痛僵硬不适,头晕,汗出,心悸失眠,大便干结,精神尚可,情绪低落,舌质淡苔薄,右脉虚细略弦,左脉虚弦,寸关大尺小沉取而弱。诊断:骨痹。病机:脾肾阳虚,气血虚弱,经络痹阻。治则:温阳通痹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干姜、川芎、红参、当归、细辛、通草、炒白术、炒薏米、炮附子、熟地、鹿角胶、焦杜仲、狗脊、川断、生黄芪、生龙骨、姜枣少许。此病例是本组病例中病情最重疗程最长的一例,治疗时间达13个月,服药150副左右,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弃拐行如常人,现居五楼,上下如常。

4讨论

中医古籍中并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直接记载,但文献中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的描述。《素问・长刺节论篇》说:“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髋酸痛,寒气至,名骨痹。”;《圣济总录》中的“髋骨痹”;《素问・痿论篇》的“骨痿”,《医宗金鉴》卷八十九载有“胯骨,即髋骨也,若素风寒湿气,再遇跌打损伤,淤血凝滞,肿硬筋翻,足不能直行,筋短者足尖着地,臀努斜行.............”等。“骨蚀”、“骨痹”、“骨萎”及“阴疽”所描述的症状多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症状相似,所以可将股骨头坏死病归属“骨蚀”、“骨痹”、“骨萎”、“阴疽”等范畴。本人参阅近年来与本病有关的医学文献[3-7],对本病分型较多,治法不离“活血化淤、疏经止痛、溢经活络、去腐生骨、培补肝肾、强筋壮骨”等;本人根据近年来治疗风湿、类风湿、脊髓炎、周围血管疾病等经验,结合本病的临床特征,认为本病与中医“痹症”相似,应属于“骨痹”;如《灵枢・刺节真邪论篇》“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不论何种致病因素,皆表现为“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本虚”以肾阳不足密切相关,“标实”则是感受风寒湿邪,而且外邪对本病的影响尤为重要;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平素阳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易导致外邪入侵为患;如《肘后备急要方》云“肾气虚衰,腰脊疼痛,或当风卧湿,为冷所中,不速治,留人腿膝为偏枯冷痹”;本病较普通痹症病势重、病位深,所谓“初病在经,久病入络”,又如《灵枢・刺节真邪论篇》所云:“虚邪之人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为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而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所以治疗本病有很大难度。本人通过研究以上中医文献结合西医诊断,对本病确立“扶正祛邪”大法,选用真武汤、阳和汤、续命汤为主方自拟温阳通痹汤治疗本病,方中麻黄、桂枝、附子、炒杏仁、干姜、鹿角胶温阳通脉祛风散寒,杜仲、川断、骨碎补补肝肾强筋骨以助之,八珍汤加减益气养血升阳润脉,再佐活血化瘀诸药搜剔筋骨瘀滞,对于本病的治疗,祛除外邪至关重要,甚至贯穿治疗始终,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又常兼挟它邪致病,造成顽疾痼疴。《千金要方》云:“在皮肤间亦易愈;在筋骨则难痊也;久痹入深,令荣卫涩,经络时滞,则不知痛”;所以,在本人自拟方中,续命汤作用很大,其中麻黄汤既可以驱邪出表,又可以宣发肺气,畅通百脉,而且有助于脾胃升降,其治病机制微妙,值得深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3.

[2]王岩,朱盛修,赵德伟.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疗效评价[J].中华骨科杂志,1995,9(1):567.

[3]郭伟,董晓俊.中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51-52.

[4]徐明雄,杨红,胡建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2):39.

[5]涂扬茂,张朝驹,刘鹏.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48-49.

[6]廖军,王波,王继先.教授辨证施治股骨头坏死临床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15-116.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8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采取手术、中药治疗。结果:按马氏评价标准综合评分,优21例,良7例,优良率75.7%。结论: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中药治疗,术后负压引流及使用脱水剂,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62-02

胫骨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其中胫骨平台骨折是其治疗难点,治疗不当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和功能障碍、内翻或外翻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间中医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37例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8~62岁,闭合性3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48.2%,其他51.8%。按SchatzkerJ分类: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7例,Ⅴ型4例,Ⅵ型3例。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或根据术前X线和Ct结果,按主要关节面塌陷部位决定手术入路。切口绕过髌骨边缘,转向中线,直至胫骨结节,必要时沿胫骨嵴向下延伸,将皮肤和皮下组织一起翻起,以免皮瓣坏死。切开关节囊,检查半月板,如无损伤或仅周围分离,则应保留,切开连在半月板上的冠状韧带,翻起半月板,显露塌陷的关节面,翻开骨折的皮质骨块,在塌陷的骨块下方开一个小洞,通过小洞顶起关节面,见关节面已平整,取髂骨植骨,取加压螺栓,加压螺钉或支持钢板内固定,缝合冠状韧带,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及韧带,其中3例因半月板损伤严重给予切除,术后放置引流管,棉垫加压包扎,常规抗感染治疗1周,术后2周拆线,对内固定牢固者行Cpm膝关节功能练习,4周拆石膏,不持重功能练习,3个月逐渐负重。本组松质骨螺钉固定3例,支撑钢板,t型解剖钢板固定34例,植骨23例,侧副韧带修补7例,交叉韧带修补6例,半月板修补8例。

1.2.2中药疗法术后按照骨折3期辨证施治法,予相应汤剂、丸剂内服,①早期:行气活血,消瘀止痛,方选归尾泽兰汤加减,药用:当归尾、泽兰各15g,延胡索、丹参各10g,桂枝6g,田三七(冲)3g,牛膝15g,台乌、赤芍各10g,川芎6g,天花粉15g,甘草4g;②中期:筋已接续,骨位已正而未牢者,宜接骨续筋、活血和营法,方选接骨续损汤加减,药用:续断15g,白芍、丹参各10g,甘草4g,牛膝10g,狗脊15g,川芎6g,黄芩12g,怀山药、台乌各10g,枳壳8g,补骨脂15g;③后期:大量原始骨痂生成,补肝肾,壮筋骨,益气活血,方选壮骨丸加减以图收全功,药用:人参、补骨脂各50g,川续断、木瓜各30g,五加皮25g,熟地50g,杜仲、白芍各30g,刘寄奴50g,生姜40g,黄芪80g,当归50g,川芎20g,红花50g。上述各味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骨折术后8~10周拍片复查,痊愈则可停服。

2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平均8个月,根据膝关节功能、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膝关节的稳定程度按马氏评价标准综合评分,优21例,良7例,优良率75.7%。

3讨论

3.1治疗原则

传统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要求精确恢复关节面平整,骨折断端稳定的内固定,并一起修复伴发损伤和早期开始不负重的功能锻炼,而胫骨平台骨折常伴软组织挫伤严重,若忽视软损伤的治疗,后期可能会导致切口感染、组织坏死,严重者甚至截肢,故对其治疗除注意关节稳定、骨折复位、关节面平整外,更应该注意对软组织损伤的评估与治疗,根据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分期治疗,治疗应从坚强内固定转变到生物力学固定,即术中应注重保护已受伤的软组织,采用间接复位(韧带牵引复位和开窗复位术),有效切开及有效内固定,术后负压引流及使用脱水剂,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3.2中医综合治疗的原理及优缺点

胫骨平台骨折属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平整的关节面,纠正膝内、外翻畸形和尽早活动功能,由于胫骨平台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周围有软组织附着,具有良好的血液供给和成骨能力,骨折容易愈合。整复胫骨平台骨折断端,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可促进骨折愈合。在胫骨平台骨折整复后的固定中,压垫和夹板起主要固定作用,夹板增加压垫的局部压应力,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矫正或控制了骨折块的侧方移位,使骨折断端接触紧密,有利于骨痂生长,促进了骨折愈合;绷带增加了夹板的环周约束力。皮牵引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维持了膝关节的正常间隙,使患者可早期进行活动,防止肌肉和关节强直。通过外敷内服中药,消除了血肿,减轻了疼痛,促进了骨痂生长,为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早日负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配合中药薰洗,松解粘连、解除痉挛,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医综合疗法的优点是避免了手术疗法的缺点,手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入路,均对胫骨平台造成了直接显露,使创伤较大;软组织恢复较慢,使关节内创伤性瘢痕增加,粘连加重,造成膝关节活动障碍,导致骨折解剖复位程度与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不一致。中医疗法的缺点是达不到坚强的内固定,对游离于关节的骨碎片无法整复或不彻底,也不适合有严重的血管、神经、韧带损伤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者。

3.3教训体会

3.3.1手术时机选择胫骨平台骨折一般系高能量损伤,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甚至缺损,骨外露,手术必须在损伤软组织得到良好修复后才能进行。俸志斌等提出将软组织损伤程度作为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的标志,我们选择在伤后7~14d者进行手术。

3.3.2术前严格的体格及影像学检查胫骨平台骨折一般合并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一旦术前误诊或漏诊,术中又未予探查修补,将导致膝关节不稳、内外翻畸形等,我们主张术前严格的体格检查,对于一些伴严重软组织损伤、肿胀严重、检查不配合、可疑的患者,术前应作Ct或mRi检查,一旦发现韧带损伤,在术中则予修补。Ct或mRi检查同时可帮助了解关节面塌陷及骨折移位情况,对手术有很大指导作用。

3.4功能锻炼

术后注意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主动伸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可增加血肿吸收,消除关节积液,减少关节内间质成分沉积,早期进行Cpm锻炼,小范围活动4~6周后增加Cpm活动范围。特别强调床上功能锻炼时间,一般为3个月。待骨折治愈后逐步进行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毛宾尧,林圣洲.临床骨科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688

[2]黄惠亮,柯銮芝,曾亦农,等.单纯胫骨平台骨折的中医治疗及其疗效评估[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2):21-23.

[3]郑义,靳玉良,魏秀娥,等.手术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3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23.

[4]俸志斌.胫骨平台骨折32例手术加中药烫疗治疗体会[J].四川中医,2005,23(6):55.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9

[关键词]股骨髁骨上骨折;老年患者;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6)18-0073-03

股骨髁上骨折属于常见临床损伤,有效治疗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在于正确复位并在骨折的愈合与术后功能锻炼期间维持位置不变[1],术中对操作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难度较大。基于患者的损伤多由高能量暴力造成,病情复杂,而老年患者自身的身体条件较差,故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意义重大。既往治疗经验表明,通过特殊器械的辅助应用,有利于内固定操作中程序的简化和稳定性的增加。本文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老年股骨髁上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为a组、B组,且每组均为20例。a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4岁,平均(75.1±2.9)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其中,交通意外10例、跌伤2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砸伤3例。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a2型和a3型的患者分别为8例、10例、2例。B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65~86岁,平均(75.9±3.2)岁。患者均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其中,交通意外9例、跌伤3例、高处坠落4例、重物砸伤4例。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a2型和a3型的患者分别有7例、10例、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年龄≥65岁;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认为股骨髁上骨折,属于闭合性损伤,具有手术适应证,且对治疗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研究。

1.2.2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属于病理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的患者。

1.3方法

1.3.1a组a组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经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在股外侧做一切口,在骨折处有限切开,行常规复位及临时固定,在患者的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之间的位置作一小切口,依次将髌韧带、关节囊切开之后使股骨髁间暴露在操作视野中,选择在后交叉韧带止点前5mm处开口,扩髓、置髓内钉,依次锁定骨折近端钉和远端钉,使主钉钉尾到达股骨髁间软骨下5mm处完成。

1.3.2B组B组患者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法麻醉后,绑止血带,并在患者的股外侧做切口,经股外侧肌、股直肌间入路,股骨髁充分暴露后实施复位,并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股骨远端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固定期间维持良好对位对线,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都用3~4枚螺钉分别固定,必要时行植骨处理,负压引流,缝合切口[2]。

1.4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经12~24个月的随访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其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按照Bristol标准进行评价[3]:以末次随访时患者完全无疼,膝关节的屈曲度>130°,伸直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观察指标比较

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9.8±1.1)cm、(17.9±1.6)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5.9±68.3)mL、(568.2±93.4)mL,a组显著优于B组,而其手术时间分别为(85.2±12.5)min、(73.1±11.4)min,B组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经随访,a组和B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548>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加,其发生股骨髁骨上骨折的机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不断退化,慢性基础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发生率升高的情况下,其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也相应提高[4-6]。

本文比较了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骨上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可见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方面a组优于B组的情况,而在手术时间的比较方面B组短于a组。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髁骨上骨折的有效方法。这与蒋守海等[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还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记录和比较,发现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存在生肢体短缩、骨折端成角的情况,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则容易出现轻度膝外翻,但都不十分严重,不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过大的影响,也均无感染、内固定断裂以及骨不连现象出现,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适用范围更广,同时,其固定的稳定性强、符合微创治疗原则,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另一方面,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属于髓内中心固定,有效避免了偏心固定的弯曲应力对骨骼造成的生物力学干扰,降低了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发生率[5-7];而固定允许骨折端间的微运动,则可以通过生理应力的产生刺激骨痂的生长,为骨折愈合提供有利条件;但在术中锁定螺钉放置时,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不断进行调整,手术时间更长,增加了切口暴露的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风险。而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则具有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这是由于锁定钢板在形状设计上与患者的股骨远端解剖轮廓基本一致,更有利于安装[8-10];同时,由于术中无需对骨膜进行大范围的剥离,钢板与骨骼之间无需紧密贴合,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接骨板与骨骼之间以摩擦力为基础的传统固定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对患者的骨、骨膜血运进行充分保护,与Bo原则相符;通过骨骼、钢板、螺钉的一体化固定,可以实现骨折处的有效、稳固内固定,更利于患者在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11,12]。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因钢板与螺钉的紧密结合,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不会出现螺钉松动、退出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激素水平的变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在老年股骨髁骨上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有更大的优势,但也存在切口大、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更重的缺点[13-15]。研究中还对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切口入路进行了改良,将既往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改为大腿下段前外侧与膝关节前内侧两个切口入路,避免了传统入路需要切开股外侧肌腱、创伤过大的缺陷,而且降低了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干扰,术野更加清晰,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和手术时间的缩短。

总之,通过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骨折均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二者各有优缺点,可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文成,刘秦松,蔡宇,等.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177-180.

[2]廖春来,王培信,李培浩,等.复杂类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J].山东医药,2011,51(32):95-97.

[3],苗娜,王维彬,等.股骨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24(6):579-581.

[4]廖春来,王培信,李培浩,等.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内固定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0-22.

[5]陈华伟,蔡延禄,林瑞忠,等.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5-26.

[6]蒋守海,王春,夏建军,等.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66-567.

[7]宫涛,孙占胜,王伯珉,等.LiSS钢板与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C2型股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4,54(42):81-83.

[8]黄兴力,袁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9):849-851.

[9]黄忠兆,张立新,郝明,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6):629,632.

[10]杨通宇,覃家永,陆耀宇,等.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47-48.

[11]陶建军,白胜波.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726-728.

[12]汤继磊,沈向阳,陈春美,等.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和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对软组织血清标志物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39(18):2196-2197.

[13]冯利君,刘凯.股骨远端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2):70-71.

[14]郭德洪.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体会[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6):后插1-后插2.

中医治疗骨科的优缺点篇10

武汉紫荆医院创伤骨科,武汉紫荆43006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与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25例,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8例,年龄16~62岁;膝关节脱位3例,股骨下段骨折4例,胫骨上端骨折13例,浮膝损伤5例;腘动脉断裂18例,腘动脉血栓形成7例;诊断时间2h~7d;修复时间为3h-7d;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部分患者改用钢板内固定),小腿切开减压后用负压吸引装置封闭,吻合动静脉;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止血,缝合伤口并包扎,后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或植皮。结果共25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肢体存活22例,截肢3例,截肢者均为诊断时间晚,肢体缺血时间长所致,2例截肢患者软组织损伤严重。结论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后,有22例患者肢体存活并康复,其余3例患者截肢,因此可知,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常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是抢救肢体成活的保证宜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部分患者改用钢板内固定),切开减张也是非常必要的,肢体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严重程度是影响肢体成活及后期功能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腘动脉损伤;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减张

[中图分类号]R68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b)-0147-02

[作者简介]陈大康(1978-),男,汉族,湖北黄陂,大学本科,主治医师,显微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

膝关节脱位属于临床常见损伤,若延误治疗,就很容易引发腘动脉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若患者出现膝部损伤,会直接引发腘动脉严重受损,且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在一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误诊或延误治疗[1],若患者病情较重,很容易引发肢体残废,最终截肢。从目前医学界治疗现状来看,腘动脉损伤患者的截肢率近50%,部分地区超出该比例。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2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采用彻底清创、小腿切开减压,复位关节或骨折端并行外固定架固定、修复腘动脉的主要方法进行治疗和固定,并严密观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生命特征、肝功能变化等项目,探究治疗的临床疗效,做出如下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治2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6~62岁;膝关节脱位3例,股骨下段骨折4例,胫骨上端骨折13例,浮膝损伤5例;腘动脉断裂18例,腘动脉血栓形成7例。损伤原因:锐性损伤3例,钝性损伤22例。本组病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重要血管神经断伤,影响肢体血供,需要急诊修复血管神经才能确保肢体成活或主要功能恢复,meSS评分在4~6分之间(病例排除:①肢体毁损伤无条件修复,或开放粉碎骨折合并重要血管神经撕脱缺损,估计修复后不能满足功能,有截肢指征;②因合并头颅、胸腹、骨盆等外伤并危及生命,急诊截肢以便抢救生命)。

1.2患者临床特征

通过对上述患者的入院检查可知,多数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有部分患者出现相应部分的损伤,有6例患者表现为创伤性失血休克;膝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观察未发现明显伤口,未出现流血,而受到暴力钝性损伤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伤处挫伤、带有瘀斑,腘窝部位有较为明显的肿胀伤。25例患者于我院紧急处理后,1d内有1例患者的小腿患侧肌肉坏死(供血不足),小腿有部分可予以保留。部分患者未检测到足背动脉搏,且采用针刺后,足趾未渗血、温度过低,甲床未出现充盈,对患者行抗休克治疗后,有3例患者没有较明显的改善。有4例患者足背动脉搏微弱,其中1例患者患处与健处没有明显差别,且采用针刺后,足趾有部分渗血,有不明显的充盈反应。其余17例患者小腿温度正常,采用针刺后,渗血量不大,通过X射线检测后,患者的具体骨折、脱位、受伤情况基本确诊。

1.3治疗及手术方法

1.3.1全身治疗全身对症治疗,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肢体保温,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如出现血循环障碍,需立即行血管彩超探查或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1.3.2手术治疗一般性治疗方法如下:仰卧位彻底清创后行小腿切开减压,复位关节或骨折端后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部分患者骨折复位不理想或关节面骨折者改用钢板内固定);改俯卧位探查腘动、静脉,血管彻底清创后,吻合动静脉(直接端端吻合3例,22例行大隐静脉移植),血管缺损大于2cm取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肢体恢复血运后彻底止血,缝合血管损伤处伤口,用人工皮负压吸引装置封闭小腿切开减压创面,包扎,后期行减压切口缝合或植皮。

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法如下:①若患者于入院后确诊患处附近肌肉坏死,直接行膝上截肢术;②若患者接受抗休克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应行急诊手术(注意腘动脉的损伤)。具体手术方案为:患者保证仰卧位,将骨折处切开,短时间内予以固定,可采用简单的方案。本院主要方法为采用骨外固定支架以及克氏针固定方案;随后可调整患者卧床位置,修复血管。若患者血管损伤面较广,伤口较复杂,甚至血管完全破裂,可行血管修复自体大隐静脉桥接移植,若患者血管损伤较轻,可直接吻合,若患者出现血管痉挛,则可行外膜封闭;③若患者的足背动脉搏较为明显,可对其进行Doppler检测,安排医护人员监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若患者有明显的动脉搏动减弱现象,皮肤温度不稳定,那么应该在2d内行血管探查术。18例患者接受血管探查术后,接受小腿深筋膜切开术,该手术主要目的为降压,同时将其膝关节进行固定(角度保持在135°屈曲)。

1.4术后补液纠正

针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肢体保温、抗感染、抗血管痉挛、抗凝、脱水以及全身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及患肢血运。

1.5术后观察以及随访

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术后观察的主要观测项目为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生命特征、肝功能变化等项目,若患者身体情况不佳,可行抗生素治疗。患者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足趾颜色以及甲床充盈反应均为重点观测项目,若有所改变,可对患者行血管吻合术,同时配合抗凝。接受小腿深筋膜切开术的患者,若皮肤有缺损,可行植皮术修复。患者治疗康复后,相关医护人员要定期随访,主要观测项目为患处的血液循环现状、伤处好转或愈合情况,并检验患者膝功能。

2结果

本组共25例,肢体存活22例,截肢3例,截肢者均为诊断时间晚,肢体缺血时间长所致,截肢患者中2例软组织损伤严重;肢体存活患者根据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KSS):15例缺血时间短术后患者肢体临床及功能评分优良,7例缺血时间长,患者评分较差,且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跛行。

3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属于常见伤,还会引发腘动脉损伤。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后,25例患者中有22例肢体存活并康复,其余3例患者截肢,因此可知,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常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很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双腿。

腘动脉损伤后较易造成肢体缺血而导致肢体的严重后果,因此腘动脉损伤被认为是对肢体威胁最大的周围血管损伤[2]。通过学者的研究可知膝关节脱位会引发腘动脉受损,以往的几率为7.5%,腘动脉受损几率较高。从本文研究可知,闭合性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外伤流血等可见问题,属于较为典型的特点;②患者容易出现较高几率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其它部位的骨折以及胸腔受损等;③患者伤情不稳定且一般病情较重,车祸致伤较多,还有部分为高处坠落伤,且多数患者会出现休克;④患者血管破损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为部分血管断裂,其余少部分为血管全部损失、断裂。

外固定架固定操作简单快速,足以稳定折端,部分可获得解剖对位,同时,对软组织损伤小,便于对伤口的操作[3-4]。可尽量为肢体血管的修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并且肢体保肢成功后骨折复位不理想或关节面骨折者可二期改用钢板内固定。腘动脉损伤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性很高。对有骨筋膜间隙压力增高临床表现的应在血管修复前行深筋膜切开减压,这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肢体的进一步缺血,终止肢体缺血于骨筋膜间隙压力增高指间的恶性循环,减轻肢体的再灌注损伤。一般认为,对高危险性损伤,在症状出现之前行预防性深筋膜切开术的效果远好于出现组织坏死后进行的治疗性深筋膜切开术[5-7]。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大多钝性损伤,血管清创后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同时因肌肉的牵拉和血管痉挛,大部分需行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移植以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为佳。

通过以往研究可知,1992年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首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1994年,裘华德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技术,具有较多优点:①使病人创面处于负压封闭及缺氧状态,创面与外界相对隔绝,细菌不能繁殖;②使创面渗出液、坏死组织被充分引流,消除局部肿胀,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挤压伤创面,经VSD后5~10d的延迟,创面新鲜无菌,能分辨正常与坏死组织的界限,避免急诊清创不彻底或过度清创[8],清洁的创面给深部组织及皮瓣修复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综上可知,接受及时的手术治疗后,患者肢体存活并康复的几率大大提升,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常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是关键;而肢体缺血严重程度是影响肢体成活及后期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到及时诊断,是治疗患者的关键,本文研究的手术后外固定支架方法,疗效较优,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李存佳,林志国,谢小川,等.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8例综合治疗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107-108.

[2]樊孝文,方力,郑翼德,等.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治体会[J].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75-2477.

[3]曾卫平,王聪.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策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1):72-73.

[4]王建兵,孙振中,陈学明,等.闭合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临床诊治[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552-554.

[5]李存佳,林志国,谢晓川,等.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36-37.

[6]郭维忠,李健辉.膝关节闭合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诊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8):757-758.

[7]雷芳.肌酸激酶在腘动脉损伤修复中的意义及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