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45:15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1

关键词:金融学;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5-02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深、金融学学科体系及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地涉及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金融学专业在招生中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功底参差不齐,学习专业课的难度加大,在教学中注重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无疑是改善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本文专门就如何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的问题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思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在教学中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知识的交叉融合

(一)注重体现统计学与金融学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内容对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统计学与金融学各自的课程体系之间却缺乏足够的内在沟通,课程体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一些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甚至金融统计等,却不懂得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去分析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两者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首先应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两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两者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学只有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在统计学与金融学的相互关系中,统计学为研究金融学服务,统计方法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金融学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和自身的发展均提供了契机。

(二)注重统计学和金融学交叉融合的实践内容

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反映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应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和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金融统计等课程),使之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建设相适应;反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任务在于告诉学生如何运用统计知识,利用各种统计分析的工具(如统计应用软件)去分析现实中得到的数据,将培养统计思维习惯和训练统计应用能力有机结合。

在统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与金融学的授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大量运用金融学的案例;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量传输统计思维,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统计和金融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如何用统计思维去观察、思考和处理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设计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

统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需要改革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

(一)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的调整

以统计学原理课程为例,建议调整的内容包括,一是简化统计指标理论,增加统计学数学理论基础的讲授内容。将原来统计学教学中重点讲授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数法等内容变为有选择的介绍;将概率论的有关内容纳入统计学课程,并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教学内容。二是强化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向学生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同时,考虑到金融领域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主,因此,在教学别要让学生对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模型有所把握和理解。这样一来,不但丰富和充实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大大改善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金融统计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对于金融学专业开设的金融统计学,需要为金融统计建模做准备,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金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结合金融建模思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统计思维下分析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分布为例,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统计分布大多是非正态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是要介绍非正态分布数据在模型应用中的常用的处理方法,如取对数等;二是要注意非正态分布的学习,可以向学生介绍t分布:贝塔分布、威布尔分布等非正态分布。

统计学相关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案和内容确定以后,将会有利于统计思维与授课内容的有机结合,譬如概率论、随机过程知识就是用来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现象的,平均数、方差用来刻划现象的集中与波动程度,数字资料的搜集开发是为这些现象的过程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如此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把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熟悉统计思维和随机性思维

统计思维是统计学中蕴含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统计思维不仅是学习统计学的需要,也是统计学向其他学科嫁接的一条有效途径,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一般认为,统计思维就是人们自觉运用数字对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统计思维从内容上讲,包括了从资料收集到资料分析再到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其终极目的。其中,资料分析和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是随机性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应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所谓随机性思维,就是以随机性问题为载体和视角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一般性认识的思维过程。随机性思维是统计思维的思想内涵和本质内容,贯穿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内容体系的始终。

(二)注重解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培养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清楚认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同的两门学科,他们研究的对象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但它们却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前者偏重于基础理论,后者偏重于研究应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数理统计研究对象的最重要的特性。概率是对随机性的一种度量,基于概率的知识,将随机性归纳到可能的规律性中,这是随机性思维的基本特征。由于对随机现象的观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数据来表现,因此对随机性进行描述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拟合一个适当的分布。

(三)注重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和应用随机性思维

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前提是能够深刻体会和认知随机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还应当经常在课堂上联系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随机性”的内涵,并激发学生自觉、自我培养随机性思维的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过渡,认识到随机事件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并且无处不在。

四、通过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增设实验课的意义

在金融学的专业课程里增设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更是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金融学学科建设中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不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统计方法与金融建模、定量分析脱节,缺乏统计案例和统计软件的结合。没有实际的数据分析训练,学生们就无法对统计的广泛应用性有深刻的体会,也不利于保持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讲,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统计软件,很难完成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工作。因此,在统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中,必须注重把统计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统计思维能力,使统计思维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在对金融学专业课的学习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统计学、金融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均可以考虑开设一定的实验课。

(二)有效率地上好实验课

处理金融数据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众多,每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对象,同时彼此联系。在实验课程的开设中,建议每种方法均遵循一现场演示二案例分析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处理实际金融数据的学习过程。譬如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会接触到大量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演示,并结合软件的输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统计理论方法和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含义。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使用一种以上的统计应用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不但提高了实际处理金融统计数据的能力以及金融统计的分析技能,产生比较具体的感性知识,而且加深了对金融统计规律性的认识,激发了对统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统计理论与金融实践的顺利结合奠定基础。

此外,将统计应用软件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已是国际统计教育的主流。金融统计的案例分析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在案例教学中,应综合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同时,所选择的案例要与当前备受关注的金融问题、金融现象密切联系,难度也要适中,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案例分析过程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自己动手处理实际金融数据就水到渠成了。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2

比如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股票系统操作,衍生品市场中的期货市场系统操作,货币市场中的投资外汇系统操作等等。任何忽略实践要求的教学都是不可取的。金融市场学实践性强的特征不仅与金融行业的实践密不可分,而且与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联系紧密。二是知识更新快。尽管金融市场学的教材五花八门,然而金融市场学的知识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如储蓄、投资、金融资产、金融市场等;其二是货币市场。如利率,货币市场的产生、发展,货币市场的参与者,货币市场的交易制度等;其三是资本市场,主要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股票、债券等债券的定价等;其四是衍生产品市场,如互换、期货、期权等;其五是金融监管、政府在金融体制中的作用,国际金融等。上述五个方面是现代金融市场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的知识更新都较快,如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随后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现有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再比如货币市场中的比特币(Bitcoin),是2013年才出现的一个重大的新生事物,对国际货币市场冲击较大;2013年出现的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等,这些均是金融市场中出现的新产品,需要给予关注;再比如出现在衍生品市场中的利率互换等。往往在新产品出现的两到三年之内,新版教材均将这些热点内容编入其中。这些金融市场中的热点事物均表明,金融市场学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课程。三是知识点较多。金融市场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一个主干课程,其知识点众多,需要牢记。比如基本概念有利率、流动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期货、互换、套利、期权等;专业学术短语有利率互换、金融市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等。这些基本知识点是理解金融市场学的“金钥匙”,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着重讲解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四是开放性强。金融市场学与金融行业实践密切相关,金融市场学的知识体系不断推陈出新,主要体现在其能够将金融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知识纳入金融市场学课程体系中。据有关数据显示,基本上五年左右金融市场学需要更新一次,而作为金融市场学领域享誉全球的教材:彼得罗斯与米尔顿马奎斯合著的《金融市场学》自首次出版至今已经修订9次,现在为第10版。每一次更新均将国际金融市场领域出现的金融创新、金融新生事物吸纳进来。综上,我们看出金融市场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处于核心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金融市场学的基本运行规律、新近产品的操作要点;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市场经济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金融专业人才。正因如此,金融市场学出现的上述学科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讲解清楚理论基础上,重点掌握实践教学的技巧,引导学生把视野聚焦在实践实验环节。这不仅需要教师熟知金融市场学的基本知识框架,更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设计出合理的实验内容。

2实践教学的思路

2.1实践教学的重点

金融市场学实践教学的重点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熟练掌握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的运行规律基础上,通过金融实验室这一重要平台,从实践角度认识理解这些市场的运行实践,比如通过计算上证综合指数、中债指数的收益率来认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运作规律;通过模拟炒股软件来理解股票市场的操作流程等等。二是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金融市场学一般•文化杂谈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多数学生此时已经具备数理、经济等基本知识,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Stata等软件,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为合适。比如通过设计现实中的一个时间序列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功底,而且也锻炼了学生数理方面的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金融市场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形式,既可以在金融实验室完成,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依托高校校外的实践基地。一般而言,教师将设计好的题目公布给学生,学生根据兴趣、同学间知识储备的搭配情况,合理选择小组成员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完成。这中间就涉及学生独立思考,如何高效地完成实践教学题目。

2.2实践教学的难点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多数教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金融市场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切合实际之间平衡,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未来有用的实验,如何衡量实践教学的效果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时刻思考的问题。

2.3实践教学的思路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程即将结束时才开始,此时学生已经对金融市场学的知识框架有了一个基本认识,通过开展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2012-2013学年的金融市场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选择一个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分析一只股票的收益率与某一宏观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此实验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是制定好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步骤。一个教学目标再好,也需要脚踏实地、需要具体可行的实验指导书。教师要选取一个典型的例子,做好实验指导书,制定实验的几大步骤。比如在上述实验中,选取青岛啤酒2012~2013两年的月收益率与Cpi的关系为例。实验的主要步骤为:一是计算股票的收益率,二是将数据导入到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Stata后进行单整分析,三是进行协整检验,四是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五是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分析,通过制作两个变量的图示,与所发现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然而一个好的实验指导书并非面面俱到,只需将关键点讲述清楚即可,否则学生将沦为照搬照抄的境地,达不到实验的效果。三是明确实验的重点及难点。在讲解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步骤后,仍需要强化理论知识的教育,从理论上为学生讲解股票收益率与Cpi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推导他们之间的联系机理,加深学生对二者联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实验的重点及难点。在举例中,实验的重点是得出青岛啤酒的收益率与Cpi之间的因果关系,二者谁为因谁为果;难点是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程序,如何确认二者是同阶单整的,是否可以建立协整关系等。这需要教师详细讲解,耐心指导。四是实验结果的解释。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参照实验指导书,能够通过自选一只股票来分析股票收益率与某一宏观变量的因果关系。然而,仅仅得出二者的因果关系并未表明实验结束,恰恰是实验关键之处。在实验课程中,聪明的学生此时会通过查阅资料来研究得出的二者关系的真伪,更有个别优秀的学生会举一反三,建立理论模型来推导二者之间的关系。然而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个别学生得出的因果关系方向错误,有的得出二者无因果关系,这些均需要认真对待。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老师要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将所发现的实验结果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是实验项目的评价。实验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制作ppt汇报等形式进行。考核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分数,其重点在于启发学生,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求知欲。检验一个实验是否设计成功的主要标准是观察有多少学生独立完成了实验。在实验中,有近85%的学生独立完成了实验,这表明多数学生掌握了该实验设计;同时通过随机抽查学生,把他们的实验结果制作ppt进行专题汇报,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综上,笔者认为,金融市场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知识层次,实验室情况来确定开设金融市场学的实验项目。一般而言,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较为简单,不需要过多的实验设备,但是这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性的实验需要教师具备数学、经济、金融多学科知识,而这能够很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实践教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否则拔苗助长,达不到实践教育的初衷。

3相关建议

3.1教师要遵循金融学教育教学规律,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各个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教师应在施教过程中将实践理念贯穿始终;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最新金融产品的特征和操作规则。

3.2教师应加强与金融行业的联系,掌握行业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上理论课程的同时,应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选取行业新近发生的案例,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实际运作,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接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3教师应设计好实验项目。一个好的实验项目能够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实验项目时应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的题目要具有开放性,不拘泥于形式,考虑大多数学生接受程度;此外,实验项目应以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设计的题目应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3

现代金融经济国际化、微观数理化的趋势迫切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具备较深厚的数学功底,以适应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具备半强有效性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测度金融风险,改进预测资产收益率的方法,寻求资本市场价格运动规律等。

金融数学,亦称数理金融学,是以数学为工具解决金融问题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在对金融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金融经济系统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1]。

国际上从事金融数学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大学的数学院系和相关的研究所,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英国的利兹大学数学系等,设立硕士学位、学士学位以及培训证书。在国内,1997年北京大学率先成立金融数学系。由于国内外的社会制度、学科划分、金融运行体制以及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外在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选编等方面各院校情况不尽相同,形成了各自的金融数学教育教学特色。在学士学位层次,西方国家院校在金融数学方向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和统计类课程要比国内院校开设的门类多,覆盖面广,而数学课程相对于国内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国内的金融数学教育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与我国金融经济具体实际相结合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广州大学是国内创办金融数学本科层次教育较早的地方高校,现已初步形成了硕士、学士两个办学层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教材的选编,课程教学环节的有机设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宽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教学特色。

从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视角分析可知,在金融数学教学中,金融类课程要用定量和定性混合的方法来教学,本着经济―金融―经济,货币―信用―银行,定性―定量―定性的三结合原则,围绕金融经济现象所呈现的各种本质特性,进行金融问题的数学建模、产品定价和风险度量。这种定量定性的多学科交叉教学,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多专业性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而在学生方面,同样需要具备多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对其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达到累积综合效应递增。在基础课程方面对数学专业和金融专业应同等重视,缺一不可。金融与数学专业交叉程度高的课程(如保险精算、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时间序列、风险管理学、统计软件操作等)是金融数学的核心所在,应根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2]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应用性。因此,只有深入细致地研究金融数学教育教学上的这些特殊性,结合实践中的经验数据和调查数据,才能深刻认识金融数学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质量间的相依关系,避免只从金融学或数学片面看待和认识金融数学。

二、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

本科层次的金融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至少使学生懂得数理(微观)金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金融数据统计建模、产品定价求解和风险度量能力。为此,广州大学依托数理统计、随机分析、模糊集方法等数学学科优势,整合力量,校企联合,做好金融学与数学的重点交叉课程建设,用概率统计硕士点的金融数学核心方向的研究带动该方向本科层次教育,形成了金融数学教育宽基础、重实用的特色。然而,当前金融部门需要金融数学人才的岗位入职资格提高至硕士、博士层次,这迫使金融数学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调整到既要为地方金融经济发展提供实用人才,又要注重向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在新生入学时要求学生做好个人规划,或立志考研深造,兼修金融学或会计学或保险第二专业,或在课程设置中按选修课形式加入相应专业模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金融学或会计学专业或保险专业学生基本相同。同时,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做好向硕士研究生层次输送人才的工作,对于数理金融能力较强的学生应鼓励其考取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郝华宁,孙晓群.金融数学的教学与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2):98-99.

[2]姜礼尚,徐承彪.金融数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11-13.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4

[关键词]生物识别技术电子商务安全防范

一、前言

随着网络经济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军事、社会各方面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特别是金融和电子商务方面。同传统的金融管理方式相比,金融电子化如同将金库建在计算机数据库中,资金在计算机网络中流动,金融计算机系统已成为犯罪活动的新目标。为了保障金融、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认证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身份认证用于鉴别用户身份,以保证通信双方身份的不可抵赖性。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理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和识别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唯一的、稳定的、可以验证的,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手段相比,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鉴定技术具有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金融、电子商务中,生物识别技术正成为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二、主要的生物识别技术

1.在金融、电子商务中。常用的生物识别技术有以下几种:

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是最早的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身份识别手段。指纹识别技术涉及到许多高新技术,如指纹样本的采集和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等。指纹的识别属于“模式识别”,该系统的核心是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提取指纹,然后输入计算机,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指纹识别算法,现代技术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任何人的身份识别认证。随着科技的进步,指纹识别技术正在走向金融、电子商务领域,指纹识别身份的atm提款机已经有所应用。

2.掌形识别掌。人类手掌的立体形状,就如同指纹一样,是每个人都互不相同的可以作为身份确认的识别特征。手掌特征是指手掌长度、宽度、厚度以及手指的表面特征。首先,掌形识别系统获取手掌的三维图像,然后经过分析确定每个手指的长度、手指不同部位的宽度以及靠近指节的表面和手指的厚度。可得到近百个掌形的数据,从而与模板进行比较,并得出结果。手掌的几何特征的稳定性极高,不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缺点是掌形识别容易受生理状况改变的影响,而造成识别率的不稳定。

3.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具有非接触性、对被识别对象侵扰少和识别手段隐蔽,可广泛用于公安部门的犯人管理及案犯查找、医学诊断、信用卡、人机交互、证件核对等。其识别技术主要有:获取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分类器根据特征来进行决策分类、匹配识别。其不足是处理技术较复杂,人脸易受影响的因素太多(表情、光照、环境等),给特征提取增加了困难。

4.签名识别技术。笔迹是人的一种稳定的行为特征,具有一定的不变性和独特性。因此可以利用人的签名来识别个人身份。手写签名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把手写签名的图像、笔顺、速度和压力等信息与真实签名样本进行比对,以实时鉴别手写签名真伪的技术。签名识别技术装置一般使用有线笔、灵敏的图形输入板或二者相互结合使用。其过程分为签名采集和签名识别:签名采集提取了签名中的百余种生物特性,对每个人的签名建立一个惟一模板。签名识别系统通过签名识别,完成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可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金融机构、安全防范等领域。

虹膜识别虹膜即为人们所称的黑眼珠部分,是眼球前一层圆盘状的薄膜,中央部分是瞳孔。经计算两个人同一只眼虹膜特征相同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两眼相同的概率是一千亿分之一。眼睛虹膜纹络识别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成像技术的结晶,采用的是红外成像技术,将人眼中的虹膜纹络特征图信息输入计算机,成为特殊的可供自动识别的人体身份证。与其他识别技术相比,虹膜识别的错误率是最低的。其不足是图像获取设备复杂、价格较高。

三、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电子商务中的主要应用

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商务中使用的基本上是智能iC卡,这类卡在使用时是通过“用户iD+用户密码”来进行身份识别和数据的访问,基于该方式加密的金融卡有两大隐患,一是微机只认密码不认人;二是密码位数短,容易破解,若位数长,用户很难记,常遗忘密码,对用户造成使用时不便。全球的金融iC卡使用区域是受限制的,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的iC卡标准不统一,我国目前所进行的emV大迁移主要是解决这一问题。在emV大迁移的过程中,符合emV国际标准的iC卡加密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如果金融卡的使用过程像其他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一样,需要建立一个生物特征数据库,那么将全球拥有iC卡的用户特征学习到生物特征数据库,数据库将是非常庞大的,这将影响到识别过程的快速性。因此,该方法是不可行的。为此,一般是将拥有iC卡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集成到iC卡上,用户在使用iC卡进行金融交易时,只需与卡上的特征进行比对,就可达到辨识的过程,而无需在金融网络中建立庞大的特征数据库。这样,用户不需要任何密码,更不会担心丢失或遗忘。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金融卡,也是一种加密上的改进,但比起虹膜识别技术的误辨识率要高,拒真率也高,虹膜技术在金融卡身份识别中将更有前途。金融中心需要有虹膜学习终端,金融交易机器(自动取款机,atm)需要安装虹膜识别镜和虹膜辨识系统。

虹膜学习终端是用户在办理iC卡时,将用户的虹膜特征信息写到iC卡上,而atm上的虹膜辨识系统则在用户进行金融交易时摄取用户虹膜信息,提取用户虹膜特征,并与iC卡上的虹膜特征进行比对,达到辨识或验证。采用虹膜技术进行银行iC卡的身份识别,不需要建立庞大的虹膜特征数据库,就可以让符合emV国际化标准的智能iC卡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过atm机进行金融交易,使用简单、操作方便、简洁快速。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5

关键词:混沌理论金融数学实验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我国金融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各种金融风险的挑战。金融风险的管理及市场秩序的维持需要大批既懂金融又能熟练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工具处理大量数据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为满足市场需求,各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相继开设了金融数学教学。随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实现对金融数学专业本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

一、金融数学实验教学现状

我国在本科生中开设金融数学教学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随着学科的发展,金融数学教学在取得一些宝贵经验的同时,一些缺陷也暴露出来,实验实践教学这一块尤为突出。

首先,目前从事金融数学课程的教师很少真正是金融数学专业毕业的既懂金融经济又有深厚数学功底兼具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没有金融市场实战工作经验。势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金融理论与数学知识和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学生实验创新、实践工作和综合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其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方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对实践实验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缺少模拟实训锻炼,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强化,使学生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最后,实验实践教学软硬件等整体设备不够齐全。一些高等院校由于实践教学经费缺乏,学校虽然设立了金融实训模拟实验室,但设备陈旧不够齐全,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模拟训练。

二、金融数学教学特点

金融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仅靠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金融数学理论比较枯燥,内容繁多,因此为增强教学效果,给学生更多时间讨论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课程实验及金融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金融数学各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当然,针对培养目标还可以设置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等环节,作为实验和实训环节的有力补充。

三、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是一种描述系统从有序突然进入到无序的演化理论。混沌是一种确定性系统内在的随机性,系统长期的行为敏感地依赖于其初始条件。“蝴蝶效应”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也是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混沌现象的直接原因。混沌应具备三个主要定性特征:内随机性、分形性质、奇异吸引子。混沌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

设是一个紧度量空间,连续映射f:VV是混沌的,如果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三)f的周期点集在V中稠密。

混沌理论说明确定性系统的行为不仅仅是定常、周期和准周期的,更普遍的则是貌似无序的混沌。混沌理论是一种复杂性理论,而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混沌理论中蕴含的思想引出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新视角。

四、混沌理论引入金融数学实验教学的依据及启示

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混沌的产生,一方面是整体思维特征的呈现。个体差异性使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具有个性特征,同时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具有耦合性,学生间相互作用的耦合性越大,教学过程中混沌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是人为组织的混沌,即在总体实验教学目标指导下的局部混沌设计。这种混沌现象是教师能控制的,是有目的的行为结果。在金融数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不规则、不可预测、不确定性、非线性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而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多变的、混沌的。其非线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会产生混沌行为,并且管理中具有奇异吸引子、初值敏感性、自相似特征等混沌特征。

1.初值敏感性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现代实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助者和引导者。复杂的实验教学环境必然会导致教学系统内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从而加剧教学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教师进行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时,应创造良好的学习初始条件,在不同阶段设置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在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设计时,要先认识到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判断、对学习实验结果进行预期,最后确定学习实验目标。从而制订计划,选择能够实现目标的相应学习实验策略,最终对自己的学习实验结果作出正确评价。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自相似性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学习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每个学生的智力、情感、接受能力、技能操作等的发展均处于复杂的多因素动态过程中,对其信息接收、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影响。人的思维是复杂的,想找到每个人发展的线性方程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分形理论,应考虑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手段,在实验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发展和培养元认知,有意识地运用分形迭代的思维方法和分形认识观点,开发元认知能力。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安排,以促进其基础知识的拓展性应用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养成。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思路和技术内涵,熟练运用典型的信息处理方法,加强学生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3.奇异吸引子对实验教学的启示

金融数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从混沌理论可以知道一个小的变化会得到差别很大的结果,所以学习过程中,寻求奇异吸引子,一些小小的提示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发生混沌,继而提升知识模型和思维模式的丰富程度。金融实验教学环境信息微小变化,学生内心状态的微小的变化,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微小变化及对教学目标的微小偏差等,都会导致其实际教学效果很大变化。实验教学内容直接决定实验教学质量,决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所以精心设计开展一些有特色的综合设计类实验项目,对这些实验要注意融入金融数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最新的技术成果,以特色实验项目为奇异吸引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的要求、个人的兴趣、项目的驱动、就业的导向等多种因素致使学生偏离收敛性吸引子的区域而导向不同性态,在不同程度上诱发学习积极性。在金融数学实验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原设计输出有很大出入的认知建构,允许学生学习结果不同情况的出现,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实现其发展的可能性。

五、结语

本文尝试在财经类院校金融数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混沌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金融数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引发混沌现象的“蝴蝶效应”,对实验教学初始条件的创造及教学过程各学习目标的设置加以重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控作用,又能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非线性及奇异吸引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的影响,从而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一起,使枯燥的看似纯理论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谢霖铨,吴克晴.关于金融数学教学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12,Vol33,6.

[2]杨刚,张鸿雁.金融数学本科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Vol6,8.

[3]康世瑜.浅谈混沌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7.12.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6

1.1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从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课程设置过分强调金融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且宏观金融类的课程占用较大的比重,对微观工具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不足,忽视了对学生金融实际业务技能的培养。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宏观金融理论和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技能操作岗位的需要。

1.2选修课不能有效满足金融运作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设置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调对学生基础能力、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虽然也设置了选修课,但选修课的门数较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只有六组共十二门选修课,学分也仅有17学分,必要的人文、管理、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很少。反映出选修课的建设滞后,覆盖面不广,内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金融人才市场的要求。

1.3课程体系建设与金融发展实践有所脱节随着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和金融活动的复杂化,金融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不断深化,金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这意味着金融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目前来看,青海大学金融学教育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框架中,虽然有一些改进,设置了一些新课程,但与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没有根据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由于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这决定了金融学必定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客观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1.4课程设置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程度不够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金融教育的多元化,这就需要通过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学科的综合化来实现,如金融学与法学、数学、外语、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反映出金融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金融法、数学化的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以及网络金融等课程尚未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

2.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包括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等。其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能覆盖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内容。其中,通识教育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等,这类课程不强调只为专业服务,而是着重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专业教育主要包括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等,这类课程主要为金融人才培养奠定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较为鲜明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形成良好的竞争能力;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课程。

2.2兼顾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发展的要求传统金融学教育偏重于宏观金融,对微观金融涉及不足,这不适应金融微观化发展的趋势。金融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体现“宏观微观兼顾,增加微观金融中实用性课程”的思路。一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离不开宏观金融,在课程体系中必须有一定比例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的内容。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金融课程的开设,特别是增加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如:增加资本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金融、网络金融等。

2.3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和质量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特长,开出紧扣金融学前沿、富有特色的选修课。一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开设选修课,如网络金融、行为金融学等课程;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选修课,增加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融资支持等方面的课程,具体可开出“民族地区融资支持研究专题”、“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融资方式专题”、“大学生个人理财专题”、“地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等,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青海省社会经济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4强化金融实验教学活动的内容根据金融学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内外该校的成功经验,金融教学必须要加强两类实验课程:第一是验证性质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仿真金融市场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能接触银行业务、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并通过模拟交易,可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及对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第二是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这一类课程主要以数据的处理软件为例,向学生传授软件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5注重金融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注重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金融学与法学、数学、外语、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按照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化的发展特征整合和更新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应注重金融运行自身的法律问题研究,开设金融法方面的课程;在一般数学课的基础上,增加运筹学、博弈论、金融随机过程等课程;加强金融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开设网络金融等方面的课程,以及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放在实验室进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7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发展起来,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了直接冲击。例如,2006年我国第一家人人贷公司宜信成立,2010年阿里巴巴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谢平(2012)在国内最先公开提出“互联网金融”(internetFinance)这一概念,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所引致出的巨大效益将更加普惠于普通老百姓”。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悄然兴起,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分期消费服务的网络分期平台,如余额宝、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紧接着,传统的电商平台也开始参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产品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认可,参与程度迅速提高,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张玉涛(2011)分析了大学生理财的可能性与重要性;刘思婷(2014)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指出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2695.8万人,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容量还在继续扩大。但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认知偏差,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知觉风险,并没有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理财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本课题组于2017年8~10月对江苏省扬州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走访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扬州本地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组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借助问卷平台和走访发放纸质问卷两种方式作了调研。共设计了21道问卷问题,其中15道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主观判断以及采取的行为有关。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有325人,问卷回收率100%,数据有效率97.5%。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中女生占55.8%,男生占44.2%,其中大三学生占大多数,经管专业的学生占主要部分。(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选择

从被调查者的理财方式来看,64.29%的学生选择了购买活期存款,51.19%的学生选择余额宝等p2p理财,购买股票和基金的各占3.57%。对于大家使用过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调查中得知,有80.95%的同学使用过余额宝,40.63%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更加青睐传统金融银行卡活期存款,但是,余额宝类产品的兴起对高校学生使用银行存款起到了分流作用,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进行过互联网金融理财。这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财方式,理财产品更加的丰富多样,这对大学生理财市场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见表2)

2.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性别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性别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对理财方式的选择和性别做交叉分析发现,在选择传统理财方式的学生中,女生占64.20%,男生占35.80%,女生多于男生,而在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学生中,女生占50.80%,男生占49.20%,女生仍旧多于男生,但差距缩小。由此可?,性别对大学生选择理财方式存在影响,女生比男生更乐于参与理财活动,但是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的出现正在逐步缩小性别差异。(见表3)

(2)专业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专业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商科专业学生理财的人数占比普遍高于非商科专业的学生。而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学生中商科和非商科人数比例逐渐趋于一致,分别占51.02%和48.89%。这说明,专业的影响固然存在,但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打破了专业的界限,降低了理财的门槛,让更多想要理财的大学生加入其中。(见表4)

(3)理财最低金额限制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中,没有使用理财产品的人数占比,随着月均可支配费用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并且6.02%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最低金额没有限制,所以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由于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有限,所以每月结余的生活费也有限,理财最低金额决定了大学生所掌握的流动资金能否用于理财。余额宝的一大特点就是低门槛,理财金额低至1元,为大学生理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理财收益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收益是影响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19.28%的大学生认为收益率高是他们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原因。高收益往往能吸引大学生理财,较低的收益则不能有效地激发理财的欲望。以余额宝为例,它的年收益率高达3.5%~4%,甚至高于许多商业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高于传统金融产品这一特性,使得一批大学生从传统金融理财转向互联网金融理财。

(5)操作的便捷程度对大学生理财方式的影响。如今大学生都偏好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处理问题,在调查中57.83%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金融操作方便快捷,这是吸引大学生理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没有互联网金融之前,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存活期户或存定期,常常要去线下银行办理。而互联网金融产品,把所有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搬上线,直达手机端,而且以极其快捷个性的方式让客户迅速掌握操作方法,简洁、方便。互联网金融产品以其便捷的操作方式为大学生管理月末生活费结余提供了存储平台,方便了大学生理财。比如余额宝,交易不受时空限制,非常便利,大学生使用余额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见表5)

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在理财方式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金融理财学习机会,缺乏理论知识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从网络上或周围的人了解财务信息,少数学生通过报刊、校园课程和经验积累获得金融理财知识。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财务管理,但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分散知识对了解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金融知识,大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系统的财务学习机会,学校的不重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缺少必要的理财经验,没有清晰的投资方向

许多大学生认为财务管理等于投资,但事实上,投资只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它是保存和增加资本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最终目标。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关的投资理念只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实际的投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时,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其背后的高风险,不能选择正确的理财方式,对投资方向也愈加困惑。

(三)大学生资金有限,理财意识薄弱

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每月的生活费有限,这影响了大学生理财的积极性。此外,许多大学生错误地认为,理财是“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当他们有闲钱时才会管理金钱,没有闲钱时财务管理是没有必要的,因而不能持续理财。这也是理财意识薄弱的体现。

四、政策建议

(一)国家应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指导、鼓励创新

为了应对高校对互联网金融认知应用的问题,国家必须整顿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准入制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努力打造有序、公开、公正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国家应该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引导高校做好金融教育工作;国家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接触、使用互联网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联合家长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财

首先,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同时开展网络诈骗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理财基础课,增加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识;开设与理财相关的社团,搭建大学生与资深投资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此外,家长应该与高校合作,做好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了解孩子的消费支出情况,从而避免不恰当、不合理的理?投资。

(三)大学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使投资理财组合多样化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8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支付和社交网络等)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是现代信息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相结合产生的新兴领域。近几年来,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助力,也带来了竞争。

(二)互联网金融下的大学生理财

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理财方面存有着独特的特点,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理财在观念和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虽然从个体看,当个大学生资金少,理财意识不强,但通过互联网金融能将众多大学生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这就是一股庞大的资金。而且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大学生会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大学阶段所养成的理财习惯,将会对其未来整个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三)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大学生理财理念的教育并不被人重视,对其理财行为特征的研究有诸多不足,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研究比存在许多空白之处。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和理财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许多大学生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的理财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还可以找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存在的不足之处。当代大学生的理财和互联网金融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现在的理财行为对其进入社会之后理财也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研究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现状

为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现状,笔者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湖南省内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8份,有效回收率99.8%。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互联网金融下理财行为,互联网金融下理财观念。下文将对此次调查结果以及其深层原因进行研究阐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参与度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多数大学生除了关注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存款业务和理财产品外,普遍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所关注。虽然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金融都有一定了了解,但是在自身理财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在调查的998名大学生中,只有其中446名使用过互联网金融。而且在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大学生中,8成是在两年以内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其中近半数是在一年以内才开始接触互联网金融。大学生在对互联网金融的使用上,主要是进行投资理财,新兴的互联网借贷、学生贷款、分期付款网购等参与度不到2成。

从研究结果看,近半数大学生是在近两年才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这表明这两年以来,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参与人数增长迅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互联网比较熟悉,乐于尝试新生事物,喜欢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理财有很高的接受力。大学生有一定闲散资金可以用于理财投资,市场潜力大。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投入水平低

由于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资金有限、理财意识不强,大学生理财投资整体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许多大学生认为只需要打理好每天的生活就好,并不需要专门划分出一些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还认为理财投资收益较少,手续又比较麻烦,没有进行理财投资的必要。

而且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整体上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更多是停留在观望和尝试的阶段,理财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大学生中,互联网金融理财投资金额占月可支配资金的比例主要集中在10%和10%到30%两个区间,占被调查人数的总体比例分别为44.44%和21.21%。这表明互联网金融理财主要是吸收了大学生部分剩余的流动资金。互联网金融理财所占资金的份额不大,但通过调查发现,也有少数大学生理财投资金额大、投资金额占比高,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所进行投资。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方式高度相同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呈现出高度相同的情况。在理财投资方面,主要选择是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9成以上大学生使用以上两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其中选择余额宝人数是微信理财通人数的3倍左右。在互联网金融借贷方面,主要选择是人人贷和陆金所,4成多的人选择这两种方式进行网络贷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和借贷产品上呈现出高度相同的情形,这是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的。只有深入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时财方面有哪些特点,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理财策略选择提出合适的建议。

三、深层原因分析

(一)理财观念落后

当前,中国大学生理财意识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财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是重义轻利、耻于谈钱,所以大多数中国家庭传统教育在理财方面都比较淡泊,大学生从小接触的理财知识就比较少。而且中学时期以来长期应试教育,使得家长们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考试内容和书本知识上。家庭教育普遍认为,“只要考上好大学,就有光明的前途。”而忽略了对孩子理财观等其他世界观的教育。在这种成长环境下,最终导致了家长对孩子各种开支一手包办的现状,也导致了大学生们理财意识缺乏的现实。现实中,有的大学生花钱没有计划,甚至有奢侈浪费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不具备应有的理财观。二是虽然有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对理财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有的大学生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情,普通学生钱少没有理财的必要;有的大学生认为,理财就是把每月剩下的生活费存在余额宝;还有些学生认为理财就是省钱,节约就是理财。这些混乱的理财意识使得在校大学生无法形成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财观,这是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主观意识上的不足。

(二)自身特点限制

然而,大学生这个群体在互联网金融理财过程中,其自身特点也导致了在理财方面客观上的局限性。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一是资金规模小。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每月剩余的生活费,如上表格所示,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数额主要集中在1000至2000元这个区间,而理财投资的份额更是主要集中在10%以下。

所以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理财,只能选择投资门槛较低的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二是流动性要求高。大学生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除了收益率和风险方面的考虑,存取是否方便也是重要的因素。便捷地进行资金存取,可以方便大学生网上购物和生活支出,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基本集中在支付宝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这两个平台上的原因。三是风险承受能力低。大学生理财所得主要用于生活支出,加上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遭受风险,大学生可能会遭遇正常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对大学生和其父母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理财教育

一、学校方面高校的理财教育课程应当做好理财知识的广泛普及,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理财选修课程等方式向各专业学生提供接触理财、了解理财的机会。另外,各高校在开展理财课程的同时,应注重于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对理财知识的需求在哪些方面,同时多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二、教育方式老师和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去体验一下适当的理财方式,为学生明确理财意识和理财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重视理财,教导学生如何让正确的理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三、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自身必须要学会理性的消费,要有计划有目的花钱。与此同时,也要多阅读一些专业理财方面的书,主动的提升一下自身的理财意识,学习理财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可以去体验一下适宜的理财产品。

(二)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目前互联网上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基金、网上销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类理财产品、p2p网贷、网络销售的其他基金产品、比特币。我们通过分析这些产品的优缺点,就可以找出哪些产品是适合大学生进行投资的。

其实很多大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余额宝依托银行卡的快捷支付和支付宝,以看得见的收益率和快捷的操作吸引了大量大学生进行投资。而且余额宝手机客户端的操作也很简洁,和支付宝一同为大学生网上购物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这对很多喜欢网购的大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

银行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高,但是投资门槛通常也很高,不是普通大学生有能力购买的。而较低门槛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同期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差不多,甚至低于同期宝宝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再加上这种理财产品交易手续比较繁琐,需要几天资金才能到账,实在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存取方面的要求。

保险类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比较相似。保险类理财产品的投保和退保比较方便的,但是和银行理财产品有同样的问题:高门槛,高收益;低门槛,低收益。资金到账期限比价长,可赎回期限通常在三个月以上。还有同学反映自从买了保险类理财产品后,总是会接到保险推销电话,这让他们感到很烦恼。

p2p网贷这种理财方式比较新颖,但是各种p2p理财产品风险较高,手续也很繁琐。p2p网贷审核担保还分线上审核担保和线下审核担保,其中线上平台审核担保风险很高,有借款人违约的新闻。p2p网贷的高风险,让很多大学生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望而却步。

网络销售的其他基金产品,其实就是通过网上的各种销售平台购买基金。相比于线下购买,网上购买有手续费方面的优惠,而且操作方便,哪怕通过手机客户端也可以交易。但这类产品有一定的风险,有时候也会出现亏损。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9

[关键词]金融数学艺术化教学模式“享乐”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1-0146-02

随着中国经济深层架构的进一步改革与调整,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与战略性内外融合的发展要求,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能否培养足够的适合社会和形势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对促进我国金融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金融人才最核心的素质之一就是要拥有“数字理念”,即具备迅捷、准确、敏锐地从纷繁复杂的原始金融数据中提取、加工相关行情信息以及预测未来走势的能力。培养“数字理念”的关键就是要加强数理金融教育,强化数学和计量在金融教学中的作用,以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对数的敏感和处理能力。

一、金融教学数理之殇

数理于金融之重要已基本形成共识。然而,数理却仍然是当前金融教育中的短板,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归属人文社科体系,文科性思维约束数理在金融学科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这不仅表现在生源结构、学科组织、课程规划、育人模式等制度安排上,还表现在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观念等各个方面。

第二,数理金融具有先天复杂枯燥的特性,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数理方法的重要障碍。数学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与形象思维不同,逻辑思维以抽象为主要特征,力求浓缩、严谨和深化,自然相对缺乏直观形象的趣味性。

第三,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因素进一步限制学生对数理分析的吸收和普及。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数理金融教师教学手段老化,教学内容枯燥,甚至教师本身对数理理解不深,于是更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发掘数理之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世间一切美都蕴含数学的身影,数理金融之中更富含美的元素。发掘数理之美,构建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复杂枯燥的数理内容简化、美化,通过创设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课堂情境,极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吸收、运用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理之美美在简洁。数学是浓缩的语言,简洁的数学符号可以表达冗长繁琐的语言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复杂问题简单化,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够更加清晰明白地表达经济学思想,便于经济学的理解和交流。当然,数学是一个工具,滥用数学就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过程中,决不能为了标榜高深和科学而滥用数学。

数理之美美在逻辑。逻辑是科学的核心,数学是天生的逻辑演绎工具。金融教学一方面是授之以鱼,即传播金融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即培养一种金融逻辑思维能力。金融学的所有智慧都表现在逻辑里面,分析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就是享受和演绎逻辑之美的过程,是与智慧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教学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和享受这种美。

数理之美美在严谨。如果没有严谨,科学就不能称之为科学,金融尤为突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系统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严谨对于金融来讲越来越重要。严谨并非刻板、教条的代名词,严谨是学术的生命线,是科学与占卜的分界线,只有秉承严谨的分析方法才能在金融市场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当我们把严谨变成投资成败的分水岭,那么数学的严谨就不再是古板的约束,而是令人兴奋的动力源泉。

一个好的数理模型就是一首抑扬悦耳的歌,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我们仍然可以像欣赏天籁,品味经诗一样地体会数理模型的奥妙,体验数理在推导和阐述思想过程中所散发的魅力。艺术化数理教学模式就是要尽量让学生享受这种美,体味这种奥妙。

三、深化金融教学改革,构建艺术化教学模式

目前,艺术化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和有效的教学实践。当然,普遍认为“好的课堂是一件艺术品”(逄锦聚,2008),如何才能令课堂变为艺术品是一件值得教师终身思索的事情,我们认为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教学理念:“享乐”主义。当前,权威主义、功利主义、精英主义和科学主义是长期以来存留在当今教育工作者中的重要教育理念(胡金平,2001)。与他们不同,我们艺术化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享乐”主义。当然,所谓的享乐绝不是真正的物质享乐,而是知识的享乐,即在对知识的享受和快乐的过程中学习。对知识的最奢侈“享乐”是激发学生内部信息吸收、整合、创新能力的最佳引线,是同化和开化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方法,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动力源泉。“享乐”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增强知识的吸引力,令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共振和融合。“享乐”主义教学理念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创新,当今“头悬梁锥刺股”的时代已经过去,“享乐”主义将是顺应时展的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金融教学实际成效,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两大支柱。我们既不提倡所谓的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的“放养”,也不提倡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填鸭”,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体系的两大支柱,二者不可偏废。在艺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艺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者(何克抗,1997),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美之所在。例如当我们介绍一个金融理论,可以用对比、类比、引申等手段更详细地体现数学的奥妙,用简洁、幽默、时代化的语言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尽最大努力让理论与学生之间产生共振;学生是艺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者,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身心一致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才有产出可言。在艺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应该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者,是要让知识在他们青春活力的头脑当中酝酿和迸发。好的艺术化教学模式将是教师与学生合二为一的整体,不分彼此,不分主次,共同享受和开拓知识。

教学方法: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艺术化教学模式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用艺术化的方式解释严谨的科学,增加科学的共振性和吸引力。具体而言,艺术化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在开放、活跃、快乐的情境中,用艺术欣赏的视角,综合运用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来增强对金融中的数理的吸收、理解和应用。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说来简单,实则很难,二者结合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如情景创设,通过设定适当的情景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案例教学,金融学成败的案例极为丰富,充分利用案例增强学生对金融,特别是数理金融的直观性理解;主题课堂,经济理论本身就是在讲故事,将复杂的金融理论与寓言故事等相似的哲理性主题相结合就是还原数学的故事本质;现实结合,经济学是解释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敢于用这些理论解释中外经济现象或预测经济走势;赏析型教学,挖掘蕴含在数学中的美,像赏析诗词歌赋一样品味数理模型背后的经济学智慧等等。

教学内容:技术和思想兼容并重。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要求技术与思想并重,既不能技术替代思想,也不能思想替代技术。取技术而丢思想将抓不住分析问题的本质,而取思想丢技术则难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只有技术与思想并重,在具体技术分析的过程之中,才能逐步理解和把握思想的奥秘,可以说,不理解模型分析的过程就不可能真正全面理解所谓的思想。

数学是个技术活,但每一个数学符号和运算都包含着思想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技术和思想,关键就是不能为数学而讲解数学,而是应该为金融讲解数学,即每一个数学符号都要转化成金融学的语言,每一个逻辑步骤都要说清其背后的金融学故事和思想,每一个结论都要讲明其背后的假定以及放松假定可能带来的影响。技术与思想不可分割,更非对立,在技术中体味思想,在思想上探究技术是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的重要特色。

当然,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目前可能仅仅是一种探索,探索过程中可能存在众多障碍,特别是普及(郝爱平,2013),但是我相信这种以“享乐”主义为核心,教师与学生一体,科学与艺术结合,技术与思想并重的艺术化金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教学质量,促进金融人才培养,特别是对“数字理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郝爱平.分子生物学课程艺术化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9).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金融数学的认识篇10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比如,在学习金融经济学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修学完毕;学习金融工程之前,必须学完投资学等,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2)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多采。国外高校在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一般只有3到4门。尽管课程的命名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经济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期货期权这几个方面。而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设置。这些课程有的紧密联系实际,有的紧紧扣住金融学前沿理论的进展,有的课程国际化色彩浓厚,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3)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点,这一点对于保证金融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但是与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广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则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学前沿理论,例如资产定价理论。而一般的课程,由于其出发点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这些课程往往重介绍轻分析、重实践少理论,例如固定收益证券,房地产金融等。(4)在国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最为简单的就是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作文、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还会安排金融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案例研究,学生讲述,乃至社会调查等。比之课堂讲授,这些方式的优点都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是明显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金融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认识问题。

二、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我国的宏观金融监管也必须走向国际化,融入国际金融协调、监管过程中。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顺应时代的呼唤,培养出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国际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说势在必行,根据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在对照国外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上实现突破,才能保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成功。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金融学通才为目标的转变。

其次,全面与国际接轨,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规划金融学教育体系。彻底转变我国金融学科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的教学思路,突出微观金融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强化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根据金融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注重金融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建立起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三,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对金融全球化、网络化、技术化的趋势,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所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培养金融人才尤为重要。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缺乏较高深的数理知识,不仅很难登其堂奥,更不用说去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学科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外语和计算机更是跟随金融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识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阶段解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文理交叉,理工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四,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金融学科更具有实证和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像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宏观类课程,可在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质量的金融学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由于现代金融学的引进是很晚的事情,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需要对各种金融经济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社会对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通过教师与社会及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各种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得以酝酿并付诸实施。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从海外引进人才,更应该立足于师资的培训,以及通过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聪,提高金融学科教学水平的思考,暨南学报,2001年6月,pp91-95.